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5468A - 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5468A
CN105745468A CN201480063175.5A CN201480063175A CN105745468A CN 105745468 A CN105745468 A CN 105745468A CN 201480063175 A CN201480063175 A CN 201480063175A CN 105745468 A CN105745468 A CN 105745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device
air
brake
air guiding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31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5468B (zh
Inventor
H·毛赫
M·福尔瓦塞尔
R·莱希特
O·瓦格纳
T·瓦克齐
W·林登米勒
J·威斯特法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Original Assignee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Publication of CN105745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5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5/00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65/84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 F16D65/847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with open cooling system, e.g. cooled by ai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所述机动车具有轮架和连接在轮架上的轮毂,其中,摩擦片制动器包括连接在机动车的轮毂上的具有摩擦面的制动体、尤其是制动盘,并且具有在制动体的内侧上设置的并且相对于轮架位置固定地紧固的制动器遮盖部。制动器遮盖部在此形成该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的第一空气引导装置。该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具有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所述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设置在制动器遮盖部的背离制动体的一侧上并且相对于制动器遮盖部位置固定地紧固。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在此这样构成,使得关于车辆纵向方向从前面流入的冷却空气通过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向车辆外部引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并且从那里通过第一空气引导装置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向车辆外部引至制动体。另外,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可以具有叶片形的主空气导向面,其沿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直至靠近制动器遮盖部。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所述机动车具有轮架和连接在轮架上的轮毂,其中,摩擦片制动器包括在机动车的轮毂上连接的具有摩擦面的制动体、尤其是制动盘,并且摩擦片制动器包括在制动体的内侧上设置的并且相对于轮架位置固定地紧固的制动器遮盖部,其中,制动器遮盖部形成该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的第一空气引导装置,并且该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具有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所述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设置在制动器遮盖部的背离制动体的一侧上并且相对于制动器遮盖部位置固定地紧固。
背景技术
包括用于改善制动体的对流冷却、尤其是用于改善制动盘的对流冷却的空气引导装置的、用于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由现有技术总体已知,例如由EP0331888A1、DE3942651C1、DE19602838B4或DE69911435T2已知。
由EP0331888A1例如已知一种用于冷却机动车的车轮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其包括具有逆着到达的空气流定位的成型换向元件的空气引导装置,所述换向元件构成为用于将到达的空气流引向制动盘,其中,换向元件的正面定向在大致垂直平面中并且保持在护轮轨上。
在DE3942651C1描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中,在车辆内侧上朝制动盘那边设置的制动器遮盖部具有轴向伸展的空气引导突起,径向伸出的周边凸缘构成在所述空气引导突起上,所述周边凸缘延伸直至靠近制动盘固定鼓的处于内部的壁。沿径向方向在空气引导突起外部,制动器遮盖部还具有弧形的空气通孔。在车辆行驶时在制动器遮盖部上通过动压头作用产生空气过压,所述空气过压通过空气通孔在轴向方向上沿空气引导附件流动并且在周边凸缘的区域中沿径向方向换向以用于冷却制动盘。
在DE19602838B4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制动盘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具有同轴于制动盘的中轴线设置的鼓风机叶轮,所述鼓风机叶轮具有跟随车轮旋转的支承结构,即其与车轮一起旋转。鼓风机叶轮具有以叶片形式的空气引导元件,所述空气引导元件将冷空气输送给制动盘的分别不同的区域,其中,鼓风机叶轮在此具有将冷空气输送给制动盘内部的空气引导元件和将冷空气输送给制动盘外侧的空气引导元件。
由DE69911435T2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其包括在轮架上安装的冷却通道,其中,通过车轮的旋转引起空气通过冷却通道流至制动盘。
然而,前述的已知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可能在许多情况中未被有利地使用,因为其无法确保与车轮的弹动状态无关的冷却空气输送,不利地影响制动器遮盖部的震动特性、尤其是抗疲劳强度,耗费地设计或具有过大的结构空间需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其在没有不利影响制动器遮盖部的震动特性或在没有不利地作用于制动器遮盖部的强度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至摩擦片制动器的制动体的改善的冷却空气输送,但同时要求较少的结构空间并且设计简单。
