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3741B -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电子设备和移动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电子设备和移动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3741B
CN105723741B CN201580002640.9A CN201580002640A CN105723741B CN 105723741 B CN105723741 B CN 105723741B CN 201580002640 A CN201580002640 A CN 201580002640A CN 105723741 B CN105723741 B CN 105723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speaker
coat
loudspeaker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6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3741A (zh
Inventor
涩谷智则
高桥良幸
梶原义道
板野哲士
久世光一
段孝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23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3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3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H04R7/06Plane diaphrag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ctions o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2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ctions or layers
    • H04R7/125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ctions or layer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uperposed layers in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307/00Details of diaphragms or cone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ir suspension or their manufacture covered by H04R7/00 or H04R31/003,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307/021Diaphragms comprising cellulose-like materials, e.g. wood, paper, lin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307/00Details of diaphragms or cone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ir suspension or their manufacture covered by H04R7/00 or H04R31/003,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307/029Diaphragms comprising fib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5Moun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77/00Nanotechnology
    • Y10S977/70Nanostructure
    • Y10S977/788Of specified organic or carbon-based composition
    • Y10S977/795Composed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Y10S977/796Composed of biological material fo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purpose

Abstract

扬声器用振动板具备基材层和涂覆层。基材层具有天然纤维。涂覆层由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构成,并且形成于基材层的至少第1面。涂覆层的厚度相对于基材层的厚度与涂覆层的厚度之和为3%以上且15%以下。

Description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电子设备和移动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包含纳米纤维的涂覆层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利用了该振动板的扬声器、以及电子设备和移动体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具有基材层和涂覆层。其中,基材层例如通过对天然纤维进行抄造来制作。作为天然纤维,例如可利用木材系的浆料。
涂覆层形成于基材层的一个面上。其中,涂覆层包含细菌纤维素。细菌纤维素通过利用了细菌的发酵法来生产。作为生成纤维素的细菌,例如有蒂腐病菌、雅致放射毛霉、少孢根霉等。
涂覆层通过将包含细菌纤维素的分散液涂敷于基材层并进行干燥来形成。
另外,作为与本申请发明关联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73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具备基材层和涂覆层。基材层具有天然纤维。涂覆层具有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并且形成于基材层的至少第1面。涂覆层的厚度相对于基材层的厚度与涂覆层的厚度之和为3%以上且15%以下。
本公开的扬声器具备框体、上述扬声器用振动板、音圈体和磁路。框体具有中空部。扬声器用振动板配置于框体的中空部,并与框体连结。音圈体具有第1端和第2端,第1端与振动板的中央部结合。磁路具有插入音圈体的第2端的磁隙,并固定于框体。
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扬声器和信号处理部。信号处理部与音圈体电连接,将声音信号供给至音圈体。
本公开的移动体装置具备主体部、驱动部、信号处理部和上述扬声器。框体固定于主体部。驱动部搭载于主体部,使主体部移动。信号处理部搭载于主体部,并且与音圈体电连接,将声音信号供给至音圈体。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剖面进行观察而获得的图像的图。
图1B是表示由图1A的圆形标记所包围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2A是表示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本实施方式的竹子的纳米纤维进行观察而获得的图像的图。
