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5848B -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5848B
CN115175848B CN202180017248.7A CN202180017248A CN115175848B CN 115175848 B CN115175848 B CN 115175848B CN 202180017248 A CN202180017248 A CN 202180017248A CN 115175848 B CN115175848 B CN 115175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bracket
vehicle
fixed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72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5848A (zh
Inventor
芹泽尚宜
陈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749048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517584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75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5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5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5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8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e.g. mudguard fl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3Mounting devices
    • B62D25/166Mounting devices by rods or other distance-keep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3M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8Mud guards for utility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04Cabs insulated against vibrations or noise, e.g. with elastic suspension
    • B62D33/0608Cabs insulated against vibrations or noise, e.g. with elastic suspension pneumatic or hydraulic suspen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驾驶室的下方的左右的侧梁(7)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有树脂制的板状的挡泥板(11)。驾驶室后梁(12)被固定于车身框架(5)并从车身框架(5)向上方延伸,从下方支承驾驶室的后端侧。在驾驶室后梁(12)的支承梁(15L)的上端部,固定有用于支承左右的挡泥板(11)的挡泥板支架(17)。挡泥板(11)被配置于挡泥板支架(17)的前方,被挡泥板支架(17)支承。BSM雷达(10)是检测车辆的周围的物体的信息的检测器,被配置于挡泥板(11)的后方的车宽方向外端部,介由雷达支架(20)被固定于挡泥板支架(17)的第二支架(19)。

Description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车辆的挡泥板。在车轮(前轮)的后部上方,配置有树脂制的防护板。防护板被固定于车身的框架。在防护板的下端,固定有橡胶制的挡泥板。在挡泥板的后表面,配置有用于防止挡泥板卷起的卷起防止部件。该卷起防止部件被固定于继电器箱支承托架。在挡泥板的后方附近、且卷起防止部件的上方的位置,配置有继电器箱。此外,在继电器箱的后方,配置有将蓄电池支承于车身的框架侧的蓄电池支架。在蓄电池支架的下方,配置有储液罐。该储液罐通过支架而被支承于车身的框架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15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具备检测存在于车辆的死角的车辆或人的BSM(Blind Spot Monitoring:盲点检测)系统的车辆,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具有BSM雷达等的检测器的车辆中,支架从车身框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在该支架的前端侧安装检测器。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那样,在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外侧具有防护板(挡泥板)的车辆中,有时想要将检测器配置于挡泥板的后方。此时,若将检测器配置于挡泥板的后方附近,则在挡泥板因车辆的振动等而振动时,挡泥板干扰检测器,检测器可能会破损。为了避免挡泥板与检测器的干扰,可以想到使检测器从挡泥板向后方分开地配置,但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在挡泥板的后方配置有各种装置(例如,继电器箱、储液罐、各种支架等)的车辆中,难以将检测器从挡泥板向后方分开地配置。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其能够防止与挡泥板相干扰导致的检测器的破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具备挡泥板支架、挡泥板和检测器。挡泥板支架被配置于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外侧,固定于车身框架。挡泥板被配置于挡泥板支架的前方,被挡泥板支架支承。检测器被配置于挡泥板的后方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固定于挡泥板支架,检测车辆的外部信息。
在上述结构中,检测器被固定于支承挡泥板的挡泥板支架,因此,在挡泥板因车辆的振动等而振动时,挡泥板支架及检测器也一体地振动。这样,在挡泥板的振动时检测器也一体地振动,因此,即使将检测器配置在挡泥板的后方附近,也能够防止挡泥板与检测器的干扰,能够防止与挡泥板相干扰导致的检测器的破损。
