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4255B - 苗栽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苗栽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4255B
CN105284255B CN201510147535.6A CN201510147535A CN105284255B CN 105284255 B CN105284255 B CN 105284255B CN 201510147535 A CN201510147535 A CN 201510147535A CN 105284255 B CN105284255 B CN 105284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feed
bodies
axis
tra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75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4255A (zh
Inventor
竹内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1055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5657B/zh
Priority to CN201910831365.1A priority patent/CN110476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4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4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苗栽种装置,具有:由苗横向进给轴移送操作的苗进给体;以及将苗进给体和载苗台联动连结并可由苗进给体对载苗台进行移送的连结体。在该苗栽种装置中,连结体(68)的一端侧可装拆地与设在苗进给体(62)上的连结座部(83)连结。在设于苗进给体(62)的两端部的罩卡止部(81)上,安装有将苗横向进给轴(61)覆盖的进给轴罩(80)。罩卡止部(81)与连结座部(83)之间的间隔(D)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L1)比罩卡止部(81)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L2)长。采用本发明,可容易地进行连结体相对于苗进给体的装拆。

Description

苗栽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苗栽种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苗栽种装置。在该苗栽种装置中,其机体框架由在机体横向上较长的主框架、以及与主框架连结的进给箱等构成。进给箱收容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将输入轴的驱动力分配传动到苗栽种机构、作为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的苗横向进给装置、以及作为苗纵向驱动机构的苗纵向进给装置。
在该苗栽种装置中,具有:从进给箱延伸的作为苗横向进给轴的载苗台横向进给轴、以及外嵌在载苗台横向进给轴上的作为苗进给体的移送体,通过旋转驱动载苗台横向进给轴,从而移送体利用设于载苗台横向进给轴的横向进给螺旋槽、以及由设在移送体上的凸形部构成的横向进给凸轮机构的作用而被往复移送,移送体通过由连结杆构成的连结体而对载苗台进行横向移送。
以往,有一种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苗栽种装置。在该苗栽种装置中,具有:作为旋转体的旋转箱;分别可旋转地安装于旋转箱的二个部位的作为一对栽种臂的栽种爪支承箱;以及连结杆,该连结杆横跨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一对栽种爪支承箱的支轴地安装,且对各支轴相对于栽种臂的旋转进行限制,通过旋转驱动旋转体,从而一对栽种爪支承箱交替地对一个苗栽种行进行苗栽种。
在该苗栽种装置中设有:作为苗推出杆的滑动部件、作为推出弹簧的螺旋弹簧、以及作为摆动臂的摆动操作部件,该摆动臂将滑动部件返回操作到作为待机位置的非作用位置。并且,当滑动部件被螺旋弹簧操作到推出弹簧侧时,弹性承接件承接摆动操作部件而将滑动部件定位在作为推出位置的作用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2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98456号公报
对于在从进给箱延伸出的苗横向进给轴上外嵌有苗进给体、通过旋转驱动苗横向进给轴而使苗进给体往复移送并横向移送载苗台的苗栽种装置,将苗进给体和载苗台联动连结起来的连结体,可装拆地与设在苗进给体上的连结座部连结。另外,横跨进给箱和设于苗进给体的一端部的罩卡止部地、以及横跨对苗横向进给轴的延伸端侧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和苗进给体的另一端部的罩卡止部地,分别安装有将苗横向进给轴覆盖的进给轴罩。
在苗进给体的连结座部和罩卡止部接近的情况下,安装于苗进给体的一端部的进给轴罩和安装于苗进给体的另一端部的进给轴罩之间的作业空间狭小,为了装拆连结体,工具容易碰到进给轴罩等,难以进行作业。另外,苗进给体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的进给箱与苗进给体的罩卡止部之间的间隔、苗横向进给轴的延伸端侧的支承部件与苗进给体的罩卡止部之间的间隔变长,有时需要长条形的进给轴罩。
对于这种苗栽种装置,若以错误的安装方向将连结体与苗进给体连结,则即使能将连结体和载苗台连结起来,有时也会产生苗进给体与载苗台之间的错位。例如,即使苗进给体位于中间位置,载苗台有时也不位于原来的中间位置,而从原来的中间位置偏向左或右侧。
进给箱构成为可沿机体横向分割成进给箱主体和盖箱部。在进给箱主体与该箱部的紧固不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箱内的润滑油渗出等漏油现象。特别是,在进给箱为油浴构造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漏油。
对于苗推出杆可滑动操作地支承于栽种臂、将苗推出杆滑动操作到推出位置的推出弹簧被内装在栽种臂内的苗栽种装置,由于苗推出杆在栽种臂的内侧被滑动操作而处于待机位置,因此,需要随着苗推出杆的滑动而放出栽种臂的内部空气。
在由弹性部件承接摆动臂而将苗推出杆定位在推出位置的以往技术的情况下,通过由弹性部件承接摆动臂而产生的冲击较强,所以有改进的余地。
在具有分别可旋转驱动地被支承在旋转体的两端部的一对栽种臂、以及横跨一对栽种臂分别所具有的支轴地安装且对一对支轴的相对姿势进行限制的连结杆的苗栽种装置中,由于支轴是从栽种臂的轮毂部向外部突出的构造,因此,需要防止泥水等从支轴与轮毂部之间进入栽种臂内。
在具有与主框架连结的进给箱的苗栽种装置中,由于进给箱与行驶机体所具有的支承部件连结,因此,需要防止因施加于进给箱的荷载所引起的进给箱的损伤。另外,在进给箱上安装杆导向件等部件的情况下,需要使其稳定地支承。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苗栽种装置:连结体容易与苗进给体装拆的苗栽种装置;能避免连结体与苗进给体误连结的苗栽种装置;容易避免进给箱漏油的苗栽种装置;能以有利的状态进行栽种臂的空气放出的苗栽种装置;苗推出杆不易产生定位冲击的苗栽种装置;能有效防止泥水进入栽种臂的苗栽种装置;获得进给箱牢固且部件支承牢固的苗栽种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第1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具有:
苗横向进给轴,该苗横向进给轴可旋转驱动地从进给箱延伸,且延伸端侧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件;
苗进给体,该苗进给体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且可滑动地外嵌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上;
横向进给凸轮机构,该横向进给凸轮机构连接设置在所述苗进给体和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之间,利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的转动力而使所述苗进给体往复移送;以及
连结体,该连结体的一端侧可装拆地与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连结座部连结,另一端侧与载苗台连结,且该连结体将所述苗进给体和所述载苗台联动连结,
横跨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一端部的罩卡止部和所述进给箱地安装有将所述苗横向进给轴覆盖的进给轴罩,
横跨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另一端部的罩卡止部和所述支承部件地安装有将所述苗横向进给轴覆盖的进给轴罩,
所述一端部的罩卡止部与所述连结座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以及所述另一端部的罩卡止部与所述连结座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所述罩卡止部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长,
所述苗进给体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具有:外嵌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上的内筒部;位于所述内筒部的外侧且具有所述罩卡止部的外筒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内筒部与所述外筒部之间的空隙部。
根据本第1发明的结构,在苗进给体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由于连结座部与罩卡止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是的长度都比罩卡止部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在安装于苗进给体的一端部的进给轴罩与安装于苗进给体的另一端部的进给轴罩之间能确保宽大的作业用空间,即使相对于连结座部装拆连结体,工具也不易碰到进给轴罩等,容易进行作业。
为了容易避免进给轴罩与苗横向进给轴接触,若将进给轴罩的内径设定得比苗横向进给轴的外径大很多,则需要加大罩卡止部的外径,以便即使是内径大的进给轴罩也可安装在苗进给体上。即使加大罩卡止部的外径,也在具有罩卡止部的外筒部与外嵌在苗进给轴上的内筒部之间形成有空隙部,因此,在对苗进给体进行铸造时,相比于在无空隙部的状态下进行铸造的情况,能够因空隙部而不易产生缩孔地进行铸造。
因此,根据本第1发明,即使取下连结体并在苗进给体中进行注油等作业,工具也不易碰到进给轴罩等,因而可容易装拆连结体,可有效地进行作业。可加大进给轴罩的内径而使进给轴罩不易与苗横向进给轴接触,且在对苗进给体进行铸造时,可获得不易产生缩孔的良好的成品状态。
