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7969B -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7969B
CN105577969B CN201510725323.1A CN201510725323A CN105577969B CN 105577969 B CN105577969 B CN 105577969B CN 201510725323 A CN201510725323 A CN 201510725323A CN 105577969 B CN105577969 B CN 105577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power st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uni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53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7969A (zh
Inventor
堀下祐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577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7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7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7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84Power saving in prin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21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power consump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装置使用人检测传感器获得物体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的测量值D,并通过将测量值D与预定阈值比较来将物体检测为用户(用户检测状态ST3)。如果已检测到用户,则将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模式设置为待机模式,而如果尚未检测到用户,则设置为睡眠模式。如果已检测到用户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则信息处理装置通过改变用于检测状态确定的阈值来改变用户检测传感器的灵敏度,使得由人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物体不再被检测为用户。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包括用于检测接近图像形成装置的人(用户)的人检测传感器的图像形成装置。日本特开第2012-203132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即当人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接近图像形成装置的人时,包括这种人检测传感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返回。
在日本特开第2012-203132号公报中,如果人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了人,则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力状态从省电状态改变为待机状态。由于该原因,如果某种类型的物体持续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诸如人站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或物体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的情况,则图像形成装置确定人存在于装置前面,并且将图像形成装置设置为待机状态。结果,即使具有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意图的人(用户)并未实际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图像形成装置也被维持在待机状态。
此外,当用户通过按下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切换为省电状态的省电按钮来将图像形成装置切换为省电状态时,存在用户停留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而不离开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了用户,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再次从省电状态返回到待机状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而实现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用于在包括用于检测周边的物体的传感器的信息处理装置中,更适当地执行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人(用户)检测结果的电力模式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第一电力状态和电力消耗低于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第二电力状态,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传感器,被构造为测量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到物体的距离;电力控制单元,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第一距离,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以及确定单元,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确定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改变单元,被构造为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第一电力状态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比所述第一距离小的第二距离,将所述电力控制单元执行的控制改变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第一电力状态和电力消耗低于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第二电力状态,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被构造为测量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到物体的距离的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转变步骤,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第一距离,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以及确定步骤,在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确定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改变步骤,在由所述确定步骤确定在所述第一电力状态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比所述第一距离小的第二距离,将所述转换步骤的控制改变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用于检测周边的物体的传感器的信息处理装置中,能够更适当地执行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人(用户)检测结果的电力模式控制。例如,即使物体或无使用信息处理装置的意图的人持续存在于信息处理装置的周边,也能够自动地将信息处理装置转变为睡眠状态(省电状态)。同样地,即使按下了用于指示转变到睡眠模式的按钮的用户停留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周边,也能够防止已转变到睡眠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从睡眠模式返回。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1B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硬件构造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的转换的示例的状态转换图。
