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3635B - 纺纱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3635B
CN105463635B CN201610037321.8A CN201610037321A CN105463635B CN 105463635 B CN105463635 B CN 105463635B CN 201610037321 A CN201610037321 A CN 201610037321A CN 105463635 B CN105463635 B CN 105463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mentioned
detergent
ai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73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3635A (zh
Inventor
横田至
太田成利
坂元直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63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3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3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3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纺纱机械具有多台纺纱单元,所述纺纱单元具有使用空气给纤维束F加捻的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具有空气压送装置、第一空气配管和洗涤剂供给装置。空气压送装置压送空气。第一空气配管引导空气压送装置压送的空气。洗涤剂供给装置在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向着各个上述气流纺纱装置被分流的上游一侧向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

Description

纺纱机械
本申请为中国申请号201010281843.5发明名称为“纺纱机械”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气流纺纱装置(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来制造纺纱的纺纱机械的技术。更详细为,涉及提高使用气流纺纱装置来制造纺纱的纺纱机械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我们知道使用空气的捻回气流来给纤维束加捻,通过这样制造纺纱的气流纺纱装置。气流纺纱装置通过往提供纤维束的纺纱室(spinning chamber)提供空气使产生捻回气流(whirling airflow),使纤维在该纺纱室内捻回来制造纺纱(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例如以聚酯等为原料的合成纤维(syntheticfiber)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纤维的拔取阻力(withdrawal resistance)有时需要赋予油剂(oiling agent)。对于这样的纤维束如果使用气流纺纱装置,油剂有可能附着并堆积在纺纱室中。并且,在油剂堆积在纺纱室内的状态下进行纺纱的情况下,产生纺纱的纱结构变得不稳定,即所谓制造出弱纱(weak yarn)这样的问题。因此存在需要进行纺纱室的定期清扫等使纺纱机械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
因此,为了防止油剂的堆积或者除去油剂,提出过往纺纱室提供界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 agent)的气流纺纱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但是,当油剂附着在纺纱室开始堆积时,用界面活性剂来除去比较困难。因此寻求通过往纺纱室提供洗涤剂来形成被膜,通过将油分分解来防止该纺纱室中油剂附着或堆积的技术。
并且,在每个纺纱单元具备洗涤剂供给装置的情况下,配置了多台具备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单元的纺纱机械中还存在纺纱机械大型化或者成本增加、甚至成为引起各纺纱单元之间不均匀的因素之虞。因此寻求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往各气流纺纱装置均匀稳定地提供洗涤剂的技术。而且,为了使用所有种类的纤维束制造纺纱成为可能,还寻求根据纤维束的特性改变洗涤剂供给形态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952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均匀稳定地对每个气流纺纱装置提供洗涤剂、并且能够根据纤维束的特性来改变洗涤剂供给形态的、小型并且低成本的纺纱机械。
本发明的纺纱机械,配置有多台纺纱单元,所述纺纱单元具有使用空气给纤维束加捻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压送空气的空气压送装置;引导由上述空气压送装置压送的空气的一个第一空气配管;为了对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全部或者其中的多个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统一供给洗涤剂,在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向着各个上述气流纺纱装置被分流的上游一侧、向该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的一台或者多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及引导由上述空气压送装置压送的空气、将其提供给各个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第二空气配管;上述第二空气配管为引导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的空气通道,该纺纱机械能够在将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上述气流纺纱装置、和将上述第二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上述气流纺纱装置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空气配管和上述第二空气配管沿配置有多个上述纺纱单元的方向而被配设。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的添加控制单元;上述添加控制单元根据上述纤维束的特性来判断是否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并在给该纤维束赋予了油剂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添加洗涤剂。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控制单元根据上述纤维束的特性来判断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的洗涤剂的添加量,并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添加与赋予该纤维束的油剂相对应的最适量的洗涤剂。