另外,根据本第1发明,由于连结座部与罩卡止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比罩卡止部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苗进给体在移动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就长。虽然苗进给体的整个长度变长,但苗横向进给轴原本就具有能够在苗进给体的移送行程为不产生载苗台移送不足的移送行程的状态下对苗进给体进行移送操作的长度,或者在苗进给体的内筒部的长度比外筒部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可缩短苗进给体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的罩卡止部与进给箱之间的间隔、以及罩卡止部与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隔。因此,可缩短进给轴罩的长度而不易产生进给轴罩的垂下。即,不易产生因进给轴罩的垂下所引起的与苗横向进给轴的接触。
本第2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具有:
苗横向进给轴,该苗横向进给轴可旋转驱动地从进给箱延伸,且延伸端侧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件;
苗进给体,该苗进给体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且可滑动地外嵌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上;
横向进给凸轮机构,该横向进给凸轮机构连接设置在所述苗进给体和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之间,利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的转动力而使所述苗进给体往复移送;以及
连结体,该连结体的一端侧可装拆地与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连结座部连结,另一端侧与载苗台连结,且该连结体将所述苗进给体和所述载苗台联动连结,
横跨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一端部的罩卡止部和所述进给箱地安装有将所述苗横向进给轴覆盖的进给轴罩,
横跨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另一端部的罩卡止部和所述支承部件地安装有将所述苗横向进给轴覆盖的进给轴罩,
所述一端部的罩卡止部与所述连结座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以及所述另一端部的罩卡止部与所述连结座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所述罩卡止部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长。
根据本第2发明的结构,在苗进给体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由于连结座部与罩卡止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是的长度都比罩卡止部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在安装于苗进给体的一端部的进给轴罩与安装于苗进给体的另一端部的进给轴罩之间能确保宽大的作业用空间,即使相对于连结座部装拆连结体,工具也不易碰到进给轴罩等,容易进行作业。
因此,根据本第2发明,即使取下连结体并在苗进给体中进行注油等作业,工具也不易碰到进给轴罩等,因而可容易装拆连结体,可有效地进行作业。可加大进给轴罩的内径而使进给轴罩不易与苗横向进给轴接触,且在对苗进给体进行铸造时,可获得不易产生缩孔的良好的成品状态。
另外,根据本第2发明,由于连结座部与罩卡止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比罩卡止部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苗进给体在移动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就长。虽然苗进给体的整个长度变长,但苗横向进给轴原本就具有能够在苗进给体的移送行程为不产生载苗台移送不足的移送行程的状态下对苗进给体进行移送操作的长度,或者在苗进给体的内筒部的长度比外筒部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可缩短苗进给体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的罩卡止部与进给箱之间的间隔、以及罩卡止部与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隔。因此,可缩短进给轴罩的长度而不易产生进给轴罩的垂下。即,不易产生因进给轴罩的垂下所引起的与苗横向进给轴的接触。
本第3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具有:
苗横向进给轴,该苗横向进给轴可旋转驱动地从进给箱延伸;
苗进给体,该苗进给体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且可滑动地外嵌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上;
横向进给凸轮机构,该横向进给凸轮机构连接设置在所述苗进给体和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之间,利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的转动力而使所述苗进给体往复移送;以及
连结体,该连结体的一端侧与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连结座部连结,另一端侧与载苗台连结,且该连结体将所述苗进给体和所述载苗台联动连结,
利用在所述连结座部的苗进给体移动方向的一端侧沿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排列的一对连结螺栓、以及在所述连结座部的苗进给体移动方向的另一端侧沿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排列的一对连结螺栓而连结所述连结座部和所述连结体,
所述一端侧的所述一对连结螺栓在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上的配置间隔,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一对连结螺栓在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上的配置间隔不相同。
根据本第3发明的结构,若欲按照设计的安装方向将连结体与连结座部连结,则连结座部的连结螺栓的配置间隔和连结体的连结螺栓的配置间隔一致,可将连结体与连结座部连结。但是,若欲按照不同于设计的安装方向将连结体与连结座部连结,则连结座部的连结螺栓的配置间隔和连结体的连结螺栓的配置间隔就不相同,不能将连结体与连结座部连结。
因此,根据本第3发明,可防止连结体以错误的安装方向与苗进给体连结,载苗台能够在适当的移动范围内被往复移送,可适当地将苗供给到苗栽种机构。
本第4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
具有进给箱,该进给箱被输入来自行驶机体的驱动力,将所输入的驱动力分配传递到多个苗栽种机构,
所述进给箱构成为贮存润滑油的油浴构造,且构成为可沿机体横向分割成进给箱主体和盖箱部,
分别设于所述进给箱主体和所述盖箱部的周缘部的连结用凸缘部,利用沿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排列的多根连结螺栓进行紧固连结,由此所述进给箱主体和所述盖箱部被连结,
在被紧固连结的一对所述连结用凸缘部之间夹装有金属密封垫圈,
各所述连结用凸缘部具有:在连结方向看为圆弧形的圆弧凸缘部分;以及沿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排列并位于该圆弧凸缘部分的多个螺栓孔,
将位于所述各圆弧凸缘部分的多个螺栓孔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排列间距,设定为这样的排列间距:通过多个螺栓孔中相邻的一对螺栓孔中心的直线在该一对螺栓孔之间位于所述圆弧凸缘部分在进给箱内外方向上的宽度以内。
当将位于圆弧凸缘部分的多个螺栓孔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配列间距予以扩大时,通过多个螺栓孔中相邻的一对螺栓孔的中心的直线,在该一对螺栓孔之间,就通过从圆弧凸缘部分伸出到其横向宽度以外的部位。当将位于圆弧凸缘部分的多个螺栓孔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排列间距做得狭窄时,通过多个螺栓孔中相邻的一对螺栓孔的中心的直线,在该一对螺栓孔之间,就通过位于圆弧凸缘部分的横向宽度以内的部分。在圆弧凸缘部分中,多个螺栓孔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排列间距越狭窄,则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长度为一定的范围内,就能设置更多的螺栓孔。
即,根据本第4发明的结构,可在圆弧凸缘部分设置较多的沿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排列的螺栓孔,可利用较多的连结螺栓将进给箱主体的连结用凸缘部和盖箱部的连结用凸缘部连结起来,不会使紧固不足,可良好地发挥金属密封垫圈的密封功能。
因此,根据本第4发明,虽然将进给箱构成为油浴构造而使润滑油容易在箱内回旋,但可使进给箱主体与盖箱部之间高精度地密封,可避免漏油。
本第5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
具有进给箱,该进给箱被输入来自行驶机体的驱动力,将所输入的驱动力分配传递到多个苗栽种机构,
所述进给箱构成为可沿机体横向分割成进给箱主体和盖箱部,
分别设于所述进给箱主体和所述盖箱部的周缘部的连结用凸缘部,利用沿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排列的多根连结螺栓进行紧固连结,由此所述进给箱主体和所述盖箱部被连结,
各所述连结用凸缘部具有:在连结方向看为圆弧形的圆弧凸缘部分;以及沿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排列并位于该圆弧凸缘部分的多个螺栓孔,
将位于所述各圆弧凸缘部分的多个螺栓孔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排列间距,设定为这样的排列间距:通过多个螺栓孔中相邻的一对螺栓孔中心的直线在该一对螺栓孔之间位于所述圆弧凸缘部分在进给箱内外方向上的宽度以内。
当将位于圆弧凸缘部分的多个螺栓孔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配列间距予以扩大时,通过多个螺栓孔中相邻的一对螺栓孔的中心的直线,在该一对螺栓孔之间,就通过从圆弧凸缘部分伸出到其横向宽度以外的部位。当将位于圆弧凸缘部分的多个螺栓孔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排列间距做得狭窄时,通过多个螺栓孔中相邻的一对螺栓孔的中心的直线,在该一对螺栓孔之间,就通过位于圆弧凸缘部分的横向宽度以内的部分。在圆弧凸缘部分中,多个螺栓孔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排列间距越狭窄,则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长度为一定的范围内,就能设置更多的螺栓孔。
