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3715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3715A
CN105463715A CN201510617784.7A CN201510617784A CN105463715A CN 105463715 A CN105463715 A CN 105463715A CN 201510617784 A CN201510617784 A CN 201510617784A CN 105463715 A CN105463715 A CN 105463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tor
cut
sewing machines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77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3715B (zh
Inventor
和田哲也
大冈诚
尾崎真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63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3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3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3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即使在缝制动作结束后未能用切线机构切断线时也能驱动切线机构而切断线的缝纫机。缝纫机在针板下侧具有切线机构。切线机构用固定刀和可动刀切断面线和底线。缝纫机在缝制动作中使切线用马达工作,使可动刀移动到即将切断面线和底线之前的待机位置。在缝制动作结束时的最终针,缝纫机使切线用马达工作,在使可动刀自待机位置向准备位置返回移动的途中切断面线和底线。未能切断面线和底线时,操作者按下设于操作盘的切线键。在检测到切线键被按下时,缝纫机使切线用马达工作而执行切线机构的切断动作。因此,缝纫机即使在缝制动作结束时未能切断线时也能再次执行切线机构的切断动作。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在缝制动作结束后驱动切线机构而切断穿于针中的线。切线机构包括可动刀和固定刀,并与脉冲马达相连结。切线机构通过驱动脉冲马达而使设于顶端的可动刀移动,用可动刀和固定刀夹着线而切断线。日本特许公开2008年第237706号公报所公开的缝纫机通过根据线的粗细改变脉冲马达的输出转矩而抑制切线不良。在缝制动作结束后未能用切线机构切断线时,操作者必须自针板的容针孔将面线和底线抽出到外侧用剪刀等切断线。抽出面线时需要注意避免机针弯曲而被折断地抽出线,因此操作者花费工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即使在缝制动作结束后未能用切线机构切断线时,也能驱动该切线机构而切断线。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切线机构,其用设于针板下侧的固定刀和能够往复移动的可动刀切断面线和底线;马达,其作为上述切线机构的驱动源;待机控制部,其在缝制动作的最终针时使上述马达工作,使上述可动刀移动到上述可动刀捕捉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的待机位置;以及切断控制部,在上述待机控制部使上述可动刀移动到上述待机位置之后,在缝制动作结束时,该切断控制部使上述马达工作,使上述可动刀自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切断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的切断位置;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包括:受理部,其受理通过使上述可动刀在上述待机位置和上述切断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从而捕捉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并切断该捕捉的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的切断动作的指示;以及执行部,其在上述受理部受理上述指示时,使上述马达工作,与上述待机控制部和上述切断控制部独立地使上述可动刀移动,从而执行上述切断动作。缝纫机在缝制动作中使可动刀移动到待机位置,在缝制动作结束时使可动刀移动到切断位置而切断面线和底线。在线未被切断时,缝纫机通过受理部受理来自操作者的切线机构的切断动作的指示。在受理切断动作的指示时,缝纫机使切线机构的马达工作而执行切断动作。即使通过一次动作未能切断线,操作者也能通过受理部多次指示切断动作。线的被固定刀和可动刀所夹持的部分逐渐分离,因此,线最终被切断。因此,在线未被切断时,操作者不需要抽出面线和底线而用剪刀等进行切断。因此,缝纫机能够防止操作者欲抽出面线而大力拉拽从而导致机针折断或弯曲的情况。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包括第一传递机构,该第一传递机构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到上述切线机构而使上述可动刀移动;上述第一传递机构包括:切断凸轮部,其设于上述马达的输出轴,根据该输出轴的旋转角度进行使上述可动刀移动到上述待机位置的第一动作和使上述可动刀自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上述切断位置的第二动作;以及第一连杆机构,其具有能够与上述切断凸轮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根据随着上述切断凸轮部的旋转而移动的上述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使上述可动刀基于上述第一动作、上述第二动作而移动。因此,缝纫机能够利用切断凸轮部和第一连杆机构的简单结构将马达的动力转换为使可动刀移动的动力。
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轴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切断凸轮部与上述输出轴一同绕上述输出轴的轴线旋转;上述第一卡合部随着上述切断凸轮部的旋转而水平动作;上述第一连杆机构根据水平动作的上述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使上述可动刀水平移动。因此,缝纫机能够利用切断凸轮部和第一连杆机构将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转换为使可动刀水平转动的动力。第一连杆机构根据水平动作的第一卡合部的位置而使可动刀水平移动,因此,动力的传递方向不变。因此,缝纫机能够减少马达向可动刀传递的动力的损失。