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控制单元在至少一个上述纺纱单元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在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都没有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停止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添加洗涤剂。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控制单元在至少一个上述纺纱单元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在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都没有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停止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添加洗涤剂。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即,本发明第1方案涉及一种纺纱机械,配置有多台纺纱单元,该纺纱单元具有使用空气给纤维束加捻的气流纺纱装置。纺纱机械具有:空气压送装置、第一空气配管、以及洗涤剂供给装置。洗涤剂供给装置向由空气压送装置压送、在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被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被分流而提供到各个气流纺纱装置。
第2方案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纺纱机械还具有引导空气压送装置压送的空气、将其提供给各个气流纺纱装置的第二空气配管;第二空气配管为引导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的空气通道。
第3方案在第2方案的基础上,纺纱机械能够在将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和将第二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之间进行切换。
第4方案在第2方案的基础上,第一空气配管和第二空气配管沿配置有多个纺纱单元的方向而被配设。
第5方案在第1至第4方案中的任一个的基础上,纺纱机械具有控制洗涤剂供给装置的添加控制单元;添加控制单元根据纤维束的特性来判断是否向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添加控制单元在给纤维束赋予了油剂的情况下,控制洗涤剂供给装置以添加洗涤剂。
第6方案在第5方案的基础上,添加控制单元根据纤维束的特性来判断向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的洗涤剂的添加量。添加控制单元控制洗涤剂供给装置以添加与赋予纤维束的油剂相对应的最适量的洗涤剂。
第7方案在第5或6方案的基础上,添加控制单元在至少一个纺纱单元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向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添加控制单元在所有的纺纱单元都没有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停止向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添加洗涤剂。
第8方案在第1至第7方案中的任一个的基础上,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纺纱机械具备纺纱控制单元。纺纱控制单元能够接收来自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各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纺纱控制单元在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如果采用本发明第1方案,由于使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分流而提供给各个气流纺纱装置,因此能够均匀稳定地给该气流纺纱装置提供洗涤剂。由此,能够防止赋予纤维束的洗涤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中,能够提高纺纱机械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并且,与每个纺纱单元具有洗涤剂供给装置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纺纱机械的小型化并且低成本化。
如果采用本发明第2方案,通过具备没有往空气中添加洗涤剂的空气通道,能够将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由此,气流纺纱装置能够用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
如果采用本发明第3方案,能够确实地切换是用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还是用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因此,在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能够用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由此,能够防止赋予纤维束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中,能够提高纺纱机械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
如果采用本发明第4方案,与每个纺纱单元具备洗涤剂供给装置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使结构更加简单,并且能够实现纺纱机械的小型化且低成本化。
如果采用本发明第5方案,在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纱线时,能够用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由此,能够防止赋予纤维束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中,能够使纺纱机械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提高。
如果采用本发明第6方案,能够用添加了与赋予纤维束的油剂量等相对应的最适量的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由此,能够防止赋予纤维束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中,能够使纺纱机械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提高。并且能够用所有种类的纤维束制造纺纱。
