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3793A - 使用移动终端处理车辆的事故 - Google Patents

使用移动终端处理车辆的事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3793A
CN105303793A CN201510108944.5A CN201510108944A CN105303793A CN 105303793 A CN105303793 A CN 105303793A CN 201510108944 A CN201510108944 A CN 201510108944A CN 105303793 A CN105303793 A CN 105303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vehicle
user
information
statu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89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3793B (zh
Inventor
安成济
李广宰
金昇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03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3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3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3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16Personal emergency signalling and security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65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tient and care services, e.g. by using a telephone network
    • A61B5/747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tient and care services, e.g. by using a telephone network in case of emergency, i.e. ale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15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telemetry system
    • A61B5/0022Monitoring a patient using a global network, e.g. telephone networks, inter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61B5/0205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and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71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 A61B5/7282Event detection, e.g. detecting unique waveforms indicative of a medical cond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13Recei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2Social work or social welfare, e.g. community support activities or counsell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o a remotely located st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14Central alarm receiver or annunciat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9/00Checking or monitoring of signalling or alarm systems; Prevention or correction of operating errors, e.g.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ration
    • G08B29/02Monitoring continuously signalling or alarm systems
    • G08B29/06Monitoring of the line circuits, e.g. signalling of line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04M1/7242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with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emergency service functions, e.g. upon sensing an al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1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 H04M3/5116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for emergency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5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emergency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61B5/0531Measuring skin impedance
    • A61B5/0533Measuring galvanic skin respon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42/00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 H04M2242/04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for emergency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Critical Car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Psychia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移动终端和处理车辆的事故的方法。佩戴在人体特定部位上的终端体连接至车辆的e-呼叫系统,以接收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当感测到佩戴终端体时,使用终端体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当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时,分析所检测的生物学信号,以按等级获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然后,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终端与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将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发送至预定的呼叫中心。

Description

使用移动终端处理车辆的事故
技术领域
该申请涉及与车辆的e-呼叫系统联合操作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根据移动性,终端通常被分为移动/便携式终端或静态终端。还可以根据用户是否直接携带终端,将移动终端分为手持式终端或者车载终端。
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增多。此类功能的例子例如包括数据和声音通信、通过摄像机捕获图像和视频、记录音频、通过扬声器系统播放音乐文件、以及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和视频。一些移动终端包括支持游戏的额外功能,而其它终端作为多媒体播放器。近来,移动终端已经用于接收广播和多点播送信号,其允许收看例如视频和电视节目的内容。
发明内容
一方面,移动终端包括可以佩戴在人体特定部位的终端体;无线通信单元,其连接车辆的e-呼叫系统并接收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检测单元,当感测到终端体被佩戴时,使用终端体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控制器,当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时,分析所检测到的生物学信号,按等级获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其中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控制器与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将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和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发送至预定的呼叫中心。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预定条件可以是以下情况:相应于所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的参考范围,或者相应于所接收的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的参考范围。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定期检查与e-呼叫系统的连接的状态,并进行同步,从而基于连接的状态将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提供至连接的e-呼叫系统。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号中检测到紧急信号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基站(BS),控制器可以控制无线通信单元联系离佩戴者当前位置最近的终端。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响应于所发生的车辆的事故,控制器可以定期获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控制器可以将预定消息发送至预定的呼叫中心,为佩戴者提供根据撞击程度而变化的事故处理服务,该撞击程度相应于定期获得的用户的状态信息。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之后,当在第二时间点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大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时,控制器发送消息使车辆停止奔向预定呼叫中心。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之后,当在第二时间点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维持小于或者降低至小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时,控制器发送消息使预定呼叫中心提供关于离车辆当前位置最近的医疗机构的信息。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事故之前和之后,无线通信单元可以进一步从连接的e-呼叫系统接收图像数据,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控制器可以向预定呼叫中心发送佩戴者的状态信息、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以及所接收的图像数据。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体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包括皮肤电响应(GSR)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脉博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首先,控制器可以基于所接收的信息确定车辆是否发生事故;其次,基于所述首先确定的生物学信号,确定车辆是否发生事故,以感测事故事件。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终端体的输出单元以输出振动,其中响应于基于所接收的信息而感测到的车辆的事故事件,控制器可以控制输出单元输出具有预定模式的振动。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提供控制,从而通过呼叫中心将佩戴者的状态信息提供至与呼叫中心交互工作的医疗服务器,根据医疗服务器提供的相应于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诊断结果,接收可变的事故处理服务。
为了实现本文体现和广泛描述的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处理车辆的事故的方法,包括:通过与车辆的e呼叫系统连接的移动终端,接收与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当感测到移动终端被佩戴时,检测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当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时,分析检测到的生物学信号以按等级获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通过与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的移动终端,将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和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发送至预定的呼叫中心。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预定条件可以是以下情况:相应于所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参考范围,或者相应于接收的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参考范围。
而且,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定期与e-呼叫系统的连接的状态,并进行同步,从而基于连接的状态将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提供至连接的e-呼叫系统。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和使用该终端处理车辆的事故的方法中,当感测到车辆的事故时,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和通过车辆内驾驶员或乘客的生物学信号所获得的状态信息被发送至呼叫中心,使得驾驶员或者乘客得到适当的紧急处理。
为了实现本文体现和广泛描述的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系统,包括:安装在车辆内的e-呼叫系统;可以佩戴在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的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其连接车辆的e-呼叫系统并接收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检测用户的生物计量信号的检测单元;控制器,其用于:响应于由所接收的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检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基于对由移动终端的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生物计量信号的分析,获得用户的状态信息,确定预定条件是否被用户的状态信息或所接收的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满足,基于所确定的预定条件被满足,与车辆的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将用户的状态信息或与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发送至呼叫中心。
而且,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系统进一步包括能够佩戴至第二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的第二移动终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用于连接车辆的e-呼叫系统并接收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二用户的生物计量信号;其中控制器进一步用于分析第二用户的生物计量信号以确定第二用户的状态信息,其中预定条件进一步依赖于第二用户的状态信息。
