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6320A - 绝缘电线 - Google Patents

绝缘电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6320A
CN105206320A CN201510303221.0A CN201510303221A CN105206320A CN 105206320 A CN105206320 A CN 105206320A CN 201510303221 A CN201510303221 A CN 201510303221A CN 105206320 A CN105206320 A CN 105206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layer
halogen
copolymer
matrix polymer
ethyl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32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崎周
冲川宽
桥本充
藤本宪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06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6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9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or by flam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4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ther atoms than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 C08L23/0853Vinyl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6Elastomeric 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e.g. EPR and EPDM rub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 C08L2203/202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use in electrical wires or wire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27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includ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ulate ma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33Coated or with bond, impregnation or core
    • Y10T428/294Coated or with bond, impregnation or core including metal or compound thereof [excluding glass, ceramic and asbestos]
    • Y10T428/2942Plural coatings
    • Y10T428/2947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in plural coatings, each of different ty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In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生产率良好地制造可挠性和机械强度的平衡好且阻燃性以及耐燃料性优异的绝缘电线。一种绝缘电线,内层由无卤树脂组合物形成,该无卤树脂组合物含有:以50:50~90:10的比率含有密度为0.864g/cm3以上0.890g/cm3以下、熔点为9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为1g/10分钟以上5g/10分钟以下的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和熔点为55℃以上8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的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的基体聚合物(A);外层由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形成,该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含有:以70:30~99:1的比率含有包含熔点为70℃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1)和玻璃化温度为-55℃以下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基体聚合物(D)。

Description

绝缘电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电线。
背景技术
作为绝缘电线,提出了在导体外周上形成有具有内层及外层的绝缘被覆层的电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由具有规定的绝缘性(电气特性)的无卤树脂组合物形成内层,由具有阻燃性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形成被覆内层的外层,从而提供具有电气特性及阻燃性的绝缘电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78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对于用作铁路车辆、汽车等的配线的绝缘电线,从安全性、耐久性的观点出发,要求各种特性。具体而言,对于绝缘电线要求可挠性与机械强度的平衡好且更高的阻燃性和耐燃料性。
此外,对于绝缘电线,除了上述特性之外,从提高生产率的观点出发,还要求容易形成具有内层和外层的绝缘被覆层。
本发明解决上述课题,并提供生产率良好地制造可挠性与机械强度的平衡好且阻燃性及耐燃料性优异的绝缘电线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绝缘电线,其具备导体和绝缘被覆层,
所述绝缘被覆层具有在所述导体外周上设置的内层和在所述内层外周上设置的外层,
所述内层由含有基体聚合物(A)100质量份、无机填充剂(B)80质量份以上150质量份以下、和交联剂(C)的无卤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基体聚合物(A)以50:50~90:10的比率含有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和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所述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的密度为0.864g/cm3以上0.890g/cm3以下、熔点为9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为1g/10分钟以上5g/10分钟以下,所述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的熔点为55℃以上8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所述外层由含有基体聚合物(D)100质量份和无卤阻燃剂(E)100质量份以上250质量份以下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基体聚合物(D)以70:30~99:1的比率含有包含熔点为70℃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1)和玻璃化温度为-55℃以下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所述基体聚合物(D)含有来源于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1)的乙酸乙烯酯成分2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可挠性与机械强度的平衡好且阻燃性及耐燃料性优异的绝缘电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电线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绝缘电线
11导体
12绝缘被覆层
12a内层
12b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分别对于形成绝缘被覆层的内层以及外层的材料进行了探讨。
作为形成内层的无卤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树脂组合物”),从获得优异的可挠性的观点出发,可考虑使用橡胶作为基体聚合物。但由于一般的橡胶没有熔点,因此含有橡胶的树脂组合物有时在常温粘着而产生粘连。例如,将含有橡胶的树脂组合物加工成颗粒状时,颗粒彼此粘着而成为大块,产生粘连。如果颗粒粘连,则变得难以挤出,从而无法生产率良好地形成内层。
本发明人等对于各种橡胶进行探讨,并着眼于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具有高刚性的结晶性聚合物嵌段(乙烯)与橡胶弹性优异的非晶性聚合物嵌段(α烯烃)交替并排的嵌段结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由于具有结晶性的聚合物嵌段,因此具有在橡胶中比较高的熔点,是难以粘连的橡胶。而且,由于非晶性的聚合物嵌段具有橡胶弹性(柔软性),因此可挠性、机械强度也优异。