如果采用本发明第7方案,在多个纺纱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纺纱单元制造纺纱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空气配管向各纺纱单元的气流纺纱装置提供用洗涤剂供给装置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由此能够防止赋予纤维束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中,能够提高纺纱机械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并且,在所有的纺纱单元都不制造纺纱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洗涤剂供给装置停止向空气中添加洗涤剂,因此能够降低洗涤剂的消耗量。结果能够实现纺纱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如果采用本发明第8方案,在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能够使所有的纺纱单元停止纱线的制造。因此,在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用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由此能够防止赋予纤维束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中,能够使纺纱机械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纺纱机械100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构成纺纱机械100的纺纱单元1的图;
图3为表示构成纺纱单元1的气流纺纱装置6的图;
图4为表示构成纺纱机械100的气流分配装置2以及洗涤剂供给装置3的一个图;
图5为表示因油剂堆积到纺纱室65中而制造弱纱的状态的图;
图6为表示根据纤维束F的特性来改变洗涤剂供给形态的控制图的图;
图7为表示构成纺纱机械100的气流分配装置2以及洗涤剂供给装置3的另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1来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纺纱机械100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纺纱机械100由用纤维束(以下称为“纱条”)F制造纺纱Y的多个纺纱单元1构成。而且,纺纱机械100还具有一台气流分配装置2(图1中没有表示,参照图4)和一台洗涤剂供给装置3(图1中没有表示,参照图4)。气流分配装置2能够往各纺纱单元1中设置的气流纺纱装置6提供空气。洗涤剂供给装置3能够往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
下面首先使用图2详细说明纺纱单元1。纺纱单元1主要由沿纱条F以及纺纱Y的输送方向设置的纱条供给单元(sliver feeding unit)4、牵伸装置(draft device)5、气流纺纱装置6、喂纱装置(yarn feeding device)7、纱疵检测去除装置(yarn defect detectingand removing device)8以及卷绕装置(winding device)9构成。
纱条供给单元4由贮存作为原料的纱条F的纱条箱41和将纱条F引导向牵伸装置5的导条架构成。纱条供给单元4将贮存在纱条箱41中的纱条F提供给牵伸装置5。
牵伸装置5利用多个牵伸辊对来牵伸纱条F,送往气流纺纱装置6。牵伸装置5具备4组牵伸辊对。牵伸装置5由沿纱条F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后牵伸辊对51、第三牵伸辊对52、中间牵伸辊对53和前牵伸辊对54构成。
上述4组牵伸辊对用由图中没有表示的驱动源驱动旋转的底辊51A、52A、53A、54A和与该底辊51A、52A、53A、54A相接触地配置而从动旋转的顶辊51B、52B、53B、54B构成。并且,各牵伸辊对51、52、52、54的旋转速度沿纱条F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加地被设定。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随着牵伸辊对51、52、53、54的旋转将被各底辊51A、52A、53A、54A和各顶辊51B、52B、53B、54B夹持的纱条F送出。纱条F经过每个牵伸辊对51、52、52、54时其速度逐渐增加下去,在相邻的牵伸辊对之间被牵伸。
气流纺纱装置6通过给被牵伸装置5牵伸的纱条F施加捻而制造纺纱Y。如图3所示,气流纺纱装置6主要由导纱部件(guide member)61、锭子部件(spindle member)62和喷嘴部件(nozzle member)63构成。另外,图中所示箭头表示纱条F、纺纱Y的输送方向以及提供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导纱部件61为构成纺纱室65的一部分的部件。在导纱部件61上设置有纱线通道(yarn passage)61a以便与纺纱室65相连通。导纱部件61使用纱线通道61a将被牵伸装置5牵伸了的纱条F引导向纺纱室(spinning chamber)65。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导纱部件61上设置有针部件61b。针部件61b将在纺纱室65中被加捻的纺纱Y引导向后述的纱线通道62a。另外,导纱部件61也可以利用导纱部件61下游一端的边缘实现针部件61b的功能来取代具备针部件61b。
锭子部件62为构成纺纱室65的一部分的部件。在锭子部件62上设置有纱线通道62a以便与纺纱室65相连通。锭子部件62使用纱线通道62a将在纺纱室65中被加捻的纺纱Y送出。详细说明为,在纺纱室65中被施捻的纺纱Y被导纱部件61的针部件61b引导到纱线通道62a,从该纱线通道62a被送往喂纱装置7。
喷嘴部件63为构成纺纱室65的一部分的部件。在喷嘴部件63上设置有多个空气通道63a以便与纺纱室65相连通。喷嘴部件63通过从空气通道63a给纺纱室65提供空气使在该纺纱室65中产生捻回气流。详细说明为,从后述的空气压送装置21压送来的空气通过空气通道63a被提供给纺纱室65,在该纺纱室65中变成捻回气流。
下面更为详细地说明喷嘴部件63。在喷嘴部件63上与纺纱室65相连通、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多个空气通道63a。空气通道63a彼此沿相同的方向错开地形成,并使得从该空气通道63a喷出的空气流的方向不与纺纱室65的中心轴交叉。从空气通道63a喷出的空气沿喷嘴部件63的内壁面流动而变成捻回气流。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气流纺纱装置6利用捻回气流使构成纱条F的各纤维反转和捻回(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能够给该纱条F加捻。这样一来,气流纺纱装置6制造纺纱Y。
喂纱装置7由气流纺纱装置6制造的纺纱Y送往卷绕装置9。喂纱装置7由输送辊71和夹持辊72构成。从气流纺纱装置6送出的纺纱Y被输送辊71和夹持辊72夹持,随着该输送辊71和夹持辊72的旋转而被送出。
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检测送往卷绕装置9的纺纱Y的纱疵部位——即检测纺纱Y的不良部分并将该部分去除。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具备切断并去除纺纱Y的纱疵部位的图中没有表示的切断装置。被切断并除去了纱疵部位的纺纱Y用纺纱机械100所具备的、图中没有表示的接头装置进行接合,卷绕到后述的卷装91上。这样一来,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防止了具有纱疵部位的纺纱Y卷绕到卷装91上。
