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6102B -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6102B
CN101876102B CN200910215643.7A CN200910215643A CN101876102B CN 101876102 B CN101876102 B CN 101876102B CN 200910215643 A CN200910215643 A CN 200910215643A CN 101876102 B CN101876102 B CN 101876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pinning
suction
spun yarn
sp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56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6102A (zh
Inventor
冈正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22655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87610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76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6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6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6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01H15/002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for false-twisting spinn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纱机,该纺纱机具备用于一边吸引细纱(10)的纱头一边捕捉而将其向接头装置引导的吸管(44)。该吸管(44)具备用于吸引纱头的吸入通道(62)和加捻喷嘴(67)。加捻喷嘴(67)通过喷射压缩空气而在吸入通道(62)中形成旋转气流,由此,能够向处于已被导入该吸入通道(62)的状态的细纱(10)加捻。

Description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纺纱机中主要用于捕捉并引导纱线的纱头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5-220483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这种纱头捕捉引导装置的纺纱机。该专利文献1的纺纱机具有纺纱装置、喂纱装置、卷绕装置和接头台车作为主要的构成。
喂纱装置具备输送辊(deliveryroller)和夹持辊(niproller),在输送辊与夹持辊之间夹持从纺纱装置纺出的细纱,通过驱动输送辊旋转从而向卷绕装置侧输送细纱。
接头台车具备接头装置和吸管(suctionpipe)。为了利用接头装置进行接头,吸管一边吸入一边捕捉进而向接头装置引导从纺纱装置排出的纱头。
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在使纺纱装置起动时或发生断头时进行的接头操作中,从纺纱装置喷射纱头并夹持于喂纱装置的辊。之后,能够利用喂纱装置的驱动向纱线赋予张力并同时向下游牵拉,因此这样能够利用纺纱装置生成实捻状的纱线。上述吸管的顶端被控制成位于喂纱装置的直接下游侧,由该喂纱装置送向下游的纱线被吸入并捕捉到该吸管中。之后吸管向接头装置引导已捕捉的纱线进行接头。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24333号公报)中也公开了这种纺纱机。该专利文献2的纺纱机与专利文献1一样具备喂纱装置(喂纱部),能够利用夹持辊和输送辊夹持纱线并将其向下游侧输送。
在专利文献2的纺纱机中,喂纱装置的下游侧具备纱线存放装置。该纱线存放装置具备能够将纱线卷在其外周的纱线存放辊(纱线松弛消除辊)。驱动该纱线存放辊旋转,将从纺纱装置连续送出的细纱卷在其外周上暂时积存。这样,专利文献2的纺纱机能够防止接头时发生的纱线的松弛。
在如专利文献1及2所示的纺纱机中,为了提高纺纱质量,重要的是一边稳定地向从纺纱装置纺出的纱线赋予张力一边从该纺纱装置中将其引出。但是,在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的喂纱装置是一边夹持一边旋转纱线来从纺纱装置引出细纱的构成,因此经常发生由夹持力不足引起的细纱的打滑(slip),这成为纱线的纺纱质量低下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纱线存放辊在使细纱在充分地卷在外周面上的状态下通过旋转而能够稳定地向下游牵拉细纱。因此,着眼于此可以考虑采用从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省略喂纱装置而直接利用上述纱线存放装置从纺纱装置引出纱线的构成。此外,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具备这样特征的纺纱机称为无输送辊纺纱机。
这样直接利用纱线存放装置引出纱线的构成的纺纱机能够以比专利文献2的构成更稳定的张力引出细纱,因此可想而知能够形成均一质量的卷装。
但是,无输送辊纺纱机中省略了喂纱装置,因此在接头操作时(如专利文献1)不能将来自纺纱装置的纱线夹持于喂纱装置上来生成实捻状的纱线。因而,为了使其捕捉于吸管上而从纺纱装置喷射的细纱没有加入实捻,因此其纱线强力与专利文献1的情况相比变得相当低下。结果被认为,在利用吸管补充进而向接头装置引导细纱的纱头时容易发生断头,接头失误(miss)会引起效率极大地降低。
