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8483A -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8483A
CN105268483A CN201510741481.6A CN201510741481A CN105268483A CN 105268483 A CN105268483 A CN 105268483A CN 201510741481 A CN201510741481 A CN 201510741481A CN 105268483 A CN105268483 A CN 105268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loride
core
catalyst
preparation
shell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14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8483B (zh
Inventor
赵文波
冯东
农洁静
陈媛
李艳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7414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68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68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8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8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8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催化剂核材料(氯铵盐)表面通过对正、负聚电解质的静电作用而在其表面静电包覆一层有机金属骨架膜制备得到,低温焙烧可使核材料脱出氨气进而形成目标产物催化剂,该催化剂可用在尿素(或氨基甲基碳酸酯)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的体系当中,催化剂可与反应体系生成的氨气进行配位吸附作用从而推动反应向右移动,碳酸二苯酯产物收率达90%以上,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仍然保持较好催化效果且易于分离回收、选择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碳酸二苯酯(Diphenyl Carbonate,简称DPC)分子式为C6H5OCOOC6H5,是一种合成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材料的“绿色”中间体,主要用在塑料工业中,其最显著的一个用途就是和双酚Å进行缩聚反应合成聚碳酸酯(PC),因为聚碳酸酯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很高的抗打击强度、优质的热稳定性等杰出性能而使得DPC在眼镜片材、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农药、医疗、建筑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目前PC的消费总量在工程塑料中仅次于聚酰胺( PA)居第二位。2005年全球总消费量已超过450万吨。今后PC的消费量将超过PA。然而,与PC 消费市场火热现象呈不协调发展的是国内PC技术开发却始终处于低迷状态,目前只有少数生产厂家建有生产装置, 年总产能力约5000吨,且品级牌号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每年要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进口大量产品,2005年国内进口PC及PC合金共63.48万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除此之外,DPC还可用在合成其他一些化工产品,如对羟基苯甲酸酯、聚芳基碳酸脂、单异氰酸酯和二异氰酸酯等,还可用作聚酰胺、聚酯的增塑剂等,近年来,随环境友好型的以DPC和双酚A为反应料合成聚碳酸酯新工艺的大量开发,DPC成为备受瞩目的化合物。
合成DPC的传统方式以光气和苯酚(PhOH)为原料。然而,光气有剧毒且对生产设备腐蚀性大,这对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造成了很多不利因素,光气法使用大量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会产生大量的氯盐而造成生产设备受腐蚀。综合这些不利因素,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正不断寻求“绿色”合成方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先后开发出了十余种非光气法合成碳酸二苯酯(DPC)工艺。目前,合成DPC的非光气法主要有酯交换法、苯酚的氧化羰基化法。氧化羰基化法是以苯酚、一氧化碳和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方法,然而该合成方法体系复杂且采用的是贵重金属如铂作为主催化剂价格昂贵、副产物水难除去致使DPC水解、CO易被氧化成CO2等原因暂无法投入生产这一特点大大限制了其工业化进程;酯交换法指的是碳酸二烷基酯和苯酚、草酸二烷基酯和苯酚、碳酸二甲酯(DMC)与醋酸苯酯合成DPC的合成方法,综合各种不利因素,目前酯交换法主要基于碳酸二甲酯与苯酚为原料在催化剂下的反应方法,这一合成方法“绿色”、投资小,但其明显的缺点是难以打破热力学平衡的限制而使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副产物甲醇与碳酸二甲酯形成共沸物,很难进行分离。因此,本课题组选择尿素或氨基甲酸酯与苯酚进行反应制备碳酸二苯酯,反应副产物产物只有氨气,若能将反应过后的氨气及时吸附移出反应体系便可打破热力学上的限制,使得平衡向右移动。故而开发出一种或几种催化效果好、廉价易得并且可回收的新型催化耦合剂是推进碳酸二苯酯工业化进程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尿素(或氨基甲酸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热力学难以打破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格低廉易得、催化效率高、重复使用次数多的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配制过渡金属氯化物溶液,溶液中过渡金属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015~0.15 mol/L,在过渡金属氯化物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尿素,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混合直至澄清,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0.2~2g/L,尿素的加入量为0.1~0.5 mol/L;
(2)将步骤(1)得到的澄清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20~200℃下晶化反应4-48h;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氯铵盐进行离心、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金属氯铵盐粉体;选用Zeta电位分析仪对氯铵盐进行表面电位分析确定出其表面电性;
