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7881U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7881U
CN205017881U CN201520646099.2U CN201520646099U CN205017881U CN 205017881 U CN205017881 U CN 205017881U CN 201520646099 U CN201520646099 U CN 201520646099U CN 205017881 U CN205017881 U CN 205017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caffold
links
main fram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460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家卫
内孝广
吉田有作
熊取刚
福冈义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7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7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框架构造可适当地配置升降驱动收割部的液压缸,且避免构造的复杂化。机体框架(13)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44L、44R),其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横框架(46),其沿着机体横向延伸,在位于传动机构(15)下方的状态下,连结左右主框架(44L、44R)的前端部彼此,收割升降液压缸(54)支承于第一横框架(46)。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支承于行走装置的机体框架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现有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备:机体框架,其支承于行走装置(专利文献1中“前轮”及“后轮”);原动部(专利文献1中“发动机”),其支承于机体框架;传动机构,其连结支承于机体框架的前部,将原动部的动力传递到行走装置(专利文献1中“变速器”及“前轮驱动箱”);收割部,其在行走机体的前部可绕机体横向的横轴心上下升降地设置。
机体框架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专利文献1中“前后方向框架体”),其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横向框架体18a,其沿着机体横向延伸,在位于传动机构前方的状态下,连结左右主框架的前端部彼此;横向框架体18b,其在位于传动机构下方的状态下,在横向框架体18a的后方连结左右主框架彼此。在横向框架体18b上支承有升降驱动收割部的液压缸(专利文献1中“收割升降液压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8258号公报(图10、图11)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例如,横向框架体18b配置在与传动机构重叠的高度位置,因此,液压缸相对于横向框架体18b的配置部位被限制在机体横向上不与传动机构重叠的部位。
另外,例如,为了避免液压缸和横向框架体18a的干涉,将液压缸安装于横向框架体18b上的液压缸用托架需要采用从横向框架体18b延伸至横向框架体18a的正下方位置的在机体前后方向长度长的特别规格。另外,为了加强在机体前后方向长度长的液压缸用托架,需要有多个加强部件。因此,导致构造的复杂化。
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希望提供具有可适当配置升降驱动收割部的液压缸,又能避免构造复杂化的框架构造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机体框架,其支承于行走装置;原动部,其支承于所述机体框架;传动机构,其连结支承于所述机体框架的前部,将所述原动部的动力传递到所述行走装置;收割部,其在行走机体的前部可绕机体横向的横轴心上下升降地设置;液压缸,其升降驱动所述收割部,所述机体框架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其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横框架,其沿着机体横向延伸,在位于所述传动机构下方的状态下,连结左右所述主框架的前端部彼此,所述液压缸支承于所述第一横框架。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位于传动机构下方的状态下沿着机体横向延伸的第一横框架连结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主框架的前端部彼此,在该第一横框架上支承升降驱动收割部的液压缸。即,在第一横框架支承液压缸时,传动机构不会构成妨碍,在机体横向上,可在第一横框架的任意部位配置液压缸。
而且,由于第一横框架连结左右主框架的前端部彼此,因此,在第一横框架的前方不存在连结左右主框架彼此的部件。即,在第一横框架是安装液压缸的液压缸用托架可以采用前后方向不太长的通常规格的部件。而且,由于可使用通常规格的液压缸用托架,不需要用于加强液压缸用托架的加强部件。因此,可避免框架构造的复杂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构成具有可适当配置升降驱动收割部的液压缸,又能避免构造复杂化的框架构造的联合收割机。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框架位于所述传动机构的前部侧下方。
根据本构成,当支承于第一横框架的液压缸以液压缸的基端部为中心摆动时,可确保液压缸的宽摆动范围。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框架连结左右所述主框架的前端下部的角部彼此。
根据本构成,由于是通过第一横框架连结左右主框架的前端下部的角部彼此,所以可提高第一横框架对左右主框架的连结强度。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主框架的上部连结。
根据本构成,由于传动机构与主框架的上部连结,所以可通过主框架从下方稳定地支承传动机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具备传动支承框架,其分别与左右所述主框架连结,配置于比所述主框架高的位置,所述传动机构的上部与所述传动支承框架连结,并且,所述传动机构的下部与所述主框架连结。
根据本构成,可通过左右传动支承框架与左右主框架上下夹持传动机构进行稳定的支承。而且,左右主框架、传动机构、左右传动支承框架相互连结,因此,传动机构起到框架构造中的刚性部件的作用,可形成在整体上具有高牢固性的框架构造。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具备沿着机体横向延伸,连结左右所述传动支承框架彼此的第二横框架。
