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5601A - 辅助把手 - Google Patents

辅助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5601A
CN105555601A CN201480051734.0A CN201480051734A CN105555601A CN 105555601 A CN105555601 A CN 105555601A CN 201480051734 A CN201480051734 A CN 201480051734A CN 105555601 A CN105555601 A CN 105555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device
hinge
lid
sides
auxiliary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17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梶尾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55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5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3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mov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x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9/00Bolts without screw-thread; Pins, including deformable elements; Rivets
    • F16B19/04Rivets; Spigots or the like fastened by riveting
    • F16B19/08Hollow rivets; Multi-part rivets
    • F16B19/10Hollow rivets; Multi-part rivets fastened by expanding mechanically
    • F16B19/1027Multi-part rivets
    • F16B19/1036Blind rivets
    • F16B19/1081Blind rivets fastened by a drive-p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20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22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 F16B2/24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 F16B2/241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of sheet metal
    • F16B2/243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of sheet metal internal, i.e. with spreading 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F16B5/06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 F16B5/0621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 F16B5/064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plates being arranged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and in full clos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辅助把手,其通过将安装夹具(5)以及盖(4)的夹具支承部(42)插入设于车身覆板的矩形孔,从而将铰链部(2、3)固定并安装于车身覆板。安装夹具(5)的弹性鼓出部(52)在顶端部两侧以向外侧倾斜打开的形态设有与车身覆板的内侧相抵接的第2卡定部(57),在顶端部中央以向内侧弯折的方式设有与车身覆板的矩形孔的缘部相抵接的第1卡定部(53)。在弹性鼓出部(52)的两侧以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小于顶端部的宽度的方式形成有倾斜边部(52a)。

Description

辅助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汽车车厢内的顶面、壁面等的辅助把手,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谋求提高安装耐久性、并且能够容易进行相对于车身覆板的安装作业的辅助把手。
背景技术
为了搭乘人员在车厢内支承身体,在汽车车厢内的顶面安装有辅助把手。作为这种辅助把手,在扶手主体的两侧形成铰链用凹部,在该铰链用凹部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铰链部,扶手主体借助两侧的铰链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这种结构的辅助把手在各种汽车中被使用。
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该辅助把手以在其两侧的铰链部设置金属制的安装夹具、并利用安装夹具固定于车身的车身覆板的方式安装。安装夹具由具有弹簧弹性的金属形成为大致U字状,以覆盖铰链部的铰链主体的中央支承板的方式嵌入于铰链主体。在组装辅助把手时,在该铰链主体内以将盖的夹具支承部插入安装夹具的内侧的方式自前表面侧临时组装盖。
