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1541A -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1541A
CN105451541A CN201480042544.2A CN201480042544A CN105451541A CN 105451541 A CN105451541 A CN 105451541A CN 201480042544 A CN201480042544 A CN 201480042544A CN 105451541 A CN105451541 A CN 105451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fuel tank
sheller unit
posture
lateral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25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1541B (zh
Inventor
三井孝文
福冈义刚
山形浩司
新家卫
中岛伸六
吉田有作
八木泽俊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645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17886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645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17886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5098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4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51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1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5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52Anti-dust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左右一对前车轮(1)和左右一对后车轮(2)的行驶机体(3),具有:驾驶部(7),供驾驶员搭乘;脱粒装置(8),位于该驾驶部(7)的车体后部侧;上部旁侧罩体(80),覆盖脱粒装置(8)的横向外侧的上部侧部位;以及下部旁侧罩体(11),覆盖脱粒装置(8)的横向外侧的下部侧部位。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1)
就上述具有行驶机构的联合收割机而言,在行驶机体具有供驾驶员搭乘的驾驶部,并且,具有脱粒装置,所述脱粒装置对由机体前部的收割部收割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就上述具有行驶机构的联合收割机而言,在现有技术中,脱粒装置的朝向机体外方的横侧部位朝向机体外方开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背景技术2)
就上述收割机而言,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处理部的脱粒装置位于行驶机体后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方侧。在行驶机体的后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方侧具有存储谷粒的谷粒存储部。在该谷粒存储部的机体后方具有燃料箱。此外,向脱粒装置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配置在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部位,并且,通过专用的罩体覆盖所述横向外侧的整个区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平9-107773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12-21016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与上述“背景技术1”对应的“发明要解决的问题1”如下所述。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脱粒装置的横侧部位朝向外方开放,因此,在收割作业中,可能导致植立谷秆经由脱粒装置的横侧的开放空间进入行驶机体的内部,从而接触配置在脱粒装置周围的各种装置进而引发故障,人们希望对此作出改进。
在此,为了消除上述不利情况,考虑到设置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整个区域的外罩。然而,在上述结构中,可能导致在进行脱粒装置的维护作业,例如,脱粒装置内部的清扫作业或部件的检修等作业时,难以进行操作。
具体而言,当进行维护作业时,需要使外罩开放。设置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整个区域的大型外罩的结构存在以下不利因素,具体而言,外罩较重,较难进行姿势切换操作,且向外方的凸出量较多,容易与其他物品接触等,较难进行维护作业。
鉴于上述情况,希望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既能够避免难以进行脱粒装置的维护作业的情况,又不会使收割谷秆从脱粒装置的横侧进入行驶机体的内部从而接触各种装置等。
与上述“背景技术2”对应的“发明要解决的问题2”如下所述。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利用行驶机体后部的与脱粒装置、谷粒存储部等收割作业用装置间的闲置空间配备燃料箱,燃料箱的外形形状受到限制,需呈能够收纳在与行驶机体的闲置空间对应的设置空间的形状,从而导致燃料存储量较少。然而,当欲使燃料箱变大时,燃料箱将比所述设置空间大,呈向行驶机体的外方侧凸出的状态,由此可见,较难使燃料箱容量变大。
此外,使对在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部位具有的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进行覆盖的罩体大型化,不仅要使罩体本身大型化,还要使支承构造坚固,由此导致外装部分的构造变得复杂。
鉴于上述情况,希望提供一种收割机,通过改良燃料箱的配置结构,能够使燃料箱大型化从而增加燃料存储量,而且能够使外装部分的构造简单化。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与上述“发明要解决的问题1”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1”如下所述。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行驶机体具有左右一对前行驶装置和左右一对后行驶装置,在所述行驶机体具有:驾驶部,供驾驶员搭乘;脱粒装置,位于所述驾驶部的车体后部侧;上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上方侧部位;以及下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下方侧部位。
根据本发明,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上方侧部位被上部旁侧罩体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下方侧部位被下部旁侧罩体覆盖。由此,通过上部旁侧罩体和下部旁侧罩体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几乎整个区域,因此,能够避免收割作业中植立谷秆进入行驶机体的内部,从而与配置在脱粒装置周围的各种装置接触等的不利情况。
脱粒装置具有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室,并且,具有分选处理部,所述分选处理部位于所述脱粒室的下方,对由脱粒室进行脱粒处理后的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而且,在进行清除随着收割作业而附着堆积在脱粒室内部的草屑等维护作业时,需要使脱粒装置的横侧开放。
当进行上述维护作业时,在采用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整个区域的大型外罩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难以进行维护作业。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能够仅开放上部旁侧罩体和下部旁侧罩体中的至少任一方来进行作业,并且能够使开放的罩体小型轻量,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能够避免难以进行脱粒装置的维护作业的情况,并且不会使收割谷秆从脱粒装置的横侧进入行驶机体的内部从而接触各种装置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上部旁侧罩体的下部侧位于所述下部旁侧罩体的上部侧的外侧,并与所述下部旁侧罩体的上部侧重叠。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排草等尘埃从上部旁侧罩体和下部旁侧罩体之间侵入机体内部。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脱粒装置为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轴流型脱粒装置。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脱粒装置为轴流型脱粒装置,即为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呈较长形状的脱粒装置。在覆盖上述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部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使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整个区域的外罩大型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难以进行维护作业。
就具有上述轴流型脱粒装置的本发明而言,通过设置上部旁侧罩体和下部旁侧罩体,所述上部旁侧罩体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上方侧部位,所述下部旁侧罩体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下方侧部位,由此,能够进一步减轻脱粒装置的维护作业的作业负担。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上部旁侧罩体以横跨所述脱粒装置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方式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
根据该结构,当使上部旁侧罩体开放时,由于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上方侧部位在前后宽度范围内的几乎整个区域开放,因此,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上方侧部位较大的开放,从而易于进行维护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所述作用姿势为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为使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开放的姿势。
根据该结构,当进行维护作业等时,通过使上部旁侧罩体摆动,能够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切换姿势。当采用通过摆动动作切换姿势的结构时,由于上部旁侧罩体的重量部分支承在摆动支点部位,因此,与取下整个上部旁侧罩体从而切换成开放姿势的结构相比,免去了承担上部旁侧罩体的全部重量等的麻烦,能够在作业负担较小的状态下进行姿势切换。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后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使上部旁侧罩体绕前后朝向轴心摆动,从而进行姿势切换。并且,由于上部旁侧罩体和下部旁侧罩体上下分离,因此,与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整个区域的外罩相比,上部旁侧罩体的上下宽度较小。
因此,与具有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整个区域的外罩的结构相比,在使上部旁侧罩体摆动从而切换成开放姿势时,上部旁侧罩体向外方的凸出量较少,能够减少上部旁侧罩体会与位于机体外方的其他物体的接触等的危险。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前后朝向轴心位于所述上部旁侧罩体的上部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部旁侧罩体绕位于上部的前后朝向轴心摆动,因此,当使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开放姿势时,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部位的下部开放,因此,例如,不会成为进行维护作业的作业者脚部的障碍,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绕上下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使上部旁侧罩体绕上下朝向轴心摆动进行姿势切换。并且,当使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开放姿势时,由于不会产生因上部旁侧罩体的自身重量使其返回作用姿势的力,因此,不需要用于使上部旁侧罩体在开放姿势下保持位置的专门的保持机构。
因此,不仅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的支承构造简单,而且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在开放姿势下保持位置。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取下上部旁侧罩体,并再次安装上部旁侧罩体,因此,例如,当对上部旁侧罩体本身进行检修等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该作业。并且,通过取下上部旁侧罩体,在进行作为维护作业的脱粒装置内部的清扫以及使顶板开放从而对脱粒筒进行检修等较麻烦的作业时,都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上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室的横向外侧方,所述下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位于所述脱粒室下方的分选处理部的横向外侧方。
根据该结构,当使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开放姿势时,由于脱粒室的横向外方侧部位开放,因此,能够方便地进行脱粒室内部的清扫等维护作业。
而且,脱粒室是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部件,容易附着堆积草屑等,并且,部件的磨损等也较为严重,因此,维护作业的频率较大。另一方面,位于脱粒室下方的分选处理部是将由脱粒室进行脱粒处理后的脱粒处理物分离成谷粒和除此以外的草屑的部件,因此,与脱粒室相比维护作业的频率较小。
因此,在进行频率较大的脱粒室的维护作业时,能够在保持下部旁侧罩体覆盖分选处理部的横向外侧方的状态的情况下,仅使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开放姿势从而进行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分选处理部的横向外侧方具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分选处理部,
所述下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方。
根据该结构,分选处理部具有用于对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的多个装置,需要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各个装置,用于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配置在分选处理部的横向外侧方。
并且,由于下部旁侧罩体覆盖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方,因此,在收割作业中,通过下部旁侧罩体阻挡植立谷秆,从而能够防止植立谷秆与位于分选处理部的横向外侧方的传动机构接触。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侧下部具有排草处理装置,所述联合收割机具有后部旁侧罩体,所述后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侧下部的横向外侧方和所述排草处理装置的横向外侧方。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脱粒装置排出的排草(禾秆)经由排草处理装置细小地切断后排出外部,从而能够避免较长的禾秆排出至农田。并且,在收割作业中,通过后部旁侧罩体阻挡植立谷秆,从而能够避免植立谷秆从脱粒装置的后方侧下部的横向外侧方和排草处理装置的横向外侧方进入机体内部。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后部旁侧罩体位于分选处理部的后部的横向外侧,覆盖中继旋转体和输入旋转体,所述分选处理部位于所述脱粒室的下方,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入至所述中继旋转体,所述输入旋转体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入至所述排草处理装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后部旁侧罩体,能够抑制草屑等尘埃侵入中继旋转体和输入旋转体侧。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位于脱粒室下方的分选处理部的横向外侧方具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分选处理部,所述后部旁侧罩体具有覆盖所述传动机构的后方侧的后表面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后部旁侧罩体所具有的后表面部,能够覆盖传动机构的后方侧。结果是在收割作业中,通过后部旁侧罩体的后表面部阻挡植立谷秆,对于在后部旁侧罩体和脱粒装置之间形成的空间而言,能够避免植立谷秆从该空间的机体后部侧进入。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所述后部旁侧罩体,所述排草处理装置能够切换成开放姿势,所述开放姿势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即在取下所述后部旁侧罩体的状态下,将所述排草处理装置向存在所述后部旁侧罩体的一侧的机体横向外侧方移动,从而使所述排草处理装置与所述脱粒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位向外方开放。
根据该结构,通过取下后部旁侧罩体,使排草处理装置向取下后部旁侧罩体从而呈开放状态的机体横侧,即存在后部旁侧罩体的一侧的机体横向外侧方移动,从而能够使与脱粒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位朝外方开放。通过如上所述地使排草处理装置移动从而使其与脱粒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位开放,能够进行排草处理装置内部的清扫作业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绕上下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排草处理装置,所述上下轴心位于存在所述后部旁侧罩体的一侧的机体横向外侧。