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解决。本发明的有利及优选设计是其他权利要求的主题并且接着进一步解释。权利要求的原文通过明确的引用而成为说明书的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的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这样构成,使得关于车辆纵向方向从前面流入的冷却空气通过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向车辆外部引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并且从那里通过第一空气引导装置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向车辆外部引至制动体。
与包括只一个通过制动器遮盖部形成的空气引导装置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相比,通过包括按照本发明设计的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摩擦片制动器的制动体的对流冷却可以得以显著改善。
通过第一空气引导装置和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相对于轮架的位置固定的布置结构,各空气引导装置也相对于摩擦片制动器的制动体位置固定地设置并且借此与挠曲或反弹状态无关。这是因为第一和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跟随车轮和制动体的弹动运动的挠曲或反弹,这有利地作用于制动体上的流动情况,尤其是因为由此可以确保至制动体的尽可能均匀的并且稳定的冷却空气输送。尤其是两个空气引导装置相对于轮架的位置固定的布置结构引起两个空气引导装置彼此位置固定的布置结构,从而主要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和第一空气引导装置之间可以建立或构成稳定的流动情况。由此可以尤其是保证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的均匀的并且稳定的冷却空气流。
优选地,第一空气引导装置和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在此这样共同作用,使得从在制动器遮盖部内侧上设置的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引至制动器遮盖部的冷却空气从第一空气引导装置旁经过并且借此从制动器遮盖部旁经过和/或穿过其进一步引导至制动体,其中冷却空气特别优选在制动器遮盖部下穿过或通过制动器遮盖部中的开口进一步引导至制动体。为了将冷却空气特别有效地分配在制动体上,制动器遮盖部特别优选具有对应的开口和/或空气引导突起,例如在DE3942651C1中所述的制动器遮盖部。
优选地,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是与制动器遮盖部分开的构件。由此可以提供显著改善制动体的对流冷却的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而不必对制动器遮盖部进行修改,所述修改通常导致在制动器遮盖部上的应力提高或不利影响制动器遮盖部的振动特性,这可以导致制动器遮盖部的使用寿命减少。
附加构件、也就是说与第一空气引导装置分开实施的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使用此外具有如下优点,即,可以符合标准地使用常规的制动器遮盖部,并且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只须在需要较高制动器冷却的车辆中装入。因此不需要常规安装或保留其他部件。
因此利用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其在没有不利影响制动器遮盖部的震动特性或在没有不利地作用于制动器遮盖部的强度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改善的向摩擦片制动器的制动体的冷却空气输送,但同时要求较少的结构空间并且设计简单。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的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可以简单地补充装备并且可灵活地使用在需要改善制动器冷却的车辆中。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沿车辆横向方向朝车辆外部的方向延伸直至靠近制动器遮盖部,其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在此特别优选延伸到靠近制动器遮盖部,使得尽可能没有冷却空气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和制动器遮盖部之间沿制动器遮盖部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外和/或向上流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越紧密地延伸到第一空气引导装置上或可以越好地阻止冷却空气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和制动器遮盖部之间沿制动器遮盖部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外和/或向上流动,即在第一和第二冷却空气导向系统之间的间隙被越好地“密封”,则越多的冷却空气可以输送给制动体,即可以越多地借助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提高冷却功率。
在一些情况中可能必需的是,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沿车辆横向方向向车辆内部尽可能远地延伸。因此在减振支柱轴中可能需要的是,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沿车辆横向方向朝车辆内部的方向几乎延伸到减振支柱上。原则上适用的是: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沿车辆横向方向向车辆内部延伸得越远,即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越宽地构成,则越多的冷却空气可以输送给制动体,由此可以再次提高冷却功率。但这也许可能不利地作用于空气阻力。
在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的一种优选设计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具有叶片形和/或弧形的、尤其是基本上C或L形的主空气导向面,所述主空气导向面一方面沿车辆横向方向并且另一方面至少部分弧形、尤其是基本上C或L形地至少在周边扇段的区域中围绕车轮轴线延伸。即换句话说,主空气导向面优选一方面沿车辆横向方向延伸并且另一方面其优选至少部分弧形地、尤其是C或L形地包围车轮轴线。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主空气导向面的弧形或C或L形的设计能够实现特别有效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因为由此可以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对应布置结构中实现从前面流入的冷却空气至制动器遮盖部或第一空气引导装置的有效换向并且阻止未利用的冷却空气沿车辆纵向方向向后流出。
