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4353B - 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4353B
CN104984353B CN201410658959.4A CN201410658959A CN104984353B CN 104984353 B CN104984353 B CN 104984353B CN 201410658959 A CN201410658959 A CN 201410658959A CN 104984353 B CN104984353 B CN 104984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denoside
phosphatide
solid dispersions
phosphatide complexes
complex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89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4353A (zh
Inventor
唐岚
傅璐璐
裘帅波
徐兴
单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4106589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84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4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4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4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4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由按如下质量比的组分制成:栀子苷:磷脂:水溶性载体=1:(2~6):(6~35),其中栀子苷与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质量比为1:(1.88~5.4)。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通过控制栀子苷与磷脂中PC含量的质量比来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并以共聚维酮S‑630或泊洛沙姆188为载体将栀子苷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制成固体分散体;该剂型不仅改善了磷脂复合物中栀子苷的体外溶出,还显著提高了磷脂复合物中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具备了一定的成药性。一步法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有利于工业化的放大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水溶性载体制备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
背景技术
栀子苷(Geniposide)是中药栀子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栀子苷为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7H24O10,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栀子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包括保肝利胆、神经系统保护、降血糖、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尽管栀子苷的生物活性较多,但是栀子苷的脂溶性低,透过脂质生物膜的能力较差,从而导致栀子苷的吸收较差,有文献报道栀子苷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只有9.74%,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
磷脂复合物是1989年由意大利学者在研究多酚提取液与卵磷脂化学反应时发现并首次提出的。经研究发现,药物与磷脂形成复合物之后能明显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促进药物的跨膜吸收,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所以,将磷脂复合物作为载药系统与栀子苷结合应用,可以提高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具备了实现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然而,目前关于栀子苷磷脂复合物的研究成果相当稀少,经检索发现只有一篇文献提及,即郑琴、岳鹏飞、王木生等人在《栀子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年42卷第3期)中提出的技术方案:将纯度为20%的大豆卵磷脂溶于THF(四氢呋喃)中,按比例加入栀子苷后混匀,55℃下磁力搅拌至澄明,挥除有机溶剂,剩余物低温减压干燥后用氯仿溶解,过滤,滤饼用氯仿洗涤,备用。合并滤液及洗液,回收氯仿,剩余物60℃减压干燥24h,得到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复合率达到95.3%。该技术方案制得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虽然亲脂性得到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如下不足之处:①未提及栀子苷磷脂复合物体外溶出情况及对栀子苷体内吸收的改善效果。因为栀子苷为水溶性药物,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体外溶出会变慢,因此有可能会影响成药性。②制备过程中采用THF为溶剂,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综上所述,如何开发一种溶出度好、生物利用度高、具备成药性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产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目前发表的文献,都是以复合率作为判定磷脂复合物是否制备成功的评价指标,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复合率高并不意味着生物利用度也高,只有栀子苷和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PC)的质量比达到一定的比值,所制备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才能有效地促进体内吸收,具体见表1。