根据该结构,排草处理装置绕上下轴心摆动从而切换成开放姿势,因此,能够在摆动支点部位支承排草处理装置的部分重量。
因此,当手动移动排草处理装置时,能够在作业负担较少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姿势切换。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的后部罩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后部罩体覆盖行驶机体的后部,因此,在收割作业中,能够避免植立谷秆、从排草处理装置排出的草屑等从机体后侧进入机体内方侧。此外,还能够利用所述后部罩体支承装备在机体后部侧的刹车灯、方向指示器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上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后部罩体的横向外侧方。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部旁侧罩体覆盖后部罩体的横向外侧方,因此,横向外侧方的侧面仅由上部旁侧罩体构成,上部旁侧罩体和后部罩体沿着机体前后方向排列,在它们之间不会产生间隙或台阶。
因此,避免了在上部旁侧罩体和后部罩体之间产生间隙或台阶,从而导致夹入植立谷秆或其他物品等的不利情况。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后部罩体位于比所述上部旁侧罩体靠近后方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后部罩体位于比上部旁侧罩体靠近后方侧的位置,后部罩体和上部旁侧罩体不会沿机体前后方向重叠。结果是能够在沿前后方向重叠的多余的罩体部分的部位较少的状态下,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和行驶机体的后部。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侧下部具有排草处理装置,所述后部罩体覆盖比所述排草处理装置靠近上方的部位。
根据该结构,由于后部罩体覆盖比排草处理装置靠近上方的部位,因此,后部罩体不会干涉排草处理装置切换成开放姿势。
也就是说,后部罩体能够在允许排草处理装置切换成开放姿势的情况下覆盖行驶机体的后部侧。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下部侧部位具有燃料箱,所述燃料箱兼用作所述下部旁侧罩体。
根据该结构,燃料箱配置在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下部侧部位,兼用作下部旁侧罩体。也就是说,能够有效地利用用于存储提供给发动机的燃料的燃料箱,不需要设置专门的罩体,就能够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下部侧部位。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绕位于上部侧的前后轴心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所述作用姿势为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为使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开放的姿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具有位置保持机构,所述位置保持机构在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所述开放姿势的状态下保持所述上部旁侧罩体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上部旁侧罩体通过绕位于上部侧的前后轴心摆动,能够在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作用姿势和使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开放的开放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切换。并且,在开放姿势下,上部旁侧罩体绕前后轴心呈下部侧向上方抬起并向外方凸出的状态。在该开放姿势下,当作业者松开手时,上部旁侧罩体因自身重量欲向下方下落,然而,能够通过位置保持机构在开放姿势下保持位置。
因此,通过使上部旁侧罩体绕位于上部侧的前后轴心摆动,由此,当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开放姿势时,由于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部位的下部开放,因此,不会妨碍作业者的脚部,而且,通过位置保持机构使上部旁侧罩体可靠地在开放姿势保持位置,从而易于进行维护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室的横向侧壁形成有开口,经由所述开口能够将所述脱粒室内的承接网向横向外侧方取出,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所述位置保持机构不与所述开口重叠。
根据该结构,当进行承接网的清扫等维护作业时,将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开放姿势,从而能够经由形成在脱粒室的横向侧壁的开口将承接网向外方拔出并进行作业,然后,再次将承接网安装在脱粒室。
当进行上述维护作业时,上部旁侧罩体通过位置保持机构在开放姿势下保持位置。并且,由于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位置保持机构与开口不重叠,因此,当进行承接网的装卸作业时,位置保持机构不容易干涉承接网,易于进行维护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位置保持机构配置在比所述开口靠近机体后方侧的1个部位。
根据该结构,通过配置在比开口靠近机体后方侧的1个部位的位置保持机构,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在开放姿势下保持位置。就如上所述的1个位置保持机构这样简单的结构而言,当对上部旁侧罩体进行姿势变更时,由于通过手动作业进行切换,因此,能够避免多余的力施加给上部旁侧罩体导致上部旁侧罩体扭曲等的不利情况,从而良好地保持位置。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位置保持机构分别配置在所述开口的机体前方侧部位和机体后方侧部位。
根据该结构,通过配置在开口的机体前方侧和机体后方侧这两个部位的位置保持机构,能够在开放姿势下稳定地保持上部旁侧罩体的位置。通过如上所述的2个位置保持机构,在开放姿势下保持上部旁侧罩体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的保持强度良好。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上部旁侧罩体以绕前后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托架,所述托架支承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框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部旁侧罩体以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托架,该托架牢固地支承在脱粒装置的框体,因此,即使反复进行摆动操作,也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支承状态。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位置保持机构的一端部支承在所述托架。
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利用牢固地支承在脱粒装置的框体的托架,支承位置保持机构的一端部。因此,能够兼用支承部件,以简单的支承构造支承上部旁侧罩体。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托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并且,当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所述作用姿势时,所述托架阻挡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
根据该结构,当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作用姿势时,通过托架阻挡支承上部旁侧罩体。如上所述地有效利用牢固地支承在脱粒装置的框体的托架,能够在作用姿势下恰当地阻挡支承上部旁侧罩体。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下方侧部位具有燃料箱,所述燃料箱兼用作所述下部旁侧罩体,所述联合收割机具有后部旁侧罩体,所述后部旁侧罩体位于所述燃料箱的后方侧,并且,与所述燃料箱相比位于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并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侧下部的横向外侧方,在从后面观察时,所述燃料箱的给油口被设置成从所述燃料箱和所述后部旁侧罩体之间面向后方侧。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燃料箱兼用作下部旁侧罩体,从而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下部侧部位。并且,位于燃料箱的后方侧的后部旁侧罩体与燃料箱相比位于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
并且,仅在燃料箱的上方侧存在呈作用姿势的上部旁侧罩体,且仅在燃料箱的后方侧存在位于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的后部旁侧罩体,燃料箱的后部侧朝后方开放。
结果是即使不将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开放姿势,也能够从给油口进行燃料的补充作业,使用方便。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所述作用姿势为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为使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开放的姿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通过分别卡定在设置于所述脱粒装置侧的固定件,从而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保持在所述作用姿势,对所述锁定机构的操作部,能够绕上下朝向轴心进行操作。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使上部旁侧罩体在覆盖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作用姿势和使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开放的开放姿势之间切换。并且,通过将上部旁侧罩体的锁定机构卡定在固定件,能够容易地使上部旁侧罩体保持在作用姿势的状态下。而且,由于能够绕上下朝向轴心操作锁定机构的操作部,因此,在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时,上部旁侧罩体的重量不会成为负担,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进行上部旁侧罩体的摆动操作。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能够进行位置调整。
根据该结构,由于用于卡定上部旁侧罩体的固定件能够进行位置调整,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呈作用姿势的上部旁侧罩体相对于行驶机体进行位置调整。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和所述下部旁侧罩体、与所述脱粒装置之间,具有维护空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设置在上部旁侧罩体和下部旁侧罩体、与脱粒装置之间的维护空间,容易地对机体内部进行维护。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收割部,支承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前部;收割搬运部,将所述收割部收割的谷秆向位于后方的所述脱粒装置搬运;以及前部旁侧罩体,覆盖向所述收割部传递动力的转动体和向所述脱粒装置传递动力的旋转体的横向外侧方。
根据该结构,通过前部旁侧罩体,能够抑制草屑等尘埃飞散到向收割部传递动力的转动体和向脱粒装置传递动力的旋转体。
与上述“发明要解决的问题2”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2”如下所述。
即本发明的收割机具有脱粒装置和燃料箱,所述脱粒装置对在机体前部的收获部收获的农作物进行脱粒处理,所述脱粒装置和所述燃料箱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在所述脱粒装置和所述燃料箱之间具有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脱粒装置的传动机构,
所述燃料箱位于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并且,所述燃料箱的宽度方向外方侧的侧面向机体横向外方露出。
根据本发明,脱粒装置和燃料箱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在脱粒装置和燃料箱之间,具有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脱粒装置的传动机构。
由于上述燃料箱位于作为大型装置的脱粒装置的横向侧方,因此,能够在避免由于例如使燃料箱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形成得较长等导致影响设置在行驶机体上的其他装置的配置的情况,或由于使行驶机体的前后长度变大等导致不利的情况的状态下,使燃料箱大型化从而实现燃料存储量的增加。
而且,燃料箱位于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并且,燃料箱的宽度方向外方侧的侧面向机体横向外方露出。
也就是说,燃料箱位于脱粒装置和传动机构的宽度方向外方侧,具有外罩的功能。
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利用燃料箱,从而使用于覆盖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的专用的罩体小型化,或省略罩体,使得外装部分的构造简单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收割机,该收割机通过改良燃料箱的配置结构,能够使燃料箱大型化,从而实现燃料存储量的增加,并且,能够使外装部分的构造简单化。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所述燃料箱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宽度长的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燃料箱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因此,能够使燃料箱大型化,从而实现燃料存储量的增加。并且,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由于前后方向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宽度长,因此,上下方向的宽度比前后方向的宽度短。
结果是能够将形成有燃料补充口的上部面的位置设定得较低,因而易于进行燃料补充。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从机体正面观察时,所述燃料箱形成为上下方向的宽度比左右方向的宽度长的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
根据该结构,在从机体正面观察时,燃料箱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左右方向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宽度窄。结果是,能够使燃料箱的燃料存储量较多,使燃料箱大型化,并且,由于燃料箱在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较窄,因此,无需使行驶机体的宽度尺寸变大,能够合理地配备燃料箱。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从机体上面观察时,所述燃料箱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宽度比左右方向的宽度长的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燃料箱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因此,能够使燃料箱大型化,从而实现燃料存储量的增加。并且,在从机体上面观察时,燃料箱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前后方向的宽度窄。结果是能够使燃料箱的燃料存储量较多,使燃料箱大型化,并且,由于燃料箱在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较窄,因此,无需使行驶机体的宽度尺寸变大,能够合理地配备燃料箱。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
根据该结构,由于燃料箱位于宽度方向一端侧,因此,位于机体横侧外方的作业者能够靠近燃料箱,从而能够容易地对燃料箱进行燃料补充作业和燃料存储量的确认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一部分,所述收割机具有罩体,所述罩体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另一部分。
根据该结构,通过除燃料箱以外的罩体覆盖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另一部分,因此,例如,当进行脱粒装置的维护作业时,通过采用使比燃料箱轻的罩体开闭的结构,与使燃料箱开闭相比,能够轻松地进行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箱载置支承在机体框架,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下侧部分。
根据该结构,燃料箱以覆盖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下侧部分的方式,在较低的位置载置支承在机体框架。如上所述,燃料箱在较低位置稳定地支承在机体框架,例如,即使燃料箱呈满量状态从而使燃料箱较重,也能够容易地避免随着机体行驶导致不稳定的状态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下侧部分,所述下侧部分相当于比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室靠近下方侧的部位。
根据该结构,在比脱粒装置的脱粒室靠近下方侧的部位,具有分选处理部,所述分选处理部将由脱粒室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后的脱粒处理物分选为谷粒和其他尘埃,燃料箱覆盖与所述分选处理部对应的下侧部分,所述下侧部分相当于比脱粒装置的脱粒室靠近下方侧的部位。
脱粒室具有脱粒筒和承接网等,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因此,易于附着堆积草屑等,也容易导致脱粒筒和承接网等部件磨损。结果导致脱粒室的维护作业频率较大。另一方面,分选处理部与脱粒室相比,草屑等的附着堆积的情况以及部件磨损的情况较少,维护作业的频率也较脱粒室少。
