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1537A - 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和具有侧壁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和具有侧壁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1537A
CN105711537A CN201511036046.XA CN201511036046A CN105711537A CN 105711537 A CN105711537 A CN 105711537A CN 201511036046 A CN201511036046 A CN 201511036046A CN 105711537 A CN105711537 A CN 105711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r plate
plate part
side wall
air bag
wall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360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珍妮
L·威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5711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37Side or rear panels
    • B60R13/025Pillars; Roof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021/2153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hi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5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ar seat passe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1,具有车辆侧壁2,其中,车辆侧壁2包括车门开口3和车柱4,车柱4从侧面限定车门开口3的边界,侧壁装置1具有用于遮盖车柱4的衬板装置7,其中,衬板装置7包括用于遮盖车柱4的至少一个车柱区段4a;4b的第一衬板件8,其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材料构成,衬板装置7包括具有能够鼓胀的气囊12的气囊模块11,其中,气囊模块11隐蔽地安置在第一衬板件8的后方,第一衬板件8通过第一端侧15与车门开口3邻接并且固定在车柱4上,其中,第一端侧15在气囊模块11的激活状态A下从车柱4松脱,从而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12的通过口14,或者其中,在第一衬板件8的基础材料中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12的通过口14。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和具有侧壁装置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以及一种具有侧壁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许多侧壁装置都具有车柱,其利用衬板装置朝着车辆内部空间装饰和衬层。通常,在衬板装置之后遮盖地布置了具有气囊的气囊模块。已知的是衬板装置,其包括由柔性的材料形成的衬板件。在车辆碰撞以及在由此引发的气囊模块的激活的情况下,气囊鼓胀穿过通过口到车辆内部空间中,其中通过口布置在由柔性的材料形成的衬板件中。
例如可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US7758066B2描述了一种后部的车柱衬板装置,其遮盖车辆的后车柱上的气囊。后车柱衬板装置包括具有柔性的遮盖部的基础衬板件,该遮盖部与基础衬板件的前部区段相连。在气囊激活时,鼓胀的气囊使柔性的遮盖部从基础衬板件的前部区段松脱,以便使得气囊膨胀到车辆的内部空间中。柔性的遮盖部被保持在基础衬板件上,使得它不会被抛到车辆的内部空间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车辆功能改进和视觉上吸引人的侧壁装置。所述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所解决,所述侧壁装置具有车辆侧壁,其中,所述车辆侧壁包括车门开口和车柱,其中,所述车柱从侧面限定车门开口的边界,其中,所述侧壁装置具有用于遮盖所述车柱的衬板装置,其中,所述衬板装置包括用于遮盖所述车柱的至少一个车柱区段的第一衬板件,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材料构成,其中,所述衬板装置包括具有能够鼓胀的气囊的气囊模块,其中,所述气囊模块隐蔽地安置在所述第一衬板件的后方,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通过第一端侧与所述车门开口邻接并且固定在所述车柱上,其中,所述第一端侧在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下从所述车柱松脱,从而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或者其中,在所述第一衬板件的基础材料中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所述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还通过一种车辆解决,其具有按照前述的侧壁装置。
在此建议一种用于车辆、尤其用于乘用车的侧壁装置。侧壁装置包括具有车门开口的车辆侧壁。优选地,在车辆侧壁中集成了用于装入车门的车门开口。车门开口尤其涉及用于后车门的开口,并且车门涉及与车辆的后排座椅相邻地布置或可布置的后车门。
车辆侧壁包括在侧面限定车门开口的边界的车柱。例如,车柱构造为车辆的后车柱、尤其构造为C柱或D柱。
侧壁装置具有衬板装置和气囊模块。优选地,衬板装置构造用于装饰和遮盖车柱、尤其用于朝向车辆内部空间遮盖车柱,并且用于容纳和遮盖气囊模块。优选地,衬板装置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例如通过螺栓、铆钉和/或夹子紧固在车柱上和/或车辆的侧壁上。
衬板装置包括用于遮盖车柱的至少一个车柱区段的第一衬板件。第一衬板件优选构造用于部分地或完全地遮盖尤其下部的第一车柱区段,其中,第一车柱区段与车门开口相邻地布置和/或直接邻接车门开口。如果车门装入车门开口,则第一车柱区段尤其布置在车门的无窗的车门区段的高度上。第一车柱区段尤其是与无窗的车门区段的邻接区域。作为可选方案,第一衬板件遮盖和/或装饰第一车柱区段。该衬板件利用第一端侧邻接在车门开口上。在此,第一衬板件尤其利用第一端侧优选可松脱地固定在车柱上。
备选或可选补充地,衬板装置具有第二衬板件。优选地,第二衬板件设计为由不易弯曲的塑料材料构成的成型件。例如,该衬板件由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形成。作为可选方案,第二衬板件构造用于遮盖至少一个另外的车柱区段。第二衬板件尤其能够遮盖上车柱区段,其中,如果该车门装入车门开口中,则上车柱区段等高地和/或相邻于车门的窗区段布置。特别地,第二衬板件在遮盖上车柱区段的情况下侧面地邻接在待集成到车门开口中的车门的窗区段上和/或布置在窗区段的高度上。
