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0948B -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0948B
CN105030948B CN201510546038.3A CN201510546038A CN105030948B CN 105030948 B CN105030948 B CN 105030948B CN 201510546038 A CN201510546038 A CN 201510546038A CN 105030948 B CN105030948 B CN 105030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ed
spare
parts
medicinal extract
radix glycyrrhiz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60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30948A (zh
Inventor
郝其军
郝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AO QI J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AO QI J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AO QI J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AO QI J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460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0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0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30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药物领域的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由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配伍而成,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方面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药物领域的用途。
背景技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伴有获得性染色体异常的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细胞株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聚集在骨髓内,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其发病原因仍未明确,但认为费城染色体与该病密切相关,大约有90至95%的病人出现费城染色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中年患者最多见,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脾大而感左上腹坠胀、食后饱胀,脾大常常最为突出,质地坚实、平滑、无压痛,治疗后病情缓解时,脾往往缩小,但病变发展会再度增大,约半数患者有肝大、部分患者有胸骨中下段压痛。当白细胞显著增高时,可有眼底静脉充血及出血;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发生白细胞瘀滞症,表现为呼吸窘迫、头晕、言语不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表现,慢性期一般为1-4年,以后逐渐进入到加速期,以至急性变期。
由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致命的恶性血液病,常规治疗方法是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这些方法存在移植配型成功率过低,占病人总数30%的白血病人对化疗药物完全不敏感,治疗后难以清除病人体内残存的微小白血病病灶,导致白血病复发率高达30-40%,只有少数年轻患者长期存活。另外,化疗、靶向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花费较高,一般病人家庭难以负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特点为红细胞数量和全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常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红紫、脾大和高血压,易并发血拴、栓塞及出血。经流行病学统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0.6/10万-1.6/10万,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显著增多,其血液粘滞性约为正常人的5-8倍,血拴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生性疾病,是以一种异常增生伴血小板持续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骨髓增生的异常形态导致外周血血小板明显增高、功能异常。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其临床特点为: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常伴有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反复发作;有血拴形成;脾肿大;血小板持久性明显增多。该病起病缓慢,约有20%的病人,尤其年轻患者,发病时无症状,偶尔因血小板增多及脾大进一步检查而确诊。1/3的病人就诊时表现功能性或血管舒缩性症状包括血管性头痛、头昏、视觉模糊、手掌机足底灼痛感,末梢麻木。80%病人可表现有原因不明的出血及血拴形成而就诊。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齿龈出血、尿血、呼吸道出血、皮肤、粘膜瘀斑。有时可因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偶有脑出血,引起死亡,血拴发生率较出血少。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高症是一种以红细胞、血小板异常增殖或减少为主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特征以红细胞、血小板容量、全血容量明显和绝对增多为主,血粘滞度增高,出现皮肤粘膜红紫,脾脏肿大,血管神经症状,甚至血拴形成。晚期可发生骨髓纤维化、骨髓衰竭。目前国内外现代医学以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为首选,其具有见效快优点,但停药后即会反复,终生不能停药,而且对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严重,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没有根治方法。
综上,采用西医疗法虽可缓解病情,但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只是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持患者生命,而且药物的毒性反应及高额的费用,都使得患者却步。由于中医药具备疗效稳定、不易反复、毒副作用小和费用低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了采用中医药治疗上述疾病,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784315A中公开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成药,可以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能够标本兼治,疗效巩固,治愈后不反弹,治疗有效率达86.4%。但由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相互之间可以转化,而上述公开的中药组合物仅能单独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忽略了病况出现相互转化的可能,一旦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化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上述药物组合物便不能很好的发挥药效,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不便,甚至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利的后果。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能够同时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且疗效显著。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同时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药物,进而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药物领域的用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药物领域的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青黛20-300份、牡丹皮300-1200份、连翘200-800份、仙鹤草200-800份和甘草50-600份。
