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2731A - 插秧机 - Google Patents

插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2731A
CN1492731A CNA018230075A CN01823007A CN1492731A CN 1492731 A CN1492731 A CN 1492731A CN A018230075 A CNA018230075 A CN A018230075A CN 01823007 A CN01823007 A CN 01823007A CN 1492731 A CN1492731 A CN 1492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feed
rice seedlings
frame
gea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18230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5464C (zh
Inventor
土井邦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2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2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54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54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和通过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与插秧机架20连接的稻秧进给部件58,稻秧进给部件58在其中一侧形成纵向进给凸轮轴65,在另一侧形成横向进给丝杠轴66,同时,使这些凸轮轴65及丝杠轴66从机体中央向左右分开进行配置,从而,使插秧部15的左右重量平衡良好使插秧精度维持稳定,同时,从机体中央将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纵向进给凸轮116及横向进给丝杠轴16的滑块114从机体中央左右分开,因而使这些的维修保养容易进行。

Description

插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稻秧载放台和插秧爪、进行连续插秧作业的插秧机。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41429号专利公报中,由于是相对机体中心,将稻秧载放台驱动齿轮箱与稻秧进给轴的滑块及滑块支撑以偏置的方式配置在一侧,所以插秧部在左右方向变得不均衡,因此有可能也影响到滚动重量的平衡。
而且,在将这样的滑块于机体中央附近进行滑动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使插秧部与主机侧连接的挂钩部件等,所以,有可能滑块或滑块支撑的维修保养性不好。
再有,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公报第2548430号或日本特开2000-41429号专利公报等中,设有将插秧机架内的插秧驱动轴的旋转通过横向进给齿轮箱传输至横向进给轴、使稻秧载放台进行横向进给的机构,但是在要改变横向进给速度的情况下,只变换横向进给齿轮箱内的齿轮就花费人力和时间很繁琐,而且,在对齿轮等进行维修检查时,即使将齿轮箱盖卸下,齿轮或轴也留在插秧侧,因此必须每次都将齿轮或轴卸下,很麻烦。另外,横向进给齿轮箱,在仅将齿轮箱盖卸下时,齿轮箱内的齿轮或轴直接变为留在插秧部侧的状态,所以在需要进行齿轮或轴的检查或维修时,每次都要卸下齿轮或轴很繁琐,存在维修保养困难的问题。
在前述日本特开2000-41429号专利公报中,将横向连接管内的传动轴的旋转传输到横向进给轴的横向进给齿轮箱,在露出的状态下被配置在插秧部的一侧,同时形成取秧量调节杆配置在横向进给齿轮箱的内侧的结构,因此,存在作业中齿轮箱与障碍物接触受到损伤,带来夹杂物的问题,同时,在将横向进给速度转换用的转换杆设置在齿轮箱时,给切换杆带来夹杂物,有可能进行误动作。
在前述日本特开2000-41429号专利公报或实用新型登记公报第2588523号等中,虽然具有在支撑插秧机船体的插秧传动机架的下部支轴自由起伏地设置左右围绳标记的机构,但是在调节插秧深度时,使下部支轴回转,改变插秧机船体的支撑高度的情况下,左右围绳标记的安装角度随时变化,由于左右围绳标记的安装角度不同,有可能标记会与装备于稻秧载放台或主机上的施肥装置抵接从而造成损坏等。而且,在使标记与支轴保持连接的情况下,由于收容标记时标记的姿态向前倾,所以将标记从作业位置折叠到收容位置时,有可能通过标记将溅起的泥土带给驾驶作业者。另外,将横向连接管内的传动轴的旋转传输到横向进给轴的横向进给齿轮箱,是在露出状态下设置在插秧部的一侧,由于齿轮箱与作业障碍物接触等,有可能损伤齿轮箱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和通过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与插秧机架20连接的稻秧进给部件58,稻秧进给部件58在其中一侧形成纵向进给凸轮轴65,在另一侧形成横向进给丝杠轴66,同时,使这些凸轮轴65及丝杠轴66从机体中央向左右分开进行配置,从而,使插秧部15的左右重量平衡良好使插秧精度维持稳定,同时,从机体中央将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纵向进给凸轮116及横向进给丝杠轴16的滑块114从机体中央左右分开,因而使这些的维修保养容易进行。
使横向进给丝杠轴66的两端连接支撑在插秧机架20,同时,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两端支撑在该丝杠轴66和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上,因此,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横向进给丝杠轴66精度良好地支撑在插秧机架20上,同时,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呈双支承状地支撑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丝杠轴66上,从而能够提高稻秧载放台16的横向进给和稻秧的纵向进给精度。