根据本构成,由于通过沿着机体横向延伸的第二横框架连结左右传动支承框架彼此,所以形成可高强度地承受来自机体横向的力的框架构造。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具备:驾驶室;室框架,从下方支承所述驾驶室;在所述室框架具备:室支承框架,从左右所述传动支承框架分别立设;连结横框架,沿着机体横向延伸,连结左右所述室支承框架彼此。
根据本构成,室框架具备通过沿着机体横向延伸的连结横框架连结从左右传动支承框架分别立设的室支承框架彼此的构造,因此,构成可高强度地承受来自机体横向的力的室框架。因此,通过室框架,可从下方稳定支承驾驶室。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具备连结所述主框架和所述室支承框架的加强框架、覆盖所述行走装置的挡泥板,所述挡泥板支承于所述加强框架。
根据本构成,由于主框架和室支承框架由加强框架连结,所以可形成在整体上具有高刚性的框架构造。而且,由于通过该加强框架来支承覆盖行走装置的挡泥板,所以可实现部件的兼用化,并且可稳定地支承挡泥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轮式全稻秸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轮式全稻秸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3是表示轮式全稻秸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旋转卷筒构造的右侧视图;
图5是表示框架构造的前半部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框架构造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框架构造的前半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框架构造的前半部中左侧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9是表示室的支承构造的左侧观察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框架构造前半部的左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框架构造前半部的右侧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室的支承构造的右侧观察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框架构造前半部的右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放大表示收割升降缸的安装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放大表示收割升降缸的安装部分的左侧观察的剖视图;
图16是放大表示收割升降缸的安装部分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位置调节机构的右侧观察的剖视图,(a)表示调节成下降位置的状态,(b)表示调节成提升位置的状态;
图18是表示制动器构造的概略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另外实施方式中的高度调节机构的右侧观察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L、11R前轮(行走装置)
12L、12R后轮(行走装置)
13机体框架
14发动机(原动部)
15传动机构
16收割部
20驾驶室
44L、44R主框架
46第一横框架
47L、47R传动支承框架
53L、53R角部
54收割升降缸(液压缸)
65第二横框架
71室框架
72L、72R室支承框架
73连结横框架
112L、112R加强框架
150L、150R挡泥板
X2横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在轮式全稻秸投入型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的一例)的行走机体具备作为“行走装置”的左右一对前轮11L、11R、左右一对后轮12L、12R、支承于左右前轮11L、11R及左右的后轮12L、12R的机体框架13。
左右前轮11L、11R作为不能转向的驱动轮构成,左右后轮12L、12R作为可转向的从动轮构成。左右前轮11L、11R配置于机体框架13的前部侧。左右前轮11L、11R以绕水平的驱动轴心X1被旋转驱动的方式构成。后轮12L、12R配置于机体框架13的后部侧。后轮12L、12R支承于后轮支承框架(未图示)的左右两端侧,所述后轮支承框架可绕前后方向轴心左右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框架13。前轮11L、11R的左右宽度比后轮12L、12R的左右宽度大,前轮11L、11R的直径比后轮12L、12R的直径大。即,前轮11L、11R是比后轮12L、12R大的车轮。
如图1~图3所示,在行走机体具备发动机14(相当于“原动部”)、传动机构15、收割部16、脱壳装置17、谷粒贮存部18、秸秆处理装置19、驾驶室20等。
发动机14配置于脱壳装置17的右横侧部。发动机14以曲柄轴(未图示)沿着机体横向的状态被支承于机体框架13。发动机14输出的驱动力向左右前轮11L、11R、收割部16、脱壳装置17等传递。
图1、图2、图5、图6、图8、图11、图18所示的传动机构15连结支承于机体框架13的前部。传动机构15向左右前轮11L、11R传递发动机14的动力。传动机构15具备变速箱21、连结于变速箱21的左右的左右一对车轴箱23L,23R、分别与左右车轴箱23L、23R连结的左右一对减速箱24L、24R、连结左右减速箱24L、24R彼此的管框架25。
如图18所示,在左车轴箱23L内收容有从变速箱21的内部向左方延伸的左驱动轴26L。在右车轴箱23R内收容有从变速箱21的内部向右方延伸的右驱动轴26R。从发动机14传递到变速箱21的驱动力经由左右驱动轴26L、26R分别向左右前轮11L、11R传递。
左减速箱24L内收容有具备多个摩擦板的左摩擦板单元27L、和通过行星齿轮装置等进行减速的左齿轮减速机构28L。通过左摩擦板单元27L,可对左前轮11L进行制动操作。通过左齿轮减速机构28L,可将左驱动轴26L的旋转减速而传递到左前轮11L。左摩擦板单元27L上连结有左制动器操作轴29L。如果旋转操作左制动器操作轴29L,通过球凸轮机构(未图示)进行左摩擦板单元27L中多个摩擦板彼此的压接或压接解除,由此,可切换左前轮11L的制动状态和制动解除状态。
右减速箱24R内收容有具备多个摩擦板的右摩擦板单元27R、和通过行星齿轮装置等进行减速的右齿轮减速机构28R。通过右摩擦板单元27R,可对右前轮11R进行制动操作。通过右齿轮减速机构28R,可将右驱动轴26R的旋转减速而传递到右前轮11R。右摩擦板单元27R上连结有右制动器操作轴29R。如果旋转操作右制动器操作轴29R,通过球凸轮机构(未图示)进行右摩擦板单元27R中多个摩擦板彼此的压接或压接解除,由此,可切换右前轮11R的制动状态和制动解除状态。
左右制动器操作轴29L、29R分别经由左右制动器操作臂30L、30R与配置在驾驶室20内的制动踏板31连结。如果踩下制动踏板31,会对左右制动器操作轴29L、29R同时进行旋转操作,制动力作用在与左右前轮11L、11R连结的左右驱动轴26L、26R两方。
如图1~图3所示,收割部16配置在脱壳装置17的前方侧。收割部16收割在农场种植的作物的谷秆,向脱壳装置17供给收割的谷秆。收割部16在行走机体的前部可绕机体横向的横轴心X2上下升降地设置。收割部16可在进行收割作业的下降作业状态和不进行收割作业的上升待机状态之间上下升降。