表1PC比例与栀子苷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及生物利用度关系
由表1可见,当栀子苷与PC质量比为1:2.4时,复合率有极大值,但药动结果表明生物利用度(AUC)的极大值出现在栀子苷与PC质量比为1:2.88时,而且栀子苷与PC质量比低于或高于1:2.88时,口服生物利用度都有所下降。说明吸收的促进与复合率之间无直接相关性,而与栀子苷和PC的质量比相关。
此外,发明人经比较栀子苷、PC60磷脂复合物和PC94磷脂复合物的累积溶出曲线(如图2所示),发现栀子苷形成磷脂复合物与未形成磷脂复合物相比,其溶出明显降低,PC60磷脂复合物和PC94磷脂复合物在45min累积溶出百分率均低于60%。说明栀子苷形成磷脂复合物的溶出度差,所以发明人考虑将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增加溶出速率和溶出度。
基于上述研发思路,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由按如下质量比的组分制成:栀子苷:磷脂:水溶性载体=1:(2~6):(6~35),其中栀子苷与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质量比为1:(1.88~5.4)。
优选的,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含量至少为60%。
优选的,水溶性载体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共聚维酮、泊洛沙姆、聚乙烯聚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磷脂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天然磷脂、合成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的,磷脂选自大豆磷脂、蛋黄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固体分散体由按如下质量比的组分制成:栀子苷:磷脂:水溶性载体=1:(2~5):(9~24);水溶性载体为共聚维酮S-630或泊洛沙姆188;栀子苷与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质量比为1:(1.88~5.4),且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含量为60~94%。
一种制备如前所述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处方量的栀子苷、磷脂、水溶性载体,加入到无水乙醇溶解,在20~40℃磁力搅拌1~1.5h后,干燥,即得。
本发明中,共聚维酮为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与醋酸乙烯酯(VA)的线性共聚物(简称PVP/VA)。由于共聚维酮分子是PVP和VA的共聚结构,因此它兼具了PVP和VA的性质。共聚维酮保留了PVP良好的水溶性、粘结性和成膜性,又比PVP具有相对低得多的吸水性和更为宽广的溶解性能、更好的塑性和更强的表面活性。泊洛沙姆(Poloxamer)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商品名为普兰尼克(Pluronic)。这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白色或微黄色半透明固体。泊洛沙姆在乙醇或水中易溶,在醋酸乙酯中溶解,在乙醚或石油醚中几乎不溶。以共聚维酮S-630或为泊洛沙姆188载体制备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经实验验证发现能够显著增加栀子苷的磷脂复合物的溶出度,同时还能改善磷脂复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同时,选用PC含量高的磷脂制备复合物,既可以降低磷脂的用量,提高复合物载药量,又能确保有效地提高栀子苷的体内生物利用度,优选PC≥60%的磷脂。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的方法,为一步法工艺,即直接制备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从体外溶出实验表明,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两步法即先制备磷脂复合物,再进一步制备固体分散体)得到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其体外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度都比较相近。但是,药代动力学实验考察发现,这两种方法存在显著差异:采用一步法制备的产物对吸收的促进更为明显,与栀子苷相比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3.23%,与磷脂复合物相比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3.88%,而采用两步法制备的产物分别与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对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只有124.27%和112.38%(具体详见实验例7)。因此,优选一步法作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通过控制栀子苷与磷脂中PC含量的质量比来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并以共聚维酮S-630或泊洛沙姆188为载体将栀子苷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制成固体分散体;该剂型与现有的栀子苷、栀子苷与磷脂的物理混合物、栀子苷磷脂复合物相比,体外溶出在45min内均可溶出80%以上,使得本剂型中的药效成分栀子苷兼具溶出快和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具备了一定的成药性。而且,一步法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工业化的放大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图:栀子苷(A)、磷脂(B)、栀子苷与磷脂的物理混合物(1:2,w/w)(C)、栀子苷磷脂复合物(1:2,w/w)(D)