图4是示出与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相关的确定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物体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2)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用户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5)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物体非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3)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用户非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6)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力模式之间的关系的第一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力模式之间的关系的第二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力模式之间的关系的第三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指出,下列实施例不意图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并非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均是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需的。
图像形成装置结构
图1A和图1B分别是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诸如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复印功能以及传真(FAX)功能等的多个功能。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作为用于检测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周边存在的物体的传感器的人检测传感器16。人检测传感器16被用于检测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的人(用户)。从人检测传感器16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操作单元13(图2)的CPU 131并被处理。如图1B中的虚线所示,人检测传感器16具有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面的扇形检测区域161。
本实施例的人检测传感器16是超声波传感器,其输出在非可听频率范围内的40KHz脉冲波,并接收已被物体反射的脉冲波的反射波。注意,人检测传感器16可以是超声波传感器之外的其他传感器,只要是能够检测物体(包括人)的传感器即可。例如,可以使用类似于超声波传感器的、能够以恒定时间间隔检查装置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的红外线发送/接收模块,或者接收由人发出的红外光的红外线接收传感器。另选地,可以使用基于传感器与物体之间的电容来测量传感器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电容传感器。此外,可以使用以线状或矩阵布置红外线接收单元的照相机或红外线阵列传感器。注意,这些传感器可以被布置为朝上,以检测人而不受放置在桌上的计算机等的障碍物影响。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的控制器11、操作单元13、扫描器单元14、打印机单元15以及人检测传感器16。
控制器11能够与操作单元13、扫描器单元14以及打印机单元15通信。控制器11包括CPU 111、RAM 112、ROM 113、电源控制单元114、输入/输出接口(I/F)115以及LAN控制器116,这些都连接到系统总线117。控制器11也包括HDD(硬盘驱动)118、图像处理单元119、扫描器I/F 120以及打印机I/F 121,这些都连接到图像总线122。
通过读出诸如ROM 1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等的程序并执行它们,CPU 11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设备的操作,并且控制在控制器11中执行的处理。RAM 112是用于CPU 111的操作的系统工作存储器,并且也用于临时存储图像数据。诸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引导程序等的数据存储在ROM 113中。
电源控制单元114根据来自CPU 111的指令以及用户在操作单元13上进行的用户操作(例如,对省电按钮的操作)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源。电源控制单元114能够检测对电源开关进行的电源关闭操作,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断电请求通知给CPU 111。当从电源控制单元114接收到断电请求时,CPU 111使图像形成装置10转变到能够停止电源的状态,并且向电源控制单元114发出电源停止指令。
LAN控制器116与经由网络30连接的外部装置20通信。HDD 118存储系统软件和诸如图像数据等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图像处理单元119读出RAM 112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并且针对JPEG或JBIG格式等进行诸如放大、缩小以及颜色调整等的图像处理。扫描器I/F 120是用于将图像总线122连接到扫描器单元14的扫描器控制单元141的接口。打印机I/F 121是用于将图像总线122连接到打印机单元15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51的接口。图像总线122是用于发送图像数据的传输线,并且由PCI总线、IEEE 1394总线等构成。
操作单元13包括经由输入/输出I/F 115连接到系统总线117的CPU 131,以及诸如LCD、触摸面板、硬键或LED等用于用户的输入I/F和输出(显示)I/F。CPU 131也连接到人检测传感器16。操作单元13可以包括诸如NFC读取器/写入器或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模块等的、用于与用户保持的移动终端通信的通信I/F。
扫描器单元14具有扫描器控制单元141和扫描器驱动单元142,并且通过从原稿光学读取图像来生成图像数据。扫描器驱动单元142包括用于移动从原稿读取图像的读取头的驱动单元,以及用于将原稿输送到读取位置的驱动单元等。扫描器控制单元141经由扫描器I/F 120与CPU 111进行通信,并控制扫描器驱动单元142的操作。在读取(扫描)原稿的情况下,扫描器驱动单元142从CPU 111接收由用户设置的设定信息,并且基于设定信息控制扫描器驱动单元142的操作。
打印机单元15具有打印机控制单元151和打印机驱动单元152,并且使用电子照相系统在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图像。打印机驱动单元152包括用于旋转感光鼓的电机、用于向定影单元施加压力的机构单元、加热器等。打印机控制单元151经由打印机I/F 121与CPU111进行通信,并且控制打印机驱动单元152的操作。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打印)图像的情况下,打印机控制单元151从CPU 111接收由用户设置的设定信息,并且基于设定信息控制打印机驱动单元152的操作。
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电力控制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待机模式和睡眠模式作为电力模式。CPU 111通过经由电源控制单元114设置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来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电力控制。待机模式(第一模式)是在扫描器单元14能够执行扫描操作并且打印机单元15能够执行打印操作的状态下操作的模式。睡眠模式(第二模式)是在电力消耗低于待机模式的省电状态下操作的模式。当图像形成装置10正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时,从电源向从睡眠模式返回待机模式所需的设备,即,LAN控制器116、电源控制单元114、人检测传感器16以及CPU131供给电力。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的非使用状态已持续了预定时间,则CPU 111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从待机模式转变为睡眠模式。例如,如果在操作单元13未被用户操作的状态下已经过了预定时间,并且也未从外部装置20接收到作业,则CPU 111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从待机模式转变到睡眠模式。