图2B是表示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木材浆料进行观察而获得的图像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声速特性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内部损耗的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部分剖面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概念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装置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扬声器用振动板中所使用的材料优选具有大的弹性模量和适当的内部损耗。关于以往的振动板中所使用的细菌纤维素,弹性模量和内部损耗均大于基材层的材料。
但是,细菌纤维素的流通量少,有可能难以实现稳定的供给。此外,细菌纤维素的价格高。其结果,细菌纤维素虽然作为振动板的特性优良,但在商业上使用却较为困难。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弹性模量高且抑制了内部损耗降低的低价格的扬声器用振动板。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用部件。扬声器用部件例如为扬声器用振动板11(以下称作振动板11)。图1A是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板11的剖面进行观察而获得的图像的图。图1B是表示由图1A的圆形标记16所包围的部分的示意图。图2A是表示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本实施方式的竹子的纳米纤维进行观察而获得的图像的图。图2B是表示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木材浆料进行观察而获得的图像的图。
另外,在通过SEM观察图像对振动板11的厚度方向的整体进行观察的情况下,优选SEM观察图像的倍率为100倍程度。此外,在通过SEM图像对涂覆层13进行观察的情况下,优选SEM观察图像的倍率为300倍程度。
振动板11具备基材层12和涂覆层13。基材层12具有天然纤维22。涂覆层13具有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并且形成于基材层12的至少第1面。涂覆层13的厚度相对于基材层12的厚度与涂覆层13的厚度之和而为3%以上且15%以下。
以下,详细说明振动板11。构成基材层12的物质之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的主成分为天然纤维22。天然纤维22具有纤维素。作为天然纤维22,例如可利用木材浆料(参照图2B)或者非木材浆料等。或者,也可以组合木材浆料和非木材浆料来作为天然纤维22使用。另外,在对于基材层12而使用非木材浆料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竹纤维。由于竹子的培育期间短,因此能够抑制森林资源的枯竭。因此,振动板11能够有助于抑制地球环境的破坏。
涂覆层13形成于基材层12的至少单面(第1面)。构成涂覆层13的物质之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的主成分为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为包含纤维素的纳米级别的纤维(参照图2A)。在基材层12和涂覆层13均为竹纤维的情况下,基材层12和涂覆层13稳固地密接。即,在基材层12和涂覆层13均具有纤维素的情况下,由于纤维素彼此的氢键合和缠结带来的锚定效应,基材层12和涂覆层13稳固地密接。
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直径(纤维径)优选为约4nm以上且约200nm以下的范围。在此,纤维径通过SEM进行观察,由此来测定。另外,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纤维径还优选为约4nm以上且约40nm以下的范围。通过该构成,能够增大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彼此的缠结带来的锚定效应。
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具有比天然纤维22的弹性模量大的弹性模量,即具有比基材层12的弹性模量大的弹性模量。即,涂覆层13的弹性模量大于基材层12的弹性模量。
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弹性模量高。因此,涂覆层13即便薄也具有高的刚性。因而,能够使涂覆层13的厚度变薄。其结果,能够由涂覆层13来抑制振动板11的内部损耗的降低。
此外,作为涂覆层13,使用了比较廉价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因此,可获得高弹性、具有适当的内部损耗且廉价的振动板11。
另外,在扬声器51(参照图7)中,优选涂覆层13形成于振动板11的与面向磁路5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优选涂覆层13形成于基材层12的前面侧。在该构成中,由于在基材层12的前面侧形成了涂覆层13,因此振动板11的前面具有光泽。因此,即便不在振动板11的前面粘附例如层压薄膜等,振动板11的前面也非常漂亮。此外,与粘附了层压薄膜的情况相比振动板11较轻。进而,通过形成涂覆层13,从而声速变大(参照图3)。
涂覆层13中的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密度非常高。即,在涂覆层13中,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彼此的间隙非常小。通过该构成,由涂覆层13来抑制水滴等浸入基材层12。因此,在通常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对振动板11实施防水处理。当然,也可以对振动板11实施防水处理。在实施防水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振动板11的防水膜的厚度。其结果,与实施了通常的防水处理的情况相比,振动板11较轻,并且声速大。
形成涂覆层13的位置并不限于基材层12的前面侧。例如,涂覆层13也可以形成于基材层12的后面侧。进而,涂覆层13也可以形成于基材层12的前面侧和后面侧这两侧。然而,通过至少在基材层12的前面侧形成涂覆层13,从而起到上述的防水效果。
另外,振动板11也可以具有防尘罩(未图示)。此外,扬声器用部件并不限于振动板11,只要是与振动有关的部件即可。即,扬声器用部件例如也可以为音圈体的筒管、联接锥、防尘罩、侧锥、或对振动板11附加的其他附加部件。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振动板11。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板11的声速特性的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板11的内部损耗的图。图3、图4的横轴为涂覆层13的厚度相对于振动板11的总厚度的比率。在此,所谓总厚度,是指基材层12的厚度与涂覆层13的厚度之和。图3的纵轴为振动板11的声速的值。图4的纵轴为振动板11处于20℃下的内部损耗的值。另外,振动板11的总厚度、涂覆层13的厚度,通过对SEM像进行观察来测定。另外,振动板11的总厚度,通过将SEM的倍率设为100倍来测定。另一方面,涂覆层13的厚度,通过将SEM的倍率设为300倍来测定。
