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77877B - 包缝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包缝缝纫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77877B CN105177877B CN201510319978.9A CN201510319978A CN105177877B CN 105177877 B CN105177877 B CN 105177877B CN 201510319978 A CN201510319978 A CN 201510319978A CN 105177877 B CN105177877 B CN 1051778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per cutter
- switching part
- cutter
- linkage
- sewing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 D05B37/06—Cutting devices with oscillating tools
- D05B37/063—Cutting devices with oscillating tools in synchronism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needle bar or the work-feeding mea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2—Lock-stitch seam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8—Seams for protecting or securing edg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 D05B37/06—Cutting devices with oscillating tool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12—Slides; Needl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缝缝纫机,其通过能够切换联动状态、退避状态及引导状态,从而提高包缝缝纫机的使用便利程度。包缝缝纫机具有:上切刀,其能够向退避位置或凸出位置自由移动;上切刀驱动部;联动切换部,其对联动状态或者解除状态进行切换;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其将上切刀的配置位置切换至凸出位置或退避位置;操作部,其能够切换至第一方式、第二方式及第三方式,该第一方式为,联动切换部处于联动状态,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将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为凸出位置,该第二方式为,联动切换部处于解除状态,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将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为凸出位置,该第三方式为,联动切换部处于解除状态,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将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为退避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缝缝纫机,特别地,涉及具有将进行锁边的布端缘切断的上切刀的包缝缝纫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包缝缝纫机中,一边利用与缝纫机主轴联动而进行上下移动的上切刀切断布端缘,一边对该布端缘实施锁边缝制。
另外,已知如下的包缝缝纫机,其在不使用该上切刀的情况下,通过解除与缝纫机主轴的联动状态而使上切刀在针板的下方停止,从而使上切刀处于从布缘切断位置退避后的退避状态,易于对针板上的布料进行处理(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在图14所示的其他缝纫机200中,如果将与缝纫机主轴的联动解除,则由于上切刀201在针板202上凸出的位置处停止,因此能够将该上切刀201作为布料引导部使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83842号公报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缝纫机中,虽然如果上切刀成为退避状态,则易于对针板上的布料进行处理,但对于没有用惯缝纫机的用户来说,由于自由度过高,因此成品的质量可能变得不稳定。
另一方面,如果是图14所示的缝纫机200,则由于上切刀201处于从针板202上凸出的状态,因此在不需要布料引导部的缝制的情况下,上切刀201成为妨碍。
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通过能够切换上切刀的联动状态、退避状态及引导状态,从而提高包缝缝纫机的使用便利程度。
发明内容
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包缝缝纫机至少具有以下(1)的特征。
(1)即,所涉及的包缝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上切刀,其能够向与针板相比位于下方的退避位置或者与所述针板相比位于上方的凸出位置自由移动,并且,能够从所述针板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通过与下切刀的协同动作而切断缝制物;
上切刀驱动部,其使所述上切刀上下移动;
联动切换部,其对使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和所述上切刀联动的联动状态、或者解除了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和所述上切刀之间的联动的解除状态进行切换;
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其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切换至所述凸出位置或所述退避位置;以及
操作部,其使所述联动切换部及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进行驱动,以切换至第一方式、第二方式以及第三方式,该第一方式为,所述联动切换部处于所述联动状态,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为所述凸出位置,该第二方式为,所述联动切换部处于所述解除状态,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为所述凸出位置,该第三方式为,所述联动切换部处于所述解除状态,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为所述退避位置。
(2)
另外,更优选在具有上述(1)所记载的特征的包缝缝纫机中,
所述第二方式的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于所述凸出位置且比该上切刀的上止点低的引导位置。