技术方案4、5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包括:线保持机构,其设于上述针板的下侧,在上述针板的下方保持缝制开始时自机针的针眼延伸出的上述面线;以及第二传递机构,其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到上述线保持机构;上述第二传递机构包括:保持凸轮部,其设于上述马达的上述输出轴,根据该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使上述线保持机构动作;以及第二连杆机构,其具有能够与上述保持凸轮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根据随着上述保持凸轮部的转动而移动的上述第二卡合部的位置向上述线保持机构传递动力。因此,缝纫机在将一个马达的动力利用为切线机构的动力的基础上,还能够将该一个马达的动力利用为在缝制开始时在针板的下方保持面线的线保持机构的动力,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数量。
技术方案6、7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断凸轮部和上述保持凸轮部形成在设于上述马达的上述输出轴上的一个凸轮构件上。因此,缝纫机能够削减零件数量。
技术方案8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受理部设于供操作者操作上述缝纫机的操作盘。操作者能够利用设于操作盘的受理部指示切线机构的切断动作,因此,提高了缝纫机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1的立体图。
图2是缝纫机1的右视图。
图3是缝纫机1的后视图。
图4是针板9和驱动机构15的立体图。
图5是切线机构30、夹线机构40、驱动机构15的立体图。
图6是切线机构30的俯视图(可动刀35:准备位置)。
图7是切线机构30的俯视图(可动刀35:待机位置)。
图8是切线机构30的俯视图(可动刀35:线切断后的准备位置)。
图9是驱动机构15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凸轮板70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缝制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切线单独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切线机构30、第一连杆机构50、切线用马达95的立体图。
图15是切线机构180的图(驱动轴136:第一角度)。
图16是切线机构180的图(驱动轴136:第二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使用图中箭头所示的左右、前后、上下。
参照图1~图3说明缝纫机1的整体构造。缝纫机1是在布料上形成打结针迹的打结机,包括机座部2、支柱部3、机臂部4和压布装置10。为了方便说明,图1~图3示出了拆下支柱部3后侧的罩体的状态。机座部2配置于工作台上。机座部2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内部包括垂直梭8、送布台、送布机构等。机座部2具有针板9。针板9在前端部上表面具有容针孔9A(参照图4)。送布板11位于针板9之上,并固定于送布台。支柱部3自机座部2的后侧朝向上方延伸,在后壁上部具有缝纫机马达91。机臂部4自支柱部3的上端与机座部2大致平行地朝前方延伸,且在内部具有由缝纫机马达91驱动的缝纫机主轴。机臂部4的前端部5与机臂部4的其他部位相比向下方突出。前端部5在内部以针杆6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支承有该针杆6。针杆6自前端部5的下端向下方延伸。机针7能够相对于针杆6的下端进行装卸,并能够与针杆6一同在缝纫机主轴的驱动下在上下方向上动作。压布装置10设于机座部2上部。压布装置10通过使压脚12升降而自上方压住作为缝制对象物的布料。压布装置10由压布用马达94(参照图11)驱动。压布用马达94为脉冲马达,设于支柱部3的内部。
送布机构包括X方向进给用马达92和Y方向进给用马达93(参照图11)。X方向进给用马达92和Y方向进给用马达93为脉冲马达。送布机构通过驱动X方向进给用马达92和Y方向进给用马达93而使压布装置10、送布板11和送布台沿X方向(左右方向)和Y方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缝纫机1能够通过与机针7的上下运动相配合地沿X方向和Y方向输送布料,从而在布料上形成打结针迹。
如图4、图5所示,缝纫机1在针板9的下表面侧包括切线机构30和夹线机构40。在缝制动作结束时和后述的操作盘100的切线键110(参照图11)被按下时,切线机构30进行切断面线和底线的切断动作。夹线机构40使由缝制开始时的第一针而穿刺到布料下方的面线弯曲而保持该面线。因此,夹线机构40防止线从机针7脱落。如图1~图3所示,缝纫机1借助托架80将切线用马达95固定在机座部2的背面侧。切线用马达95为脉冲马达,是切线机构30和夹线机构40的驱动源。
缝纫机1在工作台上具有操作盘100(参照图11)。操作盘100能够供操作者输入针对缝制图案、缝制图案的大小的横向倍率和纵向倍率、缝制速度、压脚上升量、计数器等的各种设定。操作盘100具有切线键110。切线键110能够向缝纫机1输入在缝制动作之外驱动切线机构30的指示。
缝纫机1在工作台下方包括控制箱和脚踏板28(参照图11),其中,该控制箱容纳有控制装置20(参照图11)。脚踏板28是供操作者用脚操作的踏板,是能够向控制装置20输入各种指示的操作部。脚踏板28在内部包括第一开关28A和第二开关28B(参照图11),且具有两档踩踏位置。两档踩踏位置伴随脚踏板28的踩踏量的增加而分为第一档、第二档。在未踩下脚踏板28的状态下,第一开关28A和第二开关28B均处于关闭状态。当踩到第一档时第一开关28A打开,当踩到第二档时第二开关28B打开。因此,控制装置20能够基于第一开关28A和第二开关28B的打开、关闭的状态来检测脚踏板28的踩踏位置。
操作者能够通过脚踏板28的踩踏操作输入使压布装置10的压脚12(参照图2)上升或下降的指示、缝制开始的指示等。当输入使压脚12上升或下降的指示时,控制装置20驱动压布用马达94(参照图11),使压布装置10的压脚12升降。当输入缝制开始的指示时,控制装置20驱动缝纫机马达91而开始缝制动作。
参照图5~图8说明切线机构30的结构和动作。切线机构30包括固定刀33和可动刀35。固定刀33俯视呈大致字母L状且用两根螺钉34固定于针板9的下表面。固定刀33具有刃部33A。刃部33A自固定刀33的左方的基端部呈大致水平状地向右方延伸设置,并在右端部处向下方弯曲而形成。可动刀35配置于固定刀33的下侧。支轴36固定于针板9的下表面,以可动刀35能够水平往复转动的方式支承该可动刀35。可动刀35包括分线部(日文:糸捌き部)35A、刃部35B、线卡合部35C、线引导部35D、线捕捉部35E等。分线部35A是能进入面线25的面线环25A内的部分。刃部35B是沿上下方向贯通可动刀35的贯通孔的端部。线卡合部35C是用于卡住面线环25A中自机针7延伸出的一侧的部分。线引导部35D是在分线部35A和线捕捉部35E之间弯曲的部分,用于向线捕捉部35E引导面线环25A中自布料延伸出的一侧。线捕捉部35E是用于捕捉面线环25A的部分。
可动刀35的一端部利用销37以可动刀35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三连杆53的另一端部53B连结。第三连杆53自第一连杆机构50(参照图5)向前方延伸。随着第三连杆53沿前后方向移动,可动刀35以支轴36为中心水平往复转动,在图6所示的准备位置和图7所示的待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可动刀35自准备位置移动到待机位置时,可动刀35的分线部35A伸入到面线环25A内,捕捉面线25和底线29。如图8所示,可动刀35自待机位置向准备位置归位转动时,在待机位置附近的切断位置处,可动刀35的刃部35B和固定刀33的刃部33A同时切断底线29和面线25的面线环25A中自布料延伸出的一侧。
