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2009A - 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2009A
CN105292009A CN201510404363.6A CN201510404363A CN105292009A CN 105292009 A CN105292009 A CN 105292009A CN 201510404363 A CN201510404363 A CN 201510404363A CN 105292009 A CN105292009 A CN 105292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vehicle
pressure portion
compression zone
mounted vid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43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2009B (zh
Inventor
宫堂隆弘
山际丰
石原正巳
新海龙一
竹尾慎史
河村慎太郎
岩松亮
丰福邦彦
永江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92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2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2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2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6Windows, e.g. windscre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5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 B60R2011/0061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using key-type conn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78Quick-disconnect two-parts moun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10),该附接结构包括第一托架(14)和第二托架(18)。第一托架被固定至挡风玻璃(12)的内表面。当第二托架于附接位置处附接至第一托架时,第二托架保持车载摄像机(16)。第一托架包括支撑部和第一单向接合部。第二托架(18)包括施压部和第二单向接合部(62)。当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施压部将车载摄像机的受压部压靠在支撑部上,并且将受压部保持在施压部与支撑部之间。在第二单向接合部与第一单向接合部接合时,第二单向接合部与施压部协作以阻止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移动。

Description

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
背景技术
存在如下情况,例如汽车的车辆包括车载摄像机,车载摄像机构造成安装在车厢中并捕获车辆前方的路况以获取和记录关于车辆前方路况的信息或辅助驾驶员驾驶车辆。CCD摄像机可以作为车载摄像机的示例。车载摄像机通过托架附接至相对于车辆的特定位置。托架常常通过粘接固定至挡风玻璃的内表面。
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的托架具有弹簧机构。车载摄像机被弹簧机构挤压,并且车载摄像机的一部分与托架的除弹簧机构之外的部分接合。以此方式,车载摄像机附接至托架。例如,日本特许申请公报No.2013-193558(JP2013-193558A)中公开了一种包括托架的车载摄像机附接结构,该托架以板簧作为弹簧机构。
在现有技术中的车载摄像机附接结构中,弹簧机构的弹簧构件固定至托架。为此,在由于弹簧构件的弹簧力衰退等原因而希望更换弹簧机构时,托架需要被更换。另外,由于托架通过粘接固定至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因此不可能仅更换托架。因此,为了更换托架,固定有托架的挡风玻璃也需要被更换。因此,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相关的维护不能以低成本容易而高效地执行。
附带地,存在即使在弹簧构件的弹簧力没有因老化而改变时仍需要更换车载摄像机的情况。例如,存在车载摄像机用其中被弹簧构件挤压的部分具有不同尺寸或不同形状的车载摄像机更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更换后作用在车载摄像机上的压力不再具有指定值。因此,在车载摄像机被更换的情况下,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相关的维护也不可能以低成本容易而高效地执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
本发明的方面在于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该附接结构构造成将车载摄像机附接至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内表面。该附接结构包括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第一托架被固定至挡风玻璃的内表面。第二托架构造成当第二托架在附接位置处附接至第一托架时相对于第一托架保持车载摄像机。第一托架包括支撑部和第一单向接合部。第二托架包括施压部和第二单向接合部。施压部具有弹性。施压部构造成当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将车载摄像机的受压部压靠在支撑部上,并且将受压部保持在施压部与支撑部之间。第二单向接合部构造成在第二单向接合部与第一单向接合部接合时与施压部协作以阻止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车载摄像机的受压部通过施压部被弹性地压靠在支撑部上并且被保持在施压部与支撑部之间。此外,由于第二单向接合部与第一单向接合部接合,因此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的移位被阻止。因此,通过将第二托架在特定位置处附接至第一托架,车载摄像机可以相对于第一托架定位在特定位置处。
另外,当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由第二托架经由受压部施加至第一托架的用于保持车载摄像机的压力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二托架传递至第一托架。因此,第一单向接合部和第二单向接合部还可以用作将压力的反作用力从第二托架传递至第一托架的反作用力传递部。
用于将车载摄像机相对于第一托架定位并保持在特定位置处的压力为在施压部弹性地挤压时产生的力,即,由于第二托架的一部分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因此,不需要在第一托架中设置弹簧机构。因此,即使在需要维护例如以用于处理压力的减小或用于将车载摄像机更换为包括具有不同尺寸或不同形状的受压部的车载摄像机时,仅需更换第二托架,而第一托架和挡风玻璃都不需要被更换。因此,与压力和/或车载摄像机的更换有关的维护可以以低成本方便而高效地执行。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当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在第一方向上基本沿着挡风玻璃移位时,第二托架可以附接至第一托架。施压部可以构造成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沿与第一方向和挡风玻璃相交的第二方向挤压受压部。
根据以上构型,第二托架克服压力的反作用力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此方式,第二托架在附接位置处附接至第一托架。因此,第二托架可以容易地附接至第一托架,并且可以避免在将第二托架附接至第一托架期间沿与挡风玻璃相交的方向(第二方向)的不必要应力的施加。
在以上构型中,支撑部可以包括当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定位在施压部下方的部分。第二方向可以是向下远离挡风玻璃的方向。
根据以上构型,当第二托架在附接位置处附接至第一托架时,工人使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形下,施压部将车载摄像机的受压部弹性地压靠在支撑部上所沿的方向为向下远离挡风玻璃的方向。因此,支撑部不受到具有向上分量以接近挡风玻璃的力,并且挡风玻璃不受到来自第一托架的向上的力。因此,在预先固定有第一托架的挡风玻璃通过粘接固定至车身之后附接车载摄像机的情况下,即使在工人以相对较大的力移动第二托架时,仍可以防止挡风玻璃从车身移除。
在以上构型中,第一托架可以包括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托架可以包括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与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在施压部沿第一方向挤压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单向接合部传递至第一单向接合部。在施压部沿第二方向挤压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接触部传递至第一接触部。
根据以上构型,当第二托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位被阻止时,在施压部沿第一方向挤压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单向接合部传递至第一单向接合部。另外,由于第二托架可以与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因此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可以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彼此相接触的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相对地移位。因此,当允许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移位至附接位置时,在施压部沿第二方向挤压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接触部传递至第一接触部。
在以上构型中,附接结构可以包括车载摄像机。受压部可以包括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可以在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至少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支撑部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施压部可以包括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施压部。第一施压部可以构造成在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将第一受压部压靠在第一支撑部上。第二施压部可以构造成在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将第二受压部压靠在第二支撑部上。
根据以上构型,在至少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的两个位置处,第一施压部可以将车载摄像机的第一受压部弹性地压靠在第一支撑部上,并且第二施压部可以将车载摄像机的第二受压部弹性地压靠在第二支撑部上。因此,与设置有一个施压部、一个支撑部和一个受压部的情况相比较,车载摄像机可以相对于第一托架准确地定位并且可以稳固地保持在特定位置处。