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与控制装置C电气连接(参照图4)。当纺纱Y经过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时,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检测纱线行走信号(yarn traveling signal)。纱线行走信号从该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被发送给控制装置C。控制装置C接收由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检测到的纱线行走信号,通过这样一直掌握纺纱单元1的工作状态。在没有接收到纱线行走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C判断为由于某种原因纺纱Y的制造停止了。
卷绕装置9使纺纱Y沿筒管92的轴向横动并卷绕纺纱Y,作成卷装91。卷装91或筒管92受驱动鼓93的驱动力作用而从动旋转,通过这样不断卷绕纺纱Y下去。另外,虽然图2中表示了圆筒形状的卷装P,但卷绕装置9也可以卷绕圆锥形状的卷装P。
这样,纺纱单元1使用牵伸装置5来牵伸纱条F,使用气流纺纱装置6给被牵伸的纱条F加捻进行纺纱Y的制造。而且纺纱单元1使用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切断并除去纱疵部位,使用卷绕装置9卷绕调整过纱线质量的纺纱Y进行卷装91的制作。
另外,本纺纱单元1也可以采用在喂纱装置7与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之间具备纱线贮存辊(yarn accumulating roller)的结构。纱线贮存辊将纺纱Y卷绕到旋转的辊的外周面上来暂时贮存该纺纱Y。由此,纱线贮存辊即使在例如接头作业时也能够防止从气流纺纱装置6被连续送出的纺纱Y松驰(slackening)。并且,由于纱线贮存辊将纺纱Y卷绕到辊的外周面上来暂时贮存该纺纱Y,因此在例如卷绕装置9处产生张力变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传递到气流纺纱装置6一侧。
而且,本纺纱单元1也可以是具备上述纱线贮存辊取代喂纱装置7的结构。由于纱线贮存辊利用旋转的辊来卷绕纺纱Y、退绕该纺纱Y将其送出,因此能够边给纺纱Y施加预定的张力边从气流纺纱装置6拉出纺纱Y,将其送往卷绕装置9。
下面使用图4详细说明气流分配装置2和洗涤剂供给装置3。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向。
气流分配装置2由空气压送装置21、第一空气配管22、第一分配管(firstdistribution pipe)23、第二空气配管24和第二分配管(second distribution pipe)25构成。
空气压送装置21为为了将空气压送到构成各纺纱单元1的每个气流纺纱装置6而加压该空气的装置。空气压送装置21主要由通过使电动机驱动来加压空气的电动压缩机等构成。被空气压送装置21压送的空气的压力由压力调整阀(pressure adjusting valve)211调整。这样调整送往第一空气配管22和第二空气配管24的空气的流量。
第一空气配管22为引导被空气压送装置21加压的空气的空气通道。在并列设置有多个纺纱单元1的本纺纱机械100中,第一空气配管22沿纺纱单元1的排列方向平行配置。
第一分配管23为将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分流、引导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通道。第一分配管23的一端与气流纺纱装置6连接。第一分配管2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空气配管22的中途部。由此,第一分配管23能够将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6。另外,被第一分配管23引导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由配置在该第一分配管23中途部的开闭阀(open/close valve)231控制。
第二空气配管24为引导被空气压送装置21加压的空气的空气通道。在并列设置多个纺纱单元1的本纺纱机械100中,第二空气配管24沿纺纱单元1的排列方向平行配置。
第二分配管25为将在第二空气配管24中流动的空气分流、引导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通道。第二分配管25的一端与气流纺纱装置6连接。第二分配管25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空气配管24的中途部。由此,第二分配管25能够将第二空气配管24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6。另外,被第二分配管25引导向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由配置在该第二分配管25中途部的开闭阀251控制。
洗涤剂供给装置3主要由分流配管(branching pipe)31、空气加压装置32、洗涤剂贮存槽33和洗涤剂供给配管34构成。
分流配管31为将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分流、提供给洗涤剂贮存槽33的空气通道。分流配管31的一端连接在洗涤剂贮存槽33上。分流配管31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空气配管22的中途部。由此,分流配管31能够将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洗涤剂贮存槽33。另外,被分流配管31引导向洗涤剂贮存槽33的空气的供给量由配置在该分流配管31中途部的阀311适当调节。
空气加压装置32为加压被分流配管31从第一空气配管22分流来的空气的装置。空气加压装置32主要由通过使电动机驱动加压空气的电动压缩机等构成。另外,空气加压装置32与控制装置C电气连接。空气加压装置32能够通过接收来自控制装置C的控制信号而适当改变运行状态。
洗涤剂贮存槽33为贮存洗涤剂的容器。洗涤剂贮存槽33具备液面传感器331。液面传感器331为用来检测洗涤剂贮存槽33内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液面传感器331与控制装置C电气连接。由液面传感器331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从该液面传感器331被传达给控制装置C。控制装置C通过接收液面传感器331检测到的检测信号掌握洗涤剂的贮存量。当接收到预定值的检测信号时,控制装置C判定为洗涤剂的贮存量少。
被贮存在洗涤剂贮存槽33中的洗涤剂为例如碳氢化合物类洗涤剂(hydrocarbonsystem cleanser)或酒精类洗涤剂(alcohol system cleanser)等。洗涤剂通过在纺纱室65内形成被膜、将油分分解来防止油剂附着和堆积在纺纱室65内。另外,不能限定特定的洗涤剂的种类或具体的名牌、名称。因为有必要根据赋予纱条F的油剂的种类或量等适当使用最适合该纱条F的洗涤剂。
