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1887U -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1887U
CN206451887U CN201720176263.7U CN201720176263U CN206451887U CN 206451887 U CN206451887 U CN 206451887U CN 201720176263 U CN201720176263 U CN 201720176263U CN 206451887 U CN206451887 U CN 206451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s
sleeve
storage tank
switch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62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卫军
诸葛继亮
皮世平
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62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1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1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1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套座及插座,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一转多转换插座在带开关和不带开关时其组成零件插套座无法互换使用的问题。所述插套座包括位于插座壳体内的插套座本体,所述插套座本体的座面设置有与插套座本体侧面具有间隔的插头插套容置槽,所述间隔中设有开关插套容置槽,其中,所述插头插套容置槽用于安装可供插头插脚插接的插头插套,所述开关插套容置槽用于安装可供开关引脚插接的开关插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套座及插座用于一转多转换插座。

Description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为了提高用户的用电安全,并使插座存在多种可被用户选择的类型以方便用户使用,一转多转换的插座可具体划分为带开关和不带开关两种类型。
目前,对应插座中是否设置有与各组五孔插孔一一对应的开关,插座内部的各组成零件均选用不同的结构,尤其是其重要组成零件插套座的结构,以及与插套座匹配安装的铜条电极的结构。也就是说,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的插套座,以及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的插套座,通常均采用分类设计的插套座专用件。
然而,插套座采用插套座专用件,使得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与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之间,无法实现其内部组成零件插套座的互换使用,给一转多转换插座的实际生产和售后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套座及插座,以解决现有一转多转换插座在带开关和不带开关时其组成零件插套座无法互换使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套座,所述插套座包括位于插座壳体内的插套座本体,插套座本体的座面设置有与插套座本体侧面具有间隔的插头插套容置槽,所述间隔中设有开关插套容置槽;其中,插头插套容置槽用于安装可供插头插脚插接的插头插套,开关插套容置槽用于安装可供开关引脚插接的开关插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套座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套座中,插套座本体座面上的插头插套容置槽与其侧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并在该间隔处设置开关插套容置槽,能够有效利用插套座本体座面原有的闲置空间,将开关插套容置槽和插头插套容置槽同时集成于插套座本体的座面上,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套座即可用于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也可用于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从而实现插套座在和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的通用化。
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套座用于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时,插头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插头插套,开关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开关插套,插头插套容置槽和开关插套容置槽相互独立,可避免插套座匹配安装开关插套和插头插套后,插头在插头插套中频繁插拔会对开关插套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开关插套的使用。
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套座用于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时,开关插套容置槽闲置即可,开关插套容置槽因位于插头插套容置槽与插套座本体侧面的间隔区域,其占用空间为插座套本体座面的原有闲置空间,并不会造成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壳体等组件的结构变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插座,该插座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插套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插套座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极整体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N极整体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E极整体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控制整体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
1-插套座本体, 2-插头插套容置槽,
21-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 22-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