(3)按5~25g/L的比例将步骤(2)所得金属氯铵盐粉体沉浸于质量分数为0.3~1%的正聚电解质溶液中处理0.5~48h,离心、过滤、洗涤后再将固体氯铵盐分离出并沉浸在质量分数为0.3~1%的负聚电解质溶液中处理0.5~48h,如此正负聚电解质交替使用2~4次并过滤、干燥后得到聚电解质沉浸过后的氯铵盐粉体;
(4)再将步骤(3)得到的氯铵盐粉体按5~25g/L的比例加入到质量分数为5~10%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悬浮液(由MOFs粉体用去离子水配制而成)中使氯铵盐借助静电作用包覆一层MOFs粉体,此过程为一次包覆生长,时间为0.5~48h,包覆后将产品进行离心、过滤、洗涤,最后50℃真空干燥6~24 h,分离得到包覆后的产物;
(5)最后将步骤(4)得到的样品沉浸于MOFs合成母液中(未经过特定温度和时间的处理的MOFs反应原始混合溶液)并转入反应釜进行二次晶化生长,反应温度为80~120℃,时间为4~48h,然后进行干燥、低温焙烧后得到核壳材料催化剂。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过渡金属氯化物为氯化锌、氯化铜、氯化亚铜、氯化镍、氯化钴、氯化镉、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锰、氯化铬、氯化钪、氯化钛和氯化钒中的一种。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聚乙烯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锌烷基磺酸钠、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硬脂酸钾、聚乙烯吡络烷酮中的一种。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金属有机骨架(MOFs)为:金属有机骨架-2(MOF-2)、金属有机骨架-3(MOF-3)、金属有机骨架-4(MOF-4)、金属有机骨架-5(MOF-5)、2-甲基咪唑锌盐MAF-4 (简称ZIF-8)、MIL-100、HKUST-1和金属有机骨架-70 (MOF-70)中的一种。其他小分子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或金属簇,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周期性网络结构的金属材料也可以用于本发明,这类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有序的孔道结构和孔径可调等特点。
本发明所述金属有机骨架均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合成。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正聚电解质为聚氯化丙烯胺(PAH)、负聚电解质为聚苯磺酸钠(PSS)。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步骤(5)中的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50~80 ℃、干燥时间6~24 h。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步骤(5)中的低温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250~300 ℃、焙烧时间0.5~2 h。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催化剂用于尿素与苯酚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或者尿素与氨基甲酸酯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温度在120℃~200℃下于反应釜中反应4~48 h。
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在尿素(或氨基甲酸酯)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的过程中,因该反应中不断有氨气的生成,而氨气属于小分子可通过多孔性壳层进而与核材料过渡金属氯化物配位,这样可使酯交换反应向着有利于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方向进行,可大大提高碳酸二苯酯的生产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提高了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苯酯的产率,产率可达90%以上;
(2)这类催化剂合成工艺简单、原料易得;
(3)制得的催化剂壳材料为致密的金属有机骨架薄膜,其孔径在0.4nm左右,可使酯交换反应体系生成的氨气通过孔道进而与核材料进行配位,从而推动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4)氯铵盐催化剂形貌、粒径可通过表面活性剂调变;
(5)通过低温加热处理便可使与氨气配位了的催化剂脱氨,从而可实现催化剂的重复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
制备ZIF-8包覆的氯化锌催化剂的方法如下:
(1)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氯化锌溶液,溶液中锌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015mol/L,在氯化锌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尿素,搅拌30min使其充分混合直至澄清,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加入量为0.2g/L,尿素的加入量为0.1mol/L。
(2)将步骤(1)得到的澄清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200℃下晶化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氯铵盐进行离心、过滤、洗涤、80℃真空干燥24h后得到金属氯铵锌粉体,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氯铵锌固体表面带负电。
(3)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ZIF-8的合成。
① 将质量为1.17 g Zn(NO3)2·6H2O 溶解于8 g去离子水中,此溶液记为A;
② 再将22.70 g的 2-甲基咪唑溶解于80 g去离子水中,此溶液记为B;
③ 室温环境下使A、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ZIF-8反应液,搅拌混合5 min,此时混合溶液呈绸状凝胶状;将所得凝胶进行离心分离(10000rpm,30min)、去离子水洗涤、80℃下真空干燥24h而制得金属有机骨架ZIF-8产品粉末,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ZIF-8表面带正电。
(4)按25g/L的比例将步骤(2)所得金属氯铵锌粉体沉浸于质量分数为1%的正聚电解质聚氯化丙烯胺(PAH)溶液中处理48h,6000rpm离心,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3次;洗涤后滤渣再沉浸在质量分数为0.5%的负聚电解质聚对苯乙烯磺酸(PSS)溶液中处理48h(即正负聚电解质交替使用2次),过滤、洗涤固体干燥后得到聚电解质沉浸过后的氯铵锌粉体。