洗涤剂供给配管34为用来给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添加洗涤剂的洗涤剂通道。洗涤剂供给配管34的一端在洗涤剂贮存槽33的底部或者底部附近开口地配置。洗涤剂供给配管34的另一端连接在将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向气流纺纱装置6分流的上游一侧。由此,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能够提供给各气流纺纱装置6。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洗涤剂供给装置3使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分流并加压,利用加压的空气能够提高洗涤剂贮存槽33的内气压。洗涤剂供给装置3提高了洗涤剂贮存槽33内气压的结果,能够通过洗涤剂供给配管34将洗涤剂挤出到第一空气配管22中。由此,洗涤剂供给装置3能够给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添加洗涤剂。被添加到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中的洗涤剂由于分散成雾状,均匀稳定地被提供给各气流纺纱装置6。
本实施形态的纺纱机械100采用将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分流、提供给所有的气流纺纱装置6的结构。但是,在将多个纺纱单元1分成多个组的情况下,也可以为每个组设置洗涤剂供给装置3和空气压送装置21。
而且,本实施形态的洗涤剂供给装置3利用加压后的空气提高洗涤剂贮存槽33的内气压,将洗涤剂添加到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中。但是,洗涤剂供给装置3也可以使用例如电动泵从洗涤剂贮存槽33中挤出洗涤剂,将洗涤剂添加到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中。
下面使用图5说明由于油剂堆积在纺纱室65中制造出弱纱的原因。详细为,说明在用被赋予了聚酯等油剂的纱条F制造纺纱Y的情况下,由于油剂堆积到纺纱室65中制造出弱纱的原因。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纱条F和纺纱Y的输送方向和提供的空气的流向。
如上所述,被赋予了油剂的纱条F从导纱部件61的纱线通道61a被引导到纺纱室65中。构成纱条F的各纤维在空气的捻回气流作用下在纺纱室65中反转和捻回(参照图示双点划线)。此时,赋予给纤维的油剂从在捻回气流作用下捻回的该纤维附着在锭子部件62的周面。来自各纤维的油剂持续反复附着在锭子部件62的周面,由此该油剂厚厚地堆积下去。
这样一来,堆积在锭子部件62周面的油剂成为卷绕到该锭子部件62周围地捻回的纤维(参照图示双点划线)的阻力。即,堆积的油剂结果成为纱线结构不稳定——即制造所谓弱纱的原因。
因此,为了防止弱纱的产生,有必要防止赋予纱条F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65中。详细为,有必要防止赋予给纱条F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构成纺纱室65的锭子部件62上。因此给空气添加最适量的洗涤剂,均匀稳定地给各气流纺纱装置6提供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变得重要。
如上所述,纺纱机械100用洗涤剂供给装置3将防止油剂附着和堆积的洗涤剂添加到空气中,将该空气分流、提供给各气流纺纱装置6。结果,纺纱机械100能够均匀稳定地将洗涤剂提供给各气流纺纱装置6。由此,能够防止赋予给纱条F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65中。结果能够提高由纺纱机械100制造的纺纱Y的制造品质。并且,由于没有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65中,因此不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扫。结果能够使纺纱机械100生产纺纱Y的生产效率提高。
而且,由于纺纱机械100将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分流、提供给各气流纺纱装置6,因此能够采用将气流分配装置2和洗涤剂供给装置3各配置一台的简单结构。由此,能够实现纺纱机械100小型化并且低成本化。尤其是由于纺纱机械100沿配置多个纺纱单元1的方向配设第一空气配管22和第二空气配管24,因此能够使结构更加简单。结果能够使纺纱机械100小型化并且低成本化。
下面说明根据纱条F的特性来改变洗涤剂的供给形态的结构。
如上所述,对于以聚酯等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存在赋予了油剂的纱条F。但是,对于以棉或麻等为代表的植物纤维,不存在赋予了油剂的纱条F。因此,本纺纱机械100在用未被赋予油剂的纱条F制造纺纱Y时,停止往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并且,本纺纱机械100在用赋予了油剂的纱条F制造纺纱Y时,根据纱条F的特性改变向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中的洗涤剂的添加量。
停止添加洗涤剂或者改变洗涤剂的添加量通过控制装置C控制空气加压装置32的运行状态来实现。具体说明为,控制装置C具备添加控制单元C1。添加控制单元C1从控制图M中调出与纱条F的特性相对应的洗涤剂的添加量。添加控制单元C1将与调出的添加量相对应的控制信号发送给空气加压装置32。另外,所谓控制图M为储存有为了防止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65中而预先通过实验得出的最合适的洗涤剂添加量的数据(参照图6)。
如图6所示,在用没有赋予油剂的纱条F制造纺纱Y时,添加控制单元C1控制空气加压装置32不给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添加洗涤剂。而且,本实施形态的纺纱机械100中,关闭配置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上游的阀221,打开配置在第二空气配管24上游的阀241。由此,纺纱机械100能够将在第二空气配管24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6,仅用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用赋予了油剂的纱条F2、F3、F4制造纺纱Y时,添加控制单元C1控制空气加压装置32往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添加洗涤剂。而且,本实施形态的纺纱机械100中,打开配置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上游的阀221,关闭配置在第二空气配管24上游的阀241。由此,纺纱机械100能够将在第一空气配管22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6,能够用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
纺纱机械100具有空气中添加有洗涤剂的第一空气配管22和空气中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第二空气配管24。因此,本纺纱机械100能够确实地切换到用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还是用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另外,如图7所示,即使省略了第二空气配管24,只要控制空气加压装置32的运行状态,就能够进行是否往空气中添加洗涤剂的切换。此时,能够使纺纱机械100的结构更简单化。
