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9869A -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9869A
CN105489869A CN201410466907.7A CN201410466907A CN105489869A CN 105489869 A CN105489869 A CN 105489869A CN 201410466907 A CN201410466907 A CN 201410466907A CN 105489869 A CN105489869 A CN 105489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silica
graphene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69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89869B (zh
Inventor
宋怀河
牛津
陈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KE XUNNENG GRAPHENE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4669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9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9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9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89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9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程简单、快速有效、绿色安全的高容量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硅粉的表面氨基化处理和与石墨烯的复合过程。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时,200mAh/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仍有1800mAh/g左右的可逆比容量,在2A/g的大电流密度下,仍有850mAh/g以上的可逆比容量,呈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性能。该方法对于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的大规模制备及应用提供了新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硅具有目前已知最高的理论容量,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WuH,etal.NanoToday2012;7(5):414-429]。但是硅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巨大的体积效应(膨胀率~300%)[ZhangWJ.JournalofPowerSources,2011,196(1):13-24],导致其可逆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都非常差。
在水溶液中将硅粉与氧化石墨烯简单混合,热还原后得到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可提高硅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容量[LeeJK,etal.ChemicalCommunications,2010,46(12):2025-2027][TaoHC,etal.ElectrochemistryCommunications,2011,13(12):1332-1335][ZHOUX,etal.ChemicalCommunications,2012,48(16):2198-2200.]。为了改善硅粉在水中的分散性并增强其与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对硅粉进行氨基化处理后再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并热还原,可得到性能更好且具有包覆结构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由于硅表面羟基含量很低,在氨基化处理前还需单独对硅粉进行羟基化改性。Wen等利用H2SO4与H2O2混合溶液对硅粉进行羟基化改性,再对其进行氨基化处理,发现硅表面形成了一层7nm厚的二氧化硅,由于二氧化硅没有容量且导电性差,得到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只有约1250mAh/g,远低于硅的理论容量[WenY,etal.small,2013,9(16):2810-2816.]。为了去除二氧化硅对容量的影响,只得用HF对复合材料进行再处理[ZhuY,etal.Langmuir,2013,29(2):744-749.]。在以上过程中,H2SO4、H2O2和HF的使用不仅存在一定危险性,溶液的后处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寻求一种流程简单、快速有效、绿色安全的高容量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新方法,具体包括:硅粉的表面氨基化处理和与石墨烯的复合。
硅粉的氨基化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一定质量的硅粉加入到水/乙醇体积比0~1:6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
步骤二:在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体积0.4%~5%的浓氨水,随后立即加入溶液体积0.01~4%的氨基硅烷偶联剂,恒温搅拌1~24h;
步骤三:将搅拌后的产物立即离心分离,用乙醇洗去氨水和未修饰到硅表面的偶联剂,然后将氨基化的硅分散到水溶液中。
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四:氧化石墨烯由通常的H法或S法制备,称取硅质量25%~200%的氧化石墨烯粉末分散到水溶液中,超声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
步骤五:将氨基化硅水溶液缓慢加入步骤四中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1~24h后,用离心机离心除去上层未反应的氧化石墨烯,收集下层沉淀并冻干。
步骤六:将冻干的氨基硅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放入高温炭化炉中,在惰性气氛下逐步加热至700~900℃,保温1~3h,即得到硅石墨烯复合材料。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硅粉粒径在10~2000nm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浓氨水的浓度为20%~30%。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选自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氨乙基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多氨基烷基三烷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氨基化硅溶液的浓度为0.05~2mg/ml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氧化石墨烯稀溶液的浓度为0.05~2mg/ml。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氨水-水-乙醇体系,直接对硅粉进行氨基化改性,相比于已经报道的氨基化方法,实验流程更短。同时由于氨水的催化作用还能够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氨基化效率。使用该方法得到的氨基化硅(0.2mg/ml)在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测试结果为+34.8~+37.5mV,氨基化程度高。由于表面形成的氧化层更薄,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比容量更高,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760~1840mAh/g(其中粒径2000nm的硅粉对应的复合材料比容量为910mAh/g)。在0.2A/g、0.5A/g、1A/g、2A/g、0.2A/g的阶梯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分别在1960mAh/g、1650mAh/g、1270mAh/g、850mAh/g、1620mAh/g以上(其中粒径2000nm的硅粉对应的复合材料在相同阶梯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分别在950mAh/g、890mAh/g、622mAh/g、457mAh/g、880mAh/g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SEM)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时在200mA/g电流密度下的循环充放电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时在0.2A/g、0.5A/g、1A/g、2A/g、0.2A/g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循环充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将80mg粒径为100nm的硅粉加入到10ml水和120ml乙醇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20min。在上述溶液中加入2ml浓度为30%的氨水,随后立即加入溶液体积0.2ml的氨基硅烷偶联剂,恒温搅拌24h。将搅拌后的产物立即离心分离,用乙醇洗去氨水和未修饰到硅表面的偶联剂,然后将氨基化的硅分散到100ml水溶液中。氨基化硅的zeta电位为+37.0mV(溶剂为水,浓度为0.2mg/ml)。