而且,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和使用该终端处理车辆的事故的方法中,事故发生后,车辆内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信息不断被按等级发送至呼叫中心,由此,根据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变化,可以接收变化的紧急救援服务。因此,可以提供适合状况的有用的、可靠的个性化紧急求援
本申请描述的所有或部分特征可以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一个或多个永久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并在一个或多个处理设备中可执行的指令。本申请描述的所有或部分特征可以为设备、方法或电子系统,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设备和存储器以存储可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所述功能。
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细节在附图和下文中描述。根据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其它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下文的描述和特定例子仅仅是通过举例方式给出,各种改变和调整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可以运行移动终端的一个系统例子的概略图;
图2为一个移动终端例子的框图;
图3为一个手表型移动终端例子的概括图;
图4A和图4B为一个条型移动终端例子的概括图;以及
图5至图8为包括移动终端的系统操作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系统获得有关车辆内用户(例如车辆内的驾驶员或乘客)的生物学信息,以及有关车辆的状态的信息,基于对信息的分析,针对用户的状态和/或车辆的状态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系统联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系统向车辆外的一个或多个设备提供获得的状态信息和/或关于确定的紧急状态的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系统通过与车载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与呼叫中心通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息可以提供至医疗服务器,从而医疗服务器向用户提供紧急服务。
该系统包括监测用户的生物(例如生物计量的)信号的移动终端(例如可以被用户佩戴的可佩戴设备),以及监测车辆的状态的车载e-呼叫系统。基于用户和/或车辆的信息,该系统确定乘客和/或车辆的状态,确定是否使用e-Call系统与呼叫中心联系。例如,当车祸发生时;以及/或当车辆内的驾驶员/乘客处于危险状态时,该系统可以检测该状态,与呼叫中心联系或者采取其他适当措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系统包括能够获得车辆的驾驶员和/或乘客状态信息并将获得的状态信息提供至呼叫中心的移动终端,当车祸发生时,可以接收根据情况而变的紧急救援服务。例如,紧急救援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严重水平进行变化,所述严重水平由经分析的用户的生物学信息和/或车辆信息而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可以是可佩戴的设备,例如与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接触的手表型、项链型、手镯型或戒指型移动终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可以装在用户穿着的衣服内,或者安装在用户操作的车辆部件(例如方向盘)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可以与车辆系统或其它外部设备/系统通信。例如,车辆可以安装紧急呼叫系统,例如e-呼叫系统,当检测到危险状态时,该e-呼叫系统能够自动发出救援信号。例如,当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例如事故),e-呼叫系统可以检测到危险状态,并将信息例如当前位置、目的地、车辆移动方向或其它信息发送至紧急救援机构或其它组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可以检测车辆内用户的危险状态(例如驾驶员或乘客),并发送信号(例如经e-呼叫系统或一些其它通信媒介)。如此,系统可以检测用户(例如车辆的驾驶员或乘客)处于危险状态,并自动联系紧急救援机构,即使驾驶员或乘客在身体上很难针对他/她的状态与紧急救援机构通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从用户佩戴的多个移动终端接收与车辆内两个或多个用户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可以对聚集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发生事故和/或事故的严重程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即使车辆的e-呼叫系统没有检测到事故事件,可以分析一个或多个用户的生物学信息以确定是否存在紧急情况,基于经分析的生物学信息(与e-呼叫系统分离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可以单独地与外部设备/系统联系。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文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出于根据附图简要描述的目的,相同或等同部件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对它们不进行重复描述。使用附图有助于理解各种技术特征,本文中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附图。如此,除了在附图中特别说明的,本公开内容应当理解为扩展至任意改变、等同物或者可选方案。
图1为描述了系统可以在其中操作的一个环境例子的概略图。
如图1的例子所示,移动终端100可以为手表型移动终端100,其可以戴在车辆内驾驶员身体的特定部位,例如手腕上。而且,手表型移动终端100可以连接至车载的e-呼叫系统20。
在该例中,e-呼叫系统20为紧急呼叫系统,当紧急情况例如车祸等发生时,将例如车辆当前位置、状态等信息发送至紧急救援机构。e-呼叫系统20可以同过例如安装在车辆内的远程信息处理设备而被实施。下文出于描述的目的,使用车载的远程信息处理设备的e-呼叫系统作为例子被描述。
使用适当通信机制,例如蓝牙等的近场通信标准、例如Wi-Fi等的无线因特网标准、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等的外部设备接口标准,连接手表型移动终端100和e-呼叫系统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e-呼叫系统20可以与车辆内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连接,例如感测气囊充气的传感器、撞击传感器等,以感测车辆的事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所感测到的事故,e-呼叫系统20将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通过通信媒介(例如网络50,卫星40等)发送至预定的外部设备/系统,例如图1的呼叫中心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e-呼叫系统20,关于感测到的车辆的事故的信息被发送至无线连接的手表型移动终端100。手表型移动终端还可以另外收集有关用户的信息。例如,可以使用手表型移动终端100的终端体内的各种传感器(例如GSR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检测和分析事故前后的佩戴者生物学信号。根据生物学信号的分析结果,手表型移动终端100可以提供与所发生的车辆的事故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生物学信号的分析结果,手表型移动终端100可以识别事故中佩戴者的撞击程度。作为特定的例子,当驾驶员佩戴手表型移动终端100时,基于事故前生物学信号的分析结果,可以识别事故原因(疲劳驾驶、压力等)。而且,手表型移动终端100可以定期检查事故后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以识别用户的状态改变的相关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手表型移动终端100与e-呼叫系统20交互工作,将相应于佩戴者生物学信号分析的状态信息发送至呼叫中心30。
然后,呼叫中心30可以自动识别车祸发生时车辆内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以及事故中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作为响应,呼叫中心30可以执行适当的操作,例如建立与车辆的e-呼叫系统20或手表型移动终端100的呼叫连接,以询问与发生的事故相关的情况,或者指导与紧急救援措施相关的服务。尤其是,与紧急救援措施相关,甚至在事故中的驾驶员或乘客不能直接呼叫中心30的紧急情况下,车辆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信息由用户的移动终端100和/或车辆的e-呼叫系统20自动产生,并被e-呼叫中心30接收。因此,可以采取适于事故中的驾驶员或乘客的紧急措施,而不需要用户采取直接行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呼叫中心30可以与医疗服务器70交互工作,根据车辆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信息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提供至呼叫中心30。基于接收的诊断结果,呼叫中心30可以初步采取对策。
而且,手表型移动终端100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20定期检查连接的状态,并进行同步。由此,通过手表型移动终端100所获得的车辆驾驶员或乘客的生物学信号可以提供至e-呼叫系统20,通过车辆的e-呼叫系统20所获得的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可以提供至手表型移动终端100。
图2的框图描述了移动终端的结构。
所示移动终端100具有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输入单元12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接口单元160、存储器170、控制器180和供电单元190等部件。应当理解的是,并不要求使用所有的所述部件,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部件。
在图2的例子中,所示移动终端100具有无线通信单元110,该单元具有几个常见部件。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典型地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该部件使得移动终端100与其中具有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单元110典型地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该模块使得移动终端100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进行例如无线通信的通信,移动终端100和另一移动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移动终端100和外部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进一步地,无线通信单元110典型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将移动终端100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网络的模块。为了促进此类通信,无线通信单元110包括一个或多个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因特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和位置信息模块115。
输入单元120包括获得图像或视频的摄像机121、作为输入音频信号的一种类型的音频输入设备的麦克风122;以及允许用户输入信息的用户输入单元123(例如,触摸键、按压键、机械键、软键等)。数据(例如音频、视频、图像等)由输入单元120获得,可以根据设备参数、用户命令及其组合经控制器180分析和处理。
感测单元140典型地使用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该传感器被配置来检测移动终端的内部信息、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用户信息等。例如,在图2中,所示感测单元140具有邻近传感器141和照度传感器142。
如果需要,感测单元140可以选择地或者另外包括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或设备,例如,触摸传感器、加速传感器、磁传感器、G-传感器、陀螺传感器、移动传感器、三基色(RGB)传感器、红外(IR)传感器、手指扫描传感器、超声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例如摄像机121)、麦克风122、电池量表、环境传感器(例如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辐射检测传感器、热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其它),化学传感器(例如,电子鼻、医疗传感器、生物计量传感器等)。移动终端100可使用从感测单元140获得的信息,尤其是从感测单元140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及其组合。
输出单元150通常用于输出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音频、视频、触觉输出等。所示输出单元150具有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触觉模块153和光学输出模块154。
显示单元151可以具有触摸传感器的中间层结构或者是集成结构,以利于触摸屏。触摸屏可以为移动终端100和用户之间提供输出界面,以及作为用户输入单元123为移动终端100和用户之间提供输入界面。
接口单元160为与可连接至移动终端100的各种类型的外部设备的接口。接口单元160例如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端口、外部电源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连接具有确认模块的设备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断口、耳机端口等中的任意一个。在一些情况下,响应于连接接口单元160的外部设备,移动终端100可以与所连接的外部设备一起执行各种控制功能。
存储器170典型地用于存储数据以支持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或特征。例如,存储器170可用于存储在移动终端100上执行的应用程序、有关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数据或指令等。一些应用程序可以经无线通信从外部服务器上下载。其它应用程序可以在生产或出厂时安装在移动终端100内,其通常为移动终端100的基本功能(例如接收呼叫、放置呼叫、接收消息、传送消息等)。通常将应用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70内、安装在移动终端100内并通过控制器180执行以实现移动终端100的操作(或功能)。
除了与应用程序相关的操作外,控制器180典型地控制移动终端的整体操作。通过处理经图2所示各种部件输入或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等,或者激活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控制器180可以提供或处理适于用户的信息或功能。作为例子,根据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控制器180控制图3、图4A和图4B所示的某些或者全部部件。
图2的移动终端100例子还包括检测单元185,用于检测用户的生物学信号(例如生物计量信号)。例如,使用移动终端100内(例如感测单元140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收集生物学信号。作为例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可以为可佩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移动终端100可以感测用户正佩戴着移动终端100,基于所感测到的用户正在佩戴着移动终端100,检测单元185(例如使用感测单元140)可以开始检测用户的生物学信号。
供电单元190可用于接收外部电源或提供内部电源以提供移动终端100内元件和部件运行所需的适当电力。供电单元190可以包括电池,该电池可以嵌于终端体内,或者与终端体可拆卸分离。
仍然参照图2,现在对该图中表示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对于无线通信单元110,广播接收模块111典型地用于接收广播信号和/或通过广播频道从外部广播管理实体接收广播相关信息。广播频道可以包括卫星频道、地面信道,或者两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两个或多个广播接收模块111以同时接收两个或多个广播频道,或者在广播频道间切换。