然而已知,对于熔点高于90℃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当添加交联剂并一边加热一边进行熔融、混炼来制造树脂组合物时,树脂组合物会过早硫化(早期交联)。过早硫化会损害将树脂组合物挤出时的挤出加工性,成为降低内层生产率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知,从抑制粘连、过早硫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具有规定的熔点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此外已知,从取得内层的可挠性与机械强度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并用熔体流动速率(MFR)不同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具体而言,已知优选使用含有熔点为90℃以下且MFR为1g/10分钟以上5g/10分钟以下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熔点为55℃以上80℃以下且MFR为30g/10分钟以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基体聚合物。
另一方面,对于形成外层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阻燃树脂组合物”),从获得优异的阻燃性和耐燃料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含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极性大的基体聚合物。EVA含有具有极性基的乙酸乙烯酯成分(VA),具有极性。具有极性的EVA的阻燃性和耐燃料性优异。乙酸乙烯酯成分的含量(以下,也称为“VA量”)越多则EVA的极性越大,因此为了提高阻燃性和耐燃料性,优选使用VA量多的EVA。然而,如果基体聚合物的极性过大,则阻燃树脂组合物变得容易粘连,从而无法生产率良好地形成外层。
对于该点,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如果混合有EVA的基体聚合物所含的VA量超过50质量%,则虽然能够确保阻燃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耐燃料性,但由于极性过大而导致容易发生粘连。为了抑制粘连,可考虑将基体聚合物中的VA量设为50质量%以下,但如果将VA量减少至50质量%以下,则极性变小,从而尤其外层的耐燃料性会降低。
因此,本发明人等对于弥补将基体聚合物中的VA量减少至50质量%以下时因VA量的减少而降低的耐燃料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优选使用熔点为70℃以上的EVA。熔点为70℃以上的EVA具有高结晶性,燃料等难以进入分子间,因此耐燃料性优异。因而,通过将规定的EVA混合于基体聚合物中,能够提高阻燃树脂组合物的耐燃料性。此外,熔点为70℃以上的EVA难以粘着,因此通过将其混合于基体聚合物中,能够抑制阻燃树脂组合物的粘连。由此,通过使用含有规定的EVA的阻燃树脂组合物,能够生产率良好地形成阻燃性和耐燃料性优异的外层。本发明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绝缘电线的构成
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电线1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电线1的截面图。
(导体)
如图1所示,绝缘电线1具备导体11。作为导体11,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金属线,例如铜线、铜合金线、以及铝线、金线、银线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在金属线外周施加了锡、镍等金属镀覆的线。进而,还可以使用将金属线捻合而成的束绞导体。
(绝缘被覆层)
在导体11的外周,以被覆导体11的方式设有绝缘被覆层12。绝缘被覆层12具有被覆导体11外周的内层12a、和被覆内层12a的外层12b。
(内层)
内层12a由含有基体聚合物(A)、无机填充剂(B)和交联剂(C)的无卤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树脂组合物”)形成。具体而言,内层12a通过在导体11的外周上将树脂组合物挤出成型并进行交联而形成。
(基体聚合物(A))
基体聚合物(A)含有具有规定特性的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和具有与其不同特性的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
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以下,也简称为“第一共聚物(a1)”)的密度为0.864g/cm3以上0.890g/cm3以下、熔点为9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g/10分钟以上5g/10分钟以下。第一共聚物(a1)是MFR小、分子量高的成分。这样的第一共聚物(a1)有助于提高内层12a的机械强度。予以说明的是,基体聚合物(A)含有至少一种第一共聚物(a1)。
如果第一共聚物(a1)的MFR小于1g/10分钟,则分子量过高,导致将树脂组合物挤出时的挤出量降低,从而内层12a的生产率会降低。如果MFR超过5g/10分钟,则分子量降低,从而内层12a的机械强度会降低。
如果第一共聚物(a1)的密度小于0.864g/cm3,则内层12a的机械强度变小,而如果密度超过0.890g/cm3,则内层12a的可挠性降低。
如果第一共聚物(a1)的熔点超过90℃,则在加热树脂组合物而进行熔融、混炼时需要使加热温度高。如果加热温度变高,则在树脂组合物的混炼中,通过交联剂(例如有机过氧化物)的热分解会产生非预期的交联反应(过早硫化、早期交联)。其结果是,树脂组合物的挤出加工性受损,内层12a的挤出外观劣化。
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以下,也简称为“第二共聚物(a2)”)的熔点为55℃以上8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第二共聚物(a2)是MFR较大、分子量较小的成分。这样的第二共聚物(a2)有助于提高内层12a的可挠性。予以说明的是,基体聚合物(A)含有至少一种第二共聚物(a2)。
如果第二共聚物(a2)的MFR小于30g/10分钟,则分子量变高,从而挤出树脂组合物时的挤出量会降低。因此,内层12a的生产率会降低。
如果第二共聚物(a2)的熔点低于55℃,则树脂组合物会产生粘连。也就是说,作为低分子量成分的第二共聚物(a2),在熔点变低时会变得易于粘着,从而会引起树脂组合物的粘连。另一方面,如果熔点超过80℃,则树脂组合物会过早硫化,因此树脂组合物的挤出加工性受损,内层12a的挤出外观会劣化。
作为第一共聚物(a1)以及第二共聚物(a2),可以使用例如乙烯与碳原子数为3~12的α烯烃的共聚物。作为α烯烃,可以举出例如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戊烯、1-庚烯、1-辛烯等,可以是直链状或支链状。作为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催化剂,只要能够良好地进行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钒系、钛系、茂金属化合物等过渡金属催化剂、有机金属络合物系催化剂等。其中,优选使用具有低熔点且可挠性良好的碳原子数4~6的茂金属化合物催化剂。
可以根据基体聚合物(A)中的第一共聚物(a1)和第二共聚物(a2)的比率来调整内层12a的机械强度与可挠性的平衡。具体而言,第一共聚物(a1)和第二共聚物(a2)的比率是50:50~90:10。如果第一共聚物(a1)的含量小于50质量%,则有助于机械强度的第一共聚物(a1)减少,因此内层12a的机械强度变小。如果第一共聚物(a1)的含量超过90质量%,则有助于可挠性的第二共聚物(a2)相对减少,因此内层12a的机械强度变得过大,可挠性变小。
(无机填充剂(B))
无机填充剂(B)在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内层12a进行燃烧时,抑制有毒气体(例如,一氧化碳等)的产生。作为无机填充剂(B),可以举出例如高岭石、高岭土、烧成粘土、滑石、云母、硅灰石、叶腊石等硅酸盐类;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等氧化物;碳酸钙、碳酸锌、碳酸钡等碳酸盐;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氢氧化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它们中,烧成粘土和滑石不含碳,且是疏水性的,因此一氧化碳的产生少,显示高电气特性,因而优选。此外,对于这些无机填充剂(B),为了提高与基体聚合物的密合而进行硅烷等的表面处理时,会表现更高的绝缘性能,因而优选。
无机填充剂(B)的含量相对于基体聚合物(A)100质量份为80质量份以上150质量份以下。如果少于80质量份,则在内层12a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有可能变多。如果超过150质量份,则内层12a的可挠性有可能会降低。
无机填充剂(B)的平均粒径为0.8μm以上2.5μm以下。如果小于0.8μm,则无机填充剂(B)的表面积变大,与基体聚合物(A)接触的面积变大。其结果是,内层12a在浸水时水容易渗透,电气特性会显著地下降。如果超过2.5μm,则内层12a的机械强度有可能下降。
(交联剂(C))
作为交联剂(C),使用有机过氧化物。作为有机过氧化物,可以举出例如氢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酯、二芳烷基过氧化物、酮过氧化物、过氧缩酮、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一碳酸酯等。
交联剂(C)的含量优选相对于基体聚合物(A)100质量份为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
(其他添加剂)
