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9468A - 具有事故安全装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事故安全装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9468A
CN105569468A CN201510726109.8A CN201510726109A CN105569468A CN 105569468 A CN105569468 A CN 105569468A CN 201510726109 A CN201510726109 A CN 201510726109A CN 105569468 A CN105569468 A CN 105569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vehicle
reversing bar
vehicle door
door handl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61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9468B (zh
Inventor
马里恩·基利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f Huelsbeck and Fuerst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Huf Huelsbeck and Fuerst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f Huelsbeck and Fuerst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Huf Huelsbeck and Fuerst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569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9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9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94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事故安全装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一种用于操作机动车车门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具有换向杆(10),该换向杆被绕轴(11)可旋转地安装并且在绕轴(11)从静止位置旋转到操作位置时间接或直接地作用在机动车车门锁上,以便使得门锁被释放并且能将机动车车门打开,其中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具有邻接件(30),其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后锁定换向杆(10)。

Description

具有事故安全装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机动车车门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具有换向杆,该换向杆被绕轴可旋转地安装并且在绕轴从静止位置旋转到操作位置时间接或直接地作用在机动车车门锁上,从而使得门锁释放且有可能将机动车车门打开。
用于操作机动车车门的所述机动车门把手布置是公知的。但对于已知布置存在的问题是,在发生事故时由于作用力和各个组件的惯性,其可能会意外地从静止位置到达操作位置,结果在发生事故时可能会发生以下的事情,即门锁会解锁并且车门开启。为此,车内乘客有巨大的受伤风险。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对用于操作机动车车门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进一步改进,使得其在机动车发生事故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得以实现。本发明有利的改进形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用于操作机动车车门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具有换向杆,该换向杆被绕轴可旋转地安装并且在绕轴从静止位置旋转到操作位置时间接或直接作用在车门锁上,从而使得门锁释放并且有可能将车门打开,对于该机动车门把手布置而言特别有利的是,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具有邻接件(Widerlager),其会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后锁定换向杆。
术语锁定换向杆在这种情况下指的是,通过布置邻接件,在机动车门把手发生塑性变形(例如由于机动车发生事故)之后阻止换向杆绕其轴从静止位置转动到操作位置。
由于通过邻接件阻止换向杆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后转动,因此会阻止换向杆从其静止位置移动到其操作位置。由此阻止门锁释放并且因此可靠地防止机动车车门在事故时意外弹开。这样一来乘客的安全得以显著提高。
邻接件优选由车身件和/或车窗,特别是机动车的侧窗和/或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把手壳体构成。
因此,可将机动车门把手布置构造成,使得所述布置在被置入机动车车门后本身还具有邻接件(例如通过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把手壳体)和/或将该邻接件定位成,使得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时,该邻接件通过机动车的车身件(其中置入了机动车门把手布置)进行啮合,以及充当锁定件并且锁定换向杆。