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是上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具备驾驶室和驾驶室后梁。驾驶室被配置于车身框架的上方。驾驶室后梁被固定于车身框架,从车身框架向上方延伸,从下方支承驾驶室的后端侧。挡泥板支架具有被配置于比车身框架更靠上方处并从驾驶室后梁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上支架部、以及从上支架部向下方延伸并被配置于挡泥板的后方并固定于挡泥板的纵支架部,挡泥板支架介由驾驶室后梁固定于车身框架。检测器被固定于挡泥板支架的纵支架部。
在上述结构中,挡泥板支架经由驾驶室后梁固定于车身框架。即,检测器经由挡泥板支架及驾驶室后梁安装于车身框架,因此在具备驾驶室后梁的车辆中,能够利用驾驶室后梁将检测器安装于车身框架。
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是上述第二方案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挡泥板支架具有从纵支架部的下端侧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被固定于车身框架的下支架部。
在上述结构中,挡泥板支架具有从纵支架部的下端侧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被固定于车身框架的下支架部。即,支承检测器的挡泥板支架的纵支架部,其上侧介由上支架部支承于车身框架侧,下侧介由下支架部支承于车身框架侧。这样,挡泥板支架的纵支架部,其上下的两端侧被支承于车身框架侧,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的振动时的挡泥板支架的纵支架部的振动,能够抑制检测器的振动。
本公开的第四方案是上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具备被固定于挡泥板支架的检测器支架。挡泥板支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被固定于车身框架的框架固定部;从框架固定部的上端侧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于挡泥板的上侧挡泥板固定部;以及从框架固定部的下端侧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于挡泥板的下侧挡泥板固定部,挡泥板支架被形成为大致U字状。检测器支架被配置于比挡泥板支架的框架固定部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且被配置在上侧挡泥板固定部与下侧挡泥板固定部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上下的两端部被固定于上侧挡泥板固定部及下侧挡泥板固定部。检测器通过被固定于检测器支架,从而介由检测器支架固定于挡泥板支架。
在上述结构中,检测器支架被配置于比挡泥板支架的框架固定部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且被配置在上侧挡泥板固定部与下侧挡泥板固定部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上下的两端部被固定于上侧挡泥板固定部以及下侧挡泥板固定部,因此,即使是挡泥板支架被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情况下,也能够介由检测器支架,将检测器固定于挡泥板支架。
此外,检测器支架的上下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挡泥板支架的上侧挡泥板固定部以及下侧挡泥板固定部,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的振动时的检测器支架的振动,能够抑制检测器的振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检测器安装结构,能够防止与挡泥板相干扰导致的检测器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器安装结构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从后上方观察图2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后视图。
图7是应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测器安装结构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FR表示车辆的前方,UP表示上方,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表示朝向车辆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被应用于具备BSM系统的车辆1的BSM雷达10的安装结构中,该BSM系统通过多个BSM(Blind Spot Monitoring:盲点检测)雷达(检测器)10检测本车周围的其他车辆等外部信息。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被应用在多个BSM雷达10之中的规定的BSM雷达10(后述的挡泥板11的后方的BSM雷达10)的安装结构中,因此图1中仅图示出上述规定的BSM雷达10,省略其他BSM雷达10的图示。
车辆1的驾驶室2被配置于车身框架5的前部的上方,前端侧经由前驾驶室安装部(省略图示)被车身框架5从下方支承,后端侧介由后驾驶室安装部3被车身框架5从下方支承。
如图1~图4所示,车身框架5具有:左右一对侧梁7,其在车辆1的车宽方向两侧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多个横梁8,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将左右的侧梁7彼此相互连结(图4中,仅图示出一个横梁8)。
在驾驶室2的下方的左右的侧梁7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有左右的前轮4,在左右的前轮4的后方配置有树脂制的板状的左右的挡泥板11。在比驾驶室2更靠后方的侧梁7(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的侧梁7)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有蓄电池箱6。蓄电池箱6被配置于挡泥板11的后方。上述规定的BSM雷达10(下面,简称为“BSM雷达10”。)被配置于左右的挡泥板11的后方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被安装于车身框架5。此外,左右的BSM雷达10的安装结构在车辆1的左右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针对左侧进行说明,省略右侧的详细说明。