虽然专利文献1及2的吸管是通过吸入来捕捉纱头的构成,但因此会消耗相当大的量的空气,从省能量的观点出发需要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捕捉纱线强力弱的纱线的情况下也能良好地抑制断头,还可减低空气的消耗量的纱头捕捉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观点,一边从吸入口吸引纱线的纱头一边捕捉的纱头捕捉装置具备吸入通道和加捻部。上述吸入通道吸引纱头。上述加捻部能够对处于已被导入上述吸入通道的状态的纱线加捻的加捻部。这样,可在向已被导入吸入通道的纱线加捻的同时捕捉并引导该纱线。因而,即使在捕捉纱线强力弱的纱线的情况下,也可有效地避免断头,因此可良好地防止纱头的捕捉失误。
在上述纱头捕捉装置中,上述加捻部优选为通过喷射压缩空气以在上述吸入通道中形成旋转气流的加捻喷嘴。这样,可通过使其发生旋转空气流而快速有效地对纱线加捻。另外,由于细纱在吸入通道内随着旋转气流而呈现螺旋状,所以吸入通道内的吸引气流与纱线良好地相互缠绕从而使吸引力有效地发挥作用。其结果是,可节省用于吸引的空气消耗量,进而可减低运转费(runningcost)。
在上述纱头捕捉装置中,上述吸入通道具有与上述吸入口连接的第1部分和与该第1部分的吸引方向下游侧连接的第2部分。上述第2部分的流道截面积大于上述第1部分的流道截面积。上述加捻喷嘴的喷射口形成于上述第2部分。这样,在从加捻喷嘴的压缩空气的喷射下生成的旋转气流变成向吸引方向下游侧在上述第2部分中平稳地(smooth)以螺旋状流动。因而,可顺利地吸引纱线,从而可更可靠地进行该纱线的捕捉及引导。
上述纱头捕捉装置具备向上述吸入通道中喷射朝向吸引方向下游侧的压缩空气的引入喷嘴。上述引入喷嘴配置于从上述吸入口观察远于上述加捻喷嘴的位置。这样,纱线一边随着加捻喷嘴的旋转气流成为螺旋状一边被送向下游侧,来自引入喷嘴的空气流作用于该成为螺旋状的部分。因而,可得到强力的引入作用,所以可进一步减低用于吸引的空气消耗量。
作为本发明的第2观点,纺纱机具备上述纱头捕捉装置、纺纱装置和卷绕装置。上述纺纱装置能够利用空气纺纱生成细纱并将其从纺出口送出。将上述纺纱装置纺纱的细纱卷绕到筒管上而形成卷装。上述纱头捕捉装置被构成为能够直接向上述吸入通道吸引从上述纺出口送出的细纱。
即,纺纱装置开始纺纱后纺出的细纱为了不在下游侧止捻而没有加入实捻,与通常相比降低了纱线强力。在这一点上,如果是上述的构成,则即使在直接吸引这样的纱线强力弱的细纱的情况下,也可边利用追捻来增大纱线强力边吸引,所以可适当地防止断头并同时可靠地捕捉且引导纱线。
上述纺纱机具备用于将上述纺纱装置侧的纱线与上述卷装侧的纱线接头的接头装置。上述纱头捕捉装置捕捉并向上述接头装置引导细纱的纱头。这样,可减少在接头装置中的接头操作中断头导致的失败,从而提高纺纱机的运转效率。
上述纺纱机具备从卷绕装置拆卸已成为满卷的卷装、换成空筒管、进而将纱线卷绕至该空筒管的落筒装置。上述纱头捕捉装置捕捉并向上述空筒管引导细纱的纱头。这样,可减少在落筒装置中的落纱中断头导致的失败,从而提高纺纱机的运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精纺机的整体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精纺机的纵截面图。
图3是纱线存放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4是利用吸管及吸嘴捕捉上纱线及下纱线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5是表示吸管的顶端部的构成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精纺机(纺纱机)。其中,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是指纺纱时的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
作为图1所示的纺纱机的精纺机1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纱锭(纺纱单元2)。该精纺机1具备接头台车3、落筒台车4、吸气装置(blowerbox)80和原动机箱5。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具备牵引装置7、纺纱装置9、纱线存放装置12和卷绕装置13作为主要的构成。牵伸装置7设置于精纺机1具备的机架6的上端附近。纺纱装置9对从该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进行纺纱。在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细纱10通过后述的清纱器52之后,进一步通过纱线存放装置12而被卷绕装置13卷绕形成卷装45。
牵伸装置7是用于将棉条(sliver)15拉伸成为纤维束8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牵伸装置7具备后辊16、第三辊17、安装有龙带18的中间辊19及前辊20的4个辊。
未图示纺纱装置9的详细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其采用利用旋转气流对纤维束8加捻生成细纱10的气流式的构成。
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存放装置12。纱线存放装置12具备向细纱10提供固定的张力并从纺纱装置9将其引出的功能。纱线存放装置12还具备在利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时等情况下使从纺纱装置9供给的细纱10滞留来防止纱线的松弛的功能。进而,纱线存放装置12还具有调节张力的功能,以便不向纺纱装置9侧传递卷绕装置13侧的张力的变动。如图2所示,纱线存放装置12具备纱线存放辊21、导纱部件22、上游侧引导部23、气缸24、电动机25、下游侧引导部26。
导纱部件22能够与细纱10卡合在一起(钩挂)。导纱部件22通过在与细纱10卡合在一起的状态下与纱线存放辊21一体旋转而向该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引导细纱10。
