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67B - 乘坐型农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乘坐型农作业机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67B
CN1019467B CN87100800A CN87100800A CN1019467B CN 1019467 B CN1019467 B CN 1019467B CN 87100800 A CN87100800 A CN 87100800A CN 87100800 A CN87100800 A CN 87100800A CN 1019467 B CN1019467 B CN 1019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driving engine
mentioned
change speed
speed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7100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7100800A (zh
Inventor
新山裕之
清家理伯
井関秀夫
大西章
石田伊佐男
仲弘和
佐伯正文
长谷喜八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sk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sk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10341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10400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10408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56947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42334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19831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44908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20151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44907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20151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10449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632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10448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697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sk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sk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87100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71008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67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驾驶座位设置在车身的中后部的乘座型农作业机,为了使车身的重量平衡性好,行走平稳,视野开阔且使整个机器各部分装拆及检查容易等而把发动机配置在车身的中后部,并使其动力输出轴向后伸出,把变速箱配置在车身前部,凭借通过发动机一侧的第一传动轴把动力从动力输出轴传递到变速箱,再把动力从变速箱分别经通过主框架内的中央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传递到前后桥和安装在车身后部的农作业机械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有关用牵引装置牵引农作业机械的乘座形农作业机。
在乘座型农田作业机械的牵引车结构中,曾有不把发动机设置在车身的前部分上,而是把发动机设置在车身前后向的中间部位,并在其上设置驾驶座位的,但这种牵引车,是把占车身重量比重较大部分的变速箱的位置布置在发动机的周围。
上述传统的牵引车,存在着如下问题即由于不是把发动机设置在车身的前部,因此,尽管有从驾驶座位容易看到前方的下面和容易驾驶的特征,然而,由于把发动机、变速箱及其附属机器一起设置在车身前后向的中间部位上,当安装在后部的农田作业机械稍重时,车身的前部就会浮起来,这不仅不能安全行走,有时由于操纵用的前轮浮了起来,会陷于无法操纵的地步。
日本专利特开昭61-241278,特开昭60-120908也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在确保解决上述平衡问题的同时,还能使驾驶座位前空间大、视野好,对机器拆卸,装配和检查都很方便的乘座型农作业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构成如下,即有关本发明的乘座型农作业机,把驾驶座位设置在车身的前后向的中、后部,把发动机安装在车身的前后向的中后部,并要使其输出轴朝向后方那样地安装,把变速箱设置车身的前部,凭借从发动机一侧通过的第一传动轴把动力从上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传递到上述变速箱,进而凭借前桥和后桥把动力通过设置在位于车身横向中央附近,且从变速箱向后 延伸的框架内的中央传动轴从上述变速箱传递到左右一对前轮和后轮上,凭借从相对上述第一传动轴来说的发动机的另一侧通过的第二传动轴,把动力从变速箱传递到安装在车身后部上的农田作业机械上。
由于是把发动机设置在车身的中、后部,而把变速箱设置在车身的前端部位,因此在确保重量平衡好的基础上,因在驾驶座位的前方没有机罩而视野好。
由于发动机的输出轴向后方伸出,使遮盖发动机前部的罩盖靠近发动机,以扩大驾驶座位前方的空间。此外,由于将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布置成恰如夹住发动机那样,因此对机器的拆卸,装配和检查等容易进行。
实施例。
图1以后的各图是表示作为有关本发明的乘座型农田作业机械的一个例子的水田作业机,图中所示例子的乘座型农作业机1,是把作为作业机械的水稻插秧装置3安装在自行走式的牵引车2上,整个作为水稻插秧机使用。作为作业机械,除水稻插秧装置以外还能使用播种装置,施肥装置及撒药剂装置等。
牵引车2具备变速箱5,及位于变速箱后部的侧视呈
Figure 87100800_IMG2
字形的连结框架6以及沿前后设置的管状的主框架7,在连结框架6的内部,设置着能相对上述主框架7自由回转且与左右的前桥箱9,9成为一体的变速箱10,与此同时,在主框架7的后端部上安装着后桥箱11。而且在前桥箱9,9的端部设置能变向的支持前轮13,13用的回转箱14,14,将前轮13,13安装在回转箱的下端部,此外,在后桥箱11的左右两端部上设有齿轮箱16,16,后轮17,17回转支承在这些齿轮箱16,16的下端部上。
如图4所示,发动机台21安排在自上述主框架7的中间部位的稍后部位上,而发动机20通过隔振橡胶22设置在发动机台21 上。将图4上的发动机台21做成使其两侧部21b向斜上方弯曲的形状,然而也可如图5所示那样仅使其单侧向斜上方弯曲。在此发动机台21和发动机20间形成的空间s被利用作为钢丝缆绳或操作用杆R、钢丝绳等连结构件的通道,而且,如图3所示使输出轴23从此发动机20的后部伸出,且使皮带25张紧在该输出轴23的皮带轮23a和设置在发动机的右侧的第一传动轴24的皮带轮24a之间。把第一传动轴24的后端部作为油压泵27的驱动轴而接入该泵内,还在延长到车身前端附近为止的此轴的前端部上设置皮带轮24b,皮带轮28张紧在此皮带轮24b和在变速箱5的输入轴29上设置的皮带轮29a之间。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变速箱5的内部具有多个变速齿轮和轴29,31,32,33,34,上述皮带轮29a嵌在输入轴29的伸出部份上。传递给输入轴29的第一动力,通过中间轴31,32和变速齿轮组而后分别被传递到种植输出轴33和行走输出轴34上。图6中l为离合器杆,用此杆使设在皮带轮29a内的主离合器30产生离与合。此变速箱5是由其上方具有开口的变速箱本体5a,和覆盖此开口部份5b的变速箱盖5c构成,在变速箱本体5a的内部安装着由如前所述的多个齿轮和轴构成的变速装置,在变速箱盖5c上组装着操纵轴35和变换杆36,通过变换此变换杆36,使变换臂37a,38a移动,由于输入轴29上的滑动筒37,38沿轴向移动,使输入轴29和中间轴31,32上的啮合齿轮变换。40是秧株间距转换杆,通过操作此杆,使种植输出轴33上的滑动筒41沿轴向移动,从而使中间轴31和种植滑动筒41的变速比得到变换。