可以使用产生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系统、或者接收预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将其传送至移动终端的服务器作为广播管理实体。使用电视(TV)广播信号、收音机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及其组合和其它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广播信号。在一些情况下,广播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与TV或收音机广播信号组合的数据广播信号。
根据大量技术标准或广播方法(例如,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数字视频广播(DVB)、高级电视业务顾问委员会(ATSC)等)中的任意一个,对广播信号进行编码以传送和接收数字广播信号。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使用适于该传送方法的方法来接收数字广播信号。
广播相关信息的例子可以包括与广播频道、广播节目、广播事件、广播服务提供商等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广播相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接收广播相关信息。
广播相关信息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包括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菜单(EPG)、数位视频广播-手持(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等。经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适当设备例如存储器170内。
移动通信模块112可以向一个或多个网络实体发送和/或从其接收无线信号。网络实体的典型例子包括基站、外部移动终端、服务器等。所述网络实体形成移动通信网络的一部分,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根据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或通信方法(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CDMA2000(码分多址2000)、EV-DO(增强的语音数据优化或增强的语音数据)、宽带CDMA(WCDM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HSU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长期演进(LTE)、LTE-A(高级长期演进)等)而构建。经移动通信模块112传送和/或接收的无线信号的例子包括音频呼叫信号、视频(电话)呼叫信号或支持文本和多媒体消息通信的各种数据形式。
无线因特网模块113用于无线因特网访问。该模块可以内部或外部连接于移动终端100。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根据无线因特网技术经通信网络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
所述无线因特网访问的例子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Fi)、Wi-Fi直接连接(Wi-FiDirect)、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无线宽带(WiBro)、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HSU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长期演进(LTE)、LTE-A(高级长期演进)等。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所述无线因特网技术和其它因特网技术发送/接收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根据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一部分的例如WiBro、HSDPA、HSUPA、GSM、CDMA、WCDMA、LTE、LTE-A等实现无线因特网访问时,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实现此类无线因特网访问。这样,因特网模块113可以与移动通信模块112交互工作或者作为移动通信模块112。
短程通信模块114用于实现短程通信。实现所述短程通信的合适技术包括蓝牙、无线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ZigBee)、近距离无线通信(NFC)、基于IEEE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Fi)、Wi-FiDirect、WirelessUSB(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等。经无线局域网络,短程通信模块114总体上支持移动终端100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移动终端100和另一移动终端100之间的通信,或者移动终端和其中具有另一移动终端100(或外部服务器)的网络之间的通信。无线局域网络的一个例子为无线个人局域网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另一移动终端(可以类似于移动终端100)可以是可佩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头戴式显示器(HMD),其能够与移动终端100交换数据(或者与移动终端100交互工作)。短程通信模块114可以感测或识别可佩戴设备,允许可佩戴设备和移动终端100之间的通信。另外,当感测的可佩戴设备经认证为与移动终端100通信的设备时,控制器180例如可以将在移动终端100内处理的数据经短程通信模块114发送至可佩戴设备。由此,可佩戴设备的用户可以使用在可佩戴设备的移动终端100内处理的数据。例如,当移动终端100接收呼叫时,用户可以使用可佩戴设备回答呼叫。而且,当移动终端100接收到消息时,用户可以使用该可佩戴设备检查所接收的消息。
位置信息模块115通常用于检测、计算、推导或以其它方式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作为例子,位置信息模块115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Wi-Fi模块或两者。如果需要,位置信息模块115可以选择地或者另外与任意其它无线通信单元110模块交互工作,以获得与移动终端位置相关的数据。
作为例子,当移动终端使用GPS模块,使用GPS卫星发送的信号可以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作为另一个例子,当移动终端使用Wi-Fi模块时,基于与无线访问点(AP)相关的信息,可以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其中无线访问点向Wi-Fi模块发送或从其接收无线信号。
输入单元120可用于向移动终端100进行各种形式的输入。所述输入的例子包括音频、图像、视频、数据和用户输入。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摄像机121获得图像和视频输入。所述摄像机121可以处理由图像传感器以视频或图像捕获模式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帧。经处理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或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在一些情况中,摄像机121可以矩阵设置以将具有各种角度或焦点的多个图像输入至移动终端100。作为另一个例子,摄像机121可以立体设置以获得左侧和右侧图像,从而得到立体图像。
麦克风122通常向移动终端100进行音频输入。根据移动终端100内执行的功能,可以各种方式处理音频输入。如果需要,麦克风122可以包括各种的噪音去除算法,以除去在接收外部音频过程中所产生的不需要噪音。
用户输入单元123为允许用户输入的部件。所述用户输入可以使控制器180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2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机械输入元件(例如键、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或侧表面的按钮、弹片开关(domeswitch)、缓动轮、轻触开关等),或触敏输入,或其它。作为一个例子,触敏输入可以为虚拟键或软键,其通过软件处理显示于触摸屏上,或者是位于移动终端上、与触摸屏不同位置的触摸键。另一方面,虚拟键或可视键可以例如图形、文本、图标、视频或其组合等各种形状显示于触摸屏上。
感测单元140通常用于感测移动终端内部信息、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信息、用户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等。控制器180通常与感测单元140配合,基于感测单元140的感测,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或执行与安装在移动终端内的应用程序有关的数据处理、功能或操作。可以使用任意种类的传感器作为感测单元140,现在对一些传感器进行详细描述。
邻近传感器141使用电磁场、红外线等而没有机械接触,其可以包括感测接近表面的物体的存在与否、或者位于表面附近的物体的存在与否的传感器。邻近传感器141可以设置在被触摸屏覆盖的移动终端内部,或者邻近触摸屏。
例如,邻近传感器141可以包括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邻近传感器、电容型邻近传感器、磁邻近传感器、红外线邻近传感器等中的任意一个。当触摸屏为电容型时,邻近传感器141通过电磁场的改变可以感测指示器邻近于触摸屏,该电磁场的变化响应于导电物体的接近。在此情况下,触摸屏(触摸传感器)可以被分类为邻近传感器。
术语“邻近触摸”通常在本文中表示:指示器定位于接近但不接触触摸屏的情况。术语“接触触摸”通常在本文中表示:指示器与触摸屏物理接触的情况。对于指示器相对于触摸屏邻近触摸的位置,所述位置相应于指示器垂直于触摸屏的位置。邻近传感器141可以感测邻近触摸和邻近触摸模式(例如距离、方向、速度、时间、位置、移动状态等)。
总的来说,控制器180处理相应于邻近传感器141感测到的邻近触摸和邻近触摸模式的数据,并将视觉信息输出在触摸屏上。另外,控制器18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0,根据触摸相对于触摸屏上的某一点是邻近触摸还是接触触摸,运行不同的操作或处理不同的数据。
触摸传感器可以使用大量触摸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感测到施加于例如显示单元151的触摸屏上的触摸。所述触摸方法的例子包括阻抗型、电容型、红外型和磁场型,以及其它。
作为一个例子,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施加至显示单元151特定部位上的压力变化或将显示单元151特定部位上的电容转化为电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还不仅感测触摸的位置和触摸的面积,还可以感测触摸压力和/或触摸电容。触摸体通常向触摸传感器施加触摸输入。典型的触摸体的例子包括手指、触碰笔、触笔、指示器等。
当触摸输入被触摸传感器感测到时,相应的信号可以被发送至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可以处理所接收的信号,然后将相应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以感测显示单元151的哪个部分被触摸。此处,触模控制器可以为分立于控制器180的部件、控制器180及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触碰触摸屏或者除了触摸屏之外的触摸键的触摸体的类型,控制器180可以执行相同或不同的控制。例如,基于移动终端100的当前运行状态或者是当前执行的应用程序,可以根据提供触摸输入的物体确定是否执行相同或不同的控制。
触摸传感器和邻近传感器可以分别或联合感测各种类型的触摸。所述触摸包括短(轻叩)触摸、长触摸、多个触摸、拖拉触摸、轻击触摸、缩小(pinch-in)触摸、扩大(pinch-out)触摸、重击触摸、盘旋触摸等。
如果需要,可以设置超声传感器以使用超声波识别相对于触摸体的位置信息。控制器180例如可以基于照度传感器和多个超声传感器感测的信息计算波源的位置。由于光比超声波快得多,光到达光学传感器的时间比超声波到达超声传感器的时间短得多。使用该事实可以计算波源的位置。例如,将光作为参考信号,使用超声波到达传感器的时间和光到达传感器的时间之差,计算波源的位置。
摄像机121典型地包括至少一个摄像机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光传感器(或图像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
使用激光传感器作为摄像机121可以检测到具有三维(3D)立体图像的物体的触摸。光传感器可以层压在显示设备上或与之重叠。光传感器可扫描触摸屏附近物体的移动。更详细地,光传感器可以包括成排和成列的光电二极管和晶体管,使用随着被施加的光的量而进行变化的电信号,来扫描光传感器处接收的内容。即,根据光的变化,光传感器可以计算物体的坐标,由此获得物体的位置信息。
显示单元151通常用于输出在移动终端100内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处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执行屏幕信息,或响应于执行屏幕信息的用户界面(UI)和图像用户界面(GUI)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151可以被实施为显示立体图像的立体显示单元。
典型的立体显示单元可以使用立体显示方案,例如有立体方案(玻璃方案)、自动立体方案(非玻璃方案)、投影图像(全息图像)等。
音频输出模块152通常输出音频数据。所述音频数据可以从大量不同来源中的任一个获得,从而可以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音频数据,或者音频数据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70中。音频数据可以在例如信号接收模式、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声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期间输出。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有关的可听输出。音频输出模块152还可以被实施为接收器、扬声器、峰鸣器等。
触觉模块153可以产生用户感觉、感知或者其它体验的各种触觉效果。触觉模块153所产生的触觉效果的典型例子为振动。触觉模块153产生的振动的强度、模式等可以经用户选择或控制器设置而被控制。例如,触觉模块153可以组合方式或者顺序方式输出不同的振动。
除了振动,触觉模块153可以产生各种的其它触觉效果,包括经刺激而产生的效果,经喷射孔或吸孔而产生的空气喷射力或吸力、对皮肤的触摸、电极接触、静电力、使用能够吸收或产热的元件而再现冷感和热感所产生的效果等,所述刺激例如为垂直移动以接触皮肤的针组合。
触觉模块153还可以允许用户经肌肉感觉而感受到触觉效果,例如用户的手指或手臂,以及经直接接触而发送触觉效果。根据移动终端100的特定结构,可以提供两个或多个触觉模块153。
光学输出模块154可以使用光源的光,来输出信号以指示事件的产生。移动终端100内事件发生的例子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呼叫、警报、日程通知、电子邮件接收、通过应用接收的信息等。
光学输出模块154的信号输出的方式可以被实施为移动终端发射单色光或具有多个颜色的光。当移动终端感测到例如用户已经检查了所发生的事件,则信号输出停止。
接口单元160作为外部设备与移动终端100连接的接口。例如,接口单元160可以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电力将其发送至移动终端100内的元件和部件,或者将移动终端100的内部数据发送至所述外部设备。接口单元16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耳机端口、外部电源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连接具有认证模块的设备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
认证模块可以为存储各种类型信息的芯片,以验证是否得到授权以使用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使用者标识模块(UIM)、用户标识模块(SIM),通用用户标识模块(USIM)等。另外,具有认证模块的设备(本文也称“认证设备”)可以为智能卡形式。因此,认证设备可以经接口单元160与终端100连接。
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托架(cradle)连接时,接口单元160可作为使电力从托架提供至移动终端100的通道,或者可以是将用户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从托架发送至移动终端的通道。来自托架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输出可以作为识别移动终端正确安装在托架的信号。
存储器170可以存储支持控制器180操作的程序;以及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存储器170可以存储与振动和音频的各种模式相关的数据,其中所述振动和音频是响应于触摸屏上触摸输入的输出。
存储器170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储存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固态盘、硅盘、多媒体微卡型、卡型存储器(例如超级数字(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的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序的只读存储器(PROM)、磁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移动终端100还可以与网络存储设备交互工作,其中该网络存储设备在例如因特网的网络中执行存储器170的功能。
