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5145A - 接触器及使用该接触器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及使用该接触器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5145A
CN105375145A CN201510478059.6A CN201510478059A CN105375145A CN 105375145 A CN105375145 A CN 105375145A CN 201510478059 A CN201510478059 A CN 201510478059A CN 105375145 A CN105375145 A CN 105375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or
contact chip
counterpart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80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增山仁一
吉见尚将
斋藤友纪雄
石川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DDK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442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0635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75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51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resilient arms contacting the same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9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接触器及使用该接触器的连接器,该接触器具有简单结构,可以在连接器的纵向间距方向和横向(宽度)方向小型化,即使小型化也不会损坏,能够获得稳定的接触(连接)可靠性。本发明的接触器(20)具有:与配合件接触的接触部和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部(209),其中,包括主体部(201),该主体部具有两个侧壁(202)和连接该侧壁(202)的连接壁(203),大致呈コ字形,设置有相比两个侧壁(202)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的第1和第2接触片(204,205),在第1和第2接触片(204,205)的自由端侧,分别设置有与配合件的同一表面接触的、呈弯曲形状的第1和第2接触部(206,207),第1和第2接触部(206,207)和配合件进行辊面接触。

Description

接触器及使用该接触器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用于产业设备、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等中的连接器中所使用的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获得稳定的接触(连接)可靠性的结构,该结构简单,可以在连接器的纵向间距方向和横向(宽度)方向小型化,并且即使小型化也不会损坏。
背景技术
接触器通常至少具有:与配合件接触的接触部和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部。另外,有时也根据需要(因用于进行固定的装置需要)而具有用于保持于绝缘体的固定部。所述接触部通常大多是在一个部位进行接触,但为了提高接触可靠性也可看到在两个部位进行接触的情况。所述连接部通过钎焊、压接、压焊、压配合等连接于连接对象物(基板、柔性印刷电路板(以下称为FPC)、电缆等)。
作为连接器,至少具有所述接触器和所述绝缘体。多个所述接触器通过压入、焊接、一体成形等保持于所述绝缘体。
下面,列举申请人已经提出的两点接触的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34687)和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3094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3468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3094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顾客存在对连接器的小型化(纵向间距方向和横向(宽度)方向的小型化)的强烈要求,并需求即使小型化其强度也没有问题,而且具有稳定的接触(连接)可靠性。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不能实现纵向间距方向的小型化,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不能实现横向(宽度)方向的小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以往问题点而作出的,用以提供这样一种接触器,该接触器具有简单结构,可以在连接器的纵向间距方向和横向(宽度)方向小型化,即使小型化也不会损坏,能够获得稳定的接触(连接)可靠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成的,本发明的接触器保持、排列于绝缘体,其中具有:与配合件接触的接触部和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部,并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两个侧壁和连接该侧壁的连接壁而大致呈コ字形,设置有相比所述两个侧壁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的第1接触片和第2接触片,在所述第1接触片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自由端侧,上下设置有与所述配合件的同一表面接触的、呈弯曲形状的第1接触部和第2接触部,所述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部与所述配合件进行辊面接触。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将用于保持于所述绝缘体的固定部至少设置在所述两个侧壁中的任一方。
(3)根据上述(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将用于保持于所述绝缘体的固定部设置在相比所述连接壁靠上部的接触部侧,且至少设置在所述两个接触片中的任一方。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进行无间隙弯曲(紧贴弯曲)。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第2接触片从前端折返成大致弯曲形状,并且第1接触片的前端弯曲成大致L字状,所述第1接触片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前端彼此重叠。
(6)根据上述(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1接触片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前端彼此重叠,确保有效配合长度。