23-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 24-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
25-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 3-开关插套容置槽,
31-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 311-定位槽口,
312-支撑件, 32-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
321-L极限位部, 322-第一缺口,
33-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 331-N极限位部,
332-第二缺口, 4-隔板,
5-两极侧向插套限位部, 51-第一限位部,
52-第二限位部, 53-L极辅助限位部,
54-N极辅助限位部, 6-L极整体铜条,
61-L极连接铜条, 62-开关L极接出插套,
63-两极L极插套, 64-三极L极插套,
65-两级L极侧向插套, 7-N极整体铜条,
71-N极连接铜条, 72-开关N极插套,
73-两极N极插套, 74-三极N极插套,
75-两级N极侧向插套, 76-N极接线端,
8-E极整体铜条, 81-E极连接铜条,
82-三极E极插套, 83-E极接线端,
9-开关控制整体铜条, 91-开关控制连接铜条,
92-开关L极接入插套, 93-开关控制接线端,
10-定位柱, 11-隔离柱,
12-铜条容置通道, 13-固定柱,
14-开关, 15-三脚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包括位于插座壳体内的插套座本体1,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上设置有与插套座本体1侧面具有间隔的插头插套容置槽2,所述间隔中设有开关插套容置槽3;其中,插头插套容置槽用于安装可供插头插脚插接的插头插套,开关插套容置槽用于安装可供开关引脚插接的开关插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在插头插套槽2与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间隔区域设置开关插套容置槽3,具体可表现为:开关插套容置槽3与插头插套容置槽2的槽壁连接,使插头插套槽2直接延伸至插套座本体1的侧面,在插头插套槽2中设置隔板4隔出开关插套容置槽3,使隔板4作为插头插套槽2与开关插套容置槽3的连接槽壁;或者,在插头插套槽2与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间隔区域,以插头插套槽2靠近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槽壁作为插头插套槽2与开关插套容置槽3的连接槽壁,然后在连接槽壁朝向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一侧顺次设置多个挡板,使多个挡板与连接槽壁封闭连接,围成开关插套容置槽3。当然,在插套座的实际制造过程中,插头插套槽2和开关插套容置槽3一体成型。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可用于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插套座本体1上的插头插套槽2中匹配安装可供外插头插脚插接的各极插套,插套座本体1上的开关插套容置槽3中匹配安装可供开关引脚插接的开关插套,开关插套容置槽3和插头插套槽2相互独立,在插套座上安装开关插套和插头插套后,可使得开关插套和插头插套独立使用,从而避免插头在插头插套中频繁插拔时对开关插套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到开关插套的使用。
而且,本实施例中,使开关插套容置槽3的槽高低于插头插套槽2的槽高设置,利用开关插套容置槽3和插头插套槽2的槽高落差,使得插套座上与开关插套匹配固连的连接铜条,以及与插头插套匹配固连的连接铜条,能够在不同的平面内完成其布线安装,提高了插套座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也可用于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插套座本体1上的插头插套槽2匹配安装可供外插头插脚插接的各极插套,插套座本体1上的开关插套容置槽3闲置即可,开关插套容置槽3因位于插头插套槽2与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间隔区域,其占用空间为插座套本体1座面的原有闲置空间,并不会造成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壳体等组件的结构变更。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能够有效利用插套座本体1座面的原有闲置空间,将开关插套容置槽3和插头插套槽2同时集成于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上,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即可用于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也可用于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从而实现了插套座在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和在不带开关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中的通用化,有利于降低一转多转换的插座在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成本,且为一转多转换的插座的售后服务提供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中,插套座本体1的底面与其座面正对,且插套座本体1的底面设有可供外插头插脚插入的插孔。也就是说,当插套座安装于插座壳体内时,插套座本体1的底面靠近插座壳体设有五孔插孔的端面,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背离插座壳体设有五孔插孔的端面,插头插套以及与插头插套固连的连接铜条应从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方向安装于插套座本体1上。
具体的,插孔可为五孔插孔,该五孔插孔包括两极插孔和三极插孔,两极插孔包括两极L极插孔和两极N极插孔,三极插孔包括三极L极插孔、三极N极插孔以及三极E极插孔,且三极E极插孔位于两极插孔、三极L极插孔以及三极N极插孔之间;通常,三极E极插孔、三极L极插孔和三极N极插孔分别对应三插式插头的插脚位置设置,两极L极插孔和两极N极插孔分别对应两插式插头的插脚位置设置,其中,两极L极插孔和两极N极插孔均与三极E极插孔平行且分别位于三极E极插孔的两侧,三极L极插孔与两极 L极插孔对应且位于三极E极插孔的同一侧,三极N极插孔与两极N极插孔对应且位于三极E极插孔的同一侧。需要说明的是,三极L极插孔与三级N极插孔间连线至三极E极插孔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其至两级L极插孔的距离,或者,三极L极插孔与三级N极插孔间连线至三极E极插孔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其至两级N极插孔的距离。
