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9216B -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摄像设备及光学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摄像设备及光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9216B
CN105739216B CN201510931857.XA CN201510931857A CN105739216B CN 105739216 B CN105739216 B CN 105739216B CN 201510931857 A CN201510931857 A CN 201510931857A CN 105739216 B CN105739216 B CN 1057392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holding member
spring
image blur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318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9216A (zh
Inventor
铃木伸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39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9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9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9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摄像设备及光学设备。该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基板构件;保持构件,其保持图像模糊校正透镜;偶数个致动器构成构件,用于使所述保持构件移动;支撑构件,其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构件移动的方式配置;以及多个施力构件,其均以使所述支撑构件被所述基板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夹住的方式执行施力,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施力构件配置在位于所述致动器构成构件中的两个致动器构成构件之间的区域中,配置在隔着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彼此相对的两个该区域中的施力构件均位于两个所述致动器构成构件之间。

Description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摄像设备及光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模糊校正设备(image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摄像设备及光学设备,特别涉及适用于在校正图像模糊时使用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摄像设备及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地,为了校正由手持拍摄时容易发生的手部抖动等产生的图像模糊,已知通过使图像模糊校正透镜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内偏移来消除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光学图像稳定单元)。
作为上述的这种光学设备,已知在不使校正透镜绕着光轴转动的情况下使校正透镜沿第一方向或(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偏移的设备。
日本特开2013-125228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技术。即,三个球配置在用于保持图像模糊校正透镜的透镜保持件与基部构件之间。这三个球通过分别配置在这三个球外侧的三个弹簧而夹在透镜保持件与基部构件之间。利用该构造,透镜保持件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
然而,在如日本特开2013-125228号公报所公开的三个弹簧的钩挂方式中,透镜保持件的重心的位置定位成远离三个弹簧的弹簧力结合所在的点。因此,可能会发生力失衡、透镜保持件的一部分抬起并且机构自身不起作用。
鉴于该问题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保持图像模糊校正用透镜的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包括:基板构件;保持构件,其保持图像模糊校正透镜;偶数个致动器构成构件,其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并且用于使所述保持构件移动;配置在所述基板构件与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区域中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构件移动的方式在与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不包括图像模糊校正透镜的平面内支撑所述保持构件;以及多个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基板构件,所述施力构件以使所述支撑构件被所述基板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夹住的方式执行施力,至少一个所述施力构件配置在位于所述致动器构成构件中的在所述保持构件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致动器构成构件之间的区域中,并且配置在如下两个区域中的施力构件的数量相同:该两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均位于所述致动器构成构件中的在所述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致动器构成构件之间,且该两个区域隔着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彼此相对。
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包括:基板构件;保持构件,其保持图像模糊校正透镜;致动器构成构件,其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并且用于使所述保持构件移动;支撑构件,其被配置成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构件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保持构件;以及偶数个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基板构件,所述施力构件以使所述支撑构件被所述基板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夹住的方式执行施力,其中,偶数个所述施力构件中的任一施力构件均以如下方式配置:所述施力构件中的一者以及所述施力构件中的与所述一者不同的另一者定位成隔着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彼此相对。
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一种光学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摄像设备的构造的图。
图2是示出镜筒的构造的图。
图3是示出第二组筒的构造的图(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二组筒的构造的图(主视图)。
图5是示出第二组筒的构造的图(后视图)。
图6A是说明球与弹簧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B是示出图6A的部分D1的放大图。
图7A是示出沿X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的力的图。
图7B是示出图7A的部分D2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一般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保持架和基板的图。
图9是示出沿X轴线方向作用于图8所示的保持架的力的图。