再有,形成设有将稻秧进给齿轮箱59连接到插秧机架20的横向齿轮箱部59b和上下方向的纵向齿轮箱部59a的大致L形结构,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延伸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59a内侧,使纵向进给凸轮116面对由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凸轮轴65形成的大致コ字形空间区域,从而缩小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纵向进给凸轮部的横向空间宽度,提高了紧凑性,扩大了其他零件设置或设计上的自由度。
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和配设在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稻秧进给齿轮箱59由连接插秧机架20的横向齿轮箱部59b和连接横向进给轴58的纵向齿轮箱部59a形成大致L形,并且将改变稻秧进给速度的变速机构64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59a,将转换变速机构64的转换机构131设置在横向齿轮箱部59b,所以,可以以低成本通过设成小型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可以很容易地改变稻秧进给速度,很好地确保稻秧进给齿轮箱59周围的空间,使设计或附属零件设置的自由度增大,同时,可以很容易将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内留有变速机构64或转换机构131的齿轮箱59卸下,从而提高变速机构64或转换机构131等的维修保养性。
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连接固定插秧机架20的机架接头48a、48b和驱动稻秧横向进给和纵向进给用的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将安装固定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安装部60设置在机架接头48a的一侧,同时,使与从安装部60突出的机架接头48a的外侧部进行嵌入接合的接头嵌入接合部124设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一侧内面,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内残留稻秧进给变速用的转换齿轮62、63或转换机构131等的状态下直接一体地安装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插秧部侧或从其卸下,提高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安装精度,同时能够使转换齿轮62、63或转换机构131等稻秧进给变速机构64的维修保养性良好。
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配设在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调节稻秧载放台16的取秧量的取秧量调节部件88,由于是从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后方绕过侧方在前方突出设置调节部件88的顶端侧,所以用取秧量调节部件88保护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外方,可以提高横向进给齿轮箱59的耐久性,同时,取秧量调节部件88由横向部件即横轴部88a和纵向部件即纵轴部88b一体地形成大致L形的组合结构,由于以减少零件数的简单构造形成取秧量调节部件88,从而能够实现安装简化和降低成本。
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配设在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折叠自由地支撑左右围绳76的标记支撑部件77,使标记支撑部件77的一侧固定在插秧机架20,在机体外侧弯曲形成另一侧,同时,使标记支撑部件77的曲折部77b配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前方,因此,不会象现有技术那样,每次调节插秧深度时都使标记76的支撑角度产生变化,而且在进行标记76的收容操作时也不会使标记76与稻秧载放台16和安装于主机上的施肥装置36抵接而产生问题,在插秧部15紧凑地加入标记76减小了机体前后长度,使机体的前后平衡良好,同时,使标记76的收容姿态与现有的相比变成立起的姿态,可以防止当进行标记收容操作时附着在在标记76上的泥土溅到作业者一侧,并且用标记支撑部件77保护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前方,防止了稻秧进给齿轮箱59损伤,提高了耐久性。
另外,由于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配设在插秧机船体支撑部件67的一端设置的保护部件74和标记支撑部件77之间,所以通过保护部件74和标记支撑部件77从前后对稻秧进给齿轮箱59进行保护,可以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无损伤地进行良好的设置,同时,在将稻秧进给(横向进给)速度转换用的转换杆138设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上时,可以消除转换杆带来夹杂物的问题,能够防止转换杆138产生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插秧机的整体平面图。
图3是插秧部的侧视图。
图4是插秧部的平面图。
图5是插秧部的平面说明图。
图6是插秧部的概略正视图。
图7是插秧机架部的正视图。
图8是插秧机架部的侧视图。
图9是插秧机架部的平面截面图。
图10是插秧机架左侧平面图。
图11是插秧机架右侧平面图。
图12是插秧机架的截面说明图。
图13是插秧机架的斜视说明图。
图14是取秧部的说明图。
图15是稻秧进给齿轮箱部的截面说明图。
图16是变速轴部的说明图。
图17是转换机构的说明图。
图18是插秧爪单元离合器部的说明图。
图19是插秧爪单元离合器部的外观说明图。
图20是侧保险杠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载人插秧机的侧视图,图2表示其平面图,图中1是作业者搭乘的行驶车,使发动机2装载于车架3上,在前后方向上通过前桥齿轮箱5使水田行驶用前轮6支撑在长形变速箱4前方,同时,使水田行驶用后轮8支撑在前述变速箱4后部的后桥齿轮箱7。并且,在覆盖前述发动机2等的机罩9两侧安装备用稻秧载放台10,同时,通过作业者搭乘的车身盖11覆盖前述变速箱4等,在前述车身盖11后侧的驾驶台12上面安装驾驶席13,在该驾驶席13的前方于前述机罩9后部设置方向盘14。