将转向轴35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杯状的支持部件42上,将转向齿轮45安装在支持部件42的下端部,使转向轴35的回转从上述转向齿轮经中间齿轮46传递到驱动轴47上。设置在驱动轴47的下端部的联接杆臂48通过拉杆49而连接到回转箱14的拉杆臂50 上。另一方面,将上述变换杆36以能前后左右倾斜的方式支承在筒状支承部件52上,该部件伸出设置在变速箱盖5c上,并和用来支承上述转向轴的支承部件42并排设置,把变换上述变速齿轮的啮合关系的变换器设置在上述变换杆36的下端部。此外,图6为变速箱的展开剖面图,图中,将第一传动轴24的支承部件5d表示成与变速箱5断开,而实际上它是和变速箱成为一体。
使插秧输出轴33通过发动机20的左侧部位,与与设置在车身的后端部位上的离合器箱53相连接着的第二传动轴55相连接(图3)。这样,由于将上述第一传动轴24和第二传动轴55配置成位于发动机20的两侧,犹如夹住该发动机那样,从而使对有关这些回转传动轴上的另件拆装以及检查变得容易。动力输出轴56从离合器箱53向后伸出,轴57通过万向联轴节和该动力输出轴连接。从第二传动轴55传递到动力输出轴56上的作业装置用的动力,通过轴57传递到插秧装置的插苗传动箱58(图1)。
另一方面,将行走输出轴34引入差速器箱10内(图6),通过嵌装在此输出轴后端部上的齿轮59使差速器内的差速装置回转。此差速装置60具有一锅状容器62,将该容器做成使其外面的一部份62a作为和上述齿轮59以及和安装在驱动轴61的前端部位上的齿轮64相啮合的齿轮,在其内,将一次伞齿轮安装在通过容器中心的轴上,此外再把和此一次伞齿轮65,65'相啮合的二次伞齿轮66,66'设置在与上述容器的中心轴成正交的轴上。此差速装置60是通过轴承67,67将容器62的两端部支承在差速器壳10上,与此同时,使左右前桥68,68分别嵌入此二次伞齿轮66,66'上。当回转时加到左右前桥68上的负荷产生差异时,通过此差速装置60的作用,能根据负荷量的不同,使传递给两前桥的驱动回转力的比例产生适当的变动,使行走平稳。
此外,此差速装置60,具有用来停止上述差动,向左右前桥 传递同样大小的回转驱动力的联锁装置70。联锁装置70是由在容器62的端部形成的锁爪座71,具有与该锁爪座71结合的锁爪72a,并滑动自由地嵌在上述前桥68上的锁器72,使该锁器72经常具有朝锁爪座71相反方向移动势能的弹簧73,使锁器72朝容器62的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74组成。由于平时锁爪座71和锁爪72a处于脱开状态,因此使差速装置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当用移动部件使锁器72朝容器62的方向移动时,锁爪72a与锁爪座71结合,就形成将容器62的回转直接传递到前桥68上。而在同时,把同样大小的回转力也传递到另一前桥68上。
将终端箱75设置在前桥箱9的外端部,将转动箱14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此终端箱75的下侧。在前桥68,将终端箱75和转动箱14内的纵轴76通过齿轮组而连接到前轮轴77上。使左右转动箱14,14分别和上述拉杆49的外端部相连接,当进行驾驶盘操作时,即成为向相同方向仅回转相同角度。
将驱动轴61设置在上述主框架7的内部,它被作为从差速箱到后桥的行走用第二传动轴。如图9所示,用轴承83,83支承在后桥箱11上的回转筒体84,其内具有轮齿85,其外面形成凸缘状的齿轮部分86,形成使安装在驱动轴61的后端部上的齿轮88与这个齿轮部分86相啮合而传递回转力。使左右后桥90的端部90a插入回转筒体84的中空部分内。此端部90a形成花键轴,在此部分设置边侧离合器89。就是使和上述回转筒体84的轮齿85啮合的离合器部件91滑动自由的嵌在花键轴的外面。用连接部件92使离合器部件91和操作部件93相连接,如用变换机构95操作此操作部件93的话,则使离合器部件91沿后桥端部90a移动,并通过解除回转筒体84和离合器部件91的啮合关系而使侧离合器成为‘离’。此外,当操作变换机构95,使侧离合器89释放时,要使得板制动器97自动地合上。此外,如代替设置这样的侧离合器89,也可以设置 和前轮侧同样的差速装置和差速联锁装置。使上述后桥90通过齿轮箱16内的轴98和多个减速齿轮而被连接到后轮轴99上。
图10和11是表示支承前桥箱的中央传动轴部分的构造,如图8所示,通过用滚针轴承10b使和前桥箱9连成一体的差速箱10的转轴部10a嵌在变速箱5的支承部5e上,使支承成为以该枢转部作为中心而能自由回转,而在图示的牵引车2中,作为使前桥箱9进行规定角度以上倾斜的手段,在连结框架6的上部的左右部位设置伸出的制动部件101,101,与此同时,就在位于该制动部件101,101的下面的差速箱的部分上设置凸起部分102,102。这样,通过构成中心枢转支承部分的连结框架6和在差速箱10的上面设置制动部件(101,102),使规定前桥倾斜机构的构造变得简单,而且,从精度方面也令人感到满意。此外,如使制动部件101,101和凸起部件102,102间的间距能进行调节的话,由于能任意地改变规定前桥的倾斜角度,将更令人满意。
