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0720B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0720B
CN105460720B CN201510479383.XA CN201510479383A CN105460720B CN 105460720 B CN105460720 B CN 105460720B CN 201510479383 A CN201510479383 A CN 201510479383A CN 105460720 B CN105460720 B CN 105460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late
lift car
shutter
sid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93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0720A (zh
Inventor
渡边美香子
福家毅
石塚真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60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0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0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0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检测电梯轿厢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与遮挡构件的对位的电梯。电梯(1)具备遮挡构件(40)。遮挡构件(40)具备固定托架(43)、保持托架(41)、遮挡板(42)以及调整机构。固定托架(43)以使开口部(54)朝向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安装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保持托架(41)具有从载置板(45)中的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弯曲的保持板(46)。遮挡板(42)具有朝向升降通道(110)突出且插入到位置检测部(80)的遮挡片(48)。调整机构对遮挡板(42)相对于位置检测部(80)的位置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设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而运送人、货物的电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电梯具备电梯轿厢、平衡重、连结电梯轿厢与平衡重的吊索、以及供该吊索卷绕的卷扬机。另外,为了检测电梯轿厢所停靠的楼层,电梯具有在电梯轿厢上设置的位置检测部和在升降通道中的电梯轿厢停靠的各楼层处设置的遮挡构件。
位置检测部具有发光部和接收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受光部。而且,通过将遮挡构件插入到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利用遮挡构件来遮挡从发光部发出的光,由此检测出电梯轿厢所停靠的位置(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8842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为了将遮挡构件的遮挡片可靠地插入位置检测部,需要使遮挡构件的遮挡片与位置检测部的高度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倾斜相配合。因此,在现有的电梯中,遮挡构件的安装作业变得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到上述的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检测电梯轿厢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与遮挡构件的对位的电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电梯是能够检测在设于建筑构造物的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的电梯轿厢的停止位置的电梯,具备位置检测部和遮挡构件。位置检测部设置在电梯轿厢的轿厢侧门套或者轿厢门槛上。遮挡构件安装在设于升降通道的建筑物侧门套或者门槛上,且由位置检测部检测。另外,遮挡构件具备固定托架、保持托架、遮挡板以及调整机构。固定托架具有一面开放的开口部,且以使开口部朝向与升降通道的壁面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安装在建筑物侧门套或者门槛上。保持托架具有固定在固定托架上的载置板、以及从载置板中的与升降通道的壁面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沿着电梯轿厢的升降方向弯曲的保持板。遮挡板具有安装在保持板上的连结片、以及从连结片朝向升降通道突出且插入到位置检测部的遮挡片。调整机构对遮挡板相对于位置检测部的位置进行调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能够容易进行位置检测部与遮挡构件的对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俯视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中的位置检测部与遮挡构件,图3A是表示普通楼层的图,图3B是表示最高楼层的图,图3C是表示最低楼层的图,图3D是表示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中的规定的停靠位置朝向上方或者下方移动的位置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普通楼层中的遮挡构件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最高楼层中的遮挡构件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图11A是主视图,图11B是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的俯视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图13A是图11A的T-T线剖视图,图13B是图11A的S-S线剖视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图14A是主视图,图14B是侧视图。
