CN101062374B -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2374B
CN101062374B CN2007100638900A CN200710063890A CN101062374B CN 101062374 B CN101062374 B CN 101062374B CN 2007100638900 A CN2007100638900 A CN 2007100638900A CN 200710063890 A CN200710063890 A CN 200710063890A CN 101062374 B CN101062374 B CN 101062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ylabris
weight
radix
group
weight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638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2374A (zh
Inventor
付立家
付建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sia East Bio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sia East Bio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sia East Bio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sia East Bio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0638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62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62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2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2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2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该中药组合物由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熊胆粉、甘草等原料药制备得到,其中斑蝥提取物采用了包合技术。所制得的中药组合物胶囊副作用小,能够保护胃肠道,且疗效和生物利用度都有显著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医治疗多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但是应用化疗或放疗,往往引起恶心,食欲不振,血象变化,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在癌细胞受到抑制或部分杀灭的同时,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相应的受到极大地摧残和伤害,因此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坚持完成放、化疗疗程,失去有效和最佳治疗机会。然而,中医认为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是气虚,血瘀,毒结,病属正虚邪实;治疗益在补气,活血,解毒,需扶之正,去其邪,方能奏效。中医治疗癌症的优势在于辩证论治,不同的药物进行组合,达到综合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是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情况,本发明发挥中医治疗癌症的优势,研制一种既能提高患者体质,又能减轻或消除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使患者能坚持完成放、化疗疗程,延长生存期的药物。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内含斑蝥素(S-CSF)等活性成分,具有极强的亲合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能深入到细胞的分子水平,从根本上抑制肿瘤细胞核酸(DNA)和蛋白质(PT)的合成。其中的人参、黄芪、山茱萸、女贞子等成份健脾益气生血,不但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扶正成份,而且可以减除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作用。可以达到强攻与峻补相结合,在杀灭细胞的同时不伤正气。而且在放化疗 的同时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极强的协同作用。经大量临床证明,在放化疗的同时服用复方斑蝥胶囊,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会成倍提高,且消除了常见的毒副反应。在缓解症状,改善生命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对癌症晚期手术及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尤为适用。对非实体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在现有技术中,复方斑蝥胶囊(部颁标准第17册WS3-B-3272-98)是按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斑蝥23.8g、人参59.5g、黄芪297.5g、刺五加297.5g、三棱95g、半枝莲357g、莪术95g、山茱萸119g、女贞子119g、熊胆粉2.4g、甘草59.5g。除熊胆粉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95.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其余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2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0(80℃);熊胆粉加80℃水溶解后,加入上述稠膏、浓缩液及人参等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制成3000粒,即得。
斑蝥素为斑蝥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为抗癌的有效成分,特别用于治疗肝癌和膀胱癌。斑蝥素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及网状细胞肉癌有抑制作用,它能抑制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分化。但是斑蝥素毒性很大,对表皮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人体服用少量即能中毒,因此在人体内,尤其在肝癌病变部位很难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使治疗效果不明显。采用部颁标准方法制得的胶囊剂,斑蝥提取物是直接装入胶囊,这样对胃肠道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患者服用后往往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现象。