如图3所示,通过形成涂覆层13,从而声速增加。不过,若涂覆层13的厚度相对于振动板11的总厚度为3%以上,则振动板11的声速的增加率变小。进而,涂覆层13的厚度相对于振动板11的总厚度为10%以上时,振动板11的声速的增加大致饱和而稳定。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涂覆层13的厚度相对于振动板11的总厚度为15%以下时,振动板11的内部损耗的降低小。此外,通过使涂覆层13的厚度相对于振动板11的总厚度为15%以下,从而能够抑制振动板11发生变形。因此,优选涂覆层13的厚度相对于振动板11的厚度为3%以上且15%以下。通过该构成,能够增大振动板11的弹性模量和声速,并且能够抑制振动板11的内部损耗的降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涂覆层13通过厚度之比来规定,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相对于振动板11的总重量的涂覆层13的重量比来规定。在此情况下,优选涂覆层13的重量相对于振动板11的总重量为6重量%以上且26重量%以下。或者,涂覆层13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比重值、面密度等来规定。能够根据厚度比、重量比的值来计算比重、面密度等的范围。
在涂覆层13的厚度相对于振动板11的总厚度为10%以下的范围内,振动板11的内部损耗的变化非常小。因此,进一步优选涂覆层13的厚度相对于振动板11的厚度为10%以下。通过该构成,能够进一步增大振动板11的弹性模量和声速,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板11的内部损耗的降低。
在该情况下,优选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内部损耗为天然纤维22的内部损耗的70%以上。在该情况下,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内部损耗纵使小于天然纤维22的内部损耗,也可抑制振动板11的内部损耗变小。
在表1中示出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细菌纤维素和通常的木材系天然浆料的弹性模量和内部损耗的值。如表1所示,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弹性模量大于细菌纤维素、木材系天然浆料的弹性模量。此外,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内部损耗为通常的木材系天然浆料的内部损耗的70%以上。
[表1]
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是被微细化至纳米级别的竹纤维。作为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原料的竹子存在于世界各地,并且生长非常快。因此,容易获得竹纤维。进而,将竹纤维微细化至纳米级别的工序能够转用使竹纤维微纤维化的工序的绝大部分。因此,可抑制新的设备的导入。此外,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不同于细菌纤维素,无需菌等的培养。因此,与细菌纤维素相比,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生产率非常高。其结果,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与细菌纤维素相比,非常廉价。
接下来,说明制造振动板11的方法。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板11的剖面示意图。基材层12通过抄造而被成型。基材层12使被打浆后的天然纤维22和水的混合物沉积在网上来制作。然后,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涂敷于构成基材层12的沉积物。另外,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预先与水进行混合。然后,沉积物和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通过吸引等而被脱水。然后,脱水后的天然纤维和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层叠体通过加热/加压而被干燥/成型。通过以上的工序,在基材层12之上形成有由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构成的涂覆层13的振动板11得以完成。
在该情况下,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在构成基材层12的沉积物为湿润的状态下被涂敷。因此,能够增大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纤维素和天然纤维22的纤维素的氢键合。因而,振动板11的弹性模量变大。
另外,涂覆层13通过向未脱水的沉积物涂敷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来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向已脱水的沉积物涂敷分散有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的液体来形成涂覆层13。在该情况下,沉积物仅被脱水,因此含有水分。所以,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增大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纤维素和天然纤维的纤维素的氢键合。
或者,也可以对已脱水的沉积物预先进行加热/加压来成型基材层12。在该情况下,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向干燥/成型已完成的基材层12进行涂敷。并且,然后,涂敷后的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23被干燥。在该情况下,由于基材层12干燥,因此不易发生基材层12的破损等,生产率高。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振动板11A的剖面示意图。在振动板11A中,涂覆层13具有第1涂覆部13A和第2涂覆部13B。第2涂覆部13B厚于第1涂覆部13A。优选第2涂覆部13B形成于振动板11A中会发生分割共振的部位。通过该构成,在第2涂覆部13B中,振动板11A的强度变大,因此可抑制分割共振的发生。因此,在振动板11A的声压频率特性中,能够抑制产生峰值、谷值。在此,所谓峰值,在声压频率特性中是指声压急剧变大的频带。此外,所谓谷值,在声压频率特性中是指声压急剧变小的频带。
图7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扬声器51的部分剖面图。扬声器51具备框体52、磁路53、音圈体54和振动板11。磁路53具有磁隙53A。磁路53与框体52的中央部的后面侧结合,固定于框体52。框体52具有中空部65。振动板11配置于框体52的中空部65。振动板11的外周部与框体52的外周部连结。另外,振动板11的外周部和框体的外周部也可以经由边缘来连结。音圈体54具有筒管61和音圈62。筒管61具有:与振动板11的中央部结合的第1端、向磁隙53A插入的第2端。
如上述,由于振动板11的弹性、声速大,因此扬声器51能再生的频率范围宽,声压级也大。此外,由于振动板11的内部损耗的降低被抑制,因此扬声器51具有峰值、谷值的产生已被抑制的声压频率特性。进而,由于振动板11廉价,因此扬声器51也廉价。