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图15A是图14A的C-C线剖视图,图15B是图14B的D-D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梯,4…控制部,20、40、60…遮挡构件,21、41、61…保持托架,22A、22B、42、62…遮挡板,23、43、63…固定托架,25、45…载置板,26、46…保持板,26a…安装孔,28、48、68…遮挡片,28a、68a…切口,29、49…连结片,31、51…固定板,31a、51a…贯通孔(调整机构),32、52…支承板,33、53…连接板,35…伸缩板,36…支承托架,37…滑动面部,44…调整构件(调整机构),44a…插入窗,44b…插入孔,49a…安装孔(调整机构),49b…开口窗,54…开口部,80…位置检测部,81…第一检测部,82…第二检测部,83…第三检测部,84…发光部,85…受光部,91…固定螺栓,91a…螺纹部,91b…头部,92…固定螺母,110…升降通道,120…电梯轿厢,121…轿厢侧门套,130…吊索,180…建筑物侧门套,181…建筑物侧门槛,201…建筑物,201…门厅,202…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5对本发明的电梯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对于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一定限于以下的方式。
<实施方式例>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简要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电梯1在形成于建筑物200内的升降通道110内进行升降动作。电梯1具备装载人或货物的电梯轿厢120、吊索130、平衡重140以及卷扬机100。升降通道110形成在建筑物内,在其顶部设有机械室160。
卷扬机100配置在机械室160内,通过卷绕吊索130而使电梯轿厢120升降。另外,在卷扬机100的附近设有供吊索130架设的偏导轮150。
平衡重140被设定为与电梯轿厢120中的无装载时的质量大致相同的质量。因此,在电梯轿厢120内没有装载物体、人的无装载时,电梯轿厢120侧与平衡重140侧的吊索130的张力比为1。由此,能够将无装载时的卷扬机100的输出抑制得较低。
电梯轿厢120形成为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电梯轿厢120经由吊索130而与平衡重140连结,并在升降通道110内进行升降。电梯轿厢120具有将未图示的门支承为能够开闭的轿厢侧门套121。
另外,在建筑物200中的各层处的朝向电梯轿厢120的门厅201处设有供人、物体相对于电梯轿厢120出入的出入口202。在该出入口202处配置有构成电梯1的建筑物侧门套180。在该建筑物侧门套180处将门安装为能够开闭。
在最高楼层的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上部安装有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在最高楼层与最低楼层之间的楼层、即普通楼层的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上部安装有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另外,在最低楼层的建筑物侧门套180处安装有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
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例的电梯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电梯1具有引导电梯轿厢120的导轨2、引导平衡重140的平衡重用导轨3、控制电梯1的动作的控制部4、以及位置检测部80。位置检测部80设置在电梯轿厢120的轿厢侧门套12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说明了将位置检测部80设置于轿厢侧门套121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上的上部、在升降方向上与轿厢侧门套121对置的轿厢门槛的下部设置位置检测部80。
位置检测部80借助支承构件122(参照图7)而配置在轿厢侧门套121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侧。位置检测部80具有第一检测部81、第二检测部82以及第三检测部83。
图3A~图3D是放大表示位置检测部80的附近的图。图3A表示普通楼层,图3B表示最高楼层,图3C表示最低楼层。另外,图3D表示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中的规定的停靠位置朝向上方或者下方移动的位置。
如图3A所示,第一检测部81配置在位置检测部80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侧,第三检测部83配置在位置检测部80的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而且,第二检测部82配置在第一检测部81与第三检测部8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部81、第二检测部82以及第三检测部83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对于第一检测部81进行说明。
第一检测部81是由发光的发光部84以及接收发光部84的光的受光部85构成的光传感器。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通过连结部86来连结。而且,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以在其之间夹有连结部86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而且,第一检测部81以使在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设于升降通道110的建筑物侧门套180的方式安装于轿厢侧门套121。
当后述的遮挡片28、48、68插入到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时,第一检测部81向控制部4输出检测信号。而且,控制部4根据位置检测部80中的第一检测部81、第二检测部82以及第三检测部83中的哪一个检测部的光受到遮挡而检测出电梯轿厢120停靠在哪一个楼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说明了将位置检测部80的检测部的数量设为三个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检测部至少为两个以上即可,并且也可以将检测部设为四个以上。