(3)
另外,更优选在具有上述(2)所记载的特征的包缝缝纫机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
可自由旋转的轴体;以及
凸轮部,其与所述轴体一起旋转,与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使该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动作,
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具有:
第一限制部,其通过与所述凸轮部卡合,从而将所述第二方式的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限制于所述引导位置处;以及第二限制部,其通过在与所述第一限制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卡合,从而将所述第三方式的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限制于所述退避位置处。
(4)
另外,更优选在具有上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特征的包缝缝纫机中,
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在所述凸轮部不与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的状态下,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方式的所述凸出位置。
(5)
另外,更优选在具有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特征的包缝缝纫机中,
还具有切刀位置调整机构,该切刀位置调整机构对所述下切刀及所述上切刀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具有(1)所记载的特征的包缝缝纫机,由于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从而切换第一方式(联动状态)、第二方式(引导状态)和第三方式(退避状态),因此能够对联动状态、引导状态以及退避状态进行切换,能够提高包缝缝纫机的使用便利程度。
根据具有(2)所记载的特征的包缝缝纫机,由于在第二方式下,上切刀配置于凸出位置且比上切刀的上止点低的引导位置,因此上切刀也容易作为引导部使用。
根据具有(3)所记载的特征的包缝缝纫机,由于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中设置有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因此仅通过对凸轮部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的位置进行变更,就能够将上切刀配置于与第二方式及第三方式相适应的位置。
根据具有(4)中所记载的特征的包缝缝纫机,仅通过将凸轮部变更至不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的位置,就能够将上切刀配置于与第一方式相适应的位置。
根据具有(5)所记载的特征的包缝缝纫机,由于切刀位置调整机构能够对下切刀及上切刀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在将上切刀作为引导部使用时能够将上切刀设置于最佳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一个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7是对图6的结构追加了罩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方式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方式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方式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动切换部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12是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杆的切口与第二连杆部的卡合部卡合的联动状态进行放大表示的正视图。
图13是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杆的切口不与第二连杆部的卡合部卡合的解除状态进行放大表示的正视图。
图14是表示现有的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
标号的说明
1 下切刀
2 上切刀
3 针板
4 杆
5 联动切换部
6 上切刀位置切换部
7 操作部
8 下切刀基座
9 框架
10 罩
11 切刀位置调整机构
21 上切刀支架
22 上切刀引导部
23 连结板
24 复位杆部
41 杆
42 第二连杆部
43 弹簧
51 板状部件
52 辊
53 长孔
61 切口(第一限制部)
62 前端部(第二限制部)
71 轴体
72 第一连杆部
73 凸轮部
74 销部
75 螺旋弹簧
91 销部
100 缝纫机(包缝缝纫机)
101 缝纫机主轴
221 长孔
411 偏心凸轮
412 切口
421 旋转轴
422 基部
423 臂部
425 卡合部
711 手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3是分别从不同方向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缝缝纫机(以下称为缝纫机。)的要部结构进行观察的斜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缝纫机的要部结构的正视图,图5是一个侧视图,图6是另一个侧视图,图7是对图6的结构追加了罩的图。
另外,将与缝纫机主轴101平行的方向作为X方向,将在水平面内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Y方向,将在垂直面内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Z方向。
如图1~图7所示,缝纫机100具有:下切刀1;上切刀2,其能够向与针板3(参照图8)相比位于下方的退避位置或者与退避位置相比位于上方的凸出位置自由移动,并且,在凸出位置能够从针板3上的缝制物上方进行上下移动而切断缝制物;上切刀驱动部4,其使上切刀2上下移动;联动切换部5,其对使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联动的联动状态、或者解除了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之间的联动的解除状态进行切换;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其将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切换至凸出位置或退避位置;操作部7,其用于对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的方式进行切换;一对下切刀基座8和框架9,它们为了对上述部件进行支撑而隔开规定的间隔。
