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1046A - 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1046A
CN108691046A CN201810259235.0A CN201810259235A CN108691046A CN 108691046 A CN108691046 A CN 108691046A CN 201810259235 A CN201810259235 A CN 201810259235A CN 108691046 A CN108691046 A CN 108691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additive
yarn
agent feeding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92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1046B (zh
Inventor
泽田晴稔
白川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91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1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1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1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306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by applying fluids, e.g. steam or oiling liqui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2Counting, measuring, recording or register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纱机。在供给向牵伸装置(11)的出口与纺纱装置(12)的出口之间的规定部位供给的添加剂的添加剂供给装置(9)中,设有对与基于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添加剂的供给状态相关的信息进行检测的第1检测部(96)。控制装置(6)基于第1检测部(96)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

Description

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添加剂供给装置的纺纱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97391号公报记载的纺纱机中,设有用于将添加剂供给至纺纱装置的添加剂供给装置。在该纺纱机中,通过根据纺纱装置的运转台数调整由添加剂供给装置供给的添加剂的供给量,防止向纺纱装置供给的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得过多或过少。
发明内容
在添加剂供给装置发生了某些异常而无法再供给添加剂的情况下,在由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中,被供给了添加剂的部分与未被供给添加剂的部分会混杂在一起。然而,在日本特开2012-97391号公报中,对于检测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并未特别提及,如上所述,存在生成被供给了添加剂的部分与未被供给添加剂的部分混杂在一起的低品质纱线的隐患。
本发明以防止因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而导致纱线的品质下降为目的。
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对纤维束进行牵伸;纺纱装置,该纺纱装置通过利用空气流对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所述纤维束加捻的纺纱动作而生成纱线;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对由所述纺纱装置生成的所述纱线进行卷绕;添加剂供给装置,该添加剂供给装置供给向所述牵伸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纺纱装置的出口之间的规定部位供给的添加剂;第1检测部,该第1检测部设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并检测与基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的添加剂的供给状态相关的信息;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1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有无异常。
根据本发明,在添加剂供给装置有异常的情况下,控制装置能够基于第1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获取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因此能够防止因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而导致纱线的品质下降。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在判断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有异常的情况下,若是在所述纺纱装置开始纺纱动作之前,则禁止所述纺纱装置的纺纱动作,若是在所述纺纱装置处于纺纱动作中时,则使所述纺纱装置的纺纱动作停止。
由此,能够防止在未供给添加剂的状态下生成不良纱线。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在判断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正在正常供给添加剂的情况下,使所述纺纱装置开始纺纱动作。
由此,纺纱机能够生成品质稳定的纱线。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纺纱机还具备接纱装置,该接纱装置对在所述纺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断开的纱线进行接纱,所述控制装置在使所述纺纱装置开始纺纱动作之后,使所述接纱装置进行接纱,并使所述卷绕装置开始纱线的卷绕。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即使在添加剂供给装置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不会生成不良纱线。因此,在进行接纱时无需除去不良纱线,能够迅速开始卷绕。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检测部具有输出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输出部经由电气线路而连接。
由此,能够将第1检测部的检测信号经由输出部及电气线路稳定地发送至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具有蓄留添加剂的蓄留槽、和调整所述蓄留槽的内压的压力调整装置,作为所述第1检测部而设有对所述压力调整装置的二次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
