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85228U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85228U
CN207185228U CN201720388251.0U CN201720388251U CN207185228U CN 207185228 U CN207185228 U CN 207185228U CN 201720388251 U CN201720388251 U CN 201720388251U CN 207185228 U CN207185228 U CN 207185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lk
row
directing plate
chopping
united re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882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宫良介
丸山纯
丸山纯一
堀内真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85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852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能够对从脱粒处理空间排出的排秆良好地进行切碎处理。排秆切碎装置具有:流下引导板(54),设置有多个固定刀(48),并且,以从投入口(55)的下端部跨至切碎物放出口(56)的方式设置;切碎部(49),通过旋转刀(47)和固定刀(48)对排秆进行切碎;以及箱形的罩体(46),从上侧覆盖切碎部(49),侧视时,流下引导板(54)以从投入口(55)的下端部跨至切碎物放出口(56)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切碎部(49)的外周部的位于投入口(55)侧的部分的侧视时比横向轴心(P3)偏靠投入口(55)侧且相对于横向轴心(P3)位于流下引导板(54)的相反侧的部分由罩体(46)的顶棚部件(50)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所覆盖。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装置,在脱粒筒和设置在所述脱粒筒的下方的承接网之间形成脱粒处理空间;以及排秆切碎装置,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侧,对通过所述脱粒装置进行脱粒处理后的排秆进行切碎处理。
背景技术
以往的设置在联合收割机的排秆切碎装置在脱粒装置侧的端部以为了接收从脱粒装置排出的排秆屑等而较大地开口的状态形成有投入口,在投入口的后下侧形成有将切碎的排秆放出外部的切碎物放出口,并且,在投入口与切碎物放出口之间具有切碎部,所述切碎部通过绕横轴心旋转的多个旋转刀和位置固定的多个固定刀切碎排秆。投入口以不仅接收来自脱粒处理空间的排秆屑还接收通过设置在脱粒处理空间的下部的分选部分选的排秆的方式较大地开口。
并且,从上侧覆盖切碎部的罩体从脱粒装置侧的端部跨至比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最上端位置偏靠机体后部侧的部位,使切碎部的上方较大地开放。并且,位于切碎部的下方且设置有固定刀并将排秆屑向后方引导的下部引导板以呈向后下方缓缓倾斜的倾斜姿势的方式设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当将从脱粒处理空间的后端部排出的排秆投入排秆切碎装置时,不能够顺利地通过切碎部进行切碎处理,可能导致排秆滞留在投入口附近。
具体说明如下,切碎部的上方以从脱粒装置侧的端部跨至比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最上端位置更靠近机体后部侧的部位的方式较大地开放,因此,从脱粒处理空间的后端部排出的排秆在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上部侧部位被高速旋转的旋转刀弹起,并易于滞留在切碎部的上方侧的空间。并且,脱粒处理空间的后端部与下部引导板之间空出较大的间隔,不仅在切碎部的上方侧,而且在切碎部的机体前部侧也形成有开放的空间,因此,从脱粒处理空间的后端部排出的排秆易于滞留在该部位。
结果是,排秆滞留在投入口附近,使得不能向由切碎部的旋转刀和固定刀的协作而实现的切碎作用部顺利地输送排秆,可能导致不能良好地进行排秆的切碎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4-14298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希望能够对从脱粒处理空间排出的排秆良好地进行切碎处理。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脱粒装置,在脱粒筒和设置于所述脱粒筒的下方的承接网之间形成脱粒处理空间;以及
排秆切碎装置,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侧,对通过所述脱粒装置进行脱粒处理后的排秆进行切碎处理,
所述排秆切碎装置具有:投入口,形成于所述脱粒处理空间的后端部,投入有排秆;切碎物放出口,位于所述投入口的后下侧,将切碎的排秆放出外部;流下引导板,设置有多个固定刀,并且,以从所述投入口的下端部跨至所述切碎物放出口的方式设置;切碎部,设置有多个旋转刀,并且,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上侧绕横向轴心旋转,将从所述投入口投入来的排秆耙入所述切碎部与所述流下引导板之间,通过所述多个旋转刀和所述多个固定刀对所述排秆进行切碎;以及箱形的罩体,从上侧覆盖所述切碎部,
在从侧面观察时,所述流下引导板以从所述投入口的下端部跨至所述切碎物放出口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
在所述切碎部的外周部的位于所述投入口侧的部分的从侧面观察时比所述横向轴心偏靠所述投入口侧且相对于所述横向轴心位于所述流下引导板的相反侧的部分由所述罩体的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所覆盖。
流下引导板被设置成以从投入口的下端部跨至切碎物放出口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从脱粒处理空间的后端部排出的排秆被沿着流下引导板的直线状的引导路径顺利地引导。
切碎部的外周部的位于投入口侧的部分的比横向轴心偏靠投入口侧且位于流下引导板的相反侧的部分(以下,称为投入口侧且位于流下引导板的相反侧的部分)由罩体的顶棚部件所述覆盖。另一方面,切碎部的外周部的位于投入口侧的部分的比横向轴心偏靠投入口侧且靠近流下引导板侧的部分(以下,称为投入口侧且靠近流下引导板侧的部分)未被罩体覆盖。
如上所述未被罩体覆盖的部分,即投入口侧且靠近流下引导板侧的部分为,旋转刀以靠近流下引导板的方式朝下旋转的区域。由于从脱粒处理空间的后端部排出的排秆经过该部分从而引导至切碎部,因此,被引导的排秆通过旋转的旋转刀被顺利地耙入,并由旋转刀和固定刀进行切碎处理。
并且,投入口侧且位于流下引导板的相反侧的部分为与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上部侧部位相对应的部分,该部分被罩体覆盖,因此,在该部分,投入的排秆不会提供给切碎部,因而不会导致滞留。
因此,能够对从脱粒处理空间排出的排秆良好地进行切碎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罩体的所述前端部从接近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最上端的位置向前方呈水平状态或呈向前下方倾斜的状态延伸。
根据该结构,罩体的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靠近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并且,从最接近该旋转轨迹的位置向前方呈水平状态或呈向前下方倾斜的状态延伸。此处的水平状态包含从水平状态稍微倾斜但接近水平状态的大致水平的状态。
在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上部侧部位,通过高速旋转的旋转刀将排秆弹起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在本结构中,该部位由呈水平姿势或呈向前下方倾斜姿势的罩体所覆盖,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排秆滞留。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罩体的所述前端部在排秆移送方向上延伸至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前端部的前侧。