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单元13的CPU 131基于人检测传感器16的输出,测量图像形成装置10与装置前面(周边)存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CPU 131使得人检测传感器16输出脉冲波。因此,从人检测传感器16将指示来自脉冲波的反射波的接收结果的信号输出到CPU 131。CPU 131基于从人检测传感器16输出脉冲波直至接收到来自脉冲波的反射波为止的时间,测量人检测传感器16(图像形成装置10)与检测区域161内存在的对象(包括人)之间的距离。
CPU 131将图像形成装置10与检测区域161内存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测量值、与基准值(后述的阈值Thdet,Thdet_s等)进行比较,以确定人检测传感器16针对该物体的检测状态。具体而言,CPU 131基于人检测传感器16的输出,确定是否有物体存在于检测区域161中,然后在确定存在物体的情况下,确定物体是否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用户。在本实施例中,下述的三个状态,即,非检测状态ST1、物体检测状态ST2以及用户检测状态ST3被定义为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
图3是示出由CPU 131确定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之间的转换的示例的状态转换图。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与检测区域161内存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在非检测状态ST1、物体检测状态ST2以及用户检测状态ST3之间转换。
非检测状态ST1对应于在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区域161中无任何类型的物体存在(被检测到)的状态。在确定使用人检测传感器16测量到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与检测区域161内存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已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Thund,Thund_s)达一定时间的情况下,CPU 131将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设置为非检测状态ST1。由此,CPU 131使得检测状态从其他状态(物体检测状态ST2或用户检测状态ST3)转换到非检测状态ST1(图7和图8)。
物体检测状态ST2对应于在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区域161中存在(检测到)物体(包括人)的状态。在非检测状态ST1下确定使用人检测传感器16测量的距离已小于预定阈值(Thdet)达一定时间的情况下,CPU 131将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设置为物体检测状态ST2。由此,CPU 131使得检测状态从非检测状态ST1转换到物体检测状态ST2(图5)。
用户检测状态ST3对应于在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区域161中存在(检测到)物体的状态,此外该物体是具有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意图的用户。换言之,在用户检测状态ST3下,检测区域161中存在的物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周边存在的物体)已被检测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用户。在物体检测状态ST2下确定使用人检测传感器16测量的距离已小于预定阈值(Thdet_s)达一定时间的情况下,CPU 131将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设置为用户检测状态ST3。由此,CPU 131使得检测状态从物体检测状态ST2转换到用户检测状态ST3(图6)。此外,通过使用户检测信号有效,CPU 131向电源控制单元114通知人检测传感器16已检测到用户。
注意,CPU 131可以通过基于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来使操作单元13中的LED点亮或闪烁,来向用户通知人检测传感器16已检测到用户。此外,CPU 131可以基于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来改变对操作单元13中的LCD、触摸面板、硬键或NFC读取器/写入器的电力供给的状态。
检测状态确定处理
图4是示出由操作单元13的CPU 131执行的、对于与检测区域161内存在的物体相关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的确定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注意,由CPU 131读出ROM113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实现图4中示出的步骤中的处理。CPU 131以预先确定的时间间隔(以预定的时间帧为单位),执行图4示出的处理。由此,只要图像形成装置10不处于断电状态,则CPU 131就能够继续检查通过使用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与在装置前面存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测量值,并且能够继续检查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
首先,在步骤S400中,CPU 131控制人检测传感器16来输出脉冲波,并且基于从人检测传感器16输出的信号,获得图像形成装置10与装置前面存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测量值D。注意,CPU 131可以获得当前获得的测量值与之前获得的测量值的平均值,来减少在获得的测量值中包含的随机噪声。
接下来,在步骤S401中,CPU 131确定与检测区域161内存在的物体相关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当前检测状态。如果CPU 131确定当前检测状态是非检测状态ST1,则在步骤S402中,根据图5示出的过程执行物体检测确定处理。当步骤S402中的处理完成时,CPU 131结束该处理。
同样地,如果CPU 131在步骤S401中确定当前检测状态是物体检测状态ST2,则在步骤S403中,根据图7示出的过程执行物体非检测确定处理。当步骤S403中的处理完成时,则在步骤S404中,CPU 131确定作为步骤S403中的处理的结果,是否因物体(人)移出检测区域161,而将当前检测状态设置为非检测状态ST1。如果当前检测状态已被设置为非检测状态ST1(步骤S404中为“是”),则CPU 131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物体(人)尚未移出检测区域161,并且当前检测状态继续为物体检测状态ST2(步骤S404中为“否”),则CPU 131前进到步骤S405的处理。在步骤S405中,CPU 131根据图6示出的过程,执行用户检测确定处理。当步骤S405中的处理完成时,CPU 131结束该处理。
同样,如果在步骤S401中CPU 131确定当前检测状态是用户检测状态ST3,则在步骤S406中,根据图8所示的过程来执行用户非检测确定处理。当步骤S406中的处理完成时,CPU 131结束该处理。
物体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2)
