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5073U -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5073U
CN203735073U CN201320484703.7U CN201320484703U CN203735073U CN 203735073 U CN203735073 U CN 203735073U CN 201320484703 U CN201320484703 U CN 201320484703U CN 203735073 U CN203735073 U CN 203735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heller unit
engine
full feed
combine harv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847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伸六
水本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5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50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在具有车轮行驶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中谋求尽可能地降低机体重心,从而易于稳定地行驶,并且使传动机构小型化和简单化。该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具有由左右一对非转向车轮和左右一对转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驶装置(2),并且在脱粒装置(4)的右侧或者左侧的横向一侧设置有发动机(8),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前方侧设有割取处理装置(7),所述割取处理装置(7)具有拨禾轮(71)。

Description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本申请是株式会社久保田于2013年2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题为“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申请号为201320059981.8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该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具有由左右一对非转向车轮及左右一对转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驶装置和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如上所述的具有由左右一对转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驶装置和脱粒装置的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下述[1]中记载的联合收割机是公知的。 
[1]一种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将脱粒筒旋转轴线沿车体左右方向的脱粒装置设置在车体的靠近前部的部位且前轮的上方附近,将马达设置在车体后部(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107773号公报((0006)段、(0007)段、(0008)段、图1、图2) 
具有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结构联合收割机具有车轮行驶装置,因此在发挥良好的行驶性能方面上是有用的,但脱粒装置以重叠在前轮的上方侧的状态设置,因此存在机体重心变高的倾向。 
而且,作为动力源的马达设置在车体后部,因此马达相对于割取装置、脱粒装置的输入部以及行驶装置的输入部的距离变长,存在容易导致传动机构的大型化、复杂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车轮行驶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中 尽可能降低机体的重心,从而易于稳定行驶,并且易于实现传动机构的小型化和简单化的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种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左右一对的非转向车轮及左右一对的转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驶装置,并且在脱粒装置的右侧或者左侧的横向一侧的部位设置有发动机,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前方侧设有割取处理装置,所述割取处理装置具有拨禾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从侧面看,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与所述转向车轮的车轴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从侧面看,所述脱粒装置设置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与所述转向车轮的车轴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从侧面看,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比