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9501B - 液滴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滴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9501B
CN104619501B CN201380045677.0A CN201380045677A CN104619501B CN 104619501 B CN104619501 B CN 104619501B CN 201380045677 A CN201380045677 A CN 201380045677A CN 104619501 B CN104619501 B CN 104619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k
supply
piezoelectric elemen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56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9501A (zh
Inventor
田中久美子
片冈雅树
来嘉平
柴田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19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9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9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9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77Cooling or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62Assembling elements of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08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dealing with thermal variations, e.g.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在向压电元件送风的构造中,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冷却压电元件的驱动部。即,喷墨记录装置具有:头模块,利用压电元件将墨滴(LA)喷出;驱动芯片,驱动压电元件;通风单元,经由为了将压电元件周边除湿而在途中配置的送风路向压电元件周边送出干燥空气;分支管,从送风路分支,将送风的空气的一部分喷吹至驱动芯片(238);以及鸭嘴阀,设于分支管。在此,为了将压电元件周边除湿而送出干燥空气的通风单元也冷却驱动芯片,因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冷却驱动芯片。

Description

液滴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滴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6-248078号公报的液滴喷出装置,在覆盖压电元件的壳体内配置有由许多中空线膜构成的中空线膜空气干燥器。在日本特开2006-248078号公报的液滴喷出装置中,来自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通过中空线膜的内部,从中空线膜的另一端作为干燥空气排出至壳体内。
日本特开2004-322605号公报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具有:压力室,填充有油墨液;喷嘴孔,形成于压力室;压电元件,形成在压力室上,通过机械伸缩使压力室变形而使油墨从喷嘴孔喷出;以及露点控制机构,将压电元件的露点保持为比设置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环境的露点更低的值。露点控制机构由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构成,该空气干燥器将来自压缩机的压缩气体干燥并送至压电元件。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在向压电元件送风的构成中,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冷却压电元件的驱动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液滴喷出装置,具有:液滴喷出部,通过压电元件将液体加压并将液滴喷出;驱动部,驱动压电元件;送风部,送出干燥气体;送风路,在途中配置压电元件,从送风部送风的气体流经该送风路;分支路,从送风路分支,与送风路侧相反的一侧向着驱动部配置,使从送风部送风的气体的一部分喷吹至驱动部;以及遮断机构,设于分支路,允许从送风路向分支路的送风,并且遮断从分支路向送风路的气体的流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中,遮断机构为单向阀,向闭合的方向被施力,如果送风部开始送风,则因送风路与分支路的差压而开放。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上述方式中,送风部连接着送风路的一端和另一端,分支路构成为使得气体从送风路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上述第三方式中,在送风路中的比分支路靠下游侧,设有检测气体的流量的检测机构,送风部以由检测机构检测的气体的流量成为设定量以上的方式送风。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上述方式中,分支路在送风路中的比压电元件靠下游侧分支。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上述方式中,液滴喷出部和驱动部设有多个,在一个驱动部与另一驱动部之间,设有限制向驱动部送风的气体的流出的限制部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相比在向压电元件的周围送出干燥气体的构成中由与向压电元件的周围送出干燥气体的送风部不同的机构来冷却驱动部的构造,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冷却压电元件的驱动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相比遮断机构为控制阀的构造,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抑制空气的逆流。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相比气体不通过分支路从送风路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构造,能够更可靠地将气体供给至全部压电元件。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相比不检测气体的流量的构成,能够管理向压电元件的送风状态。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相比分支路在送风路中的比压电元件靠上游侧连接的构造,能够更可靠地向压电元件送出气体。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相比一个驱动部与另一驱动部之间开放的构造,能够提高驱动部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配管图。
图3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模块的纵截面图。
图4是控制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动作的控制部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四个喷墨头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取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头盖而驱动芯片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纵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空气流路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风单元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10A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空气供给侧的立体图。