由添加剂供给装置供给的添加剂的供给量根据蓄留槽的内压而决定。因此,通过检测与蓄留槽的内压大致相等的压力调整装置的二次压力,控制装置能够高精度地获取添加剂的供给状态,进而能够高精度地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有无异常。另外,由于检测压力调整装置的二次压力,所以能够在早期阶段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有无异常。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具有:蓄留添加剂的蓄留槽;和压力调整装置,该压力调整装置具有用于调整所述蓄留槽的内压的增压阀,所述第1检测部监视所述压力调整装置的所述增压阀的动作。
当增压阀未动作时,蓄留槽的内压未被适当增压;而当增压阀动作时,蓄留槽的内压被适当增压。因此,通过监视增压阀的动作,能够直接检测基于添加剂供给装置的添加剂的供给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有无异常。另外,由于直接检测增压阀,所以能够在早期阶段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有无异常。
也可以是,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具有:蓄留添加剂的蓄留槽;用于从所述蓄留槽供给添加剂的添加剂供给配管;向所述蓄留槽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配管;和配置于所述空气供给配管上的、调整所述蓄留槽的内压的压力调整装置,所述第1检测部是设置在所述空气供给配管的部分中的与所述压力调整装置相比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为下游侧的部分、及/或所述添加剂供给配管上的流量传感器。
通过在空气供给配管的上述部分设置流量传感器来判断向蓄留槽供给的空气的流量有无异常,能够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有无异常。通过在添加剂供给配管上设置流量传感器来判断从添加剂供给装置供给的添加剂的量本身有无异常,能够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有无异常。流量传感器也可以在空气供给配管和添加剂供给配管两者上各配置一个。
也可以是,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具有蓄留添加剂的蓄留槽,所述第1检测部是对蓄留在所述蓄留槽内的添加剂的量进行检测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在基于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判断出所述添加剂的量未减少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发生了异常。
由此,在添加剂的量减少了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正在正常动作;而在添加剂的量未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发生了异常。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纺纱机还具备第2检测部,该第2检测部在纱线行进方向上与所述规定部位相比在下游侧检测纱线的状态。
在由第2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不良的情况下,以往很难区分不良的原因是起因于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未供给添加剂的状态)还是由其它原因造成的。然而,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基于第1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有无异常,所以能够容易地确定不良的原因并迅速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还具有第3检测部,该第3检测部检测添加剂的蓄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这一情况。
由此,无需通过第1检测部检测添加剂的蓄留量,能够使第1检测部集中于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的检测。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纺纱机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在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有异常的情况下,显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
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迅速识别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该多个纺纱单元分别具有所述牵伸装置、所述纺纱装置及所述卷绕装置,所述纺纱机设有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向所述多个纺纱单元的所述规定部位引导添加剂的引导管。
由此,添加剂供给装置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只要设置一个即可。另外,由于即使在因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而不再供给添加剂之后,也会有一段时间将残留在引导管内的添加剂供给至规定部位,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未供给添加剂的状态下生成不良纱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纺纱单元及接纱台车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对纱线进行吸引保持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将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5是纺纱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空气分配装置及添加剂供给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添加剂供给装置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纺纱机1具备:沿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纺纱单元2;能够沿排列方向移动的接纱台车3;配置于排列方向的一端侧的鼓风机箱4;和配置于排列方向的另一端侧的原动机箱5。另外,图1中虽未图示,但在纺纱机1中设有空气分配装置8及添加剂供给装置9(参照图6)。
纺纱单元2利用纺纱装置12对从牵伸装置11输送来的纤维束T进行纺纱而生成纱线Y,并利用卷绕装置13将该纱线Y卷绕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接纱台车3在某一纺纱单元2中产生了断纱或纱线切断的情况下,向该纺纱单元2移动并进行接纱。在鼓风机箱4中,收纳有用于向纺纱单元2及接纱台车3供给负压的吸引装置(省略图示)等。在原动机箱5中,收纳有各纺纱单元2共用的驱动源(省略图示)及控制装置6等。各纺纱单元2也可以具备专用的驱动源。在原动机箱5的前表面上,设有显示纺纱机1的运转状况等的显示部7、和用于进行纺纱机1的各种设定的操作部(省略图示)。
如图2所示,纺纱单元2的主要结构包括从纤维束T或纱线Y的行进方向(以下称为“纱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配置的牵伸装置11、纺纱装置12、纱线蓄留装置14、和卷绕装置13。
