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925A - 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19925A CN105319925A CN201510457968.1A CN201510457968A CN105319925A CN 105319925 A CN105319925 A CN 105319925A CN 201510457968 A CN201510457968 A CN 201510457968A CN 105319925 A CN105319925 A CN 1053199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device
- clamping part
- roller
- fixing
- recording materi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边由夹持部输送形成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一边进行加热,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具有:加热旋转体;以及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一起形成所述夹持部的辊,所述辊具有芯轴和形成在所述芯轴的外侧的橡胶层,其中,通过辊的旋转,所述加热旋转体旋转,并且其中,所述橡胶层由含有无机类的增粘材料的海绵形成性硅橡胶组成物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的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电子照相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的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已知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具有筒状的膜、与膜的内表面接触的加热器、以及隔着膜与加热器一起形成夹持部的支承辊。该定影装置由于使用热容量小的膜,所以,具有预热时间短的优点。在日本特开2000-31502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将来自于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支承辊以进行驱动,利用在夹持部从支承辊受到的摩擦力使膜旋转。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定影装置,随着持续进行连续打印,加压辊被加热,其外径膨胀,夹持幅度变宽,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变快。即,存在着在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不稳定的课题。
发明内容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个适当的实施方式为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一边由夹持部输送形成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一边进行加热,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所述定影装置具有加热旋转体和与所述加热构件一起形成所述夹持部的辊,所述辊具有芯轴和形成在所述芯轴的外侧的橡胶层,其中,通过辊的旋转,所述加热旋转体旋转,并且,其中,所述橡胶层由含有无机类的增粘材料的海绵形成性硅橡胶组成物形成。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二个适当的实施方式为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一边由夹持部输送形成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一边进行加热,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所述定影装置具有加热旋转体和与所述加热构件一起形成所述夹持部的辊,所述辊具有芯轴和形成在所述芯轴的外侧的橡胶层,其中,通过辊的旋转,所述加热旋转体旋转,并且,其中,所述橡胶层具有当含水率变高时硬度下降、而当含水率变低时硬度上升的可逆的特性。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1的转印装置及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4(a)是具有卤素灯的定影装置(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剖视图,(b)是具有卤素灯的定影装置(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1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根据实施例1的相对湿度和橡胶硬度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成像装置)
