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8215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8215B
CN105398215B CN201510562761.0A CN201510562761A CN105398215B CN 105398215 B CN105398215 B CN 105398215B CN 201510562761 A CN201510562761 A CN 201510562761A CN 105398215 B CN105398215 B CN 105398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art
maintenance
record head
recording device
maintenanc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27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8215A (zh
Inventor
丹生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333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8262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98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8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8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8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8Bar or like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14Platen-shift mechanisms; Driving gear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20Platen adjustments for varying the strength of impression, for a varying number of papers, for wear or for alignment, or for print gap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41J2/16511Constructions for cap pos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记录装置,其具备:记录头,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支承部,其在与记录头对置且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位置、和从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盖单元,其与支承部更替而在与记录头对置的对置位置处对记录头进行保养;以及移动机构,其使盖单元在对置位置和从对置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当盖单元要接近对置位置时、或要从对置位置离开时,移动机构使所述盖单元在与记录头的头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其中,使用具备对记录头进行保养的保养部的记录装置。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作为记录头的线头(line head)和作为保养部的盖的记录装置。
在此,在记录头进行移动的类型、即所谓的串行式的打印机中,来回反复记录动作和规定量的用纸搬送动作来完成记录,这里的记录动作是一边移动记录头一边喷出墨水的动作,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保养部配置于记录区域的外侧,根据需要使记录头移动至保养部的位置来进行保养。可是,在记录头不移动的类型、即以覆盖纸张宽度整个区域的方式配置墨水喷出喷嘴而成的所谓的线头式(line head type)的打印机中,如专利文献1、2所示的那样,需要以更替按压体(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部)和保养部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具备线头作为记录头的记录装置中,由于线头的重量大,因此,存在使线头移动至保养位置要花费时间的情况。另外,在具备线头以外的记录头的结构的记录装置中,由于近年的高分辨率化,存在记录头变重的趋势,存在使记录头移动至保养位置要花费时间的情况。因此,期望在具备对记录头进行保养的保养部的现有的记录装置中,减少记录头的保养所花费的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78861号公报
可是,在专利文献1、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中,由于在记录头的下侧设定有保养部的退避位置,因此,特别是成为对抑制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的阻碍。另外,虽然专利文献1的记录装置构成为能够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部和盖旋转移动来进行更替,并构成为在保养时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部移动,从而即使不使线头移动也可以,但为了能够执行该旋转移动,特别是在高度方向上,需要较大的空间,从而导致记录装置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更替在与记录头对置的位置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部和保养部的结构中,通过抑制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的增大来抑制记录装置的大型化,同时减少记录头的保养所花费的时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本发明。
[应用例1]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支承部,其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且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位置、和从所述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保养部,其与所述支承部更替而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对置位置处对所述记录头进行保养;以及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保养部在所述对置位置和从所述对置位置沿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移动机构具备:移动座,其在比所述保养部靠铅直方向下方的位置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移动;引导部件,其设置有在所述搬送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以及连杆部件,其具有被所述引导槽引导的被引导部,所述连杆部件的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移动座连结,另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保养部连结,当所述保养部伴随着所述移动座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的移动而要接近所述对置位置时、或要从所述对置位置离开时,由所述连杆部件以所述被引导部为支点转动而产生的、所述保养部在所述搬送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移动量与所述被引导部在所述搬送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移动量相抵消。
根据本应用例,所述保养部在所述搬送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移动量与所述被引导部在所述搬送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移动量相抵消。由此,当保养部要接近与记录头对置的对置位置时、或要从所述对置位置离开时,能够使保养部在与记录头的头面相交的方向上移动。
[应用例2]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具有:第1区域,其沿所述搬送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和第2区域,其与所述第1区域连接,并沿与所述第1区域斜着交叉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改变保养部在与记录头的头面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置。
[应用例3]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被引导部设置于比下述线向与所述支承部相反一侧偏离的位置,该线是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保养部的连结部、与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移动座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线,所述第2区域在所述交叉的方向上沿远离所述记录头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应用例,将被引导部设置于比下述线向与所述支承部相反一侧偏离的位置,该线是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保养部的连结部、与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移动座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线,由此,能够将支承部的移位所需的空间区域配置得在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上进一步靠向保养部侧,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在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加。另外,第2区域在与记录头的头面相交的方向上向远离记录头的方向延伸,由此,只要将支承部的移位所需的空间区域配置在第2区域的上方,就能够抑制记录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加。
[应用例4]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养部具备对所述记录头进行密封的盖,所述移动机构一边维持所述盖的水平姿势一边在所述对置位置和从所述对置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抑制液体从盖漏出。另外,“维持水平姿势”是指,不只是完全的水平姿势,还包含从水平姿势稍微倾斜的姿势的意思,即,还包含以液体不淌落的程度稍微倾斜的状态的意思。
[应用例5]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辅助连杆部件,所述辅助连杆部件的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移动座连结,另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保养部连结,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保养部的连结部、与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移动座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线与下述线平行,该线是将所述辅助连杆部件和所述保养部的连结部、与所述辅助连杆部件和所述移动座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线。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容易地形成一边维持盖的水平姿势一边使盖相对于记录头进退的结构。
[应用例6]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面,所述支承部在保持所述支承面的方向的情况下在所述支承位置和从进行所述支承的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抑制支承面倾斜而附着于支承面的液体淌落而污染装置内的情况。另外,“在保持所述支承面的方向的情况下”是指允许支承面的方向稍微发生变化的意思,并且,包含以液体不淌落的程度稍微倾斜的状态的意思。
[应用例7]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部上的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或下游设有摆动中心,所述支承部通过摆动而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且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位置、和从所述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搬送方向上,在所述摆动中心位于上游的情况下,所述保养部从所述记录头向下游侧退避,在所述摆动中心位于下游的情况下,所述保养部从所述记录头向上游侧退避,在与所述搬送方向相交的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的摆动所需的摆动区域的外侧。
根据本应用例,保养部利用包括沿着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移位的移位动作在内的移动动作,而在与记录头对置的对置位置和从对置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因此,无需在记录头的下侧设定供保养部进行退避的位置,能够抑制记录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应用例8]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具备:第1旋转体,其被驱动源旋转驱动;第2旋转体,其进行从动旋转;以及搬送带,其卷绕于所述第1旋转体和所述第2旋转体,支承被记录介质并且搬送被记录介质,所述支承部设置成能够以所述第1旋转体为摆动中心摆动,在所述支承部摆动时,持续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驱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使用于使支承部以第1旋转体为摆动中心摆动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低成本地获得该结构。此外,无需在使支承部摆动时使对第1旋转体的驱动停止,能够确保控制的自由度。另外,由于在以第1旋转体为中心使支承部摆动时会持续第1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因此,无需确保用于停止或开始所述第1旋转体的驱动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用于使支承部摆动的时间。
[应用例9]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收纳被记录介质的介质收纳部,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搬送方向上配置在所述介质收纳部中的被记录介质的载置区域内。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抑制记录装置在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加。
