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8701B - 通信装置和配有该装置的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和配有该装置的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8701B
CN105518701B CN201380003514.6A CN201380003514A CN105518701B CN 105518701 B CN105518701 B CN 105518701B CN 201380003514 A CN201380003514 A CN 201380003514A CN 105518701 B CN105518701 B CN 105518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necting cable
antenna element
power source
bas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5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8701A (zh
Inventor
河崎心平
石堂基
都志见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18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8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7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5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methods and means used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for reliably power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 interrogation fiel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6Indicating devices
    • E02F9/267Diagnosing or detecting failure of vehicl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06Indicating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o a remotely located 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在读入识别部件的IC标签(30)存储的识别信息和对IC标签(30)写入识别信息中,作为执行至少其中一个的通信装置的读写器(15),包括:作为控制基板的CPU基板(23),其设置了控制至少其中一个的动作的控制单元的CPU(32),以及根据来自CPU(32)的指令输出电波的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天线单元(24),相对于CPU基板(23)分开间隔配置;以及连接电缆(26),将CPU基板(23)及天线单元(24)电连接,在CPU基板(23)上设有:断线检测单元(61),检测连接电缆(26)的断线;以及发送控制单元,在通过断线检测单元(61)判定为连接电缆(26)断线的情况下,停止从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对天线单元(24)的输出。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和配有该装置的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型的读入装置、写入装置、或读写装置的通信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工程机械等的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中装载的燃油滤清器(filter)和机油滤清器是每隔规定的运行时间被更换的消耗品(也称为更换部件或补充部件)。
为了检测更换了在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室或泵室中设置的滤清器的事实,在滤清器上安装IC(Integrated Circuit)标签,通过用读写装置(以下,为读写器)读入在在该IC标签中存储的信息(以下,为识别信息),可检测滤清器更换。如果将读写器设置在发动机室或泵室中,则还可稳定地读入识别信息。读写器对于IC标签发送电波,接受了该电波的IC标签起动并将自身存储的识别信息向读写器通过电波发送。而且,提出了通过工程机械上装载的无线通信设备等,将该识别信息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远程地点的部件管理系统。在这样的读写器中,被要求无故障地稳定动作的可靠性。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对于工程机械所使用的更换部件,能够容易地进行正品、假冒品的识别,在识别出假冒品的情况下,发出机械的运行停止指令或警告的工程机械的更换部件识别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731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再有,必须防止构成读写器的CPU基板和天线单元之间的发送单元中产生断线,使电波的输出不稳定。即,不稳定的电波的输出,有在IC标签上不能稳定地读写识别信息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元件等的损坏,并且能够防止电波的输出变得不稳定的通信装置和配有该装置的工程车辆。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装载在工程车辆上,在所述工程车辆的部件中,安装识别部件,执行读入在所述识别部件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及对所述识别部件写入识别信息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基板,设有:通信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入和写入的至少其中一个的执行;以及无线控制电路单元,根据来自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指令生成输出电波;天线单元,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分开间隔配置,发送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得到的所述输出;以及连接电缆,将所述控制基板及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连接电缆的断线;以及发送控制单元,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停止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对所述天线单元的输出。
根据本发明,在由断线检测单元检测出连接电缆的断线(包含连接电缆的从连接器等的脱落)的情况下,通过发送控制单元停止从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对天线单元的输出,所以不担心那样的输出在断线部分引起全反射,可以防止使元件等受到损伤。此外,通过停止输出,也没有发送不稳定的电波的顾虑。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主电源;无线电源,通过从所述主电源供给的电源生成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用的电源;以及无线电源控制单元,切换从所述主电源对所述无线电源的电源的供给和断开,所述发送控制单元包括所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而且包括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生成将从所述主电源对所述无线电源的电源供给断开的切换指令并发送到所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的切换指令生成单元。
根据本发明,将从主电源供给到无线电源的电源断开,不起动无线控制电路单元,所以不生成对天线单元的输出本身,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输出的全反射或不稳定的电波的发送。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也可以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传输线连接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同时控制与该无线控制电路单元之间的所述识别信息的通信,并且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降低所述传输线的电压电平,或者也可以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传输线连接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同时控制与该无线控制电路单元之间的所述识别信息的通信,在所述传输线中,设有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将该传输线电断路的继电器。
根据本发明,在由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使传输线的电压为低电平,或通过传输线中设置的继电器断开该传输线,能够抑制电流从通信控制单元侧串扰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侧,能够防止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因这样的串扰电流而起动。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连接到包含所述连接电缆的与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传输线的上拉电阻,在所述天线单元中,设有将所述传输线和地线连接的下拉电阻,所述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控制基板侧的所述传输线的电压。