即,根据本第5发明的结构,可在圆弧凸缘部分设置较多的沿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排列的螺栓孔,可利用较多的连结螺栓将进给箱主体的连结用凸缘部和盖箱部的连结用凸缘部连结起来,不会使紧固不足。
因此,根据本第5发明,可使进给箱主体与盖箱部之间高精度地密封,可避免漏油。
本第6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具有:
栽种臂,该栽种臂的苗栽种爪的顶端侧被驱动成在载苗台和所述载苗台的下方之间转动移动,利用所述苗栽种爪从所述载苗台取出苗,将所取出的苗下降输送到土地面而进行栽种;
苗推出杆,该苗推出杆可滑动操作到苗推出位置和待机位置地支承在所述栽种臂上,从所述苗栽种爪对苗进行推出操作;
推出弹簧,该推出弹簧内装在筒形箱部内,该筒形箱部以鼓出到栽种臂外的状态设在所述栽种臂的壁部上,将所述苗推出杆滑动操作到所述推出位置;
空气放出孔,该空气放出孔形成在所述壁部中与所述筒形箱部相邻的部位;以及
空气放出塞,该空气放出塞安装于所述空气放出孔,允许空气放出,
所述空气放出塞具有:安装在设于所述空气放出孔的螺纹部上的安装螺纹部;以及对所述空气放出塞进行旋转操作的捏手形的操作部。
根据本第6发明的结构,由于通过空气放出孔的螺纹部与空气放出塞的安装螺纹的卡合而将空气放出塞安装在栽种臂上,因此,空气放出塞不会因为栽种臂的驱动振动和苗推出杆的滑动所产生的空气压力而脱落,可牢固地安装空气放出塞,且可利用空气放出塞的空气放出作用而放出随着苗推出杆的滑动产生的空气。
由于将空气放出塞安装于空气放出孔,该空气放出孔形成在与鼓出到栽种臂外的筒形箱部相邻的部位,因此,空气放出塞与筒形箱部相邻,使筒形箱部起到对空气放出塞进行防护的防护功能。空气放出塞即使与筒形箱部相邻,也可容易地对捏手形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对安装螺纹部进行旋转操作。
因此,根据本第6发明,可随着苗推出杆的滑动而进行空气放出并使苗推出杆顺畅地动作,并且可利用螺纹紧固而将空气放出塞牢固地安装而不会轻易脱落。可利用筒形箱部来防护空气放出塞,并且不使用工具也能容易地装拆空气放出塞。
本第7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具有:
栽种臂,该栽种臂的苗栽种爪的顶端侧被驱动成在载苗台和所述载苗台的下方之间转动移动,利用所述苗栽种爪从所述载苗台取出苗,将所取出的苗下降输送到土地面而进行栽种;
苗推出杆,该苗推出杆可滑动操作到苗推出位置和待机位置地支承在所述栽种臂上,从所述苗栽种爪对苗进行推出操作;
推出弹簧,该推出弹簧将所述苗推出杆滑动操作到苗推出侧;
摆动臂,该摆动臂可摆动驱动地支承在所述栽种臂上,克服所述推出弹簧而将所述苗推出杆返回操作到所述待机位置;以及
弹性体,该弹性体支承在所述栽种臂上,当所述苗推出杆被滑动操作到苗推出侧时,承接所述摆动臂并将所述苗推出杆定位在所述苗推出位置,
在所述弹性体中的、相对于止动部而与所述摆动臂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形成有向所述栽种臂的壁部开口的空心部,所述止动部承接作用于所述摆动臂。
根据本第7发明的结构,当弹性体承接摆动臂时,由于弹性体中空心部周围的部分承接摆动臂所产生的推压力并被按压在栽种臂的壁部上,因此,弹性体的空心部周围的部分一边变形一边被压接在壁部上,空心部的空气一边被压缩一边被密封,故摆动臂不会突然停止在碰到弹性体的位置,而是一边实施制动一边停止。即,使弹性体具有适度的硬度,承接摆动臂的弹性体不易产生磨损或异常变形,并且能够在有效防止产生苗推出杆及摆动臂强力的停止冲击的状态下,将苗推出杆定位在推出位置。
因此,根据本第7发明,虽然利用弹簧而将苗推出杆滑动操作到苗推出侧,但不会使苗推出杆及摆动臂产生强力的停止冲击,不易产生栽种臂的内部破损等。
本第8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
在从载苗台取出苗、并将所取出的苗下降输送到土地面而进行栽种的苗栽种机构中,具有:
旋转体,该旋转体绕沿着机体横向的旋转体旋转轴心而被旋转驱动;
一对栽种臂,该一对栽种臂分别绕与所述旋转体旋转轴心平行的臂旋转轴心而可旋转驱动地支承在所述旋转体的两端部上;以及
连结杆,该连结杆横跨支轴地安装,该支轴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一对栽种臂各自的轮毂部,且该连结杆不能相对旋转地与各所述支轴连结,对所述支轴相对于所述栽种臂的旋转进行限制,
在所述一对栽种臂中,分别在所述轮毂部与所述连结杆之间装备有:针对所述支轴与所述轮毂部之间而设置的盖部件;以及将所述盖部件推压到所述轮毂部上的垫圈部件,
所述盖部件具有:外嵌在所述支轴上的圆板部;以及从所述圆板部的周部向所述轮毂部延伸、且延伸端侧罩住所述轮毂部的裙部,
所述垫圈部件具有:外嵌在所述支轴上的金属制的圆板部;以及附设在圆板部的两侧面的橡胶板部。
根据本第8发明的结构,由于盖部件由垫圈部件推压在轮毂部上,因此,盖部件的圆板部贴在轮毂部的端部上,可由圆板部件封闭轮毂部的开口。另外,轮毂部的外周侧被裙部覆盖,泥水等不易进入圆板部与轮毂部之间。使垫圈部件中附设在圆板部的两侧面的橡胶板部与连结杆及盖部件紧贴而可将连结杆与盖部件之间予以密封,可良好地防止泥水等进入轮毂部与支轴之间。
因此,根据本第8发明,泥水等不易从轮毂部与支轴之间进入栽种臂内,容易避免栽种臂的内部损伤。
本第9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
具有沿着机体横向的主框架、以及利用连结座部而与所述主框架连结的进给箱,
所述进给箱收容有:将从行驶机体输入的驱动力分配传递到苗栽种机构、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及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的传动机构;以及对所述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的驱动速度予以变更的横向进给变速机构,
在所述连结座部的机体后方侧,具有轮毂部,该轮毂部从所述进给箱的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突出设置,且插通并支承可向机体横向滑动的所述横向进给变速机构的变速操作轴,
在所述连结座部与所述轮毂部之间,从所述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外方突出设置有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的前端侧与所述连结座部连结,所述加强肋的后端侧与所述轮毂部连结。
根据本第9发明的结构,在主框架的后方附近,轮毂部和连结座部利用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加强肋的连结而互相加强,因此,可使进给箱具有即使从主框架受到前后方向的弯曲力也可抗衡的牢固的强度。
因此,根据本第9发明,虽然是一种仅设置加强肋的简单构造,也能利用进给箱的优异强度而获得机体构造牢固的苗栽种装置。
本第10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
具有沿着机体横向的主框架、以及利用连结座部而与所述主框架连结的进给箱,
所述进给箱收容有:将从行驶机体输入的驱动力分配传递到苗栽种机构、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及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的传动机构,
在所述连结座部的上方,具有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该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从所述进给箱的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突出设置,且利用连结螺栓而安装有倾斜传感器,
在所述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之间,从所述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外方突出设置有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的上端侧与所述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中的上侧的传感器安装座部连结,所述加强肋的下端侧与所述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中的下侧的传感器安装座部连结。
根据本第10发明的结构,是一种这样的结构:使倾斜传感器支承在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上,该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位于与进给箱中的沿着机体横向的主框架连结的部位的上方部位,并且受到主框架的支承作用而不易产生向左右倾斜的方向上的变形。此外,由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加强肋将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连结起来,从而互相加强而不易在上下一对感器安装座部之间产生机体上下方向上的相对错位,因此,能够在容易避免倾斜传感器因支承构造的变形而进行检测动作的状态下支承倾斜传感器。
因此,根据本第10发明,虽然是一种在合理的部位设置传感器安装座部、且仅设置加强肋的简单构造,但能够将倾斜传感器以不易不适当地进行检测的状态支承在进给箱上。
本第11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
具有沿着机体横向的主框架、以及利用连结座部而与所述主框架连结的进给箱,
所述进给箱收容有:将从行驶机体输入的驱动力分配传递到苗栽种机构、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及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的传动机构,
所述进给箱构成为可沿机体横向分割成进给箱主体和盖箱部,
具有注油筒部,该注油筒部从所述进给箱主体的前表面部向机体前方突出设置,对于进给箱内形成润滑油供给流路,
在所述连结座部的上方,在为了连结所述盖箱部而设于所述进给箱主体的连结用凸缘部与所述注油筒部之间,从所述前表面部向机体前方突出设置有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的一端侧与所述注油筒部连结,所述加强肋的另一端侧与所述连结用凸缘部连结。
根据本第11发明的结构,在连结座部的上方,注油筒部与连结用凸缘部利用加强肋的连结而互相加强,因此,可使进给箱具有即使受到来自主框架的接地反作用力、和苗栽种装置部分的荷载也可抗衡的牢固的强度。
因此,根据本第11发明,虽然是一种仅设置加强肋的简单构造,但能够利用进给箱的优异强度而获得机体构造牢固的苗栽种装置。
本第12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
具有沿着机体横向的主框架、以及利用连结座部而与所述主框架连结的进给箱,
所述进给箱收容有:将从行驶机体输入的驱动力分配传递到苗栽种机构、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及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的传动机构,
