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417A - 永磁体式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永磁体式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9417A
CN105009417A CN201380071576.0A CN201380071576A CN105009417A CN 105009417 A CN105009417 A CN 105009417A CN 201380071576 A CN201380071576 A CN 201380071576A CN 105009417 A CN105009417 A CN 105009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magnetic pole
permanent magnet
rotor portions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15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9417B (zh
Inventor
十时咏吾
田中敏则
立花知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09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9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02K1/2781Magnets shaped to vary the mechanical air gap between the magnets and the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06Magnetic cores, or permanent magn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k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在现有的使永磁体发生了偏斜的形状的转子中,为了使转子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使用针对磁体的两端增加厚度等结构,但会引起过量地增大厚度的情况。在由永磁体形成磁极并且该永磁体在轴向上发生了偏斜的转子(2)中,针对最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即,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2A)的正向的部位(F)以及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2B)的负向的部位(F),增大永磁体的厚度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Description

永磁体式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体式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在永磁体式旋转电机中,为了减小齿槽扭矩、扭矩波动这样的扭矩脉动,有时设为使磁极的位置在轴向上相对于电枢或磁子发生了变化的形状,即所谓的发生了偏斜的形状。例如,在转子中具有永磁体的永磁体旋转电机中,通过在轴向上对磁体进行分割后在周向上分别错开角度而进行配置,从而抵消在各个部位处产生的齿槽扭矩、扭矩波动这样的扭矩脉动,减小电动机整体的扭矩脉动。例如,在日本特开平6-24541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18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14050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进行了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45417号公报(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51847号公报(图3)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14050号公报(图5)
发明内容
在永磁体式旋转电机中,要求采用不引起永磁体的去磁的构造。通常,为了不引起去磁,使用将永磁体的端部加厚、或者使永磁体的矫顽磁力增加的结构。在现有技术的使永磁体发生了偏斜的形状下的转子中,为了使转子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使用针对磁体两端的上述结构,即,使用针对两端使厚度增加、或者针对两端使矫顽磁力提高的结构,但是,出现了使用过量地增大厚度、或者矫顽磁力过大的磁体的情况。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由永磁体形成磁极且该永磁体发生了偏斜的转子中,找出最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通过设为针对该位置局部地提高去磁耐力的构造,即设为增加该位置的磁体厚度、或者增加该位置的磁体的矫顽磁力的构造,从而得到下述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即,在转子中具有偏斜量,虽然对于转子的各部分或磁体单极而言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非对称,但作为转子整体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虽然转子的磁体重量较小或者是低矫顽磁力材料的磁体,但去磁耐力较大。
本发明所涉及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具备由永磁体形成多个磁极的转子,在该旋转电机中,在将所述转子的规定旋转方向设为表示磁极位置的机械角度的正向时,相对于所述转子的对轴向整体进行了平均的各磁极中心,关于构成转子的轴向的一部分的第1转子部,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向正向进行了偏移,并且,关于在与所述第1转子部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所述转子的轴向的一部分的第2转子部,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由此形成转子的各磁极整体,在所述磁极向所述转子的正向进行了偏移的所述第1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中,构成为在该磁体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与负向部分的端部相比去磁耐力更强的去磁耐力增强部分,在所述磁极向所述转子的负向进行了偏移的所述第2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中,构成为在该磁体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与正向部分的端部相比去磁耐力更强的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下述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即,在转子中具有偏斜量,虽然对于转子的各部分或磁体单极而言相对于正转和反转处于非对称,但转子整体相对于正转和反转处于对称,虽然转子的磁体重量较小或者是低矫顽磁力材料的磁体,但作为整体去磁耐力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通过q轴通电而正在旋转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中的定子磁动势与转子的相对位置的展开示意图。
图2是说明通过q轴通电而正在旋转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中的容易去磁的位置的展开示意图。
图3是说明通过弱励磁通电而正在旋转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中的定子磁动势与转子的相对位置的展开示意图。
图4是表示具有偏斜量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
图5(a)是说明转子具有偏斜量的情况下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向正向旋转时的定子磁动势与转子的相对位置的展开示意图,(b)是说明转子具有偏斜量的情况下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向负向旋转时的定子磁动势与转子的相对位置的展开示意图。
