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78294U - 脱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78294U
CN203378294U CN201320402133.2U CN201320402133U CN203378294U CN 203378294 U CN203378294 U CN 203378294U CN 201320402133 U CN201320402133 U CN 201320402133U CN 203378294 U CN203378294 U CN 203378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eron
side frame
crossbeam
sheller unit
fram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021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井孝文
田中佑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78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782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粒装置,即使不增大筛网沿旋转方向的尺寸,也能够增大筛网的漏下面积,并且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筛网中,支承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的基架由上游侧架部件和一对横侧架部件构成,多个横梁在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沿着轴芯方向,多个纵梁沿周向弯曲形成且沿轴芯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上游侧架部件位于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最上游侧且沿轴芯方向设置,一对横侧架部件与该上游侧架部件的轴芯方向两侧部连结并沿周向弯曲形成,多个横梁横跨一对横侧架部件而架设连结,多个纵梁支承在上游侧架部件及多个横梁上,并被设置为比位于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横梁更向脱粒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突出的状态。

Description

脱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粒装置,其在脱粒室内设置有被驱动旋转的脱粒筒和沿该脱粒筒的外周部配备的大致半圆筒状的筛网,所述筛网构成为将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以支承在基架上的状态设置,所述多个横梁在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沿所述脱粒筒的轴芯方向设置,所述多个纵梁在沿所述周向弯曲形成且沿所述轴芯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设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脱粒装置中,筛网的基架由位于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最上游侧且沿轴芯方向设置的上游侧架部件、位于旋转方向最下游侧且沿轴芯方向设置的下游侧架部件和将该上游侧架部件和上游侧架部件的轴芯方向两侧部彼此连结的圆弧状的侧架部件构成,构成为利用该基架包围将纵梁和横梁支承为格子状的筛网整体的外周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也就是说,纵梁和横梁以收纳在包围其周围的基架的内侧的方式构成,上游侧架部件及下游侧架部件由具有L形截面形状的大型部件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0764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在筛网的靠脱粒筒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部位,设置有构成基架的下游侧架部件,该下游侧架部件是具有L形截面形状的大型部件,因此,筛网的靠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部位的筛网的漏下用开口部分会被堵塞,存在漏下面积相应地受到制约的缺陷。另外,多个纵梁的靠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部位通过焊接等与下游侧架部件连结固定,故需要使多个纵梁中的每一个分别与下游侧架部件连结固定,还存在筛网的制造费事而导致成本提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增大筛网沿脱粒筒旋转方向的尺寸,也能够增大筛网的漏下面积,并且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脱粒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在脱粒室内设置有被驱动旋转的脱粒筒和沿该脱粒筒的外周部配备的大致半圆筒状的筛网,所述筛网构成为将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以支承在基架上的状态设置,所述多个横梁在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沿所述脱粒筒的轴芯方向设置,所述多个纵梁在沿所述周向弯曲形成且沿所述轴芯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设置,所述脱粒装置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基架由上游侧架部件和一对横侧架部件构成,所述上游侧架部件位于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最上游侧且沿所述轴芯方向设置,所述一对横侧架部件与该上游侧架部件的所述轴芯方向两侧部连结并沿所述周向弯曲形成,所述多个横梁横跨所述一对横侧架部件而架设连结,所述多个纵梁支承在所述上游侧架部件及所述多个横梁上,并被设置为比位于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所述横梁更向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突出的状态。
