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5030A - 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5030A
CN105435030A CN201510626328.9A CN201510626328A CN105435030A CN 105435030 A CN105435030 A CN 105435030A CN 201510626328 A CN201510626328 A CN 201510626328A CN 105435030 A CN105435030 A CN 105435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process
gelatin
glycerol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63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国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z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z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z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z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63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35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35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5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具体涉及止咳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每10万粒的配方组成为:枇杷叶34.2Kg、罂粟壳25Kg、百部7.5Kg、白前4.5Kg、桑白皮3Kg、桔梗2.85Kg、薄荷脑80g、聚乙二醇(400)43Kg、明胶41Kg、甘油14.35Kg、羟本乙酯55.35Kg、轻质液状石蜡25Kg。它制备工艺讲究,药物配比合理,采用软胶囊包装,方便患者控制服用量,药效显著。

Description

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咳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又名巴叶、芦桔叶(《中药材手册》)。原植物枇杷又名:卢橘(广东)。枇杷叶浸膏,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枇杷叶用于肺热咳嗽,风热咳嗽,肺虚久嗽。枇杷叶味苦性寒,具有降气清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可配黄芩、栝楼皮等药以清肺化痰止咳。其味微辛,兼能疏泄肺气,故风热咳嗽亦可配以前胡、桑叶等以疏风宣肺止咳。以其止咳力佳,配以麦冬、阿胶又能治肺燥咳嗽;久咳痰血可配白及、藕节、生地黄、蛤粉炒阿胶以清肺补肺、止咳止血;若兼痰多者,则再配川贝母、叭旦杏仁等以加强化痰作用。
现有的枇杷止咳药物制备简单,膏状液体或者颗粒药物,患者服食不方便,不能很好的定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它制备工艺讲究,药物配比合理,采用软胶囊包装,方便患者控制服用量,药效显著。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每10万粒的配方组成为:枇杷叶34.2Kg、罂粟壳25Kg、百部7.5Kg、白前4.5Kg、桑白皮3Kg、桔梗2.85Kg、薄荷脑80g、聚乙二醇(400)43Kg、明胶41Kg、甘油14.35Kg、羟本乙酯51.35Kg、轻质液状石蜡25Kg。
它的制备工艺为:第一步:将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六位药去杂、切片、冲洗干净;第二步:加入药物净质量10倍的纯净水进行煎煮两次,每次3小时,再将两次的煎药合并过滤,静置12小时在进行过滤;第三步:将滤液浓缩加入明胶、水和甘油制成膏状,(明胶:水:甘油=1:1:0.35),然后进行干燥,粉碎成细粉;第四步:将薄荷脑细粉与干燥的膏粉混合逐渐加入聚乙二醇(400)调匀灌装,压制成胶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制备工艺讲究,药物配比合理,采用软胶囊包装,方便了患者很好地控制服用量,药效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取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化胶制剂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制水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中药材前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中提取工艺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中提取投料处方验证数据表。
图7是本发明中化胶过程工艺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中配料过程工艺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中化胶配方数据表。
图10是本发明中配料处方数据表。
图11是本发明中压制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干燥、灯检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每10万粒的配方组成为:枇杷叶34.2Kg、罂粟壳25Kg、百部7.5Kg、白前4.5Kg、桑白皮3Kg、桔梗2.85Kg、薄荷脑80g、聚乙二醇(400)43Kg、明胶41Kg、甘油14.35Kg、羟本乙酯51.35Kg、轻质液状石蜡25Kg。
