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3492B - 带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3492B
CN105313492B CN201510446611.3A CN201510446611A CN105313492B CN 105313492 B CN105313492 B CN 105313492B CN 201510446611 A CN201510446611 A CN 201510446611A CN 105313492 B CN105313492 B CN 105313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printing
band
conveying
prin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66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3492A (zh
Inventor
老田昌广
细川豪
张替裕介
村山纪章
渡部纯平
井上彩子
山田智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13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3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3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3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1Adaptatio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edia
    • G06K15/022Adaptatio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edia for printing on continuous media, e.g. tape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提供带打印装置,以使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图像间隔变小的方式在带上打印图像。具有:输送路径,在该输送路径中,带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上被输送;打印头,其在输送路径中的打印位置对带进行打印图像的打印处理;带切断器,其在切断位置进行切断带的切断动作,该切断位置在输送路径中处于比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以及按压辊,其进行在打印处理之前输送带的打印前输送、和在打印处理之后输送带的打印后输送,作为打印后输送,按压辊正向输送带而使得打印在带上的图像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切断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在随后的打印处理开始时,在打印后输送之后未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作为打印前输送,按压辊反向输送带。

Description

带打印装置
于2014年8月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59230的全部公开内容被以引证的方式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正向输送和反向输送带的带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这样的打印装置,其具有:带移动路径,其使打印带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上输送;打印头,其对打印带进行打印;切断器,其设置在带移动路径中比打印头靠下游侧的位置,切断打印带;以及按压辊,其可以沿着带移动路径正向输送和反向输送打印带。在这种打印装置中,当针对打印处理后利用切断器切掉了打印部分后的带,直接进行随后的打印处理时,会以与打印头和切断器之间的间隔相等的距离量在打印带的下游侧端部产生空白。因此,为了尽量缩短打印带的下游侧端部的空白,该打印装置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将打印带反向输送与打印头和切断器的间隔相等的距离量(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5334号公报
在以往的打印装置这样的带打印装置中,由于在打印处理结束后要切掉带的打印完成部分,所以进行正向输送带的打印后输送,使得打印在带上的图像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切断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该打印后输送中的带的正向输送量比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之间的间隔大。然而,例如有时用户想要获得继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之后打印有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的带,在该情况下,带打印装置不会在继先前的打印处理之后的打印后输送之后进行切断动作,而进行随后的打印处理。在该情况下,当直接进行随后的打印处理时,会在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之间产生图像间隔,该图像间隔为与打印后输送中的带的正向输送量大致相等的距离(长度)。在该图像间隔大的情况下,带被白白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带打印装置,其可以以使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图像间隔变小的方式,在带上打印图像。
本发明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带打印装置具有:输送部,其进行在正方向上输送带的正向输送、和在反方向上输送带的反向输送;输送路径,在该输送路径中,带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上被输送;打印部,其在输送路径中的打印位置处对带进行图像的打印处理;和切断部,其在切断位置处进行切断带的切断动作,该切断位置在输送路径中处于比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输送部进行在打印处理之前输送带的打印前输送、和在打印处理之后输送带的打印后输送,作为打印后输送,输送部正向输送带而使得打印在带上的图像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切断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在随后的打印处理开始时,在打印后输送之后未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作为打印前输送,输送部反向输送带。