作为替代和补充的是,邻接件可由其中安装有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机动车的车窗(Schiebe),特别是侧窗构成。通常,机动车车门具有特别可升降的侧窗。通过相应设计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可对侧窗进行定位,使得机动车车门的侧窗和/或车身件构成邻接件,该邻接件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后充当锁定件并且锁定换向杆。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术语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并不限制例如在机动车门把手壳体上,相反,术语机动车车门中门把手的总布置指的是,该布置特别包含用作邻接件的、机动车车门的车身件和/或用作邻接件的、机动车的车窗,特别是可升降的车窗。
邻接件优选在塑性变形后锁定换向杆,使得换向杆不可能绕其旋转轴转动到操作位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换向杆在其圆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轮和/或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凸轮/凹槽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后与邻接件相互作用。
特别地,换向杆在其圆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轮,该凸轮由换向杆的圆周上的具有被扩大的半径的至少一个圆周部分构成。
因此,换向杆可构造成,使得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未损坏时,所述凸轮绕换向杆的旋转轴在换向杆转动时旋转经过邻接件,其中由于塑性变形换向杆的旋转轴距离邻接件的间距变小并由此锁定换向杆,其方式是,在换向杆的圆周上的凸轮当旋转轴距离邻接件的间距变小时朝着邻接件移动并被其锁定。
作为替代或补充的是,换向杆可具有凸轮,其由在换向杆上的至少一个突起构成,所述突起平行于换向杆的旋转轴延伸。在换向杆上平行于换向杆旋转轴的方向延伸的凸轮可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后与相应的邻接件啮合,方式是,凸轮朝着邻接件移动并从而将换向杆的转动锁定。
机动车门把手布置优选具有把手,该把手可从静止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其中布置在把手背面的调整钩(Griffhaken)被动力学耦合到换向杆,并且当把手移动到打开位置时使得换向杆旋转到其操作位置。
因此,为了在机动车车门锁解锁时打开机动车车门,使用者抓住把手并将其从静止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所述把手在其背面具有调整钩,其间接或直接地被动力学耦合到换向杆。当把手从静止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由于把手被动力学耦合到换向杆,由此使得换向杆绕其旋转轴从换向杆的静止位置转动到操作位置,从而使得当机动车车门锁解锁时有可能打开机动车车门。
优选地,使换向杆和/或(与该换向杆耦合的)把手在朝向静止位置的方向上被弹簧加载。
通过此类弹簧加载,换向杆和/或把手确保了换向杆和把手在由用户释放之后又移动返回到静止位置,这是因为换向杆和把手间接或直接地被动力学耦合。
优选地,将换向杆通过推杆和/或牵引杆和/或钢丝绳与机动车车门锁耦合,这样一来在机动车车门锁未锁定的情况下当换向杆转动到其操作位置时会使得机动车车门锁打开。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换向杆具有至少一个卡锁元件,当出现外部冲击时,该元件会由于侧面碰撞而与事故闭锁装置(Unfallsperre)啮合并将换向杆和把手从静止位置到其操作位置的移动锁定。
通过布置所述事故闭锁装置,使得即便在只发生了轻微的碰撞,甚至连机动车门把手布置都没有发生塑性变形且根据本发明设置的邻接件没有啮合,并从而换向杆未被邻接件锁定时,也能够避免在发生事故时换向杆非期望地移动到操作位置以及非期望地释放未锁定的机动车车门锁。在这种情况下,此类事故闭锁装置可能会因为碰撞,特别是侧面碰撞造成的外部冲击而啮合,并将换向杆从静止位置到其操作位置的移动锁定。
因此,对可活动的质块、在施加弹簧负载时可能的弹簧常数以及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特别是事故闭锁装置)的铰链的易操作性进行选择,从而在出现冲击(例如由于发生了事故)时,事故闭锁装置操作如此简便且具有相应的惯性,使得事故闭锁装置首先与换向杆上的卡锁元件啮合并由此将换向杆锁定,然后把手和换向杆才有可能因为冲击从静止位置移出。通过所述事故闭锁装置可靠地阻止了由于碰撞或其它事件引起的门打开。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在图中示出并在下面进行阐述。图中显示:
图1示出了处于静止位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所述布置的透视图,其中所述布置的把手移动到了操作位置;
图3示出了根据图1所述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侧视图的经过放大的截面,其中所述布置处于静止位置;
图4示出了在塑性变形后处于静止位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经过放大的截面;
图5示出了根据图1所述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后视图的剖面,其中所述布置处于静止位置;
图6示出了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经过放大的剖面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经过放大的剖面,其中所述布置具有处于静止位置的未被触发的事故闭锁装置;
