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8340A - 重载用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重载用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8340A
CN105358340A CN201480037694.4A CN201480037694A CN105358340A CN 105358340 A CN105358340 A CN 105358340A CN 201480037694 A CN201480037694 A CN 201480037694A CN 105358340 A CN105358340 A CN 105358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attern groove
tyre surface
heavy load
la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76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8340B (zh
Inventor
大金俊
川上裕喜
丰田宪司
大野浩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58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8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3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void or net-to-gross ratios of the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60C2011/0313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directiona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重载用充气轮胎,其包括,在轮胎的胎面上的由多个横花纹槽限定的陆部,所述横花纹槽的每一个都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且其一端向胎面接地端开口,其中该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以轮胎赤道作为胎面宽度方向的中心,在胎面中心侧区域中,阴性率Nc为2%-10%,该胎面中心侧区域为具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30%的宽度的胎面表面区域;当横花纹槽的深度为da,陆部的宽度为Rw,且陆部的延伸长度为L时,所述延伸长度为在轮胎赤道与胎面接地端之间连接陆部的胎面周向宽度的中点的陆部中心线P的长度,在其中Rw/da为1.3-2.5的陆部中心线部分具有至少0.5L的长度,并且在其中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倾斜角度(α)不大于60o的陆部中心线部分具有至少0.3L的长度。

Description

重载用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确保耐磨性的同时在耐用性方面提高的重载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诸如建筑/采矿车或卡车/公共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中使用的重载用充气轮胎需要在各种道路情况下具有牵引性能。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被广泛称为重载用充气轮胎是具有图案(花纹图案)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花纹槽沿胎面圆周方向彼此间隔预定的距离地设置在胎面表面上(参见专利文献1)。
同时,期望重载用充气轮胎在耐磨性方面提高,以在恶劣的路况下长期使用。为了满足这样的期望,增加在轮胎径向上的胎面厚度、减小在胎面表面上的阴性率以从而给予由横花纹槽限定的陆部提高的刚性已经被认为是有效的。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627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当通过上述配置的方式提高耐磨性时,增加了胎面的体积,这增加了在轮胎的负荷滚动期间由于胎面橡胶的伸展与压缩导致的在胎面中的发热量。这样的发热量的增加使胎面的温度升高,导致了诸如橡胶分离之类的热恶化,结果是减小了轮胎的耐用性。
鉴于此,已经期望在用于重载的、具有凸出图案的充气轮胎中在耐磨性与耐用性之间优化平衡以提高这两者的性能。从而,这有助于提供一种在确保耐磨性的同时在耐用性方面提高的重载用充气轮胎。
(问题的解决方案)
提供了一种重载用充气轮胎,包括在轮胎的胎面上由多个横花纹槽限定的陆部,所述横花纹槽中的每一个均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同时在其一端向胎面接地端开口,其中:
轮胎在胎面中心侧区域具有2%至10%的阴性率Nc,该胎面中心侧区域与具有占胎面接地宽度Tw的30%的宽度的胎面区域相对应,其中以轮胎赤道为胎面宽度方向的中心;
横花纹槽具有深度da,陆部具有宽度Rw,且陆部具有延伸长度L,该延伸长度为在轮胎赤道与胎面接地端之间连接陆部的胎面周向宽度的中点的陆部中心线P的长度,在Rw/da是1.3到2.5的部分中,陆部中心线具有0.5L的长度或更大;以及
在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具有60°或更小的倾斜角度α的部分中,陆部中心线具有0.3L或更大的长度。
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能够在确保轮胎的耐磨性的同时提高轮胎的耐用性。
在此,“胎面表面”指当应用于适用的轮辋且以预定的气压填充的轮胎以静止的状态垂直于平板放置并施加与预定质量相关联的负载时轮胎与平板的接触表面。就此而言,“适用的轮辋”指在下文提及的标准中的任何一个定义的轮辋,上述标准根据在制造或使用轮胎的区域中的有效的工业标准确定;标准的示例包括:在日本的JATMA(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年鉴;在欧洲的ETRTO(欧洲轮胎和轮辋的技术组织)标准手册;以及在美国的TRA(轮胎和轮辋协会)年鉴。“预定的气压”指在适用大小的轮胎中与预定质量相关联的单个车轮上的负载对应的气压(最大气压),且“与预定质量相关联的负载”指在诸如JATMA之类的上述标准中允许被加载到单个车辆轮胎上的最大质量。
此外,“胎面接地端”指胎面表面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的每一端。
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尺寸指在没有负载施加在其上的情况下以预定的气压将轮胎安装到适用的轮辋上时测量的尺寸。此外,“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不指“在与胎面宽度方向完全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而是指在具有胎面宽度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此外,“胎面接地宽度Tw”指在胎面宽度方向上胎面表面的最大线性距离。此外,“阴性率”指花纹槽区域对胎面表面的区域的比率。