本具体实施方式生产过程及工艺要求:
1.制水
1.1生产工艺的操作过程:如图3所示。
1.2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
1.2.1定期按操作规程检查纯化水水质。
1.2.2电导率:应符合规定。
1.2.3酸碱度:应符合规定。
1.2.4纯化水全项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
2.中药材前处理
2.1生产工艺的操作过程:如图4所示。
2.2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
2.2.1生产前应核对中药材的名称、批号、产地、规格、数量及检验报告单号,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
2.2.2原药材整理过程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2.2.3所有使用的衡器应经过校验,并有校验合格证。每天使用前校准一次,称量时一人称量,一人复核。
2.2.4去杂拣选应设拣选操作台,操作台表面平整,不产生脱落物。
2.2.5拣选:将中药材倒在操作台上,用肉眼观察;除去异物、杂质、泥沙等非药用物质,称量。
计料:根据批生产指令计算(或者复核)中药材的用量
投料量(kg)=理论量(kg)×(1+洗切损耗)
2.2.6洗切:
枇杷叶:除去杂质,洗净,切宽丝(5~8cm)。
罂粟壳:购饮片。
百部: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4~6cm)。
白前: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4~6cm)。
桑白皮: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刮去残留粗皮,切段(3~5cm)。
桔梗: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4~6cm)。
注:如采购原料是中药饮片,则无需处理可直接投料入药。
2.2.7拣选后药材的洗涤应用饮用水,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药材;不同的药材不得在一起洗涤。
2.2.8罂粟壳领料、投料的全过程必须有现场QA监控并记录。3.提取
3.1生产工艺的操作过程:如图5所示。
3.2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
3.2.1提取投料处方(处方编号RJL-1001-01)(根据净选后药材经洗切后收率验证数据):如图6所示。
3.2.2枇杷叶、白前、百部、桔梗、桑白皮、罂粟壳六味中药材,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内(蒸汽压力<0.25Mpa),煎煮二次,第一次加药材10倍量的饮用水,煎煮3小时,过滤;第二次加药材10倍量的饮用水,煎煮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打入沉淀罐内,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滤过(200目滤网两层),滤液浓缩(蒸汽压力<0.20Mpa)至相对密度为1.15(约80℃热测)以上收膏。收膏量约为32Kg。
3.2.3干燥:将浓缩液用真空干燥箱减压干燥(真空度-0.05~-0.09Mpa,温度55~75℃)。干浸膏量约为12Kg。
3.2.4粉碎:将干浸膏粉碎成100目细粉。收率应在98±2%之间。
3.2.5包装
将粉碎好的干膏粉称重,装入洁净的无毒聚氯乙烯薄膜袋中,扎严袋口,装入洁净密封不锈钢桶中,盖严,在桶外帖上标签,注明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贮存期、净重、毛重、操作人。
3.2.6干浸膏粉至配料贮存期不得超过90天。
4.请验
填写请验单,请验单应包括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批数量等内容,送质量部。
5.寄库
5.1将包装好的干膏粉移交给原料库,办理寄库手续;车间应及时将批生产记录(含批包装记录)移交给质量部。
5.2产品最终检验结果得出后,质量管理部进行产品的质量评价,经评估如果整个生产过程符合要求,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则质量授权人可签发放行单,仓库保管员则进行相应的状态标记,中间产品可用于制剂生产。
6.配制(制剂批量为10万粒)
6.1生产工艺的操作过程
6.1.1化胶过程:如图7所示
6.1.2配料过程:如图8所示。
6.2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
6.2.1计料、领料:
根据批生产指令计算(或者复核)原辅料的用量,并领取原辅料。
6.2.2称量
6.2.2.1只有合格的原辅料,方可配料使用,配料时应核对原辅料的品名、批号、规格(生产厂家)及数量,调换原辅料供应商需经小样试验或经验证。
6.2.2.2所有使用的衡器应经过校验,并有校验合格证。每次使用前应校正托盘天平和电子台称,称量应在称量室操作,称量投料时必须复核,投料人和复核人均应在原始生产记录上签名。
6.2.2.3剩余的原辅料应封口储藏,在容器外标明品名、批号、数量等相关信息。
6.2.3化胶
6.2.3.1化胶配方:(明胶:水:甘油=1:1:0.35)如图9所示;化胶量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相应调整。
6.2.3.2将热水器加热至90-100℃范围内。
6.2.3.3打开化胶罐热水阀,将称量好的甘油、纯化水先后加入化胶罐内,同时开启搅拌。当罐温升至55~65℃时,缓缓加入明胶,继续搅拌,待明胶溶解后,加入预先用适量95%乙醇溶解的羟苯乙酯。使明胶充分搅拌溶解。
6.2.3.4当罐温升至65~70℃时,关闭搅拌,打开真空,抽真空除胶泡(真空度在-0.06~-0.08Mpa范围内),待无胶泡后,用洁净的100目滤网过滤至地面供胶桶中,调节供胶桶的温度至50~60℃进行胶液保温。并附标志卡,标明品名、批号、数量、日期、操作人,送入压丸间。