根据本发明,将被检测的检测电压和根据上拉电阻及下拉电阻算出的设定电压进行比较即可,可以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容易地判定断线状况。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优选所述断线检测单元进行的断线检测,在从所述工程车辆的电池供给电源而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起动时执行。
根据本发明,通过起动通信控制单元并立即实施断线判定,所以可抑制全反射或不稳定的电波的发送。
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优选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将所述连接电缆的破损、或所述连接电缆从与所述控制基板或所述天线连接的连接器的脱落检测为断线。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装载在工程车辆上,在所述工程车辆的部件中,安装识别部件,执行读入在所述识别部件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及对所述识别部件写入识别信息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基板,设有:通信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入和写入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动作;以及无线控制电路单元,根据来自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指令,生成通信用的输出;天线单元,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分开间隔配置,发送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得到的所述输出;以及连接电缆,将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连接电缆的断线;以及发送控制单元,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停止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对所述天线单元的输出,而且设有:主电源;通过从所述主电源供给的电源生成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用的电源的无线电源;切换从所述主电源对所述无线电源的电源的供给和断开的无线电源控制单元,并且设有连接到包含所述连接电缆的与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传输线的上拉电阻,所述发送控制单元包括所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而且包括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生成将从所述主电源对所述无线电源的电源供给断开的切换指令并发送到所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的切换指令生成单元,在所述天线单元中,设有将所述传输线和地线连接的下拉电阻,所述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控制基板侧的所述传输线的电压。
本发明的工程车辆以具备以上任意一项的通信装置为特征,通过具备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同样具有通信装置中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工程车辆的立体图。
图2表示带IC标签的滤清器及通信装置配置在工程车辆的设备室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3表示部件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通信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组装了通信装置的状态的剖面图,是图4的V—V线剖面图。
图6是通信装置所使用的CPU基板的电路方框图。
图7是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通信装置的上升控制的图。
图9是断线检测的流程图。
图10是温度检测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断线检测电路的图。
图12是说明温度检测的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了设备室的内部的情况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工程车辆即液压挖掘机、15,15A,15B…通信装置即读写器、20,20A,20B,20C…消耗品即滤清器、23…控制基板即CPU基板、24…天线、26…连接电缆、30,30A,30B,30C…识别部件即IC标签、31…主电源、32…通信控制单元即CPU、33…无线电源、34…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5…无线控制电路单元、61…断线检测装置、62…切换指令生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装载了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即读写器15的工程车辆之一的工程机械即液压挖掘机1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压挖掘机1具有车身2和工作机3。车身2具有行驶装置4和上部旋转体5。上部旋转体5中,在设备室5A的内部,容纳发动机EG等的动力产生装置及液压泵12等的装置。设备室5A配置在上部旋转体5的一端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压挖掘机1例如将柴油发动机等的内燃机作为动力产生装置,但液压挖掘机1不限定于此。例如,液压挖掘机1也可以是具备将内燃机、发电电动机和蓄电装置组合的、所谓混合动力方式的动力产生装置的液压挖掘机等。
上部旋转体5中,配置有工作机3及驾驶室5B的侧是前方,配置有设备室5A的侧是后方。上部旋转体5具有驾驶室5B。进而,上部旋转体5具备配重5C。驾驶室5B放置在上部旋转体5上。驾驶室5B配置在设备室5A的前方,在设备室5A的后方配置有配重5C。
再有,配重5C设置用于与工作机3的重量平衡,在内部填满重物。
行驶装置4具有履带4a、4b。行驶装置4驱动未图示的液压电机,通过履带4a、4b转动而行驶,使液压挖掘机1行驶。工作机3安装在上部旋转体5的驾驶室5B的侧面。
如上述,上部旋转体5中,配置有工作机3及驾驶室5B的侧为前方,配置有设备室5A的侧为后方。面向前方,左侧是上部旋转体5的左,面向前方,右侧是上部旋转体5的右。
工作机3具有起重臂6、臂7、铲斗8、起重臂油缸6A、臂油缸7A、铲斗油缸8A。起重臂6的基端部通过起重臂销6B安装在车身2的前部,可使起重臂6摆动。臂7的基端部通过臂销7B安装在起重臂6的前端部,可使臂7摆动。在臂7的前端部,通过铲斗销8B安装铲斗8,可使铲斗8摆动。
图13中表示了表示设备室5A的内部的情况的俯视图。在设备室5A中,容纳发动机EG和液压泵12。设备室5A配置在上部旋转体5的一端侧(后侧)。设备室5A的内部通过隔板5A3隔为泵室5A1和发动机室5A2,从后侧观察,泵室5A1位于右侧,发动机室5A2位于左侧。隔板5A3是金属板,以使液压油不落到发动机EG的高温部。在发动机室5A2内,除了发动机EG以外,还容纳有包含冷却器芯CC等的冷却组件CU。此外,设备室5A和前侧通过未图示的隔板被隔开。冷却组件CU与发动机EG相邻配置,将该发动机EG中流动的冷却水或液压油等冷却。
图2表示将位于液压挖掘机1的设备室5A右侧的未图示的门打开时的泵室5A1的情况。例如,如图2所示,在设备室5A的泵室5A1中,设置有安装在液压泵12上的托架11A。在该托架11A中,安装滤清器头13A,在滤清器头13A中安装有软管14A。
在上述滤清器头13A上,安装有滤清器20A。该滤清器20A是发动机机油滤清器,流过软管14A的机油中包含的尘埃等被滤清器20A除去。
此外,在设备室5A的泵室5A1中,通过托架11B安装滤清器头13B,在滤清器头13B中安装有燃料软管14B。
在上述滤清器头13B上,安装有滤清器20B。该滤清器是燃料预滤器,燃料软管14B中流过的燃料中包含的尘埃等被滤清器20B除去。
滤清器头13A、13B是用于保持固定滤清器20的滤清器保持部件。以下,有时将滤清器头13A、13B、用于保持固定燃料主滤清器20C的未图示的滤清器头的这些滤清器头统称为滤清器头13。再有,燃料主滤清器20C配置在发动机室5A2中,所以在图2中未图示,但在图13中示出。此外,如上述和图2所示,滤清器20A或滤清器20B使用软管14A或燃料软管14B配置在泵室5A1内,配置在维修人员等可人工进行滤清器20的检查或更换的位置。
发动机室5A2(图13)位于泵室5A1的相反侧、即液压挖掘机1的左侧。如图13所示,在设备室5A的发动机室5A2中,燃料主滤清器20C配备在发动机EG的附近,使用未图示的滤清器头安装。燃料主滤清器20C也除去燃料中包含的尘埃等。燃料从未图示的油箱流向燃料预滤器20B、进而流向燃料主滤清器20C,供给到未图示的燃料喷射装置。以上说明的各滤清器20A、20B、20C是由于内部的过滤构件因使用造成的堵塞而需要定期地更换的部件。该定期更换时间的到期,例如,能够通过对液压挖掘机1的发动机EG的运转时间进行计时的维修计时器表示的累积运转时间来判断。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配备了燃料预滤器20B的液压挖掘机1。但是,也可以使用未配备燃料预滤器20B的液压挖掘机1、或配备了多个燃料预滤器20B的液压挖掘机1。