作为备选或可选的补充方案,第二衬板件遮盖下车柱区段,其中,下车柱区段布置在上车柱区段的下方/尤其是朝向车辆底板。如果车门集成在车门开口中,则下车柱区段尤其布置在车门的无窗的门区段的高度上。例如,第二衬板件在遮盖下车柱区段的情况下与第一衬板件相邻地以及同时与车门开口间隔地布置。作为可选方案,如果第一衬板件遮盖下车柱区段,则第一衬板件布置在车门开口和第二衬板件之间。
作为备选或可选的补充方案,第二衬板件构造用于遮盖车辆的上行李舱壁区段,其中,上行李舱壁区段在车辆中对应和/或遮盖车轮罩的上侧。
在本发明的框架中也可行的是,衬板装置具有第三衬板件。优选地,第三衬板件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基础材料形成,例如由强化纤维基础材料形成,尤其由强化织物和/或针织品形成。例如,第三衬板件构造为地毯。例如,第三衬板件构造用于遮盖车辆侧壁的下行李舱壁区段。优选地,下行李舱壁区段布置在上行李舱壁区段的下方。如果第二衬板件遮盖下车柱区段,则下行李舱壁区段尤其与第二衬板件相邻地布置。
侧壁装置的气囊模块包括能够通过气体鼓胀的气囊。优选地,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器,其在气囊的激活的状态中、尤其在车辆碰撞中和/或碰撞之后设计用于产生气体。优选地,气囊模块尤其无壳地构造为软包(Softpack)气囊。例如,气囊模块作为侧面气囊、尤其构造用于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中保护后部的后排座椅的乘客。
优选地,气囊模块与车门开口相邻地、尤其与车门的无窗的车门区段相邻地布置,如果该车门集成在车门开口中。第一衬板件尤其朝向车辆内部空间遮盖和/或装扮气囊模块。为此,气囊模块隐蔽地布置在第一衬板件的后方。气囊模块尤其布置在车柱和第一衬板件之间。
优选地,第一衬板件具有至少等于气囊模块的长度和宽度的长度和/或宽度。由此,第一衬板件能够完全地朝向车辆内部空间遮盖所述气囊模块。作为可选方案,第一衬板件也能够具有比气囊模块更大的外部尺寸。
在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下,气囊优选地在车柱和后排座椅之间展开,并且尤其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沿着车门鼓胀到车辆内部空间中,以便阻挡乘客向着车辆侧壁、车门和/或车柱碰撞。为此,第一衬板件的端侧在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中从车门开口松脱,从而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气囊能够通过该通过口而展开。
有利的是,也由于柔性的基础材料、尤其软塑料成型件的设计,使得第一衬板件的端侧能够从车门开口松脱并且能够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而不损坏第一衬板件。由此,第一衬板件也能够在替换气囊模块之后再次使用,这节省了费用和工作时间。另外以有利的方式,也能够避免第二和/或第三衬板件的损坏,从而能够节省在车辆的碰撞之后用于替换的费用。
本发明的优选的结构实施方案规定,第一衬板件形成气囊模块的遮盖部,尤其在构造为软包气囊的情况下。有利的是,第一衬板件一方面遮盖至少一个车柱区段并且遮盖气囊模块,并且另一方面形成了气囊模块的遮盖部。由此,第一衬板件具有多功能,从而能够节省在车辆内部空间中的费用和结构空间。
优选地,第一衬板件设计为由软塑料基础材料、例如弹性体构成的成型件。尤其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衬板件设计为成型件,该成型件的外轮廓和/或形状走势与第二衬板件的形状走势协调适配。尤其第一衬板件的形状走势融合和/或延续第二衬板件的形状走势。由此,衬板装置可以视觉上舒适地遮盖衬板装置,并且第一衬板件在不同的基础材料的情况下依然视觉有利地与第二衬板件接合。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车辆侧壁具有密封装置,其构造用于密封能够装入车门开口中的车门。优选地,密封装置至少逐段地、优选完全地围绕车门开口延伸。尤其优选的是,第一衬板件的端侧通过密封装置尤其在与车门开口的邻接区域中、特别地在与无窗的车门区段的邻接区域中可松脱地固定在车柱上。例如,密封装置具有密封唇,端侧移入该密封唇的下方,从而该端侧由此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可松脱地被固定。优选地,气囊在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中鼓胀并且在此压向第一衬板件,从而所述端侧从固定中松脱,方法是所述端侧从密封唇向前滑出。优选地,第一衬板件由于其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材料仅释放较小的、反作用于鼓胀的气囊的力。尤其,第一衬板件被鼓胀的气囊从车门开口和/或密封装置弯出和/或弯上去,从而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特别地,第一衬板件向着第二衬板件的方向偏移,以便如此提供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
在本发明的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第一衬板件固定在第二衬板件上、尤其与第二衬板件形状接合地和/或摩擦接合地相连。优选地,第二衬板件包括固定件,其构造用于与第一衬板件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相连。尤其,第一衬板件在固定件中能够以压配合保持固定。例如,固定件设计为具有容纳开口的、用于第一衬板件的另外的端侧的纵向容纳部,其优选地与所述端侧相对置。作为备选方案,所述固定件设计为夹子。尤其,第一衬板件利用另外的端侧夹紧在固定件中。为此,第一衬板件利用另外的端侧通过容纳开口移入纵向容纳部中。优选地,第一衬板件也在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下可靠地固定在固定件中。由此避免第一衬板件作为不受控的抛射体抛入车辆内部空间中。