纱线存放辊21能够将细纱10卷在外周面来存放。纱线存放辊21被电动机25驱动而以一定的转速旋转。被导纱部件22引导至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的细纱10,由于纱线存放辊21旋转而被卷成勒紧该纱线存放辊21,牵拉比纱线存放装置12靠近上游侧的细纱10。这样,纱线存放装置12能够从纺纱装置9连续地引出细纱10。
上游侧引导部23配置于纱线存放辊21的略上游侧。该上游侧引导部23被构成为相对于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而适当地引导纱线的引导部件,同时兼具防止从纺纱装置9传播的细纱10的捻合向该上游侧引导部23的下游侧传递的止捻的作用。上游侧引导部23被安装于气缸24上,上游侧引导部23被构成为能够在气缸24的驱动下适当地移动。
下游侧引导部26被配置于纱线存放辊21的略下游侧。该下游侧引导部26被构成为通过限制被旋转的导纱部件22悬摆的细纱10的轨道来稳定下游侧的纱线的行进路径、引导细纱10的引导部件。
在作为精纺机1的机架6的前面侧且上述纺纱装置9与上述纱线存放装置12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清纱器52。在纺纱装置9纺出的细纱10在被纱线存放装置12卷绕之前穿过上述清纱器52。清纱器52在监视行进的细纱10的粗细而检测出细纱10的纱线瑕疵的情况下,向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线瑕疵检出信号。
如图1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接头器(接头装置)43、吸管(纱头捕捉装置)44和吸嘴46。在某纺纱单元2发生断头或纱线切断时,接头台车3在固定于上述机架6的轨41上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停止并进行接头。
上述吸管44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吸管44一边吸入一边捕捉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头(上纱线)从而将其向接头器43引导。吸嘴46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吸嘴46从被支持于上述卷绕装置13上的卷装45一边吸引一边捕捉纱头(下纱线)并将其向接头器43引导。省略说明接头器43的详细构成,其通过旋转空气流捻合纱头之间来将上纱线与下纱线接头。
卷绕装置13具备能够在支轴70周围摇动地支持的吊臂(cradlearm)71。吊臂71可旋转地支持用于将细纱10卷绕的筒管48。
上述卷绕装置13具备卷筒72和横动装置75。卷筒72能够与上述筒管48或在其上卷绕细纱10形成的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驱动。横动装置75具备能够与细纱10卡合的横动引导部76。通过一边利用图略的驱动机构使横动引导部76往复运动,一边利用图略的电动机驱动卷筒72,从而使与卷筒72接触的卷装45旋转来横动(traverse)卷绕细纱10。
落筒台车4具备落筒装置61。落筒装置61具备摇架(cradle)操作臂90、吸管88和包头纱卷臂91(bunch-winding-arm)。在某纺纱单元2上的卷装45满卷时,落筒台车4在形成于上述机架6的行进路86上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并且停止。
摇架操作臂90构成为可操作卷绕装置13的吊臂71。可伸缩地构成吸管88,一边吸入一边捕捉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纱头并将其向安装于卷绕装置13上的空的筒管48引导。包头纱卷臂91能够通过在筒管48上直卷(straight-winding)纱线而将细纱10固定于筒管48。
接着,参照图2及图3,针对纱线存放装置12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纱线存放辊21是由具有耐磨性的材料构成的辊部件,纱线存放辊21固定于电动机25的马达轴25a上。将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的具有导纱部件22的一侧作为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的顶端。将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的配置有电动机25的一侧作为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的基端。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从基端向顶端依次具备基端侧锥部21b、圆筒部21c和顶端侧锥部21d。
圆筒部21c被构成为顶端侧略细的形状,同时为相对两侧的锥部21b和21d没有台阶地连续的形状。
基端侧锥部21b及顶端侧锥部21d分别被构成为端面侧为大直径侧的平缓的锥状。在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中,基端侧锥部21b通过使已供给的细纱10从大直径部分向小直径部分顺利地移动并使其到达中间的圆筒部21c,由此将细纱10整齐地卷到圆筒部21c的表面。顶端侧锥部21d具有在细纱10的解舒时防止卷上的细纱10一时脱落的脱圈现象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为了从小直径部分向端面侧的大直径部分依次输送地反卷细纱10,从而保证细纱10的顺利引出的功能。
如图3所示,在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侧配置的导纱部件22被配置成使其轴线与上述纱线存放辊21一致。该导纱部件22具备锭轴(flyeraxis)33和固定于锭轴33的顶端的锭翼38。