[应用例10]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支承部,其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且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位置、和从所述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保养部,其与所述支承部更替而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对置位置处对所述记录头进行保养;以及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保养部在所述对置位置、和从所述对置位置沿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保养部要接近所述对置位置时、或要从所述对置位置离开时,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保养部在与所述记录头的头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应用例,当所述保养部要接近所述对置位置时、或要从所述对置位置离开时,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保养部在与所述记录头的头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此,保养部不会与记录头的头面发生滑动,因此,能够抑制记录头的头面由于保养部而磨损。另外,保养部所具备的盖接近记录头并吸附在记录头的头面上时的密封性提高。另外,由于保养部在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上退避,因此,无需在记录头的下侧设定供保养部退避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应用例11]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支承部,其具有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面,并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且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位置、和从所述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保养部,其与所述支承部更替而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对置位置处对所述记录头进行保养;以及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支承部和所述保养部移动,并在所述对置位置处,在保持所述支承面的方向的情况下更替所述支承部和所述保养部,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支承部至少从所述对置位置向第1方向移动,使所述保养部至少从所述对置位置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一侧的第2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所述移动机构使支承部和保养部移动,在对置位置处,在保持支承面的方向的情况下更替支承部和保养部。因此,即使例如记录头较重,也无需移动记录头,因此,能够减少记录头的保养所花费的时间。
另外,由于在保持支承面的方向的情况下更替支承部和保养部,因此,能够抑制支承面倾斜而附着于支承面的液体淌落而污染装置内的情况。
另外,以对置位置为基准,将移动支承部的移动路径设置于第1方向侧,并将移动保养部的移动路径设置于其相反侧(第2方向侧),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下述这样的两者的移动路径:在特别是高度方向(与支承面交叉的方向)上不使记录装置大型化的情况下,支承部和保养部不会发生干涉。
[应用例12]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在使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对置位置移动时使所述支承部在向远离所述记录头的方向移动之后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移动机构在使所述保养部从所述对置位置移动时使所述保养部在向远离所述记录头的方向移动之后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使支承部从对置位置移动时,所述移动机构使支承部向远离记录头的方向移动之后向第1方向移动,并且,在使保养部从对置位置移动时,所述移动机构使保养部向远离记录头的方向移动之后向第2方向移动。因此,能够简单地使支承部和保养部接近、离开记录头。即,能够在对置位置上,简单地调整记录头与支承部、保养部之间的距离。
[应用例13]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具备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支承部和所述保养部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所述移动机构具备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引导支承部和保养部的移动。因此,支承部和保养部的移动变得容易。
[应用例14]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支承部用引导槽和保养部用引导槽作为所述引导部件,所述支承部用引导槽和所述保养部用引导槽被配置成在从所述记录头朝向所述对置位置的方向上观察时不重叠。
根据该结构,支承部用引导部和保养部用引导部被配置成在从记录部朝向对置位置的方向上观察时不重叠。因此,在移动支承部和保养部时,能够简单地抑制两者发生干渉。
[应用例15]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支承部座,所述支承部座支承所述支承部并进行移动。
根据该结构,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支承部座,所述支承部座支承支承部并进行移动。因此,能够使支承部自身的结构为简单的结构。
[应用例16]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具有保养部座,所述保养部座支承所述保养部并进行移动。
根据该结构,所述移动机构具有保养部座,所述保养部座支承保养部并进行移动。因此,能够使保养部自身的结构为简单的结构。
[应用例17]上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具有进给丝杠,所述支承部和所述保养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进给丝杠卡合的轴承部。
根据该结构,所述移动机构具有进给丝杠,支承部和保养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进给丝杠卡合的轴承部。因此,能够使移动机构为简单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记录装置的概略侧剖视图。
图3是示出记录装置的概略侧剖视图。
图4是示出记录装置的概略侧剖视图。
图5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9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10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11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14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15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16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18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19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0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1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2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3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24的(A)、(B)、(C)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记录头的周围部)的概略侧视图。
图25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的概略立体图。
图26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记录头的保护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27是示出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记录头的保护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28的(A)、(B)、(C)是示出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记录头的保护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29的(A)、(B)、(C)是示出实施例4的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记录头的保护部)的概略图。
图30是示出实施例5的记录装置的重要部位(移动机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31是实施例6的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2是示出实施例6的记录装置的用纸搬送路径的第1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33是示出实施例6的记录装置的用纸搬送路径的第2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34是示出实施例6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5是示出实施例6的线头、带搬送构件以及保养构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36是示出实施例6的带搬送构件的第1状态的立体图。
图37是示出实施例6的带搬送构件中使带搬送构件移位的臂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8是示出实施例6的带搬送构件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39是示出实施例6的带搬送构件的第2状态的立体图。
图40是示出实施例6的带搬送构件的第3状态的立体图。
图41是示出实施例6的带搬送构件的第4状态的立体图。
图42是示出实施例6的保养构件的第1状态的立体图。
图43是示出实施例6的保养构件的第4状态的立体图。
图44是示出实施例6的保养构件的第1状态的侧视图。
图45是示出实施例6的保养构件的第2状态的侧视图。
图46是示出实施例6的保养构件的第3状态的立体图。
图47是示出实施例6的保养构件的第3状态的侧视图。
图48是示出实施例6的保养构件中的保养部与线头紧密贴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9是示出实施例6的保养构件中的保养部与线头紧密贴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0是示出实施例6的带搬送构件和保养构件的保养动作的流程图。
图51的(A)、(B)、(C)是用于对盖单元从记录头离开至退避为止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2的(A)、(B)是用于对盖单元从记录头离开至退避为止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3的(A)、(B)、(C)是用于对实施例6的保养部从记录头离开至退避为止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4的(A)、(B)是用于对实施例6的保养部从记录头离开至退避为止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2:记录头;3:盖单元;11、265:移动机构;12:支承部;14、334:引导槽;334a:第1区域;334b:第2区域;15:第1引导杆,16:第2引导杆;17、18:支承座;19、20、29、31、32:突起部;38:支承面;45、46:移动轴;47:轴承部;60、314:引导部件;210:喷墨打印机;216:用纸收纳盒;218:线头;242:带搬送构件;246:喷嘴头部;270:驱动轴;272:从动轴;274:搬送带;308:保养部;310:移动座;322:第1连杆;324:第2连杆;326、328、340、341:连结部;330:被引导部;336:盖;A:搬送方向;D1、D2:方向;J1~J4:线;L1、L2:距离;P:被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首先,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整体结构概略地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
图1中,记录装置1中,在对被记录介质P(参照图26)进行记录的装置主体21的上部具备扫描装置22,并在装置主体21的下侧具备增设单元23、24。装置主体21具备盒4,增设单元23具备盒25,增设单元24具备盒26。设置于增设单元23、24中的盒25、26是用于增加被记录介质P的收纳张数的可选单元,被任意地安装于装置主体21。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设有操作部27,该操作部27进行记录装置1的各种操作。另外,设有排出部8,该排出部8接受进行记录后被排出的被记录介质P。在此,更具体来说,排出部8是接受以刚刚进行了记录的记录面朝下的方式被排出的被记录介质P的面朝下排出托盘。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设有输送单元28,该输送单元28能够通过以未图示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而相对于装置主体21进行开闭。另外,输送单元28中设有托盘5,用户将被记录介质P放置在托盘5中来输送该被记录介质P,由此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手动输送。
并且,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配置有操作部27的一侧是装置近前侧,设置有托盘5的一侧成为装置右侧面。即,记录装置1中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搬送、排出沿着装置左右方向进行。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装置主体21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2至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略侧剖视图。在此,图2示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另外,图3是利用作为保养部的盖单元3遮挡(capping)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2的状态。另外,图4示出从记录头2对盖单元3进行冲洗(不伴随记录的墨水的喷出动作)的状态。
如图1和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能够放置待输送的被记录介质P的盒4和托盘5。并且,利用由图2至图4表示的辊6、7等多个辊构成的搬送部沿搬送方向A搬送被放置于盒4和托盘5的被记录介质P,从而将被记录介质P搬送至排出部8。
从盒4和托盘5至排出部8的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路径中设有记录头2,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从记录头2喷出墨水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形成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设有翻转机构9,在利用记录头对被记录介质P的一个面进行了记录之后,利用翻转机构9将被记录介质P沿搬送方向B搬送一次,使被记录介质P翻转,利用记录头2对被记录介质P的另一个面进行记录,再将被记录介质P搬送至排出部8,由此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的两个面进行记录。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这样的结构:墨盒10K、10C、10M以及10Y收纳有黑色墨水、青色墨水、品红墨水以及黄色墨水,能够利用未图示的供给机构使墨盒10K、10C、10M以及10Y从记录头2喷出上述墨水。但是,也可以形成为使用其他墨水的结构或从收纳有墨水的瓶对记录头供给墨水来代替墨盒的结构等。
本实施例的记录头2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本实施例的记录头2是以下述方式进行设置的线头(line head):形成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A交叉的交叉方向C上的喷嘴的区域能够覆盖被记录介质P的整个交叉方向C。但是,线头的交叉方向C上的喷嘴的区域也可以构成为不能够覆盖记录装置1所对应的所有被记录介质P的整个交叉方向C。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下述记录头来代替线头,该记录头一边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A交叉的交叉方向C上往复移动一边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与记录头2对置的一侧具备:支承部12,其在记录时与记录头2对置的对置位置13利用支承面38(参照图20)支承被记录介质P;和盖单元3,其在保养时对记录头2进行保养。并且,具备移动机构11,该移动机构11通过使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移动,从而在对置位置13,在保持支承面38的方向的情况下更替支承部12和盖单元3。