在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交联助剂、阻燃助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软化剂、润滑剂、着色剂、增强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金属螯合剂、发泡剂、相容化剂、加工助剂、稳定剂等。可以在不损害树脂组合物的特性的范围内含有这些物质。
(外层)
外层12b,如图1所示,以被覆内层12a的外周的方式设置。外层12b由含有基体聚合物(D)和无卤阻燃剂(E)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阻燃树脂组合物”)形成。具体而言,外层12b通过在内层12a的外周上将阻燃树脂组合物挤出成型并进行交联而形成。
(基体聚合物(D))
基体聚合物(D)含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1)(以下,也简称为EVA(d1))、和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
EVA(d1)含有至少一种熔点(Tm)为70℃以上的EVA。熔点为70℃以上的EVA具有高结晶性,因而抑制阻燃树脂组合物的粘连,提高其耐粘连特性。进而提高外层12b的耐燃料性。一般而言,EVA通常具有熔点越低,则结晶性越低,VA量越多的倾向。如果EVA的熔点低于70℃,则VA量变少,EVA的结晶性变低,从而阻燃树脂组合物变得容易粘连,并且外层12b的耐燃料性会变低。EVA的熔点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从易于将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变得调整为2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的范围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熔点为70℃以上100℃以下的EVA例如VA量为6质量%以上28质量%以下。予以说明的是,熔点是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测定的温度。
除了上述熔点为70℃以上的EVA以外,EVA(d1)还可以含有熔点低于70℃的EVA。熔点低于70℃的EVA是与熔点为70℃以上的EVA相比结晶性低、或非晶性的且VA量较多的聚合物。熔点低于70℃的EVA例如VA量为28质量%以上。通过并用熔点低于70℃的EVA,如后述的详细内容那样,易于将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调整为2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的范围。
此外,EVA(d1)含有至少一种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g/10min以上的EVA。更优选的是,最好上述熔点为70℃以上的EVA满足MFR为6g/10min以上。通过使用MFR为6g/10min以上的EVA,能够提高使阻燃树脂组合物熔融时的流动性(熔融流动性),提高将阻燃树脂组合物挤出而形成外层12b时的生产率。
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是由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改性的聚烯烃。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提高基体聚合物(D)与无卤阻燃剂(E)的密合性,对阻燃树脂组合物赋予耐燃料性和耐寒性。
作为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聚烯烃材料,可以举出例如超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等。此外,作为使聚烯烃改性的酸,可以举出例如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等。这些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玻璃化温度(Tg)为-55℃以下。通过使用Tg为-55℃以下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能够降低基体聚合物的Tg,抑制外层12b在暴露于低温环境下时破裂。也就是说,能够提高外层12b的耐寒性。
(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
基体聚合物(D)含有EVA(d1),含有来源于EVA(d1)的乙酸乙烯酯成分(VA)。当EVA(d1)含有1、2、3…k…n种EVA时,基体聚合物(D)中的乙酸乙烯酯成分的含量(VA量)可以通过下述式(1)算出。
[数1]
式(1)中,Xk表示某种k的EVA的VA量(质量%),Yk表示某种k的EVA占基体聚合物整体的比例,并且k表示自然数。
以后述的实施例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如下算出。在实施例1中,基体聚合物(D)以合计为100%的方式含有VA量为14质量%的EVA20%、VA量为46质量%的EVA50%、和酸改性聚烯烃树脂30%。由此,参照式(1),实施例1的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为25.8质量%(14×0.2+46×0.5)。
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为2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如果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小于25质量%,则基体聚合物(D)的极性变得过小,从而难以满足外层12b所要求的阻燃性。而如果VA量超过50质量%,则基体聚合物(D)的极性变大,从而无法抑制无卤树脂组合物的粘连。
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可以根据具有VA的EVA(d1)和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比率(质量比)而适宜地改变。该比率只要是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成为2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的比率即可。优选EVA(d1)和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比率为70:30~99:1。
如果EVA(d1)的质量比小于70,则基体聚合物(D)的极性变小,有可能导致外层12b的耐燃料性降低。而如果EVA(d1)的质量比超过99,则基体聚合物(D)的极性变高,导致基体聚合物(D)的玻璃化温度变高,从而有可能导致外层12b的耐寒性降低。
如果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质量比小于1,则得不到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效果,有可能导致耐燃料性以及耐寒性降低。而如果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质量比超过30,则基体聚合物(D)与无卤阻燃剂(E)的密合性变得过大,从而有可能导致外层12b的机械特性降低。
基体聚合物(D)也可以含有除EVA(d1)和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以外的其他聚合物。其他聚合物的含量为基体聚合物(D)的0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优选为0质量%以上5质量%以下。
(无卤阻燃剂(E))
作为无卤阻燃剂(E),可以使用金属氢氧化物等。金属氢氧化物在外层12b被加热时分解而脱水,通过放出的水分来降低外层12b的温度,从而抑制其燃烧。作为金属氢氧化物,可以使用例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钙、以及它们中固溶有镍的金属氢氧化物。这些无卤阻燃剂(E)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它们中,优选使用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这是因为它们分解时的吸热量为1500~1600J/g,与氢氧化钙的吸热量(1000J/g)相比高。
从调整外层12b的机械特性(拉伸强度与伸长的平衡)的观点出发,无卤阻燃剂(E)优选利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系偶联剂、硬脂酸等脂肪酸、硬脂酸盐等脂肪酸盐、硬脂酸钙等脂肪酸金属盐等进行了表面处理。
无卤阻燃剂(E)的含量相对于基体聚合物(D)100质量份为100质量份以上250质量份以下。如果含量少于100质量份,则外层12b的阻燃性会降低。如果含量超过250质量份,则外层12b的机械特性降低,有可能导致伸长率降低。
(其他添加剂)
阻燃树脂组合物中,为了进行交联,优选含有交联剂、交联助剂。作为交联方法,可以举出下述方法:在外层12b上成型阻燃树脂组合物后,对外层12b照射电子束、放射线等进行交联的照射交联法;将绝缘被覆层12加热来进行交联的化学交联法等。在照射交联法的情况下,优选在阻燃树脂组合物中含有交联助剂。作为交联助剂,可以使用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注册商标)等。在化学交联法的情况下,优选在阻燃树脂组合物中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以使用例如1,3-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二枯基(DCP)等有机过氧化物。
此外,在阻燃树脂组合物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阻燃助剂、抗氧化剂、润滑剂、软化剂、增塑剂、无机填充剂、相容化剂、稳定剂、炭黑、着色剂等。可以在不损害阻燃树脂组合物的特性的范围内含有这些物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发挥如下所示的一个或多个效果。
