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7211A - 假捻加工机以及假捻加工机的生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假捻加工机以及假捻加工机的生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97211A CN105297211A CN201510354027.5A CN201510354027A CN105297211A CN 105297211 A CN105297211 A CN 105297211A CN 201510354027 A CN201510354027 A CN 201510354027A CN 105297211 A CN105297211 A CN 1052972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mentioned
- thread
- carrier
- h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利用移动装置使多根纱线同时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之际能够防止纱线彼此接触的假捻加工机以及假捻加工机的生头方法。假捻加工机(1)具备:提供纱线(Ya、Yb)的喂纱筒子架(4),卷绕从喂纱筒子架(4)提供的纱线(Ya、Yb)的卷绕装置(7),配置在喂纱筒子架(4)与卷绕装置(7)之间的纱道上的第1加热装置(11),配置在第1加热装置(11)与卷绕装置(7)之间的上述纱道上的假捻装置(6a、6b),能够从第1加热装置(11)的纱线出口位置一侧移动到纱线入口位置附近、保持纱线(Ya、Yb)的移动装置(10),扩大被移动装置(10)保持的纱线(Ya、Yb)的间隔的限制导纱器(2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纱线实施假捻加工的假捻加工机以及假捻加工机的生头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假捻加工机。该假捻加工机具有:主机体,夹着作业空间与主机体相面对配置、保持喂纱卷装的喂纱筒子架,配置在主机体上方、假捻加工从喂纱筒子架提供的纱线的假捻装置,以及设置在主机体上、卷绕被假捻装置假捻过的纱线的卷绕装置等。并且,在从喂纱筒子架到假捻装置的纱道上,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侧依次配置有第1喂纱辊、加热装置、以及冷却装置。而且,在紧挨假捻装置的下游侧,配置有第2喂纱辊。并且,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在作业空间的上方使加热装置为上侧地朝斜上方配置在大致一条直线上。
并且,在加热装置的下部沿纱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用来将从喂纱筒子架提供的纱线生头到加热装置上的生头装置。生头装置在加热装置的下部具有沿纱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以及保持纱线、并且能够沿导轨从下方的生头准备位置移动到上方的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的移动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73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74219号公报
在往加热装置生头之际,操作人员将纱线依次钩挂到第1喂纱辊、第2喂纱辊、假捻装置上。此时,没让第1喂纱辊把持纱线。并且,让第2喂纱辊把持纱线。然后,通过将纱线钩挂到位于加热装置下端部附近的生头准备位置上的移动装置的引领导纱器上来保持纱线、利用假捻装置给纱线加捻,同时使移动装置沿导轨移动。由此,纱线与移动装置一起从生头准备位置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被钩挂到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上。另外,一般情况下,从喂纱部提供来的纱线在驱动假捻装置、实施假捻的状态下钩挂到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上,在该过程中或者结束后,通过用第1喂纱辊把持纱线完成拉伸假捻状态。
其中,在使移动装置从生头准备位置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之际,假捻装置与移动装置之间的距离随着移动装置靠近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而变大,伴随于此,假捻装置与移动装置之间纱线的长度也变长下去。但是,在像专利文献2那样利用一个加热装置加热多根纱线等情况下,利用一个移动装置使多根纱线同时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这种情况下,随着移动装置远离假捻装置,被保持在移动装置上的纱线与纱线所成的角度逐渐变小,纱线与纱线互相接近。
除此以外,像上述那样,在向加热装置生头时,假捻装置被驱动。因此,从纱线行走方向上看,假捻装置与移动装置之间的多根纱线分别画着圆似的捻回。如上所述,由于随着移动装置靠近加热装置的入口位置,假捻装置与移动装置之间纱线的长度变长,因此捻回的纱线画的圆逐渐变大下去。如果该捻回的纱线画的圆的直径比静止的纱线之间的距离大的话,则相邻的2根纱线接触了。即,2根纱线尤其是在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变小的移动装置附近容易接触。由此,存在产生断纱等问题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利用移动装置使多根纱线同时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之际能够防止纱线彼此接触的假捻加工机以及假捻加工机的生头方法。
发明第1方案的假捻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提供多根纱线的喂纱部,卷绕从上述喂纱部提供来的上述多根纱线的卷绕部,配置在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纱道上的加热装置,配置在上述加热装置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上述纱道每个上的多个假捻装置,能够从上述加热装置的纱线出口位置一侧移动到纱线入口位置附近、保持上述多根纱线的移动装置,以及扩大由上述移动装置保持的上述多根纱线的间隔的纱线分离机构。