另外,优选在音圈体54的第1端(筒管61的第1端)所结合的振动板11的内周部63形成有涂覆层13。通过该构成,由于纤维素彼此的氢键合和缠结带来的锚定效应,在与音圈体54结合之处,基材层12和涂覆层13的密接性变大。因此,音圈体54的振动被良好地传递给振动板11。其结果,从扬声器51输出的声压变大。
此外,也可以取代图7所示的扬声器51的振动板11而利用图6所示的振动板11A。如图6所示,在振动板11形成第2涂覆部13B的情况下,优选在振动板11的内周部63形成第2涂覆部13B。并且,优选音圈体54的第1端与第2涂覆部13B结合。另外,音圈体54的第1端并不限于与第2涂覆部13B结合的构成,也可以与形成有第2涂覆部13B之处所对应的基材层12结合。由于在振动板11形成第2涂覆部13B,因此音圈体54的第1端所结合的振动板11的厚度变厚。因而,振动板11和音圈体54的结合部分的强度变大。因此,音圈体54的振动被良好地传递给振动板11。其结果,从扬声器51输出的声压变大。进而,优选涂覆层13形成于振动板11的前面侧。通过该构成,扬声器51的外观变得漂亮。
另外,通过取代振动板11而利用振动板11A,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峰值、谷值。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1的概念图。电子设备101具有壳体102、信号处理部103和扬声器51。电子设备101例如为立体声组合音响。
信号处理部103容纳于壳体102内。信号处理部103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另外,信号处理部103具有放大部。进而,信号处理部103可以具有声源部。在该情况下,声源部例如可以具有CD播放器或MP3播放器、电视接收机等之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另外,电子设备101并不限于立体声组合音响。电子设备101例如可以为电视机等影像装置、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平板终端等。在这些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1还具有显示部(未图示)。并且,在该情况下,信号处理部103除了进行声音信号的处理之外还进行影像信号的处理。
扬声器51固定于壳体102。例如通过粘接剂、螺钉等,图7所示的框体52被固定于壳体102。通过该构成,扬声器51固定于壳体102。壳体102也可以分离为:容纳信号处理部103的部分、和固定扬声器51的音箱。另外,壳体102也可以与信号处理部103一体构成。或者,壳体102也可以为容纳信号处理部103并固定扬声器51的构造。
信号处理部103的输出端子(未图示)与扬声器51电连接。在该情况下,信号处理部103的输出端子与图7所示的音圈体54电连接。因此,信号处理部103向音圈体54供给声音信号。
并且,尤其在电子设备101中,优选如图7所示那样涂覆层13形成于振动板11的前面。通过该构成,即便在振动板11从壳体102露出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振动板11来抑制电子设备101的美观受损。
图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体装置111的概念图。移动体装置111具有主体部112、驱动部113、信号处理部114和扬声器51。在图9中,作为移动体装置111而示出汽车。但是,移动体装置111并不限于汽车。移动体装置111例如也可以为火车、摩托车、船舶、各种作业用车辆等。
驱动部113搭载于主体部112。驱动部113例如也可以具有发动机、电动机、轮胎等。并且,主体部112能够通过驱动部113来移动。
信号处理部114容纳于主体部112内。此外,扬声器51固定于主体部112。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粘接剂、螺钉等,图7所示的框体52被固定于主体部112。扬声器51固定于主体部112。主体部112也可以具有车门112A、电动机室(或者发动机室)112B、后视镜部112C。扬声器51也可以容纳于车门112A、电动机室112B、后视镜部112C的任意部分。
信号处理部114的输出端子(未图示)与扬声器51电连接。在此情况下,信号处理部114的输出端子与图7所示的音圈体54电连接。另外,信号处理部114也可以构成汽车导航系统或汽车音响的一部分。此外,扬声器51也可以构成汽车导航系统或汽车音响的一部分。
并且,在移动体装置111中,优选如图7所示那样涂覆层13形成于振动板11的前面。通过该构成,即便在振动板11露出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振动板11来抑制移动体装置111内部的美观受损。
在扬声器51容纳于车门112A、电动机室112B或后视镜部112C等的情况下,扬声器51与雨水接触的可能性高。为此,如图7所示,优选涂覆层13形成于振动板11的前面。通过该构成,由涂覆层13来抑制雨水向扬声器51的内部的浸入。
如以上,本公开的扬声器用振动板能够提高弹性且抑制内部损耗变小。进而,本公开的扬声器用振动板能够增大基材层和涂覆层的密接力。其结果,与振动板结合的音圈体的振动被良好地传递给振动板。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所涉及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具有弹性高且内部损耗也大的效果,利用在电子设备、移动体装置等所搭载的扬声器等中时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1 振动板
11A 振动板
12 基材层
13 涂覆层
13A 第1涂覆部
13B 第2涂覆部
16 圆形标记
22 天然纤维
23 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
51 扬声器
52 框体
53 磁路
53A 磁隙
54 音圈体
61 筒管
62 音圈
63 内周部
65 中空部
101 电子设备
102 壳体
103 信号处理部
111 移动体装置
112 主体部
112A 车门
112B 电动机室
112C 后视镜部
113 驱动部
114 信号处理部

Claims (11)

1.一种扬声器用振动板,具备:
基材层,具有天然纤维;和
涂覆层,具有竹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并且形成于所述基材层的至少第1面,
所述涂覆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与所述涂覆层的厚度之和为3%以上且15%以下,
所述涂覆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基材层的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
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直径为4nm以上且200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
所述扬声器用振动板还具有内周部和外周部,
所述涂覆层形成于所述内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
所述涂覆层具有:
第1涂覆部;和
第2涂覆部,厚于所述第1涂覆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
所述扬声器用振动板还具有内周部和外周部,
所述第2涂覆部形成于所述内周部。
6.一种扬声器,具备:
框体,具有中空部;
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配置于所述框体的所述中空部,并与所述框体连结;
音圈体,具有第1端和第2端,所述第1端与所述扬声器用振动板的中央部结合;和