下切刀1以不从针板3的上表面凸出的方式,与针板3接近而固定于下切刀基座8。
上切刀2由上切刀支架21固定。上切刀支架21可自由升降地由支撑于下切刀基座8的上切刀引导部22保持。在上切刀引导部22上,为了将上切刀支架21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进行引导,而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弯曲并延伸的长孔221。长孔221的长度设定为上切刀2能够从凸出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的长度。
操作部7是使联动切换部5及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同时驱动、对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的方式进行切换的装置。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的方式中存在第一方式、第二方式、第三方式。第一方式是如下方式,即,在联动切换部5处于联动状态的情况下,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将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设为凸出位置。第二方式是如下方式,即,在联动切换部5处于解除状态的情况下,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将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设为凸出位置。第三方式是如下方式,即,在联动切换部5处于解除状态的情况下,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将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设为退避位置。
操作部7具有:轴体71,其配置为与X方向平行地延伸,可自由旋转地被下切刀基座8、框架9支撑;凸轮部73,其安装至轴体71;以及第一连杆部72,其相对于凸轮部73隔开规定的间隔,安装至轴体71。
在轴体71的一个端部安装有手柄部711,该手柄部711用于使该轴体71旋转。该手柄部711从罩10露出,通过人力进行操作。此外,手柄部711也可以机械地操作。在手柄部711上设置有对位用标记712。另一方面,在罩10上还设置有对位用的3个标记10a、10b、10c。标记10a是用于设置为第一方式的基准。标记10b是用于设置为第二方式的基准。标记10c是用于设置为第三方式的基准。通过使手柄部711的标记712与罩10的标记10a、10b、10c对位,从而能够顺利地切换第一方式、第二方式、第三方式。
凸轮部73构成为与轴体71一起旋转,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卡合,使该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动作。在凸轮部73上设置有:销部74,其与轴体71平行地凸出;以及螺旋弹簧75,其对凸轮部73施加规定方向的预紧力。
第一连杆部72构成为在与联动切换部5卡合的状态下与轴体71一起旋转,使联动切换部5动作。
上切刀驱动部4具有:杆41,其与缝纫机主轴101联动而进行摆动;以及第二连杆部42,其追随杆41的摆动而进行摆动,驱动上切刀2。
在杆41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偏心凸轮411,该偏心凸轮411与缝纫机主轴101一起旋转。因此,通过与缝纫机主轴101的旋转相伴的偏心凸轮411的旋转,杆41整体进行摆动。
另外,在杆41的另一个端部的下部,形成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切口412。
另外,在杆41上,作为预紧单元的弹簧43架设在杆41与缝纫机框架(省略图示)之间,该预紧单元在使切口412和卡合部425(后述)紧密接触的方向上对该杆41施加预紧力。
第二连杆部42具有:旋转轴421,其与X方向平行;基部422,其从旋转轴421向下方延伸;以及臂部423,其从旋转轴421延伸至上切刀支架21,与该上切刀支架21连结。
在基部422上安装有卡合部425,该卡合部425能够与杆41的切口412自由地卡合。该卡合部425形成为在X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圆柱形状。卡合部425在与切口412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弹簧43,二者的卡合变得牢固。如果在该状态下使杆41摆动,则第二连杆部42以旋转轴421为中心追随杆41的摆动而进行摆动。由于在摆动时,与臂部423连结的上切刀支架21一边由上切刀引导部22引导一边升降,因此上切刀2相对于下切刀1在上下方向上滑动。通过由该滑动形成的上切刀2和下切刀1的协同动作,布缘被切断。
向与上切刀支架21连结的臂部423的圆筒部423a内插入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进行预紧以使得上切刀支架21在X方向上追随下切刀基座8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由此,即使利用切刀位置调整机构11使上切刀支架21进行移动,下切刀1的刃部和上切刀2的刃部也始终吻合。
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以从旋转轴421向臂部423的相反侧延伸的方式,与第二连杆部42一体地形成。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的大致中央的下缘形成有切口61,如果操作部7的凸轮部73旋转至规定位置,则在凸轮部73上设置的销部74与该切口61卡合。
图8表示手柄部711的对位用标记712与罩10的标记10a一致的状态、且操作部7的销部74不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抵接的第一方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上切刀2配置于与针板3相比位于上方的凸出位置。并且,如果以使轴体71及凸轮部73沿箭头A方向旋转的方式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则伴着该旋转,销部74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卡合。在该卡合后,如果轴体71及凸轮部73沿箭头A方向进一步旋转,对位用标记712与标记10b一致,则如图9所示,销部74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的切口61卡合。由此,如果推起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则第二连杆部42以旋转轴421为中心沿箭头C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第二连杆部42的臂部423使上切刀2移动至引导位置为止。此外,所谓引导位置,是指上切刀2能够对缝制物进行引导的位置,具体来说,是凸出位置、且比上切刀2的上止点低的位置。通过使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的切口61与凸轮部73卡合,从而将第二方式的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限制在引导位置。即,切口6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限制部。