能够相对纱线存放辊21相对旋转地支持锭轴33。在锭轴33或纱线存放辊21的任意一方上安装永久磁铁,而在另一方上安装磁滞件。在这些磁机构的作用下,发生对抗导纱部件22相对纱线存放辊21旋转的阻力力矩。在该阻力力矩的作用下,导纱部件22追踪纱线存放辊21的旋转而旋转,其结果是,导纱部件22与纱线存放辊21可一体旋转。另一方面,在向导纱部件22施加克服该阻力力矩的力的情况下,导纱部件22相对纱线存放辊21相对地旋转。
上述锭翼38被构成为适当地向上述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21a弯曲进而可与细纱10卡合(钩挂住细纱10)的形状。在纱线未卷在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下,如果锭翼38与纱线存放辊21一体旋转,则该锭翼38与细纱10卡合。与该旋转的锭翼38卡合的细纱10被该锭翼38悬摆进而向旋转的纱线存放辊21的外周面引导、卷绕。
针对卷在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上游侧引导部23的细纱10被从基端侧向外周面21a引导,并且在圆筒部21c上卷绕多回。从外周面21a的顶端侧引出的细纱10穿过锭翼38之后经过下游侧引导部26而被送至下游。
如图2所示,在细纱10被卷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状态下,如果施加将与锭翼38卡合的细纱10向下游侧牵拉的力,则向锭翼38施加这样的力,其以从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部解舒细纱10的方式使导纱部件22旋转。因而,如果纱线存放装置12的下游侧的纱线张力(纱线存放装置12与卷绕装置13之间的纱线张力)是能够克服上述阻力力矩的大小,则导纱部件22与纱线存放辊21能独立地旋转,从而细纱10借助锭翼38从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侧缓慢地解舒。
相反,在纱线存放装置12的下游侧的纱线张力不足以克服上述阻力力矩时,导纱部件22与纱线存放辊21一体地旋转。这种情况下,导纱部件22起到阻止细纱10从旋转的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侧解舒的作用。
这样,纱线存放装置12能够通过在下游侧的纱线的张力提高时解舒纱线而在纱线的张力降低(纱线将变得松弛)时阻止纱线的解舒的动作,来消除纱线的松弛而赋予适当的张力。另外,导纱部件22通过如上上述地吸收向纱线存放装置12与卷绕装置13之间的细纱10施加的张力的变动的动作,能够防止该张力的变动影响到从纺纱装置9到纱线存放装置12之间的细纱10。能够利用以上构成的纱线存放装置12,以更稳定的速度从纺纱装置9引出细纱10。
此外,由于以规定的速度旋转驱动纱线存放辊21,因此细纱10以固定速度卷到该纱线存放辊21的基端侧。因而,在细纱10从纱线存放辊21的顶端侧解舒的速度比卷到基端侧的速度快的情况下,纱线存放量减少,而当细纱10没有从顶端侧解舒的情况下,纱线存放量缓慢地增加。
如上所述,上游侧引导部23被构成为能够在气缸24的作用下在进入位置和转移位置之间移动。在上游侧引导部23位于上述进入位置(图3的实线的位置)时,利用上游侧引导部保持该纱头,以便不使细纱10与纱线存放装置12的导纱部件22卡合。相反,在使上游侧引导部23移动至转移位置(图3的虚线位置)时,细纱10与上述导纱部件22卡合从而使丝道移动至卷到纱线存放辊21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4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的接头操作进行说明。首先,如果清纱器52在细纱10的卷绕中检测出纱线瑕疵,则该清纱器52向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线瑕疵检出信号。上述单元控制器如果接收到上述纱线瑕疵检出信号,则立即用切断器57切断细纱10,进而使牵伸装置7或纺纱装置9等停止。此时,比上述切断位置靠近下游侧的纱线被卷绕装置13暂时卷绕至卷装45上。这样,卷到纱线存放辊21上的细纱10也被卷绕至卷装45上,该纱线存放辊21上没有纱线。此外,含有上述纱线瑕疵的部分也被暂时卷绕至卷装45上。
接着,单元控制器向接头台车3输送控制信号,使其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之前开始接头动作。首先,单元控制器使吸嘴46转动至卷装45的表面附近(参照图4)产生吸引流,同时利用卷绕装置13反向旋转卷装45。这样,从卷装45的外周面引出纱头(下纱线),并且利用吸嘴46吸引捕捉该纱头。此外,此时通过从卷装45引出含有上述纱线瑕疵的纱线进而被吸嘴46吸住,从而能够从卷装45除去含有上述纱线瑕疵的纱线。
接着,在一边使卷装45反向旋转一边吸引下纱线的状态下,使吸嘴46向上方转动,进而向接头器43引导该下纱线。如果下纱线被引导至接头器43,则使卷装45的旋转停止。
在上述吸嘴46的转动动作前后,单元控制器使吸管44转动至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附近。单元控制器再次驱动纺纱装置9等后重新开始纺纱,同时使吸引流在吸管44中发生来捕捉纺纱装置9侧的纱头(上纱线)。此外,该吸管44的详细构成如后所述。
接着,通过继续进行吸引并同时使吸管44从图4的状态向下方转动,一边从纺纱装置9引出细纱10一边向接头器43引导。此时,单元控制器驱动上述气缸24,使上游侧引导部23移动至上述进入位置(图3的实线的位置)。由此,可一边保持细纱10没有与旋转的接头器38卡合的状态一边将纱头引导至接头器43。
另外,使上游侧引导部23上升的原因如下,即吸管44的吸引力没有强到能够克服导纱部件22的阻力力矩。因而,不能利用吸管44的吸引力借助导纱部件22从纱线存放辊21解舒细纱10。因此,假如在结束向接头器43引导纱头之前开始了向纱线存放辊21卷绕纱线,则吸管44不能比其更大地牵拉上纱线。其结果是,不能将上纱线引导至接头器43而接头失败。因此,通过在结束向接头器43引导吸管44之前使上游侧引导部23上升,能够防止细纱10开始向纱线存放辊21卷绕。
此外,图4表示了吸管44与吸嘴46同时进行转动动作,转动动作的时机可以为之前也可以为之后。