图10B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空气供给侧的局部放大图。
图11A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空气回收侧的立体图。
图11B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空气回收侧的局部放大图。
图12A是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止回阀闭合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2B是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止回阀开放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3A是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空气供给单元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13B是表示使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空气供给单元向头模块和散热器送风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4A是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气供给单元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14B是表示使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气供给单元向头模块和多个散热器送风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5是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纵截面图。
图16A是表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空气供给单元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16B是表示使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空气供给单元向头模块和多个驱动芯片送风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7是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喷墨头的纵截面图。
图18是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纵截面图。
图19A是表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空气供给单元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19B是表示使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空气供给单元向头模块和驱动芯片送风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20A是表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气供给单元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0B是表示使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气供给单元向头模块和划分为多个区的驱动芯片送风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21A是表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空气供给单元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1B是表示使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空气供给单元向头模块和散热器送风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22是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纵截面图。
图23A是表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气供给单元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3B是表示使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气供给单元向头模块和散热器送风的状态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的一例。
在图1中,示出作为液滴喷出装置的一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将作为液滴的一例的墨滴LA喷出而在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喷墨记录装置10包括容纳部12、图像记录部14、搬运机构16和排出部18而构成。在容纳部12中容纳有记录介质P。图像记录部14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图像。搬运机构16从容纳部12向图像记录部14搬运记录介质P。由图像记录部14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排出到排出部18。
图像记录部14具有喷墨头20Y、20M、20C、20K。另外,喷墨头20Y、20M、20C、20K分别具有多个喷嘴24(参照图2)。而且,设有喷嘴24的各喷嘴面22Y、22M、22C、22K具有与记录介质P的最大宽度相同程度或其以上的可记录区域。
再者,喷墨头20Y、20M、20C、20K从记录介质P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起,按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的顺序并列地排列。喷墨头20Y、20M、20C、20K通过压电方式从多个喷嘴24(参照图2)喷出与其各颜色对应的墨滴LA,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图像。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需要区分油墨的颜色的情况下,将Y、M、C、K赋予符号。另外,在不需要区分油墨的颜色的情况下,有时省略Y、M、C、K。
在喷墨记录装置10,针对各颜色设有主箱56,作为贮存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L的贮存部。各颜色的主箱56Y、56M、56C、56K向各喷墨头20Y、20M、20C、20K供给油墨L。此外,作为向喷墨头20Y、20M、20C、20K供给的油墨L,可以使用水性油墨、油性油墨、溶剂系油墨等各种油墨。
搬运机构16具有取出鼓28、搬运鼓32和送出鼓34。取出鼓28将容纳部12内的记录介质P一枚一枚地取出。搬运鼓32向图像记录部14的喷墨头20Y、20M、20C、20K搬运记录介质P,使其记录面(表面)面对喷墨头20Y、20M、20C、20K。送出鼓34将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向排出部18送出。而且,取出鼓28、搬运鼓32和送出鼓34构成为通过静电吸附方法或者吸引或粘附等非静电吸附方法而在外周面保持记录介质P。
另外,在取出鼓28、搬运鼓32和送出鼓34上,沿周向隔开间隔而各设置2组叼纸牙36,该叼纸牙36夹着记录介质P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而保持记录介质P。取出鼓28、搬运鼓32和送出鼓34构成为,通过叼纸牙36而在各自的外周面能够保持最多两枚记录介质P。此外,叼纸牙36设于在取出鼓28、搬运鼓32和送出鼓34的外周面各形成有两个的凹部28A、32A、34A内。