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与所述转向车轮的车轴的中间位置靠近所述非转向车轮侧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设置在比所述发动机靠近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从前后方向看,所述发动机设置于与所述非转向车轮重叠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位于比所述非转向车轮的外周边缘的上端低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下表面位于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的下表面位于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轮行驶装置中,前轮由所述非转向车轮构成,后轮由所述转向车轮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一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轮行驶装置的左右车轮彼此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宽度内。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二方面的特征在于,从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看,所述发动机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设置在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三方面的特征在于,从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看,所述发动机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设置在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四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设置在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偏向横向一侧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四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向所述脱粒装置供给割取作物的供给装置设置在与所述脱粒装置同样偏向横向一侧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及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六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沿着车体前后方向配置脱粒筒旋转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及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侧且俯视时与该脱粒装置重叠的部位设置有集谷箱。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七方面的基础上,第十八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跨设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上侧与所述发动机的上侧。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八方面的基础上,第十九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形成为位于所述发动机上侧的底部位置比位于所述脱粒装置上侧的底部位置低。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七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悬吊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左右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七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一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下方向上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七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上的车体车架的大致整个宽度上设置有所述集谷箱。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七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由从所述车体车架立设的支承脚部支承。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第十四方面及第十八至第二十三方面中 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四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以曲轴沿着车体左右方向的横置的姿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第十四方面及第十八至第二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五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位于与所述脱粒装置的前壁相比向后方侧远离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四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六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位于与所述脱粒装置的前壁相比向后方侧远离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四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七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所偏向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横向一侧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第十四方面、第十八至第二十三方面、第二十六方面及第二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的上侧且俯视时与该发动机重叠的部位设置有集谷箱。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第十四方面、第十八至第二十三方面、第二十六方面及第二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二十九方面的特征在于,从侧面看,搭乘驾驶部设置于比所述脱粒装置及所述发动机靠近前方侧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七方面、第十四方面、第十八至第二十三方面、第二十六方面及第二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第三十方面的特征在于,搭乘驾驶部由驾驶室构成,所述驾驶室在俯视时设置于所述脱粒装置及所述发动机的前侧。 
(1)能够得到具有由左右一对的非转向车轮及左右一对的转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驶装置且具有优良的行驶性能的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通过在脱粒装置的右侧或者左侧的横向一侧设置发动机,能够将发动机设置于距割取装置的摆动支点附近、脱粒装置的前端部附近以及行驶装置的驱动轴附近都较近的位置,与将发动机设置在远离脱粒装置的后方侧的情况相比,具有易于谋求从发动机向各驱动对象装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小型化及简单化的优点。 
(2)发动机的重量作用于非转向车轮的车轴与所述转向车轮的车轴之间,因此,和发动机的重量作用于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比前后的车轴更靠近机体外侧的结构相比,具有难以发生机体前后失衡的优点。 
(3)脱粒装置的重量作用于非转向车轮的车轴与所述转向车轮的车轴之 间,因此,和脱粒装置的重量作用于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比前后的车轴更靠近机体外侧的结构相比,具有难以发生机体前后失衡的优点。 
(4)发动机设置于比非转向车轮的车轴与转向车轮的车轴的中间位置更靠近非转向车轮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脱粒装置的右侧或者左侧的横向一侧位置且比发动机更靠近非转向车轮侧的部位形成可有效地用作维护用空间或者其他部件的设置用空间的空间,具有易于有效地利用车体车架上的空间的优点。 
而且,发动机不设置在转向车轮侧,而是设置为靠近不进行朝向变更操作的非转向车轮侧,因此,能够设置为充分接近非转向车轮,并且还能够以接近非转向车轮的状态设置发动机相关设备等,从而具有更进一步提高车体车架上的空间利用率的优点。 
(5)重量大的脱粒装置设置在比发动机更靠近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因此具有即使将发动机设置在脱粒装置的横侧部也能够很稳定地维持机体的左右平衡的优点。 
(6)从前后方向看,发动机设置于与非转向车轮重叠的位置,因此,具有能够将非转向车轮用作发动机的保护机构,并且使发动机尽量靠近机体横向外侧从而易于有效地利用车体车架上的空间的优点。 
(7)使发动机的高度位置较低,以不受非转向车轮的外径大小的影响,具有降低机体重心,从而易于稳定行驶的优点。 
(8)发动机的下表面设置为与转向车轮的车轴大致相同的高度,具有降低其重心位置,从而易于稳定行驶的优点。 
(9)脱粒装置的下表面设置为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大致相同的高度,具有降低其重心位置而易于稳定行驶的优点。 
(10)前轮是不进行转向操作的非转向车轮,因此能够将脱粒装置设置为充分接近一侧前轮的内端面侧的位置。由此,脱粒装置靠近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横向一侧,能够使在该脱粒装置靠近侧的相反侧的车体车架上产生的空间尽可能地增大。这样,通过使空间尽可能地增大,具有易于有效用作对发动机等的其他装置、其他部件的设置用空间、维护用空间的优点。 
(11)能够将脱粒装置的高度位置设置在不受左右车轮的直径大小影响,并且比所述车轮的上部低的位置上。因此,具有将脱粒装置的重心设定得较低而得到易于稳定行驶的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的优点。 
(12)从前后方向看,发动机的外端部设置在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具有能够使发动机尽量靠近机体横向外侧而能够有效利用车体车架上的空间,并且易于维护发动机的优点。 
(13)从前后方向看,发动机的外端部设置在与非转向车轮的左右方向上的外方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非转向车轮用作发动机的保护机构,并将发动机设置为尽量靠近机体横向外侧,从而具有有效利用车体车架上的空间的优点。 
