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181B - 车身侧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侧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181B
CN105531181B CN201480048736.4A CN201480048736A CN105531181B CN 105531181 B CN105531181 B CN 105531181B CN 201480048736 A CN201480048736 A CN 201480048736A CN 105531181 B CN105531181 B CN 1055311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ver
bolt
fastener hole
inner fend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87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1181A (zh
Inventor
江村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31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1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2Streamlining the undersurf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能够使树脂部件中的螺栓的紧固扭矩稳定,与轮罩等的车身刚性及强度相匹配地提高。车身侧部构造(1)的后导流板(20)具有:用于经由后内挡泥板(11)而向下纵梁(12)的板状部件(12b)安装的安装部(20b);从安装部(20b)朝向车辆前方侧以第一突出量(t1)突出的螺栓紧固面部(20d);以及从螺栓紧固面部(20d)朝向车辆前方侧开口的螺栓贯通孔(20e)。后内挡泥板(11)具有直径比螺栓紧固面部(20d)大的切缺部(11a)。台阶螺栓(30)在轴向上具有:与被固定在下纵梁(12)的板状部件(12b)上的螺母(14)螺接的螺纹部(30a);小径的圆筒部(30b);以及直径比螺栓紧固面部(20d)小的檐部(30c)。

Description

车身侧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导流板的车身侧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时,行驶风与旋转的车轮直接接触时,压力施加于车轮的前方,并且发生紊流,空气在与车轮相比更后方的车辆下部等变得剧烈,从而产生对于车辆的空气阻力及升力变大、耗油量变高、乘坐舒适性的降低、噪音等的问题。因此,通过在车轮的前方设置导流板(整流板),使与车轮接触的行驶风向车轮左右释放的方式进行整流,减小了对于车辆的空气阻力及升力(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下部车身构造中,将以后轮罩周围的整流效果为目的的后导流板设置在后轮罩的后内挡泥板的前部下端。使用螺栓或夹持机构将该后导流板紧固固定于后轮罩或后挡泥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6000号公报(图1、图2)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下部车身构造中,存在以下课题。
一般来说,后导流板或后内挡泥板由树脂部件成形。在经由这些树脂部件在车身上螺栓紧固的情况下,若增大螺栓的紧固扭矩则会发生树脂部件的压溃,或作为树脂部件的后导流板或后内挡泥板发生热伸长变形而使板厚发生变化,由此存在螺栓的紧固扭矩不稳定或者紧固扭矩不足等的课题。
例如,在螺栓的紧固扭矩不足的情况下,存在以下课题:作为后内挡泥板的内侧的车身部件的后轮罩内部件、后轮罩外部件或轮罩前方的下纵梁的紧固力降低,导致车身刚性及强度降低。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能够实现在将后导流板或后内挡泥板螺栓紧固在车身上的情况下的螺栓的紧固扭矩的稳定,并通过使螺栓的紧固扭矩稳定而提高车身刚性及强度。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车身侧部并容纳轮胎的轮罩;覆盖上述轮罩的朝向上述轮胎侧的面的内挡泥板;以及经由上述内挡泥板被螺栓紧固在设置于上述轮罩的轮罩侧紧固孔的导流板,上述导流板具有:用于经由上述内挡泥板而向上述轮罩侧紧固孔安装的安装部;从上述安装部朝向上述轮罩侧以规定突出量突出、并能够容纳螺栓的头部的螺栓紧固面部;以及形成在上述螺栓紧固面部上的螺栓贯通孔,上述内挡泥板在与上述螺栓紧固面部对应的位置具有直径比上述螺栓紧固面部大的切缺部,上述螺栓在轴向上按以下顺序具有:与上述轮罩侧紧固孔螺接的螺纹部;直径比上述螺纹部大且比上述螺栓贯通孔小的上述头部;直径比上述螺栓贯通孔大且比上述螺栓紧固面部小的檐部,通过将上述导流板螺栓紧固于上述轮罩侧紧固孔,上述螺栓紧固面部被夹持在上述檐部与上述轮罩之间,并且上述内挡泥板被夹持在上述安装部与上述轮罩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将螺栓牢固地紧固在轮罩上,通过螺栓的头部也能够将螺栓紧固面部以适度的紧固力夹持在檐部与轮罩之间。