图6(a)是与实施方式1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b)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c)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
图7(a)是与实施方式2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b)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c)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
图8(a)是与实施方式3相关的具有3段偏斜量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b)是表示与实施方式3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c)是表示与实施方式3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未发生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d)是表示与实施方式3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
图9是与实施方式4相关的向正向发生偏斜的部位和向负向发生偏斜的部位在轴向上交替相连而形成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
图10(a)是与实施方式5相关的具有3段偏斜量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b)是表示与实施方式5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c)是表示与实施方式5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未发生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d)是表示与实施方式5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
图11是与实施方式6相关的向正向发生偏斜的部位和向负向发生偏斜的部位在轴向上交替相连而形成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
图12(a)是与实施方式7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b)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c)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
图13(a)是与实施方式8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b)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c)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5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基本事项的展开示意图以及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图6是与实施方式1相关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斜视图、以及表示转子的各部位中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
下面说明的是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转子具有永磁体而形成磁极,并且该永磁体发生了偏斜,在该转子中,永磁体中具有容易去磁的特定的位置。为了明确指出具有偏斜量的转子的容易去磁的位置,首先说明不具有偏斜量的转子的容易去磁的位置。
图1及图2是说明正在旋转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中的定子1的磁动势与转子2的相对位置的展开示意图。在图1及图2中,关于定子1的通电相位,表示出在转子2的磁极之间出现定子磁动势波形的基本波的峰值的相位,即q轴通电。
在此,作为表示永磁体的旋转方向位置的术语,将转子2的旋转方向侧称为旋转方向提前侧,将转子2的与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称为旋转方向滞后侧。即,在图1中,磁体的位置2a是旋转方向提前侧,位置2b是旋转方向滞后侧。
如图1所示,转子2的永磁体PM在旋转方向提前侧2a由于定子磁动势而受到引力,在旋转方向滞后侧2b由于定子磁动势而受到斥力,从而使转子2得到向旋转方向旋转的力即扭矩。换言之,转子2的永磁体在旋转方向提前侧2a从定子受到使磁体磁通增强的方向的磁场,另外,在旋转方向滞后侧2b从定子1受到使磁体磁通削弱的方向的磁场。
图2中示出该情形。由于转子2的永磁体在转子2的旋转方向滞后侧2b从定子1受到使磁体磁通削弱的方向的磁场,所以旋转方向滞后侧2b最容易去磁。在图2中,容易去磁的位置用标号D表示。
此外,上述为q轴通电时的考量,但转子2的永磁体在转子2的旋转方向滞后侧2b容易去磁这一点在弱励磁时也是同样的。
图3中示出说明通过弱励磁通电而正在旋转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中的定子磁动势与转子2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在使永磁体的磁通削弱的通电即弱励磁通电中,永磁体更容易去磁。在弱励磁通电中,转子位置相对于定子磁动势而滞后。因此,根据图3可知,定子磁动势的峰值从磁体的极间L到达相对于磁体的极间L处于提前侧的磁体的、滞后侧的部位处,其结果,磁体的旋转方向滞后侧与q轴通电时相比更容易去磁。在图3中,容易去磁的位置用标号D表示。
通过上述为止的说明,描述了在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不具有偏斜量的转子中旋转方向滞后侧容易去磁的现象。下面,说明具有偏斜量的转子中的容易去磁的位置。
图4中示出具有2段偏斜量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转子2。在图4所示的转子2中,将一个轴端21称为轴端A,另一个轴端22称为轴端B,将从轴端A向轴端B的方向观察时的沿逆时针的方向称为正向。在转子2整体中,将通过2段偏斜量向正向偏移了的部位称为转子部2X,向负向偏移了的部位称为转子部2Y。在转子2向正向旋转时,转子部2X成为旋转方向提前侧的部位,转子部2Y成为旋转方向滞后侧的部位。相反地,在转子2向负向旋转时,转子部2X成为旋转方向滞后侧的部位,转子部2Y成为旋转方向提前侧的部位。
图5中示出说明在转子具有偏斜量的情况下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中的定子磁动势与转子2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通电是q轴通电。图5(a)表示向正向的旋转时。在此,转子部2Y相对于转子部2X滞后。如在不具有偏斜量的转子中进行的说明所示,永磁体在滞后侧的位置处容易引起去磁,而在发生了2段偏斜的转子中,与转子部2X相比,转子部2Y的滞后侧更容易引起去磁。
另外,图5(b)表示向负向的旋转时。在此,与正向旋转时相比,提前侧和滞后侧变得相反,转子部2X相对于转子部2Y滞后。在图5(b)中,转子部2X滞后,因此在转子部2X的滞后侧容易引起去磁。
如果综合考虑正向旋转时的考量和负向旋转时的考量,则可知形成了如下构造,即,作为转子整体,在向正向偏移了的部分即转子部2X的正向部分、以及向负向偏移了的部分即转子部2Y的负向部分处,容易引起去磁。
在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偏斜量的转子中,并未明确指出如前述所示的与偏斜量相伴随的特别容易发生去磁的位置,为了提高对去磁的耐力,通常对各磁体的两个端部实施提高去磁耐力的处理。具体来说,采用了下述方法,即,通过增加磁体两端部的厚度,从而仅在两端部局部地增加磁体的磁导系数,或者对两端部局部地使用矫顽磁力大的磁体。实际上,在具有偏斜量的转子中,容易引起去磁的不是磁体的两端部,而是一个端部,因而产生了下述情况,即,超出需要地增加磁体重量、增加磁体部件、或者扩大使磁体的矫顽磁力提高的范围。
图6是与实施方式1相关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转子2的图。图6(a)中示出转子2的斜视图,图6(b)和图6(c)中示出转子2的各部位中的截面的形状。如图6(a)所示,转子2的形成各磁极的磁体在轴向上以2段发生了偏斜。
如图所示,在将一个轴端21称为轴端A,另一个轴端22称为轴端B,在从轴端A向轴端B观察,将沿逆时针的方向称为该转子的正向时,将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称为转子部2A,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称为转子部2B。