图中15是具备4条插秧用的载放台16及多个插秧爪17等的插秧部,使前高后低的合成树脂制前倾式稻秧载放台16通过下部导轨18及导轨19左右往复滑动自由地支撑在插秧机架20,同时,使单向地进行匀速旋转的转子齿轮箱21支撑在前述插秧机架20,以该齿轮箱21的旋转轴心为中心在对称位置上配设一对插秧爪齿轮箱22、22,在该插秧爪齿轮箱22、22的顶端安装插秧爪17、17。再使左右两侧机架23、23立设在前述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两端侧支撑稻秧载放台16,使插秧机架20左右中央的挂钩支架24通过含有上部连杆25及下部连杆26的升降连杆机构27与行驶车1连接,使设置在行驶车1的液压升降缸28与下部连杆26连接,在驱动该升降缸28时,通过连杆机构27使插秧部15进行升降,同时,在插秧部15下降时,通过插秧爪17将稻秧一株一株地从在左右方向进行往复滑动的稻秧载放台16取出,形成连续地进行插秧作业的结构。
图中29是主变速杆,30是在机体的搭乘位置、不用说当然是从机体下来的位置可以进行停止行驶等操作的稻秧连接杆,31是稻秧升降杆,32是主离合器踏板,33、33是左右刹车踏板,34是两条平地用中心船体,35是一条分平地用侧船体,36是四条用侧管施肥机,37、37是配备在后轮8的外侧的辅助车轮。
前述侧条用施肥机36具备加入肥料的料斗38、供给肥料的肥料输送部即肥料输出齿轮箱39、通过柔性运输管41将肥料排到船体34、35的侧条开沟器40的涡轮鼓风机型吹风机42以及圆筒形的储气箱43,同时,在储气箱43右侧一端安装吹风机42,使四条分四组的肥料输出齿轮箱39配设在储气箱43上侧,使前述稻秧载放台16的上端接近配备在料斗38的后侧。
如图3~图12所示,前述插秧机架20具备两条分用的管制左右纵向机架44a、44b和连接左右纵向机架44a、44b的前端之间的管制横向机架45,使膨形加工形成的十字机架接头(十字管接头)46焊接固定在各纵向机架44a、44b顶端,并通过旋转轴47使前述转子齿轮箱21旋转自由地支撑在接头46上,同时,使膨形加工形成的左右十字形机架接头(十字管接头)48a、48b焊接固定在纵向机架44a、44b和横向机架45上,使这些纵向及横向机架44a、44b、45进行一体连接,低成本地形成轻量的插秧机架20的结构。
再有,将插秧输入轴49设置在右机架接头48b的前端部,通过自由连接轴50将来自前述变速箱4的PTO轴的驱动力传输至输入轴49,通过锥齿轮49a、52使输入轴49联动连接到内置在横向机架45的插秧驱动轴51,同时通过锥齿轮52、54及安全离合器55使内置于左右纵向机架44a、44b的插秧爪驱动轴53连接到插秧驱动轴51,通过锥齿轮56a、56b及插秧爪单元离合器57使插秧爪驱动轴53联动连接到前述旋转轴47,从而进行插秧爪17的驱动。
再有,通过铸铝制稻秧进给齿轮箱59将稻秧载放台16进行左右方向横向进给和稻秧载放台16上的苗进行纵向进给的稻秧进给轴58联动连接到稻秧驱动轴51的左端,从而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一端侧法兰部61螺栓固定在左机架接头48a的左端安装部即法兰部60上,使稻秧进给轴58的左端插入支撑在齿轮箱59的另一端侧,并将以高低变速用的两组转换齿轮62、63形成的变速机构64安装在齿轮箱59内的驱动轴51和稻秧进给轴58之间,相对机体大致中心将稻秧进给轴58的左半部分设置在稻秧纵向进给凸轮轴65,将右半部设置在稻秧横向进给丝杠轴66,当稻秧进给轴58进行高低两速的旋转驱动时,稻秧载放台16进行横向进给,稻秧载放台16上的稻秧进行纵向进给。
如图10、图11所示,使插秧深度调节支轴67旋转自由地枢轴支承在前述插秧机架20的前端下侧,通过插秧深度调节连杆70、71,将各船体34、35后端上面的支架68、69连接到前述支轴67,通过连接在中心船体34的前端的升降连杆72检测船体倾斜角度(插秧深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将底端固定设置在前述支轴67的插秧深度调节杆73来进行基准插秧深度的调节。
并且,在前述支轴67的左右两端,通过安装部件75使L形的左右侧保险杠74折叠自由地突起设置在外侧。
如图8、图10、图11所示,由于使折叠(起伏)自由地支撑左右围绳标记76的左右标记支撑杆77的底端焊接固定在左右机架接头48a、48b的外侧上面,支撑杆77用L形管构成,将前后方向的纵向支撑杆部77a与接头48a、48b的大致中央通过线接触焊接固定在纵向的大致同一高度面上,使横支撑杆部77b在纵向机架44a、44b的前方对着左右外侧,通过标记台79使标记76折叠自由地支撑在横支撑杆部77b顶端的安装轴78,同时使左支撑杆77的横支撑杆部77b定位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前方,保护该齿轮箱59。
如图13所示,也将前述支撑杆77其纵向支撑部77a的底端焊接固定在于接头48a、48b侧安装左右侧机架23、23的底端的左右加强部件80、81的内侧面,使这些侧机架23和支撑杆77的支撑强度提高。
如图14所示,将使稻秧载放台16下端的取秧板82上下移动来调节取秧量的取秧调节板83通过导杆85上下移动自由地支撑在插秧机架20的导向部件84上,将与调节板83的钩86连结的连结板87设置在左右方向的取秧量调节轴88,通过操作与该取秧量调节轴88的左端侧连接的取秧量调节杆89,调节插秧爪17每取出一株的稻秧量,因此将取秧量调节轴88的横轴部88a的左右两端侧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固定设置于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轴承板90和前述右加强部件81,从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外侧将横轴部88a的左端侧向前弯曲大致九十度,形成于前后方向的纵轴部88b,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前方,将纵轴部88b的前端向内侧弯曲大致九十度,形成于调节杆安装部88c,用两根螺栓91使L字形的调节杆89底端固定在该安装部88c,使调节杆89顶端通过导向杆92延伸设置在斜前方,面对左后轮8和辅助车轮37之间,用各部88a、88b、88c围住稻秧进给齿轮箱59进行保护,同时,用齿轮箱59和取秧量调节轴88的间隙93进行前述输送软管41的定位。
前述挂钩支架24设有连接上部连杆25和下部连杆26的上下连杆轴94、95,将通过焊接在插秧机架20的横向机架45的大致中央进行包围固定的支点部件96通过滚动支轴97转动自由地连接在支架24的下端,将液压旋转汽缸99安装在支架24上端的安装座98上,使汽缸99的活塞杆100顶端连接在右侧机架23上端的固定支架101上,将往复驱动双作用式前述汽缸99的齿轮泵102和正反驱动该泵102的可逆型电机103及油箱104在汽缸99上进行一体设置,在固定设置于前述安装座98上面的托板105和稻秧载放台16里侧一面的左右端支架之间伸张设置补偿弹簧106,当设置在挂钩支架24左侧的横向机架45的传感器台107的摆式横摇传感器108检测插秧部15的倾斜时,进退控制汽缸99的活塞杆100,使插秧部15绕支轴97左右摇动,保持插秧部15水平。
