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22037U -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22037U
CN202722037U CN 201220361925 CN201220361925U CN202722037U CN 202722037 U CN202722037 U CN 202722037U CN 201220361925 CN201220361925 CN 201220361925 CN 201220361925 U CN201220361925 U CN 201220361925U CN 202722037 U CN202722037 U CN 202722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vesting
hydraulic cylinder
width direction
pay
fuse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619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野裕一
小谷真司
山下直树
森胁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22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220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以将利用液压缸自由升降地支撑收割运送装置在支撑结构简化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本体(A)的机身前部所连接的可由液压缸(CY)自由升降驱动的收割运送装置(B)的构造具备将收割后的农作物横向运送汇合至机身宽度方向的中间部的收割处理部(8)、以及将汇合的农作物向后方运送至脱粒装置(5)的方筒形送料装置(9)。联合收割机本体(A)的前部以位于机身右侧的状态设有驾驶操作部(3),收割处理部(8)位于驾驶操作部(3)的前方侧,且送料装置(9)位于驾驶操作部(3)在机身上的左侧。液压缸(CY)连接于位于送料装置(9)在机身右端侧的纵壁部与底面部所形成的夹角部。

Description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联合收割机,其机身前部连接可由液压缸自由升降驱动的收割运送装置。所述收割运送装置的构造中具备在一定收割宽度内收割农作物且将收割后的农作物横向运送汇合至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的收割处理部,以及将汇合至其收割处理部的农作物向后方运送至设置于联合收割机本体的脱粒装置的方筒形送料装置。联合收割机本体的前部设有驾驶操作部,其位于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所述收割处理部位于所述驾驶操作部的前方侧,且所述送料装置位于所述驾驶操作部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背景技术
在这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目前,采用将升降驱动收割运送装置的液压缸枢轴连接于送料装置的底面部下表面侧形成的连接部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665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所述现有结构中,采用将液压缸枢轴连接于送料装置的底面部下表面侧形成的连接部的结构,因此底面部有弯曲变形的可能。即因为收割运送装置的承重通过送料装置的底面部而施加在液压缸上,所以相对底面部将产生大致垂直于其下表面的方向的载荷。从而,应力将集中于送料装置的底面部,以液压缸与送料装置的连接处为中心存在其周围向下方侧弯曲变形的可能。
对此,为了防止这种送料装置的底面部的弯曲变形,采用了在送料装置上安装有连接部的部位设置高强度的大型增强部件等方法,但具有使由液压缸将收割运送装置自由升降地支撑的支撑结构复杂化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简化用于将收割运送装置由液压缸自由升降地支撑的支撑结构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其第一特征结构为,联合收割机本体的前部连接可由液压缸驱动自由升降的收割运送装置;所述收割运送装置构成为具备:在规定的收割宽度内收割谷秆且将收割后的农作物横向运送汇合至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的收割处理部、将于收割处理部汇合的农作物向后方运送至设置于联合收割机本体的脱粒装置的方筒形送料装置;联合收割机本体的前部设有位于机身宽度方向上一端侧的驾驶操作部;所述收割处理部位于所述驾驶操作部的前方侧,且所述送料装置位于所述驾驶操作部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液压缸连接于位于所述送料装置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纵壁部与底面部所形成的夹角部。
根据该第一特征结构,升降驱动收割运送装置的液压缸连接于位于所述送料装置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纵壁部与底面部所形成的夹角部,因此收割运送装置的载荷被施加在收割运送装置与液压缸的连接部位时,载荷将在底面部以及纵壁部处以分散状态被承受,从而即使不加厚底面部的板材厚度或设置支撑强度较大的大型加强部件,应力集中于底面部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可能性也较小。另外,纵壁部将受到沿板面方向的载荷,因此即使不加厚纵壁部的板材厚度或设置强度较大的大型加强部件,支撑强度也将充分大,从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可能性也较小。