此外,如就图示的差速箱10和连结框架6和转轴支承部的构造来叙述的话,在上述连结框架6的筒状支承部104和差速箱10的转轴部10d的嵌接合部分中,在其前后装入O型环,在两O型环间穿通设置把差速箱和前桥内部的润滑油引导到转轴部10d和支承部104的滑动部分去的油孔106。因此而无必要向上述滑动部分供给特殊的润滑油,就能有效地防止支承部的烧伤等。
在牵引车2中,构成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行走部和动力系统部上覆盖的车体110(图1)。此牵引车2的车体110是由大致为平的台板部111,把发动机20的上部覆盖起来的箱体部112,从车身的前端向上突起设置的驾驶台部113组成。在箱体部112的中央部分中设置了驾驶座位115,各种操作杆设置在该驾驶座位115的侧部。此牵引车2的发动机20,由于输出轴23向后伸出,因而能够使箱体部112的前板部,即覆盖发动机20的前部的部分充分接近发动机侧。因 此,即使使发动机20靠近前方设置,也能够使驾驶座位前方的空间扩大。此外,在驾驶台部件113上设有安装在操纵轴35上的驾驶盘116和变换杆36等。
由于图12、13是把上述台板部111表示成前后分开,在此实施例中的台板111是被分开成称作台阶的前端部111a和本体111b。图13为前端部111a的透视图,此台板的前端部111a是由俯视为
Figure 87100800_IMG3
字形的台阶部120、构成车身的固定在变速箱5上的左右一对前框架121,121,以及凹状部122组成,该凹状部设置在该前框架的间隔部分内,并和上述台阶部120固定连接。在台阶部120的前端和两侧端部具有与其形成一体的下垂边缘120a。凹状部122具有前壁122a和侧壁122b,其后端为敝开着,与此同时,在此敝开的后端部上形成相对变速箱5安装的边缘123。
此台板前端部111a是用穿过前框架121,121和安装边缘123的螺栓孔124的螺栓安装在车身上(此时就是变速箱)。设置在车身前部的传动用皮带轮安放在凹状部122的内侧。
图14是表示和上述不相同的实施例,此台板前端部111a'被分离成台阶部120'和框架部127。台阶部120'和上例一样具有凹状部122和向下垂的边缘120a,在凹状部122的后端部上形成安装边缘123。框架部127具有左右的一对前框架121',121',用固定构件128使这两个框架的前端部连接成一体。将固定构件128制成具有低的前部128a和高的后部128b的阶梯状,并依靠倾斜部128c把两者连接起来。将前部128a形成侧视为钥匙形,并在其前端部形成向下垂的边缘129。在后部128b上,在其后端部上设纵向板128d,使上述前框架121',121'穿通过此后端部,并到达倾斜部128c。这些台阶部120'和框架部件127是通过把框架部件127的固定部件128嵌入接合到台阶部120'下面一侧的凹状部122的前侧上而形成一体化。
如果象这样把台板部111的前部和台板部本体分开形成的话,由于能使上述前端部111a(111a')相对台板部111的本体111b来说,可分开单独地与车体进行装拆,因此使配置在车身前端部上的装置以及部件的修理和检查极为方便。
可以将台板部111的前端部111a和本体111b的分开位置(用分开线D表示)设在本体111b的前部的倾斜部111c的下端附近,也可以使其在其他的位置上分开。如图12所示那样,如把此分开位置D作为踏板P1用的通孔位置的话,使组装更加方便。就是,在安装之际,首先使前端部111a从前方插入而安装在车身上,如图12上的点划线所示,使本体111b的前端部处在和前端部111a对接的状态下,能从上方覆盖住车身即可。
在牵引车2的后端部上设置牵引作业装置用的平行连接装置130。此平行连接装置130,是由固定设置在后桥箱11上的后视为门形的框架132、支承在后框架体上的一根上连杆133和两根下连杆134,134以及连接框135组成,该连接框135安装在上述上下连杆的后端部上,在连接框135的下端部具有作业装置的连接器具135a。上连杆133上连接着油压缸137,该油压缸的基部回转连接在后桥箱11上,通过使此油压缸137的伸缩,使平行连接装置130上下回转。
接着,对插秧装置3作说明,此插秧装置3具备秧苗槽141和插秧杆142,该秧苗槽设置在上述传动箱58的上方,形成使其前侧向上方倾斜,在插秧杆的顶端部位设置插秧爪142a,它能在描绘出规定轨迹的情况下,一边上下移动,一边从载放在秧苗槽141上的秧苗台上每次一株地取出和种植到插秧场上去。中心插秧船体144和左右一对的侧插秧船体145,145能上下自由回转地连接在传动箱58的下侧。插秧装置3,是通过使传动箱58的前端部回转自由地连接在上述连接器具135a上而进行安装的,并通过牵引车2的行走而 被牵引的同时,动力从牵引车2的动力输出轴56传递。
接下来根据图15至18对作业装置用的使动力并入与分离用离合器53和油压装置的油压阀147的操作系统作说明。
这些离合器53和油压阀147都设置在驾驶座位115的近旁,凭借设置在驾驶座位115的右侧部位的一根操作杆150进行转换操作。也就是在驾驶座位115的后部,使箱形基框151被固定设置在车身上,而前后回转自由地支承在车身上的操作杆150的水平基轴152插入此基框151内,而且,在插入基框内的基轴152的顶端部分上安装着杆的定位凸轮153和种植作业凸轮154。