磁路,具有插入所述第2端的磁隙,并固定于所述框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扬声器用振动板具有内周部和外周部,
所述音圈体与所述扬声器用振动板的所述内周部结合,
所述涂覆层形成于所述内周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涂覆层形成于所述扬声器用振动板的与面向所述磁路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涂覆层具有:
第1涂覆部;和
第2涂覆部,厚于所述第1涂覆部,
所述音圈体与所述第2涂覆部结合。
10.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扬声器,该扬声器具有:框体,具有中空部;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配置于所述框体的所述中空部,并与所述框体连结;音圈体,具有第1端和第2端,所述第1端与所述扬声器用振动板的中央部结合;和磁路,具有插入所述第2端的磁隙,并固定于所述框体;和
信号处理部,与所述音圈体电连接,将声音信号供给至所述音圈体。
11.一种移动体装置,具备:
主体部;
扬声器,该扬声器具有:框体,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并且具有中空部;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配置于所述框体的所述中空部,并与所述框体连结;音圈体,具有第1端和第2端,所述第1端与所述扬声器用振动板的中央部结合;和磁路,具有插入所述第2端的磁隙,并固定于所述框体;
驱动部,搭载于所述主体部,使所述主体部移动;和
信号处理部,搭载于所述主体部,并且与所述音圈体电连接,将声音信号供给至所述音圈体。
CN201580002640.9A 2014-09-08 2015-08-21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电子设备和移动体装置 Active CN105723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1936 2014-09-08
JP2014-181936 2014-09-08
PCT/JP2015/004194 WO2016038813A1 (ja) 2014-09-08 2015-08-21 ラウド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と、その振動板を用いたラウドスピーカ、および電子機器と、移動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3741A CN105723741A (zh) 2016-06-29
CN105723741B true CN105723741B (zh) 2019-10-01

Family

ID=5545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640.9A Active CN105723741B (zh) 2014-09-08 2015-08-21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电子设备和移动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81515B2 (zh)
EP (1) EP3193515B1 (zh)
JP (1) JP6561319B2 (zh)
CN (1) CN105723741B (zh)
WO (1) WO20160388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8108B2 (ja) * 2016-01-15 2020-07-08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音響振動板
JP6746998B2 (ja) * 2016-03-25 2020-08-26 ヤマハ株式会社 楽器
KR101784834B1 (ko) * 2016-04-12 2017-10-12 (주)씨엔엔티 나노 셀룰로오스 시트를 이용한 스피커 및 나노 셀룰로오스 시트의 제조방법
WO2018043224A1 (ja) * 2016-09-01 2018-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とこれを搭載した移動体装置
JP6275793B1 (ja) * 2016-09-16 2018-02-07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CN106941651B (zh) * 2017-04-24 2023-04-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KR101959358B1 (ko) * 2017-11-08 2019-03-19 주식회사 엠소닉 스피커용 진동판 제조방법
EP3588977B1 (en) * 2018-06-29 2022-11-30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Loudspeaker-purpose vibrating cone and loudspeak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13667A1 (en) * 1991-05-16 1992-11-19 Sony Corporation Acoustic diaphrag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00004496A (ja) * 1998-06-15 2000-01-07 Foster Electric Co Ltd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振動板
CN101395961A (zh) * 2006-03-01 2009-03-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用抄纸部件的生产设备、使用该生产设备制造的扬声器用抄纸部件和使用了该部件的扬声器
CN101926183A (zh) * 2008-01-22 2010-12-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用振动板、使用它的扬声器以及扬声器用振动板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8098A (ja) * 1984-11-14 1986-06-0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振動板
US5274199A (en) * 1990-05-18 1993-12-28 Sony Corporation Acoustic diaphrag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H057393A (ja) 1990-09-14 1993-01-14 Ajinomoto Co Inc 音響用振動板材料
JP3048757B2 (ja) * 1992-07-14 2000-06-05 フオ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振動板
JP4049179B2 (ja) * 2005-05-25 2008-02-20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振動板およびスピーカー構造体