在此,“保养”是包含所有用于提高或维持记录头2的记录状态的动作的意思。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作为保养部的盖单元3在遮挡和冲洗的动作中使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与支承部12进行更替的保养部还能够进行擦拭和抽吸等清洗动作等。
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无需在记录时、遮挡时以及冲洗时移动记录头2。即,成为能够减少记录头2的保养所花费的时间的结构。
另外,在保持支承面38的方向的情况下更替支承部12和盖单元3。换而言之,由于在使支承面38保持朝上(水平状态)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支承部12的移动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是使支承部12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路径),因此,能够抑制支承面38倾斜而附着于支承面38的墨水淌落而污染装置内这样的情况。另外,“在保持支承面38的方向的情况下”是指允许支承面38的方向稍微发生变化的意思,并且,是包含以墨水不淌落的程度稍微倾斜的状态的意思。
接下来,对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重要部位的移动机构11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5至图7是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重要部位的移动机构11的概略立体图。在此,图5示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另外,图6示出从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向利用盖单元3遮挡记录头2的状态转移中的状态。另外,图7示出利用盖单元3遮挡记录头2的状态。
另外,图8至图10是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重要部位的移动机构11的概略俯视图。在此,图8与图5相对应地,示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另外,图9与图6相对应地,示出从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向利用盖单元3遮挡记录头2的状态转移中的状态。另外,图10与图7相对应地,示出利用盖单元3遮挡记录头2的状态。
如图5和图8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在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使支承部12位于与记录头2对置的对置位置13。通过使支承部12位于对置位置13,能够可靠地在对置位置13支承被记录介质P,能够提高被记录介质P中形成的图像的质量。
接着,在从图5和图8中表示的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开始进行记录头2的遮挡的情况下,移动机构11经过图6和图9中表示的状态,转移至图7和图10中表示的状态。
如图7和图10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在记录头2的遮挡时,使盖单元3位于对置位置13。通过使盖单元3位于对置位置13,无需使记录头2移动,就能够在对置位置13可靠地遮挡记录头2,能够抑制形成于记录头2的喷嘴形成面F(参照图25)上的喷嘴N的墨水的蒸发。
另外,图5和图8中表示的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与图2相对应,图7和图10中表示的利用盖单元3遮挡记录头2的状态与图3相对应。
如图2至图10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能够使支承部12和盖单元3在方向D上移动,该方向D是与交叉方向C交叉的方向,该交叉方向C与搬送方向A交叉。
详细而言,如图2和图3中表示的那样,移动机构11能够使支承部12至少从对置位置13向方向D中的作为第1方向的方向D2移动,并且,能够使盖单元3至少从对置位置13向与方向D2相反一侧的作为第2方向的方向D1移动。
即,以对置位置13为基准,将供支承部12移动的移动路径设置在方向D2侧,将供盖单元3移动的移动路径设置在其相反侧(方向D1侧)。并且,通过这样的结构,特别地,在高度方向(与支承面38交叉的方向)即方向E上不使记录装置1大型化的情况下,简单地构成了支承部12和盖单元3不发生干涉的两者的移动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能够使支承部12从对置位置13向方向D2移动,使盖单元3从对置位置13向方向D1移动,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移动方向也可以分别相反。
另外,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中,能够获得图4中表示的那样的、从记录头2冲洗盖单元3的状态(使盖单元3与记录头2对置地设有规定的间隔的状态)。该状态是使盖单元3从图3中表示的状态向方向E(本实施例中与铅直方向相对应)移动而得到的状态,该方向E是同时与交叉方向C和方向D交叉的方向。
这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在使支承部12从对置位置13移动时,能够使支承部12向远离记录头2的方向(方向E中的下方向)移动之后再向方向D2移动。另外,在使盖单元3从对置位置13移动时,能够使盖单元3向远离记录头2的方向移动之后再向方向D1移动。因此,构成为能够使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简单地接近或离开记录头2。即,构成为能够在对置位置13简单地调整记录头2与支承部12、盖单元3的距离。
另外,如图5至图10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具有:引导槽14,其构成对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以及作为连杆部件的第1引导杆15和作为辅助连杆部件的第2引导杆16。并且,具有:支承座17,其支承支承部12并进行移动;和支承座18,其支承盖单元3并进行移动。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中,具备引导槽14作为引导部,另外,还具备在引导槽14中移动的引导杆。引导槽14设置于图7的引导部件60,引导部件60设置在交叉方向C的两端部且对置。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具有对支承部12和盖单元3中的至少一方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其他结构的引导部。
另外,图6和图9是从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向利用盖单元3遮挡记录头2的状态转移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可以擦拭(wiping)记录头2的喷嘴形成面F。如图5至图10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具备擦拭板41,该擦拭板41借助马达M3的驱动力沿着作为进给丝杠的移动轴42在交叉方向C上移动,由此能够擦拭喷嘴形成面F。
接下来,对构成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引导部的引导槽14、第1引导杆15和第2引导杆16、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支承座17、18进行说明。
图11和图12是示出作为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的重要部位的一部分的支承座18的概略立体图。另外,支承座17是与支承座18相同的结构,支承座18以在水平方向上反转的方式构成于移动机构11。这样,支承座17和支承座18在方向D上的长度具有较长的部分和较短的部分,并被配置成该较长的部分和较短的部分彼此不同。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支承座17和支承座18以较大的面积支承支承部12和盖单元3,并且,使方向D上的移动机构11的整体长度不会过长。此外,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使支承座17和支承座18上的轴承部49之间的距离形成得较长,使支承座17和支承座18在方向D上的移动稳定。
另外,在支承座17和支承座18的下部的设有3处针对移动机构11的底面的接触部57,该接触部57用于将支承座17和支承座18保持成与记录装置1的设置面平行。
另外,图13至图15是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的重要部位的概略俯视图。在此,图13与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相对应。另外,图14与从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向利用盖单元3遮挡记录头2的状态转移中的状态相对应。另外,图15与利用盖单元3遮挡记录头2的状态相对应。
另外,图16和图17是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的重要部位的概略立体图。在此,图16与图13相对应,并与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相对应。另外,图17与图14相对应,并与从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向利用盖单元3遮挡记录头2的状态转移中的状态相对应。
另外,图18是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的概略侧视图,示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的状态。
如图5至图10以及图13至图18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具有:对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槽14、第1引导杆15和第2引导杆16,引导槽14构成于支承座17、18的交叉方向C的两端部。
详细而言,如图11、图12和图18中表示的那样,在支承座17和18的交叉方向C的两端部构成有突起部19和20,第1引导杆1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以能够旋转移动的状态嵌入突起部19,第2引导杆1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以能够旋转移动的状态嵌入突起部20。
另外,如图18中表示的那样,安装在支承座17上的第1引导杆15的另一个端部以能够旋转移动的状态嵌入突起部33,突起部33设置于支承部12的交叉方向C的端部,安装在支承座17上的第2引导杆16的另一个端部以能够旋转移动的状态嵌入突起部34,突起部34设置于支承部12的交叉方向C的端部。
另外,如图18中表示的那样,安装在支承座18上的第1引导杆15的另一个端部以能够旋转移动的状态嵌入突起部31,突起部31设置于盖单元3的交叉方向C的端部,安装在支承座18上的第2引导杆16的另一个端部以能够旋转移动的状态嵌入突起部32,突起部32设置于盖单元3的交叉方向C的端部。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1引导杆15与第2引导杆16平行地移动。这样,通过设置第1引导杆15和第2引导杆16这2个(多个)引导杆,能够在对置位置13,将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简单地维持水平(与记录头2的喷嘴形成面F平行)。因此,除能够使记录头2(喷嘴形成面F)与被记录介质P的距离(所谓的PG)恒定外,还能够抑制排出到盖单元3上的墨水洒落。
另外,在第1引导杆1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构成有突起部29,并且,突起部29嵌入引导槽14中。
如图18中表示的那样,引导槽14在远离对置位置13的位置构成有沿着方向D的直线部35(第1区域),并且,在接近对置位置13的位置构成有朝向记录头2侧且在与直线部35斜着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曲线部36(第2区域)。引导槽14通过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从而在支承部12和盖单元3位于远离对置位置13的位置的状态下,第1引导杆15和第2引导杆16维持倾斜的状态。并且,当支承部12和盖单元3来到接近对置位置13的位置时,随着支承部12和盖单元3接近对置位置13,第1引导杆15和第2引导杆16以其长度方向接近铅直方向的方式形成姿势。
通过这样的结构,来分别引导本实施例的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远离对置位置13的位置处的方向D上的移动、以及接近对置位置13的位置处的方向E上的移动。
这样,由于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具备引导槽14,引导槽14引导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移动,因此,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移动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形成为上述这样的形状,如图18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被配置成,在从记录头2朝向对置位置13的方向即方向E上观察,作为支承部用引导槽的引导槽14a和作为盖单元用引导槽的引导槽14b不重叠。
因此,构成为在移动支承部12和盖单元3时,两者不易发生干涉。
另外,如图5至图18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具备马达M1和M2,借助马达M1的驱动力能够使支承座17沿着移动轴45在方向D上移动,并且,借助马达M2的驱动力能够使支承座18沿着移动轴46在方向D上移动。即,借助1个驱动源实现了支承部12的方向D的移动和方向E的移动,并且,借助1个驱动源实现了盖单元3的方向D的移动和方向E的移动。
换而言之,移动机构11构成为具备支承座17和18,由此分别借助1个驱动源实现了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方向D的移动和方向E的移动。即,通过具有作为支承支承部12并进行移动的支承部座的支承座17,而使支承部12自身的结构为简单的结构,并且,通过具有作为支承盖单元3并进行移动的保养部座的支承座18,而使盖单元3自身的结构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的引导槽14被设置成,曲线部36的末端部30(引导槽14的对置位置13侧的末端部)在方向E上向远离记录头2的一侧(下侧)倾斜。因此,当突起部29位于末端部30时(使支承部12和盖单元3位于对置位置13时),能够被可靠地保持于该末端部30,从而抑制了突起部29意外返回直线部35侧(支承部12和盖单元3从对置位置13移动开)的情况。
接下来对支承部12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19和图20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的重要部位的概略立体图,是示出支承部12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19和图20中表示的那样,在支承部12的内部设有弹簧37,支承部12的支承面38被弹簧37朝向上侧施力。但是,通过以大于弹簧37的作用力的力来按压支承面38,支承面38也可以向下侧移动。
本实施例的支承部12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支承被记录介质P,并且能够抑制在被记录介质P发生搬送不良时等被记录介质P以较强的力与记录头2接触而损伤记录头2的情况。
接下来对盖单元3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21和图22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的重要部位的概略立体图,是示出盖单元3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并且,在图21和图22中,示出了从盖单元3卸下盖后的状态。
如图21和图22中表示的那样,在盖单元3的内部设有弹簧39,盖单元3的盖保持面40被弹簧39朝向上侧施力。
本实施例的盖单元3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将盖抵靠到记录头2(进行遮挡)。
另外,如上述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具备擦拭板41,能够利用擦拭板41擦拭记录头2的喷嘴形成面F。并且,如图5至图10中表示的那样,擦拭板41能够沿着移动轴42在交叉方向C上移动。如移动轴42的放大图即图23中表示的那样,将螺旋部44固定在轴部43而形成移动轴42。并且,如图5至图10中表示的那样,擦拭板41利用轴承部47支承于螺旋部44,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利用马达M3使移动轴42旋转,从而使擦拭板41沿着轴部43在交叉方向C上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铁制的螺旋部44加热并固定在轴部43的退火(anneal)处理,而构成移动轴42。