上纱线向接头器43的引导结束时,进行将上游侧引导部23快速地向转移位置移动的控制。这样,细纱10与接头器38卡合,细纱10开始卷到纱线存放辊21上。即,接头动作中卷绕装置13的卷绕停止,但是在此期间细纱10从纺纱装置9连续地被送出,因此如果细纱10处于该状态不变的话,则会发生纱线的松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纱线存放装置12中将细纱10卷到纱线存放辊21上,能够防止细纱10的松弛。这样,纱线存放装置12起到接头时的去纱线松弛装置的作用。
如果利用吸管44向接头器43引导纱头,则立即利用接头器43开始纱头之间的接头。如果接头结束,则单元控制器重新开始卷绕装置13的细纱10的卷绕。
接着,针对接头台车3具备的吸管44的顶端部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吸管44的顶端部的构成的放大截面图。其中,如图4所示,图5表示了吸管44转动且其顶端位于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的状态。纺纱装置9具备用于向下游送出纺纱的纱线的纺出口9a,在如图4那样使吸管44向上方转动时,如图5所示其顶端为与上述纺出口9a大致面对面的位置。
如图5所示,吸管44的顶端部固定有细长形状的喷嘴部件44a。该喷嘴部件44a被构成为筒状,在喷嘴部件44a的内部形成截面圆形状的吸入通道62。上述吸入通道62的一端与在喷嘴部件44a的顶端面形成的吸入口63连接。
上述吸入通道62被构成为具有在靠近吸入口63的部分形成的小直径部分(第1部分)64和与该小直径部分64连接的大直径部分(第2部分)65的台阶状的通道。因而,大直径部分65的流道截面积大于小直径部分64的流道截面积。在喷嘴部件44a的内部分别形成环状的第1空气室68及第2空气室69,以便包围上述吸入通道62。压缩空气配管55与2个空气室68和69连接,能够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向该空气室68和69供给压缩空气。
用于向吸入通道62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射喷嘴(ejectornozzle)(吸入喷嘴)66与第1空气室68连接。喷射喷嘴66被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状的环状喷嘴。喷射喷嘴66的截面轮廓被形成为随着靠近内侧的吸入通道62而缓慢地变细。喷射喷嘴66的顶端被构成为在吸入通道62(大直径部分(65))的内壁形成喷出口且可从该喷出口向吸入通道62喷出空气。
喷射喷嘴66的上述喷出口被形成为环状。空气在喷出口的全部周围喷出。将喷射喷嘴66适当地倾斜配置成能够形成朝向吸管44的基端侧的斜向的空气流。能够通过借助喷射喷嘴66从第1空气室68向吸入通道62高速地喷射来利用公知的文丘里(Venturi)效果实现压力下降(喷射效果),使朝向吸管44的基端侧的吸引流作用于吸入口63。
用于向吸入通道62喷射压缩空气的多个加捻喷嘴67与第2空气室69连接。加捻喷嘴67被以等间隔配置于吸入通道62的周围。每个加捻喷嘴67在吸入通道62的内壁形成喷出口。为了方便利用截面图进行说明而在图5中表示了加捻喷嘴67在径向上延伸,实际的加捻喷嘴67的朝向为圆形的吸入通道62的切线方向。
通过借助加捻喷嘴67从第2空气室69向吸入通道62喷射压缩空气,在吸入通道62内发生旋转空气流。因而,向吸入通道62中导入的细纱10一边在加捻喷嘴67的部分发生的旋转空气流的作用下加捻一边向吸管44的基部侧引入。
在接头时,从纺纱装置9纺出的细纱10的捻合与通常情况相比不充分,降低了纱线强力。因而,如果只用吸管44单纯地强烈地吸引细纱10,则例如吸入口63或吸入通道62的内壁的摩擦等会导致细纱10简单地断开,从而成为接头失误的原因。
基于该点,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加捻喷嘴67在吸入通道62内产生的旋转空气流发挥向细纱10进一步加捻的作用。在该加捻效果的作用下,能够一边增强细纱10的纱线强力一边向吸管44中吸引,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断头,从而顺利地进行接头操作。
上述加捻喷嘴67被配置成沿着与吸入通道62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但是,在吸入通道62的大直径部分65上形成加捻喷嘴67的开口,同时在加捻喷嘴67的开口的紧挨着的顶端侧上形成作为大直径部分65与小直径部分64的连接部分的台阶85。因而,即使从加捻喷嘴67喷射的压缩空气向吸管44的顶端侧(吸入口63侧)流动,该流动的大部分也被上述台阶差85阻止。其结果是,从加捻喷嘴67喷射的压缩空气一边以螺旋状旋转一边向吸管44的基部流动。
如上所述,从喷嘴部件44a的吸入口63向吸入通道62导入的细纱10在来自加捻喷嘴67的旋转空气流的作用下接受追捻,同时随着上述的螺旋状的流动而悬摆成螺旋状。因而,细纱10呈现螺旋状,在喷射喷嘴66的空气的喷射下发生的吸引流与细纱10良好地相互缠绕,因此能够有效地将细纱10吸入到吸管44内。因而,即使与以往相比减少压缩空气的喷射量,也可以实现同等的吸引作用,因此能够节约压缩空气的消耗量、减低运转费。其中,根据本发明人的计算判明,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与以往相比即使与吸管44相关的压缩空气的消耗量减低40%~50%左右,也能够得到与以往同等以上的捕捉性能。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备的接头台车3的吸管44具备吸入通道62、加捻喷嘴67。吸入通道62吸引细纱10的纱头。加捻喷嘴67能够对已被导入至吸入通道62的状态的细纱10加捻。这样能够向导入到吸入通道62的细纱10加捻而提高纱线强力,并且同时捕捉、引导该细纱10。因而,即使在捕捉纱线强力弱的纱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避免断头,因此能够良好地防止纱头的捕捉失误。
在上述吸管44中,加捻喷嘴67通过喷射压缩空气而在吸入通道62中形成旋转气流。这样,能够通过发生旋转空气流而快速有效地对细纱10进行加捻。在吸入通道62内细纱10随着旋转气流呈螺旋状,因此吸入通道62内的吸引流与纱线良好地相互缠绕,能够有效地发挥吸引力的作用。其结果是,能够节约用于吸引的空气消耗量、减低运转费。