牵伸装置11设置在纺纱机1的框架15的上端附近。牵伸装置11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后罗拉对16、第三罗拉对17、中间罗拉对18、以及前罗拉对19这四个牵伸罗拉对16~19。在中间罗拉对18的各罗拉上缠绕有橡胶制的龙带20。四个牵伸罗拉对16~19分别由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被旋转驱动的下罗拉16a~19a、和从动旋转的上罗拉16b~19b构成。牵伸罗拉对16~19的转速以沿着纱条S的输送方向逐渐变快的方式设定。由此,牵伸装置11利用牵伸罗拉对16~19夹着纤维束T的原料即纱条S而对其进行搬送,并将纱条S拉长(牵伸)到变成规定的粗细为止,从而形成纤维束T。
纺纱装置12配置于紧接前罗拉对19的下游侧。纺纱装置12通过对由牵伸装置11牵伸后的纤维束T加捻的纺纱动作而生成纱线Y。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纺纱装置12采用了利用回旋空气流对纤维束T加捻的空气纺纱装置,但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纺纱装置。关于纺纱装置12,之后进行具体说明。
纱线蓄留装置14在纱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纺纱装置12与卷绕装置13之间。纱线蓄留装置14具有蓄留罗拉21、纱线钩挂部件22、和马达23。蓄留罗拉21以能够在其外周面上缠绕一定量的纱线Y并将纱线Y暂时蓄留的方式构成,并通过马达23而被旋转驱动。这时,纱线钩挂部件22以挂着纱线Y的状态与蓄留罗拉21一体旋转,由此在蓄留罗拉21上蓄留纱线Y。纱线蓄留装置14通过对纱线Y施加张力而从纺纱装置12引出纱线Y。但也可以在纺纱装置12与纱线蓄留装置14之间设置引纱罗拉等引出罗拉对,并通过引出罗拉对从纺纱装置12引出纱线Y。这种情况下,纱线蓄留装置14也可以省略。
在纱线行进方向上的纺纱装置12与纱线蓄留装置14之间,设有监视纱线Y的状态的纱线监视装置24。纱线监视装置24以通过未图示的光学式传感器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粗细及/或有无异物的方式构成。由此,纱线监视装置24能够检测纱线Y的粗细有异常及/或纱线Y含有异物等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24并不限于光学式传感器,例如也可以是静电容式传感器。
在由纱线监视装置24检测到纱线Y的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纺纱单元2通过停止向纺纱装置12供给空气并中断纱线Y的生成来切断纱线Y。也可以取而代之,在纱线监视装置24的附近配置切断器,并通过该切断器切断纱线Y。或者,也可以通过停止牵伸装置11的后罗拉对16的旋转来切断纱线Y。
卷绕装置13配置于纱线蓄留装置14的下游侧,一边使纱线Y横动一边将其卷绕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25、卷绕筒26、和横动装置27。
摇架臂25以能够以支轴25a为轴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摇架臂25能够将用于卷绕纱线Y的纱管B(卷装P)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卷绕筒26被以恒定的转速向规定方向旋转驱动。摇架臂25能够通过以支轴25a为轴转动而使纱管B(卷装P)的外周面相对于卷绕筒26接触或分离。通过使纱管B(卷装P)的外周面与被旋转驱动的卷绕筒26接触,能够使纱管B(卷装P)沿卷绕方向从动旋转,从而将纱线Y卷绕于纱管B(卷装P)的外周面上。
横动装置27具有能够引导纱线Y的横动引导器28。横动引导器28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沿与卷绕筒26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参照图1)。通过一边使卷绕筒26旋转驱动一边对横动引导器28进行往复驱动,能够一边使纱线Y横动一边将其卷绕成卷装P。也可以代替设置横动装置27,而在卷绕筒26上形成横动槽,并由卷绕筒26使纱线Y横动。
接着,对接纱台车3进行说明。接纱台车3能够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行进。接纱台车3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发生了断纱或纱线切断的情况下,移动到该纺纱单元2处,并对断开的纱线Y进行接纱。如图2~图4所示,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30、吸管31、吸嘴32、和反转罗拉33。
吸管31构成为能够以轴31a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如图3所示,吸管31通过向上方转动,能够使吸管31的前端位于纺纱装置12的下游侧附近,将从纺纱装置12纺出的纱线(上纱线)Y吸入并对其进行保持。另外,如图4所示,吸管31通过以吸引保持着从纺纱装置12纺出的上纱线Y的状态向下方转动,能够将上纱线Y引导至接纱装置30。
吸嘴32构成为能够以轴32a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如图3所示,吸嘴32通过向下方转动,能够使吸嘴32的前端位于卷装P的外周面附近,将从卷装P引出的纱线(下纱线)Y吸入并对其进行保持。另外,如图4所示,吸嘴32通过以吸引保持着从卷装P引出的下纱线Y的状态向上方转动,能够将下纱线Y引导至接纱装置30。
反转罗拉33相对于卷绕筒26的旋转方向被向反方向旋转驱动。如图3所示,通过使反转罗拉33与从卷绕筒26分离的卷装P接触,能够使卷装P向与卷绕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引出方向旋转。通过使卷装P向引出方向旋转,吸嘴32能够吸引缠绕在卷装P上的下纱线Y的纱线端,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0。
接纱装置30在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对由吸管31引导的上纱线Y和由吸嘴32引导的下纱线Y进行接纱。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接纱装置30,可以使用通过回旋空气流对上纱线Y的纱线端与下纱线Y的纱线端彼此加捻而形成接头的捻接器。接纱装置30并不限于捻接器,例如也可以是将上纱线Y与下纱线Y连结的打结器、或通过将下纱线Y引导至纺纱装置12并再次开始纺纱装置12的纺纱而将上纱线Y与下纱线Y连接的接头器。
如图5所示,纺纱装置12具有纤维引导件41、主轴(spindle)(中空引导轴体)42、喷嘴块43、和纺纱室44。图5的上下方向是纱线行进方向(参照涂黑的箭头),上侧是纱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下侧是纱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
纤维引导件41将由牵伸装置11牵伸后的纤维束T向纺纱室44引导。在纤维引导件41中沿着纱线行进方向形成有纤维导入路41a,通过纤维导入路41a将纤维束T引导至纺纱室44。在纤维引导件41中,以向纺纱室44的内部突出的方式设有引导针41b,使纤维束T沿着该引导针41b而对纤维束T进行引导。
主轴42将在纺纱室44内被捻转后的纤维束T、即纺纱纱线Y向纱线监视装置24引导。在主轴42中沿着纱线行进方向形成有纤维通路42a,通过纤维通路42a将纺纱纱线Y向纱线监视装置24引导。
喷嘴块43将从后述的空气分配装置8输送来的空气向纺纱室44引导。在喷嘴块43中形成有大致圆锥形状的收纳空间43a,在收纳空间43a内收纳大致圆锥形状的主轴42的顶端部。在喷嘴块43中,在纺纱室44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喷嘴43b。通过从多个喷嘴43b向纺纱室44喷射空气,能够在纺纱室44内产生回旋空气流(参照图5的涂白的箭头)。