在向车身安装时,首先,将安装夹具嵌入设于车身的车身覆板的矩形孔,使安装夹具的两侧鼓出部的卡定部卡定于车身覆板的矩形孔的缘部。此时,安装夹具在使其两侧的弹性腿部以及鼓出部向内侧弹性变形的同时进入车身覆板的矩形孔,在进入到预定位置的时刻通过使其卡定部卡定于矩形孔的缘部而安装于车身覆板。接着,通过将临时组装的盖在铰链主体内自前表面压入到背面侧,从而将夹具支承部压入到安装夹具的内侧,使安装夹具的弹性鼓出部向侧方鼓出,从而将辅助把手固定于车身覆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16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近年,汽车用的辅助把手多被用于搭乘人员在上车或下车时直接将自身的体重施加于扶手的情况,因此,需要相比于以往的辅助把手提高辅助把手的安装耐久性。
由于辅助把手利用内置于其铰链部的金属制的安装夹具的作用安装于车身覆板,因此,越增大构成安装夹具的金属板的板厚,则越能够提高辅助把手的安装耐久性。
然而,在将辅助把手安装于车身覆板的情况下,通过将辅助把手的夹具支承部以及安装夹具插入车身覆板的矩形孔,并如上所述,在使安装夹具的两侧的弹性腿部以及鼓出部向内侧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其插入于车身覆板的矩形孔,从而进行组装。
因此,在增大了作为原材料的金属板的板厚的安装夹具中存在如下课题:弹性腿部以及鼓出部难以弹性变形,将安装夹具插入于车身覆板的矩形孔时的插入负荷增大,辅助把手的组装作业性劣化。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安装耐久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对于车身覆板的安装作业的辅助把手。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辅助把手包括:扶手主体,其在左右两端的基部设有铰链用凹部;铰链部,其具有借助枢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两侧的铰链用凹部的一对铰链主体;安装夹具,其通过将具有弹簧弹性的金属以大致U字状弯折从而在两侧设置弹性腿部而形成,在该两侧的弹性腿部设有向外侧鼓出的弹性鼓出部,该安装夹具分别插入于设于该一对铰链主体的设于大致中央的矩形开口部;以及盖,其具有插入于该安装夹具的两侧的弹性腿部的内侧且平行地突出设置的一对板状的夹具支承部,该盖以覆盖该铰链部的前表面的方式嵌装于该铰链主体,该辅助把手通过将该安装夹具以及该盖的该夹具支承部插入设于车身覆板的矩形孔,从而将该铰链部固定安装于车身覆板,其特征在于,
该安装夹具的该弹性鼓出部在顶端部两侧以向外侧倾斜地打开的形态设有与该车身覆板的内侧相抵接的第2卡定部,在顶端部中央以向内侧弯折的方式设有与该车身覆板的矩形孔的缘部相抵接的第1卡定部,在该弹性鼓出部的两侧以该弹性鼓出部的根部的宽度小于顶端部的宽度的方式形成有倾斜边部。
根据该发明的辅助把手,即使在通过进一步增加作为安装夹具的原材料的金属板的板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辅助把手的安装耐久性的情况下,在将安装夹具插入车身覆板的矩形孔时,鼓出的弹性鼓出部也容易地向内侧弹性变形,不增加插入负荷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辅助把手的组装作业。
在此,在上述辅助扶手基础上,优选的是,上述弹性鼓出部的根部的宽度尺寸形成为该弹性鼓出部的顶端部的宽度尺寸的1/3倍~2/3倍。另外,优选的是,弹性鼓出部的根部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上述安装夹具的金属板的厚度尺寸的4倍~6倍。由此,通过将安装夹具的板厚设为实质上大于以往技术方案的板厚,能够使在将辅助扶手安装于车身覆板时的、安装耐久性相较于以往的技术方案得到提高,而且能够容易地进行辅助扶手的安装作业。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辅助把手,能够谋求提高安装夹具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对于车身覆板的安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辅助把手的背面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是辅助把手的仰视图。
图3是该辅助把手的右视图。
图4是从该辅助把手的背面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右侧的铰链部2的背面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左侧的铰链部3的背面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7的(a)是从盖的底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7的(b)是盖的右视图,图7的(c)是盖的仰视图,图7的(d)是盖的俯视图。
图8的(a)是铰链主体的立体图,图8的(b)是铰链主体和盖的立体图,图8的(c)是将盖临时组装于铰链主体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9是安装夹具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安装夹具的主视图。
图11的(a)是安装夹具的侧视图,图11的(b)是安装夹具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将安装夹具组装于铰链部时的剖视说明图。
图14是将辅助把手安装于车身覆板时的说明剖视图。
图15是压入了临时组装好的盖时的说明剖视图。
图16是将辅助把手完全安装于车身覆板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从辅助把手的背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表示辅助把手的仰视图,图3表示辅助把手的右视图,图4表示辅助把手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表示从正面观察安装姿态下的辅助把手时的上下左右,图示中使用的FR表示前方,LE表示左方,RI表示右方,UP表示上方,RE表示后方,DO表示下方。
