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1318A -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1318A
CN105121318A CN201480022205.8A CN201480022205A CN105121318A CN 105121318 A CN105121318 A CN 105121318A CN 201480022205 A CN201480022205 A CN 201480022205A CN 105121318 A CN105121318 A CN 105121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support component
roller
component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22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1318B (zh
Inventor
吉田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21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1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5Guiding elements, e.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8Separating, e.g. preventing feeding of two sheets at a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2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521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rotating, pivot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n axis, e.g. parallel to the roller ax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1Digital copier; digital 'photocop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片材输送部(1)具备辊(3a)和滚棒(3b)以及按压部件(5)。辊(3a)和滚棒(3b)夹着片材(P)并对片材(P)进行输送。按压部件(5)将滚棒(3b)按压于辊(3a)。滚棒(3b)被支撑为在按压部件(5)的按压被解除的状态下可独立于按压部件(5)进行移动。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从收纳有片材的匣盒中将片材一张一张地输送到转印部和定影部,并将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向外部排出。
自动送稿装置将多枚片材一张一张地输送到图像读取装置,并将已完成图像读取的片材向外部排出。
在片材的输送中有时会发生卡纸现象。卡纸是指如下现象: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或者自动送稿装置内的某处,片材被卡住而不能被排出,不能实现打印或者读取。在卡纸发生时,需要清除残留在装置内的片材。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发生纸张卡住的现象的情况下,使用者打开引导板,解除滚棒(从动辊)和辊(驱动辊)之间的夹持。然后,使用者取出卡住的纸。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34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在引导板上设置滚棒,因此引导板单品的尺寸、翘曲、刚性和安装位置的尺寸公差等会导致滚棒相对于辊的位置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很高。滚棒相对于辊的位置发生偏移的话,片材有时会被斜着输送,输送性能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从动辊的位置偏差,且在卡纸发生时容易清除夹着从动辊和驱动辊之间的片材。
本发明第一观点的片材输送装置具备驱动辊和从动辊以及按压部件。驱动辊和从动辊夹着片材并对该片材进行输送。按压部件将所述从动辊按压于所述驱动辊。所述从动辊被支撑为在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被解除的状态下可独立于所述按压部件进行移动。
本发明第二观点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第一观点的片材输送装置和图像读取部。图像读取部对所述片材输送装置所输送的片材的图像进行读取。
本发明第三观点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一观点的片材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部在所述片材输送装置所输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从动辊被支撑为可独立于按压部件进行移动,因此从动辊的位置精度不易受按压部件的影响。其结果,通过抑制从动辊的位置偏差,并在卡纸发生时解除按压部件的按压来使从动辊离开驱动辊,能够容易地清除夹在从动辊和驱动辊之间的片材。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片材输送部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片材输送部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1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片材输送部的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装备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片材输送部的送稿部和图像读取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进行单面读取时图2的送稿部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进行双面读取时图2的送稿部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片材输送部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4的片材输送部的第二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图4的片材输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5所示的第一状态的片材输送部的纵剖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的第二状态的片材输送部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片材输送部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片材输送部的第二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片材输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第一状态的片材输送部的纵剖视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第二状态的片材输送部的纵剖视图。