称取80mg氧化石墨烯粉末分散到300ml水溶液中,超声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将氨基化硅水溶液缓慢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混合1h后,用离心机离心除去上层未反应的氧化石墨烯,收集下层沉淀并冻干。将冻干的氨基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放入高温炭化炉中,在惰性气氛下逐步加热至750℃,保温2h,即得到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图1,图2,图3)。
将上述得到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乙炔黑、粘结剂PVDF按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用N-甲基吡咯烷酮充分研磨调制成均匀膏状物后均匀涂敷在圆形泡沫镍上,然后在真空烘箱中80℃干燥4h,压制成片后继续于真空烘箱中120℃干燥12h。采用扣式CR2032型体系模拟电池,其中对电极为金属锂片。
为考察该材料的可逆容量、循环性能,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分析。测试条件为:电压范围0.01-2.5V,电流密度200mA/g。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840mAh/g(图3)。
为考察材料的倍率性能,对电池进行阶梯电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电测试分析,测试条件为:电压范围0.01-2.5V,电流密度(循环次数)依次为0.2A/g(20次)、0.5A/g(10次)、1A/g(10次)、2A/g(10次)、0.2A/g(10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91mAh/g、1673mAh/g、1297mAh/g、862mAh/g、1641mAh/g(图4)。
实施例2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硅粉的粒径为2000nm,得到的氨基化硅的zeta电位为+35.4mV(溶剂为水,浓度为0.2mg/ml)。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910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950mAh/g、890mAh/g、622mAh/g、457mAh/g、880mAh/g。
实施例3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氨基化溶液组成为5ml水,120ml乙醇,得到的氨基化硅的zeta电位为+36.4mV(溶剂为水,浓度为0.2mg/ml)。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820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95mAh/g、1680mAh/g、1300mAh/g、870mAh/g、1650mAh/g。
实施例4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氨水浓度为20%,得到的氨基化硅的zeta电位为+36.1mV(溶剂为水,浓度为0.2mg/ml)。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825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2000mAh/g、1680mAh/g、1310mAh/g、875mAh/g、1656mAh/g。
实施例5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氨水的用量为1ml,得到的氨基化硅的zeta电位为+35.5mV(溶剂为水,浓度为0.2mg/ml)。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790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60mAh/g、1660mAh/g、1286mAh/g、856mAh/g、1635mAh/g。
实施例6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氨基化的反应时间为1h,得到的氨基化硅的zeta电位为+34.8mV(溶剂为水,浓度为0.2mg/ml)。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808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2004mAh/g、1680mAh/g、1304mAh/g、868mAh/g、1652mAh/g。
实施例7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入的氨基硅烷偶联剂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得到的氨基化硅的zeta电位为+37.5mV(溶剂为水,浓度为0.2mg/ml)。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802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98mAh/g、1678mAh/g、1306mAh/g、869mAh/g、1648mAh/g。
实施例8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入的偶联剂的量为0.1ml,得到的氨基化硅的zeta电位为+36.6mV(溶剂为水,浓度为0.2mg/ml)。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795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88mAh/g、1667mAh/g、1288mAh/g、857mAh/g、1637mAh/g。
实施例9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羟基化硅分散到50ml水溶液中。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786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80mAh/g、1658mAh/g、1278mAh/g、855mAh/g、1630mAh/g。
实施例10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氧化石墨烯粉末分散到150ml水溶液中。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775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70mAh/g、1645mAh/g、1276mAh/g、846mAh/g、1623mAh/g。
实施例11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羟基化硅水溶液缓慢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混合24h。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797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90mAh/g、1670mAh/g、1295mAh/g、860mAh/g、1640mAh/g。
实施例12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2,不同之处在于炭化温度为700℃。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760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66mAh/g、1645mAh/g、1265mAh/g、835mAh/g、1605mAh/g。