6.2.3.5每次化好的胶液必须保温4小时后才能用于压丸,并在48h内使用完。
6.2.4配料
6.2.4.1配料处方(处方编号RJL-1001-02):如图10所示。
6.2.4.2将干浸膏粉、薄荷脑加入到聚乙二醇(PEG)400中,分次加入胶体磨研磨,每次回流研磨4min,放出时用洁净的100目滤网过滤,直至全部匀质(研磨)完,再搅拌15min,混匀。
6.2.4.3药液配好后,装桶,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备用。并附标志卡,标明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日期以及操作人,送入压丸间。
6.2.4.4配好的药液应在48h内使用完。
6.2.4.5物料平衡:平衡限度为92.0~100.0%。
7.压制
7.1生产工艺的操作过程:如图11所示。
7.2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
7.2.1打开电源加热开关,将明胶盒温度升至55~70℃;开启压丸机制冷系统。
7.2.2将轻质液状石蜡倒入润滑盒内,打开油阀,观察油位指示管中轻质液状石蜡的高度不低于管的2/3,开启气压阀将保温桶内胶液经硅胶管打入胶盒内(压力控制在≤0.05Mpa范围内),待明胶盒内胶液占盒容量的1/3时,打开主机,调节相关键钮,控制滚模速度在≤1.5转/分,滚出两条胶皮。
7.2.3调节胶皮厚度至0.7~0.9mm,且两胶皮厚度均匀一致。
7.2.4胶皮运转正常后,放下喷体,使其在两模具胶皮之间,拧紧加压手轮,给两模具加压,使模具切下的胶皮与网胶完全脱离。在料斗加入适量聚乙二醇400,打开喷体加热开关,使喷体温度控制在35~50℃,使用8号模具进行试压,待胶丸稳定后,放出聚乙二醇400。
7.2.5将药液加入主机加料斗内,调整供料,调节胶丸装量至0.55g±7.5%,试压,合格后正式压丸。压出的胶丸为椭圆形,大小一致,色泽均匀,无破裂,无气泡,无拉丝,厚薄均匀。
7.2.6在压制过程中,应保持加料斗内的药液高度不低于总高度的一半,每40min取5粒检测一次装量差异,并做好记录。
7.2.7在转笼中加入用95%乙醇湿润的擦丸巾,打开转笼风机,开启转笼;开启传送带,将压制出的胶丸及时输入转笼内进行初步定型、擦洗、干燥1小时以上,胶丸不粘连,用手挤压有一定的韧性,放置台面无明显变形。胶囊表面洁净,有光泽。
7.2.8待转笼内的胶丸定型、擦洗、干燥后,将胶丸输出至洁净凉丸盘中,送入干燥间,并附标志卡,标明品名、规格、批号、日期、数量、操作人。
7.2.9在压制过程中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26℃,湿度应控制在30~50%。
7.2.10从配制完成至压制结束的工序间隔时间不超过48h。
8.干燥、灯检
8.1生产工艺的操作过程:如图12所示。
8.2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
8.2.1干燥
8.2.1.1将定型好的胶丸铺在晾丸筛中,摊开,放在晾丸车上,推入干燥间,并在每辆晾丸车上附标志卡,标明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日期、操作人。
8.2.1.2干燥过程中,前阶段应每2小时翻动一次晾丸筛中的胶丸,共翻动2次。
8.2.1.3胶丸干燥10~18h后,胶丸不粘连,手用力挤压有一定的韧性,无明显变形,松开手指胶丸不变形。胶丸装入洁净密闭容器中,取出放置停放区,填写标志卡,标明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日期、操作人。
8.2.1.4干燥间温度应控制在20~30℃,湿度应控制在20~45%。
8.2.2灯检
8.2.2.1将干燥好的胶丸倒在灯检台上,开启灯检台内日光灯,将破丸、异形丸、气泡丸等不良的胶丸及异物拣出。灯检合格的胶丸应及时装入洁净的塑料袋内并放入洁净的密封周转桶中密闭,并附标志卡,标明品名、批号、数量、日期、操作人,送检,备用;不良的胶丸放入废丸收集容器内,并做好标志卡,放入中间站。
8.2.2.2灯检合格的胶丸在中间站的储存时间要求不超过96h。
8.2.2.3灯检合格品的合格率要求:≥99.0%。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制备工艺讲究,药物配比合理,采用软胶囊包装,方便患者控制服用量,药效显著。

Claims (2)

1.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0万粒的配方组成为:枇杷叶34.2Kg、罂粟壳25Kg、百部7.5Kg、白前4.5Kg、桑白皮3Kg、桔梗2.85Kg、薄荷脑80g、聚乙二醇(400)43Kg、明胶41Kg、甘油14.35Kg、羟本乙酯55.35Kg、轻质液状石蜡25Kg。
2.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的制备工艺为:第一步:将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六位药去杂、切片、冲洗干净;第二步:加入药物净质量10倍的纯净水进行煎煮两次,每次3小时,再将两次的煎药合并过滤,静置12小时在进行过滤;第三步:将滤液浓缩加入明胶、水和甘油制成膏状,(明胶:水:甘油=1:1:0.35),然后进行干燥,粉碎成细粉;第四步:将薄荷脑细粉与干燥的膏粉混合逐渐加入聚乙二醇(400)调匀灌装,压制成胶囊。
CN201510626328.9A 2015-12-16 2015-12-16 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 Pending CN105435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6328.9A CN105435030A (zh) 2015-12-16 2015-12-16 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6328.9A CN105435030A (zh) 2015-12-16 2015-12-16 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5030A true CN105435030A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45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6328.9A