图10是示出沿A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的钩止部的力的图。
图11是示出沿B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的钩止部的力的图。
图12是示出沿转动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的力的图。
图13是示出沿Y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的力的图。
图14是示出沿A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的力的图。
图15是示出沿B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的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现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注意,为了图示和说明方便起见,在各图中,仅根据需要以简化方式示出了说明实施方式所必须的部件。图1是示出摄像设备的总体构造的示例的图。
在图1中,摄像设备100设置有照相机主体110和镜筒120。镜筒120可以被构造成安装于照相机主体110或与照相机主体110一体化。
镜筒120设置有包括第一组透镜L1、第二组透镜L2、第三组透镜L3和固定光圈29的摄像透镜光学系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元件122安装于镜筒120。
此外,镜筒120设置有驱动设备123。驱动设备123被构造成驱动镜筒120的各元件。例如,基于来自检测摄像设备100的抖动(振动)的传感器的信息以及来自检测用作防振透镜的第二组透镜L2的位置的传感器的信息,驱动设备123计算第二组透镜L2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然后,稍后说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根据由驱动设备123计算的结果来驱动第二组透镜L2。
照相机主体110设置有A/D转换器111、图像处理部112、显示部113、操作部114、存储部115和系统控制部116。
被摄体的图像通过摄像透镜光学系统成像于摄像元件122。摄像元件122将成像被摄体的图像(光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A/D转换器111将从摄像元件122输出的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图像信号)。图像处理部112对从A/D转换器111输出的数字电信号(图像信号)执行各种图像处理。
显示部113显示各种信息。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电子取景器和液晶面板来构成显示部113。操作部114用作用户界面,用于使用户能够向摄像设备100发出指令。注意,如果显示部113设置有触摸面板,则该触摸面板还构成操作部114的一部分。
存储部115存储供图像处理部112执行图像处理的诸如图像数据等的各种数据。此外,存储部115还存储程序。例如,可以通过使用ROM、RAM和HDD来构成存储部115。
系统控制部116一体地控制整个摄像设备100。例如,可以通过使用CPU来构成系统控制部116。
图2是示出镜筒120的构造的示例的分解立体图。
首先,将在参照图2的同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镜筒120的构造。
第一组筒1被构造成保持第一组透镜L1。配置在第一组筒1的内周面的下方位置处的三个凸轮销1a与形成于凸轮筒5的外周面的凸轮槽5a接合。此外,未图示出的直进槽形成在第一组筒1的内周面的三个位置处。这些直进槽与形成于直进筒4的外周面的上端的直进键4a接合。
第二组筒2被构造成保持第二组透镜L2。配置于第二组筒2的外周面的下部的三个凸轮销2a与形成于凸轮筒5的内周面的凸轮槽5b接合。此外,在第二组筒2中,直进键2b与凸轮销2a形成在同一位置处。直进键2b与形成于直进筒4的直进槽4b接合。
形成于凸轮筒5的内周面的上部的凸轮槽5c与配置于直进筒4的外周面的上部的三个凸轮销4c接合。
第一组筒1和第二组筒2被直进筒4以不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当通过驱动设备123使凸轮筒5转动时,凸轮筒5由于凸轮筒5的凸轮槽5c与直进筒4的凸轮销4c之间的作用在转动的同时沿光轴方向移动。
第一组筒1由于第一组筒1的凸轮销1a与凸轮筒5的凸轮槽5a之间的作用以及第一组筒1的直进槽与直进筒4的直进键4a之间的作用在不转动的情况下沿光轴方向移动。
第二组筒2由于第二组筒2的凸轮销2a与凸轮筒5的凸轮槽5b之间的作用以及第二组筒2的直进键2b与直进筒4的直进槽4b之间的作用在不转动的情况下沿光轴方向移动。
第三组保持架3被构造成保持第三组透镜L3。形成于第三组保持架3的定位部3a和抖动防止部3b分别与配置于固定基板6的引导棒6a和6b接合,以使定位部3a和抖动防止部3b被以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当通过驱动设备123来驱动第三组保持架3时,第三组保持架3由于定位部3a和抖动防止部3b与引导棒6a和6b之间的作用在不转动的情况下沿光轴方向移动。
摄像元件122(参见图1)和光学滤波器L0被固定基板6保持。此外,直进筒4通过未图示出的螺钉固定于固定基板6。
图3是示出第二组筒2的构造的示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第二组筒2的构造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第二组筒2的构造的后视图。图6A是说明第二组筒2的球与弹簧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的图,图6B是示出图6A的部分D1的局部放大图。
将在参照图3、图4、图5、图6A和图6B的同时说明第二组筒2的构造的示例。第二组筒2用作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在图3中,第二组保持架21保持第二组透镜L2。注意,在以下说明中,在必要时将第二组透镜称作校正透镜。
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被第二组保持架21一体地保持。注意,附图标记所附的后缀A和B分别与图4中的A轴线方向和B轴线方向对应。这里,A轴线方向表示如下的第一方向:第二组保持架21沿该第一方向被驱动,并且该第一方向在与除了第二组透镜L2以外的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延伸。B轴线方向表示如下的第二方向:第二组保持架21沿该第二方向被驱动,并且该第二方向在与除了第二组透镜L2以外的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与A轴线方向正交地延伸。
此外,如图4所示,钩止部21a、21b、21c和21d设置为其中每一个钩止部均在第二组保持架21的周向上隔着间隔彼此相邻的每两个(一对)磁体之间。用于施加张力的弹簧25a、25b、25c和25d分别钩挂住钩止部21a、21b、21c和21d。考虑到可组装性,尽可能地沿着第二组保持架21的外周配置多个弹簧25a、25b、25c和25d。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25a、25b、25c和25d为螺旋弹簧,被构造成使弹簧25a、25b、25c和25d钩挂住另一构件的钩部形成于弹簧25a、25b、25c和25d各自的一端和另一端。
固定光圈29用于消除有害光线,并且固定于第二组保持架21。线圈单元23A1、23A2、23B1和23B2设置有线圈和卷绕筒(bobbin)。线圈单元23A1、23A2、23B1和23B2附着固定于第二组基板22的凹部。向埋设于上述卷绕筒且通过下面说明的第二组FPC27(柔性印刷电路)与上述线圈电连接的金属销供电,以便向上述线圈供电。
钩挂住第二组保持架21的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的另一端钩挂住形成于第二组基板22的钩止部。为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中的每一者均设置单独的一个钩止部。在图3中,为了图示方便起见,仅示出了四个钩止部中的钩挂住弹簧25d的另一端的钩止部22d。
三个非磁性球24a、24b和24c夹在第二组基板22与第二组保持架21之间。第二组保持架21经由球24a、24b和24c处于朝向第二组基板2加压的状态。由于第二组保持架21是经由球24a、24b和24c而被加压的,所以第二组保持架21能够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通过使第二组保持架21在该平面内移动,校正透镜L2能够在该平面内相对于第二组基板22移动。结果,抑制了摄像元件122上的图像模糊,从而执行了图像模糊校正。
如上所述,第二组保持架21为用于保持作为图像模糊校正透镜的示例的第二组透镜L2的保持构件,第二组基板22为用于第二组筒2的基板构件。
此外,球24a、24b和24c为用于支撑第二组保持架21的支撑构件,使得第二组保持架21能够在与除了校正透镜L2以外的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第二组基板22移动。