特别优选地,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在此这样设置,使得主空气导向面以一定距离围绕车轮轴线伸展或与车轮轴线间隔开地设置,从而借助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可以收集尽可能多的冷却空气并且将其进一步引导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
优选地,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这样设置,使得关于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在机动车中的按照功能的装配状态,主空气导向面的前迎流边缘处于车轮轴线上方。在此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首先与从前面流入的冷却空气接触的边缘称为迎流边缘,即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首先迎流的边缘,或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形成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面的首先迎流的最前边缘的边缘。前迎流边缘可以沿车辆纵向方向与车轮轴线处于一个平面中或在车轮轴线前或在车轮轴线后。然而,前迎流边缘关于车辆纵向方向优选在车轮轴线前、尤其是处于车轮轴线前和车轮轴线上方,即在制动体的处于前面的扇段高度上或旁,尤其是在制动体的处于车轮轴线上方和车轮轴线前的扇段的高度上。但在一些情况中也可能有利的是,迎流边缘处于车轮轴线之下。
特别优选地,关于在车辆中的按照功能的安装状态,主空气导向面沿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沿周向围绕车轮轴线从在车轮轴线之前和上方的区域延伸直至至少到车轮轴线后面和之下的区域中,即主空气引导装置优选至少部分地在上方并且在其后面包围车轮轴线。但主空气导向面也可以沿周向围绕车轮轴线从在车轮轴线之前和之下的区域延伸直至至少到车轮轴线后面和上方的区域中,即在一种备选设计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可以至少部分地在下面包围车轮轴线。也可设想,主空气导向面不仅在上方并且在下面包围车轮轴线,其中主空气导向面为此例如可以具有几乎封闭的“C”的形状。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主空气导向面的面积和形状应该在此在每个情况中这样选择,使得可以收集尽可能多的冷却空气并且将其引导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而不会在按照功能安装在车辆中时明显地提高空气阻力。
特别优选地,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这样构成或在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的按照功能的安装状态中这样设置,使得其可以被从前面流入的冷却空气切向流入,其中特别优选主空气导向面通过前迎流边缘可以被切向流入。
在一种有利设计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这样设置或构成,使得主空气导向面的前迎流边缘在按照功能的安装状态中朝制动器遮盖部倾斜向车辆外部向下伸展,其中迎流边缘沿车辆横向方向的倾斜主要通过迎流边缘的车辆内侧端部和前迎流边缘的车辆外侧端部的位置或高度得出。前迎流边缘的车辆外侧端部的位置或高度应该这样选择,即,在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的过渡区域中出现尽可能少的流损耗,即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的流动路径应该尽可能短,借此尽可能没有冷却空气在制动器遮盖部的内侧上可以向上或向后未经利用地流出,并且尽可能多的冷却空气直接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引导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并且进一步引导至制动体。通过迎流边缘的车辆外侧端部的合适的位置和设计,可以实现冷却空气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或至制动器遮盖部的有效换向。
前迎流边缘的车辆内侧端部的位置或高度应该在此这样选择,使得足够多或尽可能多的冷却空气可以通过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收集”并且引导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即迎流边缘的车辆内侧端部优选这样远地处于内上部,使得尽可能大的冷却空气质量流或需要的冷却空气质量流可以通过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收集”。尤其是在需要较大的冷却空气质量流时,在按照功能的安装状态中,倾斜向车辆外部向下伸展的前迎流边缘是有利的,因为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收集”尽可能大的冷却空气质量流而且可以实现冷却空气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的有效换向。然而在一些情况中,前迎流边缘的基本上水平的走向可能已经足够。
在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的一种扩展方案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邻接主空气导向面的副空气导向面,其中,副空气导向面特别优选在主空气导向面的朝向制动器遮盖部的一侧上邻接主空气导向面。通过副空气导向面邻接主空气导向面的在车辆外侧的、朝向制动器遮盖部的一侧的布置结构,可以显著改善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的流动换向效率。尤其是可以以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地阻止冷却空气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和第一空气引导装置之间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外和/或向上流动,即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和第一空气引导装置之间的“密封”可以通过对应设计的车辆外侧的副空气导向面显著改善。
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可以备选或附加地也具有邻接主空气导向面的朝向车辆内侧的一侧的副空气导向面,即在主空气导向面的背离制动器遮盖部的一侧上。然而特别优选,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分别具有邻接主空气导向面的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的副空气导向面,因为由此不仅在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的过渡区域中而且向车辆内部也可以减少冷却空气流损耗。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设计中,副空气导向面通过至少部分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或边缘形成,特别优选通过倾斜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或边缘形成,即基本上朝车轮轴线延伸的凸缘或边缘,以及轴向从主空气导向面延伸离开的凸缘或边缘。优选地,在此关于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在车辆中的按照功能的安装状态,副空气导向面在车辆外侧的副空气导向面上、即在朝向制动器遮盖部的副空气导向面上略微倾斜向外从主空气导向面延伸离开,即略微倾斜向车辆外部朝制动器遮盖部延伸。在车辆内侧的副空气导向面中,凸缘或边缘优选对应地向车辆内部从主空气导向面延伸离开。
