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9696B - 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 - Google Patents

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9696B
CN105609696B CN201510779044.3A CN201510779044A CN105609696B CN 105609696 B CN105609696 B CN 105609696B CN 201510779044 A CN201510779044 A CN 201510779044A CN 105609696 B CN105609696 B CN 1056096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perforation
connecting portion
reactor
termina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90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9696A (zh
Inventor
山内裕司
中里秀树
关根广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09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9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9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9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7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fuel cells
    • B60L50/7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574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26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flat strip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wires or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Fuel Cell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其即使对于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中内置的电抗器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的电抗器汇流条也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传感器端子板由传感器汇流条和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构成,传感器汇流条具有与电抗器连接的高度方向上的下侧的电抗器侧连接部及与IPM或燃料电池连接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的上方连接部,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保持多个传感器汇流条,传感器端子板中,将多个传感器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汇流条设为相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装配成沿着在电抗器上连接电抗器侧连接部的高度方向能够移动的可动汇流条。

Description

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例如燃料电池车或混合动力车等的电池系统上的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电池系统中,构成升压回路等多个回路,将控制用的模块与电池连接,确保规定电压的通电状态。
这样可靠且容易地构成多个回路,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多使用具备多个在两侧具有连接部的汇流条的端子板。
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端子板配置多个将控制装置(IPM)与电抗器连接的汇流条,但是在控制装置(IPM)或电抗器中的至少一方产生设置误差或成形误差等误差时,无法可靠地连接多根汇流条。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53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对于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也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的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板,由汇流条和保持体构成,所述汇流条具有与第一连接对象连接的一侧的一侧连接部及与另一连接对象连接的另一侧的另一侧连接部,所述保持体保持多个所述汇流条,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条设为相对于所述保持体以能够沿着将所述一侧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连接的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装配的可动汇流条。
上述的连接对象与连接部的连接不仅包括基于贯通的连接工具的连接,也包括基于焊接或铆紧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对于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也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
详细而言,即使在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上连接汇流条来构成回路的情况下,通过使相对于所述保持体装配成沿所述第一方向能够移动的可动汇流条对应于误差而可动,也能够容易地连接汇流条。
作为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是,将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与所述可动汇流条不同的汇流条设为相对于所述保持体以不能移动的方式装配的固定汇流条,在所述固定汇流条的一侧具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向所述第一方向挠曲的臂部,并且在该臂部的末端具备所述一侧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即使对于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也能够更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