图15是用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简要说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图中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一)
[基本原理]
图1(a)、图1(b)和图1(c)都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作为片材输送装置发挥作用的片材输送部1(以下,记为“输送部1”)的示意图。输送部1具备辊3a(驱动辊)和滚棒3b(从动辊)以及按压部件5。辊3a和滚棒3b夹着片材P并对片材P进行输送。按压部件5将滚棒3b按压于辊3a。滚棒3b被支撑为在按压部件5的按压被解除的状态下可独立于按压部件5进行移动(图1(b)、图1(c))。
根据本实施方式一,由于滚棒3b被支撑为可独立于按压部件5进行移动,因此滚棒3b的位置精度不易受按压部件5的影响。其结果,通过抑制滚棒3b的位置偏差,并在卡纸发生时解除按压部件5的按压来使滚棒3b离开辊3a,能够容易地清除夹在滚棒3b和辊3a之间的片材P(图1(c))。
[输送部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
图1(a)、图1(b)和图1(c)分别表示输送部1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第一状态是指由于按压部件5的按压而使滚棒3b被压抵于辊3a的状态。第二状态是指在按压部件5的按压被解除后滚棒3b抵接于辊3a的状态。第三状态是指在按压部件5的按压被解除后滚棒3b移动到了离开辊3a的状态。本说明书中,抵接除了包括滚棒3b和辊3a直接接触的情况,还包括隔着片材P间接接触的情况。还有,在后面叙述的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四中,第一状态~第三状态的定义与本实施方式一相同。
[应用例]
输送部1可应用于使用驱动辊(连结于驱动源而进行旋转的辊)和从动辊(随着驱动辊进行旋转的辊,即滚棒)对片材进行输送的装置。例如,输送部1可以装备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送稿部(送稿装置)、图像形成部、供纸单元(供纸装置)等之中。在后面叙述的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四中,举出将输送部1装备到送稿部中的例子。
例如,在输送部1被装备于送稿部中的情况下,片材P是供读取的片材(原稿)。例如,在输送部1被装备于图像形成部中的情况下,片材P是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片材。图像形成部在输送部1输送的片材P上形成图像。图2~图14中,省略片材P的图示。
(实施方式二)
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二中的输送部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二中,输送部1作为反转部被装备在送稿部100中。反转部是用于进行双面读取的装置。因此,辊3a是用于对片材P进行反转的反转辊,滚棒3b是反转滚棒。
[送稿部概述]
参照图2和图3。图2是装备了输送部1的送稿部100和图像读取部200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表示进行单面读取时的送稿部100的状态的纵剖视图。送稿部100配置在图像读取部200的顶面上。送稿部100和图像读取部200构成图像读取装置300。
送稿部100包含原稿台7、排出托盘9和盖子11。原稿台7上放置片材P。送稿部100从原稿台7中将片材P一张一张地取出,并自动送向接触玻璃201。图像读取部200对通过接触玻璃201的片材P的图像进行光学读取,生成图像数据。送稿部100将已被读取的片材P排出到排出托盘9。片材P的输送路径用箭头A1表示。
盖子11可绕轴21进行旋转。因此,例如,在卡纸发生时或者维护时,可打开盖子11。
[送稿部的动作(单面读取)]
参照图3。送稿部100包含输送部1、输送辊23a、输送滚棒23b、排出辊27a、排出滚棒27b和分支引导部29。片材P利用输送辊23a、输送滚棒23b、排出辊27a和排出滚棒27b,经由接触玻璃201,被排出到排出托盘9(箭头A1)。
[送稿部的动作(双面读取)]
参照图4。图4是表示进行双面读取时的送稿部100的状态的纵剖视图。片材P利用输送辊23a和输送滚棒23b通过接触玻璃201,从而单面的图像被读取。为了读取片材P的背面,分支引导部29对路径进行切换(分支引导部29的顶端下降)。其结果,通过了接触玻璃201的片材P被送向输送部1(箭头A2)。
片材P穿过分支引导部29后,输送部1的辊3a就逆向旋转,片材P被送回(箭头A3)。于是,片材P再次被送向输送辊23a和输送滚棒23b(箭头A4),通过接触玻璃201,背面的图像被读取。然后,片材P再次经过输送部1后,被排出到排出托盘9。
[输送部的各部件的配置]
参照图4~图6。图5是表示输送部1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输送部1的第二状态的立体图。图6中,省略了图5所示的框架45、轴部49、驱动源6、轴线39、轴线41和轴线43的图示。
输送部1包含按压部件5、一对弹性部件15、一对滚棒组件13(含一对滚棒3b)、支撑部件35(第二支撑部件)、一对辊3a、轴31。本实施方式二中,按压部件5是对片材P进行引导的部件,也就是引导板。
一对辊3a隔着规定距离被固定在轴31上。轴31被框架45支撑为可旋转。框架45设置在送稿部100的内部。驱动源6(例如,马达)连结在轴31上,并将旋转力传递给轴31。其结果,轴31和辊3a绕轴线43进行旋转。另外,驱动源6内置在送稿部100中。
一对滚棒组件13被配置成一对滚棒3b与一对辊3a相对。滚棒组件13被固定在支撑部件35上。本实施方式二中,支撑部件35是支轴。支撑部件35被框架45支撑为可绕轴线41进行旋转。
按压部件5的两端设有轴承47。从框架45突出的轴部49插入在轴承47中。因此,按压部件5可绕轴线39进行旋转。
在按压部件5的背面,对应于一对滚棒组件13而形成有一对配置部60。配置部60的每一个都由两个引导片58来限定。一对配置部60中设有一对弹性部件15。
[输送部的各部件的结构]
参照图4~图7。图7是输送部1的分解立体图。弹性部件15的每一个都包含抵接部53、侧板54和弹性体55。本实施方式二中,弹性体55是弹簧。抵接部53由两个侧板54的基端部夹着而被固定。突起部57形成在侧板54的侧面。
弹性部件15以如下的方式配置在按压部件5的配置部60中。在引导片58的侧面形成有U型的孔59。突起部57以将弹性体55夹在抵接部53的背面部和按压部件5的背面之间的状态被插入到孔59中。这种情况下,突起部57抵抗弹性体55的弹力而被插入到孔59中。因此,抵接部53由于弹性体55而被施加朝向离开按压部件5的背面的方向的力。抵接部53抵接于滚棒组件13的支撑部件37的顶端部(参照图8)。