图2:栀子苷及磷脂复合物累积溶出曲线。
图3:以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的不同比例固体分散体累积溶出曲线,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共聚维酮S630=1:0~1:4
图4: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的不同比例固体分散体累积溶出曲线,栀子苷磷脂复合物:泊洛沙姆188=1:0~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处方:栀子苷0.5g,大豆磷脂1.0g(PC含量为94%),共聚维酮S-6304.5g
制备工艺:取栀子苷0.5g,大豆磷脂1.0g,共聚维酮S-6304.5g,溶于50mL无水乙醇中,20℃条件下磁力搅拌1h,采用溶剂-减压干燥法,将反应结束的混合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上,40℃下减压蒸发除去反应溶剂,再真空干燥过夜,粉碎,过筛即得。
实施例2
处方:栀子苷0.5g,大豆磷脂2.0g(PC含量为60%),共聚维酮S-6307.5g
制备工艺:取栀子苷0.5g,大豆磷脂2.0g,共聚维酮S-6307.5g,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40℃条件下磁力搅拌1.5h,采用溶剂-减压干燥法,将反应结束的混合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上,50℃下减压蒸发除去反应溶剂,再真空干燥过夜,粉碎,过筛即得。
实施例3
处方:栀子苷0.5g,大豆磷脂1.5g(PC含量为90%),泊洛沙姆1884g
制备工艺:取栀子苷0.5g,大豆磷脂1.5g,泊洛沙姆1884g,溶于50mL无水乙醇中,25℃条件下磁力搅拌1h,采用溶剂-减压干燥法,将反应结束的混合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上,40℃下减压蒸发除去反应溶剂,再真空干燥过夜,粉碎,过筛即得。
实施例4
处方:栀子苷0.5g,蛋黄磷脂2.5g(PC含量为80%),泊洛沙姆18812g
制备工艺:取栀子苷0.5g,蛋黄磷脂2.5g,泊洛沙姆18812g,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35℃条件下磁力搅拌1.5h,采用溶剂-减压干燥法,将反应结束的混合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上,40℃下减压蒸发除去反应溶剂,再真空干燥过夜,粉碎,过筛即得。
实施例5
处方:栀子苷0.5g,蛋黄磷脂3g(PC含量为90%),泊洛沙姆1887g
制备工艺:取栀子苷0.5g,蛋黄磷脂3g,泊洛沙姆1887g,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25℃条件下磁力搅拌1h,采用溶剂-减压干燥法,将反应结束的混合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上,40℃下减压蒸发除去反应溶剂,再真空干燥过夜,粉碎,过筛即得。
实施例6
处方:栀子苷0.5g,蛋黄磷脂1.0g(PC含量为94%),共聚维酮S-6303.0g
制备工艺:取栀子苷0.5g,蛋黄磷脂1.0g,共聚维酮S-6303.0g,溶于50mL无水乙醇中,20℃条件下磁力搅拌1h,采用溶剂-减压干燥法,将反应结束的混合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上,50℃下减压蒸发除去反应溶剂,再真空干燥过夜,粉碎,过筛即得。
实施例7
处方:栀子苷0.5g,蛋黄磷脂3.0g(PC含量为60%),泊洛沙姆18817.5g
制备工艺:取栀子苷0.5g,蛋黄磷脂3.0g,泊洛沙姆18817.5g,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40℃条件下磁力搅拌1.5h,采用溶剂-减压干燥法,将反应结束的混合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上,50℃下减压蒸发除去反应溶剂,再真空干燥过夜,粉碎,过筛即得。
实验例1DSC验证栀子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
方法:称取栀子苷原料药、磷脂、物理混合物和磷脂复合物5mg,以10℃/min的升温速率加速,升温的范围区间为25~200℃,N2流速为100ml/min下进行DSC分析。
结果:如图1所示。栀子苷在162℃有特征吸热峰,磷脂在所测温度范围内均无明显特征吸热峰,混合物和复合物DSC不同,混合物中可见栀子苷特征吸热峰,复合物中栀子苷特征峰消失。因此,栀子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且与磷脂形成了复合物。
实验例2栀子苷磷脂复合物脂溶性的测定
方法:取过量栀子苷、磷脂(PC含量为94%)与栀子苷的物理混合物及复合物,加入5mL正辛醇,超声30min,得到栀子苷、混合物及复合物的正辛醇过饱和溶液,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栀子苷含量并计算溶解度。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测定
由表2可知,栀子苷在形成复合物之后在正辛醇中溶解度明显提高,物理混合物中磷脂虽然也有一定的增溶作用,但增溶效果与复合物相比不明显,而栀子苷与磷脂形成复合物之后脂溶性有显著提升,约为栀子苷的14.5倍。
实验例3栀子苷磷脂复合物溶出度的测定
方法:溶出介质为900ml PH=1.0盐酸溶液,温度37.0±0.5℃,转速100r·min-1,称取适量栀子苷、PC60磷脂复合物(1:4,w/w)、PC94磷脂复合物(1:2,w/w)(其中PC60指磷脂酰胆碱含量≥60%,PC94指磷脂酰胆碱含量≥94%)装填于空胶囊内,自胶囊与溶出介质接触开始计时,于5,10,15,30,45,60min取样2ml(并同时补充等温等量溶出介质),滤膜过滤,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计算各时间内栀子苷累积溶出度。
结果:如图2所示。发现栀子苷因其良好的水溶性,使得溶出较快,10min即可溶出达80%,但形成磷脂复合物后溶出明显降低,PC60磷脂复合物和PC94磷脂复合物在45min累积溶出百分率均低于60%。说明栀子苷形成磷脂复合物的溶出度差,确有必要考虑将其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增加溶出速率和溶出度。