具体地,在凹部28A、32A、34A内的预定位置,支撑有沿着取出鼓28、搬运鼓32和送出鼓34的旋转轴38的旋转轴42。在旋转轴42上,沿着其轴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叼纸牙36。所以,旋转轴42通过促动器(未图示)沿正方向(例如图示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方向(例如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沿着取出鼓28、搬运鼓32和送出鼓34的周向而沿正方向或逆方向旋转。此时,叼纸牙36夹着记录介质P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而将其保持或分离。
即,叼纸牙36以其前端部从取出鼓28、搬运鼓32和送出鼓34的外周面稍微突出的方式旋转,从而在取出鼓28的外周面与搬运鼓32的外周面面对的交接位置44,从取出鼓28的叼纸牙36向搬运鼓32的叼纸牙36交接记录介质P。再者,在搬运鼓32的外周面与送出鼓34的外周面面对的交接位置46,叼纸牙36从搬运鼓32的叼纸牙36向送出鼓34的叼纸牙36交接记录介质P。
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0具备用于维护喷墨头20Y、20M、20C、20K的维护单元(图示省略)。维护单元具有帽盖、接受部件、清扫部件、吸引装置等。帽盖覆盖喷墨头20Y、20M、20C、20K的喷嘴面22Y、22M、22C、22K。接受部件接受预备喷出(空喷出)的墨滴LA。清扫部件清扫喷嘴面22Y、22M、22C、22K,吸引装置吸引喷嘴内的油墨。而且,该维护单元移动至与喷墨头20Y、20M、20C、20K相面对的相对位置,由此进行各种维护动作。
在此,在图1中,沿旋转轴38的轴向观察喷墨记录装置10,将从排出部18朝向容纳部12的方向作为X方向(图示的右方向),将与X方向正交的图示的上方向作为Y方向,将与X方向正交的图示的纵深方向作为Z方向。另外,将与X、Y、Z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X、-Y、-Z方向。在图中的“○”中记载了“×”的符号表示Z方向(纵深方向),在图中的“○”之中记载了“·”的符号表示-Z方向。
接下来,说明喷墨记录装置10的图像记录动作。
通过取出鼓28的叼纸牙36从容纳部12一枚一枚地取出并保持在取出鼓28的外周面的记录介质P被吸附并搬运至取出鼓28的外周面。记录介质P在交接位置44从取出鼓28的叼纸牙36向搬运鼓32的叼纸牙36交接。另外,由搬运鼓32的叼纸牙36保持的记录介质P被吸附至搬运鼓32的外周面并搬运到喷墨头20Y、20M、20C、20K的图像记录位置,通过从喷墨头20Y、20M、20C、20K喷出的墨滴LA,在记录面上记录图像。
接着,在记录面上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在交接位置46从搬运鼓32的叼纸牙36向送出鼓34的叼纸牙36交接。然后,由送出鼓34的叼纸牙36保持的记录介质P吸附并搬运至送出鼓34的外周面,向排出部18排出。如以上那样,进行一系列的图像记录动作。
接下来,说明喷墨记录装置10的各部分的构成。
在图2中示出了从贮存油墨L的主箱56直到喷墨头20的配管图。喷墨记录装置10包括贮存油墨L的主箱56、多个头模块50和供给路30。多个头模块50是利用压电元件63(参照图3)将油墨L加压并喷出墨滴LA(参照图1)的液滴喷出部的一例。在供给路30中流动着供给至头模块50的油墨L(油墨L从主箱56向各头模块50流动)。另外,如前述那样,在各头模块50中形成有喷出墨滴LA(参照图1)的多个喷嘴24。此外,供给路30包括后述的供给侧主管98、供给配管74和供给侧分支路62而构成。
在各头模块50中设有流入油墨L的输入端口52A和排出油墨L的输出端口52B。在输入端口52A上安装着从供给侧歧管58分支的供给侧分支路62的前端。另外,在输出端口52B上安装着从回收侧歧管64分支的回收侧分支路66的前端。
即,在供给侧歧管58和回收侧歧管64,设有与头模块50的设置数相应的分支配管(供给侧分支路62和回收侧分支路66)。而且,喷墨记录装置10将供给至供给侧歧管58的油墨L以预定的压力(设为P1)且预定的流量向各头模块50供给。再者,喷墨记录装置10将向头模块50供给的油墨L以预定的压力(设为P2)且预定的流量从各头模块50向回收侧歧管64回收。
在此,在头模块50内,在供给侧的压力P1与回收侧的压力P2之间产生差压ΔP(=P1-P2),从而对喷嘴面22施加作为压力P1和压力P2的总和的平均压力的背压P3(P3=(P1+P2)/2)。通过该背压P3,油墨L被保持于头模块50的多个喷嘴24。通过驱动用于喷出油墨L的后述的压电元件63(参照图3),执行与图像信息相应的油墨L的喷出。此外,压力P1、P2和背压P3的图示省略。
在供给侧分支路62设置有供给侧阀68和阻尼器70。另外,在回收侧分支路66设置有回收侧阀72和阻尼器70。供给侧阀68和回收侧阀72在需要使头模块50单独动作时进行开闭操作。阻尼器70缓和从供给侧歧管58供给的油墨L或者向回收侧歧管64回收的油墨L的流动时的压力变动等。
在供给侧歧管58中,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图2的右端部)安装着构成供给路30的一部分的供给配管74的一端。在回收侧歧管64中,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图2的右端部)安装着构成用于循环油墨L的配管系统的一部分的回收管76的一端。另外,在供给侧歧管58的另一端与回收侧歧管64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流路78和第二流路82。
在第一流路78上设有第一阀84。另外,在第二流路82上设有第二阀86。第一流路78和第二流路82用于供给侧歧管58与回收侧歧管64之间的压力调整或油墨L的流量调整等。例如,在通常的油墨L的循环(从供给侧歧管58向回收侧歧管64的油墨L的流动)中,第一阀84闭合,并且第二阀86开放,油墨L仅能够流通第二流路82。
再者,在供给侧歧管58的另一端和回收侧歧管64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供给侧压力传感器88和回收侧压力传感器92。供给侧压力传感器88和回收侧压力传感器92监测流经供给侧歧管58内和回收侧歧管64内的油墨L的压力。
另外,与供给侧歧管58连结的供给配管74的另一端连结至供给侧副箱94。供给侧副箱94是内部被具有弹性力的膜部件96分隔的二室构造,下侧为油墨用副箱室94A,上侧为空气室94B。油墨用副箱室94A连结着用于从连结至主箱56的缓冲箱112引入油墨L的供给侧主管98的一端。供给侧主管98的另一端连结至缓冲箱112。空气室94B连结着开放管95,在开放管95上设置有供给侧空气连接阀97、供给侧空气箱99和供给侧空气阀101。
在供给侧主管98上,从缓冲箱112到供给侧副箱94,依次设置有脱气模块114、单向阀116、供给侧泵118、供给侧过滤器122和油墨温度调整器124。供给侧泵118是经由供给路30向头模块50加压供给油墨L的供给机构的一例。油墨温度调整器124作为一例具有加热器和风扇(图示省略),用加热器进行油墨L的加热,用风扇进行冷却。
脱气模块114作为一例包括2层构造的筒体(图示省略)而构成,该筒体由仅使气体分子透过的膜形成。另外,脱气模块114与具有负压的变更功能的真空泵(图示省略)连接。真空泵通过其动作,将脱气模块114内减压,并从油墨L脱气。油墨温度调整器124和脱气模块114,在通过供给侧泵118的驱动力将贮存于缓冲箱112的油墨L向供给侧副箱94供给的途中,从油墨L内除去气泡,并且管理油墨L的温度。
在供给侧泵118的入口侧,除供给侧主管98之外连结着分支配管126的一端。分支配管126的另一端通过单向阀128连结至缓冲箱112。另外,各配管由联接部113连接。
供给侧泵118作为一例,由使用步进马达(图示省略)的管泵(通过步进马达的旋转驱动来操纵拥有弹性力的管,并供给管内的油墨L)构成。然而,供给侧泵118并不限于这样的泵。另外,油墨用副箱室94A连结着泄放管132的一端,泄放管132的另一端连结至缓冲箱112。而且,在泄放管132上设置有供给侧泄放阀134。
供给侧副箱94构成为,通过使油墨L循环来捕获流路内的气泡。所以,供给侧副箱94打开供给侧泄放阀134,通过供给侧泵118的驱动力将供给侧副箱94内的气泡送向缓冲箱112,由此气泡从大气开放的缓冲箱112排出。
接下来,与回收侧歧管64连结的回收管76的另一端连结至回收侧副箱142。回收侧副箱142是内部被具有弹性力的膜部件144分隔的二室构造,下侧为油墨用副箱室146A,上侧为空气室146B。油墨用副箱室146A连结着用于向缓冲箱112引入油墨L的回收侧主管148的一端。而且,空气室146B连结着开放管152,在开放管152上设置有回收侧空气连接阀154、回收侧空气箱156和回收侧空气阀158。
在回收侧主管148上设置有回收侧泵149。另外,在回收侧泵149的入口侧与供给侧主管98中的脱气模块114的出口侧之间设置有加压清除用配管162。在加压清除用配管162上,从脱气模块114到回收侧泵149,依次设置有单向阀168、回收过滤器170。即,在通过将头模块50内加压而一口气排出油墨从而减少气泡等时,除了供给侧泵118的驱动之外,使回收侧泵149的驱动方向相对于通常时逆向旋转。由此,喷墨记录装置10从缓冲箱112向回收侧歧管64供给脱气后的油墨L。