此外,可以针对在陆部中心线上的每一个任意点定义“横花纹槽深度da”,且在该点的“横花纹槽深度da”指在沿着通过该点且与陆部中心线垂直的平面截取的端面中,通过将限定陆部的两个横花纹槽的最大深度平均而获得的值。在上述的端面中,当与陆部中心线垂直的直线仅与限定陆部的两个横花纹槽中的一个交叉时,“横花纹槽深度da”与横花纹槽中的所述一个的最大深度对应。此外,可以针对在陆部中心线上的每一个任意点来定义“陆部宽度Rw”,且在该点上的“陆部宽度Rw”指在沿通过该点且与陆部中心线垂直的平面截取的端面中的宽度。
此外,“在一部分具有0.5L/0.3L或更大的长度的陆部中心线”不一定限于具有上述长度的单个连续的陆部中心线部分。而是,上述长度可以是多个断续的陆部部分的长度的总和。此外,“陆部中心线部分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的倾斜角度”指在陆部中心线部分的延伸方向和轮胎赤道之间形成的角度中较小的一个。此外,当陆部中心线部分具有弯曲时,倾斜角度指连接具有弯曲的部分的开始点和结束点的直线的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形成的角度中较小的一个。
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横花纹槽可以优选地在胎面中心侧区域中具有4mm到20mm的宽度Gw。该结构允许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且有可能产生确保轮胎的耐磨性的效果。
此外,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横花纹槽的深度da优选地是50mm到150mm。该结构允许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且有可能产生确保轮胎的耐磨性的效果。
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轮胎可以优选地在胎面胎肩侧区域中具有10%到35%的阴性率Ns,该胎面胎肩侧区域与胎面中心侧区域的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的胎面区域对应。该结构允许在确保轮胎的牵引性能和牵引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
此外,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陆部中心线可以优选地具有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陆部中心线部分,其中位于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可以优选地具有与在轮胎赤道侧的部分的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的倾斜角相比更小的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倾斜角。该结构允许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
此外,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还可以包括,在胎面胎肩侧区域中的、沿胎面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肋花纹槽,其中第一肋花纹槽可以优选地具有0.3da至0.7da的深度di。该结构允许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且还可以在确保流入和流出花纹槽的气体量的同时确保陆部的刚性。
在此,“沿胎面圆周方向延伸的花纹槽”不一定限于与胎面圆周方向平行的线性的花纹槽。而是,这样的花纹槽还可以指例如之字形或使圆形通常在轮胎的胎面圆周方向上作为一个整体的波形的花纹槽。此外,“第一肋花纹槽深度di”指在轮胎径向上从第一肋花纹槽的花纹槽底部到胎面表面轮廓测量的第一肋花纹槽中的距离中的最大的一个。
此外,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还可以优选地包括,在胎面中心侧区域的、沿胎面圆周方向延伸且具有对其开口的横花纹槽的另一端的第二肋花纹槽,其中第二肋花纹槽可以优选地具有比第一肋花纹槽的深度di更大的深度Dr。上述的结构允许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使得其容易获得散热的上述效果。
在此,“第二肋花纹槽深度Dr”指在第二肋花纹槽中,在轮胎径向上从第二肋花纹槽的花纹槽底部到胎面表面轮廓测量的距离中的最大的一个。
此外,所公开的充气轮胎可以优选地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在两侧设置的第二肋花纹槽,其中横花纹槽在其一端向相对于轮胎赤道设置在一侧的胎面接地端开口,其另一端仅向设置在相对于轮胎赤道与横花纹槽相同侧的第二肋花纹槽开口。上述的结构允许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
(有益效果)
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能够在确保耐磨性的同时提高耐用性。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A表示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1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局部展开视图;
图1B表示沿图1A的线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
图2A表示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2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局部展开视图;
图2B表示沿图2A的线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
图3A表示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3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局部展开视图;
图3B表示沿图3A的线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
图3C表示沿图3A的线II-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
图4A表示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4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局部展开视图;
图4B表示沿图4A的线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
图4C表示沿图4A的线II-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
图4D表示沿图4A的线III-I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
图5A表示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5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局部展开视图;
图5B表示沿图5A的线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