在上述吸管44中,吸入通道62具备与向外部开口的吸入口63连接的小直径部分64和与该小直径部分64的吸引方向下游侧连接的大直径部分65。大直径部分65与小直径部分64相比流道截面积大。在大直径部分65中形成加捻喷嘴67的喷射口。这样,在来自加捻喷嘴67的压缩空气的喷射下生成的旋转气流朝向吸引方向下游侧以螺旋状顺利地在上述大直径部分65中流动。因而,能够平稳地吸引细纱10,所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该纱线的捕捉及引导。
上述吸管44具备向吸入通道62中喷射朝向吸引方向下游侧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喷嘴66。该喷射喷嘴66配置成从吸入口63观察比加捻喷嘴67更远的位置。这样,细纱10一边随着利用加捻喷嘴67发生的旋转气流成为螺旋状一边被送向吸入通道62的下游侧,来自喷射喷嘴66的空气流作用于该成为螺旋状的部分。因而,能够得到强力的吸入作用,所以能够进一步减低用于吸引的空气消耗量。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备上述吸管44、纺纱装置9和卷绕装置13。纺纱装置9能够利用空气纺纱生成纱并从纺出口9a送出。卷绕装置13将由纺纱装置9纺纱的纱线卷绕至筒管48上形成卷装45。如图5所示,吸管44被构成为能够直接向吸入通道62吸引从纺出口9a送出的细纱10。
即,为了接头操作等,纺纱装置9开始纺纱后纺出的细纱10为了不在下游侧止捻而没有加入实捻,与通常相比降低了纱线强力。基于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即使在像图5那样直接吸引这样的纱线强力弱的细纱10的情况下,也可在利用加捻喷嘴67的追捻作用来增大纱线强力的状态下吸引,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断头并同时可靠地捕捉且引导纱线细纱10。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备用于将纺纱装置9侧的细纱10(上纱线)和卷装45侧的细纱10(下纱线)接头的接头器43。吸管44被构成为捕捉并向接头器引导细纱10的纱头。这样,在接头器43的接头操作中能够减少断头导致的失败,从而提高精纺机1的运转效率。
此外,在吸入通道62的内部追捻细纱10的构成不限于上述接头台车3的吸管44,还可适用于落筒台车4的落筒装置61具备的吸管88。以下针对落筒台车4进行的落纱进行说明。
如果利用图略的传感器检测某纺纱单元2的卷装45已成为满卷,则单元控制器使纺纱装置9停止。大致与此同时,单元控制器进行控制,通过在卷绕装置13中向图2的左侧转动吊臂71,从卷筒72卸下满卷的卷装45并且使旋转停止。
落筒台车4利用摇架操作臂90适当地操作吊臂71,同时利用图略的卷装拆卸手段从吊臂71拆卸满卷卷装45。已被拆卸的满卷卷装45滚动过在活动落筒台车4内形成的倾斜床94之后落至形成为沟状的搁板(shelf)96上并静止。接着,利用落筒台车4具备的图略的空筒管供给手段在吊臂71中放置(set)空的筒管48。
接着,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重新开始牵伸装置7及纺纱装置9的驱动。大致与此同时向上方拉伸吸管88。吸管88通过吸入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细纱10的纱头来将其捕捉,之后将纱头引导至上述空筒管48的附近。接着,利用包头纱卷臂91进行包头纱(bunch-winding),将纱头安装于空筒管48上。利用以上的一系列操作,其成为能够利用卷绕装置13卷绕纺纱装置9纺出的细纱10的状态。
在纺纱装置9重新开始驱动之后,单元控制器在气缸24的作用下使上游侧引导部23移动至转移位置。因此,细纱10被卷绕至纱线存放辊21上,因此能够防止落纱中的纱线的松弛。
如果包头纱操作结束,则落筒台车4在摇架操作臂90的作用下向图2的右侧转动吊臂71,使已结束包头纱的筒管48与卷筒72接触,开始纱线的卷绕。这样,向细纱10赋予卷绕张力,从纱线存放辊21缓慢地解舒细纱10。
如上所述,落筒装置61进行将成为满卷的卷装45从卷绕装置13拆卸并换成空筒管48,将纱线向该空筒管48卷绕的落纱。在该落纱中,对于捕捉并向上述空筒管48引导细纱10的纱头的吸管88而言,其也可适用具备上述加捻喷嘴67等的构成。这种情况下,在利用落筒装置61的落纱中,能够减少断头导致的失败,提高精纺机1的运转效率。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例如如下所述地变更上述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是省略在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的喂纱装置的所谓的无输送辊纺纱机的构成。但是,上述的吸管44的构成也可适用于具备如专利文献1及2所示的喂纱装置的纺纱机。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纺纱装置喷射的细纱的纱头着落于喂纱装置的输送辊上且在该输送辊的旋转下在该输送辊与夹持辊之间夹持纱的构成。但是,此构成大多不会良好地向下游侧运送纱线,有时纱还会卷到夹持辊或输送辊上。因此,为了避免纱线对喂纱装置的卷绕,想到了具备能够从输送辊离间夹持辊的机构,从而从纺纱装置喷射的纱的纱头不被喂纱装置夹持而运送至下游侧、进而被吸管捕捉的构成。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得到喂纱装置的夹持而不能在纺纱装置中生成实捻状的纱,但可通过在吸管侧具备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用于追捻的构成,而良好地捕捉纱线强力低的纱线。
喷射喷嘴66及加捻喷嘴67可代替各配置一个而变换成配置例如2个以上。
可变换成将喷射喷嘴66配置于加捻喷嘴67的吸入口63侧(吸入方向上游侧)。
可变换成加捻喷嘴67构成为相对吸入通道62从垂直的平面适当地倾斜,从而使该加捻喷嘴67具有作为喷射喷嘴的作用。

Claims (4)