在图1~图4中,扶手主体1利用合成树脂以扶手状一体成形,在设于扶手主体1的左右两端的基部的背面形成有大致长方形的铰链用凹部11、12。在两侧的铰链用凹部11、12内的左右两侧壁部分别形成有轴孔13、14,枢轴15、16贯穿在铰链部2、3的内侧支承片22、32、外侧支承片23、33设有的轴孔22a、23a、32a、33a并且贯穿该侧壁部的轴孔13、14,各铰链部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扶手主体1。一对铰链部2、3固定于汽车的车身侧,扶手主体1在非使用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能够相对于铰链部2、3相对转动。
如图4、图5、图6所示,右侧的铰链部2包括:铰链主体21;金属板制的安装夹具5,其自铰链主体21的正面侧(前表面侧)嵌入安装于铰链主体21,嵌入并卡定于车身侧车身覆板的矩形孔;盖4,其覆盖铰链主体21的正面侧并嵌装于铰链主体21,使夹具支承部42进入铰链主体21内的矩形开口部27从而自内侧支承安装夹具5;以及扭转螺旋弹簧6,其安装在突出设置于铰链主体21的下部的内侧支承片22与外侧支承片23之间。
左侧的铰链部3包括:铰链主体31;安装夹具5,其自正面侧嵌入安装于铰链主体31,嵌入并卡定于车身侧车身覆板的矩形孔;盖4,其覆盖铰链主体31的正面侧并嵌合于铰链主体31,使夹具支承部42进入铰链主体31内的矩形开口部37从而自内侧支承安装夹具5;以及油减震器8,其插入于在铰链主体31的下部设有的内侧支承片32与外侧支承片33之间,对扶手主体1施加转动负荷。
如图5所示,右侧的铰链部2的铰链主体21形成为将正面设定为大致正方形的立方体形状,在铰链主体21的下部突出设置内侧支承片22、外侧支承片23并利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在该内侧支承片22与外侧支承片23之间设有扭转螺旋弹簧6用的空间,在铰链主体21的大致中央部分设有矩形开口部27。另外,在矩形开口部27的背面侧突出设置有矩形框部21a,在该矩形框部21a的周围的下降了一截的部分形成有座部21b,在将铰链主体21嵌入于车身覆板的矩形孔时,形成为将矩形框部21a嵌入于该矩形孔,并将座部21b压紧于车身覆板的表面。
在突出设置于铰链主体21的下侧的内侧支承片22和外侧支承片23上形成有轴孔22a、23a作为贯通孔。在该轴孔22a、23a内贯穿枢轴15(图4),成为以能够在扶手主体1的铰链用凹部11内转动的方式支承铰链主体21的构造。如图5所示,在铰链主体21的两侧部形成有盖卡定部24,在使盖4嵌装于铰链主体21的正面侧时,设于盖4的内侧的卡定爪45能够卡定于该盖卡定部24。
另外,如图5所示,形成于铰链主体21的大致中央部的矩形开口部27形成为能够由安装夹具5的背面侧插入安装夹具5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在嵌入盖4时能够将突出设置于盖4的背面侧的夹具支承部42插入的形状。另外,在铰链主体21的矩形开口部27的一侧的内侧面上,沿着前后方向也就是说盖4的插入方向形成有引导槽,以使设于盖4的夹具支承部42的一侧的侧面的引导肋44与该引导槽嵌合并进行滑动。
如图5所示,在铰链主体21的矩形开口部27的两侧以朝向背面侧的方式突出设置有突部28,在组装时,在将铰链主体21嵌入到车身覆板的矩形孔时,使该突部28的外侧面与矩形孔的左右两侧缘部相接触,从而防止铰链主体以及扶手主体1的左右晃动。
如图6、图8所示,左侧的铰链部3的铰链主体31与上述的右侧的铰链主体21大致相同,形成为将正面设定为大致正方形的立方体形状,在铰链主体31的下部突出设置有内侧支承片32、外侧支承片33,并利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在该内侧支承片32与外侧支承片33之间设有油减震器8用的空间,在铰链主体31的大致中央部分设有矩形开口部37。另外,在矩形开口部37的背面侧突出设置有矩形框部,在该矩形框部的周围的下降了一截的部分形成有座部31b。座部31b形成为在将铰链主体31嵌入车身覆板B的矩形孔Bh时,将矩形框部31a嵌入于该矩形孔,并将座部31b压紧于车身覆板B的表面。
如图6、图8所示,在突出设置于铰链主体31的下部的内侧支承片32、外侧支承片33处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轴孔32a、33a。在该轴孔32a、33a内贯穿枢轴16,且为以能够在扶手主体1的铰链用凹部12内转动的方式支承铰链主体31的结构。如图8所示,在铰链主体31的两侧部形成有盖卡定部39,在使盖4嵌装于铰链主体31的正面侧时,盖4侧的卡定爪45能够卡定于盖卡定部39。
另外,如图6所示,形成于铰链主体31的大致中央部的矩形开口部37形成为能够由安装夹具5的背面侧插入安装夹具5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在嵌入盖4时能够将突出设置于盖4的背面侧的夹具支承部42插入的形状。另外,如图8所示,在铰链主体31的矩形开口部37的一侧的内侧面上,沿着前后方向也就是盖4的插入方向形成有引导槽31c,以使设于盖4的夹具支承部42的一侧的侧面的引导肋44与引导槽31c嵌合并进行滑动。
安装夹具5自铰链主体21、31的前表面侧插入并嵌入于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开口部27、37。如图9~图12所示,该安装夹具5通过将具有弹簧弹性的金属板以大致U字状弯折而形成,在该安装夹具5的两侧形成有具有弹簧弹性的弹性腿部51。另外,在两侧的弹性腿部51以将其内侧的一部分切开并向外侧立起而打开的方式形成有弹性鼓出部52。
作为用于形成安装夹具5的、具有弹簧弹性的金属板能够使用厚度大于以往所使用的安装夹具的板厚的钢板(例如板厚为以往所使用的安装夹具的板厚的1.4倍的钢板)。在将辅助把手相对于车厢内的侧壁等的车身覆板固定时,通过将安装夹具5卡定于车身覆板B的内侧从而产生辅助把手的安装强度。
在本辅助把手中,通过使用由板厚大于以往的安装夹具的板厚的钢板(例如厚度为以往的安装夹具的板厚的1.4倍的钢板)形成的安装夹具5,从而提高辅助把手的安装耐久性。例如,即使在搭乘人员以对辅助把手施加其体重的方式反复使用辅助把手时,也能够抑制安装夹具5的变形,提高辅助把手的安装耐久性。