具有轮毂部,该轮毂部从所述进给箱的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突出设置,且沿机体横向使向所述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传动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轴插通并将该输出轴支承成可相对旋转,
在所述连结座部与所述轮毂部之间,从所述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外方突出设置有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的一端侧与所述连结座部连结,所述加强肋的另一端侧与所述轮毂部连结。
根据本第12发明的结构,轮毂部与连结座部利用加强肋的连结而互相加强,能够使进给箱具有可抗衡来自主框架的接地反作用力、和苗栽种装置部分的荷载的牢固的强度。
因此,根据本第12发明,虽然是一种仅设置加强肋的简单构造,但能够利用进给箱的优异强度而获得机体构造牢固的苗栽种装置。
本第13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
具有沿着机体横向的主框架、以及利用连结座部而与所述主框架连结的进给箱,
具有导向件安装座部,该导向件安装座部从所述进给箱的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突出设置,且利用连结螺栓而安装有杆导向件,
具有撑条部,该撑条部与所述横向侧部和所述导向件安装座部的下部连结,且对所述导向件安装座部从下方进行支承。
根据本第13发明的结构,可利用撑条部的加强而使进给箱对于导向件安装座部的支承牢固,即使较强的杆操作力施加于杆导向件,也能牢固地支承杆导向件而不易在导向件安装座部中错动。
因此,根据本第13发明,虽然是一种仅设置撑条部的简单构造,但也能够将杆导向件以不容产生易错动的状态支承在进给箱上。
本第14发明的苗栽种装置是,
具有沿着机体横向的主框架、以及利用连结座部而与所述主框架连结的进给箱,
在所述进给箱的前表面部设有:支轴安装部,该支轴安装部安装有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起伏支轴,该起伏支轴可起伏地将所述进给箱与行驶机体所具有的支承部件连结;以及输入轮毂部,该输入轮毂部使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输入轴插通并将该输入轴支承成可相对旋转,所述输入轴将来自所述行驶机体的驱动力输入于所述进给箱,
横跨所述支轴安装部中的进给箱内侧部分和所述输入轮毂部中的进给箱内侧部分地连结有加强肋。
根据本第14发明的结构,由于支轴安装部通过加强肋并利用输入轮毂部来加强,因此,可将起伏支轴牢固地支承在进给箱上,可将进给箱以顺畅地起伏的状态支承成在行驶机体的支承部件上。
因此,根据本第14发明,可将苗栽种装置以顺畅地起伏的状态连结在行驶机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乘坐式插秧机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苗栽种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苗栽种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苗栽种装置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苗栽种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栽种臂的纵剖侧视图。
图7是表示连结杆的连结部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空气放出塞整体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弹性体整体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苗进给体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苗进给体的纵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XIII-XIII剖面视图。
图14是表示连结体及苗进给体的立体图。
图15是进给箱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进给箱及主框架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进给箱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连结用凸缘的圆弧凸缘部分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栽种装置框架的前部的左视图。
图20是表示进给箱主体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栽种装置框架的前部的右视图。
图22是表示盖箱部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进给箱主体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进给箱主体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1 苗栽种机构
12 载苗台
15 主框架
16 进给箱
16A 进给箱主体
16B 盖箱部
18 起伏支轴
22 支承部件
30 旋转体
30b 旋转体旋转轴心
31 栽种臂
31c 臂旋转轴心
31f 壁部
31r 壁部
32 栽种爪
34 苗推出杆
35 筒形箱部
37 轮毂部
41 推出弹簧
42 摆动臂
44 弹性体
46 支轴
47 连结杆
50 盖部件
50a 圆板部
50b 裙部
51 垫圈部件
51a 圆板部
51b 橡胶板部
53 空气放出孔
53a 螺纹部
54 空气放出塞
54a 安装螺纹部
54b 操作部
60 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
61 苗横向进给轴
62 苗进给体
62a 内筒
62b 外筒部
62c 空心部
63 支承部件
65 横向进给凸轮机构
68 连结体
71 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
80 进给轴罩
81 罩卡止部
83 连结座部
84 连结螺栓
90 传动机构
92 输入轴
96 横向进给变速机构
102 输出轴
104 变速操作轴
110 连结座部
112 输入轮毂部
112a 进给箱内侧部分(输入轮毂部)
113 支轴安装部
113a 进给箱内侧部分(支轴安装部)
114 加强肋
115 注油筒部
115a 润滑油供给流路
117 加强肋
118 导向件安装座部
119 杆导向件
121 撑条部
128 轮毂部
129 加强肋
130 传感器安装座部
131 倾斜传感器
132 加强肋
137 轮毂部
138 加强肋
140 连结用凸缘部
141 连结用凸缘部
143 金属密封垫圈
144 圆弧凸缘部分
145a 螺栓孔
B 直线
D 间隔
L1 间隔的长度
L2 罩卡止部的长度
L3 配置间隔
L4 配置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装备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苗栽种装置的乘坐式插秧机整体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乘坐式插秧机具有行驶机体,行驶机体的前部侧装备有左右一对前车轮1、1,后部侧装备有左右一对后车轮2、2。在行驶机体的前部侧设有具有发动机3a的动力部3,行驶机体构成为由来自发动机3a的驱动力而驱动前车轮1及后车轮2而进行自动行驶的自动行驶式。在行驶机体的后部侧,设有搭乘部7,该搭乘部7具有驾驶座席4、对前车轮1进行转向操作的方向盘5及驾驶台阶6,行驶机体构成为搭乘在搭乘部7上进行操纵的乘坐式。在行驶机体的后部,连结有具有六个苗栽种机构11的苗栽种装置10。在行驶机体的前部侧,设有在动力部3的两横侧分开的左右一对预备苗贮存装置8。在行驶机体中的从驾驶座席4的两横侧到后侧的部位,设有主要用作为将苗供给到苗栽种装置10的载苗台12上的作业的后部台阶9。
苗栽种装置10支承在连杆机构20的延伸端部上,连杆机构20可上下摆动地从机体向后方侧延伸,连杆机构20利用由液压缸构成的升降缸21而被摆动操作,由此,苗栽种装置10被升降操作成这二个状态:位于苗栽种装置10的下部的接地浮舟13下降到土地面而接地的下降作业状态;以及接地浮舟13从土地面高高地上升的上升非作业状态。
乘坐式插秧机通过使苗栽种装置10下降成下降作业状态并使机体行驶,从而可由苗栽种装置10进行六行栽培的苗栽种作业。
现对苗栽种装置10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苗栽种装置10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苗栽种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苗栽种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如图2、图3、图4所示,苗栽种装置10具有栽种装置框架14,该栽种装置框架14的前端部与设于连杆机构20的延伸端部的支承部件22连结。栽种装置框架14具有:在行驶机体的机体横向(下面仅称为机体横向)上较长的主框架15;与主框架15的机体横向上的中间部连结的进给箱16;以及从主框架15向行驶机体的机体后方(下面仅称为机体后方)延伸、在机体横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三个栽种驱动箱17。主框架15如图16、图19所示,由纵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钢管部件构成。
如图2、图19所示,进给箱16和设在支持部件22下部的支承部22a,通过与进给箱16上端侧的前表面部连结的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起伏支轴18而连结成可相对旋转,栽种装置框架14,以起伏支轴18的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轴心为起伏轴心可自由起伏地支承在行驶机体上。因此,即使行驶机体因土地的坚硬部的凹凸或左右倾斜而向左右倾斜,苗栽种装置10也能利用接地浮舟13相对于泥土面的接地而相对于行驶机体起伏,使得左右的苗栽种机构11所进行的苗栽种深度相同或大致相同。
三个栽种驱动箱17各自的后端部的两横侧部支承有可驱动的苗栽种机构11。在栽种装置框架14的前部侧的上方,设有将苗供给到各苗栽种机构11的载苗台12。载苗台12被支承成越接近下端侧越位于机体后方侧的倾斜姿势。在栽种装置框架14的下部,以沿机体横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配置而设有三个接地浮舟13。
现对苗栽种机构11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苗栽种机构11的剖视图。如图2、图4、图5所示,各苗栽种机构11具有:从机体侧面看呈大致长方形的旋转体30,该旋转体30通过沿着机体横向的旋转体支轴30a而可旋转驱动地支承在栽种驱动箱17的横侧部;以及一对栽种臂31,该一对栽种臂31分别通过沿着机体横向的臂支轴31a而可旋转驱动地支承在旋转体30的两端部。如图6所示,在各栽种臂31的顶端部设有爪安装座部31b,在爪安装座部31b利用连结螺栓32a而可装拆地安装有苗栽种爪32。