控制器180典型地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可以设定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当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限制用户输入有关应用的控制指令。
控制器180还可以执行与声音呼叫、数据通信、视频呼叫等有关的控制和处理,或者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识别在触摸屏上进行的、分别作为文字或图像的手写输入或绘图输入。另外,控制器180可以控制这些部件的一个或组合,以实施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供电单元190接收外部电源或提供内部电源,以及提供移动终端100内各个元件和部件的运行所需的适当电源。供电单元190可以包括电池,其典型地为可充电的,或者为可拆卸地连接至终端体进行充电。
供电单元190可以包括连接端口。连接端口可以为接口单元160的一个例子,提供电源对电池充电的外部充电器电连接至接口单元160。
另一例子,供电单元190可以无线方式对电池充电,而不需要使用连接端口。在该例中,使用基于磁感应的电感耦合法或基于电磁共振的磁共振耦合法中的至少一个,供电单元190可以接收来自外部无线电力发送器的电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可以连接至外部设备(例如另一移动终端100),从而移动终端100执行与外部设备的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无线因特网通信和近场通信中的任一种。作为一个特殊例子,如果无线通信为近场通信,近场通信可以为蓝牙通信、无线射频识别(RFID)、Wi-Fi通信、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通信或ZigBee通信中的任意一个。
下文中,假定无线通信为蓝牙通信或Wi-Fi通信。然而,本公开内容并不局限于此,外部设备可以为能够实现蓝牙通信或Wi-Fi通信的任意电子设备。例如,外部设备可以为蓝牙耳机、对方的另一移动终端、打印机等(不局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部设备可以包括与图2的移动终端100相同或类似的部件。例如,外部设备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例如图2中的无线通信单元)、信号调制和解调单元、例如扬声器的输出单元(例如图2中的输出单元150)、例如麦克风的输入单元(例如图2中的输入单元120)。
作为一特定例子,在外部设备中,根据相应的通信标准,无线通信单元(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使外部设备与移动终端100通信(例如经近场通信)。而且,信号调制和解调单元可以经无线通信对接收自移动终端100的信号进行解调,或者对发送至移动终端100的信号进行调制。而且,输出单元(例如输出单元150)可以输出相应于解调信号的音频,输入单元(例如输入单元120)可以接收来自用户的音频。
本文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可以在使用例如软件、硬件或任意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机器可读介质或类似介质中实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2的移动终端为可佩戴在人体的设备。可佩戴设备的例子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头戴式显示器(HMD)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佩戴设备可以与另一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交互工作,或移动终端本身包括可佩戴设备和另一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这样,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其中一些为可佩戴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与另一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分立运行的可佩戴设备,可佩戴设备可以与其它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交换(或交互工作)数据。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可佩戴设备的功能可以少于交互工作的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的短程通信模块114可以感测或识别足够近的可佩戴设备,从而与移动设备通信。另外,当感测到的可佩戴设备为经认证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时,控制器180可以将移动设备内处理的数据经例如短程通信模块114发送至可佩戴设备。因此,可佩戴设备的用户可以使用可佩戴设备上的移动设备内处理的数据。例如,当移动设备接收呼叫时,用户可以使用可佩戴的设备回答呼叫。而且,当消息被移动设备接收时,用户可以使用可佩戴设备检查所接收的消息。
图3为描述了可佩戴设备的手表型实施方式的例子的透视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3的手表型设备300其本身可以实施图2的移动终端100的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3的手表型设备300可以与另一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无线通信并交互工作以共同实施图2的移动终端100的功能。如图3所示,手表型可佩戴设备300包括具有显示单元351的主体301;以及连接主体301的表带302,从而其可以戴在用户手腕上。总的来说,可佩戴设备300可以包括与图2的移动终端100相同或类似的特征。
主体301可以包括具有一定外观的外壳。如图所示,该外壳可以包括第一壳体301a和第二壳体301b,它们共同限定了一内部空间以容纳各种电子部件。也可以是其它构造。例如,可以使用单个外壳,该外壳限定内部空间,由此实现具有单体的移动终端300。
手表型设备300可以执行无线通信,因此无线通信的天线可以安装在主体301内。使用该外壳,天线可以扩展其功能。例如包括传导材料的外壳可以与天线电连接,从而扩展接地面积或辐射面积。
所示显示单元351位于主体301的前方,从而用户可以观看所显示的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351包括触摸传感器,从而显示单元可以作为触摸屏。如图所示,窗口351a位于第一外壳301a上,其与第一外壳301a形成了终端体的前表面。
所示例子包括音频输出模块352、摄像机321、麦克风322和位于主体301上的用户输入单元323。当显示单元351为触摸屏时,可以简化或省略其它功能键。例如,当使用触摸屏时,可以省略用户输入单元323。
表带302通常戴在用户的手腕上,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利于设备的佩戴。作为例子,表带302可以由毛皮、橡胶、硅、合成树脂等制成。表带302还可以与主体301分离。因此,根据用户的喜好,表带301可以被各种类型的表带替换。
在一个构造中,表带302可以用于扩展天线的性能。例如,表带可以包括与天线电连接的接地延伸部分(未示出)以扩展接地面积。
表带302可以包括紧固件302a。紧固件302a可以被实施为带扣型、卡扣结构、维可牢型等,包括弹性部分或材料。附图所示紧固件302a为带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3的智能手表300可以与外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通信。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手表300的功能少于图2的移动终端100,可以与外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交互工作,共同执行图2的移动终端100的功能。
现在参见图4A和4B,移动终端具有条型终端体。例如,图4A和4B的条型移动终端400可以与另一设备例如可佩戴设备(例如图3中的可佩戴设备300)通信和交互工作。然而,图4A和4B中的条型移动终端400仅仅是移动终端的一个例子,通常,图2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实施为大量不同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结构的例子包括表型(例如图3中的可佩戴设备300)、夹子型、眼镜型、或是两个和多个体以相对可移动的方式相互结合而成的折叠型、翻盖型、滑动型、摆动型和旋转型、及其组合。本文所述通常涉及移动终端的特定类型(例如条型、手表型、眼镜型等)。然而,关于特定类型的移动终端的所述教导通常也适用其它类型的移动终端。
图4A中示例的条型移动终端包括壳(例如框架、外壳、盖子等),其形成了终端的外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壳具有前壳401和后壳402。各种的电子部件被合并在前壳401和后壳40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在前壳401和后壳402之间另外可以至少具有一个中间壳。
所示显示单元451位于终端体的前侧,以输出信息。如图所示,显示单元451的窗口451a可以安装在前壳401上以与前壳401一起形成终端体的前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部件也可以安装在后壳402。所述电子部件的例子包括可拆卸电池491、认证模块、存储卡等。所示后盖403覆盖电子部件,该盖与后壳402可拆卸连接。因此,当后盖403从后壳402分离时,安装在后壳402上的电子部件暴露在外。
如图所示,当后盖403连接至后壳402时,后壳402的侧表面部分暴露。在一些情况下,当连接时,后壳402也可以被后盖403完全遮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403可以包括将摄像机421b或音频输出模块452b暴露在外的开口。
壳401、402、403可以通过注模合成树脂形成,或者可以由金属例如不锈钢(STS)、铝(Al)、钛(Ti)等系形成。
作为多个壳形成容纳部件的内部空间的例子的可选方案,图4A的条型移动终端400可以被配置为一个壳形成内部空间。在该例中,具有单一体的条型移动终端400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合成树脂或金属从侧表面延伸至后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条型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防水单元(未示出)以防止水进入终端体。例如,防水单元可以包括位于窗口451a和前壳401之间、前壳401和后壳402之间、或后壳402和后盖403之间的防水部件,从而当这些壳连接时密封内部空间。
图4A的条型移动终端400可包括显示单元451、第一和第二音频输出单元452a和452b、邻近传感器441、照度传感器442、光学输出模块454、第一和第二摄像机421a和421b、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423a和423b、麦克风422、接口单元460等。
下文中,如图4A和4B所示,将描述作为示例的条型移动终端400,其中显示单元451、第一音频输出单元452a、邻近传感器441、照度传感器442、光学输出模块454、第一摄像机421a、第一操作单元423a位于终端体的前表面,第二操作单元423b、麦克风422、接口单元460设置在终端体的侧部,第二音频输出单元452b和第二摄像机421b位于终端体的后表面。
然而,部件不局限于所述结构。根据需要,可以排除、替换或者在其它表面设置部件。例如,可以不在终端体的前表面设置第一显示单元423a,第二音频输出单元452b可以位于终端体的侧部而不是终端体的后表面。
显示单元451可以显示(或输出)在条型移动终端4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451可以显示移动终端400中驱动的应用程序所运行的屏幕信息,或根据所运行的屏幕信息的用户界面(UI)信息或图表用户界面(GUI)信息。
显示单元4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和电子墨水(e-ink)显示器。
显示单元451可以被实施为使用两个显示设备,其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显示技术。例如,多个显示单元451可以设置在一侧,要么间隔设置,或者这些设备整合在一起、或者这些设备设置在不同的表面。
显示单元451还可以包括感测显示单元接收的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当触摸被输入至显示单元451时,触摸显示器可以感测该触摸,控制器480例如可以产生控制命令或其它相应于触摸的信号。触摸方式输入的内容可以是文本或数值,或者是可以各种模式指示或指定的菜单项目。
触摸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具有触摸模式、处于窗口451a和窗口451a后表面上的显示器之间的膜,或者是直接在窗口451a的后表面上形成图案的金属线。或者,触摸传感器可以与显示器集成。例如,触摸传感器可以位于显示器的基底上或者位于显示器之内。
显示单元451还可以与触摸传感器一起形成触摸屏。此处,触摸屏可以作为用户输入单元423(例如,图2的用户输入单元123)。因此,触摸屏可以代替第一操作单元423的至少部分功能。
第一音频输出模块452a可以被实施为扬声器,以输出音频、警报声音、多媒体音频再现等。
显示单元451的窗口451a典型地包括孔,允许第一音频输出模块452a产生的音频通过。一个可选方案是允许音频沿着结构体之间的设备间隙(例如窗口451a和前壳401之间的间隙)释放。在该情况下,可能看不见单独形成的、输出音频声音的孔,或者其被外观遮挡,由此进一步简化了条型移动终端400的外观和生产。
光学输出模块454可以输出光以指示事件发生。所述事件的例子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呼叫、警报、日程通知、电子邮件接收、通过应用接收的信息等。当用户已经检查了所发生的事件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光学输出单元454以停止光学输出。
第一摄像机421a可以处理例如图像传感器以捕获模式或视频呼叫模式的所获得的静态或移动图像的图像帧。经处理的图像帧然后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451上或存储在存储器470中。
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423a和423b为用户输入单元423的例子,其可以被用户操作以提供条型移动终端400的输入。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423a和423b通常还被称为操作部分,可以使用任意的触觉方法以使用户执行操作,例如触摸、推、滚动等。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423a和423b还可以使用任何非触觉方法,以使用户执行操作,例如邻近触碰、旋转等。
图4A显示了作为触摸键的第一操作单元423a,但是其可以为其它可选方案形式,包括机械键、按键、触摸键及其组合。
可以各种方式使用第一和第二操作单元423a和423b所接收的输入。例如,第一操作单元423a可以被用户使用以提供菜单输入、返回原址键、取消、搜索等,第二操作单元423b可以被用户使用以提供对从第一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52a或452b输出的音量水平的控制,以切换显示单元4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
作为用户输入单元423的另一例子,后输入单元(未示出)可以位于终端体的后表面。后输入单元可以被用户操作以向条型移动终端400提供输入。输入可以为大量的不同方式。例如,后输入单元可以被用户使用以提供电源开/关、起始、终止、滚动、控制从第一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52a或452b输出的音量水平、切换显示单元4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后输入单元可以允许触摸输入、按压输入及其组合。
后输入单元可以与沿终端体厚度方向设置为与前侧的显示单元451重叠。作为例子,后输入单元可以位于终端体的后侧的上端部,从而当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用户可以使用食指对其操作。然而,本公开内容不局限于此,可以对后输入单元的位置进行调整。
当后输入单元位于终端体的后表面时,可以使用新的用户界面。而且,当如上所述的触摸屏或后输入单元取代了位于终端体前表面的第一操作单元423a的至少一部分功能时(此时,终端体的前表面没有第一操作单元423a),显示单元451可以具有更大的屏幕。
作为另一可选方案,条型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手指扫描传感器,其扫描用户的指纹。控制器480然后使用手指扫描传感器感测到的指纹信息作为认证程序的一部分。手指扫描传感器还可以安装在显示单元451内或者被实施在用户输入单元423内。
所示麦克风422位于移动终端400的一端,但是也可以位于其它位置。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多个麦克风,这样的设置允许接收立体声音。
接口单元460可以作为允许移动终端400与外部设备联系的路径。例如,接口单元46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子以连接另一设备(例如,耳机、外部扬声器等)、近场通信端口(例如红外数据协会(IrDA)端口、蓝牙端口、无线LAN端口等)、或用于向条型移动终端400提供电源的电源端子。接口单元460可以被实施为容纳外部卡的槽,其中所述卡例如为用户标识模块(SIM)、使用者标识模块(UIM),或者用于信息存储的存储卡。
所示第二摄像机421b位于终端体的后侧表面,包括基本与第一摄像机单元421a的图像捕获方向相反的图像捕获方向。
第二摄像机421b可以包括沿着至少一条线设置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还可以是矩阵形式。摄像机可以称为“阵列摄像机”。当第二摄像机421b为阵列摄像机时,使用多个透镜和更好质量的图像可以各种方式捕获图像。
如图4B所示,所示闪光灯424邻近第二摄像机421b。当物体图像被摄像机421b捕获时,闪光灯424可以照亮物体。