因而需要寻求一种能够保护胃肠道、副作用小且疗效好的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副作用小,能够保护胃肠道、防止出现恶心、呕吐,且治疗效果明显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方法及其产品。所述中药组合物胶囊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
本发明的制备中药组合物胶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斑蝥2.38~238重量份、人参5.95~595重量份、黄芪2.975~2975重量份、刺五加2.975~2975重量份、三棱9.5~95重量份、半枝莲3.57~357重量份、莪术9.5~95重量份、山茱萸1.19~119重量份、女贞子1.19~119重量份、熊胆粉0.24~24重量份、甘草5.95~595重量份;
2)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
3)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滤过,浓缩至稠膏状;
4)采用包合材料将步骤3)所得的斑蝥提取物进行包合;
5)将黄芪、刺五加、三棱、莪术、甘草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
6)熊胆粉加60-100℃水溶解后,加入2)所得的细粉、4)所得的包合物、5)所得的浓缩液,搅拌均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即得。
其中,步骤4)中所述包合材料可以是适合进行药物包裹的、天然的、半合成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可以选自β-环糊精、虫白蜡、蜂蜡、蜂胶、明胶、阿拉伯胶、乙基纤维素或聚乙烯醇中的任一种,优选为β-环糊精、虫白蜡、蜂蜡或蜂胶,更优选为蜂蜡。
其中,所述步骤4)可以为:称取虫白蜡、蜂蜡或蜂胶,其重量为斑蝥提取物重量的1-3倍;加热使之溶化,在搅拌下加入斑蝥提取物;加热使其保持熔融状态;待均匀后,将其倾倒于容器内,冷却,即得。
或者,所述步骤4)可以为:称取β-环糊精,其重量为斑蝥提取物的4-6倍;加入水,其重量为β-环糊精重量的2-4倍,研磨使之呈均匀糊状;加入斑蝥提取物,继续研磨至呈均匀糊状,60℃以下干燥即 得。
其中,所述步骤3)可以为将斑蝥破碎成粗粉,加入氯仿浸泡提取2-4次,每次加入斑蝥重量的3-5倍量(体积)氯仿浸泡,密封搅拌使充分混合,静置,浸泡2-4天,滤过,合并提取液,60℃以下常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50℃下1.00-1.20,优选为1.10。
其中,所述步骤5)可以为将黄芪、刺五加、三棱、莪术、甘草加水煎煮2-4次,每次1.5-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相对密度约为1.00-1.50,优选为1.20。
其中,步骤6)中所述胶囊优选为肠溶胶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
制备工艺条件的优选:
斑蝥提取物包合技术的考察:斑蝥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斑蝥素,直接服用对胃肠道刺激大,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目前中药治疗癌症药物采用包合技术已经是制剂工艺发展的趋势,斑蝥提取物进行包合后靶向性提高,药物可以浓集于靶区,不仅可以减少刺激性,降低毒副作用,还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得到很大提高。所以我们将原有工艺进行了改进,斑蝥提取物进行包合后,再与其它药物装入胶囊。具体方法如下:
称取斑蝥23.8g、人参59.5g、黄芪297.5g、刺五加297.5g、三棱95g、半枝莲357g、莪术95g、山茱萸119g、女贞子119g、熊胆粉2.4g、甘草59.5g,共三份,按照上述工艺步骤进行提取制备,斑蝥提取物分别用β-环糊精、蜂蜡、蜂胶、明胶、阿拉伯胶、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包合。将制备好的胶囊进行6个月的加速试验,考察胶囊中斑蝥素的含量,结果见下表1:
表1采用不同包合材料的胶囊中斑蝥素含量
Figure G07163890020070305D000051
从上表可以看出,斑蝥提取物进行包合后药物中有效成份含量稳定,说明将斑蝥提取物进行包合后不仅会增加药物含量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减少其刺激性,降低毒性。其中蜂蜡、蜂胶和β-环糊精、虫白蜡对斑蝥素含量更加稳定,这四种包合物对斑蝥素含量稳定性影响无明显差别,但在功效方面β-环糊精较虫白蜡、蜂胶、蜂蜡好。β-环糊精为碳水化合物,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进入机体后断链开环,形成直链低聚糖,参与代谢,无积蓄作用,无毒,但β-环糊精的用量是斑蝥提取物的5-6倍,会使总体积加大,使生产成本加大,不利于大量生产。而蜂蜡的用量是斑蝥提取物的2倍,属于天然材料,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蜂蜡包合工艺简单,节约成本,还能达到满意的包合效果,因此最优选蜂蜡。
发明人在工艺研究时,将本发明中的胶囊剂与根据部颁标准第17册WS3-B-3272-98的方法制备的胶囊剂进行了比较,具体方法如下:
称取斑蝥23.8g、人参59.5g、黄芪297.5g、刺五加297.5g、三棱95g、半枝莲357g、莪术95g、山茱萸119g、女贞子119g、熊胆粉2.4g、甘草59.5g,共六份,按照上述工艺步骤进行提取制备,1,2,3斑蝥提取物不包合,4,5,6斑蝥提取物用蜂蜡包合。将制备好的胶囊进行释放度试验,考察同样环境下斑蝥素含量,结果见表2和图1:
表2复方斑蝥胶囊中斑蝥素的释放度测定结果
Figure DEST_PATH_G07163890020070511D000011
从上表可以看出,斑蝥提取物进行包合后药物中有效成份含量更加稳定,说明我们将斑蝥提取物进行包合后不仅会增加药物含量的稳定性,而且斑蝥素释放缓慢且平稳,不会出现药物浓度过高的现象,减少对胃和食道黏膜的刺激性,降低毒性,大部分斑蝥素在小肠中释放并被吸收,降低肝脏首过效应。经大量临床证明,在放化疗的同时服用本发明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增强,且消除了应用化疗或放疗中所引起的恶心,食欲不振,血象变化,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帮助患者坚持完成放、化疗疗程,把握有效治疗机会。在缓解症状,改善生命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对癌症晚期手术及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尤为适用。 对非实体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图1是复方斑蝥胶囊中斑蝥素的释放度测定结果。