1.一种纱头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一边从吸入口吸引纱线的纱头一边捕捉,
所述纱头捕捉装置具备:
用于吸引纱头的吸入通道;
能够对处于已被导入所述吸入通道的状态的所述纱线加捻的加捻部;以及
向所述吸入通道中喷射朝向吸引方向下游侧的压缩空气的引入喷嘴,
所述加捻部是通过喷射压缩空气以在所述吸入通道中形成旋转气流的加捻喷嘴,
并且在吸引方向上且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引入喷嘴之间配置所述加捻喷嘴,
所述吸入通道具有与所述吸入口连接的第1部分和与该第1部分的吸引方向下游侧连接的第2部分,
所述第2部分的流道截面积大于所述第1部分的流道截面积,
所述加捻喷嘴的喷射口形成于所述第2部分,
在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加捻喷嘴的喷射口紧挨着的顶端侧上形成有作为所述第2部分与所述第1部分的连接部分的台阶。
2.一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纱机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头捕捉装置;
能够利用空气纺纱生成细纱并将其从纺出口送出的纺纱装置;
将所述纺纱装置纺纱的细纱卷绕到筒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所述纱头捕捉装置被构成为能够直接向所述吸入通道吸引从所述纺出口送出的细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纱机具备用于将所述纺纱装置侧的纱线与所述卷装侧的纱线接头的接头装置,
所述纱头捕捉装置被构成为捕捉从所述纺纱装置送出的细纱的纱头并将其向所述接头装置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纱机具备从所述卷绕装置拆卸满卷的卷装并换上空筒管进而将纱线卷绕到该空筒管的落筒装置,
所述纱头捕捉装置被构成为捕捉从所述纺纱装置送出的细纱的纱头并将其向所述空筒管引导。
CN200910215643.7A 2009-01-29 2009-12-30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Active CN101876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8635 2009-01-29
JP2009018635A JP2010174405A (ja) 2009-01-29 2009-01-29 糸端捕捉案内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紡績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6102A CN101876102A (zh) 2010-11-03
CN101876102B true CN101876102B (zh) 2016-05-18

Family

ID=42226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5643.7A Active CN101876102B (zh) 2009-01-29 2009-12-30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213773B2 (zh)
JP (1) JP2010174405A (zh)
CN (1) CN101876102B (zh)
AT (1) ATE510942T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8225A (ja) * 2009-08-17 2011-02-24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2013067466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処理装置、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JP2013067475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JP2014125714A (ja) * 2012-12-27 2014-07-07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JP2014125349A (ja) * 2012-12-27 2014-07-07 Murata Mach Ltd 糸貯留装置及び紡績ユニット
JP2015161032A (ja) * 2014-02-25 2015-09-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貯留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DE102015112117A1 (de) * 2015-07-24 2017-01-2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Falschdralleinrichtung und Fangeinrichtung
JP2017206327A (ja) * 2016-05-16 2017-11-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繊維機械
JP2018065659A (ja) * 2016-10-19 2018-04-2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継方法
JP2019108629A (ja) * 2017-12-19 2019-07-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及び糸捕捉方法
CN107881606A (zh) * 2017-12-21 2018-04-06 苏州市星京泽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涡流纺纱装置