(a)根据本实施方式,绝缘被覆层12的内层12a由含有基体聚合物(A)的无卤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基体聚合物(A)含有MFR为1g/10分钟~5g/10分钟的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和MFR为30g/10分钟以上的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MFR较小的第一共聚物(a1)具有高分子量,机械强度优异。MFR较大的第二共聚物(a2)具有低分子量,可挠性优异。因此,通过使用含有第一共聚物(a1)和第二共聚物(a2)的基体聚合物(A),能够形成机械强度与可挠性的平衡好的内层12a。
(b)以第一共聚物(a1)和第二共聚物(a2)的比率成为50:50~90:10的方式形成内层12a。由此,能够形成机械强度和可挠性优异的内层12a。
(c)将第一共聚物(a1)的密度设为0.864g/cm3以上0.890g/cm3以下。由此,能够不损害内层12a的可挠性且获得高机械强度。
(d)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和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是疏水性的非极性橡胶。通过由疏水性的橡胶形成内层12a,能够抑制当绝缘电线1浸水时内层12a的绝缘特性(电气特性)降低。
(e)将第一共聚物(a1)的熔点设为90℃以下、第二共聚物(a2)的熔点设为80℃以下。因此,能够使将无卤树脂组合物加热而进行熔融、混炼时的加热温度低。由此,能够抑制因使加热温度高而产生的无卤树脂组合物过早硫化(非预期的交联),抑制过早硫化所导致的无卤树脂组合物的挤出加工性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形成表面外观良好且平滑的内层12a。
(f)将第二共聚物(a2)的熔点设为55℃以上。由于第二共聚物(a2)是低分子量成分,因此熔点低时表现粘着性,产生无卤树脂组合物的粘连。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熔点为55℃以上的第二共聚物(a2),能够抑制无卤树脂组合物的粘连。含有熔点为55℃以上的第二共聚物(a2)的无卤树脂组合物,即使在加工成颗粒状的情况下也难以粘连,从而操作性优异。因而能够生产率良好地形成内层12a。
(g)由含有无机填充剂(B)的无卤树脂组合物形成内层12a。使用无机填充剂(B)能够减少内层12a燃烧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的产生量。
(h)使无机填充剂(B)的含量相对于基体聚合物(A)100质量份为80质量份以上150质量份以下。由此,通过含有无机填充剂(B),能够抑制内层12a的可挠性降低,并进一步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量。
(i)将无机填充剂(B)的平均粒径设为0.8μm以上2.5μm以下。通过将平均粒径设为0.8μm以上,能够抑制向内层12a的浸水,能够抑制绝缘电线1浸水时的电气特性下降。通过将平均粒径设为2.5μm以下,能够不损害内层12a的机械强度而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量。
(j)根据本实施方式,绝缘被覆层12的外层12b由含有基体聚合物(D)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基体聚合物(D)包含含有熔点为70℃以上的EVA的EVA(d1)和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为50质量%以下。由于熔点为70℃以上的EVA的结晶性高,燃料等难以进入分子间,因此耐燃料性优异。通过将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设为50质量%以下,会导致耐燃料性将降低,但通过使用熔点为70℃以上的EVA,能够弥补耐燃料性的降低。因此,能够形成耐燃料性优异且即使与燃料接触也不易劣化的外层12b。
(k)将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设为25质量%以上。由此,能够使基体聚合物(D)的极性变大,提高外层12b的阻燃性。
(l)形成外层12b的无卤树脂组合物的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为50质量%以下。由此,能够使基体聚合物(D)的极性变小,抑制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的粘连。此外,通过使用熔点为70℃以上且结晶性高的EVA作为EVA(d1),能够进一步抑制无卤阻燃性组合物的粘连。这样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在即使加工成颗粒状时也难以粘连,因此操作性优异。因而能够生产率良好地形成外层12b。
(m)使无卤阻燃剂(E)的含量相对于基体聚合物(D)100质量份为100质量份以上250质量份以下。由此,能够不损害外层12b的机械强度(拉伸强度和伸长)并提高阻燃性。
(n)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玻璃化温度为-55℃以下。由此,能够降低基体聚合物(D)的玻璃化温度而提高外层12b的耐寒性。
(o)将EVA(d1)和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比率设为70:30~99:1。由此,能够不降低外层12b的机械强度并平衡良好地提高耐燃料性和耐寒性。
(p)由于外层12b不含卤素,因此燃烧时不产生卤素气体。
(q)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1,具备将具有效果(a)~(i)的内层12a和具有效果(j)~(p)的外层12b层叠而成的绝缘被覆层12。因此,绝缘电线1的诸特性优异,可以用作例如铁路车辆、汽车、机器人等的配线。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绝缘被覆层12具有内层12a和外层12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绝缘被覆层12具有内层12a和外层12b,不限于两层,也可以具有除内层12a和外层12b以外的其他绝缘层。例如,其他绝缘层可以设置为介于导体和内层12a之间,也可以设置为介于内层12a和外层12b之间。
内层12a和外层12b可以将各自的形成材料通过不同的工序挤出而形成,也可以将两层同时挤出来形成。
其他绝缘层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即可,例如由聚烯烃树脂、橡胶材料形成。
作为聚烯烃树脂,可以使用例如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马来酸酐聚烯烃等。这些聚烯烃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橡胶材料,可以举出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EPR)、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胶(EPDM)、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氢化NBR(HNBR)、丙烯橡胶、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橡胶、乙烯辛烯共聚物橡胶(EOR)、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橡胶、乙烯-1-丁烯共聚物橡胶(EBR)、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胶(SBR)、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橡胶(IIR)、具有聚苯乙烯嵌段的嵌段共聚物橡胶、聚氨酯橡胶、磷腈橡胶等。这些橡胶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此外,绝缘电线1可以根据需要具备隔离物、编织层等。
实施例
接下来,使用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予以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用于形成内层的无卤树脂组合物的材料如下。
作为第一共聚物(a1),使用了下述材料。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64g/cm3、MFR:3.6g/10min、熔点Tm:低于5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A-4050S”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70g/cm3、MFR:1.2g/10min、熔点Tm:55℃):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A-1070S”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90g/cm3、MFR:3.2g/10min、熔点Tm:75℃):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ExcellenFX357”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70g/cm3、MFR:1.0g/10min、熔点Tm:64℃):杜邦陶氏株式会社制“Engage8100”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70g/cm3、MFR:5.0g/10min、熔点Tm:68℃):杜邦陶氏株式会社制“Engage8200”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85g/cm3、MFR:1.0g/10min、熔点Tm:86℃):杜邦陶氏株式会社制“Engage8003”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62g/cm3、MFR:1.2g/10min、熔点Tm:低于5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A-1050S”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93g/cm3、MFR:3.6g/10min、熔点Tm:61℃):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A-4090S”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68g/cm3、MFR:0.5g/10min、熔点Tm:67℃):杜邦陶氏株式会社制“Engage8150”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80g/cm3、MFR:8.0g/10min、熔点Tm:64℃):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ExcellenCX4002”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98g/cm3、MFR:3.5g/10min、熔点Tm:93℃):日本Polyethylene株式会社制“KernelKF360T”