其结果,螺栓紧固面部不会压溃,另外,即使后导流板或后内挡泥板发生热伸长变形而板厚变化,也不会发生螺栓相对于轮罩的紧固扭矩的降低。因此,能够将螺栓以高的紧固扭矩紧固在轮罩上,能够提高车身刚性及强度。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轮罩具有配置在车宽内侧的轮罩内部件和配置在车宽外侧的轮罩外部件,并且上述轮罩具有上述轮罩内部件的车宽外侧端部与上述轮罩外部件的车宽内侧端部重合的重合部,设置在上述轮罩内部件的车宽外侧端部的内侧紧固孔与设置在上述轮罩外部件的车宽内侧端部的外侧紧固孔重合而构成上述轮罩侧紧固孔。
根据这样的结构,对轮罩内部件的内侧紧固孔与轮罩外部件的外侧紧固孔进行紧固时,能够共用用于安装导流板的螺栓,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降低成本及车身重量,并且还能够减少车身的组装工时。另外,与其他部位相比,通过将导流板安装在两个部件重合而板厚变厚的轮罩内部件与轮罩外部件的重合部,能够提高导流板的安装刚性及强度。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轮罩的前方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上述下纵梁在后端具有下纵梁凸缘部,上述下纵梁凸缘部具有能够与上述轮罩侧紧固孔一起通过上述螺栓共同紧固的下纵梁侧紧固孔。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轮罩侧紧固孔与下纵梁侧紧固孔螺栓紧固,提高了利用螺栓来紧固的轮罩与下纵梁之间的载荷传递效率,使车身的刚性/强度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下纵梁凸缘部的前表面侧、且在上述轮罩侧紧固孔及下纵梁侧紧固孔的同轴上具有供上述螺栓的上述螺纹部螺接的螺母,在上述螺母与上述头部之间夹持上述轮罩内部件、上述轮罩外部件和上述下纵梁凸缘。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轮罩内部件、轮罩外部件和下纵梁凸缘以高的紧固扭矩紧固于螺母,能够提高车身刚性及强度。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安装部具有用于经由上述内挡泥板而向上述车身安装的第二安装部,在上述第二安装部与上述轮罩之间夹持有上述内挡泥板。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以多个紧固点结合导流板,能够更可靠地安装支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能够使树脂部件中的螺栓的紧固扭矩稳定,和与轮罩等的车身刚性及强度相匹配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侧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从左侧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左侧的导流板的安装构造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从左侧观察图2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图。
图4是图3的A-A方向剖视图。
图5是图2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左侧的导流板的安装构造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中,对同一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说明方向的情况下,基于从车辆的驾驶员观察时的前后左右上下进行说明。此外,车宽方向和左右方向同义。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从左侧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左侧的导流板的安装构造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从左侧观察图2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图。图4是图3的A-A方向剖视图。图5是图2的车身侧部构造的左侧的导流板的安装构造部分的剖视图。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侧部构造是左右对称构造,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车辆的左侧的构造进行说明,省略右侧的构造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1的车辆C是例如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或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或四轮驱动的乘用车等。