图2是试验例体外释放度的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尽的解释。但是,下面所提供的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分别称取斑蝥23.8g、人参59.5g、黄芪297.5g、刺五加297.5g、三棱95g、半枝莲357g、莪术95g、山茱萸119g、女贞子119g、熊胆粉2.4g、甘草59.5g,除熊胆粉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95.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采用超滤膜滤过技术滤过,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00-1.20;用蜂蜡包合斑蝥提取物:称取重量为斑蝥提取物重量的2倍的蜂蜡,于单煎锅内加热使溶化(100℃),将斑蝥提取物加入,边加边搅拌,加热(100℃)使其保持熔融状态,待均匀后,将其倾倒于容器内,冷却,即得,备用;其余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2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0(80℃);熊胆粉加80℃水溶解后,加入上述黄芪等浓缩液及人参等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与蜂蜡包合物混匀,装入普通胶囊,制成3000粒,即得。
实施例2
分别称取斑蝥23.8g、人参59.5g、黄芪297.5g、刺五加297.5g、三棱95g、半枝莲357g、莪术95g、山茱萸119g、女贞子119g、熊胆粉 2.4g、甘草59.5g,除熊胆粉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95.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采用超滤膜滤过技术滤过,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00-1.20;用虫白蜡包合斑蝥提取物:称取重量为斑蝥提取物重量的2倍的虫白蜡,于单煎锅内加热使溶化(90℃),将斑蝥提取物浸膏加入,边加边搅拌,加热(100℃)使其保持熔融状态,待均匀后,将其倾倒于容器内,冷却,即得,备用;其余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2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0(80℃);熊胆粉加80℃水溶解后,加入上述黄芪等浓缩液及人参等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与蜂蜡包合物混匀,装入肠溶胶囊,制成3000粒,即得。
实施例3
分别称取斑蝥47.6g、人参119g、黄芪595g、刺五加595g、三棱190g、半枝莲714g、莪术190g、山茱萸238g、女贞子138g、熊胆粉4.8g、甘草119g,除熊胆粉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190.4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采用超滤膜滤过技术滤过,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00-1.20;用蜂蜡包合斑蝥提取物:取重量为斑蝥提取物重量的2倍的蜂蜡,于单煎锅内加热使溶化(100℃),将斑蝥提取物加入,边加边搅拌,加热(100℃)使其保持熔融状态,待均匀后,将其倾倒于容器内,冷却,即得,备用;其余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2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0(80℃);熊胆粉加80℃水溶解后,加入上述黄芪等浓缩液及人参等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与蜂蜡包合物混匀,装入普通胶囊,制成6000粒,即得。
实施例4
分别称取斑蝥11.9g、人参29.75g、黄芪148.75g、刺五加148.75g、三棱47.5g、半枝莲178.5g、莪术47.5g、山茱萸59.5g、女贞子34.5g、熊胆粉1.2g、甘草29.75g,除熊胆粉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47.6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采用超滤膜滤过技术滤过,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00-1.20;用蜂蜡包合斑蝥提取物:取重量为斑蝥提取物重量的2倍的蜂蜡,于单煎锅内加热使溶化(100℃),将斑蝥提取物加入,边加边搅拌,加热(100℃)使其保持熔融状态,待均匀后,将其倾倒于容器内,冷却,即得,备用;其余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2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0(80℃);熊胆粉加80℃水溶解后,加入上述黄芪等浓缩液及人参等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与蜂蜡包合物混匀,装入普通胶囊,制成1500粒,即得。
实施例5
分别称取斑蝥23.8g、人参59.5g、黄芪297.5g、刺五加297.5g、三棱95g、半枝莲357g、莪术95g、山茱萸119g、女贞子119g、熊胆粉2.4g、甘草59.5g,除熊胆粉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95.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采用超滤膜滤过技术滤过,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00-1.20;用蜂胶包合斑蝥提取物:取2倍量斑蝥提取物重量的蜂胶,加3倍蜂胶重量的纯化水,于单煎锅内加热使溶化,将斑蝥提取物浸膏加入,边加边搅拌,加热使其保持熔融状态,待均匀后,60℃以下干燥,即得,备用;其余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2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0(80℃);熊胆粉加80℃水溶解后,加入上述黄芪等浓缩液及人参等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与蜂胶包合物混匀,装入普通胶囊,制成3000粒,即得。
实施例6
分别称取斑蝥23.8g、人参59.5g、黄芪297.5g、刺五加297.5g、三棱95g、半枝莲357g、莪术95g、山茱萸119g、女贞子119g、熊胆粉2.4g、甘草59.5g,除熊胆粉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95.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采用超滤膜滤过技术滤过,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00-1.20;用β-环糊精包合斑蝥提取物:取5倍量斑蝥提取物重量的β-环糊精,加3倍β-环糊精重量的纯化水,研磨使呈均匀糊状,加入斑蝥提取物浸膏,研磨,呈均匀糊状物,60℃以下干燥,即得,备用;其余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2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0(80℃);熊胆粉加80℃水溶解后,加入上述黄芪等浓缩液及人参等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与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装入普通胶囊,制成3000粒,即得。