图5C表示沿图5A的线II-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
图5D表示沿图5A的线III-III截取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端面图;以及
图6表示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实施例的轮胎宽度方向中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所公开的每一个重载用充气轮胎的实施例。
图1A示出了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部分。
本申请中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1的重载用充气轮胎10在位于胎面接地端TG之间的胎面表面2上具有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花纹槽3,横花纹槽3各自具有朝胎面接地端开口的一端,以及在轮胎赤道CL的附近终止的另一端。然后,在胎面表面2上,横花纹槽3限定陆部4。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横花纹槽3中的每一个的另一端可以在陆部中终止,或可以不在陆部中终止。
在此,图1A示出了在轮胎赤道CL和胎面接地端TG之间连接陆部4的胎面圆周方向宽度的中点的陆部中心线P,陆部中心线P具有与陆部4的延伸长度L相对应的长度。此外,图1B是端面图(沿图1A中的线I-I截取),其沿通过陆部中心线P上的任意点且与陆部中心线P垂直的平面截取,其中横花纹槽3具有深度da且陆部4具有宽度Rw。
此时,在充气轮胎10中,在Rw/da为1.3至2.5的部分中,陆部中心线需要0.5L的长度或更长(在图1A中未具体示出)。
在Rw/da为1.3或更大的部分中具有0.5L或更大的长度的陆部中心线能够确保陆部的刚性并确保耐磨性能。此外,陆部中心线在Rw/da为2.5或更小的部分中具有0.5L或更大的长度,使得可以减小陆部的体积,这可以抑制在胎面中的发热量。
在此,陆部中心线P具有一般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定义为α的倾斜角度。在充气轮胎10中,陆部中心线P由具有彼此不同的倾斜角度α(在图1A中α1到α3)的陆部线部分P1到P3组成,即,陆部线部分P1到P3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此时,在充气轮胎10中,陆部中心线在具有60°或更小的倾斜角度的部分中需要具有0.3L或更大的长度(在图1A中陆部中心线部分P2)。
当在陆部中心线部分P2中的角度α2为60°或更小的情况下,陆部4可以被配置成在确保限定部分P2的横花纹槽3的相对大的延伸长度的同时具有相较大的延伸长度L。然后,可以在表面区域中增加陆部4,使得在陆部4中生成的热量可以通过横花纹槽3有效地消散。因此,可以抑制轮胎的热恶化,这一点可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
此外,在充气轮胎10中,角度α2可以优选地被限定为30°或更大。在角度α2为30°或更大的情况下,可以在确保允许空气流入和流出花纹槽的效果的同时提高牵引性能。
由于上文提及的原因,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角度α可以优选地在具有0.3L或更大的长度的陆部中心线部分中满足关系30°≤α≤60°。
在此,在充气轮胎10中,陆部中心线P具有在不同方向延伸的多个陆部中心线部分P1至P3。但是,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陆部中心线P可以在形状上为沿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此外,当陆部中心线在形状上是弯曲时,曲线的拐点可以充当陆部中心线部分的界限。
此外,在充气轮胎10中,横花纹槽在胎面中心侧区域具有4mm到20mm的宽度Gw。在此,“横花纹槽宽度Gw”指的是横花纹槽的、在与横花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
限定成4mm或更大的宽度Gw能够确保将在胎面中生成的热量消散到系统的外侧的路线,这减小了在胎面中累积的热量,从而减小了轮胎的热恶化。因此,轮胎可以在耐用性方面进一步提高。此外,宽度Gw可以被限定成20mm或更小,以抑制胎面的刚性的减小,使得容易获得确保轮胎的耐磨性的效果。如上文所描述的,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横花纹槽各自可以优选地具有落入上述范围中的宽度。
此外,在充气轮胎10中,横花纹槽3可以具有50mm至150mm的深度da。
利用50mm或更大的深度da,陆部可以具有包含横花纹槽的花纹槽壁区域的充足的表面区域,使得能够有效地使陆部中生成的热量消散。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轮胎的热恶化,这可以进一步在耐用性方面提高轮胎。同时,在深度da为150mm或更小的情况下,可以确保陆部刚性,其可以容易地实现确保轮胎耐磨性的效果。如上文描述的,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横花纹槽各自可以优选地具有落入上述范围内的深度。
此外,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10在中心侧区域Rc中需要具有2%至10%的阴性率,该中心侧区域Rc与具有的宽度为30%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胎面区域相对应,其中以轮胎赤道为胎面宽度方向的中心赤道。
在中心侧区域Rc中具有2%或更大的阴性率Nc的轮胎能够确保用于将在胎面中生成的热量向系统的外侧消散的路径,其减小了胎面中热量的累积,从而减小了轮胎的热恶化。因此,可以在耐用性方面提高轮胎。此外,比率Nc可以被限定为10%或更小,以抑制胎面刚性的降低,允许确保轮胎的耐磨性。然后,所施加的负载通常集中的胎面的中心侧区域中的比率Nc可以被限定成在上述范围中,从而使得容易获得上述效果。如上文所描述的,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需要使在胎面的中心侧区域中的阴性率落入到上述范围中。
在此,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10在各自具有占15%的胎面接地宽度Tw的宽度的两个胎面区域中也具有2%至10%的阴性率,其中以轮胎赤道CL为胎面宽度方向的中心赤道。
然后,充气轮胎10在胎肩侧区域Rs中具有10%至35%的阴性率Ns,胎肩侧区域Rs与沿轮胎宽度方向从轮胎赤道CL以胎面宽度的15%距离向外间隔开的位置与胎面接地宽度TG之间限定的胎面区域对应。
在胎肩侧区域Rs中具有被限定成10%或更大的阴性率的轮胎能够使得在轮胎的滚动中从横花纹槽的一端(在胎面接地侧上的端部)流入横花纹槽的空气量增加,其使得在陆部中生成的热量的有效的消散。因此,轮胎的热恶意可以被进一步抑制,其可以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此外,阴性率Ns可以被限定成35%或更小,以确保牵引性能和在未铺砌的道路上的牵引力,对于横花纹槽图案而言是独特的。如上文所描述的,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可以优选地在胎面的胎肩侧区域中具有10%至35%的阴性率。
在此,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在相对于轮胎赤道的两侧的两个胎肩侧区域中也具有10%至35%的阴性率。