如果轴体71及凸轮部73沿箭头A方向进一步旋转,对位用标记712与标记10c一致,则如图10所示,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的前端部62与销部74卡合,销部74将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推起。如果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被推起,则第二连杆部42以旋转轴421为中心沿箭头C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第二连杆部42的臂部423使上切刀2从引导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为止。此时,由于螺旋弹簧75对凸轮部73施加有预紧力,因此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向下方移动的情况受到限制。即,通过使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的前端部62与凸轮部73卡合,从而将第三方式的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限制在退避位置。即,前端部6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限制部。
并且,如果以使对位用标记712从标记10c向标记10a相一致的方式对手柄部711进行操作,则轴体71及凸轮部73沿箭头B方向旋转,伴着该旋转,销部74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分离,不再卡合。此时,螺旋弹簧75的箭头A方向的预紧力被解除。由此,由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下降,因此第二连杆部42也以旋转轴421为中心沿箭头D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第二连杆部42的臂部423使上切刀2从退避位置向凸出位置移动。即,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不与凸轮部73卡合的状态下,将第一方式的上切刀2的配置位置设为凸出位置。
图11是表示联动切换部5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1所示,联动切换部5具有:板状部件51,其相对于框架9在上下方向上滑动;以及辊52(后述),其与板状部件51一体地安装,与板状部件51的滑动动作相应地与杆41自由地卡合。
第一连杆部72与轴体71连结,如果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则轴体71旋转,并且第一连杆部72旋转。
设置于第一连杆部72的轴部72a插入至板状部件51的上部的孔(未图示)中,伴着第一连杆部72的旋转,板状部件51移动。在板状部件51的下部形成有长孔53,该长孔53用于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板状部件51的移动,该长孔53与在框架9上设置的销部91卡合。另外,板状部件51通过配置于轴部72a的弹簧76,在X方向上向手柄部711侧被预紧。
图12是对杆41的切口412与第二连杆部42的卡合部425卡合的联动状态进行放大表示的正视图。如图12所示,在联动状态下,在辊52与杆41分离的位置处配置有板状部件51。
并且,如果以使轴体71及第一连杆部72沿箭头A方向旋转的方式,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则伴着第一连杆部72的旋转,板状部件51上升。通过该上升,如图13所示,辊52上升,使杆41移动,切口412从卡合部425脱离,成为解除状态。
如果从解除状态,以轴体71及凸轮部73沿箭头B方向旋转的方式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则伴着第一连杆部72的旋转,板状部件51下降,如图12所示,辊52也下降。由于杆41通过弹簧43而向下方被预紧,因此杆41随着辊52的下降而下降,切口412与卡合部425卡合,成为联动状态。
在这里,在设置为第二方式及第三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使杆41的摆动不传递至上切刀2,必须设置为对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之间的联动进行解除的解除状态。另一方面,在设置为第一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使杆41的摆动传递至上切刀2,必须设置为使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进行联动的联动状态。以满足这些关系的方式,对使联动切换部5动作的第一连杆部72、以及使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动作的凸轮部73相对于轴体71的位置关系进行设定。
另外,在缝纫机100中设置有切刀位置调整机构11,该切刀位置调整机构11对下切刀1和上切刀2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图4所示,在切刀位置调整机构11中设置有调整轴部111,该调整轴部111与轴体71平行地架设在下切刀基座8、框架9之间。手柄112以从罩10中露出的方式设置在调整轴部111中的下切刀基座8侧的端部。在调整轴部111中例如具有螺钉机构,通过使手柄112旋转,该螺钉机构在轴方向上伸缩。并且,随着该调整轴部111的伸缩,下切刀基座8在X方向上移动,并且上切刀支架21追随下切刀基座8,也在X方向上移动。即,通过对手柄112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对下切刀1和上切刀2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
下面,对本实施形态的缝纫机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通过上切刀2切断布缘而进行缝制的情况下,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旋转至对位用标记712和标记10a一致的位置,将上切刀2配置于凸出位置,并且将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设为联动状态,设置为第一方式。在第一方式中,上切刀2从针板3上的缝制物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通过与下切刀2的协同动作而进行缝制物的切断。
在不需要通过上切刀2的使用而进行布缘的切断、且需要作为缝制物的引导部而使用上切刀2进行缝制的情况下,作业者以使轴体71、第一连杆部72及凸轮部73沿箭头A方向旋转的方式,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旋转至对位用标记712和标记10b一致的位置,使上切刀2移动至引导位置,并且将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设为解除状态,设置为第二方式。