(7)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配置成两个所述第1接触部以及所述第2接触部对置,并且,利用连接部分别将所述第1接触片侧或所述第2接触片侧之中的某一侧的侧壁彼此相连接,将两个所述的接触器设为一体结构。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另一种接触器,是保持、排列于绝缘体的接触器,并具有:与配合件接触的接触部和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部,其中,设有从底壁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并且折返的第1接触片,并设有从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的第2接触片,所述第1接触片的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第2接触部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9)根据上述(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侧壁大致垂直地折曲并且使所述第2接触片弯曲,从而使所述第1接触片的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第2接触部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10)根据上述(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侧壁倾斜地折曲,从而使所述第1接触片的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第2接触部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一种连接器,具有: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和保持、排列该接触器的绝缘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简单结构,可以在连接器的纵向间距方向和横向(宽度)方向小型化,即使小型化也不会损坏,能够获得稳定的接触(连接)可靠性。此外,利用使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连接器,可以在连接器的纵向间距方向和横向(宽度)方向小型化,即使小型化也不会损坏,能够获得稳定的接触(连接)可靠性。在上述(3)的结构时,在单触点与双触点时都能通用绝缘体,不会发生连接壁部分的滚转,能够获得稳定的连接。在设为上述(5)和(6)的结构时,可以在和配合件配合后充分确保从开始接触到完全配合为止的距离即有效配合长度(有效接触长度)。通过充分地确保有效配合长度,即使存在稍微的配合不充分的情况,也不会导致连接失败。在上述(7)所述的接触器可使用于大电流。
附图说明
图1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本发明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连接对象物的连接方向观察本发明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
图2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使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连接对象物的连接方向观察使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接触器的插入孔部分截取使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剖视图。
图3中(A)是从配合方向观察绝缘体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配合方向的相反方向(连接方向)观察绝缘体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接触器的插入孔部分截取绝缘体得到的剖视图。
图4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进行了无间隙弯曲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连接对象物的连接方向观察进行了无间隙弯曲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
图5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又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连接对象物的连接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又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接触器的插入孔部分截取使用了本发明的又一个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剖视图。
图6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本发明的不同于图5的又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本发明的不同于图5的另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
图7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由连接部将本发明图1的接触器一体化后的部件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由连接部将本发明图4的接触器一体化后的部件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由连接部将本发明图5的接触器一体化后的部件得到的透视图,(D)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由连接部将本发明图5的接触器和不同于图(A)~(C)的侧壁一体化后的部件得到的透视图。
图8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改变了保持位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接触器的插入孔部分截取使用了(A)的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剖视图。
图9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改变了保持位置的本发明的图1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改变了保持位置的本发明的图4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改变了保持位置的本发明的图5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
12配合口
20、30、50、70、80、90接触器
201、301、501主体部
202、302、502、702、802侧壁
203、303、503连接壁
204、304、504、704、804第1接触片
205、305、505、705、805第2接触片
206、306、506、706、806第1接触部
207、307、507、707、807第2接触部
208、308、508、708、808固定部
209、309、509、709、809连接部
703、803底壁
21、31、51连接部
40绝缘体
401插入孔
402主体
403凸缘
404安装孔
405误插入防止销
6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了一种保持、排列于绝缘体40的接触器20,该接触器20具有:与配合件接触的接触部和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部209,该接触器20包括主体部201,该主体部具有两个侧壁202和连接该侧壁202的连接壁203,大致呈コ字形,设置有相比所述两个侧壁202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的第1和第2接触片204、205,在所述第1和第2接触片204、205的自由端侧,分别上、下设置有与所述配合件的同一表面接触的、呈弯曲形状的第1和第2接触部206、207,所述第1和第2接触部206,207和配合件进行辊面接触。
即,本发明的接触器20、30,通过分别使各接触片204、205、304、305从箱体弯曲或无间隙弯曲了的主体部201、301的两个侧壁202向配合方向突出,从而在各自的自由端侧设置接触部206、207、306、307,在上部和下部与配合件的同一表面进行辊面接触。
基于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实施例。