根据该结构,对于投入口侧且位于流下引导板的相反侧的部位,即与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上部侧部位相对应的部位,即使从投入口投入且沿着排秆移送方向移送的排秆要进入,在排秆移送方向上,也会在旋转的旋转刀之前被罩体的前端部阻挡,从而能够可靠地避免排秆进入。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在所述承接网的下侧具有分选部,所述分选部对从所述承接网漏下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从而分选出谷粒和尘埃,并且,将尘埃从后部的排尘口排出外部,
所述流下引导板以经过所述排尘口的上方的状态设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流下引导板经过排尘口的上方,因此,从排尘口排出外部的分选后的尘埃不会被流下引导板引导,而是经过流下引导板的下方侧直接排出外部。
在分选部产生的尘埃不会提供给排秆切碎装置,而是直接排出外部,因此,能够减轻排秆切碎装置的驱动负荷。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分选部具有风车,所述风车生成用于风力分选尘埃的分选风,
通过所述风车生成的风经过所述排尘口,从所述流下引导板的下方通过。
根据该结构,风车生成的风通过分选部作用于脱粒处理物,分选出尘埃和谷粒,并将尘埃经过排尘口排出外部。经过排尘口之后的风以经过流下引导板的下方的状态被引导至后下方,因此,不会妨碍排秆切碎装置排出的切碎处理物的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刀设置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比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最接近的部位偏靠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位。
根据该结构,当一边通过旋转刀对排秆进行挟持旋转,一边将排秆引导至流下引导板与旋转刀的外周端部最接近的部位时,排秆夹在旋转刀和流下引导板之间的狭小间隙。并且,由于将固定刀设置在上述的比最接近的部位偏靠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位,因此,对于集中在狭小区域的排秆,固定刀能够高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切断效率良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刀具有安装用基部和切断作用部,所述切断作用部从所述基部向上方延设,并且,形成有切断用的刀,
在相对于所述流下引导板的安装有所述固定刀的固定刀安装部位的与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接近的部位,形成有向前上方倾斜的台阶,所述台阶比所述基部的上下高度高。
根据该结构,相对于流下引导板的固定刀安装部位,排秆沿着位于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区域受到流下引导,并通过固定刀受到切断作用。在固定刀的基部未形成切断用的刀,因此,基部不具有切断功能。并且,相对于固定刀安装部位,在接近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位形成有台阶,因此,被流下引导并经过台阶的排秆仅接触固定刀的切断作用部,以不接触基部的状态通过固定刀受到切断作用。
因此,能够避免因排秆接触为了在流下引导板安装固定刀所需的基部而导致的切断失误,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切碎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下侧具有沿机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
所述加强部件设置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背面的与安装有所述固定刀的固定刀安装部位相对应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与流下引导板的固定刀安装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加强部件,因此,能够牢固地支承固定刀从而提高耐用性,并且能够长期良好地进行切碎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切碎部被设置成,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最上端位置比所述承接网的最下端位置高。
根据该结构,切碎部的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最上端位置比承接网的最下端位置高。也就是说,切碎部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时以与承接网重叠的状态设置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因此,具有切碎部的排秆处理装置设置在距离地面的地面高度较高的位置。结果是,经切碎处理后的切碎处理物排出后易于扩散在空中,能够将排秆以尽量扩散在农田的状态放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切碎部被设置成,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前端部的位置与所述投入口的后端部相同。
根据该结构,从投入口投入的排秆主要提供给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前端部的前部侧,能够容易地避免以降落在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上部侧部位的状态提供排秆。结果是,能够在不会因高速旋转的旋转刀导致排秆弹起等的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切碎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脱粒筒比所述承接网向后侧伸长,
所述投入口以横跨所述脱粒筒的后端部和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的状态形成。
根据该结构,在投入口,在脱粒处理空间经脱粒处理后的排秆从承接网的后端部排出,由于在该投入口的上方存在脱粒筒,因此,能够随着脱粒筒的旋转将排秆顺势从投入口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流下引导板具有:第一流下部件,从支承所述承接网的承接网支承部向后下方延伸;以及第二流下部件,以与所述第一流下部件相连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罩体,在从侧面观察时向后下方延伸。
根据该结构,在脱粒处理空间经脱粒处理后的排秆通过第一流下部件进行引导,进而,接着通过与第一流下部件相连的第二流下部件进行引导。由于第一流下部件以从承接网支承部向后下方延伸的状态设置,因此,排秆不会滞留而是能够从脱粒处理空间顺利地被向第一流下部件引导。
并且,在设置成箱形并支承切碎部的罩体具有第二流下部件,因此,能够以接近切碎部的状态稳定地支承第二流下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顶棚部件以接近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状态从后上侧覆盖所述切碎部,
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以从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分离的方式向后部侧延伸。
根据该结构,从上侧覆盖切碎部的罩体的顶棚部件以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部分,即靠近投入口侧与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接近的状态,从后上侧覆盖切碎部。另一方面,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即靠近切碎物放出口侧以从旋转刀的外端旋转轨迹分离的方式向后部侧延伸,并较大地开放。
通过切碎部的旋转刀和设置在流下引导板的固定刀切碎的排秆被通过旋转刀的旋转力向切线方向放出。此时,经过较大地开放的靠近切碎物放出口侧的空间的排秆在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受到阻挡,从切碎物放出口排出。
即使在经过靠近切碎物放出口侧的空间后要以通过旋转刀挟持旋转的状态进行移动,也由于顶棚部件以接近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状态覆盖切碎部,因此,能够阻止切碎的排秆以通过旋转刀挟持旋转的状态移动从而滞留在切碎部与顶棚部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对通过所述切碎部切碎的排秆一边限制在机体宽度方向上的排出方向一边进行流下引导。