EP3650381B1 (en) * 2018-11-08 2024-06-05 Lakshmi Machine Works Ltd. Broken yarn picking arrangement for ring spinning machine
JP7425696B2 (ja) * 2019-07-30 2024-01-3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合繊糸用糸継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26993A1 (de) * 1990-08-25 1992-02-27 Schlafhorst & Co W Luftduese zum einwirken von druckluft auf fasermaterial
CN1407153A (zh) * 2001-09-05 2003-04-0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3664U (ja) * 1983-05-04 1984-11-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捲取機におけるパツケ−ジ糸端吸引保持装置
JP3586753B2 (ja) * 1995-03-07 2004-11-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における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同装置
JP2005232612A (ja) * 2004-02-18 2005-09-02 Murata Mach Ltd 糸継ぎ台車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JP2007284812A (ja) * 2006-04-14 2007-11-01 Murata Mach Ltd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糸継ぎ方法
JP4147432B2 (ja) * 2006-07-28 2008-09-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端引出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26993A1 (de) * 1990-08-25 1992-02-27 Schlafhorst & Co W Luftduese zum einwirken von druckluft auf fasermaterial
CN1407153A (zh) * 2001-09-05 2003-04-02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13773B1 (en) 2011-05-25
EP2213773B2 (en) 2014-04-16
CN101876102A (zh) 2010-11-03
ATE510942T1 (de) 2011-06-15
JP2010174405A (ja) 2010-08-12
EP2213773A1 (en) 201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6102B (zh)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CN101994176B (zh) 纺纱机械
CN101713112B (zh) 纺纱机
CN103787150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1792076B (zh) 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
CN102995175B (zh) 纱线卷绕单元、纱线卷绕机及摇架装置
CN101994174B (zh) 纺纱机械
CN100497774C (zh) 纺纱机
CN102021688A (zh) 纺纱机械
CN101994172A (zh) 气流纺纱装置及具备该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机械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1469468A (zh) 纺纱机械
CN103014931A (zh)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CN103014961A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5645178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3014939A (zh)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装置
CN101987706B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
CN103898639B (zh) 纱线存积装置及纺纱单元
CN105256417A (zh)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CN108069291B (zh) 用于将纱线端沉积在筒管上的方法、装置和纺纱卷绕机
CN103014957A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3014962A (zh) 纺纱机
US4958486A (en) Process and an arrangement for piecing an air-spun yarn
CN103014934A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8396416A (zh) 一种转杯纺纱机的接头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