在以上构型中,第一受压部可以包括一对第一受压部,所述一对第一受压部构造成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并且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沿着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第二受压部可以包括一对第二受压部,所述一对第二受压部构造成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并且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沿着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第一支撑部可以包括一对第一支撑部,所述一对第一支撑部构造成沿着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并且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第二支撑部可以包括一对第二支撑部,所述一对第二支撑部构造成沿着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并且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第一施压部可以包括一对第一施压部,所述一对第一施压部构造成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并且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沿着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第二施压部可以包括一对第二施压部,所述一对第二施压部构造成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并且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沿着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
根据以上构型,第一受压部构造成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并且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沿着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另外,所述一对第二受压部、所述一对第一支撑部、所述一对第二支撑部、所述一对第一施压部和所述一对第二施压部中的每一对均以与所述一对第一受压部相同的方式设置。因此,与第一受压部、第二受压部等不成对设置的情况相比较,车载摄像机可以相对于第一托架准确地定位,并且车载摄像机可以稳固地保持在特定位置处。
在以上构型中,第二托架可以构造成在第二托架附接至第一托架时沿从第二支撑部朝向第一支撑部的第三方向移位。第一施压部可以沿第三方向相对于第二施压部定位在前进侧上。第一施压部可以构造成:当将第二托架附接至第一托架时,在第二施压部将第二受压部压靠在第二支撑部上之前,第一施压部将第一受压部压靠在第一支撑部上。第二施压部可以构造成当第二托架到达附接位置时与第二受压部形成表面接触。
根据以上构型,首先,第一施压部开始将第一受压部压靠在第一支撑部上,然后,第二施压部开始将第二受压部压靠在第二支撑部上。因此,当第一施压部挤压第一受压部时,第一受压部可以由第一支撑部约束,并且在这种状态下第二施压部可以将第二受压部压靠在第二支撑部上。因此,与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施压部同时开始将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压靠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的构型相比较,可以降低使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需的力的突然增大的程度。另外,第二施压部与第二受压部形成有利的表面接触。因此,与第二施压部和第二受压部形成点接触或线接触的情况相比较,车载摄像机可以相对于第一托架准确地定位,并且车载摄像机可以稳固地保持在特定位置处。
在以上构型中,第一支撑部可以包括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定位在第一施压部下方的部分。第二支撑部可以包括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定位在第二施压部下方的部分。第二方向可以为向下远离挡风玻璃的方向。
根据以上构型,当第二托架在附接位置处附接至第一托架时,工人使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形下,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施压部分别将车载摄像机的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弹性地压靠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所沿的方向为向下远离挡风玻璃的方向。因此,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不受到接近挡风玻璃的向上的力,并且挡风玻璃不受到来自第一托架的具有向上分量的力。因此,在预先固定有第一托架的挡风玻璃通过粘接固定至车身之后附接车载摄像机的情况下,即使在工人以相对较大的力移动第二托架时,仍可以防止挡风玻璃从车身移除。
在以上构型中,第一单向接合部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
根据以上构型,在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施压部分别将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弹性地压靠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时产生的压力在与挡风玻璃相交的方向上的分量沿相同方向作用在第一支撑部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上。因此,与第一单向接合部没有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情况相比较,由于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施压部的压力在与挡风玻璃相交的方向上的分量而可以减小围绕第一单向接合部作用的力矩。
在以上构型中,第一托架可以包括一对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第二托架可以包括一对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中的每个第二接触部均可以构造成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与第一接触部中的对应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在第一施压部沿第一方向挤压第一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单向接合部传递至第一单向接合部。在第二施压部沿第一方向挤压第二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单向接合部传递至第一单向接合部。在第一施压部沿第二方向挤压第一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接触部传递至第一接触部和第一单向接合部。在第二施压部沿第二方向挤压第二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接触部传递至第一接触部和第一单向接合部。
根据以上构型,当第二托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位被阻止时,在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施压部分别沿第一方向挤压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主要从第二单向接合部传递至第一单向接合部。另外,在第一接触部分别与第二接触部相接触的状态下,第一接触部可以相对于第二接触部沿第一方向移位。因此,当允许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移位至附接位置时,在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施压部沿第二方向挤压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一对第二接触部传递至一对第一接触部。
在以上构型中,第一托架可以包括第一导引部。第二托架可以包括第二导引部。第一导引部和第二导引部可以构造成相互协作以引导第二托架沿第一方向移动。
根据以上构型,第二托架的移位可以通过彼此协作的第一导引部和第二导引部引导,使得第二托架沿第一方向移位。因此,与没有设置第一导引部和第二导引部的情况相比较,第二托架可以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平滑地移动至附接位置。
在以上构型中,第二托架可以包括摄像机接合部。当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并且车载摄像机附接在附接结构中时,摄像机接合部可以与车载摄像机接合,以阻止车载摄像机相对于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与第一方向垂直地沿着挡风玻璃移动。
根据以上构型,在沿着挡风玻璃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车载摄像机也可以相对于第一托架通过第二托架定位在特定位置处。另外,车载摄像机相对于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沿着挡风玻璃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阻止。以此方式,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车载摄像机也可以稳固地保持在特定位置处。
在以上构型中,第一托架可以包括一对第一侧向壁。第一侧向壁可以在第一方向上沿着挡风玻璃延伸并且与第一方向垂直地彼此隔开。第二托架可以包括一对第二侧向壁。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第二侧向壁可以在第一方向上沿着挡风玻璃延伸并且与第一方向垂直地彼此隔开。一对第一侧向壁和一对第二侧向壁中的至少一者构造成直接地保持车载摄像机的至少一部分。第一侧向壁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托架处于附接位置时可以与第二侧向壁接合,以阻止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沿与第一侧向壁和第二侧向壁相交的方向移动。
根据以上构型,可以阻止车载摄像机相对于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在与每个侧向壁的壁表面相交的方向上移动。
在以上构型中,第一方向相对于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可以为20度或更小。另外,第一方向相对于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可以为15度或更小。此外,第一方向相对于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可以为10度或更小。
在以上构型中,第二方向相对于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可以为70度或更大。另外,第二方向相对于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可以为75度或更大。此外,第二方向相对于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可以为80度或更大。
在以上构型中,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垂直。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为从后下方倾斜地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从前下方倾斜地观察时的图1中示出的第一托架的立体图;
图3为从前上方倾斜地观察时的图1中示出的第二托架的立体图;