支承驾驶室2的后端侧的后驾驶室安装部3具有被固定于左右的侧梁7的拱形状的驾驶室后梁12、以及在驾驶室后梁12的上方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介由左右的空气悬架13弹性支承于驾驶室后梁12的浮动梁14等,被配置于驾驶室2的后方附近。浮动梁14从下方支承驾驶室2的后端下部。
驾驶室后梁12具有下端部被固定于左右的侧梁7并大致沿铅直方向立起的左右一对支承梁15L、15R、以及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连结左右的支承梁15L、15R的上端部彼此的驾驶室安装支架16,形成为拱形状。左右的支承梁15L、15R的上端部被配置于比车身框架5更靠上方处。即,驾驶室后梁12被固定于车身框架5,从车身框架5向上方延伸,介由左右的空气悬架13及浮动梁14等从下方支承驾驶室2的后端侧。在驾驶室后梁12的左右的支承梁15L、15R的上端部,固定有用于支承左右的挡泥板11的左右的挡泥板支架17。
左右的挡泥板支架17分别具有从驾驶室后梁12的左右的支承梁15L、15R的上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一支架(上支架部)18、以及从第一支架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第二支架(纵支架部)19,介由驾驶室后梁12固定于车身框架5。第一支架18被配置于比车身框架5更靠上方处,车宽方向内端部被固定于驾驶室后梁12的左右的支承梁15L、15R的上端部。第一支架18作为用于将被配置于挡泥板11的上方的其他车载部件(挡泥板11以外的车载部件。省略图示。)安装于车身框架5的支架发挥功能。第二支架19被配置于比挡泥板11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更靠车宽方向内侧处,在挡泥板11的后方沿上下方向延伸,上端侧被固定于第一支架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第二支架19的前表面侧被形成为沿着挡泥板11的后表面的形状,被固定于挡泥板11。即,挡泥板11被配置于挡泥板支架17的前方,被挡泥板支架17支承。第二支架19的下端部被配置在与车身框架5的侧梁7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BSM雷达10是检测车辆1的周围的物体(其他车辆等)的信息(外部信息)的检测器(例如,毫米波雷达),被配置于挡泥板11的后方的车宽方向外端部,介由雷达支架20固定于挡泥板支架17。BSM雷达10从挡泥板11的后表面向后方分开。雷达支架20被配置于挡泥板支架17的第二支架19的车宽方向外侧,在车宽方向上大致水平延伸。雷达支架20的车宽方向内端部被固定于挡泥板支架17的第二支架19。在雷达支架20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固定有BSM雷达10。即,BSM雷达10介由雷达支架20、挡泥板支架17、以及驾驶室后梁12安装于车身框架5。
在上述结构中,BSM雷达10被固定于挡泥板支架17,因此在挡泥板11因车辆1的振动等而振动时,BSM雷达10与挡泥板11一体地振动。这样,在挡泥板11的振动时,挡泥板11与BSM雷达10一体地振动,因此,即使将BSM雷达10配置于挡泥板11的后方附近,也能够防止挡泥板11与BSM雷达10的干扰,能够防止与挡泥板11相干扰导致的BSM雷达10的破损。
此外,BSM雷达10介由雷达支架20、挡泥板支架17、以及驾驶室后梁12安装于车身框架5。这样,在具备驾驶室后梁12的车辆1中,能够利用驾驶室后梁12将BSM雷达10安装于车身框架5,且能够防止与挡泥板11的干扰导致的BSM雷达10的破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挡泥板支架17的第一支架18作为用于将被配置于挡泥板11的上方的其他车载部件(挡泥板11以外的车载部件)安装于车身框架5的支架发挥功能,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使其作为用于将上述其他车载部件安装于车身框架5的支架发挥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由雷达支架20将BSM雷达10固定于挡泥板支架17,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BSM雷达10直接固定于挡泥板支架17。例如,也可以将挡泥板支架17的第二支架19配置于车辆1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将BSM雷达10直接固定于挡泥板支架17的第二支架1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由驾驶室后梁12将挡泥板支架17固定于车身框架5,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挡泥板支架17直接地固定于车身框架5,或者也可以介由驾驶室后梁12以外的其他部件固定于车身框架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左右一对支承梁15L、15R和驾驶室安装支架16构成驾驶室后梁12,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从车身框架5向上方延伸并从下方支承驾驶室2的后端下部,则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弯曲长条的部件并一体成形为大致U字状的驾驶室后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驾驶室后梁12的左右的支承梁15L、15R的上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一支架(上支架部)18、及从第一支架1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第二支架(纵支架部)19构成挡泥板支架17,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5及图6所示,除挡泥板支架17的第一支架18以及第二支架19之外,还将在第二支架19的下端部与车身框架5的侧梁7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架(下支架部)25设置于挡泥板支架17。第三支架25的车宽方向内端部被固定于车身框架5,第三支架2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被固定于第二支架19中比雷达支架20更靠下方的区域26。在该结构中,挡泥板支架17之中支承BSM雷达10的第二支架19,其上端侧介由第一支架18等支承于车身框架5侧,下端侧介由第三支架25支承于车身框架5侧。这样,挡泥板支架17的第二支架19,其上下的两端侧被支承于车身框架5侧,因此能够抑制车辆1的振动时的挡泥板支架17的第二支架19的振动,能够抑制BSM雷达10的振动。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在挡泥板支架31以及雷达支架3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挡泥板支架31被形成为向车宽方向外侧开放的大致U字状,被配置于车身框架5的侧梁7的车宽方向外侧,被固定于侧梁7。