车身侧部构造1形成了车辆C的侧部,主要具有:设置在车身侧部并容纳后轮胎2的后轮罩10;覆盖后轮罩10的朝向后轮胎2侧的面的后内挡泥板11;向后内挡泥板11的前方延伸的下纵梁12(参照图2);以及经由后内挡泥板11被螺栓紧固于下纵梁12的后导流板20。
如图2至图5所示,下纵梁12是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构成车身的一部分的中空构造的框部件。下纵梁12具有:下纵梁加强筋12a;以及以从车外侧覆盖的方式配置的由高强度钢板构成的下纵梁外部件13。从下纵梁加强筋12a的后端部突出有朝向车宽外侧方向以L字型弯曲的板状部件12b(参照图3)。在板状部件12b上固定有螺母14。
后轮罩10是构成了车身的一部分的半圆状的钢制部件,并具有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轮罩内部件15配置于后内挡泥板11的车宽内侧,轮罩外部件16配置于后内挡泥板11的车宽外侧。
在轮罩内部件15的车宽外侧端部上形成有螺栓紧固孔15a,在轮罩外部件16的车宽内侧端部上,与轮罩内部件15的螺栓紧固孔15a在同轴方向上形成有螺栓紧固孔16a。轮罩内部件15的螺栓紧固孔15a与轮罩外部件16的螺栓紧固孔16a经由下纵梁12的板状部件12b与螺母14同径地连通。
使轮罩内部件15的车宽外侧端部与轮罩外部件16的车宽内侧端部重合的重合部通过台阶螺栓(shoulder bolt)30被紧固固定于板状部件12b。使上述重合部通过螺栓紧固于板状部件12b,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强度。
另外,后内挡泥板11是覆盖后轮罩10的轮胎侧的树脂部件,并具有直径比螺栓紧固面部20d(参照图4及图5)大的切缺部11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形开口部)和直径比定位紧固面部20f(参照图4及图5)大的切缺部11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形开口部)。
后导流板20是与后内挡泥板11的下底面相比向车身下方垂下并对在车辆行驶时的气流进行整流的部件。
后导流板20是树脂部件,并具有:导流板主体部20a,其从车宽方向观察以从车辆后方侧向车身下方垂下的方式以倒L字状弯曲;安装部20b,其从车宽方向观察从导流板主体部20a前部向车身上方立起,且将该弯曲面经由后内挡泥板11安装于下纵梁12;以及支承部20c,其在导流板主体部20a与安装部20b的弯曲位置使上表面侧弯曲来确保支承刚性。
后导流板20经由后内挡泥板11通过台阶螺栓30(参照图2)螺栓紧固于与下纵梁12的后端部的板状部件12b(车身)连结的螺母14(参照图2)(轮罩侧紧固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设置在后轮罩10上的轮罩侧紧固孔,使用了被螺栓紧固的螺母14,但也可以采用不需要螺母14的螺杆。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后导流板20与在后内挡泥板11的前方且向车辆前方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2的板状部件12b的螺母14螺栓紧固,若使后导流板20螺栓紧固于车身,则该结构可以是任意的。若例如构成了车身的一部分,则也可以螺栓紧固在下纵梁12以外的部件上。另外,将后导流板20螺栓紧固于后轮罩10,且使后轮罩10固定于车身(下纵梁12的后端部等)即可。
<通过台阶螺栓30对后导流板20的安装部20b、轮罩内部件15及轮罩外部件16的安装>
如图4、图5所示,台阶螺栓30在轴向上排列有:与螺母14螺接的螺纹部30a;直径比螺纹部30a大且比后导流板20的螺栓贯通孔20e小的圆筒部30b(头部);直径比螺栓贯通孔20e大且比螺栓紧固面部20d小的檐部30c;用于紧固操作的螺栓部30d。
圆筒部30b具有轴向长度L1。轴向长度L1被设定成在螺栓紧固时,使作为树脂部件的螺栓紧固面部20d适度地紧固。
在该圆筒部30b的长度方向,即在檐部30c与轮罩外部件16之间,夹持有后导流板20的螺栓紧固面部20d。
另外,台阶螺栓30具有根据圆筒部30b和螺纹部30a的径向差而形成的层差部30e。在该层差部30e与固定有螺母14的板状部件12b的安装面之间,夹持有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此外,层差部30e与板状部件12b的安装面之间的长度L2根据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的厚度来决定。