图3是表示部件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在图3中,在各滤清器20A,20B,20C中,安装有存储了识别各滤清器20的识别信息的识别部件即IC标签30A、30B、30C。在IC标签30A、30B、30C中,存储有确定部件的种类的产品编号、部件的制造日、在相同产品编号的部件中确定各个部件的序列号(制造编号)、表示部件的制造商的供应商代码等这样的识别信息。
在设备室5A中,读入所述IC标签30A、30B、30C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读写器(读写装置)15通过托架16而被安装。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了读写器15的情况,但不限于可执行识别信息的读入和写入两者的读写器15,即使是将可执行仅读入IC标签30A、30B、30C的识别信息的功能的读入器(读入装置)作为通信装置使用的情况,也可适用本发明。进而,即使是将可执行在IC标签30A、30B、30C中仅写入信息的功能的写入器(写入装置)用作通信装置的情况,也可适用本发明。
[工程车辆的部件监视系统]
接着,参照图3说明利用了各滤清器20A、20B、20C的IC标签30A、30B、30C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部件监视系统。
部件监视系统包括:管理中心100;液压挖掘机1;以及在管理中心100和多个液压挖掘机1间发送接收识别信息的通信网络110。
管理中心100将包含多台工程车辆的识别信息的各种信息一元性地管理。即,管理中心100不限于管理识别信息,还从各工程车辆通过无线通信来获取各工程车辆的累积运转时间的信息或故障信息等的各种信息并管理。管理中心100的管理服务器101管理、存储液压挖掘机1的识别信息。
通信网络110是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通信用的网络,利用移动电话网或卫星通信网。
在工程车辆即液压挖掘机1中,设有具有连接到用于通过通信网络110通信的天线201的通信终端202的通信控制器200。此外,在液压挖掘机1中,设有发动机控制器211、泵控制器212、监视器装置213、读写器15。发动机控制器211控制从未图示的燃料喷射装置对发动机EG喷射的燃料量,并调整发动机输出。此外,泵控制器212控制液压泵12或未图示的液压电机的斜板的角度,并调整液压油的排出量。监视器装置213具备显示燃料的剩余量并设定液压挖掘机1的动作条件的功能。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读写器15,设有两台读写器15A、15B。读写器15可以仅一台,也可以两台以上。读写器15和各IC标签30A、30B、30C之间的通信状态,根据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所以如果设置多个读写器15,则能够可靠地读入IC标签的识别信息,或者可以从多个IC标签读入识别信息。这些设备和通信控制器200,例如通过所谓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的车身内网络210来连接,彼此可数据通信地连接。
如图2所示,读写器15A设置在泵室5A1中,读写器15B设置在发动机室5A2中,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写器15A,15B可分别与各滤清器20A、20B、20C的IC标签30A、30B、30C进行通信。再有,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IC标签30A、30B、30C统称为IC标签30。此外,有时将读写器15A、15B统称为读写器15。
这样的读写器15,通过操作员操作未图示的按键开关,在起动了液压挖掘机1的发动机EG时,从未图示的电池供给电源,进行动作。
但是,通信控制器200具备定时器功能,一日一次等定期地使读写器15动作,此外,根据管理中心100的管理者或液压挖掘机1的操作员的操作指示,也可以不定期地使读写器15动作。即,也可以管理者从管理中心100通过通信网络110将规定的起动信号发送到液压挖掘机1,在通信控制器200接收到该起动信号时,使读写器15起动。或者,也可以在液压挖掘机1的操作员操作了用于产生规定的起动信号的操作按钮时,在通信控制器200接收到该起动信号的情况下,使读写器15起动。而且,也可以在滤清器头13中设置检测滤清器20的拆装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输出使读写器15动作。读写器15因以上各种起动因素而起动,从而从未图示的电池对读写器15供给电源,执行图9所示的、与断线的检测对应的电源断开的流程、或图10所示的、与温度检测对应的电源断开的流程。
而且,通信控制器200通过动作的读写器15读入IC标签30的识别信息,或在IC标签30中写入新的识别信息,或更新旧的识别信息。
通信控制器200将从IC标签30读入的识别信息,通过通信终端202、天线201、通信网络110发送到管理中心100的管理服务器101。再有,其他的控制器、例如泵控制器212也可以具备以上说明的通信控制器200的功能。
根据以上的部件监视系统,管理服务器101通过获取由读写器15读入的IC标签30A、30B、30C的识别信息,在与工程车辆即液压挖掘机1分开的场所,能够掌握滤清器20A、20B、20C的安装时间。因此,管理服务器101能够容易并且可靠地管理工程车辆中的各滤清器20A、20B、20C的更换时间。此外,能够对维修工程车辆的维修人员通知各滤清器20A、20B、20C的更换时间。因此,维修人员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可靠地进行顾客的工程车辆的滤清器更换服务。
这样,由读写器15可靠地获取IC标签30的识别信息,在上述所示的部件管理上非常地重要。
[设备室内的结构]
接着,说明滤清器20(20A、20B、20C)。
如上述或图2、图3所示,在设备室5A中,安装有机油滤清器20A或燃料预滤器20B、燃料主滤清器20C等的带IC标签的滤清器(以下,简略为滤清器)20。
此外,在设备室5A中,设有读入在滤清器20上安装的IC标签30的识别信息的读写器15(15A、15B)。
[读写器]
本实施方式的读写器15,例如是使用900MHz的UHF频带的电波与IC标签30进行发送接收的读写器。只要是该频带的电波,则与分开了1m(1米)左右的IC标签30也能够通讯,所以即使在液压挖掘机1的发动机室5A2或泵室5A1内也能够利用。
图4是表示通信装置即读写器15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5是表示组装了通信装置即读写器15的状态的剖面图,是图4的V—V线剖面图。再有,图5中连接器23A、开口部22H、通气装置22C、通气装置保护构件22D的图示省略。读写器15由铝压铸等的金属制的底板21、以及在图4所示的Y方向上具有规定的深度的箱状的树脂制的盖22构成铠装。在由这些底板21和盖22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容纳作为控制基板的CPU基板23、图4、图5所示的Y方向上分开间隔容纳的并且将从后述的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得到的输出作为电波发送的天线单元(以下,也有称为天线基板的情况)24、覆盖CPU基板23上的电子部件等(以下,元件)等的部件安装面的金属制的密封构件25,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通过连接电缆26而电连接。天线单元24是,在基板上形成天线的图案(pattern),在该天线上连接了连接器26A的单元。而且,为使CPU基板23上安装的连接器(插座)23A朝下,读写器15配置在发动机室5A2和泵室5A1(参照图2)的双方中。连接器23A从盖22中设置的开口部22H露出,在该连接器23A中,车身内网络210用的通信电缆、连接了来自电池的电源电缆等的连接器被雌雄嵌合。
底板21和盖22在插装了环状的密封材料27的状态下彼此通过螺丝钉28而结合。在底板21中,设有通过车身2的金属框架中未图示的螺丝钉等而被接地的接地部21A。底板21和CPU基板23之间的地线通过CPU基板23上安装的未图示的弹性导通构件而导通。在底板21中,在合适的位置粘贴合适数的散热片21B,通过以与散热片21B接触的方式配置CPU基板23,将CPU基板23中产生的热传导到底板21而散热。
盖22的材质,只要是一般的电子设备的机架所采用的树脂,则是任意的,但在严酷的温度环境下使用读写器15的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包含玻璃纤维的树脂,提高耐环境性。再有,在盖22中,在配置连接器23A的部分设置开口部22H。而且,在盖22中,在与开口部22H同一面上设置通气装置22C及通气装置保护构件22D。通气装置22C使读写器15的内部和外部的气压相同,为了防止在读写器15内部造成结露而设置。通气装置保护构件22D的目的在于保护读写器15,以在将其安装到液压挖掘机1上等时使通气装置22C不受到损伤。
底板21为金属制、盖22为树脂制是因为穿过盖22侧进行电波的发送接收。从天线单元24发送的电波中向底板21侧前进的电波,在该底板21中反射,从处于相反侧的盖22侧被发送。这样,通过在电波的发送接收时具有方向性,对发送目的地所配置的各滤清器20的IC标签30具有需要的强度的电波可靠地到达,或可高灵敏度地接收来自各IC标签30的电波。
在盖22的内侧,设有用于将CPU基板23及天线单元24用螺丝钉固定的多个安装凸台(boss)22A。CPU基板23抵接到从盖22的内侧的底面22B向该底板21延伸设置的安装凸台22A,CPU基板23与密封构件25一起通过螺丝钉29被固定在盖22中。此外,图5仅图示了与CPU基板23对应的安装凸台22A,但天线单元24也抵接到同样的安装凸台22A,天线单元24通过螺丝钉29被固定在盖22中。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沿图4、图5所示的Y方向分开间隔配置。CPU基板23位于靠近底板21的位置,天线单元24位于从底板21在图4、图5所示的Y方向上分开间隔的位置。
这样的CPU基板23及天线单元24彼此分开设置,但可将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作为同一基板而一体地构成。但是,该情况下,为了充分产生电波的输出,需要将天线部分相对于形成电波发送电路等的CPU基板部分在面内方向(图4、图5所示的X方向或Z方向)上分开间隔。此时,使用的基板的面积增大,读写器的投影面积增大而大型化。因此,通过将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在对于面内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分开,从而减少投影面积,实现读写器15的小型化。