图5是示出物体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2)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物体检测确定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410中,CPU 131确定使用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距离的测量值D是否小于预定阈值(Thdet)。如果测量值D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Thdet)(步骤S410中为“否”),则CPU 131在步骤S415中将检测计数器清零,然后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测量值D小于预定阈值(Thdet)(步骤S410中为“是”),则CPU 131在步骤S411中使检测计数器递增,然后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12。
在步骤S412中,CPU 131确定检测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hdcnt)。如果计数值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Thdcnt)(步骤S412中为“否”),则CPU 131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计数值大于预定阈值(Thdcnt)(步骤S412中为“是”),则CPU 13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13。在步骤S413中CPU 131将检测计数器清零,然后在步骤S414中,将(在下一时间帧中要使用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设置(改变)为物体检测状态。之后,CPU 131结束物体检测确定处理。
用户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5)
图6是示出用户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5)的过程的流程图。通过与图5示出的物体检测确定处理类似的算法来实现该用户检测确定处理。注意,在与步骤S414相对应的步骤S424中,检测状态被设置为用户检测状态,而非物体检测状态,并且在与步骤S410相对应的步骤S420中,比Thdet小的Thdet_s被用作预定阈值。
在用户检测确定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420中,CPU 131确定使用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距离的测量值D是否小于预定阈值(Thdet_s)。如果测量值D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Thdet_s)(步骤S420中为“否”),则CPU 131在步骤S425中将检测计数器清零,然后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测量值D小于预定阈值(Thdet_s)(即,已降至阈值之下)(步骤S420中为“是”),则在步骤S421中CPU 131使检测计数器递增,然后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22。
在步骤S422中,CPU 131确定检测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hdcnt)。如果计数值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Thdcnt)(步骤S422中为“否”),则CPU 131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计数值大于预定阈值(Thdcnt)(步骤S422中为“是”),则CPU 13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23。在步骤S423中CPU 131将检测计数器清零,然后,在步骤S424中,将(下一时间帧中要使用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设置(改变)为用户检测状态。之后,CPU 131结束用户检测确定处理。
物体非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3)
图7是示出物体非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3)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物体非检测确定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430中,确定使用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距离的测量值D是否小于预定阈值(Thund)。如果测量值D小于预定阈值(Thund)(步骤S430中为“否”),则CPU 131在步骤S435中将非检测计数器清零,然后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测量值D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Thund)(步骤S430中为“是”),则CPU 131在步骤S431中使非检测计数器递增,然后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32。
在步骤S432中,CPU 131确定非检测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hucnt)。如果计数值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Thucnt)(步骤S432中为“否”),则CPU 131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计数值大于预定阈值(Thucnt)(步骤S432中为“是”),则CPU 13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33。在步骤S433中CPU 131将非检测计数器清零,然后,在步骤S434中,将(在下一时间帧中要使用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设置(改变)为非检测状态。之后,CPU 131结束物体非检测确定处理。
用户非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6)
图8是示出用户非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406)的过程的流程图。通过与图7示出的物体非检测处理类似的算法来实现该用户非检测确定处理。注意,在与步骤S430相对应的步骤S434中,具有与Thund相同的值的Thund_s被用作预定阈值。
在用户非检测确定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440中,确定使用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距离的测量值D是否小于预定阈值(Thund_s)。如果测量值D小于预定阈值(Thund_s)(步骤S440中为“否”),则CPU 131在步骤S445中将非检测计数器清零,然后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测量值D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Thund_s)(步骤S440中为“是”),则CPU 131在步骤S441中使非检测计数器递增,然后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42。
在步骤S442中,CPU 131确定非检测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hucnt)。如果计数值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Thucnt)(步骤S442中为“否”),则CPU 131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计数值大于预定阈值(Thucnt)(步骤S442中为“是”),则CPU 131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43。在步骤S443中CPU 131将非检测计数器清零,然后在步骤S444中,将(在下一时间帧中要使用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设置(改变)为非检测状态。之后,CPU 131结束用户非检测确定处理。