作为第二共聚物(a2),使用了下述材料。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80g/cm3、MFR:30g/10min、熔点Tm:66℃):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ExcellenFX551”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70g/cm3、MFR:35g/10min、熔点Tm:55℃):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A-35070S”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90g/cm3、MFR:75g/10min、熔点Tm:79℃):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ExcellenFX551”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78g/cm3、MFR:16g/10min、熔点Tm:53℃):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ExcellenCX5505”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密度ρ:0.864g/cm3、MFR:3.6g/10min、熔点Tm:低于5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A-4050S”
作为无机填充剂(B),使用了下述材料。
·烧成粘土(平均粒径:1.4μm):林化成株式会社制“Translink37”
·烧成粘土(平均粒径:0.8μm):林化成株式会社制“Translink77”
·滑石(平均粒径:1.0μm):日本滑石株式会社制“D-1000”
·滑石(平均粒径:2.5μm):日本滑石株式会社制“SG-95”
·碳酸钙(平均粒径:1.8μm):备北粉化株式会社制“SOFTON1200”
作为交联剂(C),使用了下述材料。
·有机过氧化物: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PerbutylP”
用于形成内层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的材料如下。
作为EVA(d1),使用了下述材料。
·EVA(Tm:89℃、MFR:15g/10min、VA量:14质量%):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制“EVAFLEXEV550”
·EVA(Tm:72℃、MFR:6g/10min、VA量:28质量%):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制“EVAFLEXEV260”
·EVA(Tm:低于70℃、MFR:100g/10min、VA量:46质量%):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制“EVAFLEXEV45X”
·EVA(Tm:低于70℃、MFR:2.5g/10min、VA量:46质量%):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制“EVAFLEXEV45LX”
·EVA(Tm:62℃、MFR:1g/10min、VA量:33质量%):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制“EVAFLEXEV170”
·EVA(Tm:低于70℃、MFR:5.1g/10min、VA量:80质量%):LANXESS株式会社制“LEVAPREN800”
作为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使用了下述材料。
·酸改性聚烯烃树脂(Tm:66℃、Tg:-55℃以下):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MH-7020”
·酸改性聚烯烃树脂(Tm:66℃、Tg:-50℃以下):Arkema株式会社制“OREVACG18211”
作为无卤阻燃剂(E),使用了下述材料。
·氢氧化镁(硅烷处理):Albemarle株式会社制“MAGNIFINH10A”
·氢氧化镁(脂肪酸处理):Albemarle株式会社制“MAGNIFINH10C”
·氢氧化铝(硅烷处理):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制“BF013STV”
·氢氧化铝(脂肪酸处理):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HIGILITEH42S”
作为其他添加剂,使用了下述材料。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交联助剂):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TMPT”
(1)内层用无卤树脂组合物的调制
首先,如以下表1所示配合各种成分,将该配合好的成分利用25L捏合机在设定温度50℃开始混炼。然后,混炼至通过自发热使温度上升到150℃后,进行颗粒化,从而调制实施例1~16的内层用无卤树脂组合物。此外,同样地,按照以下表2所示的配合,调制比较例1~11的内层用无卤树脂组合物。
表1
表2
(2)外层用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的调制
接着,如以下表3所示配合各种成分,将该配合好的成分利用加压式捏合机以开始温度50℃、结束温度200℃进行混炼。混炼后,进行颗粒化,从而调制实施例1~16的外层用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此外,同样地,按照以下表4所示的配合,调制比较例1~11的外层用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
表3
表4
(3)绝缘电线的制作
接下来,使用调制好的材料来制作绝缘电线。
首先,使用4.5英尺连续蒸汽交联挤出机,将内层用无卤树脂组合物挤出被覆于导体的外周上。此时,使气缸温度为100℃,以内层的被覆厚度成为0.45mm的方式进行挤出被覆。然后,通过使内层在1.5MPa的高压蒸汽环境下暴露3分钟,进行交联处理。接着,使用90mm挤出机,在温度120℃将外层用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挤出被覆于内层的外周上。此时,以绝缘电线的外径成为4.4mm的方式进行挤出被覆。然后,对外层照射4Mrad的电子束,进行交联,从而制作了绝缘电线。予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导体,使用将80根直径0.40mm的镀锡导体捻合而成的束绞导体。
(4)评价方法
对于内层以及外层,通过如下所示的方法进行评价。
(4)-1内层的评价
(常温保管性)
对于常温保管性,在常温下保管内层用无卤树脂组合物,对是否产生粘连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将内层用无卤树脂组合物的颗粒体20kg装入420mm×820mm的纸袋中,将两个纸袋在40℃的恒温槽内重叠保管240小时。然后,将颗粒打开放在方平底盘上,确认颗粒是否产生了粘连。未产生粘连时设为“○”,产生粘连时设为“×”。
(挤出加工性)
对于挤出加工性,利用4.5英尺连续蒸汽交联挤出机将内层用无卤树脂组合物挤出时的牵引速度为20m/分钟以上时设为“○”,1m/分钟以上且小于20m/分钟时设为“△”,完全无法牵引时设为“×”。
(外观)
对于内层的外观,目视确认内层表面,平滑时设为“○”,存在粗糙时设为“×”。
(电气特性)
对于电气特性,通过依据EN50264-3-17.7项进行电气试验来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将绝缘电线浸渍于温度85℃、浓度3%的盐水中,在4.5kV以及1.5kV的条件下施加负电,进行直流稳定性试验。然后,在4.5kV以及1.5kV的条件下均在10天内未发生短路时设为“◎”,在4.5kV的条件下在不足10天时发生短路而在1.5kV的条件下在10天内未发生短路时设为“○”,在4.5kV以及1.5kV的条件下均在不足10天时发生短路时设为“×”。
(可挠性)
对于可挠性,将绝缘电线的一端固定于底座,使另一端从底座突出200mm,通过在该另一端吊挂5g的砝码时绝缘电线的挠曲量来进行评价。挠曲量为100mm以上时设为“◎”,50mm以上且小于100mm时设为“○”,小于50mm时设为“×”。
(机械强度)
对于机械强度,将内层切削,将该切削片用6号哑铃冲压来制作试验样品,通过将试验样品以拉伸速度200mm/min、线间距20mm进行拉伸时的拉伸强度来进行评价。拉伸强度为7MPa以上时设为“○”,小于7MPa时设为“×”。
(一氧化碳产生量)
对于一氧化碳产生量,依据EN50305进行测定。产生量为30m/g以下时设为“○”,超过30m/g时为“×”。
(4)-2外层的评价
(常温保管性)
对于常温保管性,通过在常温下保管外层用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时是否产生粘连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将外层用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的颗粒体20kg装入420mm×820mm的纸袋中,将两个纸袋在40℃的恒温槽内重叠保管240小时。然后,将颗粒打开放在方平底盘上,确认颗粒是否产生了粘连。未产生粘连时设为“○”,产生粘连时设为“×”。