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青黛50-260份、牡丹皮500-1000份、连翘300-800份、仙鹤草300-800份和甘草100-400份。
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青黛167份、牡丹皮833份、连翘500份、仙鹤草500份和甘草250份。
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选择性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
所述的用途,所述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散剂、丸剂、酊剂、酒剂、煎膏剂、锭剂或合剂。
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照选定重量份数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乙醇提取,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照选定重量份数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3-6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60-90%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3-6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3-8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1-3次,每次煎煮1-3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所述的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照选定重量份数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5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4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6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5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青黛、连翘、牡丹皮、仙鹤草和甘草组成。方中青黛咸,寒,归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功效,在方中为君药。牡丹皮辛、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具有清热,活血散瘀功效,可助君药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凉血消斑,在方中位臣药。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功效;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收涩止血、散结消斑功效,二药合用,在方中为佐药,协助君臣药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在方中为使药。全方共凑,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散结消瘀功效,适合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由情志不调、气滞血瘀、饮食不节、内生痰瘀、邪毒侵袭、留着不去的病因病机治疗。临床见:面色潮红或红赤、身有瘀斑或舌质紫暗、胁下癥积等。
现代药理研究:①青黛提取的有效成分靛玉红对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效果,也有促进T淋巴细胞增值效应,同时,具有保护肝脏功能效应。②连翘乙醇提取物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对多种实体瘤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③仙鹤草除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外,还具有调节细胞周期、抑制DNA复制、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等,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效应。④牡丹皮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效应。⑤甘草次酸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遏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多药耐药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
本发明基于药物组成与方解以及上述药理学研究为参考,以及临床实践发现,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药物领域的用途,该药物组合物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方面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处方]青黛20g、牡丹皮1200g、连翘200g、仙鹤草800g和甘草50g。
[制备方法]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然后选择性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散剂、丸剂、酊剂、酒剂、煎膏剂、锭剂或合剂。
实施例2
[处方]青黛300g、牡丹皮300g、连翘800g、仙鹤草200g和甘草600g。
[制备方法]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然后选择性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散剂、丸剂、酊剂、酒剂、煎膏剂、锭剂或合剂。
实施例3
[处方]青黛20g、牡丹皮1200g、连翘200g、仙鹤草800g和甘草50g。
[制备方法](1)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2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水溶液提取4次,每次4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浸泡2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9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4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散剂、丸剂、酊剂、酒剂、煎膏剂、锭剂或合剂。
实施例4
[处方]青黛300g、牡丹皮300g、连翘800g、仙鹤草200g和甘草50g。
[制备方法](1)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7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4次,每次0.5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35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7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2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0.5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35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散剂、丸剂、酊剂、酒剂、煎膏剂、锭剂或合剂。
实施例5糖浆剂
[处方]青黛50g、牡丹皮1000g、连翘300g、仙鹤草800g和甘草100g。
[制备方法](1)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3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3次,第一次提取1小时,第二次提取2小时,第三次提取3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6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3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1次,煎煮3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糖浆剂。
实施例6丸剂
[处方]青黛260g、牡丹皮500g、连翘800g、仙鹤草300g和甘草400g。