图4为车载摄像机的立体图;
图5为车载摄像机的平面图;
图6为从左侧向壁侧观察时的第一托架的右侧向壁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第三弹性臂和单向爪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为车载摄像机设置在第一托架中的情形的侧视图;
图9为第一受压部位于第一支撑部上并且第二受压部位于第二支撑部上的情形的侧视图;
图10为将第二托架与第一托架组装的过程的说明图,并且在该图中车载摄像机是从车辆的水平方向观察的;
图11为第一导引突出部和第二导引突出部在组装第二托架的过程中分别沿着第一导引槽和第二导引槽移动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2为使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的初始阶段的说明图,并且在该图中车载摄像机是从车辆的水平方向观察的;
图13为用于将第一受压部压靠在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施压部的在图12中示出的初始阶段的压力的说明图;
图14为使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的中间阶段的说明图,并且在该图中车载摄像机是从车辆的水平方向观察的;
图15为用于将第二受压部压靠在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施压部的在图14中示出的中间阶段的压力的说明图;
图16为使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的最后阶段的说明图,并且在该图中车载摄像机是从车辆的水平方向观察的;
图17为关于在图16中示出的最后阶段在第一托架、车载摄像机和第二托架之间的关系的设置有摄像机接合部的区域的横截面图;
图18为将盖附接至第一托架以覆盖车载摄像机和第二托架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19为从前上方倾斜地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的第一修改示例的右子托架的立体图;
图20为从前上方倾斜地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的第二修改示例的第二托架的立体图;
图21为在第二修改示例中第二托架暂时附接至第一托架并且之后附接车载摄像机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22为从前下方倾斜地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的第三修改示例的第一托架的立体图;以及
图23为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的第四修改示例中盖附接至第一托架以覆盖车载摄像机和第二托架的过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从后下方倾斜地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10的分解立体图。附接结构10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车载摄像机附接结构10。另外,图2为从前下方倾斜地观察时的第一托架的立体图,并且图3为从前上方倾斜地观察时的第二托架的立体图。
应当指出的是,在下列描述中的诸如前方之类的方向以及诸如前端和右侧之类的位置关系为在车辆向前行驶期间观察到的车载摄像机通过附接结构10附接的情形的情况下的方向和位置关系。另外,为了避免复杂性,横截面在本申请的附图中不以阴影线表示。
如图1中所示,附接结构10具有作为主托架的第一托架14以及作为子托架的第二托架18,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保持车载摄像机16。在第一托架14中,板状基部14A通过粘接固定至挡风玻璃12的内表面。第一托架14优选地由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的纤维增强塑料形成,例如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其中纤维体积分率为约百分之几十。然而,第一托架14可以由例如金属的其他材料形成。
如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第二托架18构造成相对于第一托架14沿着挡风玻璃12大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至附接位置,以附接至第一托架。第二托架18可以由例如塑料和金属的任何材料形成。然而,第二托架18优选地由具有较高的强度、弹性、耐磨性等的聚甲醛(POM)树脂塑料形成,特别地使得第二托架的特定部分能够弹性变形。
尽管未图示,但挡风玻璃12以其高度朝向车辆前方降低的前倾状态附接至车身。在垂直于挡风玻璃12的方向上观察时,第一托架14的基部14A通常具有口形形状(穿孔的矩形)。基部14A延伸成使得其纵向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因此,如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第二托架18相对于第一托架14移动的第一方向为与车辆的前向方向一致并且基本上沿着挡风玻璃12的方向。
应当指出的是,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基部14A的后端处设置有沿车辆的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臂部14B,并且每个臂部14B的末端处设置有用于附接盖80(参见图18)的附接部14C。在基部14A的穿孔部分14D的位于车辆后侧并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处的区域中,后视镜20的托架20A通过粘接固定至挡风玻璃12的内表面。此外,在图1中,基部14A的位于车辆前侧的一部分附接有用于遮蔽穿过挡风玻璃12进入的光线的遮光罩21。
如图1中所示,当车载摄像机16通过附接结构10附接至挡风玻璃12时,车载摄像机16首先如由箭头A所示地定位成接触第一托架14的下表面。接下来,如由箭头B所示,车载摄像头16相对于第一托架14沿第一方向移动。随后,如由箭头C所示,第二托架18从下方相对于第一托架14和车载摄像机16定位。此外,如由箭头D所示,第二托架18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一托架14和车载摄像机16移动。因此,第一方向对应于箭头B和D中的每一者的方向。
图4和图5分别为车载摄像机16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特别地,在假定车载摄像机16通过附接结构10附接的情况下,图4为从前上方倾斜地观察时的车载摄像机16的立体图,以及图5为直接从上方观察时的车载摄像机16的平面图。
如图4和图5中所示,车载摄像机16总体上具有长方体形状。当车载摄像机16通过附接结构10附接时,车载摄像机16的定位在车辆的后侧上的部分比定位在车辆的前侧上的部分厚。车载摄像机16具有由壳体25支撑的透镜26。尽管在图4或图5中未示出,但成像元件、电路等容置在壳体25中,注意的是,壳体25可以由塑料或金属制成。
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设置在壳体25的右侧表面28和左侧表面28中的每一者上,并且这些受压部中的每一者均具有从侧表面垂直地突出的突出部形状。右第一受压部30和左第一受压部30设置在车载摄像机16的前端部的附近,并且右第二受压部32和左第二受压部32设置在车辆的后侧上以与对应的第一受压部30间隔开。壳体25在透镜26的前方设置有凹部25A,并且凹部25A传递进入透镜的光线。此外,用于将车载摄像机16的前端部定位并且固定至第一托架14的一对钩状部(未示出)以沿车辆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状态设置在壳体25的前端部处。
如图2中所示,侧向壁14S一体地设置在第一托架14的右侧向侧部14E和左侧向侧部14E中。侧向壁14S中的每个侧向壁沿着与侧向侧部14E对应的侧向侧部垂直地延伸。用于车载摄像机16的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在侧向壁14S的彼此面向的侧表面(内部侧表面)中的每一者上一体地形成。
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第一支撑部22中的每个第一支撑部支撑车载摄像机16的第一受压部30中对应的一个第一受压部,以及第二支撑部24中的每个第二支撑部支撑第二受压部32中的对应的一个第二受压部。因此,右第二支撑部24和左第二支撑部24位于车辆的后侧以与对应的第一支撑部22间隔开。支撑部中的每个支撑部在沿车辆的水平方向观察时具有L形状。
图6为从左侧向壁侧观察时第一托架14的右侧向壁14S的局部放大图。如从该图6中理解的,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分别具有底壁22B和24B以及直立部22U和24U,底壁22B和24B大致沿着基部14A延伸,直立部22U和24U与底壁形成一体并且从底壁的前端部向上延伸。左侧上的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分别以与右侧上的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类似的方式形成。
在右侧向壁14S和左侧向壁14S中的每一者中,凹口36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4的前侧。此外,在右侧向壁14S和左侧向壁14S中的每一者中,第一导引槽38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2与凹口36之间的区域中。导引接纳凹部40设置在每个导引槽38的后端侧上。导引接纳凹部40由于侧向壁14S模制成沿车辆水平方向朝向外侧突出而形成。
此外,在右侧向壁14S和左侧向壁14S中的每一者中,第二导引槽42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4的后方。在每个导引槽42的后端侧上没有设置与导引接纳凹部40对应的凹部,并且每个导引槽42的后端部向后敞开。第一导引槽38和第二导引槽42的上表面和这些导引槽的主部的下表面以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式延伸。
此外,在右侧向壁14S和左侧向壁14S中的每一者中,第一肋状部46和第二肋状部48分别设置在第一导引槽38和第二导引槽42的上方,第一肋状部46和第二肋状部48中的每一者在沿车辆的水平方向观察时均具有L形形状。第一肋状部46和第二肋状部48的下端部分别限定与第一导引槽38和第二导引槽42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并且如下文将要描述的,第一肋状部46和第二肋状部48的下端部分别用作第一接触部46A和48A。
如图3中所示,第二托架18具有一对侧向壁18S并且具有底壁18B。侧向壁18S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底壁18B一体地连接侧向壁18S的下边缘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弹性臂50朝向前方延伸并且可以沿竖向方向弹性变形,第一弹性臂50设置在每个侧向壁18S的前端部处。每个弹性臂50在其末端处具有第一施压部52。每个施压部52的端部表面以突出的形状略微弯曲并且倾斜以朝向末端直立,并且每个施压部52的端部表面平滑地连接至弹性臂50的下边缘。
第二弹性臂54向前延伸并且可以沿竖向方向弹性变形,第二弹性臂54设置在每个侧向壁18S的后端部处。每个弹性臂54在其末端处具有第二施压部56。每个施压部56的端部表面以突出的形状略微弯曲并倾斜以朝向末端直立,并且每个施压部56的端部表面在弹性臂54的下边缘下方延伸。在每个侧向壁18S的中间部中,摄像机接合突出部58设置在靠近第一弹性臂50的位置处。每个摄像机接合突出部58的末端比其余部分厚,并且末端的内表面倾斜成使得前侧比后侧薄。弹性臂50和54都可以被认为是第二接触部。
第三弹性臂60向前方延伸并且可以沿竖向方向弹性变形,第三弹性臂60设置在位于每个第二弹性臂54的下方且前方的位置处并且位于侧向壁18S的后端部处。每个弹性臂60在其末端处具有单向爪62,并且每个单向爪62从弹性臂60向上突出。如图7中所示,每个单向爪62具有单向接合表面62A和倾斜表面62B,该单向接合表面62A以与弹性臂6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式延伸,该倾斜表面62B倾斜成朝向弹性臂60的末端降低。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用于移除的突出部64设置在每个单向爪62的外侧表面上。如下文将要描述的,在从第一托架14移除第二托架18时使用突出部64。