最终,为了防止弯曲变形,不必因加厚构成送料装置的部件的板材厚度,或在送料装置上设有连接部的部位设置强度较大的大型加强部件等措施而使支撑结构复杂化,而采用结构简单的支撑结构即可应对。
另外,送料装置以处于向收割运送装置上相对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更靠近机身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位移的状态被设置,而液压缸被连接至位于机身宽度方向上一端侧的纵壁部与底面部形成的夹角部,因此被安装的液压缸将处于靠近收割运送装置上的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可以在使左右平衡尽量良好的状态下承受并升降驱动整个收割运送装置。
从而,实现了提供可简化支撑收割运送装置在液压缸处自由升降驱动的支撑结构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结构为,在第一特征结构基础上,在安装于所述送料装置的外周部的加强框架的、相当于所述夹角部的部位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液压缸的被连接部,且该被连接部上设有连接销,该连接销枢轴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收割运送装置侧的连接部。
根据第二特征结构,连接销被设置于加强框架的相当于夹角部的部位,而液压缸的收割运送装置侧的连接部被枢轴连接至该连接销。即在为了进行检修等维护作业而将液压缸与送料装置的连接解除以及再次连接的情况下,将对位于相当于夹角部的部位的连接销进行连接以及解除连接,因此操作易于进行。
即因为液压缸连接至位于送料装置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纵壁部与底面部所形成的夹角部,而且连接销设置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所以当作业者从送料装置上方将手伸入以进行液压缸的连接分离操作时,其操作将易于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特征结构为,在第一特征结构或第二特征结构基础上,从机身前后方向观察,所述收割处理部在收割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的位置分别设置为与联合收割机本体在收割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的位置相同。
根据第三特征结构,从机身前后方向观察,收割处理部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与联合收割机本体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等,因此例如在进入存在农作物的田地内部时,即使在收割处理部的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存在农作物的状态下进行收割操作,也不存在联合收割机本体接触并压倒或损伤这些农作物的可能,从而可以良好地进行收割操作。
另外,驾驶者在驾驶车体运行时,在目视车体前方的同时注意不使收割处理部接触田陇等外部物体,即可避免联合收割机本体接触外部物体,因此不需边确认后方边进行操控操作这样烦杂的操作,使用较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平面图。
图3是收割运送装置的部分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4是收割运送装置的部分横向截面平面图。
图5是螺旋滚筒的正视图。
图6(a),(b)是用于安装外罩的螺栓的示意图。
图7(a)~(c)是刮板的示意图。
图8是液压缸连接部位的侧视图。
图9是液压缸连接部位的纵向截面正视图。
图10是液压缸连接部位的仰视图。
图11是液压缸连接状态的上下翻转后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3    驾驶操作部
5    脱粒装置
8    收割处理部
9    送料装置
10a  纵壁部
10d  底面部
55   加强框架
57   被连接部
58a  连接部
59   连接销
A    联合收割机本体
B    收割运送装置
CY   液压缸
K   夹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被用以进行稻子,麦子等农作物的收割作业,其构成为在联合收割机本体A的前部连接着利用液压缸CY而能够自由上下驱动的收割运送装置B。
联合收割机本体A构成为利用左右一对履带行走装置1,1而能够自由行驶,且分别具备在由机身框2支撑的状态下承载驾驶者以进行驾驶操作的驾驶操作部3,产生动力的发动机部4,进行农作物的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5,储藏脱粒处理所得到的谷粒的谷粒箱6。
如图2所示,驾驶操作部3以位于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即机身右侧的状态设置在联合收割机本体A的前部,而发动机部4设置在驾驶操作部3下方。另外,脱粒装置5设置在联合收割机本体A后部的机身左侧,后部的机身右侧设有谷粒箱6。该谷粒箱6具备用于将储藏的谷粒排出到机身外部的谷粒排出螺旋输送机7。