此外,有确认电波的发送状态等而想调整或变更天线单元24的设计尺寸等情况。该情况下,将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进行一体化时,为了该调整等,必须重新设计或制作一体化的基板整体。相对于此,如本实施方式,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分离时,仅重新制作天线单元24、或更换即可,在调整或设计变更等中,在成本或时间方面是有利的。
而且,如前述,通过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分开,能够将具有必要强度的电波发送到IC标签30。
密封构件25具有不受来自CPU基板23周围的所谓干扰电波的噪声的影响,能够使CPU基板23上安装的元件稳定动作的、屏蔽噪声的侵入的作用。密封构件25具有对金属制的薄钢板进行板金加工而制作出的箱状的形状,以覆盖CPU基板23上装载的元件来安装。连接电缆26是高频用的同轴电缆,相对CPU基板23及天线单元24的基板,通过连接器26A(图5)连接。连接电缆26由芯线和覆盖芯线的周围的密封线构成。
[CPU基板的结构]
图6中表示CPU基板23的电路方框图。
在CPU基板23上,设有主电源31、作为通信控制单元的CPU32、无线电源33、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作为温度检测单元的多个温度传感器36(36A、36B)。
主电源31根据通过连接器23A供给的外部电源而生成CPU32用的电源和无线电源33用的电源,分别地供给。
CPU32担当读写器15整体的动作控制,包括将通过车身内网络210输入的指令作为指令信号(指令)转送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芯片41,或将来自RFID芯片41的指令信号发送到车身内网络210。
无线电源33根据从主电源31供给的电源而生成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所要求的多个电源。生成的一个电源是用于将RFID芯片41自身起动的电源,另一个电源是使RFID芯片41内的其他电路起动的电源,而再另一个电源是用于起动构成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的功率放大器44(后述)的电源。
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根据来自CPU32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可进行从主电源31向无线电源33的电源供给,或断开电源。再有,如变形例中后述的,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不仅断开电源,而且还降低供给的电源的大小。
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除了RFID芯片41之外,还作为包括了进行发送侧的数据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42、除去所请求的频带以外的输出的带通滤波器等的滤波器电路43、将来自RFID芯片41的输出放大的功率放大器44、使功率不衰减地控制向天线单元24侧的发送和来自天线侧的接收的耦合器(定向耦合器)45、除去噪声等的额外的频带的输入的滤波器电路46、进行接收侧的数据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47等的元件的高频电路来形成。再有,数据传输线,在将识别信息发送到IC标签30的情况下,从RFID芯片41接续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42、滤波器电路43、功率放大器44、耦合器45,进而直至连接电缆26至天线单元24为止的线路,相当于数据传输线。另一方面,在从IC标签接收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从连接电缆26连接到天线24的部位起接续到耦合器45、滤波器46、平衡-不平衡变换器47直至RFID芯片41为止的线路,相当于数据传输线。即,滤波器电路46和平衡-不平衡变换器47在从IC标签30接收到识别信息时被使用。
温度传感器36由热敏电阻等构成,检测CPU基板23周边的温度、即元件放置的环境温度。具体地说,温度传感器36被安装在靠近CPU32的位置的基板上,可检测CPU基板23的安装面附近的温度地设置。
在构成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的元件中,RFID芯片41基于来自CPU32的指令信号,输出、发送电波,以便控制来自IC标签30的识别信息的读入、对IC标签30的信息的写入。
此外,RFID芯片41具有监视从耦合器45通过反馈线路48返回的自身的输出,确保合适的大小的输出的功能。
再有,在具备了两个读写器15A、15B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只要确定读写器15A、15B的设置位置,以使相同IC标签30的识别信息能够由两个读写器各自读入,则各自的RFID芯片41执行与IC标签30之间的发送接收,在读入动作中,相同的IC标签30的识别信息由各自的RFID芯片41读入,最终被发送到管理服务器101。由此,假设如后述那样的、由一方的读写器15在断线或温度状态下认定为不稳定的状态,即使落入了功能故障的情况,也可由另一方的读写器15读入IC标签30的识别信息,对管理服务器101发送该识别信息。
以上说明的CPU基板23与天线单元24分离,所以通过连接电缆26获得导通。将因振动等某些理由,连接电缆26从连接器26A脱离的状态或连接电缆26发生了破损的状态定义为断线状态、或仅定义为断线。根据在未获得导通的状态下来自RFID芯片41的输出,进行电波的发送时,在连接电缆26的连接脱离的连接器26A或连接电缆26的断线部分中,造成输出的电波的全反射,也有可能对CPU基板23的电路中的元件产生损伤,产生不稳定的电波的输出。
此外,因有时在严寒的寒冷地区或酷暑的地区液压挖掘机1运转,而且读写器15被设置在作为热源的发动机EG或液压泵12等附近,所以读写器15必须在严酷的温度环境下动作。构成读写器15的元件确定可使用的温度范围,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以外使用时,预计不能确保稳定的动作。在元件的使用温度范围中,有在非动作时元件不受到损伤的温度范围和在动作时元件不损伤而能够保障动作的温度范围(动作保障温度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该动作保障温度范围,估计余量,且设定将该范围稍稍变窄的使用温度范围,执行与温度检测对应的电源断开(参照图10)。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的元件之中以动作保障温度范围最窄的(高温侧的上限低、低温侧的上限高)元件即RFID芯片41为基准来设定使用温度范围。对无线用的元件也确定被推荐稳定地动作的温度范围,在该温度范围外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电波的输出有可能不稳定。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CPU32监视连接电缆26的连接状态、连接电缆26的破损状态,在发生了上述定义那样的断线的情况下,具备不使电波的输出不稳定的各种手段。CPU32还具备在CPU基板23的安装面附近的温度为规定范围外时,也不使电波的输出不稳定的各种手段。
[CPU的结构]
以下,说明CPU32的整体结构。
在图7中,CPU32包括:外部输入输出单元51、指令输入输出单元52、以及运算处理单元53。进而,运算处理单元53包括:断线检测单元61、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检测温度获取单元63、温度差运算单元64、温度判定单元65、响应确认单元66、以及指令输入输出单元控制单元67。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和所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形成发送控制单元。
外部输入输出单元51进行如下动作:通过车身内网络210发送接收的指令信号或信息的输入输出、来自温度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输入、电源的输入、以及将使CPU32具有各单元61~67的功能的软件从未图示的存储单元读入。
指令输入输出单元52与RFID芯片41之间进行指令信号的输入输出。
运算处理单元53执行与读写器15整体控制有关的处理,并且执行各单元61~67进行的处理。
运算处理单元53的断线检测单元61匹配CPU32的起动来检测连接电缆26的破损、来自连接电缆26的连接器26A的脱落等的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之间的数据传输线中的断线。作为该断线检测的具体的检测方法,例如,使用图11所示的断线检测电路。
在图11中,在断线检测电路中,在CPU基板23侧,数据传输线上设置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上拉电阻R1,在天线24部侧,在数据传输线和地线之间设置与上拉电阻R1相同的电阻值的下拉电阻R,CPU32监视传输线上的P点的电压Vin。而且,观察通过连接电缆26正常地导通时的P点的输出电压Vin和产生了断线时电压Vin之间的差异,可检测断线。在正常时,以Vin=(R2/(R1+R2))×Vc所示的算式求得的电压施加在P点上。这里,Vc是上拉电阻R1上施加的电压,是具有规定的大小的电压。但是,由同轴电缆构成的连接电缆26的芯线和密封线的至少其中一个破损、或连接电缆26成为从连接器26A脱离的状态时,上述算式中的R2为无限大的大小,将R2除以R1和R2之和所得的值、即以上述算式的(R2/(R1+R2))求得的值大致为1。因此,断线时,根据上述算式,Vin=1×Vc、即Vin=Vc这样的关系成立。在该关系成立的情况下,CPU32判断为连接电缆26断线。
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在断线检测装置61判定为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之间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对于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发送将电源供给断开的指令信号(关断信号),在断线检测单元61判定为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之间正常地连接的情况下,发送许可电源供给的指令信号(接通信号)。