(机械强度)
对于机械强度,依据EN60811-1-1,对从制作的绝缘电线剥离的外层进行拉伸试验,根据此时的拉伸强度以及伸长率来进行评价。拉伸强度为10MPa以上且伸长率为125%时设为“○”,小于该数值时设为“×”。
(耐燃料性)
对于耐燃料性,通过依据EN60811-1-3对从制作的绝缘电线剥离的外层进行耐燃料试验来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将外层浸渍于耐燃料试验用油IRM903,在70℃的恒温槽中加热168小时,在室温放置16小时后,对油浸渍后的外层进行拉伸试验。然后,对于外层,测定油浸渍后的拉伸强度相对于初期(油浸渍前)的拉伸强度的拉伸强度残率、和油浸渍后的伸长率相对于初期伸长率的伸长残率。拉伸强度残率为70%以上时设为“○”,小于70%时设为“×”。并且,伸长残率为60%以上时设为“○”,小于60%时设为“×”。
(耐寒性)
对于耐寒性,通过依据EN60811-1-48.1对制作的绝缘电线在-40℃进行弯曲试验来进行评价。在弯曲试验中,缠绕后外层不产生裂缝时设为“○”,产生裂缝时设为“×”。
(阻燃性)
对于阻燃性,通过依据EN60332-1-2对制作的绝缘电线进行垂直燃烧试验来进行评价。在垂直燃烧试验中,在绝缘被覆层灭火后,上部支撑材的下端部与炭化开始点的距离为50mm以上时设为“○”,小于50mm时设为“×”。
(4)-3综合评价
作为综合评价,对内层和外层的评价均为○时设为“○”,对内层和外层的评价中有一个以上×时设为“×”。分别将实施例1~16的评价结果示于以下表5,将比较例1~11的评价结果示于以下表6中。
表5
表6
(5)评价结果
(5)-1内层的评价
在实施例1~16中,如表5所示,确认到内层用无卤树脂组合物不产生粘连,常温保管性优异。此外,确认到无卤树脂组合物不产生过早硫化,挤出加工性良好。对于内层,确认到外观、电气特性、可挠性以及机械强度优异,一氧化碳的产生量少。
在比较例1中,如表6所示,由于仅使用了第一共聚物(a1)而未使用第二共聚物(a2),因此确认到内层的可挠性低。
在比较例2中,由于将第1共聚物(a1)的含量设为40质量份,将在基体聚合物(A)100质量份中所占的比率设为小于50质量%,因此确认到内层的机械强度低。
在比较例3中,由于将无机填充剂(B)的含量设为70质量份,即少于80质量份,因此确认到内层燃烧时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的产生量多。另一方面,在比较例4中,由于将无机填充剂(B)的含量设为160质量份,即多于150质量份,因此确认到内层的可挠性低。
在比较例5中,由于使用了密度小至0.862g/cm3的物质作为第一共聚物(a1),因此确认到内层的机械强度低。另一方面,在比较例6中,由于使用了密度高至0.893g/cm3的物质作为第一共聚物(a1),因此确认到内层的可挠性低。
在比较例7中,由于使用了MFR小于1g/10分钟,即小至0.5g/10分钟的物质作为第一共聚物(a1),因此确认到无卤树脂组合物的挤出加工性低。因此,无法通过将无卤树脂组合物挤出来形成内层。予以说明的是,由于无法形成内层,因此对于内层的外观、电气特性、可挠性以及机械强度,设为无法评价。
在比较例8中,由于使用了MFR大于5g/10分钟,即大至8g/10分钟的物质作为第一共聚物(a1),因此确认到内层的机械强度低。
在比较例9中,由于使用了熔点高于90℃,即93℃的物质作为第一共聚物(a1),因此确认到无卤树脂组合物产生过早硫化,其挤出加工性低。由此确认到所形成的内层的外观粗糙,挤出外观差。
在比较例10中,由于使用了MFR小至16g/10分钟且熔点低至53℃的物质作为第二共聚物(a2),因此确认到无卤树脂组合物产生粘连。此外,确认到难以挤出无卤树脂组合物,吐出量少,因此挤出困难,无法形成内层。予以说明的是,由于无法形成内层,因此对于内层的外观、电气特性、可挠性以及机械强度设为无法评价。
在比较例11中,由于使用了与比较例10相比熔点低(熔点50℃)的物质作为第二共聚物(a2),因此与比较例10同样地确认到无卤树脂组合物产生粘连。此外,确认到无卤树脂组合物的挤出加工性差,无法形成内层。
(5)-2外层的评价
在实施例1~16中,如表5所示,确认到外层用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不产生粘连,常温保管性优异。对于外层,确认到机械强度、耐燃料性、耐寒性以及阻燃性优异。
在比较例1中,如表6所示,由于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少于25质量%,因此确认到外层的阻燃性低。
在比较例2中,由于未使用熔点为70℃以上的EVA作为EVA(d1),且基体聚合物(D)中的VA量多于50质量%,因此确认到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产生粘连。
在比较例3中,由于将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的含量设为35质量份,在基体聚合物(D)100质量份中所占的比率多于30质量%,因此确认到外层的伸长特性低。
在比较例4中,由于未使用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因此确认到外层的耐燃料性低。此外,确认到在耐寒试验中会产生破裂,外层的耐寒性低。
在比较例5中,由于将无卤阻燃剂(E)的含量设为90质量份,即少于100质量份,因此确认到外层的阻燃性低。另一方面,在比较例6中,由于将无卤阻燃剂(E)的含量设为260质量份,即多于250质量份,因此确认到外层的机械强度(拉伸特性)低。
在比较例7中,由于使用了玻璃化温度高于-55℃的物质作为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因此确认到外层的耐寒性低。
在比较例8中,由于使用了熔点低于70℃的物质作为EVA(d1),因此确认到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产生粘连。此外,确认到外层的耐燃料性低。
另外,在比较例9~11中,关于外层,与实施例1~16同样地确认到其诸特性优异。
如以上所示,在实施例1~16中,确认到对于内层以及外层的评价均为○,综合评价为○。在比较例1~11中,确认到由于对于内层以及外层的评价中有至少一个×,因此综合评价为×。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以下,附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附记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绝缘电线,其具备导体和绝缘被覆层,
所述绝缘被覆层具有在所述导体外周上设置的内层和在所述内层外周上设置的外层,
所述内层由含有基体聚合物(A)100质量份、无机填充剂(B)80质量份以上150质量份以下、和交联剂(C)的无卤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基体聚合物(A)以50:50~90:10的比率含有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和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所述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的密度为0.864g/cm3以上0.890g/cm3以下、熔点为9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为1g/10分钟以上5g/10分钟以下,所述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的熔点为55℃以上8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所述外层由含有基体聚合物(D)100质量份和无卤阻燃剂(E)100质量份以上250质量份以下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基体聚合物(D)以70:30~99:1的比率含有包含熔点为70℃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1)和玻璃化温度为-55℃以下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所述基体聚合物(D)含有来源于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1)的乙酸乙烯酯成分2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
[附记2]
如附记1所述的绝缘电线,优选的是,
所述无机填充剂(B)的平均粒径为0.8μm以上2.5μm以下。
[附记3]
如附记1或2所述的绝缘电线,优选的是,
所述熔点为70℃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g/10分钟以上。
[附记4]
如附记1~3所述的绝缘电线,优选的是,
所述无卤阻燃剂(E)为金属氢氧化物。
[附记5]
如附记1~4所述的绝缘电线,优选的是,
所述无卤阻燃剂(E)进行了硅烷处理或脂肪酸处理。

Claims (5)

1.一种绝缘电线,其具备导体和绝缘被覆层,
所述绝缘被覆层具有在所述导体外周上设置的内层和在所述内层外周上设置的外层,
所述内层由含有基体聚合物(A)100质量份、无机填充剂(B)80质量份以上150质量份以下、和交联剂(C)的无卤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基体聚合物(A)以50:50~90:10的比率含有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和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所述第一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的密度为0.864g/cm3以上0.890g/cm3以下、熔点为9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为1g/10分钟以上5g/10分钟以下,所述第二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的熔点为55℃以上80℃以下且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所述外层由含有基体聚合物(D)100质量份和无卤阻燃剂(E)100质量份以上250质量份以下的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基体聚合物(D)以70:30~99:1的比率含有包含熔点为70℃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1)和玻璃化温度为-55℃以下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d2),所述基体聚合物(D)含有来源于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1)的乙酸乙烯酯成分2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电线,所述无机填充剂(B)的平均粒径为0.8μm以上2.5μ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电线,所述熔点为70℃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g/10分钟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所述无卤阻燃剂(E)为金属氢氧化物。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所述无卤阻燃剂(E)进行了硅烷处理或脂肪酸处理。