另外,如上述那样,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在使支承座17(支承部12)在方向D上移动时,使支承座17(支承部12)沿着作为进给丝杠的移动轴45移动。并且,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在使支承座18(盖单元3)在方向D上移动时,使支承座18(盖单元3)沿着移动轴46移动。在此,移动轴45和移动轴46形成为与图23中表示的移动轴42相同的结构。即,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具有作为进给丝杠的移动轴45和移动轴46,支承部12和盖单元3具有与移动轴45和移动轴46卡合的轴承部49(参照图11至图17)。这样,通过将移动机构11形成为具有进给丝杠的结构,并且,将支承部12和盖单元3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具有与进给丝杠卡合的轴承部49的结构,从而使移动机构11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为这样的结构:为了在进行擦拭时取得图6、图9、图14和图17中表示的状态(支承部12和盖单元3退避至方向D的两侧的状态),利用移动轴45和移动轴46这2个轴移动支承部12和盖单元3(分别地设置移动机构)。可是,在不具备擦拭板41的结构等中,也可以使支承部12和盖单元3的移动轴为1个轴(共用移动机构)。
接下来,对位于与记录头2的头面2a抵接进行保养的位置的盖单元3(保养部)从记录头2的头面2a离开至退避为止的情况进行说明。图51的(A)至(C)、图52的(A)、(B)是从与用纸P的搬送方向A交叉的交叉方向C观察的图,并且,是用于对盖单元3从记录头2的头面2a离开至退避为止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移动机构11构成为包括:支承座18(移动座),其在比盖单元3靠方向E的下方的位置在用纸P的搬送方向上移动;引导部件60(参照图7),其设有沿方向D延伸的引导槽14b;以及第1引导杆15(连杆部件),其具有被引导槽14b引导的突起部29(被引导部),第1引导杆15的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支承座18的突起部19(连结部)连结,另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盖单元3的突起部31(连结部)连结。
另外,移动机构11具备第2引导杆16(補助连杆部件),该第2引导杆16的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支承座18的突起部20(连结部)连结,另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盖单元3的突起部32(连结部)连结。
图51的(A)的盖单元3位于与记录头2对置且与记录头2的头面2a抵接进行保养的位置。设置于第1引导杆15的中央部的突起部29以进入由虚线示出的引导槽14b中的状态配置。图51的(A)的突起部29位于引导槽14b的方向D2侧的端部的位置。该状态下,第1引导杆15、第2引导杆16处于长度方向沿着方向E的姿势的状态。
如图51的(B)所示,当支承座18向方向D1移动时,突起部29沿着引导槽14b中的曲线部36移动。第1引导杆15一边以突起部29为支点向方向D3转动一边向方向D1移动。
在此,为了说明,针对仅进行了第1引导杆15向方向D1的移动动作的情况、或者仅进行了第1引导杆15向方向D3的转动动作的情况,分别说明突起部31在方向D上的移动量。
在第1引导杆15不转动而仅向方向D1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第1引导杆15在保持着长度方向沿方向E的姿势的状态下向方向D1移动,图51的(B)的由虚线示出的第1引导杆15的位置处的、突起部31向方向D1移动的移动量为距离L1。
另一方面,在第1引导杆15不向方向D上的附图左侧移动而是向方向D3转动的情况下,突起部31向方向D2移动的移动量为距离L1。
因此,当第1引导杆15向附图左侧移动的移动动作与向方向D3转动的转动动作同时进行时,突起部31在方向D上的、作为向方向D1移动的移动量的距离L1与作为向方向D2移动的移动量的距离L1相抵消。因此,当支承座18向方向D1移动时,盖单元3在虚线H1所示的位置向与头面2a相交的方向E的下方(附图下侧)移动。由此,盖单元3不会在记录头2的头面2a上沿方向D滑动,因此,能够抑制头面2a由于盖单元3发生磨损。并且,作为向方向D1移动的移动量的距离L1与作为向方向D2移动的移动量的距离L1抵消后得到的数值结果也可以是接近0的值。
此外,当图51的(C)的支承座18向方向D1移动时,突起部29沿着引导槽14b的曲线部36向方向D1和下方移动,第1引导杆15一边以突起部29为支点向方向D3转动一边向方向D1移动。
此外,如图52的(A)所示,突起部29沿着引导槽14b的直线部35被引导,盖单元3向方向D1移动。并且,如图52的(B)所示,突起部29处于引导槽14b的方向D1侧的端部的位置,盖单元3处于退避位置。
利用图51的(B)对盖单元3从记录头2离开时盖单元3向下方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相同地,当位于退避位置的盖单元3要接近记录头2的头面2时,盖单元3向方向E的上方(附图上侧)移动。由此,盖单元3不会在记录头2的头面2a上沿方向D滑动,因此,能够抑制头面2a由于盖单元3发生磨损。
连接图51的(C)的突起部31和突起部19的线J1与连接突起部32和突起部20的线J2平行。由此,当第1引导杆15、第2引导杆16伴随着支承座18的移动而一边转动一边沿方向D移动时,盖单元3能够在保持水平方向的姿势的状态下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墨水(液体)从盖单元3漏出。
并且,当盖单元3从记录头2离开或接近记录头2时,盖单元3的移动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与记录头2的头面2a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向。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头2和该记录装置2的保护部48进行说明。
图2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头2的周围部的概略侧视图。另外,图25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头2的喷嘴形成面F的概略侧视图。另外,图26和图2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头2的保护部48的概略俯视图。
如图24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用于保护记录头2的喷嘴形成面F的保护部48。另外,保护部48能够相对于记录头2在方向E上接近和离开(退避)。在此,图24的(A)示出记录时的记录头2和保护部48的位置关系,图24的(B)示出保护部48开始从记录头2退避的中途的状态,图24的(C)示出保护部48完成了从记录头2退避的状态。
当保护部48从记录头2退避时,首先,保护部48与记录头2一同移动至上方(远离支承部12的方向)的规定位置。即,从图24的(A)的状态转移至图24的(B)的状态。
当保护部48和记录头2移动至规定位置时,仅记录头2进一步移动至上方的规定位置。即,从图24的(B)的状态转移至图24的(C)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记录时利用保护部48可靠地保护记录头2并以规定的PG进行记录,在欲使记录头2从保护部48离开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使记录头2从保护部48离开。但是,也可以形成为保护部48被固定在记录头2上的结构。
另外,如图25中表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头2的喷嘴形成面F上,相对于搬送方向A倾斜地配置有多个由多个喷嘴N构成的喷嘴列。
这样,通过这样地将多个喷嘴列相对于搬送方向A倾斜地配置,由此,不会在搬送方向A上产生隔开规定的间隔以上而形成未形成喷嘴N的部分。另外,图25中表示的喷嘴形成面F与各墨水(黑色墨水、青色墨水、品红墨水和黄色墨水)相对应地在搬送方向A上排列设有多个。
另外,如图26和图27中表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保护部48上设有孔部52,孔部52与由设置于喷嘴形成面F的喷嘴N构成的喷嘴列相对应。另外,图26示出了被记录介质P即将被搬送至支承部12的位置(对置位置13)之前的状态,图27示出了保护部48单体。
在此,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如图26中表示的那样,被记录介质P在靠向对置位置13处的支承部12的左侧的状态下被搬送。因此,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A上的右侧的末端部54比左侧的末端部53容易卡在孔部52。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保护部48中,在与右侧的末端部54相对应的右侧部分50,孔部52在搬送方向A的下游侧豁开。因此,即使右侧的末端部54卡在右侧部分50的孔部52,末端部54也会伴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而从孔部52脱出。
另一方面,在与左侧的末端部53相对应的左侧部分51,左侧的末端部53不易卡在孔部52。因此,为了提高保护部48的强度,左侧部分51处的孔部52没有在搬送方向A的下游侧豁开。
即,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施例的保护部48在保护喷嘴形成面F的同时抑制了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不良。
[实施例2]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8的(B)是示出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重要部位的保护部48的概略立体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共同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示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图28的(A)中示出与图28的(B)相对应的实施例1的保护部48。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除保护部48的结构之外,是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结构。
如图28的(B)中表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保护部48的右侧部分50,设有在搬送方向A的下游侧豁开的大的空间部55来代替与记录头2的喷嘴列相对应的多个孔部52。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在左侧部分51保护伴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的喷嘴形成面F,并且抑制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不良。
[实施例3]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8的(C)是示出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重要部位的保护部48的概略立体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2共同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示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除保护部48的结构之外,是与实施例1、2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结构。
如图28的(C)中表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保护部48的右侧部分50,与左侧部分51同样地设有未在搬送方向A的下游侧豁开的孔部55,代替在搬送方向A的下游侧豁开的孔部52。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保护伴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的喷嘴形成面F。
[实施例4]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4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9是示出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重要部位的保护部48的概略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共同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示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除保护部48的结构之外,是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结构。
图29的(A)是示出与图28的(A)至(C)相对应的本实施例的保护部48的概略立体图。图29的(B)是本实施例的保护部48的概略放大图。另外,图29的(C)是本实施例的保护部48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29的(A)至(C)中表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保护部48的从左侧部分51至右侧部分50的整个范围内,设有未在搬送方向A的下游侧豁开的孔部52,在孔部52的长度方向上相邻地设有檐部56。因此,如图29的(C)中表示的那样,在搬送被记录介质P时,利用檐部56能够抑制被记录介质P的末端部54从孔部52的下侧向上侧脱出。即,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保护伴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的喷嘴形成面F,并抑制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不良。
另外,可以将保护部48形成为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结构中的任意一个或与这些结构不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能够抑制被记录介质P的浮起的位置追加设置构成被记录介质P的搬送路径的金属板(板金)等。
[实施例5]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5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0是示出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重要部位的移动机构11的概略侧视图,并且是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的与图18相对应的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共同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示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除移动机构11的结构之外,是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结构。
如图18等中表示的那样,在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中,移动机构11的引导槽14被配置成:在从记录头2朝向对置位置13的方向E上观察,引导槽14a和引导槽14b不重叠。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的引导槽14为这样的配置:从方向E观察,引导槽14a的末端部30和引导槽14b的末端部30重叠。如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11的引导槽14那样,通过将引导槽14a和引导槽14b配置成从方向E观察重叠,能够将移动机构11在方向D上的长度构成得较短,从而能够使移动机构11进而使记录装置1小型化。
[实施例6]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6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1是实施例6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2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用纸搬送路径的第1状态的侧剖视图,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用纸搬送路径的第2状态的侧剖视图,图34是示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结构的框图,图35是示出本发明的线头(line head)、带搬送构件以及保养构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带搬送构件的第1状态的立体图,图37是示出本发明的带搬送构件中的使带搬送构件移位的臂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8是示出带搬送构件的驱动部的立体图,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带搬送构件的第2状态的立体图,图40是示出本发明的带搬送构件的第3状态的立体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带搬送构件的第4状态的立体图,图42是示出本发明的保养构件的第1状态的立体图,图43是示出本发明的保养构件的第4状态的立体图,图44是示出本发明的保养构件的第1状态的侧视图,图45是示出本发明的保养构件的第2状态的侧视图。