图1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本发明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连接对象物的连接方向观察本发明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图2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使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连接对象物的连接方向观察使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接触器的插入孔部分截取使用本发明的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剖视图。图3中(A)是从配合方向观察绝缘体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配合方向的相反方向(连接方向)观察绝缘体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接触器的插入孔部分截取绝缘体得到的剖视图。图4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进行了无间隙弯曲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连接对象物的连接方向观察进行了无间隙弯曲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图5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又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连接对象物的连接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又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接触器的插入孔部分截取使用了本发明的又一个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剖视图。图6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本发明的不同于图5的又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本发明的不同于图5的另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图7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由连接部将本发明图1的接触器一体化后的部件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由连接部将本发明图4的接触器一体化后的部件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由连接部将本发明图5的接触器一体化后的部件得到的透视图,(D)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由连接部将本发明图5的接触器和不同于图(A)~(C)的侧壁一体化后的部件得到的透视图。图8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改变了保持位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接触器的插入孔部分截取使用了(A)的接触器的连接器得到的剖视图。图9中(A)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改变了保持位置的本发明的图1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B)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改变了保持位置的本发明的图4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C)是从配合件的配合方向观察改变了保持位置的本发明的图5的接触器得到的透视图。
在说明所述连接器10之前,说明所述配合件和所述连接对象物。作为所述配合件,可以列举连接器、基板、FPC等。本实施例中为连接器。作为所述连接对象物,可以列举基板、柔性印刷电路板(以下称为FPC)、电缆等。本实施例中为基板。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安装所述连接器10的接触器20、30的焊盘、和从该焊盘延伸而连接于电子部件等的图案。
基于图1~图9,对使用本发明的接触器20、30、50、70、80的连接器10进行说明。所述连接器10包括:接触器20、30、50、70、80,其至少具有和配合件接触的连接部和安装于基板的连接部209、309、509、709、809;和保持、排列该接触器20、30、50、70、80的绝缘体40。
首先,对作为本发明要点的接触器20进行说明。所述接触器20由金属制成,并通过公知技术的压制加工或切削加工制成。作为所述接触器20的材质,因为要求弹簧特性、导电性、尺寸稳定性等,所以可以列举黄铜、铍铜、磷青铜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20通过被压入所述绝缘体40而固定于其中,但只要能固定,可为任意方式,诸如钩接(ランス)、焊接、一体成形等。
所述接触器20至少具有:与配合件接触的接触部206、207,和安装于基板的连接部209,还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体40的固定部208。
所述接触器20具有通过箱体弯曲形成的大致コ字形的主体部201,所述主体部201由两个侧壁202、202和连接该侧壁202、202的连接壁203构成。
设置有从两个所述侧壁202、202分别向配合方向突出的两个接触片,即第1接触片204和第2接触片205。在第1接触片204和第2接触片205的各自由端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配合件接触的第1接触部206和第2接触部207。所述第1接触部206和第2接触部207在所述配合件的同一面上上、下地进行辊面接触。
所述第1接触片204和第2接触片205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考虑到接触力、连接器的小型化、强度、弹性力等适当地设计,以使其能够容易地与所述配合件接触。所述第1接触片204和第2接触片205上下布置。
所述第1接触部206和所述第2接触部207是与所述配合件相接触的部分,弯曲成便于接触。所述第1接触部206在所述配合件之上(配合方向侧),所述第2接触部207在所述配合件之下(配合方向的相反侧),设置成能够上、下地进行辊面接触。所述第1接触部206和所述第2接触部207的形状和尺寸可考虑按照所述配合件的形状、接触稳定性、连接器的小型化、强度、可加工性等来适当地设计。
所述连接部209是安装于所述基板的部分。作为连接到所述基板的方法,可以列举钎焊(表面安装或浸焊)、压接、压焊、压配合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20是基板安装型,通过钎焊安装。
所述固定部208只要可以固定到所述绝缘体40可为任意方法,可以列举压入、钩接(ランス)、焊接、一体成形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压入所述绝缘体40而被保持并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08设置在两所述侧壁202部分的自由端侧。所述固定部208的形状、尺寸可以考虑保持力、可加工性、强度等适当地设计。所述固定部208在所述侧壁202设置箭尾状的突起而压入并固定到所述绝缘体40。在实施例中,为约0.1~0.3毫米的箱体弯曲。
然后,对绝缘体40进行说明。该绝缘体40为电绝缘性的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型、切削等制造,作为其材质可考虑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制造成本等适当选择,通常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以及它们的合成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注射成型制造。
所述绝缘体40具有大致箱形形状。所述绝缘体40在本实施例中是由主体402和在纵向间距方向的两侧的凸缘403构成。此外,所述绝缘体40的主体402上设置有用于保持、排列所述接触器20的插入孔401。所述接触器20通过压入、钩接、焊接、一体成形等固定于所述插入孔4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20通过压入所述插入孔401而被固定于其中。所述插入孔401的形状和尺寸,只要能够保持所述接触器20即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可考虑保持力、强度、可加工性、小型化等适当地设计。
所述主体402中设置有所述配合件进入的配合口12。所述配合口12的形状和尺寸,只要能够与所述配合件配合即可,可以考虑按照所述配合件的形状和尺寸、强度、可加工性等适当地设计。