本发明中从喂纱部提供的多根纱线被能够从加热装置的纱线出口位置一侧移动到纱线入口位置的移动装置保持。而且,假捻加工机具备扩大多根纱线之间的间隔的纱线分离机构。因此,在移动装置从加热装置的纱线出口位置一侧移动到纱线入口位置时,能够使多根纱线边互相保持距离边移动。由此,在用移动装置使多根纱线同时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之际,能够防止纱线与纱线的接触。由此,能够防止断纱等问题。
发明第2方案的假捻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纱线分离机构设置在上述移动装置。
本发明中纱线分离机构设置在移动装置。因此,在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变近的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附近,能够将多根纱线分别分离开。由此,多根纱线在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比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附近大的下游侧也被分离开。因此,能够防止纱线与纱线接触。
发明第3方案的假捻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用来将上述多根纱线引导到上述加热装置的引领导纱器,上述纱线分离机构为使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比上述多根纱线钩挂在上述引领导纱器上的位置处更分离地至少钩挂一根纱线的限制导纱器,上述限制导纱器设置在上述引领导纱器附近。
本发明中,纱线分离机构为为了将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比多根纱线钩挂到引领导纱器上的位置上的距离更大地至少钩挂一根纱线的限制导纱器,限制导纱器设置在引领导纱器附近。因此,多根纱线使在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引领导纱器附近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比多根纱线生头到引领导纱器的位置上的距离大地被分离开。由此,多根纱线即使在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比在引领导纱器附近的距离大的下游侧也被分离。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纱线与纱线接触。
发明第4方案的假捻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引领导纱器为当上述多根纱线被上述移动装置移动到上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时,防止捻从上述假捻装置传播到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一侧的止捻导纱器。
本发明中,引领导纱器为当上述多根纱线被上述移动装置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时阻止多根纱线的捻的止捻导纱器。因此,多根纱线在比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的止捻导纱器靠上游的一侧捻被阻止。因此,多根纱线在比止捻导纱器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不被捻回。由此,与多根纱线在比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和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一侧这两侧分别捻回的情况相比,纱线与纱线之间在比止捻导纱器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和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一侧这两侧的最接近距离变大。因此,能够分别在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和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一侧防止纱线彼此接触。并且,也能够防止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一侧的纱线与纱线行走方向下游一侧的纱线接触。
发明第5方案的假捻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加热装置被使其长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配置,上述多根纱线的入口位置配置在其长度方向上端一侧,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用来将上述多根纱线引导到上述加热装置的引领导纱器,上述纱线分离机构为使相邻的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比上述多根纱线钩挂在上述引领导纱器上的位置处更分离地至少钩挂一根纱线的限制导纱器,上述限制导纱器设置在上述纱线出口一侧的下部。
本发明中,加热装置被使其长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配置,多根纱线的纱线入口位置配置在其长度方向上端一侧。多根纱线在被移动装置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之际,多根纱线中的至少一根被钩挂到设置在加热装置的纱线出口一侧的下部的纱线分离机构上。因此,钩挂到纱线分离机构上的纱线离与其相邻的纱线的纱道的距离变大,因此多根纱线被纱线之间的间隔大地分离开。由此,能够防止纱线与纱线接触。
发明第6方案为假捻加工机的生头方法,所述假捻加工机具备:提供多根纱线的喂纱部,卷绕从上述喂纱部提供来的上述多根纱线的卷绕部,配置在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纱道上的加热装置,配置在上述加热装置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上述纱道上的2个假捻装置,能够从上述加热装置的纱线出口位置一侧移动到纱线入口位置、保持上述多根纱线的移动装置,以及扩大被上述移动装置保持的上述多根纱线的间隔的纱线分离机构;该生头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多根纱线分别钩挂到上述2个假捻装置上,当使上述移动装置移动到上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时,利用上述纱线分离机构扩大多根纱线的间隔。