此外,一端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另一端安装于第二组基板22的弹簧25a、25b、25c和25d为用于以使得球24a、24b和24c夹在第二组保持架21与第二组基板22之间的方式执行施力的施力构件。
第二组FPC27设置有连接区(land),线圈单元23A1、23A2、23B1和23B2通过焊料与该连接区电连接。此外,检测磁场的两个霍尔元件(未图示出)安装在第二组FPC27的背面侧。
被第二组保持架21保持的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在图4所示的方向上磁化(参见图4中的N和S)。通过各霍尔元件检测出的第二组保持架21的沿A轴线方向和B轴线方向的移动作为磁场的变化。驱动设备123根据变化量来计算第二组保持架21(第二组透镜L2)的移动量。磁体21A1和21B1以及霍尔元件的位置精度是重要的。因此,将霍尔元件压入传感器支撑架26,以使霍尔元件以高的精度定位。
第二组FPC27通过定位孔27a和27b与传感器支撑架26的定位突起26a和26b之间的接合而固定。此外,通过将第二组盖28固定于具有未图示出的卡口结构的第二组基板22,使传感器支撑架26固定于第二组基板22。
以下将在参照图4的同时说明用于保持校正透镜L2的第二组保持架21相对于第二组基板22的稳定性。
第二组保持架21由成型构件(mold member)形成,并且如上所述地设置有校正透镜L2以及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因此,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量主要由校正透镜L2的重量以及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的重量控制。在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开始时,第二组保持架21通过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以及线圈23A1、23A2、23B1和23B2的驱动力而抵抗着重量上升。此时,第二组保持架21以使得校正透镜L2的中心与除了校正透镜L2以外的另一摄像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重合的方式上升。
图4示出了如下状态:第二组保持架21以使校正透镜L2的中心与除了校正透镜L2以外的另一摄像透镜光学系统的光轴重合的方式上升。第二组保持架21被形成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形状,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也上下左右对称地配置。因此,在上述状态下,安装了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并且将保持校正透镜L2的第二组保持架21的中心定位成与光轴相同。
此外,三个球24a、24b和24c以如下方式配置:使得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包括在由接收第二组保持架21的三个球24a、24b和24c形成的三角形中。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第二组保持架21。例如,如果三个球24a、24b和24c以使得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不包括在由三个球24a、24b和24c形成的三角形中的方式配置,则第二组保持架21会倒向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侧。由此,第二组保持架21变得不能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注意,三个球24a、24b和24c在第二组保持架21的背面,所以在图4中用虚线示出三个球24a、24b和24c。
如上所述,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位于第二组保持架21与第二组基板22之间(参见图3)并且钩挂住第二组保持架21。在该状态下,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的轴向与光轴方向平行。如上所述,弹簧25a、25b、25c和25d被以使第二组保持架21和第二组基板22彼此压靠的方式钩挂,使得三个球24a、24b和24c被第二组保持架21和第二组基板22夹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组保持架21被形成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形状,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也上下左右对称地配置。因此,用于维持最大程度的稳定性的条件为: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的弹簧力的结合点位于由三个球24a、24b和24c形成的三角形的内部,并且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位于与光轴相同的位置处。即,钩挂住第二组保持架21的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相对于上述三角形具有可以使弹簧以任意方式钩挂的自由度。为了确保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稳定性,优选将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配置在距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等距离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配置为其中每一个弹簧均在上下左右对称配置的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中的一对磁体之间。由此,改善了保持校正透镜L2的第二组保持架21的稳定性。
此外,左右定位的两个弹簧25c和25d配置在X轴线上,上下定位的两个弹簧25a和25b略微远离Y轴线地配置。如图5所示,考虑到上述第二组保持架21以及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的对称性,将球24c配置在Y轴线上。如图6A所示,如果将弹簧25b’配置在Y轴线上,则如图6B所示,弹簧25b’、弹簧25b’的驱动范围S’以及钩止部21b’会延伸超过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组保持架21的最外直径部的外侧。
相比之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25b略微远离Y轴线地配置。即,弹簧25b配置在远离由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与球24c(球24c的中心)形成的线段的位置处。利用该构造,弹簧25b、弹簧25b的驱动范围S以及钩止部21b被配置成不延伸超过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组保持架21的最外直径部的外侧。因而,能够使第二组保持架21小型化。
图7A是示出沿X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力的示例的图。图7B是图7A的部分D2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示出设置于一般摄像设备(照相机)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的保持架和基板的主视图。另外,图9是示出沿X轴线方向作用于图8所示的保持架的力的图。
图10是示出沿A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钩止部21d的力的示例的图。图11是示出沿B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钩止部21d的力的图。
图12是示出沿转动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力的图。图13是示出沿Y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力的图。图14是示出沿A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力的图。图15是示出沿B轴线方向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力的图。
将在参照图7A、图7B、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和图15的同时,与弹簧的一般钩挂方式相比,说明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的防止滚动用的具体钩挂方式的示例。