设置焊接固定在前述横向机架45和支点部件96右端的支架109,用斜支撑杆110使该支架109和右侧机架23上端的支架101之间加强连接,从而用最轻量结构提高右侧机架23的刚性,确保横摇性。
再有,采用前述支架109旋转自由地支撑稻秧进给轴58的大致中间,所以通过轴承112使前述横向进给丝杠轴66的两端支撑在固定设置于右支撑杆77的轴承板111和支架109之间,分别将前述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右端通过接头113连接支撑在丝杠轴66左端,将左端连接支撑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使这些在分割成左右的纵向进给凸轮轴65及丝杠轴66成双支撑结构,使支撑强度提高,同时通过同一轴心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右端与丝杠轴66连接,使纵向进给精度提高。前述凸轮轴65是铁制中空管,丝杠轴66用中实铁材形成,在机体中心左侧设置前述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凸轮轴65,在右侧设置较重的丝杠轴66进行配置,使左右平衡良好。
使滑块114在前述丝杠轴66上进行螺纹连接,通过挡块115使滑块114与稻秧载放台16连接,丝杠轴66进行单向旋转时,稻秧载放台16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同时,在前述纵向进给凸轮轴65上设有左右纵向进给凸轮116,当稻秧载放台16移动到左右移动端时,使纵向进给凸轮116与从动凸轮117抵接,通过单向离合器118使纵向进给滚轴119在单向进行旋转,使设置在稻秧载放台16下端侧的、在上下一对滚轴119、120的纵向进给滚轮121、122之间进行回卷的纵向进给皮带123向每株稻秧下端方向移动。
如图15~图17所示,使连接前述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机架接头48a,其安装固定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法兰部60设置在机架接头48a的一端侧,将和从法兰部60突出一定长度的机架接头48a的外侧端进行嵌入接合的凹陷嵌入接合部124设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一侧内面,同时,在该嵌入接合部124的外端形成锥面125,使O形环126安装在锥面125和接头48a之间,在通过法兰部60、61的螺栓127进行固定时,通过简单的构造和较低的成本就可保持接头48a和齿轮箱59之间的气密性。
在前述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上设置与插秧驱动轴51分体的变速轴128,在前述锥齿轮52的内侧形成花键孔129,使驱动轴51左端和变速轴128右端与该花键孔129嵌入接合,将变速轴128与驱动轴51进行一体连接,当取下稻秧进给齿轮箱59时也可很容易地将变速轴128一体取下。
将轴承130介于前述接头48a和锥齿轮52之间设置,使锥齿轮52旋转自由地支撑在接头48a一端侧,将法兰部60焊接固定在轴承130位置外端的接头48a外侧面,与轴承130进行嵌入接合的接头48a嵌入接合面的内径a相比,将法兰部60进行焊接的接头48a内圆周面的内径b形成的较大(a<b),由于法兰部60的焊接变形,即使接头48a多少产生变形,也不影响轴承130的装配。
前述稻秧进给齿轮箱59形成设有纵向齿轮箱部59a和横向齿轮箱部59b的L形状,在横向齿轮箱部59b的右端形成法兰部61,将通过转换齿轮62、63形成的变速机构64放入纵向齿轮箱部59a,将变速转换机构131装入横向齿轮箱部59b,因此,前述转换齿轮62、63设有在变速轴128进行空转支撑的驱动侧齿轮62a、63a和结合固定在纵向进给凸轮轴65左端的从动侧齿轮62b、63b,同时,前述转换机构131设有埋设在变速轴128的键槽132内将顶端通过薄板弹簧力133选择其一地与齿轮62a、63a的键槽134进行接合的位移键135和通过位移环136及位移机构137与位移键135连接的转换杆138,使转换杆138的左端操作部138a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左外方的前侧突出,通过转换杆138进行左右方向的按拉操作进行高低两速的横向进给速度的转换。
前述转换齿轮62、63,其与位移键135进行接合一侧的齿轮62a、63a采用铁等金属材料,其另一侧的齿轮62b、63b采用树脂材料形成,可提高轻型化和耐久性两方面。
如图18、图19所示,前述插秧机架20,紧凑地将各锥齿轮49a、52、54装入前侧机架接头48a、48b内,同时紧凑地将各锥齿轮56a、56b及插秧爪单元离合器57装入后侧的机架接头46,实现结构的简易化和低成本化,因此插秧爪单元离合器57分别在空转支撑于旋转轴47上的锥齿轮56b形成固定离合器部139,在左右滑动自由地与旋转轴47进行花键嵌入接合的滑动体140上形成可动离合器部141,常时通过离合器弹簧142按压滑动体140,将离合器部139、141接合(接通),同时将抵抗弹簧力142使滑动体140后退的离合器操作部件143进退自由地设置在机架接头46,使操作部件143通过杆144等与稻秧载放台16里侧的单元离合器操纵杆(未图示)连接,通过该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进行插秧爪单元离合器57的转换。
如图20(1)、(2)所示,前述侧保险杠74,使保险杠弯曲垂直部74a上下移动自由地插通在固定设置于支轴67的两端的侧视成コ形的安装部件75,将压缩弹簧146介于从安装部件75向下方突出的垂直部74a的弹簧座145和安装部件75之间安装,同时,使与安装部件75的左端面及前面进行抵接的L形状的位置限制板147固定在垂直部74a,将阻止向限制板147的后方旋转的止动部148设置在安装部件75,在限制板147和安装部件75左端面相抵接的位置上,使保险杠水平部74b在支轴67的延长方向上变为突出状态,一方面保护取秧板82等,另一方面抵抗弹簧146将保险杠74拉向上方,在前方使水平部74b旋转大致90度,当处于使限制板147和安装部件75前面抵接的保险杠收容位置时,机体宽度缩小,能够很容易地装载和收容到搬运车内。
然而,前述稻秧进给齿轮箱59内是以两轴65、128构成,由于是覆盖两组转换齿轮62、63或位移键135的简单的变速机构64及转换机构131的结构,所以将模具费控制得较低,以低成本形成小型轻量化,同时,取下通过螺栓149固定在齿轮箱主体侧的左侧面部的齿轮箱盖150,可以很容易地进行齿轮62、63的转换和检查,使维修保养性得以提高。