本发明中,与第1方案一样,从喂纱部提供的多根纱线被能够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的移动装置保持,并且具备扩大它们之间的间隔的纱线分离机构。因此,在移动装置从加热装置的上述加热装置的纱线出口位置一侧移动到纱线入口位置之际,多根纱线能够边互相保持距离边移动。由此,在用一个移动装置使多根纱线同时移动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之际,能够防止纱线与纱线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纱线卷绕过程中假捻加工机的概略图;
图2为在导轨上移动中的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将2根纱线分别钩挂到第1喂纱辊、第2喂纱辊和2个假捻装置上时假捻加工机的概略图;
图4为在生头准备位置将2根纱线钩挂到移动装置上的假捻加工机的概略图;
图5为在将2根纱线钩挂到移动装置上以后,将移动装置从生头准备位置移动到第1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过程中的假捻加工机的概略图;
图6(a)~(c)为在导轨的弯曲部移动过程中的移动装置的概略图;
图7为使移动装置移动到生头结束位置时的假捻加工机的概略图;
图8(a)~(d)为表示生头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图中,1-假捻加工机;4-喂纱筒子架;6a-假捻装置;6b-假捻装置;10-移动装置;11-第1加热装置;12a-冷却装置;12b-冷却装置;13-导轨;16-止捻导纱器(引领导纱器);16a-止捻导纱器;16b-止捻导纱器;20-第1喂纱辊;21-第2喂纱辊;24-限制导纱器;24a-第1限制部;24b-第2限制部;30-生头装置;Ya-纱线;Yb-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为将本发明应用于例如对聚酯纤维、聚酰胺等热可塑性合成纤维实施假捻来付与卷缩、制造富于伸缩性的加工纱的假捻加工机1的技术。
如图1所示,假捻加工机1具有主机体2、喂纱筒子架4、2个假捻装置6a、6b、卷绕装置7、生头装置30等。主机体2沿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地配置。喂纱筒子架4为用来保持2个喂纱卷装5的部件。喂纱筒子架4夹着作业空间3地与主机体2相面对配置。2个假捻装置6a、6b为用来假捻加工从喂纱筒子架4提供的2根纱线Ya、Yb的装置。2个假捻装置6a、6b配置在主机体2的上方。卷绕装置7为用来卷绕被2个假捻装置6a、6b假捻过的各纱线Ya、Yb的装置。卷绕装置7设置在主机体2上。生头装置30为用来将2根纱线Ya、Yb分别生头到后述的第1加热装置11上的装置。生头装置30在紧挨第1加热装置11的下方沿第1加热装置11的纱线行走路径11a、11b设置。
假捻加工机1由上述装置等的集合构成一个跨度(span),这样的跨度以主机体2的远离作业空间3一侧的端部为对称轴而轴对称地配置,同时沿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配设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并且,作业空间3沿它们的配设方向开通。另外,操作人员在该作业空间3进行作业。
喂纱筒子架4(本发明的喂纱部)为用来保持喂纱卷装5、分别提供喂纱卷装5的纱线Ya、Yb的部件。
2个假捻装置6a、6b为用来假捻从喂纱筒子架4提供的纱线Ya、Yb的装置。作为2个假捻装置6a、6b能够使用例如日本特开平8-260271号公报公示那样的盘式装置,或者日本特开2010-65354号公报公开那样的带式夹持加捻装置。2个假捻装置6a、6b被以在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错开的状态配置。更具体为,2个假捻装置6a、6b中配置在纸面右侧的假捻装置6a配置在比配置在纸面左侧的假捻装置6b靠上方并且配置在纸面里侧。
并且,卷绕装置7(本发明的卷绕部)为用来卷绕被2个假捻装置6a、6b假捻过的2根纱线Ya、Yb,形成卷装的装置。
在从喂纱筒子架4到2个假捻装置6a、6b的纱道上,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第1喂纱辊20、第1加热装置11、以及2个冷却装置12a、12b。并且,在从2个假捻装置6a、6b到卷绕装置7的纱道上,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第2喂纱辊21、交织喷嘴14、第2加热装置15、第3喂纱辊22、以及给油辊40。
第1喂纱辊20配置在作业空间3的喂纱筒子架4一侧的上方。第1加热装置11配置在作业空间3的上方、比第1喂纱辊20还靠上方的位置。2个冷却装置12a、12b配置在作业空间3上方的比第1加热装置11靠主机体2一侧。并且,第1加热装置11和2个冷却装置12a、12b在作业空间3的上方朝纸面的右斜上方配置成大致一条直线。
在第1加热装置11中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下侧开口的纱线行走路径11a、11b。从喂纱筒子架4提供的2根纱线Ya、Yb插入该纱线行走路径11a、11b内。由此,2根纱线Ya、Yb在第1加热装置11内行走,在纱线行走路径11a、11b中行走的过程中被付与从位于第1加热装置11内的加热板(未图示)发出的热。另外,2条纱线行走路径11a、11b被分隔开,在第1加热装置11内,分别在2条纱线行走路径11a、11b中行走的2根纱线Ya、Yb互相不接触。并且,通过第1加热装置11后的2根纱线Ya、Yb分别通过2个冷却装置12a、12b,通过这样被冷却、热定型。
第2喂纱辊21配置在主机体2的上方。交织喷嘴14配置在主机体2的上方、比第2喂纱辊21靠下方的位置上。第2加热装置15设置在主机体2上,从作业空间3看,配置在卷绕装置7的里侧。各个装置被这样布局,围绕作业空间3地形成从喂纱筒子架4到卷绕装置7的纱道。
并且,第1~第3喂纱辊20~22为用来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向下游一侧输送纱线Ya、Yb的辊。使第2喂纱辊21的送纱速度比第1喂纱辊20的送纱速度快地设定各送纱速度。因此,在第1喂纱辊20与第2喂纱辊21之间纱线Ya、Yb被拉伸。并且,使第3喂纱辊22的送纱速度比第2喂纱辊21的送纱速度慢地设定各送纱速度。因此,在第2喂纱辊21与第3喂纱辊22之间,纱线Ya、Yb被松弛。
2根纱线Ya、Yb通过卷挂在给油辊40上被付与油剂。
并且,在主机体2的纸面右侧设置有像后述那样卷绕将2根纱线Ya、Yb并纱后的纱线Yc的卷绕装置7。卷绕装置7具有摇架9、筒管支架(未图示)、横动装置(未图示)等。
摇架9摆动自由地支承在卷绕装置7上。在摇架9上安装有筒管支架。筒管支架从其长度方向的两外侧夹着圆筒状的筒管8地对其进行保持。