滚动意味着如下的力:当施加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力时,用于产生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转动的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从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的各自的重心延伸的驱动轴线穿过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因此,防止了第二组保持架21由于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力而转动。然而,由于抵抗驱动力的反作用力会基于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的钩挂方式而作用于第二组保持架21,所以第二组保持架21可能会发生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构成均含有两个弹簧的两组(弹簧25a和25b以及弹簧25c和25d),每组弹簧中的两个弹簧均配置在这两个弹簧彼此面对并且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处于这两个弹簧之间的位置处。这些成双的弹簧(弹簧25a和25b以及弹簧25c和25d)配置在如下位置处:在该位置处,两组弹簧中的每组的弹簧均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此外,弹簧25a和25b以如下方式配置:由构成弹簧25a的端部的未图示出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由构成弹簧25b的端部的未图示出的钩部形成的平面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相似地,弹簧25c和25d以如下方式配置:由构成弹簧25c的端部的未图示出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由构成弹簧25d的端部的钩部25h形成的平面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
对于进一步的细节,由弹簧25a、25b、25c和25d中的一组两个弹簧25a和25b的钩部形成的各平面均与A轴线方向平行。此外,由弹簧25a、25b、25c和25d中的另一组两个弹簧25c和25d的钩部形成的各平面均与B轴线方向平行。
由此,能够降低滚动对第二组保持架21的影响(稍后将说明细节)。
图8是示出三个弹簧85a、85b和85c钩挂住保持架81的状态的图。具体地,三个球84a、84b和84c配置在基板82与保持架81之间,三个弹簧85a、85b和85c钩挂住基板82以及保持架81的钩止部81a、81b和81c。由此,保持架81能够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
左右配置的两个弹簧85a和85b配置在如下位置处:两个弹簧85a和85b相对于保持架81的重心左右对称地配置。弹簧85c配置在靠近左右配置的两个弹簧85a和85b的对称轴线的中间位置处。图9示出了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下,如上所述,供三个弹簧85a、85b和85c钩挂的保持架81沿着X轴线轻微移动。在图9中,示出了如下状态:通过沿着X轴线驱动上述滚动力作用于保持架81的重心。
在图9中,抵抗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力的反作用力r1、r2和r3通过三个弹簧85a、85b和85c作用于保持架81。
左右配置的两个弹簧85a和85b产生用于使保持架81相对于保持架81的重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r4和r5。这些力r4和r5分别为反作用力r1和r2的分力。
此外,配置于中央的弹簧85c产生用于使保持架81相对于保持架81的重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r6。力r6为反作用力r3的分力。
然而,基于将弹簧85c配置于中央的配置,满足r4+r5>r6或r4+r5<r6。由此,通过力的差发生了使保持架81绕着保持架81的重心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的滚动。
即,在图8和图9所示的构造中,基于将弹簧85c配置于中央的配置,弹簧力沿用于使滚动发生的方向起作用。因此,可能会妨碍振动控制性能。
图7A示出了与图9相似的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组保持架21沿着图7A中的X轴线沿向右方向轻微移动。
在为了图像模糊校正而作用有驱动力的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从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接收抵抗该驱动力的反作用力R11、R12、R13和R14。因此,第二组保持架21的钩止部21a、21b、21c和21d分别接收反作用力R11、R12、R13和R14。反作用力R11、R12、R13和R14的大小根据弹簧25a、25b、25c和25d的钩部如何分别钩挂住钩止部21a、21b、21c和21d的不同而不同。
注意,尽管图7B仅示出了弹簧25d的钩部25h,但是其它弹簧25a、25b和25c的钩部也被构造成与弹簧25d的钩部25h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钩部25h被形成为环形形状(参见图11)。注意,钩部不限于环形形状,例如,可以采用圆弧形状、V字形状或U字形状。
图7B是示出位于图7A所示的第二组保持架21右侧的钩止部21d及钩止部21d附近(部分D2)的放大图。
钩止部21a以如下方式成形:使由弹簧25a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作为图像模糊校正用驱动方向的A轴线方向平行。钩止部21b也以如下方式成形:使由弹簧25b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作为图像模糊校正用驱动方向的A轴线方向平行。
另一方面,钩止部21c以如下方式成形:使由弹簧25c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作为图像模糊校正用驱动方向的B轴线方向平行。钩止部21d也以如下方式成形:使由弹簧25d的钩部25h形成的平面与作为图像模糊校正用驱动方向的B轴线方向平行。
注意,由弹簧25d的钩部25h形成的平面为由钩部25h的环状区域形成的平面。如图11所示,由钩部25h的环状区域形成的平面的形状为圆形。此外,如图7B所示,由钩部25h的环状区域形成的平面为与B轴线方向平行的平面。对于其它弹簧25a、25b和25c的钩部,这也是相同的。注意,由弹簧25a和25b的钩部的环状区域形成的平面为与A轴线方向平行的平面。
因此,弹簧25a、25b、25c和25d的钩部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钩止部21a、21b、21c和21d的摩擦力在A轴线方向与B轴线方向之间变化。弹簧25d的钩部25h通过弹簧力定位在第二组保持架21的钩止部21d的槽的最下点。因此,如果第二组保持架21沿A轴线方向移位,则钩部25h会在最低点处滚动从而吸收该移位。
此外,当第二组保持架21沿B轴线方向移位时,钩部25h在以其形状为基础的自由度内改变,而该钩部的与钩止部21d接触的部分始终摩擦钩止部21d。钩部25h的线的半径(滚动半径)小于钩部25h的环(圆)的半径。
因此,前者的摩擦力小于后者的摩擦力。在A轴线方向上,弹簧25d的A轴线方向上的分力NA与摩擦力FA(法向力N×摩擦系数MA)的合力R14A作用于钩止部21d(参见图7B和图10)。相比之下,关于B轴线方向,弹簧25d的B轴线方向上的分力NB与摩擦力FB(法向力N×摩擦系数MB)的合力R14B作用于钩止部21d(参见图7B和图11)。
因此,在图7A中,反作用力为由A轴线方向上的力与B轴线方向上的力的结合获得的合力R14。相应地,用于使第二组保持架21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转动的力表示为如图12所示的分力R18。