根据第一特征结构,基架由上游侧架部件和一对横侧架部件构成,上游侧架部件位于脱粒筒旋转方向最上游侧且沿脱粒筒的轴芯方向设置,一对横侧架部件与该上游侧架部件的轴芯方向两侧部连结并沿周向弯曲形成。也就是说,基架由上游侧架部件和位于轴芯方向两侧的一对横侧架部件构成,形成为大致コ形。另外,多个横梁横跨位于轴芯方向两侧的一对横侧架部件而架设连结。
并且,多个纵梁支承在上游侧架部件及多个横梁的每一个上。例如,通过与上游侧架部件连结固定而承接支承在横梁上,或者与多个横梁连结固定而承接支承在上游侧架部件、其他横梁等上等的支承结构,支承多个纵梁。
多个纵梁被设置为比位于脱粒筒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横梁更向脱粒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突出的状态,因此,在筛网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成为多个纵梁从位于最下游侧的横梁突出的状态,不需要堵塞处理物漏下用开口的大型部件,即使不增大筛网沿脱粒筒旋转方向的长度,也能够增大筛网的漏下面积,而且,不需要将多个纵梁连结固定在基架上,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不增大筛网沿脱粒筒旋转方向的尺寸,也能够增大筛网的漏下面积,并且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脱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多个纵梁中,所述旋转方向最上游侧的部位连结固定在所述上游侧架部件上。
根据第二特征结构,多个纵梁使脱粒筒旋转方向最上游侧的部位连结固定在构成基架的上游侧架部件上,因此,即使通过脱粒筒的旋转进行作物的脱粒处理而在纵梁上施加沿旋转方向的力,也能够利用脱粒筒旋转方向最上游侧的部位牢固地支承。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和第四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多个纵梁连结固定在所述多个横梁上。
根据第三和第四特征结构,多个纵梁连结固定在多个横梁上,因此,即使通过脱粒筒的旋转进行作物的脱粒处理而在纵梁上施加沿脱粒筒旋转方向的力,也能够利用连结部位牢固地支承在多个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至第七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多个横梁由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纵梁穿过的插通孔的带板状部件构成,所述多个纵梁中,未连结固定在所述横梁上的部位在穿过所述插通孔的状态下被承接支承。
根据第五至第七特征结构,多个横梁由形成有插通孔的带板状部件构成,多个纵梁的未被连结固定的部位在穿过插通孔的状态下被承接支承在多个横梁上。
也就是说,多个纵梁分别在形成于横梁的插通孔中穿过,因此,即使伴随着脱粒筒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而作用朝向径向外侧的推压力,也能够利用横梁的插通孔的内缘承接支承纵梁。
另外,由于多个纵梁是在穿过插通孔的状态下组装在横梁上,因此,不需要将多个纵梁与多个横梁分别连结固定等麻烦的组装作业,能够减少制造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多个纵梁中在排列方向上每隔规定个数设置的特定纵梁与除此以外的其他的纵梁相比被更牢固地支承。
根据第八特征结构,通过使多个纵梁中在排列方向上每隔规定个数设置的特定纵梁被牢固地支承,该特定纵梁将会作为强度构件起作用,能够提高筛网整体的支承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和第十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多个纵梁中在排列方向上每隔规定个数设置的特定纵梁与除此以外的其他的纵梁相比在更多的部位被连结固定。
根据第九和第十特征结构,通过减少特定纵梁以外的其他纵梁相对于横梁的连结固定部位,能够减少制造工时,并且,通过使特定纵梁在更多的部位被连结固定,能够提高筛网整体的支承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和第十二特征结构在于,所述特定纵梁连结固定在所述上游侧架部件及所述多个横梁的每一个上。
根据第十一和第十二特征结构,由于特定纵梁与上游侧架部件及多个横梁的每一个连结,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筛网整体的支承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至第十五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多个纵梁分别由棒状部件构成,所述特定纵梁与其他的所述纵梁相比由直径更大的棒状部件构成。
根据第十三至第十五特征结构,由于多个纵梁分别由棒状部件构成,因此,容易进行用于沿周向弯曲形成为纵梁的加工,制造时间和劳力变少。另外,由于特定纵梁与其他纵梁相比由直径更大的棒状部件构成,因此,不但能够发挥如上所述的容易进行加工的优点,还能够提高刚性,从而能够提高筛网整体的支承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脱粒装置的纵剖主视图。
图5是脱粒装置的拆下侧壁的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6是脱粒装置的拆下侧壁的状态下的左视图。
图7是上游侧筛网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8是下游侧筛网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9是传动系统图。