图8示出了机动车门把手布置与未被触发的事故闭锁装置的经过放大的剖面,其中所述布置处于在静止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图9示出了机动车门把手布置与未被触发的事故闭锁装置的经过放大的剖面,其中所述布置处于操作位置;
图10示出了在有来自外部的冲击时机动车门把手布置与未被触发的事故闭锁装置的经过放大的剖面;
图11示出了在有来自内部的冲击时机动车门把手布置与被触发的事故闭锁装置的经过放大的剖面。
在图1和2中示出了用于操作机动车车门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1示出了处于静止位置的布置,而图2示出了处于操作位置的布置,其中换向杆10通过绕其旋转轴11的转动从根据图1示出的静止位置移动到根据图2示出的操作位置。同时,与换向杆10动力学耦合的把手20在图1中也处于静止位置,而图2中的把手20由于绕其旋转轴23的转动而移动到操作位置以便打开未被示出的机动车车门。
换向杆10通过啮合进换向杆10上的相应槽中的轴柱(Achsstummel)22与把手20上的刺状物21的端部动力学耦合。这就意味着,通过将把手20从根据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移动到根据图2示出的操作位置经由动力学耦合,同时使换向杆10绕其旋转轴11从根据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移动到根据图2示出的操作位置。
换向杆10通过未被示出的挠性轴(Bowdenzug)与未被示出的机动车车门的门锁连接。在通过将换向杆10绕其旋转轴11旋转移动到根据图2示出的操作位置时,在门锁未锁定时,门锁被释放并且有可能打开未被示出的机动车车门。
把手20在其一侧绕其旋转轴23被可转动地安装到未被示出的把手壳体中。
在图1和2中清楚可见在换向杆10上的凸轮12,其与邻接件的相互作用在图3和4中进行阐述。
图3以放大视图示出了换向杆10区域的侧视图,其中换向杆10处于静止位置。
此外,图3还示出了邻接件30的截面。在图3的描述中,机动车门把手布置不会因为事故而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得换向杆10的凸轮12在换向杆10绕其旋转轴11转动到操作位置时,如箭头31所示,可旋转经过邻接件30。换向杆10绕其旋转轴11的旋转通过相应地操作把手20来进行,所述把手通过布置在刺状物21上的枢轴22啮合到换向杆10上相应的槽中并使换向杆10绕其旋转轴11逆时针转动,如箭头31所示,条件是把手20移动到其操作位置。对于根据图3所述的未发生塑性变形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换向杆10的凸轮12自由旋转经过机动车的、被用作邻接件的可升降的侧窗30。
在图4中清晰可见邻接件30的作用方式,其中示出了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因为事故而发生塑性变形后,换向杆10区域的经过放大的截面。
如图4所示,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由于发生事故会发生塑性变形,故换向杆10的旋转轴11距离邻接件30的间距变小。这样一来,邻接件30被用作相对于换向杆10的凸轮12的锁定件,从而使得由于邻接件30与换向杆10的凸轮12的相互作用,换向杆10不再可能绕其旋转轴11转动到操作位置。在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后,换向杆10上的凸轮12不再旋转经过邻接件30,从而将换向杆10锁定在相应于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
因此,如图4所示,在发生塑性变形后,邻接件30将凸轮12锁定并从而将换向杆10锁定,由此会阻止机动车车门可能会在事故时意外弹开,这是因为换向杆10被邻接件30锁定在其静止位置并由此阻止换向杆10绕旋转轴11转动到其操作位置。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可升降的机动车侧窗在机动车车门中被用作邻接件30,其中在所述车门中安装有机动车门把手布置。
图5示出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后视图的透视图,其中所述布置具有把手20和换向杆10。换向杆10通过布置在把手20的刺状物21上的枢轴22与把手动力学耦合。
此外,在图5中还可以看出第二事故闭锁装置40,其由具有两个凹槽的圆盘40构成,借助其它附图对其功能进行阐述。此外,在图5中还可以看出在换向杆10的背面有锁止鼻13,其与圆盘40共同作用并且下面将阐述其作用方式。
图6示出了透视图的经过放大的剖面,其中有布置在换向杆10上的锁止鼻13和具有凹槽的圆盘40,所述圆盘被用作其它的事故闭锁装置。
在图7、8和9中,以放大的侧视图示出了所述布置。其中可以看出,具有布置在其上的锁止鼻13的换向杆10如何从根据图7所示的静止位置经过根据图8所示的中间位置移动到根据图9示出的操作位置,以及换向杆10的锁止鼻13如何滑入被用作事故闭锁装置的圆盘40上的相应凹槽中。因此,在圆盘40上的凹槽被相应地定位,使得换向杆10从根据图7所示的静止位置经过根据图8所示的中间位置移动到根据图9示出的操作位置时,锁止鼻13可以无阻碍地滑入以打开门锁。在图10和11中,示出了用作其它事故闭锁装置的圆盘40的工作方式,所述圆盘与相应的惯性质块41、42耦合。圆盘40具有两个径向相对的凹槽并从而具有对称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布置可以在机动车的两侧使用。
布置有两个惯性质块41、42,其布置在杆上。惯性质块41、42的杆被可旋转地安装在同一轴上,从而使得圆盘40可绕此轴旋转。支承着惯性质块41、42的杆可相对于圆盘40自由旋转,从而使得通过可能的外部冲击,正如在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冲击一样,使其发生偏转,即可使其围绕与圆盘40共同的轴45旋转。