基于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的电力模式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CPU 111通过根据由CPU 131确定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在待机模式与睡眠模式之间切换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来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电力控制。具体而言,如果已在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区域161内检测到用户(检测状态是用户检测状态ST3),则CPU 111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设置为待机模式。另一方面,如果在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区域161内尚未检测到用户(检测状态是非检测状态ST1或物体检测状态ST2),则CPU 111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设置为睡眠模式。
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无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意图的物体或人持续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周边的情况下,也进行下列处理,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自动转变到睡眠模式(省电状态)。具体而言,如果在待机模式下已持续预定时间在检测区域161内检测到用户,则CPU 131改变人检测传感器16的灵敏度,以使得被人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的物体不再被检测为用户。换言之,即使物体持续存在于检测区域161内,通过防止将物体检测为用户,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0自动转变为睡眠模式。注意,稍后将参照图10描述本处理的具体示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按下省电按钮的用户停留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周边,也进行以下处理,以防止已转变到睡眠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从睡眠模式返回。具体而言,如果在检测区域161内检测到用户的期间用户按下了省电按钮,则CPU 131改变人检测传感器16的灵敏度,以使得被人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的物体不再被检测为用户。在此,省电按钮的按下对应于用于将电力模式从待机模式改变为睡眠模式的操作。以这种方式,即使人停留在检测区域161内,通过防止人被检测为用户,也能够防止图像形成装置10从待机模式返回。注意,稍后将参照图11描述本处理的具体示例。
下面,将参照图9至图11,描述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之间的关系的三个示例。注意,在以下示例中,通过改变在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的确定中使用的基准值,来进行人检测传感器16的灵敏度的上述改变。
第一示例
图9是示出与检测区域161内存在的物体相关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和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之间的关系的第一示例的图。图9示出了如下示例,其中,具体地,人(用户)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的检测区域161,在检测区域161内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然后移出检测区域161。此外,在本示例中,已预先设置阈值如下:Thdet=Thund=Thund_s=1000[mm]、Thdet_s=700[mm]以及Thdcnt=Thucnt=1。
图9示出了从时刻T0至时刻T3,人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的情形。在时刻T0,状态是人不存在于检测区域161内、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距离测量值D为1200、并且D>Thdet的状态。为此,CPU 131将与检测区域161内存在的物体相关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确定为“非检测状态ST1”。
在时刻T1,状态是人已进入检测区域161、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距离测量值D为900、并且D<Thdet的状态。为此,CPU 131将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确定为“物体检测状态ST2”。该检测结果被反映在下一帧(时刻T2)的检测状态中。
在时刻T2,状态是在检测区域161内人进一步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距离测量值D为500并且D<Thdet_s的状态。为此,CPU 131确定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是“用户检测状态ST3”,也即,确定存在于检测区域161内的物体是具有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意图的用户。该检测结果被反应在下一帧(时刻T3)的检测状态中。
CPU 131根据该确定结果使用户检测信号有效,并开始配设在CPU 131中的用户检测计时器的计数(将用户检测计时器设置为ON)。在接收到该通知之后,CPU 111经由电源控制单元114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从睡眠模式改变为待机模式。
从时刻T4至时刻T10,人(用户)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在此期间,距离测量值D<Thund_s,并且因此CPU 131持续做出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是“用户检测状态ST3”的确定。
之后,从时刻T11至时刻T13,人(用户)终止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并走出检测区域161。在时刻T12,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距离测量值D为1500,并且D≥Thund_s。为此,CPU131确定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是“非检测状态ST1”。该检测结果被反应在下一帧(时刻T13)的检测状态中。
CPU 131根据该检测结果使用户检测信号无效,并且将用户检测计时器的计数值清零(将用户检测计时器设置为OFF)。当用户检测信号被无效时,电源控制单元114将用户检测信号的状态通知给CPU 111。在接收到该通知之后,CPU 111开始配设在CPU 111中的睡眠转变计时器的计数(将睡眠转变计时器设置为ON)。当睡眠转变计时器的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Thslp)时,CPU 111指示电源控制单元114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从待机模式改变为睡眠模式。由此,从时刻T15往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被设置为睡眠模式。
第二示例
图10是示出与存在于检测区域161内的物体相关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和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之间的关系的第二示例的图。图10示出了如下示例,其中,具体地,保持某种物体的人(用户)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的检测区域161,在检测区域161内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然后将物体放置在人检测传感器16的前面,并走出检测区域161。注意,在本示例中,与第一示例(图9)类似,已预先设置阈值如下:Thdet=Thund=Thund_s=1000[mm],Thdet_s=700[mm]以及Thdcnt=Thucnt=1。
在图10中,从时刻T0至T11,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距离的测量值D与图9中的类似,而在时刻T12往后,与图9中的不同。这是由放置在人检测传感器16前面的物体引起的。具体而言,人检测传感器16(图像形成装置10)与放置在人检测传感器16前面的物体之间的距离被反映在获得的测量值D中。由于放置在人检测传感器16前面的物体的位置不变,因此从时刻T12往后,持续获得测量值D为500。结果,CPU 131持续确定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为“用户检测状态ST3”。根据该检测结果,用户检测信号的有效状态持续,并且在此期间,CPU 111不开始睡眠转变计时器的计数。