在使用了具有以往的安装夹具的板厚的1.4倍的板厚的金属板制的安装夹具5的情况下,在安装辅助把手时,在将安装夹具5插入车身覆板B的矩形孔Bh时,弹性鼓出部52难以向内侧挠曲(弹性变形),而难以进行安装作业,从而其作业性劣化。因此,如图11所示,在安装夹具5中,以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尺寸A小于顶端部的宽度尺寸B的方式在弹性鼓出部52的两侧形成倾斜边部52a,利用该倾斜边部52a,使弹性鼓出部52成为自顶端部侧朝向根部侧去前端逐渐变窄的形态。另外,倾斜边部52a在图11中形成为直线状,但是,这是也包含弯曲的边部的概念。由此,在将安装夹具5插入于矩形孔Bh时,弹性鼓出部52以更小的负荷向内侧弹性变形,而使插入变得容易。
具体而言,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尺寸A形成为弹性鼓出部52的顶端部的宽度尺寸B的1/3倍~2/3倍。另外,该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尺寸A设定为安装夹具5的金属板的厚度尺寸的4倍~6倍。由此,使弹性鼓出部52容易向内侧弹性变形,并且,能够获得辅助把手所需的安装耐久性。
在此,在根部的宽度尺寸A小于顶端部的宽度尺寸B的1/3倍的情况下,弹性鼓出部52的强度下降而难以获得所需的安装耐久性。另外,在根部的宽度尺寸A大于顶端部的宽度尺寸B的2/3倍的情况下,在将安装夹具5插入车身覆板B的矩形孔Bh时,弹性鼓出部52难以向内侧弹性变形,而容易使组装作业性劣化。
另外,在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尺寸A小于安装夹具5的金属板的厚度尺寸的4倍的情况下,难以获得辅助把手所需的安装强度,在根部的宽度尺寸A大于安装夹具5的金属板的厚度尺寸的6倍的情况下,在将安装夹具5插入矩形孔Bh时,弹性鼓出部52难以向内侧挠曲(弹性变形),而将辅助把手安装于车身覆板B的安装作业变得较难。
如此,通过将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尺寸A形成为弹性鼓出部52的顶端部的宽度尺寸B的1/3倍~2/3倍,从而能够提高安装夹具5的耐久性也就是辅助把手的安装耐久性,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对于车身覆板的安装作业。另外,由于将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尺寸A设定在安装夹具5的金属板的厚度尺寸的4倍~6倍的范围内,因此,在安装辅助把手时,使安装夹具5的弹性鼓出部52容易弹性变形,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安装夹具5的安装强度。
另外,通过改变弹性鼓出部52的倾斜边部52a的倾斜角度、改变根部的宽度尺寸A,能够调整安装辅助把手时的安装夹具5的插入负荷,在想要增大安装夹具5的插入负荷的情况下,在上述范围内,增长宽度尺寸A即可,在想要减小插入负荷的情况下,缩短宽度尺寸A即可。
安装夹具5的两侧的弹性鼓出部52如上所述以比弹性腿部51向外侧打开的形态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在该弹性鼓出部52的顶端形成有以大致日文假名く字状弯曲的第1卡定部53和平坦的板状的第2卡定部57。由此,在将安装夹具5插入于成为被固定部的车身覆板B的矩形孔Bh时,第1卡定部53卡定于矩形孔Bh的缘部,第2卡定部57的顶端卡定于车身覆板B的背面(内侧面)。
也就是说,如图9~图12所示,在弹性鼓出部52的顶端部中央以日文假名く字状弯曲形成有第1卡定部53,在第1卡定部53的两侧突出设置有第2卡定部57,该第2卡定部57以与弹性鼓出部52的平面平行的板状向倾斜方向倾斜。
而且,如图9、图10所示,在两侧的弹性腿部51的顶端附近以相对于腿部以大致直角弯折的方式形成有台阶部54,在该台阶部54的顶端侧以与安装夹具5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也就是说与弹性腿部51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有突出部56,从而形成顶端部。在突出部56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卡定爪55,该卡定爪55为将该中央部分切开立起并向外侧打开的形态。
如图13所示,在将安装夹具5组装于铰链主体31的情况下,将安装夹具5的头部自铰链主体31的前表面侧插入铰链主体31的矩形开口部37,并在该状态下将安装夹具5压入到插入端位置,此时,安装夹具5的两侧的台阶部54卡定于矩形开口部37的两侧的内侧缘部,且两侧的卡定爪55进入铰链主体31的矩形开口部37内的两侧孔部34,并卡定于该孔部34的前表面侧的被卡定部。
铰链主体21、31的正面(前表面)侧分别以覆盖铰链主体21、31的前表面组装有盖4。如图7所示,盖4包括覆盖铰链主体21、31的正面的盖主体41、以及突出设置于盖主体41的背面侧的一对夹具支承部42。
如上所述,在两侧的铰链主体21、31的正面以该盖4利用盖主体41覆盖铰链主体21、31的正面的方式安装有盖4,在盖主体41的背面侧突出设置有一对夹具支承部42,夹具支承部42与安装夹具5一起插入于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开口部27、37内。为了顺畅地进行这样的插入作业,如图6、图7、图8所示,在夹具支承部42的外侧面沿着将夹具支承部42压入的方向设有引导肋44。
而且,如图5、图6所示,在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框部21a、31a的内侧、也就是矩形开口部27、37的内侧面设有能够与引导肋44嵌合的引导槽21c、31c。由此,如图8所示,在以将盖4的夹具支承部42插入铰链部2、3的矩形开口部27、37的形态将盖4压入到铰链部2或铰链部3时,引导肋44与铰链主体21、31侧的引导槽21c、31c嵌合并进行滑动,盖4能够不倾斜地始终适当地嵌入。