利用从进给箱16输入到栽种驱动箱17的驱动力来旋转驱动旋转体支轴30a,从而使旋转体30绕由旋转体支轴30a的沿着机体横向的轴心构成的旋转体旋转轴心30b而被旋转驱动。通过旋转驱动旋转体30,从而一对栽种臂31绕旋转体旋转轴心30b进行公转。利用旋转体支轴30a的驱动力来驱动内装在旋转体30内的齿轮式的栽种臂驱动机构33而对臂支轴31a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一对栽种臂31被旋转驱动成,绕由臂支轴31a的沿着机体横向的轴心构成、且与旋转体旋转轴心30b平行的臂旋转轴心31c相对于旋转体30进行自转。
如图6所示,一对栽种臂31分别具有苗推出杆34,该苗推出杆34可滑动地支承于位于顶端部的杆支承部31d。在苗推出杆34的顶端部设有苗推出操作部34a。苗推出杆34,利用设在栽种臂31内部的具有推出弹簧41等的杆操作机构40,而与苗栽种爪32平行或大致平行地被滑动操作成这二个位置:苗推出操作部34a位于苗栽种爪32的顶端侧的苗推出位置;以及苗推出操作部34a从苗推出位置后退到苗栽种爪32的基端侧的待机位置。当苗推出杆34被操作到苗推出位置时,利用苗推出操作部34a而推压苗栽种爪32的顶端部所保持的苗的根部,从而将苗从苗栽种爪32推出。当苗推出杆34被操作到待机位置时,可由苗栽种爪32的顶端部取出苗及保持苗。
因此,各苗栽种机构11是,通过旋转驱动旋转体30,从而一对栽种臂31各自的苗栽种爪32的顶端侧在载苗台12的下端侧与土地面之间进行转动移动,一对栽种臂31的苗栽种爪32交替地进行如下的苗栽种运动:从载放在载苗台12上的簇状苗的下端部取出一部分作为栽种苗,对取出的栽种苗进行保持并下降到土地面而栽种到泥土部中,在栽种后上升而返回到载苗台12的下端侧。
各苗栽种机构11是,随着栽苗运动而使杆操作机构40动作,当苗栽种爪32进行苗栽种时,将苗推出杆34操作到推出位置,将苗从苗栽种爪32推出到泥土部中,当苗栽种爪32结束苗栽种而上升时,将苗推出杆34返回操作到待机位置,防止苗栽种爪32将苗提起,然后,在苗栽种爪32进行下一次的苗栽种之前,将苗推出杆34保持在待机位置,可由苗栽种爪32取出苗及保持苗。
现对杆操作机构40进行详述。
如图5、图6所示,杆操作机构40具有设于栽种臂31内部的推出弹簧41、摆动臂42、操作凸轮43及弹性体44。
在栽种臂31的后部侧的壁部31r设有向栽种臂外鼓出状态的筒形箱部35。推出弹簧41以夹装在弹簧支座部34b与筒形箱部35的鼓出侧端部35a之间的状态内装在筒形箱部35内,弹簧支座部34b设在苗推出杆34的基端侧。推出弹簧41通过以筒形箱部35的鼓出侧端部35a为反作用力点对苗推出杆34的弹簧支座部34b进行推压操作,从而将苗推出杆34滑动操作到苗推出侧。
摆动臂42通过支轴42a而可摆动地支承在栽种臂31左右的侧壁部。摆动臂42的顶端部与苗推出杆34利用连结部件45而被联动连结。被操作臂部42b从摆动臂42的基部向操作凸轮43延伸。栽种臂31随着苗栽种机构11的苗栽种运动而绕臂旋转轴心31c相对于旋转体30进行摆动,从而使被操作臂部42b在操作凸轮43周围进行移动而位于操作凸轮43的凸轮周面43a,或离开凸轮周面43a。
因此,杆操作机构40利用由操作凸轮43摆动操作的摆动臂42和推出弹簧41,而将苗推出杆34滑动操作到推出位置和待机位置,且将苗推出杆34维持操作到待机位置。
即,当苗栽种爪32进行苗栽种时,由于栽种臂31相对于旋转体30自转,故被操作臂部42b离开凸轮周面43a,摆动臂42不受操作凸轮43的支承,由此,推出弹簧41绕支轴42a摆动操作摆动臂42,且将苗推出杆34滑动操作到推出位置。
随着苗栽种爪32结束苗栽种并上升,由于栽种臂31相对于旋转体30自转,故被操作臂部42b搭载在凸轮周面43a上,摆动臂42受操作凸轮43的摆动操作,由此,摆动臂42克服推出弹簧41弹力而将苗推出杆34返回操作到待机位置。
从苗栽种爪32结束苗栽种至进行下次苗栽种期间,被操作臂部42b位于凸轮周面43a,且操作凸轮43克服推出弹簧41的弹力而维持对摆动臂42进行摆动操作的状态,因此,摆动臂42克服推出弹簧41的弹力而将苗推出杆34维持在待机位置。
图9是表示弹性体44整体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弹性体44,其基部44a被嵌入夹持在支承部36的内侧,支承部36设在栽种臂31前部侧的壁部31f。突出设置在基部44a外周面的环状的突条44b利用夹持部36的夹持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而使得支承部36的支承牢固。
弹性体44具有从支承部36向摆动臂侧突出的止动部44c,当苗推出杆34由推出弹簧41滑动操作时,由止动部44c承接设于摆动臂42的定位部42c,将苗推出杆34定位在推出位置。
在弹性体44中的、相对于止动部44c而与摆动臂42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位设有空心部44d。空心部44d的形状形成为向壁部31f开口的形状。弹性体44有效地缓和苗推出杆34及摆动臂42的停止冲击,并将苗推出杆34定位在推出位置。
即,当弹性体44利用止动部44c来承接摆动臂42时,弹性体44中的空心部周围的部分被摆动臂42的推压力按压在壁部31f上,空心部周围的部分产生变形并与壁部31f压接,空心部44d的空气被压缩并被密封。由此,摆动臂42不会突然停止在碰到止动部44c的位置而利用空心部分的弹性变形施加制动,在空心部周围的部分变形后停止。
将操作凸轮43支承成不能相对旋转的支轴46,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设于栽种臂31的轮毂部37上,操作凸轮43是可绕与臂旋转轴心31c相同的轴心即支轴46的轴心相对于栽种臂31进行旋转的构造。但是,操作凸轮43的相对于栽种臂31的旋转,由横跨一对栽种臂31地设置的连结杆47限制,构成为可利用操作凸轮43对摆动臂42按规定进行摆动操作。
即,连结杆47被安装成横跨一方的栽种臂31的支轴46中的从轮毂部37向栽种臂外突出的端部46a、和另一方的栽种臂31的支轴46中的从轮毂部37向栽种臂外突出的端部46a,且利用安装在各支轴46上的螺母48(盖形螺母)止脱。如图7所示,各支轴46的端部46a的纵截面形状形成为矩形,连结杆47的对于支轴46的安装孔的形状形成为相似于支轴46的端部46a的纵截面形状的矩形,因此,连结杆47不能相对旋转地与各支轴46连结。
因此,连结杆47将一对栽种臂31的支轴46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由此,在一对栽种臂31中,分别限制支轴46相对于栽种臂31的旋转,并将操作凸轮43限制成不与栽种臂31一起旋转。
如图5、图7所示,在一对栽种臂31中,分别在轮毂部37与连结杆47之间夹装盖部件50及垫圈部件51,构成为防止泥水等进入轮毂部37与支轴46之间的结构。
即,盖部件50具有:外嵌在支轴46上的圆板部50a;以及从圆板部50a的周部向轮毂部37延伸的裙部50b。垫圈部件51利用隔着连结杆47而赋予的螺母48的紧固力而将盖部件50推压到轮毂部37上。由此,盖部件50的圆板部50a贴在轮毂部37的端部上,由圆板部50a封住轮毂部37的开口,使裙部50b罩住轮毂部37,泥水因裙部50b而难以进入圆板部50a与轮毂部37之间。
垫圈部件51具有:外嵌在支轴46上的金属制的圆板部51a;以及附设在圆板部51a两侧面的橡胶板部51b,且利用隔着连结杆47而赋予的螺母48的紧固力使橡胶板部51b与连结杆47及盖部件50紧贴,将连结杆47与盖部件50之间密封。
在螺母48与连结杆47之间夹装有带橡胶的垫圈52。带橡胶的垫圈52具有:外嵌在支轴46上的金属制的圆板部;以及附设在该圆板部的两侧面的橡胶板部,利用螺母48的紧固力使橡胶板部与螺母48及连结杆47紧贴,将螺母48与连结杆47之间密封。
在栽种臂31中的与筒形箱部35相邻的部位设有空气放出孔53,空气放出孔53安装有空气放出塞54,随着苗推出杆34被滑动操作到待机位置而可将空气从栽种臂31的内部放出。
图8是表示空气放出塞54整体的立体图。如图6、图8所示,空气放出塞54具有:设在一端侧的外螺纹形的螺纹部54a;以及设在另一端侧的捏手形的操作部54b。利用成型的树脂材料构成空气放出塞54整体。
即,利用操作部54b对空气放出塞54整体进行旋转操作而对螺纹部54a进行旋转操作,在设于空气放出孔53的内螺纹形的螺纹部53a上安装螺纹部54a,从而可将空气放出塞54安装在空气放出孔53中,通过使螺纹部54a脱离空气放出孔53的螺纹部53a,从而可从空气放出孔53上取下空气放出塞54。
在空气放出塞54安装于空气放出孔53的状态下,在空气放出塞54的螺纹部54a与空气放出孔53的螺纹部53a之间形成间隙,将该间隙作为空气进出流路,则随着苗推出杆34的滑动操作而进行向栽种臂31外部的空气放出及向内部的空气吸引。
现对载苗台12向苗栽种机构11供给苗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载苗台12上具有六个苗载放部,苗载放部沿机体横向排列载放向六个苗栽种机构11供给的簇状苗。载苗台12利用导轨55和苗台支承框架56而被支承成可向机体横向滑动,所述导轨55设在栽种驱动箱17的上方,且支承作用在载苗台12的下端侧,在机体横向上较长,所述苗台支承框架56从主框架15向上方立设,支承作用在载苗台12的上端侧。苗台支承框架56具有:架设在左右一对支柱部的上端侧的沿着机体横向的支承框架56a;以及通过支承臂而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框架56a的多个部位的支承辊56b。苗台支承框架56构成为,利用多个支承辊56b支承上导轨57的内部,该上导轨57固定在载苗台12的背面侧,且纵截面形状形成为向下开口的U字状。
载苗台12构成为,利用横跨进给箱16和载苗台12的下端侧地设置的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60而与苗栽种机构11的苗栽种运动联动地沿机体横向被往复移送。即,载苗台12将各苗载放部的簇状苗相对于苗栽种机构11沿机体横向移送,以使苗栽种机构11在设于导轨55的苗取出口,从载放在苗载放部上的簇状苗的下端部取出一部分作为栽种苗,且苗栽种机构11所进行的这种苗取出,从簇状苗的下端部的横向一端侧向另一端侧依次进行。
如图2所示,在载苗台12的各苗载放部的下端侧,设有将簇状苗向苗栽种机构11纵向进给的苗纵向进给带70。当载苗台12到达横向移送的左右的行程末端时,各苗纵向进给带70由横跨进给箱16和载苗台12的下端侧地设置的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71驱动,将簇状苗向苗栽种机构11纵向进给,该纵向进给的长度相当于苗栽种机构11从簇状苗取出的苗的苗纵向长度。
现对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60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60的剖视图。如图4、图10所示,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60具有:从进给箱16向机体横向外侧可旋转驱动地延伸的苗横向进给轴61;以及支承在苗横向进给轴61上的苗进给体62。苗横向进给轴61的延伸端侧,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固定于主框架15的支承部件63上。苗进给体62可相对旋转地外嵌在苗横向进给轴61上,且被支承成可沿苗横向进给轴61滑动。
具有形成于苗横向进给轴61周面的螺旋移送槽64的横向进给凸轮机构65横跨苗横向进给轴61和苗进给体62地设置。横向进给凸轮机构65具有支承在苗进给体62上的进给凸体66。进给凸体66具有可滑动地进入螺旋移送槽64内的被动爪。螺旋移送槽64以连续状态在苗横向进给轴61的两端侧设有:对被动爪进行向左移送操作的向左进给螺旋槽部;以及对被动爪进行向右移送操作的向右进给螺旋槽部。
即,横向进给凸轮机构65利用苗横向进给轴61的转动力、和通过螺旋移送槽64且经由被动爪而产生的进给凸体66的往复移送,而使苗进给体62沿苗横向进给轴61往复移送。