此时,插头插套容置槽2包括两极插套容置槽和三极插套容置槽,两极插套容置槽包括与两极L极插孔对应设置的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24以及与两极N极插孔对应设置的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25,三极插套容置槽包括与三极L极插孔对应设置的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22、与三极N极插孔对应设置的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23以及与三极E极插孔对应设置的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21。当然,插孔也可为三孔插孔,此时插头插套容置槽2对应包括:三极E极插套槽、三极L极插套槽和三极N极插套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中,开关插套容置槽3需配合与插套座配套安装的开关的引脚数具体确定。通常,开关包括L极接入引脚、L极接出引脚以及N极引脚,相应的,开关插套容置槽3可包括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以及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其中,开关的N极引脚为其LED灯引脚,如果开关中无需设置LED灯以显示电路的通断状态时,开关的引脚中不包括有N极引脚,对应的,开关插套容置槽3中也不包括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
为了方便开关各引脚与开关插套的匹配安装,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中,开关插套容置槽位于两极插套容置槽远离三极插套容置槽的一侧,开关L 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与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21相对设置,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与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24相对设置,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与两极 N极插套容置槽25相对设置,且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对称设置于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的两侧,与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相邻布置。
值得一提的是,插头插套容置槽2与插套座本体1侧面之间的间隔区域较小时,为了确保开关插套容置槽3的设置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继续参阅图 1-2,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中,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靠近插套座本体1 侧面的槽壁伸出插套座本体1侧面,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伸出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槽壁开设有用于限定开关L极接入插套安装位置的定位槽口311,定位槽口311具体可设置为H型槽口、U型槽口等,以能与开关L极接入插套卡接限定其安装位置为准;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的内部设有用于支撑开关 L极接入插套的支撑件312,支撑件312具体可为支撑块、支撑柱、支撑筋等。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设置在三极E 极插套槽21与插套座本体侧面的间隔处,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与三极E 极插套槽21的槽壁连接,开关控制插套槽31的槽高低于三极E极插套槽21的槽高。
当插套座本体1底面的插孔为三孔式插孔时,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 和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分别在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的两侧对称设置,可有效利用插套座本体1座面上位于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21周边的闲置空间。
当插套座本体1底面的插孔为五孔式插孔时,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 位于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24与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间隔处,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与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24的槽壁连接,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 的槽高低于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24的槽高,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靠近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槽壁设有用于供开关L极接出插套定位伸出第一缺口322;具体的,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与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24连接的槽壁,可作为限定L极组合插套安装位置的L极限位部321,其结构形状按照与之匹配安装的L极组合插套的结构形状作相应设计,L极组合插套包括两极L极插套和开关L极接出插套;第一缺口322的结构形状按照与之匹配安装的开关L 极接出插套的结构形状作相应设计,以第一缺口322的开口部可供开关L极接出插套伸出,第一缺口322的棱边部可辅助夹紧开关L极接出插套为准。
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设置在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25与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间隔处,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与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25的槽壁连接,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的槽高低于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25的槽高,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靠近插套座本体1侧面的槽壁设有用于供开关N极插套定位伸出第二缺口332;具体的,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与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25连接的槽壁,可作为限定N极组合插套安装位置的N极限位部331,其结构形状按照与之匹配安装的N极组合插套的结构形状作相应设计,N极组合插套包括两极N极插套和开关N极插套;第二缺口332的结构形状按照与之匹配安装的开关N极插套的结构形状作相应设计,以第二缺口332的开口部可供开关N极插套伸出,第二缺口332的棱边部可辅助夹紧开关N极插套为准。