另外,引导槽与引导肋之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与上述位置关系相反,还能够将引导肋突出设置在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开口部27、37的内侧面,将引导槽设置在盖4的盖主体41。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设定为以使一个引导肋44嵌合于一个引导槽21c或引导槽31c并进行滑动的方式嵌入,但是,只要用于设置引导槽的构件的强度充分,则还能够在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开口部27、37的内侧两侧面设置两个引导槽或引导肋,与其相对应地,在盖4的盖主体41的两侧设置引导肋或引导槽,使它们嵌合并进行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盖主体41内的两侧部设有与盖卡定部39卡定的卡定爪45,该盖卡定部39设于上述铰链主体21、31的两侧部。盖4利用该卡定爪45相对于铰链主体21、31临时固定,并在最终阶段通过压入于铰链主体21、31而可靠地固定于铰链主体21、31。
在安装于右侧的铰链用凹部11的铰链主体21的内侧支承片22与外侧支承片23之间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6,该扭转螺旋弹簧6用于对扶手主体1相对于铰链部2、3向非使用位置(图3的实线所表示的状态)施力。如图5所示,扭转螺旋弹簧6具有一端部61和另一端部62,在安装时,扭转螺旋弹簧6的一端部61卡定于铰链主体21的内侧支承片22的内侧附近,扭转螺旋弹簧6的另一端部62卡定于设在扶手主体1的铰链用凹部11内的卡定凹部11a(图4)。由此,扭转螺旋弹簧6以对扶手主体1相对于铰链主体21向非使用状态施力的方式配设在铰链用凹部11的外侧支承片23与内侧支承片22之间。
如图4、图6所示,在安装于左侧的铰链用凹部12的铰链主体31的内侧支承片32与外侧支承片33之间安装有油减震器8。油减震器8包括圆筒体的内筒82、和以内包该内筒82的方式能够旋转地安装的外筒81,在形成于内筒82与外筒81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油,从而在内筒82和外筒81相对转动时,利用油的粘性阻力产生制动力。
在油减震器8的内筒82的轴心位置形成有轴孔83,在该轴孔83如图4所示那样贯穿有枢轴16。另外,如图6所示,在内筒82的顶端轴支承位置突出设置有长圆凸台部84,在将油减震器8插入到铰链主体31的内侧支承片32与外侧支承片33之间时,该长圆凸台部84嵌入于形成在内侧支承片32的内侧的长圆凸台用嵌入部32b。
另一方面,在外筒81的外周部突出设置有突条部85,并在将油减震器8插入于铰链主体31的内侧支承片32与外侧支承片33之间时,该突条部85卡定于设置在铰链用凹部12内的突条用卡定部12a(图4),从而在转动操作扶手主体1时,油减震器8的外筒81与扶手主体1一起转动。铰链部3固定于车身的车身覆板B,由于油减震器8的内筒82使其端部的长圆凸台部84卡定于内侧支承片32,因此,在使扶手主体1相对于铰链部3转动时,油减震器8的内筒82相对于外筒81转动,并以对外筒81施加适当的转动阻力的方式进行动作。
在组装辅助把手的情况下,首先,在两侧的铰链主体21、31上组装安装夹具5。如图5、图6所示,安装夹具5从夹具的头部开始自铰链主体21、31的前表面侧插入于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开口部27、37内,并在该状态下将安装夹具5压入组装于铰链主体21、31的背面侧。此时,如图13所示,安装夹具5通过使其弹性腿部51略微向内侧收缩,从而容易地进入到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开口部27、37内,在铰链主体21、31的进入端,台阶部54与铰链主体21、31的内侧缘部35相抵接,且卡定爪55卡定于铰链主体21、31的被卡定部36。
接着,在右侧的铰链主体21的内侧支承片22与外侧支承片23之间配置有扭转螺旋弹簧6的状态下,将铰链主体21配置在铰链用凹部11内的预定位置,将枢轴15自铰链用凹部11的外侧插入于轴孔13,进而如图4所示,将枢轴15自外侧支承片23的轴孔23a通过扭转螺旋弹簧6内,进一步使枢轴15贯穿内侧支承片22的轴孔22a,再将枢轴15的顶端插入于另一侧的轴孔13。
由此,右侧的铰链主体2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扶手主体1,此时,扭转螺旋弹簧6的一端部61卡定于铰链主体21的一部分,扭转螺旋弹簧6的另一端部62卡定于扶手主体1的铰链用凹部11的缘部,铰链主体21在扭转螺旋弹簧6的弹簧力的作用下被向铰链用凹部11侧施力,而成为进入到铰链用凹部11内的状态。
同样地,左侧的铰链主体31在内侧支承片32与外侧支承片33之间插入有油减震器8的状态下,将铰链主体31配置在铰链用凹部12内的预定位置,将枢轴16自外侧插入于铰链用凹部12的轴孔14,并将枢轴16自外侧支承片33的轴孔33a通过油减震器8内,进一步使枢轴16贯穿内侧支承片32的轴孔32a,再将枢轴16的顶端插入于另一侧的轴孔14。
由此,铰链主体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扶手主体1,此时,油减震器8的长圆凸台部84嵌入于内侧支承片32的内侧的长圆凸台用嵌入部32b,油减震器8的外筒的突条部85卡定于扶手主体1的铰链用凹部12的突条用卡定部12a,在油减震器8的油的粘性阻力的作用下,在铰链主体31处施加有转动阻力。
接着,将盖4临时固定于铰链主体21、31的前表面。在将盖4临时固定的情况下,如图5、图6、图8所示,将突出设置于盖4的背面侧的夹具支承部42插入于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开口部27、37内的中间位置,从而将盖4嵌入并临时固定。
在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盖4的卡定爪45卡定在铰链主体21、31的盖卡定部29、39的近前位置。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铰链部3的铰链主体31内的安装夹具5的图示,但是,实际上,如上所述,在安装夹具5插入到铰链主体31内的状态下,盖4的一对夹具支承部42被插入并临时固定。
另外,由于以设于盖4的盖主体41的侧部的引导肋44与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开口部27、37的内侧面的引导槽21c、31c嵌合并滑动接触的方式插入,因此,盖4能够容易地插入到恰当位置。另外,在将盖4的夹具支承部42以及安装夹具5嵌入到车身覆板B的矩形孔Bh时,临时固定状态下的盖4以安装夹具5的弹性鼓出部52等成为能够移动的状态的方式安装。