详细而言,即使在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上连接汇流条来构成回路的情况下,通过使相对于所述保持体装配成沿所述第一方向能够移动的可动汇流条对应于误差而可动,并且使固定汇流条的臂部对应于误差而挠曲,也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连接汇流条。而且,在使可动汇流条相对于所述保持体移动并使固定汇流条的臂部挠曲来应对连接对象的误差的情况下,与分别单独应对误差的情况相比,其对应量可以减小,因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连接汇流条。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是,将一组所述可动汇流条及所述固定汇流条的所述一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连接来构成回路。
根据本发明,即使对于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也能够更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能够构成具有稳定的导电性的回路。
详细而言,如上所述,即使在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上连接汇流条来构成回路的情况下,通过使相对于所述保持体装配成沿所述第一方向能够移动的可动汇流条对应于误差而可动,并且使固定汇流条的臂部对应于误差而挠曲,由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连接汇流条,因此不使负载作用而能够将连接部与连接对象连接,能够构成具有稳定的导电性的回路。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是,由供连接工具贯通的连接贯通孔来构成所述另一侧连接部,由沿着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贯通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较长的长孔来构成所述可动汇流条的所述连接贯通孔。
上述连接工具是包含由螺栓和螺母构成一对的连接工具、与形成于连接对象的内螺纹螺合的螺栓、与连接对象具备的外螺纹构件螺合的螺母、或者铆紧构件等的概念。
通过本发明,即使对于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也能够更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
详细而言,即使假设两连接对象产生了误差的情况或沿配置方向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的情况下,使连接工具贯通于长孔也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连接对象与汇流条。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是,在所述保持体具备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定在所述汇流条导通的电流。
通过本发明,通过电流传感器能够可靠地检测将与连接对象连接的汇流条导通的电流。
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板单元由上述的的端子板及贯通端子板构成,所述贯通端子板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贯通汇流条和保持多个该贯通汇流条的贯通汇流条保持体,由贯通片和贯通汇流条臂部构成所述贯通汇流条,所述贯通片贯通所述贯通汇流条保持体,所述贯通汇流条臂部在该贯通片的一侧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向所述第一方向挠曲,在所述贯通片的另一侧具备所述另一侧连接部,并且在所述贯通汇流条臂部的末端具备所述一侧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构成多个回路的情况下,各个汇流条也不会干涉而能够配置多个汇流条,并且即使对于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连接多个汇流条。
作为本发明的方案,在所述贯通片的插通于所述贯通孔的部位具备沿着厚度方向突出的突出肋,在所述贯通汇流条保持体的允许所述贯通片贯通的贯通孔的内表面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凸部。
根据本发明,仅通过使贯通汇流条的贯通片贯通于贯通汇流条保持体的贯通孔,就能够通过贯通片的突出肋和形成于贯通孔的凸部使插入负载增大,而防止贯通片从贯通孔的脱落。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是,所述端子板单元具备被连接端子板,所述被连接端子板具有与所述另一侧连接部连接的被连接部和将该被连接部与所述另一连接对象进行导电连接的连接汇流条。
通过本发明,经由被连接端子板能够将另一侧连接部与另一连接对象容易且可靠地连接。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是,相对于所述端子板,在一侧配置所述贯通端子板,并且在另一侧配置被连接端子板,在所述端子板的所述保持体设有第一方向贯通孔,所述第一方向贯通孔供所述贯通汇流条的贯通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贯通。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连接对象上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而紧凑地构成多个回路。
详细而言,对于连接对象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的贯通端子板、端子板及被连接端子板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配置,并且使所述贯通片贯通于设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保持体的第一方向贯通孔,由此能够构成紧凑的端子板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对于产生了误差的连接对象也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的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端子板单元的正面、平面及右侧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端子板单元的背面、底面及左侧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端子板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端子板单元的汇流条结构立体图。
图5是传感器端子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贯通端子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贯通端子板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端子板单元
20…连接汇流条
21…第一连接汇流条
21b…连接部
30…传感器端子板