横动装置具备沿筒管8的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横动导纱器(未图示)。横动导纱器由横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驱动,使第3喂纱辊22输送来的纱线Yc沿与纸面正交的方向横动。横动的纱线Yc卷绕到与筒管支架一体旋转的筒管8上,形成卷装。
并且,在紧挨第1加热装置11的下方,如图1所示设置有用来将从喂纱筒子架4提供的2根纱线Ya、Yb生头到第1加热装置11的纱线行走路径11a、11b中的生头装置30。生头装置30具有导轨13和移动装置10。
导轨13沿第1加热装置11的纱线行走路径11a、11b设置在紧挨第1加热装置11的下方。在导轨13上安装有移动装置10。在导轨13设置有气缸(未图示)。通过驱动该气缸,移动装置10能够沿导轨13的长度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在导轨13的上端部设置有具有弯曲部41a的引导板41。
如图2所示,移动装置10通过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端部(纸面左侧端部)的连接部件18安装在导轨13上。移动装置10能够在设置在导轨13中的气缸的驱动下相对于导轨13的长度方向移动。更具体为,移动装置10能够在导轨13的下端部一侧(纱线出口一侧)、操作人员钩挂纱线Ya、Yb时的生头准备位置与导轨13的上端部、2根纱线Ya、Yb向第1加热装置11的生头结束的位置即生头结束位置之间移动。
并且,移动装置10具有能够以转动轴17为中心转动地安装在连接部件18上的引导支承部件23以及安装在引导支承部件23顶端部的止捻导纱器16。作为止捻导纱器16不局限于特定的结构,能够使用例如日本特表2008-544100号公报、特开2012-102452号公报中说明的结构。止捻导纱器16具有逐根钩挂2根纱线Ya、Yb的2个止捻导纱部16a、16b。2个止捻导纱部16a、16b为能够旋转的辊。2个止捻导纱部16a、16b使各自的轴心方向与导轨13的长度方向正交地安装。2根纱线Ya、Yb通过逐根钩挂到2个止捻导纱部16a、16b上,能抑制捻传播到比止捻导纱器16靠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一侧。并且,在止捻导纱器16的附近设置有导辊19。该导辊19在到达导轨13的上端部时设置在其外周部的导槽19a与引导板41的弯曲部41a卡合。由此,像图6所示那样,移动装置10能够以转动轴17为中心沿弯曲部41a移动。并且,在止捻导纱器16上安装有像后述那样在使移动装置10从生头准备位置移动到生头结束位置之际防止2根纱线Ya、Yb互相接触的限制导纱器24。
通过驱动设置在导轨13内的气缸(未图示),经由连接部件18安装的移动装置10能够边被导轨13引导边沿第1加热装置11的纱线行走路径11a、11b移动。
接着,说明直到从喂纱筒子架4提供的2根纱线Ya、Yb被卷绕装置7卷绕的假捻加工机1的动作。
在第1喂纱辊20与第2喂纱辊21之间被拉伸过的2根纱线Ya、Yb被2个假捻装置6a、6b分别付与捻。由2个假捻装置6a、6b形成的捻传播到止捻导纱器16。此外,被拉伸并被加捻后的2根纱线Ya、Yb在被第1加热装置11加热后,被2个冷却装置12a、12b冷却并热定型。被加捻和热定型后的2根纱线Ya、Yb在分别通过2个假捻装置6a、6b后,直到第2喂纱辊21之前被退捻。通过这样被拉伸假捻加工过的2根纱线Ya、Yb边在第2喂纱辊21与第3喂纱辊22之间松弛边被第2加热装置15进行热处理。此外,2根纱线Ya、Yb被卷绕装置7卷绕到筒管8上、形成卷装。
但是,虽然后面还要进行说明,生头时首先将纱线Ya、Yb钩挂到第1喂纱辊20、第2喂纱辊21、2个假捻装置6a、6b上。然后,使用移动装置10使从第1喂纱辊20向假捻装置6a、6b行走的纱线Ya、Yb向上方移动,生头到第1加热装置11上。其中,在不驱动2个假捻装置6a、6b地使2根纱线Ya、Yb行走的情况下,2个假捻装置6a、6b因与纱线Ya、Yb的摩擦而损伤了。因此通常驱动2个假捻装置6a、6b,从喂纱筒子架4提供的2根纱线Ya、Yb在实施假捻的状态下生头到第1加热装置11上。
其中,在使移动装置10移动到第1加热装置11的上端部(纱线入口附近)之际,2个假捻装置6a、6b与移动装置10之间的距离随着移动装置10靠近第1加热装置11的上端部而逐渐变大。伴随于此,钩挂到移动装置10上的纱线Ya与纱线Yb构成的角度变小下去。因此,尤其是在移动装置10附近,2根纱线Ya、Yb靠近。除此以外,像以上叙述的那样,在向第1加热装置11生头时,2个假捻装置6a、6b被驱动。因此,2根纱线Ya、Yb从纱线行走方向看在2个假捻装置6a、6b与移动装置10之间分别画着圆地捻回。如上所述,由于随着移动装置10靠近加热装置11上游的生头结束位置,纱线Ya、Yb在假捻装置6a、6b与移动装置10之间的长度变长,因此2根纱线Ya、Yb的捻回半径也变大下去。如果该捻回的纱线画的圆的直径比静止的纱线之间的距离大,则2根纱线Ya、Yb就接触了。即,2根纱线Ya、Yb尤其是在纱线Ya与纱线Yb之间的距离变小的移动装置10附近容易接触。由此,2根纱线Ya、Yb有产生断纱等问题的担忧。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本实施方式中在止捻导纱器16中安装有用来防止像上述那样在使移动装置10从生头准备位置移动到第1加热装置11上游的生头结束位置之际2根纱线Ya、Yb接触的限制导纱器24(本发明的纱线分离机构)。
如图2所示,限制导纱器24安装在移动装置10的止捻导纱器16附近。更具体为,限制导纱器24沿止捻导纱器16的轴方向横跨止捻导纱器16地安装在紧挨止捻导纱器16的上方。限制导纱器24为呈近似L字型的金属丝。限制导纱器24在其一端部具有形成为U字型的第1限制部24a。从引导支承部件23的长度方向看,第1限制部24a和止捻导纱部16a在止捻导纱器16的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并且,从引导支承部件23的长度方向看,形成于限制导纱器24并且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第2限制部24b与止捻导纱部16b在止捻导纱器16的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但是,如从图2能理解的那样,第1限制部24a位于比第2限制部24b离止捻导纱器16远的位置上。因此,第1限制部24a与第2限制部24b之间的直线距离d1比挂在止捻导纱部16a上的纱线Ya与挂在止捻导纱部16b上的纱线Yb的间隔d2大。
接着,说明在向筒管8卷绕之前假捻加工机1向各装置的生头。另外,在向第1喂纱辊20、第2喂纱辊21、2个假捻装置6a、6b、限制导纱器24和止捻导纱器16生头时,操作人员在作业空间3中搭乘在生头用的作业台车(未图示)上进行生头。并且,图3~图7中为了使2根纱线Ya、Yb的纱道容易理解,对于实际上通过各装置内而看不见的纱线Ya、Yb也用实线进行图示。