缓冲箱112通过设有补充泵176的补充管172,能够与主箱56之间流通油墨L。在缓冲箱112中贮存着为了使油墨L循环而需要的油墨量,与油墨L的消耗相应地从主箱56补充油墨L。在补充管172的一端(主箱56内)设置有过滤器174。此外,在缓冲箱112与主箱56之间设置有溢流管178,在油墨L过剩补充时,油墨L向主箱56返回。
在回收侧主管148中的比回收侧泵149更靠上游侧,连接着分支配管164的一端,分支配管164的另一端连接至溢流管178。而且,在分支配管164上设置有安全阀165。再者,在回收侧主管148中的比回收侧泵149靠下游侧,连接着分支配管166的一端,分支配管166的另一端连接至补充管172中的比补充泵176靠下游侧。而且,在分支配管166上设置有单向阀167。
喷墨记录装置10通过回收侧泵149的驱动力将回收侧副箱142内的油墨L向缓冲箱112回收。另外,油墨用副箱室146A连结着泄放管147的一端,泄放管147的另一端通过回收侧泄放阀151与泄放管132相连。
回收侧副箱142构成为,通过使油墨L循环而捕获流路内的气泡。所以,通过打开回收侧泄放阀151,利用回收侧泵149的逆旋转的驱动力将回收侧副箱142内的气泡送向缓冲箱112,从大气开放的缓冲箱112排出气泡。
另外,在供给侧主管98中的供给侧过滤器122与油墨温度调整器124之间,连接着分支配管182的一端。分支配管182的另一端连接至溢流管178中的比与分支配管164的连接位置更靠下游侧。而且,在分支配管182上设置有安全阀184。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供给侧歧管58的压力P1与回收侧歧管64的压力P2为P1>P2的关系,但分别为负压供给。即,供给侧泵118的供给压力是负压,但回收侧泵149的回收压力更加是负压。因此,油墨从供给侧歧管58向回收侧歧管64流动,并且头模块50的喷嘴24的背压P3维持为负压。此外,严格地说,作为背压P3的要素,供给侧歧管58和回收侧歧管64的高度位置、油墨流量和流路阻力等存在影响,因而需要在设定输入侧的压力P1和输出侧的压力P2时考虑。
接下来,说明头模块50。
如图3所示,头模块50具有使油墨L喷出的喷嘴24、与喷嘴24相连的压力室53、构成压力室53的顶棚的振动板55、以及安装于振动板55的上表面的压电元件63。压力室53经由供给口59与共同流路61相连。共同流路61经由供给侧分支路62(参照图2)连结至供给侧歧管58(参照图2)。
压电元件63是由上部电极63A和下部电极63B夹持压电体63C的构造。而且,压电元件63在上部电极63A与下部电极63B之间从电源(图示省略)施加驱动电压,从而产生挠曲变形,通过压电元件63的挠曲变形而压力室53变形。由此,容纳于压力室53的内部的油墨L被加压,从喷嘴24喷出墨滴LA(参照图1)。此外,如果压电元件63的挠曲变形恢复至原来的状态,则油墨L从共同流路61经由供给口59填充至压力室53内。另外,在头模块50中形成有送风室57,该送风室57配置在后述的供给管270(参照图8)的流路的途中,形成压电元件63所配置的空间。
后述的干燥空气(以箭头A表示)从后述的通风单元262(参照图8)供给至送风室57。另外,送风室57构成为,在超过容量的干燥空气导入时,空气经由回收口(图示省略)回收到外部。
接下来,说明喷墨记录装置10的控制部200。
如图4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控制部200,基于输入的信号来控制各部分的动作,并且使油墨L从头模块50(参照图2)喷出。
控制部200包括微型计算机202、与微型计算机202连接的头模块控制部204、压力控制部206、泄放控制部208、泵控制部212和温度控制部214而构成。微型计算机202具有CPU215、RAM217、ROM221、I/O部223和连接它们的数据总线或控制总线等总线225。
I/O部223与硬盘驱动器(HDD)227连接。另外,I/O部223与供给侧压力传感器88、回收侧压力传感器92连接。此外,从外部向I/O部223输入从头模块50的喷嘴24(参照图2)喷出油墨L而形成图像时的图像数据。此外,图像数据可以是油墨喷出位置或喷出量确定的数据,也可以是JPEG等被压缩的数据。另外,CPU215读出并执行ROM221中存储的油墨循环系统程序。
油墨循环系统程序作为一例包括循环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清除控制程序。循环控制程序使图2所示的缓冲箱112内的油墨L从供给侧歧管58向回收侧歧管64流动并循环。控制程序根据图像数据使墨滴LA(参照图1)从喷嘴24喷出。清除控制程序将在头模块50内产生的气泡排出(清除)。此外,油墨循环系统程序不限于ROM221,也可以事先存储在HDD227或外部存储介质(图示省略)中,通过装填该外部存储介质而从读取信息的阅读器或LAN等网络(图示省略)取得。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基于控制程序进行为了将图像记录(形成)到记录介质P而使墨滴LA(参照图1)从喷嘴24喷出的控制时称作通常记录时,将进行准备以能够进行通常记录的时候称为维护时。
如图4所示,CPU215基于读出的循环控制程序,控制连接至I/O部223的头模块控制部204、压力控制部206、泄放控制部208、泵控制部212和温度控制部214的动作。
头模块控制部204与后述的驱动电路部226、供给侧阀68、回收侧阀72、第一阀84和第二阀86连接,驱动电路部226包括压电元件63(参照图3)和电源(图示省略)并驱动压电元件63。另外,压力控制部206与供给侧空气连接阀97、供给侧空气阀101、回收侧空气连接阀154和回收侧空气阀158连接。
泄放控制部208与供给侧泄放阀134、回收侧泄放阀151连接。另外,泵控制部212与供给侧泵118、回收侧泵149和补充泵176连接。再者,温度控制部214与油墨温度调整器124连接。
接下来,说明喷墨头20。
如图5所示,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设置有喷墨头20Y、20M、20C、20K。而且,在喷墨头20Y与喷墨头20M之间、喷墨头20M与喷墨头20C之间、喷墨头20C与喷墨头20K之间,设置有保护板220A、220B、220C,作为限制向散热器252(参照图7)送风的空气的流出的限制部件的一例。保护板220A、220B、220C是限制向散热器252(参照图7)送风的空气的流出的限制部件的一例。
保护板220A、220B、220C是合成树脂制的板材,作为一例使用聚乙烯板。另外,保护板220A、220B、220C具有比各喷墨头20的间隔长的宽度,以在各喷墨头20之间向下侧凸出的方式以挠曲的状态安装。
另外,各喷墨头20具有覆盖作为本体的支撑框架224(参照图6)的头盖222。头盖222作为一例为不锈钢制,在头盖222上形成有可通气的大小的多个贯通孔222A。
在图6中示出了在喷墨头20中取下头模块50(参照图5)和头盖222的侧部的状态。另外,喷墨头20具有进行压电元件63(参照图3)等的驱动的驱动电路部226。此外,驱动电路部226由头模块控制部204(参照图4)控制。
驱动电路部226具备用于驱动压电元件63(参照图3)的驱动电路基板228、以及支撑驱动电路基板228的支撑框架224。另外,驱动电路基板228由多个处理基板构成,具备模拟处理基板232和数字处理基板234。
数字处理基板234进行数字处理,根据图像信号决定墨滴LA(参照图1)的喷出定时和使用的喷嘴24(参照图2)。另外,模拟处理基板232进行模拟处理,向与由数字处理基板234决定的喷嘴24对应的压电元件63(参照图3)施加驱动信号。在模拟处理基板232上设有多个晶体管236、以及作为驱动压电元件63(参照图3)的驱动部的一例的驱动芯片238等。
数字处理基板234和模拟处理基板232通过柔性布线242电连接。而且,模拟处理基板232和头模块50(参照图5)通过柔性布线244(参照图10B和图11B)电连接。
支撑框架224具有框架本体部224A、以及从框架本体部224A向下侧延伸的一对框架臂部224B,侧面观察为U字形状。即,框架本体部224A配置在与头模块50相反的一侧,框架臂部224B配置在框架本体部224A与头模块50之间。另外,在框架本体部224A的侧面配置有数字处理基板234,在框架臂部234B的侧面配置有模拟处理基板232。
如图7所示,沿Z方向观察喷墨头20时,在设于X方向侧的驱动芯片238与头盖222之间设置有散热器252和热传导板254A、254B。热传导板254A、254B作为一例由硅橡胶板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润滑脂。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驱动部的一例中也包括散热器252。
详细地说,热传导板254A与驱动芯片238的X方向侧的面接触,散热器252与热传导板254A的X方向侧的面接触。再者,热传导板254B与散热器252的X方向侧的面接触,头盖222与热传导板254B的X方向侧的面接触。此外,在设于-X方向侧的驱动芯片238与头盖222之间也设置有散热器252和热传导板254A、254B。关于这些,由于是相同的构成,因而省略说明。
接下来,说明送风单元250。
在图8、图10A、图10B、图11A和图11B中示出了向已述的送风室57内的压电元件63的周围(参照图3)送风的送风单元250。