Pending CN105435030A (zh) 2015-12-16 2015-12-16 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3503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9235A (zh) * 2016-12-15 2017-05-31 贵州恒和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止咳化痰功能的药物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9353A (zh) * 2018-06-21 2018-10-09 佛山市聚成生化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通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7466A (zh) * 2021-03-30 2021-04-30 南昌雅太药用包装有限公司 集分离和萃取于一体的枇杷止咳软胶囊生产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4224A (zh) * 2005-12-02 2006-08-09 杨文龙 治疗咳嗽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6615A (zh) * 2012-12-30 2013-04-03 王元青 治疗胃病的软胶囊剂
CN104491007A (zh) * 2014-12-19 2015-04-08 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五味子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4224A (zh) * 2005-12-02 2006-08-09 杨文龙 治疗咳嗽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6615A (zh) * 2012-12-30 2013-04-03 王元青 治疗胃病的软胶囊剂
CN104491007A (zh) * 2014-12-19 2015-04-08 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五味子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9235A (zh) * 2016-12-15 2017-05-31 贵州恒和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止咳化痰功能的药物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9353A (zh) * 2018-06-21 2018-10-09 佛山市聚成生化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通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7466A (zh) * 2021-03-30 2021-04-30 南昌雅太药用包装有限公司 集分离和萃取于一体的枇杷止咳软胶囊生产设备及方法
CN112717466B (zh) * 2021-03-30 2021-07-13 江西津大制药有限公司 集分离和萃取于一体的枇杷止咳软胶囊生产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5030A (zh) 枇杷止咳软胶囊制备工艺
CN106580889A (zh) 当归配方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N102228508B (zh) 一种复方丹参片的制备方法
CN104523815A (zh) 一种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
CN101559151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口服药肾衰康复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4418B (zh) 一种稳定的麦芪降糖组合物的产业化工艺方法
CN103239413A (zh) 一种大规模生产中药粉体颗粒的方法
CN112971122A (zh) 一种阿胶藿香黄精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6820A (zh) 一种痔特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9588A (zh) 一种玉苓消渴茶的制备方法
CN102861131B (zh) 一种六味丁香片及其制备工艺、检测方法
CN102233082A (zh) 一种抗疲劳、延缓衰老中药复方浓缩丸的制备方法
CN105770378A (zh) 龙枣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201A (zh) 一种治疗由心火亢盛所引起的不良症状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74931A (zh) 一种表实感冒颗粒的制造方法
CN103006764A (zh) 一种消炎利胆软胶囊的制作方法
CN103816322A (zh) 一种镇痛活络酊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7525B (zh) 生脉饮的制备方法
TW202243686A (zh) 用於促進新陳代謝的中草藥組成物
CN113925908A (zh) 一种芪香益肾颗粒制备工艺
CN106491944A (zh) 天王补心丸
CN1394494A (zh) 一种中药复合保健茶及其配制方法
CN116036226A (zh) 一种调节高尿酸的葛根菊苣茯苓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23403A (zh) 胃、大肠两经非解表中药注射液及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