可选补充地,第一衬板件在至少一个其余的端侧上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例如通过螺栓、铆钉和/或夹子固定在车柱上和/或车辆侧壁上。有利的是,第一衬板件由于其固定在第二衬板件上和/或在车柱和/或车辆侧壁上,因而在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中被保持在车柱上,并且不作为不受控的抛射体而抛入车辆内部空间中。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第一衬板件具有铰链线,第一衬板件围绕该铰链线在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下枢转和/或可枢转,以便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例如,铰链线通过在第一衬板件的基础材料中的弱化的区域而形成。优选地,铰链线与端侧间隔地、尤其与车门开口和/或密封装置间隔地布置。尤其优选地,铰链线与另外的端侧相邻地、尤其与固定件的容纳开口相邻地布置。尤其,铰链线与容纳开口的纵向延伸平行地和/或同向地走向。作为备选方案,铰链线与容纳开口相叠地布置。由此,第一衬板件在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中为了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在从基于密封装置的固定中松脱之后,能够围绕铰接线枢转。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第一和第二衬板件以单件方式和作为可选方案补充地以单一材料方式构造。优选地,第一衬板件部分地或完全地取代第二衬板件。尤其,第一衬板件在其针对至少一个另外的车柱区段和/或上行李舱壁区段的衬板功能方面取代第二衬板件。例如,第一衬板件代替第二衬板件除了第一车柱区段也遮盖上车柱区段、下车柱区段和/或上行李舱壁区段。备选或可选补充地,第一和第三衬板件以单件方式和可选补充地以单一材料方式构造。优选地,第一衬板件部分地或完全地在其针对下行李舱壁区段的衬板功能方面替代第三衬板件。在本发明的框架中还可行的是,第一、第二和第三衬板件以单件方式和可选补充地以单一材料方式构造。
尤其优选地,第一衬板件为了部分或完全地承担第二和/或第三衬板件的衬板功能而在面积上适当更大地构造,以便能够附加地遮盖设计用于第二和/或第三衬板件的区段。可选补充地,第一衬板件能够例如在其车顶的衬板功能中完全或部分地代替第四衬板件。对此,第一衬板件优选地以多件方式构造和/或包括多个单体件。尤其优选地,第一衬板件和第四衬板件以单件方式和可选补充地以单一材料方式构造。有利的是,在这种设计方案中,能够至少部分地省去第二和/或第三并且可选补充地省去第四衬板件,从而能够节省用于附加的成型工具和/或下料的花费,并且能够降低待集成于侧壁装置中的构件数目。
作为通过端侧从车门开口松脱来形成通过口的备选方案,在本发明的框架中规定,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在第一衬板件的基础材料中形成。尤其,衬板件的第一端侧固定地、尤其无工具地和/或无破坏地可松脱地固定在车柱上、尤其在车门开口的区域中。这能够例如通过第一端侧的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的连接借助螺纹连接、铆接和/或夹接来实施。
作为对构造为软塑料成型件的备选方案,第一衬板件在该情况中优选地由强化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作为基础材料形成。例如,第一衬板件由地毯材料形成,该地毯材料例如也构造用于遮盖行李舱壁区段或行李舱底部。作为备选方案,第一衬板件能够例如由纺织的基础材料形成,该基础材料构造用于遮盖车顶。在由强化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的设计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衬板件通过在该基础材料中的撕裂和/或破裂而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强化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尤其通过鼓胀的气囊的力而撕裂和/或冲碎。
有利的是,仅第一衬板件破裂并且第二和第三衬板件在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中不受损坏地保留。另外,为了第一衬板件的基础材料的破裂和/或撕裂,不需要基础材料中的弱化部。由此,能够省去用于引进所述弱化的制造步骤并且由此节省了花费。
在本发明的框架中备选的是,第一衬板件具有至少一条撕裂线,第一衬板件沿着该撕裂线撕裂。优选地,至少一条撕裂线与另外的端侧间隔地延伸、尤其与第二衬板件间隔地走向。至少一条撕裂线提供的优点是,第一衬板件针对性地沿着撕裂线撕裂并且气囊能够由此在正确的方向上鼓胀。尤其确保第二装饰件在激活气囊的情况下不受损坏地保留。至少一条撕裂线能够例如通过在基础材料中的弱化而实现。
本发明的另外的技术方案由以下内容获得: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车辆侧壁具有用于密封能够装入所述车门开口中的车门的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装置至少逐段地围绕所述车门开口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侧通过所述密封装置能够松脱地固定在所述车柱上。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形成所述气囊模块的遮盖部。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设计为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塑料材料构成的成型件。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衬板装置具有第二衬板件,用于遮盖所述车柱的至少一个另外的车柱区段和/或用于遮盖行李舱壁的上行李舱壁区段,其中,所述第二衬板件设计为由不易弯曲的塑料材料构成的成型件。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设计为成型件,该成型件的外轮廓和/或形状走势与第二衬板件的形状走势协调适配,和/或该成型件的形状走势融合和/或延续第二衬板件的形状走势。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衬板件包括固定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衬板件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连接。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件构造为具有容纳开口的纵向容纳部,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的第二端侧移入所述容纳开口中并且夹紧在所述纵向容纳部中。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具有铰链线,所述第一衬板件在所述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下围绕所述铰链线可枢转和/或被枢转,以便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铰接线与所述第一端侧间隔地和/或与所述第二端侧相邻地和/或与所述容纳开口相邻地布置。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和第二衬板件设计为单件式的。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由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形成。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具有至少一条撕裂线,所述第一衬板件在所述气囊模块的激活状态下在该撕裂线处撕裂和/或被撕裂,以便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的通过口,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撕裂线与所述第二端侧和/或与所述第二衬板件相间隔地延伸。