在收割部16上具备:收割头部32,其是以规定的收割宽度收割种植的作物,将收割的作物收集在收割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收割处理部;送料器33,其向机体后方的脱壳装置17输送被收割而收集在中央的作物。
在收割头部32上具备收割框架34、旋转卷筒35、割刃装置36、横送绞龙37等。
如图1~图4所示,旋转卷筒35通过多个尖端38将种植谷秆向机体后方侧扒搂。割刃装置36构成推子式,切断种植谷秆的根株附近。横送绞龙37被旋转驱动,将通过割刃装置36收割的收割谷秆朝向送料器33向机体后方输送。
如图4所示,旋转卷筒35相对于收割框架34安装于绕横向的摆动轴心X3摆动自如的左右一对支承臂39的前端部。支承臂39具备由连结收割框架34和支承臂39的液压缸构成的卷筒升降液压缸41。通过卷筒升降液压缸41的伸缩,可使旋转卷筒35绕摆动轴心X3摆动,相对于收割框架34上下升降。旋转卷筒35绕横向的旋转轴心X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臂39。
如图1~图3所示,脱壳装置17配置于驾驶室20的后方侧。脱壳装置17对从收割部16供给的收割谷秆进行脱壳处理,向谷粒贮存部18供给被脱壳的谷粒。另外,向秸秆处理装置19供给通过脱壳处理而产生的秸秆。
谷粒贮存部18配置在驾驶室20的后方侧且脱壳装置17的上方侧。谷粒贮存部18例如由作物箱构成,贮存经脱壳处理的谷粒。该谷粒贮存部18可绕位于行走机体的靠右部位的前后轴心Y摆动,能够在底面为大致水平状态的下降贮存姿态和底面为倾斜状态的上升排出姿态之间变更姿态。通过使谷粒贮存部18成为上升排出姿态,可使谷粒从形成于机体右横侧的带导槽的谷粒排出口(未图示)向机体右横外侧自然流下而排出。
秸秆处理装置19配置在机体框架13的最后部侧且脱壳装置17的后方侧。秸秆处理装置19通过旋转刃对从脱壳装置17供给的秸秆(未图示)进行细断处理,并将其从行走机体的后部侧排出。
驾驶室20配置在机体框架13的前部侧,位于收割部16的上方。驾驶室20的内部具备操纵者就坐的驾驶坐席42、进行后轮12L、12R的转向操作的转向盘43等。
(关于框架构造)
图1、图2、图5、图6、图8、图11等所示的机体框架13作为整体成为框状的框架。如图1、图2、图5~图8、图10、图11、图13等所示,在机体框架13的前部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44L、44R、第一横框架46、左右一对传动支承框架47L、47R等。
如图1、图2等所示,左右主框架44L、44R分别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主框架44L、44R相互平行配置。如图7等所示,左右主框架44L、44R由朝向机体内开放的槽形部件构成。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在各主框架44L、44R的朝向机体内开放的内部空间可配置线缆等。
如图5~图8、图10等所示,左主框架44L的前端部分别具备具有横向面的纵板49L、上下朝向的纵支柱50L、具有上下朝向面的载置连结体51L。纵板49L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左主框架44L的前端部内侧。纵支柱50L由方管构成。纵支柱50L通过焊接等固定于纵板49L的机体内侧。载置连结体51L通过焊接等固定于纵支柱50L的上端部及纵板49L的上端部。载置连结体51L从下方通过螺栓与传动机构15连结固定。在左主框架44L的前端下部分别由纵板49L的内面和纵支柱50L的前面形成有角部53L。
如图5~图7、图11、图13等所示,在右主框架44R的前端部分别具备具有横向面的纵板49R、上下朝向的纵支柱50R、具有上下朝向面的载置连结体51R。纵板49R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右主框架44R的前端部内侧。纵支柱50R由方管构成。纵支柱50R通过焊接等固定于纵板49R的机体内侧。载置连结体51R通过焊接等固定于纵支柱50R的上端部及纵板49R的上端部。载置连结体51R从下方通过螺栓与传动机构15连结固定。在左右主框架44R的前端下部分别由纵板49R的内面和纵支柱50R的前面形成有角部53R。
(关于第一横框架)
如图6、图7等所示,第一横框架46沿着机体横向延伸,位于传动机构15的前部侧下方。第一横框架46由方管构成。如图6~图8、图11等所示,第一横框架46在位于传动机构15下方的状态下连结左右主框架44L、44R的前端部彼此。具体而言,第一横框架46连结左右主框架44L、44R的前端下部的角部53L、53R彼此。第一横框架46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左右角部53L、53R。
(关于收割升降液压缸)
如图1、图2、图5~图8、图11、图14~图16所示,在第一横框架46上支承有升降驱动收割部16的收割升降液压缸54(相当于“液压缸”)。收割升降液压缸54的基端部54A经由液压缸用托架55摆动自如地支承于第一横框架46,收割升降液压缸54的前端部经由其它液压缸用托架摆动自如地支承于送料器33的下部。
液压缸用托架55位于传动机构15的变速箱21下方。液压缸用托架55采用机体前后方向的长度短的通常规格托架。液压缸用托架55具有在机体横向排列的两个板材。液压缸用托架55通过焊接等固定在第一横框架46的前面和下面,从第一横框架46朝向斜前下方延伸。收割升降液压缸54的基端部54A经由连结销56连结在液压缸用托架55,绕左右轴心X5摆动自如地被支承。左右轴心X5位于第一横框架46的下端部前方。通过收割升降液压缸54的伸缩,收割部16可相对于脱壳装置17上下升降。
如图6、图8、图11所示,第一横框架46与传动机构15隔开上下方向的间隙而配置。由此,支承于第一横框架46的收割升降液压缸54的驱动力不会直接向传动机构15传递,不向传动机构15施加过大的负荷,不易产生漏油等故障。
(关于传动支承框架)
如图6~图8、图10、图11、图13等所示,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分别与左右主框架44L、44R连结。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分别配置在比主框架44L、44R高的位置。从侧面观察时,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分别呈反L字状的形状。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相互平行配置。右传动支承框架47R的上端位置比左传动支承框架47L的上端位置高。
如图7、图8、图10等所示,左传动支承框架47L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脚部件59L、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件60L、吊挂连结体61L、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面的前支承凸缘62L、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面的后支承凸缘63L。