实施例7
分别称取斑蝥23.8g、人参59.5g、黄芪297.5g、刺五加297.5g、三棱95g、半枝莲357g、莪术95g、山茱萸119g、女贞子119g、熊胆粉2.4g、甘草59.5g,除熊胆粉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次,每次95.2ml,浸泡72小时,合并提取液,采用普通滤过技术滤过,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00-1.20;用蜂蜡包合斑蝥提取物:取2倍量斑蝥提取物重量的蜂蜡,于单煎锅内加热使溶化(100℃),将斑蝥提取物浸膏加入,边加边搅拌,加热(100℃)使其保持熔融状态,待均匀后,将其倾倒于容器内,冷却,即得,备用;其余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2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0(80℃);熊胆粉加80℃水溶解后,加入上述蜂蜡包合物及人参等细粉,搅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 制成3000粒,即得。
试验例
一、药物体内外释放度试验
1仪器与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L-7200自动进样器、L-7110泵、L-7420UV-VIS检测器,日本Hitachi公司),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00mm×4.6mm I.D.,5μm,北京迪马公司),TGL-16B型低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XW-80A旋涡混合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ZRS-4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TG328A电子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本发明药物(按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制剂),阳性对照药物(由亚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空白血浆(沈阳中心血站)。
2方法与结果
2.1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D第一法测定释放度。以0.1mol·L-1盐酸溶液900mL为介质,转速为75r·min-1,在0.331、1、2、4、6、8、12h分别取样5mL,并及时补充溶剂5mL,取续滤液1mL置10mL量瓶中,加0.1mol·L-1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量取斑蝥素对照品适量,加0.1mol·L-1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取上述2种溶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气相色谱法测定,计算释放度,结果见图2。
2.2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和体内外相关性
体检合格的18名健康受试者禁食10h后服用制剂,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0.33、1.0、2.0、4.0、6.0、8.0、12.0h,取前臂静脉血4mL,置肝素试管中,于-20℃冰箱中避光冷冻待测,照气相色谱测定法测定血 药浓度(结果见表2)。经考察该试验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和准确性高、回收率好,适合本实验的应用。
体内吸收质量百分数(Y)采用Wanger-Nelson方法计算,将t时间体内吸收百分数与相应时间体外累积溶出度进行线性回归,根据回归系数来判断体内外相关性是否显著,结果见表3:
表3体内外相关性试验结果
Figure 2007100638900A008000071
体内吸收质量百分率(Y)与体外释放质量百分率(X)进行线性回归,方程如下:Y=0.5587X+30.49,r=0.9165,查相关系数r临界值表:r0.01,5=0.875,r>r0.01,5,因此,可认为药物的体外累积释放度与体内吸收质量百分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
二、药理毒理学研究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雄性昆明种小鼠18~22g,
SD大鼠,80~110g,雌雄兼用,
纯种小鼠DBA/217~20g和C57BL/6J,
S180、W256、P388、Lewis肺癌、walker-256细胞株等瘤株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肿瘤室提供。
2、药物:本发明药物组    按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药物,批
号为061102
阳性对照组      按部颁标准WS3-B-3272-98的方法制备
得到的复方斑蝥胶囊,由北京亚东生物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061012
方法与结果:
1、祛邪的研究
(1)治疗性给药对移植性实体瘤的影响
采用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S180组和Lewis组,各组再随机分为原复方斑蝥胶囊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本发明药物组。在S180组中每只小鼠右后腿腹侧皮下注射S180悬液0.2ml;Lewis组中每只小鼠右后腿腹侧皮下注射Lewis肺癌悬液0.2ml;6天后每只小鼠注射部位均长出瘤块。分别给药:对照组生理盐水0.5ml灌胃,每日1次;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g/kg,每周2次;原复方斑蝥胶囊组、本发明药物组按10g/kg量溶于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10天后处死存活小鼠,完整剥离瘤块并称重,结果见表4:
表4治疗性给药对移植性实体瘤的影响
  组别   S180(n)   Lewis(n)
  环磷酰胺组   2.057±0.301(9)   2.322±0.116(8)
  本发明药物组   1.361±0.067(8)99   1.529±0.352(9)**
  阳性对照组   1.628±0.096(9)*   1.750±0.786(8)*
本发明药物与环磷酰胺组比较**P<0.05,本发明药物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1。