在将轮罩内部件15、轮罩外部件16和螺栓紧固面部20d夹在台阶螺栓30与螺母14之间,并通过台阶螺栓30紧固的情况下,被夹持在层差部30e与板状部件12b的安装面之间的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以与通常的螺栓紧固同样高的紧固扭矩被牢固地紧固。另一方面,夹持在檐部30c与轮罩外部件16之间的螺栓紧固面部20d以低的紧固扭矩被较弱地紧固。即,由刚性高的金属性部件构成的轮罩内部件15与轮罩外部件16以高的紧固扭矩被牢固地紧固,树脂部件即后导流板20以低的紧固扭矩被适度地紧固。
后导流板20的螺栓紧固面部20d插入至后内挡泥板11的切缺部11a,后导流板20的定位紧固面部20f插入至后内挡泥板11的切缺部11b。
<通过后导流板20的安装部20b对后内挡泥板11的安装>
如图4及图5所示,安装部20b具有:螺栓紧固面部20d,其朝向车辆前方侧以第一突出量t1突出,并能够容纳台阶螺栓30的头部;螺栓贯通孔20e(切缺部),其形成在螺栓紧固面部20d上;定位紧固面部20f(第二安装部),其与螺栓紧固面部20d隔离地配置,并朝向车辆前方侧以比第一突出量t1小的第二突出量t2(t1>t2)突出;以及贯通孔20g,其形成在定位紧固面部20f上。
螺栓紧固面部20d朝向车辆前方侧以第一突出量t1突出。第一突出量t1用于形成与后内挡泥板11的厚度量及未图示的密封层(sealer)或垫圈的厚度量相当的间隙。螺栓紧固面部20d在后导流板20的螺栓紧固面部20d与下纵梁12的板状部件12b(车身)之间形成与第一突出量t1相当的间隙,并对后导流板20和车身进行紧固。
定位紧固面部20f朝向车辆前方侧以第二突出量t2突出。第二突出量t2用于形成与后内挡泥板11的厚度量相当的间隙。定位紧固面部20f在后导流板20的定位紧固面部20f与下纵梁12的板状部件12b(车身)之间形成与第二突出量t2相当的间隙,并对后导流板20与车身进行紧固。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后导流板20与车身进行紧固的紧固面部设为两个(螺栓紧固面部20d和定位紧固面部20f),但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在设置多个紧固面部的情况下,使至少一个紧固面部的突出量比其他的紧固面部的突出量大。由此,能够通过突出量大的螺栓紧固面部20d,在后导流板20与车身之间形成与密封件或垫圈的厚度和内挡泥板11的厚度量相当的间隙。另外,能够利用突出量小的定位紧固面部20f牢固地夹入后内挡泥板11来进行定位。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栓紧固面部20d在与板状部件12b(车身)之间夹持并紧固后内挡泥板11、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定位紧固面部20f在与板状部件12b(车身)之间仅夹持并紧固后内挡泥板11。定位紧固面部20f还具有作为防止相对于螺栓紧固面部20d的松动或摇动的定位部件的功能。
以下,关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车身侧部构造1的后导流板20的安装进行说明。
如图2、图4所示,在后导流板20的螺栓紧固面部20d侧,使轮罩内部件15的端部与轮罩外部件16的端部重合。而且,以使后内挡泥板11的切缺部11a面向该重合部分的方式配置后内挡泥板11。而且,以将后导流板20的螺栓紧固面部20d插入后内挡泥板11的切缺部11a、且将后导流板20的定位紧固面部20f插入后内挡泥板11的切缺部11b的方式配置后导流板20。后导流板20的导流板主体部20a成为向车身下方垂下的状态。
如图4、图5所示,从车辆后方侧将台阶螺栓30的螺纹部30a插入形成在后导流板20的螺栓紧固面部20d上的螺栓贯通孔20e中,转动螺栓部30d使台阶螺栓30紧固于螺母14。
通过使台阶螺栓30紧固于螺母14的动作,将后内挡泥板11夹持在安装部20b与轮罩外部件16之间,并且将后导流板20的紧固面部20d夹持在台阶螺栓30的檐部30c与轮罩外部件16之间,而且将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夹持在层差部30e与板状部件12b之间。
在该紧固完成后,后内挡泥板11夹持在安装部20b与轮罩外部件16之间。由于螺栓紧固面部20d具有大的第一突出量t1,所以能够以适度的力夹持由树脂部件构成的后内挡泥板11。
接着,如图3所示,从车辆后方侧将螺栓(省略图示)插入在后导流板20的定位紧固面部20f上形成的贯通孔20g中,将后导流板20和轮罩内部件15夹持在定位紧固面部20f与螺母14(参照图3)之间。
如图4及图5所示,定位紧固面部20f在后导流板20的定位紧固面部20f与下纵梁12的板状部件12b(车身)之间形成与后内挡泥板11的厚度量相当的第二突出量t2的间隙,并进行定位并固定。