根据该结构,经切碎部切碎的排秆以限制在机体宽度方向上的排出方向的状态通过引导部进行流下引导。例如,以从植立在农田的未收割区域的未收割作物分离的方式限制排出方向,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下一次收割作业,并且,以从行驶车轮或履带行驶装置等车体的行驶装置分离的方式限制排出方向,从而不会妨碍行驶装置的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在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部,
在与所述引导部的后侧对向的位置具有延长纵壁部,所述延长纵壁部与所述纵壁部的下部相连,并沿着上下方向向下方延伸。
根据该结构,切碎的排秆通过旋转刀的旋转力被向切线方向放出,并受到纵壁部的阻挡,进而从该位置落至下方。例如,若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呈倾斜姿势,则受此阻挡的排秆通过该倾斜面被引导至倾斜方向,导致飞散的范围过大的不利问题,但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上述不利问题,以将飞散的范围抑制在较小范围的状态放出农田。
具有与纵壁部的下部相连并向下方延伸的延长纵壁部,因此,通过旋转刀的旋转力沿切线方向放出的排秆以及被引导部引导的排秆受到纵壁部和与此连续的延长纵壁部的阻挡,从而可靠地被落下引导至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在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将通过所述切碎部切碎的排秆向机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引导。
根据该结构,排秆通过引导部被引导至机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由此,能够容易地使排秆落至机体后方的已收割地。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罩体具有:本体部,以接近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状态覆盖所述切碎部;以及延伸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后部向后方延伸,
所述引导部以进入所述本体部内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延伸部。
根据该结构,排秆一边通过延伸部被从本体部的后部向后方引导一边排出外部。由此,能够顺利地将切碎后的排秆排出外部。并且,通过使引导部尽量在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作用于排秆,由此,能够将排秆尽量向机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引导。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排秆切碎装置具有放出引导板,所述放出引导板从所述流下引导板的下端部经过所述旋转刀的下方向后方延伸。
根据该结构,当排秆通过流下引导板被流下引导后,一边通过放出引导板从流下引导板的下端部向后方引导一边排出外部。由此,能够顺利地将切碎后的排秆排出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放出引导板延伸至所述横向轴心的后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放出引导板将排秆引导至更后方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放出引导板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至所述横向轴心和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后端之间。
根据该结构,既能够抑制放出引导板的前后长度,又能够通过放出引导板将排秆引导至更后方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以从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分离的方式向后部侧延伸,
所述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被设置成,向后下方倾斜,并且,所述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的后端位于与所述放出引导板的后端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根据该结构,排秆沿着向后下方倾斜的顶棚部件流动至位于与放出引导板的后端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的顶棚部件的后端。由此,既能够将排秆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顺利地引导,又能够将排秆引导至较低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以从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分离的方式向后部侧延伸,
所述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被设置成,向后下方倾斜,并且,所述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的后端位于比所述放出引导板的后端低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排秆沿着向后下方倾斜的顶棚部件,流动至位于比放出引导板的后端低的位置的顶棚部件的后端。由此,能够将排秆引导至更低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脱粒装置的纵剖后视图。
图5是排秆切碎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6是流下引导板的纵剖侧视图。
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排秆切碎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排秆切碎装置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4:脱粒装置
8:排秆切碎装置
20:脱粒筒
28:承接网
29:脱粒处理空间
33:风车
45:排尘口
46:罩体
46a: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
47:旋转刀
48:固定刀
48a:基部
48b:刀
48c:切断作用部
49:切碎部
50:顶棚部件
50a:纵壁部
54:流下引导板
55:投入口
56:切碎物放出口
58:第一流下部件
59:第二流下部件
61:加强部件
62:台阶
65:引导部
67:延长纵壁部
69:放出引导板
70:本体部
71:延伸部
78: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
79:引导部件
146:罩体
K:旋转轨迹
P3:横向轴心
Q2:最上端位置
Q3:最下端位置
Q4:前端部
Q6: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的后端
Q7:放出引导板的后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和图2示出了将稻、麦等作为收割对象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行驶机体,所述行驶机体在机体框架1的下部装备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2,在该行驶机体的前部,以绕横轴心P1自由摆动升降的方式连结有收割搬运部3,收割搬运部3收割作为收割对象的植立谷秆并向后方搬运。并且,在机体框架1上,具有:脱粒装置4,对来自收割搬运部3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对通过该脱粒处理获得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谷粒箱5,存储来自脱粒装置4的谷粒;谷粒排出装置6,用于将存储在谷粒箱5中的谷粒排出机体外部;驾驶部7,供操纵者搭乘并进行驾驶操作;以及排秆切碎装置8等,设置在脱粒装置4的后侧,对经脱粒装置4进行脱粒处理后的排秆进行切碎处理。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定义机体的前后方向时,沿着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进行定义,当定义机体的左右方向时,以沿着机体行进方向观察的状态定义左右。也就是说,图1和图2的标记F所示的方向为机体前侧,图1和图2的标记B所示的方向为机体后侧。图2的标记L所示的方向为机体左侧,图2的标记R所示的方向为机体右侧。
驾驶部7位于机体前部右侧,谷粒箱5位于驾驶部7的后方。以脱粒装置4位于左侧且谷粒箱5位于右侧的状态,具有呈沿左右方向排列的状态的脱粒装置4和谷粒箱5。并且,在驾驶部7的下方侧具有驱动用的发动机9,发动机9的动力传递至各部。