在所述凸缘403,为了使其更牢固地连接到连接对象物,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件60的安装孔404。所述安装孔404只要能够安装所述固定件60即可,可以考虑保持强度、保持力、可加工性、强度等适当地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凸缘403的和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侧,设置有用于防止误连接到所述连接对象物的误插入防止销405。所述误插入防止销405的形状和尺寸只要能够防止误插入即可,可考虑其作用、强度、可加工性等适当地设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两端的形状,来防止误插入。
然后,说明所述固定件60。所述固定件60由金属制成,并通过公知技术的压制加工或切削加工制成。作为所述固定件60的材质,因为要求弹簧特性、导电性、尺寸稳定性等,所以可以列举黄铜、铍铜、磷青铜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60通过被压入所述绝缘体40的凸缘403的安装孔404而固定于其中,但只要能固定,可为任意方式,诸如钩接(ランス)、焊接、一体成形等。
然后,说明图4的另一接触器30。在这里,仅说明和上述的接触器20不同的部分。所述接触器20的不同部分在于所述主体部201的形成方式。所述接触器20为箱体弯曲,而所述接触器30通过无间隙弯曲而将纵向间距方向的尺寸进一步小型化。接触器30的纵向间距方向的尺寸为板厚度尺寸的两倍。
接下来,基于图5,进一步对另一接触器50进行说明。在这里,仅说明和上述的接触器20不同的部分。与所述接触器20不同的部分在于,将其中一个接触片、即第2接触片505从前端折返成大致弯曲形状,并且将另一个接触片、即第1接触片504的前端弯曲成大体上L字状,并将所述第1接触片504和所述第2接触片505的前端彼此重叠。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有效的配合长度,也利于对所述配合件的引导。然而,在和所述配合件完全配合后,所述第1接触片504和所述第2接触片505的前端被设计成彼此不接触。
如此,通过使所述第1接触片504和所述第2接触片505的前端彼此重叠,可以在和配合件配合后充分地确保从开始接触到完全配合为止的距离即有效配合长度(有效接触长度)。通过将所述第1接触部506和所述第2接触部507之间的距离控制在约0.3~0.6毫米,能够充分地确保有效配合长度。
基于图7,对利用连接部21、31、51而一体结构化了的图1、图4和图5的接触器进行说明。图7所示的接触器90配置成:使图1、图4和图5中的接触器20、30、50的两个第1接触部206、306、506以及第2接触部207、307、507分别彼此面对,并且,利用连接部21、31、51分别将所述第1接触片204、304、504侧或所述第2接触片205、305、505侧之中的某一侧的侧壁202、302、502彼此相连接。所述连接部21、31、51的形状和大小考虑到连接器的小型化、配合件的大小、形状、使用用途、强度、可加工性等适当地设计。
接下来,基于图6(A),进一步对另一接触器70进行说明。在这里,仅说明和上述的接触器20不同的部分。与所述接触器20不同的部分在于:设置有从对应于所述连接部203的底壁703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并且折返的第1接触片704,并设置有从与所述底壁703连接的侧壁702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的第2接触片705,所述第1接触片704的第1接触部706和所述第2接触片705的第2接触部707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为了将所述第1接触片704的第1接触部706和所述第2接触片705的第2接触部707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将所述侧壁702大致垂直地折曲并且使所述第2接触片705弯曲。
接下来,基于图6(B),进一步说明另一个接触器80。在这里,仅说明和上述的接触器20不同的部分。所述接触器20的不同部分在于:设置有从对应于所述连接部203的底壁803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并且折返的第1接触片804,并设置从与所述底壁803连接的侧壁802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的第2接触片805,所述第1接触片804的第1接触部806和所述第2接触片805的第2接触部807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为了将所述第1接触片804的第1接触部806和所述第2接触片805的第2接触部807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将所述侧壁802倾斜地折曲。
最后,基于图8和图9,对改变了所述固定部208的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仅所述固定部208的位置改变,其他与上述说明相同。在所述绝缘体40上,为了使得在插入了所述接触器20、30、50时不会发生滚转,将所述固定部208的位置设置在相比所述连接壁203、303、503靠上部的接触部侧、且在至少所述两个接触片的任一个上。即,成为如下结构:コ字形且紧密弯曲的连接壁203、303、503、侧壁202、302、502从所述绝缘体40的插入孔401向基板侧突出。此外,通过在这样的位置设置所述固定部208,可在单触点和双触点时共用绝缘体4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有效使用例,可以有效地用于在产业设备、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等中使用的连接器中的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获得稳定的接触(连接)可靠性的结构,该结构简单,可以在连接器的纵向间距方向和横向(宽度)方向小型化,并且即使小型化也不会损坏。

Claims (11)

1.一种接触器,是保持、排列于绝缘体的接触器,并具有:与配合件接触的接触部和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部,其中,
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两个侧壁和连接该侧壁的连接壁,大致呈コ字形,
设置有相比所述两个侧壁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的第1接触片和第2接触片,
在所述第1接触片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自由端侧,上下设置有与所述配合件的同一表面接触的、呈弯曲形状的第1接触部和第2接触部,
所述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部与所述配合件进行辊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将用于保持于所述绝缘体的固定部至少设置在所述两个侧壁中的任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将用于保持于所述绝缘体的固定部设置在相比所述连接壁靠上部的接触部侧,且至少设置在所述两个接触片中的任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进行无间隙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接触片从前端折返成大致弯曲形状,并且所述第1接触片的前端弯曲成大致L字状,所述第1接触片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前端彼此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1接触片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前端彼此重叠,确保有效配合长度。
7.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配置成两个所述第1接触部以及所述第2接触部对置,并且,利用连接部将所述第1接触片侧或所述第2接触片侧之中的某一侧的侧壁彼此相连接,将两个所述的接触器设为一体结构。
8.一种接触器,是保持、排列于绝缘体的接触器,并具有:与配合件接触的接触部和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部,其中,
设有从底壁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并且折返的第1接触片,并设有从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向与配合件配合的方向突出的第2接触片,