图10是筛网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带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脱粒装置横侧的传动结构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9             脱粒室
21             脱粒筒
22             筛网
35             横梁
36、36A        纵梁
37             基架
38             上游侧架部件
39             横侧架部件
40             插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的实施方式应用到搭载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中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行驶车体3的前部利用升降用液压缸5将收割作物并向后方输送的收割处理部4支承为绕横向支点X1驱动升降自如,行驶车体3具有左右一对不能转向的前轮1和左右一对能够转向操作的后轮2,在行驶车体3上设置有搭乘驾驶部7、脱粒装置8、谷粒箱9和驱动用发动机10等,搭乘驾驶部7由驾驶室6覆盖前部侧,脱粒装置8对由收割输送部4收割到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9储存由该脱粒装置8进行脱粒处理后获得的谷粒。
收割处理部4具有收割部11和供给装置12,收割部11以规定的收割宽度收割植立的作物并且将收割的作物汇集到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供给装置12将收割并汇集到中央的作物向机体后方的脱粒装置8输送。
收割部11以位于接住收割作物并对其进行输送的输送板13的左右两侧的状态设置左右一对侧板14,在左右侧板14的前部设置有将作物分为收割对象和非收割对象的分禾装置15。并且,横向输送绞龙16将收割到的作物横向输送而汇集至收割宽度方向中间部,该横向输送绞龙16在接近输送板13上方的状态下被设置为横跨左右侧板14架设的状态。另外,沿输送板13的前端设置有切断作物茎根的收割刀具17,在横向输送绞龙16的前部上侧部位,设置有将成为收割对象的作物穗稍侧向后方拨入的旋转轮18。
如图3所示,脱粒装置8具有脱粒部8A、选别部8B和回收部8C,脱粒部8A对供给装置12所供给的收割谷杆实施脱粒处理,选别部8B对利用脱粒部8A进行脱粒处理后所得的选别对象的处理物实施选别处理,回收部8C回收通过该选别处理后获得的回收对象的处理物。
脱粒部8A在脱粒室19中设置有杆式脱粒筒21,该脱粒筒21以前后朝向的脱粒筒轴20为中心向主视下的右侧旋转,从而对来自收割处理部4的收割谷杆实施脱粒处理。
脱粒室19由筛网22、上部盖23、前侧纵板部件24、后侧纵板部件25及谷杆引导板26等划分形成,筛网22为大致半圆筒状,从下方覆盖脱粒筒21,上部盖23从上方能够开闭地覆盖脱粒筒21的上部,前侧纵板部件24能够旋转地支承脱粒筒轴20的前端部,后侧纵板部件25能够旋转地支承脱粒筒轴20的后端部,谷杆引导板26以从供给装置12的后端跨设到筛网22的前端的向后上方倾斜的后上倾斜姿态,设置将来自供给装置12的收割谷杆向筛网22上引导的引导面。
如图3所示,脱粒筒21在前端部形成有绞龙输送式拨入部27,在后部侧形成有脱粒处理部28,并且构成为使它们在前后相连的状态下以脱粒筒轴20为中心向主视下的右侧一体旋转。
脱粒处理部28构成为在其前后端部以及前后中间部分别将圆板状的支承板29设置在脱粒筒轴20上,在这些支承板29的各外周部,将多个棒状部件30以沿着脱粒筒轴20的前后朝向姿态沿脱粒筒21的周向等间隔地排列连结在与脱粒筒轴20等距离的位置,并且,在各棒状部件30上配备有多个脱粒齿31,该多个脱粒齿31以从棒状部件30朝向脱粒筒21的外方突出的姿态沿前后方向隔开设定间隔地排列。
在上部盖23的内面侧部,沿前后方向隔开设定间隔地排列配备有将处理物向车体后方引导的多个流动控制机构(送塵弁)32。该流动控制机构32具有,将随着脱粒筒21以脱粒筒轴20为中心向主视下的右侧旋转而移动至脱粒室19上部的收割谷杆和处理物向车体后方引导的功能。
接着,对筛网22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筛网22具有沿脱粒筒的旋转方向分割开的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和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和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分别以装卸自如且在安装状态下一体连结的状态设置。具体地说,如图5及图6所示,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及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沿脱粒筒21的轴芯方向各设置有两个,筛网22由合计四个筛网结构体33、34构成。
如图7及图8所示,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及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构成为将多个横梁35和多个纵梁36以支承在基架37上的状态设置,多个横梁35在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沿脱粒筒21的轴芯方向设置,多个纵梁36在沿周向弯曲形成且沿轴芯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设置。
即,基架37由上游侧架部件38和一对横侧架部件39构成,上游侧架部件38位于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最上游侧且沿轴芯方向设置,一对横侧架部件39连结于该上游侧架部件38的轴芯方向两侧部并沿周向弯曲形成。此外,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的上游侧架部件38a与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的上游侧架部件38b相比,沿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形成为宽幅。
