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7656B - 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7656B
CN105247656B CN201380076859.4A CN201380076859A CN105247656B CN 105247656 B CN105247656 B CN 105247656B CN 201380076859 A CN201380076859 A CN 201380076859A CN 105247656 B CN105247656 B CN 105247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orking space
base plate
component
supply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68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7656A (zh
Inventor
黒木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47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7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具备底座构件(3)和支撑于底座构件(3)的基板搬运路径(12)以及作业装置主体(13)。具备与底座构件(3)一起规定作业装置主体(13、74)进行作业的作业空间(6)的罩构件(5)和罩构件(5)的基板搬入口(15)以及基板搬出口(16)。具备设于底座构件(3)或者罩构件(5)的空气入口(52)、从空气入口(52)向作业空间(6)送入外部的空气而使作业空间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送风装置(8)以及过滤器(9)。空气入口(52)设在:底座构件(3)的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内、或者罩构件(5)的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中比基板搬运路径(12)高的区域内。能够使用将作业空间(6)加压为正压的送风装置(8)来实现灰尘的侵入防止,并且对作业空间(6)进行换气。能够不受风的影响而向印刷基板(11)准确地实施作业。

Description

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印刷基板进行涂敷液的涂敷、电子元件的安装等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印刷基板作为作业的对象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有例如电子元件安装装置、涂敷机或者用于涂敷膏状焊料的网板印刷机等。在这些装置中,向印刷基板实施作业的作业空间形成在罩构件中。在作业空间中收容有用于搬运印刷基板的搬运装置、涂敷装置或电子元件移动装置等。涂敷装置向印刷基板涂敷粘接剂、焊膏等涂敷液。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向印刷基板安装电子元件。涂敷装置、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因以高速进行动作而发热。因此,以往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涂敷机等有时为了防止作业空间的温度过度上升而配备排气装置。
作为将作业空间形成在罩构件中的作业装置,有例如专利文献1 所记载的结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作业装置具备向作业空间送入空气且使作业空间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带过滤器的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设于罩构件的顶板部分的中央部,从作业空间的上端朝向下方输送空气。由此,将作业空间的压力设为比大气压高的正压,并进行作业空间的换气。
当在以往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涂敷机等安装上述的排气装置时,作业空间成为负压。当作业空间成为负压时,外部的灰尘从罩构件的开口部、间隙与空气一起进入作业空间。当在电气设备上附着灰尘时,有可能引起接点接触不良或者电极间发生短路。另外,当在相互摩擦的机械元件彼此之间咬入灰尘时,该机械元件有可能发生动作不良。
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够通过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将作业空间的压力设为比大气压高的正压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带过滤器的送风装置在作业空间的中央部产生向下的较强空气流(风)。因此,当将该送风装置应用于电子元件安装装置、涂敷机时,如后述那样,存在难以对印刷基板准确地实施作业这样的问题。即,在电子元件安装装置中,有可能安装于印刷基板的较小的电子元件因风飞起,使电子元件的安装位置改变。在涂敷机中,有可能形成于涂敷头的下端的液滴被风横向推压,使涂敷液无法涂敷于准确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尽管使用将作业空间内加压为正压的送风装置来实现防止灰尘的侵入并对作业空间进行换气,也能够不受风的影响而对印刷基板准确地实施作业。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底座构件,在上端部形成有支撑面;基板搬运路径,支撑于上述底座构件,且搬运印刷基板;作业装置主体,支撑于上述底座构件,且对保持于上述基板搬运路径的印刷基板进行作业;罩构件,设在上述底座构件上,与上述底座构件一起规定上述作业装置主体进行作业的作业空间;基板搬入口,在上述罩构件的一侧部开口;基板搬出口,在上述罩构件的另一侧部开口;空气入口,设于上述底座构件或者罩构件;送风装置,从上述空气入口向上述作业空间送入外部的空气而使上述作业空间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及过滤器,设于上述送风装置,上述空气入口设在:上述底座构件的从上方观察不与上述基板搬运路径重叠的区域内、或者上述罩构件的从上方观察不与上述基板搬运路径重叠的区域中比上述基板搬运路径高的区域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过滤器除去灰尘后的空气被送风装置送入到作业空间。因此,能够防止灰尘从外部进入作业空间,并且将作业空间的压力加压为比大气压高的正压。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在基板搬运路径上的印刷基板、作业装置主体的机械元件上附着灰尘。本发明的作业装置由于不在印刷基板、机械元件上附着灰尘,因此能够较高地保持作业精度,不发生故障而准确地进行动作。
通过作业空间的空气入口后的空气避开基板搬运路径而流动。因此,风不会与位于基板搬运路径上的印刷基板接触,对印刷基板进行的作业不会被风妨碍。
作业空间的空气主要通过基板搬入口以及基板搬出口而向罩构件外流出。因此,对作业空间进行换气,不会在作业空间滞留高温的空气,因此能够始终利用温度较低的空气对作业空间进行冷却。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尽管使用将作业空间加压为正压的送风装置来实现灰尘的侵入防止并对作业空间进行换气,也能够不受风的影响而对印刷基板准确地实施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机的俯视图。图1是在剖开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机的主视图。图2是在剖开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机的立体图。图3是在剖开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4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风速与过滤器的堵塞等级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涂敷机的俯视图。图7是在剖开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涂敷机的立体图。图8是在剖开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9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涂敷机的立体图。图 10是在剖开罩构件的一部分并且省略了涂敷机的下部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图11是在剖开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主视图。