根据该结构,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在继先前的打印处理之后的打印后输送之后未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带打印装置反向输送带作为打印前输送。由此,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图像间隔大致等于打印后输送中的带的正向输送量减去打印前输送中的带的反向输送量后得到的值。因此,可以以使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图像间隔变小的方式在带上打印图像。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在打印后输送之后未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作为打印前输送,输送部将带反向输送超过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
根据该结构,带打印装置至少将带正向输送与打印位置和切断位置的间隔相等的距离量作品打印后输送,然而在随后的打印处理之前的打印前输送中,将带反向输送超过该间隔的距离量。由此,带打印装置可以以使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图像间隔尽量变小的方式在带上打印图像。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在打印后输送之后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作为打印前输送,输送部将带反向输送不超过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
带打印装置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在继先前的打印处理之后的打印后输送之后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若与未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一样地将带反向输送超过打印位置和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则打印完成部分被切掉后的带的下游侧端部会被向上游侧输送成超过打印位置。
与此相对,根据本结构,带打印装置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在继先前的打印处理之后的打印后输送之后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将带反向输送不超过打印位置和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作为打印前输送。因此,带的下游侧端部从切断位置接近打印位置,而不会被向上游侧输送成超过打印位置,而从切断位置接近打印位置侧。由此,带打印装置可以从带的下游侧端部附近开始打印随后的图像。因此,带打印装置可以以使带的下游侧端部的空白变小的方式在带上打印图像。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带打印装置还具有检测部,检测部检测切断部进行了切断动作的情况,输送部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超过间隔的距离、和不超过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之间,切换带的反向输送量。
根据该结构,带打印装置在未检测出进行了切断动作的情况下,将带反向输送超过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作为打印后输送。并且,带打印装置在检测出进行了切断动作的情况下,将带反向输送不超过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作为打印前输送。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带打印装置还具有手动操作部,手动操作部用于使切断部进行切断动作。
根据该结构,带打印装置通过由用户操作手动操作部,使得切断部进行切断动作,因而可以切断带。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带打印装置还具有:切断驱动部,其使切断部进行切断动作;和设定操作部,其设定是否使切断部进行切断动作,输送部根据设定操作部的设定结果,在超过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和不超过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之间,切换带的反向输送量。
根据该结构,在设定操作部被用户操作、且设定为不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带打印装置将带反向输送超过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并且,在设定操作部被用户操作、且以设定为进行切断动作的方式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带打印装置将带反向输送不超过打印位置与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带打印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取下带打印装置的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对通过带打印装置的图标打印模式获得的带进行说明的图。
图5中,(a)是示出带打印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b)是示出带打印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出带打印装置的图标打印菜单下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切断监视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前空白长度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打印前输送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带打印装置进行2次打印处理来打印2个图像的状况的图,其中,(A)是在2次打印处理间进行了切断动作的情况下的图,(B)是在2次打印处理间未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的图。
图11中,(a)是在继第1次打印处理之后的打印后输送之后,以反向输送量比其正向输送量大的方式进行打印前输送,并进行第2次打印处理的情况下的图,(b)是通过1次打印处理打印出2个图像的情况下的图。
图12与图11一样,其中,(a)是在继第1次打印处理之后的打印后输送之后,以反向输送量比其正向输送量大的方式进行打印前输送,并进行第2次打印处理的情况下的图,(b)是通过1次打印处理打印出多个图像的情况下的图。
标号说明