收割运送装置B构成为具备在一定收割宽度内收割农作物且将收割的农作物横向运送汇合至机身宽度方向的中间部的收割处理部8,以及将于收割处理部8处汇合的农作物向后方运送至设置于联合收割机本体A的脱粒装置5的方筒形送料装置9。
而如图2所示,收割处理部8位于驾驶操作部3的前方侧,且设置送料装置9,使其位于驾驶操作部3的机身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即机身左侧。
如图1,图3,图4及图9所示,送料装置9构成为在形成为方筒形的运送壳体10的内部安装上卷传送带11。通过在纵向环绕的左右一对链条12之间横向架设并连接运送条13构成上卷传送带11,以使由收割处理部8横向运送的农作物沿运送壳体10的底面被上卷运送而投入至脱粒装置5。
联合收割机本体A的机身框2的前部与送料装置9的下部之间枢轴连接有液压缸CY,而通过该液压缸CY的伸缩运动,收割运送装置B,即收割处理部与送料装置9在横向轴心P1周围一体地相对联合收割机A机身自由升降驱动。
如图3及图4所示,收割处理部8为在连接方管及L形部件所形成的收割部框14上安装、固定了后部侧的背面部15、运送面板16和左右一对侧板17,17的框架结构。而如图2所示,左右侧板17,17的前部设有对农作物进行划分,将其分为收割对象和非收割对象的分禾器18。沿运送面板16的前端安装有切断农作物根部的推剪型收割装置19,并且左右侧板17,17之间架设有螺旋输送机20以将收割的农作物横向运送至收割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由收割部框14的基端侧的上部向前方伸出的左右一对支撑臂21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撑,还具有将位于送料装置9前方的农作物向送料装置9内卷入的卷入拨禾轮22。
如图1所示,该卷入拨禾轮22设置为使其机身前部侧的端部位置相比分禾器18机身前部侧的端部位置更向机身前部侧突出,从而可以良好地卷入成为收割对象的农作物。
如图3及图4所示,螺旋输送机20具有随大直径的螺旋输送滚筒23的外周旋转而发挥向送料装置9的前端部的横向运送功能的左右一对螺旋叶片24、25。并且,在正对送料装置9的前端入口的部位,沿圆周方向上的4个部位上左右各安装有两根自螺旋输送滚筒23通过滑动衬套26进退的棒状卷入体27。进一步地,右侧横向运送区域的中途部位设有自螺旋输送滚筒23通过滑动衬套进退的一根卷入体28。
如图4所示,螺旋输送滚筒23左右两端附近内部固定有盖板29、30,并且螺旋输送滚筒23的内部隔开一定间隔固定有一对中间支撑板31、32。由右侧的盖板29与右侧的中间支撑板31支撑转动支轴33,键连接于转动支轴33的连接法兰盘34通过螺栓与右侧的盖板29连接,而转动支轴33一体地连接于螺旋输送滚筒23。
另外,如图4所示,固定支轴36以与转动支轴33的轴心P2位于同轴心上的状态,通过连接法兰盘35连接并固定左侧的侧板17上。该固定支轴36为通过轴承37及轴承托架38外嵌支撑螺旋输送滚筒23的左侧盖板30,使其能够自由转动。而偏心支轴39以相对于固定支轴36的转动被键连接所固定的状态设置,在该偏心支轴39的外周部通过安装突起40安装有可在沿固定支轴39的轴心P3周围自由转动的卷入体27、28。另外,设有左右一对偏心支轴39,左右的偏心支轴39通过经由轴承托架41而支撑在右侧的中间支撑板32上的中转轴42,被相互连接。
以所述方式构成的螺旋输送机20在转动支轴33被转动驱动,螺旋输送滚筒23沿图3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各个卷入体27、28将随之绕偏心支轴39的轴心P3转动,此时偏心支轴39与滑动衬套26之间的距离将根据转动相位而变化,各个卷入体27、28相对螺旋输送滚筒23进退同时转动,一边避免与运送面板16及背面部15的干涉一边将农作物卷入送料装置9。
如图5所示,螺旋输送滚筒23上对应于卷入体27、28的安装位置的部位形成有3个插入孔43a、43b、43c以装卸卷入体27、28。这些插入孔43a、43b、43c可由自由拆装的罩体44a、44b、44c封闭。
这些罩体44a、44b、44c采用由多个螺栓45固定于螺旋输送滚筒23的构造,而如图6所示,安装罩体44a、44b、44c的螺栓45的头部45A的外形形状为圆筒状,头部45A的上表面形成有六角孔45B,可使用六角扳手(未图示)进行拧紧作业及拆卸作业。通过如上所述采用圆筒状的外形,可使农作物被钩住的可能性减小。
而在该联合收割机中,如图2所示,从机身前后方向观察,收割处理部8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的位置分别被设置为与联合收割机本体A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的位置相同。
若加以说明,收割处理部8的机身左侧端部的位置,即从机身前后方向观察,左侧的分禾器18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被构成为与脱粒装置5的机身左侧的端部5a位置相同;
收割处理部8的机身右侧端部的位置,即从机身前后方向观察,右侧的分禾器18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被构成为与谷粒箱6的机身右侧的端部6a位置相同。
如图1及图2所示,送料装置9中运送壳体10的运送开始端部设有排尘装置46,可由排尘装置46将与农作物一起进入运送壳体10内的尘土等尘埃以及送料装置9前方发生的尘埃排出到运送壳体10的外部。排尘装置46的结构为具备设置在运送盒10外侧的排尘罩47,以及设置在排尘罩47内部的轴流形转动风扇48。
如图3及图4所示,在连接至背面部15的、送料装置9的前端入口49的送入农作物用的开口部50的左右两侧位置,且相对开口部50处于下方侧的部位,设有防止由螺旋输送机20横向运送的农作物被向上方抬升运送而设有防止农作物缠绕螺旋输送机20的刮板51、52。