实验例4以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及其溶出度考察实验
方法:按如下比例称取栀子苷PC94磷脂复合物(1:2,w/w):共聚维酮S-630质量比=1:1、1:2、1:3、1:4,制备成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再分别测定溶出度:溶出介质为900ml PH=1.0盐酸溶液,温度37.0±0.5℃,转速100r·min-1,称取适量装填于空胶囊内,自胶囊与溶出介质接触开始计时,于5,10,15,30,45,60min取样2ml(并同时补充等温等量溶出介质),滤膜过滤,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计算各时间内栀子苷累积溶出度。
结果:如图3所示。发现以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材料制得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溶出度显著提高,而且溶出度随着载体比例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在45min内均可溶出80%以上。
实验例5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制备及其溶出度考察实验
方法:按如下比例称取栀子苷PC94磷脂复合物(1:2,w/w):泊洛沙姆188质量比=1:1、1:2、1:3、1:4,制备成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溶出度测定方法按上述测定方法处理。
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发现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材料制得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质量比为1:2~1:4时溶出度显著提高,在45min内均可溶出80%以上。
实验例6一步法和二步法制备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溶出度考察实验
方法:称取50mg的两种固体分散体,装胶囊后按上述实验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测定。
结果:发现一步法和二步法制备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之间无明显差异。为进一步对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考察,通过实验例7的药代动力学评价其对吸收的影响。
实验例7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生物利用度研究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00g。
给药方案: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实验前禁食12h,分别按栀子苷100mg/kg灌胃给药,给予的药分别为栀子苷、栀子苷PC94磷脂复合物(1:2,w/w)、一步法和二步法制备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混悬液。
样品采集:分别于给药后10、20、30、60、90、150、240、360、480、720min经眼眶取血0.5ml于肝素化离心管中,5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浆200μl,-20℃保存,备用。
血浆样品处理:取血浆200μl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800μl甲醇,涡旋3min,5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40℃氮气吹干,100μl甲醇复溶,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进HPLC分析。
色谱条件:色谱柱:Welchrom-C18(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2:8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8nm;柱温:25℃;进样量:20μl。
方法评价:栀子苷的线性范围:0.08μg/ml~5μg/ml(r=0.9995)。该方法栀子苷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8.78%、104.76%、106.73%,日内、日间RSD分别为5.42%,5.26%,4.81%;3.65%,8.21%,7.22%。
计算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经DAS2.0统计拟合后,得到相应的药动学参数。以栀子苷原料药、栀子苷磷脂复合物为参比计算两种方法制备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r(Fr=AUC受试制剂/AUC参比制剂*100%)。
结果:见表3。
表3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数据(n=6,mean±SD)
结果显示,将栀子苷制备成PC94磷脂复合物(1:2,w/w)后,口服体内生物利用度有所增加,但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均下降;进一步将栀子苷磷脂复合物与水溶性载体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均明显改善,而且与栀子苷相比,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83.23%和124.27%;与磷脂复合物相比,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3.88%和112.38%。用一步法制备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更显著的提高了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
可见,将栀子苷制成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后,既能有效地改善磷脂复合物的溶出,又能显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促进了栀子苷的吸收。