圆盘40如已描述的那样被构造成圆盘状并具有两个径向相对的凹槽。凹槽径向向外延伸布置在圆盘40中,并且被定位成使得锁止鼻13可在圆盘40的静止位置旋转进圆盘40的凹槽中,并且这样一来换向杆10有可能转动以打开机动车车门。在圆盘40的圆周上有两个径向相对的凹槽的这种布置被用于在机动车两侧使用事故闭锁装置。
根据图5至图9所示,圆盘40从静止位置旋转出来会导致锁止鼻13被锁定并从而将换向杆10锁定。
此外,事故闭锁装置具有第一惯性质块41和第二惯性质块42。所述惯性质块41、42分别布置在杆臂上,其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45上并可相对于圆盘40转动。
构造成杆状的惯性质块41、42分别具有重心,其与旋转轴45有偏移地布置,从而使得惯性质块41、42在加速度力的作用下(例如由于在车厢方向上的侧面碰撞)可以从图5至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在偏转方向上移出。
杆状的惯性质块41、42与圆盘40共同作用。为了这个目的,圆盘40在两个侧面中的每个侧面上分别具有凸起43、44,所述凸起平行于圆盘40的旋转轴45从圆盘40的侧面延伸出去并从而用作拖曳臂。凸起43、44被径向布置在圆盘40上并且位于圆盘40的不同侧面,这一点可特别从图10中看出。
圆盘40在两个惯性质块41、42之间布置在旋转轴45上,其中惯性质块41、42可相对于圆盘40绕旋转轴45旋转。
为此,布置在圆盘40第一侧面上的、被用作拖曳臂的第一凸起43分配有第一惯性质块41,并在第一惯性质块41从其静止位置偏转出来时与之共同作用。
相反,布置在圆盘40第二侧面上的、被用作拖曳臂的第二凸起44分配有第二惯性质块42,并在第二惯性质块42从其静止位置偏转出来时与之共同作用。
如果现在两个惯性质块41、42中的一个因其质量惯性被偏转,则会将其压靠分配给其的凸起43、44,这些凸起构造成在相应侧面上相对于旋转轴45偏移,并从而使圆盘40绕旋转轴45从其静止位置旋转出来。被用作障碍体的圆盘40由机械恢复元件,在所示实施例中以弹簧46的形式挤压到静止位置。
图10用箭头50示出了圆盘40在有来自外部的冲击时的作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惯性质块41的惯性使圆盘40逆时针旋转。因此,在圆盘40上的凹槽也会移动并且在换向杆上的锁止鼻13被锁止,从而使得换向杆10不能旋转到其操作位置。根据图10,圆盘40的旋转是因为第一惯性质块41与在圆盘40正面上用作拖曳臂的第一凸起43共同作用。
图11用箭头51示出了相反的情况,即有来自内部冲击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惯性质块42起作用并使圆盘40转动,从而使得锁止鼻13重新被圆盘40锁定并且阻止换向杆10旋转到操作位置。根据图11所示,圆盘40的旋转在图11所示情况下是因为第二惯性质块42与在圆盘40的背面上用作拖曳臂的第二凸起44共同作用。
相应地,圆盘40也充当事故闭锁装置,从而使得换向杆10在这种情况下也被锁定,即不发生塑性变形并且如前所述换向杆10不通过塑性变形而被邻接件30锁定。在这种情况下,充当其它事故闭锁装置的圆盘40因为惯性质块41、42在有来自外部的冲击时(如图10所示),以及在有来自内部的冲击时(如图11所示)相应地起作用,并且换向杆10分别锁定在其静止位置,从而可靠地阻止在发生事故时意外打开机动车车门。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操作机动车车门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所述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具有换向杆(10),所述换向杆(10)被绕轴(11)可旋转地安装并且在绕所述轴(11)从静止位置旋转到操作位置时间接地或直接地作用在机动车车门锁上,以便使得门锁被释放并且能够将所述机动车车门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具有邻接件(30),所述邻接件(30)在所述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后锁定所述换向杆(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接件(30)由车身件和/或机动车车窗和/或所述机动车门把手布置的把手壳体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邻接件(30)在发生塑性变形后锁定所述换向杆(10),使得所述换向杆(10)不能够绕其旋转轴(11)转动到所述操作位置。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杆(10)在其圆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轮(12)和/或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凸轮和/或凹槽在所述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发生塑性变形后与所述邻接件(30)相互作用。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杆(10)在其圆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轮(12),其中所述凸轮(12)由所述换向杆(10)的圆周上的具有被扩大的半径的至少一个圆周部分构成。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杆(10)具有至少一个凸轮,其中所述凸轮由在所述换向杆上的至少一个突起构成,所述突起平行于所述换向杆(10)的旋转轴(11)延伸。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具有把手(20),所述把手能够从静止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其中被布置在所述把手(20)的背面的调整钩(21)被动力学耦合到所述换向杆(10),并且当所述把手(20)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时使得所述换向杆(10)旋转到其操作位置。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杆(10)和/或把手(20)在朝向所述静止位置的方向上被弹簧加载。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杆(10)通过推杆和/或牵引杆和/或钢丝绳与所述机动车车门锁耦合,并由此在所述机动车车门锁未锁定的情况下当转动到其操作位置时使得所述机动车车门锁打开。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杆(10)具有至少一个卡锁元件(13),当出现外部冲击时,所述卡锁元件由于碰撞会与事故闭锁装置(40)啮合,并且将所述换向杆(10)从所述静止位置到其操作位置的移动锁定。