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第一导引突出部66设置在每个第一弹性臂50的根部处的外侧表面上。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第二导引突出部68设置在每个第二弹性臂54的根部处的外侧表面上。第一导引突出部66和第二导引突出部68的上表面分别限定与第一弹性臂50和第二弹性臂54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如将在下文描述的,当第二托架18相对于第一托架14移动时,第一导引突出部66和第二导引突出部68分别与第一导引槽38和第二导引槽42接合。以此方式,第一导引突出部66和第二导引突出部68沿第一方向引导第二托架18。第一导引槽38和第二导引槽42均可以被认为是本发明的第一导引部。第一导引突出部66和第二导引突出部68均可以被认为是本发明的第二导引部。
车载摄像机16通过附接结构10与挡风玻璃12的附接通过下述过程执行。
首先,如图1和图8中所示,车载摄像机16大致沿着基部14A相对于第一托架14向前方移动,并且车载摄像机16相对于第一托架14暂时定位。该暂时定位通过将右第一受压部30和左第一受压部30放置在对应的第一支撑部22上并且将右第二受压部32和左第二受压部32放置在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4上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分别定位在对应的第一受压部30和对应的第二受压部32下方。因此,即使在支撑车载摄像机16的工人的手操纵力解除时,车载摄像机16也不会掉落。车载摄像机16的重量由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支承。
如图8和图9中所示,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中的每一者的形状在沿水平方向观察时为长方形,该长方形的上后拐角被斜切,并且该长方形的每个拐角被倒圆。第二受压部32比第一受压部30高,并且斜切的程度在第二受压部32中比在第一受压部30中明显更大。特别地,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至图16中所示,第一受压部30的斜切倾斜表面30A在水平方向观察时以突出的形状弯曲,而第二受压部32的斜切倾斜角度表面32A在水平方向观察时以凹进的形状弯曲。
此外,第一受压部30的前表面与第二受压部32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设定成比第一支撑部22的直立部22U的后表面与第二支撑部24的直立部24U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更短。因此,第二受压部32与第二支撑部24的底壁24B和直立部24U接触。同时,尽管第一受压部30与第一支撑部22的底壁22B接触,但第一受压部30没有与第一支撑部22的直立部24U接触。
接下来,如图1、图10和图11中所示,第二托架18相对于第一托架14和车载摄像机16从下方向上移动。随后,右第一导引突出部66和左第一导引突出部66定位在对应的导引接纳凹部40中,并且右第二导引突出部68和左第二导引突出部68定位在对应的导引槽42的后端部处的开口的后侧上。第一托架14在该定位期间没有通过第二托架18压靠挡风玻璃12。接下来,第二托架18向前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引突出部66中的每个第一导引突出部沿着第一导引槽38移动,并且第二导引突出部68沿着第二导引槽42移动。因此,第二托架18沿由图1、图10和图11中的箭头D示出的第一方向移动。
如图12中所示,在沿第一方向的该运动的初始阶段,第一施压部52中的每个第一施压部部分地跨置在对应的第一受压部30上,并且第一弹性臂50中的每个第一弹性臂弹性弯曲并且向上变形。因此,如图13中所示,第一受压部30中的每个第一受压部由第一施压部52以压力F1压靠第一支撑部22,该压力F1具有第一方向上的分量F1h和与分量F1h垂直的向下的分量F1v。另一方面,第二施压部56中的每一个第二施压部均保持处于与第二受压部32间隔开的状态。以此方式,第二施压部56没有挤压第二受压部32。
此外,在沿第一方向的该运动的初始阶段,每个单向爪62的上端部与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4的底壁24B的下表面接合。以此方式,第三弹性臂60中的每一个第三弹性臂均弹性弯曲并且向下变形。此外,右第一弹性臂50和左第一弹性臂50中的每一者的上表面与对应的第一肋状部46的末端处的第一接触部46A接触,并且右第二弹性臂54和左第二弹性臂54中的每一者的上表面与对应的第二肋状部48的末端处的第一接触部48A接触。
在沿第一方向的该运动的中间阶段,如图14中所示,每个第一施压部52还跨置在对应的第一受压部30上,并且每个第二施压56使第二受压部32压靠第二支撑部24。因此,第二弹性臂54中的每个第二弹性臂弹性地弯曲并且向上变形。如图15中所示,第二受压部32中的每个第二受压部由第二施压部56以压力F2压靠第二支撑部24。该压力F2具有第一方向上的分量F2h和与分量F2h垂直的向下的分量F2v。此外,每个单向爪62的上端部移动至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4的底壁24B的下表面的前端部附近,而第三弹性臂60中的每个第三弹性臂保持弹性弯曲并向下变形的状态。
在沿第一方向的该运动的最后阶段,如图16中所示,第一施压部52中的每个第一受压部仍跨置在对应的第一受压部30上,并且第二施压部56中的每个第二施压部仍将第二受压部32紧密地压靠在第二支撑部24上。此外,由于每个单向爪62的上端部均移动越过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4的底壁24B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因此每个单向爪62的单向接合表面62A与第二支撑部24的直立部24U的前表面以单向的方式接触,从而消除了第三弹性臂60中的每个第三弹性臂的弹性变形。在该最后阶段,每个第二受压部32被保持在第二施压部56与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4的底壁24B和直立部24U中的每一者之间。图16中示出的第二托架18相对于第一托架14的位置为“附接位置”。
一旦第二托架18定位在附接位置处,右第一受压部30和左第一受压部30以及右第二受压部32和左第二受压部32由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分别被定位并保持在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的特定位置处。以此方式,车载摄像机16相对于第一托架14被定位并保持在特定的附接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第二支撑部24的直立部24U和单向爪62分别用作第一单向接合部和第二单向接合部,并且彼此协作以阻止第二托架18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托架14的移位。
在第二托架18定位在附接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分别利用压力F1和F2将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压靠在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上。压力F1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F1h和压力F2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F2h的反作用力(这些反作用力的总和被称为“反作用力Fr12h“)从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分别作用在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上。当分量F1h的反作用力和分量F2h的反作用力的总和设定为“反作用力Fr12h”时,反作用力Fr12h的主分量从每个单向爪62传递至第二支撑部24的直立部24U。反作用力Fr12h的剩余分量传递至对应的第一肋状部46和对应的第二肋状部48,作为第一弹性臂50中的每个第一弹性臂的上表面与第一接触部46A之间的摩擦力和第二弹性臂54中的每个第二弹性臂的上表面与第一接触部48A之间的摩擦力。
此外,压力F1的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分量F1v和压力F2的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分量F2v的反作用力(这些反作用力的总和被称为“反作用力Fr12v”)从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沿向上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分别作用在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上。当分量F1v的反作用力和分量F2v的反作用力的总和设定为“反作用力Fr12v”时,反作用力Fr12v的一部分Fr12v1从每个第一弹性臂50的根部传递至第一接触部46A。反作用力Fr12v的剩余部分Fr12v2从每个第二弹性臂54的根部传递至第一接触部48A。
因此,第一弹性臂50的根部、第二弹性臂54的根部以及单向爪62各自均用作第一反作用力传递部,并且第一施压部52、第二施压部56和第二支撑部24的直立部24U各自用作第二反作用力传递部。也就是说,当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分别挤压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中的每一个反作用力从第二反作用力传递部传递至第一反作用力传递部,并且,因此该反作用力中的每一个反作用力从第二托架18传递至第一托架14。
此外,一旦第二托架18定位在附接位置处,如由图17中的虚线所示出的,右摄像机接合突出部58和左摄像机接合突出部58与车载摄像机16的对应的侧表面28接合。注意的是,第二托架18的侧向壁18S的其他部分与第一托架14的侧向壁14S接触。以此方式,车载摄像机16同样由第二托架18沿车辆的水平方向相对于第一托架14定位在特定位置处。此外,第一托架14和第二托架18在除了右侧向壁14S和左侧向壁18S两者之外的部分处彼此接合。以此方式,有效地阻止了车载摄像机16相对于第一托架14和第二托架18的水平运动。
一旦第二托架18定位在附接位置处,如图18中所示,盖80从下方相对于第一托架14等向上移动,并且随后向后移动。随后,设置在盖80的两个后端部中的每一者处的未示出的接合部与第一托架14的附接部14C接合。此外,设置在盖80的前端部处的未示出的接合部与设置在第一托架14的前端部部分中的附接部14F接合。以此方式,盖80以覆盖车载摄像机16和第二托架18的方式附接至第一托架14。注意的是,附图标记82表示图18中的湿度传感器或雨滴传感器,并且这些传感器中的任一者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用盖80覆盖。
当维修或更换车载摄像机16时,或在由于第二托架18等产生的压力减小而更换第二托架18时,盖80和第二托架18被移除。
首先,从设置在第一托架14的前端部部分中的附接部14F移除设置在盖80的前端部处的接合部,并且拉下盖80的前部部分。此外,从第一托架14的附接部14C移除设置在盖80的两个后端部处的接合部,并且由此移除盖80。
接下来,设置在第二托架18的右单向爪62和左单向爪62的外侧表面上的用于移除的突出部64同时被拉下。以此方式,每个单向爪62的单向接合表面62A与每个第二支撑部24的直立部24U的前部表面之间的单向接合被消除。一旦单向接合被消除,第二托架18由于由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分别挤压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托架14和车载摄像机16移动。因此,第二托架18从第一托架14移除。
注意的是,当出现由第二托架18等产生的压力减小时,更换第二托架18。此外,当维修或更换车载摄像机16时,车载摄像机16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托架14移动,并且从第一托架14移除。随后,新的车载摄像机16通过第一托架14和第二托架18按照上述过程附接。