纺纱室44是由纤维引导件41、主轴42、和喷嘴块43包围而成的空间。具体而言,纺纱室44分为形成在纤维引导件41与主轴42之间的空间44a、和形成在主轴42与喷嘴块43之间的空间44b。在空间44a内,构成纤维束T的各纤维的后端部通过回旋空气流而反转(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在空间44b内,反转后的各纤维的后端部通过回旋空气流而回旋(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
在纺纱装置12中,构成沿着引导针41b被引导的纤维束T的各纤维的后端部在纺纱室44内回旋,并连续不断地缠绕到中心部的纤维上。这样,纺纱装置12通过利用回旋空气流使纤维束T捻转而生成纺纱纱线Y(纺纱动作)。在纺纱装置12中,也可以不在纤维引导件41中设置引导针41b。这种情况下,纤维引导件41的下游端的边缘发挥引导针41b的功能。
接着,参照图6对纺纱机1具备的空气分配装置8及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
空气分配装置8具有第1空气配管81、多个第1分配管82、第2空气配管83、和多个第2分配管84。在设置有纺纱机1的纺纱设备中设有对空气进行加压并将其输送出的空气加压输送装置80,从空气加压输送装置80向空气分配装置8加压输送空气。空气加压输送装置80所加压输送的空气的压力由压力调整阀85调整。
第1空气配管81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将空气加压输送装置80所加压输送的空气引导至各纺纱单元2。在第1空气配管81的上游侧的端部设有开闭阀86。第1分配管82使在第1空气配管81中流动的空气分支并将其引导至各纺纱单元2的纺纱装置12。第1分配管82的上游侧的端部与第1空气配管81的中途部连接,第1分配管82的下游侧的端部与纺纱装置12的喷嘴43b连接。由第1分配管82向纺纱装置12输送的空气的流量通过配置于第1分配管82的中途部的流量调整阀87来调整。
第2空气配管83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将空气加压输送装置80所加压输送的空气引导至各纺纱单元2。在第2空气配管83的上游侧的端部设有开闭阀88。第2分配管84使在第2空气配管83内流动的空气分支并将其引导至各纺纱单元2的纺纱装置12。第2分配管84的上游侧的端部与第2空气配管83的中途部连接,第2分配管84的下游侧的端部与纺纱装置12的喷嘴43b连接。由第2分配管84向纺纱装置12输送的空气的流量通过配置于第2分配管84的中途部的流量调整阀89来调整。
这样,空气分配装置8能够将从空气加压输送装置80加压输送的空气经由第1空气配管81或第2空气配管83向纺纱装置12供给。在空气分配装置8中,可以省略第2空气配管83,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空气配管。
添加剂供给装置9具有分支配管(空气供给配管)91、压力调整装置92、蓄留槽93、供给配管(添加剂供给配管)94、和压力传感器96。
分支配管91使在第1空气配管81内流动的空气分支并将其向蓄留槽93引导。分支配管91的上游侧的端部与第1空气配管81的中途部连接,分支配管91的下游侧的端部与蓄留槽93连接。由分支配管91向蓄留槽93输送的空气的流量通过配置于分支配管91的中途部的流量调整阀95来调整。
压力调整装置92配置于分支配管91的中途部,对向蓄留槽93输送的空气的压力进行调整。即,通过压力调整装置92调整蓄留槽93的内压。压力调整装置92由通过使滑动活塞驱动而对空气进行加压的增压阀等构成。或者,压力调整装置92也可以是通过使马达驱动而对空气进行加压的电动压缩机。压力调整装置92的动作通过控制装置6来控制。
压力传感器96配置于分支配管91的中途部,具体而言,压力传感器96与压力调整装置92相比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下游侧。压力传感器96以检测压力调整装置92的二次压力的方式构成。压力传感器96具有用于连接电气线路97的输出部96a。电气线路97的一端部与输出部96a连接,电气线路97的另一端部与控制装置6连接。控制装置6通过经由输出部96a及电气线路97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96的检测信号,能够获取基于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添加剂的供给状态,并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
蓄留槽93是蓄留液态的添加剂的容器。在蓄留槽93内,使液态的添加剂雾化。根据蓄留槽93的内压,将雾化后的添加剂经由供给配管94供给至第1空气配管81。在蓄留槽93上,设有检测添加剂的蓄留量的液位传感器(level sensor)98。控制装置6通过接收来自液位传感器98的检测信号而获取添加剂的蓄留量。
供给配管94将在蓄留槽93中雾化后的添加剂引导至第1空气配管81。供给配管94的上游侧的端部与蓄留槽93连接。供给配管94的下游侧的端部与第1空气配管81连接。具体而言,在第1空气配管81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依次配置有第1空气配管81与分支配管91的连接部、第1空气配管81与供给配管94的连接部、第1空气配管81与最上游侧的第1分配管82的连接部。
这样,添加剂供给装置9能够将蓄留于蓄留槽93内的添加剂经由空气分配装置8供给至各纺纱装置1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开闭阀86打开并将开闭阀88关闭,能够仅使用第1空气配管81向各纺纱装置12供给空气。由此,能够仅将含有添加剂的空气供给至各纺纱装置12。另一方面,通过将开闭阀86关闭并将开闭阀88打开,能够仅使用第2空气配管83向各纺纱装置12供给空气。由此,能够仅将不含有添加剂的空气供给至各纺纱装置12。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6不进行后述的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的判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由添加剂供给装置9供给的添加剂而使用防止油剂堆积的堆积防止剂。当纤维束T含有的油剂附着并堆积于纺纱装置12的主轴42的顶端部时,存在纤维束T的纤维的回旋被阻碍而捻转变弱、从而使纺纱纱线Y的品质下降的隐患。通过将堆积防止剂经由喷嘴43b供给至纺纱室44,能够在主轴42的顶端部形成堆积防止剂的保护膜,从而能够防止油剂在主轴42的顶端部堆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在添加剂供给装置9中设有检测压力调整装置92的二次压力、即蓄留槽93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96。在蓄留槽93中雾化后的添加剂根据蓄留槽93的内压而被供给。在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某些异常而无法恰当地供给添加剂的情况下,蓄留槽93的内压示出异常值。因此,控制装置6通过接收压力传感器96的检测信号,能够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有无添加剂的供给)。具体而言,控制装置6在由压力传感器96得到的压力检测值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未供给添加剂或添加剂的供给量过少),在压力检测值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未发生异常(正在恰当地供给添加剂)。作为该阈值,例如可以根据纺纱机1所纺纱的纤维束T的种类而设定不同的值。