将横向齿轮箱部59b作成长形,加大纵向齿轮箱部59a和法兰部61之间的距离,在卸下螺栓127的作业上使用工具类时,可以使工具类容易插入到螺栓127位置,能够使齿轮箱59进行良好的装卸作业。
如上所述,插秧部15通过管机架形成插秧机架20,实现了结构的简单化和轻量化,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和折叠自由地支撑左右围绳标记76的标记支撑杆即标记支撑部件77,使标记支撑杆77的后端固定在插秧机架20上,同时,由于使顶端一侧向机体外侧弯曲形成,不会像以往那样,每次调节插秧深度都使标记76的支撑角度产生变化,而且即使标记76进行收容操作时,标记76也不与设置在稻秧载放台16或主机的施肥部即施肥装置36抵接而产生问题,紧凑地将标记76装入插秧部15,缩短机体前后长度,使机体的前方平衡良好,同时与以往相比,标记76的收容姿态变为立起姿态,当进行标记收容操作时防止附着在标记76的泥土飞溅到作业者一侧,另外,将标记支撑杆77的弯曲位置进行适宜的变更,可以向共用插秧机架20等使用零件的其他机种其他规格展开,能够降低成本。
通过使标记支撑杆77的纵向的线接触部焊接固定在连接固定插秧机架20的机架接头48a、48b的外侧面,可以使标记支撑杆77在机架接头48a、48b的外侧面保持高强度,能够提高标记76的耐久性。
再有,通过使标记支撑杆77固定在支撑稻秧载放台16的侧机架23和机架接头48a、48b的加强部件80、81上,不用设置作为标记支撑部件用的特别的加强部件,就可使标记支撑杆77牢固地固定在机架接头48a、48b上,以轻量并且低成本的手段,就能提高标记支撑杆77的强度。
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配设在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折叠自由地支撑左右围绳76的标记支撑杆77,使标记支撑杆77的后端固定在插秧机架20,在机体外方曲折形成前端侧,同时,使标记支撑杆77的曲折部即横支撑杆77b配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前方,因此,不会象现有技术那样,每次调节插秧深度时都使标记76的支撑角度产生变化,而且在进行标记76的收容操作时也不会使标记76与稻秧载放台16和安装于主机上的施肥装置36抵接而产生问题,通过在插秧部15紧凑地装入标记76,减小了机体前后长度,使机体的前后平衡良好,同时,使标记76的收容姿态与现有的相比变成立起的姿态,可以防止当进行标记收容操作时附着在标记76上的泥土溅到作业者一侧,而且将标记支撑杆77的弯曲位置进行适宜的变更,可以向共用插秧机架等使用零件的其他机种其他规格展开,能够降低成本,并且用标记支撑部件77保护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前方,防止了稻秧进给齿轮箱59损伤,能够提高耐久性。
由于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配设在于插秧机船体支撑部件即支轴67的一端设置的保护部件即侧保险杠74和标记支撑杆77之间,所以通过保险杠74和标记支撑杆77从前后对稻秧进给齿轮箱59进行保护,可以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无损伤地进行良好的设置,同时,在将横向进给速度转换用的转换杆138设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上时,可以消除转换杆138带来夹杂物的问题,能够防止转换杆138产生误操作。
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连接固定插秧机架20的机架接头48a、48b和驱动稻秧横向进给和纵向进给的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将安装固定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法兰部60设置在机架接头48a的一侧,同时,使与从法兰部60突出的机架接头48a的外侧端进行嵌入接合的凹陷嵌入接合部124设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一侧内面,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内放置横向进给变速用的转换齿轮62、63或转换机构131等的状态下直接一体地相对于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插秧部侧进行安装或从其卸下,提高了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安装精度,同时能够使转换齿轮62、63或转换机构131等横向进给变速机构64的维修保养性良好。
将支撑插秧机架20内的驱动部件即驱动轴51的轴承部件即轴承130设置在机架接头48a的一端侧内面,在轴承130外侧端使法兰部60固定在机架接头48a,同时,与轴承130的位置相比将法兰部60位置一侧的机架接头48a的内径设计得较大,在通过焊接使法兰部60固定安装到机架接头48a上时,即使由于焊接变形,机架接头48a多少产生变形时,也不影响轴承130的装配,可以以良好的精度进行轴承130的安装。
再有,于固定在法兰部60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法兰部61内面形成锥形部即锥面125,在法兰部60(接头48a)和锥面125之间安装O形环126,与现有采用油封等相比使结构简化,成本降低,比如,即使由于焊接变形使机架接头48a产生变形,也不用进行追加加工等,确保了气密性,同时由于锥面125和O形环126的抗力,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容易进行准确的定位。
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和配设在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稻秧进给齿轮箱59由连接在插秧机架20的横向齿轮箱部59b和连接在稻秧进给轴58的纵向齿轮箱部59a形成大致L形,并且将改变横向进给速度的变速机构64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59a,将转换变速机构64的转换机构131设置在横向齿轮箱部59b,所以,可以以低成本通过设成小型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可以很容易地改变稻秧载放台16的横向进给速度,很好地确保稻秧进给齿轮箱59周围的空间,使设计或附属零件设置的自由度增大,同时,可以很容易将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内留有变速机构64或转换机构131的齿轮箱59卸下,从而提高变速机构64或转换机构131等的维修保养性。