一种侧壁装置,其中,所述衬板装置具有用于遮盖所述车辆侧壁的下行李舱壁区段的第三衬板件,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和第三衬板件设计为单件式的。
附图说明
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下述的说明中可见本发明的其它的优点、特征和效果。在附图中:
图1示出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车辆具有车辆侧壁以及车柱,所述侧壁装置包括衬板装置;
图2示出按照图1的具有衬板装置以及具有处于激活状态的气囊模块的侧壁装置;
图3示出图1中的侧壁装置的沿着剖线A-A的横截面;
图4示出图1中的侧壁装置的沿着剖线B-B的纵向截面;
图5示出图2中的侧壁装置的沿着剖线C-C的横截面;
图6a-6f示出备选的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衬板件的衬板装置的俯视图;
图7示出图6a-6f中的第一衬板件、第二衬板件和气囊模块的总装示意图。
互相对应或相同的部件在所有附图中分别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对车辆、尤其乘用车的侧壁装置1的立体俯视图。侧壁装置1包括具有车门开口3的车辆侧壁2,车辆的后车门能够装入该车门开口中。
车辆侧壁2包括侧面地邻接车门开口3的车柱4。车柱4构造为后车柱,例如车辆的C柱或D柱。与车柱4相邻地布置有后排座椅6,车辆的乘客通过门槛经过车门开口3到达所述后排座椅。
车辆侧壁2具有密封装置5,该密封装置完全地围绕车门开口3延伸并且构造用于密封能够装入车门开口3中的车门。密封装置5具有密封唇16,该密封唇在车柱4的边缘区域中贴靠和/或安装在车柱上。
车柱4具有衬板装置7。衬板装置7包括第一衬板件8和第二衬板件9。第一衬板件8和第二衬板件9构造尤其用于罩住车柱4。第一衬板件8与车门开口3相邻地布置并且第二衬板件9与车门开口3间隔地布置。尤其,第一衬板件8布置在车门开口3和第二衬板件9之间。第一衬板件8利用第一端侧15连接至车门开口3。
第一衬板件8作为单件或多件式的成型件由柔性和/或易弯曲的基础材料、尤其软塑料材料、例如弹性体构成。第二衬板件9作为单件或多件式的成型件由不易弯曲的基础材料、例如硬塑料、尤其热固性塑料或热塑性塑料构造。第一衬板件8在形状走势方面与第二衬板件9的形状走势相适配或相协调和/或第一衬板件8延续形状走势。
在第一衬板件8的后面隐蔽地布置气囊模块11(图3、5-6)。为此,第一衬板件8具有一个尺寸,气囊模块11在该尺寸下能够完全地被遮盖。气囊模块11构造为所谓的软包气囊模块、尤其是没有自身的气囊模块遮盖部。气囊模块11包括气囊12和气体发生器13。气囊12作为侧面气囊、构造用于在碰撞中、尤其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中保护后部的后排座椅6的乘客。
如图2所示,气囊模块11在碰撞中和/或碰撞之后具有激活的状态A,在该状态中气体发生器13产生气体并且爆炸状地释放到气囊12中。通过流入气囊12中的气体,气囊12自身鼓胀穿过衬板装置7中的通过口14进入车辆内部空间中并且在此施展其保护功能。通过口14布置在车门开口3和第一衬板件8的第一端侧15之间。尤其,通过口14在第一衬板件8与车门开口3和/或至密封装置5的邻接区域中形成。
图3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剖线A-A剖切图1中的侧壁装置1所得的剖视图。气囊模块11位于未激活的状态N中。气囊模块隐蔽地布置在第一衬板件8的后部,其中,第一衬板件8形成了用于气囊模块11的遮盖部。
通过固定件10,气囊模块11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例如通过螺栓连接、夹紧和/或铆接紧固在车辆侧壁2上、尤其车柱4上。第二衬板件9同样地通过固定件10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固定在车辆侧壁2、尤其车柱4上。
第一衬板件8利用其第一端侧15与车门开口3邻接。在第一衬板件8与车门开口3的邻接区域中,第一端侧15通过密封装置5可松脱地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固定在车柱4上。第一端侧15尤其插入密封唇16的后方,从而它可松脱地夹紧和/或可松脱地保持在密封唇16和车柱4之间。
第一衬板件8具有第二端侧17,该端侧与第一端侧15对置地布置。第二端侧17通过第二衬板件9的固定件10(图4)与第二衬板件9相连。
图4示出了沿着剖线B-B的图1中的衬板装置7的纵向截面。其在第一衬板件8和第二衬板件9的抵靠区域延伸。第二衬板件9包括固定件10,其构造为具有用于第一衬板件8的容纳开口21的纵向容纳部。第一衬板件8通过容纳开口21插入固定件10中并且夹紧在其中,从而第一衬板件8与第二衬板件9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相连。优选地,第一衬板件8也在气囊模块11(图2)的激活的状态A中被可靠地保持,使得第一衬板件8不能从固定件10中松脱。由此当气囊模块11由于车辆碰撞而具有激活状态A时,避免了第一衬板件8不作为不受控的抛射体抛到车辆内部空间中。
在备选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衬板件8在气囊模块11的激活的状态A中从固定件10松脱。
第一衬板件8具有铰接线18,其作为沟槽和/或弱化部在第一衬板件8的基础材料中构造。铰接线16与车门开口3间隔地布置。同时,铰接线16与纵向容纳部的容纳开口21相邻地布置和/或与之协调。
图5示出了沿着剖线C-C剖切图2中的侧壁装置1所得的剖视图。气囊模块11具有激活状态A。气体发生器13产生气体,该气体爆炸状地流入气囊12中并且将气囊12鼓胀。气囊12在此压向第一衬板件8并且将该第一衬板件从与密封唇16的可松脱的固定中解脱。在此,第一衬板件8的第一端侧15通过鼓胀的气囊12的力、在车柱4和密封唇16之间被拉出。第一衬板件8围绕铰接线18枢转,从而形成了用于气囊12的通过口14。第一衬板件8在第二衬板件9上通过固定保持在固定件10中,从而它不会不受控地抛入车辆内部空间中。备选地,第一衬板件8通过在气囊12鼓胀中作用的力也能够从固定件10中松脱并且为了形成通过口14而完全地从衬板装置7松脱。在该情况中,能够省去铰接线18,因为不进行第一衬板件8的枢转。
图6a示出了备选的侧壁装置1的俯视图。侧壁装置1具有具备车门开口3和车柱4的车辆侧壁2。车柱4具有上车柱区段4a和下车柱区段4b。在车柱4上邻接着侧壁装置1的具有上行李舱壁区段22a和下行李舱壁区段22b的行李舱壁22、行李舱底部23以及车顶19。
侧壁装置1包括衬板装置7,该衬板装置具有气囊模块11、第一衬板件8、第二衬板件9、第三衬板件20以及第四衬板件25。
气囊模块11在第一衬板件8的后方、在下车柱区段4b中并且与车门开口3相邻地隐蔽地布置。第一衬板件8部分地遮盖下车柱区段4b。第一衬板件8利用其第一端侧15邻接至车门开口3,其中,第一衬板件8尤其与能够装入车门开口3中的车门的无窗的门区段3b相邻地布置。在所述无窗的门区段3b上、向着车顶19连接着窗区段3a。窗区段3a与上车柱区段4a相邻地布置。
第一端侧15如图3所示可松脱地夹紧在密封装置5的密封唇16之下并且能够在按照图5的气囊模块11的激活状态A中从该密封唇中松脱,并且围绕铰接线18为了形成通过口14而枢转。