挡泥板支架31一体地具有沿着侧梁7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被固定于侧梁7的框架固定部33、从框架固定部33的上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于挡泥板11的后表面的上侧挡泥板固定部34、以及从框架固定部33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于挡泥板11的后表面的下侧挡泥板固定部35。框架固定部33的下端被配置于与车身框架5的侧梁7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侧梁7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高度位置)。框架固定部33的上端被配置于比车身框架5更靠上方。上侧挡泥板固定部34以及下侧挡泥板固定部35沿着挡泥板11的后表面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挡泥板11。上侧挡泥板固定部34以及下侧挡泥板固定部3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被配置于比挡泥板11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更靠车宽方向内侧处。
雷达支架32被形成为大致T字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雷达支架(检测器支架)36、以及从第一雷达支架3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向车宽方向外侧大致水平延伸的第二雷达支架37,被配置在比挡泥板11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更靠车宽方向内侧处。第一雷达支架36从挡泥板支架31的框架固定部33向车宽方向外侧分离,且被配置在上侧挡泥板固定部34与下侧挡泥板固定部35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一雷达支架36的上端部被固定于上侧挡泥板固定部34,第一雷达支架36的下端部被固定于下侧挡泥板固定部35。在第二雷达支架37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固定有BSM雷达10。即,BSM雷达10介由雷达支架32固定于挡泥板支架31。由此,BSM雷达10介由雷达支架32及挡泥板支架31安装于车身框架5。此外,也可以将第一雷达支架36固定于挡泥板11的后表面。
在上述结构中,BSM雷达10固定于挡泥板支架31,因此,在挡泥板11由于车辆1的振动等而振动时,BSM雷达10与挡泥板11一体地振动。这样,在挡泥板11的振动时,挡泥板11与BSM雷达10一体地振动,因此,即使将BSM雷达10配置在挡泥板11的后方附近,也能够防止挡泥板11与BSM雷达10的干扰,能够防止与挡泥板11相干扰导致的BSM雷达10的破损。
此外,雷达支架32的第一雷达支架36被固定于挡泥板支架31的上侧挡泥板固定部34以及下侧挡泥板固定部35,因此,即使在挡泥板支架31被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情况下,也能够介由雷达支架32将BSM雷达10固定于挡泥板支架31,且能够防止与挡泥板11的干扰导致的BSM雷达10的破损。
此外,雷达支架32的第一雷达支架36的上下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挡泥板支架31的上侧挡泥板固定部34及下侧挡泥板固定部35,因此,能够抑制车辆1的振动时的第一雷达支架36的振动,能够抑制BSM雷达10的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雷达支架32形成为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雷达支架(检测器支架)36、以及从第一雷达支架3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向车宽方向外侧大致水平延伸的第二雷达支架37的大致T字状,但并不限定于此,至少具有第一雷达支架(检测器支架)36即可。例如,也可以仅通过第一雷达支架36构成雷达支架32,将BSM雷达10直接固定于雷达支架32(第一雷达支架36)。
以上,针对本公开,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当然能够适当变更。即,无需说明的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等获得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应用技术等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中。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本公开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应用于配置在车辆1的前轮4用的挡泥板11的后方的检测器(BSM雷达10)的安装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配置在车辆1的后轮9(参照图1)用的挡泥板(省略图示)的后方的检测器的安装结构。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本公开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应用在具备BSM系统的车辆1的BSM雷达10(例如,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中,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应用在检测车辆的外部信息的各种检测器(例如,照相机等)的安装结构中。
本申请基于2020年2月28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20-033771),其内容作为参照引用至此。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能够广泛地应用在检测器相对于车身框架的安装结构中。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
2 驾驶室
5 车身框架
10 盲点检测雷达(检测器)
11 挡泥板
12 驾驶室后梁
17、31 挡泥板支架
18 第一支架(上支架部)
19 第二支架(纵支架部)
25 第三支架(下支架部)
33 框架固定部
34 上侧挡泥板固定部
35 下侧挡泥板固定部
36 第一雷达支架(检测器支架)

Claims (4)

1.一种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包括:
挡泥板支架,其被配置于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外侧,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
挡泥板,其被配置于所述挡泥板支架的前方,被所述挡泥板支架支承;以及
检测器,其被固定于所述挡泥板支架,检测车辆的外部信息,
所述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挡泥板被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前轮的后方,
所述检测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挡泥板与被配置在所述挡泥板的后方的装置之间,并被配置在所述挡泥板的后方的车宽方向外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驾驶室,其被配置于所述车身框架的上方;以及
驾驶室后梁,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并从所述车身框架向上方延伸,从下方支承所述驾驶室的后端侧,
所述挡泥板支架具有:上支架部,其被配置于比所述车身框架更靠上方处并从所述驾驶室后梁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以及纵支架部,其从所述上支架部向下方延伸,被配置于所述挡泥板的后方并固定于所述挡泥板,所述挡泥板支架介由所述驾驶室后梁而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
所述检测器被固定于所述挡泥板支架的所述纵支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泥板支架具有下支架部,所述下支架部从所述纵支架部的下端侧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固定于所述挡泥板支架的检测器支架,
所述挡泥板支架被形成为大致U字状,具有:框架固定部,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上侧挡泥板固定部,其从所述框架固定部的上端侧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于所述挡泥板;以及下侧挡泥板固定部,其从所述框架固定部的下端侧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于所述挡泥板,
所述检测器支架被配置于比所述挡泥板支架的所述框架固定部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且被配置于所述上侧挡泥板固定部与所述下侧挡泥板固定部之间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上下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所述上侧挡泥板固定部及所述下侧挡泥板固定部,
所述检测器通过被固定于所述检测器支架,从而介由所述检测器支架固定于所述挡泥板支架。
CN202180017248.7A 2020-02-28 2021-02-24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Active CN1151758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3771 2020-02-28
JP2020033771A JP7223341B2 (ja) 2020-02-28 2020-02-28 車両の検出器取付構造
PCT/JP2021/006948 WO2021172386A1 (ja) 2020-02-28 2021-02-24 車両の検出器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5848A CN115175848A (zh) 2022-10-11
CN115175848B true CN115175848B (zh) 2024-03-05

Family

ID=77490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7248.7A Active CN115175848B (zh) 2020-02-28 2021-02-24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8778A1 (zh)
JP (1) JP7223341B2 (zh)
CN (1) CN115175848B (zh)
WO (1) WO202117238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0388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Renault Trucks A fender for a vehicle
CN102642565A (zh) * 2012-05-15 2012-08-22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卡车前轮的挡泥板固定支架
CN203439141U (zh) * 2013-09-05 2014-02-19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滤器、挡泥板及驾驶室倾翻液压操纵装置支架
CN205017881U (zh) * 2014-09-02 2016-02-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207466799U (zh) * 2017-09-30 2018-06-08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挡泥板支架
JP2018135062A (ja) * 2017-02-23 2018-08-30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マッドガードのブラケットおよびその固定方法
CN208630712U (zh) * 2018-07-13 2019-03-2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挡泥板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2453U (zh) * 1981-01-26 1982-07-30
JPS59122453U (ja) * 1983-02-07 1984-08-17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高負荷用動力伝動ベルト
JP4135159B2 (ja) * 2006-11-27 2008-08-20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レーボックス保護構造
US9132791B2 (en) * 2012-10-19 2015-09-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lind spot monitor assembly