当多个插套座安装于插座中时,插套座本体1上安装的相同极性的多个插头插套可共用同一个与之极性相同的连接铜条,而为了便于插套座在组装各连接铜条以及与各连接铜条配套连接的插头插套时,能够使得各连接铜条合理布线且稳定安装,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还设置有用于安装与插头插套相应固连的连接铜条的铜条容置通道12,铜条容置通道12的设置位置匹配各插头插套的安装位置设计,本实施例中,铜条容置通道12设置于插套座本体1座面的中间区域,具体位于两级L极插套容置槽24与三级L极插套容置槽22之间,以及两级N极插套容置槽25与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23之间。
为了便于插套座在组装各连接铜条时,能够对各连接铜条进行固定且利于其散热,参阅图2,匹配各连接铜条的布线轨迹,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分散设有数个用于支撑连接铜条的隔离柱11。本实施例中,隔离柱11用于支撑距离插套座本体1座面最近的连接铜条,该连接铜条可能是与N极组合插套固连的N极连接铜条,也可能是与L极组合插套固连的L极连接铜条,在使用隔离柱11支撑N极连接铜条或L极连接铜条后,N极连接铜条或L极连接铜条可与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保持一定距离,以预留散热空间。当N极连接铜条或L极连接铜条为水平走线时,数个隔离柱的高度应保持一致。
另外,参阅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插套座本体1座面上还可设置用于辅助固定L极连接铜条的L极辅助限位部53,以及用于辅助固定N极连接铜条的N极辅助限位部54,且以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为基准,L极辅助限位部53 和N极辅助限位部54具有不同的高度,以使得安装在插套座本体1上的L极连接铜条与N极连接铜条之间具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可确保最终装配后的插座能够具有稳定和安全的电气性能。L极辅助限位部53和N极辅助限位部54具体可选限位块、限位挡筋等,其数量可按照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其中,L极辅助限位部53应对应设置于L极组合插套的连接铜条的走线区域,N极辅助限位部54 应对应设置于N极组合插套的连接铜条的走线区域。
为了增加插套座的使用功能,参阅图2和图4,插套座本体1还设有至少一组的两极侧向插套限位部5,每组两极侧向插套限位部5包括用于限定两极L 极侧向插套安装位置的第一限位部51,以及用于限定两极N极侧向插套安装位置的第二限位部52。其中,第一限位部51、第二限位部52具体可选用限位块、限位挡筋等,第一限位部51的结构匹配两极L极侧向插套的结构具体设定,第二限位部52的结构匹配两极N极侧向插套的结构具体设定,而第一限位部51 和第二限位部52的设置位置并不作具体限定,优选设置在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边缘。
需要补充的是,参阅图2,上述实施例中,插套座本体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匹配安装插套座固定支架的定位柱10。具体的,定位柱10的高度需超过插套座本体1上的插头插套槽槽2高,以便于使插套座安装在插套座固定支架后,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与相对的插套座固定支架的表面之间为各连接铜条的走线留有足够的容纳空间。而且为了使插套座能够平衡稳定的安装在插套座固定支架上,定位柱10的数量并不仅限于一个,优选在插套座本体1的座面上呈对角状设置两个定位柱10。其中,插套座固定支架的结构可根据插座壳体和插套座本体1的实际结构进行多种设计,以能安装固定插套座为准。本实施例中,插套座固定支架的结构详见图10,因定位柱10的端面中心开设有定位孔,插套座固定支架上与定位柱10中定位孔匹配相对的位置,设有可与定位柱10中定位孔匹配插接的固定柱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且每个插套座的插头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有L极整体铜条6、N极整体铜条7和E极整体铜条8,插套座与L极整体铜条6、N极整体铜条7和E极整体铜条8的匹配安装可参阅图5。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即可以是不带开关的一转多转换的插座,也可以是带开关的一转多转换的插座。而且,当插座中安装有多个插套座时,参阅图12-图13,多个插套座沿同一直线并排布置,且多个插套座上的开关插套容置槽均位于插座壳体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内安装有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插套座,且所述插套座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插套座具有的优势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插套座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中,当插套座的插头插套容置槽包括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以及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时,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和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L极整体铜条,L极整体铜条包括L极连接铜条以及与L极连接铜条固定连接的L极插套组,L极插套组包括三极L极插套和两极L极插套;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和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N极整体铜条,N极整体铜条包括 N极连接铜条以及与N极连接铜条固定连接的N极插套组,N极插套组包括三极N极插套和两极N极插套;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E极整体铜条, E极整体铜条包括E极连接铜条以及与E极连接铜条固定连接的三极E极插套。