图 12是在剖开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底座构件与罩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在剖开底座构件的一部分与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涂敷机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底座构件与罩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在剖开底座构件的一部分与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俯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底座构件与罩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在剖开底座构件的一部分与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底座构件与罩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4是在剖开罩构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描绘的。
图25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6对本发明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涂敷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涂敷机是指向印刷基板涂敷涂敷液的装置。涂敷液是指膏状焊料、粘接剂等。膏状焊料用于将电子元件的端子安装于印刷基板。粘接剂用于将电子元件的封装部分粘接于印刷基板。
作为图1所示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1的涂敷机2构成为在构成基台的底座构件3上搭载后述的各种装置。在底座构件3的上端部形成有水平的支撑面3a。该上端部(支撑面3a)由板状的划分构件4构成。在该说明书中,在图1中将左右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称为Y方向。另外,在图1中将下侧(Y方向上的一端侧)称为装置前侧,在图1中将上侧(Y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称为装置后侧。
在底座构件3之上设有从水平方向(X方向与Y方向)以及上方覆盖该底座构件3的上方的罩构件5。该罩构件5在底座构件3之上形成与外部划分而成的作业空间6。
本实施方式的罩构件5由位于X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第一侧壁5a 以及第二侧壁5b、位于装置前侧的前壁5c、位于装置后侧的后壁5d 以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顶壁5e构成。
前壁5c的一部分与顶壁5e的一部分形成为能够开闭的一个开闭门7。该开闭门7以顶壁部分的后端部为中心沿上下方向摆动并开闭。
在罩构件5的第一侧壁5a设有后述的送风装置8。送风装置8具备后述的过滤器9。
在底座构件3之上设有用于搬运或保持印刷基板11的基板搬运路径12以及用于向印刷基板11涂敷涂敷液的涂敷装置13。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涂敷装置1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作业装置主体”。
基板搬运路径12具备支撑于底座构件3的一对输送机14以及设于该输送机14的附近的基板保持装置(未图示)。输送机14将印刷基板11从底座构件3的X方向上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向另一端侧输送。输送机14中的搬运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部穿过在罩构件5的第二侧壁5b上形成的基板搬入口15而向作业空间6外突出。输送机14中的搬运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穿过在罩构件5的第一侧壁5a 上形成的基板搬出口16而向作业空间6外突出。基板保持装置使被输送机14搬运到X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印刷基板11从输送机14上升并进行保持。该基板保持装置与输送机14的动作由后述的控制装置17(参照图5)控制。
接下来,利用图1以及图2来说明涂敷装置13的结构。涂敷装置 13具备在作业空间6内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头部单元21以及支撑于该头部单元21的两个涂敷头22等。在此,首先对支撑并驱动头部单元21 的机构进行说明。
在底座构件3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在输送机14的上方沿 Y方向延伸的固定轨道23。沿X方向延伸的头支撑构件24以沿Y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这些固定轨道23。另外,在一固定轨道23设有用于驱动头支撑构件24的Y方向驱动装置25。
Y方向驱动装置25具备沿Y方向延伸的滚珠丝杠轴26、驱动该滚珠丝杠轴26的Y轴伺服马达27以及在与滚珠丝杠轴26螺合的状态下固定于头支撑构件24的滚珠丝杠螺母28等。Y轴伺服马达27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7控制。
头支撑构件24具备后述的具有两个涂敷头22的头部单元21以及用于驱动该头部单元21的X方向驱动装置31。
头部单元21沿着在上述的头支撑构件24的装置前侧的侧面设置的沿X方向延伸的轨道24a、24b而向X方向移动自如,由支撑于头支撑构件24的框架21a以及设于该框架21a的多个元件构成。驱动该头部单元21的X方向驱动装置31具备沿X方向延伸的滚珠丝杠轴32、驱动该滚珠丝杠轴32的X轴伺服马达33以及在与滚珠丝杠轴32螺合的状态下固定于框架21a的滚珠丝杠螺母34等。X轴伺服马达33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7控制。
即,头部单元21通过X方向驱动装置31的驱动而在X方向上移动,并通过Y方向驱动装置25的驱动而与头支撑构件24一起在Y方向上移动。
支撑于头部单元21的框架21a的多个元件是指两个涂敷头22和对应每个涂敷头22的升降装置35以及旋转装置36等。
如图2所示,涂敷头22具备位于上部的注射器37以及位于下端部的涂敷嘴38。注射器37储存涂敷液39(参照图5),如图5所示,经由切换阀41而与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源40连接。
涂敷嘴38使涂敷液39朝向下方流出。通过从空气供给源40向注射器37供给加压空气,涂敷液39从注射器37被压出而从涂敷嘴38 喷出。
升降装置35使这些涂敷头22相对于框架21a分别沿上下方向移动。升降装置35的动力源是Z轴伺服马达42(参照图5)。
旋转装置36使这些涂敷头22以上下方向上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装置36的动力源是R轴伺服马达43(参照图5)。Z轴伺服马达42与R轴伺服马达43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7控制。
在该涂敷装置13中,在头部单元21沿水平方向移动并定位之后使涂敷头22下降,在该下降动作停止的前后向注射器37供给加压空气,从涂敷嘴38流出的涂敷液39向印刷基板11涂敷。接下来,在预定时间之后,实施接下来的第一动作与第二动作中的任一动作。加压空气的供给停止而使涂敷头22上升(第一动作)。涂敷液39涂敷于印刷基板11且头部单元21取得期望的轨迹并沿水平方向移动至期望的位置,之后,加压空气的供给停止而使涂敷头22上升(第二动作)。
另外,涂敷头22在使用具有多个喷出口(未图示)的涂敷嘴38 的情况下,通过旋转装置36的驱动而根据需要进行旋转定位。
设于罩构件5的送风装置8用于向包含作业空间6在内的空气通路51(参照图1以及图2)送入空气。本实施方式的空气通路51形成在底座构件3与罩构件5之间。即,从在罩构件5的第一侧壁5a上形成的空气入口52(参照图4)到罩构件5的空气出口的作业空间6自身成为空气通路51。
空气出口由基板搬入口15以及基板搬出口16和开闭门7的间隙等形成。空气入口52设于罩构件5。该空气入口52是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位于比基板搬运路径12高的区域内。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入口52的位置是第二侧壁的上部且装置前侧的端部。其结果是,空气入口52指向没有设置基板搬运路径12的方向(X 方向)。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送风装置8具备送风扇53和保护用的风扇护罩54。在送风扇53与风扇护罩54之间设有过滤器9。送风扇53以使空气从罩构件5外朝向中间流动的状态安装于罩构件5的第一侧壁 5a的上部且装置前侧。此外,送风扇53的数量、安装送风扇53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数量、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