在断线时发送关断信号时,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形成开路状态,断开从主电源31对无线电源33的电力供给。由此,对RFID芯片41不供给电源,维持为RFID芯片41无法起动的状态。因此,不进行从RFID芯片41对天线单元24侧的电波的输出,能够防止全反射造成的元件的损伤、或具有设想外的输出的电波被发送。再有,起因于断线进行的电源的断开,至少维持至CPU32再起动为止。
检测温度获取单元63每隔规定时间获取从温度传感器36A、36B的双方得到的检测温度,反复进行至获取规定的次数(N次)为止。检测温度获取单元63还在指定期间反复进行N次的获取。
温度差运算单元64将由检测温度获取单元63获取的N次的检测温度进行移动平均,对温度传感器36A、36B分别计算每指定期间的移动平均温度。此外,温度差运算单元64在经过上述指定期间后,计算在最后的指定期间中求得的温度传感器36A侧的移动平均温度和温度传感器36B侧的移动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温度判定单元65基于由温度传感器36A、36B检测出的温度,判定CPU基板23上安装的元件是否处于使用温度范围内的环境中。此外,基于由各温度传感器36A、36B检测出的温度,进行由温度差运算单元64运算出的各温度的温度差是否进入规定范围内的判定。在所检测的温度中设定所谓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管理临界值,温度判定单元65监视各移动平均温度的至少其中一个是否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即是否从管理临界值分离。而且,温度判定单元65在由温度差运算单元64算出的各温度传感器36A、36B的移动平均温度的温度差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对温度传感器36A、36B的其中一个进行认定为不稳定的状态的判定,并且在检测出各移动平均温度的至少其中一个超过了管理临界值的温度的情况下,判定为CPU基板23的安装面付近的温度高于或低于预计以上。有关这样的温度检测的处理,后面论述细节。
这里,上述的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在温度判定单元65判定为温度传感器36A、36B的其中一个被认定不稳定的状态,或CPU基板23的安装面附近的温度高于或低于预计以上的情况下,对于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发送将电源供给断开的指令信号(关断信号),将从主电源31对无线电源33的电力供给断开。
如以上,与天线单元24的断线时同样,在温度传感器36A、36B的其中一个中发生了不稳定的状态的情况、或温度传感器36A、36B的其中一个的检测温度超过了使用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对RFID芯片41不供给电源,维持为RFID芯片41无法起动的状态。因此,不仅能够防止在温度未正确地被检测的状态下使用各元件,或在超过了使用温度范围的状态下使用各元件,并能够防止未假想的输出的电波被发送,而且能够防止在元件上产生不佳状况。再有,起因于温度进行的电源的断开,在被温度判定单元65判定为认定不稳定的状态的温度传感器返回到稳定的状态或检测出的温度返回到使用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被解除。即,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发送接通信号,从无线电源33对RFID芯片41供给电源。
这样,通过基于检测温度来断开对无线电源33的电源供给,具有如下的效果。即,例如,在功率放大器44中,温度超过使用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其性能劣化,所以为了补偿该劣化,RFID芯片41有可能发送未被许可的其他频带的电波,能够防止该情况。此外,滤波器电路43、46在超过使用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所使用的粘合剂等软化而有可能产生构造上的不佳状况,在使用温度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其中一个都超过的情况下,有在被除去的频带中产生偏差的风险。
响应确认单元66对CPU32发送到RFID芯片41的指令信号,监视从RFID芯片41发回的指令信号。在通过响应确认单元66判定为从RFID芯片41未发送发回指令信号的情况下,作为产生某些不佳状况的情况,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对于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发送将电源供给断开的指令信号(关断信号),将从主电源31对无线电源33的电力供给断开。即,在产生了原因不明的不佳状况的情况下,无法确保稳定地动作,从而将电源供给断开。
指令输入输出单元控制单元67,具有在通过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断开了对无线电源33的电源供给的状态中,将CPU32和RFID芯片41之间的通信端口、即指令输入输出单元52的通信端口设定为低电平(例如,电压约为0V)的功能。
因从主电源31对无线电源33的电力供给被断开,从而对RFID芯片41不供给电源,RFID芯片41不起动。但是,因CPU32起动,在连结CPU32和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的通信端口、即指令输入输出单元52上施加规定的电压。在这样的状态下,CPU32和RFID芯片41以物理方式用传输线连接,所以有可能产生从CPU32侧向RFID芯片41侧电流的串扰(sneakcurrent)。这样的电流被充电到RFID芯片41侧的电容器等中,根据条件而用作功率放大器44等的电源,有对外部发送具有规定的输出的设想外的电波的风险。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通过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断开对无线电源33的电源供给,则指令输入输出单元控制单元67将连接指令输入输出单元52和RFID芯片41的传输线的电压设定为低电平(电压约为0V),防止这样的从CPU32侧向RFID芯片41侧串扰的电流流到RFID芯片41侧。再有,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不是使用CPU32防止上述电流的串扰,,而是例如在该传输线上装入继电器,如果通过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断开了对无线电源33的电源供给,则使继电器动作而断开传输线,从而将连接指令输入输出单元52和RFID芯片41的传输线电断路,可以防止电流流到RFID芯片41侧。
[无线电源控制单元的结构]
接着,说明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具有的一功能。
图8是说明通信装置的上升控制的图,横轴取时间(T),纵轴上表示各电源电压的上升的变化、或控制信号的变化。图7所示,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包括上升控制单元71。该上升控制单元71首先接收来自CPU32的接通信号,图8所示,对无线电源33开始供给电源,首先对于无线电源33,生成将RFID芯片41起动的电源(图8(a))。然后,对RFID芯片41供给的电源的电压上升至某个比例时(本实施方式中为90%),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无线电源33(图8(b))。在无线电源33中,将该控制信号的接收作为触发,生成功率放大器44起动用的电源和对RFID芯片41的其他电路的电源(图8(c)、(d))。
这样,即使在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中,也通过首先开始起动作为要控制的侧的主体的RFID芯片41自身,接着,对周边元件或周边电路供给电源而顺序地上升,使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稳定地动作。
[电源断开的流程]
以下,基于图9的流程图,说明有关与断线的检测对应的电源断开的流程,此外,基于图10的流程图,说明有关与温度检测对应的电源断开的流程。
在图9中,接收到按键开关信号等的作为起动要因的信号的主电源31对CPU32供给电源,将CPU32起动。CPU32起动时,如图11所示,CPU32的断线检测单元61首先获取断线检测用的电压(Vin),将获取的电压(Vin)和预先确定的设定电压(根据上述算式求得的电压)进行比较(STP1)。比较的结果,在获取电压和设定电压一致的情况下,断线检测单元61判定为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之间正常地导通(STP1为“是”)。
接着,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对于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发送接通信号(STP2)。
然后、从主电源31对无线电源33供给电源,并且从无线电源33对RFID芯片41供给电源,包含该RFID芯片41的无线控制电路单元35被起动,读写器15为通常的使用状态。
另一方面,在STP1中,在获取电压(Vin)与设定电压(根据上述算式求得的电压)不一致的情况下,即Vin等于Vc的情况下,断线检测单元61判定为CPU基板23和天线单元24之间产生断线(STP1为“否”)。
在该情况下,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对于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发送关断信号(STP3)。
然后,从主电源31对无线电源33不供给电源,在无线电源33中也不生成RFID芯片41用的电源、或其他任何的电源。因此,不发送来自RFID芯片41的输出,能够防止断线部分中的全反射造成的元件的损伤、以及设想外的电波被发送。
接着,使用图10和图12说明有关与温度检测对应的电源断开的流程。在处于通常的使用状态下的读写器15中,CPU32的检测温度获取单元63每规定时间INT获取来自温度传感器36A、36B的检测温度t1、t2(STP1),反复进行至获取规定的次数(N次)。检测温度获取单元63在指定期间TM的期间反复进行N次的获取(STP2)。再有,N次是预先设定的次数。