为了增加插座的使用功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阅图6-图7,L极插套组还包括与L极连接铜条61固定连接的两级L极侧向插套65,N极插套组还包括与N极连接铜条71固定连接的两级N极侧向插套75,插座的壳体的侧面设有供外部两脚插头对应插入两级L极侧向插套65 和两级N极侧向插套75的插孔。
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壳体安装有与插套座一一相对设置的开关,当插套座的开关插套容置槽包括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和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时,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匹配安装开关控制整体铜条,参阅图9,开关控制整体铜条包括开关控制连接铜条91,以及与开关控制连接铜条91固定连接的开关L 极接入插套92;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匹配安装开关L极接出插套,且开关 L极接出插套与L极整体铜条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当插套座的开关插套容置槽还包括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时,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开关N极插套,且开关N极插套与N极整体铜条固定连接。
需要补充的是,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为带开关的一转多转换的插座,插座的壳体安装有三脚插销,用于使插座与外界电源连通时,壳体内,E极整体铜条8与三脚插销的E极电连接,N极整体铜条7与三脚插销的N极电连接,开关控制连接铜条9与三脚插销的L极电连接,此时,该插座的开关通过控制L 极整体铜条6的通电状态,控制插座中相应插头插套的通电状态。而为了方便各整体铜条与三脚插销的各电极对应连接,参阅图7-图9,本实施例提供的E 极整体铜条中,在E极连接铜条81的一分支端部设置有E极接线端83;N极整体铜条中,在N极连接铜条71的一分支端部设置N极接线端76;开关控制整体铜条中,在开关控制连接铜条91的一分支端部设置有开关控制接线端93。
当然,如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为不带开关的一转多转换的插座,插座的壳体安装有三脚插销,用于使插座与外界电源连通时,壳体内,E极整体铜条与三脚插销的E极电连接,N极整体铜条与三脚插销的N极电连接,L极整体铜条与三脚插头的L极电连接。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座结构,下面列举三种具体的插座结构,分别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详细说明如下。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实施例一:
参阅图11,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为无开关的一转多转换的插座,每个插套座的插头插套容置槽包括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三极 E极插套容置槽、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以及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时,多个三极 L极插套容置槽和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L极整体铜条6,L极整体铜条6包括L极连接铜条以及与L极连接铜条固定连接的L极插套组,L极插套组包括三极L极插套和两极L极插套;多个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和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N极整体铜条7,N极整体铜条包括N极连接铜条以及与N极连接铜条固定连接的N极插套组,N极插套组包括三极N极插套和两极N极插套;多个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E极整体铜条8,E极整体铜条包括E极连接铜条以及与E极连接铜条固定连接的三极E极插套。
实施例二:
参阅图12,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壳体内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插套座,且插座的壳体上安装有与插套座一一对应的控制开关时,结合图2、图5以及图6-图9,每个插套座中:
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22、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24和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中配套安装有L极整体铜条6,L极整体铜条6包括L极连接铜条主61,以及与L极连接铜条61连接的L极插套组,L极插套组包括三极L极插套64、两极L极插套63和开关L极接出插套62。其中:L极插套组中两极L极插套 63和开关L极接出插套62根据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24和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的位置关系,组合形成L极组合插套。L极连接铜条61与L极插套组选用一体结构,优选三极L极插套64和L极组合插套分别位于L极连接铜条 61的不同分支处,有效利用L极连接铜条61的周边空间,使L极连接铜条61 与L极插套组在同一平面内一体冲压后,L极连接铜条61的各分支折弯形成L 极插套组,以节省铜条材料的使用,且利于L极整体铜条6的批量生产,降低其生产成本;
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23、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25和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 33中配套安装有N极整体铜条7,N极整体铜条7包括N极连接铜条71,以及与N极连接铜条71连接的N极插套组,N极插套组包括三极N极插套74、两极N极插套73和开关N极插套72。其中:N极插套组中两极N极插套73和开关N极插套72根据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25和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33的位置关系,组合形成N极组合插套。N极连接铜条71与N极插套组选用一体结构,优选三极N极插套74和N极组合插套分别位于N极连接铜条71的不同分支处,有效利用N极连接铜条71的周边空间,使N极连接铜条71与N极插套组在同一平面内一体冲压后,N极连接铜条71的各分支折弯形成N极插套组,以节省铜条材料的使用,且利于N极整体铜条7的批量生产,并降低其生产成本;
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21中配套安装有E极整体铜条8,E极整体铜条8包括E极连接铜条81,以及与E极连接铜条81连接的三极E极插套82。可选的,三极E极插套82位于E极连接铜条81的一侧端部,三极E极插套82与E极连接铜条81一体冲压成型,三极E极插套82通过E极连接铜条81的一侧端部折弯成型;