此外,定位紧固面部20f中的紧固部件不限于螺栓,也可以是其他部件,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铆钉进行紧固的方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1具有:设置在车身侧部并容纳轮胎的轮罩10;覆盖轮罩10的朝向后轮胎2侧的面的后内挡泥板11;在后内挡泥板11的前方向车辆前方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2;以及经由后内挡泥板12被螺栓紧固于下纵梁12的后导流板20。后导流板20具有:用于经由后内挡泥板11而向与下纵梁12的后端部的板状部件12b(车身)连结的螺母14(轮罩侧紧固孔)安装的安装部20b;从安装部20b朝向车辆前方侧以第一突出量t1突出,并能够容纳台阶螺栓30的螺栓紧固面部20d;以及从螺栓紧固面部20d朝向车辆前方侧开口的螺栓贯通孔20e。后内挡泥板11具有直径比螺栓紧固面部20d大的切缺部11a(切缺部)。台阶螺栓30在轴向上具有:与固定在下纵梁12的板状部件12b(车身)上的螺母14螺接的螺纹部30a;直径比螺纹部30a大且比螺栓贯通孔20e小的圆筒部30b;以及直径比螺栓贯通孔20e大且比螺栓紧固面部20d小的檐部30c。
通过该结构,台阶螺栓30具有轴向长度L1的圆筒部30b(头部),由此,即使将台阶螺栓30牢固地紧固在螺母14上,也能够以适度的紧固力将后导流板20的螺栓紧固面部20d夹持在台阶螺栓30的檐部30c与轮罩外部件16之间。另外,轮罩内部件15及轮罩外部件16被夹持在圆筒部30b与螺纹部30a在径向上的层差部30e和板状部件12b(车身)之间。因此,即使将台阶螺栓30与螺母14牢固地紧固,由于台阶螺栓30与轮罩10之间的间隔由圆筒部30b(头部)的轴向长度L1决定,所以螺栓紧固面部20d也不会压溃。另外,即使螺栓紧固面部20d热膨胀,台阶螺栓30也不会松动。
在以往例中,在对树脂部件进行螺栓紧固的情况下,若增大螺栓的紧固扭矩则发生树脂部件的压溃,或者因树脂部件的热膨胀等导致板厚变化,由此,存在紧固扭矩不稳定(不足)等的不良状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栓紧固面部20d被适度的紧固力夹持,从而即使对树脂部件即后导流板20及后内挡泥板11进行螺栓紧固,也不会发生树脂部件的压溃或因热膨胀等导致的紧固扭矩的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以高的紧固扭矩紧固轮罩10(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能够提高车身刚性及强度。
如此,车身侧部构造1能够兼具如下的效果:即使对于作为树脂部件的后导流板20及后内挡泥板11进行螺栓紧固,也不会发生因树脂部件的压溃或因热膨胀等导致的紧固扭矩的降低,并能够针对轮罩10以高的紧固扭矩紧固来确保车身刚性及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导流板20具有定位紧固面部20f,该定位紧固面部20f与螺栓紧固面部20d隔离地配置,并朝向车辆前方侧以比第一突出量t1小的第二突出量t2(t1>t2)突出。而且,后导流板20通过螺栓紧固以紧固点2点结合于下纵梁12的后端部的板状部件12b。该情况下,由于后导流板20平行地安装于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所以不会发生如以往那样地导流板20倾斜地安装的情况下的空气紊流。因此,能够发挥所期望的空气动力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轮罩内部件15及轮罩外部件16被夹持在圆筒部30b与螺纹部30a在径向上的层差部30e与螺栓之间,从而由刚性高的金属性部件形成的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能够以高的紧固扭矩牢固地紧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20b具有用于经由后内挡泥板11而安装于下纵梁12的后端部的板状部件12b的定位紧固面部20f,后内挡泥板11被夹持在定位紧固面部20f与轮罩10(轮罩内部件15和轮罩外部件16)之间,从而通过以紧固点2点结合后导流板20,能够更可靠地安装支承。
以上,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参照附图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适用于配置在后轮罩的后内挡泥板的前部下端上的后导流板的例子,但也可以适用于配置在前轮罩的内挡泥板的前部下端上的导流板,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侧部构造
2 后轮胎
10 轮罩
11 后内挡泥板
11a 切缺部
12 下纵梁
12a 下纵梁加强筋
12b 板状部件
14 螺母(轮罩侧紧固孔)
15 轮罩内部件
15a 螺栓紧固孔(轮罩侧紧固孔)
16 轮罩外部件
16a 螺栓紧固孔(轮罩侧紧固孔)
20 后导流板
20b 安装部
20d 螺栓紧固面部
20e 螺栓贯通孔(切缺部)
20f 定位紧固面部(第二安装部)
30 台阶螺栓
30a 螺纹部
30b 圆筒部(头部)
30c 檐部

Claims (6)

1.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车身侧部并容纳轮胎的轮罩;
覆盖所述轮罩的朝向所述轮胎侧的面的内挡泥板;以及
经由所述内挡泥板被螺栓紧固在设置于所述轮罩的轮罩侧紧固孔的导流板,
所述导流板具有:
用于经由所述内挡泥板而向所述轮罩侧紧固孔安装的安装部;