参照图7来说明在多个纺纱单元2的纺纱动作中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进行的控制。控制装置6在由压力传感器96得到的压力检测值小于阈值时,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在步骤S101中为是),使多个纺纱单元2的纺纱动作停止,并将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显示在显示部7上(步骤S102)。通过将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显示在显示部7上,向操作人员告知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并提醒适当的处理。在纺纱动作停止了的状态下,卷装P的卷绕动作也停止。
控制装置6在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之后也继续接收压力传感器96的检测信号。控制装置6在由压力传感器96得到的压力检测值变成阈值以上时,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已消除(在步骤S103中为是),并启动多个纺纱单元2使纺纱动作再次开始(步骤S104)。在各纺纱单元2中,由于当在步骤S102中使纺纱动作停止时变成了纱线Y断开的状态,所以接下来,控制装置6使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步骤S105),之后使卷绕装置13开始纱线Y的卷绕(步骤S106)。
若并非在纺纱机1的运转过程中而是在纺纱机1启动之前(多个纺纱单元2开始纺纱动作之前)的话,则控制装置6在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禁止多个纺纱单元2的纺纱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设有第1检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压力传感器96),该第1检测部检测与基于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添加剂的供给状态相关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蓄留槽93的内压)。因此,在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异常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能够基于第1检测部96的检测信号来获取该异常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能够防止因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而导致纱线Y的品质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在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异常的情况下,若是在纺纱装置12开始纺纱动作之前,则禁止纺纱装置12的纺纱动作,若是在纺纱装置12处于纺纱动作中时,则使纺纱装置12的纺纱动作停止。由此,能够防止在未供给添加剂的状态下生成不良纱线。由于在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的状态下不会生成不良纱线,所以也不会浪费纱条S。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在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正在正常供给添加剂的情况下,使纺纱装置12开始纺纱动作。由此,纺纱机1能够生成品质稳定的纱线Y。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在使纺纱装置12开始纺纱动作之后,使接纱装置30进行接纱,并使卷绕装置13开始纱线Y的卷绕。如上所述,由于即使在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不会生成不良纱线,所以在进行接纱时无需除去不良纱线,能够迅速开始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检测部96具有输出部96a,控制装置6与输出部96a经由电气线路97而连接。因此,能够将第1检测部96的检测信号经由输出部96a及电气线路97稳定地发送至控制装置6。
在本实施方式中,添加剂供给装置9具有蓄留添加剂的蓄留槽93、和调整蓄留槽93的内压的压力调整装置92,作为第1检测部而设有检测压力调整装置92的二次压力的压力传感器96。基于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添加剂的供给量根据蓄留槽93的内压而决定。因此,通过检测与蓄留槽93的内压大致相等的压力调整装置92的二次压力,控制装置6能够高精度地获取添加剂的供给状态,进而能够高精度地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另外,由于检测压力调整装置92的二次压力,所以能够在早期阶段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
在本实施方式中,纺纱机1(各纺纱单元2)具备第2检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纱线监视装置24),该第2检测部与供给添加剂的规定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喷嘴43b)相比在纱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检测纱线Y的状态。在由第2检测部24检测到纱线Y的不良的情况下,以往很难区分不良的原因是起因于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未供给添加剂的状态)还是由其它原因造成的。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基于第1检测部96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所以能够容易地确定不良的原因并迅速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添加剂供给装置9除第1检测部96之外还具备检测添加剂的蓄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这一情况的第3检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液位传感器98)。由此,无需通过第1检测部96检测添加剂的蓄留量,能够使第1检测部96集中于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的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显示部7,该显示部7在控制装置6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异常的情况下,显示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迅速识别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从添加剂供给装置9向多个纺纱单元2的规定部位引导添加剂的引导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空气配管81及多个第1分配管82),因此,添加剂供给装置9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只要设置一个即可。另外,由于在因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而不再供给添加剂之后,也会有一段时间将残留在引导管81及82内的添加剂供给至规定部位,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未供给添加剂的状态下生成不良纱线。