(14)脱粒装置是脱粒筒旋转轴线沿着车体前后方向设置的全喂入型装置,因此,与驱动旋转轴线的方向不同的多个脱粒筒的构造相比,脱粒装置的左右宽度紧凑,且驱动构造简单,不需要进行处理物的方向转换,能够进行高效处理。 
而且,在脱粒筒旋转轴线沿着车体前后方向的全喂入型的粒装置中,即使不将脱粒筒直径设定得特别大,也能够根据脱粒筒轴线方向长度将处理路径设定得较长,所以即使不采用直径大的脱粒筒也易于确保所需的处理性能。因此,在避免采用直径大的脱粒筒而使机体重心变高方面也是有利的。 
而且,来自供给装置的作物在与从脱粒筒旋转轴线沿着车体前后方向设置的脱粒装置内的前方向后方的作物流向相同的方向上被供给,因此作物的流动是直线性的,具有易于进行顺畅的作物处理的优点。 
(15)集谷箱设置在脱粒装置的上侧,因此具有能够将脱粒装置占据的车体车架上的空间也用作集谷箱的设置用空间,从而将集谷箱的容量设定得较大的优点。而且,集谷箱在俯视时的设置位置不受脱粒装置存在的制约,因此能够设定在靠近车体中央侧的稳定的位置,即使内部的谷粒量增减,车体的前后左右的重量平衡也难以变动,在这方面也是有利的。 
(16)脱粒装置的上侧以及发动机的上侧可同时用作集谷箱的设置用空间,因此,具有更进一步增大集谷箱容容量的优点。 
(17)将集谷箱的底部位置形成为比脱粒装置高度低的发动机侧的底部位置低,从而具有进一步增大集谷箱的容量的优点。 
(18)在车体车架上产生由悬吊设置于脱粒装置的左右两侧的集谷箱覆盖了上方侧的空间部。因此,该空间能够有效用作其他装置、其他部件的设置用空间、维护用空间。 
(19)集谷箱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由此避 免集谷箱的离地高度变得太高,易于避免机体重心变得太高。 
(20)横跨车体车架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宽度,并产生由集谷箱覆盖了上方侧的空间部。因此,该空间能够有效用作其他装置、其他部件的设置用空间、维护用空间。 
(21)通过从车体车架立设的支承脚部支承集谷箱,所以不需要用于支承位于脱粒装置侧的上侧的集谷箱重量的特别的强度结构。因此,具有避免包含脱粒装置的整体重量增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4是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车体车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相对于车体车架的各装置的设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相对于车体车架的各装置的设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沿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图9(a)~(d)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车体车架;2行驶装置;2F前轮(非转向车轮);2R后轮(转向车轮);2a前车轴(车轴);2b后车轴(车轴);3驾驶室;4脱粒装置;4b顶板;5集谷箱;8发动机;9变速箱;12支承脚部;50a底部;50b底部;70供给装置;p1脱粒筒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的记载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左右侧视图和整体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在车体车架1的下侧具有由左右一对前轮2F、2F和左右一对后轮2R、2R构成的行驶装置2。 
车体车架1的前部具有驾驶室3,在该驾驶室3的后方侧分别具有脱粒装置4和集谷箱5,最后部具有秸秆处理装置6,并具有相对于车体车架1绕水平横轴心x1进行升降动作的割取处理装置7,从而构成自行驶机体。 
对上述行驶装置2、脱粒装置4及割取处理装置7等传递驱动力的发动机8,以曲轴(未图示)沿着车体左右方向的状态设置在脱粒装置4的右侧部。 
经由从安装在车体车架1的前部的变速箱9(包含内部的变速机构的总称,相当于变速器)向左右延伸的驱动轴20传递的动力,经由减速壳21及由减速壳21支承的前车轴2a(相当于车轴)传递到所述行驶装置2的前轮2F,所述减速壳21以嵌入形成在前轮2F的朝向机体内侧的面上的凹入部位的状态设置。 
由此,前轮2F以经由驱动轴20被传递所述发动机8的动力并绕水平横轴心x2被驱动旋转的方式安装,其由非转向车轮构成,所述非转向车轮由其左右方向的宽度L1和直径D1比后轮2R大的轮胎车轮构成。 
所述后轮2R在车体车架1的后部,设置在安装为绕前后方向轴心z1左右自由摆动的后轮支承车架22的左右两端侧,由具有能够绕上下摆动轴心y1进行转向操作的后车轴2b(相当于车轴)的转向车轮构成,并绕后车轴2b的水平横轴心x3转动。该后轮2R由左右方向的宽度L2和直径D2设定为比前轮2F小的轮胎车轮构成。 
如图1~图3及图7所示,具有吸入外气并向发动机8供给的空气滤清器80的进气管81在作为搭乘驾驶部的驾驶室3的背部侧附设于右侧部。 
排出来自发动机8的废气的排气管82设置在进气管81所在的一侧,同样在驾驶室3的背部侧附设于右侧部,并且,其排气口82a设置在从所述进气管81的空气滤清器80向上方远离的驾驶室3的顶棚部附近。 
(车体车架) 
如图4~图6所示,车体车架1具有主车架10,所述主车架10由剖面形状形成为向内开放的槽状的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左右一对纵车架10A、10A、与该纵车架10A、10A的前端侧连接的管状的前横车架10B、与纵车架10A、10A的后端侧连接的管状的后横车架10C形成为俯视时呈矩形的框架状。 
所述主车架10中的左右的纵车架10A、10A在其前端侧分别焊接固定有前支承框架部10a,所述前横车架10B设置为连接该前支承框架部10a彼此。 
前横车架10B的左右两端侧贯通所述左右的纵车架10A、10A并向横向外 测延伸,将所述减速壳21用螺栓连结在其外端的凸缘部上。在该减速壳21中导入从变速箱9延伸的驱动轴20,发动机8的动力经变速箱9及减速壳21从前车轴2a传递到前轮2F。 