在此,对于本例的位置检测部80中的电梯轿厢120的停靠楼层的识别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在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普通楼层的情况下,在第一检测部81和第三检测部83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插入后述的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的遮挡片48。由此,控制部4(参照图2)识别出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普通楼层。
如图3B所示,在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最高楼层的情况下,在第二检测部82和第三检测部83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插入后述的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的遮挡片28。由此,控制部4(参照图2)识别出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最高楼层。
另外,如图3C所示,在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最低楼层的情况下,在第一检测部81和第二检测部82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插入后述的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的遮挡片68。由此,控制部4(参照图2)识别出电梯轿厢120停靠在最低楼层。
在此,对电梯而言,在电梯轿厢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经过的情况下需要使电梯轿厢安全地停靠。因此,在现有的电梯中,除位置检测部之外,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梯轿厢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经过的情况的、由凸轮与按压开关构成的机械式的限位开关。然而,在现有的电梯中,不仅因使用限位开关而增加部件件数,在升降通道内还需要配置限位开关的空间。
与之相对,本例的电梯1通过位置检测部80来检测电梯轿厢120的经过。具体来说,如图3D所示,在电梯轿厢120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经过的情况下,在所有的检测部81、82、83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插入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或者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的遮挡片28、68。由此,控制部4(参照图2)检测出电梯轿厢120从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的规定的停靠位置经过的情况,从而使电梯轿厢120停靠。
如此,本例的电梯1通过位置检测部80的检测模式,不仅能够识别电梯轿厢120停靠的位置,还能够识别电梯轿厢120从规定的停靠位置经过的情况。由此,不需要在位置检测部80、遮挡构件20、40、60之外设置限位开关,能够减少电梯1的部件件数。另外,通过删除限位开关而在升降通道110内产生空间,能够配置其它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的电梯1中,作为位置检测部80中的电梯轿厢120的停靠楼层以及经过状态的识别方法,说明了图3A~图3D所示的模式,但是不限于此,能够根据检测部的数量与遮挡片的数量、检测模式而进行各种设定。例如,也可以在电梯轿厢120停靠于普通楼层、最高楼层或者最低楼层时,仅向三个检测部中的一个检测部插入遮挡片。另外,也可以在电梯轿厢120从规定的停靠位置经过时,向三个检测部中的任意两个检测部插入遮挡片。
接下来,参照图4~图8,针对设置在普通楼层的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从升降通道侧观察普通楼层中的出入口202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图8表示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图5是分解立体图,图6是主视图,图7是侧视图,图8是俯视图。
如图4所示,在出入口202的上部设有建筑物侧门套180。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经由固定螺栓91而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上部。而且,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从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上端部沿着升降方向朝向上方竖立设置。
如图5所示,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具有保持托架41、安装在保持托架41上的遮挡板42、安装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的固定托架43、以及调整构件44。如图4所示,固定托架43借助固定螺栓91以及固定螺母92而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
固定托架43的沿着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剖开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另外,固定托架43具有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的固定板51、与固定板51对置的支承板52、以及将固定板51与支承板52连接起来的连接板53。
在固定板51上设有供固定螺栓91的螺纹部91a贯穿的贯通孔51a。贯通孔51a的开口直径设定得比固定螺栓91的螺纹部91a的直径大,且设定得比固定螺栓91的头部91b的外径小。另外,在固定板51的端部处,连接板53沿着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进行弯曲,且与固定板51的端部连续。
在连接板53中的与连接于固定板51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支承板52朝向与固定板51相同的方向弯曲,且与连接板53中的与连接于固定板51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续。而且,支承板52在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上与固定板51对置。在支承板52上设有供连接螺栓93贯穿的固定孔52a。