1:带打印装置;4:按压辊;5:打印头;6:带切断器;13:输送路径;A:图像;Pc:切断位置;Pp:打印位置;T: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带打印装置1具有:装置壳体2、盖体3、按压辊4、打印头5、带切断器6、和切断按钮7。
装置壳体2形成带打印装置1的外壳。在装置壳体2的正面侧设置有键盘8和显示器9。键盘8受理用户的输入操作。在键盘8处设置有:用于输入字符和记号的字符键、用于移动光标和切换选项的光标键、用于确定选项的选择键、用于执行打印的打印键、用于设定到后述的图标打印菜单的图标键等。显示器9显示键盘8的输入结果等。用户在确认显示在显示器9上的输入结果的同时,从键盘8输入要打印的字符、记号、图标等。另外,作为图标,准备有例如表示会议、午餐、外出之类的各种预定等的多种图形或图文。
在装置壳体2的背面侧设置有卷筒安装部11、电池收容部12和输送路径13。而且,在装置壳体2的侧面设置有带排出口14。
在卷筒安装部11上安装有小卷的带卷筒R。带卷筒R构成为,以在轴心形成规定大小的孔的方式将长条的带T卷紧成卷筒状。带T具有带主体和剥离带。带主体由热敏纸构成。另外,当然也可以是使用墨带进行打印的结构。带T是所谓的美纹带,并且准备有带主体表面的颜色和图案不同的多种带。另外,带T的宽度不作特别限定,例如是15mm左右。
输送路径13设置在卷筒安装部11与带排出口14之间。从卷筒安装部11送出的带T通过输送路径13从带排出口14排出到装置外。并且,带打印装置1也能够在输送路径13中在反方向上输送带T。另外,将从卷筒安装部11朝向带排出口14的方向称为正方向,将从带排出口14朝向卷筒安装部11的方向称为反方向。
盖体3设置在装置壳体2的背面侧。盖体3覆盖卷筒安装部11、电池收容部12和输送路径13。用户在安装带卷筒R时,或者在更换电池时等开闭盖体3。
按压辊4将输送电动机15(参照图5的(a))作为驱动源,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按压辊4将夹持在按压辊4和打印头5之间的带T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上进行旋转输送。即,按压辊4可以沿着输送路径13进行使带T在正方向上输送的正向输送、和在反方向上输送的反向输送。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上游”和“下游”以正向输送为基准。按压辊4除了进行在打印头5进行打印处理时正向输送带T的打印中输送以外,还如后所述那样进行在打印处理前输送带T的打印前输送、和在打印处理后输送带T的打印后输送。
打印头5进行针对带T打印图像A(参照图4)的打印处理。打印头5被设置成隔着输送路径13与按压辊4对置。打印头5是热式打印头。通过以发热的方式驱动打印头5,而针对被正向输送的带T打印图像A。图像A表示为位映射字体(Bit-mapped font)。
另外,打印头5是“打印部”的一例。
带切断器6设置在按压辊4和打印头5的下游侧。带切断器6进行切断带T的切断动作。在带打印装置1处设置有切断传感器16(参照图5的(a)),切断传感器16用于检测带切断器6进行了切断动作。切断传感器16由例如微动开关构成。切断按钮7用于通过手动操作使带切断器6进行切断动作。
另外,带切断器6是“切断部”的一例。切断按钮7是“手动操作部”的一例。切断传感器16是“检测部”的一例。
并且,在输送路径13中,将由打印头5进行打印处理的位置称为打印位置Pp,将由带切断器6进行切断动作的位置称为切断位置Pc(参照图10)。切断位置Pc设置在比打印位置Pp靠下游侧的位置。并且,打印位置Pp与切断位置Pc的间隔D(以下称为间隔D)是例如10mm左右。间隔D的值被存储在后述的控制器20的存储器内。
参照图4,对通过图标打印菜单得到的带T进行说明,该图标打印菜单是带打印装置1所具备的打印菜单之一。图标打印菜单是用于将图标的图像A逐一打印的打印菜单。打印在带T上的图像A例如使用打孔器呈圆形(参照图4的(b))挖下来,贴在笔记本等上(参照图4的(c))。因此,在图标打印菜单下,得到了在图像A的前后设置有前空白Bf和后空白Bb的带T,该前空白Bf和后空白Bb作为在用户使用打孔器等挖出图像A时用手指捏住的部位(参照图4的(a))。将前空白Bf的长度称为前空白长度Lf,将后空白Bb的长度称为后空白长度Lb。
另外,图4的(a)所示的矩形的双点划线是表示位映射字体的图像A的外形的虚拟线。
参照图5的(a),对带打印装置1的硬件结构例进行说明。带打印装置1除了上述的打印头5、键盘8、显示器9、输送电动机15和切断传感器16以外,还具有控制器20。
控制器20由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控制器20的CPU从ROM载入程序并使用RAM执行,控制带打印装置1整体的动作。
参照图5的(b),对带打印装置1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图5的(b)所示的功能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是通过使用图5的(a)的控制器20执行规定的程序来实现的。
带打印装置1具有:判定部21、标记设定部22、前空白长度设定部23、和电动机控制部24。判定部21根据来自切断传感器16的输出,判定带切断器6是否进行了切断动作。标记设定部22根据判定部21的判定结果,将表示是否进行了切断动作的切断标记设定为“未切断”和“已切断”中的任一方。前空白长度设定部23根据切断标记的状态,设定前空白长度Lf的设定值即前空白长度设定值。电动机控制部24根据由前空白长度设定部23设定的前空白长度设定值,进行打印前输送。
参照图6,对带打印装置1在图标打印菜单下执行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当由用户按下图标键时,带打印装置1开始图标打印菜单。带打印装置1首先将图标的选择画面显示在显示器9上(S10)。接着,带打印装置1判断是否按下了打印键(S20)。在判断为按下了打印键的情况下(S20:是),带打印装置1停止后述的切断监视处理(S30),生成打印数据(S40)。在该步骤S40中,前空白长度设定部23进行后述的前空白长度设定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未按下打印键的情况下(S20:否),带打印装置1重复步骤20的处理。
在步骤40之后,标记设定部22将切断标记设定为“未切断”(S50)。接着,带打印装置1开始切断监视处理(S60)。接着,带打印装置1依次进行打印前输送(S70)、打印处理(S80)、打印后输送(S90)。在打印后输送中,按压辊4正向输送带T,使得打印在带T上的图像A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切断位置Pc靠下游侧的位置。该打印后输送中的带T的正向输送量相当于使后空白长度Lb的设定值即后空白长度设定值与间隔D相加得到的值。当打印后输送结束时,带打印装置1回到步骤10,在显示器9上显示图标的选择画面。以下,重复上述的步骤的处理。
下面,对切断监视处理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切断监视处理是在标记设定部22将切断标记设定为“未切断”(S50)之后、到按下打印键(S20:是)以进行下次打印处理为止的期间执行的。
如图7所示,当开始切断监视处理时,首先,判定部21根据来自切断传感器16的输出,判定是否进行了切断动作(S61)。在判定部21判定为进行了切断动作的情况下(S61:是),标记设定部22将切断标记设定为“已切断”(S62)。另一方面,在判定部21判定为未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S61:否),标记设定部22使切断标记仍为“未切断”的设定(S63)。带打印装置1重复进行步骤S61至步骤62或者步骤63,直到打印键被按下。