CN201510726109.8A 2014-10-30 2015-10-30 具有事故安全装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69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15949.3A DE102014015949A1 (de) 2014-10-30 2014-10-30 Kraftfahrzeugtürgriffanordnung mit Unfallsicherung
DE102014015949.3 2014-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9468A true CN105569468A (zh) 2016-05-11
CN105569468B CN105569468B (zh) 2020-06-19

Family

ID=54011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610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69468B (zh) 2014-10-30 2015-10-30 具有事故安全装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15629B1 (zh)
CN (1) CN105569468B (zh)
DE (1) DE10201401594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0856A (zh) * 2016-08-30 2017-01-11 丰业迪睦斯(芜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外门把手支架的换向机构
CN107217928A (zh) * 2017-07-05 2017-09-29 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及其拉手组件、门、汽车
CN109488128A (zh) * 2017-09-09 2019-03-19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带有的事故识别装置的用于门锁的中央锁定装置
CN111350425A (zh) * 2018-12-20 2020-06-30 阿克韦尔维戈西班牙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门扇的打开控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3505A1 (de) 2016-11-28 2018-05-3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Türgriffeinrichtung für eine Tür eines Kraftfahrzeugs, Tür, Kraftfahrzeug
US10689887B2 (en) 2018-01-10 2020-06-2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Door latch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including bell crank blocking structures
DE102018116325A1 (de) * 2018-07-05 2020-01-09 Kiekert Ag Schlo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9007824B4 (de) 2019-11-12 2023-06-07 Mercedes-Benz Group AG Kraftfahrzeugtü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60900A1 (de) * 2002-12-20 2004-07-0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außengriff
DE102008062213A1 (de) * 2008-12-13 2010-06-17 Dr.Ing.H.C.F.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Türgriffeinrichtung
CN201581695U (zh) * 2008-12-13 2010-09-15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车门把手装置
FR2946077A1 (fr) * 2009-05-26 2010-12-03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l'ouverture d'un ouvra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moyen pour empecher cette ouverture, en cas de choc lateral, ouvrant ainsi equipe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ouvrant.