在将辅助把手相对于设于汽车的车厢内的顶面或侧壁面的装饰材料T的内侧的车身覆板(车身覆板的托架部部)B固定的情况下,把持辅助把手的扶手主体1,并将扶手主体1的两侧基部的铰链部2、3的夹具支承部42以及安装夹具5的顶端压入设于车身覆板B的矩形孔Bh。
此时,安装夹具5在使其弹性鼓出部52向内侧弹性变形的同时进入到矩形孔Bh内。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弹性鼓出部52的两侧以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小于其顶端部的宽度的方式形成有倾斜边部52a,因此,即使在使作为安装夹具5的原材料的金属板的板厚大于以往的板厚从而提高了辅助把手的安装耐久性的情况下,在将安装夹具5插入矩形孔Bh时,鼓出的弹性鼓出部52也能够容易地向内侧弹性变形,不增大插入负荷而能够相对简单地进行插入,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
另外,在安装夹具5、5的弹性鼓出部52完全嵌入到矩形孔时,弹性鼓出部52的第1卡定部53以及第2卡定部57以向外侧打开的方式弹性恢复,而成为第1卡定部53卡定于车身覆板B的矩形孔Bh的缘部,第2卡定部57的顶端卡定于车身覆板B的背面(内侧面)的状态(图14)。
由此,成为车身覆板B的矩形孔Bh的缘部夹在铰链主体21、31的座部21b、31b与第2卡定部57之间的状态,通过弹性鼓出部52的第2卡定部57的顶端卡定在车身覆板B的背面,从而以较高的耐脱力使铰链主体21、31固定并组装于车身覆板B。
然后,如图14所示,将成为临时固定状态的盖4压入铰链主体21、31的内部。此时,盖4的内侧的卡定爪45完全嵌入并卡定于铰链主体21、31的两侧的盖卡定部39。另外,此时,设于盖4的盖主体41的侧部的引导肋44与铰链主体21、31的矩形开口部27、37的内侧面的引导槽21c、31c嵌合并滑动接触从而盖4压入于铰链主体21、31,因此,盖4不倾斜地且笔直地进入到铰链主体21、31内,最后,使盖4的卡合爪43卡定于铰链主体21、31的盖卡定部39,从而盖4嵌装在恰当位置。
如上所述,在压入被临时固定的盖4时,由于以盖4的引导肋44在引导槽21c、31c内滑动的方式压入盖4,因此,盖4不倾斜地且恰当地进入,而能够作业性良好地嵌装盖4。
在该状态下,如图15、图16所示,盖4的夹具支承部42完全嵌入于安装夹具5、5的内侧,安装夹具5的弹性鼓出部52的第1卡定部53以及第2卡定部57牢固地卡定于车身的被固定部的车身覆板B,从而完成辅助把手的安装。
如此,由于在弹性鼓出部52的两侧自顶端部侧朝向根部去以前端狭窄状形成有倾斜边部52a,以使安装夹具5的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尺寸A小于顶端部的宽度尺寸B,因此,即使在使安装夹具5的板厚大于以往的安装夹具的板厚的情况下,在将辅助把手安装于车身覆板B时,也能够以较小的负荷使弹性鼓出部52向内侧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安装夹具5插入于矩形孔Bh,能够改善安装作业的作业性,能够高效地将辅助把手安装于车厢的侧壁等。
特别是,在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尺寸A形成为弹性鼓出部52的顶端部的宽度尺寸的1/3倍~2/3倍的情况、或弹性鼓出部52的根部的宽度尺寸A形成为安装夹具5的金属板的厚度尺寸的4倍~6倍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维持辅助把手的安装耐久性,并且在安装时容易使弹性鼓出部52向内侧弹性变形,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另外,安装夹具5以其原材料的钢板的板厚为以往的安装夹具的板厚的1.4倍的板厚形成,因此,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辅助把手的安装耐久性。
在使用辅助把手时,使用者如图3所示使扶手主体1相对于铰链部2、3向下侧转动来使用辅助把手。扶手主体1的中央部被使用者向下方拉伸,此时,扭转螺旋弹簧6的另一端部62利用扶手主体1的铰链用凹部11的卡定凹部11a的转动而克服扭转螺旋弹簧6的扭转弹簧力来进行扭转。由此,扶手主体1克服扭转弹簧力向下侧转动,通过使用者把持扶手主体1从而能够保持扶手主体1的使用状态。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将手从辅助把手的使用状态下的扶手主体1上离开时,扶手主体1受到自扭转螺旋弹簧6的另一端部62朝向上方(图3的顺时针方向)的作用力而向上方转动,并返回到非使用状态(图3的实线位置),但是,此时,在油减震器8的作用下,扶手主体1的转动被制动,而使扶手主体1以低速返回到非使用状态的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扶手主体;2、铰链部;3、铰链部;4、盖;5、安装夹具;8、油减震器;11、铰链用凹部;11a、卡定凹部;12、铰链用凹部;12a、突条用卡定部;13、轴孔;14、轴孔;15、枢轴;16、枢轴;21、铰链主体;21a、矩形框部;21b、座部;21c、引导槽;22、内侧支承片;22a、轴孔;23、外侧支承片;23a、轴孔;24、盖卡定部;27、矩形开口部;28、突部;29、盖卡定部;31、铰链主体;31a、矩形框部;31b、座部;31c、引导槽;32、内侧支承片;32a、轴孔;32b、长圆毂用嵌入部;33、外侧支承片;33a、轴孔;34、孔部;35、内侧缘部;36、被卡定部;37、矩形开口部;39、盖卡定部;41、盖主体;42、夹具支承部;43、卡合爪;44、引导肋;45、卡定爪;51、弹性腿部;52、弹性鼓出部;52a、倾斜边部;53、第1卡定部;54、台阶部;55、卡定爪;56、突出部;57第2卡定部;61、一端部;62、另一端部;81、外筒;82、内筒;83、轴孔;84、长圆凸台部;85、突条部。

Claims (3)

1.一种辅助把手,其包括:
扶手主体,其在左右两端的基部设有铰链用凹部;
铰链部,其具有借助枢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两侧的铰链用凹部的一对铰链主体;
安装夹具,其通过将具有弹簧弹性的金属板以大致U字状弯折从而在两侧设置弹性腿部而形成,在该两侧的弹性腿部设有向外侧鼓出的弹性鼓出部,该安装夹具分别插入于该一对铰链主体的设于大致中央的矩形开口部;以及