图46是示出本发明的保养构件的第3状态的立体图,图47是示出本发明的保养构件的第3状态的侧视图。图48是示出本发明的保养构件中的保养部与线头紧密贴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9是示出本发明的保养构件中的保养部与线头紧密贴合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0是示出本发明的带搬送构件和保养构件的保养动作的流程图。
另外,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装置宽度方向)表示用纸的整个宽度方向,Y方向表示用纸的搬送方向,Z方向表示记录头与用纸之间的距离(间隙)变化的方向即装置高度方向。并且,在各图中,将-X方向作为装置前表面侧,将+X方向侧作为装置背面侧。
<<<打印机的概略>>>
参照图31对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打印机210(以下,称作打印机210)进行说明。打印机210构成为具备装置主体212和扫描单元214的复合机。装置主体212具备收纳作为“被记录介质”的用纸P(参照图32)的多个用纸收纳盒216(介质收纳部)。各用纸收纳盒216以能够从装置主体212的前表面侧(图31中的-X轴方向侧)装卸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关于用纸P,作为一个示例为普通纸或厚纸、照片用纸等用纸。
另外,在装置主体212的装置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在扫描单元214与用纸收纳盒216之间设有用纸接受托盘220,用纸接受托盘220接受在后述的线头218处执行了记录的用纸P。
<<<关于用纸搬送路径>>>
接下来,参照图32和图33,对打印机210中的用纸P的搬送路径进行说明。并且,在图32和图33中,仅附上用纸P的搬送路径的主要结构的标号,对于其他的结构,特别是设置有多个的推动器(拍車)省略标号。
本实施例的打印机210具备用纸搬送路径222。用纸搬送路径222由直线路径224、折返路径226、翻转路径228、面朝下排出路径230、以及从用纸收纳盒216连接至直线路径224的输送路径232构成。
输送路径232中,沿着用纸P的搬送方向依次设有输送辊234、分离辊对236、以及搬送辊对238。输送辊234被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分离辊对236通过夹起用纸P来进行用纸P的分离。搬送辊对238中的一个辊构成为被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另一个辊构成为从动辊。
并且,在以后的说明中,对出现在本说明书中的各搬送辊对中的一个辊构成为被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另一个辊构成为从动辊的结构进行说明。
收纳于用纸收纳盒216中的用纸P被输送辊234输送到输送路径232的下游侧。被输送辊234输送的用纸P依次被分离辊对236和搬送辊对238夹起而朝向输送路径232的下游侧进行输送。另外,在搬送辊对238的搬送方向下游侧设有搬送辊对240。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路径232与直线路径224在搬送辊对240的位置处连接。即,输送路径232被设定为从用纸收纳盒216至搬送辊对240为止的路径。
直线路径224构成为呈直线状延伸的路径。在直线路径224中,沿着搬送方向依次设有搬送辊对240、作为“支承构件(支承部)”的带搬送构件242、作为“记录头”的线头218、以及第1活动件(flap)244。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直线路径224被设定为从搬送辊对240至第1活动件244为止的路径。即,直线路径224被设定为通过线头218并向线头21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延伸的路径。
线头218具备多个喷嘴头部246。在本实施例中,线头218构成为,当用纸P被搬送到与喷嘴头部246对置的区域时,从设置于喷嘴头部246的多个喷嘴向用纸P的记录面喷出墨水来执行记录。本实施例的线头218的一个示例为,以喷出墨水的喷嘴覆盖用纸宽度方向整个范围的方式设置的记录头,并且,线头218构成为不伴随向用纸宽度方向移动就能够对整个用纸宽度面进行记录的记录头。
另外,在与喷嘴头部246即线头218对置的区域配置有作为“支承构件”的带搬送构件242。带搬送构件242通过带驱动而将用纸P搬送到搬送方向下游侧。此时,带搬送构件242支承用纸P的与记录面相反的一侧。并且,被带搬送构件242支承的用纸P的记录面与线头218对置,通过从喷嘴头部246喷出墨水来对用纸P的记录面进行记录。另外,带搬送构件242通过从下方支承用纸P来限定用纸P的记录面与喷嘴头部246的头面之间的距离(间隙)。另外,关于带搬送构件242,在后面详细进行说明。
接着,第1活动件244位于线头218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第1活动件244构成为能够借助设置于装置主体212内的控制部260(参照图34)所控制的驱动机构摆动。第1活动件244构成为,能够在连接直线路径224与折返路径226的姿势(图32的状态)和连接直线路径224与面朝下排出路径230的姿势(图33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第1活动件244的驱动机构由螺线管构成。另外,第1活动件244的姿势切换动作由控制部260(参照图34)来控制。
在第1活动件244处于连接直线路径224与面朝下排出路径230的姿势(参照图33)的情况下,用纸P被带搬送构件242从直线路径224输送至面朝下排出路径230。
面朝下排出路径230在装置高度方向上从直线路径224向上侧延伸并弯曲翻转。并且,在面朝下排出路径230中,在搬送方向上隔开适当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搬送辊对248。
面朝下排出路径230形成为,从第1活动件244至出口250为止的路径,出口250位于搬送方向最下游侧的搬送辊对248的搬送方向下游侧。
即,面朝下排出路径230是与直线路径224连接的搬送路径,并且,是使通过了线头218的用纸P弯曲、翻转并排出的路径。
利用线头218对记录面执行记录后的用纸P在面朝下排出路径230中被从第1活动件244开始沿着搬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搬送辊对248依次夹着进行搬送。并且,用纸P从出口250朝向用纸接受托盘220被排出。
在此,用纸P在面朝下排出路径230中被搬送时,使最后利用线头218进行了记录的记录面朝向上进行搬送,接下来使该记录面朝向面朝下排出路径230的弯曲部分的内侧弯曲地进行搬送,然后使所述记录面朝下而从出口250朝向用纸接受托盘220排出。
<<<关于双面记录中的用纸的搬送路径>>>
在第1活动件244处于连接直线路径224与折返路径226的姿势(参照图32)的情况下,用纸P被带搬送构件242从直线路径224搬送至折返路径22。
折返路径226和翻转路径228是在进行了用纸P的第1面的记录后要对第2面执行记录的情况下、即执行双面记录的情况下供用纸P通过的路径。并且,对于不对第1面进行记录而对第2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也同样地,用纸P通过折返路径226和翻转路径228。即,本说明书中,双面记录意味着,不论是否对第1面进行记录,都使用纸P翻转而对第2面进行记录。
折返路径226位于在装置高度方向上朝向上方弯曲翻转的面朝下排出路径230的内侧,并沿着该面朝下排出路径230延伸。并且,折返路径226具备搬送辊对25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折返路径226被设定为从设置于第1活动件244的上方的第2活动件254至设置于折返路径226的末端的开口256为止的路径。当利用第1活动件244将折返路径226与直线路径224连接时(参照图32),用纸P被带搬送构件242从与线头218对置的区域经过第1活动件244送入至折返路径226。用纸P在折返路径226中被送入至搬送方向上的后端部被被搬送辊对252夹着的位置。
并且,在此对第2活动件254进行说明。第2活动件254在装置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设置于第1活动件244的上方。并且,第2活动件254与第1活动件244的动作联动地借助未图示的联动机构摆动。即,第2活动件254经由第1活动件244和所述联动机构被控制部260控制。
在第1活动件244将直线路径224和折返路径226连接起来的状态(参照图32)下,第2活动件254成为遮住折返路径226与翻转路径228的连接的姿势。另一方面,在第1活动件244将直线路径224和面朝下排出路径230连接起来的状态(参照图33)下,第2活动件254成为连接折返路径226和翻转路径228的姿势(参照图33)。并且,图33中,为了说明,以带搬送构件242从喷嘴头部246离开的姿势进行了图示,但在用纸P的搬送中,带搬送构件242维持与喷嘴头部246对置的姿势。
当第2活动件254取得将折返路径226和翻转路径228连接起来的姿势(参照图33)时,控制部260使搬送辊对252在与将用纸P送入折返路径226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并将用纸P的后端侧作为末端侧而将用纸P送出至翻转路径228。即,使用纸P折返。
翻转路径228被设定为从第2活动件254通过线头218的上方到达直线路径224的搬送辊对240的路径。在翻转路径228中,在搬送方向上隔开适当间隔设置有多个搬送辊对258。
翻转路径228的出口侧构成为,在直线路径224中的搬送辊对240的上游位置与直线路径224汇合。然后,用纸P被再次送入直线路径224。即,翻转路径228是与折返路径226连接的搬送路径,并且,被设定为这样的路径:使沿相反方向搬送的、即被折返的用纸P迂回过线头218的上侧并翻转,在位于直线路径224中的线头218的上游侧位置的搬送辊对240处汇合。
并且,当用纸P在翻转路径228中被搬送时,第1面与第2面被翻转,并被搬送至直线路径224中的与线头218对置的区域,对第2面执行记录。然后,用纸P通过面朝下排出路径230被排出至用纸接受托盘220。
<<<关于控制部>>>
装置主体212具备作为由多个电子部件构成的电路的控制部260(参照图34)。控制部260控制扫描单元214、线头218、带搬送构件242、第1活动件244、第2活动件254、后述的马达驱动器262以及保养构件264中的用纸P的输送、搬送、排出、记录动作、原稿读取动作、保养动作等执行打印机210的记录和图像读取所需的动作。
另外,控制部260也可以在来自外部(PC等)的指示下控制原稿读取动作等执行打印机210的记录和图像读取所需的动作。另外,控制部260控制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中的墨水的喷出。
另外,由控制部260控制的马达驱动器262在装置主体212内配置有多个,分别控制未图示的多个驱动马达、后述的带驱动马达278、摆动驱动马达298以及移动座驱动马达318。即,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260经由马达驱动器262和所述多个驱动马达控制输送辊234、分离辊对236以及各搬送辊对238、240、248、252、258的驱动。
<<<带搬送构件和保养构件的概略>>>
接下来,参照图32、图33和图35对线头218、带搬送构件242以及保养构件264的关系进行说明。在装置主体212内,在装置高度方向上比线头218靠下方的位置设有带搬送构件242和保养构件264。
带搬送构件242构成为,能够在与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对置的第1姿势(参照图32)和从与喷嘴头部246对置的位置退避的第2姿势(参照图33)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保养构件264位于带搬送构件242的搬送方向下游侧。并且,在对带搬送构件242进行说明后对保养构件264进行说明。并且,在图35中,为了说明,仅对线头218、带搬送构件242以及保养构件264的主要的结构附上标号。
<<<关于带搬送构件>>>
参照图36至图41对带搬送构件242详细进行说明。带搬送构件242具备带驱动部266和带摆动部268。首先,对带驱动部266进行说明。带驱动部266具备作为“第1旋转体”的驱动轴270、作为“第2旋转体”的从动轴272、搬送带274以及摆动座276。此外,在装置主体212上设置有带驱动马达278。在驱动轴270的一端部安装有传动齿轮280(参照图38),传动齿轮280能够与驱动轴270一同旋转。
并且,传动齿轮280与安装于带驱动马达278的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282(参照图38)啮合。即,当通过控制部260使带驱动马达278旋转驱动时,驱动轴270也经由驱动齿轮282和传动齿轮280被旋转驱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带驱动马达278被控制部260控制。
另外,从动轴272相对于驱动轴270在与驱动轴270的轴线方向(图36中的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图36中的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270设置在用纸P的搬送方向上游侧,从动轴272设置在搬送方向下游侧。并且,搬送带274卷挂于驱动轴270与从动轴272之间。并且,当驱动轴270被旋转驱动时,搬送带274也绕与驱动轴27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被旋转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搬送带274的宽度(图36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得比用纸P的整个宽度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未图示,但在搬送带27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遍及搬送带274的整周地分别粘贴有带圈(bead)。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未图示的带圈的一个示例,形成为聚氨酯树脂的橡胶部件。未图示的带圈防止搬送带274在驱动轴270和从动轴272的轴线方向(用纸宽度方向)上相对于驱动轴270和从动轴272偏移。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搬送带274的一个示例,构成为静电吸附带。
另外,在驱动轴270与从动轴272之间配置有摆动座276。摆动座276在装置高度方向上位于搬送带274的上侧路径274a与下侧路径274b之间。摆动座276在驱动轴270的轴线方向上延伸设置。另外,摆动座276的两端部将驱动轴270轴支承成能够旋转。
此外,在摆动座276的两端部设置有张力调整部件284(参照图37)。张力调整部件284的一端部将从动轴272轴支承成能够旋转。另外,张力调整部件284的另一端被安装于摆动座276而使得从动轴272能够在接近和离开驱动轴270的方向上滑动移动。此外,在摆动座276与张力调整部件284之间配置有施力部件286。在本实施例中,施力部件286构成为弹簧部件,施力部件286的一端安装于摆动座276,另一端安装于张力调整部件284。
在本实施例中,张力调整部件284利用施力部件286的作用力朝向使从动轴272离开驱动轴270的方向按压摆动座276。因此,轴支承于张力调整部件284的从动轴272以从驱动轴270离开的方式经由张力调整部件284被施力部件286施力。由此,搬送带274在使从动轴272离开驱动轴270的方向上受到施力部件286的作用力,从而对搬送带274在拉伸搬送带274的方向上产生张力。其结果是,在搬送带274的上侧路径274a和下侧路径274b中不易产生挠曲。
因此,如图32和图36所示,在带搬送构件242与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对置的第1姿势下,搬送带274的上侧路径274a支承被搬送到与线头218对置的区域的用纸P的记录面的相反一侧。即,带搬送构件242作为以第1姿势支承用纸P的介质支承部件起作用。
接下来,对带摆动部268进行说明。带摆动部268具备:第1臂288和第2臂290;摆动轴292;摆动齿轮294;摆动驱动齿轮296;以及作为“驱动源”的摆动驱动马达298。第1臂288的一端部以能够相对于摆动座276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摆动座276。另外,第1臂288的另一端部以能够相对于第2臂290的一端部摆动的方式安装于第2臂290的一端部。另外,第2臂290以与摆动轴292一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摆动轴292。
另外,摆动齿轮294以与摆动轴292一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摆动轴292的一端部。另外,摆动驱动齿轮296安装于摆动驱动马达298的驱动轴上。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摆动驱动齿轮296的一个示例,构成为蜗杆。并且,摆动齿轮294与摆动驱动齿轮296啮合。
另外,参照图37,第1臂288上设有施力部件300和按压部件302。另外,施力部件300的一端部安装于第1臂288。