从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轮罩侧以规定突出量突出、并能够容纳螺栓的头部的螺栓紧固面部;以及
形成在所述螺栓紧固面部上的螺栓贯通孔,
所述内挡泥板在与所述螺栓紧固面部对应的位置具有直径比所述螺栓紧固面部大的切缺部,
所述螺栓在轴向上按以下顺序具有:
与所述轮罩侧紧固孔螺接的螺纹部;
直径比所述螺纹部大且比所述螺栓贯通孔小的所述头部;
直径比所述螺栓贯通孔大且比所述螺栓紧固面部小的檐部,
通过将所述导流板螺栓紧固于所述轮罩侧紧固孔,所述螺栓紧固面部被夹持在所述檐部与所述轮罩之间,并且所述内挡泥板被夹持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轮罩之间,
所述轮罩具有配置在车宽内侧的轮罩内部件和配置在车宽外侧的轮罩外部件,并且所述轮罩具有所述轮罩内部件的车宽外侧端部与所述轮罩外部件的车宽内侧端部重合的重合部,
设置在所述轮罩内部件的车宽外侧端部的内侧紧固孔与设置在所述轮罩外部件的车宽内侧端部的外侧紧固孔重合而构成所述轮罩侧紧固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轮罩的前方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
所述下纵梁在后端具有下纵梁凸缘部,
所述下纵梁凸缘部具有能够与所述轮罩侧紧固孔一起通过所述螺栓共同紧固的下纵梁侧紧固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纵梁凸缘部的前表面侧、且在所述轮罩侧紧固孔及下纵梁侧紧固孔的同轴上具有供所述螺栓的所述螺纹部螺接的螺母,
在所述螺母与所述头部之间夹持所述轮罩内部件、所述轮罩外部件和所述下纵梁凸缘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具有用于经由所述内挡泥板而向所述车身安装的第二安装部,
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轮罩之间夹持有所述内挡泥板。
5.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车身侧部并容纳轮胎的轮罩;
覆盖所述轮罩的朝向所述轮胎侧的面的内挡泥板;以及
经由所述内挡泥板被螺栓紧固在设置于所述轮罩的轮罩侧紧固孔的导流板,
所述导流板具有:
用于经由所述内挡泥板而向所述轮罩侧紧固孔安装的安装部;
从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轮罩侧以规定突出量突出、并能够容纳螺栓的头部的螺栓紧固面部;以及
形成在所述螺栓紧固面部上的螺栓贯通孔,
所述内挡泥板在与所述螺栓紧固面部对应的位置具有直径比所述螺栓紧固面部大的切缺部,
所述螺栓在轴向上按以下顺序具有:
与所述轮罩侧紧固孔螺接的螺纹部;
直径比所述螺纹部大且比所述螺栓贯通孔小的所述头部;
直径比所述螺栓贯通孔大且比所述螺栓紧固面部小的檐部,
通过将所述导流板螺栓紧固于所述轮罩侧紧固孔,所述螺栓紧固面部被夹持在所述檐部与所述轮罩之间,并且所述内挡泥板被夹持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轮罩之间,
具有在所述轮罩的前方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
所述下纵梁在后端具有下纵梁凸缘部,
所述下纵梁凸缘部具有能够与所述轮罩侧紧固孔一起通过所述螺栓共同紧固的下纵梁侧紧固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纵梁凸缘部的前表面侧、且在所述轮罩侧紧固孔及下纵梁侧紧固孔的同轴上具有供所述螺栓的所述螺纹部螺接的螺母,
所述轮罩具有配置在车宽内侧的轮罩内部件和配置在车宽外侧的轮罩外部件,在所述螺母与所述头部之间夹持所述轮罩内部件、所述轮罩外部件和所述下纵梁凸缘部。
CN201480048736.4A 2013-09-04 2014-09-04 车身侧部构造 Active CN105531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3217 2013-09-04
JP2013-183217 2013-09-04
PCT/JP2014/073398 WO2015034022A1 (ja) 2013-09-04 2014-09-04 車体側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181A CN105531181A (zh) 2016-04-27
CN105531181B true CN105531181B (zh) 2018-09-07

Family

ID=5262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8736.4A Active CN105531181B (zh) 2013-09-04 2014-09-04 车身侧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09261B2 (zh)
JP (1) JP6025996B2 (zh)
CN (1) CN105531181B (zh)