注意,这里到目前为止已经举例说明了弹簧25d的钩部25h钩挂住钩止部21d的情况。然而,与弹簧25d的钩部25h钩挂住钩止部21d的情况相似,在弹簧25a、25b和25c钩挂住钩止部的情况下,也示出了合力R11、R12和R13以及转动方向上的分力R15、R16和R17(参见图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25a和25b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此外,由构成弹簧25a的一个端部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以及由构成弹簧25b的一个端部的钩部形成的平面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由此,分别由钩止部21a和21b接收的转动方向上的分力R15和R16是相等的。相似地,弹簧25c和25d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因此,由构成弹簧25c的一个端部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以及由构成弹簧25d的一个端部的钩部25h形成的平面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由此,分别由钩止部21c和21d接收的转动方向上的分力R17和R18是相等的。
在这种情况下,分别由钩止部21a和21b接收的转动方向上的分力R15和R16的方向为相互抵消的方向。此外,分别由钩止部21c和21d接收的转动方向上的分力R17和R18的方向也为相互抵消的方向。
因此,通过以上述方式钩挂的弹簧25a、25b、25c和25d,力沿用于抵消滚动的方向起作用。
实际上,分力R15、R16、R17和R18的方向和大小根据弹簧25a、25b、25c和25d如何钩挂的不同而不同。然而,事实仍然是分别由钩止部21a和21b接收的转动方向上的分力R15和R16相互抵消,分别由钩止部21c和21d接收的转动方向上的分力R17和R18相互抵消。因而,省略了对弹簧25a、25b、25c和25d以其它方式钩挂的细节的说明。
此外,这里已经举例说明了第二组保持架21随着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而沿X轴线方向向一侧(图12的右侧)移动的情况。由于第二组保持架21被形成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形状,所以与第二组保持架21沿X轴线方向向一侧(图12的右侧)移动的情况相似,即使在第二组保持架21沿X轴线方向向另一侧(图12的左侧)移动的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也不会产生滚动。
图13示出了第二组保持架21通过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而沿着图中的Y轴线方向向上略微移动的状态。
在为了图像模糊校正而施加驱动力的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从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接收抵抗该驱动力的反作用力R21、R22、R23和R24。在这种情况下,分别由对应弹簧25a的钩止部21a和对应弹簧25b的钩止部21b接收的分力R25和R26的方向为相互抵消的方向。此外,分别由对应弹簧25c的钩止部21c和对应弹簧25d的钩止部21d接收的分力R27和R28的方向也为相互抵消的方向。因此,第二组保持架21不会产生滚动。
这里,已经举例说明了第二组保持架21随着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而沿Y轴线方向向一侧(图13的上侧)移动的情况。第二组保持架21被形成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与第二组保持架21沿Y轴线方向向一侧(图13的上侧)移动的情况相似,即使在第二组保持架21沿Y轴线方向向另一侧(图13的下侧)移动的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也不会产生滚动。
图14示出了如下状态:通过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第二组保持架21沿着图中的A轴线向右上侧轻微地斜向移动。
在为了图像模糊校正而施加驱动力的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从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接收抵抗该驱动力的反作用力R31、R32、R33和R34。
由弹簧25a和25b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驱动方向平行。因此,在与由弹簧25a和25b的钩部形成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没有摩擦力或分力施加于分别由钩止部21a和21b接收的反作用力R31和R32。相似地,由弹簧25c和25d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驱动方向正交。因此,在与由弹簧25c和25d的钩部形成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没有摩擦力或分力施加于分别由钩止部21c和21d接收的反作用力R33和R34。
在这种情况下,分别由钩止部21a和21b接收的分力R35和R36的方向为相互抵消的方向。分别由钩止部21c和21d接收的分力R37和R38的方向也为相互抵消的方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不会产生滚动。
这里,已经举例说明了第二组保持架21随着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而沿A轴线方向向一侧(图14的斜向右上侧)移动的情况。第二组保持架21被形成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与第二组保持架21沿A轴线方向向一侧(图14的斜向右上侧)移动的情况相似,即使在第二组保持架21沿A轴线方向向另一侧(图14的斜向左下侧)移动的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也不会产生滚动。
图15示出了如下状态:通过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第二组保持架21沿着图中的B轴线向右下侧轻微地斜向移动。
在为了图像模糊校正而施加驱动力的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从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接收抵抗该驱动力的反作用力R41、R42、R43和R44。
由弹簧25a和25b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驱动方向正交。因此,在与由弹簧25a和25b的钩部形成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没有摩擦力或分力作用于分别由钩止部21a和21b接收的反作用力R41和R42。
相似地,由弹簧25c和25d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驱动方向平行。因此,在与由弹簧25c和25d的钩部形成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没有摩擦力或分力作用于分别由钩止部21c和21d接收的反作用力R43和R44。
在这种情况下,分别由钩止部21a和21b接收的分力R45和R46的方向为相互抵消的方向。分别由钩止部21c和21d接收的分力R47和R48的方向也为相互抵消的方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不会产生滚动。
这里,已经举例说明了第二组保持架21随着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而沿B轴线方向向一侧(图15的斜向右下侧)移动的情况。第二组保持架21被形成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与第二组保持架21沿B轴线方向向一侧(图15的斜向右下侧)移动的情况相似,即使在第二组保持架21沿B轴线方向向另一侧(图15的斜向左上侧)移动的情况下,第二组保持架21也不会产生滚动。
如上所述,在XY平面内沿X轴线方向、Y轴线方向以及A轴线方向和B轴线方向驱动第二组保持架21的情况下,弹簧力在任意情况下在抵消滚动的方向上起作用。
此外,如果第二组保持架21沿除了这些方向以外的驱动方向移动,则由于该驱动可以由这些驱动中的某一组合表示,所以仍然是弹簧力在任意情况下在抵消滚动的方向上起作用。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中,四个弹簧25a、25b、25c和25d配置为其中每一个弹簧均在上下左右对称配置的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中的两个(一对)磁体之间,由此改善了用于保持校正透镜L2的第二组保持架21的稳定性。