脚部件59L由方管构成。脚部件59L的下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左主框架44L的前部上面。延伸部件60L由方管构成。延伸部件60L的后端部后面通过焊接等固定于脚部件59L的上端部前面。延伸部件60L从脚部件59L的上端部向前方延伸。前支承凸缘62L及后支承凸缘63L由板状部件构成。前支承凸缘62L配置于后支承凸缘63L的前方。前支承凸缘62L及后支承凸缘63L通过焊接等固定于脚部件59L的上部及延伸部件60L的前部上部。吊挂连结体61L由板状部件构成。吊挂连结体61L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延伸部件60L的下部侧。在吊挂连结体61L和延伸部件60L之间架设有多个纵向加强肋64L。吊挂连结体61L从上方通过螺栓与传动机构15的左减速箱24L连结固定。
右传动支承框架47R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脚部件59R、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件60R、吊挂连结体61R、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面的前支承凸缘62R、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面的后支承凸缘63R。
脚部件59R由方管构成。脚部件59R的下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右主框架44R的前部上面。延伸部件60R由方管构成。延伸部件60R的后端部的下面通过焊接等固定于脚部件59R的上端部上面。延伸部件60R从脚部件59R的上端部向前方延伸。前支承凸缘62R及后支承凸缘63R由板状部件构成。前支承凸缘62R配置于后支承凸缘63R的前方。前支承凸缘62R及后支承凸缘63R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延伸部件60R的上部。吊挂连结体61R由板状部件构成。吊挂连结体61R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延伸部件60R下部侧。在吊挂连结体61R和延伸部件60R之间架设有多个纵向加强肋64R。吊挂连结体61R从上方通过螺栓与传动机构15的右减速箱24R连结固定。
(关于第二横框架)
如图5~图8、图11等所示,在吊挂连结体61L、61R的后方具备第二横框架65。第二横框架65由方管构成。第二横框架65沿着机体横向延伸,连结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彼此。第二横框架65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的延伸部件60L、60R。在第二横框架65的机体横向的中途部分的下面,通过焊接固定有角状的安装撑杆66。
如图8、图11等所示,传动机构15被左右主框架44L、44R的载置连结体51L、51R从下方支承,并且,被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的吊挂连结体61L、61R吊挂支承。即,传动机构15的上部与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连结,并且,传动机构15的下部与左右主框架44L、44R连结。
(关于单元构造体)
如图10等所示,左主框架44L具备后分割部67L和位于后分割部67L前方的前分割部68L,两者可相互装卸自如,从而左主框架44L可分割为后分割部67L和前分割部68L。在后分割部67L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具有前后朝向面的连结凸缘69L。在前分割部68L的后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具有前后朝向面的被连结凸缘70L。连结凸缘69L和被连结凸缘70L沿着前后方向通过螺栓连结。即,后分割部67L和前分割部68L将朝向前后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进行凸缘连结。被连结凸缘70L、纵支柱50L、纵板49L、载置连结体51L、第一横框架46、液压缸用托架55在前分割部68L一体化。
如图13等所示,右主框架44R具备后分割部67R和位于后分割部67R前方的前分割部68R,两者可相互装卸自如,从而右主框架44R可分割为后分割部67R、前分割部68R。在后分割部67R的前端部通过焊接固定具有前后朝向的面的连结凸缘69R。在前分割部68R的后端部通过焊接固定具有前后朝向的面的被连结凸缘70R。连结凸缘69R和被连结凸缘70R沿着前后方向通过螺栓连结。即,后分割部67R和前分割部68R将朝向前后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进行凸缘连结。被连结凸缘70R、纵支柱50R、纵板49R、载置连结体51R、第一横框架46、液压缸用托架55在前分割部68R一体化。
即,由左右被连结凸缘70L、70R、左右前分割部68L、68R、左右纵板49L、49R、左右载置连结体51L、51R、第一横框架46、液压缸用托架55构成一体的单元构造体U。单元构造体U相对于机体框架13可自如装卸。
(关于传动机构的装配)
向机体框架13组装传动机构15时,从机体框架13卸下图7等所示的单元构造体U。首先,通过上下方向的螺栓连结将传动机构15吊挂支承在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的吊挂连结体61L、61R。然后,将单元构造体U与机体框架13连结。这时,对于左右主框架44L、44R,后分割部67L、67R和前分割部68L、68R分别位于传动机构15的下方,通过沿着前后方向的螺栓连结而进行连结。因此,传动机构15不会妨碍螺栓连结作业,容易进行单元构造体U向机体框架13的安装作业。另外,拆卸作业也同样容易进行。而且,从载置连结体51L、51R的下方通过上下方向的螺栓连结,连结载置连结体51L、51R与传动机构15。这样,可将传动机构15安装在机体框架13上。
(关于室框架)
如图1、图2、图6~图13等所示,室框架71支承于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的上部。室框架71配置于左右主框架44L、44R的前部侧。室框架71从下方支承驾驶室20。
室框架71具备左右一对室支承框架72L、72R、和连结横框架73。左右室支承框架72L、72R分别从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立设。
如图7~图10等所示,左室支承框架72L具备左支承框架74、后弯曲支柱75、前弯曲支柱76。
左支承框架74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左支承框架74由方管构成。左支承框架74的纵断面为纵长。在左支承框架74上,通过焊接等固定左前支承托架77、左后支承托架78、第一安装凸缘79、槽托架80、槽撑杆81。在左前支承托架77的机体横内侧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第二安装凸缘82。第二安装凸缘82位于第一安装凸缘79的前方。
后弯曲支柱75由弯曲的方管构成。后弯曲支柱75的形状为,从下端部朝向上方垂直延伸,然后弯曲,随着从弯曲部朝向上方而位于机体内侧。后弯曲支柱75的上端部与左支承框架74的后部连结固定。后弯曲支柱75的下端部与左传动支承框架47L的延伸部件60L的上部连结固定。具体而言,后弯曲支柱75的下端部具备具有上下朝向的面的后被支承凸缘83L。后弯曲支柱75的上端部具备具有左右朝向的面的第一被安装凸缘85。后被支承凸缘83L以朝向上下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沿着上下方向通过螺栓连结与左传动支承框架47L的后支承凸缘63L进行凸缘连结。第一被安装凸缘85以朝向左右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沿着左右方向通过螺栓连结与安装于左支承框架74的第一安装凸缘79进行凸缘连结。