收割搬运部3具有:分禾器10,随着机体行驶,将植立谷秆梳理成作为收割对象的植立谷秆和作为非收割对象的植立谷秆;旋转卷筒11,将作为收割对象的植立谷秆向后方耙入;推子型的收割装置12,切断作为收割对象的植立谷秆的根部侧;横向移送螺旋器13,将切断后的收割谷秆向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的规定部位集中,并向后方送出;以及进料器14等,将收割谷秆向脱粒装置4搬运。并且,收割搬运部3通过液压缸15以绕横轴心P1自由升降摆动的方式受到支承。
(脱粒装置)
下面,对脱粒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脱粒装置4在由左右两侧的侧壁4A(参照图4)和顶板16包围的内部空间,上部具有脱粒室17,在该脱粒室17的下方具有分选部18。收割谷秆通过设置在机体前部侧的进料器14进行搬运,从前端的入口部19提供至脱粒室17内,在脱粒室17,对来自收割搬运部3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在分选部18,对经脱粒处理获得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
在脱粒室17内具有脱粒筒20,脱粒筒20被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水平朝向的轴心P2旋转驱动,从而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脱粒筒20具有脱粒筒轴23,脱粒筒轴23横跨前壁部21和后壁部22,以绕水平朝向的轴心P2自由旋转的方式受到支承,脱粒筒20以该脱粒筒轴23为中心一体旋转。该脱粒筒轴23由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进行旋转驱动。脱粒筒20在从机体正面观察时被向右(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脱粒筒20具有:多个支承板24,形成为圆板状且以一体自由旋转的方式连结固定在脱粒筒轴23;多个支承杆25,以相等间隔分散配置在脱粒筒20的圆周方向上,连结在各支承板24各自上;以及棒形的脱粒齿26,从沿各支承杆25的轴心方向排列的多个部位向脱粒筒20的外周侧凸出。支承杆25由圆管材构成。并且,脱粒齿26由圆棒材构成,以沿着脱粒筒20的径向贯通支承杆25的状态通过焊接被一体连结固定。脱粒室17的顶板16具有送尘阀27,随着脱粒筒20的旋转,送尘阀27将处理物沿着脱粒筒20的旋转轴心方向向后方侧(图1的右侧方)移送引导。
在脱粒筒20的外周部的下方侧的半周部分具有圆弧状的承接网28。虽未详述,承接网28连结圆弧状的多个横架和连结横架彼此的沿轴心方向的纵架,由形成有多个供谷粒穿通的穿通孔的周知构造的网状体构成。
如图4所示,在脱粒筒20和承接网28之间,形成有在沿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时呈圆弧状延伸的脱粒处理空间29,在该脱粒处理空间29,通过脱粒筒20和承接网28的协作,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脱粒筒20比承接网28向后侧伸长。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脱粒筒20被设置成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向承接网28的后侧较长地延伸的状态。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加以说明,在脱粒筒20向承接网28的后侧延伸的部分,形成有排秆切碎装置8的投入口,排秆切碎装置8的投入口将排秆投入脱粒筒20的下方侧。
如图3所示,位于脱粒室17的下方的分选部18具有:摆动分选装置30,一边移送从承接网28漏至下方的处理物一边进行分选处理;一次物回收部31,回收作为从摆动分选装置30漏下的一次物的谷粒;二次物回收部32,回收从摆动分选装置30漏下的带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物;以及风车33,向摆动分选装置30提供分选风。
一次物回收部31通过横向移送螺旋部31a将回收的谷粒搬运至脱粒装置4的横例外方。并且,通过一次物回收部31回收的谷粒在搬运至脱粒装置4的横侧外方后,通过谷粒搬运装置34搬运至上方,然后存储在谷粒箱5。
二次物回收部32通过横向移送螺旋部32a将回收的二次物搬运至脱粒装置4的横例外方。并且,通过二次物回收部32回收的二次物在搬运至脱粒装置4的横侧外方后,通过二次物回送装置35回送至脱粒室17内并进行脱粒处理。
如图3所示,摆动分选装置30具有俯视时呈矩形框状的筛箱37,筛箱37通过设置在后部下方侧的曲柄式的摆动驱动部36的动作进行前后摆动,在该筛箱37内,具有第一谷粒盘38、第二谷粒盘39、谷壳筛40、谷粒筛41以及多个草秆筛42等。
第一谷粒盘38由在从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波纹形的板体构成,将从脱粒室17的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漏下的处理物向后方移送。第二谷粒盘39由在从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波纹形的板体构成,承接由第一谷粒盘38移送来的处理物以及从脱粒室17的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漏下的处理物,并向后方移送。
谷壳筛40位于第二谷粒盘39的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谷壳筛40由多个带板状的谷壳唇板空出间隔沿前后方向排列而构成。谷壳筛40对于从第二谷粒盘39送出的处理物以及从脱粒室17的承接网28漏下的处理物,一边进行摆动移送一边使谷粒和二次物漏至下方。
谷粒筛41由形成有多个谷粒穿通用的开口的波形钢丝网构成,位于谷壳筛40的下方侧,以跨筛箱37的左右侧板的方式受到架设支承。该谷粒筛41一边摆动移送从谷壳筛40漏下的处理物,一边使谷粒漏至下方的一次物回收部31,并将二次物移送至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二次物回收部32。
草秆筛42位于谷壳筛40的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以在上下方向上以及移送方向各自上位置互不相同的方式具有多组。各组草秆筛42以横跨筛箱37的左右侧板的方式架设有支架支承体43,由形成为锯齿状的板体构成的多个移送用支架板44从该支架支承体43呈悬臂状地向后方延设。
草秆筛42将从脱粒室17的移送方向上的终端侧部位和谷壳筛40的终端部提供的处理物向后方摆动移送,并且,通过下方的二次物回收部32回收漏至下方的二次物,未漏下的排秆等从脱粒装置4的后部的排尘口45排出外方(参照图4和图5的细箭头线)。并且,在通过摆动分选装置30进行摆动移送的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的草秆屑等通过风车33生成的分选风被向后方吹飞,并从排尘口45排出外方。
(排秆切碎装置)
下面,对排秆切碎装置8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5所示,排秆切碎装置8由连结在脱粒装置4的后端下部的箱形的排秆罩体46(罩体的一例)覆盖,在被排秆罩体46覆盖的内部空间具有切碎部49,切碎部49通过绕横向轴心P3旋转的多个旋转刀47和多个固定刀48,对从脱粒装置4投入的排秆进行切碎。排秆罩体46具有覆盖切碎部49的上侧的顶棚部件50和覆盖切碎部49的左右两侧部的左右一对侧壁部51,排秆罩体46形成为箱形。
切碎部49具有通过经由未图示的传动机构从脱粒装置4传递来的动力而绕横向轴心P3旋转的圆筒状的旋转体52,在固定于该旋转体52的外周部的安装托架53,以呈放射状延伸的状态固定有多个旋转刀47。
如图5中粗箭头线所示,从脱粒装置4的脱粒处理空间29的后端部向后下方侧排出排秆。将如上所述地从脱粒装置4排出的排秆向后下方侧流下引导的流下引导板54以位于切碎部49的下侧的状态设置。通过该流下引导板54对排秆进行流下引导的方向与排秆移送方向D1相对应。
通过形成于排秆罩体46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46a和流下引导板54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54a之间的开口形成有投入口55,投入口55形成于脱粒处理空间29的后端部,供排秆投入。并且,通过形成于排秆罩体46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后端部46b和流下引导板54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后端部54b之间的开口形成有切碎物放出口56,切碎物放出口56将切碎的排秆放出外部。
流下引导板54具有:第一流下部件58,从支承承接网28的承接网支承部57向后下方延伸;以及第二流下部件59,以与第一流下部件58相连的方式支承在排秆罩体46,在从侧面观察时向后下方延伸。
如图4所示,第一流下部件58形成为横向较长的带板状,在从侧面观察时从支承承接网28的后端部的承接网支承部57向后下方侧延伸。第一流下部件58的左右两侧固定在脱粒装置4的左右侧壁4A。