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施加各种变更后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检测部的压力传感器96配置于分支配管91,但并不限定于该配置。也可以将压力传感器96配置于蓄留槽93。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压力传感器96检测压力调整装置92的一次压力与二次压力的压差,并且控制装置6基于所检测到的压差来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对与基于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添加剂的供给状态相关的信息进行检测的第1检测部而设有压力传感器96。然而,第1检测部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压力传感器96。例如,第1检测部也可以通过直接监视压力调整装置92的增压阀的动作(滑动活塞的动作)来检测与添加剂的供给状态相关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当增压阀未动作时,蓄留槽93的内压未被适当增压;而当增压阀动作时,蓄留槽93的内压被适当增压。因此,通过监视增压阀的动作,能够直接检测基于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添加剂的供给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另外,由于直接检测增压阀,所以能够在早期阶段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
或者,也可以在分支配管(空气供给配管)91(具体是与压力调整装置92相比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为下游侧的部分)或供给配管(添加剂供给配管)94上配置流量传感器,并将该流量传感器作为第1检测部利用。通过在分支配管91的上述部分设置流量传感器来判断向蓄留槽93供给的空气有无异常,能够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通过在供给配管94上设置流量传感器来判断从添加剂供给装置9供给的添加剂的量本身有无异常,能够判断添加剂供给装置9有无异常。流量传感器也可以在分支配管91和供给配管94两者上各配置一个。
或者,也可以将液位传感器98作为第1检测部利用,且在液位传感器98的检测信号表示添加剂未被消耗的情况下,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由此,在添加剂的量正在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正在正常动作;而在添加剂的量未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由添加剂供给装置9供给的添加剂使用了堆积防止剂,但添加剂并不限定于堆积防止剂。例如,作为添加剂,也可以使用将抗菌功能、防臭功能及/或除臭功能赋予纱线Y的药剂、蜡、或者水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添加剂向纺纱装置12的喷嘴43b供给,但供给添加剂的规定部位也可以是牵伸装置11的出口与纺纱装置12的出口之间的其它部位。例如,可以在牵伸装置11的前罗拉对19的出口与纺纱装置12的入口之间将添加剂向纤维束T供给,在主轴42上形成有喷嘴的情况下,也可以向该喷嘴供给添加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纺纱装置12处于纺纱动作中时供给添加剂,但在纺纱动作中以外时也可以供给添加剂。例如,在将用于纺纱装置12的清洗的药剂作为添加剂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仅在清洗中供给添加剂,而在纺纱动作开始之后停止添加剂的供给。或者,也可以在纺纱动作中断时设为纺纱室44向外部空气开放(喷嘴块43与主轴42分离),并在该状态下继续添加剂的供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在由压力传感器96得到的压力检测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添加剂供给装置9发生了异常。在启动多个纺纱单元2的情况下,有时按顺序启动各纺纱单元2,并根据已启动的纺纱单元2的数量使添加剂的供给量变化。这种情况下,有时使压力调整装置92间歇动作,并根据已启动的纺纱单元2的数量调整占空比(dutyratio),从而调整添加剂的供给量。这时,也可以是,并非仅仅在压力传感器96的压力检测值低于阈值一次时就判定为异常,而是在压力检测值于规定时间内连续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异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检测部96与控制装置6由电气线路97连接。然而,第1检测部96与控制装置6也可以以能够通过无线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设有一个添加剂供给装置9。然而,也可以对每个纺纱单元2各设置一个添加剂供给装置9,还可以针对每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2各设置一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收纳于原动机箱5内的控制装置6进行各处理。然而,也可以使其它控制装置(例如控制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装置)进行各处理或一部分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显示在显示部7上。然而,也可以代替显示部7,而通过使设于纺纱机1的显示灯亮起或闪烁来显示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或者,也可以在设于各纺纱单元2的显示部上显示添加剂供给装置9的异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纺纱机1具备一个接纱台车3,但也可以根据纺纱单元2的数量而具备多个接纱台车3。或者,也可以是,各纺纱单元2具备接纱装置30、吸管31、和吸嘴3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行进方向从纺纱机1的上方朝向下方。然而,也可以以纱线行进方向从纺纱机1的下方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各装置。

Claims (13)

1.一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对纤维束进行牵伸;
纺纱装置,该纺纱装置通过利用空气流对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所述纤维束加捻的纺纱动作而生成纱线;
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对由所述纺纱装置生成的所述纱线进行卷绕;
添加剂供给装置,该添加剂供给装置供给向所述牵伸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纺纱装置的出口之间的规定部位供给的添加剂;