首先,如图3所示,用设置在主机体2上部的吸管31吸引从喂纱筒子架4提供的纱线Ya、Yb。此时,被吸管31吸引的纱线Ya、Yb变成直线状横贯作业空间3的状态。然后,将纱线Ya、Yb分别依次钩挂到第1喂纱辊20、第2喂纱辊21和2个假捻装置6a、6b上。此时,第1喂纱辊20、第2喂纱辊21和2个假捻装置6a、6b始终旋转着。并且,设置于第1喂纱辊20的开合式辊不把持纱线Ya、Yb地张开,设置于第2喂纱辊21的开合式辊闭合成把持纱线Ya、Yb的状态。
然后,像图4所示那样使移动装置10移动到位于导轨13下端部的生头准备位置,将2根纱线Ya、Yb中的钩挂在配置于左侧的假捻装置6b上的纱线Yb依次钩挂到限制导纱器24的第2限制部24b和止捻导纱器16的止捻导纱部16b上。然后,将2根纱线Ya、Yb中的钩挂在配置于纸面里侧的假捻装置6a上的纱线Ya依次钩挂到限制导纱器24的第1限制部24a和止捻导纱部16a上。
然后,使2个假捻装置6a、6b变成加捻状态。由此,从纱线行走方向看,2根纱线Ya、Yb在2个假捻装置6a、6b与移动装置10上的止捻导纱器16之间画圆地捻回。另外,此时2个假捻装置6a、6b的加捻方向可以是2个假捻装置6a、6b之间不同的方向(所谓SZ捻)或相同的方向(所谓SS捻或ZZ捻)中的任一个。
然后,像图5所示那样驱动设置在导轨13内的气缸(未图示)使移动装置10从生头准备位置移动到导轨13上端部的生头结束位置。另外,生头结束位置为2根纱线Ya、Yb向第1加热装置11生头结束、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行的位置。在使移动装置10沿导轨13移动到第1加热装置11上游的生头结束位置之际,随着移动装置10靠近第1加热装置11上游的生头结束位置,2个假捻装置6a、6b与移动装置10之间的距离变大下去。伴随于此,挂在移动装置10上的纱线Ya与纱线Yb形成的角度变小下去。因此,尤其是在移动装置10附近,2根纱线Ya、Yb靠近。除此以外,像上述那样,在向第1加热装置11生头时,驱动2个假捻装置6a、6b。因此,从纱线行走方向看,2根纱线Ya、Yb分别在2个假捻装置6a、6b与移动装置10之间画圆地捻回。因此,纱线Ya与纱线Yb之间的最近距离变得更近。
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喂纱筒子架4提供的2根纱线Ya、Yb中的钩挂在配置于图1的纸面靠近身边一侧的假捻装置6b上的纱线Yb依次钩挂到图2所示的限制导纱器24的第2限制部24b和止捻导纱器16的止捻导纱部16b上。并且,将2根纱线Ya、Yb中的钩挂在配置于图1的纸面里侧的假捻装置6a上的纱线Ya依次钩挂到图2所示的限制导纱器24的第1限制部24a和止捻导纱部16a上。如图2所示,由于第1限制部24a与第2限制部24b之间的间隔d1比钩挂在止捻导纱部16a上的纱线Ya与钩挂在止捻导纱部16b上的纱线Yb之间的间隔d2大,因此能够使纱线Ya与纱线Yb之间的距离最小的止捻导纱器16附近的纱线Ya与纱线Yb之间的间隔d1比原本钩挂在止捻导纱部16a上的纱线Ya与钩挂在止捻导纱部16b上的纱线Yb之间的间隔d2大。由此,能够在假捻2根纱线Ya、Yb并使其移动到第1加热装置11的纱线入口位置之际防止2根纱线Ya、Yb的接触。
并且,通过利用安装在移动装置10中的限制导纱器24,在2根纱线Ya、Yb的距离最小的止捻导纱器16附近使2根纱线Ya、Yb分离,2根纱线Ya、Yb在2根纱线Ya、Yb彼此的间隔比止捻导纱器16附近大的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一侧也被分离开。由此,能够切实地防止纱线Ya与纱线Yb接触。
并且,2根纱线Ya、Yb在比第1加热装置11靠上游的一侧分别钩挂到止捻导纱器16上。因此,2根纱线Ya、Yb在比止捻导纱器16靠上游的一侧被止捻,所以2根纱线Ya、Yb在比止捻导纱器16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不捻回。由此,与2根纱线Ya、Yb在比第1加热装置11的纱线入口位置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侧和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侧这两侧都分别捻回的情况相比,在比止捻导纱器16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侧和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侧,2根纱线Ya、Yb之间或者纱线Ya彼此、或者纱线Yb彼此之间的最近距离变大。因此,在向第1加热装置11生头时,能够分别在比止捻导纱器16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侧和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侧防止2根纱线Ya、Yb接触。并且,能够防止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侧的纱线与纱线行走方向下游侧的纱线接触。
另外,在加捻方向为相同方向(所谓SS捻或ZZ捻)的情况下,与加捻方向为不同方向(所谓SZ捻)的情况相比,2根纱线Ya、Yb彼此更容易缠绕。因此,在2根纱线Ya、Yb的加捻方向为相同方向的情况下,本发明更为有效。
并且,当移动装置10像图6(a)所示那样到达设置在导轨13上端部的引导板41的弯曲部41a时,导辊19的导槽19a沿弯曲部41a行走,并且以转动轴17为中心转动。由此,移动装置10像图6(b)所示那样沿引导板41的弯曲部41a移动。进而,像图6(c)所示那样,到达第1加热装置11的纱线入口位置即移动装置10的长度方向与第1加热装置11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生头结束位置。并且,在移动装置10的转动轴17附近,安装有为了在生头结束位置使止捻导纱器16上游侧的纱线Ya、Yb不通过第1加热装置11内而将2根纱线Ya、Yb弯曲的纱线弯曲引导器42。通过移动装置10移动到生头结束位置,2根纱线Ya、Yb像图7所示那样分别离开形成于限制导纱器24的第1限制部24a和第2限制部24b,自动地进入第1加热装置11和2个冷却装置12a、12b内。然后,通过在第1加热装置11的下侧盖上盖(未图示)进行密封。另外,如先前叙述过的那样,由于第1加热装置11内的2条纱线行走路径11a、11b被分隔,因此2根纱线Ya、Yb在插入第1加热装置11内以后在比止捻导纱器16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一侧也不互相接触。因此,2根纱线Ya、Yb离开限制导纱器24也没有问题。