在一些情况中有利的是,副空气导向面与主空气导向面形成大约120度的角度。主空气导向面在此优选以一个半径过渡到副空气导向面中。这出于制造技术的观点是有利的。此外所述半径优选这样大地选择或所述过渡这样构成,使得冷却空气流可以尽可能少有损耗地从主空气导向面引导至副空气导向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紧固在轮架上。但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可以备选或附加地也紧固在制动器遮盖部或其接纳部上。
为此优选地,接纳或支承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构件或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本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固的空隙、优选贯通孔,并且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或所述构件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所述空隙构成的对应紧固机构。
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可以例如借助夹子、线缆连接器或卡子、尤其是金属卡子或通过固定的螺栓插接而紧固在接纳构件上、优选在轮架和/或减振支柱上和/或制动器遮盖部上。
固定的螺栓插接优选具有螺栓,所述螺栓从输入端插入或引导通过空隙并且固定在空隙的输出端上,其中,所述螺栓可以例如借助开口销、螺母或类似物固定。螺栓可以在该情况中例如是如下螺栓,其从输入端引导或插入穿过空隙并且在空隙的输出端上优选利用螺母、尤其是初级螺母和次级防松螺母固定。
但螺栓插接也可以构成为自锁的螺栓插接,其中为此优选如下螺栓,其特别优选具有对应的自锁机构(例如倒钩或类似物),插入到空隙之中或穿过空隙插入。包括自锁螺栓的这样的自锁螺栓插接尤其是证实为有利并且低成本的,以便将塑料的空气引导装置紧固在轮架上。因为在塑料的空气引导装置中、尤其是在以注塑法制造的空气引导装置中,螺栓在制造期间可以一件式模制或铸造,这样的塑料的空气引导装置可以特别低成本地制造。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在其背侧具有至少一个加固元件,其中,所述加固元件优选是加固肋,尤其是至少部分沿流动方向伸展的加固肋。通过这样的加固元件、尤其是通过沿流入方向或流动方向伸展的加固肋,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有效地避免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振动激励,尤其是通过冷却空气流的振动激励。
此外第二空气引导装置可以构成为用于紧固和/或引导线缆或类似物,例如用于紧固或引导车轮转速传感器或制动衬片磨损显示传感器的线缆。
这些和其他特征除了从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之外也由附图得出,其中各个特征分别可以仅本身或多个以子组合的形式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实现并且构成有利的以及本身可保护的实施方式,对其在这里要求权利保护。
附图说明
接着借助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发明,其中为此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图1在从左前方倾斜观察的透视图中示出用于载客汽车(客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并且图2在从右前方倾斜观察的透视图中示出图1的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在此全部的进一步所述的特征可以对本发明是重要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图1和2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的实施例,用于在客车的构成为减振支柱轴的前桥的左侧上的按照功能的安装状态中的呈盘式制动器2形式的摩擦片制动器2。所述前桥具有减振支柱14,所述减振支柱以其下端部支撑在轮架3上或支承在轮架3上,其中,在按照功能的安装状态中,轮架3通过减振支柱14以及多个在这里未示出的导杆连接在车辆结构或车身上。通过轮毂4(参考图2),车轮可以紧固在轮架3上。在图1和2中局部示出的减振支柱轴构成为可转向的轴,即在该情况中也可以称为枢转支架3的轮架3可围绕所谓的支撑轴枢转,以便能够实现在轮架3上紧固的车轮的转向运动、即车轮转向。
在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的在图1和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摩擦片制动器2、即盘式制动器2具有内部通风式制动盘5作为制动体5,所述制动盘包括在该情况中径向向外伸展的冷却空气通道7,所述冷却空气通道设置在制动盘5的摩擦环内部的各摩擦面6之间,并且借助所述冷却空气通道,冷却空气可以在各摩擦面6之间从内径向向外引导。为了施加需要的制动力,盘式制动器2包括制动钳8,其具有在这里不可见的、支撑在制动钳8中的摩擦片或制动衬片,所述摩擦片或制动衬片可以借助在这里同样不可见的执行器挤压或按压到摩擦面6上。
除了制动盘5和制动钳8,盘式制动器2此外具有制动器遮盖部9,所述制动器遮盖部一方面用于保护制动盘5以防污染并且尤其是保护摩擦面6以及摩擦片以防污染。另一方面制动器遮盖部9作为空气引导装置用于引导冷却空气并且形成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的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
制动器遮盖部9、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以及制动钳8在此相对于轮架3位置固定地连接,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固定地连接在轮架3上。制动盘5紧固在连接在轮架3上的轮毂4上(参考图2),从而制动盘5只可以跟随车轮的旋转运动,即虽然可以与车轮一起旋转,但在挠曲或反弹过程中跟随轮架3。
除了形成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的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的制动器遮盖部9外,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还具有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其同样相对于轮架3位置固定地并且在该情况中也紧固在轮架3上。通过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相对于轮架的同样位置固定的连接,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因此也相对于制动器遮盖部9或相对于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位置固定地设置。在此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在制动器遮盖部9的背离制动体5或制动盘5的一侧上设置在制动器遮盖部9和减振支柱14之间,即在制动器遮盖部9的内侧上或在从制动体向车辆内部背离的一侧上。