此外,彼此面对并且彼此之间夹着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的两个弹簧(弹簧25a和25b以及弹簧25c和25d)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此外,弹簧25a和25b以如下方式配置:由构成弹簧25a的端部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由构成弹簧25b的端部的钩部形成的平面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相似地,弹簧25c和25d以如下方式配置:由构成弹簧25c的端部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由构成弹簧25d的端部的钩部25h形成的平面相对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按照以上构造,能够降低滚动对第二组保持架21的影响。
虽然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内进行各种改变或变型。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举例说明了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构造。然而,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不限于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只要用于通过电磁力等来驱动第二组保持架21的致动器的组成元件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即可。例如,线圈单元23A1、23A2、23B1和23B2可以被构造成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在该构造中,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安装于第二组基板22。关于重心,应当考虑安装有线圈单元23A1、23A2、23B1和23B2的、保持校正构件L2的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举例说明了如下情况:待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致动器的组成元件(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的数量为四个。然而,不特别限制待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组成元件的数量。例如,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致动器的组成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偶数(优选地,不小于四)。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弹簧中的每一者均配置在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致动器的组成元件之间。注意,例如,在有偶数个磁体安装于第二组保持架21的情况下,与磁体数量相同的线圈单元在与各磁体对应的位置处安装于第二基板2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举例说明了弹簧25a、25b、25c和25d中的每一者均配置在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之间的情况。然而,至少一个弹簧满足配置在磁体21A1、21A2、21B1和21B2之间的要求。例如,配置在两个区域中的弹簧的数量可以相同,该两个区域中的每一者均位于在第二组保持架21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磁体(例如,磁体21A1和21B1)之间,并且该两个区域隔着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彼此面对。在这种情况下,配置在成一对的两个区域中的弹簧的数量可以与配置在成另一对的两个区域中的弹簧的数量不同,其中,该两个区域中的每一者均位于在第二组保持架21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磁体之间,并且该两个区域隔着第二组保持架21的重心彼此面对,或者所有区域中的弹簧的数量可以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钩止部21a和21b以如下方式成形:使得由弹簧25a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以及由弹簧25b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与作为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方向的A轴线方向平行。相似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钩止部21c和21d以如下方式成形:使得由弹簧25c的钩部形成的平面以及由弹簧25d的钩部25h形成的平面与作为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方向的B轴线方向平行。然而,并非必须具有以上构造。即,由各钩部形成的平面可以被构造成不与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方向平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举例说明了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应用于摄像设备(照相机)的情况。然而,图像模糊校正设备还可以应用于具有能够校正图像模糊的摄像功能的诸如移动电话、双目望远镜(binocular telescope)等的光学设备。
[另一实施方式]
还能够通过以下处理来实施在驱动第二组保持架21等时通过驱动设备123所执行的处理。即,首先,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软件(计算机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设备。然后,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CPU或MPU等)读出并执行计算机程序。
根据本发明,能够稳定地保持用于执行图像模糊校正的透镜。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这些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包括:
基板构件;
保持构件,其保持图像模糊校正透镜;
偶数个致动器构成构件,其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并且用于使所述保持构件移动;
支撑构件,其被配置成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构件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保持构件;以及
多个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基板构件,所述施力构件以使所述支撑构件被所述基板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夹住的方式执行施力,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施力构件配置在位于所述致动器构成构件中的在所述保持构件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致动器构成构件之间的区域中,并且
配置在如下两个区域中的施力构件的数量相同:该两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均位于所述致动器构成构件中的在所述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致动器构成构件之间,且该两个区域隔着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彼此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所述施力构件中的每一施力构件均配置在位于所述致动器构成构件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致动器构成构件之间的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三个球,
所述致动器构成构件包括四个磁体或者包括四个线圈单元,所述四个线圈单元均包括线圈,并且
所述施力构件包括四个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
当所述保持构件位于所述图像模糊校正透镜的中心与光轴对准的位置处时,所述四个弹簧的弹簧力结合的点位于由所述三个球形成的三角形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
所述四个弹簧配置在所述三角形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