然后,通过闭合设置于第1喂纱辊20的开合式辊把持2根纱线Ya、Yb。通过以上过程结束2根纱线Ya、Yb的拉伸假捻工序。然后,将吸枪(未图示)安装到第2加热装置15的下端附近,在第2加热装置15的上游端导纱器33附近切断被吸管31吸引的2根纱线Ya、Yb。如果这样,与喂纱筒子架4相连的2根纱线Ya、Yb通过第2加热装置15内,被吸枪(未图示)吸引。然后,使交织喷嘴14变成流过压缩空气的状态。由此,纱线Ya、Yb形成交织部而并纱成1根纱线Yc。然后,在将纱线Yc钩挂到第3喂纱辊22、给油辊40后,将纱线Yc钩挂到设置在卷绕装置7的筒管8上,完成生头。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在权利要求范围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种种设计变更。
虽然本实施方式中2根纱线Ya、Yb分别钩挂在限制导纱器24的第1限制部24a、第2限制部24b上,但2根纱线Ya、Yb也可以例如不将2根纱线Ya、Yb中的一根钩挂在第2限制部24b上,而仅将另一根钩挂在第1限制部24a上。即,2根纱线Ya、Yb也可以不两根都钩挂在限制导纱器24上。通过至少其中的一根钩挂到限制导纱器24上,2根纱线Ya、Yb只要它们之间的距离比原本挂在止捻导纱器16上时2根纱线Ya、Yb的距离——即止捻导纱部16a与止捻导纱部16b之间的间隔大地被钩挂就可以。
并且,虽然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为限制导纱器24呈具有第1限制部24a和第2限制部24b的近似L字型,但限制导纱器24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使2根纱线Ya、Yb的距离比挂在止捻导纱器16上时的2根纱线Ya、Yb的距离——即止捻导纱部16a与止捻导纱部16b之间的间隔大地进行钩挂,限制导纱器24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
并且,虽然记载为限制导纱器24为金属丝,但不是金属丝也可以。只要使2根纱线Ya、Yb之间的距离比挂在止捻导纱器16时的2根纱线Ya、Yb的距离——即止捻导纱部16a与止捻导纱部16b之间的间隔大地进行钩挂,限制导纱器24可以是任何材质。
并且,虽然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导纱器24安装在止捻导纱器16上,但限制导纱器并不局限于上述形态。限制导纱器也可以例如像图8所示那样设置在第1加热装置11的下端部。钩挂在图8的限制导纱器25上的纱线Ya、Yb之间的间隔比钩挂在止捻导纱器16上的位置更分离。这种情况下,当将2根纱线Ya、Yb生头到第1加热装置11上时,首先像图8(a)所示那样将2根纱线Ya、Yb中的一根纱线Ya钩挂到限制导纱器25上,然后钩挂到止捻导纱器16的止捻导纱部16a上,将另一根纱线Yb钩挂到止捻导纱器16的止捻导纱部16b上。然后像图8(b)、(c)所示那样,通过驱动气缸(未图示)使移动装置10从生头准备位置移动到生头结束位置。此时,由于纱线Ya钩挂在限制导纱器25上,因此即使在移动装置10移动的过程中,2根纱线Ya、Yb也被使纱线之间的间隔变大地进行分离。移动装置10移动结束后,通过操作人员取下钩挂在限制导纱器25上的纱线Ya,像图8(d)所示那样,纱线Ya被导入第1加热装置11的正规的纱道上,完成生头。通过上述过程,能够2根纱线Ya、Yb互相不接触地完成向1加热装置11生头。另外,虽然图8中记载了将纱线Ya钩挂到限制导纱器25上的情况,但钩挂到限制导纱器25上的纱线可以是纱线Ya、Yb中的任一个。
并且,虽然本实施方式中将限制导纱器24应用于结构为使钩挂有2根纱线Ya、Yb的移动装置10移动到第1加热装置11上端部的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侧进行生头的假捻加工机1,但也可以将上述那样的限制导纱器应用于结构为使钩挂有2根纱线Ya、Yb的移动装置移动到第1加热装置的纱线行走方向下游侧进行生头的假捻加工机。另外,在该结构的假捻加工机的情况下,由于移动装置配置在第1加热装置的下游侧,因此如果在移动装置中设置止捻导纱器的话,则捻被该止捻导纱器阻止了,因此在没有加捻的状态下将2根纱线Ya、Yb插入了第1加热装置内。因此,安装在移动装置上保持2根纱线Ya、Yb的引领导纱器应用不是止捻导纱器的导纱器。
并且,虽然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了移动装置10通过设置于导轨13的气缸(未图示)移动,但移动装置10也可以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来移动。
并且,直到给第1加热装置11生头结束的生头的顺序并不局限于此。
并且,虽然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了2根纱线Ya、Yb通过交织喷嘴14形成交织部,通过这样并纱、形成一个卷装的情况,但也可以例如2根纱线Ya、Yb分别单独地形成卷装。此时,也可以在一个摇架上形成2个卷装。
并且,虽然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加工2根纱线Ya、Yb的情况,但纱线的数量也可以是3根以上。例如,也可以在安装于移动装置上的导辊上设置3个以上的能够分别卷挂纱线的导槽,通过设置用来分隔纱线的限制导纱器而在纱线与纱线之间设置距离。
Claims (6)
1.一种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提供多根纱线的喂纱部,
卷绕从上述喂纱部提供来的上述多根纱线的卷绕部,
配置在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纱道上的加热装置,
配置在上述加热装置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上述纱道上的多个假捻装置,
能够从上述加热装置的纱线出口位置一侧移动到纱线入口位置附近、保持上述多根纱线的移动装置,以及
扩大由上述移动装置保持的上述多根纱线的间隔的纱线分离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分离机构设置在上述移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用来将上述多根纱线引导到上述加热装置的引领导纱器,
上述纱线分离机构为使相邻的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比上述多根纱线钩挂在上述引领导纱器上的位置处更分离地至少钩挂一根纱线的限制导纱器,
上述限制导纱器设置在上述引领导纱器附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引领导纱器为当上述多根纱线被上述移动装置移动到上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时,防止捻从上述假捻装置传播到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一侧的止捻导纱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装置被使其长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配置,