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31中配套安装有开关控制整体铜条9,开关控制整体铜条9包括开关控制连接铜条91,以及与开关控制连接铜条91连接的开关 L极接入插套92。可选的,开关L极接入插套92位于开关控制连接铜条91的一侧端部,开关L极接入插套92与开关控制连接铜条91一体冲压成型,开关L 极接入插套92通过开关控制连接铜条91的一侧端部折弯成型;
开关的L极接入引脚与开关L极接入插套92插接,开关的L极接出引脚与开关L极接出插套62插接,开关的N极引脚与开关N极插套72插接。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L极插套组与L极连接铜条采用一体成型的L 极整体铜条,可确保与插套座中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22、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 24和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32对应匹配的各插套以及连接铜条,能够一次装配到位;N极整体铜条7、E极整体铜条8以及开关控制整体铜条9也具备相同的优势,使得采用上述结构的插座能够提高其总成生产装配效率。
另外,继续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中,多个L极整体铜条6相互独立,每个 L极整体铜条6中的L极插套组通过开关的接通得电;多个N极整体铜条7共用同一个N极连接铜条,多个E极整体铜条8共用同一个N极连接铜条,多个开关控制整体铜条9共用同一个开关控制连接铜条。
实施例三:
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包括一个开关14,以及多个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插套座,每个插套座中均匹配安装有L极整体铜条6、N极整体铜条7、以及E极整体铜条8,且与开关14引脚端相对的插套座中还匹配安装有开关控制整体铜条9,其中,多个L极整体铜条6共用同一个L极连接铜条,通过开关的接通得电;多个N极整体铜条7共用同一个N极连接铜条,多个E极整体铜条8共用同一个E极连接铜条;L极连接铜条与N极连接铜条均固定安装于铜条容置通道内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即使L极连接铜条与N极连接铜条之间具有足够的电气间隙,以确保最终装配后的插座能够具有稳定和安全的电气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插套座,包括位于插座壳体内的插套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座本体的座面设置有与插套座本体侧面具有间隔的插头插套容置槽,所述间隔中设有开关插套容置槽;其中,
所述插头插套容置槽用于安装可供插头插脚插接的插头插套,所述开关插套容置槽用于安装可供开关引脚插接的开关插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座本体的底面与所述座面正对,所述底面设有可供所述插头插脚插入的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为五孔插孔,所述五孔插孔包括两极插孔和三极插孔,所述两极插孔包括两极L极插孔和两极N极插孔,所述三极插孔包括三极L极插孔、三极N极插孔以及三极E极插孔,且所述三极E极插孔位于所述两极插孔、所述三极L极插孔以及所述三极N极插孔之间;
所述插头插套容置槽包括两极插套容置槽和三极插套容置槽,所述两极插套容置槽包括与所述两极L极插孔对应的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以及与所述两极N极插孔对应的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所述三极插套容置槽包括与所述三极L极插孔对应的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与所述三极N极插孔对应的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以及与所述三极E极插孔对应的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
所述开关引脚包括L极接入引脚和L极接出引脚,所述开关插套包括用于插接所述L极接入引脚的开关L极接入插套,以及用于插接所述L极接出引脚的开关L极接出插套;
所述开关插套容置槽位于所述两极插套容置槽远离所述三极插套容置槽的一侧,所述开关插套容置槽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开关L极接入插套的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开关L极接出插套的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且所述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与所述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引脚还包括N极引脚,所述开关插套还包括用于插接所述N极引脚的开关N极插套;
所述开关插套容置槽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开关N极插套的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所述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与所述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位于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和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之间,且所述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与所述的E极插套容置槽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靠近所述插套座本体侧面的槽壁伸出所述插套座本体侧面,所述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伸出所述插套座本体侧面的槽壁开设有用于限定所述开关L极接入插套安装位置的定位槽口,所述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的内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开关L极接入插套的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与所述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关L极接入插套容置槽的两侧;
所述开关L极接出插套容置槽靠近所述插套座本体侧面的槽壁设有用于供所述开关L极接出插套定位伸出第一缺口;