所述四个磁体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对称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
所述四个弹簧由两对弹簧构成,所述两对弹簧中的每对弹簧均包括配置在夹着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彼此面对的位置处的两个弹簧,并且
所述两对弹簧中的每对弹簧的两个弹簧均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
所述四个弹簧的一端设置有钩挂住所述保持构件的钩部,并且
由所述两对弹簧中的每对弹簧的两个弹簧的钩部形成的平面均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能够沿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的第一方向以及与垂直于光轴的该平面内的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中的任一者移动,并且
由所述两对弹簧中的一对弹簧的两个弹簧的钩部形成的平面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由所述两对弹簧中的另一对弹簧的两个弹簧的钩部形成的平面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中,
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所述四个弹簧中的至少一个弹簧配置在远离由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与所述三个球中的一个球形成的线段的位置处。
11.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其包括:
基板构件;
保持构件,其保持图像模糊校正透镜;
致动器构成构件,其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并且用于使所述保持构件移动;
支撑构件,其被配置成以使所述保持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构件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保持构件;以及
偶数个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基板构件,所述施力构件以使所述支撑构件被所述基板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夹住的方式执行施力,
其特征在于,
偶数个所述施力构件中的任一施力构件均以如下方式配置:所述施力构件中的一者以及所述施力构件中的与所述一者不同的另一者定位成隔着所述保持构件的重心彼此相对。
12.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13.一种光学设备,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设备。
CN201510931857.XA 2014-12-24 2015-12-15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摄像设备及光学设备 Active CN1057392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0451A JP6593990B2 (ja) 2014-12-24 2014-12-24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JP2014-260451 2014-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9216A CN105739216A (zh) 2016-07-06
CN105739216B true CN105739216B (zh) 2018-09-04

Family

ID=56163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31857.XA Active CN105739216B (zh) 2014-12-24 2015-12-15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摄像设备及光学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87669A1 (zh)
JP (1) JP6593990B2 (zh)
CN (1) CN105739216B (zh)
TW (1) TWI587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5531B2 (ja) * 2017-03-31 2019-11-1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用電磁駆動装置
JP6883467B2 (ja) * 2017-05-08 2021-06-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846533B2 (ja) 2017-09-27 2021-03-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6951980B2 (ja) * 2018-01-29 2021-10-2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重心位置調整部材を備え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重心位置調整部材の固定方法
JP7378945B2 (ja) * 2019-03-25 2023-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動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292993B2 (ja) 2019-06-19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光学機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7982A (ja) * 2008-10-01 2010-04-15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181507A (ja) * 2009-02-04 2010-08-19 Canon Inc 光学機器
CN102187273A (zh) * 2008-10-14 2011-09-1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光学设备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2934020A (zh) * 2010-06-08 2013-02-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抖动修正装置、拍摄用光学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03163708A (zh) * 2011-12-16 2013-06-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设备、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JP2013167892A (ja) * 2008-05-14 2013-08-29 Hysonic Co Ltd 振れ補正機能を備えた映像撮影装置
CN203275847U (zh) * 2012-05-30 2013-11-0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带手抖修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CN103969916A (zh) * 2013-06-20 2014-08-06 惠州市大亚湾永昶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8308B2 (ja) * 1996-09-10 2006-12-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装置、ブレ補正装置を有するレンズ鏡筒及びブレ補正装置を有するカメラ
JP2006337957A (ja) * 2005-06-06 2006-12-14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4483869B2 (ja) * 2007-02-01 2010-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197033B2 (ja) * 2008-01-21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JP2009288332A (ja) * 2008-05-27 2009-12-10 Sony Corp 撮像装置、姿勢判別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姿勢判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55583B2 (ja) * 2008-08-01 2012-10-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機構及びレンズ鏡筒