CN201510303221.0A 2014-06-19 2015-06-05 绝缘电线 Pending CN1052063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6225 2014-06-19
JP2014-126225 2014-06-19
JP2014222111A JP6376464B2 (ja) 2014-06-19 2014-10-31 絶縁電線
JP2014-222111 2014-10-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6320A true CN105206320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87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3221.0A Pending CN105206320A (zh) 2014-06-19 2015-06-05 绝缘电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71735A1 (zh)
JP (1) JP6376464B2 (zh)
CN (1) CN105206320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3688A (zh) * 2016-09-15 2018-03-2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绝缘电线
CN109689769A (zh) * 2016-09-09 2019-04-26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具有良好柔韧性和高阻燃性的细长制品
CN109689768A (zh) * 2016-09-09 2019-04-26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条形元件和用于制备其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9690699A (zh) * 2016-09-09 2019-04-26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诸如电缆的连接装置和用于制备其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9689772A (zh) * 2016-09-09 2019-04-26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具有高柔韧性和阻燃性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10938270A (zh) * 2018-09-25 2020-03-3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无卤素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绝缘电线及电缆
CN111081412A (zh) * 2018-10-18 2020-04-2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绝缘电线
CN111825914A (zh) * 2019-04-18 2020-10-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绝缘电线、电缆和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16903956A (zh) * 2023-04-28 2023-10-20 创意玩家(中山)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硅酸钙板的耐磨型pp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73443A1 (en) * 2015-11-27 2017-05-31 Borealis AG Semiconductive polyethylene composition
CN113724928A (zh) 2016-06-17 2021-11-3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绝缘电线和电缆
JP6388216B2 (ja) * 2016-06-17 2018-09-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絶縁電線及びケーブル
FR3064106B1 (fr) * 2017-03-17 2021-07-30 Nexans Cable electrique presentant une conductivite thermique amelioree
TWI781221B (zh) * 2017-09-22 2022-10-21 美商陶氏全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用於可再閉合包裝之組合物及多層膜
JP6756691B2 (ja) * 2017-11-07 2020-09-1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絶縁電線
JP6756692B2 (ja) 2017-11-07 2020-09-1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絶縁電線
JP6756693B2 (ja) * 2017-11-07 2020-09-1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絶縁電線
JP6795481B2 (ja) * 2017-11-07 2020-12-0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絶縁電線
JP6954957B2 (ja) * 2018-03-09 2021-10-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絶縁電線及びケーブル
JP7159912B2 (ja) * 2019-02-28 2022-10-2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絶縁電線およびケーブル
JP7287268B2 (ja) * 2019-04-18 2023-06-06 株式会社プロテリアル 絶縁電線、ケーブルおよび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
JP7156417B2 (ja) * 2021-01-21 2022-10-1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Lanケーブル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7777A (ja) * 1997-04-16 1998-10-27 Hitachi Cable Ltd 難燃性成形品
JP2001206993A (ja) * 2000-01-24 2001-07-3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耐熱難燃性組成物
CN101323689A (zh) * 2007-06-13 2008-12-17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非卤阻燃树脂组合物以及非卤阻燃电线电缆
CN102391564A (zh) * 2010-07-05 2012-03-28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电线以及电缆
CN103839622A (zh) * 2012-11-20 2014-06-0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无卤交联树脂组合物及绝缘电线、电缆
CN103834089A (zh) * 2012-11-20 2014-06-0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过氧化物交联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电线、电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48351A1 (de) * 1998-10-21 2000-04-27 Degussa Vernetzbare Polymer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Formkörper aus vernetzten Polymeren
JP2006225604A (ja) * 2005-02-21 2006-08-31 Tmg Kk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US20080311328A1 (en) * 2007-06-13 2008-12-18 Hitoshi Kimura Non-halogen flame retardant resin composition and non-halogen flame retardant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JP5652452B2 (ja) * 2012-09-27 2015-01-1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絶縁電線