(5)再将步骤(4)得到的氯铵锌粉体按5g/L的比例加入到质量分数为10%的ZIF-8浮液中处理2h,使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完成一次包覆形成核壳材料,包覆后将产品进行离心、过滤、洗涤,最后50℃真空干燥6 h,分离得到包覆后的产物;
(6)最后将步骤(5)得到的样品沉浸于ZIF-8反应液中并转入反应釜进行二次晶化生长,反应温度为120℃,时间为48h,然后于50℃下干燥20h,最后在300℃下焙烧2h,制得ZIF-8包覆的氯化锌核壳材料催化剂。
将上述催化剂应用在尿素与苯酚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中(反应方程式如下),反应在220℃下进行24h,尿素转化率98.5%,碳酸二苯酯收率为98.0%,催化剂使用5次后尿素转化率92.6%,碳酸二苯酯收率为91.9%。
实施例2
制备MOF-2包覆的氯氨锰催化剂的方法如下:
(1)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无水氯化锰溶液,溶液中锰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03mol/L,在无水氯化锰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和尿素,搅拌35min使其充分混合直至澄清,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的加入量为0.4g/L,尿素的加入量为0.2mol/L。
(2)将步骤(1)得到的澄清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80℃下晶化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氯铵盐进行离心、过滤、洗涤、70℃真空干燥12h后得到金属氯铵锰粉体,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氯铵锰固体表面带负电。
(3)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MOF-2参考已有文献进行合成:将0.73g的Zn(NO3)2·6H2O溶于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0.48g 对苯二甲酸也溶于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下将两溶液混合于250mL 烧杯中,并用80mL 甲苯稀释,在1L 烧杯中加入50mL甲苯与0.5mL三乙胺,将250mL 烧杯放入1L 大烧杯中,将大烧杯密封,室温下静置7天得到MOF-2反应液,七天后过滤分理出固体产品,固体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后在40℃真空干燥6h,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MOF-2表面带负电。
(4)按20g/L的比例将步骤(2)所得金属氯铵锰粉体沉浸于质量分数为0.6%的正聚电解质聚氯化丙烯胺(PAH)溶液中处理10h,6000rpm离心,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3次;洗涤后滤渣再沉浸在质量分数为1%的负聚电解质聚对苯乙烯磺酸(PSS)溶液中处理10h,过滤、洗涤固体,最后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0.6%的PAH处理10h(即正负聚电解质交替使用3次)过滤、干燥后得到聚电解质沉浸过后的氯铵锰粉体。
(5)再将步骤(4)得到的氯铵锰粉体按8g/L的比例加入到质量分数为8%的MOF-2浮液中处理1h,使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完成一次包覆形成核壳材料,包覆后将产品进行离心、过滤、洗涤,最后50℃真空干燥8 h,分离得到包覆后的产物;
(6)最后将步骤(5)得到的样品沉浸于MOF-2反应液中并转入反应釜进行二次晶化生长,反应温度为125℃,时间为10h,然后于55℃下干燥18h,最后在290℃下焙烧1h,制得MOF-2包覆的氯化锰核壳材料催化剂。
将上述催化剂应用在尿素与苯酚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中(反应方程式如下),反应在200℃下进行12h,尿素转化率98.8%,碳酸二苯酯收率为98.3%,催化剂使用5次后尿素转化率93.5%碳酸二苯酯收率为92.2%。
实施例3
制备MOF-70包覆的氯化钴催化剂的方法如下:
(1)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无水氯化钴溶液,溶液中钴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15mol/L,在无水氯化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硫酸钠和尿素,搅拌35min使其充分混合直至澄清,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硫酸钠的加入量为1.5g/L,尿素的加入量为0.3mol/L。
(2)将步骤(1)得到的澄清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40℃下晶化反应16h;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氯铵盐进行离心、过滤、洗涤、70℃真空干燥12h后得到金属氯铵钴粉体,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氯铵钴固体表面带负电。
(3)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MOF-70参考已有文献进行合成:将0.12g的Pb(NO3)2溶于18mL 无水乙醇中,0.06g 对苯二甲酸也溶于2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下将两溶液混合于100mL 烧杯中并加入0.2mL双氧水;在500mL 烧杯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与0.8mL三乙胺,将100mL 烧杯放入500mL 大烧杯中间,将大烧杯密封,室温下静置7天得到MOF-70反应液,七天后过滤分理出固体产品,固体用N,N-二甲基甲酰胺洗涤三次后在40℃真空干燥6h,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MOF-70表面带负电。
(4)按15g/L的比例将步骤(2)所得金属氯铵钴粉体沉浸于质量分数为0.7%的正聚电解质聚氯化丙烯胺(PAH)溶液中处理30min,6000rpm离心,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3次;洗涤后滤渣再沉浸在质量分数为0.7%的负聚电解质聚对苯乙烯磺酸(PSS)溶液中处理30min,过滤、洗涤固体,最后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0.7%的PAH处理30min(即正负聚电解质交替使用3次)过滤、干燥后得到聚电解质沉浸过后的氯铵钴粉体。
(5)再将步骤(4)得到的氯铵钴粉体按15g/L的比例加入到质量分数为7%的MOF-3浮液中处理30min,使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完成一次包覆形成核壳材料,包覆后将产品进行离心、过滤、洗涤,最后50℃真空干燥10h,分离得到包覆后的产物;