WO2012065938A1 (fr) * 2010-11-16 2012-05-24 Valeo S.P.A. Poigne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yant une masse inertielle de blocage actionnee par un contrepoi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7399B2 (en) * 2009-10-27 2014-05-20 Honda Motor Co., Ltd. Device for prevention of door opening during roll-ov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60900A1 (de) * 2002-12-20 2004-07-0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außengriff
DE102008062213A1 (de) * 2008-12-13 2010-06-17 Dr.Ing.H.C.F.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Türgriffeinrichtung
CN201581695U (zh) * 2008-12-13 2010-09-15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车门把手装置
FR2946077A1 (fr) * 2009-05-26 2010-12-03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l'ouverture d'un ouvra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moyen pour empecher cette ouverture, en cas de choc lateral, ouvrant ainsi equipe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ouvrant.
WO2012065938A1 (fr) * 2010-11-16 2012-05-24 Valeo S.P.A. Poigne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yant une masse inertielle de blocage actionnee par un contrepoid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0856A (zh) * 2016-08-30 2017-01-11 丰业迪睦斯(芜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外门把手支架的换向机构
CN107217928A (zh) * 2017-07-05 2017-09-29 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及其拉手组件、门、汽车
CN109488128A (zh) * 2017-09-09 2019-03-19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带有的事故识别装置的用于门锁的中央锁定装置
CN111350425A (zh) * 2018-12-20 2020-06-30 阿克韦尔维戈西班牙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门扇的打开控制器
CN111350425B (zh) * 2018-12-20 2023-06-16 阿克韦尔维戈西班牙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门扇的打开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15629B1 (de) 2020-06-03
EP3015629A1 (de) 2016-05-04
DE102014015949A1 (de) 2016-05-04
CN105569468B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468A (zh) 具有事故安全装置的机动车门把手布置
JP6236678B2 (ja)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CN102791943B (zh) 机动车门锁装置
CN103348080B (zh) 机动车门锁
US8757682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US9347246B2 (en) Opening and/or closing mechanism on doors, gates/flaps or the like, in particular on motor vehicles
EP2946051B1 (en)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3348077A (zh) 机动车门锁
US8998332B2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fold-over backrest of a seat
CN111350423A (zh) 具有双拉件的用于闭合板的闩锁
CN204386303U (zh) 车门闩锁组件和闩锁组件
JP2016510093A (ja) 自動車用のラッチ
CN105026667A (zh) 用于机动车的锁
JP2015528866A (ja)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CN104727669B (zh) 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
KR102302157B1 (ko) 자동차 도어 핸들 관성 잠금 구조
CN105051305A (zh) 用于机动车的锁
US10458155B2 (en) Latch with overslam stop feature
CN109594868A (zh) 发动机罩闩锁碰撞打开防止装置
CN107109869B (zh) 用于机动车辆门的闩锁
CN103477009A (zh) 用于舱盖或门的锁
JP4824444B2 (ja) フード持ち上げ構造を有する自動車
JP6037136B2 (ja)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CN107965216A (zh) 一种自动回位锁机构
JP2015517613A (ja) フラップまたはドア用のロ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 Phil Bate

Applicant after: HUF HuLSBECK & FuRST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Phil Bate

Applicant before: HUF HuLSBECK & FuRST GmbH & Co.K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