另外,在不需要通过上切刀2而进行布缘的切断、且不使用缝制物的引导部而进行缝制的情况下,作业者以使轴体71、第一连杆部72及凸轮部73沿箭头A方向进一步旋转的方式,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旋转至对位用标记712和标记10c一致的位置,对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的解除状态进行维持的状态下,使上切刀2移动至退避位置,设置为第三方式。
如果再次需要使用上切刀2,则作业者以使轴体71、第一连杆部72及凸轮部73沿箭头B方向旋转的方式,对操作部7的手柄部711进行操作,旋转至对位用标记712和标记10a一致的位置,使上切刀2移动至凸出位置,并且将上切刀驱动部4和上切刀2设为联动状态,设置为第一方式。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对操作部7进行操作,从而切换第一方式(联动状态)、第二方式(引导状态)、以及第三方式(退避状态),因此能够对联动状态、引导状态及退避状态进行切换,能够提高缝纫机1的使用便利程度。
另外,由于在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中设置有第一限制部(切口61)和第二限制部(前端部62),因此仅通过变更凸轮部73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抵接的位置,就能够将上切刀2配置于与第二方式及第三方式相适应的位置。并且,如果处于上切刀位置切换部6不与凸轮部73卡合的状态,则能够将上切刀2配置于与第一方式相适应的位置。
另外,在第二方式中,由于上切刀2配置于凸出位置且比上切刀2的上止点低的位置,因此也容易作为引导部使用。
另外,由于切刀位置调整机构11能够对上切刀2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在将上切刀2作为引导部使用时能够将上切刀2设置于最佳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程度。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例如,即使对于为了对锁边宽度进行调整而具有使上切刀2及下切刀1在X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机构的缝纫机,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结构。
Claims (3)
1.一种包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上切刀,其能够向与针板相比位于下方的退避位置或者与所述针板相比位于上方的凸出位置自由移动,并且,能够从所述针板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通过与下切刀的协同动作而切断缝制物;
上切刀驱动部,其使所述上切刀上下移动;
联动切换部,其对使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和所述上切刀联动的联动状态、或者解除了所述上切刀驱动部和所述上切刀之间的联动的解除状态进行切换;
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其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切换至所述凸出位置或所述退避位置;以及
操作部,其使所述联动切换部及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进行驱动,以切换至第一方式、第二方式以及第三方式,该第一方式为,所述联动切换部处于所述联动状态,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为所述凸出位置,该第二方式为,所述联动切换部处于所述解除状态,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为所述凸出位置,该第三方式为,所述联动切换部处于所述解除状态,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为所述退避位置,
所述第二方式的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设于所述凸出位置且比该上切刀的上止点低的引导位置,
所述操作部具有:
可自由旋转的轴体;以及
凸轮部,其与所述轴体一起旋转,与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使该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动作,
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具有:
第一限制部,其通过与所述凸轮部卡合,从而将所述第二方式的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限制于所述引导位置处;以及第二限制部,其通过在与所述第一限制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卡合,从而将所述第三方式的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限制于所述退避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在所述凸轮部不与所述上切刀位置切换部卡合的状态下,将所述上切刀的配置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方式的所述凸出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切刀位置调整机构,该切刀位置调整机构对所述下切刀及所述上切刀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20098A JP6360361B2 (ja) | 2014-06-11 | 2014-06-11 |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 |
JP2014-120098 | 2014-06-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77877A CN105177877A (zh) | 2015-12-23 |
CN105177877B true CN105177877B (zh) | 2019-08-16 |
Family
ID=54835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19978.9A Active CN105177877B (zh) | 2014-06-11 | 2015-06-11 | 包缝缝纫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80849B2 (zh) |
JP (1) | JP6360361B2 (zh) |
CN (1) | CN105177877B (zh) |
TW (1) | TWI6683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0084B (zh) * | 2017-03-24 | 2019-05-21 | 日商車樂美縫衣機股份有限公司 |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