US9399490B2 (en) * 2013-07-30 2016-07-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ender bracket
JP6012680B2 (ja) 2014-09-02 2016-10-2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ダンプトラック
JP6311685B2 (ja) * 2015-09-29 2018-04-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17065592A (ja) * 2015-10-01 2017-04-0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マッドガード構造
JP6344424B2 (ja) * 2016-04-19 2018-06-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周辺情報検出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US20210309161A1 (en) * 2017-12-05 2021-10-07 Rydeen North America, Inc. Universal blind spot detection system
US11624720B2 (en) * 2019-01-11 2023-04-11 Pillar Inc. Salinity detection device
US11260920B2 (en) * 2019-02-19 2022-03-01 Deere & Company Front fender assemblies for a work vehicle
US11447199B2 (en) * 2020-02-21 2022-09-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Guard for vehicle blind spot moni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0388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Renault Trucks A fender for a vehicle
CN102642565A (zh) * 2012-05-15 2012-08-22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卡车前轮的挡泥板固定支架
CN203439141U (zh) * 2013-09-05 2014-02-19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滤器、挡泥板及驾驶室倾翻液压操纵装置支架
CN205017881U (zh) * 2014-09-02 2016-02-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JP2018135062A (ja) * 2017-02-23 2018-08-30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マッドガードのブラケットおよびその固定方法
CN207466799U (zh) * 2017-09-30 2018-06-08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挡泥板支架
CN208630712U (zh) * 2018-07-13 2019-03-2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挡泥板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38778A1 (en) 2023-05-04
CN115175848A (zh) 2022-10-11
JP2021133895A (ja) 2021-09-13
WO2021172386A1 (ja) 2021-09-02
JP7223341B2 (ja)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3776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JP4905372B2 (ja) 車両用衝撃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EP1975000B1 (en) Getting-on/off step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US8528964B2 (en) Body structure with a pane cross member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 windshield
AU2007326492B2 (en) Front structure for cab-over-engine vehicle
CN108216373B (zh) 适应小重叠碰撞的车身加强结构
JP2007203777A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EP3437937A1 (en) Pedestrian collision detection device
CN110294022A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5190385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7065592A (ja) マッドガード構造
CN115175848B (zh)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US7469950B2 (en) Impact boom noise reducing panel reinforcement
JP4635467B2 (ja) 自動車の衝突検知センサ配設構造
CN109664948B (zh) 车辆前部构造
JP7279726B2 (ja) 検知装置取付具および検知装置取付構造
JP2008143233A (ja) 車両前部の車体構造
JP6304281B2 (ja) 車両のバンパー構造
CN115042720A (zh) 车辆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JP2019093855A (ja) 衝突検出装置
CN210235101U (zh) 电动车的车体前部结构
JP7004246B2 (ja) 車両のマッドガード構造
KR101755450B1 (ko) 차량용 후방 프레임 유닛
KR101399336B1 (ko) 차량용 범퍼 빔 유닛
JP2020199986A (ja) センサ用ブラ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