Claims (5)

1.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其特征在于,由按如下质量比的组分制成:栀子苷:磷脂:水溶性载体= 1:(2~6):(6~35),其中栀子苷与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质量比为1:(1.88~5.4),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含量至少为60%;水溶性载体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共聚维酮、泊洛沙姆、聚乙烯聚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天然磷脂、合成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选自大豆磷脂、蛋黄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分散体由按如下质量比的组分制成:栀子苷:磷脂:水溶性载体=1:(2~5):(9~24);所述水溶性载体为共聚维酮S-630或泊洛沙姆188;所述栀子苷与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质量比为1:(1.88~5.4),且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含量为60~94%。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处方量的栀子苷、磷脂、水溶性载体,加入到无水乙醇溶解,在20~40℃磁力搅拌1~1.5h后,干燥,即得。
CN201410658959.4A 2014-11-18 2014-11-18 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984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8959.4A CN104984353B (zh) 2014-11-18 2014-11-18 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8959.4A CN104984353B (zh) 2014-11-18 2014-11-18 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4353A CN104984353A (zh) 2015-10-21
CN104984353B true CN104984353B (zh) 2018-02-13

Family

ID=5429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8959.4A Active CN104984353B (zh) 2014-11-18 2014-11-18 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84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4886A (zh) * 2018-08-29 2019-02-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亲水性栀子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制备与应用
CN109925314B (zh) * 2018-11-15 2022-02-22 沈阳药科大学 一种盐酸雷洛昔芬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
CN113975400B (zh) * 2021-11-19 2023-04-2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利用超声波制备京尼平苷-磷脂复合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0023A (ja) * 1994-05-19 1995-11-28 Kuraray Co Ltd 青色系色素組成物
CN102309449A (zh) * 2010-06-29 2012-01-11 江西中医学院 栀子苷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的脂质体制剂
CN101475617B (zh) * 2008-01-03 2012-11-21 北京中医药大学 注射用栀子苷的精制方法
CN103536614A (zh) * 2013-10-14 2014-01-29 苏州天南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大豆磷脂的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0023A (ja) * 1994-05-19 1995-11-28 Kuraray Co Ltd 青色系色素組成物
CN101475617B (zh) * 2008-01-03 2012-11-21 北京中医药大学 注射用栀子苷的精制方法
CN102309449A (zh) * 2010-06-29 2012-01-11 江西中医学院 栀子苷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的脂质体制剂
CN103536614A (zh) * 2013-10-14 2014-01-29 苏州天南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大豆磷脂的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栀子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郑琴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0310;第42卷(第3期);摘要、第107页"3 讨论" *
"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剂型研究";江永南等;《中国中药杂志》;20010225;第26卷(第2期);摘要、第107页"3 讨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4353A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i et a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microemulsion for oral delivery of berberine
CN102949375B (zh) 一种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4353B (zh) 一种栀子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7875B (zh) 一种明显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油包水型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WO2012019381A1 (zh) β-环糊精包合依达拉奉的口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030031715A1 (en)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of hydrotropic agents, polymers thereof, and hydrogels thereof
CN104892909B (zh) 一种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7049944B (zh) 一种可实现索拉非尼和姜黄素同时给药的聚合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8316B (zh) 伊维菌素水溶性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6949A (zh) 一种多西他赛胶束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0910B (zh) 姜黄素对称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2793673A (zh) 一种小檗碱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60590B (zh) 一种甲氧基聚乙二醇-二脂肪酰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
CN108524471B (zh) 奥利司他纳米微球及其在制备治疗肥胖症药物中的用途
CN105534947A (zh) 一种塞来昔布纳米混悬液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9589410B (zh) 一种姜黄素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26378A (zh) 不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33312A (zh) 一种依托泊苷立方液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90482B (zh) 以磷脂复合物为中间体的甘草酸自乳化制剂用浓缩液及制备方法
CN108578390B (zh) 含有奥利司他的纳米微球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07184566B (zh) 含有叶黄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CN107998079A (zh) 一种厚朴总酚长循环脂质体冻干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4472B (zh) 含有奥利司他的纳米微球在制备抗乙肝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CN109846865A (zh) 一种姜黄素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2724B (zh) 一种牛蒡子苷元口服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Lan

Inventor after: Fu Lulu

Inventor after: Qiu Shuaibo

Inventor after: Xu Xing

Inventor after: Dan Weiguang

Inventor before: Tang Lan

Inventor before: Dan Weiguang

Inventor before: Qiu Shuaibo

Inventor before: Xu X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