第二衬板件9作为不易弯曲的塑料成型件覆盖上车柱区段4a和上行李舱壁区段22a。此外,第二衬板件9覆盖其余的未被第一衬板件8遮盖的下车柱区段4b的部分。第二衬板件9与车门开口3相间隔地布置。第一衬板件8尤其布置在车门开口3和第二衬板件9之间。第一和第二衬板件8、9通过在图4中描述的固定件10彼此相连。
第三衬板件20遮盖下行李舱壁区段22b和行李舱底部23。第三衬板件20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基础材料形成、尤其优选地由强化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形成。例如,第三衬板件20构造为地毯。
第四衬板件25装饰车顶19直至车辆内部空间。该第四衬板件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基础材料形成,尤其由优选地强化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形成。优选地,第四衬板件25的基础材料比第三衬板件20更薄和/或更精细地构造。
第一衬板件8正如之前在图1中所描述的那样构造为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塑料型材件。备选地,第一衬板件8由可选的强化纤维材料和/或由可选的强化织物和/或针织品构造。例如,第一衬板件8由与第三或第四衬板件20;25相同的基础材料形成。在这种设计方案中,第一衬板件8正如之前在图3中所描述的那样通过密封唇16可松脱地形状接合地固定,并且按照图5通过从固定中向外滑出而形成用于气囊12的通过口14。作为备选方案可能的是,通过口14在第一衬板件8中形成。在此,第一衬板件8与车柱4固定地、尤其不是无破坏性地可松脱地相连。第一衬板件8的基础材料优选地相对于第一衬板件8的延展面在中央且与第二、第三和/或第四衬板件9;20;25相间隔地、通过鼓胀的气囊12的作用力被撕裂和/或裂开。为了确保一定的撕裂和/或破裂,第一衬板件8具有至少一个撕裂线(未示出),其通过在基础材料中的弱化而实施。所述撕裂线与第二、第三和/或第四衬板件9;20;25间隔地、尤其是在第一衬板件8的延展面的中部延伸。
图6b示出了图6a中的侧壁装置1的第一变型。原则上,能够从图6a的说明中得到对衬板件8、9、20、25的布置、定位、固定、形态、基础材料和功能的描述。与图6a区别地构造第一衬板件8的面延展量和布置方式。该衬板件遮盖了如图6a中的与无窗的门区段3b相邻布置的、下车柱区段4b的部分区域并且作为以单件式和/或一体式的成型件同时遮盖了上车柱区段4a。第一衬板件8尤其在其用于上车柱区段4a的衬板功能中代替了第二衬板件9。
第二衬板件9正如在图6a中描述的那样遮盖上行李舱壁区段22a和下车柱区段4b的部分区段,该下车柱区段与第一衬板件8相邻地并且与车门开口3间隔地布置。
原则上要确定的是,第一衬板件8能够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塑料材料形成或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形成。
作为备选方案,正如在图6c中所示出的那样,在第二变型中可能的是,第一衬板件8在其下车柱区段4b的部分区域的衬板功能中代替第二衬板件9,从而第一衬板件8完全地遮盖下车柱区段4b。
作为备选或可选的补充方案,按照图6d,在侧壁装置1的第三变型中可能的是,第一衬板件8在上行李舱壁区段22a和/或上车柱区段4a的衬板功能中代替第二衬板件9。在此,第一和第二衬板件8、9一体式构造。也尤其可能的是,能够完全地省去第二衬板件9。
作为备选或可选的补充方案,按照图6e,在第四变型中可能的是,第一衬板件8在下行李舱壁区段22b和/或行李舱底部23的衬板功能中代替第三衬板件20。由此可能的是,第一衬板件8部分地或甚至完全地代替所述第三衬板件20。优选地,第一衬板件8为此由地毯材料形成,第三衬板件20也由所述地毯材料形成。在此,第一和第三衬板件8、9一体式构造,其中由地毯材料形成的第一衬板件8从下行李舱壁区段22b通过下车柱区段4b直至车门开口3延伸。作为可选补充方案,第一衬板件8也完全地或部分地、正如在图6b-6d中描述的那样代替第二衬板件9。
原则上要确定的是,第一衬板件8尤其在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纤维材料、织物和/或织品的构造中本身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12的通过口14(图2),在该通过口中,基础材料可选地沿着至少一个撕裂线撕裂和/或破裂。作为备选方案,在密封唇16上也可是可松脱的固定。
另外可能的是,在侧壁装置1的第五变型中,第一衬板件8部分地或完全地在其车顶19的衬板功能中代替第四衬板件25。优选地,第一衬板件8为此由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形成,第三衬板件25也由这些材料形成。作为可选方案,第一衬板件8也部分地或完全地正如之前所描述的那样代替第二和/或第三衬板件9;20。
尤其在第一衬板件8的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的构造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本身能够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12的通过口14(图2),办法是:基础材料可选地沿着至少一个撕裂线撕裂和/或破裂。作为备选方案,在密封唇16上也可是可松脱的固定。
在图6f中示出了侧壁装置1的第六变型,其中,第一衬板件8在其上行李舱壁区段22a的衬板功能中代替第二衬板件9,并且在其下行李舱壁区段22b和行李舱底部23的衬板功能中代替第三衬板件20。第二衬板件9除了以下区段以外遮盖下车柱区段4b,该下车柱区段与车门开口3相邻地、尤其与无窗的门区段3b相邻地设置。在此,第一衬板件8作为气囊模块11的遮盖部而布置(对此也参见图9)。作为气囊模块11的遮盖部,第一衬板件8在长度和宽度中具有至少气囊模块11的尺寸和/或与气囊模块11适配的尺寸。
作为备选方案可能的是,第一衬板件8尤其在作为在下车柱区段4b中的纤维基础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的构造中,以区段的方式布置在第二衬板件9之下,并且在该处例如通过固定件10(图4)或者通过螺栓连接、铆接和/或夹紧而被固定。
在此可能的是,由地毯材料形成的第一衬板件8从下行李舱壁区段22a通过下车柱区段4b直至车门开口3延伸,其中,该第一衬板件在下车柱区段4b中绝大部分被第二衬板件9遮盖。第一衬板件8尤其在下车柱区段4b中仅作为气囊模块11的遮盖部并且与无窗的门区段3b相邻地能够被看到。作为备选方案,尤其由地毯材料形成的第一衬板件8一体式地从下行李舱壁区段22a通过上车柱区段4a并且通过下车柱区段4b延伸,其中它在下车柱区段4b中作为置入件布置在第二装饰件9之下并且仅能够作为气囊模块11的遮盖部可见。
要强调的是,第一衬板件8在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的构造中本身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12的通过口14,其中基础材料可选地沿着至少一个撕裂线撕裂和/或破裂。作为备选方案,在密封唇16上也可是可松脱的固定。