实施例13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保温1h。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810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96mAh/g、1678mAh/g、1304mAh/g、876mAh/g、1652mAh/g。
实施例14
操作条件如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入的氧化石墨烯粉末的质量为100mg。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0mA/g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770mAh/g。在阶梯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977mAh/g、1658mAh/g、1285mAh/g、849mAh/g、1633mAh/g。
以上已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石墨烯和纳米硅复合而成,在200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可逆比容量保持在1760~1840mAh/g,并具有良好的大电流性能。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方法制得:
步骤一:将一定质量的硅粉加入到水/乙醇体积比0~1:6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
步骤二:在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体积0.4%~5%的浓氨水,随后立即加入溶液体积0.01~4%的氨基硅烷偶联剂,恒温搅拌1~24h;
步骤三:将搅拌后的产物立即离心分离,用乙醇洗去氨水和未修饰到硅表面的偶联剂,然后将氨基化的硅分散到水溶液中;
步骤四:氧化石墨烯由通常的H法或S法制备,称取硅质量25%~200%的氧化石墨烯粉末分散到水溶液中,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
步骤五:将氨基化硅水溶液缓慢加入步骤四中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1~24h后,用离心机离心除去上层未反应的氧化石墨烯,收集下层沉淀并冻干;
步骤六:将冻干的氨基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放入高温炭化炉中,在惰性气氛下逐步加热至700~900℃,保温1~3h,即得到硅石墨烯复合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粉粒径在10~2000nm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乙醇混合反应溶液优选的体积比为1:24~1:12。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浓氨水优选的加入量为混合溶液体积的0.4%~1.6%。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的氨基硅烷偶联剂包含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氨乙基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多氨基烷基三烷氧基硅烷中的一种,优选的加入量为溶液体积的0.05~0.5%,优选的氨基化搅拌反应时间为1~4h。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石墨烯优选的加入量为硅质量的50%~10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氨基化硅水溶液的优选浓度为0.05~0.2mg/ml,氧化石墨烯稀溶液的优选浓度为0.05~0.2mg/ml。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氨基化硅与氧化石墨烯的优选混合时间为1~4h。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炭化的优选温度为750℃,优选的保温时间为2h。
CN201410466907.7A 2014-09-15 2014-09-15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489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6907.7A CN105489869B (zh) 2014-09-15 2014-09-15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6907.7A CN105489869B (zh) 2014-09-15 2014-09-15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9869A true CN105489869A (zh) 2016-04-13
CN105489869B CN105489869B (zh) 2019-01-18

Family

ID=55676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6907.7A Active CN105489869B (zh) 2014-09-15 2014-09-15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986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519A (zh) * 2016-11-11 2017-01-25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膨胀石墨/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565450A (zh) * 2018-04-25 2018-09-21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68249A (zh) * 2019-01-04 2019-05-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860567A (zh) * 2019-02-26 2019-06-07 成都爱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铜基体石墨烯/硅/碳氮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8449A (zh) * 2020-07-15 2020-09-15 广州市豪越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3185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浙江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SiOx@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67137A (zh) * 2020-09-09 2021-03-09 珠海中科兆盈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63458A (zh) * 2021-06-03 2021-09-07 开封平煤新型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炭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13422016A (zh) * 2021-06-16 2021-09-21 内蒙古碳烯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6944A (zh) * 2011-11-24 2012-03-14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合金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2917981A (zh) * 2010-05-14 2013-02-06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用石墨烯包封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方法以及这些材料的用途
CN103579616A (zh) * 2013-10-31 2014-02-1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石墨烯包覆铅粉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3972484A (zh) * 2014-05-20 2014-08-06 李学耕 一种纳米硅/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981A (zh) * 2010-05-14 2013-02-06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用石墨烯包封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方法以及这些材料的用途