当燃料箱存储燃料时,重量较大,由于通过燃料箱覆盖维护作业频率较小的相当于与脱粒室相比靠近下方侧的部位的下侧部分,因此,当进行维护作业时,为了使相当于与脱粒室相比靠近下方侧的部位的下侧部分开放而使重量较大的燃料箱呈开放状态的频率较小,与覆盖相当于脱粒室的上侧部分的情况相比,易于减轻作业负担。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一部分,所述收割机具有罩体,所述罩体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另一部分,所述罩体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上侧部分。
根据该结构,燃料箱覆盖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相当于比脱粒室靠近下方侧部位的下侧部分,罩体覆盖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相当于脱粒室的上侧部分。
对于脱粒室而言,维护作业的频率较大。由于覆盖相当于脱粒室的上侧部分的罩体比燃料箱轻,因此,即使为了使相当于脱粒室的上侧部分开放而使罩体呈开放状态的频率较大,与使燃料箱呈开放状态的情况相比,也会易于减轻作业负担。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罩体,所述作用姿势是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上侧部分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是使所述上侧部分开放的姿势。
根据该结构,当进行维护作业时,通过使罩体摆动,能够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切换。根据通过摆动动作切换姿势的结构,由于能够在摆动支点部位支承罩体的部分重量,因此,与通过取下整个罩体切换成开放姿势的结构相比,免去了负担罩体的全部重量等的麻烦,能够在作业负担较少的状态下进行姿势切换。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在通常使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燃料箱,所述通常使用姿势是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是使所述行驶机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开放并且所述燃料箱向外方凸出的姿势。
根据该结构,若燃料箱呈通常使用姿势,则覆盖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若使燃料箱切换成开放姿势,则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开放并且燃料箱向外方凸出。
并且,以在通常使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根据上述通过摆动动作切换姿势的结构,由于能够在摆动支点部位支承燃料箱的部分重量,因此,与通过取下整个燃料箱切换成开放姿势的结构相比,免去了负担燃料箱的全部重量等的麻烦,能够在作业负担较少的状态下进行姿势切换。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绕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燃料箱。
根据该结构,当燃料箱绕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摆动时,能够在摆动支点部位支承燃料箱的大部分重量,而且,在自由端侧部位,能够在机体框架阻挡支承燃料箱的重量的同时使燃料箱摆动,由此,能够减轻对燃料箱进行姿势切换时的作业负担。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具有架台,所述架台支承在所述行驶机体,能够绕所述摆动轴心转动,所述燃料箱支承在所述架台。
根据该结构,支承在行驶机体的架台能够相对于行驶机体绕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转动,在该架台上支承燃料箱。由此,能够容易地对行驶机体进行燃料箱的装卸操作。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架台具有:边框框架,形成底部;多个纵框架,立设于所述边框框架;以及加强框架,连结所述边框框架和所述纵框架。
根据该结构,支承燃料箱的架台由边框框架、多个纵框架和加强框架构成,具有简单的构造,能够稳定地支承燃料箱。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位于所述燃料箱的机体后部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燃料箱绕位于机体后部侧的上下轴心摆动,因此,摆动支点部位不易受到机体振动导致的损伤。
具体而言,就收割机而言,由于在机体前部侧具有进行收割作业的装置,因此,在机体前部侧,伴随收割作业的振动较大,与机体前部侧相比,机体后部侧的振动较小。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下侧部分,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罩体,所述罩体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上侧部分,无论所述罩体呈所述作用姿势还是所述开放姿势,所述燃料箱都能够切换成所述开放姿势。
根据该结构,无论覆盖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上侧部分的罩体呈作用姿势还是开放姿势,都能够使燃料箱从通常使用姿势切换成开放姿势,也能够从开放姿势返回通常使用姿势。
也就是说,在不对脱粒室进行维护作业,而仅对分选处理部进行维护作业时,能够在维持罩体的作用姿势的情况下,使燃料箱切换成开放姿势,从而进行作业。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所述燃料箱。
根据该结构,能够取下燃料箱,因此,例如,当对燃料箱进行修理更换时,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并且,在作为对脱粒装置的维护作业而需要使横壁部全部开放从而进行作业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取下燃料箱进行作业。
本发明的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进料器和燃料箱,所述进料器将机体前部的收获部收获的农作物向机体后方侧搬运,所述进料器和所述燃料箱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在所述进料器和所述燃料箱之间具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进料器,所述燃料箱位于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并且所述燃料箱的宽度方向外方侧的侧面向机体横向外方露出。
根据该结构,进料器和燃料箱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并且,传动机构位于进料器和燃料箱之间,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进料器。
如上所述地使燃料箱位于大型装置即进料器的横向侧方,由此,能够使燃料箱在不存在以下不利情况的状态下大型化。所述不利情况例如有:由于沿机体前后方向形成较长的形状等导致给设置在行驶机体上的其他装置的配置带来恶劣影响,或导致行驶机体的前后长度变大等。
并且,燃料箱位于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而且,燃料箱的宽度方向外方侧的侧面朝向机体横向外方露出。也就是说,燃料箱位于进料器和传动机构的宽度方向外方侧,具有外罩的功能。
结果是能够有效利用燃料箱,使用于覆盖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的专用的罩体小型化,或省略罩体,并能够使外装部分的构造简单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收割机,通过改良燃料箱的配置结构,能够使燃料箱大型化,从而实现燃料存储量的增加,并且,能够使外装部分的构造简单化。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行驶机体具有左右一对前行驶装置和左右一对后行驶装置,所述燃料箱覆盖位于机体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之间的部位。
根据该结构,燃料箱覆盖位于机体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之间的部位。也就是说,能够有效利用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之间的闲置区域,小型地配备燃料箱。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形成为作业台。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脱粒装置的顶棚部等较高位置进行维护作业等时,作业者能够登上形成于燃料箱的上表面的作业台进行作业,不需要利用专门的外部作业台就能够高效地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联合收割机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联合收割机的部分后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燃料箱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燃料箱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燃料箱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图6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开放姿势的燃料箱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燃料箱的摆动支承部附近的局剖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上部旁侧罩体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上部旁侧罩体的支承构造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上部旁侧罩体的支承构造的纵剖后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开放姿势的上部旁侧罩体的纵剖后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后部旁侧罩体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后部旁侧罩体的后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后部旁侧罩体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后部罩体的纵剖侧视图。
图2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与后部罩体对应的部位的局剖后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后部罩体的上部的安装构造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后部罩体的下部的安装构造的俯视图。
图2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2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2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上部旁侧罩体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上部旁侧罩体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2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上部旁侧罩体的周围的主视图。
图3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上部旁侧罩体的周围的后视图。
图3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上部旁侧罩体的周围的俯视图。
图3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固定件的周围的放大后视图。
图3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固定件和锁定机构的周围的放大俯视图。
图3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燃料箱的周围的侧视图。
图3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燃料箱的周围的主视图。
图3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架台的立体图。
图3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燃料箱的周围的后视图。
图3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表示燃料箱的周围的俯视图。
图3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为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递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的描述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就作为收割机的一例的联合收割机而言,行驶机体3具有左右一对不能转向操作的作为前行驶装置的橡胶轮胎式前车轮1和左右一对能够转向操作的作为后行驶装置的橡胶轮胎式后车轮2,在行驶机体3的前部,以通过收割升降缸5绕横向支点P1A自由升降驱动的方式支承有收割搬运部4,收割搬运部4用作收割农作物并将农作物向后方搬运的收割处理装置。并且,行驶机体3具有驾驶部7、脱粒装置8、谷粒箱9、驱动用的发动机10以及燃料箱11等。驾驶部7位于行驶机体3的前部侧,被驾驶室6覆盖,供驾驶员搭乘。脱粒装置8对通过作为收获部的一例的用作收割部的收割搬运部4收割的农作物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9存储由所述脱粒装置8进行脱粒处理而获得的谷粒。燃料箱11存储用于提供给发动机10的燃料。此外,行驶机体3的左右两侧部和行驶机体3的后部侧被下述外罩KA覆盖。
燃料箱11位于脱粒装置8的左侧,发动机10以及发动机10附带的各种装置,例如散热器117等位于脱粒装置8的右侧。
收割搬运部4具有收割部12和进料器13。收割部12收割植立的农作物后将收割的农作物向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聚集。进料器13将收割并向中央聚集的农作物向机体后方的脱粒装置8搬运。
收割部12具有推子型收割刀14、横向移送螺旋器15以及旋转卷筒16等。收割刀14切断农作物的根部从而进行收割。横向移送螺旋器15将收割的农作物向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聚集。旋转卷筒16将作为收割对象的农作物的穗顶侧向后方耙入。
就进料器13而言,在方筒状的进料箱17内,横跨前后方向卷绕张紧设置有左右一对环形转动链条18。进料器13具有搬运体19,搬运体19横跨架设在左右一对环形转动链条18,并且沿圆周方向空出适当间隔。进料器13通过搬运体19将从收割部12传送来的农作物向后上方搬运。
(脱粒装置)
下面对脱粒装置8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脱粒装置8为将脱粒处理物沿车体前后方向进行移送的轴流型脱粒装置,脱粒装置8位于行驶机体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脱粒筒20,绕车体前后朝向轴心X1A旋转驱动脱粒筒20。该脱粒装置8呈横向宽度较小且前后方向的宽度较大的纵长形状。
就脱粒装置8而言,在其上部具有脱粒室21,脱粒室21对通过收割搬运部4搬运来的农作物(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在该脱粒室21的下部具有分选处理部22,分选处理部22将从脱粒室21漏下的脱粒处理物分选为谷粒和草屑等。
脱粒室21具有脱粒筒20以及承接网23等,脱粒室21对农作物进行脱粒处理,并使该脱粒处理物从承接网23向下方漏下。绕车体前后朝向轴心X1A旋转驱动脱粒筒20,承接网23沿脱粒筒20的外周部形成为近似半圆筒状。
分选处理部22具有摆动分选装置24、主风车25A、副风车25B、一次物回收部26、二次物回收部27以及二次风车28等。摆动分选装置24承接从脱粒室21漏下的处理物,并通过摆动运动进行筛选。主风车25A和副风车25B生成分选风。一次物回收部26回收谷粒(一次物)。二次物回收部27回收带枝梗的颗粒等二次物。二次风车28向二次物回收部27提供分选风。
由一次物回收部26回收的谷粒通过一次螺旋部29向脱粒装置8的横侧外方横向搬运后,由谷粒搬运装置30搬运至谷粒箱9的内部。并且,由二次物回收部27回收的二次物通过二次螺旋部31向脱粒装置8的横侧外方横向搬运后,由二次物还原装置32送回脱粒室21内。
摆动分选装置24具有俯视时呈矩形框状的筛箱34,筛箱34通过设置在摆动分选装置24的后部下方侧的曲柄式摆动驱动部33的动作进行前后摆动。在该筛箱34内,具有横向移送部35、谷壳筛36以及谷粒筛37等。横向移送部35对从脱粒室21的处理物移送方向上游侧漏下的处理物进行横向移动。谷壳筛36对由所述横向移送部35移送的处理物和从脱粒室21的处理物移送方向下游侧漏下的处理物进行预分选。谷粒筛37对从谷壳筛36漏下的处理物进行精分选并使谷粒(一次物)向谷粒筛37下方的一次物回收部26漏下。
脱粒装置8的脱粒室21和分选处理部22的左右两侧被侧壁部8A覆盖(参照图5),脱粒室21的上方侧被顶板38覆盖。如图1所示,在左侧的侧壁部8A的与承接网23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开口39,在进行维护时,能够经由该开口39取出承接网23。在通常作业时,该开口39被未图示的盖体封闭。在此省略详细说明,承接网23被沿左右方向和机体前后方向分割成多个承接网23。分割后的承接网23小型轻量,能够经由开口39轻松地取出。
如图4所示,在脱粒装置8的后方侧下部具有排草处理装置41。就该排草处理装置41而言,通过使旋转刀42和固定刀43配合动作,对由脱粒装置8进行脱粒处理后的禾秆(排草)进行细小地切断并排出机体外部。
如图2所示,沿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部8A的外侧,具有带式传动机构44,带式传动机构44将设置在驾驶部7的下方的发动机10的动力传递至脱粒装置8的各个部件。此外,该带式传动机构44将来自发动机10的动力传递至分选处理部22所具有的各个装置和排草处理装置41。
(燃料箱)
下面对燃料箱11进行说明。
如图5至图7所示,燃料箱11呈矩形箱状,具体而言,呈左右宽度最窄,上下宽度比左右宽度宽,且前后宽度比上下宽度宽的扁平形状。进一步来说,如图5所示,在从机体正面观察时,燃料箱11形成为上下宽度比左右宽度长的纵长形的长方形状。如图6所示,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燃料箱11形成为前后宽度比上下宽度长的横长形的长方形状。并且,在从机体上面观察时,燃料箱11形成为前后宽度比左右宽度长的长方形状。
具体而言,相对于作为大型装置的前后方向较长的脱粒装置8的前后宽度来说,燃料箱11具有比之稍小的前后宽度,形成为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此外,燃料箱11具有相当于脱粒装置8的分选处理部22的上下高度的上下宽度,燃料箱11的左右宽度比上下宽度窄,在沿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时,燃料箱11呈纵长形状。
该燃料箱11整体上具有强度较大的坚固的结构,作为上表面的上部面11D为平坦面,利用该上部面11D形成能够载置作业者的作业台。
如图2所示,燃料箱11配备在与沿着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部8A设置的带式传动机构44相比位于车体左侧外方的部位。因此,脱粒装置8和燃料箱11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在脱粒装置8和燃料箱11之间具有带式传动机构44。