如从上文的描述中理解的,下述优点可以通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附接结构10来实现。
由于第一托架14和组装至第一托架14的第二托架18的协作,车载摄像机16可以相对于第一托架14准确地定位在特定位置处,并且因此,车载摄像机16可以顺利地保持在特定位置处。
第一托架14没有设置弹簧机构,并且用于定位以及保持车载摄像机16的压力由第二托架18的弹性变形产生。因此,即使在需要维修时,例如用于处理压力的减小,或用于通过需要改变压力的车载摄像机来更换车载摄像机16时,仅第二托架18需要被更换,既不需要更换第一托架14,也不需要更换挡风玻璃12。因此,与压力相关的维修和/或车载摄像机16的更换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容易且有效地执行。
当第二托架18组装至第一托架14时,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分别将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压靠在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上。然而,这些压力中的每个压力的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分量向下指向以与挡风玻璃12间隔开。因此,包括向上的分量的力没有作用在挡风玻璃12上。因此,即使在预先固定有第一托架14的挡风玻璃12粘接至车身之后附接车载摄像机16的情况下,挡风玻璃12并没有由于第二托架18的组装而从车身移除。
第一支撑部22沿车辆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此外,一对第二支撑部24、一对第一受压部30、一对第二受压部32、一对第一施压部52以及一对第二施压部56中的每一者均以与一对第一支撑部22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设置。因此,与这些部分中的每个部分仅设置一个构件的情况相比,车载摄像机16可以相对于第一托架14被准确地定位在特定位置处,并且因此,车载摄像机16可以顺利地保持在该特定位置处。
由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分别挤压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的压力由第一弹性臂50和第二弹性臂54的弹性变形产生。因此,与用于通过附接至第二托架18的弹性构件产生压力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因此降低成本。
当第二托架18组装至第一托架14时以及在第二托架18组装至第一托架14之后,车载摄像机16由右第一支撑部22和左第一支撑部22以及右第二支撑部24和左第二支撑部24支撑,并且车载摄像机16的重量由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支承。因此,当组装第二托架18时,工人不需要保持车载摄像机16,并且因此可以有效地执行该项任务。此外,由于第二托架18不需承受车载摄像机16的重量,因此可以减轻第二托架18所需的强度和刚度。
如图17中所示,当第二托架18处于附接位置时,第二托架18的侧向壁18S中的每个侧向壁位于车载摄像机16与第一托架14的侧向壁14S中的对应的一个侧向壁之间,并且位于侧向壁14S之间。随后,车载摄像机16由一对摄像机接合突出部58保持在侧向壁18S之间。以此方式,车载摄像机16在水平方向上受到限制。因此,与其中第二托架18的每个侧向壁18S位于第一托架14的一对侧向外部壁14S的结构以及其中车载摄像机16经由侧向壁14S保持的结构相比,可以减轻第二托架18所需的强度和刚度。
当第二托架18处于附接位置时,单向爪62与第二支撑部24的直立部24U接合。因此,阻止了第二托架18相对于第一托架14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位移。因此,第二支撑部24除了用作支撑部之外还用作第一单向接合部。因此,与第一单向接合部设置在除了支撑部之外的部分中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第一托架14的结构。此外,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由于第二施压部56的压力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有效地传递至第一托架14。
图19为当从前上方倾斜地观察时根据本发明的车载摄像机附接结构的第一修改示例的右子托架18R的立体图。右子托架18R可以被当作是第二托架。
在第一修改示例中,第二托架由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托架18的一对侧向壁18S对应的两个子托架构成。如图19中所示,右子托架18R以与实施方式的右侧向壁18S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构造。此外,未在图19中示出的左子托架18L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左侧向壁18S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构造。
就车载摄像机16的附接而言,与实施方式类似,首先设置车载摄像机16。接下来,与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托架18的附接的情况类似,子托架18R和18L或者同时或者顺序地组装至第一托架14。
此外,就车载摄像机16的维修等而言,设置在右单向爪62和左单向爪62的外侧表面上的用于移除的突出部64被或者同时或者顺序地下推。以此方式,每个单向爪62与第二支撑部24的直立部24U的前表面之间的单向接合被消除。随后,子托架18R和18L从第一托架14或者同时或者顺序地移除。
根据第一修改示例,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优点类似的优点,并且不需要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底壁18B。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成本,并且也可以减小重量。
图20为当从前上方倾斜地观察时根据本发明的车载摄像机附接结构的第二修改示例的第二托架18的立体图。
在第二修改示例中,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托架18的成对的侧向壁18S的后端部不是通过底壁18B而是通过后壁18C一体地连接。第二修改示例的剩余部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就车载摄像机16的附接而言,与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托架18的附接类似,第二托架18组装至第一托架14。此外,就车载摄像机16的维修等而言,通过遵循与实施方式中的过程相同的过程,每个单向爪62与第二支撑部24的前表面之间的单向接合被消除,并且随后,第二托架18从第一托架14移除。
此外,在该第二修改示例中,如图21中所示,首先,第二托架18可以暂时附接至第一托架14以防止第二托架18掉落。随后,车载摄像机16从下方设置在第二托架18的内侧上的特定位置处。其后,第二托架18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
根据第二修改示例,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优点类似的优点,并且对车载摄像机16的厚度和下表面的形状具有很少限制。因此,车载摄像机16的维修、更换等可以在不从第一托架14移除第二托架18的情况下执行。
图22为从前下方倾斜地观察时根据本发明的车载摄像机附接结构的第三修改示例的第一托架14的立体图。
在第三修改示例中,第一托架14的基部14A设置有传感器附接部14G,该传感器附接部14G与每个臂部14B以及右侧向侧部14E和左侧向侧部14E一体地形成。传感器附接部14G具有穿孔部84和四个钩状部86,穿孔部84形成在基部14A中,四个钩状部86以与基部14A一体的方式绕穿孔部84形成。尽管在图22中未示出,但诸如湿度传感器和雨滴传感器之类的传感器通过钩状部86以部分地配装至穿孔部84的状态附接至传感器附接部14G。
根据第三修改示例,与传感器附接至臂部18B和侧向侧部14E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传感器附接至第一托架14的基部14A的精确度。
注意的是,在第三修改示例中,第二托架18没有受到第一托架14的结构的差异的限制。因此,第二托架18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第一修改示例和第二修改示例中的第二托架中的任一者。
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车载摄像机附接结构的第四修改示例中的盖80附接至第一托架14以覆盖车载摄像机16和第二托架18的过程的立体图。
在第四修改示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湿度传感器或雨滴传感器82对应的传感器没有附接至第一托架14。因此,第一托架14不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臂部14B对应的部分,并且盖80不具有用于容置湿度传感器或雨滴传感器82的部分。
目前为止,已经对本发明就特定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分别将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压靠在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上。然而,可以省略通过第一施压部52将第一受压部30压靠在第一支撑部22上。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二托架18通过利用除了第二受压部32之外的其他部分而将车载摄像机16相对于第一托架14定位在特定位置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分别沿与挡风玻璃12相交的方向挤压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主要从第一弹性臂50和第二弹性臂54传递至第一接触部46A和48A。然而,该实施方式可以修改成使得该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单向爪62传递至第二支撑部2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分别挤压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的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的压力由于第一弹性臂50和第二弹性臂54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然而,该实施方式可以修改成使得压力由固定至第二托架18的弹簧构件产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22沿车辆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此外,一对第二支撑部24、一对第一受压部30、一对第二受压部32、一对第一施压部52以及一对第二施压部56中的每一者以与一对第一支撑部22类似的方式设置。然而,对于支撑部、受压部以及施压部中的每一者而言,构件的总数量可以是三个、两个或一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24的直立部24U是第一单向接合部,该直立部24U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位于第一支撑部22与第二支撑部24之间。然而,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中的一者可以位于第一单向接合部与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中的另一者之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车载摄像机16暂时设置在右第一支撑部22和左第一支撑部22以及右第二支撑部24和左第二支撑部24上时,第一受压部30中的每个第一受压部30与第一支撑部22中对应的一个第一支撑部接触。