另外,在固定板51以及支承板52中的与连接于连接板53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一面开口的开口部54。连接板53与开口部54对置。如图8所示,固定托架43以形成在固定板51与支承板52之间的开口部54朝向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
如上所述,在固定板51上设置的贯通孔51a的直径开口为比固定螺栓91的螺纹部91a的直径大。由此,如图7以及图8所示,由于能够使固定托架43在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上端部处沿水平方向略微移动,因此能够对固定托架43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
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固定托架43中的支承板52上固定有保持托架41。
如图5所示,保持托架41的沿着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剖开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L字状。保持托架41具有形成为长方形的载置板45和形成为长方形的保持板46。
在载置板45上形成有供连接螺栓93贯穿的贯通孔45a。载置板45载置在固定托架43的固定板51上,且通过连接螺栓93以及连接螺母94来固定在固定板51上。
保持板46从载置板45的短边方向上的一端部大致垂直地弯曲,且与载置板45的短边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续。而且,如图7所示,当将遮挡构件40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时,保持板46沿着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延伸。此时,保持板46从载置板45中的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竖立设置。即,保持托架41配置为,使保持板46从建筑物侧门套180朝向在升降通道110内升降的电梯轿厢120侧而远离壁面。由此,能够在保持板46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之间形成空间Q1。因此,即便在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上配置有用于固定建筑物侧门套180的固定构件124、各种构件,也能够防止遮挡构件40与固定构件、各种构件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保持板46设置在载置板45中的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供用于固定保持托架41的连接螺栓93贯穿的贯通孔45a配置在保持板46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之间。因此,优选的是,在将固定托架43固定于建筑物侧门套180之前,将保持托架41预先固定在固定托架43上。
另外,固定托架43中的开口部54朝向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相反的一侧、即电梯轿厢120侧。因此,当使用固定螺栓91以及固定螺母92将固定托架43固定时,作业者能够从开口部54侧将手插入到固定板51与支承板52之间。由此,不需要插入到保持板46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之间就能够从电梯轿厢110侧容易地将固定托架43以及保持托架41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从而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另外,如图5所示,在保持板46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46a。多个安装孔46a沿着保持板46的长边方向形成。而且,在多个安装孔46a中贯穿安装螺钉95。另外,遮挡板42使用安装螺钉95以及安装螺母96而安装在保持板46上。
遮挡板42的沿着水平方向剖开的形状形成为U字状。遮挡板42具有两个遮挡片48和将两个遮挡片48连结起来的长方形的连结片49。两个遮挡片48从连结片49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大致垂直地朝向相同的方向弯曲。如图3A所示,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的两个遮挡片48的间隔被设定为,与位置检测部80中的从第一检测部81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的间隙到第三检测部83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的间隙为止的间隔相等。
遮挡板42中的两个遮挡片48延伸的方向配置为从保持托架41起与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平行。两个遮挡片48从保持托架41朝向升降通道110突出。而且,如图7以及图3A所示,当电梯轿厢120移动至普通楼层时,遮挡片48插入到位置检测部80中的第一检测部81以及第三检测部83的发光部84与受光部85之间。
另外,连结片49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保持托架41的保持板46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长。在连结片49上形成有供安装螺钉95贯穿的多个安装孔49a。安装孔49a是沿着电梯轿厢120的升降方向而以规定的长度延伸的长孔。由此,如图6以及图7所示,能够使遮挡板42相对于保持托架41而沿着升降方向略微移动,因此能够对遮挡板42的升降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
此外,在连结片49上形成有两个开口窗49b。两个开口窗49b形成在连结片49的短边方向上的一侧,且配置在多个安装孔49a的附近。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遮挡板42的连结片49与保持托架41的保持板46之间,沿着升降方向而在上下两处位置插入平板状的调整构件44。调整构件44夹在连结片49与保持板46之间。而且,通过变更插入到上下两处位置的调整构件44的厚度或者个数,能够调整遮挡板42相对于升降通道110的倾斜。
另外,如图5所示,将调整构件44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遮挡板42中的两个遮挡片48的间隔短,设定为比保持托架41中的保持板46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长。由此,当将调整构件44插入连结片49与保持板46之间时,调整构件44不会从遮挡板42中的两个遮挡片48之间向外侧突出。由此,能够防止调整构件44与在升降通道110、电梯轿厢120上设置的各种部件发生干涉。