CN102376944A (zh) * 2011-11-24 2012-03-14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合金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3579616A (zh) * 2013-10-31 2014-02-1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石墨烯包覆铅粉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3972484A (zh) * 2014-05-20 2014-08-06 李学耕 一种纳米硅/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 NIU ET AL.: ""Towards Si@SiO2 core-shell,yolk-shell, and SiO2 hollow structures from Si nanoparticles through a self-templated etching-deposition process"", 《RSC ADVANCES》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519A (zh) * 2016-11-11 2017-01-25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膨胀石墨/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356519B (zh) * 2016-11-11 2019-12-06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膨胀石墨/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565450A (zh) * 2018-04-25 2018-09-21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硅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68249A (zh) * 2019-01-04 2019-05-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768249B (zh) * 2019-01-04 2021-05-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860567A (zh) * 2019-02-26 2019-06-07 成都爱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铜基体石墨烯/硅/碳氮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8449A (zh) * 2020-07-15 2020-09-15 广州市豪越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67137A (zh) * 2020-09-09 2021-03-09 珠海中科兆盈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3185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浙江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SiOx@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63458A (zh) * 2021-06-03 2021-09-07 开封平煤新型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炭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13422016A (zh) * 2021-06-16 2021-09-21 内蒙古碳烯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9869B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9869A (zh)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42377B (zh) 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
CN105576209B (zh)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3367719B (zh) 蛋黄-壳结构二氧化锡-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68364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2626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514366B (zh)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复合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89594A (zh) 一种硅/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60917A (zh) 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及制备方法
CN101047246A (zh) 二次电池的正电极活性材料以及二次电池
CN108376767A (zh) 一种红磷/氮掺杂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881871A (zh)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硅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5140469A (zh) 一种蛋黄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655561B (zh) 一种磷酸锰锂纳米片的合成方法
CN105762338A (zh) 一种利用镁热还原制备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7093711B (zh) 单分散的SiOx-C复合微球的宏量制备方法
CN113745465B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11843A (zh)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石墨电极的再生方法
CN109103424A (zh) 碳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正极和锂硫电池
CN104882608A (zh) 一种n掺杂3d石墨烯/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
CN10587042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4282894B (zh) 一种多孔Si/C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466139A (zh) 一种聚苯胺包覆锗掺杂锰酸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366294A (zh) 一种石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06041B (zh) 一种中空氧化钛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6

Address after: 100000 Hongzhua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Bonded Innovation Park D-2-6, No. 1 Baijialou Jia, Chaoyang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Xiao Yanshe

Address before: 100029, No. 15 East Third Ring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4

Address after: 100020 d-2-8 (1-3 floors), Beijing Hongzhua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bonded Innovation Park, No.1, baijialou, Chaoyang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KE XUNNENG GRAPHENE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Hongzhua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Bonded Innovation Park D-2-6, No. 1 Baijialou Jia, Chaoyang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Xiao Yan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