多个横梁35横跨一对横侧架部件39而架设连结。具体地说,多个横梁35分别由带板状部件构成,并以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横跨一对横侧架部件38而架设连结。在多个横梁35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供纵梁36穿过的插通孔40(参照图10)。
多个纵梁36支承在上游侧架部件38及多个横梁35上。具体地说,如图7及图8所示,多个纵梁36通过作为棒状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例如由钢琴丝等构成的圆杆部件构成,各纵梁36分别使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通过焊接连结固定在上游侧架部件38上。另外,在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以外的部位,构成为在形成于多个横梁35的插通孔40中穿过而利用横梁35承受支承的结构。也就是说,在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以外的部位,纵梁36构成为仅在插通孔40中穿过而未连结固定于横梁35的结构(参照图10)。
并且,如图4及图7所示,在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中,各纵梁3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端部被设置为与位于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横梁35的外表面大致共面而不突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中,如图4及图8所示,多个纵梁36被设置为比位于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横梁35更向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突出的状态。
即,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设置成如下状态,即,位于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横梁35设置在比一对横侧架部件39的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端部稍微靠近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且多个纵梁36比该横梁35更向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突出。该纵梁36的突出侧端部构成为,处于与一对横侧架部件39的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
通过如此构成,在筛网22整体的旋转方向最下游侧部位,能够扩大处理物漏下用的开口面积,能够减少处理物滞留或堆积而引起堵塞的可能。
另外,多个纵梁36中在排列方向上每隔规定个数设置的特定纵梁36A与除此以外的其他纵梁36相比由直径更大的圆杆部件构成,特定纵梁36A与其他纵梁36相比在更多的部位被连结固定。具体地说,在穿过插通孔40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连结固定在上游侧架部件38及所有的横梁35上。此外,包含特定纵梁36A在内,多个纵梁36彼此的间隙全部被设定为相同的间隔。
接着,对筛网22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图6所示,筛网22构成为被左右两侧的方管支承体41,42、弓形支承体43A、分隔壁43B和承接支承体44支承的结构,方管支承体41,42被设置为位于脱粒筒21的左右两侧的状态,弓形支承体43A横跨左右两侧的方管支承体41,42而架设连结且沿周向弯曲形成,分隔壁43B位于轴芯方向两侧部,承接支承体44横跨弓形支承体43A和前后的分隔壁43B而架设支承。因此,利用这些左右两侧的方管支承体41,42、弓形支承体43A、分隔壁43B和承接支承体44,构成支承筛网22的机体侧的筛网支承部S。
左右两侧的方管支承体41,42构成对脱粒装置8进行支承的矩形框架状支承框架F的一部分,弓形支承体43A为了不妨碍处理物通过而形成为以绕过处理物输送部位的方式弯曲成弓形的形状,被设置为位于脱粒筒21的轴芯方向中央部的状态。
如图4及图6,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中,上游侧架部件38沿上下方向利用螺钉46拧紧固定在支承部件45上,支承部件45在主视下固定在位于左侧(图4中右侧)的方管支承体41上,一对横侧架部件39沿轴芯方向利用螺钉46拧紧固定在位于左右两侧的分隔壁43B及弓形支承体43A上。另外,如图7所示,在位于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横梁35上,在沿轴芯方向隔开适当间隔的三个部位,通过焊接一体地连结有安装托架47。并且,如图4所示,安装托架47通过螺钉46拧紧固定在承接支承体44上。
以此方式将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连结固定在机体侧的筛网支承部S上,作业人员从脱粒装置8的左侧外方进行作业,通过拆下上述各螺钉46,能够在装置外侧进行拆卸。并且,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构成为,通过在拆下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时从脱粒装置8的左侧外方拆下螺钉46,能够容易地在装置外侧进行拆卸。
即,如图8所示,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在上游侧架部件38上在沿轴芯方向隔开适当间隔的三个部位通过焊接一体地连结有安装托架48,该安装托架48利用螺钉46拧紧固定在承接支承体44上。并且,如图4所示,该安装托架48与设置在上游侧筛网结构体33上的安装托架47在连在一起的状态下利用螺钉46拧紧固定。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的一对横侧架部件39的下端缘被圆弧状的承接部件49承接支承,该承接部件49以从弓形支承体43A及分隔壁43B沿轴芯方向突出的状态形成。另外,一对横侧架部件39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端缘以与主视下位于右侧(图4中左侧)的方管支承体42的下面抵接的状态被承接支承。因此,在解除螺钉46相对于安装托架48的联接时,能够在脱粒装置8的左侧外方沿圆弧状的承接部件49拆下下游侧筛网结构体34。