31…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
40…传感器汇流条
40b…上方连接部
41、43…可动汇流条
42、44…固定汇流条
42a、44a…臂部
50…贯通端子板
51…贯通保持体
54…固定贯通孔
54a…内部突出部
60…贯通汇流条
60c…突出肋
61a~64a…贯通汇流条臂部
61b~64b…贯通片
D…进深方向
FC…燃料电池
H…高度方向
re…电抗器
S…电流传感器
W…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端子板单元1的正面、平面及右侧面侧的立体图,图2示出端子板单元1的背面、底面及左侧面侧的立体图,图3示出端子板单元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仅示出端子板单元1的汇流条(20、40、60、80)的结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及图2中,与端子板单元1连接的电抗器单元R由虚线图示。
而且,图5示出传感器端子板30的分解立体图,图6示出贯通端子板50的分解立体图,图7示出贯通端子板50的说明图。详细而言,图7(a)示出贯通端子板50的主视图,图7(b)示出图7(a)的A-A线剖视图,图7(c)示出图7(a)的B-B向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和图3中,传感器保持部34由虚线图示,在图5中,传感器保持部34及电流传感器S由虚线图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并列配置多个汇流条(40、60)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W,将贯通汇流条60的贯通片61b、62b、63b、64b的长度方向作为高度方向H,将与宽度方向W及高度方向H交叉的方向作为进深方向D。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板单元1是将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 PowerModule,以下称为IPM)和燃料电池FC经由具有电抗器re的4个并联回路进行连接的端子板单元。
并且,如图1至图7所示,端子板单元1是由具有连接汇流条20的上部端子板10、具有传感器汇流条40的传感器端子板30、具有贯通汇流条60的贯通端子板50、将汇流条(40、60)与电抗器单元R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具有电涌吸收二极管91的二极管端子板90构成,且具有8根汇流条(40、60)的端子板单元。需要说明的是,电抗器单元R为铸物制,容易产生加工误差或配置误差等误差,在本说明书中,包含这些误差的全部而简称为误差。
上部端子板10由被连接支架11和连接汇流条20构成。
被连接支架11以覆盖连接汇流条20的上部的方式配置,将沿宽度方向W并联配置的汇流条(40、60)的上方连接部40b、60b插入于内部的连接部罩凸部12、13沿宽度方向W交替配置。
连接部罩凸部13是与IPM连接的上方连接部40b、60b所插入的背面侧敞开的中空的凸部,连接部罩凸部12是将上方连接部40b、60b与连接汇流条20的第一连接汇流条21的连接部21b一起插入的背面侧敞开的中空的凸部。
需要说明的是,将上方连接部40b、60b与连接汇流条20的第一连接汇流条21的连接部21b一起插入的连接部罩凸部12与连接部罩凸部13相比形成为成倍的高度,在进深方向D的前侧收容有省略图示的构成连接工具的螺母。需要说明的是,省略收容于连接部罩凸部12的螺母的明确的图示。
连接汇流条20由宽度方向W上长的第一连接汇流条21和与二极管端子板90的电涌吸收二极管91连接的第二连接汇流条22构成。
第一连接汇流条21由宽度方向W上长的宽度方向汇流条主体21a、相对于汇流条主体21a向进深方向D的里侧及上方突出且与上方连接部40b、60b连接的连接部21b、形成于汇流条主体21a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且与燃料电池FC连接的第一外部连接部21c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21b以汇流条的配置间隔的2倍的宽度方向W的间隔配置4个。
第二连接汇流条22配置于二极管端子板90的壳体92,具有将电涌吸收二极管91与燃料电池FC连接的第二外部连接部22a。
第一连接汇流条21和第二连接汇流条22以被连接支架11覆盖的方式配置时,第一连接汇流条21的第一外部连接部21c及第二连接汇流条22的第二外部连接部22a向被连接支架11的宽度方向W的侧方突出。
传感器端子板30由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和传感器汇流条40构成。
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在宽度方向W上长,通过主体部33和由侧主体部33的进深方向D的里侧的铅垂支承部支承的上侧支承部32构成为侧视U字状。
在下侧主体部33,两个传感器保持部34沿宽度方向W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分别配置电流传感器S。而且,具备在传感器保持部34与传感器保持部34之间供后述的贯通汇流条63的贯通片63b插通的中间贯通孔38、在主视观察左端供贯通汇流条61的贯通片61b插通的狭缝状贯通孔39。
在传感器保持部34具备插通可动汇流条41、43的铅垂方向部41b、43b的可动贯通孔35、供固定汇流条42、44的铅垂方向部42b、44b或贯通汇流条60的贯通片61b~64b插通的固定贯通孔36。
而且,在上侧支承部32具备插通传感器汇流条40的铅垂方向部的上部的上部插通孔37。
传感器汇流条40存在可动汇流条41、43和固定汇流条42、44,从宽度方向W的主视左侧起,可动汇流条41与固定汇流条42、可动汇流条43与固定汇流条44分别以接近的方式依次配置。
可动汇流条41、43是向上述的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的可动贯通孔35插入且沿高度方向H能够移动地装配的汇流条,包括:在宽度方向W的末端具备电抗器侧连接部40a的宽度方向部41a、43a;与宽度方向部41a、43a正交,沿高度方向H的方向且上端具有上方连接部40b的铅垂方向部41b、43b。
需要说明的是,宽度方向部41a、43a以板厚方向成为进深方向D的方式形成,因此是在高度方向H上不挠曲的结构。而且,在铅垂方向部41b、43b的上端形成的上方连接部40b由在高度方向H上长的长孔形成。
固定汇流条42、44是向上述的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的固定贯通孔36插入且相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以固定状态装配的汇流条,包括:在宽度方向W的末端具备电抗器侧连接部40a且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臂部42a、44a;与臂部42a、44a正交,沿着高度方向H的方向,且在上端具有上方连接部40b的铅垂方向部42b、44b。需要说明的是,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臂部42a、44a由于板厚方向为高度方向H,因此沿高度方向H能够挠曲。
这样,由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及传感器汇流条40构成的传感器端子板30向下侧主体部33的主视观察左侧的可动贯通孔35及上侧支承部32的主视观察左侧的上部插通孔37插入铅垂方向部41b而装配可动汇流条41,向相邻的固定贯通孔36及上部插通孔37插入铅垂方向部42b而装配固定汇流条42。而且,向更右侧的可动贯通孔35及上部插通孔37插入铅垂方向部43b而装配可动汇流条43,向其右邻的固定贯通孔36及上部插通孔37插入铅垂方向部44b而装配固定汇流条44。