之后,当用户检测计时器的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Thuser)时(即,当已检测到用户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时),CPU 131执行以下处理。具体而言,CPU 131将用于确定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的阈值Thdet_s0和Thund_s改变为小于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最新的测量值D(=500)的值。在本示例中,CPU 131将Thdet_s从当前值700改变为值400,并将Thund_s从当前值1000改变为值450。
结果,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测量值D(=500)与阈值Thund_s(=450)之间的关系变为D>Thund_s。由此,在时刻T19,CPU 131将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确定为“非检测状态ST1”,并将该检测结果反映在下一帧(时刻T20)的检测状态中。
CPU 131根据该检测结果使用户检测信号无效,并将用户检测计时器的计数值清零(将用户检测计时器设置为OFF)。当用户检测信号被无效时,电源控制单元114将用户检测信号的状态通知给CPU 111。在接收到该通知之后,CPU 111开始配设在CPU 111中的睡眠转变计时器的计数(将睡眠转变计时器设置为ON)。在该示例中,在已开始睡眠转变计时器的计数之后,由于持续被放置在检测区域161内的物体,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不再转换到“用户检测状态ST3”。这是由于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测量值D(=500)与改变的阈值Thdet_s(=400)之间的关系为D>Thdet_s的事实。由此,不使用户检测信号有效,并且CPU111不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转变到待机模式。
当睡眠转变计时器的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Thslp)时,CPU 111指示电源控制单元114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从待机模式改变为睡眠模式。由此,从时刻T22往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被设置为睡眠模式。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示例,即使在物体或无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意图的人持续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周边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也能够自动转变到睡眠模式(省电状态)。此外,根据本示例,不仅在物体被放置在人检测传感器16前面的情况下,而且在例如人在检测区域161内进行工作或交谈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也能够转变到睡眠模式。
注意,在本示例中Thdet_s和Thund_s至更小值的改变等同于降低人检测传感器16的灵敏度,并且使得更不太可能检测到检测区域161内的物体(用户)(即,使得检测区域161变窄)。为了防止持续维持该状态,CPU 131可以将改变前的阈值Thdet_s和Thund_s存储在RAM112中,并且在经过了一定时间之后将Thdet_s和Thund_s还原到改变前的值。换言之,CPU 131可以将人检测传感器16的灵敏度还原为改变前的灵敏度。由此,例如如果如图10所示,放置在人检测传感器16前面的物体被移除,则根据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电力控制可以基于改变前的灵敏度而恢复。
此外,在本示例中,如果用户检测计时器的计数值超过预定阈值(Thuser),改变Thdet_s和Thund_s,但是也可以同时改变其他阈值。
第三示例
图11是示出与存在于检测区域161内的物体相关的、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和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之间的关系的第三示例的图。图11示出了如下示例,其中,具体地,人在检测区域161内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然后按下在操作单元13中配设的省电按钮并停留在检测区域161内。省电按钮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从待机模式改变为睡眠模式。注意,在本示例中,类似于第一示例(图9),已预先将阈值设置如下:Thdet=Thund=Thund_s=1000[mm],Thdet_s=700[mm]以及Thdcnt=Thucnt=1。
从时刻T0至时刻T10,状态与第一示例(图9)中的相同。注意,在该示例中,从时刻T10至时刻T11,用户按下在操作单元13中配设的省电按钮,以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转变为睡眠模式。当检测到由于来自操作单元13的通知而按下省电按钮时,CPU 111指示电源控制单元114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从待机模式改变为睡眠模式。
当从CPU 111接收到该指令时,电源控制单元114中断对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设备的电力供给。由此,从CPU 111至操作单元13的、用于在LCD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发送也停止。CPU 131监视图像数据是否正从CPU 111发送到操作单元13中的LCD控制器,并基于图像数据的发送的停止来检测省电按钮的按下(转变至睡眠模式的指令)。注意,如果CPU 131与省电按钮彼此电连接,则CPU 131可以直接检测省电按钮的按下(转变到睡眠模式的指令)。
如果按下了省电按钮,则CPU 131将用于确定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的阈值Thdet_s和Thund_s,改变为小于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最新的测量值D(=500)的值。在该示例中,类似于第二示例(图10),CPU 131将Thdet_s从当前值700改变为值400,并且将Thund_s从当前值1000改变为值450。注意,改变阈值的定时可以不是与按下省电按钮的定时相同的定时,而是例如从按下省电按钮的定时起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定时。换言之,可以在与按下省电按钮相对应的定时改变阈值。
结果,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测量值D(=500)与阈值Thund_s(=450)之间的关系变为D>Thund_s。由此,在时刻T11,CPU 131将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确定为“非检测状态ST1”,并且该检测结果被反映在下一帧(时刻T2)的检测状态中。
CPU 131根据该检测结果使用户检测信号无效,并且将用户检测计时器的计数值清零(将用户检测计时器设置为OFF)。当用户检测信号无效时,电源控制单元114将用户检测信号的状态通知给CPU 111。在该示例中,即使从时刻T13往后人(用户)停留在检测区域161内,人检测传感器16的检测状态也不再次转换为“用户检测状态ST3”。这是由于由人检测传感器16获得的测量值D(=550)与改变后的阈值Thdet_s(=400)之间的关系是D>Thdet_s的事实。由此,不使用户检测信号有效,并且CPU 111不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转变为待机模式。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即使按下了省电按钮的用户停留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周边,也能够防止转变到睡眠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从睡眠模式返回。
此外,在第一至第三示例中,开始睡眠转变计时器的计数的定时不是必需为上述定时。例如,可以是用户最后在操作单元13上进行操作的定时,或者如果在图像形成装置10未被操作的状态下经过了预定时间,则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模式可以转变到睡眠模式。此外,在第二和第三示例二者中描述的处理,而非仅其中一者,都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实施。