如上文所描述的,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在轮胎胎面表面上具有由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花纹槽限定的陆部,横花纹槽各自在到胎面接地端的一端处开口,轮胎在胎面中心侧区域中具有2%至10%的阴性率,其与具有占据了胎面接地宽度Tw的30%的宽度的胎面区域相对应,其中以轮胎赤道为胎面宽度方向的中心赤道,其中横花纹槽各自具有深度da,陆部具有宽度Rw,且在轮胎赤道与胎面接地宽度之间连接陆部的胎面圆周方向宽度的中点的陆部中心线P具有长度L,该长度L与陆部的延伸长度对应,使得陆部中心线在Rw/da为1.3至2.5的部分中具有0.5L或更大的长度且陆部中心线在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具有60°或更小的倾斜角度α的部分中具有0.3L或更大的长度。如上文所描述配置的轮胎可以在确保其耐磨性的同时提高耐用性。
轮胎10,其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上的点而点对称的胎面图案,其也可以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L线对称的胎面图案或不对称的胎面图案。
图2A示出了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2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部分。在下文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在图1A中示出的所公开的实施例1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元件相同的元件,且省略其描述。
所公开的实施例2的重载用充气轮胎20与所公开的实施例1的重载用充气轮胎10在横花纹槽的结构方面不同,而剩余的结构与所公开的实施例1的重载用充气轮胎10相似。
在充气轮胎20中,陆部中心线P由具有彼此不同的倾斜角度α(α1,α2)的陆部中心线部分P1、P2组成。
此时,也在充气轮胎20中,陆部中心线在具有60°或更小的倾斜角α的部分(图2A的陆部中心线部分P2)中需要有0.3L或更大的长度。
然后,在充气轮胎20中,陆部线部分中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中位于外侧的部分P2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具有倾斜角α2,与陆部中心线部分中的部分P1的倾斜角α1相比,角α2更小,部分P1位于轮胎赤道一侧。
如上所述配置的轮胎能够允许空气在轮胎的滚动时从横花纹槽的一端(在胎面接地侧的端部)有效地流入横花纹槽,其允许在陆部中生成的热量有效的消散。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轮胎的热消散,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
因为相同的原因,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与位于轮胎赤道一侧上的陆部中心线部分的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的倾斜角度相比,在胎面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的陆部中心线部分可以优选地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的更小的倾斜角度。
图3A示出了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3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部分。在下文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在图1A中示出的所公开的实施例1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元件相同的元件,且省略其描述。
在下文中的所公开的实施例3的重载用充气轮胎30的第一肋花纹槽的结构与所公开的实施例1的重载用充气轮胎10不同,而结构的剩余部分与所公开的实施例1的重载用充气轮胎10相似。
充气轮胎30在轮胎赤道CL两侧的胎肩侧区域Rs的每一个中具有沿着胎面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肋花纹槽5。
图3C是沿轮胎子午线切割的充气轮胎30的端面图(沿图3A的线II-II截取),其中第一肋花纹槽5具有深度di。此时,第一肋花纹槽5的深度di为0.3da至0.7da。
当轮胎进一步包括与横花纹槽3连通的第一肋花纹槽5时,可以增加在轮胎滚动时流入横花纹槽3中的空气量,以使在陆部4中生成的热量有效地消散。因此,轮胎的热恶化可以被进一步抑制,这可以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
深度di可以为0.3da或更大,以确保流入花纹槽中或流出花纹槽的空气量。可供选择地,深度di可以是0.7da或更小,以确保陆部的刚性。
如上文所描述的,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可以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在胎肩侧区域中的在胎面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肋花纹槽,且第一肋花纹槽可以优选地具有为横花纹槽深度的0.3至0.7的深度。
实施例3的充气轮胎30在相对于轮胎赤道CL两侧的胎肩侧区域Rs中包括两个第一肋花纹槽。但是,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可以仅具有设置在胎肩侧区域Rs中的一个第一肋花纹槽或三个或更多的第一肋花纹槽。
此外,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第一肋花纹槽可以优选地被设置在沿轮胎宽度方向从轮胎赤道以胎面宽度的50%距离向外间隔开的位置与沿轮胎宽度方向从轮胎赤道以胎面宽度的80%距离向外间隔开的位置之间。
图4A示出了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4的针对重载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部分。在下文中,分别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在图1A和图3A中示出的所公开的实施例1和3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元件相同的元件,且省略其描述。
在下文中的所公开的实施例4的重载用充气轮胎40与所公开的实施例3的重载用充气轮胎30的第二肋花纹槽的结构不同,而该结构的剩余部分与所公开的针对实施例3的重载的充气轮胎的剩余部分相似。
充气轮胎40还包括在包含轮胎赤道CL的中心侧区域Rc中沿胎面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肋花纹槽6。在此,横花纹槽3在一端3a向相对于轮胎赤道而言的一侧的胎面接地端TG开口,且横花纹槽3在另一端3b向相对于轮胎赤道而言的相同的一侧上的第二肋花纹槽开口。
图4D是沿轮胎子午线切割的轮胎40的端面图(沿图4A的线III-III截取),其中第二肋花纹槽6具有深度Dr。此时,当与深度di相比时,第二肋花纹槽6的深度Dr更大。