在基框151的下部回转连接着向上下方向转动的两根转动臂156,157,用弹簧159,159将这些转动臂的顶端拉向上方的同时,在接近回转连接点M的位置处安装着辊子160,161。在杆定位凸轮153的下端部位上形成多个(例如四个)波形的凹部153a,使辊子160嵌入这些凹部中的任一个,来对操作杆150进行定位。在种植作业凸轮154的下端部位上,形成使种植用离合器53保持在接合或分离状态的阶梯部分,辊子161和此下端部相接触。支承此辊子161的臂157的顶端同一端和离合器53的动作销回转连接的横臂式回转杆的相对侧的端部回转连接着。当回转臂157因凸轮154而被压下时,离合器53成为接合,当回转臂157因弹簧159的作用而向上运动时,离合器53成为分离。
在操作杆150的基轴152上安装着油压臂165,把连接在操作油压阀147用的阀臂167上的连接杆168回转连接在该油压杆上。此外,把自动复位用的反回杆170的端部安装在大致为钥匙形的油压臂165的一头的伸出端上。反回杆170的中间部位浮动嵌入支承在回转销171的通孔内,该回转销回转连接在平行连接装置130的上连杆133的前端上伸出设置的钥匙形臂72上,在反回杆170的端部上螺旋连接的螺母和回转杆171间嵌入安装着螺旋弹簧173。
如图15所示,此操作杆150能形成四级转换,最上级A为把作业装置举起的“上举”位置,第二级B为使油压装置保持在规定状态的“固定”位置,第三级C和第四级D为使作业装置下降的“下降”位置。此外,离合器53设定成在第四级D时形成“合”,而在以外的位置,即第一级A,第二级B以及第三级C时成为“离”。此外,要使操作杆150至少在D位置能倒下至比驾驶座位面还低的位置。因此,在种植作业中,当需要回过头观察后面的秧苗槽141及其他种植部件时,不会觉得有所妨碍。
接下来将以船体的上下运动为基础而对控制油压装置的油压阀进行切换,以及使作业装置相对插秧场地面经常保持固定的升降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此乘座型农作业机械1的中心船体144和边侧船体145,145是通过可转动地安装在传动箱58上的横轴180的伸出杆181,以及其后端部位上的销182而回转安装的。中心船体144的回转连接位置在其后端部位,而边侧船体145的回转连接位置在其中间部位。边侧船体145的前部用连杆184悬挂在传动箱58上。
在中心船体144的前部设置U字形安装部件185和大致为L字形的支承部件186,用轴188把T字形的转子187回转自由地支承在安装部件185上。使转子187的向后伸出部分P的端部和检测杆190的下端部相连接,使该检测杆的上端安装在L字形回转部件193的一端上,该回转部件193回转自由地安装在使平行连接装置130的连接框135和下连杆134回转连接的回转支承轴191上。用拉力螺旋弹簧195使转子187的向下端伸出部分S和支承部件186相连接。此外,在转子187的上端伸出部分T上设置伸出的配合销196,使调节上下位置用的操作缆绳197的顶端连接件198浮动嵌合在此配合销上。使操作缆绳197外面的O形部分的前端固定在上述支承部件186上,使该O形部分的后端固定在传动箱58的安装板 199上。使操作缆绳197的内面的I形部分后端安装在上述横棒180的伸出臂200上。此外,在横棒180上设置向外伸出的种植深度调节杆201。
在使平行连接装置130前部的框体132和下连杆134转动连接的转动支承轴202上安装着和上述转动构件193同样L字形的转动构件203。而且用连接杆205把两个转动构件193,203的上端互相连接起来。此外,用连接棒207使前侧的转动构件203的另一边的伸出端连接到油压阀臂167上。
在使用此乘座型农作业机器时,如使操作杆150位于B位置,则由于上述中心船体144的上下运动,而使整个作业装置升降的自动控制机构发生作用,从而经常维持一定的种植深度。也就是当因耕耘深度变深,而使中心船体144的前部向上运动到规定量以上,则由于检测杆190向上运动,而使两转动构件193,203按图上的顺时针方向回转,通过连接棒207使阀杆167向上拉,从而使油压阀147向作业机器的‘上举’方向转换。反之,当中心船体144向下运动时,油压阀147向‘下降’方向转换。
接下来,如在回转等情况时将操作杆150扶起到位置A,则油压阀147向使油压缸137伸长的方向转换,从而使整个作业装置举起,当作业装置3上举到最高位置时,由于平行连接装置130的臂172通过弹簧173将反回杆170推回,而使操作杆150处于中立位置,即B位置,与此同时,油压阀147向中立位置转换。反之,当使操作杆150处于C位置或D位置时,则上举的作业装置下降。此外,从A位置到C位置使种植部份处于停止状态,而在D位置,种植部分(秧苗槽的移动装置和种植杆)动作,从而进行种植作业。
此外,当发生有必要调节种植深度时,只要操作调节杆201,而使横杆180向任一方向回转即可。如使调节杆201朝图中箭头X方向回转时,由于横杆180也朝同方向回转,使臂181向上回转,从 而使船体144,145向上方举起。此时,由于伸出的臂200也朝同方向回转,使操作缆绳197的后面的I形部份向后拉,使转子187因抵抗弹簧195的张力而朝顺时针方向回转。因此使船体144的前部也向上举起。若使调节杆201朝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则船体144下降。此外,调节杆201通过图上未表示的连锁装置而在各调节位置连锁。