在调整构件44中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部形成有插入孔44b,在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插入窗44a。插入窗44a中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开放。因此,调整构件44从插入窗44a开放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部插入到连结片49与保持板46之间。
如图6所示,当将调整构件44插入到连结片49与保持板46之间时,向插入窗44a插入两根安装螺钉95。在此,在插入到插入窗44a中的安装螺钉95为一根的情况下,在卸下安装螺钉95时,调整构件44有可能以安装螺钉95为中心旋转,从连结片49与保持板46之间脱落。为了防止调整构件44脱落,优选向插入窗44a插入至少两根安装螺钉95。
向插入孔44b插入用于将调整构件44从连结片49与保持板46之间拔出的夹具。另外,在将调整构件44插入连结片49与保持板46之间时,插入孔44b面朝在连结片49上设置的开口窗49b。由此,能够将夹具从连结片49中的与同升降通道110的壁面对置的一面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插入到插入孔44b中。其结果是,作业者不需要将手插入到连结片49与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之间,就能够从电梯轿厢110侧拔出调整构件44,从而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另外,插入孔44b配置在比保持托架41中的保持板46的短边方向上的一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夹具从插入孔44b朝向升降通道110的壁面侧插入得较深。
如图8所示,本例的遮挡构件40能够利用在固定托架43上设置的贯通孔51a来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对位,如图6所示,能够利用在连结片49上设置的安装孔49a来进行相对于升降方向的对位。此外,如图7所示,通过变更夹在遮挡板42与保持托架41之间的调整构件44的个数或者厚度,能够进行遮挡构件40相对于升降通道110的倾斜的调整。
即,在固定托架43上设置的贯通孔51a、朝向遮挡板42的安装孔49a、夹在遮挡板42以及保持托架41之间的调整构件44构成本例的调整机构。
另外,通过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固定遮挡构件40,由于建筑物侧门套180成为升降通道中的高度方向上的基准,因此能够进行遮挡构件40的大致高度方向上的对位。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保持托架41以及遮挡板42的高度方向上的调整。
另外,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物体、人坠落,将建筑物侧门套180与轿厢侧门套121的间隙设定得较窄。在本例中,在没有与升降通道110内的其它空间发生干涉的前提下,使遮挡构件40的遮挡片48向建筑物侧门套180与轿厢侧门套121的间隙突出,并且配置有位置检测部80。因此,能够扩大升降通道110内的建筑物侧门套180与轿厢侧门套121的间隙以外的空间,能够在配置其它设备时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在电梯轿厢120进行升降动作时,能够防止遮挡构件40、位置检测部80与配置在升降通道110、电梯轿厢120的周围的吊索130等长条状物体、平衡重140等发生干涉。
接下来,参照图9~图13B,对设置于最高楼层的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与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共用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图9是表示从升降通道侧观察最高楼层中的出入口202的上部附近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图13B表示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图10是分解立体图,图11A是主视图,图11B是侧视图,图12是俯视图,图13A是图11A的T-T线剖视图,图13B是图11B的S-S线剖视图。
如图9所示,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与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同样地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上端部。另外,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从建筑物侧门套180沿着升降方向朝向上方竖立设置,且配置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与升降通道110的顶部110A之间。
如图10所示,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具有保持托架21、两个遮挡板22A、22B、固定托架23、两个伸缩板35、35以及支承托架36。固定托架23具有与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的固定托架43相同的结构。即,固定托架23具有设有贯通孔31a的固定板31、设有固定孔32a的支承板32、以及连接板33。而且,固定托架23使固定螺栓91贯穿在固定板31上设置的贯通孔31a,由此固定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上。
保持托架21与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的保持托架41同样地形成为大致L字状。保持托架21具有借助连接螺栓93以及连接螺母94而固定在固定托架23的支承板32上的载置板25、以及保持板26。在保持板26上形成有供安装螺钉95贯穿的多个安装孔26a。而且,两个遮挡板22A、22B使用安装螺钉95以及安装螺母96而安装在保持板26上。
两个遮挡板22A、22B由沿水平方向剖开的形状为U字状的构件形成。两个遮挡板22A、22B分别具有两个遮挡片28以及将两个遮挡片28连结起来的长方形的连结片29。在连结片29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29a,在连结片29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孔29c。