图6(b)中示出转子部2A,图6(c)中示出转子部2B。图6(a)(b)(c)中示出磁极间的中心位置C。
在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2A中,正向的端部F与负向的端部相比磁体厚度变大,在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2B中,负向的端部F与正向的端部相比磁体厚度变大。在增加了磁体厚度的部位,定子1与转子2之间的空隙长度也变短,因此磁体的磁导系数增加,去磁耐力提高。针对上文中明确指出的容易引起去磁的部位,即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2A的正向的部位、以及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2B的负向的部位F,通过增加磁体的厚度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从而能够使转子2具有偏斜效果,并且作为整体提高去磁耐力。
另外,与将磁体的两端部同时加厚相比,能够减小磁体的重量,能够得到成本低的转子。此外,针对各磁体,增加了端部的厚度的部位仅是一个端部,因此各磁体以及转子部2A、转子部2B的各个单体成为相对于正转和反转处于非对称的构造,但由于转子部2A和转子部2B成为相互轴对称的构造,所以作为转子整体,成为相对于正转和反转处于对称的构造。因此,在向正反两个方向对旋转电机进行驱动时,控制性优异。
此外,图6示出了转子的磁极数是8个极的情况,但磁极数当然不限于8个极,也可以是任意的磁极数。
该实施方式1具备如下结构,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结构)
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定子和转子2,该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及绕组,该转子2具有永磁体PM,该永磁体PM在圆筒状的转子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磁极,
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
在转子2中,将旋转电机的一侧的轴端21设为A,另一个轴端22设为B,在将从A向B的方向观察时的沿逆时针的方向设为表示磁极位置的机械角度的正向时,相对于该转子2的对轴向整体进行了平均的各磁极中心C,
关于构成转子2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2A,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正向进行了偏移,并且,
关于在与转子部2A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转子2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2B,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由此形成转子2的各磁极整体,
在构成该转子2的向正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2A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F相对于负向部分的端部厚度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在构成该转子2的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2B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F相对于正向部分的端部厚度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效果)
(1)得到具有偏斜效果并且不易引起去磁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2)得到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3)通过仅在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增大磁体的厚度,从而得到磁体的重量较小、成本低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实施方式2
参照图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7是与实施方式2相关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结构说明图。图7(a)中示出转子3的斜视图,图7(b)和图7(c)中示出该转子的各部位中的横截面形状。
如图7(a)所示,转子3的形成各磁极的磁体在轴向上以2段发生了偏斜。如图所示,作为一个轴端31和另一个轴端32,在从轴端31观察轴端32,将沿逆时针的方向称为该转子3的正向时,将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称为转子部3A,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称为转子部3B。
图7(b)中示出转子部3A的横截面形状,图7(c)中示出转子部3B的横截面形状。另外,图7(a)(b)(c)中示出磁极间的中心位置C。
在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3A中,正向的端部与负向的端部相比,增大了磁体的矫顽磁力,在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3B中,负向的端部与正向的端部相比,增大磁体的矫顽磁力。在图中,对增大了矫顽磁力的部位进行阴影显示,用标号G表示。
此外,作为增大磁体端部的矫顽磁力的手段,既可以使用在单一磁体中仅在端部增大了矫顽磁力的磁体,也可以使用矫顽磁力不同的多个部件,在要增大矫顽磁力的一侧的端部配置矫顽磁力大的磁体。通过在容易引起去磁的部位局部地使用增大了矫顽磁力的磁体材料,从而不需要使用增大两端部或磁体整体的矫顽磁力等的超出需要地增大了矫顽磁力的磁体,从而得到成本低的转子。另外,通过增大矫顽磁力,磁体的残留磁体密度一般会变小,因此不超出需要地增大矫顽磁力还具有提高磁体的磁通的效果。
该实施方式2具备如下结构,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结构)
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定子和转子3,该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及绕组,该转子3具有永磁体PM,该永磁体PM在圆筒状的转子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磁极,
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
在转子3中,将旋转电机的一侧的轴端31设为A,另一个轴端32设为B,在将从A向B的方向观察时的沿逆时针的方向设为表示磁极位置的机械角度的正向时,相对于该转子3的对轴向整体进行了平均的各磁极中心C,
关于构成转子3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3A,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正向进行了偏移,并且,
关于在与转子部3A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转子3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3B,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由此形成转子3的各磁极整体,
在构成该转子3的向正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2A的永磁体PM中,
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G相对于负向部分的端部将矫顽磁力设得较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在构成该转子2的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2B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G相对于正向部分的端部将矫顽磁力设得较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效果)