此时,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可动汇流条41、43沿高度方向H能够移动地装配。
而且,以相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固定的状态装配的固定汇流条42、44的臂部42a、44a在高度方向H上配置成大致相同高度,电抗器侧连接部40a通过臂部42a、44a的高度方向H的挠曲而能够沿高度方向H移动。
贯通端子板50包括在宽度方向W上宽且在高度方向H上高的大致板状的贯通保持体51和贯通汇流条60。
贯通保持体51是在宽度方向W上宽且在高度方向H上高的大致板状,在主视观察靠右的底部侧具备向正面侧突出的俯视等腰三角状的安装部52和在主视观察左侧端部向正面侧且左侧方突出的安装部53,将沿高度方向H贯通于贯通保持体51并将插入的贯通汇流条60的贯通片(61b、62b、63b、64b)固定的固定贯通孔54沿宽度方向W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在四个部位。
在固定贯通孔54,如图7的B-B放大向视图所示,具备从宽度方向W的内表面向孔的俯视内侧即进深方向D突出的内部突出部54a。详细而言,在进深方向D的跟前侧的内表面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形成一个内部突出部54a,在进深方向D的里侧的内表面沿宽度方向W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2个内部突出部54a。
而且,内部突出部54a在固定贯通孔54的内部,在固定贯通孔54的全长上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的B-B放大向视图的右侧的固定贯通孔54贯通有后述的贯通汇流条63的贯通片63b,但是为了明确地图示内部突出部54a而省略了贯通片63b的图示。
贯通汇流条61~64是向上述的贯通保持体51的固定贯通孔54插入且相对于贯通保持体51以固定状态装配的汇流条,包括:在宽度方向W的末端具备电抗器侧连接部60a且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贯通汇流条臂部61a~64a;与贯通汇流条臂部61a~64a正交,沿着高度方向H的方向,且在上端具有上方连接部60b的贯通片61b~64b。
需要说明的是,贯通汇流条61的贯通汇流条臂部61a比贯通汇流条62~64的贯通汇流条臂部62a~64a形成得短。而且,贯通汇流条61、63、64的贯通汇流条臂部61a、63a、64a向主视观察宽度方向W的右侧延伸时,贯通汇流条62的贯通汇流条臂部62a向反方向的主视观察宽度方向W的左侧延伸。
而且,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贯通片61b~64b由于板厚方向为高度方向H,因此沿高度方向H能够挠曲。而且,在贯通汇流条61~64的贯通片61b~64b的根部具备从侧面向宽度方向W的侧方突出的侧方凸部60d。
而且,在贯通汇流条61~63的贯通片61b~63b的根部形成有三根沿高度方向H且在板厚方向上突出的突出肋60c。需要说明的是,三根突出肋60c中的中央的突出肋60c与两侧的突出肋60c向板厚方向(进深方向D)的相反侧突出,以与形成于上述的固定贯通孔54的内部突出部54a相向的朝向突出。而且,突出肋60c以与贯通保持体51的高度对应的长度形成。
这样,由贯通保持体51及贯通汇流条60构成的贯通端子板50向贯通保持体51的主视观察左侧的固定贯通孔54插入贯通片61b而装配贯通汇流条61。并且,向从插入了贯通汇流条61的固定贯通孔54分离而向右侧排列3个的固定贯通孔54分别插入贯通汇流条62~64的贯通片62b~64b。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形成于贯通汇流条60(61~64)的侧方凸部60d插入至向固定贯通孔54的下端侧插入的位置并将插入状态固定。
而且,当将形成有突出肋60c的贯通汇流条61~63向固定贯通孔54插入时,在固定贯通孔54的内表面形成的内部突出部54a与突出肋60c各自的凸方向相向,内部突出部54a与突出肋60c在贯通保持体51的高度大致全长上相互逐渐啮入,因此能够可靠地固定向固定贯通孔54插入有贯通片61b~63b的贯通汇流条61~63。
电抗器固定构件70由壳体71(参照图3)和在壳体71的内部配置的一组电抗器汇流条80(81、82)构成。
如图4所示,第一电抗器汇流条81及第二电抗器汇流条82包括:与上述的汇流条40、60的电抗器侧连接部40a、60a连接的平坦的平坦连接部80a;从平坦连接部80a沿铅垂方向延伸,并与内置于电抗器单元R的电抗器re焊接的焊接连接部80b。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抗器汇流条81与第二电抗器汇流条82以沿宽度方向W为相对的朝向且焊接连接部80b彼此沿宽度方向W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并以使焊接连接部80b突出的方式配置于壳体71的内部。
而且,与贯通汇流条60的电抗器侧连接部60a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在图1至4中为下侧)以焊接连接部80b向下突出的朝向配置,与传感器汇流条40的电抗器侧连接部40a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在图1至4中为上侧)以焊接连接部80b向上突出的朝向配置,使平坦连接部80a、电抗器侧连接部40a、60a、省略图示的连接工具螺合而装配。
二极管端子板90具备在内部配置有电涌吸收二极管91的壳体92,上述的第二连接汇流条22以向宽度方向W的侧方突出的方式配置。
这样构成的上部端子板10、传感器端子板30、贯通端子板50、电抗器固定构件70及二极管端子板90首先将贯通端子板50的贯通片61b~64b分别从主视观察左侧起,依次插入狭缝状贯通孔39、插入有铅垂方向部42b的固定贯通孔36的右邻的固定贯通孔36、中间贯通孔38、及其右邻的固定贯通孔36,从而将传感器端子板30与贯通端子板50组装。此时,传感器汇流条40的上方连接部40b及贯通汇流条60的上方连接部60b在比上侧支承部32靠上方处且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以沿宽度方向W排列的状态配置。
在此状态下,组装上部端子板10,在连接部罩凸部12的内部使省略图示的连接工具向可动汇流条41、贯通汇流条62、贯通汇流条64、固定汇流条44的上方连接部40b、60b、第一连接汇流条21的连接部21b贯通而连接。
而且,在连接部罩凸部13的内部,使贯通汇流条61、固定汇流条42、贯通汇流条63、可动汇流条43的上方连接部40b、60b与IPM能够导通地连接。
此外,向处于组装状态的传感器端子板30及贯通端子板50的4处的规定部位组装与配置于规定位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在可动汇流条41与固定汇流条42的电抗器侧连接部40a、可动汇流条43与固定汇流条44的电抗器侧连接部40a、贯通汇流条61与贯通汇流条62的电抗器侧连接部60a、贯通汇流条63与贯通汇流条64的电抗器侧连接部60a上分别连接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
而且,对于组装后的上部端子板10组装二极管端子板90并装配第二连接汇流条22,将第一连接汇流条21及第二连接汇流条22经由外部连接部21c、22a与燃料电池FC连接而构成端子板单元1。
这样构成的端子板单元1如图4所示,经由并联配置的4个电抗器re,将IPM与燃料电池FC连接而能够构成回路。