下面,对前空白长度设定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前空白长度设定部23判定切断标记是否是“未切断”(S41)。前在切断标记是“未切断”的情况下(S41:是),空白长度设定部23将前空白长度设定值设定为规定的未切断时设定值(S42)。在切断标记是“已切断”的情况下(S41:否),前空白长度设定部23将前空白长度设定值设定为规定的已切断时设定值(S43)。这里,未切断时设定值是任意的负数。已切断时设定值是比间隔D小的任意的正数。另外,优选的是,将已切断时设定值设定成使前空白Bf为足以用手指捏住的长度。对于上述的后空白长度设定值也是相同。
下面,对打印前输送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电动机控制部24判定前空白长度设定值是否是间隔D以下(S71)。在判断为前空白长度设定值是间隔D以下的情况下(S71:是),电动机控制部24以反向输送带T的方式,驱动输送电动机15(S72)。该打印前输送中的反向输送量相当于从间隔D中减去前空白长度设定值后得到的值。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前空白长度设定值大于间隔D的情况下(S71:否),电动机控制部24以正向输送带T的方式,驱动输送电动机15(S73)。该打印前输送中的正向输送量相当于从前空白长度设定值中减去间隔D后得到的值。
参照图6至图9,使用图10,对在图标打印菜单下进行2次打印处理、打印2个图像A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在第2次打印处理开始时,分成如下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在第1次打印后输送之后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和不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
首先,对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0的(a1)示出在第1次打印处理(S80)之后进行了打印后输送(S9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第1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切断位置Pc靠下游侧的位置。
在打印后输送(S90)之后,到由用户按下打印键以进行第2次打印处理(S20:是)为止的期间,当由用户操作切断按钮7时,利用带切断器6进行切断动作。由此,如图10的(b1)所示,带T被切断,得到在通过第1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的前后设置有前空白Bf和后空白Bb的带T。此时,在切断监视处理中,由判定部21判定为进行了切断动作(S61:是),标记设定部22将切断标记设定为“已切断”(S62)。
接着,当由用户选择在第2次打印处理中要打印的图标并按下打印键时(S20:是),带打印装置1停止切断监视处理(S30),生成打印数据(S40)。在打印数据的生成处理中,由于切断标记被设定为“已切断”(S41:否),因而前空白长度设定部23将前空白长度设定值设定为已切断时设定值(S43)。
当打印数据的生成完成时,标记设定部22将切断标记设定为“未切断”(S50)。接着,带打印装置1开始切断监视处理(S60)。
接着,带打印装置1进行打印前输送(S70)。这里,由于前空白长度设定值被设定为比间隔D小的已切断时设定值(S71:是),因而如图10的(c1)所示,按压辊4反向输送带T(S72)。该反向输送量相当于从间隔D中减去已切断时设定值后得到的值。因此,在切断传感器16检测出进行了切断动作的情况下,带打印装置1将带T反向输送不超过间隔D的距离量,作为打印前输送。
接着,如图10的(d1)所示,带打印装置1进行第2次打印处理(S80),将所选择的图像A打印在带T上。接着,如图10的(e1)所示,带打印装置1进行打印后输送(S90)。
之后,当由用户操作切断按钮7时,利用带切断器6进行切断动作。由此,如图10的(f1)所示,带T被切断,得到在通过第2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的前后设置有前空白Bf和后空白Bb的带T。
下面,对不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第1次打印处理之后进行了打印后输送的状态下,通过第1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切断位置Pc靠下游侧的位置(参照图10的(a2))。当在打印后输送之后、到按下打印键以进行第2次打印处理(S20:是)为止的期间未操作切断按钮7时,在切断监视处理中,由判定部21判定为未进行切断动作(S61:否)。在该情况下,标记设定部22使切断标记仍为“未切断”的设定(S63)。
接着,当由用户选择在第2次打印处理中要打印的图标并按下打印键时(S20:是),带打印装置1停止切断监视处理(S30),生成打印数据(S40)。在打印数据的生成处理中,由于切断标记被设定为“未切断”(S41:是),因而前空白长度设定部23将前空白长度设定值设定为未切断时设定值(S42)。
当打印数据的生成完成时,标记设定部22将切断标记设定为“未切断”(S50)。接着,带打印装置1开始切断监视处理(S60)。
接着,带打印装置1进行打印前输送(S70)。这里,由于前空白长度设定值被设定为比间隔D小的未切断时设定值(S71:是),因而如图10的(c2)所示,按压辊4反向输送带T(S72)。由此,经先前的打印处理所打印的图像A的上游侧端部从比切断位置Pc靠下游侧的位置接近打印位置Pp侧。该反向输送量相当于从间隔D中减去未切断时设定值后得到的值、即间隔D与未切断时设定值的绝对值相加得到的值。因此,在切断传感器16未检测出进行了切断动作的情况下,带打印装置1将带T反向输送超过间隔D的距离量,作为打印前输送。
接着,如图10的(d2)所示,带打印装置1进行第2次打印处理(S80),将所选择的图像A打印在带T上。接着,如图10的(e2)所示,带打印装置1进行打印后输送(S90)。
之后,当由用户操作切断按钮7时,利用带切断器6进行切断动作。由此,如图10的(f2)所示,得到在通过第1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和通过第2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的前后设置有前空白Bf和后空白Bb的带T。