(1)得到具有偏斜效果并且不易引起去磁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2)得到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3)通过仅针对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增大矫顽磁力,从而得到不超出需要地增大磁体的矫顽磁力的、成本低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实施方式3
参照图8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8是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转子相关的斜视图、以及表示转子的各部位中的横截面形状的简化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在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转子中,转子的2个部位在轴向上相连,转子具有偏斜量的情况,而在大于或等于3段的部位相连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通过与上述相同地进行考量,无论转子的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数量如何,在轴向上观察各部位时,相对于转子整体的磁极位置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磁体的正向的位置、或者相对于转子整体的磁极位置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磁体的负向的位置成为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
图8中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具有3段偏斜量的转子。图8(a)中示出转子4的斜视图,图8(b)(c)(d)中示出该转子4的各部位即转子部4A、转子部4B、以及转子部4C中的截面形状。转子部4A向正向发生了偏斜,转子部4B向负向发生了偏斜,转子部4C的各磁极与转子整体的磁极位置相同。
另外,转子部4A的向正向的偏斜角度和转子部4B的向负向的偏斜角度相同。该转子4中最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是转子部4A的正向的位置F和转子部4B的负向的位置F。通过针对容易引起去磁的转子部4A的正向的位置F和转子部4B的负向的位置F增加磁体的厚度,从而得到与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转子2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偏斜量的段数较多,所以能够得到进一步抑制了齿槽扭矩、扭矩波动这样的扭矩脉动的转子。
在上述说明中,对具有3段偏斜量的转子进行了描述,而在具有大于或等于4段偏斜量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能够适用本发明。即,在轴向上观察各部位时,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磁体的正向的位置、和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磁体的负向的位置是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因此,通过针对该位置增加磁体的厚度,从而能够使转子具有偏斜效果并且提高去磁耐力。
该实施方式3具备如下结构,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结构)
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定子和转子4,该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及绕组,该转子4具有永磁体PM,该永磁体PM在圆筒状的转子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磁极,
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
转子4由具有大于或等于3段偏斜量的转子部4A、4B、4C构成,
在转子4中,将旋转电机的一侧的轴端41设为A,另一个轴端42设为B,在将从A向B的方向观察时的沿逆时针的方向设为表示磁极位置的机械角度的正向时,
相对于该转子4的对轴向整体进行了平均的各磁极中心C,
关于构成转子4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4A,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正向进行了偏移,并且,
关于在与转子部4A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转子4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4B,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负向进行了偏移,而且,
关于在与转子部4A及转子部4B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转子4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4C,其各磁极位置设为与各磁极中心C一致,并且将转子部4C配置在转子部4A与转子部4B之间,由此形成转子4的各磁极整体,
在构成该转子4的向正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4A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F相对于负向部分的端部厚度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在构成该转子4的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4B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F相对于正向部分的端部厚度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效果)
(1)得到具有偏斜效果并且不易引起去磁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2)得到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3)通过仅在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增大磁体的厚度,从而得到磁体的重量较小、成本低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4)得到更大的偏斜效果。
实施方式4
参照图9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图9是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转子相关的斜视图。
图9中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转子部5A和转子部5B在轴向上交替相连而形成的转子5,转子部5A构成相对于转子整体的磁极位置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转子部5B构成相对于转子整体的磁极位置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如图9所示,通过增大构成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转子部5A的正向的位置F、和构成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转子部5B的负向的位置F的磁体的厚度,从而得到与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转子2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在轴向上也是处于对称的构造,所以还具有能够防止推力(thrust)发生,延长轴承的寿命的效果。
该实施方式4具备如下结构,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结构)
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定子和转子5,该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及绕组,该转子5具有永磁体PM,该永磁体PM在圆筒状的转子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磁极,
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