接着,对选别部8B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选别部8B具有摆动筛选部50和清选风机51,摆动筛选部50一边向后方输送从筛网22漏下的处理物一边进行摆动筛选,清选风机51向摆动筛选部50供给清选用的清选风。
摆动筛选部50具有通过在其后下部设置的偏心凸轮式摆动驱动机构52的动作而前后摆动的筛箱53,在该筛箱53的上部,配备有粗筛选用的谷粒抖动板54、上筛55和逐稿器56,在筛箱53的下部,设置有下筛57和二次物筛选用的前后两侧的逐稿器58。
回收部8C将一次回收部59和二次回收部60按该顺序前后排列配备在摆动筛选部50的下方,一次回收部59将从摆动筛选部50的前部侧漏下并一边承受来自清选风机51的清选风一边流下的单粒谷粒作为一次物进行回收,二次回收部60将从摆动筛选部50的后部侧漏下并一边承受来自清选风机的清选风一边流下的带枝梗的谷粒和分叉谷粒等作为二次物进行回收。
在一次回收部59的底部,设置有将回收到的一次物向右方输送的一次输送绞龙61,在二次回收部60的底部,设置有将回收到的二次物向右方输送的二次输送绞龙62。
一次输送绞龙61的右端部连动地连结有扬送装置63和横向输送绞龙64,扬送装置63将一次输送绞龙61输送来的一次物向谷粒箱9的内部扬送,横向输送绞龙64横向输送扬送的一次物(参照图9)。在二次输送绞龙62的右端部连动地连结有再处理机构65及二次返还绞龙66,再处理机构65对二次输送绞龙62输送来的二次物再次实施脱粒处理,二次返还绞龙66将该再处理机构65再处理后的二次物返还输送到粗筛选用的谷粒抖动板54。
在脱粒装置8的后部设置有切碎机67,该切碎机67将伴随脱粒处理而排出的脱粒谷杆和通过选别处理而被输出到摆动筛选部50后方的长杆屑等切碎并向机体外排出。
接着,对传动结构进行说明。
在该联合收割机中,在从发动机70向左方延伸的输出轴71上使发动机70的动力分流为行驶用和作业用而供给至各部分。
即,如图9所示,行驶用传动系统构成为,从发动机70的输出轴71经由未图示的行驶用传动系统向左右前轮1传递动力,另外,动力从发动机70的输出轴71经由带传动式的第一传动机构72及中间轴73传递至脱粒装置8的各部分。
也就是说,将中间轴73的旋转动力经由带传动式的第二传动机构74传递至清选风机轴75的左端部和第一中转轴76,并从清选风机轴75经由带传动式的第三传动机构77传递至一次输送绞龙61的驱动轴61a、二次输送绞龙62的驱动轴62a及第二中转轴78。另外,动力从第一中转轴76经由带传动式的第四传动机构79传递至收割处理部4。
第二传动机构74是使用两根传动带80的双挂式带传动装置,在清选风机轴75上,设置有卷绕该第二传动机构74的两根传动带80的两个带轮81,82和卷绕第三传动机构77的一根传动带83的一个带轮84。另外,第一中转轴76上,也设置有卷绕第二传动机构74的两根传动带80的两个带轮85,86和卷绕第四传动机构79的一根传动带87的一个带轮88。
设置在清选风机轴75上的三个带轮81,82,84及设置在第一中转轴76上的三个带轮85,86,88分别由弯折板金材料而制造成的板金制带轮构成。
继续进行说明。例如,在清选风机轴75中,如图11所示,卷绕第二传动机构74的两根传动带80的两个带轮81,82,是使相同结构的单一板金制带轮反向重合并将其利用螺钉固定在凸台部件89上而构成的。另外,另一个带轮84也同样由弯曲板金材料而制造成的板金制带轮构成,与两个带轮81,82相同,也利用螺钉固定在凸台部件89上。
设置在第一中转轴76上的带轮85,86,88也相同。
如图6所示,第四传动机构79的相对于二次输送绞龙62的驱动轴62a的动力传递被构成为,使传动带90的外周面卷绕在二次输送绞龙62的驱动轴62a所具有的带轮91上。
另外,动力从二次输送绞龙62的驱动轴62a经由带传动式的第五传动机构92传递至摆动驱动机构52的驱动轴52a,并从第二中转轴78经由带传动式的第六传动机构93传递至切碎机轴67a。
经由中间轴73的来自发动机70的动力经由脱粒筒用传动机构95传递至传动箱96所具有的左右朝向的传动轴97的左端部,并从传动轴97的右端部经由锥齿轮式传动机构98传递至脱粒筒轴20。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多个纵梁36中的每一个,均表示了将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连结固定在上游侧架部件38上,且使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以外的部位在形成于多个横梁35的插通孔40中穿过而承接支承在横梁35上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以下(1-1)、(1-2)、(1-3)所记载的结构来代替上述结构。
(1-1)在将纵梁36连结固定在上游侧架部件38的基础上,将纵梁36连结固定在多个横梁35中的至少任一个上。
(1-2)采用不将纵梁36连结固定在上游侧架部件38上而承接支承的结构,并将纵梁36连结固定在多个横梁35中的至少任一个上。
(1-3)无论是否将纵梁36连结固定在上游侧架部件38上,都将纵梁36连结固定在所有的多个横梁35上。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纵梁36中在排列方向上每隔规定个数设置的特定纵梁36A分别与上游侧架部件38及多个横梁35连结,特定纵梁36A与除此以外的其他纵梁36相比在更多的部位被连结固定,但也可以采用以下(2-1)、(2-2)所记载的结构来代替上述结构。
(2-1)也可以如下,特定纵梁36A没有与所有的多个横梁35连结,在连结固定在多个横梁35中的至少任一个横梁35上的结构中,特定纵梁36A与除此以外的其他纵梁36相比在更多的部位被连结固定。
(2-2)也可以如下,使特定纵梁36A及其他纵梁36分别与上游侧架部件38或者多个横梁35中的至少任一个连结固定,其连结部位相同,但特定纵梁36A与其他纵梁36相比被更牢固地支承。