如图4A所示,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52b可以位于终端体上。第二音频输出模块452b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452a一起可以实现立体声功能,可以用于实施扬声器电话模式以进行呼叫通信。
进行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位于终端体。天线可以安装在终端体内或由外壳形成。例如,形成广播接收模块411一部分的天线可以收回至终端体内。或者,天线可以由附着在后盖403内表面的膜或包括传导材料的壳形成。
为条型移动终端400提供电源的供电单元490可以包括电池491,其位于终端体内或者与终端体外部可拆卸地连接。
电池491可以通过连接至接口单元460的电源线接收电力。而且,使用无线充电器,电池491可以无线方式充电。可通过磁导或电磁共振进行无线充电。
所示后盖403连接至后壳402,以遮挡电池491,防止电池491脱离,并保护电池免受外部影响或外来材料的影响。当电池491可以从终端体拆卸时,后壳403与后壳402可拆卸连接。
还可以在条型移动终端400上提供为保护外观或者辅助或者扩展条型移动终端400功能的附件。作为附件的一个例子,提供了覆盖或容纳条型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盖子或袋子。该盖子或袋子可以与显示单元451一起扩展条型移动终端400的功能。附件的另一个例子是接触笔以辅助或扩展触摸屏的触摸输入。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些实施方式、包括上述至少一个部件的移动终端100可以与车辆的e-呼叫系统连接,以接收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而且,当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时,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被检测和分析以获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可以离散水平或按等级进行分类。然后,当预定条件满足时,移动终端100与连接的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将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和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发送至预定的呼叫中心以请求救援。
图5的流程图显示了使用手表型移动终端(例如图1的手表型移动终端和图3的300)处理(或应对)车辆的事故的方法。
首先,手表型移动终端连接至外部系统(例如图1的e-呼叫系统),并接收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S310)。
如上所述,车辆的e-呼叫系统可以为紧急呼叫系统,当紧急情况例如车祸等发生时,该系统向紧急救援机构发送要求救援的信息,例如车辆当前位置、状态等。e呼叫系统可以通过车辆内远程信息处理设备而被实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另外的与车辆其它操作相关的信号,例如气囊设备的操作、车辆撞击传感器的操作等,以及使用GPS的车辆定位信息、车辆是否运行、设定目的地和行车路线。
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以经来自用户的手动指令(例如预定输入)或不需要用户指令而自动连接至车辆的e-呼叫系统。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感测到施加至手表型移动终端的显示单元(例如图3的显示单元351)的预定输入时,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以连接至e-呼叫系统。作为另一个例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佩戴手表型移动终端的驾驶员进入车辆时,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以自动连接至车辆的e-呼叫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适当的无线或有线通信技术,例如蓝牙等的近场通信标准,Wi-Fi等的无线因特网标准、通用串行总线(USB)等的外部设备接口标准,实现手表型移动终端和e-呼叫系统之间的连接。
移动终端连接至e-呼叫系统之后,手表型移动终端检测到用户佩戴移动终端的终端体,手表型移动终端检测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步骤S320)。
终端体的佩戴者可以是进入车辆的驾驶员或乘客。移动终端的佩戴通常是指移动终端的终端体与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接触。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可以包括实际佩戴在用户的身体特定部位(例如手腕、前臂等)上的终端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佩戴可以包括被用户触摸的终端体,例如驾驶员将他或她的手放在处于被终端体覆盖状态的方向盘上(例如方向盘的外壳包括多个传感器)。
可以根据各种方法感测到佩戴终端体。例如,通过感测终端体301的倾斜和移动,手表型移动终端(例如图3的智能手表300)可以感测到是否佩戴终端体。例如,在根据运动而发生的倾斜和加速方面的变化与终端体301戴在人体并移动时的模式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终端体301佩戴在人体的一部位上。在该例中,终端体可以进一步包括陀螺传感器,其感测终端基于x轴、y轴和z轴的空间运动。作为另一个例子,根据终端体301的带子302所包含的紧固件(例如图3的紧固件302a)的一端和另一端是否连接,可以感测终端体是否被人体佩戴。作为另一个例子,用户佩戴终端体之后,当用户按压特定键或者输入预定声音指令时,可感测到佩戴终端体。
尽管已经描述了手表型移动终端覆盖用户手腕的一些例子,用户被确定佩戴手表型移动终端,但是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将佩戴至用户手腕的手表型移动终端,其原因是,终端体可以选择地或另外佩戴在被感测佩戴者生物学信号的用户其它部位(例如前臂、头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体的佩戴还包括移动终端安装在车辆一部分内(例如车辆的方向盘)并与车辆内用户接触的情况。
当感测到佩戴移动终端时,移动终端(例如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以定期检测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物学信号是指佩戴手表型移动终端的佩戴者身体所产生的电信号。例如,生物学信号可以是ECG(心电图)信号、PPG(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和GSR(皮肤电响应)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但是本公开内容不局限于此,生物学信号可以包括本领域广泛使用的测量睡眠阶段的任意种类信号。例如可以另外或可选地使用体温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作为详细的例子,佩戴者身体产生的主要电标准可以包括脑电图(EEG)、心电图(ECG)、肌电图(EMG)、皮肤电响应等,主要的物理标准包括血压、心率、心律不齐、中风系数、心跳缺陷(beatdefect)、体温、呼吸速率等。通过手表型移动终端内的传感器可以感测主要电标准和主要物理标准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心电图(ECG)信号为根据心脏电活动而从皮肤表面产生的电信号。根据心脏搏动诱导心肌产生的活动电流从而在身体表面的两个适当部位测量ECG信号。
肌电图(EMG)信号是根据肌肉收缩力、肌肉活动和肌肉疲劳、由皮肤表面所产生的电信号。当佩戴手表型移动终端(例如图3的智能手表300)时,根据佩戴者手指的移动而感测肌腱的运动从而可以获得EMG。详细而言,负责手指运动的手指屈肌肌腱存在于终端佩戴者手腕的屈肌管内。手指屈肌肌腱包括九个肌腱和一个神经,当手指活动时,手指屈肌肌腱的九个肌腱以各种组合移动。移动终端的感测单元(如图2的感测单元)可以根据手指或腕的运动感测变形的肌腱形状,控制器(例如图2的控制器180)可以基于感测的信息确定手指为何种姿势。
脑电图(EEG)信号是根据相对于集中或外部刺激的脑活动而由皮肤表面产生的电信号。可以通过诱导发生在人大脑的电势波动或根据电势波动而产生的脑电流从头皮测量EEG信号。
GSR信号是根据交感神经活动所致的皮肤电阻变化而由皮肤表面产生的电信号。可以通过测量由活体皮肤的外部刺激或情感激动而导致的电阻暂时降低、产生活动电势等现象获得GSR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身体传感器定期检测佩戴者手腕的温度。在此情况下,当终端体佩戴至手腕之外的身体位时,佩戴终端体的身体位的温度被检测。当终端体设置在车辆的方向盘时,握着方向盘的驾驶员手掌的温度被定期检测。
GSR传感器检测经分布在佩戴者手腕处的通过血液和肌肉发送的心跳幅度,并感测响应于自主神经改变的身体反应。而且,当终端体设置在车辆的方向盘时,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经握着方向盘的驾驶员手部的压力(握力或抓力)变化定期检测驾驶员的状态信息。
当检测到事故时,可以对来自用户的生物学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用户的状态信息(S330)。该分析可以通过收集生物学信号的移动终端来进行,或通过接收来自移动终端所收集的生物学信号的另一设备/系统来进行。生物学信息的分析可以与所接收的车辆信息综合使用以确定检测到的事故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检测到的事故的确认、检测到的事故的严重程度等。
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以连续收集用户的生物学信号。当车辆的e-呼叫系统检测到事故时,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从车辆的e-呼叫系统接收检测到的事故信息。响应于检测到的事故事件,控制器(例如图2的控制器180)分析检测到的生物学信号以获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状态信息可以例如按等级被进行离散归类,其中不同的等级表示用户的不同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收集的生物学信息和e-呼叫系统收集的车辆信息可以综合分析以检测事故事件,如下文所述。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物学信息或车辆信息可以单独分析以检测事故事件(例如移动终端或e-呼叫系统之一不能工作或者不能检测事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例如图3的控制器180)通过结合所接收的车辆相关信息和经检测的佩戴者生物学信号可以确定是否发生车祸。作为特定例子,控制器可以首先分析从连接的e-呼叫系统接收的车辆信号,以确定是否发生车祸,基于该分析的结果,使用生物学信号以确认/证实事故事件的发生。例如,控制器可以首先根据车辆的撞击传感器的操作确定是否发生车祸,然后基于撞击传感器检测到发生事故前后的驾驶员和/或乘客的生物学信号是否突然改变,由此确认车祸的发生。这样,同时使用车辆信息(例如来自e-呼叫系统)和用户的生物学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检测事故的准确性,并减少检测事故事件的假警报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基于所接收的车辆信号(或基于所接收的车辆信息和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检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时,系统可以输出通知信号。例如,控制器(例如图2的控制器180)可以通过输出单元150输出预定模式的振动(或其它适当输出)。因此,移动终端的佩戴者可以经预定模式的振动立即识别事故的发生。在另一例子中,可以输出预定的说明声音,而不是预定模式的振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以设定相应于所检测生物学信号的改变的多个水平,以获得佩戴者的标准化状态信息。例如,控制器可以将检测到的事故前后的生物学信号值变化与一个或多个阈值比较,以获得生物学信号的改变是否指示潜在的事故事件。作为特定例子,每个阈值可以相应于指示事故不同严重程度水平的不同变化值范围。
例如,当检测到的事故前后的生物学信号的变化范围值为水平1时,控制器可以确定撞击是轻微的,当变化范围值为水平2时,控制器可以确定撞击略微严重,当变化范围值为水平3时,控制器可以确定当前状态是紧急的。相应于每个水平的生物学信号的变化范围值可以事先存储,需要时可以获得。而且,对于不同用户可以定制特定的水平值和阈值。例如,对每个用户设置个性化的基线值,可以获得佩戴者特定的生物学信号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到事故之后,通过识别相应于佩戴者生物学信号变化范围值的水平改变,控制器可以按等级获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以在预定的时间间隔检测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
例如,检测到事故之后,当生物学信号变化范围值初始为水平2、但是然后降低至水平1时,控制器可以确定佩戴者的状态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检测到事故之后,如果生物学信号变化范围值初始为水平1、但是然后增加至水平2时,控制器可以确定佩戴者的状态恶化。
这样,当获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并满足预定条件时(例如车辆内人的状态恶化),控制器与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发送所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和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至预定呼叫中心(步骤S340)。
此处,预定条件是指以下情形:相应于检测到事故时所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的参考范围,或者相应于事故发生时所接收的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的参考范围。
例如,对于小的碰撞,系统可以确定不需要向呼叫中心进行呼叫。这样,就可以排除所述情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紧急呼叫次数,由此增加了用户的便利性。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输入e-呼叫系统或手表型移动终端100或可以连接呼叫中心,关于用户和/或车辆的信息仍然可以发送至呼叫中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除了e-呼叫中心,可以另外联系其它设备/系统,或者作为可选方案。例如,当感测到所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中包含紧急信号时,控制器(例如图2的控制器180)可以提供控制,从而使用例如GPS或基站联系(或连接)离佩戴者当前位置最近位置的终端。作为特定例子,当佩戴者处于紧急状态时,可以通过GPS或基站联系距离当前车辆位置最近的不同用户终端,由此佩戴者可以从他人获得帮助或者可以早期快速处理情况直至救援车辆到来。
在检测到事故时,控制器可以输出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时所接收的车辆的状态信息、和获得的可佩戴设备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例如所述信息可以显示至显示单元(例如图3的显示单元351)。因此,可佩戴设备的佩戴者(或任何其他用户)可以直接观看与事故状态相关的信息。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例如图2的移动终端100)与车辆的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例如手表型终端(例如图3的智能手机300)的可佩戴设备;从而当车祸发生时,与车辆的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将获得的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或车辆内驾驶员或乘客的生物学信号的状态信息发送至呼叫中心,从而驾驶员或乘客可以被提供适合于该情况的紧急处理。
图5的流程图显示了在用户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之间建立联系并分析有关用户和车辆信息的例子。在图5的例子中,移动终端分析用户信息和/或车辆信息,当满足预定条件时,联系呼叫中心。其它变形也是可以的。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之外的设备/系统分析用户信息和/或车辆信息,例如车辆的e-呼叫系统或外部呼叫中心,如下文所述。
图6至图8的流程图描述了使用移动终端和e-呼叫系统处理车辆的事故的其它例子。
图6的流程图描述了根据移动终端(例如图1或图2的移动终端100)和e-呼叫系统(例如图1的e-呼叫系统20)的连接的状态执行各种操作。在该例中,移动终端(例如图3的智能手表300)连续收集用户的生物学信息,将用户的状态发送至车辆的e-呼叫系统,e-呼叫系统分析该信息和车辆信息,当满足预定条件时联系呼叫中心。
手表型移动终端初始可以自动或通过预定输入连接至车辆的e-呼叫系统。例如,当感测到预定输入被施加至手表型移动终端的显示单元(例如图3的显示单元351)时,或当佩戴手表型移动终端的驾驶员进入车辆时,手表型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可以被连接。手表型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例如蓝牙等的近场通信标准、例如Wi-FI等的无线因特网标准、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等的外部设备接口标准来实施。