[制备方法](1)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6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1次,煎煮3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3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8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煎煮1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第三次煎煮3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适量糊精,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制成丸剂。
实施例7煎膏剂
[处方]青黛167g、牡丹皮833g、连翘500g、仙鹤草500g和甘草250g。
[制备方法](1)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4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2次,第一次煎煮3小时,第一次煎煮2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4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6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3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煎膏剂。
实施例8胶囊剂
[处方]青黛50g、牡丹皮1000g、连翘300g、仙鹤草800g和甘草100g。
[制备方法](1)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3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1次,提取3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6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3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1次,煎煮3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适量的糊精和体积浓度为50-90%的乙醇溶液制成颗粒,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9颗粒剂
[处方]青黛260g、牡丹皮500g、连翘800g、仙鹤草300g和甘草400g。
[制备方法](1)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6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3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8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分别加入与上述混合浸膏等重量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颗粒,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挤压制粒,过筛,分装,即得。
实施例10片剂
[处方]青黛167g、牡丹皮833g、连翘500g、仙鹤草500g和甘草250g。
[制备方法](1)按照上述处方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5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4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6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5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的以淀粉:糊精:糖粉按照质量比例7:1.5:1.5配制而成的赋形剂和体积浓度为50-90%的乙醇溶液制成颗粒,烘干,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加入适量的0.3%的硬脂酸镁,压片,包衣,即得。
实验例
实验例1: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1材料
1.1细胞株及动物
K562细胞系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供;清洁级BALB/c-nu裸小鼠60只,8~10周龄,雌雄各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05-0013,SPF级动物房饲养。1.2仪器与药物
BB5060CO2培养箱,Heraeus;RPMI-1640培养基和胎牛血清(FCS),Hyclone产品;以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药物组合物为试验药物;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doxorubicin,阿霉素),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4359;注射用生理盐水。
2方法
2.1实验动物模型建立
K562细胞用含1μg/ml的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5%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2~3天换液一次,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于1000rpm下离心5min,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稀释,制成细胞悬液,控制细胞悬液密度为4×107/ml,于裸鼠右前腋侧皮下注射所述细胞悬液0.2ml,注射后2-7天可见到瘤块开始生长增大,未见到瘤块消退,60只裸小鼠全部成瘤(可参见《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562/A02移植瘤抑瘤率影响研究》(郑智,李冬云,陈菊,等.当代医学,2010,16(1):5-6)。)
2.2实验动物分组
K562细胞接种后,60只荷瘤鼠全部成瘤,测量肿瘤最大径(a)和最小径(b),计算肿瘤体积(V):V=ab2/2,将肿瘤体积过大及过小者排除,共有50只荷瘤鼠进入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阳性药物阿霉素组(阿霉素组),试验药物高剂量、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荷瘤鼠。细胞接种后第8天开始给药,给药方法: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0.2ml/10g;阿霉素组:阿霉素1mg/kg腹腔注射,隔日一次;试验药物高剂量组:8g/kg灌胃每日一次;试验药物中剂量组:4g/kg灌胃每日一次;试验药物低剂量组:2g/kg灌胃每日一次;共给药14天。
2.3肿瘤抑制率计算
实验结束,完整剥离肿瘤,称瘤块重量,计算抑瘤率。抑瘤率(IR)=[1-(试验组瘤块重量/对照组瘤块重量)]×100%。
2.4外周血象检测
分别于给药前1天、实验第7天和第14天取小鼠尾静脉血20μl,抗凝处理后用日本SWSMEX公司的SF3000型血液分析仪检查外周血象,包括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
2.5统计学分析
各分组所得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0.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肿瘤抑制率
结果见表1.
表1.各组K562移植瘤瘤重和抑瘤率
与阿霉素组对照,p<0.01;*p<0.05
由上述结果可知,试验药物中、低剂量组抑瘤率与阿霉素对照组、试验药物高剂量组相比,经统计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试验药物高剂量组抑瘤率与阿霉素相当,经统计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试验药物高剂量组具有明显的抑制移植瘤生长效应。
3.2对外周血象的影响
结果见表2-5。
表2.实验各组动物外周血WBC检测值(109/L,)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第7天及其他实验组比较,p<0.01
从表2可以看出:①阿霉素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较治疗前比较,实验动物外周WBC明显下降;②其余各实验组治疗前后WBC无明显变化。
表3.实验各组动物外周血RBC检测值比较(1012/L,)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第7天及其他实验组比较,p<0.01
从表3可以看出:①阿霉素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较治疗前比较,实验动物外周RBC明显下降;②其余各实验组治疗前后RBC无明显变化。
表4.各组动物Hgb检测值比较(g/dl,)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第7天及其他实验组比较,p<0.01
从表4可以看出:①阿霉素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较治疗前比较,实验动物外周Hgb明显下降;②其余各实验组治疗前后RBC无明显变化。
表5.各组动物PLT检测值比较(109/L,)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第7天及其他实验组比较,p<0.01
从表5可以看出:①阿霉素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较治疗前比较,实验动物外周PLT明显下降;②其余各实验组治疗前后RBC无明显变化。