燃料箱11位于作为行驶机体3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左侧端部,且燃料箱11的横向外方侧的左侧面11A朝机体横向外方露出。此外,燃料箱11覆盖左侧的前车轮1和左侧的后车轮2之间的部位,并且,覆盖行驶机体3的左侧端部的一部分,具体而言,覆盖与脱粒装置8的横向外侧的下部侧部位对应的分选处理部22的横向外侧方。另外,带式传动机构44位于分选处理部22的横向外侧方,燃料箱11覆盖该带式传动机构44的横向外侧方。
如图8所示,燃料箱11载置支承在构成机体框架47的一部分的箱支承框架48。并且,以燃料箱11的后端侧部位绕纵轴心Y1A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11,通过使燃料箱11绕纵轴心Y1A转动,能够在通常使用姿势(参照图7)和开放姿势(参照图10)之间自由切换姿势。通常使用姿势是覆盖比脱粒装置8的脱粒室21靠近下方侧部位的下侧部分的姿势。开放姿势是使比脱粒装置8的脱粒室21靠近下方侧部位的下侧部分开放并且燃料箱11向外方凸出的姿势。
如图7所示,燃料箱11设定有转动支点,在俯视时,所述转动支点位于比燃料箱11的外周面靠近内侧的位置。也就是说,以绕纵轴心Y1A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11,纵轴心Y1A设定在俯视时比后方侧的后侧面11B稍微偏靠前部侧的位置,且设定在俯视时比左侧面11A稍微偏靠机体内侧的位置。并且,以通过设置在上下两侧的转动支承部49、50进行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11。
下面对下部侧的转动支承部49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形成于箱支承框架48的后部侧的横向框架体51和外侧的前后朝向框架体52之间的内侧的角部,下部侧的转动支承部49一体连结在横向框架体51和前后朝向框架体52。如图9和图11所示,在下部侧的转动支承部49形成有圆筒状的轴部53,轴部53用于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11。就该圆筒状的轴部53而言,在下侧形成有大径部53a,且在上侧形成有小径部53b,由小径部53b和大径部53a形成台阶。
并且,如图9所示,燃料箱11的下侧的转动套管部54一体形成在固定于燃料箱11的支承部件55。该转动套管部54外嵌于轴部53的小径部53b,并且抵接支承在小径部53b和大径部53a之间的台阶部。支承部件55由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时呈近似L形的板体形成,且一体连结固定在燃料箱11的底面11C和燃料箱11的左侧面11A。
下面对上部侧的转动支承部50进行说明。
如图7至图9所示,从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部8A朝向机体左侧的横向外侧方固定延设有支承托架56。就该支承托架56而言,通过螺栓连结的方式,将一体连结在其基端侧的纵板部件57固定在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部8A的4个部位。
支承托架56由基端侧部分56A和延长部分56B构成。基端侧部分56A形成为槽形,且一体连结于纵板部件57并向横向外侧方延伸设置。延长部分56B与所述基端侧部分56A同样形成为槽形,且一体连结于基端侧部分56A并向横向外侧方延长形成。
在支承托架56的顶端侧部位的下侧,一体形成有圆筒状的轴部58,轴部58用于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11的上部侧。就该圆筒状的轴部58而言,在上侧形成有大径部58a,且在下侧形成有小径部58b,由小径部58b和大径部58a形成台阶。
并且,如图9所示,在燃料箱11的上部形成有上侧的转动套管部59,该上侧的转动套管部59外嵌在形成于支承托架56的轴部58的小径部58b,且抵接支承在小径部58b和大径部58a之间的台阶部。
如图6、图8和图9所示,沿着燃料箱11的后侧面11B的左右角部一体连结有加强用的纵向框体60,沿着燃料箱11的底面11C的左右角部一体连结有加强用的前后朝向框体61。并且,沿着燃料箱11的左侧面11A且横跨纵向框体60的上端部和前后朝向框体61的前端部,连结有倾斜状的加强用框体62。此外,沿着后侧面11B且横跨左侧(外方侧)的纵向框体60的上端部和右侧(内方侧)的纵向框体60的下端部,连结有倾斜状的加强用框体63。
如图9和图10所示,就用于支承转动套管部59的支承部件64而言,以与上部侧的平面部64a的后侧相连的状态一体形成有后部侧的纵面部64b,并且以与上部侧的平面部64a的左侧相连的状态一体形成有左侧的纵面部64c。其中,上部侧的平面部64a形成于转动套管部59。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为了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11的上部,以向上方凸出的状态形成转动套管部59,并且,以位于靠近转动套管部59的位置的状态一体形成有后部侧的纵面部64b和左侧的纵面部64c,从而能够在提高支承强度的状态下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11的上部。
支承托架56具有位置保持件65,位置保持件65在燃料箱11切换成开放姿势的状态下(参照图10),用于在该姿势下保持位置。如图7和图9所示,就位置保持件65而言,将棒状体的一端65a弯折成钩子状,并且,将另一端65b弯折成L字形,使钩子状的一端65a以自由摆动的方式插入并卡合在形成于支承托架56的横侧面的插通孔66。
如图10所示,在燃料箱11切换成开放姿势的状态下,通过将L字形的另一端65b沿上下方向插入并卡合在形成于支承部件64的上部侧的平面部64a的卡定孔67,能够限制燃料箱11的转动。并且,当燃料箱11呈通常使用姿势时,通过设置在支承托架56的横侧面的保持件68在收纳位置保持位置。
箱支承框架48在前后两侧具有前后一对阻挡支承部件70,阻挡支承部件70阻挡支承燃料箱11。靠近纵轴心Y1A的后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70呈沿着以纵轴心Y1A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倾斜状态。
在与燃料箱11的后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70对应的部位具有转动辊71。也就是说,如图8和图11所示,在燃料箱11的机体内侧的右侧面11E的下部,一体连结有槽形的枢轴支承部件72,枢轴支承部件72相对于机体前后方向呈倾斜姿势。以贯穿枢轴支承部件72的左右两侧的纵面部的状态架设有支承轴73,转动辊71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支承轴73。
转动辊71设置成比燃料箱11的下端位置稍向下方凸出的状态,当转动辊71在阻挡支承部件70上转动时,能够在稍微浮起的状态下移动燃料箱11。
因此,当通过手动作业对燃料箱11进行姿势变更操作时,通过使转动辊71在后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70上转动,能够减少燃料箱11绕纵轴心Y1A转动时的移动阻力,轻松地进行移动操作。
如图8所示,后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70的机体内方侧端部向下方倾斜,当燃料箱11切换成通常使用姿势时,转动辊71被移动引导至下方,并限制转动辊71的自由转动从而进行位置保持。并且,在后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70的横向外方侧的端部,形成有限制部74,限制部74限制燃料箱11进一步向外方侧摆动。
如图6和图8所示,使燃料箱11在通常使用姿势下自由保持位置的弹性卡合式锁定件75设置在燃料箱11的前后方向的中途部的下部。
该锁定件75被支承为在槽形的托架76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且因弹簧77而被向下方移动施力的状态。并且,在形成于前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70的倾斜引导部78,形成有能够使锁定件75卡入的卡合孔79。
当燃料箱11从开放姿势移动到通常使用姿势时,沿着形成于前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70的倾斜引导部78向上方引导锁定件75,通过弹簧77的施加力使锁定件75卡入形成于倾斜引导部78的卡合孔79,从而能够对燃料箱11的位置进行锁定。通过手动抵抗弹簧77的施加力将锁定件75抬起从而解除与卡合孔79的卡定,由此能够使燃料箱11切换成开放姿势。
(上部旁侧罩体)(外罩)
下面对作为外罩KA之一的上部旁侧罩体8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燃料箱11的上方侧具有上部旁侧罩体80,上部旁侧罩体80覆盖脱粒装置8的横向外侧的上方侧部位即脱粒装置8的脱粒室21的横向外侧方。该上部旁侧罩体80以横跨脱粒装置8的前端部到后端部的方式覆盖脱粒装置8的横向外侧,且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
并且,以在作用姿势(参照图14)和开放姿势(参照图15)之间绕前后朝向轴心X2A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80,所述作用姿势为覆盖脱粒装置8的横向外侧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为使脱粒装置8的横向外侧开放的姿势。前后朝向轴心X2A为位于上部侧且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后轴心。
下面对上部旁侧罩体80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2和图13所示,以通过前后一对支承机构81、82绕前后朝向轴心X2A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80。支承机构81、82以在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的方式安装在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部8A。并且,如图1所示,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所述前后一对支承机构81、82位于不与形成于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部8A的开口39重叠的位置,其中,开口39用于取出承接网23。
由于前后两侧的支承机构81、82的支承构造大致相同,因此仅对后部侧的支承机构82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就后部侧的支承机构82而言,上下一对支承臂84、85的基端侧分别经由L字形的连结板92一体固定在脱粒装置8的侧壁部8A。连结板92与支承臂84、85的基端侧部位一体连结。并且,上下两侧的连结板92通过加强筋92A连结。通过上述方式,在具有充分的支承强度的状态下将后部侧的支承机构82连结在脱粒装置8。
下侧的支承臂84由圆管件以弯曲成朝向大约90度方向的方式形成,该下侧的支承臂84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端侧部分84a连结在下侧的连结板92。并且,下侧的支承臂84的顶端侧部分84b沿着外方侧托架86的内表面延伸至外方侧托架86的上端部,并一体连结在外方侧托架86。
上侧的支承臂85由圆管件以弯曲成朝向大约45度方向的方式形成,与下侧的支承臂84同样,该上侧的支承臂85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端侧部分85a连结在上侧的连结板92。此外,上侧的支承臂85的顶端侧部分85b以贯穿外方侧托架86的背面部且进入内方的状态与外方侧托架86一体连结。
在外方侧托架86的上端部具有摆动支点部87,摆动支点部87用于以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80。具体而言,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位于外方侧托架86的内部空间的支承臂84的横侧的部位,一体连结有由角件构成的轴支部件88,横跨该轴支部件88和外方侧托架86的一端侧的侧面部架设有支轴89。并且,在该支轴89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有设置在上部旁侧罩体80的支承部件90。
后部侧的支承机构82具有作为位置保持机构的气体阻尼器GA,当使上部旁侧罩体80绕前后朝向轴心X2A摆动从而由作用姿势切换成开放姿势时,气体阻尼器GA对抬起操作进行辅助,并且,在开放姿势下自由保持位置。前部侧的支承机构81不具有气体阻尼器。也就是说,气体阻尼器GA(位置保持机构)设置在比用于取出承接网23的开口39靠近机体后方侧的部位的1个位置。
如图14所示,在外方侧托架86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一体连结有固定侧枢轴支承部93,固定侧枢轴支承部93用于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气体阻尼器GA的一端部。并且,在俯视时与固定侧枢轴支承部93对应的部位的位于上部旁侧罩体80的摆动端部侧的部位,形成有罩体侧枢轴支承部94,罩体侧枢轴支承部94用于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气体阻尼器GA的另一端部。并且,横跨固定侧枢轴支承部93和罩体侧枢轴支承部94枢轴支承连结有气体阻尼器GA。
如上所述地在外方侧托架86支承气体阻尼器GA的一端部,外方侧托架86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80的同时,支承气体阻尼器GA的一端部,由此,通过共用部件实现支承构造的简单化。
并且,在上部旁侧罩体80的下部侧的前后两侧部具有弹性卡合式的锁定机构95,锁定机构95具有在锁定状态和解除状态之间自由切换的周知的构造,所述锁定状态为在作用姿势下保持位置的状态,所述解除状态为通过手动操作解除锁定状态的状态。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前后两侧的支承机构81、82,分别具有卡定件96,卡定件96以从下侧的支承臂84的基端侧部分84a一体延设的状态,将棒状件弯折成俯视时呈L字形的形状。并且,在上部旁侧罩体80的与卡定件96对应的部位具有上述锁定机构95。
当使上部旁侧罩体80从开放姿势切换成作用姿势时,设置在锁定机构95的弹性卡合部95a抵接卡合在卡定件96的前后朝向的水平部分并自动切换成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80在作用姿势下保持位置。并且,通过手动对锁定机构95的操作件95b进行摆动操作,从而解除弹性卡合部95a的卡合,由此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80切换成开放姿势。
在此不作详细说明,在行驶机体3的右侧部具有作为外罩KA之一的右侧旁侧罩体120。
(后部旁侧罩体)(外罩)
下面对作为外罩KA之一的后部旁侧罩体97进行说明。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具有后部旁侧罩体97,后部旁侧罩体97覆盖行驶机体3的左侧的横侧部位的位于上部旁侧罩体80的后部侧部位的下方侧且比燃料箱11的后端面靠近后方侧的部位。
如图5所示,后部旁侧罩体97覆盖脱粒装置8的后方侧下部的横向外侧和排草处理装置41的横向外侧,并且,后部旁侧罩体97不仅覆盖上述带式传动机构44的用于驱动摆动分选装置24的驱动部分44B和用于驱动排草处理装置41的驱动部分44A的机体横向外侧,而且覆盖排草处理装置41的横侧部位。此外,后部旁侧罩体97设置在与燃料箱11相比偏靠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地位于燃料箱11的后方侧的后部旁侧罩体97设置在与燃料箱11相比偏靠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的位置,而且,如图5所示,燃料箱11的给油口98以朝后上方延伸的状态设置在燃料箱11的上部面11D的机体后部侧部位。
因此,在从后面观察时,燃料箱11的给油口98设置成从燃料箱11和后部旁侧罩体97之间面向后方侧的状态,不需要使上部旁侧罩体80切换成开放姿势或取下后部旁侧罩体97,就能够进行燃料的补充作业。
如上所述,用于驱动排草处理装置41的驱动部分44A位于从左侧的侧壁部8A向左侧外侧方偏离的位置,带式传动机构44的用于驱动摆动驱动部33的驱动部分44B位于靠近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部8A的位置。并且,用于驱动排草处理装置41的驱动部分44A位于上部侧,用于驱动摆动分选装置24的驱动部分44B位于下部。
如图3所示,在后部旁侧罩体97的下部附近具有后车轮2。能够自由转向操作后车轮2,并且,以绕左右两侧的后车轮2的中间的前后轴心在规定范围内自由横摆的方式支承后车轮2。结果是在后部旁侧罩体97和后车轮2之间,需要空出允许后车轮2移动的间隔。
在此,就后部旁侧罩体97而言,如图5和图17所示,上部侧罩体部分97a位于与脱粒装置8的侧壁部8A相比向外侧方偏离的位置,上部侧罩体部分97a覆盖用于驱动排草处理装置41的驱动部分44A的横外侧。并且,位于靠近后车轮2的位置的下部侧罩体部分97b设置在接近脱粒装置8的侧壁部8A的位置。在上部侧罩体部分97a和下部侧罩体部分97b之间具有倾斜姿势的中间侧罩体部分97c,以使上部侧罩体部分97a、下部侧罩体部分97b以及中间侧罩体部分97c一体连续设置的方式使板体形成在中途部弯折的形状。用于驱动摆动驱动部33的驱动部分44B被中间侧罩体部分97c和下部侧罩体部分97b覆盖。
并且,如图3所示,在后部旁侧罩体97的后端部具有后部侧的延长罩体部分97d,后部侧的延长罩体部分97d为横跨规定宽度且朝右方延长形成的后表面部,覆盖带式传动机构44的机体后方侧。
下面,对后部旁侧罩体97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就后部旁侧罩体97而言,使形成于其下端部的钩子部99卡定在形成于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部8A的固定侧的卡定件100。钩子部99具有卡定凹部101,卡定凹部101是通过将带状件的左右两侧弯折成L字形并使左右2个部位向下开口而形成的,该钩子部99从上方侧载置并卡合在卡定件100。在位于脱粒装置8的侧壁部8A的下端侧部位的与钩子部99对应的部位,一体形成有固定侧的卡定件100。
在后部旁侧罩体97的上部侧的前后两侧的2个部位,具有弹性卡合式锁定机构95,该锁定机构95具有与上部旁侧罩体80相同的周知构造。也就是说,该锁定机构95卡合在形成于脱粒装置8的侧壁部8A的固定侧的卡定件103,从而呈锁定状态,能够通过手动对操作件95b进行摆动操作,从而解除锁定状态。
因此,就后部旁侧罩体97而言,当解除2个部位的锁定机构95的锁定状态,将后部旁侧罩体97整体直接向上方抬起时,钩子部99与卡定件100的卡合被解除,从而能够容易地向外方取下后部旁侧罩体97。并且,当安装后部旁侧罩体97时,在使钩子部99从上方侧卡定在卡定件100的状态下,通过使位于上部侧的前后两侧的锁定机构95呈锁定状态从而进行位置保持,由此能够进行安装。
就排草处理装置41而言,在使上部旁侧罩体80维持在作用姿势的同时取下后部旁侧罩体97的状态下,将排草处理装置41向后部旁侧罩体97存在的一侧,即机体左侧的横向外侧方移动,由此能够使排草处理装置41切换成使与脱粒装置8的连接部位朝外方开放的开放姿势。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部8A的后端部,具有摆动支承部104,摆动支承部104以绕上下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排草处理装置41。也就是说,上下一对纵向支轴104a位于同一上下轴心Y2A上,在排草处理装置41的左侧的侧壁的外部具有嵌合在上下两侧的纵向支轴104a的套管部104b。使该套管部104b嵌合在纵向支轴104a,以绕纵向支轴104a的轴心Y2A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整个排草处理装置41。在此,在使排草处理装置41连接在脱粒装置8的后部的通常作业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机构在位置固定状态下连结该排草处理装置41。
(后部罩体)(外罩)
下面对作为外罩KA之一的覆盖行驶机体3的后部的后部罩体105进行说明。
如图1、图3和图19所示,后部罩体105覆盖行驶机体3的后部的位于脱粒装置8的后方侧且比排草处理装置41靠近上方的部位。该后部罩体105位于比上部旁侧罩体80靠近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的部位,后部罩体105具有倾斜状的罩体本体部分105a,罩体本体部分105a沿着上部旁侧罩体80的倾斜状态的后端缘,越靠近上侧越偏向前部侧。并且,在罩体本体部分105a的左右两侧具有从侧面观察时呈近似三角形状的侧部罩体部分105b。左侧的侧部罩体部分105b在与上部旁侧罩体80重叠的状态下位于比上部旁侧罩体80靠近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的位置。