下面,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50进行说明。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50,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的周面,沿着旋转方向(箭头R1的方向)依次配置有带电器2、将激光照射到感光鼓1上的曝光装置3、显影器5、转印辊10、以及感光鼓清洁器16。首先,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带电器2而带负极性的电。接着,带电的感光鼓1通过曝光装置3的曝光L,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本实施例的调色剂带有负极性的电,首先,借助装有调色剂的显影器5,负极性的调色剂只附着到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影部,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像。当记录材料P被输送辊9输送到由感光鼓1和转移辊10形成的转印夹持部时,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在转印夹持部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在调色剂像被从感光鼓1向记录材料P转印时,从图中未示出的电源向转印辊10施加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极性的正极性的转印偏压。转印后的感光鼓1被具有弹性体刮刀的感光鼓清洁器16除去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在图像形成部80进行以上的带电、曝光、显影、转印、清洁等一系列的成像处理,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调色剂像。载置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P被输送到定影装置100,进行表面的调色剂像的加热定影。
(定影装置)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的剖视图。定影装置100包括:作为加热构件的筒状的定影膜112及与定影膜112的内表面接触的加热器113、以及作为隔着定影膜与加热器113一起形成夹持部N1的支承辊的加压辊110。定影装置100一边由夹持部N1输送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像T的记录材料一边进行加热,进行将未定影调色剂像T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处理。
加压辊110由驱动源(图中未示出)驱动,构成为使得定影膜112在夹持部N1处从加压辊110受到摩擦力而旋转。加压辊110的旋转方向是图1的箭头R2的方向,定影膜112的旋转方向是图1的箭头R1的方向。加热器113的热从定影膜112的内表面向外面传导,在夹持部N1处,加压辊110的表面也被加热。当转印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T的记录材料P从图中箭头A1方向向夹持部N输送时,定影膜112的热被传导到未定影的调色剂像T和记录材料P,调色剂像T被定影到记录材料P上。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比定影装置100的夹持部N1更靠在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定义为上游,将比夹持部N1更靠在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定义为下游。另外,将在夹持部N1处的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定义为短的方向,将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长的方向。
加热器113被加热器保持器119支承,在该加热器保持器119的周围设置定影膜112。加热器保持器119优选采用低热容量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作为耐热性树脂的液晶聚合物(LCP)。为了提高弯曲刚度,与加热器保持器119的支承加热器113的一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被金属制的横截面为U字形的撑条120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支承。撑条120的长的方向上的两端部被加压弹簧114在图中箭头A2的方向上以147N的力推压。施加给撑条120的推压力经由加热器保持器119而传递给加热器113,加热器113隔着定影膜112推压加压辊110,形成宽度为7.5mm的夹持部N1。在本实施例中,撑条120的材质是铁。
(定影膜)
本实施例的定影膜112内径为φ18,在厚度方向上成多层结构。定影膜112包括用于保持膜的强度的基体层112b和用于降低污渍向表面上附着的脱模层112a。对于基体层112b的材质,为了接受加热器113的热,耐热性是必要的,最好采用聚酰亚胺等耐热性树脂或金属(SUS,Ni)等。由于树脂与金属相比而言比重小,所以具有热容量小、容易热起来的优点。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定影膜112的基体层112b的材质,使用聚酰亚胺树脂,为了提高热传导率和强度,添加碳类的填充剂。虽然基体层112b的厚度越薄越容易将加热器113的热传递到定影膜112的表面,但是由于强度会降低,唆使优选为15μm~100μm的程度,在本实施例中,为60μm。
定影膜112的脱模层112a的材质,优选使用全氟烷氧基树脂(PFA)、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稀树脂(FEP)等氟树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在氟树脂中也属于脱模性和耐热性优异的PFA。脱模层112a使用将管被覆的脱模层、用涂料涂敷形成的脱模层之中的任一种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薄壁成形优异的涂敷成形的脱模层112a。脱模层112a越薄越容易将加热器113的热传递到定影膜112表面,但是,由于过薄时耐久性会恶化,所以,优选为5μm~30μm的程度,在本实施例中为10μm。
定影膜112有时会发生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偏离,在定影膜112的端部设置有限制偏离的定影凸缘130(限制构件)。定影膜端面与发生偏离的定影膜130碰撞,限制偏离。
(加热器)