加之,采用多组转换齿轮62、63形成变速机构64,由于采用金属形成用转换机构131进行操作的一侧的齿轮62a、63a,采用树脂形成另一侧齿轮62b、63b,所以通过金属及树脂制的齿轮62a、62b、63a、63b的组合将摩擦控制在较小,可以实现顺畅的旋转和轻量化,同时,可以解决在转换机构131上采用位移机构137等时齿轮62a、63a侧的强度不足的问题,将齿轮62、63的形状保持较小形状,能够防止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大型化。
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配设在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调节稻秧载放台16的取秧量的取秧量调节部件即取秧量调节轴88,由于是从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后方绕过侧方在前方突出设置取秧量调节轴88的顶端侧,所以用取秧量调节轴88保护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外方,可以提高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耐久性,同时,当施肥部36进行安装固定时,将取秧量调节轴88作为施肥软管41的导向部件进行活用,可以不损伤软管41进行良好的支撑。
取秧量调节轴88由横向部件即横轴部88a和纵向部件即纵轴部88b一体地形成大致L形的组合结构,由于以减少零件数的简单构造形成取秧量调节轴88,从而能够实现安装简化和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将横轴部88a和纵轴部88b的连接部形成弯曲状的弯曲部,能够防止带来夹杂物等问题。
再有,使取秧量调节轴88支撑在将稻秧载放台16进行支撑的侧机架23的加强部件80、81上,减少了支撑取秧量调节轴88的支撑部件的零件数,可实现结构的简易化和降低了成本。
将调节稻秧载放台16的取秧量的取秧量调节操作部件即取秧量调节杆89设置在插秧部15的侧方,同时使调节杆89的操作部向后轮外侧并且机体前方突出,从而可以尽可能小地控制从驾驶席位置到作业者身体的扭转量,提高取秧量调节杆89的操作性,同时,提高取秧量调节杆89的旋转角度的自由度等配置可以很容易地实现。
通过使取秧量调节杆89配置在后轮8和其外侧的辅助车轮37之间,可以有效地利用被限定的后轮8与辅助车轮37之间的空间,配设取秧量调节杆89,从而可以紧凑地放入插秧部15。
再有,通过将取秧量调节杆89配置在后轮8的一侧,而夹住后轮8,将调节插秧深度的插秧深度调节操作部件即插秧深度调节杆73配置在另一侧,从而将需要进行作业操作的这些杆73、89相对机体中心邻近配置在同一侧,能够提高这些的操作性。
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和通过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与插秧机架20连接的稻秧进给部件即稻秧进给轴58,稻秧进给轴58在其中一侧形成纵向进给凸轮轴65,在另一侧形成横向进给丝杠轴66,同时,使这些凸轮轴65及丝杠轴66从机体中心向左右分开进行配置,从而,使插秧部15的左右重量平衡良好使插秧精度维持稳定,同时,从机体中心将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纵向进给凸轮116及横向进给丝杠轴16的滑块114从机体中心左右分开,因而使这些的维修保养容易进行。
使横向进给丝杠轴66的两端连接支撑在插秧机架20上,同时,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两端支撑在该丝杠轴66和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上,因此,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横向进给丝杠轴66精度良好地支撑在插秧机架20上,同时,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呈双支承状地支撑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丝杠轴66上,从而能够提高稻秧载放台16的横向进给和稻秧的纵向进给精度。
再有,形成设有将稻秧进给齿轮箱59连接到插秧机架20的横向齿轮箱部59b和上下方向的纵向齿轮箱部59a的大致L字形结构,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延伸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59a内侧,使纵向进给凸轮116面对由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凸轮轴65形成的大致コ字形空间领域,从而缩小了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纵向进给凸轮部的横向空间宽度,提高了紧凑性,扩大了其他零件设置或设计上的自由度。

Claims (8)

1.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的插秧机架和通过稻秧进给齿轮箱与插秧机架连接的稻秧进给部件,其特征在于,稻秧进给部件在其中一侧形成纵向进给凸轮轴,在另一侧形成横向进给丝杠轴,同时,使这些凸轮轴及丝杠轴从机体中央向左右分开进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使横向进给丝杠轴的两端连接支撑在插秧机架,同时,使纵向进给凸轮轴的两端支撑在该丝杠轴和稻秧进给齿轮箱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形成设有将稻秧进给齿轮箱连接到插秧机架的横向齿轮箱部和上下方向的纵向齿轮箱部的大致L字形结构,使纵向进给凸轮轴延伸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内方,使纵向进给凸轮面对由稻秧进给齿轮箱和凸轮轴形成的大致コ字形空间领域。
4.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的插秧机架和配设在插秧机架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的稻秧进给齿轮箱,其特征在于,稻秧进给齿轮箱由连接插秧机架的横向齿轮箱部和连接稻秧进给轴的纵向齿轮箱部形成大致L字形,并且将改变稻秧进给速度的变速机构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将转换变速机构的转换机构设置在横向齿轮箱部。