原则上对于所有的图6a到6f要确定的是,第一衬板件8以可选的方式能够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塑料材料形成或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纤维材料、织物和/或织品形成。尤其,第一端侧15在密封唇16上的能够松脱的固定和第一衬板件8围绕铰接线18的枢转如图3和5中所示能够通过第一衬板件8的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特性来实施。作为备选方案,第一衬板件8的基础材料撕裂和/或破裂,由此在第一衬板件8的基础材料中可形成通过口14。在此,第一衬板件8固定地并且可被破坏地可松脱地固定在车柱4上。
在图7中示出了第一衬板件8的作为气囊模块11的遮盖部的组装示意图。气囊模块11构造为软包气囊模块并且无遮盖地通过固定夹24在第二衬板件9上紧固。通过固定夹24,第二衬板件9能够与车辆侧壁2、尤其与车柱4可靠且固定地连接。
第一衬板件8作为遮盖部布置在气囊模块11的上方。这一点优选地通过在图4中示出的第二衬板件9的固定件10以及通过在密封唇16上的能够松脱的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的固定来实现。作为备选方案,第一衬板件8的固定且可被破坏地可松脱的、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的固定能够通过与车辆侧壁2、尤其与车柱4的螺栓连接、铆接和/或夹接来实现。
虽然在之前详细描述了至少一个实施例,应该理解的是,仍存在着大量的实施形式的变型。同样应该理解的是,只是示例性地描述了至少一个实施例,并且对关于应用领域和配置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更确切地说,本公开内容是用于转化至少一个实施例而采用的方案。由此应该理解的是,至少一个实施例可被转化为不同的功能变型或元件的安置方式,只要不脱离本申请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或其等同保护范围即可。
附图标记列表
1侧壁装置
2车辆侧壁
3车门开口
3a窗区段
3b无窗的门区段
4车柱
4a上车柱区段
4b下车柱区段
5密封装置
6后排座椅
7衬板装置
8第一衬板件
9第二衬板件
10固定件
11气囊模块
12气囊
13气体发生器
14通过口
15第一端侧
16密封唇
17第二端侧
18铰接线
19车顶
20第三衬板件
21容纳开口
22行李舱壁区段
22a上行李舱壁区段
22b下行李舱壁区段
23行李舱底部
24固定夹
25第四衬板件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1),
其具有车辆侧壁(2),其中,所述车辆侧壁(2)包括车门开口(3)和车柱(4),其中,所述车柱(4)从侧面限定车门开口(3)的边界,
其中,所述侧壁装置(1)具有用于遮盖所述车柱(4)的衬板装置(7),其中,所述衬板装置(7)包括用于遮盖所述车柱(4)的至少一个车柱区段(4a;4b)的第一衬板件(8),
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材料构成,
其中,所述衬板装置(7)包括具有能够鼓胀的气囊(12)的气囊模块(11),其中,所述气囊模块(11)隐蔽地安置在所述第一衬板件(8)的后方,
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通过第一端侧(15)与所述车门开口(3)邻接并且固定在所述车柱(4)上,
其中,所述第一端侧(15)在气囊模块(11)的激活状态(A)下从所述车柱(4)松脱,从而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12)的通过口(14),或者其中,在所述第一衬板件(8)的基础材料中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12)的通过口(1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车辆侧壁(2)具有用于密封能够装入所述车门开口(3)中的车门的密封装置(5),其中,所述密封装置(5)至少逐段地围绕所述车门开口(3)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侧(15)通过所述密封装置(5)能够松脱地固定在所述车柱(4)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形成所述气囊模块(11)的遮盖部。
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设计为由柔性的和/或易弯曲的塑料材料构成的成型件。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衬板装置(7)具有第二衬板件(9),用于遮盖所述车柱(4)的至少一个另外的车柱区段(4a;4b)和/或用于遮盖行李舱壁(22)的上行李舱壁区段(22a),其中,所述第二衬板件(9)设计为由不易弯曲的塑料材料构成的成型件。
6.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设计为成型件,该成型件的外轮廓和/或形状走势与第二衬板件(9)的形状走势协调适配,和/或该成型件的形状走势融合和/或延续第二衬板件(9)的形状走势。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第二衬板件(9)包括固定件(10),用于与所述第一衬板件(8)形状接合和/或摩擦接合地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固定件(10)构造为具有容纳开口(21)的纵向容纳部,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的第二端侧(17)移入所述容纳开口(21)中并且夹紧在所述纵向容纳部中。
9.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具有铰链线(18),所述第一衬板件(8)在所述气囊模块(11)的激活状态(A)下围绕所述铰链线(18)可枢转和/或被枢转,以便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12)的通过口(14)。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铰接线(18)与所述第一端侧(15)间隔地和/或与所述第二端侧(17)相邻地和/或与所述容纳开口(21)相邻地布置。
11.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和第二衬板件(9)设计为单件式的。
12.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由纤维材料、织物和/或针织品形成。
13.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具有至少一条撕裂线,所述第一衬板件(8)在所述气囊模块(11)的激活状态(A)下在该撕裂线处撕裂和/或被撕裂,以便形成用于鼓胀的气囊(12)的通过口(14),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撕裂线与所述第二端侧(17)和/或与所述第二衬板件(9)相间隔地延伸。
1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壁装置(1),其中,所述衬板装置(7)具有用于遮盖所述车辆侧壁(2)的下行李舱壁区段(22b)的第三衬板件(20),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件(8)和第三衬板件(20)设计为单件式的。