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这样构成,使得关于车辆纵向方向L从前面流入的冷却空气13借助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朝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即朝制动器遮盖部9引导,并且从那里通过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和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的共同作用引至制动盘5。
在图1和2中示出的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的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为此具有叶片形或C形构成的主空气导向面17,所述主空气导向面形成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的内侧或朝向冷却空气流13的面。
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或主空气导向面17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此几乎从制动器遮盖部9基本上沿车辆横向方向Q朝减振支柱14的方向并且弧形或叶片形或C形沿车辆纵向方向L扇形地向后以一定距离围绕车轮轴线16延伸。主空气导向面17的叶片形或C形的设计引起:冷却空气13沿车辆纵向方向L不是无阻碍地向后流动,而是在车轮轴线16之前和上方被“收集”,从那里至少部分向后和向下在车轮轴线16上方围绕其转向并且随后朝车辆外部的方向有效换向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
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或主空气导向面17具有前迎流边缘15,在所述前迎流边缘上,从前面流入的或来流的冷却空气13首先与主空气导向面17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前迎流边缘15处于车轮轴线16上方并且沿车辆纵向方向L远在车轮轴线16之前,即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或主空气导向面17从在车轮轴线16上方并且远在其之前C形或弧形地扇形地延伸,即沿周向围绕车轮轴线16、向后围绕车轮轴线16延伸一个扇段。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这样设置,使得冷却空气13直接在车轮轴线16上方大约135mm并且在其前面大约100mm遇到主空气导向面17。但前迎流边缘15也可以沿车辆纵向方向L处于车轮轴线16的高度上或车轮轴线16后面。
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尤其是包括迎流边缘15的主空气导向面17在该实施例中以有利的方式这样构成和设置,使得冷却空气13切向流入主空气导向面17或前迎流边缘15。为了可以“收集”尽可能多的冷却空气并且为了实现改善的制动器遮盖部9的下层流动、尤其是有效的并且较少损耗的冷却空气13的换向以及在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之下穿过较大的冷却空气质量流,前迎流边缘15此外沿车辆横向方向Q向车辆外部略微向下倾斜地伸展。
为了改善的流动换向或为了具有较小流出的较有效率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即为了较好的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和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之间的“密封”,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在示出的、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中附加地在其主空气导向面17的朝向制动器遮盖部9的一侧上邻接主空气导向面17地具有从叶片形的主空气导向面17径向向内并且略微倾斜向车辆外部延伸的、通过边缘或凸缘形成的副空气导向面18,所述副空气导向面同样几乎延伸直至到制动器遮盖部9上并且还加强如下效果,即,流入的冷却空气13朝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的方向换向。
通过对应设计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尤其是通过主空气导向面17的对应曲率和副空气导向面18的对应构成,可以实现有效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为了阻止冷却空气13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和制动器遮盖部9之间向上流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沿车辆横向方向Q连同主空气导向面17几乎延伸直至到制动器遮盖部9上。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特别有效率的、较少损耗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
为了阻止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例如通过冷却空气13的流入而受激震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在该实施例中在其背侧、即在与主空气导向面对置的一侧或面上具有三个沿冷却空气13的流入方向或流动方向伸展的用于加固的加固肋19。
为了有效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在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的该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和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这样共同作用,使得关于在车辆中的按照功能的安装状态,从前面流入的冷却空气13在其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引导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之后从制动器遮盖部9的内侧、即从与制动盘5背离的一侧、在制动器遮盖部9的下边缘10之下基本上沿车辆横向方向Q轴向向车辆外部朝车轮轴线16的方向引导或导向至制动盘5。在该实施例中,制动器遮盖部9、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在此这样设计,使得冷却空气13不仅在外面引导到制动盘5的摩擦面6上,而且尤其是加强地在内部引导到冷却空气通道7上,其中,冷却空气13通过在这里不可见的其他措施引入冷却空气通道7中。由此制动盘5尤其是加强地从内部被冷却空气13环流,从而尤其是可以从内部提高制动盘5的冷却。