如图8所示,送风单元250包括送风路260、通风单元262和分支管296(参照图7)而构成。在送风路260中,在途中配置有压电元件63(参照图3)。通风单元262是经由送风路260向压电元件63的周围送出干燥气体的送风部的一例。分支管296(参照图7)是从送风路260分支的分支路的一例。
送风路260包括供给管270、送风室57和回收管280而构成。供给管270将从通风单元262供给的干燥气体向多个头模块50的压电元件63(参照图3)供给。在送风室57中配置有压电元件63。回收管280将冷却了压电元件63后的空气(包括湿气)回收并向通风单元262返回。
供给管270具有:供给侧配管272,一端连接至通风单元262;供给侧空气歧管274,连接至供给侧配管272的另一端;多个供给侧个别配管276,从供给侧空气歧管274分支出多个,连接至送风室57(参照图3)。
另一方面,回收管280具有:回收侧配管282,一端连接至通风单元262;回收侧空气歧管284,连接至回收侧配管282的另一端;以及多个回收侧个别配管286,从回收侧空气歧管284分支出多个,连接至送风室57中的与供给侧个别配管276侧相反的一侧。此外,在图8中图示了两个头模块50,省略其余的头模块50的图示。
在此,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干燥气体”是指露点为负4.4度以下的状态的气体,吸收气氛中的湿气而发挥降低氛围气体中的湿度的功能。此外,“干燥气体的露点”可以通过用露点温度计测定而求得,也可以通过从气温和相对湿度求得水蒸气压并求得使该水蒸气压为饱和水蒸气压的温度从而算出。在以后的说明中,作为“干燥气体”的一例记载为“干燥空气”。
如图9所示,通风单元262连接着送风路260的一端和另一端,向设于头模块50的送风室57供给干燥空气,将压电元件63周围的空气的露点保持为设定值以下。
详细地说,通风单元262从干燥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具有:压缩机263,生成压缩空气;过滤器264,从由压缩机263生成的压缩空气除去垃圾等异物;以及空气干燥器265,从由过滤器264除去了异物的压缩空气生成干燥空气。再者,通风单元262具有设于供给管270的供给阀271、减压阀288、设于回收管280的湿度传感器283、流量传感器285和回收阀281。
压缩机263作为一例,构成为将0.5MPa的压缩空气导入空气干燥器265。另外,在压缩机263中,设置有使在压缩空气时产生的水排出(由箭头E表示)的泄放管(图示省略)。
过滤器264使用包括将空气中的尘埃除去的空气过滤器和将空气中的油成分除去的油过滤器的构造。在过滤器264中,设置有使水、捕获的尘埃和油成分排出(由箭头F表示)的泄放管(图示省略)。
空气干燥器265作为一例,由通过降低温度而将空气中的水分除去的冷冻式空气干燥器构成。此外,在空气干燥器265中,也可以使用吸湿式的空气干燥器。另外,空气干燥器265通过供给管270与送风室57相连。而且,通过开放供给阀271而空气干燥器265与送风室57连接,通过闭合供给阀271而空气干燥器265与送风室57遮断。即,在向送风室57供给干燥空气时开放供给阀271,从空气干燥器265向送风室57导入干燥空气。另一方面,如果干燥空气向送风室57的供给停止,则供给阀271关闭。
减压阀288设于连接在供给管270中的空气干燥器265与供给阀271之间的配管287。另外,减压阀288具有在干燥空气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使阀自动地打开的功能。
送风室57与供给管270和回收管280连接。而且,回收管280的另一端大气开放,通过开放或遮断回收阀281,进行送风室57与大气的开放或遮断。在向送风室57供给干燥空气时,回收阀281开放,抑制了送风室57的内部成为高压。另外,如果干燥空气向送风室57的供给停止,则回收阀281关闭。
湿度传感器283检测从送风室57回收的空气(在此,由于是在吸收了湿气之后,因而与“干燥空气”区别而仅记载为“空气”)的湿度。由此,取得湿度信息。然后,基于由湿度传感器283获得的湿度信息,由控制部200(参照图4)掌握送风室57内的湿度。
流量传感器285是检测通风单元262所送出的空气的流量的检测机构的一例。而且,通风单元262被进行反馈控制,以使由流量传感器285检测的空气的流量成为设定量以上,向压电元件63的周围进行送风。另外,流量传感器285设置于回收管280(送风路260)中的比后述的分支管296更靠下游侧。再者,在回收管280中的送风室57与湿度传感器283之间设置有分支管296。
如图7所示,分支管296从回收管280(送风路260)分支,与回收管280侧相反的一侧朝向散热器252配置。详细地说,分支管296比送风路260中的压电元件63(参照图9)在下游侧分支。而且,分支管296配置成将从送风单元250送来的空气的一部分吹到处于喷墨头20的X方向侧的散热器252。
另外,在分支管296的途中,作为一例,设有分支为二股的分支连接器298,在与分支连接器298的分支管296侧相反的一侧,连接着分支管299的一端。此外,分支管296分割为两根,在分支连接器29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各连接一根,为了易于理解地表示空气的流动,用相同符号表示分支连接器298的上游侧的分支管296和下游侧的分支管296。
分支管299从分支连接器298向-X方向侧延伸,并且在与头盖222接触的位置,前端部向Y方向弯曲,冷却口301(开口端)朝向-X方向侧的散热器252配置。
另一方面,在分支管296中的比分支连接器298靠上游侧的位置(从回收管280分支的位置),设有遮断机构和作为单向阀的一例的鸭嘴阀291。
如图12A、图12B所示,鸭嘴阀291具有拥有弹性的止回阀292A、292B。止回阀292A、292B通过自身的弹性力向闭合流路的方向施力,如果通风单元262(参照图9)开始送风,则因送风路260与分支管296的差压而开放。即,鸭嘴阀291由单向阀构成,在顺方向(图示的箭头C方向)的差压之下,止回阀292A、292B分离,从而允许从送风路260向分支管296的送风。另一方面,在逆方向(图示的箭头D方向)的差压下,止回阀292A、292B接触而遮断从分支管296向送风路260的空气的流动。此外,如已述那样,鸭嘴阀291中的顺方向的下游侧大气开放。
如图8所示,分支管296(和分支管299)构成为使得空气从送风路260的一端到达另一端。作为一例,分支管296构成为,设冷却口297(开口端)的阻力为R,设冷却口数量为n,设直到通风单元262(参照图9)的返回口(图9的位置Q)的流路阻力为T,R/n≥T。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泵控制部212控制供给侧泵118和回收侧泵149的动作,将背压和差压调整到接近目标值。由此,按照缓冲箱112、脱气模块114、供给侧泵118、油墨温度调整器124、供给侧主管98、供给侧副箱94、供给配管74、供给侧歧管58、头模块50、回收侧歧管64、回收管76、回收侧副箱142、回收侧主管148、回收侧泵149、分支配管166、缓冲箱112的顺序使油墨L循环(供给)。而且,头模块控制部204使驱动电路部226动作,从而从喷嘴24向记录介质P喷出墨滴LA。
接下来,说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作用。
如图13A所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的驱动电路部226中,一个散热器252与多个驱动芯片238接触。而且,分支管296的开口端朝向散热器252配置。在此,在不从通风单元262(参照图9)向送风路260送风的状态下,不向散热器252送风,多个驱动芯片238不被冷却。
接着,如图9所示,如果通风单元262开始动作(送风),则如图13B所示,干燥空气(由箭头表示)通过供给管270供给至头模块50的送风室57(参照图3)。而且,在送风室57中吸湿后的空气(由箭头表示)通过回收管280朝向通风单元262(参照图9)流动。
接着,流经回收管280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开放鸭嘴阀291而流到分支管296,并吹到散热器252。另一方面,在驱动电路部226中,发热的多个驱动芯片238的热向散热器252传导,但由喷吹的空气流冷却散热器252,因而多个驱动芯片238的温度下降。
这样,为了将压电元件63的周围除湿而生成干燥空气并送风的通风单元262也冷却散热器252和驱动芯片238,因而压电元件63(参照图3)的驱动电路部226通过简单的构成被冷却。此外,流经分支管296的空气的一部分流经分支管299,并喷吹至相反侧(图7的-X方向侧)的散热器252。而且,在相反侧的驱动电路部226中,由喷吹的空气流冷却散热器252,因而多个驱动芯片238的温度下降。由此,X方向侧、-X方向侧两方的驱动芯片238被冷却。
另外,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鸭嘴阀291是通过送风路260与分支管296的差压而开放的单向阀,因而,如果在通风单元262中管理送风的流量,则不需要控制阀的开闭。因此,与使用控制阀的构造相比,以简单的构成抑制空气的逆流。