从上表可见,S180瘤重各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瘤重大于本发明药物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Lewis瘤重对照组与本发明药物组有极显著差异;本发明药物组与原复方斑蝥胶囊组相比较,P<0.01。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复方斑蝥胶囊对抑制已发的两种实体瘤生长的作用明显优于原复方斑蝥胶囊。
(2)预防性给药对实体瘤生长的影响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0.5ml每日灌胃1次,给药组将本发明药物按20g/kg量溶于0.5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将原复方斑蝥胶囊以与本发明药物相同的剂量和方法给药,每日灌胃1次,3天后在对照组和给药组的相同部位同时注射Lewis肺癌悬液0.2ml,继续灌注10天后处死存活小鼠,完整剥离肿块并称重,结果见表5:
表5各组动物肿瘤重量及抑制率
  组别   剂量   (g/kg)   动物   数   肿瘤重量   肿瘤   抑制率   P值
  本发明药物组   20   24   0.52±0.32   58.0   <0.01
  阳性对照组   20   24   1.53±0.83   45.6   --
  阴性对照组   0.5   24   2.81±0.77   --   --
从上表可见,阳性对照组与本发明药物组瘤重及肿瘤抑制率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减少瘤重及抑制肿瘤生长率的效果明显优于原复方斑蝥胶囊。
2、扶正的研究
NK细胞活性:每组取8只动物,用酶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活性以YAC-1(小鼠淋巴瘤细胞)为靶细胞,小鼠脾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按50∶1的效靶比例浓度等量混合,37℃作用2小时,再离心取其上清液与等量的乳酸脱氢酶反应液混和,在酶联免疫检测仪(南京华东电子管厂生产,DG3022A型)测OD值,计算出NK细胞杀伤率。见表6:
表6各组动物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
  组别   剂量  (mg/只)   动物数  (只)   NK细胞自然杀  伤率(%)   P值
  本发明药物组   20.0   8   68.6±8.42   <0.01
  阳性对照组   20.0   8   52.8±16.3   <0.05
  阴性对照组   0.0   8   38.3±4.08
本发明药物组及原复方斑蝥胶囊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提高NK细胞杀伤率,对NK细胞自然杀伤力明显优于原复方斑蝥胶囊。
3、增效作用的研究
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用S180悬液接种昆明种小鼠,次日随机分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本发明药物及原复方斑蝥胶囊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9天。同时腹腔注射丝裂霉素(MMc)9天或环磷酰胺(CTX)3天,于停药次日处死动物,剖取瘤块,计算瘤重及抑瘤率;对照组给生理盐水0.5ml灌胃,连续9天,其结果见表7:
表7与化疗药物联用对S180小鼠治疗效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组与CTX联用,对S180的抑瘤率为66.98%,较单用CTx提高19.27%,与阳性对照药和CTX联用相比提高 15.46%,本发明药物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对瘤重的抑制具有显著性性差异;本发明药物组与MMC联用,对S180的抑瘤率为52.68%,较单用MMC提高21.67%,较阳性对照组与MMC联用提高7.1%,本发明药物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对瘤重的抑制具有显著性性差异。此外,本发明药物组不仅能明显降低CTX及MMC导致小鼠体重下降的毒性,且联合用药组小鼠的皮蝥色泽、活泼程度及每日进食水量,均较阳性对照组为好。
4、对肝癌大鼠生命延长率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1)观察生存时间
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治疗后次日起观察生存天数,并以生理盐水组为阴性对照组计算生命延长率(%)。生命延长率(%)=(治疗组平均存活天数一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100%。结果见下表8:
表8各组大鼠生存天数(n=8)
  组别   生存时间(d)   生命延长率(%)
  生理盐水组   14.5±2.39   -----
  阳性对照组   20.0±3.07   76.93
  本发明药物组   35..5±4.57**   142.24**
本发明药物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1
治疗后各组荷瘤大鼠平均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其中本发明药物组生存时间和生命延长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
2)大鼠肿瘤调亡检测
各组治疗后的肿瘤标本以100n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光镜下观察切片的染色反应,结果判断标准为以细胞核有明显棕黄色为阳性细胞。随机选10个高倍视野(X 400),借助网格计数器,计数细胞数不少于1000个,计算TUNEI.阳性标记指数(TUNEL-LI),即凋亡指数。TUNEI-LI=(表达 阳性细胞数/总细胞数)×100%。结果见下表9:
表9给药治疗后各组凋亡指数
  组别   n   细胞凋亡指数(%)
  生理盐水组   8   3.28±2.31
  阳性对照组   8   16.28±4.86
  本发明药物组   10   23.28±3.72**
本发明药物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1
治疗后各组之间TUNEL-LI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镜下凋亡细胞胞体缩小,核固缩呈棕色,可为类圆形、新月形、不规则状或固缩的核分解碎裂成数块形成凋亡小体。本发明药物组TUNEL-LI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
5、胃肠、食道粘膜刺激性试验
选取成年豚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200g左右,随机分为3组,本发明药物组每只每天灌胃本发明药物0.4g/kg(相当于成人的服用剂量);阳性对照组每只每天灌胃复方斑蝥胶囊阳性对照药物0.4g/kg(相当于成人的服用剂量),连续给药24小时后,每组处死6只动物,取出食道、胃肠的粘膜组织进行观察,剩下的动物灌胃7天后再处死观察。主要观察食道、胃肠粘膜的出血情况,及灌胃后动物的呕吐情况,结果见下表10:
表10豚鼠胃肠、食道粘膜刺激性试验结果