对于加热器113,采用在宽度为6mm厚度为1mm的氧化铝的基板表面上,通过丝网印刷涂布10μm的Ag/Pd(银钯)的发热电阻层,作为发热电阻体的保护层在其上部覆盖50μm厚的玻璃的加热器。在加热器113的背面,配置有用于检测基板的温度用的温度检测元件115。根据该温度检测元件115的检测温度,恰当地控制从位于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图中未示出的电极部供应给发热电阻层的电力的供应量,使得温度检测元件115的检测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另外,加热器113的热从定影膜112的内表面传递到表面,隔着夹持部N1对加压辊110的表面加热。如上所述,当被转印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T的记录材料P被输送到夹持部N1时,定影膜112和加压辊110的热传递给未定影的调色剂像T和记录材料P,将调色剂像T定影到记录材料P上。
(加压辊)
本实施例的加压辊110包括:芯轴117、形成在芯轴117的外侧的橡胶层110a、以及形成在橡胶层110a的外侧的脱模层110b。本实施例的加压辊110的外径为φ18。加压辊110的表面硬度在25℃、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橡胶硬度为Asker-C硬度(4.9N负荷)42~48°。
对于芯轴117,使用铁制的φ12的芯轴。脱模层110b可以使用将管被覆的脱模层,也可以使用利用涂料涂敷的脱模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耐久性优异的全氟烷氧基树脂(PFA)管。脱模层110b的材质,除了PFA之外,也可以使PTFE、FEP等氟树脂或脱模性良好的氟橡胶或硅橡胶等。
橡胶层110a由厚度3mm的硅橡胶海绵形成。橡胶层110a包括由聚硅氧烷、乳化剂、水、增粘剂等制造的硅酮组成物。增粘剂是天然或者合成的无机类的增粘剂,通过与水混和来提高水的粘度,可以使水容易向硅酮组分中分散。增粘剂是为了使水在硅酮组分中的分散状态稳定而调配的。使水和增粘剂分散在聚硅氧烷,使之乳化。
作为无机类的增粘剂,可以列举出以蒙脱石、锂蒙脱石、皂石、锌蒙脱石、贝德士(造型粘土)以及绿脱石等无机类的粘土矿物作为主成分的膨润土等天然或者合成的蒙脱石粘土、以及它们和聚丙烯酸等的阴离子性聚合物等的亲水性复合物。
在圆柱的辊成形用模具等中,将芯轴固定到圆柱中心,在完全填充硅橡胶组成物之后,投入到热风循环式炉或热水中等进行加热。借此,在模具中,海绵形成性硅橡胶组成物硬化(交联)而与芯轴一体化,成形为辊状的硅橡胶海绵。在加热规定时间之后,根据需要,将辊成形用模具冷却,取出硅橡胶海绵制的辊。
由于所取出的硅橡胶海绵制的辊处于含水状态,所以,将其加热脱水。另一方面,很多增粘剂残留在微孔内。这样,可以获得具有微细、均匀的连续气泡的硅橡胶海绵制辊。
另外,脱水时的加热温度是任意的,在常温下的自然干燥也是可能的,但是,为了高效率地形成海绵,优选为100℃以上的温度,120~250℃的加热温度更加优选。
加压辊110,当热容量大、热传导率大时,加压辊110的表面上的热容易被向内部吸收,加压辊110的表面温度变得难以上升。即,当加压辊110的橡胶层尽可能采用热容量低、热传导率低、隔热效果高的材质时,可以缩短定影装置100的预热时间。上述硅橡胶海绵的热传导率为0.8~0.16W/m·K,与实心橡胶相比,热传导率低。另外,与热容量有关的比重,实心橡胶约为1.05~1.30,与此相对,硅橡胶海绵约为0.5~0.85,热容量也低。从而,该硅橡胶海绵有助于缩短定影装置100的预热时间。
(连续气泡性)
由于通过将环境气氛的空气引入到加压辊内,本实施例的硅橡胶海绵的硬度发生变化,所以,连续气泡率(气泡微孔的连续率)越高,效果越好。连续气泡率优选在70%以上,更优选在90%以上。这里,对于连续气泡率,可以将海绵沉入水中,通过减压,将连续气泡中的空气置换成水来进行研究。水的密度为1.0g/cm3,连续气泡相对于海绵中全部气泡微孔所占比例、即连续气泡率可以由下面的公式求出:
【数学公式1】
连续气泡率(%)={(吸收的水的质量)/(气泡部分的体积)}×100。另外,上述公式中“气泡部分的体积”由下述公式求出:
【数学公式2】
气泡部分的体积(cm3)={(海绵质量)/(海绵密度)}-{(海绵质量)/(橡胶密度)}。另外,上述公式中的“橡胶密度”是通过测定硅橡胶成形品的密度得到的值,表示海绵气泡壁的密度,所述硅橡胶成形品是使除了不包含(C)成分、(D)成分、以及(E)成分之外同样地调制的硅橡胶组成物交联·硬化而获得的。本实施例采用连续气泡率95%以上的加压辊。
(橡胶硬度变化的机理)
如前面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加压辊110的橡胶层110a的硅橡胶海绵形成时,作为增粘剂,使用无机类的粘土矿物。包含在海绵形成性硅橡胶组成物中的无机类的粘土矿物,在辊形成的交联时或脱水时,留在硅橡胶海绵内。无机类的粘土矿物的亲水性高,容易对环境气氛内的水分进行吸湿。无机类的粘土矿物根据含水率而硬度变化,如果干燥则变硬,如果吸湿则变软。该无机类的粘土矿物的硬度对形成后的橡胶硬度产生影响。即,本实施例的橡胶层110a具有当干燥而含水率变低时则硬度变高、当吸湿而含水率变高时则硬度变低的可逆的特性。特别是,在加压辊100在定影处理过程中接受来自于加热器113的热的情况下,加压辊110的无机类的粘土矿物的水分蒸发、变硬,加压辊110的橡胶硬度容易上升。反之,在加压辊在室温下(例如,温度25℃、湿度50%)放置的情况下,无机类的粘土矿物吸湿,橡胶硬度降低。硬度变化量可以通过增粘剂的含量或微孔的大小、气泡微孔的大小或数目来调整,本实施例的加压辊110调整为在相对湿度0%附近和室温设想的相对湿度50%具有约3°的硬度差。这里所说的相对湿度,是以在某个气温的饱和水蒸气量为100,用比例(百分比)表示实际的水蒸气量的测定值的量。
其次,对于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的效果进行说明。首先,最初,对于加压辊110的橡胶层110a的硬度、夹持部N1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的关系进行说明。加压辊110的橡胶层110a的硬度越低,夹持部N1的宽度越宽,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越上升。另外,加压辊110的外径越膨胀变大,夹持部N1的宽度越宽,输送速度越上升。反之,当加压辊硬度高时,夹持部N1的宽度变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下降。另外,加压辊110的外径越收缩变小,夹持部N1的宽度越变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越降低。这样,加压辊110的外径及硬度影响夹持部N1的宽度,夹持部N1的宽度影响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