滚棒组件13的每一个都包含滚棒3b、轴51和支撑部件37(第一支撑部件)。本实施方式二中,支撑部件37是滚棒支架。在支撑部件37的侧面中央部形成有轴孔65。另一方面,在滚棒3b上形成有圆筒状的孔67。以滚棒3b可绕轴51进行旋转的方式,将轴51插入到孔67中。在轴51被插入到孔67中的状态下,轴51被插入到轴孔65中而被固定。如上那样形成滚棒组件13的结果,支撑部件37能够将滚棒3b支撑为可旋转。
在支撑部件37的基端部形成有轴孔63。轴孔63中插入有支撑部件35。这种情况下,插入到支撑部件35中的弹簧销62被插入到支撑部件37的基端部的一个侧面。因此,支撑部件37相对于支撑部件35不能旋转。其结果,随着支撑部件37的旋转,支撑部件35也进行旋转。也就是说,支撑部件35以可绕轴线41进行旋转的方式对支撑部件37进行支撑。还有,环状的止动件61以接触支撑部件37的基端部的另一侧面的方式被安装在支撑部件35中。其结果,由于止动件61和弹簧销62,滚棒组件13在支撑部件35上沿着轴线41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输送部的第一状态]
参照图1(a)、图4、图5和图8。图8是表示输送部1的第一状态的纵剖视图。在盖子11闭合的状态下,在盖子11的背面上设置的突起部19抵接于按压部件5的被抵接部17,对按压部件5进行按压。其结果,按压部件5被设置于可使输送部1对片材P进行输送的位置。由于弹性部件15的抵接部53抵接于支撑部件37的顶端部,因此,对应于突起部19的按压,弹性体55的弹力使支撑部件37被按压。支撑部件37被按压的话,滚棒3b就被压抵于辊3a。因此,滚棒3b能够随着辊3a的旋转进行旋转。
例如,本实施方式二中,第一状态是输送部1为了对片材P进行输送而待机的状态、输送部1正在对片材P进行输送时的状态或者刚发生卡纸之后的状态(参照图1(a))。
[输送部的第二状态]
参照图1(b)、图4、图6和图9。图9是表示输送部1的第二状态的纵剖视图。盖子11被打开后,突起部19就从被抵接部17离开,对按压部件5的按压被解除。在刚打开盖子11之后,按压部件5的抵接部53抵接于支撑部件37。因此,弹性部件15受按压部件5的自身重量而对支撑部件37进行按压。通过使按压部件5进行旋转来将抵接部53离开支撑部件37,从而使弹性部件15到支撑部件37的按压被解除。其结果,滚棒3b被压抵于辊3a的状态被解除。
例如,本实施方式二中,第二状态是发生了卡纸时或者进行维护时盖子11和按压部件5被打开了的状态(参照图1(b))。
[输送部的第三状态]
参照图1(c)和图9。支撑部件35在按压部件5的按压被解除了的状态下,以支撑部件37可维持对滚棒3b进行支撑而离开辊3a的方式,对支撑部件37进行支撑。因此,第二状态中,滚棒组件13到支撑部件37的按压被解除,因此滚棒组件13能够与支撑部件35一起进行旋转。滚棒组件13进行旋转,滚棒3b就离开辊3a。其结果,在卡纸发生时,能够容易地清除夹在辊3a和滚棒3b之间的片材P。还有,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
例如,本实施方式二中,第三状态是发生了卡纸时或者进行维护时盖子11和按压部件5被打开、且滚棒组件13离开了辊3a的状态(参照图1(c))。
以上,如参照图1~图9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二,滚棒3b未被设在按压部件(引导板)5上。因此,滚棒3b的位置精度不易受按压部件5的影响。其结果,能够高精度地设定滚棒3b的位置,能够抑制输送故障。另外,按压部件5单品的尺寸、翘曲、刚性和安装位置的尺寸公差等被表现为对滚棒3b的按压力的差,但比起辊3a与滚棒3b的位置偏差,这个差对输送性能的影响较小。还有,对滚棒组件13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35和辊3a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固定的,这也提高了滚棒3b的位置精度。
还有,如参照图5~图9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二,将滚棒3b压抵于辊3a的弹性部件15设置在按压部件(引导板)5上。因此,发生卡纸时,为了清除片材P而释放按压部件5后,对滚棒3b的按压力也被释放。其结果,变得容易清除片材P。在送稿部100为了读取片材P的图像而对片材P进行输送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注意防止片材P的破损。本实施方式二中,不强行清除片材P,也不强行解除辊3a和滚棒3b之间的夹持,因此有效地防止片材P的破损。
而且,如参照图1~图9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二,不具备用于在卡纸发生时解除辊3a和滚棒3b之间的夹持的驱动源。其结果,能够抑制成本,并能够在卡纸发生时简单地清除片材P。
再进一步,如参照图5~图9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二,弹性部件15被配置在按压部件5和支撑部件37之间。因此,第一状态中,弹性部件15对应于按压部件5的按压而将滚棒3b压抵于辊3a(对滚棒3b施加朝向辊3a的力)。这种情况下,由于是抵抗弹性体55的弹力而压抵的,所以弹性体55的反弹力朝向与按压部件5的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打开盖子11时,按压部件5受弹性体55的反弹力而被推升。其结果,能够容易地释放按压部件5,从而清除片材P。
还有,如参照图5~图7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二,滚棒组件13或者支撑部件37具有对应于辊3a的大小,不覆盖整个含有辊3a的轴31。因此,在卡纸发生时,能够容易地从未被滚棒组件13覆盖的部分观察被夹着的片材P的状态。
还有,如参照图3和图4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二,输送部1装备为双面读取时的转送部。本发明对转送部的应用是优选例,但是本发明不被其对转送部的应用所限定。例如,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图4的输送辊23a和输送滚棒23b。
(实施方式三)
参照图1~图4、图10~图14,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三中的输送部1进行说明。图10~图12中,从与图5~图7中斜视输送部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斜视观察输送部1。
本实施方式三中,替换图3和图4所示的送稿部100中装备的输送部1,在送稿部100中装备图10~图14所示的输送部1。因此,与实施方式二一样,输送部1作为反转部被装备在送稿部100中,辊3a是反转辊,滚棒3b是反转滚棒。按压部件5是引导板。
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实施方式二中,弹性部件15设在按压部件5上。本实施方式三中,弹性部件15设在滚棒组件13的支撑部件37(第一支撑部件)上。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三,以其与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输送部的各部件的配置]