如图4所示,送风扇53由具有多个叶片的风扇马达53a以及支撑该风扇马达53a的管道构件53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管道构件53b 设有风速传感器55。送风扇53在向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1接入电源的期间始终旋转。该送风扇53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7控制。
另外,该送风扇53使用使风扇马达53a以适当的转速旋转而使作业空间6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的结构。即,通过使送风装置8运转,罩构件5外的空气被送风扇53送入到作业空间6,该空气从罩构件5 的空气出口流出。
风速传感器55对通过送风扇53的空气的流速进行计测,并作为数据而向控制装置17传送。
过滤器9用于从向作业空间6输送的空气中除去灰尘。该过滤器 9以覆盖送风扇53的吸入口的状态安装于送风扇53。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9被管道构件53b与风扇护罩54夹持而保持。
过滤器9能够捕捉粒径5~10μm左右的灰尘(JIS 15种粉尘)。
风扇护罩54形成为覆盖过滤器9的外表面的较粗的网状,与管道构件53b一起安装于第一侧壁5a。
过滤器9因经长时间使用而发生堵塞。当过滤器9发生堵塞时,通过送风扇53的空气的流速降低且空气的流量减少,作业空间6的压力接近大气压。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7与警报装置56(参照图5) 连接,在由送风装置8的风速传感器55计测出的风速低于预定的风速时产生警报。即,该涂敷机2能够促使操作者进行产生堵塞的过滤器9 的更换或者清扫。
产生警报时的风速是若达到该风速以上的风速则能够将作业空间 6的压力维持为正压的风速,例如能够设为过滤器9的堵塞的程度达到 50%~75%时的风速。如图6所示,通过过滤器9的空气的风速因过滤器9的堵塞的程度高于50%而急速减小。因此,通过将过滤器9的堵塞的程度抑制在50%以下,能够防止风速的降低并维持作业空间6的正压。
根据如此构成的涂敷机2,由过滤器9除去了灰尘后的空气被送风装置8送入到作业空间6。因此,能够防止从外部向作业空间6进入灰尘,并且将作业空间6的压力加压成比大气压高的正压。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在基板搬运路径12上的印刷基板11、涂敷装置13或者输送机14等机械元件上附着灰尘。
本实施方式的涂敷机2由于不在印刷基板11、机械元件上附着灰尘,因此能够较高地确保作业精度,不发生故障而准确地进行动作。
通过作业空间6的空气入口52后的空气在作业空间6中朝向X方向上的另一端侧流动。换言之,该空气在作业空间6中避开基板搬运路径12而流动。因此,风不会接触位于基板搬运路径12上的印刷基板11,能够不受风的影响而向印刷基板11准确地实施涂敷作业。
过滤器9无法捕捉极其微小的灰尘。该微小的灰尘与空气一起透过过滤器9而进入到作业空间6。另一方面,由送风装置8输送到作业空间6的空气的流速通过空气穿过空气入口52向作业空间6内流入而降低。因此,透过过滤器9并被空气挤压而混入到作业空间6的微小的灰尘进入到作业空间6,由于空气的流速降低而与空气分离并落下。因此,即使是透过了过滤器9的灰尘也无法到达印刷基板11。
作业空间6的空气主要通过基板搬入口15以及基板搬出口16而向罩构件5外流出。因此,作业空间6进行换气且在作业空间6中不会滞留高温的空气,因此能够将作业空间6始终保持为较低的温度。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将作业空间6加压为正压的送风装置8来实现灰尘的侵入防止,并且能够使用该送风装置8来对作业空间6进行换气。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尽管使用送风装置8,但也能够不受风的影响而向印刷基板11准确地实施涂敷作业。
此外,也可以在作业空间6内的预定位置沿着难以受空气流的影响的朝向设置压力传感器(未图示),以使该压力检测值达到预定的正压以上的方式控制风扇马达53a,并且在风扇马达53a的转速达到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产生警报,促使操作者进行过滤器9的更换或者清扫。
(第二实施方式)
送风装置能够如图7~图10所示地构成。在图7~图10中,对于与利用图1~图6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7以及图8所示的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设于罩构件5的前壁 5c中的X方向上的一端部。由此,在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组装于安装线的状态下,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前侧的通路容易地实施送风装置8的检修维护以及过滤器9的更换。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罩构件5的前壁5c形成有空气入口52并设有后述的空气引导件61。此外,虽未图示,但送风装置8以及过滤器9与空气引导件 61也能够设于罩构件5的后壁5d。在这种情况下,在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组装于安装线的状态下,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后侧的通路容易地实施送风装置8的检修维护以及过滤器9的更换。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入口52设于罩构件5。该空气入口52位于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且比上述基板搬运路径12 高的区域内,并指向装置后侧开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壁5c设置上述的空气引导件61,将由送风装置8送入到作业空间6的空气所流动方向改变为与从空气入口52朝向基板搬运路径12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空气引导件61构成供空气流动的槽,具备作为该槽的底部的一片弯曲的底板62以及作为该槽的两侧壁的一对侧板63、64。底板62由主表面指向上下方向而水平延伸的基部62a、主表面指向装置前侧与装置后侧而向上方延伸的前端部62b以及连接基部62a与前端部62b的弯曲部62c构成。因此,该空气引导件61将由送风装置8送入到作业空间6的空气所流动的方向在基板搬运路径12的侧方从水平方向变为上方。
图10所示的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设于罩构件5的顶壁5e中的装置后侧的端部。在顶壁5e设置送风装置8的情况下,必须防止风与印刷基板11接触。因此,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需要避开基板搬运路径12的正上方而配置。即,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配置在装置前侧的端部或者配置在装置后侧的端部和装置前侧的端部这两方。
根据本实施方式,空气被送风装置8供给到罩构件5的最上部内。因此,能够防止因涂敷装置13的热量而升温的空气滞留在该最上部内。
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利用对作业空间6进行加压的空气而对罩构件5内高效地进行换气的涂敷机。
在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仅设于罩构件5的一个壁的例子。但是,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 能够设于罩构件5的多个壁。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在图11以及图12中,对于与利用图1~图10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71具备设在底座构件3 之上的基板搬运路径12、后述的电子元件供给装置72以及具有多个吸附头73的元件移动装置74等。上述的基板搬运路径12、电子元件供给装置72的元件供给部72a和元件移动装置74配置在罩构件5的内部(作业空间6)。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元件供给装置72与元件移动装置7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作业装置主体”。
电子元件供给装置72向后述的吸附头73的可移动范围内供给电子元件75(参照图12)。该电子元件供给装置72例如能够由多个带式供料器76构成。