在左右的纵车架10A、10A的后端侧分别焊接固定有后支承框架部10b,所述后横车架10C设置为连结该后支承框架部10b彼此,在设置于该后横车架10C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托架10c上,安装有绕前后方向轴心z1上下自由摆动的后轮支承车架22。 
而且,在左右的前支承框架部10a上,以在从连接左右的前支承框架部10a的前端侧的管状的前横车架10B离开的后方侧的下方位置,如图4及图5所示,通过后述的变速箱9的下方侧连结左右的前支承框架部10a彼此的方式架设有矩形管状的连结车架10D。该连结车架10D也作为保护变速箱9不被可能从下方接触的障碍物接触的机构的作用。 
在上述主车架10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搭载脱粒装置4和发动机8的格子状搭载车架11,并且立设有支承在该格子状搭载车架11上用于支承集谷箱5的支承脚部12和用于支承驾驶室3的驾驶室支承脚部13。 
所述格子状搭载车架11以横切主车架10上的左右的纵车架10A、10A的方式具有设置在纵车架10A、10A的上侧的横格子车架11a、11b、11c和位于与该横格子车架11a、11b、11c同一平面上的纵格子车架11d、11e而构成为格子状。 
如图5所示,左右一对纵格子车架11d、11e中位于左侧的纵格子车架11d沿着左侧的纵车架10A的外侧设置,右侧的纵格子车架11e在左右的纵车架10A、10A之间位于靠近右侧的纵车架10A的一侧。 
这样设置的左右的纵格子车架11d、11e构成为位于脱粒装置4的左右的横侧边缘的下侧,从而稳定地支承脱粒装置4。 
所述格子状搭载车架11形成为其横格子车架11a、11b、11c的右侧端部比右侧的纵车架10A更向横向外侧突出,并且在前端侧的横格子车架11a的向所述横向外侧突出的延长部分和中间位置的横格子车架11b的延长部分上设有发动机8的安装座11f。 
由此,如图5中的假想线所示,能够将发动机8以其大部分从右侧的纵车架10A向横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进行支承。此时,发动机8的横向外侧端位置设置于与前轮2F的横向外侧缘、格子状搭载车架11的横向外侧端相同的位置, 或者以位于稍靠车体内侧的方式设置于与前轮2F的横向外侧缘、格子状搭载车架11的横向外侧端大致相同的位置。 
所述格子状搭载车架11的前端侧的横格子车架11a形成为其左侧端部也比左侧的纵车架10A更向横向外侧突出,横跨该横格子车架11a的比纵车架10A更向横向外侧突出的延长部分和从纵车架10A向左横向外侧延伸的托架14a设置有梯子状的载置台14。 
在比右侧的纵车架10A更向横向外侧突出的所述后端侧的横格子车架11c的延长部分和中间位置的横格子车架11b的后方侧,设置有向右侧的纵车架10A的横向外侧突出形成的支承托架12a、12a。 
承受框架12e构成用于在车体车架1上支承集谷箱5的支承脚部12,所述承受框架12e由该支承托架12a、12a及立设在各支承托架12a、12a上侧的支承脚12b和支承脚12c支撑,所述支承脚12c立设于后述的驾驶室支承脚部13的弧状脚13d上的支架12d。如图7及图8所示,支承脚部12的后端侧的支承脚12b的上端部附近经由支柱12f连结固定于脱粒装置4的侧壁4a。 
如图6及图7所示,用于支承所述驾驶室3的驾驶室支承脚部13构成为具有多个直杆状脚13a、13b、13c和从前轮2F的外周后方侧的横格子车架11a的外端部向前轮2F的外周上方侧弯曲成圆弧状的弧状脚13d,并且这些直杆状脚13a、13b、13c和弧状脚13d的上端侧由矩形状的台座框架13e连结,所述直杆状脚13a、13b、13c立设在设置于左右的纵车架10A、10A的前端侧的前支承框架部10a、10a的上面侧。 
所述直杆状脚13a、13b、13c中的前后的直杆状脚13a、13c以越靠上端侧越向前的前倾姿势设置,且中间的直杆状脚13b以直立的姿势设置,由此,所述直杆状脚13a、13b、13c设置成前方的直杆状脚13a的下端部和后方的直杆状脚13c的上端部相连结,整体构成为与桁架构造相似的刚性构造。 
这样构成的驾驶室支承脚部13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左右的纵车架10A、10A的前端侧,从而驾驶室3的前部以比主车架10的前端更向前方侧伸出的状态被支承。 
(设置构造) 
在如上构成的车体车架1上,按照如下方式设置驾驶室3、脱粒装置4、集谷箱5、秸秆处理装置6、发动机8以及割取处理装置7。 
(驾驶室) 
即,如图1~图4及图7所示,驾驶室3搭载设置于所述驾驶室支承脚部13的上侧,在比前轮2F的外径的上边缘高的位置设置成位于比前轮2F的后边缘靠近前方侧。 
而且,在左右方向上,如图3及图4所示,驾驶室3设置在从与左右前轮2F、2F的中央相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稍微靠近左侧(图4中纸面的右侧)。 
在该驾驶室3内配备有操纵操作用的方向盘30等,并且构成为通过操作方向盘30对后轮2R进行转向操作。而且,图4中所示的符号32是照射前方的前照灯,符号31是作业灯,设置为主要照射由割取处理装置7进行收获作业的部位。 
(脱粒装置) 
如前所述,脱粒装置4配置为,如图5和图8所示,相对于设置在车体车架1的主车架10上的格子状搭载车架11,该脱粒装置4的左右横侧边缘沿着左右纵格子车架11d、11e设置。由此,脱粒装置4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为位于左右的前轮2F和后轮2R的间隔宽度内的状态。 
此时,脱粒装置4设置为其左边的横侧边缘的前方侧从主车架10的左侧的纵车架10A向横向外侧伸出,且在左右方向上非常接近前轮2F的内方侧端部,而在后方侧,设置为位于比后轮2R的最大转向范围在左右方向上靠近内侧的位置。 
在这样设置的脱粒装置4整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即脱粒筒旋转轴线p1设置为相对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向左侧偏移,即脱粒装置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与设置在内部的脱粒筒40的前后方向的脱粒筒旋转轴线p1相同的位置。 