4结论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由青黛、连翘、仙鹤草、牡丹皮、甘草配伍而成,研究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瘤实验及对外周血象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对移植瘤有一定的抑制效应,高剂量组肿瘤抑制率为55.55%;②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外周血象无明显影响,其中,高剂量组对血小板有明显的提升效果。结论认为:本发明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针对骨髓增殖肿瘤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尤其对外周血小板下降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明显。
实验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外周血象的影响研究
1材料
1.1动物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近交系Ⅱ级Wistar大鼠,雌、雄性各半,3月龄,体重(250±50)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05-0013,SPF级动物房饲养。
1.2药物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系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北京国药控股有限公司购入。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药物组合物为试验药物。
2方法
2.1动物分组
将5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模型、试验药物高、中、低剂量5组。每组10只。
2.2造模方法
2.2.1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进行造模,注射剂量:全量每次75IU/250g体重,维持量每次40IU/250g体重(根据成人剂量每次3000IU/70kg体重的4倍,换算成大鼠每次注射剂量)。
2.2.2注射时间:第1,2,3,4,6,8,10,13天注射全量;第16,19天注射维持量,此后停止注射。对照组同上时间注射等量注射用水。
2.2.3注射部位:腹腔内。
2.3给药方法
从造模第8天开始给药,给药方法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0.2ml/10g;试验药物高剂量组:8g/kg灌胃每日一次;试验药物中剂量组:4g/kg灌胃每日一次;试验药物低剂量组:2g/kg灌胃每日一次。用药时间至模型稳定时间结束。
2.4检测指标
注射当日及注射后第2-第16天隔日取血,第17-第35天每5天断尾取血。用日本SWSMEX公司SF3000型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
2.4统计学处理
各分组所得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0.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
3.1一般观察
实验周期分为造模、稳定模型和恢复3个阶段。实验共用5周完成。第1~第8天为造模阶段;继续用药稳定模型阶段;停止注射Epo后第10~第14天外周血象逐步恢复阶段。造模型与稳定模型阶段模型组大鼠活动明显减少,饮食量减少。其他组未见明显异常现象。
3.2血象变化
结果见表6-9.
表6.不同时间血红蛋白变化(g/L,)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从表6可以看出:①模型组在造模、模型稳定期间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停用Epo干预后血红蛋白含量可以恢复。②试验药物高剂量组造模期间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中、低剂量组血红蛋白在造模、模型稳定期间均处于较高水平。
表7.不同时间血红细胞变化(×1012/L,)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从表7可以看出:①模型组在造模、模型稳定期间红细胞明显升高,停用Epo干预后可以恢复。②试验药物高剂量组造模期间红细胞无明显变化;中、低剂量组红细胞在造模、模型稳定期间均处于较高水平。
表8.不同时间白细胞变化(×109/L,)
从表8可以看出,各组在造模、模型稳定期间白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一方面表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复制成功,另一方面表明试验药物对模型动物外周白细胞无明显影响。
表9.不同时间血小板变化(×109/L,)
与模型组比较,*p<0.05
从表9可以看出,各组在造模、模型稳定期间血小板均无明显变化。一方面表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复制成功,另一方面表明试验药物对模型动物外周血小板无明显影响。
3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获得如下结论:①试验药物高剂量组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动物外周增高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有一定抑制增殖效应;②试验药物各剂量组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动物外周白细胞无明显影响;③试验药物各剂量组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动物外周血小板有一定提升效果。综合上述认为,本发明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可以用于真性红细胞的临床治疗。
实验例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外周血象影响研究
1 病例选择
1.1疾病诊断标准
⑴临床表现:可有出血、脾脏肿大、血栓形成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⑵实验室检查:①原因不明的长期血小板在800×109/L以上,伴血小板大小不一,功能异常。②血片中血小板成堆,有巨大血小板。③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或巨核细胞增多,体积增大,胞浆丰富。④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⑤对肾上腺素和胶原聚集反应可减低。⑥除外骨髓增生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1.2选择标准
1.2.1病例选择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标准。②符合面色潮红或紫暗,舌质青紫、皮下瘀斑、胁下癥积(脾大),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等毒热瘀结证候标准。③对临床观察目的了解后,自愿受试。④年龄在20岁-65岁之间。
2.2.2排除病例标准:①对观察目的明确后,不愿接受治疗。②伴有骨髓纤维化引起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③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
2 治疗方法
2.1治疗方法
以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药物组合物为试验药物,药物组合物组成(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甘草)。明确诊断后给予胶囊剂量用量的治疗药物,每粒0.45克,每次4粒胶囊,每日3次。治疗时间4周,每周检查1次血象。
2.2疗效判定
⑴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
⑵良效:血象改善大于50%,症状消失,脾脏缩小。
⑶有效:临床进步,但血象改善小于50%。
⑷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象均无好转。
3 治疗结果
3.1临床资料
结果见表10。
表10.治疗病例临床资料
3.2疗效判定
结果见表11。
表11.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109/L)
从表11可以看出:①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显效率、有效率与无效率分别为:3/9(33.33%)、4/9(44.44%)、2/9(22%)。4结论