元件移动装置74具备在作业空间6内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头部单元 77以及支撑于该头部单元77的多个吸附头73等。支撑头部单元77并沿X方向以及Y方向进行移动驱动的机构与对图1以及图2所示的涂敷装置13的头部单元21沿X方向以及Y方向进行移动驱动的机构等同。因此,对对头部单元77沿X方向以及Y方向进行移动驱动的机构标注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机构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多个吸附头73分别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撑于头部单元21,并且被支撑为能够以上下方向上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在吸附头73的下端部设有用于吸附电子元件75的吸嘴78。
吸附头73通过元件移动装置74的驱动而向电子元件供给装置72 的上方移动,之后,进行升降而吸附电子元件75。而且,该吸附头73 通过元件移动装置74的驱动而向印刷基板11的上方移动,之后,进行升降而将电子元件75安装于印刷基板11。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8和过滤器9与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7~图10)同样地设于罩构件5的前壁5c。在前壁5c设有与图9所示的空气引导件等同的空气引导件61。由此,在电子元件安装装置71组装于安装线的状态下,能够从位于电子元件安装装置71的前侧的通路容易地实施送风装置8的检修维护以及过滤器9的更换。
此外,如图11以及图12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能够设于罩构件5的第一侧壁5a、顶壁5e,虽未图示,但也能够设于罩构件5的后壁5d、第二侧壁5b或者罩构件5的多个壁。
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71中,送风装置8将由过滤器9除去了灰尘的空气送入到罩构件5内,因此作业空间6成为正压。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将作业空间6加压为正压的送风装置8来实现灰尘的侵入防止。另外,能够使用该送风装置8来对作业空间6进行换气。另外,尽管使用送风装置8,但也能够不受风的影响而向印刷基板11准确地实施安装作业。
(第四实施方式)
图1~图10所示的涂敷机的底座构件和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底座构件能够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地构成。在图 13以及图14中,对于与利用图1~图12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底座构件3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81 的箱状。详细而言,底座构件3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底板82、在装置前侧立起的前壁83、在装置后侧立起的后壁84、在X方向上的一端部立起的第一侧壁85、在X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立起的第二侧壁86形成为朝向上方开口的箱状。
在底座构件3的上端部设置的划分构件4覆盖收纳空间81的上端的开口,并划分收纳空间81与作业空间6。
在划分构件4形成有将收纳空间81与作业空间6连通的第一连通孔87与第二连通孔88。第一连通孔87定位于装置前侧,第二连通孔 88定位于装置后侧。第一连通孔87与第二连通孔88在X方向上设在偏向接近底座构件3的第一侧壁5a的一方的位置。在第一连通孔87 与第二连通孔88中,为了防止从作业空间向收纳空间落下异物而设有网构件87a、88a。
在底座构件3中设有在收纳空间81内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 89以及第二隔板90和在这些第一隔板89、第二隔板90之间沿Y方向延伸的第三隔板91。第一隔板89、第二隔板90从底座构件3的X方向上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在第一隔板89与底座构件3的前壁83之间形成有第一气室92。在第二隔板90与底座构件3的后壁84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室93。
第一连通孔87向第一气室92开口。第二连通孔88向第二气室 93开口。
在第一隔板89、第二隔板90分别形成有贯通孔94。该贯通孔94 分别设于比第三隔板91靠X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第三隔板91将第一气室92与第二气室93之间的空间划分为沿X 方向排列的第三气室95与第四气室96。这些第三气室95与第四气室 96分别经由第一隔板89、第二隔板90的贯通孔94而与第一气室92 和第二气室93连接。
在底座构件3的第一侧壁85和底座构件3的第二侧壁86分别形成有作为空气出口的贯通孔97。
在底座构件3的收纳空间81配置有产生热量的多个电气设备,其详细内容后述。这些电气设备分别配置在由第一隔板89~第三隔板91 形成的各气室(第一气室92、第二气室93、第三气室95以及第四气室96)。
在第三气室95配置有用于控制作业装置主体(涂敷装置13、元件移动装置74)、输送机14等各种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17。
在第四气室96配置有第一变压器98。在第一气室92配置有第二变压器99。在第二气室93配置有作为控制系统的电源的电源装置100。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送风装置8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8相比风量增多的结构。即,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8如图14所示构成为使用多个送风扇53。通过如此使风量增大,能够将作业空间6与收纳空间81分别保持为比大气压高的正压。本实施方式的空气通路51由作业空间6、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 和收纳空间81构成。
在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3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1中,由送风装置8送入到罩构件5内的作业空间6的空气主要通过基板搬入口15与基板搬出口16向罩构件5外排出。另外,送入到作业空间6 的空气的一部分从自作业空间6向搬入口15以及基板搬出口16流动的空气流中分流,通过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而向收纳空间 81的第一气室92以及第二气室93流入。流入到第一气室92与第二气室93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一隔板89、第二隔板90的贯通孔94而向第三气室95流入。流入到第三气室95的空气从第三气室95通过第一侧壁85的贯通孔97而向底座构件3的外部流出。在第三气室95配置有控制装置17。因此,控制装置17由在第三气室95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冷却。
流入到第一气室92的空气的剩余部分在第一气室92内沿X方向流动,通过形成于第一隔板89的贯通孔94而向第四气室96流入。在第一气室92配置有第二变压器99。因此,第二变压器99由在第一气室92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冷却。
流入到第二气室93的空气的剩余部分在第二气室93内沿X方向流动,通过形成于第二隔板90的贯通孔94而向第四气室96流入。在第二气室93配置有电源装置100。因此,该电源装置100由在第二气室93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冷却。
流入到第四气室96的空气从形成于第二侧壁86的贯通孔97向底座构件3外流出。在第四气室96配置有第一变压器98。因此,第一变压器98由在第四气室96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送风装置8送入到作业空间6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从而进行分支并流入到收纳空间81,从该收纳空间81向外部排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1能够在将罩构件5内与底座构件3内分别加压为正压的状态下进行换气。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能够防止灰尘从外部侵入,并且利用空气对作业装置主体与电气设备这两方进行冷却。