如图4所示,从机身行驶方向观察,位于左侧的刮板51较短,位于右侧的刮板52被设为长条状。左右两侧的刮板51,52分别为将板条状的板材弯曲成截面为L状的形状。另外如图7所示,其多个部位由螺栓通过其纵向的安装部51A,52A上形成的插入孔51C,52C与背面部15连接,水平方向的卷取作用部51B,52B以向螺旋输送机20突出的状态安装固定。
通过具备如上所述的刮板51,52,螺旋输送机20的螺旋叶片24,25进行横向运送时,刮板51、52的卷取作用部51B,52B可防止将农作物向上方抬升运送而农作物缠绕螺旋输送机20。
如图7所示,左右两侧刮板51、52的卷取作用部51B,52B上的开口部50侧的端部被剪切为倾斜状,而将圆棒弯曲成平面视图中大致L字状而形成的导向部件54被焊接固定在该倾斜部分53。导向部件54以相对卷取作用部51B,52B上的开口部50侧的边缘更加向开口部50侧突出的状态设置。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构造,可将横向运送至开口部50附近的农作物顺畅地引导并送入开口部50,而不会勾住刮板51、52的卷取作用部51B,52B上的开口部50侧的端部而发生滞留。
而用于升降操作的液压缸CY采用连接在位于送料装置9的右端部侧(相当于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右侧纵壁部10a与底面部10d所形成的夹角部K的构造。
以下具体说明液压缸CY相对于送料装置9的安装结构。
如图3、图8及图9所示,送料装置9的运送壳体10被形成为具备左右两侧纵壁部10a、10b、上表面部10c、以及底面部10d的方筒形,而加强部件55(加强框架的一例)以位于相比底面部10d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更加靠近前部侧的状态,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被连接、固定在底面部10d的下表面侧。
该加强部件55由方管材构成,其左侧端部(相当于机身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端部)的位置被设置为平面视图中与运送盒10的左侧纵壁部10b为相同的位置。加强部件55的左侧端部通过纵向连接板56与运送盒10的左侧纵壁部10b一体地连接、固定。
而在加强部件55上,相当于运送壳体10的右侧纵壁部10a与底面部10d所形成的夹角部K的部位设有作为用于安装液压缸CY的被连接部的安装托架57,且该安装架57的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设有连接销59,以枢轴连接作为液压缸CY在收割运送装置侧的连接部的活塞杆58的前端部58a。
即如图9、图10及图11所示,加强部件55的右侧端部(相当于机身宽度方向上一端侧的端部)在平面视图中以相对运送壳体10的右侧纵壁部10a更加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设置,其加强部件55的右侧端部连接、固定有从侧面观察弯曲为阶梯状(大致Z状)的安装托架57。
如图11所示,安装架57下侧的水平面部分57A与加强部件55的下表面55A以相抵接的状态设置,其纵面部分57B与加强部件55的后面55B以相抵接的状态设置,上侧的水平面部分57C与运送壳体10的底面部10d以相抵接的状态设置,分别通过焊接被一体地固定于加强部件55以及运送盒10的底面部10d上。
另外,平面视图中形成为向后开口的U状的连接销保持部件60以分别焊接固定于安装架57的纵面部分57B及上侧的水平面部分57C的状态设置。该连接销保持部件60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穿该部件的插入孔61,而连接销59以插入并贯穿该插入孔61的状态安装。
防止脱落用安装板62以一体地固定的状态设置在连接销59的一端侧。使用螺栓63将该安装板62固定于加强部件55的下表面55A,防止从连接销保持部件60脱落。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液压缸CY的活塞杆58的前端部58a位于连接销保持部件60的中间部的状态下,以贯穿连接销保持部件60的插入孔61及活塞杆58的前端部58a的状态安装连接销59,而将液压缸CY枢轴连接于送料装置9。另外,如图3所示,液压缸本体64的后端部被枢轴连接于机身框2的前部。
解除液压缸CY与送料装置9的连接(对接)时,可以通过松开螺栓63卸下安装板62,并将连接销59从连接销保持部件60拔出即可解除活塞杆58与连接销保持部件60的枢轴连接状态。而再次连接时,在活塞杆58的前端部58a位于连接销保持部件60的中间部并由连接销59贯穿的状态下,将连接销59插入,拧紧螺栓63固定安装板62以防止脱落。
图8、图10及图11中的符号80为在伸长液压缸CY的活塞杆58,使收割处理部8大幅度上升的状态下锁定液压缸CY的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80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从前后方向观察向下开口的“コ”状,采用其前端部由连接销59贯穿的状态被支撑的构造。
进行收割操作时,即不使用该锁定部件80时,通过将送料装置9所具备的固定销82插入并贯穿其后端部所具备的位置保持部81上形成的插入孔并用β形销83防止脱落,可如图8所示,保持沿送料装置9的底面部10d的待机状态。另外,使用锁定部件80时,通过取下β形销83并如图8中的假想线所示,在液压缸CY的液压缸本体64的边缘进行固定,即可在液压缸CY伸长的状态下进行锁定。
如图4及图9所示,在左侧纵壁部10b的外表面侧,以连接于加强部件55的左侧端部所连接的纵向连接板56的状态设有截面为L形的纵向加强体67,而以自该纵向加强体67的上部向前端部连续的状态设有由沟槽形部件构成的前后方向加强体68。这些加强体67,68被分别一体地连接、固定于左侧纵壁部10b与加强部件55上。