而且,在温度的检测未达到指定次数N的情况下,反复该检测(STP2为“否”),在该获取当中,温度差运算单元64对由检测温度获取单元63获取的N个检测温度的组在指定期间TM的期间获取多个组并进行移动平均,计算温度传感器36A、36B各自的每指定期间(TM1、TM2…)的移动平均温度T1,T2。此外,温度差运算单元64计算在最后的指定期间求得的温度传感器36A侧的移动平均温度T1和温度传感器36B侧的移动平均温度T2之间的温度差ΔT(STP3)。
使用图12具体地说明图10的STP2中进行的处理。以下说明的处理,求由检测温度获取单元63执行的移动平均温度T1、T2。温度传感器36A、36B每规定时间INT获取检测温度t1、t2,但在指定期间TM1中,这里将最初的指定次数N的设定下获取的检测温度设为d11~d1n。而且,如果未经过指定期间TM1,则在下一个指定次数N的设定下获取检测温度(d21~d2n)。指定次数N的设定下获取的检测温度的各组(d11~d1n、d21~d2n、…),分别被求平均值(A1、A2、…)。例如,在指定期间TM1的期间,假设能够求A1~A4为止的四个平均值。求这些四个平均值的进一步平均值设为移动平均温度T1或T2。图12所示,在指定期间TM,对每执行指定次数N的温度检测就开始指定期间TM的计数,依次求移动平均温度T1或T2。而且,温度差运算单元64求最后的移动平均温度T1和T2之差,求温度差ΔT。这样,通过求移动平均温度,即使温度传感器36A,36B因噪声的影响等而瞬间地检测不确切的温度,该不确切的温度的影响也小,能够得到高精度的检测温度,基于这样的检测温度,能够执行电源断开。
接着,温度判定单元65判定由温度差运算单元64运算出的温度差ΔT是否进入了规定范围内,并且判定最后的移动平均温度T1、T2是否在预先设定的管理临界值内(STP4),因液压挖掘机1在严寒值或酷热区运转,随着处于严酷的温度环境等的运转时间增大,温度差ΔT为规定温度范围外,或移动平均温度T1、T2为管理临界值外(STP4为“否”),则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对于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发送关断信号(STP5),断开对无线电源33的电源供给。
相对于此,在STP4的判断中,在判定为温度差ΔT进入了规定范围内,并且移动平均温度T1、T2在管理临界值内的情况下(STP4为“是”),温度判定单元65确认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的状态(STP6)。如果此前对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发送接通信号,是来自主电源31的电源供给到无线电源33,则仍然维持供给状态(STP6为“是”),如果此前对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发送关断信号,是断开了从主电源31对无线电源33的电源(STP6为“否”),则切换指令生成单元62对于无线电源控制单元34发送接通信号(STP7),开始或再开始对无线电源33的电源供给。
通过执行以上说明的流程,即使在断线或检测温度中被认定为不稳定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元件等的损坏,并且能够防止发送未设想的输出的电波。
[变形例]
再有,本发明不限于上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进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连接电缆26断线的情况下,断开了从主电源31对无线电源33的电源供给,但不限于此,在RFID芯片41上升的状态中,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该芯片生成的输出不发送到包含连接电缆26的传输线。
本发明除了能够用于液压挖掘机等的工程机械以外,也能够用于推土机、轮式装载机、自卸车这样的作为工程机械的工程车辆、叉车或农用车等的工程车辆。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作为消耗品或定期更换部件的部件即滤清器20上安装了IC标签30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但在工程车辆上装载的液压胶管等其他的消耗品或定期更换部件等的部件、或发动机EG或变速器等的相当于修理部件的部件上安装了IC标签30的情况下,本发明也能够利用。

Claims (14)

1.一种通信装置,
装载在工程车辆上,
在所述工程车辆的部件中,安装识别部件,执行读入所述识别部件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及对所述识别部件写入识别信息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用于控制电波的发送,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基板,设有:通信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入和写入的至少其中一个的执行;无线控制电路单元,根据来自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指令,生成电波的输出;以及无线电源,用于向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供给电源;
天线单元,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分开间隔配置,将从接受了电源的供给的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得到的所述输出作为电波发送;以及
连接电缆,将所述控制基板及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
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连接电缆的断线;
发送控制单元,在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接受了电源的供给的情况下,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对所述天线单元发送所述输出,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通过停止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对所述天线单元的输出而停止来自所述天线单元的电波的发送;以及
无线电源控制单元,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在所述输出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发送到所述天线单元前,根据来自所述发送控制单元的指令信号,切断向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的电源的供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连接到包含所述连接电缆的与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传输线的上拉电阻,
在所述天线单元中,设有将所述传输线和地线连接的下拉电阻,
所述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控制基板侧的所述传输线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线检测单元进行的断线检测,在从所述工程车辆的电池供给电源而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起动时执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将所述连接电缆的破损、或所述连接电缆从与所述控制基板或所述天线连接的连接器的脱落检测为断线。
5.一种通信装置,
装载在工程车辆上,
在所述工程车辆的部件中,安装识别部件,执行读入所述识别部件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及对所述识别部件写入识别信息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用于控制电波的发送,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基板,设有:通信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入和写入的至少其中一个的执行;以及无线控制电路单元,根据来自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指令,生成电波的输出;
天线单元,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分开间隔配置,将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得到的所述输出作为电波发送;以及
连接电缆,将所述控制基板及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
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连接电缆的断线;以及
发送控制单元,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通过停止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对所述天线单元的输出而停止来自所述天线单元的电波的发送,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传输线连接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同时控制与该无线控制电路单元之间的所述识别信息的通信,并且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降低所述传输线的电压电平。
6.一种通信装置,
装载在工程车辆上,
在所述工程车辆的部件中,安装识别部件,执行读入所述识别部件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及对所述识别部件写入识别信息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用于控制电波的发送,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基板,设有:通信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入和写入的至少其中一个的执行;以及无线控制电路单元,根据来自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指令,生成电波的输出;