本实施方式的划分构件4形成为平板状,在作业装置主体的下方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将底座构件3用于涂敷机2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划分构件4来防止涂敷液39向底座构件3中落下。另外,在将底座构件3用于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划分构件4来防止在吸嘴73的吸附中发生吸附不良的电子元件75在头部单元21的移动中向底座构件3中落下。
因此,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3,不会向收容于收纳空间81的电气设备滴下涂敷液39或者使电子元件75进入,因此能够提供动作的可靠性高且容易回收落下电子元件75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此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底座构件3与划分构件4能够形成为相对于将X方向设为搬运方向的输送机14而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也定位于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内。
(第五实施方式)
图1~图10所示的涂敷机的底座构件与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底座构件能够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地构成。在图 15以及图16中,对于与利用图1~图14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由送风装置8送入到作业空间6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从而进行分支并流入到收纳空间81,从该收纳空间81向外部排出。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底座构件3具备从收纳空间81向外部排出空气的排气装置111。该排气装置111安装于底座构件3的第二侧壁86。本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111 具备送风扇112、保护用的风扇护罩113。
在第二侧壁86形成有贯通孔97。送风扇112以使空气从底座构件3内向外部流动的状态安装在与该贯通孔97对应的位置。送风扇112 在向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1接通电源的期间始终旋转。该送风扇112 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7控制。排气装置111的风量设定为比设于罩构件的送风装置8的风量少且将作业空间6以及收纳空间81的压力保持为正压的风量。
本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3的第一侧壁85形成为没有形成有贯通孔 97的平板状,在第三隔板91形成有将第三气室95、第四气室96连通的贯通孔91a。在底座构件3的收纳空间81形成有从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到排气装置111的空气通路下游部114。该空气通路下游部114从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到第一气室92以及第二气室93,自此分支为两条流路。
一流路形成为从第一气室92以及第二气室93通过第三气室95并从该第三气室95经由贯通孔91a与第四气室96而到排气装置111。另一流路形成为从第一气室92以及第二气室93直接经由第四气室96到达排气装置111。从由送风装置8送入到作业空间6的空气中分支并通过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而流入到收纳空间81的空气通过空气通路下游部114被导向排气装置111,由该排气装置111向底座构件 3外排出。
在上述的空气通路下游部114配置有控制装置17、第一变压器98、第二变压器99以及电源装置100。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利用空气对这些电气设备强制地进行冷却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底座构件3与划分构件4能够形成为相对于将X方向设为搬运方向的输送机14而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也定位于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排气装置111与第二侧壁86一起定位在Y方向后侧。因此,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3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组装于安装线的状态下,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后侧的通路容易地实施排气装置 111的检修维护。
(第六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能够如图17~图19所示地构成。在图17~图19中,对于与利用图1~图14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7所示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1是具备呈箱状的底座构件3、在该底座构件3的划分构件4上设置的罩构件5和设于罩构件5内的基板搬运路径12以及涂敷装置13等的涂敷机2。在本实施方式的罩构件5中没有设置送风装置8。本实施方式的基板搬运路径12与涂敷装置1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板搬运路径12以及涂敷装置13等同。此外,该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1通过取代涂敷装置13而配备图11以及图12 所示的元件移动装置74而成为电子元件安装装置71。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底座构件3的划分构件4形成有将作业空间6与收纳空间81连通的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这些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形成在上述底座构件3的、从上方观察不与上述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这些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构成本发明中所称的“空气入口”。
另外,在划分构件4设有从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的开口部分向上方延伸的筒状的空气引导件115。
在底座构件3中设有第一隔板89~第三隔板91,并形成有由第一气室92、第二气室93、第三气室95和第四气室96构成的收纳空间81。
在第三气室95配置有控制装置17。在第四气室96配置有第一变压器98。在第一气室92配置有第二变压器99。在第二气室93配置有电源装置100。
在底座构件3的第一侧壁85中的、与第三气室95相接的部分设有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该送风装置8向收纳空间81的第三气室95 送入将收纳空间81与作业空间6这两者保持为比大气压高的正压的量的空气。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8具备多台(3台)送风扇53以及对应每个送风扇53的保护用的风扇护罩54。过滤器9设置于每一个送风扇53。各送风扇53以使空气通过形成于第一侧壁85的多个贯通孔97 向收纳空间81输送的状态安装于与多个贯通孔97对应的位置。
3台送风扇53沿Y方向排列。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8的风速传感器55仅设于这3台送风扇53中的、位于中央的送风扇53。
在底座构件3的第二侧壁86形成有作为空气出口之一的贯通孔 97。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通路51由收纳空间81、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和作业空间6构成。在该空气通路51中,空气由送风装置8 送入到收纳空间81的第三气室95,该空气的一半从第三气室95向第一气室92流动,其中的一部分从第一气室92朝向第四气室96流动。