以与第一流下部件58的后端部相连的状态设置有第二流下部件59。第二流下部件59具有位于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上流侧板体59A以及位于比上流侧板体59A偏靠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下流侧板体59B。上流侧板体59A形成为横向较长的带板状,以在从侧面观察时从第一流下部件58的后端部向后下方侧延伸的状态设置。下流侧板体59B形成为横向较长的带板状,以在从侧面观察时从上流侧板体59A的后端部向后下方侧延伸的状态设置。上流侧板体59A和下流侧板体59B分别通过螺栓连结在排秆罩体46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51。
如图6所示,上流侧板体59A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两侧端部在从侧面观察时向下弯折形成为大致L字形。并且,对于在从侧面观察时弯折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第一流下部件58的后端部,排秆移送方向上的起始端侧以抵接的状态连接,从而使上部侧的移送引导面与第一流下部件58相连。第一流下部件58的弯折角为钝角,上流侧板体59A的弯折角为锐角,各个弯折部58a、59Aa以面接触的状态连接。通过在上流侧板体59A的上下两侧形成有大致L字形的弯折部,由此,通过该弯折部的弹性变形,能够吸收尺寸上的误差。
如图6所示,下流侧板体59B由平坦的板状体构成,在该下流侧板体59B安装有多个固定刀48。如图4所示,在沿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U字形的固定刀结构体60的中间底部60a通过螺栓连结在下流侧板体59B,通过固定刀结构体60的左右两侧的纵面部分形成一对固定刀48。上述大致U字形的固定刀结构体60以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的状态进行安装,从而构成多个固定刀48。
在下流侧板体59B的安装有固定刀48侧的相反侧即背面的与安装有固定刀48的固定刀安装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加强部件61。如图6所示,加强部件61由截面形状呈大致U字形且沿机体宽度方向延长的板状体构成。虽未图示,该加强部件61以与固定刀结构体60共同拧紧的状态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流侧板体59B。
如上所述,固定刀结构体60的中间底部60a被螺栓连结,在其左右两侧形成有一对固定刀48。如图6所示,固定刀48具有:安装用基部48a,与中间底部60a相连;以及切断作用部48c,从基部48a向上方延设,并且形成有切断用的刀48b。在基部48a未形成有切断用的刀。
如图6所示,在流下引导板54的相对于安装有固定刀48的固定刀安装部位的接近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位,形成有比基部48a的上下高度高的朝前上方倾斜的台阶62。也就是说,以使下流侧板体59B的引导面相对于上流侧板体59A的引导面位置较低的方式,在下流侧板体59B和上流侧板体59A之间形成比基部48a的上下高度高的台阶62。
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刀48以位于流下引导板54的与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最接近的部位Q1相比偏靠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位的状态设置。在该结构中,对于通过旋转的旋转刀47耙入并被集中在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最接近流下引导板54的最狭小区域的排秆而言,固定刀48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在从侧面观察时,流下引导板54以从投入口55的下端部跨至切碎物放出口56的方式沿直线状延伸,切碎部49的外周部的位于投入口55侧的部分的从侧面观察时比横向轴心偏靠投入口55侧且相对于横向轴心P3的位于流下引导板54的相反侧的部分由排秆罩体46的顶棚部件50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46a所覆盖。
具体说明如下,切碎部49的外周部的位于投入口55侧的部分的比横向轴心P3偏靠投入口55侧且位于流下引导板54的相反侧的部分(参照图5的标记W1)被排秆罩体46的顶棚部件50覆盖。在该部分,由于投入的排秆未提供给切碎部49,因此,不会因旋转刀47导致弹起并飘起滞留。
另一方面,切碎部49的外周部的位于投入口55侧的部分的比横向轴心P3偏靠投入口55侧且靠近流下引导板54侧的部分(参照图5的标记W2)未被排秆罩体46覆盖,因此,投入的排秆通过旋转的旋转刀47顺利地耙入,并通过旋转刀47和固定刀48进行切碎处理。
排秆罩体46的顶棚部件50在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部分,以接近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状态从后上侧覆盖切碎部49。并且,顶棚部件50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以从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分离的方式向后部侧延伸。并且,在顶棚部件50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部50a。
具体说明如下,如图5所示,在顶棚部件50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的与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部分相连的上游侧区域,形成有后下倾斜部50b,后下倾斜部50b以越靠近机体后部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呈向后下方倾斜的姿势。并且,在与上游侧区域相连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部50a。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通过旋转刀47和固定刀48进行切碎并以随着旋转刀47的旋转而被挟持的状态飞散的切碎处理物能够经过开放的空间并通过后下倾斜部50b,在不产生堵塞的情况下良好地受到阻挡并落至下方。通过具有纵壁部50a,能够避免切碎处理物过度向后方分散。
如图5所示,切碎部49以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最上端位置Q2位于比承接网28的最下端位置Q3更高的位置的方式设置。通过具有上述结构,与现有结构相比,切碎部49位于相对于脱粒装置4相对较高的位置。结果是,至农田面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较长,能够以尽量在农田面扩散的状态将切碎的排秆放出。
排秆罩体46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46a从接近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最上端位置Q2的位置向前方呈水平状态延伸。并且,排秆罩体46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46a在排秆移送方向上延伸至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前端部Q4的前侧。通过具有上述结构,与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上部侧部位相对应的部分由排秆罩体46所覆盖,因此,能够避免从投入口55投入的排秆滞留在旋转的旋转刀47的上部侧部位。并且,切碎部49在机体前后方向上以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前端部Q5位于与投入口55的后端部相同的位置的方式设置。
流下引导板54以经过脱粒装置4的排尘口45的上方的状态设置。因此,如图4和图5的细箭头线所示,从脱粒装置4的排尘口45排出外部的通过脱粒处理产生的排秆和因风车飞散的细小尘埃等经过流下引导板54的下方侧而排出外部。
(引导部)