制动器遮盖部9在该实施例中是通过深拉制造的铝板材件并且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是以注塑法制造的塑料件。空气引导装置的材料优选是耐腐蚀的并且尤其是可以承受在行驶运行中出现的温度、尤其是出现的温度波动。两个空气引导装置可以在此不仅是相同的材料而且可以具有不同的材料。此外各空气引导装置分别也不是必须只由一种材料制成,而是可以具有多种材料和/或由具有不同材料的多个零件组装而成。如果对于耐热性的要求不高,则可以有利的是,使用聚丙烯,尤其是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在一些情况中,使用纤维增强塑料、优选CFK或GFK作为用于两个空气引导装置9和12中的至少一个的材料也可以是有利的。在对耐热性有较高要求时,金属板材件作为空气引导装置9和12较好地适合,优选铝板材件或钢板材件或类似物,其尤其是通过深拉制造。
在按照本发明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的该实施例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借助同样不可见的自锁的螺栓插接而紧固在轮架3上,其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为此具有包括倒钩的模制螺栓,所述倒钩插入轮架3上的呈贯通孔形式的空隙中或穿过其并且通过其倒钩本身固定。通过简单地连接在轮架3上,只需要轮架3中的对应的空隙或贯通孔,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或其螺栓插入所述空隙或贯通孔中。该空隙可以在需要时在确定的情况中也还事后引入,从而在需要时车辆可以事后配备第二空气引导装置。
按照空气引导装置的材料,用于紧固空气引导装置的其他连接型式可以是有利的。尤其是在常规的塑料、CFK或GFK的空气引导装置中,胶粘连接可以比固定的螺栓插接更合适于紧固,其中,所述连接型式优选这样选择,使得其耐腐蚀并且尤其是满足温度要求。
在该实施例中,在轮架3上并且在减振支柱14上紧固线缆和导线。在一些情况中可以有利的是,将线缆和导线在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和/或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上紧固和/或引导。
当然对解释的实施例的许多变型、尤其是结构变型是可能的,而不会背离权利要求的内容。
附图标记列表
1冷却空气导向系统
2盘式制动器
3轮架
4轮毂
5制动盘
6摩擦面
7冷却空气通道
8制动钳
9制动器遮盖部;第一空气引导装置
10制动器遮盖部沿径向方向的内部边缘
12第二空气引导装置
13从前面流入的冷却空气
14减振支柱
15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迎流边缘
16车轮轴线
17主空气导向面
18副空气导向面
19加固肋
L车辆纵向方向
Q车辆横向方向

Claims (10)

1.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2)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所述机动车具有轮架(3)和在轮架(3)上连接的轮毂(4),其中,摩擦片制动器(2)包括在所述机动车的轮毂(4)上连接的具有摩擦面(6)的制动体(5)、尤其是制动盘(5),并且所述摩擦片制动器包括在制动体(5)的内侧上设置的并且相对于轮架(3)位置固定地紧固的制动器遮盖部(9),其中,制动器遮盖部(9)形成该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的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并且该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具有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所述第二空气引导装置设置在制动器遮盖部(9)的背离制动体(5)的一侧上并且相对于制动器遮盖部(9)位置固定地紧固,
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这样构成,使得关于车辆纵向方向(L)从前面流入的冷却空气(13)通过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向车辆外部引至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并且从那里通过第一空气引导装置(9)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向车辆外部引至制动体(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沿车辆横向方向(Q)朝车辆外部的方向延伸直至靠近制动器遮盖部(9),其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在此优选延伸到靠近制动器遮盖部(9),以致尽可能没有冷却空气(13)在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和制动器遮盖部(9)之间沿制动器遮盖部(9)径向向外流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具有叶片形和/或弧形的主空气导向面(17),所述主空气导向面一方面沿车辆横向方向(Q)并且另一方面至少部分弧形、尤其是基本上C形地至少在周边扇段的区域中围绕车轮轴线(16)延伸。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这样设置,使得关于机动车的按照功能的装配状态,主空气导向面(17)的前迎流边缘(15)处于车轮轴线(16)上方,优选处于车轮轴线(16)上方并且在车轮轴线(16)之前。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具有至少一个邻接主空气导向面(17)的副空气导向面(18),其中,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优选在主空气导向面(17)的朝向制动器遮盖部(9)的一侧上具有邻接的副空气导向面(18)。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其特征在于,副空气导向面(18)通过至少部分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或边缘形成,优选通过倾斜径向向内的并且轴向从主空气导向面(17)延伸离开的凸缘或边缘形成。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紧固在轮架(3)上和/或减振支柱(14)上和/或制动器遮盖部(9)上。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其特征在于,接纳或支承第二空气引导装置的构件、优选轮架(3)或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固的空隙、优选贯通孔,并且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或所述构件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所述空隙构成的对应紧固机构。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在其背侧具有至少一个加固元件(19),其中,所述加固元件(19)优选是加固肋(19)、尤其是至少部分地沿流动方向伸展的加固肋(19)。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引导装置(12)构成为用于紧固和/或引导线缆或类似物。