并且,送入到第三气室95的空气的一半从第三气室95向第二气室93流动,其中的一部分从第二气室93朝向第四气室96流动。这些的经由第一气室92的空气与经由第二气室93的空气合流而通过第二侧壁86的贯通孔97流出。另一方面,从第三气室95向第一气室92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连通孔87向作业空间6流入。从第三气室95向第二气室93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二连通孔88而向作业空间6流入。即,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成为将经由收纳空间 81的外部的空气送入到作业空间6的本发明的空气入口。并且,流入到作业空间6的空气主要通过基板搬入口15与基板搬出口16而向罩构件5外排出。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1能够在将罩构件5内与底座构件3内分别加压为正压的状态下进行换气。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能够防止灰尘从外部侵入,并且利用空气对作业装置主体与电气设备这两者进行冷却。
尤其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利用从外部直接流入到收纳空间 81的空气能够冷却电气设备,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电气设备。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底座构件3与划分构件4能够形成为相对于将X方向设为搬运方向的输送机14而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也定位在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送风装置8与第一侧壁85一起定位在Y方向前侧。因此,在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组装于安装线的状态下,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前侧的通路容易地实施送风装置8的检修维护以及过滤器9的更换。
(第七实施方式)
在底座构件设置送风装置与过滤器的情况下,能够如图20以及图 21所示地配备排气装置。在图20以及图21中,对于与利用图1~图19 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20以及图21所示的底座构件3在第一侧壁85中的与第三气室 95相接的部分设有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并且在第二侧壁86中的与第四气室96相接的部分具备从收纳空间81向外部排出空气的排气装置111。该排气装置111具备沿Y方向排列的多台(2台)送风扇112 以及对应每个送风扇的保护用的风扇护罩113。送风扇112以使空气从收纳空间81向底座构件3外流动的状态安装于第二侧壁86。
该排气装置111的两台的风量设定为比送风装置8的三台的风量少且将作业空间6与收纳空间81的压力保持为正压的量。
在底座构件3内的收纳空间81,由第一隔板89~第三隔板91形成从送风装置8到排气装置111的空气通路主流部116。控制装置17、第一变压器98、第二变压器99和电源装置100配置于该空气通路主流部116。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隔板89~第三隔板91构成本发明中所称的“引导构件”。
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在空气通路主流部116中开口。因此,在空气通路主流部116中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连通孔 87、第二连通孔88而进行分支,并被送入到作业空间6。即,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成为将经由收纳空间81的外部的空气送入到作业空间6的本发明的空气入口。分支后的剩余部分的空气在空气通路主流部116中向下流动,由排气装置111向底座构件3外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电气设备配置于空气通路主流部116,因此利用从外部直接流入到收纳空间81的空气对电气设备强制地进行冷却。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更高效地冷却电气设备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罩构件5还追加设置未图示的排气装置。在该排气装置的风量中添加排气装置111的两台的风量而成的风量设为比送风装置8的三台的风量少。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底座构件3与划分构件4能够形成为相对于将X方向设为搬运方向的输送机14而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也定位在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送风装置8与第一侧壁85一起定位在Y方向前侧,排气装置111与第二侧壁86一起定位在Y方向后侧。因此,在将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组装于安装线的状态下,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前侧的通路容易地进行送风装置8的检修维护以及过滤器9的更换,并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后侧的通路容易地实施排气装置111的检修维护。
(第八实施方式)
在底座构件设置送风装置与排气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结构。在图22以及图23中,对于与利用图1~图19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8设于底座构件3的后壁84。排气装置111 设于底座构件3的前壁83。因此,在收纳空间81形成有从第二气室 93经由第三气室95、第四气室96到第一气室92的空气通路主流部116。而且,排气装置111的两台的风量设定为比送风装置8的三台的风量少且将作业空间6与收纳空间81的压力保持为正压的量。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通孔87在空气通路主流部116的下游区域中开口。第二连通孔88在空气通路主流部116的上游区域中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连通孔87构成本发明中所称的“下游侧连通孔”。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二连通孔88构成本发明中所称的“上游侧连通孔”。
根据本实施方式,流入到收纳空间81的外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从第二气室93以温度相对低的状态直接通过第二连通孔88(上游侧连通孔),从空气通路主流部116分支而流入到作业空间6。即,第二连通孔88成为将经由收纳空间81的外部的空气送入到作业空间6的本发明的空气入口。另外,在作业空间6中温度上升后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连通孔87(下游侧连通孔)而向收纳空间81(空气通路主流部 116的下游区域)返回。被导向空气通路主流部116的下游区域的空气由排气装置111向底座构件3外排出。
因此,尽管在底座构件3设有送风装置8,也能够向作业空间6 送入温度相对低的空气。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利用空气分别对收纳空间81内的电气设备、作业空间6内的作业装置主体或基板搬运路径12的输送机14等装置高效地进行冷却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另外,送风装置8设于底座构件3的后壁84,因此在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组装于安装线的状态下,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后侧的通路容易地实施送风装置8的检修维护以及过滤器9的更换。另外,排气装置111设于底座构件3的前壁83,因此在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组装于安装线的状态下,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前侧的通路容易地实施排气装置111的检修维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罩构件5上还追加设置未图示的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的风量设为比排气装置111的两台的风量少,并且将全部的排气装置的风量相加而成的风量设为比送风装置8的三台的风量少。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底座构件3与划分构件4能够形成为相对于将X方向设为搬运方向的输送机14而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也定位在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内。
(第九实施方式)