在图6~图8中,面线环25A表示自机针7的针眼延伸出来直至布料的面线25。可动刀35自准备位置移动到待机位置的动作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动作,可动刀35自待机位置移动到切断位置的动作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动作。
参照图5说明夹线机构40的结构和动作。夹线机构40包括夹线板41和保持板44。夹线板41是俯视呈大致字母L状的板材,中央部呈大致直角地弯折。支轴42固定于针板9的下表面,支轴42以夹线板41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夹线板41的中央部。夹线板41在前方的一端部(以下称为顶端部)具有孔41A。孔41A沿上下方向贯通夹线板41。夹线板41的另一端部利用销48与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部63B连结。第三连杆63自第二连杆机构60向前方延伸。因此,当第三连杆63沿前后方向移动时,夹线板41以支轴42为中心水平往复转动,即在待机位置和转动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中,待机位置是使孔41A位于针板9的容针孔9A的正下方的位置,转动位置是自待机位置朝向左方离开的位置。保持板44和夹线板41呈大致左右对称形状,在中央部呈大致直角地弯折。保持板44在夹线板41的上侧且以保持板44的前端侧和夹线板41的前端侧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保持板44的前方的一端部向右方弯折且向下方弯曲形成。销47固定于针板9的下表面,以保持板44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保持板44的中央部。未图示的弹簧朝向俯视时的逆时针方向对保持板44的另一端部施力。夹线机构40的夹线动作将在后面说明。
参照图5、图9说明驱动机构15的构造。驱动机构15驱动切线机构30和夹线机构40。驱动机构15包括切线用马达95、凸轮板70、第一连杆机构50和第二连杆机构60。切线用马达95借助托架80固定于机座部2的背面下部(参照图1)。凸轮板70将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的旋转力转换为驱动第一连杆机构50和第二连杆机构60的动力。第一连杆机构50根据凸轮板70的旋转方向和角度驱动切线机构30的可动刀35,切断面线和底线。第二连杆机构60根据凸轮板70的旋转方向和角度驱动夹线机构40的夹线板41,保持缝制开始时的第一针面线。
托架80形成为自后面观察呈大致字母U槽状,包括一对侧壁部81、82和中壁部83。一对侧壁部81、82呈彼此上下相对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中壁部83呈设于侧壁部81、82的各一端部之间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上述形状的托架80以使开口侧朝向右方的状态用三根螺钉84(参照图3)固定于机座部2的背面下部。
如图9所示,侧壁部81位于中壁部83的上侧,在大致中央具有圆形的贯通孔85。切线用马达95以突出有输出轴98的端面为固定面,抵接于侧壁部81的上表面。输出轴98通过贯通孔85向下方延伸。设于切线用马达95的固定面的四角的四个固定孔97与设于侧壁部81上表面的四个固定孔89对齐。在该状态下,切线用马达95用四根螺钉99(参照图1)固定于侧壁部81的上表面。侧壁部81的上表面中的比固定切线用马达95的部分靠前方的部分形成为比固定切线用马达95的部分厚,在该部分的左端侧设有轴孔88。轴孔88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内侧插入固定有支轴18。支轴18以第一连杆机构50的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机构60的第一连杆61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第一连杆机构50的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机构60的第一连杆61。
参照图9和图10说明凸轮板70。如图9所示,凸轮板70配置于托架80的侧壁部81、82之间,并固定于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的顶端部。凸轮板70形成为俯视呈大致圆形状,在中央具有轴柱71。轴柱71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并沿着轴向具有轴孔71A。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的顶端部插入固定于轴孔71A。因此,凸轮板70与输出轴98一体旋转。
如图10所示,凸轮板70在以轴孔71A为中心O的大约180°的范围内具有槽凸轮73。槽凸轮73俯视呈半圆弧状,且通过使凸轮板70的上表面沿厚度方向凹陷而形成。槽凸轮73能产生切线机构30的切断动作,设定可动刀35的转速和动作时刻。槽凸轮73在自作为其范围的一端侧的位置P1到绕着俯视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大约90°(参照θ1)的位置P2为止的范围内具有切线位移区间111。第一连杆机构50的滚柱构件55卡合于槽凸轮73。滚柱构件55沿着槽凸轮73的形状移动。滚柱构件55在切线位移区间111移动时,第一连杆机构50驱动切线机构30而切断面线和底线。
凸轮板70在外周面形成有凸轮面75。凸轮面75能产生夹线机构40的夹线动作,设定夹线板41的转速和动作时刻。凸轮面75在位置Q1和位置Q2的范围内具有夹线位移区间112。位置Q1是自位置P1绕着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规定角度(参照θ2)的位置。位置Q2是自位置Q1进一步旋转大约60°(参照θ3)的位置。第二连杆机构60的滚柱构件65自横向卡合于凸轮面75,沿着凸轮面75的形状移动。滚柱构件65在夹线位移区间112移动时,第二连杆机构60驱动夹线机构40而保持缝制开始时的第一针面线。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位于原点时,凸轮板70、滚柱构件65、55例如呈图10所示的位置关系。当输出轴98自原点绕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滚柱构件65在凸轮面75中的夹线位移区间112移动。当输出轴98自原点绕俯视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滚柱构件55在槽凸轮73中的切线位移区间111移动。