这里,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第2次打印处理之前的打印前输送中,当假定带打印装置1不反向输送带T而直接进行了第2次打印处理时,会得到图10的(g)所示的带T。在该情况下,通过第1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与通过第2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之间的图像间隔C为与打印后输送中的带T的正向输送量大致相等的距离。如上所述,该正向输送量相当于后空白长度设定值与间隔D相加得到的值。因此,该情况下的图像间隔C比后空白长度Lb大。另一方面,通过第1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与通过第2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之间的图像间隔C只要具有用打孔器挖空所需要的间隔即可,不需要后空白长度Lb那样的长度。因此,导致通过第1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与通过第2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之间的图像间隔C变得过大,导致带T被白白消耗。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次打印处理之前的打印前输送中,按压辊4反向输送带T。因此,通过第1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与通过第2次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之间的图像间隔C大致等于打印后输送中的带T的正向输送量减去打印前输送中的带T的反向输送量后得到的值。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1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在继先前的打印处理之后的打印后输送之后未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反向输送带T。由此,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之间的图像间隔C大致等于打印后输送中的带T的正向输送量减去打印前输送中的带T的反向输送量后得到的值。因此,可以以使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之间的图像间隔C变小的方式在带T上打印图像A,从而可以避免带T的浪费。
本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1在打印后输送中,将带T正向输送超过间隔D的距离量,然而在随后的打印处理之前的打印前输送中,将带T反向输送超过间隔D的距离量。即,带打印装置1将带T反向输送与使间隔D和未切断时设定值的绝对值相加得到的值相等的距离量。由此,带打印装置1可以以使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之间的图像间隔C尽量变小的方式在带T上打印图像A。
本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1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在继先前的打印处理之后的打印后输送之后进行了切断动作的情况下,将带T反向输送不超过间隔D的距离量,作为打印前输送。因此,带T的下游侧端部从切断位置Pc接近打印位置Pp,而不会被向上游侧输送成超过打印位置Pp。因此,可以抑制带T的下游侧端部从按压辊4与打印头5之间脱离。并且,带打印装置1可以从带T的下游侧端部附近打印随后的图像A。因此,带打印装置1可以以使带T的前空白B变小的方式在带T上打印图像A。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结构。例如,本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以下的方式。
不限于图标打印菜单,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包含通常的文本打印菜单在内的各种打印菜单。因此,打印在带T上的图像A不限定于图标,也可以是通常的字符、记号等。并且,通过1次打印处理打印的图像A的数目也可以是2个以上。
打印前输送中的带T的反向输送量也可以小于间隔D,也可以大于打印后输送中的带T的正向输送量(间隔D与后空白长度设定值相加得到的值)。在后者的情况下,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重叠。也就是说,上述的通过先前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与通过随后的打印处理得到的图像A之间的图像间隔C变小也包含两图像A重叠的情况。
参照图11和图12,进行更具体说明。
图11的(a)示出这样的状态:通过第1次打印处理打印“(”的图像A,进行打印后输送之后,以使反向输送量大于该正向输送量的方式进行打印前输送,通过第2次打印处理打印出“4”的图像A。由此,“(”的图像A和“4”的图像A被重叠打印。因此,与通过1次打印处理打印“(4”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字符串(参照图11的(b))相比,可以得到字符间紧凑的字符串,可以缩短字符串整体的长度。
图12示出这样的状态:在第1次打印处理中,缩短间距地打印从下游侧起第奇数个图像A,进行打印后输送之后,以使反向输送量大于该正向输送量的方式进行打印前输送,在第2次打印处理中,打印第偶数个图像A。由此,相邻的图像A之间被重叠打印。在该情况下,与通过1次打印处理打印“123456”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字符串(参照图12的(b))相比,可以得到字符间紧凑的字符串,并且,可以缩短字符串整体的长度。而且,与从第1个图像A依次逐一打印的情况相比,通过分成第奇数个图像A和第偶数个图像A这两种图像A来打印,无需重复进行带T的正向输送和反向输送。
此外,具有使带切断器6进行切断动作的电动机等的切断驱动部,针对是否使带切断器6进行切断动作,也可以从键盘8进行设定操作。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如上所述根据切断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进行前空白长度设定值的设定,也可以根据是否进行切断动作的设定结果进行前空白长度设定值的设定。
在打印处理开始时,在继先前的打印处理之后的打印后输送之后进行切断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不反向输送带T作为打印前输送的情况下开始打印处理。
在该情况下,带打印装置1在打印处理的中途进行切断动作,切开图像A的下游侧,从而可以以使带T的前空白Bf变小的方式在带T上打印图像。

Claims (6)

1.一种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
输送部,其进行在正方向上输送带的正向输送、和在反方向上输送所述带的反向输送;
输送路径,在该输送路径中,所述带在所述正方向和所述反方向上被输送;
打印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打印位置处对所述带进行图像的打印处理;和
切断部,其在切断位置处进行切断所述带的切断动作,该切断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处于比所述打印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