再者,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通过将分支管296(和分支管299)配置在比压电元件63靠下游侧,从而从通风单元262(参照图9)供给的空气在送风至压电元件63的周围之后,分流至通风单元262侧和分支管296(和分支管299)侧。由此,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抑制了空气的流动不到达压电元件63的周围的情况,因而更可靠地向压电元件63(参照图3)送出干燥空气。
此外,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分支管296设定冷却口297(和冷却口301)的阻力R和冷却口数量n,使空气从送风路260的一端到达另一端。所以,通风单元262所供给的空气再次返回到通风单元。由此,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与分支管296构成为空气不从送风路260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利用空气。
另外,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在由流量传感器285检测通风单元262所送出的空气的返回量且返回量(流量)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使流量增加的控制。由此,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确认到用于将压电元件63的周围除湿的干燥空气连续地供给,因而能够管理向压电元件63的送风状态。
再者,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如图5所示,在喷墨头20Y的驱动电路部226Y与喷墨头20M的驱动电路部226M之间设有保护板220A,因而它们形成一个空气的流路。由此,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与不设置保护板220A而将从分支管296(参照图7)放出的空气原样地大气开放的构成相比,有效利用空气,因而驱动电路部226的冷却效率能够提高。
另外,作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的变形例,如图14A、图14B所示,在设置了多个散热器252A、252B、252C、……、252Z的喷墨头300中,也可以冷却多个驱动芯片238。在此情况下,与散热器252A、252B、252C、……、252Z的位置配合,配置鸭嘴阀291A、291B、291C、……、291Z、分支管296A、296B、296C、……、296Z、分支连接器298A、298B、298C、……、298Z、以及分支管299A、299B、299C、……、299Z即可。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的一例。
相对于所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取代喷墨头20而具有散热器252(参照图7)被取下的喷墨头310。此外,其他的构成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相同。因此,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也作为喷墨记录装置10记载,在与所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基本相同的部件、部位,赋予与所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5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喷墨头310。喷墨头310在与驱动芯片238相对的位置设有头盖312。此外,在比头盖312靠-Y方向侧,包围送风单元250而设有头盖222。
头盖312为铝制,在-Y方向侧的端部设有与驱动芯片238相对的相对部312A。而且,在驱动芯片238,热传导板254A的-X方向侧的面接触,热传导板254A的X方向侧的面与相对部312A接触。由此,驱动芯片238的热经由热传导板254A向头盖312传导。另外,在喷墨头310中,分支管296的冷却口297朝向驱动芯片238配置。
再者,如图16A所示,喷墨头310与多个驱动芯片238的位置配合,设有鸭嘴阀291A、291B、291C、……、291Z、分支管296A、296B、296C、……、296Z、分支连接器298A、298B、298C、……、298Z、以及分支管299A、299B、299C、……、299Z。
接下来,说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作用。
如图9所示,通风单元262开始动作(送风)后,如图16B所示,干燥空气(由箭头表示)通过供给管270被供给至头模块50的送风室57(参照图3)。而且,在送风室57中吸湿后的空气(由箭头表示)通过回收管280朝向通风单元262(参照图9)流动。
接着,流经回收管280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开放鸭嘴阀291而流经分支管296A、296B、296C、……、296Z,喷吹至多个驱动芯片238。由此,多个驱动芯片238的温度下降。这样,通过从为了将压电元件63的周围除湿而生成干燥空气并送风的通风单元262送风的干燥空气,压电元件63(参照图3)的驱动电路部226以简单的构成被冷却。
此外,流经分支管296的空气的一部分流经分支管299,喷吹至相反侧(图15的-X方向侧)的多个驱动芯片238。由此,相反侧的多个驱动芯片238的温度下降。
作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的变形例,如图17所示,也可以将分支管296的冷却口297和分支管299的冷却口301朝向头盖312的相对部312A配置。在该构成中,在驱动芯片238的热经由热传导板254A传导至相对部312A时,通过由来自分支管296的空气的喷吹来冷却相对部312A,因而将驱动芯片238间接地冷却。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的一例。
相对于所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取代喷墨头20而具有取下了散热器252(参照图7)的喷墨头320。此外,其他的构成除了头盖312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相同。因此,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也作为喷墨记录装置10记载,在与所述的第一、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基本相同的部件、部位,赋予与所述第一、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8和图19A所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喷墨头320。喷墨头320具有头盖312(参照图18),在驱动芯片238与头盖312(相对部312A)之间设置有盖部件322。此外,在比头盖312靠-Y方向侧,包围送风单元250而设置有头盖222。
如图18所示,盖部件322作为一例为铝制,沿Z方向观察时,X-Y截面的形状为L字状,一端以相对于模拟处理基板232垂直的方式固定,另一端以向-Y方向弯折的状态配置。由此,盖部件322在X-Y截面中,形成Y方向侧闭合且-Y方向侧开放的送风空间K。此外,盖部件322成为与驱动芯片238非接触的状态。而且,盖部件322的一部分与相对部312A接触。
另外,在喷墨头320中,分支管296的冷却口297和分支管299的冷却口301朝向盖部件322内的送风空间K和驱动芯片238配置。
接下来,说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作用。
如图9所示,通风单元262开始动作(送风)后,如图19B所示,干燥空气(由箭头表示)通过供给管270被供给至头模块50的送风室57(参照图3)。而且,在送风室57中吸湿后的空气(由箭头表示)通过回收管280向着通风单元262(参照图9)流动。
接着,流经回收管280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开放鸭嘴阀291而流经分支管296,通过盖部件322的开口侧(-Y方向侧)喷吹至X方向侧(参照图18)的多个驱动芯片238。而且,流经分支管296的空气的一部流经分支管299,通过盖部件322的开口侧(-Y方向侧),喷吹至-X方向侧的多个驱动芯片238。
由此,多个驱动芯片238的温度下降。在此,由于盖部件322内的送风空间K成为空气的流路,因而其他的驱动芯片238也被冷却。这样,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为了将压电元件63的周围除湿而生成干燥空气并送风的通风单元262也冷却驱动芯片238,因而压电元件63(参照图3)的驱动电路部226通过简单的构成被冷却。