然而,在暂时设置车载摄像机16时,成对的第一受压部30中的一个第一受压部可以从对应的第一支撑部22浮动,并且因此第一受压部30中的该一个第一受压部可以不与该对应的第一支撑部22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与实施方式相比,可以降低对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中的每一者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中对应的一者的位置所要求的精确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与车辆的前方方向一致的方向,并且第一方向大致沿着挡风玻璃12。然而,第一方向可以是除了与车辆的前方方向一致的方向之外的方向。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托架18处于附接位置时,第二托架18的每个侧向壁18S位于车载摄像机16与侧向壁14S之间,且位于第一托架14的成对的侧向壁14S的内侧。然而,该实施方式可以修改成使得第二托架18的每个侧向壁18S位于第一托架14的成对的侧向壁14S的外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形成在车载摄像机16的壳体25中。然而,该车载摄像机16可以由摄像机本体和用于可拆卸地容置摄像机本体的罩体形成,并且受压部可以设置在罩体中而非摄像机本体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分别位于车载摄像机16的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的下方。然而,该实施方式可以修改成使得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分别位于车载摄像机16的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的上方。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10),所述附接结构构造成将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至车辆的挡风玻璃(12)的内表面,所述附接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托架(14),所述第一托架(14)固定至所述挡风玻璃的所述内表面;以及
第二托架(18),所述第二托架(18)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在附接位置附接至所述第一托架时,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保持所述车载摄像机(16),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包括支撑部和第一单向接合部,
所述第二托架(18)包括施压部和第二单向接合部(62),
所述施压部具有弹性,
所述施压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时,所述施压部将所述车载摄像机的受压部压靠在所述支撑部上,并且将所述受压部保持在所述施压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单向接合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单向接合部与所述第一单向接合部接合时,所述第二单向接合部与所述施压部协作以阻止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当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在第一方向上基本上沿着所述挡风玻璃移位时,所述第二托架附接至所述第一托架,并且
所述施压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时,所述施压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挡风玻璃相交的第二方向挤压所述受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支撑部包括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时定位在所述施压部下方的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方向为向下远离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接触部(48A),
所述第二托架包括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54),
当所述施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挤压所述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单向接合部传递至所述第一单向接合部,并且
当所述施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挤压所述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接触部传递至所述第一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结构,还包括:
所述车载摄像机,其中,
所述受压部包括第一受压部(30)和第二受压部(32),
当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第一受压部和所述第二受压部至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4),
所述施压部包括第一施压部(52)和第二施压部(56),
所述第一施压部构造成:当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第一施压部将所述第一受压部压靠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且
所述第二施压部构造成:当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第二施压部将所述第二受压部压靠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受压部包括一对第一受压部,所述一对第一受压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并且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一对第一受压部沿着所述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
所述第二受压部包括一对第二受压部,所述一对第二受压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并且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一对第二受压部沿着所述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一对第一支撑部,所述一对第一支撑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并且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一对第一支撑部沿着所述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一对第二支撑部,所述一对第二支撑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并且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一对第二支撑部沿着所述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
所述第一施压部包括一对第一施压部,所述一对第一施压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并且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一对第一施压部沿着所述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
所述第二施压部包括一对第二施压部,所述一对第二施压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并且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一对第二施压部沿着所述挡风玻璃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托架构造成:当将所述第二托架附接至所述第一托架时,所述第二托架沿从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三方向移位,
所述第一施压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施压部定位在前进侧上,
所述第一施压部构造成:当将所述第二托架附接至所述第一托架时,在所述第二施压部将所述第二受压部压靠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之前,所述第一施压部将所述第一受压部压靠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且
所述第二施压部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到达所述附接位置时,所述第二施压部与所述第二受压部形成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时定位在所述第一施压部下方的部分,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时定位在所述第二施压部下方的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方向为向下远离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单向接合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一对第一接触部(46A、48A),所述第一接触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
所述第二托架包括一对第二接触部(50、54),
所述第二接触部中的每个第二接触部均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中的对应的第一接触部接触,
当所述第一施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挤压所述第一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单向接合部传递至所述第一单向接合部,
当所述第二施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挤压所述第二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单向接合部传递至所述第一单向接合部,
当所述第一施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挤压所述第一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接触部传递至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一单向接合部,并且
当所述第二施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挤压所述第二受压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接触部传递至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一单向接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包括第一导引部(42),
所述第二托架包括第二导引部(68),并且
所述第一导引部和所述第二导引部构造成相互协作以引导所述第二托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托架包括摄像机接合部(58),并且