前弯曲支柱76配置于后弯曲支柱75的前方。前弯曲支柱76由弯曲的方管构成。前弯曲支柱76的形状为,从下端部朝向斜前方上升延伸,然后弯曲,从弯曲部朝向斜前方上升,且随着朝向上方而位于机体内侧。前弯曲支柱76的上端部连结固定于左支承框架74的前端部附近。前弯曲支柱76的下端部与左传动支承框架47L的吊挂连结体61L的上部连结固定。具体而言,前弯曲支柱76的下端部具备具有上下朝向的面的前被支承凸缘86L。前弯曲支柱76的上端部具备具有左右朝向的面的第二被安装凸缘87。前被支承凸缘86L以朝向上下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沿着上下方向通过螺栓连结与左传动支承框架47L的前支承凸缘62L进行凸缘连结。第二被安装凸缘87以朝向左右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沿着左右方向通过螺栓连结与安装于左支承框架74的第二安装凸缘82进行凸缘连结。
如图7、图8、图10等所示,槽撑杆81由向上开放的槽部件构成,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左支承框架74的后端部。槽托架80由向下开放的槽部件构成,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左支承框架74的机体前后方向的中途部分。槽托架80比左支承框架74更向机体内突出。
如图7、图11~图13等所示,右室支承框架72R具备右支承框架84、第一直支柱95、第二直支柱96、斜材97。
右支承框架84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右支承框架84由方管构成。在右支承框架84上通过焊接等固定有右前支承托架99、右后支承托架100、具有朝向左右方向的面的第三安装凸缘101、安装体102。在安装体102的机体内侧通过焊接等固定具有前面和上面的角状的角托架103。
第一直支柱95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直支柱95由方管构成。第一直支柱95从下端部朝向上方垂直延伸。第一直支柱95的上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右支承框架84的后部。第一直支柱95的下端部连结固定于右传动支承框架47R的延伸部件60R的上部。具体而言,在第一直支柱95的下端部具备具有上下朝向的面的后被支承凸缘83R。后被支承凸缘83R以朝向上下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沿着上下方向通过螺栓连结与右传动支承框架47R的后支承凸缘63R进行凸缘连结。
第二直支柱96配置于第一直支柱95的前方。第二直支柱96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二直支柱96由方管构成。第二直支柱96从下端部朝向上方垂直地延伸。第二直支柱96的上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右支承框架84的前后中央部位。第二直支柱96的下端部连结固定于右传动支承框架47R的延伸部件60R的上部。具体而言,第二直支柱96的下端部具备具有上下朝向的面的前被支承凸缘86R。前被支承凸缘86R以朝向上下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沿着上下方向通过螺栓连结与右传动支承框架47R的前支承凸缘62R进行凸缘连结。
斜材97配置于第二直支柱96的前方且右支承框架84的下方。斜材97在以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的状态下笔直地延伸。斜材97由方管构成。斜材97的上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右支承框架84的前端部。斜材97的下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于第二直支柱96的下部。
如图7、图8、图10等所示,连结横框架73沿着机体横向延伸,连结左右室支承框架72L、72R彼此。连结横框架73由角部件构成。连结横框架73通过从左右方向插通于槽状的槽托架80并进行螺栓连结后,再与角托架103进行螺栓连结而安装。由于槽托架80的下方和后方开放,所以容易进行连结横框架73的组装。
(关于加强框架)
如图5~图8、图10、图11、图13等所示,在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的后方具备左右加强框架112L、112R。左右加强框架112L、112R分别连结左右主框架44L、44R和左右室支承框架72L、72R。
(关于左加强框架)
图5~图8、图10等所示的左加强框架112L由方管构成。左加强框架112L以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位于前方的倾斜的姿态配置。左加强框架112L设为直线状的形状,不需要弯曲加工等成本。左加强框架112L与左主框架44L、左室支承框架72L连结。具体而言,左加强框架112L的下端部经由下托架113与左主框架44L连结固定。左加强框架112L的上端部具备由向下开放的槽部件构成的上托架114。上托架114比左加强框架112L的上端部更靠前方突出。将固定于左加强框架112L的上托架114沿着上下方向通过螺栓连结在固定于左支承框架74的槽撑杆81,由此,连结左支承框架74和左加强框架112L。这时,将上托架114中比左加强框架112L的上端部更靠前方突出的部分螺栓连结,因此,可顺畅地进行左支承框架74和左加强框架112L的连结作业。
图7、图11、图13等所示的右加强框架112R具备支柱部件116、第一横部件117、第二横部件118、连接部件119。
支柱部件116从机体框架13的前端部侧立设。支柱部件116的形状为,以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延伸后,在弯曲部弯曲,向上方笔直延伸。支柱部件116连结固定于右主框架44R的上面。具体而言,将朝向上下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通过沿着上下方向的螺栓连结将通过焊接等固定于支柱部件116的下端部的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面的支柱被支承凸缘120与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右主框架44R的上部的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面的支柱支承凸缘121进行凸缘连结。
第一横部件117从支柱部件116向机体内延伸。在第一横部件117的内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了具有机体左右朝向的面的连结托架123。第一横部件117经由连结托架123连结支承于脱壳装置17的横侧面。在第一横部件117的机体横向的中途部分,通过焊接等固定了具有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的面的第四安装凸缘124。