  食道、胃肠粘膜出血  (24h)   食道、胃肠粘膜出血  (7天)   呕吐情况(只)
  本发明药物组   0只   0只   1只
  阳性对照组   4只   5只   7只
  阴性对照组   0只   0只   0只
从上表可以看出,服用本发明药物未出现食道、胃肠粘膜的出血现象,呕吐情况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说明本发明药物在服用 中对食道、胃肠粘膜没有刺激性,但原复方斑蝥胶囊服用过程中会刺激食道、胃肠粘膜造成出血等不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发明药物。
6、毒性试验
选用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组,每组20只,本发明药物组,每只每天灌胃本发明药物复方斑蝥胶囊12g/kg(按体表面积折算成相当于成人用量的30倍);阳性对照组,每只每天灌胃原复方斑蝥胶囊与本发明药物组相同的剂量。连续灌胃4周,观察动物死亡数量及毒性反应,并进行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剖取心肝脾肺肾光学显微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见下表11:
表11毒性试验结果
  组别   死亡数  量(只)   毒副性反  应(只)   肝肾功能检  查   外周血象   病理形态学  检查
  阴性对照组   0   0   +   +   +
  本发明药物  组   1   2*   -(1只)*   -(1只)*   -(2只)*
  阳性对照组   3   6   -(5只)   -(5只)   -(4只)
“+”表示正常,“-”表示不正常。*P≤0.01。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组较阳性对照组毒副反应有显著性降低。本发明药物组动物死亡数量、毒副性反应只数、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检查出现异常的情况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说明斑蝥提取物经包合后应用可以非常有效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的几率。
三、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中,主要以肝癌病例为代表进行了临床各项试验,主要试验内容如下:
(一)、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1)病理诊断
①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②肝外组织额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者
(2)临床诊断
①如无其它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ng/m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原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②有或无临床表现,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明显肝内实质性占为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a.AfP≥200ng/ml或γ-GT明显增高;
b.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
c.无黄疸而ALP或γ-GT明显增高;
d.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e.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3)临床分期标准
I期:无明显肝癌症状、体征。CT、B超发现单个肿瘤,直径小于5cm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小于或等于5cm者。
II期:症状较轻,一般情况尚好,超过I期标准而无III症状者。
III期:有明显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肝外转移之一者。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证候
①气滞证
主证:右胁闷胀窜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右胁肋下痞块。
次证:纳呆食少,脘闷嗳气,时有恶呕、腹泻。
舌苔薄腻,脉弦。
②血瘀证
主证: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痛处不移,拒按,脘腹胀满,面色晦暗。
次证: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嗳气,大便溏结不调。
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玄涩。
③脾虚证
主证: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泄,胁下痞块。
次证:少食懒言,口粘不欲饮,恶心、呕吐。
舌淡,舌边有压迹,舌苔厚腻。脉细弦或滑濡。
④湿热证
主证: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胁肋胀痛灼热,黄疸,溲赤便干,胁下痞块。
次证:纳呆食少,发热烦渴,脘腹胀满,头晕耳鸣。
舌红或绛,苔黄腻。脉玄滑或滑数。
⑤阴虚证
主证:胁肋灼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失眠,口苦咽燥,形体消瘦,胁下痞块。
次证:食少,腹鼓胀,青筋暴露,出血,低热盗汗。
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而数。
(二)病例一般资料
共收治病例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本发明药物组)200例,和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物组)100例。
(1)治疗病例200例,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从21岁~55岁平均年龄36.7岁;对照组100例,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0岁~53岁,平均年龄35.1岁。两组年龄分布对比见表12:
表12病例年龄分布与年龄表
  组别   例数   0~   30~   40~   50~   平均年龄
  阳性对照组   200   25   65   62   48   36.7
  治疗组   100   10   35   36   19   35.1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该表显示治疗组、对照组的病例年龄分布与年龄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具可比性。
(2)病情程度
表13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表14病人病程情况表
  组别   I期   II期   III期
  治疗组   33   81   86