参照图5、图9说明第一连杆机构50的构造。第一连杆机构50自切线用马达95侧向切线机构30侧去依次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和第三连杆53。如图9所示,第一连杆51形成为俯视呈大致字母L状。第一连杆51在一端部51A和另一端部51B之间的呈大致直角地弯折的中央部设有轴孔54。支轴18插入到轴孔54中,因此,第一连杆51能够以支轴18为中心转动。第一连杆51在一端部51A的下侧具有滚柱构件55。滚柱构件55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滚柱构件55与凸轮板70的槽凸轮73卡合。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部51B借助销56以第二连杆52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二连杆52的一端部52A连结。
如图5所示,第二连杆52根据机座部2内的构造在各处弯折地朝向前方延伸。第二连杆52的另一端部52B利用两根螺钉57与第三连杆53的一端部53A固定在一起。第三连杆53自一端部53A朝向切线机构30去呈大致直线状地向前方延伸。第三连杆53的另一端部53B呈大致圆弧状地向右方鼓出,且利用销37以可动刀35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该可动刀35连结。
参照图5、图9说明第二连杆机构60的构造。第二连杆机构60自切线用马达95侧向夹线机构40侧去依次包括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如图9所示,第一连杆61形成为俯视呈大致直线状,配置于第一连杆机构50的第一连杆51的下方。第一连杆61在一端部61A和另一端部61B之间的中央部设有轴孔64。支轴18插入到轴孔64中,因此,第一连杆61能够以支轴18为中心转动。第一连杆61在一端部61A的上侧具有滚柱构件65。滚柱构件65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滚柱构件65与凸轮板70的凸轮面75卡合。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部61B借助销66以第二连杆62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二连杆62的一端部62A连结。
如图5所示,第二连杆62根据机座部2内的构造在各处弯折地朝向前方延伸。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部62B利用两根螺钉67与第三连杆63的一端部63A固定在一起。第三连杆63也根据机座部2内的构造在各处弯折地朝向夹线机构40去地向前方延伸。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部63B利用销47以夹线板41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该夹线板41连结。第一连杆机构50自托架80的内侧向右方突出,经由孔部2A(参照图1)延伸设置到机座部2的内部。孔部2A设于机座部2背面下部的右侧。第二连杆机构60自托架80的内侧经由设于中壁部83的孔部向左方突出,然后再经由设于机座部2背面下部的左侧的孔部而延伸设置到机座部2的内部。
参照图11说明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缝纫机1的控制装置20包括微型计算机、借助数据总线等连接于该微型计算机的输入接口26及输出接口27、驱动电路101~105等。微型计算机包括CPU21、ROM22、RAM23和存储装置24。CPU21集中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ROM22预先存储有缝制控制程序、切线单独控制程序、各种打结针迹的缝制图案等。缝制控制程序用于执行后述的缝制控制处理(参照图12)。切线单独控制程序用于执行后述的切线单独控制处理(参照图13)。缝制图案是依次确定落针点而得到的坐标数据。落针点是机针7随针杆6一同向下方移动时机针7要刺在布料上的预定位置。RAM23临时存储各种处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存储装置24是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各种参数、各种表等各种信息。
驱动电路101~105与输出接口27相连接。驱动电路101与缝纫机马达91相连接,基于CPU21的控制指令驱动缝纫机马达91。驱动电路102与X方向进给用马达92相连接,基于CPU21的控制指令驱动X方向进给用马达92。驱动电路103与Y方向进给用马达93相连接,基于CPU21的控制指令驱动Y方向进给用马达93。驱动电路104与压布用马达94相连接,基于CPU21的控制指令驱动压布用马达94。驱动电路105与切线用马达95相连接,基于CPU21的控制指令驱动切线用马达95。
电源开关13、脚踏板28的第一开关28A、脚踏板28的第二开关28B、编码器91A~95A、操作盘100等与输入接口26相连接。电源开关13用于启动和关闭缝纫机1。编码器91A与缝纫机马达91相连接,将与缝纫机马达91的旋转位置、旋转速度对应地输出的信息输入给输入接口26。编码器92A与X方向进给用马达92相连接,将与X方向进给用马达92的旋转方向、旋转位置、旋转速度相对应的信息输入给输入接口26。
编码器93A与Y方向进给用马达93相连接,将与Y方向进给用马达93的旋转方向、旋转位置、旋转速度相对应的信息输入给输入接口26。编码器94A与压布用马达94相连接,将与压布用马达94的旋转方向、旋转位置、旋转速度相对应的信息输入给输入接口26。编码器95A与切线用马达95相连接,将与切线用马达95的旋转方向、旋转位置、旋转速度相对应的信息输入给输入接口26。操作盘100除了具有供操作者进行各种设定和输入的键之外,还具有切线键110。因此,通过切线键110,CPU21能够在缝制动作结束时之外单独受理切线机构30的切线动作。
参照图12说明CPU21所执行的缝制控制处理。操作者按下电源开关13而启动缝纫机1时,CPU21自ROM22读取缝制控制程序并执行本处理。操作者为了输入原点检测的指示而将脚踏板28踩到第二档。CPU21判断有无原点检测指示(S1)。若无原点检测指示(S1:否),CPU21返回S1并待机。在有原点检测指示时(S1:是),CPU21执行原点检测(S2),然后使压脚12上升(S3)。
操作者将待缝制的布料设置于送布板11和压脚12之间,并为了输入使压脚12下降的指示而将脚踏板28踩到第一档。CPU21判断有无使压脚12下降的指示(S4)。若无下降指示(S4:否),CPU21返回S4并待机。在有下降指示时(S4:是),CPU21使压脚12下降(S5)。
操作者为了输入缝制指示而将脚踏板28踩到第二档。CPU21判断有无缝制指示(S6)。若无缝制指示(S6:否),CPU21返回S6并待机。在有缝制指示时(S6:是),CPU21驱动缝纫机马达91而开始缝制缝制图案(S7),同时,使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自原点绕着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S8)而驱动夹线机构40。
如图9所示,CPU21使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自原点绕着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滚柱构件65在凸轮面75中的夹线位移区间112移动(参照图10)。滚柱构件55在切线位移区间111之外,因此,第一连杆机构50不动作,切线机构30未被驱动。随着滚柱构件65沿着凸轮面75移动,第一连杆61以支轴18为中心绕着俯视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部61B向前方移动,因此,与另一端部61B连结的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也向前方移动。如图5所示,随着第三连杆63向前方移动,夹线板41绕着俯视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夹线板41的孔41A位于针板9的容针孔9A的下方。滚柱构件65移动到位置Q1。