第二横部件118从支柱部件116向机体内延伸。在第二横部件118的内端部附近,通过焊接等固定有向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滤清器支承台125。在滤清器支承台125上支承有对向发动机14供给的外气进行除尘处理的空气滤清器126。
连接部件119在以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状态下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连接部件119由方管构成。连接部件119连结第一横部件117的机体横向的中途部分和右支承框架84的后端部。具体而言,在连接部件119的后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了具有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的面的第四被安装凸缘134。在连接部件119的前端部的横外侧面,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第三被安装凸缘133。固定于第一横部件117的第四安装凸缘124和固定于连接部件119的第四被安装凸缘134将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的面作为对合面,通过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螺栓连结进行凸缘连结。固定于右支承框架84的第三安装凸缘101和固定于连接部件119的第三被安装凸缘133将朝向机体横向的面作为对合面,通过沿着机体横向的螺栓连结进行凸缘连结。
(关于驾驶部框架的支承构造)
如图1、图2、图9、图12所示,驾驶室20具备驾驶部框架139。驾驶部框架139具备左前被支承托架140、左后被支承托架141、右前被支承托架142、右后被支承托架143。
如图9、图12所示,室框架71的左前支承托架77经由橡胶缓冲垫等缓冲部件128与驾驶部框架139的左前被支承托架140的上部螺栓连结。室框架71的左后支承托架78经由橡胶缓冲垫等缓冲部件128与驾驶部框架139的左后被支承托架141的上部螺栓连结。室框架71的右前支承托架99经由橡胶缓冲垫等缓冲部件128与驾驶部框架139的右前被支承托架142的上部螺栓连结。室框架71的右后支承托架100经由橡胶缓冲垫等缓冲部件128与驾驶部框架139的右后被支承托架143的上部螺栓连结。这样,驾驶室20的驾驶部框架139通过缓冲部件128实施防振措施,连结支承于室框架71的上部。
(关于挡泥板)
如图1、图5~图8、图10等所示,在左加强框架112L上支承有覆盖左前轮11L的斜后上方的左挡泥板150L。在左加强框架112L上安装有多个(例如2个)安装件151L。各安装件151L分别与左挡泥板150L所具备的2个被安装件152L螺栓连结。被安装件152L呈接近左挡泥板150L的横向宽度的大致全宽的横长形状。
如图2、图5~图8、图11、图13等所示,在右加强框架112R上支承有覆盖右前轮11R的斜后上方的右挡泥板150R。在右加强框架112R上安装有多个(例如2个)安装件151R。具体而言,安装件151R分别安装于滤清器支承台125和支柱部件116上。各安装件151R分别与右挡泥板150R具备的2个被安装件152R螺栓连结。被安装件152R呈接近左挡泥板150L的横向宽度的大致全宽的横长形状。
这样,分别具备覆盖左右前轮11L、11R的左右挡泥板150L、150R。左右挡泥板150L、150R分别支承于左右加强框架112L、112R。
(关于制动器操作轴的支承)
如图6、图18所示,右制动器操作轴29R比左制动器操作轴29L长。左制动器操作轴29L的延伸端部附近的部位与固定于第二横框架65的安装撑杆66螺栓连结。由此,难以在左制动器操作轴29L产生扭曲等。另外,右制动器操作轴29R的延伸端部附近的部位连结支承于变速箱21的侧壁。由此,难以在右制动器操作轴29R产生扭曲等。
(关于旋转卷筒的位置调节机构)
如图4、图17所示,旋转卷筒35经由位置调节机构160安装于筒状的支承臂39。通过位置调节机构160可调节旋转卷筒35相对于支承臂39的安装位置。位置调节机构160具备支承于旋转卷筒35侧的筒状的轴承部161、平板状的多个调节板162、定位销163。
在作为内筒的支承臂39外嵌有作为外筒的轴承部161,在支承臂39和轴承部161之间隔开有上下方向的间隙。在该间隙中插入多个调节板162的状态下,以贯通支承臂39的上下孔部39A、轴承部161的上下孔部161A、各调节板162的孔部162A的方式插入定位销163。
例如,从如图17(a)所示的在支承臂39的上侧插入4个调节板162的状态,调节为如图17(b)所示的在支承臂39的上侧插入1个调节板162并在支承臂39的下侧插入3个调节板162的状态。于是,可降低旋转卷筒35相对于支承臂39的高度位置。这样,通过调节位于支承臂39的上侧的调节板162的数量和位于支承臂39的下侧的调节板162的数量的这样的简单作业,就可以降低旋转卷筒35相对于支承臂39的高度位置。由此,例如,可以通过简单的作业调节旋转卷筒35所进行的作物的扒搂高度。例如,通过降低旋转卷筒35的高度位置,可利用旋转卷筒35良好地扶起在农场倒伏的作物,实现收割性能的提高。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各其它实施方式中,除被说明的构成以外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各其它实施方式只要不产生矛盾,可以相互组合。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各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横框架46连结左右主框架44L、44R的前端下部的角部53L、53R彼此,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一横框架46连结左右主框架44L、44R的前端下部的纵支柱50L、50R的内面彼此。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侧面观察时,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分别呈反L字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从侧面观察时,左右传动支承框架也可以分别是圆弧状。另外,例如,左右传动支承框架也可以分别是直线状。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右主框架44L、44R分别可分割,但不限于此。例如,左右主框架也可以是不可分割的构造。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沿着机体横向延伸,连结左右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彼此的第二横框架65,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具备第二横框架65。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室框架71具备连结左右室支承框架72L、72R彼此的连结横框架7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不具备连结横框架73的室框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加强框架112L、112R分别支承有左右挡泥板150L、150R,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另外的部位支承左右挡泥板150L、150R。