上述多根纱线的入口位置配置在其长度方向上端一侧,
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用来将上述多根纱线引导到上述加热装置的引领导纱器,
上述纱线分离机构为使相邻的纱线与纱线之间的距离比上述多根纱线钩挂在上述引领导纱器上的位置处更分离地至少钩挂一根纱线的限制导纱器,
上述限制导纱器设置在上述加热装置的下端部。
6.一种假捻加工机的生头方法,所述假捻加工机具备:提供多根纱线的喂纱部,卷绕从上述喂纱部提供来的上述多根纱线的卷绕部,配置在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纱道上的加热装置,配置在上述加热装置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上述纱道上的2个假捻装置,能够从上述加热装置的纱线出口位置一侧移动到纱线入口位置、保持上述多根纱线的移动装置,以及扩大被上述移动装置保持的上述多根纱线的间隔的纱线分离机构;
该生头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多根纱线分别钩挂到上述2个假捻装置上,当使上述移动装置移动到上述加热装置的纱线入口位置时,利用上述纱线分离机构扩大多根纱线的间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37802 | 2014-07-03 | ||
JP2014137802 | 2014-07-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97211A true CN105297211A (zh) | 2016-02-03 |
CN105297211B CN105297211B (zh) | 2018-11-09 |
Family
ID=5519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54027.5A Active CN105297211B (zh) | 2014-07-03 | 2015-06-24 | 假捻加工机以及假捻加工机的生头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57342B2 (zh) |
CN (1) | CN105297211B (zh) |
TW (1) | TWI65625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3547A (zh) * | 2016-02-25 | 2016-05-25 | 浙江昌隆化纤有限公司 | 一种纺丝高速卷绕机一步升头法 |
CN113874566A (zh) * | 2019-05-28 | 2021-12-31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加热行进中的纱线的加热装置 |
CN114379070A (zh) * | 2020-10-22 | 2022-04-22 | 布鲁克纳机械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纵向拉伸机构以及用于更换经受磨损的结构单元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28574B2 (ja) | 2018-03-16 | 2022-08-3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 |
JP7128575B2 (ja) | 2018-03-16 | 2022-08-3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6076A (zh) * | 1997-02-04 | 1999-05-05 | 巴马格股份公司 | 假捻变形机 |
CN1272151A (zh) * | 1998-05-22 | 2000-11-01 | 巴马格股份公司 | 卷曲变形机 |
CN1287581A (zh) * | 1998-10-12 | 2001-03-14 | 巴马格股份公司 | 卷曲变形机 |
CN1325464A (zh) * | 1998-10-31 | 2001-12-05 | 帝人制机株式会社 | 纤维机械的挂纱装置和挂纱方法 |
CN1468194A (zh) * | 2000-11-09 | 2004-01-14 | �����ɷ� | 卷曲变形机和用于行进中的长丝生头的方法 |
CN1550588A (zh) * | 2003-02-27 | 2004-12-01 |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长丝生头的方法和假捻变形机 |
JP2009074219A (ja) * | 2007-08-30 | 2009-04-09 | Tmt Machinery Inc | 糸条巻取機、及び仮撚加工機 |
CN102583105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输送装置、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纱线卷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6481U (ja) * | 1992-08-03 | 1994-03-0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延伸仮撚機の糸掛け装置 |
JPH0633978U (ja) * | 1992-10-01 | 1994-05-0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仮撚機の糸掛け装置 |
FR2745011B1 (fr) * | 1996-02-20 | 1998-03-13 | Icbt Roanne | Machin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 fil mixte par assemblage de deux fils textures par fausse torsion |
JP2002220754A (ja) * | 2001-01-18 | 2002-08-09 | Murata Mach Ltd | 仮撚加工機の糸掛け装置及び仮撚加工機に対する糸掛け方法 |
JP2002242034A (ja) * | 2001-02-14 | 2002-08-28 | Murata Mach Ltd | 仮撚機の糸通し装置 |
JP2003089939A (ja) * | 2001-09-13 | 2003-03-28 | Murata Mach Ltd | 仮撚加工機 |
JP5599286B2 (ja) * | 2010-11-01 | 2014-10-0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 |