5.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的插秧机架、连接固定插秧机架的机架接头和驱动稻秧横向进给和纵向进给用的稻秧进给轴的稻秧进给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将安装固定稻秧进给齿轮箱的安装部设置在机架接头的一侧,同时,使与从安装部突出的机架接头的外侧部进行嵌入接合的接头嵌入接合部设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的一侧内面。
6.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的插秧机架、配设在插秧机架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的稻秧进给齿轮箱和调节稻秧载放台的取秧量的取秧量调节部件,其特征在于,从稻秧进给齿轮箱的后方绕过侧方在前方突出设置调节部件的顶端侧,同时,取秧量调节部件由横向部件和纵向部件一体地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组合结构。
7.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的插秧机架、配设在插秧机架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的稻秧进给齿轮箱和折叠自由地支撑左右围绳标记的标记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使标记支撑部件的一侧固定在插秧机架,在机体外侧弯曲形成另一侧,同时,使标记支撑部件的折曲部配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前方。
8.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使稻秧进给齿轮箱配设在插秧机船体支撑部件的一端设置的保护部件和标记支撑部件之间。
CNB018230075A 2001-03-09 2001-09-10 插秧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2354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6602/01 2001-03-09
JP66602/2001 2001-03-09
JP2001066602A JP4650916B2 (ja) 2001-03-09 2001-03-09 田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2731A true CN1492731A (zh) 2004-04-28
CN1235464C CN1235464C (zh) 2006-01-11

Family

ID=1892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230075A Expired - Lifetime CN1235464C (zh) 2001-03-09 2001-09-10 插秧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650916B2 (zh)
KR (1) KR100764689B1 (zh)
CN (1) CN1235464C (zh)
TW (1) TWI228969B (zh)
WO (1) WO2002071829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7759A (zh) * 2011-04-29 2011-09-21 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后退保护装置
CN102845169A (zh) * 2012-09-21 2013-01-02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插秧机的综合动力供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45171A (zh) * 2012-10-17 2013-01-02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三围强化插秧机构的纵向供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70536A (zh) * 2012-10-18 2013-01-16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三围强化插秧机构的供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56821A (zh) * 2015-07-15 2015-10-07 汪贤女 一种使用光伏供电的插秧装置
CN105284255A (zh) * 2014-06-09 2016-02-0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苗栽种装置
CN107182395A (zh) * 2017-07-19 2017-09-22 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秧机
CN109843039A (zh) * 2016-10-20 2019-06-04 洋马株式会社 插秧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7763B2 (ja) * 2011-02-23 2016-06-0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6372589B2 (ja) * 2017-04-20 2018-08-1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CN108419494A (zh) * 2018-03-19 2018-08-21 万远厚 一种滚动式插秧装置
CN113615359B (zh) * 2021-08-02 2022-05-24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一种杂交水稻插秧机的交错式父本插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2208B2 (ja) * 1994-06-06 2001-03-07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移植機における苗載台の横送り変速装置