所述第1接触片的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第2接触部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侧壁大致垂直地折曲并且使所述第2接触片弯曲,从而使所述第1接触片的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第2接触部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侧壁倾斜地折曲,从而使所述第1接触片的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片的第2接触部设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11.一种连接器,具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和保持、排列该接触器的绝缘体。
CN201510478059.6A 2014-08-06 2015-08-06 接触器及使用该接触器的连接器 Pending CN1053751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0213 2014-08-06
JP2014-160213 2014-08-06
JP2014-245440 2014-12-04
JP2014245440 2014-12-04
JP2015044202A JP6006356B2 (ja) 2014-08-06 2015-03-06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JP2015-044202 2015-03-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5145A true CN105375145A (zh) 2016-03-02

Family

ID=55268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8059.6A Pending CN105375145A (zh) 2014-08-06 2015-08-06 接触器及使用该接触器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608349B2 (zh)
CN (1) CN10537514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1083A (zh) * 2016-03-10 2017-09-19 Smk株式会社 触点的接触构造
CN107919562A (zh) * 2016-10-05 2018-04-1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288788A (zh) * 2017-12-29 2018-07-17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连接器和电源连接组件
CN108376853A (zh) * 2017-01-30 2018-08-07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在电流源与电气工作设备之间的电气插塞连接部
CN110416774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13316871A (zh) * 2018-11-20 2021-08-27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用于大功率应用的电路板
US12009613B2 (en) 2018-11-20 2024-06-11 Fci Usa Llc Hybrid card-edge connectors and power terminals for high-power applicat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0939B1 (ja) 2017-03-30 2018-07-18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多接点コネクタ
CN110112593A (zh) * 2018-02-01 2019-08-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209860271U (zh) * 2019-03-22 2019-12-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10111092U (zh) * 2019-03-22 2020-02-2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0061376B (zh) * 2019-04-24 2024-02-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US11196198B2 (en) * 2019-05-03 2021-12-07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CN114243391B (zh) * 2020-09-08 2024-04-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装置及其导电弹片
US11367979B1 (en) * 2020-12-28 2022-06-2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erminal components of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tructur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4819A (en) * 1996-01-16 1997-06-0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117439B1 (ja) * 1999-07-06 2000-12-11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挟接形ソケット
CN201130746Y (zh) * 2007-08-17 2008-10-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
US20090209142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nnector and Contact Member
CN202183478U (zh) * 2011-08-11 2012-04-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672713B2 (en) * 2011-04-04 2014-03-18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nnector to b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connecting target and to substr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1381A (en) * 1970-04-02 1971-12-28 Ind Electronic Hardware Corp Multip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605464A (en) * 1994-03-22 1997-02-25 Molex Incorporated IC package connector
JP3825614B2 (ja) * 2000-08-08 2006-09-27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4421766B2 (ja) 2000-12-05 2010-02-24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用コンタクト端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基板用ソケット