如图20所示,在罩体本体部分105a形成有开口106,开口106位于偏靠上部侧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位置,后部作业灯107经由该开口106向外方露出。通过使后部作业灯107点亮,能够在机体后退时照射机体后方外方侧进行确认。
如图3和图20所示,在罩体本体部分105a的下部侧的机体宽度方向两侧部位安装有组合灯108。该组合灯108具有沿横向排列的在后退时点亮的后退灯109、在通知旋转移动方向时点亮的转向灯110以及在刹车操作时点亮的刹车灯111。
下面对后部罩体105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9、图20和图22所示,就后部罩体105而言,使钩子部112卡定在固定侧的卡定件113,钩子部112设置在后部罩体105的下端部的在机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分离的2个部位,固定侧的卡定件113固定支承在脱粒装置8的后部侧。并且,如图19至图21所示,在分散配置在机体宽度方向两侧的多个部位,将后部罩体105的上端部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固定侧部件。
如图19所示,钩子部112具有朝下方开口的卡定凹部114,该钩子部112以从上方侧载置的状态卡合在固定侧的卡定件113。如图19和图22所示,固定侧的卡定件113从连结部件115向机体后方侧一体固定延设。连结部件115一体固定在脱粒装置8的后部的下端侧部位的后部面。该连结部件115由角件构成,形成为横跨后部罩体105在机体宽度方向上的几乎整个宽度的长条状。
并且,通过将后部罩体105的上部侧部位利用多个螺栓BoA拧紧在机体侧的各个部位从而进行安装固定,由此以固定状态安装后部罩体105。
也就是说,如图19和图22所示,在后部罩体105的上部侧部位的前侧部位,一体延设有呈水平姿势的连结用板部105D,连结用板部105D以横跨后部罩体105在机体宽度方向上的几乎整个宽度的方式延伸,并朝向机体前方侧,且具有规定的宽度。
就连结用板部105D而言,其左侧端部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从后部侧的支承机构82的外方侧托架86固定延设的支架116,其右侧端部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从散热器117固定延设的支架118。并且,在位于连结用板部105D的机体宽度方向的中间部的2个部位,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从脱粒装置8的后部的上部面固定延设的支架119。也就是说,就连结用板部105D而言,在分散配置在机体宽度方向的4个部位,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上述各支架116、118和119。
并且,通过手动作业从机体外方侧解除4个部位的螺栓拧紧,由此能够容易地取下后部罩体105。4个螺栓BoA由能够手动操作的蝶形螺栓构成。当安装后部罩体105时,在使钩子部112从上方侧卡定在卡定件113的状态下,将连结用板部105D在4个部位通过螺栓拧紧安装在机体侧的固定部即所述各支架116、118和119。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收割机的联合收割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联合收割机,还可以适用于玉米收割机。
也就是说,如图23和图24所示,玉米收割机具有:朝向固定的作为左右一对前行驶装置的前车轮1;能够转向操作的作为左右一对后行驶装置的后车轮2;行驶机体3,具有供驾驶员搭乘的驾驶部7;作为收获部的收割搬运部4,位于该行驶机体3的前部,收取农作物;作为处理部的进料器121,在横跨收割搬运部4的后部至行驶机体3的上方且向后上方倾斜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对收割搬运部4收割的农作物进行搬运;作为回收部的回收箱122,位于行驶机体3的后部;以及残秆处理装置123,位于行驶机体3的下部,且位于前车轮1和后车轮2之间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收箱122通过向横向摆动进行排出,但也可以向机体后方排出。
在进料器121的左横侧具有燃料箱11。此外,进料器121和燃料箱11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在进料器121和燃料箱11之间具有链条式传动机构125,该链条式传动机构125将发动机124的动力传递至进料器121。
并且,燃料箱11位于作为行驶机体3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左侧端部,并覆盖左侧的前车轮1和左侧的后车轮2之间的部位,并且,燃料箱11的左侧的侧面朝向机体横向外方露出。此外,在燃料箱11的上侧具有能够搭载作业者的作业台126。
也可以不具有该作业台126,而是将燃料箱11的上部面兼用作作业台。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燃料箱11位于行驶机体3的左侧,覆盖行驶机体3的左侧端部部位,但燃料箱11也可以位于行驶机体3的右侧,覆盖行驶机体3的右侧端部部位。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3)
以上示出了无论上部旁侧罩体80呈作用姿势还是开放姿势,燃料箱11都能够切换成开放姿势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仅在上部旁侧罩体80呈开放姿势时,才能够使燃料箱11切换成开放姿势。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4)
以上示出了将燃料箱11的上部面11D用作作业台的结构,但也可以在燃料箱11的上部面11D另外设置附属的部件从而形成专用的作业台。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5)
以上示出了燃料箱11覆盖行驶机体3的左侧端部部位的比脱粒装置80的脱粒室21靠近下方侧的部位,即覆盖相当于分选处理部22的下侧部分的结构,但燃料箱11也可以覆盖脱粒装置8的横侧的整个区域。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6)
以上示出了以绕位于机体后部侧的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Y1A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11的结构,但也可以以绕位于机体前部的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11,此外,燃料箱11也可以具有自由装卸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7)
以上示出了以绕位于上部侧且沿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后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80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以绕位于下部侧且沿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后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80。并且,也可以以绕上下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80。并且,代替上述以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的结构,或者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80。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8)
以上示出了上部旁侧罩体80覆盖脱粒装置8的脱粒室21的横向外侧方的结构,但也可以使上部旁侧罩体80覆盖脱粒装置8的横向外侧方的整个区域。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9)
以上示出了燃料箱11兼用作下部旁侧罩体的结构,但也可以不用燃料箱11,而是通过专用的罩体构成下部旁侧罩体。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0)
以上示出了位置保持机构(气体阻尼器GA)设置在比用于取出承接网的开口39靠近机体后方侧的1个部位的结构,但也可以在开口39的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位置保持机构。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1)
以上示出了上部旁侧罩体80覆盖后部罩体105的横向外侧方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使后部罩体105位于比上部旁侧罩体80靠近后方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后部罩体105不与上部旁侧罩体80在机体宽度方向上重叠,而是二者的端缘部分彼此沿前后方向排列。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2)
以上示出了后部罩体105覆盖比排草处理装置41靠近上方的部位的结构,但后部罩体105也可以覆盖排草处理装置41的后方侧。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3)
以上示出了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后部旁侧罩体97的结构,但也可以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后部旁侧罩体97。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4)
以上示出了具有作为将发动机10的动力传递至脱粒装置8的传动机构的带式传动机构44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带式传动机构,也可以为组合传动轴和齿轮的传动机构,还可以为采用环形转动链条的链条式传动机构。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5)
以上示出了采用橡胶轮胎式车轮作为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采用履带式行驶装置作为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中的至少一方。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的描述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25和图26所示,就作为收割机的一例的联合收割机而言,行驶机体203具有左右一对不能转向操作的作为前行驶装置的橡胶轮胎式前车轮201和左右一对能够转向操作的作为后行驶装置的橡胶轮胎式后车轮202,以通过收割升降缸205绕横向支点P1B自由升降驱动的方式将收割搬运部204支承在行驶机体203的前部,其中,收割搬运部204用作收割农作物后向后方搬运的收割处理装置。并且,行驶机体203具有驾驶部207、脱粒装置208、谷粒箱209、驱动用的发动机210(参照图39)以及燃料箱211等。驾驶部207被位于前部侧的驾驶室206覆盖,供驾驶员搭乘。脱粒装置208对由作为收获部的一例的收割搬运部204收割的农作物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209存储由该脱粒装置208进行脱粒处理而获得的谷粒。燃料箱211存储用于提供给发动机210的燃料。并且,行驶机体203的左右两侧部和行驶机体203的后部侧被外罩KB覆盖。作为外罩KB,具有上部旁侧罩体280、前部旁侧罩体403、后部旁侧罩体297以及后部罩体305等。
如图26所示,燃料箱211位于脱粒装置208的左侧,发动机210(参照图39)以及发动机210附带的各种装置,例如散热器317等位于脱粒装置208的右侧。
如图25所示,收割搬运部204具有收割部212和进料器213。收割部212收割植立的农作物后,将收割的农作物向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聚集。进料器213将收割并向中央聚集的农作物向机体后方的脱粒装置208搬运。
如图25所示,收割部212支承在行驶机体203的前部。收割部212具有推子型收割刀214、横向移送螺旋器215以及旋转卷筒216等。收割刀214切断农作物的根部并进行收割。横向移送螺旋器215将收割的农作物向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聚集,旋转卷筒216将作为收割对象的农作物的穗顶端向后方耙入。进料器213将由收割部212收割的谷秆向位于后方的脱粒装置208搬运。就进料器213而言,在方筒状的进料箱217内,卷绕张紧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左右一对环形转动链条218,具有搬运体219,搬运体219横跨架设在左右两侧的环形转动链条218,且沿圆周方向空出适当间隔。通过搬运体219将从收割部212传送来的农作物向后上方搬运。
(脱粒装置)
如图26所示,脱粒装置208为沿车体前后方向移送脱粒处理物的轴流型脱粒装置,脱粒装置208位于与行驶机体20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相比稍偏靠左侧的位置,具有脱粒筒220,以绕车体前后朝向轴心X1B的方式对脱粒筒220进行旋转驱动。该脱粒装置208呈横向宽度较小且前后方向的宽度较大的纵长形状。
如图30所示,在脱粒装置208的上部具有脱粒室221,脱粒室221对由收割搬运部204搬运来的农作物(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在该脱粒室221的下部具有分选处理部222,分选处理部222将从脱粒室221漏下的脱粒处理物分选为谷粒和草屑等。
脱粒室221具有脱粒筒220以及承接网223等。以绕车体前后朝向轴心X1B的方式对脱粒筒220进行旋转驱动,承接网223沿着脱粒筒220的外周部形成为近似半圆筒状。脱粒室221对农作物进行脱粒处理,并使该脱粒处理物从承接网223向下方漏下。从承接网223漏下的谷粒由分选处理部222进行分选。
分选处理部222具有摆动分选装置224(参照图39)、风车449(参照图39)、一次物回收部(未图示)以及二次物回收部(未图示)等。摆动分选装置224承接从脱粒室221漏下的处理物,通过摆动运动进行筛选。风车449生成分选风。一次物回收部回收谷粒(一次物)。二次物回收部回收带枝梗的颗粒等二次物。
由一次物回收部回收的谷粒通过一次螺旋部229(参照图39)向脱粒装置208的横侧外方横向搬运后,通过谷粒搬运装置230(参照图25、图26和图39)搬运至谷粒箱209的内部。并且,由二次物回收部回收的二次物通过二次螺旋部231(参照图39)向脱粒装置208的横侧外方横向搬运后,通过二次物还原装置232(参照图39)送回脱粒室221(参照图30)内。
如图30所示,脱粒装置208的脱粒室221和分选处理部222的左右两侧被侧壁部208A覆盖,脱粒室221的上方侧被顶板238覆盖。在左侧的侧壁部208A的与承接网223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开口239(参照图25和图28)。在维护时,能够经由该开口239取出承接网223。
如图25所示,在脱粒装置208的后方侧下部具有排草处理装置241。就该排草处理装置241而言,通过旋转刀242和固定刀243的配合动作,对由脱粒装置208进行脱粒处理后的禾秆(排草)进行细小地切断并排出机体外部。
沿着脱粒装置208的左侧的侧壁部208A的外侧具有带式传动机构244,带式传动机构244将设置在驾驶部207的下方的发动机210的动力传递至脱粒装置208的各个部件(参照图39)。此外,该带式传动机构244将来自发动机210的动力传递至设置在分选处理部222的各个装置和排草处理装置241。
(联合收割机的传动构造)
如图39所示,发动机210的动力传递至变速箱451的行驶用输入轴450后,从该行驶用输入轴450传递至输入带轮452,输入带轮452设置在风车449的旋转轴453的右侧端部,旋转轴453兼用作中间轴。动力从变速箱451传递至左右两侧的前车轮201。
在风车449的旋转轴453的左侧端部具有第一驱动带轮465。动力从该第一驱动带轮465经由传动带464传递至设置在中继轴455的输入带轮457。在中继轴455具有脱粒筒用输出带轮463、进料器用输出带轮456以及搬运用输出带轮458。脱粒筒用输出带轮463向脱粒筒220提供动力。进料器用输出带轮456向进料器213提供动力。搬运用输出带轮458向一次螺旋部229、二次螺旋部231以及摆动驱动部233提供动力。
并且,动力从脱粒筒用输出带轮463经由脱粒筒用传动带459传递至脱粒筒220的传动用带轮460。此外,动力从进料器用输出带轮456经由进料器用传动带461传递至进料器213的传动用带轮462。这里不作详细说明,从传动用带轮462传递至进料器213的动力也传递至收割刀214、横向移送螺旋器215等。
动力从搬运用输出带轮458经由搬运用传动带466传递至一次螺旋部229和二次螺旋部231。在该搬运用传动带466的传动中途,具有使旋转动力反转的反转用带轮467,动力从该反转用带轮467经由摆动驱动用的传动带468和输入带轮454传递至摆动驱动部233。
风车449的旋转轴453具有与第一驱动带轮465一体的第二驱动带轮469。动力从该第二驱动带轮469传递至排草处理装置241的旋转刀242。也就是说,动力从设置在风车449的旋转轴453上的第二驱动带轮469经由第一带传动机构472传递至从动带轮471,其中,从动带轮471设置在位于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中继传动轴470,并且,动力从设置在中继传动轴470的中继驱动带轮473经由第二带传动机构476传递至从动带轮475,其中,从动带轮475设置在旋转刀242的旋转轴474。
为了利用旋转刀242良好地进行排草的切断处理,需要向旋转刀242传递高速的动力。在此,设置在中继传动轴470的从动带轮471相对于第二驱动带轮469形成为小径,并且,设置在旋转轴474的从动带轮475相对于设置在中继传动轴470的中继驱动带轮473形成为小径。也就是说,使风车449的旋转轴453的旋转动力增速,进而将旋转动力传递至旋转刀242。
从动带轮471和中继驱动带轮473由一体成形的1个传动旋转体477构成。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部件数量的削减和组装作业容易性的提高等实现低成本化。
并且,为了使第二驱动带轮469的直径在不会不必要地增大的条件下提高加速比率,将设置在旋转轴474的从动带轮475尽可能设定成小径。并且,即使是上述小径的从动带轮475,为了不使从动带轮475打滑,第二带传动机构476由并列的多个(例如2个)传动带构成,其中,第二带传动机构476将动力从中继传动轴470传递至旋转刀242的旋转轴474。然而,作为该第二带传动机构476,并不限于具有2个传动带,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传动带。
(燃料箱)
如图25、图26、图30、图34、图35、图37和图38所示,燃料箱211形成为左右宽度最窄,上下宽度比左右宽度宽,前后宽度比上下宽度宽的扁平形状的矩形箱状。进一步来说,如图35所示,燃料箱211形成为在从机体正面观察时上下宽度比左右宽度长的纵长的长方形状,如图34所示,燃料箱211形成为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前后宽度比上下宽度长的横长的长方形状。并且,燃料箱211形成为在从机体上面观察时前后宽度比左右宽度长的长方形状。
如图30、图34、图35、图37和图38所示,燃料箱211的给油口298设置在燃料箱211的上部面211D的位于机体后部侧的部位。燃料箱211的给油口298向机体外方延伸。进一步来说,给油口298呈下方偏靠机体内侧且上方偏靠机体外侧的倾斜形状。
如图25和图26所示,燃料箱211与作为大型装置的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脱粒装置208的前后宽度相比,具有比之稍小程度的前后宽度,形成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并且,燃料箱211具有相当于脱粒装置208的分选处理部222的上下高度的上下宽度,左右宽度比上下宽度窄,在沿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时呈纵长形状。
图25和图26等所示的作为下部旁侧罩体的燃料箱211配备在与沿着脱粒装置208的左侧的侧壁部208A设置的带式传动机构244(参照图39)相比靠近车体左侧外方的部位。因此,脱粒装置208和燃料箱211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在脱粒装置208和燃料箱211之间,具有带式传动机构244。