在转子5中,将旋转电机的一侧的轴端51设为A,另一个轴端52设为B,在将从A向B的方向观察时的沿逆时针的方向设为表示磁极位置的机械角度的正向时,
相对于该转子5的对轴向整体进行了平均的各磁极中心C,
关于构成转子5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5A,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正向进行了偏移,并且,
关于在与转子部5A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转子5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5B,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负向进行了偏移,而且,
在不同的轴向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多个转子部5A和转子部5B,并且在设置有多个的转子部5A之间对设置有多个的转子部5B中的至少一部分即全部或一部分进行配置,由此形成转子2的各磁极整体,
在该转子5的向正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F相对于负向部分的端部厚度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在该转子4的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F相对于正向部分的端部厚度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效果)
(1)得到具有偏斜效果并且不易引起去磁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2)得到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3)通过仅在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增大磁体的厚度,从而得到磁体的重量较小、成本低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4)得到更大的偏斜效果,并且能够减小推力。
实施方式5
参照图10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图10中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具有3段偏斜量的转子6。图10(a)中示出转子6的斜视图,图10(b)(c)(d)中示出该转子6的各部位即转子部6A、转子部6B、以及转子部6C中的截面形状。转子部6A相对于转子整体的磁极位置向正向发生了偏斜,转子部6B向负向发生了偏斜,转子部6C的各磁极与转子整体的磁极位置相同。另外,转子部6A的向正向的偏斜角度和转子部6B的向负向的偏斜角度相同。
该转子6中最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是转子部6A的正向的位置G和转子部6B的负向的位置G。通过针对容易引起去磁的转子部6A的正向的位置G和转子部6B的负向的位置G增大矫顽磁力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从而得到与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转子3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偏斜量的段数较多,所以能够得到进一步抑制了齿槽扭矩、扭矩波动这样的扭矩脉动的转子。
在上述说明中,对具有3段偏斜量的转子进行了描述,但在具有大于或等于4段偏斜量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即,在轴向上观察各部位时,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磁体的正向的位置、和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磁体的负向的位置是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因此,通过针对该位置增大矫顽磁力,从而能够使转子具有偏斜效果并且提高去磁耐力。
该实施方式5具备如下结构,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结构)
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定子和转子6,该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及绕组,该转子6具有永磁体PM,该永磁体PM在圆筒状的转子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磁极,
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
转子6由具有大于或等于3段偏斜量的转子部6A、6B、6C构成,
在转子6中,将旋转电机的一侧的轴端61设为A,另一个轴端62设为B,在将从A向B的方向观察时的沿逆时针的方向设为表示磁极位置的机械角度的正向时,
相对于该转子6的对轴向整体进行了平均的各磁极中心C,
关于构成转子6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4A,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正向进行了偏移,并且,
关于在与转子部6A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转子6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6B,其各磁极位置向负向进行了偏移,而且,
关于在与转子部6A及转子部6B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转子6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4C,将其各磁极位置设为与各磁极中心C一致,并且将转子部4C配置在转子部6A与转子部6B之间,由此形成转子6的各磁极整体,
在构成该转子6的向正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6A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G相对于负向部分的端部矫顽磁力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在构成该转子4的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6B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G相对于正向部分的端部矫顽磁力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效果)
(1)得到具有偏斜效果并且不易引起去磁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2)得到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3)通过仅针对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增大磁体的矫顽磁力,从而得到磁体的重量较小、成本低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4)得到更大的偏斜效果。
实施方式6
参照图1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图11中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转子部7A和转子部7B在轴向上交替相连而形成的转子7,转子部7A构成相对于转子整体的磁极位置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转子部7B构成相对于转子整体的磁极位置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
如图11所示,针对构成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转子部7A的形成磁极的永磁体PM的正向的位置、和构成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部位的转子部7B的形成磁极的永磁体PM的负向的位置,通过增大上述位置的磁体的矫顽磁力(用标号G表示矫顽磁力较大的位置),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从而得到与在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转子3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在轴向上也是处于对称的构造,所以能够防止推力发生,延长轴承的寿命。