当轮胎进一步包括与横花纹槽3连通的第二肋花纹槽6时,空气可以在横花纹槽3的一端3a与另一端3b之间通过,以便有效地使在陆部4中生成的热量消散。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轮胎的热恶化,这可以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此外,当深度Dr被限定成比深度di更大(Dr>di)时,上述热量消散效应变得更容易获得。如上文所描述的,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可以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在陆部中沿胎面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肋花纹槽,而使得横花纹槽的另一端对其开口,且第二肋花纹槽可以优选地具有比第一肋花纹槽的深度更大的深度。
在此,在充气轮胎40中,横花纹槽3a都具有向第二肋花纹槽6开口的另一端3b。但是,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仅另一端3b中的一些可以向第二肋花纹槽开口。此外,充气轮胎40可以具有一个第二肋花纹槽,但是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肋花纹槽。
又进一步的,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第二肋花纹槽可以优选地设置在沿轮胎宽度方向从轮胎赤道以胎面宽度的0%距离向外间隔开的位置与沿轮胎宽度方向从轮胎赤道以胎面宽度的15%距离向外间隔开的位置之间。
图5A示出了所公开的根据实施例5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部分。在下文中,分别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在图1A和图4A中示出的所公开的实施例1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并省略其描述。
在下文中的所公开的实施例5的重载用充气轮胎50的第二肋花纹槽的结构与所公开的实施例4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不同,而结构的剩余部分与所公开的实施例4的重载用充气轮胎40的结构的剩余部分相似。
充气轮胎50包括第二肋花纹槽6a、6b,它们并排地位于相对于轮胎赤道CL的两侧的每一侧上,且在其间限定了在胎面圆周方向上连续延伸的陆部。然后,聚焦从相对于轮胎赤道CL的一侧上的胎面接地端TG开始的横花纹槽3和向相对于轮胎赤道CL的另一侧上的胎面接地端TG开口的横花纹槽3’,所有的横花纹槽3都向位于相对于轮胎赤道CL的一侧上的,即,在与横花纹槽3相同的侧上的,第二肋花纹槽6a开口,而所有的横花纹槽3’都向相对于轮胎赤道CL另一侧上的,即,在与横花纹槽3’的相同侧上的,第二肋花纹槽6b开口。
上文的结构能够产生由来自第二肋花纹槽且通过横花纹槽的一端(在胎面接地端上的端)出去的空气流而获得的热量消散效应,同时产生了由来自横花纹槽的一端且从第二肋花纹槽出去的空气流而获得的热消散效应。因此,车轮的热恶化可以进一步被抑制,这可以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从而,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第二肋花纹槽可以优选地如上文所描述的被配置。
在充气轮胎50中,横花纹槽3的所有另一端3b、3b’都向第二肋花纹槽6a、6b开口。但是,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仅上述另一端3b、3b’中的一些向第二肋花纹槽开口。此外,充气轮胎50包括两个第二肋花纹槽6a、6b;但是,也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的第二肋花纹槽6。
此外,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横花纹槽各自可以具有30mm到150mm的宽度。第一肋花纹槽可以具有10mm至50mm的宽度,且第二肋花纹槽可以具有5mm至30mm的宽度。在此,第一肋花纹槽和第二肋花纹槽的宽度各自指的是在与花纹槽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
此外,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就横跨花纹槽的整个长度的深度而言,花纹槽各自可以是恒定的或可以不是恒定的。此外,在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陆部中心线或陆部中心线部分可以在相对于轮胎赤道的延伸方向上形成倾斜角α,30°至90°的α1至α3。此外,在所公开的针对实施例1至5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中,多个横花纹槽以恒定的间距Q设置在胎面圆周方向上。该结构允许提高在未铺砌的道路上的轮胎牵引性能和牵引力。在此,间距Q可以被限定成100mm至250mm。
图6表示根据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在下文中,也称为“轮胎1”)的实施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图6未示出图1至5的胎面图案。
如在图6中所示出的,当与要安装在客车上的充气轮胎相比时,轮胎1具有胎面部500的更大的橡胶尺度(橡胶厚度)。
具体地,轮胎1在轮胎赤道平面C的位置处具有轮胎外径OD和胎面部500的橡胶尺度DC,其满足关系DC/OD≥0.015。
轮胎外径OD(单位mm)指在轮胎1的外径到达其最大值的部分(通常,胎面部500在轮胎赤道平面C附近)中轮胎1的直径。橡胶尺度DC(单位mm)指胎面部500在轮胎赤道平面C的位置处的橡胶厚度。橡胶尺度DC不包括带束层300的厚度。在周向花纹槽形成在包含轮胎赤道平面C的位置中的情况下,橡胶尺度DC指胎面部500在邻近周向花纹槽的位置处的橡胶厚度。
如在图6中所示出的,轮胎1包括胎圈芯110、胎体200以及由多个带束片层组成的带束层300。图6仅示出了轮胎1的一半宽度,但是轮胎1的另一半宽度虽然未示出,其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胎圈部120中设置了胎圈芯110。胎圈芯110由胎圈钢丝形成(未示出)。
胎体200构成了轮胎1的骨架。胎体200设置为从胎面部500到胎圈部120横跨扶壁部900和侧壁部700。
胎体200横跨一对胎圈芯110设置且具有环形形状。在该实施例中,胎体200环绕胎圈芯110。胎体200与胎圈芯110接触。胎体200被一对胎圈部120支撑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的两端处。
当从胎面2侧在平面观看时,胎体200具有在预先确定的方向上延伸的胎体芯。在该实施例中,胎体芯沿轮胎宽度方向twd延伸。胎体芯可以使用例如钢丝。
带束层300设置在胎面部500中。带束层300设置在胎体200的轮胎径向trd的外侧。带束层300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带束层300具有带束层帘线,其相对于胎体芯延伸的预先确定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带束层帘线可以使用例如钢丝。
带束层300由多个带束片层组成,包括第一带束片层301、第二带束片层302、第三带束片层303、第四带束片层304、第五带束片层302以及第六带束片层306。