在例如用赋予的油剂多的纱条F4制造纺纱Y的情况下,如果添加到空气中的洗涤剂不多的话就不能防止油剂的堆积。因此,本纺纱机械100根据纱条F4的特性将添加到空气中的洗涤剂调节到最合适的量。此时,添加控制单元C1控制空气加压装置32以增强空气的加压。
这样一来,纺纱机械100能够根据纱条F的特性来改变洗涤剂的添加量。即,在用赋予了油剂的纱条F制造纺纱Y的情况下,纺纱机械100能够往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6的空气中添加与纱条F的特性相对应的最适量的洗涤剂。由此,能够防止赋予给纱条F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65中,能够提高纺纱机械100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并且纺纱机械100能够用所有种类的纱条F制造纺纱Y。
下面说明多个纺纱单元1中的至少一个纺纱单元1制造纺纱Y时往空气中添加洗涤剂,所有的纺纱单元1都不制造纺纱Y时停止往空气中添加洗涤剂的结构。
这种结构通过控制装置C掌握各纺纱单元1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具体说明为,控制装置C的纺纱控制单元C2能够从各纺纱单元1各自的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接收纱线行走信号。在纺纱控制单元C2从至少一个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接收到纱线行走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空气加压装置32以添加洗涤剂。
另一方面,在纺纱控制单元C2从所有的纱疵检测去除装置8都不能接收到纱线行走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所有的纺纱单元1都没制造纺纱Y。于是,纺纱控制单元C2控制空气加压装置32以不添加洗涤剂。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纺纱机械100在至少一个纺纱单元1制造纺纱Y的情况下能够给构成该纺纱单元1的气流纺纱装置6提供添加了洗涤剂的空气。由此,能够防止被赋予纱条F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到纺纱室65中,能够提高纺纱机械100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并且,在所有的纺纱单元1都不制造纺纱Y的情况下,停止洗涤剂供给装置3往空气中添加洗涤剂。结果,能够减少纺纱机械100的洗涤剂的消耗量,能够实现纺纱Y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而且,纺纱机械100在所有的纺纱单元1都不制造纺纱Y、刚开始不能重新开始制造纺纱Y的情况下,除了停止添加洗涤剂以外,还停止空气压送装置21的驱动。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纺纱Y的制造成本。
下面说明洗涤剂贮存槽33中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纺纱单元1停止纺纱Y的制造的结构。
这种结构通过控制装置C掌握洗涤剂贮存槽33中洗涤剂的贮存量来实现。具体说明为,纺纱控制单元C2接收来自洗涤剂贮存槽33所具备的液面传感器331的检测信号,掌握洗涤剂的贮存量。当来自液面传感器331的检测信号比预定值小时,纺纱控制单元C2控制所有的纺纱单元1以停止纺纱Y的制造。详细为,纺纱控制单元C2使构成纺纱单元1的牵伸装置5和喂纱装置7、卷绕装置9等的驱动源停止。而且,纺纱控制单元C2控制空气加压装置32以停止洗涤剂的添加。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洗涤剂贮存槽33的液面传感器331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时,纺纱机械100能够使所有的纺纱单元1停止纺纱Y的制造。因此,在用赋予了油剂的纱条F制造纺纱Y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用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进行纺纱。由此,能够防止被赋予纱条F的油剂附着并堆积在纺纱室65中,能够提高纺纱机械100的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纺纱机械100从上方向下方输送纱条F,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实施形态。也可以是例如将存储有纱条F的条筒配置在机体下部,将卷绕装置9配置在机体上部的结构。

Claims (11)

1.一种纺纱机械,配置有多台纺纱单元,所述纺纱单元具有使用空气给纤维束加捻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送空气的空气压送装置;
引导由上述空气压送装置压送的空气的一个第一空气配管;
为了对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全部或者其中的多个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统一供给洗涤剂,在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向着各个上述气流纺纱装置被分流的上游一侧、向该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的一台或者多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及
引导由上述空气压送装置压送的空气、将其提供给各个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第二空气配管;
上述第二空气配管为引导没有添加洗涤剂的空气的空气通道,
该纺纱机械能够在将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上述气流纺纱装置、和将上述第二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提供给上述气流纺纱装置之间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空气配管和上述第二空气配管沿配置有多个上述纺纱单元的方向而被配设。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的添加控制单元;上述添加控制单元根据上述纤维束的特性来判断是否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并在给该纤维束赋予了油剂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添加洗涤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控制单元根据上述纤维束的特性来判断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的洗涤剂的添加量,并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添加与赋予该纤维束的油剂相对应的最适量的洗涤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控制单元在至少一个上述纺纱单元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在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都没有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停止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添加洗涤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控制单元在至少一个上述纺纱单元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中添加洗涤剂;在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都没有用赋予了油剂的纤维束制造纺纱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以停止向上述第一空气配管中流动的空气添加洗涤剂。