如图26和图37所示,燃料箱211位于作为行驶机体203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左侧端部的位置,并且,横向外方侧的左侧面211A向机体横向外方露出。而且,如图25所示,燃料箱211覆盖左侧的前车轮201和左侧的后车轮202之间的部位,并且,覆盖行驶机体203的左侧端部的一部分,具体而言,覆盖与脱粒装置208的横向外侧的下部侧部位对应的分选处理部222的横向外侧方。此外,带式传动机构244(参照图39)位于分选处理部222的横向外侧方,燃料箱211覆盖该带式传动机构244的横向外侧方。进一步来说,用燃料箱211的后部覆盖带式传动机构244的作为中继旋转体的中继驱动带轮473的前半部的横向外侧方。
如图25、图34至图38所示,架台420支承在行驶机体203,且能够绕摆动轴心Y1B转动。在架台420支承上述燃料箱211。也就是说,燃料箱211经由架台420载置支承在构成机体框架247的一部分的箱支承框架248。燃料箱211的底面211C被架台420从下方支承。
如图38所示,就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而言,在俯视时位于燃料箱211的外周面的内侧的状态下设定转动支点。具体而言,以绕纵轴心Y1B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用于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纵轴心Y1B设定在俯视时比后方侧的后侧面211B稍偏靠前部侧且比左侧面211A偏靠机体内侧的位置。如图34所示,架台420通过设置在上下两侧的转动支承部249、250,以绕纵轴心Y1B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箱支承框架248。
通过使架台420绕纵轴心Y1B转动,燃料箱211在通常使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进行姿势切换。所述通常使用姿势是燃料箱211覆盖相当于比脱粒装置208的脱粒室221靠近下方侧的部位的下侧部分的姿势(参照图30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燃料箱211,以及图25、图34、图35、图37和图38的实线所示的燃料箱211)。所述开放姿势是燃料箱211使相当于比脱粒装置208的脱粒室221靠近下方侧的部位的下侧部分开放,并且燃料箱211向外方凸出的姿势(参照图38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燃料箱211)。
如图34至图38所示,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具有:边框框架421,形成底部;多个(例如4个)纵框架422,立设在边框框架421;以及加强框架423,连结边框框架421和纵框架422。各纵框架422由角件构成,配置成角部朝向架台420的横向外侧。作为加强框架423,具有斜材425、梁材426和带材427。斜材425为呈倾斜姿势的部件,连结机体内侧的纵框架422的上端部、以及机体内侧的其他纵框架422的下端部与边框框架421的连结部分。梁材426为连结斜材425和机体内侧的其他纵框架422的部件。带材427呈包围架台420的机体前表面、机体横向外表面以及机体后表面的形状,为横跨连结多个纵框架422的部件。带材427位于纵框架42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附近,整体配置成水平状态。
如图34、图35、图37和图38所示,具有可挠性的保持绑带430的一端通过螺栓连结固定在梁材426。在保持绑带430的另一端形成钩子431,钩子431自由卡卸于设置在带材427的卡定孔415。由于架台420能够绕作为摆动轴心的纵轴心Y1B摆动从而进入开状态,因此,能够在不妨碍作业性的条件下容易地将保持绑带430螺栓连结在梁材426。由于通过上述保持绑带430能够覆盖燃料箱211的上方,并限制燃料箱211向上方移动,因此,能够使燃料箱211稳定地保持在架台420。由于能够卡定钩子431的卡定孔415位于比燃料箱211靠近机体横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对保持绑带430进行卡卸操作。
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架台420,因此能够使架台420具有充分的强度。并且,通过边框框架421、纵框架422、斜材425、梁材426以及带材427,能够稳定地支承燃料箱211。进而,当从机体外侧观察确认时,斜材425和梁材426被燃料箱211遮挡,能看到水平状态的带材427,因此,能够使外观美观。
架台420具有横向U字状的操作手柄433,操作手柄433从边框框架421的前端部向机体横向外方凸出。由于具有上述操作手柄433,因此,能够绕摆动轴心Y1B容易地使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开闭摆动。
在架台420的位于纵轴心Y1B的前方的纵框架422,具有支架406。支架406能够通过螺栓405连结在安装于箱支承框架248的托架407。通过拧紧螺栓405,使架台420固定在箱支承框架248,通过解除对螺栓405的拧紧,使架台420绕纵轴心Y1B相对于箱支承框架248自由摆动。
如图34所示,在架台420的下部侧的转动支承部249形成有圆筒状的轴部253,其中,轴部253用于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架台420,架台420支承燃料箱211。该圆筒状的轴部253在下侧形成大径部且在上侧形成小径部,在小径部与大径部之间形成台阶。
并且,如图34所示,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的下侧的转动套管部254外嵌在轴部253的小径部,且抵接支承在小径部和大径部之间的台阶部。
如图38所示,支承托架256从脱粒装置208的左侧的侧壁部208A向机体左侧的横向外侧方固定延设。就该支承托架256而言,通过螺栓拧紧将一体连结在基端侧的纵板部件257固定在脱粒装置208的左侧的侧壁部208A的4个部位。支承托架256形成为槽形,且一体连结在纵板部件257,并朝横向外侧方延设。支承托架256朝正横向延伸。
在支承托架256的前端侧部位的下侧,一体形成有圆筒状的轴部258,其中,轴部258用于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架台420的上部侧,架台420支承燃料箱211。该圆筒状的轴部258在上侧形成大径部且在下侧形成小径部,在小径部和大径部之间形成台阶。
并且,如图34所示,在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的上部形成上侧的转动套管部259,该上侧的转动套管部259外嵌在形成于支承托架256的轴部258的小径部,且抵接支承在小径部和大径部之间的台阶部。
支承托架256具有位置保持件265,位置保持件265在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切换成开放姿势的状态下(参照图38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燃料箱211),用于在该姿势下保持位置。如图38所示,位置保持件265由棒状体的一端265a弯折成钩子状且另一端265b弯折成L字形而形成,以自由摆动的方式使钩子状的一端进入并卡合在形成于支承托架256的横侧面的插通孔。
如图38所示,当燃料箱211呈通常使用姿势时,通过设置在支承托架256的横侧面的位置保持件265在收纳位置保持位置。并且,在此未给出详细图示,在燃料箱211切换成开放姿势的状态下,通过使L字形的另一端265b沿上下方向进入并卡合在形成于支承部件264的上部侧的平面部的卡定孔267,能够限制燃料箱211的转动。
箱支承框架248在前后两侧具有前后一对阻挡支承部件270,阻挡支承部件270阻挡支承架台420,架台420支承燃料箱211。靠近纵轴心Y1B的后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270沿着以纵轴心Y1B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呈倾斜状态设置。
如图37和图38所示,在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的与后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270对应的部位具有转动辊271。具体而言,如图37所示,在燃料箱211的机体内侧的右侧面211E的下部一体连结有槽形的枢轴支承部件272。枢轴支承部件272相对于机体前后方向呈倾斜姿势。在贯穿枢轴支承部件272的左右两侧的纵面部的状态下架设支承轴273,转动辊271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支承轴273。
转动辊271设置成比燃料箱211的下端位置稍向下方凸出的状态,当转动辊271在阻挡支承部件270上转动时,能够在稍微浮起的状态下移动燃料箱211。
因此,当通过手动作业进行燃料箱211的姿势变更操作时,通过使转动辊271在后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270上转动,由此,在使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绕纵轴心Y1B转动时,能够减少移动阻力,轻松地进行移动操作。
如图37所示,后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270的机体内方侧端部向下方倾斜,当燃料箱211切换成通常使用姿势时,将转动辊271移动引导至下方,并限制转动辊271的自由转动从而进行位置保持。
如图34至图38所示,使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在通常使用姿势下自由保持位置的弹性卡合式锁定件275设置在燃料箱21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下部。
该锁定件275被支承为在槽形的托架276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且因弹簧277而被向下方移动施力的状态。并且,在形成于前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270的倾斜引导部278,形成有能够卡入锁定件275的卡合孔279。
当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从开放姿势移动至通常使用姿势时,沿着形成于前部侧的阻挡支承部件270的倾斜引导部278向上方引导锁定件275,通过弹簧277的施加力使锁定件275卡入形成于倾斜引导部278的卡合孔279,从而能够对燃料箱211的位置进行锁定。通过手动抵抗弹簧277的施加力将锁定件275抬起从而解除与卡合孔279的卡合,能够使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切换成开放姿势。
(上部旁侧罩体)(外罩)
如图25至图31所示,在燃料箱211的上方侧具有上部旁侧罩体280,上部旁侧罩体280覆盖脱粒装置208的横向外侧的上方侧部位,即覆盖脱粒装置208的脱粒室221的横向外侧方。该上部旁侧罩体280以横跨脱粒装置208的前端部到后端部的方式覆盖脱粒装置208的横向外侧,且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
如图25以及图27至图29所示,在上部旁侧罩体280的横向外侧部位的上端部,形成有倾斜面280A,倾斜面280A以从后方到前方面积逐渐变大的方式倾斜。倾斜面280A退避到比上部旁侧罩体280的横向外端部靠近机体内侧的位置。倾斜面280A为前端部的倾斜角度比后端部的倾斜角度更接近铅垂角度的扭转面。通过使倾斜面280A形成为上述形状,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280具有良好的外观。
如图25所示,上部旁侧罩体280的下部侧位于作为下部旁侧罩体的燃料箱211的上部侧的外侧,与燃料箱211的上部侧重叠。
此外,如图29所示,以绕位于上部侧且沿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后轴心即前后朝向轴心X2B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280。所述作用姿势是覆盖脱粒装置208的横向外侧的姿势(参照图29的实线所示的上部旁侧罩体280)。所述开放姿势是使脱粒装置208的横向外侧开放的姿势(参照图29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上部旁侧罩体280)。也就是说,以在覆盖脱粒装置208的横向外侧方的作用姿势和使脱粒装置208的横向外侧开放的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280。
由于燃料箱211的给油口298以下方偏靠机体内侧且上方偏靠机体外侧的方式呈倾斜姿势,因此,若使上部旁侧罩体280呈开放姿势,则能够容易地从机体横向外侧方操作给油口298,使得对燃料箱211的给油作业简单。
如图28和图31所示,通过前后一对支承机构282,以绕前后朝向轴心X2B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280,前后一对支承机构282以在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的方式安装在脱粒装置208的左侧的侧壁部208A。并且,如图28所示,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该前后一对支承机构282位于不与用于取出承接网223的开口239重叠的位置,其中,开口239形成于脱粒装置208的左侧的侧壁部208A。
如图29和图30所示,就前后一对支承机构282而言,分别使上下一对支承臂284、285的基端侧固定在脱粒装置208,并使上下一对支承臂284、285的顶端侧一体固定在上下朝向的纵臂320。在纵臂320支承上部旁侧罩体280。
就前后一对支承机构282而言,分别使上下一对支承臂284、285的基端侧一体固定在脱粒装置208。支承臂284、285的顶端侧一体固定在上下朝向的纵臂320。
下侧的支承臂284的基端侧经由基端侧托架284a安装在脱粒装置208。上侧的支承臂285的基端侧经由基端侧托架285a安装在脱粒装置208。
下侧的支承臂284从基端侧向顶端侧沿水平方向延伸。上侧的支承臂285从基端侧向顶端侧沿水平方向延伸,进而朝上弯曲90度,该弯曲部固定在纵臂320。
在纵臂320的上端部,以绕前后朝向轴心X2B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有支承部件290。上部旁侧罩体280的上端部固定在支承部件290。在上部旁侧罩体280的下部固定有罩体侧枢轴支承部294,罩体侧枢轴支承部294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气体阻尼器GB的一端部。在纵臂320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固定有固定侧枢轴支承部293,固定侧枢轴支承部293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气体阻尼器GB的另一端部。以横跨固定侧枢轴支承部293和罩体侧枢轴支承部294的方式枢轴支承连结气体阻尼器GB。
在此未图示,上部旁侧罩体280通过螺栓连结固定在设置于支承部件290的上下朝向的长孔。也就是说,上部旁侧罩体280具有上下位置调整机构,该上下位置调整机构具有上下朝向的长孔。通过上下位置调整机构,上部旁侧罩体280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290在上下方向上调整位置。
如图28至图30所示,支承机构282分别具有作为位置保持机构的气体阻尼器GB,当使上部旁侧罩体280绕前后朝向轴心X2B摆动从而由作用姿势切换成开放姿势时,气体阻尼器GB对抬起操作进行辅助,并在开放姿势下自由保持位置。也就是说,上部旁侧罩体280由作为位置保持机构的气体阻尼器GB支承。气体阻尼器GB设置在用于取出承接网223的开口239的机体前方侧部位和机体后方侧部位。各气体阻尼器GB的一端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在固定于上部旁侧罩体280的下部的罩体侧枢轴支承部294。各气体阻尼器GB的另一端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在固定于纵臂320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的固定侧枢轴支承部293。通过前后两侧的2个气体阻尼器GB的作用,不仅能够用较小的力进行上部旁侧罩体280的打开动作,而且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280保持在开放姿势的状态下。
(固定件以及锁定机构)
如图28至图30、图32和图33所示,就前后两侧的支承机构282中的每一个而言,在纵臂320的下端部侧通过螺栓连结固定有固定件410,固定件410呈将棒状件弯折成从上面观察时呈L字形且从后面观察时呈横向U字形的形状。并且,上部旁侧罩体280具有2个锁定机构295,2个锁定机构295通过分别卡定在设置于脱粒装置208侧的固定件410,从而使上部旁侧罩体280保持在作用姿势。锁定机构295为弹性卡合式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295位于上部旁侧罩体280的下部侧的前后两侧部,具有在锁定状态和解除状态之间自由切换的周知构造。所述锁定状态是在作用姿势下保持位置的状态,所述解除状态是通过手动操作解除锁定状态的状态。当对锁定机构295的操作件295b向机体内侧进行摆动操作时,形成锁定机构295与固定件410卡定的锁定状态。当对作为锁定机构295的操作部的操作件295b向机体外侧进行摆动操作时,形成解除了锁定机构295与固定件410的卡定的锁定解除状态。
如图33所示,当使上部旁侧罩体280从开放姿势切换成作用姿势时,设置在锁定机构295的弹性卡合部295a抵接卡合在固定件410的上下朝向的部分,从而自动切换成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280在作用姿势下保持位置。并且,通过手动对锁定机构295的操作件295b进行摆动操作,从而解除弹性卡合部295a的卡合,由此,能够使上部旁侧罩体280切换成开放姿势。
如图27和图28所示,2个锁定机构295的操作件295b以相互沿机体前后方向空出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能够分别绕上下朝向轴心Y3B操作2个锁定机构295的操作件295b。由此,站立在行驶机体的左侧部侧的作业者通过用双手抓住2个锁定机构295的操作件295b,并向作业者的身体侧进行拉近操作,由此,能够容易地将2个锁定机构295操作成锁定解除状态。
如图32所示,能够对上部旁侧罩体280的锁定机构295进行卡定的固定件410能够沿左右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进一步来说,固定件410将连结固定于固定件410的安装部件412通过螺栓连结安装在纵臂320。上下一对左右方向的长孔411在安装部件412上开口。通过该上下一对长孔411能够相对于纵臂320调整固定件41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旋钮螺栓)
如图27和图28等所示,除了锁定机构295以外,上部旁侧罩体280还能够通过朝机体横向拧紧的旋钮螺栓413拧紧在行驶机体203侧。由此,例如,在长距离行驶时等情况下,能够以不进行摆动的方式固定上部旁侧罩体280。
(维护空间)
如图30所示,在机体横向,在上部旁侧罩体280和燃料箱211、与脱粒装置208之间具有维护空间SB。通过使支承燃料箱211的架台420呈开放姿势,从而使维护空间SB开放。上述开口239位于维护空间SB。当维护空间SB开放时,作业者将箱支承框架248等用作作业台,从而能够简单地对螺栓402进行操作,由此将脱粒装置208的顶板238连结固定在侧壁部208A的上端部。当解除螺栓402的拧紧并使顶板238开放时,作业者在站立在箱支承框架248等上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对脱粒室221内的脱粒筒220进行维护等。
(前部旁侧罩体)(外罩)
如图25所示,前部旁侧罩体403、与上部旁侧罩体280和燃料箱211的前部侧相邻。前部旁侧罩体403立设于机体框架247,支承在支承驾驶室206的驾驶室框架414。前部旁侧罩体403位于退避到比燃料箱211的机体横向外侧面靠近机体内侧的部位。
并且,如图25所示,前部旁侧罩体403覆盖传动用带轮462和传动用带轮460的横向外侧方,传动用带轮462为向收割部212传递动力的转动体,传动用带轮460为向脱粒装置208传递动力的旋转体。
(后部旁侧罩体)(外罩)
如图25所示,后部旁侧罩体297覆盖行驶机体203的左侧的横侧部位的位于上部旁侧罩体280的后部侧部位的下方侧且比燃料箱211的后端面靠近后方侧的部位。
如图25所示,后部旁侧罩体297位于分选处理部222的后部的横向外侧,其中,分选处理部222位于脱粒室221的下方。并且,后部旁侧罩体297覆盖脱粒装置208的后方侧下部的横向外侧和排草处理装置241的横向外侧。如上所述地位于燃料箱211的后方侧的后部旁侧罩体297设置在相对于燃料箱211偏靠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用于驱动排草处理装置241的驱动部分设置在从左侧的侧壁部208A向左侧外侧方偏离的位置,用于驱动带式传动机构244的摆动驱动部233的驱动部分设置在靠近脱粒装置208的左侧的侧壁部208A的位置。并且,用于驱动排草处理装置241的驱动部分位于上部侧,用于驱动摆动分选装置224的驱动部分位于下部。