天线单元,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分开间隔配置,将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得到的所述输出作为电波发送;以及
连接电缆,将所述控制基板及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
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连接电缆的断线;以及
发送控制单元,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通过停止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对所述天线单元的输出而停止来自所述天线单元的电波的发送,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传输线连接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同时控制与该无线控制电路单元之间的所述识别信息的通信,
在所述传输线中,设有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将该传输线电断路的继电器。
7.一种通信装置,
装载在工程车辆上,
在所述工程车辆的部件中,安装识别部件,执行读入在所述识别部件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及对所述识别部件写入识别信息之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基板,设有:通信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入和写入的至少其中一个的执行;以及无线控制电路单元,根据来自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指令,生成电波的输出;
天线单元,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分开间隔配置,发送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得到的所述输出;以及
连接电缆,将所述控制基板及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基板上设有: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连接电缆的断线;发送控制单元,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停止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向所述天线单元的输出;主电源;无线电源,通过从所述主电源供给的电源生成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用的电源;以及无线电源控制单元,切换从所述主电源对所述无线电源的电源的供给和断开,
所述发送控制单元包括所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而且包括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生成将从所述主电源对所述无线电源的电源供给断开的切换指令并发送到所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的切换指令生成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传输线连接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同时控制与该无线控制电路单元之间的所述识别信息的通信,并且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降低所述传输线的电压电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传输线连接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同时控制与该无线控制电路单元之间的所述识别信息的通信,
在所述传输线中,设有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将该传输线电断路的继电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连接到包含所述连接电缆的与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传输线的上拉电阻,
在所述天线单元中,设有将所述传输线和地线连接的下拉电阻,
所述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控制基板侧的所述传输线的电压。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线检测单元进行的断线检测,在从所述工程车辆的电池供给电源而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起动时执行。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将所述连接电缆的破损、或所述连接电缆从与所述控制基板或所述天线连接的连接器的脱落检测为断线。
13.一种通信装置,
装载在工程车辆上,
在所述工程车辆的部件中,安装识别部件,执行读入在所述识别部件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及对所述识别部件写入识别信息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基板,设有:通信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入和写入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动作;以及无线控制电路单元,根据来自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指令,生成电波的输出;
天线单元,相对于所述控制基板分开间隔配置,发送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得到的所述输出;以及
连接电缆,将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
在所述控制基板中,设有: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连接电缆的断线;以及发送控制单元,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停止从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对所述天线单元的输出,而且设有:主电源;通过从所述主电源供给的电源生成所述无线控制电路单元用的电源的无线电源;切换从所述主电源对所述无线电源的电源的供给和断开的无线电源控制单元,并且设有连接到包含所述连接电缆的与所述天线单元之间的传输线的上拉电阻,
所述发送控制单元包括所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而且包括在由所述断线检测单元判定为所述连接电缆断线的情况下,生成将从所述主电源对所述无线电源的电源供给断开的切换指令并发送到所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的切换指令生成单元,
在所述天线单元中,设有将所述传输线和地线连接的下拉电阻,
所述断线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控制基板侧的所述传输线的电压。
14.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1380003514.6A 2013-09-19 2013-09-19 通信装置和配有该装置的工程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18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5317 WO2015040716A1 (ja) 2013-09-19 2013-09-19 通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8701A CN105518701A (zh) 2016-04-20
CN105518701B true CN105518701B (zh) 2019-04-05

Family

ID=5266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51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18701B (zh) 2013-09-19 2013-09-19 通信装置和配有该装置的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30144B2 (zh)
JP (1) JP5695270B1 (zh)
KR (1) KR101680131B1 (zh)
CN (1) CN105518701B (zh)
DE (1) DE112013000193T5 (zh)
IN (1) IN2015DN00570A (zh)
WO (1) WO2015040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37712B1 (ko) * 2014-10-31 2016-07-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경제적인 운전 유도 시스템, 이에 적용되는 차량, 및 이의 방법
AU2016206568B2 (en) * 2015-01-15 2021-01-07 Caterpillar Inc. Configurable monitor and parts management system