盖,其具有插入于该安装夹具的两侧的弹性腿部的内侧且平行地突出设置的一对板状的夹具支承部,该盖以覆盖该铰链部的前表面的方式嵌装于该铰链主体,
该辅助把手通过将该安装夹具以及该盖的该夹具支承部插入设于车身覆板的矩形孔从而将该铰链部固定安装于车身覆板,其特征在于,
该安装夹具的该弹性鼓出部在顶端部两侧以向外侧倾斜地打开的形态设有与该车身覆板的内侧相抵接的第2卡定部,在顶端部中央以向内侧弯折的方式设有与该车身覆板的矩形孔的缘部相抵接的第1卡定部,在该弹性鼓出部的两侧以该弹性鼓出部的根部的宽度小于顶端部的宽度的方式形成有倾斜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鼓出部的根部的宽度尺寸形成为该弹性鼓出部的顶端部的宽度尺寸的1/3倍~2/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鼓出部的根部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上述安装夹具的金属板的厚度尺寸的4倍~6倍。
CN201480051734.0A 2013-09-19 2014-02-26 辅助把手 Pending CN1055556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4464 2013-09-19
JP2013194464A JP2015058836A (ja) 2013-09-19 2013-09-19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PCT/JP2014/054740 WO2015040872A1 (ja) 2013-09-19 2014-02-26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5601A true CN105555601A (zh) 2016-05-04

Family

ID=5268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734.0A Pending CN105555601A (zh) 2013-09-19 2014-02-26 辅助把手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14520A1 (zh)
EP (1) EP3023298A4 (zh)
JP (1) JP2015058836A (zh)
CN (1) CN105555601A (zh)
TW (1) TW201520095A (zh)
WO (1) WO20150408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1026B1 (fr) * 2013-09-24 2016-04-15 A Raymond Et Cie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objet plat sur une plaque support et assemblage obtenu
JP6076232B2 (ja) * 2013-10-28 2017-02-0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WO2017131851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an assist grip assembly to a component of a vehicle
US10040384B2 (en) * 2016-12-29 2018-08-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wist-lock articulating assist mechanism
JP2018197052A (ja) * 2017-05-23 2018-12-13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JP6839612B2 (ja) * 2017-06-05 2021-03-1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車両内装部材の取付装置
US10590968B2 (en) 2018-03-01 2020-03-17 Newfrey Llc Dual component U-base fastener
US10894516B2 (en) 2017-10-18 2021-01-19 Newfrey Llc U-base fastener with folded barb and multiple spring arms
JP7055716B2 (ja) * 2018-07-27 2022-04-18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車両内装部材の取付装置
JP7165544B2 (ja) * 2018-09-21 2022-11-04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車両内装部材の取付装置
FR3092289B1 (fr) * 2019-02-04 2021-02-19 Illinois Tool Works Poignée de maintien pour un habitacle de véhicule
JP7406954B2 (ja) * 2019-10-28 2023-12-28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車両内装部材の取付装置
US11746812B2 (en) 2021-05-12 2023-09-05 Newfrey Llc Dual component sealing fastener and coupling assembly including sam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107378A1 (es) * 1994-06-20 1997-11-16 Irausa Ing Sa Mejoras introducidas en la patente de invencion n. 9401338, por "techo autoportante con accesorios integrados para montaje directo en techos de vehiculos.