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涤剂供给装置具有贮存洗涤剂的洗涤剂贮存槽和检测上述洗涤剂贮存槽中的洗涤剂的贮存量的检测单元;具备能够接收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并且能够控制上述纺纱单元的工作或停止的纺纱控制单元;上述纺纱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洗涤剂的贮存量比预定值少的情况下使所有的上述纺纱单元停止纺纱的制造。
CN201610037321.8A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机械 Active CN105463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7023 2009-09-18
JP2009-217023 2009-09-18
JP2010-148330 2010-06-29
JP2010148330A JP2011084854A (ja) 2009-09-18 2010-06-29 紡績機
CN201010281843.5A CN102021688B (zh)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机械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1843.5A Division CN102021688B (zh)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机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3635A CN105463635A (zh) 2016-04-06
CN105463635B true CN105463635B (zh) 2018-04-13

Family

ID=43466843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7321.8A Active CN105463635B (zh)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机械
CN201610037377.3A Active CN105568445B (zh)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械
CN201010281843.5A Active CN102021688B (zh)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机械
CN201410664073.0A Pending CN104328539A (zh)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单元、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机械中的洗涤剂供给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7377.3A Active CN105568445B (zh)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械
CN201010281843.5A Active CN102021688B (zh)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机械
CN201410664073.0A Pending CN104328539A (zh) 2009-09-18 2010-09-14 纺纱单元、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机械中的洗涤剂供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2) EP2302114B1 (zh)
JP (1) JP2011084854A (zh)
CN (4) CN1054636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7391A (ja) * 2010-11-05 2012-05-24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JP2013067484A (ja)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2013067483A (ja)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2013067893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及び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JP2013067895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DE102012100674A1 (de) * 2012-01-27 2013-08-0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Luftspinnmaschine mit einem Reinigungsorgan sowie Verfahren zum Reinigen der Wirbelkammer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JP6176820B2 (ja) * 2012-11-09 2017-08-09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繊維用処理剤
JP5936193B2 (ja) * 2012-11-09 2016-06-15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紡績方法
CN103060962A (zh) * 2012-12-14 2013-04-24 常熟市华博毛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稳定的供气装置
EP2767625B1 (de) * 2013-02-13 2017-01-1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stelle einer spinnmaschine
CH707561A1 (de) * 2013-02-13 2014-08-15 Rieter Ag Maschf Spinnstelle einer Luftdüsenspinnmaschine.