施力部件300的另一端部安装于按压部件302。按压部件302以利用施力部件300的作用力沿第1臂288的长度方向朝向第1臂288的一端部侧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第1臂288。
另外,在第1臂288的一端部设有摆动轴288a。另外,在摆动座276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将第1臂288安装成能够摆动的轴承部276a。在轴承部276a形成有长孔状的轴承孔304。轴承孔304中插入有摆动轴288a,第1臂288以能够相对于轴承部276a摆动的方式安装于轴承部276a。另外,由于轴承孔304形成为长孔,因此,允许在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动作中摆动轴288a相对于轴承部276a的移位。
在此,如图37所示,当带搬送构件242取得第1姿势时,按压部件302利用施力部件300的作用力按压摆动座276的轴承部276a。其结果是,摆动座276在装置高度方向上被朝向上方施力。在此,如图36所示,在摆动座276设有卡合部276b。此外,在装置主体212上设置有带定位部306。
在本实施例中,当带搬送构件242取得第1姿势时,卡合部276b与带定位部306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施力部件300的作用力经由轴承部276a和按压部件302对摆动座276朝向上方施力。即,施力部件300的作用力在按压卡合部276b的方向上作用于带定位部306,因此,利用带定位部306进行带搬送构件242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的定位。由此来限定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与搬送带274的上侧路径274a的距离(间隙)。
<<<关于带搬送构件的动作>>>
再次参照图36、图39至图40对带搬送构件24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6示出了带搬送构件242取得第1姿势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260使摆动驱动马达298旋转驱动,使摆动齿轮294绕图36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由此,摆动轴292绕图3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是,安装于摆动轴292的第2臂290绕图36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
在此,安装有第1臂288的一端部的摆动座276利用带定位部306来限制从卡合部276b与带定位部306抵接的状态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的移位。并且,第1臂288伴随着第2臂290的顺时针方向的摆动,而以第1臂288的一端部为支点绕图36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
然后,成为第1臂288与摆动座276接触的状态(参照图39),当第2臂290进一步地持续绕顺时针方向摆动时,带驱动部266以驱动轴270为摆动支点绕图39中的逆时针方向开始摆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带驱动部266开始摆动,搬送带274的旋转驱动也持续。
进一步地,当使摆动齿轮294绕顺时针方向摆动,持续第2臂290的绕图39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摆动时,成为图40所示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当进一步使第2臂290绕图40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时,第1臂288与摆动座276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参照图41)。接着,摆动座276伴随着第2臂290的绕图40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摆动而被第1臂288的一端部拉拽,以驱动轴270为支点绕逆时针方向摆动。接着,当成为图41所示的状态时,控制部260使摆动驱动马达298的旋转驱动停止。
图41所示的带搬送构件242的姿势为从与喷嘴头部246对置的位置退避开的第2姿势。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示例,带搬送构件242的第2姿势为带驱动部266沿着装置高度方向的姿势、即大致铅直方向。另外,在处于第2姿势的带搬送构件242,通过使摆动齿轮294绕图41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能够使带驱动部266绕图41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将带搬送构件242从第2姿势切换为第1姿势。
<<<关于保养构件>>>
接下来,参照图42至图49对保养构件264进行说明。参照图42和图43,保养构件264具备:保养部308;移动座310;平行连杆机构312;引导部件314;以及基座部件316。
基座部件316安装于装置主体212。另外,基座部件316在用纸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并安装成,引导部件314在基座部件316的用纸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相互对置,并且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延伸。另外,基座部件316具备移动座驱动马达318和滚珠丝杠320。
移动座驱动马达318安装于基座部件316,在其驱动轴上安装有滚珠丝杠320。滚珠丝杠320在基座部件316上沿用纸搬送方向延伸设置。移动座310经由螺母部件(未图示)安装于滚珠丝杠320,移动座310能够与滚珠丝杠320的旋转驱动相对应地在用纸搬送方向上移动。即,移动座310通过使移动座驱动马达318相对于基座部件316旋转驱动,而能够沿用纸搬送方向往复移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座驱动马达318被控制部260控制。
移动座310沿用纸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在用纸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安装有平行连杆机构312。平行连杆机构312具备作为连杆部件的第1连杆322和作为補助连杆部件的第2连杆324。在本实施例中,第1连杆322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的部件。
第1连杆322的与第1顶点相对应的部分构成为与移动座310连结的连结部326(参照图42),第1连杆322能够以连结部326为转动支点相对于移动座310转动。另外,与第2顶点相对应的部分构成为与保养部308连结的连结部328(参照图42),第1连杆322能够以连结部328为转动支点相对于保养部308转动。另外,在与第3的顶点相对应的部分设有被引导部33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连杆322处,构成为,将连结部326、连结部328和被引导部330分别连结起来的线形成为大致三角形。
第2连杆324的一端以能够相对于移动座310转动的方式与移动座310连结,第2连杆324的另一端以能够相对于保养部308转动的方式与保养部308连结。另外,在第2连杆324上设有加强部332。在本实施例中,加强部332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并设置于第2连杆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另外,加强部332上的与从第2连杆324突出的顶点相对应的部分向第1连杆322侧延伸,并与第1连杆322卡合。加强部332与第1连杆322卡合,由此,当力朝向用纸宽度方向作用于保养部308时,第1连杆322和第2连杆324能够在用纸宽度方向上支撑保养部308,抑制保养部308在用纸宽度方向上的移位。
另外,在引导部件314上设有引导槽334。引导槽334中收容有第2连杆324的被引导部330,引导槽334引导被引导部330。另外,引导槽334具备:第1区域334a,其在用纸搬送方向(图42上的Y轴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和第2区域334b,其与第1区域334a连接,与第1区域334a斜着交叉并向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且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延伸。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部件314如图44所示那样设置于从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所需的区域偏离的位置。即,引导部件314构成为不与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发生干涉。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2和图33所示,引导部件314位于用纸收纳盒216的上方,并被配置成在用纸搬送方向上收于作为装置结构上所必需的区域的用纸P的载置区域内。并且,在图44中,由双点划线描画出的曲线表示带搬送构件242的转动轨迹。由此,能够抑制装置在用纸搬送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加。
按压部材308与第1连杆322和第2连杆324连结。另外,保养部308具备多个盖336。设置于保养部308的盖336的数目与设置于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的数目相对应。
另外,保养构件264中的保养部308构成为能够在保养位置与非保养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保养位置是图43所示的保养部308成为被上推至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的状态、即与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对置的状态的位置,所述非保养位置是图42所示的保养部308从与喷嘴头部246对置的位置退避开的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35、图44至图49对保养构件264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35和图44中,保养构件264中的保养部308处于非保养位置。并且,图35和图44中示出了带搬送构件242从第1姿势切换至第2姿势后的状态。
该状态下,控制部260使移动座驱动马达318旋转驱动来驱动滚珠丝杠320旋转。由此,移动座310开始从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移动。当移动座310开始移动时,如图45所示,第1连杆322的被引导部330一边被引导槽334的第1区域334a引导一边从搬送方向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呈直线状移动。由此,与移动座310连结在一起的平行连杆机构312和保养部308向搬送方向上游侧移动。
接下来,如图46和图47所示,当移动座310进一步向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移动时,被引导部330被引导槽334引导而从引导槽334的第1区域334a移动至第2区域334b。通过使被引导部330从第1区域334a移动至第2区域334b,第1连杆322以其与移动座310的连结部326(参照图42)为支点绕图46和图47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
其结果是,保养部308被朝装置高度方向的斜上方上推。
借助该保养部308的动作,第2连杆324也追随第1连杆322的动作绕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且,在图46和图47的状态下,保养部308的盖336的用纸搬送方向上的位置位于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的下方,与喷嘴头部246对置。
接下来,如图48和图49所示,当使移动座310进一步向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移动时,被引导部330沿着第2区域334b的引导形状移动至第2区域334b的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伴随着被引导部330在第2区域334b内的移动,平行连杆机构312的第1连杆322和第2连杆324也持续绕图48和图4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利用第1连杆322和第2连杆324的转动,保养部308从图47所示的位置在装置高度方向上呈直线状地朝上方移位。然后,盖336与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接触,使喷嘴头部246的喷嘴面成为密封状态。并且,使盖336在与喷嘴头部246对置的状态下从喷嘴头部246的近前位置呈直线状移位而与喷嘴头部246接触,能够提高盖336与喷嘴头部246的紧密贴合性。
在该状态下,控制部260从设置于喷嘴头部246的喷嘴面上的多个喷嘴朝向盖336喷出墨水,由此来进行作为保养动作的一个示例的冲洗动作。并且,盖336通过废弃墨水管(未图示)与设置于装置主体212内的废弃墨水箱(未图示)连接,被喷出到盖336内的墨水经由废弃墨水管收纳于废弃墨水箱中。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图44至图49所示的保养构件264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于保养部308以能够相对于第1连杆322和第2连杆324转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因此,保养部308、进而盖336一边维持水平姿势一边在从图44所示的非保养位置至图49所示的保养位置之间移位。
接下来,参照图50,对在搬送打印机210中的用纸P的搬送时的保养动作的流程进行说明。作为步骤S1,开始打印机210中的用纸搬送动作和记录动作。并且,在开始用纸搬送动作的同时还开始驱动带搬送构件242的搬送带274。作为步骤S2,确认控制部260从开始用纸搬送动作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示例,规定时间被设定为30秒。在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3,持续用纸搬送动作。
在从用纸搬送动作开始起进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4,临时停止用纸P的搬送动作。并且,将带搬送构件242从第1姿势切换为第2姿势。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切换带搬送构件242的姿势,控制部260也持续搬送带274的驱动。作为步骤S5,控制部260确认带搬送构件242是否已切换为第2姿势。然后,在带搬送构件242未切换为第2姿势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6,持续带搬送构件242的姿势切换。
在带搬送构件242已切换为第2姿势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7,控制部260使保养构件264移动,使保养部308从非保养位置(参照图44)移动到保养位置(参照图49)。作为步骤S8,控制部260确认保养部308是否已移动到保养位置。然后,在保养部308尚未移动到保养位置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9,控制部260持续保养部308向保养位置的移动。
在保养部308移动到了保养位置的情况下,作为步骤S10,从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的喷嘴面朝向盖336喷出墨水,进行冲洗动作。然后,冲洗动作结束后,作为步骤S11,控制部260使保养部308从保养位置移动到非保养位置。
接下来,作为步骤S12,控制部260将带搬送构件242的姿势从第2姿势切换为第1姿势。然后,作为步骤S13,控制部260再次开始用纸P的搬送动作。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示例,从步骤S4至步骤S13为止的带搬送构件242和保养构件264的一系列动作被设定为用大约2秒钟完成。
接下来,对处于与喷嘴头部246(记录头)的头面246a抵接进行保养的位置的保养部308从喷嘴头部246的头面246a离开而退避的情况进行说明。图53的(A)~(C)、图54的(A)、(B)是从装置宽度方向(X轴方向)观察的图,并且,是用于对保养部308从喷嘴头部246的头面246a离开而退避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移动机构265具备:移动座310,其在装置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在比保养部308靠下方的位置沿用纸P的搬送方向(Y轴方向)移动;引导部件314(参照图43),其设有在用纸P的搬送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334;以及第1连杆322(连杆部件),其具有被引导槽334引导的被引导部330,该第1连杆322的一侧利用连结部32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移动座310连结,另一侧利用连结部32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保养部308连结。