JPH11289824A (ja) * 1998-04-13 1999-10-26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苗植付装置
JP3512644B2 (ja) * 1998-07-30 2004-03-31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田植機
EP1094355A1 (en) * 1999-10-19 2001-04-25 Corning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of planar lightwave circuits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7759A (zh) * 2011-04-29 2011-09-21 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后退保护装置
CN102187759B (zh) * 2011-04-29 2013-07-10 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后退保护装置
CN102845169B (zh) * 2012-09-21 2015-08-12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插秧机的综合动力供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45169A (zh) * 2012-09-21 2013-01-02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插秧机的综合动力供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45171A (zh) * 2012-10-17 2013-01-02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三围强化插秧机构的纵向供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45171B (zh) * 2012-10-17 2015-12-23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三围强化插秧机构的纵向供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70536A (zh) * 2012-10-18 2013-01-16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三围强化插秧机构的供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70536B (zh) * 2012-10-18 2015-08-12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三围强化插秧机构的供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84255A (zh) * 2014-06-09 2016-02-0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苗栽种装置
CN105284255B (zh) * 2014-06-09 2019-10-08 株式会社久保田 苗栽种装置
CN104956821A (zh) * 2015-07-15 2015-10-07 汪贤女 一种使用光伏供电的插秧装置
CN109843039A (zh) * 2016-10-20 2019-06-04 洋马株式会社 插秧机
CN107182395A (zh) * 2017-07-19 2017-09-22 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28969B (en) 2005-03-11
WO2002071829A1 (fr) 2002-09-19
KR20030087015A (ko) 2003-11-12
JP4650916B2 (ja) 2011-03-16
KR100764689B1 (ko) 2007-10-08
CN1235464C (zh) 2006-01-11
JP2002262626A (ja) 2002-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5464C (zh) 插秧机
CN1273344C (zh) 可调节底盘部分相对于参考方向的方位的高度可调底盘
CN1754766A (zh) 摇臂部结构
CN101028846A (zh) 机动二轮车
CN1305419A (zh) 轻型运输车辆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943300A (zh) 插秧机
CN1789067A (zh) 摩托车动力单元和摩托车
CN1239065C (zh) 乘用插秧机
CN1817077A (zh) 乘用型行驶车辆
CN1177520C (zh) 插秧机的回行栽植用划行器的安装部结构
CN1134363C (zh) 小型摩托车的储藏箱
CN1584280A (zh)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作业车
CN1903644A (zh) 低踏板式车辆
CN1939801A (zh) 鞍座式两轮机动车
JP2009207503A (ja) 田植機
CN1713812A (zh) 插秧机
JP4766580B2 (ja) 田植機
JP4458506B2 (ja) 田植機
CN1973593A (zh) 苗株移植装置
CN1438953A (zh) 操作水稻插秧机工作装置的杆的布置
JP4480287B2 (ja) 田植機
JP4737654B2 (ja) 田植機
CN1593077A (zh) 水田作业机
JP4605623B2 (ja) 田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ANMA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MAR AGRICULT EQUIP

Effective date: 201001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12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mar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