在图6的例子中,手表型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连接之后,控制器(例如图2的控制器180)定期检查连接的状态(步骤S410)。
通过信号强度、通信速度的改变等,手表型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之间的连接的状态可以被识别并交换。而且,还可以通过相应于手表型移动终端显示单元(例如图3的显示单元351)的图像、图标等输出连接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连接的状态微弱时,控制器可以改变连接的状态,从而手表型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通过不同的通信途径连接。例如,控制器可以根据当前连接的状态通过交替进行蓝牙低能(BLE)、蓝牙远程通信(BT)、Wi-Fi通信等改变连接的状态。
在图6的示例性过程中,基于连接的状态,控制器将终端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发送至车辆的e-呼叫系统(步骤S4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实现移动终端和e-呼叫系统的同步。同步例如有利于建立连接,并帮助减少中断联系的发生,其中所述中断联系可能导致车辆驾驶员的状态信息不能经终端发送至呼叫中心。
然后,系统可以检测已发生的预定状况(步骤S430)。如上图5所示,预定条件可以是例如用户或车辆的恶化状态。作为特定例子,预定条件可以相应于超出预定参考范围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撞击程度,或者可以相应于超出预定参考范围的、相应于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撞击程度。
检测到预定状况之后,控制器将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和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经e-呼叫系统发送至预定呼叫中心(步骤S440)。
如上所述,甚至当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中断时(例如由于e-呼叫系统操作失灵),移动终端可以适应通信状态,从而仍然可以联系外部呼叫中心,仍然可以接收事故处理服务。作为特定的例子,通过手表型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之间的定期同步,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和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信息可以经移动终端被发送至呼叫中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可以出于其他原因改变与车辆的e-呼叫系统之间的连接,例如基于被发送的数据类型或与e-呼叫系统的通信要求。作为特定例子,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以在事故事件之前或之后接收来自所连接的车辆的e-呼叫系统的图像数据。在该例中,相应于连接的状态,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以改变通信路径以发送图像。例如,当手表型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通过蓝牙低能(BLE)连接时,可使用的通信资源不足以发送大容量的图像数据。在这些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改变通信路径(例如改变至蓝牙远程通信(BT)或Wi-Fi通信等),接下来可以接收事故事件之前或之后捕获的图像数据。
在图6的例子中,当预定状况被检测到时(例如用户和/或车辆的恶化状态),接收的图像数据与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和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一起被发送至预定呼叫中心。
图7的流程图显示了接收可以根据撞击程度而改变的服务的另一例子,其中所述撞击程度被包括在经手表型移动终端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中。
当手表型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连接时,终端可以从连接的e-呼叫系统接收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例如气囊装置的充气、撞击传感器感测的传感器数值、以及使用GPS的车辆位置信息、预定目的地、运行路线信息等。
当佩戴终端体时,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或生物学信号的改变被一个或多个不各种感器感测,例如GSR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脉冲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步骤S510)。可以连续、定期或以任何适当频率执行感测。
然后,控制器(例如,图2的控制器180)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步骤S520)。例如,基于从e-呼叫系统接收的车辆的状态信息和/或基于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可以检测事故。
当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时,基于佩戴者的生物学信号定期获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步骤S530)。作为特定的例子,在感测到事故事件之后,以预定时间间隔连续监测佩戴者生物学信号的改变程度。
然后,控制器确定所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和/或所接收的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是否符合预定条件(步骤S5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应于预定条件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为要求呼叫中心提供紧急救援的条件,其可以为一次撞击值。作为特定的例子,当所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满足预定阈值时,系统可以确定预定条件被满足。
系统确定预定条件满足之后,系统可以确定相应于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撞击程度(步骤S5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550中相应于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撞击程度是指:即使当步骤S540中预定阈值被满足时经连续测量的撞击改变值。这样,经步骤S550,甚至远离事故现场的呼叫中心(或任何其他紧急救援机构等)可以精确识别驾驶员或乘客状态的改变,并提供个性化紧急救援。
然后,控制器向呼叫中心提供消息以接收事故处理服务,其中所述处理服务根据相应于步骤S550的撞击程度而改变(S560)。
作为详细例子,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之后,系统可以检测到在第二个时间点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已经增加至大于在第一个时间点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基于该异常信号的增加,控制器可以向预定呼叫中心发送停止车辆的操作的消息。最后,基于事故发生后从e-呼叫系统接收的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控制器可感测车辆在事故后是否继续操作。
在该例中,第一时间点是指与第二时间点相比邻近事故发生的时间点,第二时间点是指第一时间点之后的时间点。而且,异常信号是指车辆内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在发生事故后恶化,可以包括例如心脏搏动次数增加、体温改变增加、脉搏变化增加等。
同时,即使在发送停止车辆运行的消息之后,当车辆没有停止运行时,手表型移动终端可以工作,从而通过与e-呼叫系统的交互工作控制车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测到车辆的事故事件之后,如果控制器检测到用户状况稳定或改善时,控制器可以相应地采取不太严厉的措施。例如,与在第一时间点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相比,如果在第二时间点获得的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被保持或者减少,控制器可以发送提供关于车辆当前位置附近的医疗机构的信息的消息至预定呼叫中心。
这样,检测到事故之后,车辆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信息(例如被分为离散等级,指示用户的状态不同的严重程度)被提供至呼叫中心,由此,根据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变化,可以适当改变紧急救援服务。因此,可以提供适合状况的有用的、可靠的个性化紧急求援。
现在参见图8,其描述了在进行紧急救援之前、通过向外界提供车辆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信息而接收可靠的事故处理服务的例子。例如在满足图5所示步骤S340的预定条件之后,可以实施图8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表型移动终端(例如图3的智能手表300)将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和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发送至预定的呼叫中心(步骤S610)。
接下来,控制器提供控制,使得佩戴者的状态信息被提供至经呼叫中心与呼叫中心交互工作的医疗服务器(例如图1的医疗服务器70)(步骤S620)。然后,当在步骤S610将信息发送至呼叫中心之后,控制信号可以包括要求向与呼叫中心交互工作的医疗服务器提供佩戴者的状态信息。当包括此类请求信号时,呼叫中心可以向医疗服务器(例如图1所示的医疗服务器70)提供佩戴者的状态信息(或生物学信号)。
医疗服务器可以分析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相应于佩戴者的状态信息的诊断结果从医疗服务器提供至呼叫中心。然后,手表型移动终端接收根据诊断结果而改变的事故处理服务(步骤S630)。
这样,通过与呼叫中心交互工作的医疗服务器,可以对事故人员进行快速地初始诊断,由此接收可靠的个性化紧急救援服务。
如上所述,在移动终端和处理车辆的事故的方法中,当感测到车辆的事故时,通过与车辆的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和车辆驾驶员或乘客的生物学信号相关的信息被发送至呼叫中心,由此可以接收根据情况而定的紧急处理。而且,事故之后,车辆驾驶员或乘客的状态信息持续提供至呼叫中心(例如被分为离散等级,指示不同的严重程度),由此可以接收根据驾驶员或乘客状态的变化而改变的紧急救援服务。这样,可以提供适合状况的有用的、可靠的个性化紧急求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述方法可以作为记录程序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任何种类的记录设备,其中存储计算机系统可读的数据。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OM、RAM或CD-RO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设备等。处理器可读介质还可以包括载体波或信号(经因特网发送)形式的实施方式。而且,计算机可以包括移动终端的控制器(例如图2的控制器180)。
可以很容易实施其它类型的方法和设备。该说明书为描述性的,不是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多种替换、修饰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结构、方法和其它特点可以各种方式结合以得到另外和/或可选方案的实施方式。
本文的移动终端可以使用大量各种类型的终端。所述终端的例子包括手机、智能手机、用户装备、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诊断、个人数字助手(PDAs)、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s)、导航仪、手提电脑(PCs)、板状PC、片状PC、超级本、可佩戴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眼镜、头戴显示器(HMDs))等。
例如,通过执行存储在实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本文所述的方法、技术、系统和设备可以为数字电子电路或计算机硬件。
实施这些技术的设备可以包括适当的输入和输出设备、计算机处理器和/或存储经处理器运行的指令的实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可以通过处理器运行存储在实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以实施本文所述技术的方法,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并产生适当输出,由此执行所需的功能。举例而言,适当的处理器包括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的微处理器。存储可执行指令的适当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包括所有形式的非易失存储器,举例而言,包括半导体存储设备,例如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闪存设备;磁盘,例如硬盘、软盘和移动盘;包括磁带的其它磁介质;光学介质,例如光盘(CDs)或数字化视频光盘(DVDs)。前述任意一个可以补充或结合至特别设计的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s)。
尽管所公开技术的操作在本文中以一定顺序和/或特定组合而实施,但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本文描述的其它操作,可按照各种顺序重新设置单个操作;以及/或省略,仍然可以实现所期望的结果。类似地,所公开系统中的部件可与其它部件以各种方式组合和/或代替和/或补充,仍然能实现所期望的结果。

Claims (20)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体,被配置为可佩戴在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上;
无线通信单元,被配置为连接车辆的e-呼叫系统并接收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
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用户的生物计量信号,其中所述生物计量信号由所述终端体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感测;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由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而检测到的所述车辆的事故事件,分析所检测的生物计量信号以获得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以及
基于被满足的预定条件,与所述车辆的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将所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发送至呼叫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情况:相应于所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的参考范围,或者相应于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的参考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定期检查与所述e-呼叫系统连接的状态;
执行与所述e-呼叫系统的同步;以及
基于所述连接的状态,将所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提供至所连接的e-呼叫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包括在所获得的被检测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中的紧急信号,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或基站,来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离所述用户当前位置最近的外部终端联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响应于所检测的所述车辆的事故事件:
定期获得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以及
基于被满足的所述预定条件,向所述呼叫中心发送消息,以便为所述用户提供根据撞击程度而改变的事故处理服务,其中所述撞击程度相应于所述定期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车辆的事故事件之后,基于在第二时间点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向所述呼叫中心发送消息,以便使车辆停止运行,其中在所述第二时间点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大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车辆的事故事件之后,基于在第二时间点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向所述呼叫中心发送消息,以便使所述呼叫中心确定离所述车辆当前位置最近的医疗机构,其中在所述第二时间点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小于在第一时间点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异常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从所连接的e-呼叫系统接收在所检测到的事故事件之前和之后成像的图像数据;以及