另外,也可以不具备左右挡泥板150L、150R。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分别连结主框架44L、44R和室支承框架72L、72R的加强框架112L、112R,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具备加强框架112L、112R。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轴承部161和支承臂39之间嵌入多个调节板162,变更支承臂39的上侧的调节板162和数量和支承臂39的下侧的调节板162的数量,从而变更旋转卷筒35相对于支承臂39的高度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9所示,,也可以在轴承部161的上下孔部161A固定焊接螺母202,从上下对该焊接螺母202紧固螺栓201,进行支承臂39的高度调整。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在支承臂39设计孔部。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行走装置”,例举了作为不能转向的驱动轮的左右一对前轮11L、11R及作为能够转向的从动轮的左右一对后轮12L、12R,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由作为不能转向的驱动轮的左右一对前轮及作为能够转向的从动轮的左右一对后轮所构成的其它“行走装置”。另外,也可以是由左右一对履带行走装置构成的其它“行走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除可用于轮式全稻秸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外,还可用于履带式全稻秸投入型联合收割机、轮式或履带式自脱型联合收割机等各种联合收割机。

Claims (13)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机体框架(13),其支承于行走装置(11L、11R、12L、12R);
原动部(14),其支承于所述机体框架(13);
传动机构(15),其连结支承于所述机体框架(13)的前部,将所述原动部(14)的动力传递到所述行走装置(11L、11R、12L、12R);
收割部(16),其在行走机体的前部可绕机体横向的横轴心(X2)上下升降地设置;
液压缸(54),其升降驱动所述收割部(16),
所述机体框架(13)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44L、44R),其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横框架(46),其沿着机体横向延伸,在位于所述传动机构(15)下方的状态下,连结左右所述主框架(44L、44R)的前端部彼此,
所述液压缸(54)支承于所述第一横框架(4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框架(46)位于所述传动机构(15)的前部侧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框架(46)连结左右所述主框架(44L、44R)的前端下部的角部(53L、53R)彼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框架(46)连结左右所述主框架(44L、44R)的前端下部的角部(53L、53R)彼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15)与所述主框架(44L、44R)的上部连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15)与所述主框架(44L、44R)的上部连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15)与所述主框架(44L、44R)的上部连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15)与所述主框架(44L、44R)的上部连结。
9.如权利要求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其分别与左右所述主框架(44L、44R)连结,配置于比所述主框架(44L、44R)高的位置,
所述传动机构(15)的上部与所述传动支承框架(47L、47R)连结,并且,所述传动机构(15)的下部与所述主框架(44L、44R)连结。
10.如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横框架(65),其沿着机体横向延伸,连结左右所述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彼此。
11.如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驾驶室(20);
室框架(71),其从下方支承所述驾驶室(20);
在所述室框架(71)具备:室支承框架(72L、72R),其从左右所述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分别立设;连结横框架(73),其沿着机体横向延伸,连结左右所述室支承框架(72L、72R)彼此。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驾驶室(20);
室框架(71),其从下方支承所述驾驶室(20);
在所述室框架(71)具备:室支承框架(72L、72R),其从左右所述传动支承框架(47L、47R)分别立设;连结横框架(73),其沿着机体横向延伸,连结左右所述室支承框架(72L、72R)彼此。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加强框架(112L、112R),其连结所述主框架(44L、44R)和所述室支承框架(72L、72R);
挡泥板(150L、150R),其覆盖所述行走装置(11L、11R、12L、12R);
所述挡泥板(150L、150R)支承于所述加强框架(112L、112R)。
CN201520646099.2U 2014-09-02 2015-08-25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2050178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8276 2014-09-02
JP2014178276A JP6257479B2 (ja) 2014-09-02 2014-09-02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7881U true CN205017881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5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6099.2U Active CN205017881U (zh) 2014-09-02 2015-08-25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57479B2 (zh)