参照图10和图11。图10是表示输送部1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输送部1的第二状态的立体图。图11中,省略了图10所示的框架45、轴部49、驱动源6、轴线39、轴线41和轴线43的图示。输送部1包含按压部件5、一对弹性部件15、一对滚棒组件13、支撑部件35(第二支撑部件)、一对辊3a、轴31。
在滚棒组件13的每一个中,在支撑部件37的顶端部分形成有斗状的配置部70。弹性部件15设在配置部70中。在按压部件5的背面,对应于弹性部件15的每一个而形成抵接部72。抵接部72抵接于弹性部件15。
[输送部的各部件的结构]
参照图10~图14。图12是输送部1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输送部1的第一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4是表示输送部1的第二状态的纵剖视图。弹性部件15的每一个都含有盖子71和弹性体55。本实施方式三中,弹性体55是弹簧。在盖子71的两侧面形成有长孔73。
弹性部件15以如下的方式设在滚棒组件13的支撑部件37中。在支撑部件37的配置部70,对应于两个长孔73形成有两个爪部75。爪部75以将弹性体55夹在盖子71的背面部与配置部70的底面之间的方式插入到长孔73中。这种情况下,爪部75抵抗弹性体55的弹力而被插入到长孔73中,爪部75的顶端卡在盖子71上。因此,盖子71被施加朝向离开配置部70的底面的方向的力。盖子71抵接于按压部件5的抵接部72。
[输送部的第一状态]
参照图4、图10和图13。在盖子11闭合的状态下,盖子11的突起部19抵接于按压部件5的被抵接部17,对按压部件5进行按压。其结果,按压部件5被设置于可使输送部1对片材P进行输送的位置。对应于突起部19的按压,按压部件5利用抵接部72对弹性部件15的盖子71进行按压。盖子71被按压后,由于弹性体55的弹力,滚棒3b被压抵于辊3a。因此,滚棒3b能够随着辊3a的旋转进行旋转。虽然实现第一状态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二不同,但第一状态与参照图1(a)、图4、图5和图8说明的实施方式二的第一状态一样。
[输送部的第二状态]
参照图4、图11和图14。在盖子11打开的状态下,突起部19离开被抵接部17,对按压部件5的按压被解除。在盖子11刚被打开之后,按压部件5的抵接部72抵接于盖子71。因此,由于按压部件5的自身重量,支撑部件37被按压。通过使按压部件5进行旋转来将抵接部72离开盖子71,从而解除对支撑部件37的按压。其结果,滚棒3b被压抵于辊3a的状态被解除。虽然实现第二状态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二不同,但第二状态与参照图1(b)、图4、图6和图9说明的实施方式二的第二状态一样。
[输送部的第三状态]
参照图14。第三状态中,由于对盖子71的按压被解除,因此滚棒组件13能够与支撑部件35一起旋转。滚棒组件13进行旋转,滚棒3b就离开辊3a。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在卡纸发生时清除片材P,还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第三状态与参照图1(c)和图9说明的实施方式二的第三状态一样。
以上,如参照图1~图4、图10~图14进行的说明,本实施方式三中,输送部1具有与实施方式二的输送部1一样的功能。因此,本实施方式三中,实现与实施方式二一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四)
参照图2~图15,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四中的图像形成装置500进行说明。图15是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500进行简要说明的剖面示意图。例如,图像形成装置500是具备复印机、打印机和/或传真机的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或者是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
图像形成装置500具备送稿部100、图像读取部200和图像形成部400。送稿部100中装备实施方式二的输送部1或者实施方式三的输送部1。
图像读取部200包含接触玻璃201和接触玻璃203。图像读取部200通过接触玻璃201或者接触玻璃203对片材P的图像进行读取,生成图像数据。例如,图像读取部200通过接触玻璃201,对输送部1输送的片材P的图像进行读取,生成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400在片材P上形成基于图像读取部20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其中,片材P是从供纸盒87或者手动送纸托盘80输送来的。具体如下。图像形成部400包含定影单元85、图像形成单元84、输送单元83和供纸单元82。
供纸单元82包含供纸盒87和手动送纸托盘80。供纸盒87收纳片材P。手动送纸托盘80装载手动放入的片材P。片材P从供纸盒87或者手动送纸托盘80被送出到输送单元83。
输送单元83将片材P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84。图像形成单元84如下那样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单元84包含感光体91、带电部92、曝光部93、显影部94、转印部95、清洁部96和除电部97。
带电部92使感光体91的表面带电。曝光部93将基于图像读取部20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光照射到感光体91的表面。其结果,在感光体9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94使感光体91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体91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随着片材P被供给到感光体91和转印部95之间,转印部95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P上。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片材P被送向定影单元85。定影单元85对片材P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片材P上。然后,排出辊对98将片材P排出到排出托盘81。
清洁部96去除残留在感光体91的表面的调色剂。除电部97去除感光体91的表面的残留电荷。
以上,如参照图2~图15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四,图像形成装置500中装备有实施方式二或者实施方式三的输送部1。其结果,本实施方式四中,实现与实施方式二或者实施方式三一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会发生卡纸的送稿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领域。

Claims (13)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具备:
驱动辊和从动辊,夹着片材并对所述片材进行输送;以及
按压部件,将所述从动辊按压于所述驱动辊,