15.一种车辆,具有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壁装置(1)。
CN201511036046.XA 2014-12-20 2015-12-18 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和具有侧壁装置的车辆 Pending CN1057115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19316.0 2014-12-20
DE102014019316.0A DE102014019316A1 (de) 2014-12-20 2014-12-20 Seitenwand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mit der Seitenwandanordn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537A true CN105711537A (zh) 2016-06-29

Family

ID=56099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36046.XA Pending CN105711537A (zh) 2014-12-20 2015-12-18 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和具有侧壁装置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7143B2 (zh)
CN (1) CN105711537A (zh)
DE (1) DE10201401931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811A (zh) * 2017-01-10 2018-07-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后排座椅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4103864A (zh) * 2020-07-30 2022-03-01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气囊装置的遮挡装置、气囊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9710B2 (ja) * 2015-09-04 2018-03-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後席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866826B2 (ja) * 2017-11-09 2021-04-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後席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065009B2 (ja) * 2018-10-04 2022-05-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リア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584327B1 (en) * 2021-11-01 2023-02-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im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897A (zh) * 1996-11-07 2004-08-25 �����Զ�����ʽ���� 汽车乘座人员保护装置的配置结构
EP1547875A1 (en) * 2003-11-27 2005-06-29 Toyoda Gosei Co., Ltd. Head-protecting airbag
EP1637409A2 (en) * 2004-09-21 2006-03-22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door including an airbag
US20060061073A1 (en) * 2004-09-21 2006-03-23 Toyoda Gosei Co., Ltd Rear seat side airbag device
DE102008047693A1 (de) * 2008-09-18 2010-03-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Verkleidungselement für eine Karosserie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3158663A (zh) * 2011-12-15 2013-06-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侧面内饰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8966B2 (ja) 1996-03-13 2001-10-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内蔵したガーニッシュ部材
DE19739107C2 (de) 1997-07-31 2001-02-01 Brocke Kg I B S Säulenverkleidung für Säulen von Kraftfahrzeugen mit neuen Materialien
DE19754137A1 (de) 1997-12-05 1999-06-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erkleidungsteil für einen Airba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EP1426251A1 (en) * 1999-06-02 2004-06-09 Toyoda Gosei Co., Ltd. Head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GB2387580B (en) 2002-04-17 2005-11-30 Peguform Gmbh & Co Kg Airbag release mechanism
US7100941B2 (en) 2003-02-24 2006-09-05 Collins & Aikman Pre-weakening of fabric covered airbag doors
JP4244857B2 (ja) 2003-06-23 2009-03-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20449B2 (ja) * 2005-11-14 2011-07-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周辺の内装材の取付け構造
DE102006027082A1 (de) 2006-06-10 2007-12-1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Airbagabdeckung für Fahrzeuge