将遮挡板22A、22B中的连结片29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板42的连结片49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的大致一半。即,遮挡板22A、22B中的连结片29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为保持托架21的保持板26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的大致一半。
遮挡板22A配置在保持托架21中的保持板26的短边方向上的一侧,遮挡板22B配置在保持托架21中的保持板26的短边方向上的另一侧。遮挡板22A、22B配置为遮挡片28的长边方向与升降方向大致平行。而且,遮挡片28朝向升降通道110突出。此时,如图12、图13A以及图13B所示,两个遮挡板22A、22B的两个遮挡片28中的、相邻的遮挡片28重合为一体,能够视作一个遮挡片。而且,如图3B、图3D所示,将沿水平方向重合并接触的遮挡片28插入到位置检测部80的第二检测部82中。
在遮挡板22B的遮挡片28中的配置在保持托架21的短边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遮挡片28上形成有切口28a。切口28a从遮挡片28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即升降方向上的下端部沿着升降方向以规定的长度形成。
因此,如图11A以及图13A所示,遮挡板22A、22B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即升降方向上的上侧中的向升降通道110内突出的遮挡片28的数量为三个。而且,如图11A以及图13B所示,遮挡板22A、22B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即升降方向上的下侧中的向升降通道110内突出的遮挡片28的数量为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央处重叠并接触的两个遮挡片28、28被视为一个遮挡片。
由此,通过设置切口28a,如图3B以及图3D所示,使遮挡板22A与遮挡板22B在水平方向上重叠,能够使由位置检测部80的检测部81、82、83检测出的遮挡片28的数量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使一个遮挡构件20具有检测电梯轿厢120的位置、以及作为检测经过最高楼层的限位开关的功能。
另外,如图11A以及图13A所示,在两个遮挡板22A、22B的第二安装孔29c处借助固定螺钉97而固定有两个伸缩板35和支承托架36。
两个伸缩板35分别由沿水平方向剖开的形状为U字状的构件形成。伸缩板35可滑动地插入到遮挡板22A、22B中的两个遮挡片28之间。另外,在伸缩板35中的与遮挡板22A、22B的连结片29接触的滑动面部37上,设有沿着长边方向而以规定的长度延伸的安装孔37a。向该安装孔37a插入固定螺钉97。
通常,需要根据升降通道110的顶部110A距离建筑物侧门套180的高度而调整遮挡板的长度。而且,一直以来,在遮挡板较长的情况下,在作业现场将其切断。另外,在遮挡板较短的情况下,重新制作或准备与长度对应的遮挡板。
然而,本例的电梯1使两个伸缩板35沿着遮挡板22A、22B在升降方向上滑动,由此能够使遮挡构件20的升降方向上的长度容易地变化。其结果是,当安装遮挡构件20时,能够省去切断遮挡板或重新制作的麻烦。
另外,两个遮挡板22A、22B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以及两个伸缩板35借助固定螺钉97而保持在支承托架36上。支承托架36由沿水平方向剖开的形状为U字状的构件形成。通过利用支承托架36来保持两个遮挡板22A、22B以及两个伸缩板35,能够防止两个遮挡板22A、22B以及两个伸缩板35摇晃或弯曲。
此外,如图9、图11A以及图11B所示,两个伸缩板35中的升降方向上的上部借助固定螺钉99而固定在从引导导轨2延伸出的加强构件125上。由此,能够稳固地保持两个伸缩板35。
其它结构与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相同,故省略其说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中,能够利用固定托架23来进行遮挡构件20的水平方向上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中,也可以在两个遮挡板22A、22B与保持托架21之间夹有调整构件44。由此,也能够调整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相对于升降通道110的倾斜。
另外,设置切口28a的遮挡片28并不限定于上述的遮挡片28,根据位置检测部80的检测模式,对形成切口28a的遮挡片28以及设置切口28a的位置进行各种设定。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5B对设置在最低楼层的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以及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共用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图14A是表示从升降通道侧观察最低楼层中的出入口202的一部分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4B是侧视图。图15A是图14A的C-C线剖视图,图15B是图14A的D-D线剖视图。
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遮挡构件60安装在建筑物侧门套180以及在升降方向上与建筑物侧门套180对置的建筑物侧门槛181上。遮挡构件60具有保持托架61、两个遮挡板62以及固定托架63。固定托架63具有与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的固定托架43以及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的固定托架23相同的结构。另外,保持托架61具有与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的保持托架21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保持托架21以及固定托架23的说明。
两个遮挡板62沿着升降方向而从建筑物侧门套180延伸至建筑物侧门槛181。而且,两个遮挡板62的升降方向上的上侧借助安装螺钉95固定在保持托架61上,升降方向上的下侧借助固定螺钉99固定在建筑物侧门槛181上。
另外,两个遮挡板62分别具有两个遮挡片68。遮挡片68沿着升降方向延伸,并朝向升降通道110突出。在两个遮挡板62的遮挡片68中的、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一侧的遮挡片68上形成有切口68a。切口68a从遮挡片68的升降方向上的上端沿着升降方向以规定的长度来形成。