此升降控制装置,由于采用不是用缆绳而是用由检测杆190,回转部件193,203,连接杆205,连接棒207等构成的传递连接件作为使起传感器作用的中心船体144的上下运动向油压阀147传递的传递部件,因而使动作可靠,即使使船体144的前部加长,也能顺利地使进行连动传动。此外也使限制船体144的上下运动的制动部件安装简单。此外,当进行种植深度调节时,作为把调节量传递到船体144的前部的部件,由于不使用传统那样的杆而使用缆绳197,因而即使使传递距离变长,构造也简单。在图示的例子中,当船体144上受到过份大的作用力时,由于缆绳197受到松弛方向的力,因而能防止缆绳的伸长以及各部件的变形。
此乘座型农作业机1的牵引车2,由于是把发动机20和变速箱5分散配置在车身的中、后部位和前端部位,因此,使前后的重量平衡变好,行走性能提高了。此外,使发动机及其附属装置和变速箱及其附属装置等有可能分别形成单元化,从而使安装变得容易。此外,由于能把发动机安装在驾驶座位的下侧,因而能形成紧凑的装置,从而特别使前方的视野变好。
从以上说明可以明白,本发明的乘座型农作业机,由于是把牵引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分散配置在车身的中、后部位和前端部位上,因而能够使车身的重量平衡令人满意,此外,由于在驾驶座位的前方没有把发动机罩起来的机罩,因此能使前方的视野开阔。
而且,由于使发动机的输出轴向后方伸出,因此能使覆盖发动 机前部的机罩充分靠近发动机,因此能使驾驶座位前方的空间扩大。此外由于是把从发动机到变速箱的传动轴,以及从变速箱到农作业机械的传动轴好象夹住发动机那样地配置,因而使其拆装配以及检查等容易进行。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乘座型农作业机的一例的侧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是表示其传动系统的俯视图。此外,图4和图5是表示相互不同的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安装部分的后视图,图6是变速箱的展开剖面图,图7是对该箱从正面看的剖面图,图8是前桥附属部分展开的剖面图,图9是后桥附属部分的剖面图以及图10和图11是中心转轴部分的俯视图和正视图,图12是表示不同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3和图14是对台板部分的说明图,图15是驾驶座位附近的侧视图,图16和图17是对油压阀操作部分进行说明的图,图18是对中心船体进行说明的图。
1是乘座型农作业机,2是牵引车,3是插秧装置(农作业机械),5是变速箱,6是连接框架,7是主框架,20是发动机,24是第一传动轴,50是差速装置,55是第二传动轴,68是前桥,90是后桥,115是驾驶座位。

Claims (1)

1、乘座型农作业机,包括设置在车身前部的变速箱,设置在车身中、后部位的发动机,分别通过前、后桥箱把发动机动力传递到位于车身前后和左右侧的一对前轮和后轮上的中央传动轴,且将上述中央传动轴设置在位于车身横向中央附近部位,且从上述变速箱向后延伸的框架内,其特征在于使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向后伸出,通过从发动机一侧通过的第一传动轴把动力从上述发动机向上述变速箱传递,通过从相对上述第一传动轴来说的发动机的另一侧通过的第二传动轴把动力从变速箱向安装在车身后部的农业机械传递。
CN87100800A 1986-02-19 1987-02-19 乘坐型农作业机 Expired CN1019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1034105A JPH06104007B2 (ja) 1986-02-19 1986-02-19 水田用農作業機
JP61040876A JP2569479B2 (ja) 1986-02-25 1986-02-25 乗用型農業機
JP4233486A JPS62198314A (ja) 1986-02-27 1986-02-27 水田用農作業機
JP4490886A JPS62201511A (ja) 1986-02-28 1986-02-28 水田用農作業機
JP4490786A JPS62201512A (ja) 1986-02-28 1986-02-28 農作業機
JP61044906A JPH0763250B2 (ja) 1986-02-28 1986-02-28 水田用農作業機
JP61044888A JPH0669787B2 (ja) 1986-03-01 1986-03-01 走行車輌のミツシヨンケ−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7100800A CN87100800A (zh) 1988-08-31