在图6中,表示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和比较例1的定影装置中,比较橡胶硬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变动而变化的结果。比较例1的定影装置是搭载了具有不使用无机类的粘土矿物而由树脂微型气囊发泡的硅橡胶海绵层的加压辊的装置。另外,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是搭载了使用无机类的粘土矿物形成的加压辊110的装置。根据图6,比较例1的加压辊,即使湿度变化,橡胶硬度也几乎不变化,与此相对,本实施例的加压辊110的硬度,随着相对湿度上升,橡胶硬度降低。即,比较例1的加压辊,尽管在定影处理中被加热时膨胀,外径变大,但是,由于橡胶硬度不变,夹持部的宽度变宽,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上升。即,比较例1在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输送速度容易变动。与此相对,本实施例的加压辊110,虽然在定影处理中加压辊110膨胀而外径变大,但是,由于橡胶硬度提高,所以,在加压辊110的端部处的夹持部的宽度与比较例相比不容易变宽。因而,本实施例的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与比较例1相比,不容易变动,是稳定的。
其次,对于作为成像装置的课题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下面,考虑对于记录材料被定影装置100的夹持部N2和位于比夹持部N2靠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转印部80的转印夹持部N3两者所夹持、记录材料在各个夹持部被输送的情况。如比较例1的定影装置那样,在夹持部N2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容易变动的情况下,产生下面所述的课题。当定影装置100的夹持部N2的输送速度变得比转印夹持部N3的输送速度快时,在转印部N3处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伸长,变得图像不良。相反地,当定影装置100的夹持部N2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变得比转印夹持部N3处的输送速度慢时,记录材料被压入转印夹持部N3,在转印夹持部N3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收缩,变得图像不良。与此相对,本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100,由于定影装置100的夹持部N2的输送速度不容易变动,与转印夹持部N3处的输送速度之差不容易变大,所以,与比较例1相比,具有不容易产生图像不良的效果。
(效果的确认)
为了确认本实施例的效果,在表1中,表示了进行比较实验的结果,所述比较实验,对于在搭载了本实施例的加压辊110的定影装置100和搭载了比较例1的加压辊的定影装置中连续地打印小尺寸的记录材料时的夹持部的输送速度的变动进行比较。
作为实验方法,根据打印精度的副扫描倍率评价在夹持部处的输送速度的变化。所谓副扫描倍率,采用如下所述的方法,即,打印一个网格为10mm×10mm的尺寸的网格图像,利用倍率对被打印的记录材料的网格的记录材料的在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10mm变动了多少进行定量化。如果一个网格的记录材料的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比10mm长,意味着在定影装置的夹持部处的输送速度比在转印部的夹持部处的输送速度快。相反地,如果一个网格的记录材料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比10mm短,则意味着在定影装置的夹持部处的输送速度比在转印部的夹持部处的输送速度慢。
在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A4尺寸(宽度210mm,长度297mm)的纸,定影装置从在上述环境下放置30分钟以上的状态下开始,打印200张上述网格图像。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能够使用的最大宽度的记录材料,为信纸尺寸(宽216mm,长279mm)。将打印件之一中一个格子的在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平均,从打印开始直到结束,测定一个网格的长度发生了多少变化。另外,测定在与加压辊的打印张数相当的温度下的夹持部的宽度。夹持部的宽度的测定方法,将定影完毕的全黑图像再次由定影装置的夹持部进行输送而不形成图像,在该输送的途中停止输送。通过在夹持部内的定影完毕的调色剂再度溶化,与夹持部相当的全黑图像的区域的光泽度变得比夹持部以外的全黑图像的区域的光泽度高。测定该光泽度增加的部分,将其作为夹持部的宽度。
【表1】
表1
根据表1,比较例1表示由于在连续打印张数1~200张之间副扫描倍率变大7%程度,所以,从连续打印初期到后半部分,在定影装置的夹持部的输送速度上升。在比较例1的成像装置中,为了确保高的打印精度,有必要采取可以改变加压辊的旋转速度等的对策。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从连续打印初期到后半部分,副扫描倍率基本上相同,在定影装置的夹持部处的输送速度的变动小。