另外,移动机构265具备第2连杆324(辅助连杆部件),该第2连杆324的一侧利用连结部34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移动座310连结,另一侧利用连结部34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保养部308连结。
图53的(A)的保养部308位于与喷嘴头部246对置且与喷嘴头部246的头面246a抵接进行保养的位置。在第1连杆322的连结部326侧设有被引导部330,被引导部330以进入由虚线示出的引导槽334内的状态进行设置。图53的(A)的被引导部330位于引导槽334的Y轴方向上的附图右侧的端部的位置。此时,第1连杆322、第2连杆324在Y轴方向的虚线H2的位置处处于长度方向沿着Z轴方向的姿势的状态。
如图53的(B)所示,当移动座310移动到Y轴方向上的附图左侧时,被引导部330沿着引导槽334中的第2区域334b移动,第1连杆322一边以被引导部330为支点沿方向D4转动一边向Y轴方向上的附图左侧移动。
在此,为了说明,对在仅进行了第1连杆322向附图左侧移动的移动动作的情况、或仅进行了沿方向D4转动的转动动作的情况下的、连结部328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量分别进行说明。
在第1连杆322不转动而仅进行了向附图左侧移动的移动动作的情况下,第1连杆322保持着长度方向沿Z轴方向的姿势向Y轴方向上的附图左侧移动,由图53的(B)的虚线示出的第1连杆322的位置处的连结部328在Y轴方向上向附图左侧移动的移动量为距离L2。
另一方面,在第1连杆322不向Y轴方向上的附图左侧移动而仅进行了沿方向D4转动的转动动作的情况下,连结部328在Y轴方向上向附图右侧移动的移动量为距离L2。
因此,在第1连杆322,当同时进行向附图左侧移动的移动动作和沿方向D4转动的转动动作时,连结部328在Y轴方向上的、作为向附图左侧移动的移动量的距离L2与作为向附图右侧移动的移动量的距离L2相抵消。因此,当移动座310移动到Y轴方向上的附图左侧时,保养部308在虚线H2的位置向与头面246a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的下方(附图下侧)移动。
由此,保养部308不会在喷嘴头部246的头面246a上沿Y轴方向滑动,因此,抑制了头面246a由于保养部308而磨损的情况。另外,作为向附图左侧移动的移动量的距离L2与作为向附图右侧移动的移动量的距离L2抵消后得到的数值结果也可以是接近0的值。
进而,如图53的(C)所示,当移动座310移动到附图左侧时,被引导部330沿着引导槽334中的第2区域334b向附图左侧和上方移动,第1连杆322一边以被引导部330为支点沿方向D4转动一边向Y轴方向上的附图左侧移动。
进而,如图54的(A)所示,被引导部330沿着引导槽334的第1区域334a被引导,保养部308向附图左侧移动。然后,如图54的(B)所示,被引导部330处于引导槽334的附图左侧的端部的位置,保养部308成为退避位置。
利用图53的(B),对当保养部308从喷嘴头部246的头面246a离开时、保养部308向下方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同样地,当位于退避位置的保养部308要接近喷嘴头部246的头面246a时,保养部308向Z轴方向的上方(附图上侧)移动。由此,保养部308不会在喷嘴头部246的头面246a上沿Y轴方向滑动,因此,抑制了头面246a由于保养部308而磨损的情况。
将图53的(C)的连结部328和连结部326连结起来的线J3与将连结部340和连结部341连结起来的线J4平行。由此,当第1连杆322、第2连杆324伴随着移动座310的移动而一边转动一边在Y轴方向上移动时,保养部308能够在保持着水平方向的姿势的状态下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墨水(液体)从保养部308漏出。
另外,当保养部308从喷嘴头部246离开或接近喷嘴头部246时,保养部308的移动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与喷嘴头部246的头面246a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向。
总结上述的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210中,在线头218的保养中使用的保养构件264借助包括沿着用纸搬送方向的移位动作在内的移动动作,而在非保养位置与保养位置之间移位。因此,无需在线头218的下侧设定保养构件264的退避位置,就能够抑制打印机210的高度方向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平行连杆机构312能够容易地形成使保养部308相对于线头218进退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保养部308具备对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进行密封的盖336,并且,一边维持盖336的水平姿势一边在保养位置和非保养位置之间移位,因此,能够抑制液体从盖336漏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保养部308在从保养位置的近前开始至保养位置为止的移位区域内沿着与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的头面垂直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对头面可靠地、且高精度地进行密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引导部件314设置于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所需的摆动区域的外侧,因此,引导部件314不会阻碍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轴270是被作为“驱动源”的带驱动马达278旋转驱动的旋转体,从动轴272是从动旋转的旋转体,因此,能够使用于使带搬送构件242以驱动轴270为摆动中心摆动的结构简单,能够低成本地获得该结构。此外,在使带搬送构件摆动时无需使驱动轴270的驱动停止,能够确保控制的自由度。此外,由于在以驱动轴270为中心使带搬送构件242摆动时持续驱动轴270的旋转驱动,因此,无需确保用于停止或开始驱动轴270的驱动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用于使带搬送构件242摆动的时间。
<<<实施例的变更例>>>
(1)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形成为在用纸搬送方向上将带搬送构件242配置于搬送方向上游侧并将保养构件264配置于搬送方向下游侧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将带搬送构件242配置于搬送方向下游侧并将保养构件264配置于搬送方向上游侧的结构来代替该结构。
(2)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形成为在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动作中也持续驱动搬送带274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在带搬送构件242从第1姿势切换为第2姿势时使搬送带274的驱动停止并在带搬送构件242从第2姿势切换为第1姿势时开始搬送带274的驱动的结构来代替该结构。
(3)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示例,将保养动作设为冲洗动作,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保养动作还可以包括擦拭动作、抽吸喷嘴内的残留墨水的遮挡动作。
(4)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形成为利用各自的驱动马达对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动作以及保养构件264在保养位置和非保养位置之间的移动动作进行驱动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设置凸轮部件等联动机构并利用1个驱动马达进行驱动的结构来代替该结构。
(5)在本实施例中,保养部308的非保养位置是下述位置:在用纸搬送方向上,保养部308退避至完全从与喷嘴头部246对置的区域偏离开区域,但也可以将保养部308的一部分与喷嘴头部246对置的位置作为非保养位置。
(6)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形成为在与线头218对置的区域中设置带搬送构件242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在与线头218对置的区域中配置支承介质的介质支承部件(按压体)的结构来代替该结构。该情况下,介质支承部件与带搬送构件242同样地,能够以搬送方向上游侧为支点摆动。另外,在保养部308的非保养位置与上述实施例不同而相对于线头218位于搬送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可以将介质支承部件设置成以搬送方向下游侧为支点摆动。
总结上述的说明,打印机210具备:线头218,其对用纸P进行记录;带搬送构件242,其在与线头218对置的位置处支承用纸P;以及保养部308,其与带搬送构件242更替而与线头218对置,在线头218的保养中使用。带搬送构件242在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或下游具有摆动中心,通过摆动而在与线头218对置的第1姿势、和从与线头218对置的对置位置退避开的第2姿势之间进行切换。保养部308借助包括沿着用纸搬送方向移位的移位动作在内的移动动作,而在与线头218对置的保养位置和非保养位置之间移位,其中,在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中心位于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的情况下,该非保养位置相对于线头218位于下游侧,在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中心位于用纸搬送方向的下游的情况下,该非保养位置相对于线头218位于上游侧。
带搬送构件242是卷挂在驱动轴270和从动轴272上并支承用纸P、搬送用纸P的搬送带274,并且,以驱动轴270为摆动中心。驱动轴270位于用纸搬送方向上游侧,从动轴272位于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
保养构件264具备:移动座310,其沿用纸搬送方向移动并且位于比保养部308靠下方的位置;平行连杆机构312,其构成为具备将移动座310和保养部308连结起来的第1连杆322和第2连杆324;被引导部330,其在第1连杆322上设置于比线J3(参照图53的(C))向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偏离的位置,该线J3是将第1连杆322和保养部308的连结部、与第1连杆322和移动座310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线;以及引导部件314,其具备引导被引导部330的引导槽334,保养构件264具备这样的结构:伴随着移动座310的移动,被引导部330在引导槽334内移位,由此,第1连杆322和第2连杆324摆动,保养部308相对于线头218进退。
通过将被引导部330设置于比将连结部328和连结部326连结起来的线J3向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偏离的位置,从而能够将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所需的摆动区域(支承部的移位所需的空间区域)在用纸搬送方向上配置得靠向保养部308侧,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210在用纸搬送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加。
引导槽334具有:第1区域334a,其在用纸搬送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和第2区域334b,其与第1区域334a连接且设置于比第1区域334a靠线头218侧的位置,并且,沿与第1区域334a斜着交叉的方向且远离线头218的方向延伸。由此,只要在第2区域334b的装置高度方向的上方确保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所需的摆动区域,就能够抑制装置在高度方向的尺寸的增加。
保养部308具备对线头218进行密封的盖336,并且,保养部308一边维持盖336的水平姿势一边在保养位置和非保养位置之间移位。此外,保养部308在从保养位置的近前至保养位置的移位区域内,沿着与线头218的喷嘴头部246的头面垂直的方向移动。
另外,引导部件314设置于带搬送构件242的摆动所需的摆动区域的外侧。打印机210具备用纸收纳盒216,该用纸收纳盒216收纳用纸P。引导部件314在用纸收纳盒216的上方配置于用纸收纳盒216中的用纸P的载置区域内。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线头218如图32所示那样在装置左右方向上靠右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引导部件314配置在用纸收纳盒216的上方的用纸载置区域内。
另外,驱动轴270是被带驱动马达278旋转驱动的旋转体,从动轴272是从动旋转的旋转体。
此外,在使带搬送构件242以驱动轴270为中心摆动时,持续对驱动轴270的旋转驱动。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记录头的线头218是不移动而以固定状态喷出液体的类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记录头一边在规定方向上移动一边从所述记录头的喷嘴喷出液体的类型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本发明的带搬送构件242和保养构件264应用于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打印机,但通常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液体喷射装置。
在此,液体喷射装置是指,不限定于采用喷墨式记录头、从该记录头喷出墨水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等记录装置,还包括下述这样的装置:作为对墨水的替代,将与之用途相对应的液体从相对于所述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喷射到相当于被记录介质的被喷射介质,使所述液体附着于所述被喷射介质。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所述记录头之外,可以列举出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color filter)的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在有机EL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膏)喷射头、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体有机物喷射头、以及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样喷射头等。
并且,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述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当然所述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支承部,其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且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位置、和从所述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
保养部,其与所述支承部更替而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对置位置处对所述记录头进行保养;以及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保养部在所述对置位置、和从所述对置位置沿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移动机构具备:
移动座,其在比所述保养部靠铅直方向下方的位置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移动;
引导部件,其设置有在所述搬送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以及
连杆部件,其具有被所述引导槽引导的被引导部,所述连杆部件的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移动座连结,另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保养部连结,
当所述保养部伴随着所述移动座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的移动而要接近所述对置位置时、或要从所述对置位置离开时,由所述连杆部件以所述被引导部为支点转动而产生的、所述保养部在所述搬送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移动量与所述被引导部在所述搬送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移动量相抵消,