WO (1) WO20150340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11075A1 (de) * 2014-08-05 2016-02-1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einstellbaren Schweller
JP6211038B2 (ja) * 2015-08-25 2017-10-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抵抗低減部材
JP6299721B2 (ja) * 2015-10-16 2018-03-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構造
JP6350482B2 (ja) * 2015-10-22 2018-07-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デフレクタ構造
US9926021B2 (en) * 2015-11-05 2018-03-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Underbody strake design for an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without a front air dam
WO2017125904A1 (en) * 2016-01-22 2017-07-27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Fender for a wheeled vehicle
JP6534717B2 (ja) 2017-10-12 2019-06-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6587707B2 (ja) * 2018-02-15 2019-10-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7031414B2 (ja) 2018-03-23 2022-03-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側面構造
CN109383643A (zh) * 2018-09-06 2019-02-26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扰流板的固定组件
FR3100215B1 (fr) * 2019-09-04 2021-07-23 Psa Automobiles Sa Ensemble de déflecteur pare-boue ayant un élément d’obstruction d’un orifice de passage, pour véhicule
DE102020209130B4 (de) * 2020-07-21 2023-05-11 Magna Exteriors Gmbh Verkleidungsanordnung zur Verkleidung eines Karosserieelement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zwangsgesteuerten Verlagerung einer Luftleitvorrichtung einer Verkleidungs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3168U (ja) * 1981-10-23 1983-04-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5462324A (en) 1994-04-15 1995-10-31 Public Transportation Safety Devices Corp. Safety guard
JP3770982B2 (ja) * 1996-12-20 2006-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等の車両における走行風整流装置
JPH10278856A (ja) * 1997-04-10 1998-10-20 Toyota Motor Corp スパッツの取付構造
JP2004338468A (ja) * 2003-05-14 2004-12-0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ディフレクター
JP4725272B2 (ja) * 2005-09-28 2011-07-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タイヤデフレクタ装置
JP2009126321A (ja) * 2007-11-22 2009-06-11 Toyota Motor Corp スパッツの取付構造
JP2009227159A (ja) 2008-03-24 2009-10-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デフレクタ装置