CN (1) CN205017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5848A (zh) * 2020-02-28 2022-10-11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01786A4 (en) 2017-10-25 2021-06-23 Kubota Corporation HARVES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7972Y2 (zh) * 1975-07-08 1980-11-10
JPS6038349Y2 (ja) * 1978-03-29 1985-11-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US4584826A (en) * 1983-02-23 1986-04-29 Blackwelders Tomato harvester
JPH10159562A (ja) * 1996-11-27 1998-06-16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汎用型コンバインのミッションケース冷却構成
JPH10278838A (ja) * 1997-04-10 1998-10-20 Seirei Ind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シャーシフレーム構造
JP4723768B2 (ja) * 2001-09-17 2011-07-13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移動農機の走行台車
JP2003159956A (ja) * 2001-11-27 2003-06-03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クラッチレバー装着装置
JP3797232B2 (ja) * 2002-02-01 2006-07-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
JP2004113107A (ja) * 2002-09-26 2004-04-15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4238596B2 (ja) * 2003-02-26 2009-03-1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車両のキャビン
JP2008000029A (ja) * 2006-06-20 2008-01-10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8215587A (ja) * 2007-03-07 2008-09-18 Yanmar Co Ltd 軸受装置、該軸受装置を用いたプーリ、該プーリを有するベルト張力調節装置、及び、該ベルト張力調節装置を有するコンバイン
JP2013158258A (ja) * 2012-02-01 2013-08-19 Kubota Corp 刈取収穫機
JP2014014323A (ja) * 2012-07-10 2014-01-30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JP2014048380A (ja) * 2012-08-30 2014-03-17 Sony Corp 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5848A (zh) * 2020-02-28 2022-10-11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CN115175848B (zh) * 2020-02-28 2024-03-05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57479B2 (ja) 2018-01-10
JP2016049093A (ja) 2016-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51309C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belt pickup header in an agricultural harvester
US8408567B2 (en) Swather tractor with frame suspension
CN102781216B (zh) 一种安装在拖拉机上的摘棉机
US20060150605A1 (en) Vehicle for supporting a crop picking head with an adjustable suspension
US20120131893A1 (en) Self-Leveling Four-Bar Linkage for Suspending a Header of an Agricultural Implement
US5865444A (en) Body leveling suspension including a pivoting arrangement
CN101547596B (zh) 牵引式摘棉机
US5983615A (en) Windrower platform side-to-side float balance adjustment
US4159749A (en) Harvesting machine frame
CN102548390A (zh) 树木收割机
CN205017881U (zh) 联合收割机
EP2042025B1 (en) A mower with a lateral conveyor
US3517491A (en) Header suspension mounting for pull-type harvesters
US4203275A (en) Tractor mounted harvester unit
US6607204B2 (en) Self-propelled harvesting machine, especially a pick-up chopper
CN203261777U (zh) 联合收割机的前处理装置
US2807127A (en) Harvester platform support linkage
CN204907175U (zh) 一种自走式轮拖甘蔗割铺机
JP7072481B2 (ja) 作業機
CN203735071U (zh) 车轮行驶式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A2122487C (en) Swivelling device, wheel suspension via a swivelling device and agricultural appliance, especially a combine harvester, with a wheel bearer and chassis fitted with a swivelling device
US3673775A (en) Self-propelled agricultural machine
CN214852849U (zh) 一种底盘结构及多功能一体机
CN106793754A (zh) 收割机
CN205213373U (zh) 水田作业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