(6)最后将步骤(5)得到的样品沉浸于MOF-70反应液中并转入反应釜进行二次晶化生长,反应温度为100℃,时间为12h,然后于60℃下干燥16h,最后在280℃下焙烧0.5h,制得MOF-3包覆的氯化钴核壳材料催化剂。
将上述催化剂应用在尿素与苯酚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中(反应方程式如下),反应在200℃下进行12h,尿素转化率98.4%,碳酸二苯酯收率为97.9%,催化剂使用5次后尿素转化率92.5%,碳酸二苯酯收率为91.8%。
实施例4
制备HKUST-1包覆的氯化镍催化剂的方法如下:
(1)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无水氯化镍溶液,溶液中镍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08mol/L,在无水氯化镍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钾和尿素,搅拌35min使其充分混合直至澄清,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钾的加入量为1g/L,尿素的加入量为0.4mol/L。
(2)将步骤(1)得到的澄清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20℃下晶化反应40h;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氯铵盐进行离心、过滤、洗涤、70℃真空干燥12h后得到金属氯铵镍粉体,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氯铵镍固体表面带负电。
(3)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HKUST-1可参考文献进行合成:将0.875 g的三水硝酸铜溶于12mL 蒸馏水中,0.42g 均苯三甲酸溶于12mL乙醇中,两溶液混合后得到HKUST-1反应液并于393 K下反应12 h,反应后过滤分理出固体产品,固体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后在180℃下真空干燥6h,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HKUST-1表面带负电。
(4)按5g/L的比例将步骤(2)所得金属氯铵镍粉体沉浸于质量分数为0.7%的正聚电解质聚氯化丙烯胺(PAH)溶液中处理8h,6000rpm离心、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3次;洗涤后滤渣再沉浸在质量分数为0.5%的负聚电解质聚对苯乙烯磺酸(PSS)溶液中处理8h,过滤、洗涤固体,最后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0.7%的PAH处理8h(即正负聚电解质交替使用3次)过滤、干燥后得到聚电解质沉浸过后的氯铵镍粉体。
(5)再将步骤(4)得到的氯铵镍粉体按8g/L的比例加入到质量分数为6%的MOF-70浮液中处理1d,使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完成一次包覆形成核壳材料,包覆后将产品进行离心、过滤、洗涤,最后50℃真空干燥20 h,分离得到包覆后的产物;
(6)最后将步骤(5)得到的样品沉浸于HKUST-1反应液中并转入反应釜进行二次晶化生长,反应温度为90℃,时间为36h,然后于70℃下干燥10h,最后在250℃下焙烧1.2h,制得MOF-70包覆的氯化镍核壳材料催化剂。
将上述催化剂应用在氨基甲基碳酸酯与苯酚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中(反应方程式如下),反应在120℃下进行48h,氨基甲基碳酸酯转化率97.1%,碳酸二苯酯收率为96.6%,催化剂使用5次后氨基甲基碳酸酯转化率为91.2%,碳酸二苯酯收率为90.5%。
实施例5:
制备MIL-100包覆的氯化镉催化剂的方法如下:
(1)以乙醇为溶剂配制无水氯化镉溶液,溶液中镉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1mol/L,在无水氯化镉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锌烷基磺酸钠和尿素,搅拌35min使其充分混合直至澄清,表面活性剂锌烷基磺酸钠的加入量为2g/L,尿素的加入量为0.5mol/L。
(2)将步骤(1)得到的澄清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30℃下晶化反应4h;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氯铵盐进行离心、过滤、洗涤、50℃真空干燥20h后得到金属氯铵镉粉体,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氯铵镉固体表面带负电。
(3)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MIL-100可参考文献进行合成:3.00mmol FeCl3溶于8mL 蒸馏水中,1.98mmol 均苯三甲酸溶于7mL 蒸馏水中,搅拌下将两溶液混合得到MIL-100反应液,混合后转入50mL 水热晶化釜中,在130℃下反应3d,反应后过滤分离出固体产品,固体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后在40℃真空干燥6h,采用常规Zeta电位分析仪确定MIL-100表面带正电。
(4)按9g/L的比例将步骤(2)所得的氯氨镉粉体沉浸于质量分数为0.9%的正聚电解质聚氯化丙烯胺(PAH)溶液中处理4h,6000rpm离心,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3次;洗涤后滤渣再沉浸在质量分数为0.9%的负聚电解质聚对苯乙烯磺酸(PSS)溶液中处理4 h,过滤、洗涤固体,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0.9%的PAH处理4h,质量分数为0.9%的负聚电解质 (PSS) 处理4h(即正负聚电解质交替使用4次),过滤、干燥后得到聚电解质沉浸过后的氯铵镉粉体。
(5)再将步骤(4)得到的氯铵镉粉体按8g/L的比例加入到质量分数为5%的MIL-100浮液中处理48h,使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完成一次包覆形成核壳材料,包覆后将产品进行离心、过滤、洗涤,最后50℃真空干燥24h,分离得到包覆后的产物;
(6)最后将步骤(5)得到的样品沉浸于MIL-100反应液中并转入反应釜进行二次晶化生长,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30h,然后于80℃下干燥6h,最后在270℃下焙烧1h,制得MIL-100包覆的氯化镉核壳材料催化剂。
将上述催化剂应用在氨基甲酸酯与苯酚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中(反应方程式如下),反应在160℃下进行18h,氨基甲酸酯转化率95.0%,碳酸二苯酯收率为94.5%,催化剂使用5次后尿素转化率89.1%,碳酸二苯酯收率为88.4%。
由表1可见,本发明所制备的新型MOFs包覆的过渡金属氯盐催化剂催化效果良好,重复使用5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后形成的氯铵盐可通过简单的加热处理使核材料氯铵盐脱氨后又可用于反应体系的氨的吸附,从而实现了催化与耦合的双重特效,由此可见,该催化剂还可用于除本反应体系外的其他类似反应体系,实现高效催化。
表1: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Claims (9)