在流下引导板54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具有多个引导部65,引导部65对由切碎部49切碎的排秆一边限制在机体宽度方向上的排出方向一边进行流下引导。如图4至图6所示,引导部65呈将板材弯折成L字形的形状,上部侧端部通过螺栓连结安装在第二流下部件59的下流侧板体59B。引导部65以沿着排秆移送方向向后下方倾斜的状态设置。并且,在纵面部65a位于左侧且右侧开放的状态下,设置成在俯视时越靠近下方侧越向机体右侧倾斜的姿势。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由排秆切碎装置8切碎的排秆尽量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靠近右侧的部位排出,从而使排秆不会落在未收割作物上。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排秆罩体46的下侧具有延长引导部66,延长引导部66将从切碎物放出口56排出的被切碎的排秆向下方落下引导。延长引导部66具有:后部侧的延长纵壁部67,与顶棚部件50的设置在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的纵壁部50a的下部相连,沿上下方向向下方延伸;以及左右两侧的延长侧壁部68,与排秆罩体46的左右两倒的侧壁部51的下部相连,沿上下方向向下方延伸。通过具有延长引导部66,能够使切碎的排秆不会分散到较大范围,而是被向下方落下引导。并且,延长引导部66由橡胶板或合成树脂板等软质材料构成,因与外物接触导致损伤的可能性较小,轻量且易于更换。延长引导部66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
(其他实施方式1)
(1)排秆罩体46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46a也可以从接近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最上端位置Q2的位置以向前方呈向前下方倾斜的状态延伸。例如,可以以沿着旋转轨迹K的方式以呈圆弧状向前下方倾斜的状态延伸。并且,在该结构中,排秆罩体46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46a也可以在排秆移送方向上位于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前端部Q4的后侧。
(2)固定刀48也可以设置在流下引导板54的位于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最接近的部位Q1或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位。
(3)切碎部49的相对于承接网28和脱粒装置4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适当进行变更从而进行实施。
(4)也可以不在流下引导板54形成台阶62,而是具有平坦的引导面。
(5)也可以不具有引导部65和具备延长纵壁部67等的延长引导部66。
(其他实施方式2)
下面,采用图7和图8对其他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如图7和图8所示,排秆切碎装置8具有排秆罩体146和放出引导板69。
排秆罩体146具有:箱体7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以接近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状态覆盖切碎部49;以及上部引导部件7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延伸部”),从箱体70的后部向后方延伸。
(箱体)
箱体70呈从上侧覆盖切碎部49的箱形。箱体70具有左右一对侧板72、横跨左侧的侧板72和右侧的侧板72的顶板73。顶板73具有:水平部74,从脱粒装置4的后壁向后方延伸;倾斜部75,从水平部74的后端部向后下方延伸;以及垂直部76,从倾斜部75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
(放出引导板)
放出引导板69从流下引导板54的下端部经过旋转刀47的下方向后方延伸。放出引导板69延伸至横向轴心P3的后侧。具体而言,放出引导板69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至横向轴心P3和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的后端之间。放出引导板69由板状部件构成。放出引导板69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分别螺栓固定在箱体70的左侧的侧板72和右侧的侧板72。
放出引导板69的位于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向后下方倾斜。在放出引导板69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上侧弯折的弯折部69a。弯折部69a螺栓固定在流下引导板54的下流侧板体59B。放出引导板69的位于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向后方呈水平(包含大致水平)姿势延伸。在放出引导板69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下侧弯折的弯折部69b。
(上部引导部件)
上部引导部件71从箱体70的后部向后方延伸。上部引导部件71具有左右一对侧板77和横跨左侧的侧板77和右侧的侧板77的顶板78(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
左侧的侧板77沿机体前后方向呈一直线状(包含大致一直线状)延伸。左侧的侧板77的下缘部向后下方倾斜。在左侧的侧板77的下缘部形成有向左侧弯折的弯折部77a。右侧的侧板77以俯视时越靠近后端侧越位于右侧的方式倾斜。右侧的侧板77的下缘部向后下方倾斜。在右侧的侧板77的下缘部形成有向右侧弯折的弯折部77a。
顶板78以从旋转刀47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K远离的方式向后部侧延伸。顶板78向后下方倾斜,并且,以顶板78的后端Q6位于与放出引导板69的后端Q7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78向后下方倾斜,并且,以顶板78的后端Q6位于比放出引导板69的后端Q7低的位置的方式设置。顶板78的倾斜角度d例如设定为大约65度。在顶板78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上侧弯折的弯折部78a。
(引导部)
顶板78具有多个(例如四个)引导部79,引导部79将由切碎部49切碎的排出物引导至机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引导部79以能够绕相对于顶板78向垂直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Z1摆动的方式,经由支轴8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顶板78。顶板78在每个引导部79形成有以摆动轴心Z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引导孔78b。通过使引导部79沿着引导孔78b绕摆动轴心Z1摆动,从而改变引导部79的引导角度。
引导部79以进入箱体70内的状态设置在顶板78。具体而言,引导部79的前缘部的上部侧进入箱体70内。引导部79的进入量越靠近下侧越少。引导部79的前缘部在从侧面观察时以跨箱体70和上部引导部件71间的界限的状态向后下方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来自排尘口45的尘埃不会投入排秆切碎装置8,而是经过流下引导板54的下方从而排出外部。由此,排出物难以滞留在排秆切碎装置8的内部。并且,在排出物从流下引导板54的下端部通过放出引导板69向后方引导之后,一边从箱体70的后部通过上部引导部件71向后方引导一边排出外部。如上所述,根据本结构特征,能够将切碎后的排出物顺利地排出外部。
(其他实施方式3)
(1)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2中,放出引导板69延伸至横向轴心P3的后侧。然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放出引导板69也可以不延伸至横向轴心P3的后侧。此时,放出引导板69的后端Q7也可以位于与横向轴心P3相同的前后位置。
(2)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2中,顶板78的后端Q6比放出引导板69的后端Q7低。然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顶板78的后端Q6也可以位于与放出引导板69的后端Q7相同的高度位置。或者,顶板78的后端Q6也可以比放出引导板69的后端Q7高。
(3)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2中,顶板78向后下方倾斜。然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顶板78也可以呈水平姿势。或者,顶板78也可以向后上方倾斜。
(4)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2中,引导部79设置有四个。然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引导部79也可以设置1至3个或5个以上。