第1检测部,该第1检测部设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并检测与由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供给的添加剂的供给状态相关的信息;和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1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有无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判断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有异常的情况下,若是在所述纺纱装置开始纺纱动作之前,则禁止所述纺纱装置的纺纱动作,若是在所述纺纱装置处于纺纱动作中时,则使所述纺纱装置的纺纱动作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判断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正在正常供给添加剂的情况下,使所述纺纱装置开始纺纱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接纱装置,该接纱装置对在所述纺纱装置与所述卷绕装置之间断开的纱线进行接纱,
所述控制装置在使所述纺纱装置开始纺纱动作之后,使所述接纱装置进行接纱,并使所述卷绕装置开始纱线的卷绕。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检测部具有输出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输出部经由电气线路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具有:
蓄留添加剂的蓄留槽;和
调整所述蓄留槽的内压的压力调整装置,
作为所述第1检测部而设有对所述压力调整装置的二次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具有:
蓄留添加剂的蓄留槽;和
压力调整装置,该压力调整装置具有用于调整所述蓄留槽的内压的增压阀,
所述第1检测部监视所述压力调整装置的所述增压阀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具有:
蓄留添加剂的蓄留槽;
用于从所述蓄留槽供给添加剂的添加剂供给配管;
向所述蓄留槽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配管;和
配置于所述空气供给配管上的、调整所述蓄留槽的内压的压力调整装置,
所述第1检测部是设置在所述空气供给配管的部分中的与所述压力调整装置相比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为下游侧的部分、及/或所述添加剂供给配管上的流量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具有蓄留添加剂的蓄留槽,
所述第1检测部是对蓄留在所述蓄留槽内的添加剂的量进行检测的液位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在基于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判断出所述添加剂的量未减少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发生了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2检测部,该第2检测部在纱线行进方向上与所述规定部位相比在下游侧检测纱线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还具有第3检测部,该第3检测部检测添加剂的蓄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这一情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在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有异常的情况下,显示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的异常。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纺纱单元,该多个纺纱单元分别具有所述牵伸装置、所述纺纱装置及所述卷绕装置,
所述纺纱机设有从所述添加剂供给装置向所述多个纺纱单元的所述规定部位引导添加剂的引导管。
CN201810259235.0A 2017-04-11 2018-03-27 纺纱机 Active CN1086910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8072 2017-04-11
JP2017078072A JP2018178298A (ja) 2017-04-11 2017-04-11 紡績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1046A true CN108691046A (zh) 2018-10-23
CN108691046B CN108691046B (zh) 2022-05-31

Family

ID=6191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9235.0A Active CN108691046B (zh) 2017-04-11 2018-03-27 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88563B1 (zh)
JP (1) JP2018178298A (zh)
CN (1) CN10869104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707A (zh) * 2019-03-06 2020-09-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压缩空气消耗量输出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N111979615A (zh) * 2019-05-24 2020-11-24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纱线和/或纤维条所需气流的监测方法和纺纱机单元
CN112725914A (zh) * 2020-12-24 2021-04-30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膜丝收集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3092A1 (de) * 1977-07-22 1979-02-0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des lagerspaltes eines luftgelagerten spinnringes
JPH07124687A (ja) * 1993-10-29 1995-05-16 Taiyo Setsubi Kk 連続式混練機における添加剤投入量監視、警報装置
EP1655393A2 (en) * 2004-11-05 2006-05-1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iber accumulated state
JP2008095208A (ja) * 2006-10-06 2008-04-24 Murata Mach Ltd 空気紡績装置
EP2302114A2 (en) * 2009-09-18 2011-03-30 Murata Machinery, Ltd. Spinning machine
CN103981599A (zh) * 2013-02-13 2014-08-13 里特机械公司 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
CN104975381A (zh) * 2014-04-03 2015-10-14 里特机械公司 喷气纺纱机纺纱工位及固定在喷气纺纱机喷纱嘴上的附件
CN104975382A (zh) * 2014-04-03 2015-10-14 里特机械公司 喷气纺纱机以及用于运行喷气纺纱机的方法