因此,如图15A所示,遮挡板6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即升降方向上的上侧中的向升降通道110内突出的遮挡片68的数量为两片。而且,如图15B所示,遮挡板6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即升降方向上的下侧中的向升降通道110内突出的遮挡片68的数量为三片。需要说明的是,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央处重叠接触的两个遮挡片68、68被视为一个遮挡片。
由于其它结构与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相同,故省略其说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中,能够通过固定托架63来进行遮挡构件60的水平方向上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中,也可以在两个遮挡板62、62与保持托架61之间夹有调整构件44。由此,也能够调整最低楼层用的遮挡构件60相对于升降通道110的倾斜。
另外,设置切口68a的遮挡片68并不限于上述的遮挡片68。即,与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同样地,根据位置检测部80的检测模式,对形成切口68a的遮挡片68以及设置切口68a的位置进行各种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且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将位置检测部80安装于轿厢侧门套121、将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以及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安装于建筑物侧门套180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位置检测部80固定于电梯轿厢120中的在升降方向上与轿厢侧门套121对置的轿厢侧门槛,将最高楼层用的遮挡构件20以及普通楼层用的遮挡构件40固定于建筑物侧门槛181。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位置检测部80以及遮挡构件20、40固定于轿厢侧门套121以及建筑物侧门套180的情况下,在进行固定作业、检查作业时,作业者能够站在电梯轿厢110的上部进行作业。因此,与将位置检测部80以及遮挡构件20、40固定在轿厢侧门槛以及建筑物侧门槛181上的情况相比,优选将位置检测部80以及遮挡构件20、40固定在轿厢侧门套121以及建筑物侧门套180上。

Claims (6)

1.一种电梯,其能够检测在设于建筑构造物的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动作的电梯轿厢的停止位置,其中,
所述电梯具备:
位置检测部,其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轿厢侧门套或者轿厢门槛上;以及
遮挡构件,其安装在设于所述升降通道的建筑物侧门套或者建筑物侧门槛上,且由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
所述遮挡构件具备:
固定托架,其具有一面开放的开口部,且以使所述开口部朝向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壁面相反一侧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侧门套或者所述建筑物侧门槛上;
保持托架,其具有固定在所述固定托架上的载置板、以及从所述载置板中的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壁面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沿着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方向弯曲的保持板;
遮挡板,其具有安装在所述保持板上的连结片、以及从所述连结片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垂直地朝向所述升降通道突出且插入到所述位置检测部的遮挡片;以及
调整机构,其对所述遮挡板相对于所述位置检测部的位置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调整机构由夹在所述保持板与所述连结片之间的调整构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固定托架借助固定螺栓而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侧门套或者所述建筑物侧门槛上,
所述调整机构由形成于所述固定托架且供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部贯通的贯通孔构成,
所述贯通孔的直径被设定为大于固定螺栓的螺纹部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遮挡板借助安装螺钉而安装在所述保持托架上,
所述调整机构由形成于所述连结片且供所述安装螺钉的螺纹部贯通的安装孔构成,
所述安装孔沿着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方向以规定的长度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遮挡构件具有伸缩板,该伸缩板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遮挡板上,且沿着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方向进行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在所述遮挡板的所述遮挡片上设有沿着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方向延伸的切口。
CN201510479383.XA 2014-09-25 2015-08-03 电梯 Active CN105460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5709A JP6256993B2 (ja) 2014-09-25 2014-09-25 エレベータ
JP2014-195709 2014-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0720A CN105460720A (zh) 2016-04-06
CN105460720B true CN105460720B (zh) 2018-01-30

Family

ID=55598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9383.XA Active CN105460720B (zh) 2014-09-25 2015-08-03 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56993B2 (zh)