WO2007105454A1 (ja) * 2006-03-01 2007-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スピーカ用抄紙部品の生産設備およびこの生産設備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るスピーカ用抄紙部品とそ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
US20080053745A1 (en) * 2006-08-30 2008-03-06 Takumu Tada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diaphragm
JP5125677B2 (ja) * 2008-03-27 2013-01-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と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JP5099224B2 (ja) * 2008-06-03 2012-12-1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振動板、電気音響変換装置、振動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体
JP5975458B2 (ja) 2011-08-18 2016-08-23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JP6012206B2 (ja) * 2012-03-08 2016-10-25 地方独立行政法人京都市産業技術研究所 変性セルロースナノファイバー及び変性セルロースナノファイバー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JP6371978B2 (ja) * 2012-12-14 2018-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振動板と、これを用いたラウドスピーカと、ラウド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ならびに移動体装置
JP6500236B2 (ja) 2013-07-25 2019-04-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ラウド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と、その振動板を用いたラウドスピーカ、および電子機器と、移動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13667A1 (en) * 1991-05-16 1992-11-19 Sony Corporation Acoustic diaphrag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00004496A (ja) * 1998-06-15 2000-01-07 Foster Electric Co Ltd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振動板
CN101395961A (zh) * 2006-03-01 2009-03-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用抄纸部件的生产设备、使用该生产设备制造的扬声器用抄纸部件和使用了该部件的扬声器
CN101926183A (zh) * 2008-01-22 2010-12-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用振动板、使用它的扬声器以及扬声器用振动板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93515B1 (en) 2019-10-02
US9781515B2 (en) 2017-10-03
JP6561319B2 (ja) 2019-08-21
EP3193515A4 (en) 2017-07-19
JPWO2016038813A1 (ja) 2017-06-15
EP3193515A1 (en) 2017-07-19
WO2016038813A1 (ja) 2016-03-17
US20160212540A1 (en) 2016-07-21
CN105723741A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3741B (zh)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电子设备和移动体装置
US20160134972A1 (en) Loudspeaker-purpose vibration plate, loudspeaker using that vibration plat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apparatus
JP6371978B2 (ja) 振動板と、これを用いたラウドスピーカと、ラウド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ならびに移動体装置
JP6975881B2 (ja) ラウドスピーカ用振動部品と、それを含むラウドスピーカ、およびそのラウドスピーカを搭載した移動体装置
JP6473894B2 (ja) 振動板とこれを用いたラウドスピーカ、およびラウド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と移動体装置
JP2018152740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
CN205610915U (zh)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105228065A (zh) 具有良好音质效果的薄膜扬声器
CN104967929A (zh) 一种共振音响
CN201435817Y (zh) 一种改进的扬声器振盆
CN103987003A (zh) 一种换能器振膜的球顶
JP6164885B2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
CN214315597U (zh) 一种高音扬声器
CN205457265U (zh) 一种多信号源的音响电视柜
WO2020080123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振動板
CN105246010A (zh) 具有低音改善效果的薄膜扬声器
US20100054505A1 (en) Film speaker
JP5298620B2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5012500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この振動板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装置
JP2017188949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
JP2007028470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2016187170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JP2002034095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振動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0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