例如,存在如下结构等,即,以比与其他纵梁36连结的连结部位的焊接面积大的面积进行焊接,或者利用螺栓牢固地连结一体形成在特定纵梁36A及连结对象部位(上游侧架部件38或者横梁35)上的连结部位等。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多个纵梁36由圆杆部件构成的情况,但是多个纵梁36也可以使用截面呈矩形状的方杆部件或圆管件等各种结构的部件,其形状不受限制。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应用到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中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应用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到搭载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或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中。

Claims (15)

1.一种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脱粒室(19)内设置有被驱动旋转的脱粒筒(21)和沿该脱粒筒(21)的外周部配备的大致半圆筒状的筛网(22),
所述筛网(22)构成为将多个横梁(35)和多个纵梁(36)以支承在基架(37)上的状态设置,所述多个横梁(35)在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沿所述脱粒筒(21)的轴芯方向设置,所述多个纵梁(36)在沿所述周向弯曲形成且沿所述轴芯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设置,
所述基架(37)由上游侧架部件(38)和一对横侧架部件(39)构成,所述上游侧架部件(38)位于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最上游侧且沿所述轴芯方向设置,所述一对横侧架部件(39)与该上游侧架部件(38)的所述轴芯方向两侧部连结并沿所述周向弯曲形成,
所述多个横梁(35)横跨所述一对横侧架部件(39)而架设连结,
所述多个纵梁(36)支承在所述上游侧架部件(38)及所述多个横梁(35)上,并被设置为比位于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最下游侧的所述横梁(35)更向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突出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梁(36)中,所述旋转方向最上游侧的部位连结固定在所述上游侧架部件(38)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梁(36)连结固定在所述多个横梁(35)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梁(36)连结固定在所述多个横梁(35)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横梁(35)由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纵梁(36)穿过的插通孔(40)的带板状部件构成,
所述多个纵梁(36)中,未连结固定在所述横梁(35)上的部位在穿过所述插通孔(40)的状态下被承接支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横梁(35)由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纵梁(36)穿过的插通孔(40)的带板状部件构成,
所述多个纵梁(36)中,未连结固定在所述横梁(35)上的部位在穿过所述插通孔(40)的状态下被承接支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横梁(35)由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纵梁(36)穿过的插通孔(40)的带板状部件构成,
所述多个纵梁(36)中,未连结固定在所述横梁(35)上的部位在穿过所述插通孔(40)的状态下被承接支承。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梁(36)中在排列方向上每隔规定个数设置的特定纵梁(36A)与除此以外的其他的纵梁(36)相比被更牢固地支承。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梁(36)中在排列方向上每隔规定个数设置的特定纵梁(36A)与除此以外的其他的纵梁(36)相比在更多的部位被连结固定。
10.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梁(36)中在排列方向上每隔规定个数设置的特定纵梁(36A)与除此以外的其他的纵梁(36)相比在更多的部位被连结固定。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纵梁(36A)连结固定在所述上游侧架部件(38)及所述多个横梁(35)的每一个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纵梁(36A)连结固定在所述上游侧架部件(38)及所述多个横梁(35)的每一个上。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梁(36)分别由棒状部件构成,
所述特定纵梁(36A)与其他的所述纵梁(36)相比由直径更大的棒状部件构成。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梁(36)分别由棒状部件构成,
所述特定纵梁(36A)与其他的所述纵梁(36)相比由直径更大的棒状部件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梁(36)分别由棒状部件构成,
所述特定纵梁(36A)与其他的所述纵梁(36)相比由直径更大的棒状部件构成。
CN201320402133.2U 2012-07-10 2013-07-08 脱粒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782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472 2012-07-10
JP2012154472A JP5921370B2 (ja) 2012-07-10 2012-07-10 脱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78294U true CN203378294U (zh) 2014-01-08