US20150329994A1 (en) * 2014-05-13 2015-11-1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ing Unit of an Air 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its Operation
EP2949795A2 (en) * 2014-05-27 2015-12-02 Murata Machinery, Ltd. Spinning method, spinning machine, and yarn
CN106245163A (zh) * 2015-06-11 2016-12-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7391A (ja) 2010-11-05 2012-05-24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3092A1 (de) * 1977-07-22 1979-02-0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des lagerspaltes eines luftgelagerten spinnringes
JPH07124687A (ja) * 1993-10-29 1995-05-16 Taiyo Setsubi Kk 連続式混練機における添加剤投入量監視、警報装置
EP1655393A2 (en) * 2004-11-05 2006-05-1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iber accumulated state
JP2008095208A (ja) * 2006-10-06 2008-04-24 Murata Mach Ltd 空気紡績装置
EP2302114A2 (en) * 2009-09-18 2011-03-30 Murata Machinery, Ltd. Spinning machine
CN105568445A (zh) * 2009-09-18 2016-05-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械
CN103981599A (zh) * 2013-02-13 2014-08-13 里特机械公司 喷气纺纱机的纺纱部位
CN104975381A (zh) * 2014-04-03 2015-10-14 里特机械公司 喷气纺纱机纺纱工位及固定在喷气纺纱机喷纱嘴上的附件
CN104975382A (zh) * 2014-04-03 2015-10-14 里特机械公司 喷气纺纱机以及用于运行喷气纺纱机的方法
US20150329994A1 (en) * 2014-05-13 2015-11-1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ing Unit of an Air 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its Operation
EP2949795A2 (en) * 2014-05-27 2015-12-02 Murata Machinery, Ltd. Spinning method, spinning machine, and yarn
CN106245163A (zh) * 2015-06-11 2016-12-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707A (zh) * 2019-03-06 2020-09-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压缩空气消耗量输出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N111661707B (zh) * 2019-03-06 2023-04-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压缩空气消耗量输出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N111979615A (zh) * 2019-05-24 2020-11-24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纱线和/或纤维条所需气流的监测方法和纺纱机单元
CN112725914A (zh) * 2020-12-24 2021-04-30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膜丝收集装置
CN112725914B (zh) * 2020-12-24 2022-01-28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膜丝收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1046B (zh) 2022-05-31
EP3388563B1 (en) 2021-12-29
EP3388563A1 (en) 2018-10-17
JP2018178298A (ja)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50478B1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2139820B (zh) 纱线卷绕机
JP6991002B2 (ja) リング精紡機の紡績ユニットの正常な動作を監視する方法
CN108691046A (zh) 纺纱机
CN10301084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EP2573256A2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un yarn producing method
CN108060477A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05316818B (zh) 纺纱机、纺纱方法及纺纱
CN103787150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3569795A (zh) 纱线监视装置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4775295A (zh) 纱线处理预测装置、纱线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处理预测方法
CN103827366B (zh) 纺纱机、卷绕装置及纤维机械
CN110468474A (zh) 纱线卷绕机和纱线卷绕方法
CN103510217B (zh) 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周期性不匀检测方法
CN105645178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4828649B (zh) 纱线捕捉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6567170A (zh)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CN102465364B (zh) 牵伸罗拉、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5274666B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09385702B (zh) 气流纺纱机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3510209A (zh) 纤维机械
CN207391633U (zh) 气流纺纱装置和纺纱机
CN111663210B (zh) 空气消耗量计算装置、纺纱机、纺纱系统及空气消耗量计算方法
CN107641859A (zh) 一种气动纺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