作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的变形例,如图20A和图20B所示,也可以通过设置了多个盖部件322A、322B、322C、……、322Z的喷墨头320来冷却多个驱动芯片238。在此情况下,与多个盖部件322A、322B、322C、……、322Z的位置配合,配置鸭嘴阀291A、291B、291C、……、291Z、分支管296A、296B、296C、……、296Z、分支连接器298A、298B、298C、……、298Z、以及分支管299A、299B、299C、……、299Z即可。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的一例。
相对于所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取代喷墨头20而具有取下了分支连接器298和分支管299(参照图7),并且设置有鸭嘴阀293和分支管295的喷墨头330。此外,其他的构成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相同。因此,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也作为喷墨记录装置10记载,在与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基本相同的部件、部位,赋予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21A和图22所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喷墨头330。喷墨头330在供给管270中的干燥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在比最上游侧的供给侧个别配管276更靠上游侧,设有鸭嘴阀293。而且,在鸭嘴阀293的与供给管270侧相反的一侧,连接着分支管295的一端。
鸭嘴阀293的与鸭嘴阀291相同的构成。另外,分支管295的另一端(冷却口303)朝向分支管296侧(X方向侧)的散热器252的相反侧(-X方向侧)的散热器252配置。此外,如图21A所示,鸭嘴阀291和鸭嘴阀293的X方向的位置不同,但在图22中,为了容易理解地表示配置,将鸭嘴阀291和鸭嘴阀293的X方向的位置相同地示出。
接下来,说明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作用。
如图9所示,通风单元262开始动作(送风)后,如图21B所示,干燥空气(由箭头表示)通过供给管270供给至头模块50的送风室57(参照图3)。而且,在送风室57中吸湿后的空气(由箭头表示)通过回收管280向着通风单元262(参照图9)流动。
接着,流经供给管270的空气的一部通过开放鸭嘴阀293而流经分支管295,喷吹至-X方向侧的散热器252。然后,散热器252被冷却。由此,-X方向侧的多个驱动芯片238的温度下降。另外,流经回收管280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开放鸭嘴阀291而流经分支管296,喷吹至X方向侧的散热器252。而且,通过冷却散热器252,X方向侧的多个驱动芯片238的温度下降。这样,为了将压电元件63(参照图3)的周围除湿而产生干燥空气并送风的通风单元262也冷却驱动芯片238,因而压电元件63的驱动电路部226通过简单的构成被冷却。
作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的变形例,如图23A、图23B所示,也可以在设置多个散热器252A、252B、252C、……、252Z的喷墨头330中,冷却多个驱动芯片238。在此情况下,与散热器252A、252B、252C、……、252Z的位置配合,配置鸭嘴阀291A、291B、291C、……、291Z、分支管296A、296B、296C、……、296Z、鸭嘴阀293A、293B、293C、……、293Z、以及分支管295A、295B、295C、……、295Z即可。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散热器252、鸭嘴阀291、分支管296和盖部件322的个数只要能够设定在可冷却驱动芯片238的范围内即可,可以自由地设置为单个或多个。
另外,送风路也可如送风路260那样,是一端和另一端不连接的所谓的单通方式。
再者,也可以代替通风单元262内的空气干燥器265而使用过滤器式干燥器。在该构成中需要高压,因而在比空气干燥器靠下游侧配置调节器即可。
日本申请2012-196481的公开通过参照而将其整体并入本说明书。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与具体且个别地记载通过参照而并入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照而并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6)

1.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具有:
液滴喷出部,通过压电元件将液体加压并将液滴喷出;
驱动部,驱动所述压电元件;
所述液滴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
送风部,送出干燥气体;
送风路,在途中配置所述压电元件,从所述送风部送风来的气体流经该送风路;
分支路,从所述送风路分支,与所述送风路侧相反的一侧朝向所述驱动部配置,使从所述送风部送风来的气体的一部分喷吹到所述驱动部;以及
遮断机构,设置于所述分支路,允许从所述送风路向所述分支路的送风,并且遮断从所述分支路向所述送风路的气体的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
所述遮断机构为单向阀,向闭合的方向被施力,所述送风部开始送风后,该单向阀通过所述送风路与所述分支路的差压而开放。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
所述送风部连接着所述送风路的一端和另一端,
所述分支路构成为使得气体从所述送风路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
在所述送风路中的比所述分支路更靠下游侧,设置有检测气体的流量的检测机构,
所述送风部以由所述检测机构检测的气体的流量成为设定量以上的方式送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
所述分支路在所述送风路中的比所述压电元件更靠下游侧分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
所述液滴喷出部和所述驱动部设有多个,
在一个所述驱动部与另一所述驱动部之间,设置有限制向所述驱动部送风的气体的流出的限制部件。
CN201380045677.0A 2012-09-06 2013-08-20 液滴喷出装置 Active CN104619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6481A JP5795292B2 (ja) 2012-09-06 2012-09-06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2-196481 2012-09-06
PCT/JP2013/072208 WO2014038371A1 (ja) 2012-09-06 2013-08-20 液滴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9501A CN104619501A (zh) 2015-05-13
CN104619501B true CN104619501B (zh) 2016-06-22

Family

ID=50236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5677.0A Active CN104619501B (zh) 2012-09-06 2013-08-20 液滴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20323B2 (zh)
EP (1) EP2894033B1 (zh)
JP (1) JP5795292B2 (zh)
CN (1) CN104619501B (zh)
WO (1) WO20140383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219184D0 (en) * 2012-10-25 2012-12-12 Buhler Sortex Ltd Adaptive ejector valve array
US10258222B2 (en) 2014-07-21 2019-04-16 Endochoice, Inc. Multi-focal, multi-camera endoscope systems
US11331915B2 (en) 2017-03-15 2022-05-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ejection dies