如图25所示,在后部旁侧罩体297的下部附近具有后车轮202。能够自由转向操作后车轮202,并且,以绕左右两侧的后车轮202的中间的前后轴心在规定范围内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后车轮202。结果是在后部旁侧罩体297和后车轮202之间需要空出允许后车轮202移动的间隔。
因此,如图25所示,后部旁侧罩体297覆盖用于驱动排草处理装置241的驱动部分的横向外侧。后部旁侧罩体297的上部侧罩体部分位于与脱粒装置208的侧壁部208A相比向外侧方偏离的位置。并且,后部旁侧罩体297的位于靠近后车轮202的位置的下部侧罩体部分设置在接近脱粒装置208的侧壁部208A的位置。就后部旁侧罩体297而言,在上部侧罩体部分和下部侧罩体部分之间具有呈倾斜姿势的中间侧罩体部分,以使上部侧罩体部分、下部侧罩体部分以及中间侧罩体部分一体连续设置的方式形成使板体在中途部弯折的形状。用于驱动摆动驱动部233的驱动部分被后部旁侧罩体297的中间侧罩体部分和下部侧罩体部分覆盖。
如图25所示,后部旁侧罩体297覆盖中继驱动带轮473和从动带轮475。中继驱动带轮473为使发动机210的动力输入的中继旋转体,从动带轮475为将发动机210的动力输入至排草处理装置241的输入旋转体。进一步来说,后部旁侧罩体297的前部覆盖作为带式传动机构244的中继旋转体的中继驱动带轮473的后半部的横向外侧方。中继驱动带轮473从燃料箱211和后部旁侧罩体297之间的间隙稍微向横向侧方露出。
并且,在后部旁侧罩体297的后端部具有作为后表面部的后部侧的延长罩体部分,该延长罩体部分横跨规定宽度向右方延长形成,覆盖带式传动机构244的机体后方侧。
在此未图示,就排草处理装置241而言,在使上部旁侧罩体280维持在作用姿势的同时取出后部旁侧罩体297的状态下,能够切换成开放姿势,所述开放姿势为使排草处理装置241向后部旁侧罩体297存在的一侧,即机体左侧的横向外侧方移动,从而使排草处理装置241与脱粒装置208的连接部位向外方开放的姿势。
(后部罩体)(外罩)
如图25所示,后部罩体305覆盖行驶机体203的后部的位于脱粒装置208的后方侧且比排草处理装置241靠近上方的部位。该后部罩体305位于比上部旁侧罩体280靠近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的部位。在此未图示,后部罩体305通过螺栓连结固定在设置于行驶机体203侧的前后朝向的长孔。也就是说,后部罩体305具有前后位置调整机构,该前后位置调整机构具有前后朝向的长孔。通过前后位置调整机构,后部罩体305能够相对于上部旁侧罩体280在前后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部旁侧罩体280的下部侧位于作为下部旁侧罩体的燃料箱211的上部侧的外侧,且与燃料箱211的上部侧重叠。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上部旁侧罩体280的下部侧也可以位于燃料箱211的上部侧的内侧且与燃料箱211的上部侧重叠。此外,上部旁侧罩体280的下部侧也可以不与燃料箱211的上部侧重叠。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部旁侧罩体297覆盖作为中继旋转体的中继驱动带轮473和作为输入旋转体的从动带轮475。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后部旁侧罩体297也可以覆盖作为中继旋转体的中继驱动带轮473和作为输入旋转体的从动带轮475中的任一方。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位置保持机构的气体阻尼器GB设置在2个部位,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气体阻尼器GB也可以设置在1个部位或3个以上部位。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架台420支承在行驶机体203,并能够绕摆动轴心Y1B转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架台420也可以固定在行驶机体203。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收割机的联合收割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联合收割机,也可以适用于玉米收割机。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燃料箱211位于行驶机体203的左侧且覆盖行驶机体203的左侧端部部位。但燃料箱211也可以位于行驶机体203的右侧,并覆盖行驶机体203的右侧端部部位。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7)
以上示出了无论上部旁侧罩体280呈作用姿势还是开放姿势,燃料箱211都能够切换成开放姿势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在上部旁侧罩体280呈开放姿势时,燃料箱211才能够切换成开放姿势。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8)
以上示出了将燃料箱211的上部面211D用作作业台的结构,但也可以在燃料箱211的上部面211D另行设置附属部件从而形成专用的作业台。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9)
以上示出了燃料箱211覆盖行驶机体203的左侧端部部位的位于比脱粒装置208的脱粒室221靠近下方侧的部位,即覆盖相当于分选处理部222的下侧部分的结构,但燃料箱211也可以覆盖脱粒装置208的横侧的整个区域。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0)
以上示出了以绕位于机体后部侧的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Y1B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211的结构,但也可以以绕位于机体前部的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燃料箱211,还可以使燃料箱211具有自由装卸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1)
以上示出了以绕位于上部侧且沿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后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280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以位于下部侧且沿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后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280。并且,还可以以绕上下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280。此外,代替上述以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的结构,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上部旁侧罩体280。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2)
以上示出了上部旁侧罩体280覆盖脱粒装置208的脱粒室221的横向外侧方的结构,但上部旁侧罩体280也可以覆盖脱粒装置208的横向外侧方的整个区域。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3)
以上示出了燃料箱211兼用作下部旁侧罩体的结构,但也可以不用燃料箱211,而是通过专用的罩体构成下部旁侧罩体。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4)
以上示出了位置保持机构(气体阻尼器GB)分别设置在开口239的前后两侧的结构,但位置保持机构也可以设置在比用于取出承接网的开口239靠近机体后方侧的1个部位。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5)
以上示出了上部旁侧罩体280覆盖后部罩体305的横向外侧方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后部罩体305也可以位于比上部旁侧罩体280靠近后方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后部罩体305不与上部旁侧罩体280在机体宽度方向上重叠,而是其端缘部分彼此沿前后方向排列。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6)
以上示出了后部罩体305覆盖比排草处理装置241靠近上方的部位,但后部罩体305也可以覆盖排草处理装置241的后方侧。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7)
以上示出了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后部旁侧罩体297的结构,但也可以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后部旁侧罩体297。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8)
以上示出了具有作为将发动机210的动力传递至脱粒装置208的传动机构的带式传动机构244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带式传动机构,也可以为由传动轴和齿轮组合而成的传动机构,还可以为采用环形转动链条的链条式传动机构。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9)
作为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分别采用了橡胶轮胎式车轮,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通过履带式行驶装置构成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中的至少一方。
在不产生矛盾的条件下,以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分别能够相互组合而实施。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前车轮(前行驶装置)
2:后车轮(后行驶装置)
3:行驶机体
4:收割搬运部(收获部,收割部)
7:驾驶部
8:脱粒装置
8A:侧壁部(框体)
10:发动机
11:燃料箱(下部旁侧罩体)
20:脱粒筒
21:脱粒室
22:分选处理部
23:承接网
39:开口
41:排草处理装置
44:传动机构
47:机体框架
80:上部旁侧罩体(罩体)
86:外方侧托架(托架)
97:后部旁侧罩体
97d:延长罩体部分(后表面部)
98:给油口
105:后部罩体
121:进料器
124:发动机
125:传动机构
GA:气体阻尼器(位置保持机构)
X2A:前后朝向轴心(前后轴心)
Y1A:纵轴心(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
Y2A:上下轴心
(第二实施方式)
201:前车轮(前行驶装置)
202:后车轮(后行驶装置)
203:行驶机体
204:收割搬运部(收获部,收割部)
207:驾驶部
208:脱粒装置
208A:侧壁部(框体)
210:发动机
211:燃料箱(下部旁侧罩体)
213:进料器(收割搬运部)
220:脱粒筒
221:脱粒室
222:分选处理部
223:承接网
239:开口
241:排草处理装置
244:传动机构
247:机体框架
280:上部旁侧罩体(罩体)
280A:倾斜面
295:锁定机构
295b:操作件(操作部)
297:后部旁侧罩体
298:给油口
305:后部罩体
320:纵臂(托架)
403:前部旁侧罩体
410:固定件
414:驾驶室框架
420:架台
421:边框框架
422:纵框架
423:加强框架
460:传动用带轮(旋转体)
462:传动用带轮(转动体)
473:中继驱动带轮(中继旋转体)
475:从动带轮(输入旋转体)
GB:气体阻尼器(位置保持机构)
SB:维护空间
X1B:车体前后朝向轴心(旋转轴心)
X2B:前后朝向轴心(前后轴心)
Y1B:纵轴心(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摆动轴心)
Y3B:上下朝向轴心

Claims (53)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行驶机体具有左右一对前行驶装置和左右一对后行驶装置,在所述行驶机体具有:驾驶部,供驾驶员搭乘;脱粒装置,位于所述驾驶部的车体后部侧;上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上部侧部位;以及下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下部侧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旁侧罩体的下部侧位于所述下部旁侧罩体的上部侧的外侧,并与所述下部旁侧罩体的上部侧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装置为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轴流型脱粒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旁侧罩体以横跨所述脱粒装置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方式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所述作用姿势为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为使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开放的姿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后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朝向轴心位于所述上部旁侧罩体的上部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绕上下朝向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室的横向外侧方,所述下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位于所述脱粒室下方的分选处理部的横向外侧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选处理部的横向外侧方具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分选处理部,
所述下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侧下部具有排草处理装置,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有后部旁侧罩体,所述后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侧下部的横向外侧方和所述排草处理装置的横向外侧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部旁侧罩体位于分选处理部的后部的横向外侧,覆盖中继旋转体和输入旋转体,所述分选处理部位于所述脱粒室的下方,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入至所述中继旋转体,所述输入旋转体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入至所述排草处理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位于脱粒室下方的分选处理部的横向外侧方具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分选处理部,
所述后部旁侧罩体具有覆盖所述传动机构的后方侧的后表面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所述后部旁侧罩体,
所述排草处理装置能够切换成开放姿势,所述开放姿势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即在取下所述后部旁侧罩体的状态下,将所述排草处理装置向存在所述后部旁侧罩体的一侧的机体横向外侧方移动,从而使所述排草处理装置与所述脱粒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位向外方开放。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绕上下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排草处理装置,所述上下轴心位于存在所述后部旁侧罩体的一侧的机体横向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的后部罩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旁侧罩体覆盖所述后部罩体的横向外侧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部罩体位于比所述上部旁侧罩体靠近后方侧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侧下部具有排草处理装置,
所述后部罩体覆盖比所述排草处理装置靠近上方的部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下部侧部位具有燃料箱,
所述燃料箱兼用作所述下部旁侧罩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绕位于上部侧的前后轴心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所述作用姿势为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为使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开放的姿势,
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具有位置保持机构,所述位置保持机构在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所述开放姿势的状态下保持所述上部旁侧罩体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室的横向侧壁形成有开口,经由所述开口能够将所述脱粒室内的承接网向横向外侧方取出,
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所述位置保持机构不与所述开口重叠。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保持机构配置在比所述开口靠近机体后方侧的1个部位。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保持机构分别配置在所述开口的机体前方侧部位和机体后方侧部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旁侧罩体以绕前后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托架,所述托架支承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框体。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保持机构的一端部支承在所述托架。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并且,当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切换成所述作用姿势时,所述托架阻挡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的下方侧部位具有燃料箱,
所述燃料箱兼用作所述下部旁侧罩体,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有后部旁侧罩体,所述后部旁侧罩体位于所述燃料箱的后方侧,并且,与所述燃料箱相比位于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并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侧下部的横向外侧方,