第一带束片层301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胎体200之外。第一带束片层201在构成带束层300的多个带束片层中位于最内侧。第二带束片层302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一带束片层301之外。第三带束片层303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二带束片层302之外。第四带束片层304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三带束片层303之外。第五带束片层305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四带束片层304之外。第六带束片层306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第五带束片层305之外。在构成带束层300的多个带束片层中,第六带束片层306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最外侧。第一带束片层301、第二带束片层302、第三带束片层303、第四带束片层304、第五带束片层305以及第六带束片层306在轮胎径向trd上按照这个顺序从里到外的布置。
在该实施例中,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第一带束片层301和第二带束片层302各自具有胎面宽度TW的25%或更大以及70%或更小的宽度(其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d测量;下文相同)。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第三带束片层303和第四带束片层304各自具有胎面宽度TW的55%或更大以及90%或更小的宽度。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第五带束片层305和第六带束片层306各自具有胎面宽度TW的60%或更大以及110%或更小的宽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第五带束片层305在宽度上比第三带束片层303更大,第三带束片层303在宽度上等于或大于第六带束片层306,第六带束片层306在宽度上大于第四带束片层304,第四带束片层306在宽度上大于第一带束片层301,且第一带束片层306在宽度上大于第二带束片层302。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构成带束层300的多个带束片层中的第五带束片层305在宽度上最大且第二带束片层302在宽度上最小。因此,由多个带束片层组成的带束层300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的长度最短的带束片层(即,第二带束片层302)。
第二带束片层302作为最短的带束片层具有带束层端300e,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是边缘。
在该实施例中,当从胎面表面2侧的平面上观看时,第一带束片层301和第二带束片层302相对于胎体芯各自具有70°或更大以及85°或更小的倾斜角度。第三带束片层303和第四带束片层304相对于胎体芯各自具有50°或更大以及75°或更小的倾斜角度。第五带束片层305和第六带束片层306相对于胎体芯各自具有50°或更大以及70°或更小的倾斜角度。
由多个带束片层组成的带束层300包括:内部交叉带束层组300A;中间交叉带束层组300B;以及外侧交叉带束层组300C。交叉带束层组300A至300C指多个带束片层的组,其中当从胎面2侧的平面上观看时,在每一组中的构成带束片层的带束层帘线在该组中的彼此邻近的带束片层之间彼此交叉(优选地,横跨轮胎赤道平面)。
内部交叉带束层组300A包括一对带束片层,且其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胎体200之外。内部交叉带束层组300A由第一带束片层301和第二带束片层302组成。中间交叉带束层组300B包括一对带束片层,且其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内部交叉带束层组300A之外。中间交叉带束层组300B由第三带束片层303和第四带束片层304组成。外侧交叉带束层组300C包括一对带束片层,且其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中间交叉带束层组300B之外。内部交叉带束层组300C由第五带束片层305和第六带束片层306组成。
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上,内部交叉带束层组300A具有胎面宽度TW的25%或更大以及70%或更小的宽度。在轮胎宽度方向twd,中间交叉带束层组300B具有胎面宽度TW的55%或更大以及90%或更小的宽度。在轮胎宽度方向twd,外侧交叉带束层组300C具有胎面宽度TW的60%或更大以及110%或更小的宽度。
当从胎面表面2侧的平面观看时,内部交叉带束层组300A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芯具有70°或更多且85°或更小的倾斜角度。当从胎面表面2侧的平面观看时,中间交叉带束层组300B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芯具有50°或更多且75°或更小的倾斜角度。当从胎面表面2侧的平面观看时,外侧交叉带束层组300C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芯具有50°或更多且70°或更小的倾斜角度。
当从胎面表面2侧的平面观看时,内部交叉带束层组300A的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胎体芯具有最大的倾斜角度。中间交叉带束层组300B的带束层帘线在相对于胎体芯的倾斜角度方面等于或大于外侧交叉带束层组300C的带束层帘线。
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具有普通的结构,其具有例如胎面部、在轮胎径向上从胎面的两个侧部向内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从侧壁部中的每一个横跨在轮胎径向上向内延伸的胎圈部环形延伸的胎体以及在胎体的轮胎径向上向外设置的带束层。
实施例
在下文描述了所公开的充气轮胎的实施例,其绝不限制本发明。
在实施例中,使用了重载用充气轮胎(53/80R63)。
在实施例1中,组装了具有表1中示出的规格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其受到以下评估。在比较例1中,组装了具有表1中的规格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如实施例1,其类似地受到了以下评估。
(性能评估)
这样组装的重载用充气轮胎被组装到在JATMA标准中指定的适用轮辋(36.00/5.0)以制造轮辋装配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在80t的负载情况下,在600kPa的内部压力下,这样制造的重载用充气轮胎被安装到车辆上,然后,其受到下文的测试(1)和(2),以从而评估为作为重载用充气轮胎的性能。
(1)耐磨性测试
与轮胎的耐磨性有关的胎面刚性基于轮胎的转向力评估。在微量(DRAM)测试器上,上述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以0°的外倾角以20km/h的速度在直径7m的鼓上各自运行24小时。然后,测量在转向角5°下的转向力以评估重载用充气轮胎。具体地,在比较例1的评估结果为100的情况下,针对相关的评估计算指数。表1示出了评估结果,其中较大的指数指示了更优秀的转向力,即重载用充气轮胎更优秀的耐磨性。
(2)耐用性测试
在要测试的重载用充气轮胎的胎面中制造了用于测量轮胎温度的小孔。在微量测试器上,上述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各自以20km/h的速度在直径为7m的鼓上运行24小时。然后,在运行之后,在从轮胎赤道间隔胎面接地宽度的30%的距离且从带束层沿轮胎径向向外间隔5mm的位置处测量轮胎的温度,通过将温度探针插入在上述位置中形成的小孔以测量被评估的温度降低的宽度。具体地,在比较例1的评估结果为0的情况下,针对相关的评估计算指数。表1示出了评估结果,其中较小的指数指示了较低的发热量以及在重载用充气轮胎中更优秀的耐用性。