缝制开始时的第一针面线穿过布料自针板9的容针孔9A通过夹线板41的孔41A向下方延伸。CPU21使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绕着俯视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滚柱构件65自位置Q1沿着凸轮面75的夹线位移区间112移动。伴随滚柱构件65的移动,第一连杆61以支轴18为中心绕着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部61B向后方移动,因此,与该另一端部61B连结的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也向后方移动。随着第三连杆63向后方移动,夹线板41绕着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夹线板41的顶端部向左方转动。通过孔41A的面线与夹线板41的顶端部一同向左方移动。夹线板41的顶端部将面线夹在它和保持板44的顶端部之间而向左方移动。夹线板41推压保持板44的顶端部。保持板44的顶端部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而向左方移动。面线在夹线板41和保持板44之间弯折,因此,夹线板41保持第一针面线。第一针以后,夹线板41的顶端部继续向左方移动,保持板44卡定于设在针板9背面的被卡定部而停止。由于保持于夹线板41和保持板44之间的面线的位置逐渐变化,因此,面线的弯折角度逐渐变小。保持板44在弹簧的作用力下返回原来的位置。最终,面线自夹线板41和保持板44之间脱离,也自孔41A脱离。缝纫机1将最初保持的面线卷入到针迹之中而继续缝制。因此,缝纫机1能够提高针迹的缝制品质。CPU21使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继续绕着俯视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回到原点(S9)。
CPU21判断机针7的下一次落针动作是否为缝制动作的最终针(S10)。CPU21对当前缝制中的缝制图案的落针数进行计数并将其储存于RAM23。因此,CPU21通过参照存储于ROM22的缝制图案的缝制信息,能够判断下一次落针动作是否为最终针。在不是最终针时(S10:否),CPU21返回S10并继续缝制动作。在是最终针时(S10:是),CPU21使切线用马达95自原点绕着俯视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S11)而驱动切线机构30。
如图9所示,CPU21使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自原点绕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滚柱构件55在槽凸轮73中的切线位移区间111移动(参照图10)。滚柱构件65在夹线位移区间112之外,因此,第二连杆机构60不动作,夹线机构40未被驱动。随着滚柱构件55沿着槽凸轮73移动,第一连杆51以支轴18为中心绕着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部51B向前方移动,因此,与另一端部51B连结的第二连杆52和第三连杆53也向前方移动。如图5、图7所示,随着第三连杆53向前方移动,可动刀35以支轴36为中心绕着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捕捉面线和底线一边向待机位置移动。
CPU21判断缝制动作是否结束(S12)。在缝制动作结束之前(S12:否),CPU21返回S12并待机。在缝制动作结束时(S12:是),CPU21停止驱动缝纫机马达91(S13)。反转驱动切线用马达95,使驱动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绕着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可动刀35自待机位置移动到准备位置(S14)。在可动刀35移动途中,可动刀35和固定刀33在待机位置附近的切断位置切断底线和面线。CPU21使压脚12上升,使处理返回S4。操作者按下电源开关13(参照图11)而关闭缝纫机1时,CPU21结束本处理。
参照图13说明CPU21所执行的切线单独控制处理。操作者按下电源开关13而启动缝纫机1时,CPU21定期自ROM22读取切线单独控制程序而执行本处理。
缝纫机1通过执行上述缝制控制处理,在布料上形成打结针迹并在缝制动作结束时切断面线和底线。切线机构30未能切断面线和底线时,面线和底线处于与形成于布料上的针迹相连的状态。为了在缝制动作之外用切线机构30切断未能切断的面线和底线,操作者按下操作盘100的切线键110。
CPU21判断操作者是否按下了切线键110(S21)。操作者未按下切线键110时(S21:否),CPU21结束本处理。操作者按下了切线键110时(S21:是),CPU21在使压脚12下降而压住布料的状态下,使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绕着俯视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S22),使可动刀35自准备位置移动到待机位置。可动刀35捕捉面线和底线。
CPU21反转驱动切线用马达95使输出轴98绕着顺时针方向旋转(S23),而使可动刀35自待机位置移动到准备位置。可动刀35和固定刀33在待机位置附近的切断位置切断底线和面线。CPU21使压脚12上升并结束本处理。在缝纫机1执行了一次本处理而仍未能切断面线和底线时,操作者只要再次按下切线键110即可。CPU21由于与缝制控制处理独立地执行切线单独控制处理,因此,能够与缝制动作独立地单独驱动切线机构30。“与缝制动作独立”是指与缝制动作结束时的切断动作分开地仅进行切线机构30的切断动作。通过多次执行切线机构30的切断动作,线的被固定刀33和可动刀35夹持的部分逐渐被切断而最终分离。
在以上说明中,第一连杆机构50和凸轮板7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传递机构。切线用马达95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执行图12所示的缝制控制处理的S11的处理的CPU21相当于本发明的待机控制部。执行S14的处理的CPU21相当于本发明的切断控制部。切线键110相当于本发明的受理部。执行图13所示的切线单独控制处理的S22和S23的处理的CPU21相当于本发明的执行部。槽凸轮73相当于本发明的切断凸轮部。滚柱构件5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卡合部。夹线机构40相当于本发明的线保持机构。第二连杆机构60和凸轮板7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传递机构。凸轮面75相当于本发明的保持凸轮部。滚柱构件6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卡合部。凸轮板70相当于本发明的凸轮构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在针板9的下侧具有切线机构30。切线机构30用固定刀33和可动刀35切断面线和底线。缝纫机1包括切线用马达95、凸轮板70和第一连杆机构50。凸轮板70和第一连杆机构50将切线用马达95的动力传递到切线机构30而使可动刀35移动。在缝制动作中缝纫机1的CPU21使切线用马达95工作,借助凸轮板70驱动第一连杆机构50。可动刀35捕捉面线和底线,并移动到即将切断面线和底线之前的待机位置。在缝制动作结束时的最终针,CPU21使切线用马达95工作,借助凸轮板70驱动第一连杆机构50。使移动到待机位置的可动刀35移动到切断位置。因此,缝纫机1能够在缝制动作结束时通过驱动切线机构30而切断面线和底线。