CN1224487A (zh) * 1997-04-22 1999-07-28 伊劳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把配件固定于衬在车辆内的独立支承板和/或构件上的系统
US6454507B1 (en) * 1998-12-31 2002-09-24 Grupo Antolin-Ingenieria, S.A. Metal-plastic system for fixing pieces
CN1819937A (zh) * 2003-06-03 2006-08-16 丰和纤维工业株式会社 辅助扶手的连接结构
CN101109404A (zh) * 2006-07-19 2008-01-2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内装部件及其拆卸方法
US20080289155A1 (en) * 2007-05-23 2008-11-27 Nvh Korea Inc,. Fixing clip for interior part of vehicle
CN102112340A (zh) * 2009-10-19 2011-06-29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辅助把手
CN103153699A (zh) * 2010-10-04 2013-06-12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辅助扶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5606A (en) * 1996-08-29 1999-11-02 Lear Donnelly Overhead Systems, L.L.C. Grip hand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JP4070511B2 (ja) * 2001-08-24 2008-04-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MXPA02006676A (es) * 2001-10-15 2003-09-10 Antolin Grupo Ing Sa Sistema de fijacion de accesorios para el interior de vehiculos.
US6643897B2 (en) * 2001-10-23 2003-11-11 Trw Inc. Retractable grab handle and coat hook
DE10318220B4 (de) * 2002-05-14 2010-12-02 Toyoda Gosei Co., Ltd., Haruhi Montagestruktur und Montageverfahren für Fahrzeuginnenteile
US7617571B2 (en) * 2006-10-30 2009-11-1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in-less assist grip handle assembly
JP4788706B2 (ja) * 2007-11-16 2011-10-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部品の取付構造
JP4774464B1 (ja) * 2010-05-12 2011-09-1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107378A1 (es) * 1994-06-20 1997-11-16 Irausa Ing Sa Mejoras introducidas en la patente de invencion n. 9401338, por "techo autoportante con accesorios integrados para montaje directo en techos de vehiculos.
CN1224487A (zh) * 1997-04-22 1999-07-28 伊劳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把配件固定于衬在车辆内的独立支承板和/或构件上的系统
US6454507B1 (en) * 1998-12-31 2002-09-24 Grupo Antolin-Ingenieria, S.A. Metal-plastic system for fixing pieces
CN1819937A (zh) * 2003-06-03 2006-08-16 丰和纤维工业株式会社 辅助扶手的连接结构
CN101109404A (zh) * 2006-07-19 2008-01-2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内装部件及其拆卸方法
US20080289155A1 (en) * 2007-05-23 2008-11-27 Nvh Korea Inc,. Fixing clip for interior part of vehicle
CN102112340A (zh) * 2009-10-19 2011-06-29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辅助把手
CN103153699A (zh) * 2010-10-04 2013-06-12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辅助扶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23298A1 (en) 2016-05-25
TW201520095A (zh) 2015-06-01
JP2015058836A (ja) 2015-03-30
US20160214520A1 (en) 2016-07-28
EP3023298A4 (en) 2017-04-12
WO2015040872A1 (ja) 2015-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5601A (zh) 辅助把手
CN102112340B (zh) 辅助把手
CN103153699A (zh) 辅助扶手
CN102806863A (zh) 扶手
EP1398522B1 (en) Wheel balance weight
KR101285317B1 (ko) 다양한 마운트 타입의 와이퍼 암 장착이 가능한 클립 부재
CN103042952B (zh) 车辆座椅
CN104859595B (zh) 刮水片
WO2014034218A1 (ja) 車両用ドア
CN105799652B (zh) 用于风挡擦拭器的盖、被覆盖的风挡擦拭器臂、及其组件
JP5204628B2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JP2009228314A (ja) 車両用ドアヒンジ装置
EP2987689A1 (fr) Ressort à lame pour un balai d'essuie-glace de véhicule
JP2007008279A (ja) ワイパ装置
CN107074155A (zh) 副盖的临时放置结构
US8091911B2 (en) Double wing bicycle fender
TWI487637B (zh) 扶把
FR3014796A1 (fr) Balai d'essuie-glace pour un systeme d'essuyage d'une vitre de vehicule et son procede d'assemblage
EP3274218A1 (fr) Chape pour bras d'entraînement d'un balai d'essuie-glace
CN201347053Y (zh) 雨刷固定座
FR2979857A1 (fr) Agencement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CN218558492U (zh) 一种双弹簧悬架系统
FR2839106A1 (fr) Dispositif de fermeture a fixation rapide pour extremites laterales de coffre de volet roulant
EP3634837B1 (fr) Ensemble de structure de carrosserie avec une traverse superieure adaptee pour un toit ouvrant ou non ouvrant
EP3601016B1 (fr) Piece d'habillage de carrosserie de vehic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