在比较例2、3以及实施例2至4中,除了组装具有图1规格的重载用充气轮胎之外,与实施例1类似地执行性能评估,这用于评估。
[表1]
*1:da设置在从轮胎赤道间隔开胎面接地宽度的25%的距离的位置处。
*2:在从轮胎赤道间隔开胎面接地宽度的25%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区域中的阴性率。
工业应用性
如上文所描述的,所公开的重载用充气轮胎能够在确保耐磨性的同时提高耐用性。
附图标记列表
10-50:重载用充气轮胎,1:重载用充气轮胎,2:胎面表面,3,3’:横花纹槽,3a:横花纹槽的一端,3b:横花纹槽的另一端,4:陆部,5:第一肋花纹槽,6a,6b:第二肋花纹槽,120:胎圈部,200:胎体,300:带束层,301:第一带束片层,302:第二带束片层,303:第三带束片层,304:第四带束片层,305:第五带束片层,306:第六带束片层,300A:内部交叉带束层组,300B:中间交叉带束层组,300C:外侧交叉带束层组,300e:带束层端,500:胎面部,700:侧壁部,900:扶壁部,da:横花纹槽的深度,di:第一肋花纹槽的深度,trd:轮胎径向,twd:轮胎宽度方向,Dr:第二肋花纹槽的深度,DC:橡胶尺度,L:陆部中心线长度,Nc:中心区域的阴性率,Ns:胎肩区域的阴性率,OD:轮胎外径,P:陆部中心线,P1到P3:陆部中心线部分,Rc:中心区域,Rs:胎肩区域,Rw:陆部宽度,TG:胎面接地端,Tw:胎面接地宽度,α:陆部中心线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的倾斜角度,α1到α3:陆部中心线部分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的倾斜角度。

Claims (8)

1.一种重载用充气轮胎,其包括,在轮胎的胎面上的由多个横花纹槽限定的陆部,所述横花纹槽中的每一个都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且在其一端向胎面接地端开口,其中:
轮胎在胎面的中心侧区域具有2%至10%的阴性率Nc,该胎面的中心侧区域对应于具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30%的宽度的胎面区域,其中以轮胎赤道为胎面宽度方向的中心;
所述横花纹槽具有深度da,所述陆部具有宽度Rw,且所述陆部具有延伸长度L,所述延伸长度L为在轮胎赤道与胎面接地端之间连接陆部的胎面周向宽度的中点的陆部中心线P的长度,陆部中心线在Rw/da为1.3到2.5的部分具有0.5L以上的长度,并且
陆部中心线在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具有60o以下的倾斜角度α的部分具有0.3L以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横花纹槽在胎面的中心侧区域中具有4mm到20mm的宽度Gw。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横花纹槽的深度da是50mm到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其中轮胎在胎面的胎肩侧区域中具有10%到35%的阴性率Ns,该胎面的胎肩侧区域对应于在胎面宽度方向上位于胎面的中心侧区域外侧的胎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其中陆部中心线具有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多个陆部中心线部分,其中位于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的倾斜角比位于轮胎赤道一侧的部分的相对于轮胎赤道方向的倾斜角小。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重载用充气轮胎,还包括,在胎面的胎肩侧区域中的沿胎面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肋花纹槽,
其中所述第一肋花纹槽具有0.3da至0.7da的深度d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载用充气轮胎,还包括,在胎面的中心侧区域中的沿胎面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肋花纹槽,且所述横花纹槽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肋花纹槽开口,
其中所述第二肋花纹槽具有比第一肋花纹槽的深度di大的深度Dr。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包括设置在相对于轮胎赤道的两侧上的第二肋花纹槽,
其中所述横花纹槽在其一端向设置在相对于轮胎赤道的一侧的胎面接地端开口,且其另一端仅向设置在相对于轮胎赤道的与该横花纹槽相同的一侧的第二肋花纹槽开口。
CN201480037694.4A 2013-07-05 2014-07-04 重载用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58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1540A JP5868353B2 (ja) 2013-07-05 2013-07-05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141540 2013-07-05
PCT/JP2014/003575 WO2015001810A1 (ja) 2013-07-05 2014-07-04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8340A true CN105358340A (zh) 2016-02-24
CN105358340B CN105358340B (zh) 2017-06-16

Family

ID=5214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769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58340B (zh) 2013-07-05 2014-07-04 重载用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72748A9 (zh)
EP (1) EP3017966B1 (zh)
JP (1) JP5868353B2 (zh)
CN (1) CN105358340B (zh)
ES (1) ES2638403T3 (zh)
WO (1) WO20150018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6856B2 (ja) * 2015-06-17 2018-09-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建設車両用タイヤ
JP6671874B2 (ja) * 2015-07-09 2020-03-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建設車両用タイヤ
US10017345B2 (en) * 2015-10-15 2018-07-10 Nepata Gmbh Device for cutting film-like media