所述从动辊被支撑为在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被解除的状态下可独立于所述按压部件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
第一支撑部件,将所述从动辊支撑为可旋转;
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按压部件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之间,并对应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对所述从动辊施加朝向所述驱动辊的力;以及
第二支撑部件,在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被解除的状态下,以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可以维持对所述从动辊进行支撑而离开所述驱动辊的方式,对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设在所述按压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可绕第一轴线进行旋转,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以可绕第二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对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进行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和所述驱动辊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固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辊是用于对所述片材进行反转的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是对所述片材进行引导的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部件的背面形成有配置部,
在所述配置部上设有所述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包含弹性体和抵接部,
所述抵接部被所述弹性体施加朝向离开所述按压部件的背面的方向的力,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顶端部,
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基端部形成有轴孔,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是支轴,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所述轴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顶端部分形成有配置部,
在所述配置部上设有所述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包含弹性体和盖子,
所述盖子被施加朝向离开所述配置部的底面的方向的力,
在所述按压部件的背面,形成有所述盖子进行抵接的抵接部,
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基端部形成有轴孔,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是支轴,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所述轴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具有对应于所述驱动辊的大小。
12.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
图像读取部,对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输送的片材的图像进行读取。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在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输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CN201480022205.8A 2013-05-31 2014-03-26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121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5611 2013-05-31
JP2013115611 2013-05-31
PCT/JP2014/058622 WO2014192395A1 (ja) 2013-05-31 2014-03-26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1318A true CN105121318A (zh) 2015-12-02
CN105121318B CN105121318B (zh) 2017-02-22

Family

ID=5198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2205.8A Active CN105121318B (zh) 2013-05-31 2014-03-26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72464B2 (zh)
JP (1) JP5989244B2 (zh)
CN (1) CN105121318B (zh)
WO (1) WO20141923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3763B2 (ja) * 2016-05-25 2020-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87327B2 (ja) * 2017-10-02 2022-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7943U (zh) * 1988-02-23 1989-08-31
JPH0366937U (zh) * 1989-11-02 1991-06-28
CN1254865A (zh) * 1998-10-14 2000-05-31 佳能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具有该送纸装置的成像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533967A (zh) * 2003-04-02 2004-10-06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
CN101445194A (zh) * 2007-11-30 2009-06-03 株式会社理光 薄片材料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70106A (ja) * 2009-09-28 2011-04-07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78Y2 (zh) * 1986-09-17 1993-01-27