对于夹持部的宽度,在比较例1中,在连续打印张数1~200张之间变宽1.3mm,显示出定影装置的夹持部的输送速度上升。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初期和打印后半部分的夹持部的宽度基本上相同,定影装置的夹持部的输送速度不容易变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具有与加压辊110的温度状态无关地,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不容易变动而易于稳定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在执行停止定影膜112的旋转、等待打印指示的等待模式(待机模式)时,不向加热器113供应电力。在等待模式时,当向加热器113供应电力将加压辊110加热时,橡胶层110a的水分蒸发,从打印开始之前起,就变成硬度高的状态,而且,即使通过连续打印加压辊110变热,由于水分已经蒸发,所以,硬度也难以上升,本申请的发明的效果变小。
(实施例2)
下面,对于根据实施例2的成像装置50及定影装置200进行说明。由于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50的结构,除了定影装置200之外,与实施例1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00包括:定影辊210、作为加热构件的加热膜112以及与定影膜112的内表面接触的加热器113、以及作为支承构件的加压膜240及夹持部形成构件250。加热器113经由加热膜112与定影辊200一起形成加热压接部N5。另外,夹持部形成构件250经由加压膜240与定影辊200一起形成夹持部N6。在夹持部,一边输送一边加热形成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将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作为温度检测构件的热敏电阻115设置在与加热器113的加热膜112接触的一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检测加热器113的温度。基于热敏电阻115的检测温度,控制部(图中未示出)控制加热器113。
(定影辊)
定影辊210包括:芯轴217、形成在芯轴217的外侧的第一橡胶层210a、形成在第一橡胶层210a的外侧的第二橡胶层210b、以及形成在第二橡胶层210b的外侧的脱模层210c。本实施例的芯轴217采用铁制的外径φ18的芯轴。第一橡胶层210a是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厚度3mm的具有作为无机系增粘材料的无机系粘土矿物的硅橡胶海绵。第二橡胶层210b是壁厚200μm的以氧化铝橡胶等作为主成分的橡胶层,其热传导率比第一橡胶层210a的热传导率高。脱模层210c是壁厚为10μm的以PTFE、PFA或者FEP等为主成分的层。
(加热构件)
由于与实施例1的同样,所以,省略其详细结构的说明。
(支承构件)
加压膜240包括:用聚酰亚胺等形成的外径18mm、厚度60μm的基体层;以及利用PFA等形成在基体层的外侧的厚度10μm的脱模层。夹持部形成构件250的材料优选为具有机械强度和高热传导性的不锈钢或铁、铝等金属材料。本实施例的夹持部形成构件是由不锈钢形成的宽度7.5mm、厚度1mm的板状构件。支承构件260还包括;支承夹持部形成构件250的保持器251;以及支承保持器251的支承体252。保持器251是利用液晶聚合物形成的构件。保持器251的与支承夹持部形成构件250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整个长度方向上被支承于用金属形成的支承体252。借助加压机构(图中未示出),夹持部形成构件250经由加压膜240推压到定影辊210上,形成规定宽度的夹持部N6。
另外,加热器221经由加热膜112被加压机构(图中未示出)推压到定影辊210上,形成夹持部N5。支承构件260相对于定影辊210配置在与加热构件相反的一侧。
另外,本实施例的支承构件是利用加热膜240的构件,但是,也可以是具有橡胶层的辊。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驱动方式为,定影辊210被驱动源(图中未示出)驱动,加热膜112和加压膜240对于定影辊210的旋转从动地旋转。
(效果确认)
为了确认本实施例的效果,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和比较例2的定影装置中,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实验,实验的结果示于表2。比较例2的定影装置是搭载了具有不使用无机系粘土矿物、通过树脂微型气囊发泡的硅橡胶海绵的橡胶层的定影辊的装置。关于实验方法及条件,由于与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表2】
表2
根据表2,比较例2由于在连续打印张数1~200张期间,副扫描倍率增加8%左右,所以,从打印初期到后半部分,显示出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上升。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打印初期和后半部分的副扫描倍率基本上相同,显示出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从打印初期到打印后半部分基本上不变动。对于夹持部的宽度,比较例2显示出在连续打印张数1~200张之间变宽1.8mm,在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变大。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显示出打印初期与后半部分的夹持部的宽度基本上相同,在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力从打印初期到后半部分基本上不变动。
从上面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具有与定影辊210的温度情况无关,在夹持部处的记录材料的输送速度稳定的效果。
另外,实施例1、2的加热构件是利用膜的构件,但是,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作为加热构件,也可以如图4(a)或图4(b)所示,是在定影膜410中内包有卤素加热器401的构件。图4(a)的定影装置具有用于经由膜410与加压辊110一起形成夹持部的夹持部形成构件420。另外,图4(b)的定影装置具有用于经由膜410与定影辊210一起形成加热压接部的夹持部形成构件420。