  阳性对照组   14   46   40
两组比较,对照组病情略重但无显著性差异。
(三)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300例,按照随机分成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药,观 察时间为一个月。
1、治疗组: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胶囊剂,每次3粒,每日2次。
2、阳性对照组:服用复方斑蝥胶囊,由亚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3粒,每日2次。
(四)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编制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二分册“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标准,结合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特点,制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
1.治后生存期(治后生存率)
观察各期原发性肝癌治疗后2个月(仅限三期病例)、6个月、1年或更长时间的生存期、生存率。
2.肿瘤体积的变化做为衡量疗效的标准
(1)完全缓解可见肿瘤消失并持续1月以上。
(2)部分缓解肿瘤两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径的乘积缩小50%以上,并持续1月以上。
(3)稳定肿瘤两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径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并持续1月以上。
(4)恶化肿瘤两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增大超过25%。
3.免疫功能评价标准
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做比较。
a.提高治疗后较治疗前由异常提高≥10%,或由异常恢复到正常。
b.下降治疗后较治疗前由异常下降≥10%,或由证常转变到异常。
c.稳定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下降不足10%者或维持在正常范围。
4.副反应发生情况 以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标准。
(五)治疗结果
表15临床疗效试验结果
Figure DEST_PATH_G07163890020070511D000181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与原复方斑蝥胶囊相比较,在临床治疗中对生存率、肿瘤体积变化、免疫功能变化等方面本发明药物的疗效更好,有显著性差异。在毒副反应发生率上,本发明药物与原复方斑蝥胶囊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药物组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药物在确保制剂疗效的基础上,使该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减到了最小,使该药物的适用者范围更广,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

Claims (7)

1.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斑蝥2.38~238重量份、人参5.95~595重量份、黄芪2.975~2975重量份、刺五加2.975~2975重量份、三棱9.5~95重量份、半枝莲3.57~357重量份、莪术9.5~95重量份、山茱萸1.19~119重量份、女贞子1.19~119重量份、熊胆粉0.24~24重量份、甘草5.95~595重量份;
2)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
3)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滤过,浓缩至稠膏状;
4)采用包合材料将步骤3)所得的斑蝥提取物进行包合,所述包合材料为β-环糊精、虫白蜡、蜂蜡或蜂胶,且取β-环糊精的重量为斑蝥提取物的4-6倍,虫白蜡、蜂蜡或蜂胶的重量为斑蝥提取物重量的1-3倍;
5)将黄芪、刺五加、三棱、莪术、甘草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
6)熊胆粉加60-100℃水溶解后,加入2)所得的细粉、4)所得的包合物、5)所得的浓缩液,搅拌均匀,在80℃以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即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4)中所述包合材料为蜂蜡。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4)为:称取虫白蜡、蜂蜡或蜂胶,其重量为斑蝥提取物重量的1-3倍;加热使之溶化,在搅拌下加入斑蝥提取物;加热使其保持熔融状态;待均匀后,将其倾倒于容器内,冷却,即得。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4)为:称取β-环糊精,其重量为斑蝥提取物的4-6倍;加入水,其重量为β-环糊精重量的2-4倍,研磨使之呈均匀糊状;加入斑蝥提取物,继续研磨至呈均匀糊状,60℃以下干燥即得。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3)为将斑蝥破碎成粗粉,加入氯仿浸泡提取2-4次,每次加入斑蝥重量的3-5倍量体积的氯仿浸泡,密封搅拌使充分混合,静置,浸泡2-4天,滤过,合并提取液,60℃以下常压回收氯仿,浓缩至稠膏状,50℃相对密度为1.00-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5)为将黄芪、刺五加、三棱、莪术、甘草加水煎煮2-4次,每次1.5-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00-1.50;且步骤6)中所述胶囊为肠溶胶囊。
7.一种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种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胶囊。
CN2007100638900A 2007-02-14 2007-02-14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Active CN101062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38900A CN101062374B (zh) 2007-02-14 2007-02-14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38900A CN101062374B (zh) 2007-02-14 2007-02-14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2374A CN101062374A (zh) 2007-10-31
CN101062374B true CN101062374B (zh) 2011-06-22