Family

ID=49866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0213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78294U (zh) 2012-07-10 2013-07-08 脱粒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21370B2 (zh)
CN (1) CN2033782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6377A (zh) * 2014-08-08 2014-11-05 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联合收割机的凹板筛及凹板筛装置
CN108882680A (zh) * 2016-03-30 2018-11-23 洋马株式会社 脱粒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57674A (en) * 1962-09-21 1967-02-08 Miyoshi Suzu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ncaves for use in threshing chambers of harvesting machines
JPS4210835Y1 (zh) * 1964-04-23 1967-06-15
US4004404A (en) * 1976-03-01 1977-01-25 Sperry Rand Corporation Rotary combine with improved concave
US4497328A (en) * 1983-09-15 1985-02-05 Alm Arthur L Combine concave
JPH10210852A (ja) * 1997-01-28 1998-08-11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のコンケーブ
JP4773382B2 (ja) * 2007-02-08 2011-09-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の処理物漏下構造
JP5215351B2 (ja) * 2010-05-21 2013-06-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の選別構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6377A (zh) * 2014-08-08 2014-11-05 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联合收割机的凹板筛及凹板筛装置
CN104126377B (zh) * 2014-08-08 2017-02-22 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联合收割机的凹板筛及凹板筛装置
CN108882680A (zh) * 2016-03-30 2018-11-23 洋马株式会社 脱粒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14322A (ja) 2014-01-30
JP5921370B2 (ja) 201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0219B2 (en) Integrated axle and cleaning fan wrapper for an agricultural harvesting machine
CN207185228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958345B (zh)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CN205385705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6105549B (zh) 收割机
CN206923305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6455491A (zh)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CN203378294U (zh) 脱粒装置
CN202773462U (zh) 脱粒装置
EP2992752B1 (en) Integrated fan and axle arrangement for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JP5134604B2 (ja) クローラ走行作業車
CN202722037U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3446228U (zh) 动力传递装置及利用其的联合收割机
CN203735073U (zh)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105451541A (zh) 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
CN111480458B (zh) 收割机
EP2990217B1 (en) Axle and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for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CN206302752U (zh) 收割机
CN111343858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191176U (zh) 玉米收获机
CN205902388U (zh) 玉米收割机
CN107155527A (zh) 药材作物秸秆在地集收车
CN204146039U (zh) 收获机
CN205305436U (zh) 玉米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CN205596612U (zh) 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