1.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配制过渡金属氯化物溶液,溶液中过渡金属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015~0.15 mol/L,在过渡金属氯化物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尿素,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混合直至澄清,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0.2~2g/L,尿素的加入量为0.1~0.5 mol/L;
(2)将步骤(1)得到的澄清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20~200℃下晶化反应4-48h;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氯铵盐进行离心、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金属氯铵盐粉体;
(3)按5~25g/L的比例将步骤(2)所得金属氯铵盐粉体沉浸于质量分数为0.3~1%的正聚电解质溶液中处理0.5~48h,离心、过滤、洗涤后再将固体氯铵盐分离出并沉浸在质量分数为0.3~1%的负聚电解质溶液中处理0.5~48h,如此正负聚电解质交替使用2~4次并过滤、干燥后得到聚电解质沉浸过后的氯铵盐粉体;
(4)再将步骤(3)得到的氯铵盐粉体按5~25g/L的比例加入到质量分数为5~10%的金属有机骨架悬浮液中使氯铵盐借助静电作用包覆一层MOFs粉体,此过程为一次包覆生长,时间为0.5~48h,包覆后将产品进行离心、过滤、洗涤,最后50℃真空干燥6~24 h,分离得到包覆后的产物;
(5)最后将步骤(4)得到的样品沉浸于MOFs合成母液中并转入反应釜进行二次晶化生长,反应温度为80~120℃,时间为4~48h,然后进行干燥、低温焙烧得到核壳材料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金属氯化物是氯化锌、氯化铜、氯化亚铜、氯化镍、氯化钴、氯化镉、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锰、氯化铬、氯化钪、氯化钛和氯化钒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为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聚乙烯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锌烷基磺酸钠、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硬脂酸钾、聚乙烯吡络烷酮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选用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性质如下:其孔径大小在0.3~0.5nm之间,具备良好的分子筛分作用,可使反应生成的小分子氨气通过孔道进而与氯化物配位形成金属氯铵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有机骨架为:MOF-2、MOF-3、MOF-4、MOF-5、2-甲基咪唑锌盐MAF-4、MIL-100、HKUST-1和MOF-70等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正聚电解质为聚氯化丙烯胺、负聚电解质为聚苯磺酸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50~80 ℃、干燥时间6~24 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低温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250~300 ℃、焙烧时间0.5~2 h。
9.权利要求1所述核壳材料催化剂用于合成碳酸二苯酯,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用于尿素与苯酚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或者尿素与氨基甲酸酯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温度在120℃~200℃下于反应釜中反应4~48 h。
CN201510741481.6A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05268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1481.6A CN105268483B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1481.6A CN105268483B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8483A true CN105268483A (zh) 2016-01-27
CN105268483B CN105268483B (zh) 2017-07-07

Family

ID=55138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1481.6A Active CN105268483B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6848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0291A (zh) * 2016-06-30 2016-10-2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930670A (zh) * 2017-11-30 2018-04-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自支撑型均相化的多相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79795A (zh) * 2018-03-30 2018-09-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以过渡金属盐为核纳米分子筛为壳的核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74105A (zh) * 2018-10-11 2019-01-1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双MOFs衍生的磁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2892591A (zh) * 2019-11-19 2021-06-04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及应用
CN113019453A (zh) * 2019-12-24 2021-06-25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9363A1 (en) * 1994-09-29 1996-05-01 Chang Chun Plastics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carbonate compounds