CPU21能够通过切线键110受理切线机构30的切断动作。在缝制动作结束时未能切断面线和底线时,操作者按下操作盘100的切线键110。在检测到切线键110被按下时,CPU21使切线用马达95工作,借助凸轮板70驱动第一连杆机构50而执行切线机构30的切断动作。因此,缝纫机1能够切断缝制动作结束时未能切断的面线和底线。
在通过切线机构30的一次切断动作未能切断面线和底线时,操作者只要再次按下切线键110即可。通过多次执行切线机构30的切断动作,线的被固定刀33和可动刀35夹持的部分逐渐被切断而最终分离。因此,操作者无需抽出面线和底线并用剪刀等进行切断。缝纫机1能够防止操作者欲抽出面线而大力拉拽从而导致机针折断或弯曲的情况。操作者无需用剪刀即可切断面线和底线,因此,能够更安全地进行缝制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轮板70设于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凸轮板70具有槽凸轮73。槽凸轮73设定为根据输出轴98的旋转角度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第一动作是使可动刀35移动到待机位置的动作,第二动作是使可动刀35自待机位置移动到切断位置的动作。构成第一连杆机构50的第一连杆51具有与槽凸轮73卡合的滚柱构件55。滚柱构件55的位置根据凸轮板70的旋转而变化。根据滚柱构件55的位置,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和第三连杆53动作,从而使可动刀35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因此,缝纫机1能够利用凸轮板70的槽凸轮73和第一连杆机构50的简单结构将切线用马达95的动力转换为使可动刀35移动的动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沿上下方向延伸。槽凸轮73与输出轴98一同绕输出轴98的轴线旋转。滚柱构件55随着槽凸轮73的旋转而水平动作。第一连杆机构50根据水平动作的滚柱构件55的位置而使可动刀35水平移动。因此,缝纫机1能够将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的旋转转换为使可动刀35水平转动的动力。第一连杆机构50根据水平动作的滚柱构件55的位置而使可动刀35水平移动,因此,动力的传递方向不变。因此,缝纫机1能够减少切线用马达95向可动刀35传递的动力的损失。
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在针板9的下侧具有夹线机构40。夹线机构40保持缝制开始时自机针7的针眼延伸出的面线。第二连杆机构60和凸轮板70将切线用马达95的动力传递到夹线机构40。凸轮板70的凸轮面75设定为使夹线机构40根据切线用马达95的输出轴98的旋转角度而动作。第二连杆机构60的第一连杆61具有滚柱构件65。滚柱构件65与凸轮面75卡合。滚柱构件65的位置根据凸轮板70的旋转而变化。根据滚柱构件65的位置,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进行动作,从而驱动夹线机构40。因此,缝纫机1能够利用一个切线用马达95的动力驱动切线机构30和夹线机构40,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数量。上述实施方式在凸轮板70上形成槽凸轮73和凸轮面75,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数量。
上述实施方式将切线键110设于缝纫机1的操作盘100,因此,能够提高缝纫机1的操作性。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也可以是打结机以外的种类的缝纫机。
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在操作盘100设置切线键110,而由操作盘100受理切线机构30的切断动作的指示,但也可以在操作盘100以外的部位设置受理切断动作的受理部。受理部例如可以设于缝纫机1的主体,也可以设于工作台等。受理部例如也可以是脚踏板28,从而可以通过脚踏板28的特定的踩踏操作而受理切断动作的指示。
上述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5具有第二连杆机构60(参照图5),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省略第二连杆机构60。在该情况下,夹线机构40可以用切线用马达95之外的马达来驱动。夹线机构40也可以省略。
上述实施方式的槽凸轮73也可以将执行第一动作的凸轮部分和执行第二动作的凸轮部分串联排列。在该情况下,切线用马达95能够通过使凸轮板70朝同一方向连续旋转而执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
上述实施方式的输出轴98也可以自原点仅绕着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凸轮板70只要设置成使根据输出轴98的旋转角度滚柱构件55在切线位移区间111移动的区间和滚柱构件65在夹线位移区间112移动的区间不重叠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的输出轴98沿上下方向延伸,但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滚柱构件55随着槽凸轮73的旋转而沿上下方向动作。缝纫机1只要具有将滚柱构件55的上下方向的动作转换为使可动刀35水平转动的动力的连杆机构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机构50和第二连杆机构60各由三条连杆构件构成,但也可以由两条或四条以上连杆构件构成。凸轮板70中的槽凸轮73和凸轮面75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切线用马达95也可以不是脉冲马达。
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具有例如图15、图16所示的切线机构180的缝纫机。参照图15、图16说明切线机构180的构造和动作。切线机构180例如能够设于缝纫机的机座部内部。