在底座构件设置送风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如图24所示地在罩构件上设置排气装置。在图24中,对于与利用图1~图19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24所示的罩构件5具备排气装置111。排气装置111具备多台 (2台)送风扇112以及对应每个送风扇的保护用风扇护罩113,安装于底座构件3的顶壁5e。供送风扇112安装的位置是顶壁5e中的Y方向的中央部。排气装置111的风量设定为比送风装置8的风量少且将收纳空间81与作业空间6的压力保持为正压的量。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8与过滤器9分别设于底座构件3的第一侧壁85与第二侧壁86。各送风装置8具备1台送风扇53以及保护用的风扇护罩54。过滤器9被保持在送风扇53与风扇护罩5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送风装置8的两方设有风速传感器55。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两个送风装置8进入的空气通过收纳空间81 内的空气通路上游部117,并通过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而向经由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以直列方式连接的作业空间6流入。即,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成为将经由收纳空间81的外部的空气送入到作业空间6的本发明的空气入口。如此通过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进入到作业空间6的空气经由包含作业空间6在内的空气通路下游部118而由排气装置111向罩构件5外排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利用排气装置111促进罩构件5内的换气,因此能够利用空气更可靠地冷却作业装置主体、基板搬运路径12的输送机14等装置。
在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底座构件3与罩构件5这两方配备送风扇 (送风扇53、112)的情况下,作为送风扇能够使用可切换正转与反转的构件。
当使用能够切换正转与反转的送风扇时,送风装置8兼作排气装置111,排气装置111兼作送风装置8。即,当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送风装置8与排气装置111的送风扇53、112由能够反转的构件构成时,通过使排气装置111的送风扇112反转,由排气装置111向罩构件5内送入外部的空气。另外,通过使送风装置8的送风扇53反转,由送风装置8从底座构件3内排出空气。此外,在使排气装置111的送风扇112反转的情况下,需要在排气装置111安装过滤器9,需要将排气装置111的风量设为比送风装置8的风量多。为了使风量变化,能够通过改变送风扇的运转台数、改变送风扇的转速来实现。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底座构件3与划分构件4能够形成为相对于将X方向设为搬运方向的输送机14而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也定位在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设于第一侧壁85的送风装置8定位在Y方向前侧,设于第二侧壁86 的送风装置8定位在Y方向后侧。因此,在将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组装于安装线的状态下,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前侧的通路、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后侧的通路分别容易地实施送风装置8的检修维护以及过滤器9的更换。
(第十实施方式)
底座构件能够采用图25所示的结构。在图25中,对于与利用图 1~图23说明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25所示的底座构件3与划分构件4是在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3以及划分构件4中采用了后述的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的构件。第一结构是将底座构件3以及划分构件4相对于搭载在该划分构件4上的装置(具有输送机14的基板搬运路径12与涂敷装置13等)以及罩构件5而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罩构件5的形状形成为从上方观察与底座构件3以及划分构件4一致的形状。该罩构件5的开闭门7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定位在Y方向前侧。
第二结构是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的位置与如上所述旋转后的底座构件3的前端缘(在图25中为成为下侧的装置前侧的端缘) 接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通孔87、第二连通孔88也形成在从上方观察不与基板搬运路径12重叠的区域内。
此外,使底座构件3与划分构件4旋转90度以前的前壁83、后壁84、第一侧壁85以及第二侧壁86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成为第二侧壁124、第一侧壁123、前壁121以及后壁122。这些前壁121、后壁 122、第一侧壁123以及第二侧壁124分别以能够分解的方式利用螺栓 (未图示)组装于底座构件3。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1以前壁121位于通路(未图示)侧的状态(未图示)组装于安装线。
因此,通过从底座构件3卸下前壁121,能够从通路侧容易地进行控制装置17的检修维护。
另外,通过从底座构件3卸下成为后方的通路侧的后壁122,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变压器98的检修维护、在靠近后壁122的部位配置的第二变压器99以及电源装置100的检修维护。
此外,在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1以及图12 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图17~图19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图20以及图 21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以及图24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中,底座构件3与划分构件4分别能够形成为相对于将X方向设为搬运方向的输送机14而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通过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而成为Y方向前侧的第一侧壁85以及成为Y方向后侧的第二侧壁86分别以能够分解的方式利用螺栓(未图示)组装于底座构件3。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底座构件3卸下成为Y方向前侧的第一侧壁85,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前侧的通路容易地进行控制装置17的检修维护。另外,通过一起从底座构件3卸下成为Y 方向后侧的第二侧壁86与排气装置111,能够从位于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的后侧的通路容易地进行第一变压器98的检修维护以及在靠近第二侧壁86的部位配置的第二变压器99以及电源装置100的检修维护。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涂敷机和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通过网板印刷法向印刷基板涂敷膏状焊料的网板印刷机。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2、涂敷机;3、底座构件;3a、支撑面; 5、罩构件;6、作业空间;8、送风装置;9、过滤器;11、印刷基板; 12、基板搬运路径;13、涂敷装置;15、基板搬入口;16、基板搬出口;52、空气入口;53、112、送风扇;71、电子元件安装装置;74、元件移动装置。

Claims (3)

1.一种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基座构件,在上端部形成有支撑面;
基板搬运路径,支撑于所述基座构件,且搬运印刷基板;
作业装置主体,支撑于所述基座构件,且对保持于所述基板搬运路径的印刷基板进行作业;