所述输送部进行在所述打印处理之前输送所述带的打印前输送、和在所述打印处理之后输送所述带的打印后输送,作为所述打印后输送,所述输送部正向输送所述带而使得打印在所述带上的图像的上游侧端部位于比所述切断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在随后的所述打印处理开始时,在所述打印后输送之后未进行所述切断动作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打印前输送,所述输送部反向输送所述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打印处理开始时,在所述打印后输送之后未进行所述切断动作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打印前输送,所述输送部将所述带反向输送超过所述打印位置与所述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打印处理开始时,在所述打印后输送之后进行所述切断动作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打印前输送,所述输送部将所述带反向输送不超过所述打印位置与所述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打印装置还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切断部进行了所述切断动作的情况,
所述输送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超过所述打印位置与所述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和不超过所述打印位置与所述切断位置的间隔的距离之间,切换所述带的反向输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打印装置还具有手动操作部,所述手动操作部用于使所述切断部进行所述切断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打印装置还具有:
切断驱动部,其使所述切断部进行所述切断动作;和
设定操作部,其设定是否使所述切断部进行所述切断动作,
所述输送部根据所述设定操作部的设定结果,在超过所述打印位置与所述切断位置的间隔尺寸的距离、和不超过所述打印位置与所述切断位置的间隔尺寸的距离之间,切换所述带的反向输送量。
CN201510446611.3A 2014-08-05 2015-07-27 带打印装置 Active CN105313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9230A JP6408286B2 (ja) 2014-08-05 2014-08-05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14-159230 2014-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3492A CN105313492A (zh) 2016-02-10
CN105313492B true CN105313492B (zh) 2019-01-11

Family

ID=5524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6611.3A Active CN105313492B (zh) 2014-08-05 2015-07-27 带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10785B2 (zh)
JP (1) JP6408286B2 (zh)
CN (1) CN105313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6358B2 (ja) * 2016-03-25 2018-08-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マスキング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印字マスキングテープロール、及び、印刷装置
JP2017171871A (ja) * 2016-03-25 2017-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6711781B2 (ja) * 2017-05-12 2020-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717328B2 (ja) * 2018-03-15 2020-07-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83604B2 (ja) * 2018-07-23 2022-12-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210110195A (ko) * 2020-02-28 2021-09-0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화상 형성 장치
JP7215520B2 (ja) * 2020-07-17 2023-01-3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4647A (en) * 1994-12-28 1998-12-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shaped print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printing on tape-shaped printing medium by means of ink-jet printer
JP2007320134A (ja) * 2006-05-31 2007-12-13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US20080231898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int control program
US20090319072A1 (en) * 2006-06-08 2009-12-24 Tomoyasu Fukui Tag 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JP2011136473A (ja) * 2009-12-28 2011-07-1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テープ印刷装置
US20110292150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tape cartridge
CN103303002A (zh) * 2012-03-13 2013-09-18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3568599A (zh) * 2012-08-08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连续纸的输送控制方法以及打印机
US20140140748A1 (en) * 2011-06-30 2014-05-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2014121845A (ja) * 2012-12-21 2014-07-03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1450B2 (ja) * 1994-04-04 1999-03-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09255334A (ja) 2008-04-15 2009-11-05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字装置