ES2960937T3 (es) * 2017-03-31 2024-03-07 Vaxxas Pty Ltd Dispositivo y método para recubrir superficies
JP6930900B2 (ja) * 2017-11-02 2021-09-01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CN107776200A (zh) * 2017-11-08 2018-03-09 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压电喷墨头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28828A (zh) * 2018-09-30 2019-01-18 林奇虎 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压动生电除湿的电动汽车电暖风装置
JP7435033B2 (ja) * 2019-03-25 2024-02-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928186B2 (ja) 2019-06-14 2021-09-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21091215A (ja) * 2019-12-02 2021-06-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449103B2 (ja) * 2020-01-31 2024-03-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DE102020118507A1 (de) 2020-07-14 2022-01-20 Koenig & Bauer Ag Dru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Detektieren und/oder Zurückhalten von Luft und/oder Schaum
DE102022110481A1 (de) 2022-04-29 2023-11-02 Koenig & Bauer Ag Tintenstrahldruckeinrichtung mit Verzweigungseinhei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0385A (zh) * 2009-11-02 2011-07-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189786A (zh) * 2010-03-11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122739D0 (en) * 1991-10-25 1991-12-11 The Technology Partnership Lt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fluid flow
US5340081A (en) * 1993-06-07 1994-08-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Means for positively seating a piezoceramic element in a piezoelectric valve during inlet gas injection
US5628411A (en) * 1994-12-01 1997-05-13 Sortex Limited Valve devices for use in sorting apparatus ejectors
JP2001287349A (ja) * 2000-04-06 2001-10-1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322605A (ja) 2003-04-28 2004-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5074966A (ja) * 2003-09-03 2005-03-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液体噴射ヘッドの換気方法
EP2468327A1 (en) 2004-04-29 2012-06-27 iScience Interventiona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rgical enhancement of aqueous humor drainage
JP2006248078A (ja) 2005-03-11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09148907A (ja) * 2007-12-18 2009-07-09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5342933B2 (ja) * 2009-06-09 2013-11-1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5001A (ja) * 2009-12-25 2011-07-07 Fujifilm Corp 圧電素子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0385A (zh) * 2009-11-02 2011-07-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189786A (zh) * 2010-03-11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38371A1 (ja) 2014-03-13
EP2894033B1 (en) 2017-07-05
JP5795292B2 (ja) 2015-10-14
US9120323B2 (en) 2015-09-01
EP2894033A4 (en) 2016-11-23
EP2894033A1 (en) 2015-07-15
JP2014051015A (ja) 2014-03-20
CN104619501A (zh) 2015-05-13
US20150165784A1 (en) 2015-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9501B (zh) 液滴喷出装置
US10214037B2 (en) Gas enclosure systems and methods utilizing multi-zone circulation and filtration
JP4773859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EP2540508A1 (en) Liquid supply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798012B1 (en) Air filter for ink jet printer
JP528877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371878B2 (ja) 記録装置
CN109154473A (zh) 干燥单元、片剂印刷装置及干燥方法
US10759171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0010307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9724923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2142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99274A (zh) 气体置换用干燥房
JP201420526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10850232B2 (en) Dry room for gas substitution
KR100764550B1 (ko) 핀·코일을 사용한 열회수식 에어와셔 외기공조기
CN103223771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喷墨打印头的驱动方法
JP2006248078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22013246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5009484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4028445A (ja) 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