CN103464208A (zh) * 2013-09-24 2013-12-2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碳酸二苯酯合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664626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9363A1 (en) * 1994-09-29 1996-05-01 Chang Chun Plastics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carbonate compounds
CN103664626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方法
CN103464208A (zh) * 2013-09-24 2013-12-2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碳酸二苯酯合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AO WEN-BO ET AL.: "Macro kinetics for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from urea and methanol on Zn-containing catalyst", 《J. CENT. SOUTH UNIV.》 *
赵文波 等: "Lewis酸碱催化氨基甲酸甲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石油化工》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0291A (zh) * 2016-06-30 2016-10-2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040291B (zh) * 2016-06-30 2019-12-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930670A (zh) * 2017-11-30 2018-04-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自支撑型均相化的多相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30670B (zh) * 2017-11-30 2019-09-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自支撑型均相化的多相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79795A (zh) * 2018-03-30 2018-09-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以过渡金属盐为核纳米分子筛为壳的核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74105A (zh) * 2018-10-11 2019-01-1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双MOFs衍生的磁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2892591A (zh) * 2019-11-19 2021-06-04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及应用
CN113019453A (zh) * 2019-12-24 2021-06-25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019453B (zh) * 2019-12-24 2022-12-1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8483B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8483B (zh)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179515B (zh) 一种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040291B (zh)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208030A (zh) 一种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9932B (zh) 花瓣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882725B (zh) 金属有机骨架负载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4677B (zh) 用RhNiCo/CeO2@C3N4纳米催化剂催化水合肼脱氢的方法
CN115594861B (zh) 一种具有光敏特性的过渡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48782B (zh) 一种镁铝镧复合氧化物催化合成碳酸甲乙酯的方法
CN108554455A (zh) 一种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固载的水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91688A (zh) 一种高活性Co-Ni-Fe共镶嵌型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862406A (zh) 一种碳酸盐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79795A (zh) 一种以过渡金属盐为核纳米分子筛为壳的核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251526B (zh) 一种核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498420A (zh) 一种制备一系列高稳定性非晶双金属硅酸盐的方法
CN101786673A (zh) 一种碱式碳酸钴铁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6588659B (zh) 一种焙烧态水铝钙石催化合成碳酸甲乙酯的方法
CN112778153B (zh) 酰胺基桥连六羧酸配体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25904B (zh) 基于v-型羧酸配体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68133B (zh) 一种铌酸钾/α-氧化铁异质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452804B (zh) 一种用于电催化水解的氧化亚铜-四氧化三钴核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8281637B (zh) 一种镍钴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9701518B (zh) 一种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该催化剂在降解有机染料中的应用
CN106748781B (zh) 一种钙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合成碳酸甲乙酯的方法
CN113860379A (zh) 正极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