该实施方式6具备如下结构,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结构)
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定子和转子7,该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及绕组,该转子7具有永磁体PM,该永磁体PM在圆筒状的转子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磁极,
在转子7中,将旋转电机的一侧的轴端71设为A,另一个轴端72设为B,在将从A向B的方向观察时的沿逆时针的方向设为表示磁极位置的机械角度的正向时,相对于该转子7的对轴向整体进行了平均的各磁极中心C,关于构成转子7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7A,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正向进行了偏移,并且,
关于在与转子部7A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转子7的轴向的一部分的转子部7B,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C向负向进行了偏移,而且,
在不同的轴向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多个转子部7A和转子部7B,并且在设置有多个的转子部7A、7A之间对设置有多个的转子部7B、7B中的至少一部分即全部或一部分进行配置,由此形成转子7的各磁极整体,
在构成该转子7的向正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7A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G相对于负向部分的端部矫顽磁力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在构成该转子7的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转子部7B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PM中,在该磁体PM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G相对于正向部分的端部矫顽磁力变大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效果)
(1)得到具有偏斜效果并且不易引起去磁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2)得到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3)通过仅针对容易引起去磁的位置增大磁体的矫顽磁力,从而得到磁体的重量较小、成本低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4)得到更大的偏斜效果,并且能够减小推力。
实施方式7
参照图1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
图12示出埋入磁体型旋转电机的转子,转子2在分别构成转子部2A、2B的转子铁心中埋入有形成磁极的永磁体PM。
即,如图所示,在构成转子部2A、2B的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内侧,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孔(图中是8个),在各个孔中插入有永磁体PM。
在此情况下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在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2A中,正向的端部F与负向的端部相比磁体厚度变大,在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2B中,负向的端部F与正向的端部相比磁体厚度变大。
在实施方式1中,在图6中对表面磁体型旋转电机进行了说明,但由实施方式1所示的效果不限于在表面磁体型旋转电机中发挥,在埋入磁体型旋转电机中也同样地发挥该效果。
另外,通过将永磁体埋入转子铁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去磁耐力。这是因为,由成为永磁体去磁的原因的定子磁动势所产生的磁通的一部分,穿过永磁体外径侧的转子铁心,因此对永磁体的影响减小。
因此,通过将转子设为埋入磁体式,从而能够得到去磁耐力更高的旋转电机。
实施方式8
参照图13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
图13示出埋入磁体型旋转电机的转子,转子2在分别构成转子部2A、2B的转子铁心中埋入有形成磁极的永磁体PM。
即,如图所示,在构成转子部2A、2B的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内侧,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孔(图中是8个),在各个孔中插入有永磁体PM。
在此情况下也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在向正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3A中,正向的端部与负向的端部相比增大了磁体的矫顽磁力,在向负向发生了偏斜的转子部3B中,负向的端部与正向的端部相比增大了磁体的矫顽磁力。在图中,对增大了矫顽磁力的部位进行阴影显示,用标号G表示。
在实施方式2中,在图7中对表面磁体型旋转电机进行了说明,但由实施方式2所示的效果不限于在表面磁体型旋转电机中发挥,在埋入磁体型旋转电机中也同样地发挥该效果。
另外,如实施方式7所述,通过将永磁体埋入转子铁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去磁耐力。
如以上所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是具备定子和转子的旋转电机,该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及绕组,该转子具有永磁体,该永磁体在圆筒状的转子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磁极,在转子中,将旋转电机的一侧的轴端设为A,另一个轴端设为B,在将从A向B的方向观察时的沿逆时针的方向设为表示磁极位置的机械角度的正向时,相对于该转子的对轴向整体进行了平均的各磁极中心,关于转子的轴向的一部分,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向正向进行了偏移,并且,关于转子的轴向的一部分,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由此形成转子的各磁极整体,在向该转子的正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永磁体中,在各磁极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相对于负向部分的端部将厚度变大或者将矫顽磁力变大,从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在向该转子的负向进行了偏移的部分的永磁体中,在各磁极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相对于正向部分的端部将厚度变大或者将矫顽磁力变大,从而构成去磁耐力增强部分,因而得到如下的效果。
能够得到下述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即,在转子中具有偏斜量,虽然对于转子的各部分或磁体单极而言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非对称,但作为转子整体相对于正反旋转处于对称,虽然转子的磁体重量较小或者是低矫顽磁力材料的磁体,但作为整体去磁耐力较大。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自由组合,或者对各实施方式适当进行变形、省略。
标号的说明
1定子,2转子,2a旋转方向提前侧,2b旋转方向滞后侧,
21轴端A,22轴端B,2X、2Y转子部,
2A、2B转子部,3转子,31轴端A,32轴端B,
3A、3B转子部,4转子,41轴端A,42轴端B,
4A、4B、4C转子部,5转子,51轴端A,52轴端B,
6转子,61轴端A,62轴端B,6A、6B、6C转子部,
7转子,71轴端A,72轴端B,7A、7B转子部,
PM永磁体,C转子整体的磁极间中心,D容易去磁的位置,
G矫顽磁力大的位置。

Claims (6)

1.一种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其具备由永磁体形成多个磁极的转子,