JP5424713B2 (ja) * 2009-05-22 2014-02-26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パッツ及び車両用スパッツの取付構造
JP5345484B2 (ja) * 2009-09-02 2013-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US8668245B2 (en) 2010-04-08 2014-03-11 Nissan Motor Co., Ltd. Front underfl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JP5522539B2 (ja) * 2010-08-25 2014-06-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5520787B2 (ja) * 2010-11-11 2014-06-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前側下部のスポイラー構造
JP5775334B2 (ja) * 2011-03-10 2015-09-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取付部材の取付構造
JP5798765B2 (ja) * 2011-03-10 2015-10-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
JP2013091476A (ja) * 2011-10-27 2013-05-16 Nifco Inc スパッツ及びスパッツ取付構造
JP2014043197A (ja) * 2012-08-28 2014-03-13 Nippon Plast Co Ltd 車両のフェンダープロテクタ
JP5831410B2 (ja) 2012-09-13 2015-1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034022A1 (ja) 2017-03-02
US20160214662A1 (en) 2016-07-28
CN105531181A (zh) 2016-04-27
US9809261B2 (en) 2017-11-07
WO2015034022A1 (ja) 2015-03-12
JP6025996B2 (ja)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1181B (zh) 车身侧部构造
US10350939B2 (en) Lightweight aerodynamic wheel assembly
EP2615013B1 (en) Structure for passenger vehicle interi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60121935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10081398B2 (en) Airflow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US20080286067A1 (en) Automobile Body Accessory Fastener
US8449022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11314734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挂点结构
CN212313242U (zh) 三角窗玻璃组件的安装结构、三角窗玻璃总成及汽车
US11485168B2 (en) Wheel of a vehicle
CN208978958U (zh) 前围加强件、车身框架结构以及汽车
US9873463B1 (en) Assembly for vehicle
KR101193636B1 (ko) 스포일러 일체형 프런트 어퍼 패널
JP2014223894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ーの構造
CN214930113U (zh) 用于安装零部件的支架组件、横梁组件以及车辆
KR200363581Y1 (ko) 차량용 리어스포일러
EP3795459B1 (en) Vehicle structure, and vehicle
KR101450609B1 (ko) 스페어 타이어 휠 웰 하부 언더커버 구조
CN217100188U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217863594U (zh) 顶盖结构及飞行汽车
KR100517701B1 (ko) 래치커버 일체형 캐리어구조
CN208530698U (zh) 后防撞梁安装板及汽车
CN207510531U (zh) 下围板
JP5988168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080663B2 (ja) 自動車のコラムシャフト取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