另外,对于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由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理由,在执行将定影辊210的旋转停止并等待打印指示的等待(待机)模式时,不向加热器113供应电力。
尽管参照示范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描述的示范性的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给出了最广泛的阐述,包括所有的改型和等价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在这里通过参照在(或者它们的)全部内容在这里所接合的<先前的申请日期>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先前的申请号>,<如果适当的话,加上其它申请号>的优先权。
Claims (7)
1.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一边由夹持部输送形成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一边进行加热,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所述定影装置具有:
加热旋转体;以及
与所述加热构件一起形成所述夹持部的辊,所述辊具有芯轴和形成在所述芯轴的外侧的橡胶层,
其中,通过辊的旋转,所述加热旋转体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橡胶层由含有无机类的增粘材料的海绵形成性硅橡胶组成物形成。
2.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一边由夹持部输送形成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一边进行加热,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所述定影装置具有:
加热旋转体;以及
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一起形成所述夹持部的辊,所述辊具有芯轴和形成在所述芯轴的外侧的橡胶层,
其中,通过辊的旋转,所述加热旋转体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橡胶层具有当含水率变高时硬度下降、而当含水率变低时硬度上升的可逆的特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向所述加热旋转体供应电力,其中,在等待开始定影处理的指示的待机模式时,所述控制部不进行向所述加热构件的电力供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的连续气泡率在70%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材料是无机类的粘度矿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度矿物是蒙脱石、锂蒙脱石、皂石、锌蒙脱石、贝德士、以及绿脱石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将所述加热旋转体加热的加热器,其中,所述加热旋转体是筒状的膜,所述加热器经由所述膜与所述辊一起形成所述夹持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55249 | 2014-07-30 | ||
JP2014155249A JP2016031516A (ja) | 2014-07-30 | 2014-07-30 | 定着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19925A true CN105319925A (zh) | 2016-02-10 |
CN105319925B CN105319925B (zh) | 2018-06-29 |
Family
ID=55247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57968.1A Active CN105319925B (zh) | 2014-07-30 | 2015-07-30 | 定影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6031516A (zh) |
CN (1) | CN1053199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60021B2 (ja) * | 2016-12-20 | 2020-03-0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該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EP3828230A4 (en) * | 2018-07-27 | 2022-04-13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COMPOSITION OF RUBBER AND ASSOCIATED TIR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65544A (ja) * | 1999-08-31 | 2001-03-16 | Canon Inc | 加圧ローラおよび加熱定着装置 |
CN1504841A (zh) * | 2002-12-05 | 2004-06-16 | ������������ʽ���� | 具有挠性旋转体的图像加热装置 |
JP2005316329A (ja) * | 2004-04-30 | 2005-11-10 | Nissei Electric Co Ltd | 定着用部材 |
CN1746225A (zh) * | 2004-09-08 | 2006-03-15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高连泡率硅橡胶海绵、其制法及用其的定影辊 |