JP6814577B2 (ja) * 2016-09-14 2021-01-20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81962B2 (ja) * 2016-12-08 2021-06-02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02893B2 (ja) * 2018-04-17 2022-07-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EP4164898A1 (fr) * 2020-06-11 2023-04-19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émettant un bruit rédui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0218A (en) * 1972-02-16 1975-04-29 Gen Tire & Rubber Co Asymmetrical construction tire
JP2001039124A (ja) * 1999-07-28 2001-02-1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120296A2 (en) * 2000-01-26 2001-08-0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01511612A (zh) * 2006-09-05 2009-08-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施工车辆用轮胎
JP2012179948A (ja) * 2011-02-28 2012-09-20 Bridgestone Corp 建設車両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2905912A (zh) * 2010-05-20 2013-01-3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重载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35522B (zh) * 1965-07-31
JPS5237844B2 (zh) * 1974-04-23 1977-09-26
JP4257713B2 (ja) * 1998-04-10 2009-04-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938316B2 (ja) * 2006-01-20 2012-05-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建設車両用タイヤ
JP5288781B2 (ja) * 2007-12-03 2013-09-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BR112012001846A2 (pt) * 2009-07-27 2017-05-16 Bridgestone Corp pneu para veículo de construção.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0218A (en) * 1972-02-16 1975-04-29 Gen Tire & Rubber Co Asymmetrical construction tire
JP2001039124A (ja) * 1999-07-28 2001-02-1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120296A2 (en) * 2000-01-26 2001-08-0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EP1630005A2 (en) * 2000-01-26 2006-03-0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01511612A (zh) * 2006-09-05 2009-08-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施工车辆用轮胎
CN102905912A (zh) * 2010-05-20 2013-01-3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重载轮胎
JP2012179948A (ja) * 2011-02-28 2012-09-20 Bridgestone Corp 建設車両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13587A (ja) 2015-01-22
EP3017966A4 (en) 2016-07-27
US20160152085A1 (en) 2016-06-02
EP3017966A1 (en) 2016-05-11
JP5868353B2 (ja) 2016-02-24
US20170072748A9 (en) 2017-03-16
EP3017966B1 (en) 2017-06-07
ES2638403T3 (es) 2017-10-20
CN105358340B (zh) 2017-06-16
WO2015001810A1 (ja) 2015-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8340A (zh) 重载用充气轮胎
JP513124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985672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CN107933204B (zh) 充气轮胎
JP594782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427467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4908527A (zh) 充气轮胎
US10759231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059328B2 (en) Tire
US20200130418A1 (en) Pneumatic tire
JP497302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AU2014230430A1 (en) Pneumatic tire
US20080257466A1 (en) Pneumatic Tire
JP435048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056530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5473350A (zh) 充气轮胎
JP474275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2551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820175B2 (en) Tyre
JP563675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561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938758B2 (en) Tire
JP201909386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3324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07324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