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并且所述车载摄像机附接在所述附接结构中时,所述摄像机接合部与所述车载摄像机接合,以阻止所述车载摄像机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地沿着所述挡风玻璃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一对第一侧向壁(14S),
所述第一侧向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挡风玻璃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地彼此隔开,
所述第二托架包括一对第二侧向壁(18S),
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时,所述第二侧向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挡风玻璃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地彼此隔开,
所述一对第一侧向壁和所述一对第二侧向壁中的至少一对构造成直接保持所述车载摄像机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当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所述附接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向壁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向壁接合,以阻止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沿与所述第一侧向壁和所述第二侧向壁相交的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挡风玻璃的倾斜角为20度或更小。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挡风玻璃的倾斜角为70度或更大。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CN201510404363.6A 2014-07-10 2015-07-10 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 Active CN105292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2658 2014-07-10
JP2014142658A JP6052246B2 (ja) 2014-07-10 2014-07-10 車載カメラの取り付け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2009A true CN105292009A (zh) 2016-02-03
CN105292009B CN105292009B (zh) 2017-11-14

Family

ID=53540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4363.6A Active CN105292009B (zh) 2014-07-10 2015-07-10 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2684B2 (zh)
EP (1) EP2965949B1 (zh)
JP (1) JP6052246B2 (zh)
KR (1) KR101677851B1 (zh)
CN (1) CN105292009B (zh)
BR (1) BR102015016572B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9222A (zh) * 2017-03-08 2018-09-25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车辆风挡的、驾驶员辅助摄像机的温度管理装置
CN109094475A (zh) * 2017-06-20 2018-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传感器托架
CN109328153A (zh) * 2016-07-20 2019-02-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摄像头单元
CN109791344A (zh) * 2016-09-21 2019-05-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10371042A (zh) * 2018-04-13 2019-10-25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部件的附接单元和附接方法以及用于车辆的风挡
CN111372817A (zh) * 2017-11-08 2020-07-03 Zf主动安全和电子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安装布置
CN112277821A (zh) * 2019-07-25 2021-01-29 株式会社利富高 车载设备用支架以及车载设备的保持装置
CN112789196A (zh) * 2018-10-02 2021-05-11 皮尔金顿集团有限公司 挡风玻璃
CN113260535A (zh) * 2019-01-29 2021-08-13 株式会社利富高 车载摄像装置用支架
CN113874254A (zh) * 2019-04-04 2021-12-31 法雷奥开关和传感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将至少一个相机壳体固定到车辆的车辆部件的支架基部部件、相机壳体和相机系统
CN116133899A (zh) * 2020-08-14 2023-05-16 玛泽森创新有限公司 外部安装的摄像机吊舱稳定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6821B2 (en) * 2004-12-15 2012-09-04 Magna Donnelly Engineering Gmbh Accessory module system for a vehicle window
US10046716B2 (en) * 2011-02-10 2018-08-14 Denso Corporation In-vehicle camera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DE102012101781B4 (de) * 2012-03-02 2014-07-1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Halterahmen für Sensorvorrichtungen in Fahrzeugen
US9487161B2 (en) 2013-10-04 2016-11-08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Accessory system for a vehicle
JP6507835B2 (ja) * 2015-05-14 2019-05-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載機器用カバー構造
US11639039B1 (en) 2016-02-04 2023-05-02 Maurice Paperi Matching pieces and kits for repairing broken struc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JP6392267B2 (ja) * 2016-03-24 2018-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ブラケット
KR200487110Y1 (ko) * 2016-06-21 2018-09-06 팅크웨어(주) 카메라 하우징 장치
EP3279043B1 (en) * 2016-08-05 2018-12-05 MEAS France Sensor mounting system
CN106218534A (zh) * 2016-08-24 2016-12-14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环视摄像头车载安装支架
JP6715335B2 (ja) 2016-09-21 2020-07-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756643B2 (ja) * 2017-03-07 2020-09-16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載ユニットの支持装置及び車載ユニットの着脱方法
JP6796192B2 (ja) * 2017-04-13 2020-12-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435563B1 (ja) 2017-06-20 2018-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ブラケット
US10953817B2 (en) * 2017-08-15 2021-03-23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Locking bracket for vehicle accessory
EP3446928B1 (en) * 2017-08-24 2020-06-17 Veoneer Sweden AB Imag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DE102017216637B4 (de) 2017-09-20 2021-04-2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vorrichtung zum Halten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an einer Scheibenfläche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eine derartige Vorrichtung umfassendes Kraftfahrzeug
EP3461689B1 (en) * 2017-09-27 2020-12-1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camera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JP6962161B2 (ja) * 2017-12-06 2021-1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搭載構造
JP6885315B2 (ja) * 2017-12-06 2021-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搭載構造
US11148578B2 (en) * 2018-03-25 2021-10-19 Maurice Paperi Universal mounting tabs and kits for automotive components
FR3079476B1 (fr) * 2018-03-27 2020-02-28 Renault S.A.S Support de fixation d'une camera a un pare bris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P3572287B1 (en) * 2018-05-22 2021-01-13 Veoneer Sweden AB A carrier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 camera unit on a vehicle, and a method for installing such a carrier arrangement
JP7147613B2 (ja) 2019-02-14 2022-10-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メラ搭載構造
CN113825673A (zh) * 2019-05-24 2021-12-21 维宁尔美国公司 转向柱安装的相机的受控分离特征结构
US11433827B2 (en) * 2019-06-07 2022-09-06 Volvo Car Corporation Bracket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safety equipment module to a windowpane of a vehicle