CN201480063175.5A 2013-11-20 2014-10-07 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 Active CN105745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23668.9A DE102013223668A1 (de) 2013-11-20 2013-11-20 Kühlluftführung für eine Reibbelagbremse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3223668.9 2013-11-20
PCT/EP2014/071465 WO2015074800A2 (de) 2013-11-20 2014-10-07 Kühlluftführung für eine reibbelagbremse eines kraftfahrzeug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5468A true CN105745468A (zh) 2016-07-06
CN105745468B CN105745468B (zh) 2018-11-06

Family

ID=51663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3175.5A Active CN105745468B (zh) 2013-11-20 2014-10-07 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71472B1 (zh)
CN (1) CN105745468B (zh)
DE (1) DE102013223668A1 (zh)
WO (1) WO2015074800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1990A (zh) * 2016-11-29 2017-01-2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钳盘式制动器
CN110382337A (zh) * 2017-03-06 2019-10-2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轮导流装置
CN111971210A (zh) * 2018-04-17 2020-11-20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轮毂托架设备
CN113518728A (zh) * 2019-03-26 2021-10-19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驱动机动车辆的轮的电动轮驱动单元
CN114981133A (zh) * 2019-12-18 2022-08-30 乐姆宝公开有限公司 通风型制动转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3848B2 (en) * 2015-08-18 2017-04-18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rake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GB2555430B (en) * 2016-10-27 2019-10-02 Bentley Motors Ltd Vehicle brak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1891121B2 (en) * 2021-07-13 2024-02-06 Honda Motor Co., Ltd. Wheel casing
DE102021127281A1 (de) 2021-10-21 2023-04-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pritzschutz für Bremsscheibe und Bremsauflag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2131A (en) * 1979-04-23 1980-11-06 Toyota Motor Corp Dust cover for disc brake
US4473139A (en) * 1980-11-29 1984-09-25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ustcover for a disc brake
US4901826A (en) * 1988-02-09 1990-02-20 Dr. Ing. H.C.F. Porsche Ag Vehicle equipped with air-cooled wheel brakes
DE4114761A1 (de) * 1991-05-06 1992-11-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cheibenbremse mit einer kuehlluftfuehrung
DE10024219A1 (de) * 2000-05-17 2001-12-13 Volkswagen Ag Luftleitvorrichtung für eine Radbremse eines Fahrzeuges
CN1626388A (zh) * 2003-12-10 2005-06-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制动器防尘罩结构
CN102407835A (zh) * 2010-09-17 2012-04-11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用于为冷却器单元引导冷却器排出空气的空气引导装置
CN102407886A (zh) * 2010-09-17 2012-04-11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空气引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55186A1 (de) * 1966-12-23 1970-07-02 Daimler Benz Ag Luftgekuehlte Scheibenbremse fuer Fahrzeuge,insbesondere fuer Kraftwagen
DE8802975U1 (zh) 1988-03-05 1988-04-28 Dr.Ing.H.C. F. Porsche Ag, 7000 Stuttgart, De
DE3942651C1 (en) 1989-12-22 1991-07-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8000 Muenchen, De Cooling air passage for disc brake - has air flow aperture in brake cover, and inner, peripheral, air guide protrusion
DE19546064C1 (de) * 1995-12-09 1997-05-28 Porsche Ag Luftleitvorrichtung
DE19602838B4 (de) 1996-01-26 2012-01-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luftzuführung für eine Bremsscheibe eines Fahrzeugs
GB9817629D0 (en) 1998-08-14 1998-10-07 Rover Group A motor vehicle brake disc cooling arrangement
DE19943536C1 (de) * 1999-09-11 2001-04-05 Porsche Ag Aerodynamisches Radlagergehäuse
JP5304207B2 (ja) * 2008-12-08 2013-10-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エアガイド構造