详细而言,在IPM上连接有上方连接部60b的贯通汇流条61、具有将第一电抗器汇流条81、电抗器re、第二电抗器汇流条82及连接部21b连接的上方连接部60b的贯通汇流条62经由第一连接汇流条21与燃料电池FC连接而构成回路。
同样,在IPM上连接有上方连接部40b的固定汇流条42、具有将第二电抗器汇流条82、电抗器re、第一电抗器汇流条81、连接部21b连接的上方连接部40b的可动汇流条41经由第一连接汇流条21与燃料电池FC连接而构成回路,在IPM上连接有上方连接部60b的贯通汇流条63、具有将第一电抗器汇流条81、电抗器re、第二电抗器汇流条82、连接部21b连接的上方连接部60b的贯通汇流条64经由第一连接汇流条21与燃料电池FC连接而构成回路,而且,在IPM上连接有上方连接部40b的可动汇流条43、具有将第二电抗器汇流条82、电抗器re、第一电抗器汇流条81、连接部21b连接的上方连接部40b的固定汇流条44经由第一连接汇流条21与燃料电池FC连接而构成回路。
这样,通过传感器汇流条40及贯通汇流条60,能够使IPM和燃料电池FC以并联状态介有4个电抗器re,即能够介有具有电抗器re的4个并联回路进行连接。
而且,传感器端子板30由传感器汇流条40和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构成,传感器汇流条40具有电抗器侧连接部40a及上方连接部40b,电抗器侧连接部40a是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所连接的高度方向H上的下侧的连接部,上方连接部40b是与IPM或燃料电池FC连接的高度方向H上的上侧的连接部,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保持多个传感器汇流条40,传感器端子板30将多个传感器汇流条40中的可动汇流条41、43相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以沿高度方向H能够移动的方式装配,由此对于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传感器汇流条40。
详细而言,在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上连接传感器汇流条40来构成回路的情况下,使相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装配成沿高度方向H能够移动的可动汇流条41、43对应于误差而可动,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
而且,除了可动汇流条41、43之外,还具备相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装配成不能移动的固定汇流条42、44,在固定汇流条42、44的高度方向H上的下侧具备沿着与高度方向H交叉的宽度方向W延伸且沿高度方向H挠曲的臂部42a、44a,并且在臂部42a、44a的末端具备电抗器侧连接部40a,由此,即使对于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也能够更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传感器汇流条40(41、42、43、44)。
详细而言,即使在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上连接传感器汇流条40来构成回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相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装配成沿高度方向H能够移动的可动汇流条41、43对应于误差而可动,并且能够使固定汇流条42、44的臂部42a、44a对应于误差而挠曲,由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使可动汇流条41、43对应于误差而可动,并使固定汇流条42、44的臂部42a、44a对应于误差而挠曲,由此与分布单独地为了对应于误差所需的对应量相比,能够以少的对应量进行连接,因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连接。
这样,将一组的可动汇流条41及固定汇流条42、可动汇流条43及固定汇流条44的电抗器侧连接部40a、以及一组的贯通汇流条61、62、一组的贯通汇流条63、64的电抗器侧连接部60a经由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而与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连接,而且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40、60,能够构成具有稳定的导电性的回路。
详细而言,如上所述,即使在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上连接汇流条40、60来构成回路的情况下,使相对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装配成沿高度方向H能够移动的可动汇流条41、43对应于误差而可动,并使固定汇流条42、44的臂部42a、44a及贯通汇流条60的贯通汇流条臂部61a~64a对应于误差而挠曲,由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连接汇流条40、60,因此负载未作用而能够将上方连接部40b、60b经由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而与电抗器re连接,能够构成具有稳定的导电性的回路。
而且,通过沿进深方向D贯通且在高度方向H上长的长孔来构成可动汇流条41、43的上方连接部40b,由此,即使对于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也能够更容易地连接多个传感器汇流条40。
详细而言,即使在对于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来连接可动汇流条41、43的情况下,使长孔贯通连接工具也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
而且,在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具有测定将传感器汇流条40导通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S,由此,通过电流传感器S能够可靠地检测将经由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而与电抗器re连接的汇流条40、60导通的电流。
而且,端子板单元1由具有沿高度方向H贯通的贯通汇流条60和保持多个贯通汇流条60的贯通保持体51的贯通端子板50、及传感器端子板30构成,通过将贯通保持体51贯通的贯通片61b~64b和在贯通片61b~64b的高度方向H上的下侧沿宽度方向W延伸并沿高度方向H挠曲的贯通汇流条臂部61a~64a构成贯通汇流条60,在贯通片61b~64b的高度方向H上的上侧具备上方连接部60b,并且在贯通汇流条臂部61a~64a的末端具备电抗器侧连接部60a,端子板单元1即使在构成多个回路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免各个汇流条40、60干涉的方式配置,并且相对于具有误差的电抗器单元R中内置的电抗器re所连接的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连接多个汇流条40、60。