JP5370058B2 (ja) * 2009-10-07 2013-1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搬送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5949083B2 (ja) * 2012-04-19 2016-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記録媒体搬送制御方法
JP2014000716A (ja) * 2012-06-18 2014-01-09 Teraoka Seiko Co Ltd 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4647A (en) * 1994-12-28 1998-12-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shaped print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printing on tape-shaped printing medium by means of ink-jet printer
JP2007320134A (ja) * 2006-05-31 2007-12-13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US20090319072A1 (en) * 2006-06-08 2009-12-24 Tomoyasu Fukui Tag 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US20080231898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int control program
JP2011136473A (ja) * 2009-12-28 2011-07-1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テープ印刷装置
US20110292150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tape cartridge
US20140140748A1 (en) * 2011-06-30 2014-05-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03303002A (zh) * 2012-03-13 2013-09-18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3568599A (zh) * 2012-08-08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连续纸的输送控制方法以及打印机
JP2014121845A (ja) * 2012-12-21 2014-07-03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3492A (zh) 2016-02-10
JP6408286B2 (ja) 2018-10-17
US20160039226A1 (en) 2016-02-11
US9610785B2 (en) 2017-04-04
JP2016036907A (ja) 201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3492B (zh) 带打印装置
CN104869276B (zh) 印刷设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印刷设定方法
CN107264066A (zh) 打印机及印字方法
CN101045401B (zh) 标签打印装置及用于标签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8036768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rogram, cut setting method u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inting system
US8928916B2 (en) Display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product
US1077352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control terminal,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printing control terminal controll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a
CN107089063A (zh) 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9136377A (ja) 健康データ管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8272994A (ja) 補強用テープ及び印刷装置
US9409418B2 (en) Print tape and tape printer
US20050007606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display method thereof, printing system, display method thereof, program, and memory medium
CN103309632B (zh) 能够发出跳过错误的指令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143000B2 (ja) 印刷装置
CN104057717B (zh) 带打印装置、带长计算方法
US20160089917A1 (en) Printer
JP2015020395A (ja) 印刷装置
US1178024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having acquiring section acquiring remaining tape length, tape printing device, tape printing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10315873A (zh) 打印装置
US949301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cut unit configured to cut a sheet according to an operator's instructions
JP7263877B2 (ja) 印刷装置
JP2020196140A (ja) 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EP1369253A2 (en) Stencil Printing Machine, Stencil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Stencil Printing System.
US20070070395A1 (en) Handheld printer alert system
JP2019010826A (ja)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