而且,如前所述,脱粒装置4的下表面搭载于格子状搭载车架11,因此,如图7和图8所示,脱粒装置4位于比非转向车轮即车轮2F的前车轴2a稍低、比转向车轮即后轮2R的后车轴2b稍高的位置。也就是说,脱粒装置4设置为位于与非转向车轮即前轮2F的前车轴2a或者转向车轮即后轮2R的后车轴2b大致相同的高度。 
脱粒装置4本身是在内部的脱粒室的上部设置具有前后方向的脱粒筒旋转轴线p1的脱粒筒40、在其下部设置筛选部41的公知的全喂入型装置。脱粒装置4构成为:对从割取处理装置7侧经由前部具有的供给装置70向脱粒室内 供给的谷秆等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由筛选部41回收谷粒并送入集谷箱5,秸秆被送入后部的秸秆处理装置6。图1中的符号43是从比发动机8靠外侧的位置遮蔽脱粒装置4的右侧部的脱粒部罩,并构成为能够装卸。 
所述供给装置70与脱粒筒40同样地设置为相对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向左侧偏移,如图4所示,所述供给装置70设置于在俯视时与相对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靠右偏移的变速箱9不重叠的位置。 
秸秆处理装置6一体地安装在脱粒装置4的后部,构成为切断脱粒处理后的秸秆并向机外排出。 
(发动机) 
如图5所示,发动机8设置在安装座11f上,所述安装座11f设置在所述格子状搭载车架11的前端侧的横格子车架11a的向横向外侧突出的延长部分和中间位置的横格子车架11b的延长部分上。由此,发动机8在与脱粒装置4偏移侧相反的右外侧,位于右侧的前轮2F的后方侧,并且位于立设在向支承脚部12的右侧的纵车架10A的横向外侧突出形成的支承托架12a、12a上的前后的支承脚12b、12b中位于前侧的支承脚12b的前方侧。 
并且,发动机8的横向外侧端位置设置于从前后方向看与前轮2F的横向外侧边缘几乎同等的位置,或者以位于稍靠车体内侧的方式设置于与前轮2F的横向外侧边缘大致相同的位置。 
而且,发动机8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的位置设置于与作为车体车架1的一部分的格子状搭载车架11的横向外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以位于更稍靠近车体内侧的方式设置于与格子状搭载车架11的横向外侧端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前所述,所述发动机8的下表面搭载于格子状搭载车架11,因此,如图7和图8所示,发动机8位于比非转向车轮即车轮2F的前车轴2a稍低、比转向车轮即后轮2R的后车轴2b稍高的位置。也就是说,发动机8设置为位于与非转向车轮即前轮2F的前车轴2a或者转向车轮即后轮2R的后车轴2b大致相同的高度。 
并且,发动机的上端设置为位于比前轮2F的外周边缘的上端稍低的位置,或者位于与前轮2F的外周边缘的上端相同程度高度的位置。 
而且,从侧面看,发动机8设置在前车轴2a与后车轴2b之间,且靠近前车轴2a的一侧。由此,在发动机8的后方侧形成相当于前后的支承脚12b、12b的前后间隔的空间部s1,因此,利用该空间s1,能够从后方侧进行发动机8 的维护。 
而且,如果拆下脱粒部罩43,则发动机8的横向外侧向外部开放,因此也能够容易地从横向外侧进行维护。 
并且,在发动机8的上方侧与载置于支承脚部12的上侧的集谷箱5的底部50之间存在上部空间s2,因此,也能够利用该上部空间s2从上方侧进行维护。 
(集谷箱) 
如图6~图8所示,集谷箱5的底部50中位于脱粒装置4的右侧的右侧底部50a由所述支承脚部12支承,集谷箱5的底部50中相当于左侧底部50b的位置由脱粒装置4的左侧的侧壁4a附近的顶板4b支承,集谷箱5以悬吊于脱粒装置4的左右两侧的状态延伸。 
该集谷箱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车体车架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程度的宽度,其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车体的中心线CL大致一致。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设定为比该左右方向的宽度小,集谷箱5的上表面的最上部为与驾驶室3的顶棚部上表面相同程度的高度。 
如图7和图8所示,该集谷箱5构成为其底部50中由相当于发动机8的上方的所述支承脚部12支承的右侧底部50a位于比位于脱粒装置4的上部的左侧底部50b低的位置。 
由此,如图8所示,集谷箱5的右侧底部50a设置在从侧面看与脱粒装置4的以梯形形状鼓出的顶板4b重叠的高度位置。 
此时,以从侧面看与脱粒装置4的脱粒筒40重叠的方式设定所述支承脚部12的上部的高度位置,因此,在所述发动机8的后方侧,形成在支承脚部12的承受框架12e的下方侧的空间部s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也变得相当高。 
因此,如果拆下脱粒部罩43,则脱粒装置4的侧壁4a的横向外侧也开放得较大,便于对脱粒装置4进行维护。 
(割取处理装置) 
如图1~图3所示,设置有绕搭载于车体车架1的脱粒装置4前侧的水平横轴心x1进行升降动作的割取处理装置7。 
该割取处理装置7构成为具有向脱粒装置40供给割取的茎秆等作物的供给装置70、拨入种植茎秆等作物的拨禾轮71、割取装置72,割取作物后送入供给装置70,并向脱粒装置4供给。 
供给装置70的作物搬运方向是沿着脱粒装置4内的脱粒筒40的脱粒筒旋 转轴线p1的前后方向,拨禾轮71、割取装置72构成为伴随供给装置70部分的升降动作也能够进行升降动作。 
(其他的实施方式之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横跨发动机8上方位置和脱粒装置4上方位置的一连串的部件构成设置在脱粒装置4上方的集谷箱5,并且使集谷箱5的底部50中相当于发动机8上方位置的右侧底部50a位于比相当于脱粒装置4的顶板4b上侧的左侧底部50b低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a)或者9(b)所示,也可以构成为相同程度高度的底部50. 