而且,在贯通片62b~64b的插通于固定贯通孔54的部位具备沿厚度方向突出的突出肋60c,在贯通保持体51的允许贯通片62b~64b的贯通的固定贯通孔54的内表面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内部突出部54a,由此仅通过使贯通汇流条60的贯通片62b~64b贯通于贯通保持体51的固定贯通孔54,通过贯通片62b~64b的突出肋60c和形成于固定贯通孔54的内部突出部54a使插入负载增大,能够防止贯通片62b~64b从固定贯通孔54的脱落。
而且,具备上部端子板10而构成端子板单元1,该上部端子板10具有与上方连接部40b连接的连接部21b和将连接部21b与IPM或燃料电池FC进行导电连接的连接汇流条20,由此,能够经由上部端子板10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上方连接部40b与IPM或燃料电池FC连接。
而且,相对于传感器端子板30,在高度方向H上的下侧配置贯通端子板50,并且在高度方向H上的上侧配置第一连接汇流条21,在传感器端子板30的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设置沿高度方向H贯通贯通汇流条60的贯通片61b~64b的插通孔36、38、39,由此经由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相对于电抗器re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40、60而紧凑地构成多个回路。
详细而言,经由电抗器固定构件70的电抗器汇流条80相对于电抗器re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连接多个汇流条40、60的贯通端子板50、传感器端子板30及上部端子板10从高度方向H上的下侧朝向上侧配置,并且使贯通片61b~64b贯通于在传感器端子板30的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设置的插通孔36、38、39,由此能够构成紧凑的端子板单元1。
在本发明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对应中,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对象对应于电抗器re,
以下同样,
一侧连接部对应于电抗器侧连接部40a、60a,
另一连接对象对应于IPM或燃料电池FC,
另一侧连接部对应于上方连接部40b、60b,
汇流条对应于传感器汇流条40,
保持体对应于带有传感器的保持体31,
端子板对应于传感器端子板30,
第一方向对应于高度方向H,
第二方向对应于宽度方向W,
第三方向对应于进深方向D,
贯通汇流条保持体对应于贯通保持体51,
贯通孔对应于固定贯通孔54,
凸部对应于内部突出部54a,
被连接部对应于连接部21b,
被连接端子板对应于上部端子板10,
一侧对应于高度方向H上的下侧,
另一侧对应于高度方向H上的上侧,
第一方向贯通孔对应于固定贯通孔36,
本发明不仅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基于权利要求所示的技术思想能够应用,能够得到较多的实施方式。例如,上方连接部40b、60b与连接部21b的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铆紧进行连接。
而且,在上述的说明中,在高度方向H上,从下方依次组装贯通端子板50、传感器端子板30及上部端子板10而构成端子板单元1,但是也可以在进深方向D上依次组装贯通端子板50、传感器端子板30及上部端子板10而构成端子板单元1。
而且,在上述的说明中,在贯通端子板50具备4根贯通汇流条60,并且在传感器端子板30具备4根传感器汇流条40,构成具备总计8根汇流条40、60的端子板单元1,但是汇流条40、60的根数没有限定于此,只要是偶数即可,可以具备更多个汇流条。

Claims (8)

1.一种端子板,由汇流条和保持体构成,所述汇流条具有与第一连接对象连接的一侧的一侧连接部及与另一连接对象连接的另一侧的另一侧连接部,所述保持体保持多个所述汇流条,其中,
将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条设为相对于所述保持体以能够沿着将所述一侧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连接的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装配的可动汇流条,
由供连接工具贯通的连接贯通孔来构成所述另一侧连接部,
由沿着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贯通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较长的长孔来构成所述可动汇流条的所述连接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板,其中,
将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与所述可动汇流条不同的汇流条设为相对于所述保持体以不能移动的方式装配的固定汇流条,
在所述固定汇流条的一侧具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向所述第一方向挠曲的臂部,并且在该臂部的末端具备所述一侧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板,其中,
将一组所述可动汇流条及所述固定汇流条的所述一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连接来构成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板,其中,
在所述保持体具备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定在所述汇流条导通的电流。
5.一种端子板单元,其中,
所述端子板单元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板及贯通端子板构成,
所述贯通端子板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贯通汇流条和保持多个该贯通汇流条的贯通汇流条保持体,
由贯通片和贯通汇流条臂部构成所述贯通汇流条,所述贯通片贯通所述贯通汇流条保持体,所述贯通汇流条臂部在该贯通片的一侧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向所述第一方向挠曲,
在所述贯通片的另一侧具备所述另一侧连接部,并且在所述贯通汇流条臂部的末端具备所述一侧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板单元,其中,
在所述贯通片的插通于所述贯通孔的部位具备沿着厚度方向突出的突出肋,
在所述贯通汇流条保持体的允许所述贯通片贯通的贯通孔的内表面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端子板单元,其中,
所述端子板单元具备被连接端子板,所述被连接端子板具有与所述另一侧连接部连接的被连接部和将该被连接部与所述另一连接对象进行导电连接的连接汇流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板单元,其中,
相对于所述端子板,在一侧配置所述贯通端子板,并且在另一侧配置被连接端子板,
在所述端子板的所述保持体设有第一方向贯通孔,所述第一方向贯通孔供所述贯通汇流条的贯通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贯通。