其他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和/或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装置的所述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和/或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所述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者或更多。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第一电力状态和电力消耗低于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第二电力状态,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传感器,被构造为测量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到物体的距离;
电力控制单元,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第一距离,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以及
确定单元,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确定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
改变单元,被构造为在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第一电力状态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比所述第一距离小的第二距离,将所述电力控制单元执行的控制改变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到物体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接收单元,被构造为接收用户指令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一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二电力状态,
其中,在所述第二电力状态当接收单元接收用户的指令时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第一距离,所述改变单元不将所述电力控制单元执行的控制改变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被构造为基于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值将所述物体检测为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单元将所述物体检测为用户,并且
所述改变单元将所述阈值改变为比最新的传感器的输出值小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基于所述第二距离,自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启动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所述改变单元将所述电力控制单元执行的控制改变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比所述第一距离大的第三距离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物体存在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周边,并且在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到的物体是用户,并且
所述改变单元将所述第一距离改变为等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已被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同时所述检测单元不再检测到用户的情况下,所述电力控制单元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一电力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二电力状态。
9.一种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第一电力状态和电力消耗低于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第二电力状态,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被构造为测量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到物体的距离的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转变步骤,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第一距离,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以及
确定步骤,在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确定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
改变步骤,在由所述确定步骤确定在所述第一电力状态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比所述第一距离小的第二距离,将所述转变步骤的控制改变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改变步骤中,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到物体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步骤,接收用户指令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一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二电力状态,
其中,在所述第二电力状态当在接收步骤中接收用户的指令时根据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变为小于第一距离,不将所述转变步骤的控制改变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检测步骤,基于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值将所述物体检测为用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检测步骤中,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物体检测为用户,并且
在所述改变步骤中,将所述阈值改变为最新的传感器的输出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基于所述第二距离,自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启动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在所述改变步骤中将所述转变步骤的控制改变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从所述第二电力状态转变到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比所述第一距离大的第三距离的情况下,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物体存在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周边,并且在所述到物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所检测到的所述物体是用户,并且
在所述改变步骤中将所述第一距离改变为等于所述第二距离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已被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力状态的同时在所述检测步骤中不再检测到用户的情况下,在所述转变步骤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力状态被从所述第一电力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二电力状态。