CN (1) CN1054607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4163B2 (ja) * 2017-03-30 2020-02-26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
JP7111670B2 (ja) * 2019-09-05 2022-08-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1006Y (zh) * 2002-12-20 2003-12-10 孙亚娟 电梯平层信号装置
CN1491878A (zh) * 2002-10-24 2004-04-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位置检测装置
CN1613738A (zh) * 2003-11-07 2005-05-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位置检测装置
CN101570295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CN102020150A (zh) * 2009-09-18 2011-04-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用位置检测装置
CN102530666A (zh) * 2010-12-27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6369U (zh) * 1984-11-13 1986-06-06
JPS6424081U (zh) * 1987-07-31 1989-02-09
JP2527069B2 (ja) * 1990-04-26 1996-08-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昇降路装置
JP2005041679A (ja) * 2003-07-25 2005-0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JP2006321614A (ja) * 2005-05-19 2006-1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JP2007031084A (ja) * 2005-07-27 2007-0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着床装置
JP2012218842A (ja) * 2011-04-05 2012-11-1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着床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1878A (zh) * 2002-10-24 2004-04-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位置检测装置
CN2591006Y (zh) * 2002-12-20 2003-12-10 孙亚娟 电梯平层信号装置
CN1613738A (zh) * 2003-11-07 2005-05-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位置检测装置
CN101570295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CN102020150A (zh) * 2009-09-18 2011-04-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用位置检测装置
CN102530666A (zh) * 2010-12-27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0720A (zh) 2016-04-06
JP6256993B2 (ja) 2018-01-10
JP2016064912A (ja) 2016-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0845B1 (en) Moveable control panel for elevators
CN109476462B (zh) 电梯装置
CN108883904B (zh) 电梯轿厢、电梯系统和维护电梯系统的方法
AU201223174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wind load resistance and disengage-ability of overhead roll-up doors
CN105460720B (zh) 电梯
US20080302610A1 (en) Elevator with two elevator cars which are disposed one above the other in a shaft
CN105270949B (zh) 电梯
JP5645439B2 (ja) 遮煙構造が乗り場に付設されたエレベータの冠水防止装置
JP557213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EP3907168A1 (en) Elevator roping sway damper assembly
JP4732039B2 (ja)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JP711167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10538914B2 (en) Glass panel arrangement and a guide track for supporting a glass panel
CN110461754B (zh) 电梯的出入口装置
US11225395B2 (en) Arrangement for evacuating persons from an elevator car
CN105384017B (zh) 电梯装置
WO2006047078A2 (en) Elevator door device
JP642974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装置
US20060180404A1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hoistway door and door-closing device
JP2016141517A (ja) かご床調整機構、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
EP4265555A1 (en) Drive unit placement and access openings for a platform lifting system
JP4410516B2 (ja) エレベータ出入口の雨どい構造
KR20090111212A (ko) 스크린 도어의 이탈방지장치
CN113666219A (zh) 电梯和层门
CN107108177B (zh) 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