通过临床初步观察发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药物领域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青黛20-300份、牡丹皮300-1200份、连翘200-800份、仙鹤草200-800份和甘草50-6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青黛50-260份、牡丹皮500-1000份、连翘300-800份、仙鹤草300-800份和甘草100-4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青黛167份、牡丹皮833份、连翘500份、仙鹤草500份和甘草2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散剂、丸剂、酊剂、酒剂、煎膏剂、锭剂或合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照选定重量份数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乙醇提取,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照选定重量份数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3-6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60-90%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浸泡3-6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3-8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1-3次,每次煎煮1-3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照选定重量份数称取所述青黛、牡丹皮、连翘、仙鹤草和甘草,备用;
(2)将所述仙鹤草和牡丹皮混合,然后加入5倍药物重量的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备用;
(3)取所述连翘进行浸泡4小时,然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6小时,收集所述挥发油,剩余的残渣和水煎液,备用;
(4)取步骤(3)中的所述残渣和所述甘草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5小时,将所得水煎液与步骤(3)中处理得到的水煎液合并,过滤,然后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浸膏II,备用;
(5)合并所述浸膏I和所述浸膏II,然后加入研磨成粉的青黛,混匀,粉碎,加入常规辅料,然后加入步骤(3)中收集的所述挥发油,混合均匀,随后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CN201510546038.3A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新用途 Active CN105030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6038.3A CN105030948B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新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6038.3A CN105030948B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新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948A CN105030948A (zh) 2015-11-11
CN105030948B true CN105030948B (zh) 2019-05-17

Family

ID=54438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6038.3A Active CN105030948B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新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0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3828A (zh) * 2019-03-27 2019-05-24 苏凤哲 一种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9720A (zh) * 2006-05-06 2006-12-20 安徽科创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升血小板片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CN102406652A (zh) * 2011-11-18 2012-04-11 新乡医学院 连翘苷在制备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3006832A (zh) * 2013-01-17 2013-04-03 陕西郝其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血小板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6831A (zh) * 2013-01-17 2013-04-03 陕西郝其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血小板胶囊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9720A (zh) * 2006-05-06 2006-12-20 安徽科创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升血小板片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CN102406652A (zh) * 2011-11-18 2012-04-11 新乡医学院 连翘苷在制备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3006832A (zh) * 2013-01-17 2013-04-03 陕西郝其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血小板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6831A (zh) * 2013-01-17 2013-04-03 陕西郝其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血小板胶囊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948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0740B (zh) 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制剂
CN100455291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三七药物组合物
CN102120020B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和子宫肌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7151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
CN104338044A (zh) 治疗妇科白带异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37159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30948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新用途
CN101804126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气血两虚、脾肾不足证的用途和制法
CN111375035B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肠溶制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02652774B (zh) 一种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免疫功能低下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
CN107308317B (zh) 一种防治辐射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52819B (zh) 一种妇炎康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959B (zh) 一种用于治疗白带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138084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494502A (zh) 一种用于血虚证补血的糖类组合物
CN103006832B (zh) 一种升血小板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8592A (zh) 一种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7300A (zh) 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8085A (zh) 一种可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0159C (zh) 一种益肾固冲调经止血药物
CN103263581A (zh) 用于降血糖的双参胶囊
CN104547738A (zh) 一种治疗肥胖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2797A (zh) 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中药及其应用
CN102872374B (zh) 辅助肿瘤化疗的中药组合物
CN115581749B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