该永磁体式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转子的规定旋转方向设为表示磁极位置的机械角度的正向时,相对于所述转子的对轴向整体进行了平均的各磁极中心,关于构成转子的轴向的一部分的第1转子部,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向正向进行了偏移,并且,关于在与所述第1转子部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所述转子的轴向的一部分的第2转子部,其各磁极位置相对于各磁极中心向负向进行了偏移,由此形成转子的各磁极整体,在所述磁极向所述转子的正向进行了偏移的所述第1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中,构成为在该磁体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与负向部分的端部相比去磁耐力更强的去磁耐力增强部分,在所述磁极向所述转子的负向进行了偏移的所述第2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中,构成为在该磁体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与正向部分的端部相比去磁耐力更强的去磁耐力增强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磁极向所述转子的正向进行了偏移的所述第1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中,在该磁体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相对于负向部分的端部厚度变大,在所述磁极向所述转子的负向进行了偏移的所述第2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中,在该磁体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相对于正向部分的端部厚度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磁极向所述转子的正向进行了偏移的所述第1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中,在该磁体的周向上正向部分的端部相对于负向部分的端部将矫顽磁力设得较大,在所述磁极向所述转子的负向进行了偏移的所述第2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中,在该磁体的周向上负向部分的端部相对于正向部分的端部将矫顽磁力设得较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将在与所述第1转子部及所述第2转子部不同的轴向位置处构成所述转子的轴向的一部分的第3转子部设为,其各磁极位置与所述各磁极中心一致,将所述第3转子部配置在所述第1转子部与所述第2转子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不同的轴向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1转子部和所述第2转子部,并且在设置有多个的所述第1转子部之间对设置有多个的所述第2转子部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体式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子中,在构成所述第1转子部及所述第2转子部的转子铁心中,分别埋入有所述第1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以及所述第2转子部的形成所述磁极的永磁体。
CN201380071576.0A 2013-01-28 2013-12-09 永磁体式旋转电机 Active CN105009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2902 2013-01-28
JP2013-012902 2013-01-28
PCT/JP2013/082948 WO2014115435A1 (ja) 2013-01-28 2013-12-09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9417A true CN105009417A (zh) 2015-10-28
CN105009417B CN105009417B (zh) 2018-05-01

Family

ID=51227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1576.0A Active CN105009417B (zh) 2013-01-28 2013-12-09 永磁体式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12204B2 (zh)
JP (1) JP5805334B2 (zh)
CN (1) CN105009417B (zh)
DE (1) DE112013006518T5 (zh)
TW (1) TWI502858B (zh)
WO (1) WO201411543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0286A (zh) * 2016-07-13 2016-11-23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永磁电机
CN111108665A (zh) * 2017-10-06 2020-05-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9496B2 (ja) * 2014-09-30 2017-08-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子および回転機
JP6447206B2 (ja) * 2015-02-10 2019-01-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070040A (ja) * 2015-09-29 2017-04-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三相回転電機
US11005313B2 (en) * 2016-11-21 2021-05-11 Unison Industries, Llc Skewed rotor designs for hybrid homopolar electrical machines
CN110100373B (zh) * 2016-12-28 2022-04-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和马达
JP2019004552A (ja) * 2017-06-13 2019-01-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気機械
DE102018126570A1 (de) * 2018-10-25 2020-04-3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Rotor
DE102019216273A1 (de) * 2019-10-23 2021-04-2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8900A (ja) * 1999-03-26 2000-10-06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ロータ
JP2002142426A (ja) * 2000-10-30 2002-05-17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US20040207280A1 (en) * 2003-04-21 2004-10-21 Eaton Corporation Brushless DC motor with stepped skewed rotor
JP2009268204A (ja) * 2008-04-23 2009-11-12 Toyota Motor Corp Ipmモータ用ロータとipmモータ
CN102306966A (zh) * 2011-09-14 2012-01-04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
CN202395553U (zh) * 2011-12-02 2012-08-22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段错开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8653B2 (ja) * 1991-02-15 1999-05-10 アスモ株式会社 直流電動機
US5434549A (en) * 1992-07-20 1995-07-18 Tdk Corporation Moving magnet-type actuator