(5)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2中,引导部79进入箱体70内。然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引导部79也可以不进入箱体70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具有脱粒装置和对由脱粒装置进行脱粒处理后的排秆进行切碎处理的排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Claims (22)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脱粒装置,在脱粒筒和设置于所述脱粒筒的下方的承接网之间形成脱粒处理空间;以及
排秆切碎装置,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侧,对通过所述脱粒装置进行脱粒处理后的排秆进行切碎处理,
所述排秆切碎装置具有:投入口,形成于所述脱粒处理空间的后端部,投入有排秆;切碎物放出口,位于所述投入口的后下侧,将切碎的排秆放出外部;流下引导板,设置有多个固定刀,并且,以从所述投入口的下端部跨至所述切碎物放出口的方式设置;切碎部,设置有多个旋转刀,并且,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上侧绕横向轴心旋转,将从所述投入口投入来的排秆耙入所述切碎部与所述流下引导板之间,通过所述多个旋转刀和所述多个固定刀对所述排秆进行切碎;以及箱形的罩体,从上侧覆盖所述切碎部,
在从侧面观察时,所述流下引导板以从所述投入口的下端部跨至所述切碎物放出口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
在所述切碎部的外周部的位于所述投入口侧的部分的从侧面观察时比所述横向轴心偏靠所述投入口侧且相对于所述横向轴心位于所述流下引导板的相反侧的部分由所述罩体的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前端部所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的所述前端部从接近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最上端的位置向前方呈水平状态或呈向前下方倾斜的状态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的所述前端部在排秆移送方向上延伸至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前端部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承接网的下侧具有分选部,所述分选部对从所述承接网漏下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从而分选出谷粒和尘埃,并且,将尘埃从后部的排尘口排出外部,
所述流下引导板以经过所述排尘口的上方的状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选部具有风车,所述风车生成用于风力分选尘埃的分选风,
通过所述风车生成的风经过所述排尘口,从所述流下引导板的下方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刀设置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比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最接近的部位偏靠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刀具有安装用基部和切断作用部,所述切断作用部从所述基部向上方延设,并且,形成有切断用的刀,
在相对于所述流下引导板的安装有所述固定刀的固定刀安装部位的与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接近的部位,形成有向前上方倾斜的台阶,所述台阶比所述基部的上下高度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下侧具有沿机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
所述加强部件设置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背面的与安装有所述固定刀的固定刀安装部位相对应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碎部被设置成,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最上端位置比所述承接网的最下端位置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碎部被设置成,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前端部的位置与所述投入口的后端部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筒比所述承接网向后侧伸长,
所述投入口以横跨所述脱粒筒的后端部和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的状态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下引导板具有:第一流下部件,从支承所述承接网的承接网支承部向后下方延伸;以及第二流下部件,以与所述第一流下部件相连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罩体,在从侧面观察时向后下方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棚部件以接近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状态从后上侧覆盖所述切碎部,
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以从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分离的方式向后部侧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流下引导板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对通过所述切碎部切碎的排秆一边限制在机体宽度方向上的排出方向一边进行流下引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部,
在与所述引导部的后侧对向的位置具有延长纵壁部,所述延长纵壁部与所述纵壁部的下部相连,并沿着上下方向向下方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将通过所述切碎部切碎的排秆向机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引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具有:本体部,以接近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状态覆盖所述切碎部;以及延伸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后部向后方延伸,
所述引导部以进入所述本体部内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延伸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秆切碎装置具有放出引导板,所述放出引导板从所述流下引导板的下端部经过所述旋转刀的下方向后方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出引导板延伸至所述横向轴心的后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出引导板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至所述横向轴心和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的后端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以从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分离的方式向后部侧延伸,
所述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被设置成,向后下方倾斜,并且,所述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的后端位于与所述放出引导板的后端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棚部件的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以从所述旋转刀的外周端部的旋转轨迹分离的方式向后部侧延伸,
所述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被设置成,向后下方倾斜,并且,所述排秆移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的后端位于比所述放出引导板的后端低的位置。