JP4864660B2 (ja) * 2006-06-23 2012-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DE102007027323B4 (de) 2007-06-14 2022-09-0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aufbau
DE102008006905B4 (de) 2008-01-31 2017-10-05 Volkswagen Ag Airbag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7758066B2 (en) 2008-04-04 2010-07-20 Honda Motor Co., Ltd. Rear pillar garnish assembly
FR2985694B1 (fr) * 2012-01-13 2014-01-2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habillage lateral d'un coffre arriere de vehicule.
JP5730955B2 (ja) * 2013-07-16 2015-06-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JP6323714B2 (ja) * 2014-09-04 2018-05-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DE102015215082B4 (de) * 2015-08-06 2019-04-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Gepäckraumverkleid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897A (zh) * 1996-11-07 2004-08-25 �����Զ�����ʽ���� 汽车乘座人员保护装置的配置结构
EP1547875A1 (en) * 2003-11-27 2005-06-29 Toyoda Gosei Co., Ltd. Head-protecting airbag
EP1637409A2 (en) * 2004-09-21 2006-03-22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door including an airbag
US20060061073A1 (en) * 2004-09-21 2006-03-23 Toyoda Gosei Co., Ltd Rear seat side airbag device
DE102008047693A1 (de) * 2008-09-18 2010-03-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Verkleidungselement für eine Karosserie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3158663A (zh) * 2011-12-15 2013-06-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侧面内饰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811A (zh) * 2017-01-10 2018-07-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后排座椅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4103864A (zh) * 2020-07-30 2022-03-01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气囊装置的遮挡装置、气囊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17143B2 (en) 2018-07-10
DE102014019316A1 (de) 2016-06-23
US20160176377A1 (en) 2016-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1537A (zh) 用于车辆的侧壁装置和具有侧壁装置的车辆
US9487162B2 (en) Pillar garnish
US7690676B2 (en) Vehicle pillar trim panel assembly
JP4720449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周辺の内装材の取付け構造
CN101570214B (zh) 具有a柱的汽车及安放在a柱内的气囊
US9527459B2 (en) Front pillar garnish
US8833797B2 (en) Automobile ceiling material provisional placement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ceiling material installation method
JP4684111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サイドガーニッシュ周辺構造
US8408586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US8960716B2 (en) Curtain airbag housing structure
CN102211564A (zh) 固定装置
US6974152B2 (en) Vehicle occupants protection system
JP2009056874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配設構造
US8251440B2 (en) Multi-segmented headliner having longitudinal joint
EP1522466A1 (en) Attachment for an airbag
JP2003276551A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JP2015160525A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
US9061647B2 (en) Trim assembly and component with retention feature
KR102366814B1 (ko) 커튼 에어백 및 커튼 에어백의 전개 방법
JP6166670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
JP7363184B2 (ja) 車両のピラー構造
JP2007038957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691835B2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JP2005178606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0587837B1 (ko) 커튼에어백 전개를 위한 프런트 필라 트림과 헤드라이닝의체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