CN201510725323.1A 2014-11-04 2015-10-30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577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4-224616 2014-11-04
JP2014224616A JP6480706B2 (ja) 2014-11-04 2014-11-04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7969A CN105577969A (zh) 2016-05-11
CN105577969B true CN105577969B (zh) 2019-04-05

Family

ID=55852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5323.1A Active CN105577969B (zh) 2014-11-04 2015-10-30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2109B2 (zh)
JP (1) JP6480706B2 (zh)
CN (1) CN105577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76804A (ja) * 2015-03-19 2016-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人体検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人体検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64020B2 (ja) * 2018-03-09 2021-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93503A (ja) * 2018-12-14 2020-06-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システム
JP6758365B2 (ja) * 2018-12-25 2020-09-2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48701B1 (ja) 2023-02-13 2024-03-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人物検出装置、人物検出方法、及び、人物検出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5010B2 (ja) * 2006-07-10 2009-03-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リントジョブ管理方法
JP5300451B2 (ja) * 2008-12-17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424676B2 (ja) * 2009-03-13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9140569B2 (en) * 2009-09-11 2015-09-22 Telenav, Inc Location based system with contextual contact manager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2012058645A (ja) * 2010-09-13 2012-03-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04937B2 (ja) * 2010-11-30 2012-12-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045834B1 (ja) * 2011-03-24 2012-10-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84434B2 (ja) * 2011-11-22 2016-03-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078208B1 (en) * 2012-03-05 2015-07-07 Google Inc. Power modes of computing devices
JP2013218549A (ja) * 2012-04-10 2013-10-24 Alpine Electronics Inc 電子機器
CN102665008B (zh) * 2012-05-08 2013-11-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屏手机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算法
US9374655B1 (en) * 2012-06-18 2016-06-2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naging a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
US9411048B2 (en) * 2012-08-30 2016-08-0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aptive proximity sensor threshold
JP6187043B2 (ja) * 2013-08-29 2017-08-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タッチ検出装置
JP5598628B1 (ja) * 2014-06-10 2014-10-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87921A (ja) 2016-05-23
CN105577969A (zh) 2016-05-11
US10152109B2 (en) 2018-12-11
US20160124496A1 (en) 2016-05-05
JP6480706B2 (ja) 2019-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7969B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52222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US11462950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th object detection
US10317527B2 (en) Apparatus that detects person by using sonic sensor,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at includes the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1515735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th object detection
CN106341569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7468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485305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253916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3856666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43281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turns on when sensing a human and turns off when no operation is input in a predetermined tim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827888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7181907A (zh) 控制装置、处理装置和控制方法
JP201617834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555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666553A (zh) 具有人体存在传感器的信息处理装置
US20220167850A1 (en) 3D Body Scanner for Generating 3D Body Models
JP2017134037A (ja) 見守りシステム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119529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