CN201510779044.3A 2014-11-14 2015-11-13 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 Active CN105609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2078A JP6140129B2 (ja) 2014-11-14 2014-11-14 端子台及び端子台ユニット
JP2014-232078 2014-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9696A CN105609696A (zh) 2016-05-25
CN105609696B true CN105609696B (zh) 2018-05-11

Family

ID=55855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9044.3A Active CN105609696B (zh) 2014-11-14 2015-11-13 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85715B2 (zh)
JP (1) JP6140129B2 (zh)
KR (1) KR101778856B1 (zh)
CN (1) CN105609696B (zh)
CA (1) CA2911324C (zh)
DE (1) DE10201511933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008549U1 (de) * 2016-11-04 2018-07-31 Nidec Corporation Sammelschieneneinheit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FR3061365B1 (fr) 2016-12-27 2019-06-14 Hager-Electro Sas Procede d'assemblage d'un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nergie, cellule de mesure associee et ensemble conducteur de phase et cellule de mesure associe
CN110402504B (zh) * 2017-03-15 2021-09-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以及电池组
US11342767B2 (en) * 2018-03-21 2022-05-24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Multi-voltage charging terminal access port
JP6835795B2 (ja) * 2018-11-12 2021-0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押さえ構造、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A3064104A1 (en) 2018-12-14 2020-06-14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Conductor for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1755852A (zh) * 2019-03-28 2020-10-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车辆
JP7016836B2 (ja) * 2019-06-10 2022-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システム
JP6787458B1 (ja) * 2019-09-04 2020-11-18 株式会社明電舎 端子台
CA3097175A1 (en) 2019-10-28 2021-04-28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Conductor assembly for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EP3817025B1 (en) 2019-10-28 2024-05-01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Conductor assembly for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11367971B2 (en) * 2020-05-29 2022-06-21 Bae Systems Controls Inc. Busbar insulator interface and busbar assembly
JP7447702B2 (ja) * 2020-06-26 2024-03-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7447701B2 (ja) * 2020-06-26 2024-03-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N113922169A (zh) * 2020-07-09 2022-01-1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汇流条组件
JP7464000B2 (ja) * 2021-04-27 2024-04-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台
DE102021213395A1 (de) 2021-11-29 2023-06-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romschienenanordnung, Leistungshalbleitervorrichtung, elektrischer Achsantrieb, Hybridantrieb sowie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0528C (zh) * 2004-09-13 2009-10-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直接安装设备用连接器
CN103703586A (zh) * 2011-06-03 2014-04-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汇流条壳体、蓄电装置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2388A (en) * 1975-11-20 1977-01-11 I-T-E Imperial Corporation Stab arrangement for busbars
US4097103A (en) * 1977-05-18 1978-06-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usway plug assembly
US4755145A (en) * 1982-11-12 1988-07-05 Teradyne, Inc.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circuit board system
DK463487A (da) * 1987-09-04 1989-03-05 Loegstrup Steel Kvistgaard A S Stroemtilkoblingsorgan til store stroemstyrker, isaer til brug i pladekapslede elektriske anlaeg.