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被满足的所述预定条件,将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和所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至所述呼叫中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终端体中设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包括:皮肤电响应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脉搏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通过执行以下操作以检测所述事故事件:
基于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处于事故中;以及
一旦基于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而确定所述车辆处于事故中,则使用所述生物计量信号来确认所述车辆处于事故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
输出单元,位于所述终端体内,并被配置为输出振动,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一旦基于所接收的信息而检测到所述车辆处于所述事故事件中,则控制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具有预定模式的振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提供控制信号,使得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经所述呼叫中心提供至与所述呼叫中心交互工作的医疗服务器;以及
接收事故处理服务,其中所述事故处理服务根据所述医疗服务器基于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而提供的诊断结果而改变。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由指示不同水平的严重程度的多个等级来表示。
14.如权利要求1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一种情况,其中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指示了紧急状况,但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未指示所述车辆的事故,并且所述移动终端被配置为基于指示所述紧急状况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向所述车辆外部的设备发送了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车辆外部的设备为另一用户的移动设备。
16.一种处理车辆的事故的方法,包括:
连接移动终端和车辆的e-呼叫系统,在移动终端处从所述e-呼叫系统接收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
检测佩戴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生物计量信号;
基于由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而检测到的所述车辆的事故事件,分析所检测到的所述用户的生物计量信号,以便获得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以及
基于被所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满足的预定条件,通过与所述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的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发送至呼叫中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情况:相应于所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的参考范围,或者相应于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撞击程度超出了预定的参考范围。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定期检查与所述e-呼叫系统连接的状态;
执行与所述e-呼叫系统的同步;以及
基于所述连接的状态,将所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提供至所连接的e-呼叫系统。
19.一种系统,包括:
e-呼叫系统,安装在车辆内;以及
移动终端,被佩戴在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上,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被配置为连接车辆的e-呼叫系统并接收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
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用户的生物计量信号;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由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而检测到的所述车辆的事故事件,基于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生物计量信号的分析,来获得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
确定预定条件被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或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满足;以及
基于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的确定,与所述车辆的所述e-呼叫系统交互工作,并将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或所接收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发送至呼叫中心。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移动终端,被配置为可佩戴在第二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上,其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第二无线通信单元,被配置为连接所述车辆的所述e-呼叫系统,并接收所述车辆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以及
第二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用户的生物计量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分析所述第二用户的生物计量信号,以确定所述第二用户的状态信息,以及其中所述预定条件进一步依赖于所述第二用户的状态信息。
CN201510108944.5A 2014-06-03 2015-03-12 使用移动终端处理车辆的事故 Active CN105303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67829A KR101562591B1 (ko) 2014-06-03 2014-06-03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의 사고 발생 처리 방법
KR10-2014-0067829 2014-06-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3793A true CN105303793A (zh) 2016-02-03
CN105303793B CN105303793B (zh) 2018-11-27

Family

ID=5278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8944.5A Active CN105303793B (zh) 2014-06-03 2015-03-12 使用移动终端处理车辆的事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88885B2 (zh)
EP (1) EP2953106B1 (zh)
KR (1) KR101562591B1 (zh)
CN (1) CN10530379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227A (zh) * 2016-04-12 2016-08-17 广州智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自动求救系统
CN106236051A (zh) * 2016-08-19 2016-12-21 深圳市前海领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pg与ecg的智能无袖带血压健康监测手表
CN108684216A (zh) * 2017-03-03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紧急呼叫的方法及设备
CN109564100A (zh) * 2016-11-21 2019-04-02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信息执行动作的系统与方法
CN109615837A (zh) * 2018-11-06 2019-04-12 苏州车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事故自动报警系统
CN110114245A (zh) * 2017-01-10 2019-08-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39290A (zh) * 2018-11-28 2021-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车车通信的紧急呼叫
CN115209374A (zh) * 2022-09-14 2022-10-18 深圳位置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第三方呼叫中心的机动车报警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84202A1 (en) * 2006-07-17 2016-09-29 Eloquenc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vanced patient communication
US20160323718A1 (en) * 2014-09-19 2016-11-03 Better Mousetrap, LLC Mobile Accident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R3030986A1 (fr) * 2014-12-19 2016-06-24 Orange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en relation avec une communication
US10008102B1 (en) * 2015-05-04 2018-06-26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radio-frequency (RF) signals for security applications
US20190109932A1 (en) * 2015-05-23 2019-04-11 Samuel Higgins Portable phone with integrated personal 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notification means
CN106293032B (zh) 2015-06-08 2021-09-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便携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1627741B1 (ko) * 2015-06-11 2016-06-07 양선종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를 통한 자동차의 원격제어 및 응급상황 보조장치
DE102015211129B4 (de) * 2015-06-17 2023-09-07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s Auslösens zumindest einer Personen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Sicherheits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EP3118762B1 (en) * 2015-07-15 2020-03-11 Biowatch SA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WO2017026111A1 (ja) * 2015-08-07 2017-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端末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0547730B2 (en) * 2015-11-11 2020-01-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ular emergency call
DE102015014750B4 (de) * 2015-11-13 2021-05-12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s, bei welchem ein Notruf abgesetzt wird, und Kraftfahrzeug
JP2017107411A (ja) * 2015-12-10 2017-06-15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ドライビングレコーダ、ドライビングレコーダ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走行管理システム
JP2017117194A (ja) * 2015-12-24 2017-06-2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緊急通報システム
US10623914B2 (en) * 2016-02-17 2020-04-14 Tracfone Wireless, Inc. Device, system, and process for providing real-time short message data services for mission critical communications
US10212571B2 (en) * 2016-02-25 2019-02-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Vehicle emergency no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external terminal
DE102016103638A1 (de) * 2016-03-01 2017-01-19 Iav Gmbh Ingenieurgesellschaft Auto Und Verkehr Verfahren zur Zustandsbestimmung von verunfallten Verkehrsteilnehmern und Warnung weiterer Verkehrsteilnehmer via C2X-Kommunikation
WO2017160285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vehicle occupant detection after an emergency situation utilizing wearable devices
US11222523B2 (en) 2016-04-05 2022-01-11 Carrier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link
JP6508118B2 (ja) * 2016-04-26 2019-05-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走行制御装置
US20170339541A1 (en) * 2016-05-20 2017-11-23 Joe Shen Sending emergency messages from a communication device triggered by an impact event
CN105913612A (zh) * 2016-06-30 2016-08-31 合肥天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应急通讯装置
CN106373395A (zh) * 2016-09-20 2017-02-01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行车事故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GB201616226D0 (en) * 2016-09-23 2016-11-09 Auto Logisitic Solutions Ltd Vehicle accident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US20180148007A1 (en) * 2016-11-30 2018-05-3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one or more vehicle settings