CH709467A1 (de) * 2014-04-03 2015-10-15 Rieter Ag Maschf Spinnstell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Aufsatz für die Fixierung an einer Spinndüs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JP2015224402A (ja) * 2014-05-27 2015-12-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方法、紡績機及び糸
CH709748A1 (de) * 2014-06-12 2015-12-15 Rieter Ag Maschf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CH709749A1 (de) * 2014-06-12 2015-12-15 Rieter Ag Maschf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CN105951225B (zh) * 2016-06-22 2018-01-16 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全自动智能纺纱机喷嘴的自动清洁系统
JP2018178298A (ja) * 2017-04-11 2018-11-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DE102017113257A1 (de) * 2017-06-16 2018-12-20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Arbeitsstell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Öffnen einer Spinndüse
JP2019206779A (ja) * 2018-05-30 2019-12-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空気紡績機
CN111636124B (zh) * 2020-01-20 2021-09-24 武汉裕大华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并条管理系统
CN113737328A (zh) * 2021-09-22 2021-12-03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剂气体供给装置和纺纱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4684A (en) * 1974-08-21 1977-12-27 Hollandse Signaalapparaten B.V. False twisting unit
DE2733092A1 (de) * 1977-07-22 1979-02-0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des lagerspaltes eines luftgelagerten spinnringes
US5193335A (en) * 1990-07-04 1993-03-16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apparatus
US6513315B1 (en) * 1996-10-09 2003-02-04 Verhaeghe Industries Method,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displacement processing of threads
CN2764796Y (zh) * 2004-12-03 2006-03-15 德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 自动抓棉喷洒装置
JP2008095208A (ja) * 2006-10-06 2008-04-24 Murata Mach Ltd 空気紡績装置
CN101591823A (zh) * 2009-07-07 2009-12-02 天津工业大学 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纤维排列控制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291056B (de) * 1966-08-24 1971-06-25 Rieter Ag Maschf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Fasersammelflächen von Spinnkammer-Spinnmaschinen
BR9913160A (pt) * 1998-08-25 2001-05-15 Cognis Corp Processo e aparelho para o tratamento de um substrato têxtil alongado de comprimento não determinante, e, processo e aparelho para a formulação de uma composição de acabamento têxtil
EP1207225B2 (en) * 2000-11-16 2011-08-3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device
JP3700706B2 (ja) * 2003-03-13 2005-09-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JP2005105430A (ja) * 2003-09-29 2005-04-21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DE102004044345A1 (de) * 2004-09-09 2006-03-16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Luftdüsenspinnvorrichtung
JP3925533B2 (ja) * 2004-11-05 2007-06-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装置、及び繊維蓄積状態の検出方法
JP5162975B2 (ja) 2007-06-21 2013-03-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4684A (en) * 1974-08-21 1977-12-27 Hollandse Signaalapparaten B.V. False twisting unit
DE2733092A1 (de) * 1977-07-22 1979-02-0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des lagerspaltes eines luftgelagerten spinnringes
US5193335A (en) * 1990-07-04 1993-03-16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apparatus
US6513315B1 (en) * 1996-10-09 2003-02-04 Verhaeghe Industries Method,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displacement processing of threads
CN2764796Y (zh) * 2004-12-03 2006-03-15 德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 自动抓棉喷洒装置
JP2008095208A (ja) * 2006-10-06 2008-04-24 Murata Mach Ltd 空気紡績装置
CN101591823A (zh) * 2009-07-07 2009-12-02 天津工业大学 用于环锭纺纱机的纤维排列控制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3635A (zh) 2016-04-06
EP2302114A2 (en) 2011-03-30
CN102021688B (zh) 2016-10-05
EP2865793A1 (en) 2015-04-29
JP2011084854A (ja) 2011-04-28
CN105568445B (zh) 2018-05-01
EP2302114B1 (en) 2016-04-20
EP2302114A3 (en) 2014-02-26
CN104328539A (zh) 2015-02-04
CN105568445A (zh) 2016-05-11
CN102021688A (zh)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3635B (zh) 纺纱机械
CN202347163U (zh) 纺纱机械
CN101994172B (zh) 气流纺纱装置及具备该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机械
US10683188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roving
CN103781951B (zh) 用于生产针织品的设备和方法
CN108060477A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01876102B (zh)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CN103014938A (zh) 纺纱机械及细纱的制造方法
CN104651984B (zh) 空气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8291339A (zh) 用于制造针织品的装置和方法
CN103510195B (zh) 中空引导轴体、气流纺纱装置及具备它们的纱线卷绕机
CN106414290A (zh) 一种纺织机和用于操作这种纺织机的方法
CN105316810A (zh) 纺纱方法、纺纱机械以及纱线
CN108691046A (zh) 纺纱机
CN1732296A (zh) 用于生产纺成纱的装置
US3996731A (en)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nd break spinning fibers
CN105316811A (zh) 制造气流纺纱纱线的方法
CN108130639A (zh) 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N107641859A (zh) 一种气动纺纱机
CN106245164A (zh) 纺织机
CN207391633U (zh) 气流纺纱装置和纺纱机
CN106167201A (zh) 纱线卷取机
CN110029412A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14836860B (zh) 一种粘胶高支涡流纱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