GB201912157D0 (en) 2019-08-23 2019-10-09 Pilkington Group Ltd Windscreen
JP7278936B2 (ja) * 2019-12-11 2023-05-22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ブラケット及び車載機器取付構造
JP7390243B2 (ja) * 2020-04-17 2023-12-01 株式会社ニフコ 車載機器用ブラケット
JP7424582B2 (ja) 2020-06-03 2024-01-30 株式会社ニフコ 車載機器用ブラケット
WO2022074704A1 (ja) * 2020-10-05 2022-04-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カメラユニット、車載カメラユニットインナーミラー複合体、及び車内監視システム
EP4227164A1 (en) * 2022-02-15 2023-08-16 Veoneer Sweden AB A vehicle camera arrangement, a vehicle camera module and a vehicle camera mounting bracket
WO2023186001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经纬恒润(天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5770A (en) * 1988-09-09 1989-08-08 Polaroid Corporation Vehicle identification camera
JPH0939676A (ja) * 1995-07-27 1997-02-10 Yoshiko:Kk 撮影機の保持装置
CN202180787U (zh) * 2011-07-29 2012-04-04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载照相机
JP2013186278A (ja) * 2012-03-08 2013-09-19 Honda Motor Co Ltd カメラユニット
WO2013141000A1 (ja) * 2012-03-19 2013-09-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カメラ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6821B2 (en) * 2004-12-15 2012-09-04 Magna Donnelly Engineering Gmbh Accessory module system for a vehicle window
DE102006040213C5 (de) * 2006-01-19 2019-08-01 Bcs Automotive Interface Solutions Gmbh Halteklammer für einen Regensensor
DE102006035991A1 (de) * 2006-08-02 2008-02-14 A. Raymond Et Cie Vorrichtung zum Halten einer Kamera an einem Träger
DE102008050320A1 (de) 2008-10-04 2010-04-08 Daimler Ag Träger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an einer Scheibe eines Kraftwagens
JP4906954B1 (ja) 2010-10-25 2012-03-28 株式会社ホンダエレシス カメラの車載構造
JP5316562B2 (ja) * 2011-02-10 2013-10-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カメラ
JP5733223B2 (ja) * 2012-01-13 2015-06-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前方監視カメラカバ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5770A (en) * 1988-09-09 1989-08-08 Polaroid Corporation Vehicle identification camera
JPH0939676A (ja) * 1995-07-27 1997-02-10 Yoshiko:Kk 撮影機の保持装置
CN202180787U (zh) * 2011-07-29 2012-04-04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载照相机
JP2013186278A (ja) * 2012-03-08 2013-09-19 Honda Motor Co Ltd カメラユニット
WO2013141000A1 (ja) * 2012-03-19 2013-09-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カメラ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8153A (zh) * 2016-07-20 2019-02-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摄像头单元
CN109328153B (zh) * 2016-07-20 2021-10-29 株式会社利富高 摄像头单元
CN109791344B (zh) * 2016-09-21 2021-10-22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9791344A (zh) * 2016-09-21 2019-05-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8569222B (zh) * 2017-03-08 2022-03-01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车辆风挡的、驾驶员辅助摄像机的温度管理装置
CN108569222A (zh) * 2017-03-08 2018-09-25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车辆风挡的、驾驶员辅助摄像机的温度管理装置
CN109094475A (zh) * 2017-06-20 2018-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传感器托架
CN109094475B (zh) * 2017-06-20 2021-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传感器托架
CN111372817A (zh) * 2017-11-08 2020-07-03 Zf主动安全和电子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安装布置
CN111372817B (zh) * 2017-11-08 2023-09-26 Zf主动安全和电子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安装布置
CN110371042A (zh) * 2018-04-13 2019-10-25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部件的附接单元和附接方法以及用于车辆的风挡
CN110371042B (zh) * 2018-04-13 2024-04-26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部件的附接单元和附接方法以及用于车辆的风挡
CN112789196A (zh) * 2018-10-02 2021-05-11 皮尔金顿集团有限公司 挡风玻璃
CN113260535A (zh) * 2019-01-29 2021-08-13 株式会社利富高 车载摄像装置用支架
CN113874254A (zh) * 2019-04-04 2021-12-31 法雷奥开关和传感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将至少一个相机壳体固定到车辆的车辆部件的支架基部部件、相机壳体和相机系统
US11906883B2 (en) 2019-04-04 2024-02-20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Holder base part for securing at least one camera housing to a vehicle part of a vehicle, camera housing and camera system
CN112277821A (zh) * 2019-07-25 2021-01-29 株式会社利富高 车载设备用支架以及车载设备的保持装置
CN112277821B (zh) * 2019-07-25 2023-12-15 株式会社利富高 车载设备用支架以及车载设备的保持装置
CN116133899A (zh) * 2020-08-14 2023-05-16 玛泽森创新有限公司 外部安装的摄像机吊舱稳定组件
CN116133899B (zh) * 2020-08-14 2024-01-23 玛泽森创新有限公司 外部安装的摄像机吊舱稳定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5016572A2 (pt) 2016-07-19
CN105292009B (zh) 2017-11-14
EP2965949B1 (en) 2018-06-20
US10252684B2 (en) 2019-04-09
JP6052246B2 (ja) 2016-12-27
US20160009230A1 (en) 2016-01-14
KR101677851B1 (ko) 2016-11-18
KR20160007431A (ko) 2016-01-20
BR102015016572B1 (pt) 2022-07-05
EP2965949A1 (en) 2016-01-13
JP2016016830A (ja) 201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2009A (zh) 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
CN104245427B (zh) 车载照相机
JP5761100B2 (ja) 車載カメラ
CN105936244B (zh) 车载照相机安装结构
CN105857199B (zh) 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
US10293760B2 (en) Sensor bracket
CN104108377B (zh) 扁平雨刮器
CN109094475B (zh) 传感器托架
CN105936242B (zh) 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CN101239614A (zh) 刮水器装置
CN110371042B (zh) 用于车辆部件的附接单元和附接方法以及用于车辆的风挡
US20070024093A1 (en) Carriage system of a shiftable sunshade in a motor vehicle
CN104334292B (zh) 闭截面结构体的成形方法及闭截面结构体的成形装置
JP2009023405A (ja) 衝突検知センサ
JP2020111162A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の取付構造及び製造方法
JP6610900B2 (ja) ホルダ及びホルダ付き車両用窓板
CN203936270U (zh) 汽车天窗导轨折弯成型模具
JP6093156B2 (ja)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132743A (zh) 天窗装置
JP5990043B2 (ja) フック装置
JP5035776B2 (ja) 樹脂製パネル
CN105415667A (zh) 构造成包括热塑性树脂材料的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05246741A (zh) 车辆用树脂零件的安装构造
US10864850B1 (en) Light pipe assemblies for interior panels of a vehicle
CN208593442U (zh) 具有顶面部件的车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