其他的结构采用和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的实施方式之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是将设置在脱粒装置4上方的集谷箱5悬吊于脱粒装置4左右两侧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如下结构:例如,从脱粒装置4的上方位置向发动机8的上方位置侧悬吊(参照图9(b)),或者仅设置在脱粒装置4的上方位置(参照图9(c)),或者仅设置在发动机8的上方位置(参照图(9)d),或者虽未图示,设置为从脱粒装置4的上方位置向发动机8的上方位置的相反侧悬吊。而且,脱粒装置4也可以设置为其脱粒筒旋转轴线p1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一致,或者大致一致。 
另外,图9(b)~图9(d)中的假想线表示与图9(a)对应部分的集谷箱5的一部分不存在的部位。 
其他的结构采用和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的实施方式之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行驶装置2由驱动轮和转向车轮构成,所述驱动轮由作为非转向车轮的前轮2F构成,所述转向车轮为不被驱动的后轮2R,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前轮2F作为转向车轮,将后轮2R作为由非转向车轮构成的驱动轮。 
而且,也可以前轮2F和后轮2R都由转向车轮构成,前轮2F和后轮2R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均由驱动轮构成。 
(其他的实施方式之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支承集谷箱5的支承脚部12设置在脱粒装置4所偏移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格子状搭载车架11的上侧,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也设置在脱粒装置4所偏移的一侧的相同侧的格子状搭载车架11的上侧,构 成为在集谷箱5的左右两侧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支承。 
其他的结构采用和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其他的实施方式之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是设置在脱粒装置4的横向侧方的发动机8从侧面看设置在前轮2F和后轮2R之间、且从前后方向看与前轮2F重叠的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下设置。 
例如,也可以将发动机8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脱粒装置4的侧壁4a和前轮2F的面向车体中央侧的内端面之间,发动机8的前端位于前轮2F后端的前侧且位于与前车轴2a相同程度的前后方向位置上,或者更靠后方侧的位置上。 
而且,脱粒装置4与发动机8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不局限于两者位于大致相同的前后方向位置上,也可以构成为发动机8的前端位于与脱粒装置4的前壁4c相比向后方侧远离的位置。 
(其他的实施方式之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是发动机8的上端设置为位于比前轮2F的外周边缘的上端稍低的位置或者位于相同程度的高度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如下:发动机8的主要部分位于与前轮2F的外周边缘的上端相同程度的高度,其辅机类、发动机8的仅一小部分位于前轮2F的上端的上方侧。 
而且,不限于发动机8的下表面也设置在与前车轴2a大致相同的高度,例如,也可以设置成发动机8的下表面位于比前车轴2a低的位置,或者设置成发动机8的曲轴位于比前车轴2a低的位置。 
工业实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不限于收割稻、麦、玉米等的谷粒,还能够适用于收获大豆等豆类、菜种等的花卉类。 

Claims (30)

1.一种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左右一对的非转向车轮及左右一对的转向车轮构成的车轮行驶装置(2),并且在脱粒装置(4)的右侧或者左侧的横向一侧的部位设置有发动机(8), 
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前方侧设有割取处理装置(7), 
所述割取处理装置(7)具有拨禾轮(7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从侧面看,所述发动机(8)设置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2a)与所述转向车轮的车轴(2b)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从侧面看,所述脱粒装置(4)设置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2a)与所述转向车轮的车轴(2b)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从侧面看,所述发动机(8)设置于比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2a)与所述转向车轮的车轴(2b)的中间位置靠近所述非转向车轮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4)设置在比所述发动机(8)靠近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从前后方向看,所述发动机(8)设置于与所述非转向车轮重叠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8)位于比所述非转向车轮的外周边缘的上端低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8)的下表面位于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2a)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4)的下表面位于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车轴(2a)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轮行驶装置(2)中,前轮(2F)由所述非转向车轮 构成,后轮(2R)由所述转向车轮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4)设置在所述车轮行驶装置(2)的左右车轮彼此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宽度内。 
12.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看,所述发动机(8)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设置在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看,所述发动机(8)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设置在与所述非转向车轮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4)设置在从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偏向横向一侧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向所述脱粒装置(4)供给割取作物的供给装置(70)设置在与所述脱粒装置(4)同样偏向横向一侧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7、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4)沿着车体前后方向配置脱粒筒旋转轴线(p1)。 
17.如权利要求1~7、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上方侧且俯视时与该脱粒装置(4)重叠的部位设置有集谷箱(5)。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5)跨设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上侧与所述发动机(8)的上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5)形成为位于所述发动机(8)上侧的底部(50a)位置比位于所述脱粒装置(4)上侧的底部(50b)位置低。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5)悬吊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左右两侧。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5)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下方向上的高度。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上的车体车架的大致整个宽度上设置有所述集谷箱(5)。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谷箱(5)由从所述车体车架(1)立设的支承脚部(12)支承。 