CN101663358A (zh) * | 2007-02-07 | 2010-03-03 |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 海绵形成用液体硅橡胶组合物以及由其制得的硅橡胶海绵 |
WO2014038720A3 (en) * | 2012-09-05 | 2014-05-01 |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 Conductive sponge-forming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 and conductive silicone rubber spon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93167B2 (ja) * | 2012-03-12 | 2016-09-14 | 株式会社フコク | シリコーンゴムスポンジ体用の組成物、スポンジ体およびスポンジ体の製造方法 |
-
2014
- 2014-07-30 JP JP2014155249A patent/JP2016031516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7-30 CN CN201510457968.1A patent/CN1053199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65544A (ja) * | 1999-08-31 | 2001-03-16 | Canon Inc | 加圧ローラおよび加熱定着装置 |
CN1504841A (zh) * | 2002-12-05 | 2004-06-16 | ������������ʽ���� | 具有挠性旋转体的图像加热装置 |
JP2005316329A (ja) * | 2004-04-30 | 2005-11-10 | Nissei Electric Co Ltd | 定着用部材 |
CN1746225A (zh) * | 2004-09-08 | 2006-03-15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高连泡率硅橡胶海绵、其制法及用其的定影辊 |
CN101663358A (zh) * | 2007-02-07 | 2010-03-03 |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 海绵形成用液体硅橡胶组合物以及由其制得的硅橡胶海绵 |
WO2014038720A3 (en) * | 2012-09-05 | 2014-05-01 |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 Conductive sponge-forming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 and conductive silicone rubber spong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19925B (zh) | 2018-06-29 |
JP2016031516A (ja) | 2016-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38654B2 (ja) | 加圧回転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加圧回転体の製造方法 | |
JP6570339B2 (ja) | 定着用部材及び加圧ローラ | |
US7200355B2 (en) |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roller having adiabatic layer of porous ceramics | |
JP2013142834A (ja) | 発熱体及び発熱体を具備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08256A (ja) | 印刷に有用な装置、および媒体上のマーキング材料を処理する方法 | |
JP3658305B2 (ja) |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53685A (ja) | 印刷に有用な装置 | |
JP5450930B2 (ja) | 像加熱装置 | |
CN105319925A (zh) | 定影装置 | |
JP2009134310A (ja) |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加圧ローラ | |
CN111474842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6766237B2 (ja) | 画像加熱装置 | |
JP2001022214A (ja) | 画像定着装置 | |
JP2005258144A (ja) | 定着装置 | |
JP3848001B2 (ja) | 加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00060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024218A (ja) | ニップ部形成部材、定着装置、及びニップ部形成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4387657B2 (ja) | 加熱定着装置 | |
JP2003337494A (ja) | 加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139665A (ja) | 加熱用ローラ及び該加熱用ローラを具備する加熱定着装置 | |
JP2009003047A (ja) | 定着装置 | |
JP2009276418A (ja) | 像加熱装置 | |
JP2003282220A (ja) | 加熱装置及び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87211A (ja) | 像加熱装置 | |
JP5037891B2 (ja) | 像定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