JP6492234B2 (ja) 2016-12-06 2019-03-2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1069223B2 (en) * 2016-12-16 2021-07-20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TWI630587B (zh) * 2017-04-14 2018-07-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求救功能之手錶
US10765380B2 (en) * 2017-04-20 2020-09-08 Bradford R Everma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WO2018227076A1 (en) * 2017-06-08 2018-12-13 Guardian Band, Inc. Wearable personal safet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10813143B2 (en) 2017-11-09 2020-10-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event-based vehicle communications
KR20190099714A (ko) * 2018-02-19 2019-08-28 박재홍 사용자의 감정에 기반한 콘텐츠 수집 및 공유 서비스의 제공 방법
JP7096565B2 (ja) * 2018-05-27 2022-07-06 学校法人早稲田大学 心電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US20200029194A1 (en) * 2018-07-17 2020-01-23 J.W. Speaker Corporation Reporting ligh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96376B2 (en) * 2018-08-02 2020-10-06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Automatic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for vehicle accidents
US10580286B1 (en) * 2018-10-29 2020-03-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2X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RFID
CN109375245B (zh) * 2018-11-08 2023-04-25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高精度定位的风险短临预警车载终端
US11074769B2 (en) * 2019-03-26 2021-07-27 Cambridge Mobile Telematics Inc. Safety for vehicle users
US20210326563A1 (en) * 2019-06-20 2021-10-21 Christopher Gordon Kossor Electronic fingerprint device for identifying perpetrators and witnesses of a crime and method thereof
IT201900010122A1 (it) * 2019-06-26 2020-12-26 Gbsapri S P A Sistema e metodo di assistenza assicurativa personalizzata da remoto
JP7156210B2 (ja) * 2019-08-09 2022-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KR102109778B1 (ko) 2019-09-30 2020-05-13 인포뱅크 주식회사 자율주행차량의 탑승객 안전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74704B1 (ko) * 2020-01-20 2020-11-05 임승환 최적 응급 업체 선택을 제어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1204302A (zh) * 2020-01-21 2020-05-29 恒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汽车碰撞事故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200806B1 (ko) 2020-04-07 2021-01-11 인포뱅크 주식회사 환승제어가 가능한 자율주행차량의 탑승객 안전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86688B1 (ko) * 2020-05-21 2020-12-04 임승환 간호사 동행 서비스 플랫폼의 제어 방법,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JP2022040537A (ja) * 2020-08-31 2022-03-11 株式会社Subaru 事故の自動通報機能を有する車両、およびサーバ装置
DE102021206508A1 (de) 2021-06-24 2022-12-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lektronischen Recheneinrichtung, elektronische Recheneinrichtung sowie Kraftfahrzeug
CN117315945B (zh) * 2023-11-30 2024-03-01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交通碰撞事故车辆救援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8724A2 (de) * 2004-04-08 2005-10-20 Compugroup Holding Ag Elektronisches gerät zur detektion einer notfallsituation, computersystem und praxis-edv-system
DE102007042111A1 (de) * 2007-09-05 2009-03-1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Telematik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Verfahren zur Übermittlung eines Notrufs und Telematikeinheit
CN101722852A (zh) * 2008-10-28 2010-06-0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行车安全监控装置及方法
JP5044140B2 (ja) * 2006-04-24 2012-10-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事故情報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事故情報記録装置
CN203086454U (zh) * 2013-01-15 2013-07-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终端控制系统、车载终端、汽车以及车辆呼叫系统
CN103342118A (zh) * 2013-07-05 2013-10-09 鲍晓东 车载报警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9205A (en) * 1997-03-07 1998-03-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 of an emergency signal and a method thereof using a driver's brain wave
KR20040073059A (ko) 2003-02-13 2004-08-19 에스케이텔레텍주식회사 사고정보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방법
US7552009B2 (en) * 2005-07-14 2009-06-23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data for use in a navigation system
KR20100036451A (ko) 2008-09-30 2010-04-08 주식회사 맥스포 차량용 유비쿼터스 센서 네트워크 시스템
US9491420B2 (en) * 2009-09-20 2016-11-08 Tibet MIMAR Vehicle security with accident notification and embedded driver analytics
KR101157864B1 (ko) * 2010-03-31 2012-06-22 권만준 스마트폰 기반의 자동차 주행 기록방법
KR20110113379A (ko) 2010-04-09 2011-10-17 주식회사 필컴 위급 상황 알림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30143519A1 (en) * 2010-07-29 2013-06-06 J&M I.P. Holding Company, Llc Fall-Responsive Emergency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WO2014172323A1 (en) * 2013-04-15 2014-10-23 Flextronics Ap, Llc Driver facts behavior information storage system
US9390612B2 (en) * 2013-11-26 2016-07-12 Verizon Telematics, Inc. Using audio signals in personal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8724A2 (de) * 2004-04-08 2005-10-20 Compugroup Holding Ag Elektronisches gerät zur detektion einer notfallsituation, computersystem und praxis-edv-system
JP5044140B2 (ja) * 2006-04-24 2012-10-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事故情報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事故情報記録装置
DE102007042111A1 (de) * 2007-09-05 2009-03-1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Telematik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Verfahren zur Übermittlung eines Notrufs und Telematikeinheit
CN101722852A (zh) * 2008-10-28 2010-06-0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行车安全监控装置及方法
CN203086454U (zh) * 2013-01-15 2013-07-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终端控制系统、车载终端、汽车以及车辆呼叫系统
CN103342118A (zh) * 2013-07-05 2013-10-09 鲍晓东 车载报警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227A (zh) * 2016-04-12 2016-08-17 广州智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自动求救系统
CN106236051A (zh) * 2016-08-19 2016-12-21 深圳市前海领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pg与ecg的智能无袖带血压健康监测手表
CN109564100A (zh) * 2016-11-21 2019-04-02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信息执行动作的系统与方法
CN110114245A (zh) * 2017-01-10 2019-08-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14245B (zh) * 2017-01-10 2021-1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84216A (zh) * 2017-03-03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紧急呼叫的方法及设备
CN109615837A (zh) * 2018-11-06 2019-04-12 苏州车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事故自动报警系统
CN113439290A (zh) * 2018-11-28 2021-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车车通信的紧急呼叫
US11812354B2 (en) 2018-11-28 2023-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mergency call based on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CN115209374A (zh) * 2022-09-14 2022-10-18 深圳位置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第三方呼叫中心的机动车报警系统
CN115209374B (zh) * 2022-09-14 2022-12-06 深圳位置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第三方呼叫中心的机动车报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3106A1 (en) 2015-12-09
EP2953106B1 (en) 2019-12-18
KR101562591B1 (ko) 2015-10-23
US9888885B2 (en) 2018-02-13
CN105303793B (zh) 2018-11-27
US20150342542A1 (en) 2015-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3793A (zh) 使用移动终端处理车辆的事故
CN105015552B (zh) 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15551B (zh) 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方法及车辆
KR102080747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US997448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894733B (zh) 驾驶员监控系统
EP3180222B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102135586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US10028227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otion-based low power implementing method thereof
EP3327520B1 (en) Watch-type terminal
US10182756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20160142128A (ko) 와치형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70119262A1 (en) Mobile terminal
US20160320839A1 (en) Wearable terminal and system including same
KR20150077360A (ko) 차량 사고 녹화 장치 및 그것의 방법
KR20170083403A (ko) 스마트 워치 및 그의 근전도 신호를 이용한 제어방법
KR2017012714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60124483A (ko) 노약자 관리 시스템, 그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제어하는 관리 서버
KR20170073307A (ko) 근력 증진을 위한 모바일 피트니스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70022690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689713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101696720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170084589A (ko) 워치 타입의 이동 단말기,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60012820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50142356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