苗进给体62利用与苗进给体62的移动方向的中间部和设在载苗台12背面侧的操作部件67连结的连结体68,而与载苗台12联动连结。操作部件67固定在设于载苗台12背面侧的载苗台框架12a上。
因此,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60是,利用来自进给箱16的驱动力来旋转驱动苗横向进给轴61,从而利用横向进给凸轮机构65的作用而对苗进给体62沿苗横向进给轴61进行往复移送,利用苗进给体62经由连结体68而向左右对载苗台12进行往复移送。
横跨苗进给体62的一端部和支承部件63地安装有将苗横向进给轴61覆盖的筒状的进给轴罩80。横跨苗进给体62的另一端部和进给箱16的轮毂部61a地安装有将苗横向进给轴61覆盖的筒状的进给轴罩80。各进给轴罩80的苗进给体侧的端部,固定在设于苗进给体62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的罩卡止部81上。
如图10、图11、图12所示,苗进给体62的各罩卡止部81,由形成于苗进给体62外周面的环状槽构成,嵌入有设于进给轴罩80内周面的安装突条,利用卷绕带82的紧固力而对安装突条进行止脱,由此对进给轴罩80的端部进行保持。
各进给轴罩80构成为可伸缩成,利用移送的苗进给体62的拉伸操作而被伸长操作,并且利用移送的苗进给体62的推压操作而被缩短操作。具体来说,各进给轴罩80由褶皱状罩构成。
现对将苗进给体62和载苗台12联动连结起来的连结构造进行详述。
如图10、图14所示,将苗进给体62和载苗台12联动连结起来的连结体68,具有:苗进给体侧的板状的连结部68a;以及从苗进给体侧的连结部68a立起的载苗台侧的连结部68b。苗进给体侧的连结部68a构成为,利用四根连结螺栓84而与设在苗进给体62上的连结座部83可装拆地连结。载苗台侧的连结部68b构成为,利用沿着苗进给体移动方向的连结螺栓86而与载苗台12的操作部件67可装拆地连结。
图11是表示苗进给体62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苗进给体62的纵剖视图。如图10、图11、图12所示,连结座部83以相对于各罩卡止部81空开间隔D的位置配置,设在苗进给体62中的一端侧的罩卡止部81与另一端侧的罩卡止部81之间。连结座部83与各罩卡止部81之间的间隔D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L1设定得比罩卡止部81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L2长。因此,相比于连结座部83与罩卡止部81之间的间隔D、和罩卡止部81的长度相同的结构,或者相比于连结座部83与罩卡止部81之间的间隔D比罩卡止部81短的结构,可扩大安装于苗进给体62的一端部的进给轴罩80与安装于苗进给体62的另一端部的进给轴罩80之间的间隔。
在连结座部83上,开口有支承进给凸体66的支承孔87、以及润滑脂室88。连结体68的苗进给体侧的连结部68a的形状形成为将支承孔87及润滑脂室88的开口封闭的形状,苗进给体侧的连结部68a起到将支承孔87及润滑脂室88封闭的盖的作用。
设于连结座部83的四根连结螺栓84用的螺栓孔89的配置,设定为图11所示的配置。
即,设定为这样的配置:四个螺栓孔89中的一对螺栓孔89沿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而位于连结座部83的苗进给体移动方向的一端侧,四个螺栓孔89中的另外一对螺栓孔89沿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而位于连结座部83的苗进给体移动方向的另一端侧。此外,设定为这样的配置:位于连结座部83的一端侧的一对螺栓孔89在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上的配置间隔L3,比位于连结座部83的另一端侧的一对螺栓孔89在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上的配置间隔L4长。
即,为连结连结体68的苗进给体侧的连结部68a和连结座部83,在连结座部83的苗进给体移动方向的一端侧,将一对连结螺栓84沿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以配置间隔L3排列,按照这样的配置横跨连结部68a和连结座部83地安装,在连结座部83的苗进给体移动方向的另一端侧,将一对连结螺栓沿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以比一端侧的配置间隔L3狭窄的配置间隔L4排列,按照这样的配置横跨连结部68a和连结座部83地安装。
因此,当欲按设计的安装方向将连结部68a与连结座部83连结时,连结座部83中的连结螺栓84在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上的配置间隔,就与连结部68a中的连结螺栓84在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上的配置间隔一致,可将连结部68a与连结座部83连结。但是,当欲按与设计的安装方向相反的安装方向将连结部68a与连结座部83连结时,连结座部83中的连结螺栓84在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上的配置间隔,就与连结部68a中的连结螺栓84在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上的配置间隔不相同,不能将连结部68a与连结座部83连结。
图13是图11中的XIII-XIII截面视图。如图10、图12、图13所示,苗进给体62构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状态:在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外嵌在苗横向进给轴61上的内筒部62a;具有罩卡止部81的外筒部62b;以及形成在内筒部62a与外筒部62b之间、向进给轴罩80所在的一侧开口的空隙部62c。因此,在利用铸造方式制作苗进给体62的情况下,相比于没有空隙部62c的结构来说,不易产生缩孔。
如图13所示,空隙部62c形成在苗进给体62的周向的三个部位。三个部位中位于苗进给体62下部侧的二个部位的空隙部62c贯穿外筒部62b的整个长度。如图11、图12所示,与外筒部62b相比,内筒部62a向进给轴罩80所在的一侧较长地延伸。
现对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71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71具有:从进给箱16可旋转驱动地向与苗横向进给轴61所延伸的一侧相反的机体横向外侧延伸的纵向进给驱动轴72;以及可摆动操作地支承在载苗台12上的带驱动臂73。纵向进给驱动轴72的延伸端侧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支承于主框架15的支承部件74上。
纵向进给驱动轴72由来自进给箱16的驱动力旋转驱动,且对不能相对旋转地设在左端侧及右端侧的传动臂75进行旋转驱动。带驱动臂73,可传动到各苗载放部的卷绕有苗纵向进给带70的带驱动轮体。
因此,若载苗台12到达横向移送的行程末端,则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71就利用传动臂75与带驱动臂73的抵接而驱动苗纵向进给带70。
即,当载苗台12到达横向移送的左侧的行程末端时,带驱动臂73与左侧的传动臂75抵接,带驱动臂73利用左侧的传动臂75而从待机位置以设定旋转角度被驱动,将驱动力传递到各带驱动轮体而驱动各苗纵向进给带70。当载苗台12到达横向移送的右侧的行程末端时,带驱动臂73与右侧的传动臂75抵接,带驱动臂73利用右侧的传动臂75而从待机位置以设定旋转角度被驱动,将驱动力传递到各带驱动轮体而驱动各苗纵向进给带70。
如图15所示,在进给箱16中,收容有传动机构90,该传动机构90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分配传递到苗栽种机构11、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60及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71。现对传动机构90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传动机构90具有输入轴92,该输入轴92从进给箱16的前表面部向机体前方突出,通过旋转传动轴91(参照图1、图19)而将来自发动机3a的驱动力传递到该输入轴92,通过输入轴齿轮93及传动轴齿轮94而将输入轴92的驱动力传递到分配传动轴95,从分配传动轴95分配传递到横向进给变速机构96和栽种分配传动轴97,将苗横向进给变速机构96的变速输出轴96a的驱动力分配传递到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60的苗横向进给轴61和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71的纵向进给驱动轴72。栽种分配传动轴97将来自分配传动轴95的驱动力分配传递到三个栽种驱动箱17。
从分配传动轴95至栽种分配传动轴97的传动,由这三种齿轮进行:不能相对旋转地设在分配传动轴95上的传动齿轮95a;与传动齿轮95a啮合的中继传动齿轮98;以及在与中继齿轮98啮合的状态下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栽种分配传动轴97上的输出轮齿99。
从变速输出轴96a至纵向进给驱动轴72的传动,由这四部分进行:不能相对旋转地设在变速输出轴96a上的传动齿轮100;与传动齿轮100啮合的输出齿轮101;不能相对旋转地设在输出齿轮101上的输出轴102;以及将输出轴102与纵向进给驱动轴72联动连结的连结轴103。
横向进给变速机构96具有设在作为输入轴的分配传动轴95和变速输出轴96a上的四对齿轮组,利用四对的齿轮组而将分配传动轴95的驱动力变速成旋转速度不同的四级驱动力并传递到变速输出轴96a。因此,横向进给变速机构96变更由载苗台横向进给驱动机构60产生的载苗台12的横向进给速度,变更由苗栽种机构11产生的取出苗在载苗台横向(簇状苗横宽方向)上的长度。
横向进给变速机构96具有贯穿设置于进给箱16的横向侧壁部的变速操作轴104,可利用变速杆105(参照图4)对变速操作轴104进行滑动操作而进行变速。即,当变速操作轴104被滑动操作时,从变速操作轴104延伸的拔叉106就对换档钥匙107进行滑动操作,换档钥匙107将四对齿轮组中的某一组的分配传动轴侧的齿轮从相对于分配传动轴95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切换成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
对进给箱16进行说明。
如图16、图17、图19、图21所示,进给箱16具有设在前部侧的下部的左右一对连结座部110,且利用左右一对连结座部110而与主框架15连结。
即,如图19所示,左侧的连结座部110具有:隔着空隙沿前后排列的前侧座部110a和后侧座部110b,前侧座部110a利用连结螺栓而与主框架15的上表面部紧固连结,后侧座部110b利用连结部件111而与主框架15的后表面部连结,由此与主框架15连结。连结部件111的上端部利用连结螺栓而与后侧座部110b紧固连结,下端部利用连结螺栓而与主框架15紧固连结,由此将后侧座部110b和主框架15连结起来。
如图21所示,右侧的连结座部110具有前侧座部110a、以及位于前侧座部110a下方的后侧座部110b,前侧座部110a利用连结螺栓而与主框架15的上表面部紧固连结,后侧座部110b利用连结螺栓而与主框架15的后表面部紧固连结,由此与主框架15连结。