另外,如图4及图8所示,在右侧纵壁部10a上,设有沿右侧纵壁部10a上下方向上的整个宽度的、由沟槽形部件构成的纵向加强体69,而以自该纵向加强体69的上下中途部位向前端部连续的状态设有由沟槽形部件构成的前后方向加强体70。这些加强体69,70分别一体地连接、固定于右侧纵壁部10a与加强部件55上。
通过具备如上所述的多个加强体67~70,可以提高容易因收割运送装置B的重量而被施加应力的液压缸CY被连接的部位与连接收割处理部8的部位之间的区域的支撑强度。
在上述结构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通过由液压缸CY在机身横向的升降轴心P1周围相对脱粒装置5进行收割处理部8的上下摆动操作,进行运送面板16下降至地面附近的下降工作状态,以及从地面上升较高的上升非工作状态之间的升降操作。而在下降工作状态下使联合收割机本体A行驶即可进行农作物的收割处理与向脱粒装置5供给收割谷秆。即由左右一对分禾器18将农作物划分为收割对象与非收割对象,并将作为收割对象的农作物在由卷入滚轮22向后方侧卷入,同时由收割装置19切断农作物的根部并进行收割。然后,由螺旋输送机20横向运送农作物,并由送料装置9向后方运送,将农作物自根部至穗尖整体投入脱粒装置5,进行脱粒工作。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作为液压缸CY的收割运送装置侧连接部的活塞杆58的前端部58a枢轴连接的连接销59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的构造,而代替此种构造,也可以采用连接销59在送料装置9上以位置固定的状态设置的构造。
另外,连接销59不限于向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以单侧支撑的状态突出,也可以采用两侧支撑的状态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机身前后方向观察,将收割处理部8在收割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的位置分别设置为与联合收割机本体A在收割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相同的位置,而代替此种构造,也可以采用收割处理部8在收割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的位置分别与联合收割机本体A在收割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的位置不相同的构造。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联合收割机本体前部连接可由液压缸自由升降驱动的收割运送装置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laims (3)

1.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联合收割机本体的前部连接可由液压缸驱动自由升降的收割运送装置;
所述收割运送装置构成为具备:在规定的收割宽度内收割谷秆且将收割后的农作物横向运送汇合至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的收割处理部、将于收割处理部汇合的农作物向后方运送至设置于联合收割机本体的脱粒装置的方筒形送料装置;
联合收割机本体的前部设有位于机身宽度方向上一端侧的驾驶操作部;
所述收割处理部位于所述驾驶操作部的前方侧,且所述送料装置位于所述驾驶操作部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所述液压缸连接于位于所述送料装置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纵壁部与底面部所形成的夹角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于所述送料装置的外周部的加强框架的、相当于所述夹角部的部位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液压缸的被连接部,且该被连接部上设有连接销,该连接销枢轴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收割运送装置侧的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从机身前后方向观察,所述收割处理部在收割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的位置分别设置为与联合收割机本体在收割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的位置相同。
CN 201220361925 2011-07-26 2012-07-25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220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3487 2011-07-26
JP2011163487A JP5756364B2 (ja) 2011-07-26 2011-07-26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22037U true CN202722037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4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6192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22037U (zh) 2011-07-26 2012-07-25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56364B2 (zh)