说明切线机构180。马达121在驱动轴136上具有凸轮987。马达121例如为脉冲马达。凸轮987具有突出部988。突出部988在驱动轴136自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时作用于连结构件199。在图15中,驱动轴136为第一角度。在图16中,驱动轴136为第二角度。突出部988向与驱动轴136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连结构件199设于凸轮987下方。连结构件199在马达121的驱动下使可动刀972移动。连结构件199包括连杆构件990、连杆构件991和切线架992。
连杆构件990位于凸轮987的后方下侧。销993插入连杆构件990下端部,并固定于缝纫机的机座部内部。连杆构件990自下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能够以销993为中心转动。连杆构件990在销993的略上侧具有圆柱部994。圆柱部994向左方突出,与凸轮987的外周面接触。未图示的弹簧向使圆柱部994朝向凸轮987的方向对连杆构件990施力。连杆构件991设于连杆构件990的上端部右侧,且利用未图示的销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连杆构件991向斜后下方延伸。
切线架992的臂部995设于连杆构件991的下端部右侧,且利用未图示的销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切线架992呈大致圆筒状,能够在圆筒状的支承构件996的周围转动。支承构件996保持在用于保持垂直梭的筒构件上。切线架992在与臂部995在径向上相反的一侧端部的左侧具有切断构件197的可动刀972。切断构件197包括固定刀971和可动刀972。固定刀971固定于缝纫机的机座部内部。
说明面线和底线的切断。切断构件197要切断面线和底线时,马达121使驱动轴136转动到第二角度。如图16所示,凸轮987的突出部988向下方推压圆柱部994。连杆构件990以销993为中心绕着自右侧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杆构件991的上端随着连杆构件990的转动而向下方移动,连杆构件991的下端向后方推压切线架992的臂部995。切线架992绕着自右侧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可动刀972移动,在与固定刀971重叠的切断位置切断面线和底线。线切断之后,马达121使驱动轴136转动到第一角度。连杆构件990在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下以销993为中心绕着自右侧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可动刀972随着连杆构件990的转动而借助连杆构件990、连杆构件991和切线架992向远离固定刀971的方向移动。
具有切线机构180的缝纫机的CPU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在缝制动作结束时驱动马达121而切断面线和底线。CPU可以通过设于操作盘等的受理部(例如切线键)而也在受理切线机构180的切断动作时驱动马达121而切断面线和底线。

Claims (8)

1.一种缝纫机,其包括:
切线机构(30),其用设于针板下侧的固定刀(33)和能够往复移动的可动刀(35)切断面线和底线;
马达(95),其作为上述切线机构的驱动源;
待机控制部(21),其在缝制动作的最终针时使上述马达工作,使上述可动刀移动到上述可动刀捕捉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的待机位置;以及
切断控制部,在上述待机控制部使上述可动刀移动到上述待机位置之后,在缝制动作结束时,该切断控制部使上述马达工作,使上述可动刀自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切断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的切断位置;
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1)包括:
受理部(110),其受理通过使上述可动刀在上述待机位置和上述切断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从而捕捉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并将捕捉到的上述面线和上述底线切断的切断动作的指示;以及
执行部,其在上述受理部受理上述指示时,使上述马达工作,从而与上述待机控制部和上述切断控制部独立地使上述可动刀移动而执行上述切断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第一传递机构,该第一传递机构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到上述切线机构而使上述可动刀移动;
上述第一传递机构包括:
切断凸轮部(73),其设于上述马达的输出轴,根据该输出轴的旋转角度进行使上述可动刀移动到上述待机位置的第一动作和使上述可动刀自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上述切断位置的第二动作;以及
第一连杆机构(50),其具有能够与上述切断凸轮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根据随着上述切断凸轮部的旋转而移动的上述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使上述可动刀基于上述第一动作、上述第二动作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轴沿上下方向延伸;
上述切断凸轮部与上述输出轴一同绕上述输出轴的轴线旋转;
上述第一卡合部随着上述切断凸轮部的旋转而水平动作;
上述第一连杆机构根据水平动作的上述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使上述可动刀水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线保持机构(40),其设于上述针板的下侧,在上述针板的下方保持缝制开始时自机针的针眼延伸出的上述面线;以及
第二传递机构,其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到上述线保持机构;
上述第二传递机构包括:
保持凸轮部(75),其设于上述马达的上述输出轴,根据该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使上述线保持机构动作;以及
第二连杆机构(60),其具有能够与上述保持凸轮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65),根据随着上述保持凸轮部的转动而移动的上述第二卡合部的位置向上述线保持机构传递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线保持机构,其设于上述针板的下侧,在上述针板的下方保持缝制开始时自机针的针眼延伸出的上述面线;以及
第二传递机构,其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到上述线保持机构;
上述第二传递机构包括:
保持凸轮部,其设于上述马达的上述输出轴,根据该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使上述线保持机构动作;以及