如图16、图17、图19所示,进给箱16具有以沿机体上下方向排列的配置而设在前表面部上的输入轮毂部112和支轴安装部113,且由输入轮毂部112支承输入轴92,由支轴安装部113支承起伏支轴18。详细来说,输入轮毂部112构成为,通过外嵌在输入轴92上的轴承而将输入轴92支承成可相对旋转,且使输入轴92贯通而位于进给箱16的内外。如图16所示,支轴安装部113构成为,利用多根连结螺栓18b而从机体前方侧紧固连结设于起伏支轴18的基部的凸缘部18a,由此支承起伏支轴18。
如图23所示,横跨支轴安装部113的进给箱内表面侧部分113a、和输入轮毂部112的进给箱内表面侧部分112a地连结有加强肋114。
如图16、图17所示,在进给箱16的前表面部设有配置在输入轮毂部112的横向侧方的注油筒部115。如图23所示,注油筒部115形成为使进给箱16的内外部连通的中空形状,且形成有从进给箱16的外部向内部供给润滑油的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润滑油供给流路115a。通常时,预先在注油筒部115的外侧端部安装将润滑油供给流路115a封闭的可装拆的塞子116。
如图17、图24所示,在右侧的连结座部110的上方且进给箱16中的设在进给箱主体16A上的连结用凸缘部140与注油筒部115之间,从进给箱16的前表面部向机体前方侧突出设置有加强肋117。加强肋117与注油筒部115和连结用凸缘部140连结。
如图17、图21、图22所示,进给箱16具有从右侧的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延伸的上下一对导向件安装座部118,由上下一对导向件安装座部118支承杆导向件119。详细来说,上下一对导向件安装座部118构成为,利用连结螺栓而从机体横向紧固连结设于杆导向件119的左右一对安装脚部119a中的左侧的安装脚部119a,由此支承杆导向件119。右侧的安装脚部119a支承在主框架15上。
上侧的撑条部120与上侧的导向件安装座部118的下部、下侧的导向件安装座部118的上部以及进给箱16的横向侧部连结,下侧的撑条部121与下侧的导向件安装座部118的下部和进给箱16的横向侧部连结,上下一对导向件安装座部118由上下的撑条部120、121来加强。
即,利用上侧的撑条部120从下方支承上侧的导向件安装座部118。利用上侧的撑条部120从上方支承下侧的导向件安装座部118,且利用下侧的撑条部121从下方支承下侧的导向件安装座部118。上下的导向件安装座部118利用上侧的撑条部120的连结而互相支承。
杆导向件119对调节苗栽种机构11的苗栽种深度的栽种深度调节杆122(参照图3)、以及调节苗栽种机构11的取出苗在苗纵向进给方向上的大小的取出量调节杆123(参照图3)进行导向作用,且将栽种深度调节杆122及取出量调节杆123保持在调节位置。栽种深度调节杆122,从将接地浮舟13的后端侧支承可升降操作的支承臂124(参照图2)的旋转支点轴125(参照图19)不能相对旋转地延伸,且对旋转支点轴125进行旋转操作而对支承臂124进行摆动操作,变更接地浮舟13相对于栽种装置框架14的安装高度。如图21所示,旋转支点轴125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部件127上,该支承部件127从设于进给箱16的横向侧部的支承部126(参照图22)延伸。
如图17、图19所示,进给箱16在连结座部110的后方具有从左侧的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突出设置的变速用的轮毂部128,利用变速用的轮毂部128而将横向进给变速机构96的变速操作轴104支承成可滑动。变速用的轮毂部128使变速操作轴104插通并将其支承成位于进给箱16的内外。
在变速用的轮毂部128与左侧的连结座部110之间,从进给箱16的左侧的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突出设置有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加强肋129。加强肋129的前端侧与连结座部1120连结,加强肋129的后端侧与变速用的轮毂部128连结,利用加强肋129来加强进给箱16。
如图17、图19所示,进给箱16在连结座部110的上方具有从进给箱16的上端侧的横向侧部向机体左横向突出设置的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130,由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130支承倾斜传感器131。详细来说,各传感器安装座部130构成为,利用连结螺栓从机体横向紧固连结设于倾斜传感器131的安装部131a,由此支承倾斜传感器131。
在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130之间,从进给箱16的横向侧壁部向机体横向外方突出设置有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加强肋132。加强肋132的上端侧与上侧的传感器安装座部130连结,加强肋132的下端侧与下侧的传感器安装座部130连结。利用加强肋132来提高进给箱16对上下一对传感器安装座部130的支承强度。
倾斜传感器131构成为,对苗栽种装置10的左右倾斜进行检测,将检测信息输出到起伏操作机构133(参照图3)。起伏操作机构133具有:通过弹簧134而与载苗台12的左右两端侧连结的操作部件(未图示);以及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的电动机136,且基于倾斜传感器131的检测信息,对电动机136进行控制,将操作部件操作成提起载苗台12的下降侧,抑制载苗台12的移送所产生的苗栽种装置10的左右倾斜。
如图17、图21所示,进给箱16具有从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突出设置的苗纵向进给用的轮毂部137,且构成为,利用苗纵向进给用的轮毂部137将向苗纵向进给驱动机构71传动的输出轴102支承成可旋转。详细来说,轮毂部137构成为,通过外嵌在输出轴102上的轴承而将输出轴102支承成可相对旋转,且使输出轴102插通而对其进行支承。
在苗纵向进给用的轮毂部137与连结座部110之间,从进给箱16的横向侧部向机体横向外方突出设置有加强肋138。加强肋138的一端侧与轮毂部137连结,加强肋138的另一端侧与连结座部110连结。进给箱16由加强肋138加强。
图15是进给箱16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5所示,进给箱16构成为能够以分割面A而沿机体横向分割成进给箱主体16A和对进给箱主体16A的开口进行封闭的盖箱部16b,进给箱主体16A收容传动机构90中的横向进给变速机构96等。
如图23所示,在进给箱主体16A的开口周缘部设有沿着开口全周的环状的连结用凸缘部140,且如图21、图22所示,在盖箱部16B的周缘部设有沿着盖箱部16B全周的环状的连结用凸缘部141,进给箱主体16A和盖箱部16B,通过它们的连结用凸缘部140被沿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排列的多个连结螺栓142紧固连结而连结。
进给箱16构成为内部贮存润滑油的油浴构造,在进给箱主体16A的连结用凸缘部140与盖箱部16B的连结用凸缘部141之间夹装有金属密封垫圈143。
图20、图23、图24是表示进给箱主体16A的立体图。如图15、图20、图23、图24所示,进给箱主体16A具有:对输入轴92进行支承并收容横向进给变速机构96的进给箱主部16C;以及栽种输出箱部16D,该栽种输出箱部16D从进给箱主部16C向机体后下方延伸,并对中继传动齿轮98及输出齿轮99进行支承。进给箱主部16C具有:左侧的连结座部110;对起伏支轴18进行支承的支轴安装部113;对苗横向进给轴61进行支承的轮毂部61a;对变速操作轴104进行支承的轮毂部128;传感器安装座部130以及注油筒部115。
盖箱部16B具有:右侧的连结座部110;导向件安装座部118;以及对输出轴102进行支承的轮毂部137。
现对进给箱主体16A的连结用凸缘部140及盖箱部16B的连结用凸缘部141进行说明。
如图15、图22、图23、图24所示,进给箱主体16A的开口横跨进给箱主部16C和栽种输出箱部16D地形成,各连结用凸缘部140、141在输出齿轮99的周围,具有在连结用凸缘部140、141的连结方向上形成为圆弧形的圆弧凸缘部分144。
在各连结用凸缘部140、141上,在圆弧凸缘部分144,设有在连结用凸缘部140、141整体上沿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排列的多个螺栓孔145中的三个螺栓孔145a。设于圆弧凸缘部分144的三个螺栓孔145a在连结凸缘部的周向上的排列间距,设定为图18所示的排列间距。图18所示的孔146是安装定位销的销孔。
即,设定为这样的间距:通过三个螺栓孔145a中相邻的一对螺栓孔145a中心的直线B,在该一对螺栓孔145a之间,位于圆弧凸缘部分144的进给箱内外方向上的宽度以内。
也就是说,相比于直线B在一对螺栓孔145a之间相对于圆弧凸缘部分144而向进给箱内侧偏离的情况,可将圆弧凸缘部分144中的螺栓孔145a在连结用凸缘部的周向上的排列间距做成小间距。
[另外实施例]
(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具有六个苗栽种机构11的例子,但也可具有五个以下或七个以上的苗栽种机构11来实施。
(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在苗进给体62上设有空隙部62c的例子,但也可不设置空隙部62c来实施。
(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将进给箱16构成为油浴构造、并具有金属密封垫圈143的例子,但也可不做成油浴构造,而将润滑脂作为润滑油、代替金属密封垫圈143而采用密封橡胶来实施。
(4)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在圆弧凸缘部分144上设有三个螺栓孔145a的例子,但也可设置四个以上的螺栓孔来实施。
产业上实用性
本发明除了装备于乘坐式插秧机的苗栽种装置外,也可用于装备于步行式插秧机的苗栽种装置。

Claims (2)

1.一种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苗横向进给轴,该苗横向进给轴可旋转驱动地从进给箱延伸,且延伸端侧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件;
苗进给体,该苗进给体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且可滑动地外嵌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上;
横向进给凸轮机构,该横向进给凸轮机构连接设置在所述苗进给体和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之间,利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的转动力而使所述苗进给体往复移送;以及
连结体,该连结体的一端侧可装拆地与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连结座部连结,另一端侧与载苗台连结,且该连结体将所述苗进给体和所述载苗台联动连结,
横跨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一端部的罩卡止部和所述进给箱地安装有将所述苗横向进给轴覆盖的进给轴罩,
横跨设于所述苗进给体的另一端部的罩卡止部和所述支承部件地安装有将所述苗横向进给轴覆盖的进给轴罩,