JP4181307B2 (ja) * 2001-01-19 2008-11-12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6634911B1 (en) * 2002-06-07 2003-10-2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tac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6134687A (ja) 2004-11-05 2006-05-25 D D K Ltd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5166931B2 (ja) 2008-03-21 2013-03-21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374074B1 (ja) 2009-06-10 2009-12-02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CN104584331B (zh) * 2012-09-05 2017-02-22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5486121B1 (ja) * 2013-07-24 2014-05-07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457595B1 (ja) * 2013-08-08 2014-04-02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端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4819A (en) * 1996-01-16 1997-06-0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117439B1 (ja) * 1999-07-06 2000-12-11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挟接形ソケット
CN201130746Y (zh) * 2007-08-17 2008-10-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
US20090209142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nnector and Contact Member
US8672713B2 (en) * 2011-04-04 2014-03-18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nnector to b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connecting target and to substrate
CN202183478U (zh) * 2011-08-11 2012-04-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1083A (zh) * 2016-03-10 2017-09-19 Smk株式会社 触点的接触构造
CN110492287A (zh) * 2016-10-05 2019-11-2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919562A (zh) * 2016-10-05 2018-04-1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492287B (zh) * 2016-10-05 2021-08-2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376853A (zh) * 2017-01-30 2018-08-07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在电流源与电气工作设备之间的电气插塞连接部
CN108288788A (zh) * 2017-12-29 2018-07-17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连接器和电源连接组件
CN114243399A (zh) * 2017-12-29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连接器和电源连接组件
US11502438B2 (en) 2017-12-29 2022-11-15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ower connector and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416774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10416774B (zh) * 2018-04-26 2022-04-0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13316871A (zh) * 2018-11-20 2021-08-27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用于大功率应用的电路板
CN113316871B (zh) * 2018-11-20 2024-04-02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用于大功率应用的电路板
US12009613B2 (en) 2018-11-20 2024-06-11 Fci Usa Llc Hybrid card-edge connectors and power terminals for high-power appl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08349B2 (en) 2017-03-28
US20160043494A1 (en) 2016-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5145A (zh) 接触器及使用该接触器的连接器
US93314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722365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contro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739067B1 (ko) 컨택트 및 그 컨택트를 사용하는 커넥터
US8562379B2 (en) Socket and connector
KR101958063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3972748A (zh)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用于该组件的电连接器
CN10265530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JP587231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8092780A (ja) 抜け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JP566558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916031B2 (ja) 固定具及び該固定具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293989A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
JP2009129561A (ja)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の接続部の検査方法
CN101816103B (zh) 插塞装置、插塞连接器以及制造插塞装置的方法
US20090298345A1 (en) Connector
JP547363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293892A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CN105048225A (zh) 同轴连接器
US9941649B2 (en) Interboard connection connector with battery connector
JP5763447B2 (ja) コネクタ
JP2011165357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2256609A (ja) 固定具及び該固定具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JP5078187B2 (ja) 固定具及び該固定具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JP2011003393A (ja) 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