US4867696A (en) * 1988-07-15 1989-09-19 Amp Incorporated Laminated bus bar with power tabs
DE69103028T2 (de) * 1990-01-16 1994-11-17 Yazaki Corp Abzweigverbindergehäuse und Sammelschiene für eine Abzweigverbindung.
US5011421A (en) * 1990-03-05 1991-04-3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lane change connector assembly
US5196987A (en) * 1992-03-27 1993-03-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 busway power take-off assembly
US5329424A (en) * 1993-09-01 1994-07-12 At&T Bell Laboratories Busbar holder for securing busbars to a PCB
JP3650211B2 (ja) 1996-04-10 2005-05-1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5969308A (en) * 1998-04-02 1999-10-19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Rotary switch including spring biased knife blade contacts
US20020098743A1 (en) * 1998-04-17 2002-07-25 Schell Mark S. Power connector
US6319075B1 (en) * 1998-04-17 2001-11-20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Power connector
JP3773202B2 (ja) * 2003-04-23 2006-05-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4250058B2 (ja) * 2003-10-24 2009-04-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ジャンクションブロックの回路構造
DE102006040824B4 (de) 2006-08-31 2013-03-28 Lisa Dräxlmaier GmbH Stromverteiler zum Ausgleichen einer Toleranz
DE102006058327B3 (de) * 2006-12-11 2008-05-15 Siemens Ag Stromschienenpaket
KR100891430B1 (ko) 2007-08-07 2009-04-0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인버터
JP4973617B2 (ja) * 2008-07-28 2012-07-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気接続端子台および車両駆動用インバータ装置
US7713097B2 (en) 2008-08-05 2010-05-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Variable direction cable connector adapter
US8480419B2 (en) * 2009-01-06 2013-07-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ow inductance connector assembly
JP5465968B2 (ja) * 2009-09-30 2014-04-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及び電気接続箱
EP2498383B1 (en) 2009-11-06 2020-02-12 Yazaki Corporation Inverter terminal block provided to motor case
EP2693625B1 (en) 2011-03-31 2016-10-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ower control unit
JP2013058387A (ja) * 2011-09-08 2013-03-28 Denso Corp 端子台ユニット
US8859897B2 (en) * 2011-09-19 2014-10-14 Eric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lexible busbar
US8717741B2 (en) * 2012-04-19 2014-05-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usbar connection system, switchgear unit, and method of transporting switchgear components
US8573987B1 (en) * 2012-04-24 2013-11-05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Power distribution box assembly
JP5765673B2 (ja) * 2012-06-08 2015-08-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ンバー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0528C (zh) * 2004-09-13 2009-10-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直接安装设备用连接器
CN103703586A (zh) * 2011-06-03 2014-04-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汇流条壳体、蓄电装置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96073A (ja) 2016-05-26
US20160141772A1 (en) 2016-05-19
US9685715B2 (en) 2017-06-20
KR101778856B1 (ko) 2017-09-14
DE102015119333B4 (de) 2021-07-22
CA2911324A1 (en) 2016-05-14
JP6140129B2 (ja) 2017-05-31
KR20160057986A (ko) 2016-05-24
DE102015119333A1 (de) 2016-05-19
CA2911324C (en) 2017-07-25
CN105609696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9696B (zh) 端子板及端子板单元
JP6164489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3915705B (zh) 电接线端子和其装配方法
WO2020105400A1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
US20080070450A1 (en) Terminal Block with U-Shaped Conducting Part for Connecting Electric Wires
JP6081023B2 (ja)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CN103636028A (zh) 电池布线模块
JP2013093163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7925030A (zh) 集成盒和包括该集成盒的电池组
JP6680872B2 (ja) 蓄電装置
CN10161573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9964340A (zh) 布线模块
JP6286141B2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CN104285316B (zh) 配线模块
CN108461282A (zh) 连接器模块
JP6593166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US11489270B2 (en) Terminal block and conductive path
CN105896422A (zh) 汇流条板、电子元器件单元和线束
US9905828B2 (en) Battery module
JP7044614B2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セル接続方法
CN110277518B (zh) 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组
CN107431293A (zh) 配电蜂房形件
CN206451887U (zh)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US2021006689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fusible link
CN108604661A (zh) 绝缘保护器以及蓄电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