所述一端部的罩卡止部与所述连结座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以及所述另一端部的罩卡止部与所述连结座部之间的间隔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所述罩卡止部在苗进给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长,
所述苗进给体的所述一端部及所述另一端部具有:外嵌在所述苗横向进给轴上的内筒部;位于所述内筒部的外侧且具有所述罩卡止部的外筒部;以及空隙部,该空隙部在所述内筒部与所述外筒部之间的所述苗进给体的绕所述苗横向进给轴的周向的三个部位,以朝向所述苗进给体的一端部侧及另一端部侧的所述进给轴罩所在的一侧开口的方式形成,
在位于所述苗进给体的上部侧的所述连结座部上,开口有从所述苗进给体的绕所述苗横向进给轴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贯通到设置有所述苗横向进给轴的所述内筒部的内部为止的润滑脂室,
所述空隙部中的位于所述苗进给体的下部侧的所述空隙部形成于不与所述润滑脂室干涉的位置,且遍及沿着所述苗横向进给轴的所述内筒部的全长而延伸,
所述空隙部中的位于所述苗进给体的上部侧的所述空隙部由于到所述苗进给体的沿所述苗横向进给轴方向的中间部分中止,从而成为不与所述润滑脂室连通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体连结于所述连结座部的状态下,所述连结体构成为从所述苗进给体的外表面侧关闭所述润滑脂室的开口。
CN201510147535.6A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Active CN105284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5540.0A CN114375657B (zh)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CN201910831365.1A CN110476559B (zh)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8972 2014-06-09
JP2014118972A JP6395454B2 (ja) 2014-06-09 2014-06-09 苗植付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1365.1A Division CN110476559B (zh)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CN202210105540.0A Division CN114375657B (zh)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4255A CN105284255A (zh) 2016-02-03
CN105284255B true CN105284255B (zh) 2019-10-08

Family

ID=5493327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7535.6A Active CN105284255B (zh)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CN201910831365.1A Active CN110476559B (zh)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CN202210105540.0A Active CN114375657B (zh)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1365.1A Active CN110476559B (zh)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CN202210105540.0A Active CN114375657B (zh) 2014-06-09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95454B2 (zh)
CN (3) CN1052842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1976B2 (ja) * 2016-07-04 2021-01-2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N107046891A (zh) * 2016-12-13 2017-08-18 重庆市神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材幼苗送苗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8915A (en) * 1981-06-16 1982-12-22 Iseki Agricult Mach Rice planting machine
JP2000014217A (ja) * 1998-07-01 2000-01-18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注油装置
JP2001032932A (ja) * 1999-07-26 2001-02-06 Kubota Corp 農機用の蛇腹管状カバー体
CN2587150Y (zh) * 2002-11-19 2003-11-26 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栽植传动变速箱
CN1492731A (zh) * 2001-03-09 2004-04-28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插秧机
CN201550427U (zh) * 2009-12-08 2010-08-18 扬州大学 一种与行距可调插秧机配套的移箱机构
JP2013202022A (ja) * 2012-03-29 2013-10-07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苗横送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4651B1 (ko) * 2003-01-31 2007-03-13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종이식장치
KR100778161B1 (ko) * 2004-09-24 2007-11-28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수전 작업차
JP4528154B2 (ja) * 2005-02-25 2010-08-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田植機用の苗植付け機構
CN101164398A (zh) * 2006-10-18 2008-04-23 郭保可 插秧机栽植臂
JP4909205B2 (ja) * 2007-08-06 2012-04-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そのクラッチ装置を用いた苗植付装置
JP2009118830A (ja) * 2007-11-19 2009-06-04 Iseki & Co Ltd 歩行型の苗移植機
JP5179948B2 (ja) * 2008-05-20 2013-04-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植付作業装置
CN201251004Y (zh) * 2008-07-04 2009-06-03 郭保可 改进的插秧机栽植臂用注油塞
JP5407371B2 (ja) * 2009-01-30 2014-02-0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2011193770A (ja) * 2010-03-18 2011-10-06 Yanmar Co Ltd 田植機のロータリー式植付け装置
CN102217447A (zh) * 2011-06-10 2011-10-19 大同农机(安徽)有限公司 乘用插秧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8915A (en) * 1981-06-16 1982-12-22 Iseki Agricult Mach Rice planting machine
JP2000014217A (ja) * 1998-07-01 2000-01-18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注油装置
JP2001032932A (ja) * 1999-07-26 2001-02-06 Kubota Corp 農機用の蛇腹管状カバー体
CN1492731A (zh) * 2001-03-09 2004-04-28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插秧机
CN2587150Y (zh) * 2002-11-19 2003-11-26 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栽植传动变速箱
CN201550427U (zh) * 2009-12-08 2010-08-18 扬州大学 一种与行距可调插秧机配套的移箱机构
JP2013202022A (ja) * 2012-03-29 2013-10-07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苗横送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6559B (zh) 2022-07-05
CN114375657A (zh) 2022-04-22
CN114375657B (zh) 2023-12-15
CN110476559A (zh) 2019-11-22
CN105284255A (zh) 2016-02-03
JP2015231342A (ja) 2015-12-24
JP6395454B2 (ja)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4255B (zh) 苗栽种装置
KR101741606B1 (ko) 이앙기
CN103535141B (zh) 移植机
CN106258120B (zh) 移植机
CN104663085A (zh) 苗移植机
CN207869678U (zh) 作业车辆
CN205918846U (zh) 传动装置、履带行驶装置、驾驶室、收割机以及作业机
JP5034415B2 (ja) 苗植機
CN103858587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19467B (zh) 乘坐型农作业机
KR100399707B1 (ko) 이앙기
JP2007000066A (ja) 苗植機
CN106332583B (zh) 步行式插秧机
CN206490996U (zh) 作业车辆
JP6115752B2 (ja) 苗植付装置
JP2006254718A (ja) 野菜移植機
CN104320966A (zh) 插秧机
JP2001213368A (ja) 走行体の前輪取付構造
JPH045183A (ja) 水田用農作業機
JP7070261B2 (ja) 作業車両
JP5020290B2 (ja) 田植機
JP2014124099A5 (zh)
JP2023182802A (ja) 移植機
JP3260895B2 (ja) 野菜移植機
JP2003325013A (ja) 施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