Family

ID=38963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638900A Active CN101062374B (zh) 2007-02-14 2007-02-14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623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0037A (zh) * 2016-11-17 2017-02-1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补元消磨的中药胶囊剂
CN106421659A (zh) * 2016-11-17 2017-02-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补元消磨的中药丸剂
CN114762718A (zh) * 2022-05-12 2022-07-19 骆小丽 一种抗癌消肿的药物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8085A (zh) * 2003-05-24 2004-11-24 毛友昌 复方斑蝥丸及制备方法
CN1785402A (zh) * 2005-11-12 2006-06-14 郭凌云 复方斑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33717A (zh) * 2006-01-11 2006-09-20 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斑蝥胶囊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8085A (zh) * 2003-05-24 2004-11-24 毛友昌 复方斑蝥丸及制备方法
CN1785402A (zh) * 2005-11-12 2006-06-14 郭凌云 复方斑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33717A (zh) * 2006-01-11 2006-09-20 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斑蝥胶囊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179. *
刘贇等.环糊精及其分子包合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7 5.2001,7(5),60.
刘贇等.环糊精及其分子包合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7 5.2001,7(5),60. *
邹建军等.斑蝥素毒性及其药(毒)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33 5.2002,33(5),393.
邹建军等.斑蝥素毒性及其药(毒)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33 5.2002,33(5),393. *
黄耀洲.环糊精及其分子包合技术.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1 3.1995,11(3),33-34.
黄耀洲.环糊精及其分子包合技术.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1 3.1995,11(3),33-3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2374A (zh) 200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11221B2 (en) Anti-neoplastic drug
CN101332284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90789C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肠溶胶囊剂的用途
CN101239112A (zh) 调节血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71727A1 (zh) 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CN110787233A (zh) 保肝中药组合物及其提取物和制药用途
CN113713057B (zh) 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861193B (zh)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07375815A (zh) 一种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中药
CN101062374B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4491672A (zh) 一种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902A (zh) 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慢性肠炎、阑尾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4524292A (zh) 一种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肥胖药物中的用途
CN102858359B (zh) 一种含有醇溶性且非水溶性甘草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药物制剂、制药用途、治疗方法和制备方法
CN104547798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04235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58615B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ii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565B (zh) 一种治疗食道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127684B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8096528B (zh) 一种用于增强食管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41288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中药组成及制备工艺
CN105435134A (zh) 联合化疗药治疗胃癌的中药制剂
CN104547738A (zh) 一种治疗肥胖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2984A (zh) 一种适用于热毒炽盛型的肺抑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1268B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