US5461468A (en) * 1994-10-31 1995-10-24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handler interdocument gap control system
JP3449805B2 (ja) * 1994-11-08 2003-09-22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の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8337345A (ja) * 1995-06-14 1996-12-24 Canon Inc シ−ト材の搬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87110A (ja) * 1996-09-09 1998-04-07 Minolta Co Ltd 原稿搬送装置
JPH10114437A (ja) * 1996-10-11 1998-05-06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
JP2001233495A (ja) 2000-02-23 2001-08-28 Kyocera Mita Corp 給紙搬送部の開閉機構
JP2001285571A (ja) * 2000-03-29 2001-10-12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US7636542B2 (en) * 2005-06-30 2009-12-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uplexing ADF using a paperpath shorter than the length of paper to be duplexed
JP4998603B2 (ja) * 2010-07-08 2012-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機構及び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7943U (zh) * 1988-02-23 1989-08-31
JPH0366937U (zh) * 1989-11-02 1991-06-28
CN1254865A (zh) * 1998-10-14 2000-05-31 佳能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具有该送纸装置的成像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533967A (zh) * 2003-04-02 2004-10-06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摩擦驱动式吊运输送机
CN101445194A (zh) * 2007-11-30 2009-06-03 株式会社理光 薄片材料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70106A (ja) * 2009-09-28 2011-04-07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72464B2 (en) 2016-06-21
CN105121318B (zh) 2017-02-22
WO2014192395A1 (ja) 2014-12-04
US20160116880A1 (en) 2016-04-28
JP5989244B2 (ja) 2016-09-07
JPWO2014192395A1 (ja)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361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92883B (zh) 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121318A (zh)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7778588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148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858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09798B2 (ja) 帯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像担持体ユニ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2175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6616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convey printing medium
JP4784629B2 (ja) 排紙反転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02796B1 (ko) 정전기 제거수단을 구비한 급지장치
JP60037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69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52288B2 (ja) 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00063359A (ko) 제본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81467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080411B1 (ko) 용지픽업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8032053B2 (en) Drawer latch flexure mechanism
JP4399412B2 (ja) ユニット引出機構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20100156031A1 (en) Feed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882964B2 (ja) 用紙案内部材及び排出搬送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284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823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07084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632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