第二连杆机构,其具有能够与上述保持凸轮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根据随着上述保持凸轮部的转动而移动的上述第二卡合部的位置向上述线保持机构传递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断凸轮部和上述保持凸轮部形成在设于上述马达的上述输出轴上的一个凸轮构件(7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断凸轮部和上述保持凸轮部形成在设于上述马达的上述输出轴上的一个凸轮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受理部设于供操作者操作上述缝纫机的操作盘(100)。
CN201510617784.7A 2014-09-30 2015-09-24 缝纫机 Active CN105463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1589 2014-09-30
JP2014201589A JP2016067696A (ja) 2014-09-30 2014-09-30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3715A true CN105463715A (zh) 2016-04-06
CN105463715B CN105463715B (zh) 2018-04-03

Family

ID=55601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7784.7A Active CN105463715B (zh) 2014-09-30 2015-09-24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67696A (zh)
CN (1) CN1054637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8023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2814A (zh) * 1999-08-03 2001-02-07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可单独控制的针棒的缝纫机
CN1439759A (zh) * 2002-02-20 2003-09-03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458327A (zh) * 2002-05-14 2003-11-26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01275342A (zh) * 2007-03-28 2008-10-0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EP1967630B1 (en) * 2007-03-06 2010-02-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wing machine with upper thread cutting and holding mechanisms
CN101660250A (zh) * 2008-08-27 2010-03-03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02634940A (zh) * 2011-02-14 2012-08-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切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2814A (zh) * 1999-08-03 2001-02-07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可单独控制的针棒的缝纫机
CN1439759A (zh) * 2002-02-20 2003-09-03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458327A (zh) * 2002-05-14 2003-11-26 重机公司 缝纫机
EP1967630B1 (en) * 2007-03-06 2010-02-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wing machine with upper thread cutting and holding mechanisms
CN101275342A (zh) * 2007-03-28 2008-10-0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1660250A (zh) * 2008-08-27 2010-03-03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02634940A (zh) * 2011-02-14 2012-08-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切线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8023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3715B (zh) 2018-04-03
JP2016067696A (ja) 2016-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3422B (zh) 缝纫机
CN102234880B (zh) 缝纫机
CN105463715A (zh) 缝纫机
JP2014064825A (ja) ミシン
JP4960008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0432317C (zh) 锁扣眼缝纫机
EP2845939B1 (en) Sewing machine
JP3897641B2 (ja) ミシン
CN106400320B (zh) 孔锁边缝纫机
JP4800063B2 (ja) ミシン
CN100359078C (zh) 直筒型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
JP2007089987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676719B (zh) 缝纫机
JPH0613781U (ja) ミシンの自動糸切り装置
JP6942455B2 (ja) ミシン
JP2001096084A (ja) 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CN103628259B (zh) 缝纫机
JP6581853B2 (ja) 穴かがりミシン
JP2014195607A (ja) ミシン
JP3866964B2 (ja) サイクル縫いミシン
JP2011212151A (ja) ミシン
JP2010063571A (ja) ミシン
CN105133197A (zh) 缝纫机
JPH0424075A (ja) 穴かがりミシンの布開き装置
JP2008295734A (ja) パターン縫い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