JP5846346B2 (ja) * 2009-08-21 2016-01-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KR101074034B1 (ko) * 2009-10-26 2011-10-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장치
JP5544900B2 (ja) * 2010-01-26 2014-07-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5580684B2 (ja) * 2010-07-29 2014-08-27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カメラ
JP2012150398A (ja) * 2011-01-21 2012-08-09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8830583B2 (en) * 2011-02-28 2014-09-09 Hoya Corporation Position controller for removable optical element
JP2013083692A (ja) * 2011-10-06 2013-05-09 Sony Corp 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6057510B2 (ja) * 2011-12-16 2017-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JP2013125228A (ja) * 2011-12-16 2013-06-24 Canon Inc 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JP2013134325A (ja) * 2011-12-26 2013-07-08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JP2014013321A (ja) * 2012-07-04 2014-01-23 Nikon Corp 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9134503B2 (en) * 2012-07-06 2015-09-15 Apple Inc. VCM OIS actuator module
JP5797627B2 (ja) * 2012-09-25 2015-10-21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108801B2 (ja) * 2012-12-06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光学装置、画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518219B2 (ja) * 2013-02-01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JP6057839B2 (ja) * 2013-06-04 2017-01-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ブレ補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67892A (ja) * 2008-05-14 2013-08-29 Hysonic Co Ltd 振れ補正機能を備えた映像撮影装置
JP2010087982A (ja) * 2008-10-01 2010-04-15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187273A (zh) * 2008-10-14 2011-09-1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光学设备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JP2010181507A (ja) * 2009-02-04 2010-08-19 Canon Inc 光学機器
CN102934020A (zh) * 2010-06-08 2013-02-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抖动修正装置、拍摄用光学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03163708A (zh) * 2011-12-16 2013-06-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设备、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CN203275847U (zh) * 2012-05-30 2013-11-0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带手抖修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CN103969916A (zh) * 2013-06-20 2014-08-06 惠州市大亚湾永昶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9216A (zh) 2016-07-06
TWI587071B (zh) 2017-06-11
JP6593990B2 (ja) 2019-10-23
US20160187669A1 (en) 2016-06-30
TW201624093A (zh) 2016-07-01
JP2016122049A (ja)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9216B (zh)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摄像设备及光学设备
TWI676337B (zh) 附有振動校正功能之光學單元
JP6989275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TWI438543B (zh) 防手震鏡頭驅動裝置
JP6460809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5947829B2 (ja) 光学防振装置
JP6800706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US11892657B2 (en) Optical system
CN106353950B (zh) 带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
JP644474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883467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6210457B (zh) 具有磁导轭片的光学影像防震装置
JP678566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7237686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10866385B2 (en) Optical system
CN11270344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单元
JP2015075521A (ja) 手振れ補正装置
JP7467286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040524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69900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56414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000841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10703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56415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5701556A (zh) 光学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