CN204982203U (zh) * | 2015-09-22 | 2016-01-20 | 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弹机用电动生头装置 |
-
2015
- 2015-06-15 JP JP2015120415A patent/JP64573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6-24 CN CN201510354027.5A patent/CN105297211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02 TW TW104121489A patent/TWI65625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6076A (zh) * | 1997-02-04 | 1999-05-05 | 巴马格股份公司 | 假捻变形机 |
CN1272151A (zh) * | 1998-05-22 | 2000-11-01 | 巴马格股份公司 | 卷曲变形机 |
CN1287581A (zh) * | 1998-10-12 | 2001-03-14 | 巴马格股份公司 | 卷曲变形机 |
CN1325464A (zh) * | 1998-10-31 | 2001-12-05 | 帝人制机株式会社 | 纤维机械的挂纱装置和挂纱方法 |
CN1468194A (zh) * | 2000-11-09 | 2004-01-14 | �����ɷ� | 卷曲变形机和用于行进中的长丝生头的方法 |
CN1550588A (zh) * | 2003-02-27 | 2004-12-01 |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长丝生头的方法和假捻变形机 |
JP2009074219A (ja) * | 2007-08-30 | 2009-04-09 | Tmt Machinery Inc | 糸条巻取機、及び仮撚加工機 |
CN102583105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输送装置、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纱线卷绕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3547A (zh) * | 2016-02-25 | 2016-05-25 | 浙江昌隆化纤有限公司 | 一种纺丝高速卷绕机一步升头法 |
CN113874566A (zh) * | 2019-05-28 | 2021-12-31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加热行进中的纱线的加热装置 |
CN113874566B (zh) * | 2019-05-28 | 2023-11-17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加热行进中的纱线的加热装置 |
CN114379070A (zh) * | 2020-10-22 | 2022-04-22 | 布鲁克纳机械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纵向拉伸机构以及用于更换经受磨损的结构单元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2434A (zh) | 2016-01-16 |
JP6457342B2 (ja) | 2019-01-23 |
JP2016027218A (ja) | 2016-02-18 |
TWI656252B (zh) | 2019-04-11 |
CN105297211B (zh) | 2018-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97211A (zh) | 假捻加工机以及假捻加工机的生头方法 | |
CN102002784B (zh) | 假捻加工机 | |
CN102730485B (zh) | 纺丝卷绕机 | |
CN102330163B (zh) | 纺丝卷绕装置 | |
CN103010849B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
CN102465374B (zh) | 假捻加工机 | |
CN104278347B (zh) | 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以及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 | |
CN103014961B (zh) |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
CN102040122B (zh) | 丝线输送装置 | |
CN104816984A (zh) | 丝线卷绕机 | |
EP2554506B1 (en) | Yarn winder | |
EP2674379B1 (en) |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ackages | |
US10472740B2 (en) | Textile mach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 |
CN106192105B (zh) | 假捻加工机 | |
CN103014942B (zh) | 纺纱机 | |
CN101792076A (zh) | 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 | |
CN101736422B (zh) | 纺丝卷绕机 | |
CN102897598A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5256417B (zh) |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 |
CN102583105A (zh) | 纱线输送装置、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纱线卷绕方法 | |
CN103014964B (zh) | 纤维机械 | |
CN103898639A (zh) | 纱线存积装置及纺纱单元 | |
CN104278346B (zh) | 纺丝牵引机及纺丝牵引方法 | |
CN103274261A (zh) | 一种线筒分绕机中导线杆的伸缩机构 | |
US10533267B2 (en) | Textile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ving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