罩构件,设在所述基座构件上,与所述基座构件一起规定所述作业装置主体进行作业的作业空间;
基板搬入口,在所述罩构件的一侧部开口;
基板搬出口,在所述罩构件的另一侧部开口;
空气入口,设于所述罩构件;
送风装置,从所述空气入口向所述作业空间送入外部的空气而使所述作业空间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及
过滤器,设于所述送风装置,
所述空气入口设在:所述罩构件的从上方观察不与所述基板搬运路径重叠的区域中比所述基板搬运路径高的区域内,
由所述送风装置送入到所述作业空间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从上方观察与从所述空气入口朝向所述基板搬运路径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所述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还具备空气引导件,该空气引导件设于所述空气入口,且在所述基板搬运路径的侧方将空气的流动方向从水平方向改为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构件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的箱状,在该收纳空间内收纳产生热量的电气设备,所述基座构件还具有形成所述支撑面且对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作业空间进行划分的划分构件,
所述划分构件具有将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作业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由所述送风装置送入到所述作业空间的空气通过所述连通孔而向所述收纳空间流入,并从该收纳空间向外部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排气装置,设于所述基座构件,从所述收纳空间向外部排出空气;及
引导构件,设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形成从所述连通孔到所述排气装置的空气通路下游部,
所述电气设备配置于所述空气通路下游部。
CN201380076859.4A 2013-05-24 2013-05-24 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Active CN105247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4457 WO2014188580A1 (ja) 2013-05-24 2013-05-24 プリント基板用作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7656A CN105247656A (zh) 2016-01-13
CN105247656B true CN105247656B (zh) 2017-09-26

Family

ID=51933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6859.4A Active CN105247656B (zh) 2013-05-24 2013-05-24 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12861B2 (zh)
KR (1) KR101787491B1 (zh)
CN (1) CN105247656B (zh)
WO (1) WO20141885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01639B2 (en) 2017-07-28 2023-10-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led cooling for print head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3905A (zh) * 2002-10-31 2004-05-05 协真工程株式会社 液晶彩色晶格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4834B2 (ja) * 1991-09-26 2000-09-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H0729784A (ja) * 1993-07-15 1995-01-31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製造装置
JP3939101B2 (ja) * 2000-12-04 2007-07-04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搬送方法および基板搬送容器
DE10351848A1 (de) * 2003-11-06 2005-06-09 Leica Microsystems Semiconductor Gmbh System zur Detektion von Makrodefekten
DE10359722A1 (de) * 2003-12-19 2005-07-14 Leica Microsystems Semiconductor Gmbh Verfahren zur Inspektion eines Wafers
JP2006003036A (ja) * 2004-06-18 2006-01-05 Shimada Phys & Chem Ind Co Ltd 乾燥装置
JP4598124B2 (ja) * 2006-05-30 2010-12-15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ワーク自動作業装置
JP4294716B2 (ja) * 2007-06-27 2009-07-15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測定機器用架台
JP2010003867A (ja) * 2008-06-20 2010-01-07 Hitachi High-Tech Control Systems Corp 搬送用局所クリーンルーム、およびミニエン装置
JP5314369B2 (ja) * 2008-09-12 2013-10-1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欠陥検査装置
JP5806811B2 (ja) * 2010-10-01 2015-11-10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3905A (zh) * 2002-10-31 2004-05-05 协真工程株式会社 液晶彩色晶格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12861B2 (ja) 2016-10-25
JPWO2014188580A1 (ja) 2017-02-23
KR20150143688A (ko) 2015-12-23
WO2014188580A1 (ja) 2014-11-27
KR101787491B1 (ko) 2017-10-18
CN105247656A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9838B (zh) 清扫装置
CN101663098B (zh) 作业装置以及作业装置用外盖
KR101445589B1 (ko) 액재 도포 장치
CN104619501B (zh) 液滴喷出装置
CN101687289B (zh) 门型作业装置
CN105247656B (zh) 印刷基板用作业装置
CN104070826A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1276772A (zh) 半导体基板用存储装置
CN106004042A (zh) 液体排出装置
CN106559976A (zh) 元件安装机及带回收方法
JP6597246B2 (ja) インクミスト収集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ミスト収集装置の調整方法
KR101908635B1 (ko) 유연기판의 미세 패터닝 인쇄를 위한 ehd 방식의 배선용 3d 프린터
WO2018198484A1 (ja) 塗装ブース
CN101887193B (zh) 涂浆装置及涂浆方法
WO2021131165A1 (ja) 切屑回収装置
JP709538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動作方法
CN207326386U (zh) 一种单悬臂螺丝机
CN202587749U (zh) 电子零件修理机及生产线
JP6621806B2 (ja) 部品装着機
JP2018187542A (ja) 塗装ブース
EP3075542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7217582A (ja) 塗装設備
CN116985529A (zh) 喷墨头管理设备和喷墨印刷设备
JP2004146841A (ja) ペースト塗布装置およびペースト塗布方法
WO2017037928A1 (ja) 部品実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