JP6142100B1 (ja) * | 2017-03-24 | 2017-06-07 |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89668A (en) * | 1964-11-16 | 1968-06-25 | Rimoldi C Spa Virginio | Sew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a cutting device |
US4384540A (en) * | 1980-11-11 | 1983-05-24 | Pfaff Industriemaschinen Gmbh | Sewing machine having a cutting device |
JP3115907B2 (ja) * | 1991-07-15 | 2000-12-11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ミシンのメス駆動機構 |
CN101864646A (zh) * | 2009-04-20 | 2010-10-20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CN103485087A (zh) * | 2012-06-13 | 2014-01-01 | Juki株式会社 | 包缝缝纫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679162A5 (zh) * | 1988-11-25 | 1991-12-31 | Schips Ag | |
JP2606623Y2 (ja) * | 1993-03-26 | 2000-12-18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ミシンのメス駆動機構 |
JPH1157267A (ja) * | 1997-08-18 | 1999-03-02 | Brother Ind Ltd |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 |
JP3998224B2 (ja) * | 1998-04-14 | 2007-10-24 |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 |
JP4383842B2 (ja) | 2003-12-12 | 2009-12-16 |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 上メス切替え機構を備えたミシン |
-
2014
- 2014-06-11 JP JP2014120098A patent/JP6360361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6-10 US US14/735,624 patent/US9580849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6-10 TW TW104118790A patent/TWI668346B/zh active
- 2015-06-11 CN CN201510319978.9A patent/CN1051778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89668A (en) * | 1964-11-16 | 1968-06-25 | Rimoldi C Spa Virginio | Sew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a cutting device |
US4384540A (en) * | 1980-11-11 | 1983-05-24 | Pfaff Industriemaschinen Gmbh | Sewing machine having a cutting device |
JP3115907B2 (ja) * | 1991-07-15 | 2000-12-11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ミシンのメス駆動機構 |
CN101864646A (zh) * | 2009-04-20 | 2010-10-20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CN103485087A (zh) * | 2012-06-13 | 2014-01-01 | Juki株式会社 | 包缝缝纫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77877A (zh) | 2015-12-23 |
TWI668346B (zh) | 2019-08-11 |
US9580849B2 (en) | 2017-02-28 |
JP6360361B2 (ja) | 2018-07-18 |
TW201604346A (zh) | 2016-02-01 |
US20150361606A1 (en) | 2015-12-17 |
JP2015231499A (ja) | 2015-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85087B (zh) | 包缝缝纫机 | |
CN101144230B (zh) | 缝纫机 | |
JP2008220946A (ja) | 刺繍ミシン | |
CN105177877B (zh) | 包缝缝纫机 | |
CN101831768B (zh) |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
CN101144229A (zh) | 缝纫机 | |
CN208167272U (zh) | 一种自动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 |
CN102061579A (zh) | 缝纫机的缝线切断装置 | |
JP4769534B2 (ja) | 玉縁縫いミシンの大押さえ装置 | |
CN205046329U (zh) |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 |
CN103119210B (zh) | 缝纫机的被缝制物切断装置 | |
CN101144231A (zh) | 缝纫机 | |
CN101864647A (zh) |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
CN105133215A (zh) |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 |
US9682417B2 (en) | Bending device and spring manufacturing machine | |
CN209408587U (zh) | 环带分切机 | |
CN107598256A (zh) | 多形状板料切割装置的刀具调节组件 | |
JP4726567B2 (ja) | 玉縁縫いミシン | |
TW202130875A (zh) | 縫紉機 | |
CN217459844U (zh) | 罗拉车自动剪线装置 | |
JP3779916B2 (ja) | ミシンのメス駆動機構 | |
CN102206903A (zh) | 缝纫机 | |
CN101250797B (zh) | 缝纫机的上打环器驱动机构 | |
US242972A (en) | John peneose | |
TW445323B (en) |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