CN (1) CN20272203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6039B2 (ja) * 2015-05-29 2016-09-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KR101851451B1 (ko) 2016-07-13 2018-05-08 동양물산기업 주식회사 예취실린더 보호장치
JP6731886B2 (ja) * 2017-06-26 2020-07-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2019103403A (ja) * 2017-12-08 2019-06-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KR101855077B1 (ko) 2018-04-12 2018-05-09 동양물산기업 주식회사 예취실린더 보호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4218A (ja) * 1984-05-21 1985-12-04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刈刃駆動装置
JPH0534503Y2 (zh) * 1986-05-19 1993-09-01
JPS62269619A (ja) * 1986-05-19 1987-11-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
JPH02291208A (ja) * 1989-04-28 1990-12-03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着脱装置
DE10011498B4 (de) * 2000-03-09 2004-12-30 Case Harvesting Systems Gmbh Vorrichtung zur Bodenkopierung für Vorsatzgeräte an Erntemaschinen
JP4084529B2 (ja) * 2000-04-21 2008-04-30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セカンドモア
JP2003304725A (ja) * 2002-04-15 2003-10-28 Iseki & Co Ltd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05210993A (ja) * 2004-01-30 2005-08-11 Iseki & Co Ltd 汎用コンバイン
US7478521B2 (en) * 2006-03-02 2009-01-20 Deere & Company Flexible cutting platform to follow ground contour in an agricultural harvest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27317A (ja) 2013-02-07
JP5756364B2 (ja)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22037U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3575094U (zh) 联合收割机的液压缸连结结构
CN110226415B (zh)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CN205385705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2210164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4171419A (ja) コンバイン
CN204466286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6793754B (zh) 收割机
JP2013153656A (ja) コンバイン
WO2022137791A1 (ja) サトウキビ収穫機
JP5921370B2 (ja) 脱穀装置
CN108781721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260392A (zh) 联合收割机
JP351784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014327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7266487B2 (ja) 収穫機
JP2012170407A (ja) 脱穀扱胴
JP667628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650711B2 (ja) 収穫機
JP6373131B2 (ja) 収穫機
US20230247943A1 (en) Threshing Apparatus and Harvester
JP2013153654A (ja) コンバイン
JP4565571B2 (ja) コンバイン
EP3827661A1 (en) Combine and harvester
JP6545012B2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