JP6229942B2 (ja) * 2014-03-05 2017-11-1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絶縁電線及び鉄道車両用ケーブ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7777A (ja) * 1997-04-16 1998-10-27 Hitachi Cable Ltd 難燃性成形品
JP2001206993A (ja) * 2000-01-24 2001-07-3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耐熱難燃性組成物
CN101323689A (zh) * 2007-06-13 2008-12-17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非卤阻燃树脂组合物以及非卤阻燃电线电缆
CN102391564A (zh) * 2010-07-05 2012-03-28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无卤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电线以及电缆
CN103839622A (zh) * 2012-11-20 2014-06-0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无卤交联树脂组合物及绝缘电线、电缆
CN103834089A (zh) * 2012-11-20 2014-06-0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过氧化物交联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电线、电缆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9768B (zh) * 2016-09-09 2021-07-30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条形元件和用于制备其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9689769A (zh) * 2016-09-09 2019-04-26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具有良好柔韧性和高阻燃性的细长制品
CN109689768A (zh) * 2016-09-09 2019-04-26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条形元件和用于制备其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9690699A (zh) * 2016-09-09 2019-04-26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诸如电缆的连接装置和用于制备其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9689772A (zh) * 2016-09-09 2019-04-26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具有高柔韧性和阻燃性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9690699B (zh) * 2016-09-09 2020-05-12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诸如电缆的连接装置和用于制备其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9689769B (zh) * 2016-09-09 2021-09-14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具有良好柔韧性和高阻燃性的细长制品
CN107833688A (zh) * 2016-09-15 2018-03-2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绝缘电线
CN107833688B (zh) * 2016-09-15 2021-07-2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绝缘电线
CN110938270A (zh) * 2018-09-25 2020-03-3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无卤素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绝缘电线及电缆
CN111081412B (zh) * 2018-10-18 2022-11-2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绝缘电线
CN111081412A (zh) * 2018-10-18 2020-04-2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绝缘电线
CN111825914A (zh) * 2019-04-18 2020-10-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绝缘电线、电缆和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11825914B (zh) * 2019-04-18 2024-03-29 株式会社博迈立铖 树脂组合物、绝缘电线、电缆和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16903956A (zh) * 2023-04-28 2023-10-20 创意玩家(中山)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硅酸钙板的耐磨型pp膜
CN116903956B (zh) * 2023-04-28 2024-03-19 创意玩家(中山)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硅酸钙板的耐磨型pp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21360A (ja) 2016-02-04
US20150371735A1 (en) 2015-12-24
JP6376464B2 (ja) 2018-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6320A (zh) 绝缘电线
JP5821827B2 (ja) ノンハロゲン架橋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鉄道車両用絶縁電線、鉄道車両用ケーブル
JP6376463B2 (ja) ケーブル
CN102762650B (zh) 电线包覆构件用组合物、绝缘电线和线束
JP5733352B2 (ja) ノンハロゲン架橋性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車両用絶縁電線及び車両用ケーブル
TWI409322B (zh) 無鹵素難燃性樹脂組成物及使用它之電線/電纜
JP4940568B2 (ja) 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電線・ケーブル
JP5652452B2 (ja) 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絶縁電線
JP6902205B2 (ja) ケーブル
JP2015002062A (ja) 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電線ケーブル
JP2015000913A (ja) 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電線及びケーブル
JP6777374B2 (ja) 絶縁電線およびケーブル
JP5811359B2 (ja) ハロゲンフリー難燃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
JP5598843B2 (ja) 多層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07015B2 (ja) 鉄道車両用電線および鉄道車両用ケーブル
JP2014101455A (ja) ノンハロゲン樹脂組成物及び電線、ケーブル
CN103834089B (zh) 过氧化物交联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电线、电缆
JP5182580B2 (ja) ハロゲンフリー難燃絶縁電線
JPWO2018180689A1 (ja) 難燃性架橋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シランマスターバッチ、マスターバッチ混合物及びその成形体、並びに、難燃性製品
JP6021746B2 (ja) 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電線
JP2014065809A (ja) 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樹脂組成物、成形物品および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絶縁電線
JP4652845B2 (ja) 絶縁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絶縁電線
JP6738547B2 (ja) 絶縁電線およびケーブル
JP2013222518A (ja) 鉄道車両用電線・ケーブル
JP2015201448A (ja) 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電線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