JP6513790B2 (ja) * 2015-03-30 2019-05-1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部品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情報管理方法
KR101944029B1 (ko) * 2015-04-28 2019-01-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마쓰 세이사쿠쇼 부품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AU2015403425B2 (en) 2015-07-24 2020-02-27 Metalogenia Research & Technologies S.L. Wear sensor and wear element, and corresponding assembly and use
JP2019106667A (ja) * 2017-12-14 2019-06-2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車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11944028B2 (en) 2019-08-14 2024-04-02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the installation status of a shank attachment member of an agricultural implement
WO2021112871A1 (en) * 2019-12-06 2021-06-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duced current-based power supply control
US11773881B2 (en) * 2020-12-17 2023-10-03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Hydraulic system with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N112800790A (zh) * 2021-01-14 2021-05-14 杭州荣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调整功耗的uhf读写器
JP7436433B2 (ja) * 2021-08-05 2024-02-21 株式会社竹内製作所 作業用車両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5786A (zh) * 2006-02-20 2007-08-29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和介质处理设备
CN101262810A (zh) * 2005-09-09 2008-09-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2257A (ja) 1994-01-21 1995-08-11 Uniden Corp 送信機の異常送信停止回路
JPH07331986A (ja) * 1994-06-13 1995-12-19 Sekisui Chem Co Ltd 掘削機の掘進制御装置
JP3985341B2 (ja) * 1998-05-26 2007-10-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線コネクタ外れ検出装置
KR100534534B1 (ko) * 2000-03-31 2005-12-07 히다치 겡키 가부시키 가이샤 건설기계의 관리방법과 시스템 및 연산처리장치
JP2002203066A (ja) * 2000-12-28 2002-07-19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装置情報配信システム
JP2002331686A (ja) 2001-05-09 2002-11-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消耗品、機器本体、機器、モジュール、消耗品の製造方法、及び消耗品の判断方法。
JP2003037509A (ja) 2001-07-25 2003-02-07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US7042346B2 (en) * 2003-08-12 2006-05-09 Gaige Bradley Pauls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arts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JP4399524B2 (ja) * 2004-03-23 2010-01-20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交換部品識別装置
AU2006288410B2 (en) 2005-09-09 2009-09-10 Olympus Corporation Receiver apparatus
JP4751696B2 (ja) 2005-10-26 2011-08-1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WO2008007625A1 (en) * 2006-07-11 2008-01-17 Komatsu Ltd. System for monitoring component of operating machine
US8209076B2 (en) * 2008-10-06 2012-06-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cking vehicle maintenance using sensor detection
JP5199022B2 (ja) 2008-10-21 2013-05-15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110063078A1 (en) * 2009-09-14 2011-03-17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operation confi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operation confi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24414B2 (ja) * 2010-04-06 2012-09-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無線端末
US8786291B2 (en) * 2011-08-25 2014-07-22 Pericom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situ cable unplug detector operating during normal signaling mod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810A (zh) * 2005-09-09 2008-09-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CN101025786A (zh) * 2006-02-20 2007-08-29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和介质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95270B1 (ja) 2015-04-01
IN2015DN00570A (zh) 2015-06-26
DE112013000193T5 (de) 2015-06-18
JPWO2015040716A1 (ja) 2017-03-02
WO2015040716A1 (ja) 2015-03-26
US9230144B2 (en) 2016-01-05
KR101680131B1 (ko) 2016-11-28
CN105518701A (zh) 2016-04-20
KR20160002657A (ko) 2016-01-08
US20150081177A1 (en)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8701B (zh) 通信装置和配有该装置的工程车辆
CN104641564B (zh) 通信装置和配有该装置的工程车辆
TWI516134B (zh) 用於連結感應資料與部件位置之部件系統與方法
US8854183B2 (en) System for monitoring component of operating machine
US9334820B2 (en) Working machine component monitoring system
US109010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tatus of relay
KR20170109035A (ko) 부품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및 부품 정보 관리 방법
KR20170115603A (ko) 부품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KR101949178B1 (ko) 통신 시스템 및 작업 차량
JP2012155508A (ja) 電子機器のラックマウント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の監視方法並びにラックマウント型電子機器
CN106950460A (zh) 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高压配电盒
CN103138168A (zh) 飞行器断路器板的电缆布线
CN112881834B (zh) 一种电气设备在线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415514A (zh) 一种电接口模块
WO2019199990A1 (en) Modular harness system
KR101966765B1 (ko) 식별 정보 취득 시스템 및 작업 차량
CN115909714A (zh) 路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