CN201720388251.0U 2016-06-27 2017-04-13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852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6880 2016-06-27
JP2016-126880 2016-06-27
JP2017-026209 2017-02-15
JP2017026209A JP6758217B2 (ja) 2016-06-27 2017-02-15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85228U true CN207185228U (zh) 2018-04-06

Family

ID=6094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8825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85228U (zh) 2016-06-27 2017-04-13 联合收割机
CN201710243247.XA Active CN107535179B (zh) 2016-06-27 2017-04-13 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3247.XA Active CN107535179B (zh) 2016-06-27 2017-04-13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58217B2 (zh)
CN (2) CN2071852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179A (zh) * 2016-06-27 2018-01-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12840875A (zh) * 2020-12-31 2021-05-28 王华峰 一种移动式多转子剪切粉碎机及粉碎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2302B (zh) * 2018-05-04 2021-08-27 孙菁阳 一种袋装虾滑烹饪辅助工具
CN109121665B (zh) * 2018-08-07 2021-09-24 沂水县兴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JP7033521B2 (ja) * 2018-09-26 2022-03-10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14340377B (zh) * 2019-10-23 2024-04-02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及作业机
CN114342644A (zh) * 2021-12-18 2022-04-15 常州常发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割机用多螺旋抛草轮排布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1140B2 (ja) * 1994-06-28 2000-11-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排稈処理部構造
GB0305253D0 (en) * 2003-03-07 2003-04-09 Cnh Belgium Nv Combine harvester
CN103168553B (zh) * 2009-03-03 2015-06-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及其脱粒装置
CN202857316U (zh) * 2012-09-26 2013-04-10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切碎抛洒装置
CN103718733B (zh) * 2013-12-24 2016-01-20 江苏大学 一种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
CN105123147B (zh) * 2015-09-22 2017-06-16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纵轴流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
CN205105635U (zh) * 2015-09-22 2016-03-30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带茎秆切碎器的联合收割机
JP6758217B2 (ja) * 2016-06-27 2020-09-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179A (zh) * 2016-06-27 2018-01-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7535179B (zh) * 2016-06-27 2022-04-08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12840875A (zh) * 2020-12-31 2021-05-28 王华峰 一种移动式多转子剪切粉碎机及粉碎方法
CN112840875B (zh) * 2020-12-31 2022-12-13 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移动式多转子剪切粉碎机及粉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00189A (ja) 2018-01-11
CN107535179B (zh) 2022-04-08
JP6758217B2 (ja) 2020-09-23
CN107535179A (zh) 2018-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85228U (zh) 联合收割机
US6773343B2 (en) Front chaffer and cleaning fan
EP2663175B1 (en) Combine harvester grain cleaning apparatus
US8616945B2 (en) Corn MOG separator
EP2663176A1 (en) Combine harvester grain cleaning apparatus
CN102958345B (zh)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EP3087825A1 (en) Agricultural harvester auger assembly
AU2015346161B2 (en) Agricultural harvester with a rotated elevator
CN104584795B (zh) 脱粒装置
US10420277B2 (en) Spreading arrangement and a combine harvester comprising a spreading arrangement
EP3794930A1 (en) Destemmer for a fruit harvester
CN103477811B (zh) 装载有脱粒装置的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EP0516894B1 (en) Threshing drum with two-part concave
US9955629B2 (en) Agricultural harvester with improved elevator geometry
CN208572765U (zh) 联合收割机
GB2341074A (en) Harvester undercarriage
US10485180B2 (en) Agricultural harvester auger assembly with crop material deflecting cover
JP2000201524A (ja)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CN102239775B (zh) 装载有脱粒装置的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102239773B (zh) 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108200811A (zh) 秸秆处理装置及秸秆切断装置
JP2001320949A (ja) コンバインの揺動選別部構造
EP0516890A1 (en) Grain and chaff elevator for a combine harvester
JP2002000054A (ja) コンバインのチャフシーブ構造
JP2001320948A (ja) コンバインの揺動選別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