所述保养部伴随着能够移动的所述移动座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的移动而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移动,
所述保养部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的移动距离通过所述抵消而比所述移动座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具有:
第1区域,其沿所述搬送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和
第2区域,其与所述第1区域连接,并沿与所述第1区域斜着交叉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引导部设置于比下述线向与所述支承部相反一侧偏离的位置,该线是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保养部的连结部、与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移动座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线,
所述第2区域在所述交叉的方向上沿远离所述记录头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养部具备对所述记录头进行密封的盖,
所述移动机构一边维持所述盖的水平姿势一边在所述对置位置和从所述对置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辅助连杆部件,所述辅助连杆部件的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移动座连结,另一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保养部连结,将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保养部的连结部、与所述连杆部件和所述移动座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线与下述线平行,该线是将所述辅助连杆部件和所述保养部的连结部、与所述辅助连杆部件和所述移动座的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面,所述支承部在保持所述支承面的方向的情况下在所述支承位置和从进行所述支承的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部上的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或下游设有摆动中心,所述支承部通过摆动而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且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位置、和从所述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
在所述搬送方向上,在所述摆动中心位于上游的情况下,所述保养部从所述记录头向下游侧退避,在所述摆动中心位于下游的情况下,所述保养部从所述记录头向上游侧退避,在与所述搬送方向相交的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的摆动所需的摆动区域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备:
第1旋转体,其被驱动源旋转驱动;
第2旋转体,其进行从动旋转;以及
搬送带,其卷绕于所述第1旋转体和所述第2旋转体,支承被记录介质并且搬送被记录介质,
所述支承部设置成能够以所述第1旋转体为摆动中心摆动,
在所述支承部摆动时,持续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收纳被记录介质的介质收纳部,
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搬送方向上配置在所述介质收纳部中的被记录介质的载置区域内。
10.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支承部,其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且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位置、和从所述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
保养部,其与所述支承部更替而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对置位置处对所述记录头进行保养;以及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保养部在所述对置位置、和从所述对置位置沿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保养部要接近所述对置位置时、或要从所述对置位置离开时,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保养部在与所述记录头的头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保养部不与所述记录头的头面发生滑动。
1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支承部,其具有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面,并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且支承被记录介质的支承位置、和从所述支承位置退避开的位置之间移位;
保养部,其与所述支承部更替而在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对置位置处对所述记录头进行保养;以及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支承部和所述保养部移动,并在所述对置位置处,在保持所述支承面的方向的情况下更替所述支承部和所述保养部,
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对置位置向第1方向移动,使所述保养部从所述对置位置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一侧的第2方向移动,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在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用引导槽和保养部用引导槽,作为引导所述支承部和所述保养部的移动的引导部件,所述支承部用引导槽和所述保养部用引导槽被配置成在从所述记录头朝向所述对置位置的方向上观察时不重叠,所述支承部用引导槽和所述保养部用引导槽分别具有:第1区域,其沿所述搬送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和第2区域,其与所述第1区域连接,并沿与所述第1区域斜着交叉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在使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对置位置移动时使所述支承部在向远离所述记录头的方向移动之后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移动机构在使所述保养部从所述对置位置移动时使所述保养部在向远离所述记录头的方向移动之后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支承部座,所述支承部座支承所述支承部并进行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保养部座,所述保养部座支承所述保养部并进行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进给丝杠,
所述支承部和所述保养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进给丝杠卡合的轴承部。
CN201510562761.0A 2014-09-08 2015-09-07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5398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2424 2014-09-08
JP2014-182424 2014-09-08
JP2015034991 2015-02-25
JP2015-034991 2015-02-25
JP2015133340A JP6582624B2 (ja) 2014-09-08 2015-07-02 記録装置
JP2015-133340 2015-07-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8215A CN105398215A (zh) 2016-03-16
CN105398215B true CN105398215B (zh) 2019-01-29

Family

ID=55436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2761.0A Active CN105398215B (zh) 2014-09-08 2015-09-07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592669B2 (zh)
CN (1) CN1053982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65303A (ja) * 2016-10-20 2018-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881992B2 (ja) * 2017-01-31 2021-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961977B2 (ja) 2017-03-29 2021-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
US10841443B2 (en) 2018-09-20 2020-11-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7215097B2 (ja) * 2018-11-12 2023-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404901B2 (ja) 2020-01-31 2023-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6314A (ja) * 2009-07-09 2011-01-27 Sony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6803B1 (en) * 1997-03-27 2002-07-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ding/printing apparatus and reading apparatus
JP2003094676A (ja) 2001-09-26 2003-04-03 Sony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074611A (ja) 2002-08-20 2004-03-11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561366B1 (ko) * 2003-01-17 2006-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터의 보전장치
KR100532844B1 (ko) * 2003-03-07 2005-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프린터의 서비스스테이션
JP3873949B2 (ja) 2003-08-20 2007-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7347527B2 (en) * 2005-03-30 2008-03-2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olid ink printheads
JP4318052B2 (ja) 2006-07-20 2009-08-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975492B2 (ja) 2007-03-19 2012-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67618A (ja) 2009-01-21 2010-08-0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停電時のキャップによる記録ヘッドの封止方法
JP4858567B2 (ja) 2009-03-31 2012-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45028B2 (ja) * 2009-10-23 2014-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ラテン支持機構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
US20110199407A1 (en) * 2010-02-18 2011-08-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10808B2 (ja) 2011-09-30 2015-1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US8814323B2 (en) * 2012-05-03 2014-08-26 Delphax Technologies Inc. Inkjet printer maintenance arrangement and method
JP5883840B2 (ja) * 2013-10-31 2016-03-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227412B1 (en) * 2015-05-11 2016-01-05 Xerox Corporation Scalable printhead array maintenan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6314A (ja) * 2009-07-09 2011-01-27 Sony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8215A (zh) 2016-03-16
US20160067972A1 (en) 2016-03-10
US9592669B2 (en) 2017-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8215B (zh) 记录装置
JP658445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69151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0572075C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972744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13136242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8327405B (zh) 记录装置
CN103660625A (zh) 图像记录设备
JP6668696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9166728A (ja) 記録装置
US20060221118A1 (en) Inkjet head and inkjet printer with the same
US7393097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6582624B2 (ja) 記録装置
JP20130998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720903A (zh) 介质传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JP7027747B2 (ja) 記録装置
US20090033714A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670058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77651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39446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443618B2 (ja) 記録装置
US8919922B2 (en) Washing liquid supply mechanism and inkjet printer
JP6919401B2 (ja) 記録装置
JP2005022318A (ja) プラテン板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582490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