24.如权利要求1~7、14、18~2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8)以曲轴沿着车体左右方向的横置的姿势设置。 
25.如权利要求1~7、14、18~2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8)位于与所述脱粒装置(4)的前壁(4c)相比向后方侧远离的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8)位于与所述脱粒装置(4)的前壁(4c)相比向后方侧远离的位置。 
2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8)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4)所偏向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横向一侧位置。 
28.如权利要求1~7、14、18~23、26、2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8)的上侧且俯视时与该发动机(8)重叠的部位设置有集谷箱(5)。 
29.如权利要求1~7、14、18~23、26、2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从侧面看,搭乘驾驶部(3)设置于比所述脱粒装置(4)及所述发动机(8)靠近前方侧的位置。 
30.如权利要求1~7、14、18~23、26、2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搭乘驾驶部(3)由驾驶室(3)构成,所述驾驶室(3)在俯视时设置于所述脱粒装置(4)及所述发动机(8)的前侧。 
CN201320484703.7U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50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0339 2012-02-01
JP2012020339A JP2013158263A (ja) 2012-02-01 2012-02-01 車輪走行式コンバイン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9981 Division CN203181561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5073U true CN203735073U (zh) 2014-07-30

Family

ID=4909848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8470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5073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20132048470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5072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20132048465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5071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 20132005998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1561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
CN20132048472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5074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8470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5072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20132048465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5071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 20132005998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1561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联合收割机
CN20132048472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5074U (zh) 2012-02-01 2013-02-01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58263A (zh)
CN (5) CN20373507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0021B2 (ja) * 2017-06-21 2022-06-03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用作業機
JP2019170258A (ja) * 2018-03-28 2019-10-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CN111918545A (zh) * 2018-04-27 2020-11-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5071U (zh) 2014-07-30
CN203735072U (zh) 2014-07-30
CN203181561U (zh) 2013-09-11
JP2013158263A (ja) 2013-08-19
CN203735074U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99722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排出用绞龙的操作装置
CN203735073U (zh)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202773462U (zh) 脱粒装置
JP2016178869A (ja) 収穫機
CN203735075U (zh) 割取收获机
CN102461389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6982588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501788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5451540B (zh) 收获机及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
CN207151199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206764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9659965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4684378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733612U (zh) 树莓采收机
JP2013158260A (ja) コンバイン
JP7412324B2 (ja) 収穫機
CN214852849U (zh) 一种底盘结构及多功能一体机
JP6887519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6674519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3158262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315825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3158261A (ja) 車輪走行式コンバイン
CN206302752U (zh) 收割机
CN201709135U (zh) 秸秆还田小型谷物联合收获机
CN201682796U (zh) 小型谷物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