DE102011052175A1 (de) * 2011-07-27 2013-01-3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leit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Lenkeranordnung mit einer solchen Luftleitvorrichtung
DE102011056161A1 (de) * 2011-12-08 2013-06-13 Dr.Ing.H.C. F. Porsche Ag Luftleit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2131A (en) * 1979-04-23 1980-11-06 Toyota Motor Corp Dust cover for disc brake
US4473139A (en) * 1980-11-29 1984-09-25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ustcover for a disc brake
US4901826A (en) * 1988-02-09 1990-02-20 Dr. Ing. H.C.F. Porsche Ag Vehicle equipped with air-cooled wheel brakes
DE4114761A1 (de) * 1991-05-06 1992-11-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cheibenbremse mit einer kuehlluftfuehrung
DE10024219A1 (de) * 2000-05-17 2001-12-13 Volkswagen Ag Luftleitvorrichtung für eine Radbremse eines Fahrzeuges
CN1626388A (zh) * 2003-12-10 2005-06-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制动器防尘罩结构
CN102407835A (zh) * 2010-09-17 2012-04-11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用于为冷却器单元引导冷却器排出空气的空气引导装置
CN102407886A (zh) * 2010-09-17 2012-04-11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空气引导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1990A (zh) * 2016-11-29 2017-01-2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钳盘式制动器
CN106351990B (zh) * 2016-11-29 2018-12-2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钳盘式制动器
CN110382337A (zh) * 2017-03-06 2019-10-2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轮导流装置
CN110382337B (zh) * 2017-03-06 2022-01-1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轮导流装置
CN111971210A (zh) * 2018-04-17 2020-11-20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轮毂托架设备
US11331945B2 (en) 2018-04-17 2022-05-17 Audi Ag Wheel carrie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1971210B (zh) * 2018-04-17 2023-01-10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轮毂托架设备
CN113518728A (zh) * 2019-03-26 2021-10-19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驱动机动车辆的轮的电动轮驱动单元
CN114981133A (zh) * 2019-12-18 2022-08-30 乐姆宝公开有限公司 通风型制动转子
CN114981133B (zh) * 2019-12-18 2024-03-19 乐姆宝公开有限公司 通风型制动转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1472A2 (de) 2016-09-28
WO2015074800A2 (de) 2015-05-28
EP3071472B1 (de) 2020-03-18
DE102013223668A1 (de) 2015-05-21
WO2015074800A3 (de) 2015-10-29
CN105745468B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5468A (zh) 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片制动器的冷却空气导向系统
US9841073B2 (en) Ventilated brake rotors
US10059291B2 (en)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US8720654B2 (en) Brake disc pot for motor vehicles
US9969367B2 (en) Air-guiding arrangement and vehicle with at least one air-guiding arrangement
US20090223757A1 (en) Undercar air management system
US10746241B2 (en) Rotor cover
US20140239702A1 (en) Rim insert system
US20010052725A1 (en) Wheel mounting apparatus
KR101917641B1 (ko) 차량 브레이크 냉각용 에어가이드
CN105531912B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机器的冷却
KR101655672B1 (ko) 자동차 에어덕트
KR101396465B1 (ko) 캐리어
US11578770B2 (en) Guard plate for a disk brake and disk brake
CN210652543U (zh) 一种三合一电驱动桥壳体
CN218112607U (zh) 制动系统导风结构及汽车
CN106351990B (zh) 一种钳盘式制动器
KR20230039600A (ko) 브레이크 캘리퍼 지지대, 디스크 브레이크 어셈블리, 브레이크 캘리퍼 지지대의 사용, 및 공기 안내 방법
CN207207603U (zh) 一种加固型易散热汽车轮毂
KR102474601B1 (ko) 쿨링 개선 구조를 갖는 공력휠
CN217713426U (zh) 一种用于给制动部件散热的结构以及通风式散热系统
CN218882857U (zh) 一种改善1ipc模态固有频率的制动盘结构
CN106574677B (zh) 包括与摩擦环间隔开的环形构件的制动鼓
CN102447335A (zh) 电动机壳体
CN1307060C (zh) 用于车辆轮胎的轮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