CN1019467B true CN1019467B (zh) 1992-12-16

Family

ID=27564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7100800A Expired CN1019467B (zh) 1986-02-19 1987-02-19 乘坐型农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930010733B1 (zh)
CN (1) CN10194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6141C (zh) * 2004-06-22 2008-09-03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行驶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4613B1 (ko) * 1999-09-28 2010-02-26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승용형 수전작업기
JP4067310B2 (ja) * 2002-01-17 2008-03-26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
KR100781413B1 (ko) * 2005-09-16 2007-12-03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논 작업기
JP5416441B2 (ja) * 2009-03-18 2014-02-1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乗用型田植機
CN102612458B (zh) * 2009-11-10 2015-05-20 洋马株式会社 乘用型农用作业机
CN103283363B (zh) * 2011-01-30 2017-02-08 重庆博沃发动机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电动步进式耙地插秧方法
CN105050379B (zh) * 2013-03-22 2017-05-10 洋马株式会社 插秧机
CN105706547A (zh) * 2016-03-23 2016-06-29 湖北众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机耕船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6141C (zh) * 2004-06-22 2008-09-03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行驶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7100800A (zh) 1988-08-31
KR880009556A (ko) 1988-10-04
KR930010733B1 (ko) 199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67B (zh) 乘坐型农作业机
CN1491529A (zh)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CN1097428C (zh) 乘坐式水田作业机
CN110023177A (zh) 作业车
CN102638967A (zh) 乘用型农用作业机
JPH0763250B2 (ja) 水田用農作業機
JP2560488B2 (ja) 農作業機
JP4704624B2 (ja) 田植機
JP2662861B2 (ja) 乗用田植機
JP4379763B2 (ja) 田植機
JP4789229B2 (ja) 田植機
JP2004067019A5 (zh)
JP2520531B2 (ja) 乗用田植機における動力伝達構造
JP4636578B2 (ja) 田植機
JP3248714B2 (ja) 乗用農作業機
JP4753269B2 (ja) 田植機
JP2680562B2 (ja) 乗用田植機のリヤアクスルケース構造
JP2569442Y2 (ja) 歩行田植機
JP4258970B2 (ja) 乗用型苗植機
CN204907031U (zh) 作业车辆
JP2595458Y2 (ja) 乗用田植機
JP3091987B2 (ja) 田植機
JP3930723B2 (ja) サイドブレーキ操作機構
JP2655051B2 (ja) 乗用田植機
JP3426390B2 (ja) 田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