所述开关N极插套容置槽靠近所述插套座本体侧面的槽壁设有用于供所述开关N极插套定位伸出第二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座本体的座面还设置有铜条容置通道,所述铜条容置通道用于安装与所述插头插套相应固连的连接铜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座本体的座面还分散设置有数个隔离柱,所述隔离柱用于支撑所述连接铜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座本体还设置有至少一组的两极侧向插套限位部,每组所述两极侧向插套限位部包括用于限定两极L极侧向插套安装位置的第一限位部,以及用于限定两极N极侧向插套安装位置的第二限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插套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座本体的座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匹配安装插套座固定支架的定位柱。
12.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插套座;当所述插套座的插头插套容置槽包括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以及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时,
所述三极L极插套容置槽和所述两极L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L极整体铜条,所述L极整体铜条包括L极连接铜条以及与所述L极连接铜条固定连接的L极插套组,所述L极插套组包括三极L极插套和两极L极插套;
所述三极N极插套容置槽和所述两极N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N极整体铜条,所述N极整体铜条包括N极连接铜条以及与所述N极连接铜条固定连接的N极插套组,所述N极插套组包括三极N极插套和两极N极插套;
所述三极E极插套容置槽中匹配安装E极整体铜条,所述E极整体铜条包括E极连接铜条以及与所述E极连接铜条固定连接的三极E极插套。
CN201720176263.7U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Active CN206451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6263.7U CN206451887U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6263.7U CN206451887U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1887U true CN206451887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5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6263.7U Active CN206451887U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18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4623A (zh) * 2017-02-24 2017-05-17 公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CN110137738A (zh) * 2019-04-03 2019-08-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电动车充电插座及底壳与弹片防护罩的连接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4623A (zh) * 2017-02-24 2017-05-17 公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CN106684623B (zh) * 2017-02-24 2022-10-25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CN110137738A (zh) * 2019-04-03 2019-08-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电动车充电插座及底壳与弹片防护罩的连接机构
CN110137738B (zh) * 2019-04-03 2023-08-0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电动车充电插座及底壳与弹片防护罩的连接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2390B (zh) 蓄电装置
CN103247771B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件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电池组
CN206451887U (zh)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CN205810902U (zh) 软包电池固定装置以及软包电池模组
JP7190581B2 (ja) 配電箱及び電気自動車
CN109982540A (zh) 一种兼容19英寸和21英寸两种规格服务器的机柜
CN102832878B (zh) 交流电机控制器总成
CN202160127U (zh) 接线盒
CN104135168B (zh) 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器
CN206179938U (zh) 一种电池箱结构
CN205752344U (zh) 动力电池模组
CN106684623A (zh) 一种插套座及插座
JP2010261225A (ja) ユニット建物
CN109802061B (zh) 一种汽车起停系统动力电池包
CN202150646U (zh) 脱壳式配电变压器综合配电柜的柜体结构
CN207612512U (zh) 一种电气机柜接线终端模块
CN105428564B (zh) 一种电池模块支撑架及电池模块
CN206195295U (zh) 一种母线槽
CN107449947A (zh) 一种铝丝采样结构及模组
CN205984533U (zh) 电子装置的封装盒
CN203554311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用薄膜电容器
CN207052804U (zh) 端子支撑座、连接器壳体及电连接器
CN201741956U (zh) 一种汽车电源保险盒
CN205790105U (zh) 一种平衡车用电池外壳及电池装置
CN205985147U (zh) 电池保护连接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5314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Cixi city Guanhaiwei town East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Bulls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314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Cixi city Guanhaiwei town East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Gongniu Group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