在从后面观察时,所述燃料箱的给油口被设置成从所述燃料箱和所述后部旁侧罩体之间面向后方侧。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所述作用姿势为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方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为使所述脱粒装置的横向外侧开放的姿势,
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通过分别卡定在设置于所述脱粒装置侧的固定件,从而使所述上部旁侧罩体保持在所述作用姿势,
对所述锁定机构的操作部,能够绕上下朝向轴心进行操作。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能够进行位置调整。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旁侧罩体和所述下部旁侧罩体、与所述脱粒装置之间,具有维护空间。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割部,支承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前部;收割搬运部,将所述收割部收割的谷秆向位于后方的所述脱粒装置搬运;以及前部旁侧罩体,覆盖向所述收割部传递动力的转动体和向所述脱粒装置传递动力的旋转体的横向外侧方。
34.一种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脱粒装置和燃料箱,所述脱粒装置对在机体前部的收获部收获的农作物进行脱粒处理,所述脱粒装置和所述燃料箱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在所述脱粒装置和所述燃料箱之间具有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脱粒装置的传动机构,
所述燃料箱位于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并且,所述燃料箱的宽度方向外方侧的侧面向机体横向外方露出。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时,所述燃料箱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宽度长的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机体正面观察时,所述燃料箱形成为上下方向的宽度比左右方向的宽度长的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
37.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机体上面观察时,所述燃料箱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宽度比左右方向的宽度长的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状。
38.根据权利要求34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一部分,
所述收割机具有罩体,所述罩体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另一部分。
40.根据权利要求34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载置支承在机体框架,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下侧部分。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下侧部分,所述下侧部分相当于比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室靠近下方侧的部位。
42.根据权利要求3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一部分,
所述收割机具有罩体,所述罩体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另一部分,
所述罩体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上侧部分。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罩体,所述作用姿势是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的上侧部分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是使所述上侧部分开放的姿势。
44.根据权利要求34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在通常使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燃料箱,所述通常使用姿势是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姿势,所述开放姿势是使所述行驶机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一端侧开放并且所述燃料箱向外方凸出的姿势。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绕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燃料箱。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架台,所述架台支承在所述行驶机体,能够绕所述摆动轴心转动,
所述燃料箱支承在所述架台。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台具有:边框框架,形成底部;多个纵框架,立设于所述边框框架;以及加强框架,连结所述边框框架和所述纵框架。
48.根据权利要求45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朝向的摆动轴心位于所述燃料箱的机体后部侧。
49.根据权利要求45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下侧部分,
以在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罩体,所述罩体覆盖所述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上侧部分,
无论所述罩体呈所述作用姿势还是所述开放姿势,所述燃料箱都能够切换成所述开放姿势。
50.根据权利要求45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所述燃料箱。
51.一种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进料器和燃料箱,所述进料器将机体前部的收获部收获的农作物向机体后方侧搬运,所述进料器和所述燃料箱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在所述进料器和所述燃料箱之间具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进料器,
所述燃料箱位于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一端侧,并且所述燃料箱的宽度方向外方侧的侧面向机体横向外方露出。
52.根据权利要求34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机体具有左右一对前行驶装置和左右一对后行驶装置,
所述燃料箱覆盖位于机体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之间的部位。
53.根据权利要求34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形成为作业台。
CN201480042544.2A 2013-08-07 2014-08-05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Active CN1054515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9889.0A CN109964622A (zh) 2013-08-07 2014-08-05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4570A JP2016178866A (ja) 2013-08-07 2013-08-07 コンバイン
JP2013-164571 2013-08-07
JP2013164571A JP2016178867A (ja) 2013-08-07 2013-08-07 収穫機
JP2013-164570 2013-08-07
PCT/JP2014/070630 WO2015020057A1 (ja) 2013-08-07 2014-08-05 コンバイン、及び、収穫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9889.0A Division CN109964622A (zh) 2013-08-07 2014-08-05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541A true CN105451541A (zh) 2016-03-30
CN105451541B CN105451541B (zh) 2019-01-01

Family

ID=5246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9889.0A Pending CN109964622A (zh) 2013-08-07 2014-08-05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CN201480042544.2A Active CN105451541B (zh) 2013-08-07 2014-08-05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9889.0A Pending CN109964622A (zh) 2013-08-07 2014-08-05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9964622A (zh)
WO (1) WO201502005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6792A (zh) * 2018-01-10 2018-05-29 王友芳 玉米收割机
CN110446427A (zh) * 2017-03-30 2019-11-12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11278273A (zh) * 2017-10-25 2020-06-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6606A (ja) * 1998-03-24 1999-10-05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普通形コンバイン
JP2001258373A (ja) * 2000-03-21 2001-09-25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のフィ−ドチエンオ−プン装置
JP2002000055A (ja) * 2000-06-20 2002-01-0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5237297A (ja) * 2004-02-26 2005-09-08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走行装置
CN101331824A (zh) * 2007-06-28 2008-12-31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JP2011072209A (ja) * 2009-09-29 2011-04-14 Iseki & Co Ltd 農作業機
JP2012165701A (ja) * 2011-02-15 2012-09-06 Yanmar Co Ltd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68849A (en) * 1954-09-20 1957-02-20 Westerasmaskiner Ab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mbine harvesters
JP2552058Y2 (ja) * 1991-07-25 1997-10-27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穀粒タンク
JPH10113032A (ja) * 1996-10-14 1998-05-06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ハーネス敷設装置
JPH1136A (ja) * 1997-06-10 1999-01-06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JP3849316B2 (ja) * 1998-08-24 2006-11-2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グレンタンク装置
JP2000110563A (ja) * 1998-10-09 2000-04-1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構造
JP2000287533A (ja) * 1999-04-02 2000-10-1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脱穀部
JP2000316357A (ja) * 1999-05-17 2000-11-21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1275463A (ja) * 2000-04-03 2001-10-09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部
JP3833158B2 (ja) * 2002-09-13 2006-10-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燃料タンク構造
JP4181182B2 (ja) * 2006-03-08 2008-11-12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普通形コンバイン
JP5329314B2 (ja) * 2009-06-18 2013-10-3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走行車両
JP5444914B2 (ja) * 2009-07-24 2014-03-19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201640001U (zh) * 2009-11-19 2010-11-24 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收获机的驱动底盘
JP5718703B2 (ja) * 2011-03-30 2015-05-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KR101428554B1 (ko) * 2011-09-29 2014-08-08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6606A (ja) * 1998-03-24 1999-10-05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普通形コンバイン
JP2001258373A (ja) * 2000-03-21 2001-09-25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のフィ−ドチエンオ−プン装置
JP2002000055A (ja) * 2000-06-20 2002-01-0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5237297A (ja) * 2004-02-26 2005-09-08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走行装置
CN101331824A (zh) * 2007-06-28 2008-12-31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JP2011072209A (ja) * 2009-09-29 2011-04-14 Iseki & Co Ltd 農作業機
JP2012165701A (ja) * 2011-02-15 2012-09-06 Yanmar Co Ltd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427A (zh) * 2017-03-30 2019-11-12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11278273A (zh) * 2017-10-25 2020-06-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8076792A (zh) * 2018-01-10 2018-05-29 王友芳 玉米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20057A1 (ja) 2015-02-12
CN109964622A (zh) 2019-07-05
CN105451541B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8345B (zh)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CN202269192U (zh) 脱粒装置
CN103369954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2773462U (zh) 脱粒装置
CN105451541A (zh)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CN106455491A (zh)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CN205093171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5510887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5005489U (zh)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N203851490U (zh) 玉米收割机
CN105792632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6178869A (ja) 収穫機
CN207321982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6178868A (ja)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
CN204929647U (zh) 收割机
CN104938139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6793754B (zh) 收割机
CN204206801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378294U (zh) 脱粒装置
CN204929695U (zh) 收获机
CN104394682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1686639B (zh) 脱谷装置
CN105451540A (zh) 收获机及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
CN106793756A (zh) 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和联合收割机
CN203675628U (zh) 联合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