JP3304588B2 (ja) 1993-02-18 2002-07-22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永久磁石付ロー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599066B2 (ja) 1995-03-08 2004-12-0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永久磁石形回転電機
JP2001314050A (ja) 2000-04-27 2001-11-09 Sony Corp Acサーボ・モータ
JP2002354727A (ja) * 2001-05-21 2002-12-06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を埋設した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4065829B2 (ja) * 2003-10-10 2008-03-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式回転子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2899246Y (zh) * 2006-04-27 2007-05-09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换向电机的转子组件结构
US8421292B2 (en) * 2007-03-27 2013-04-16 Hitachi Metals, Lt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having composite magne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238231B2 (ja) * 2007-11-28 2013-07-17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CN101572451A (zh) * 2008-04-28 2009-11-04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及其转子
JP5305887B2 (ja) * 2008-12-18 2013-10-02 株式会社東芝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2010166683A (ja) 2009-01-15 2010-07-29 Fujitsu General Ltd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JP5542423B2 (ja) * 2009-12-22 2014-07-09 東芝産業機器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CN201966709U (zh) * 2010-12-28 2011-09-0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斜磁条的转子组件结构
CN202679105U (zh) * 2012-03-28 2013-01-16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的磁石安装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8900A (ja) * 1999-03-26 2000-10-06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ロータ
JP2002142426A (ja) * 2000-10-30 2002-05-17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US20040207280A1 (en) * 2003-04-21 2004-10-21 Eaton Corporation Brushless DC motor with stepped skewed rotor
JP2009268204A (ja) * 2008-04-23 2009-11-12 Toyota Motor Corp Ipmモータ用ロータとipmモータ
CN102306966A (zh) * 2011-09-14 2012-01-04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
CN202395553U (zh) * 2011-12-02 2012-08-22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多段错开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0286A (zh) * 2016-07-13 2016-11-23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永磁电机
CN106160286B (zh) * 2016-07-13 2018-07-24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永磁电机
CN111108665A (zh) * 2017-10-06 2020-05-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1108665B (zh) * 2017-10-06 2022-07-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3006518T5 (de) 2015-10-15
US9912204B2 (en) 2018-03-06
JP5805334B2 (ja) 2015-11-04
JPWO2014115435A1 (ja) 2017-01-26
TWI502858B (zh) 2015-10-01
TW201440390A (zh) 2014-10-16
US20150270750A1 (en) 2015-09-24
CN105009417B (zh) 2018-05-01
WO2014115435A1 (ja)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9417A (zh) 永磁体式旋转电机
JP5359192B2 (ja) 異方性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JP5806073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804343B2 (ja) モータのコア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
JP5228316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回転電機
JP2007068357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TWI555307B (zh) Permanent magnet motor
JP5533879B2 (ja) 永久磁石形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US20110163618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2009050099A (ja) 回転子コア、永久磁石回転子および永久磁石形同期回転電機
JP2007014178A (ja) ロータ
JP2020188611A (ja) ロ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モータ
JP5589418B2 (ja) 永久磁石形回転機の製造方法
JP5526495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CN107078617A (zh) 双定子型旋转器
JP4678321B2 (ja)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
JP2006333656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JP4855747B2 (ja) 永久磁石型リラクタンス回転電機
KR102491659B1 (ko) 영구자석 내측 배치형 비엘디씨 모터
JP5307328B2 (ja) ステータ構造
JP4080273B2 (ja)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型電動機
JP2013059178A (ja) 磁気ギア
JP2008187802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回転電機
JP5895429B2 (ja) 埋込磁石形回転電機
JP2010063283A (ja) 永久磁石形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