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4266A - 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4266A
CN104944266A CN201410495216.XA CN201410495216A CN104944266A CN 104944266 A CN104944266 A CN 104944266A CN 201410495216 A CN201410495216 A CN 201410495216A CN 104944266 A CN104944266 A CN 104944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ide
counterweight
hanging box
outer side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52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4266B (zh
Inventor
本村晃一
高桥良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44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4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4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4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既抑制成本的增加,又提高对重框的抗震强度。作为改造后的对重框的外侧框体(21)具有一对吊框(22)、连接在外侧吊框(22)的上端部之间的外侧上框(23)以及连接在外侧吊框(22)的下端部之间的外侧下框(24)。在外侧上框(23)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板(25)。悬架体(8)借助于多个连接件(26)连接于连接板(25)。作为改造前的对重框的内侧框体(31)以被支承在外侧下框(24)上面的方式被保持在外侧框体(21)内。外侧框体(21)的框强度大于内侧框体(31)的框强度。

Description

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框体内层叠有多个装载重块的电梯对重装置以及在保留既有的对重装置的情况下提高框体强度的对重装置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对重装置中,在框体内层叠有多个装载重块。框体具有截面呈“コ”状的一对吊框、固定在吊框的上端部之间的上框和固定在吊框的下端部之间的下框。在各吊框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固定有板状的挡块。挡块隔着间隙与对重导轨相对。此外,挡块使在发生地震时施加给对重导轨的力分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11850号公报
上述那样的现有的对重装置的挡块使在发生地震时施加于对重导轨的力分散,而并非用于提高框体自身的抗震强度。因此,在改造既有的电梯时,在要求提高框体的抗震强度(相对于垂直震度以及水平震度的强度)的情况下,需要整体更换对重装置,成本升高。此外,从井道搬出既有的对重装置和向井道搬入新的对重装置,也耗费功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既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又能够提高对重框的抗震强度。
本发明的电梯对重装置具有:外侧框体,其具有一对外侧吊框、连接在外侧吊框之间的外侧上框和在外侧上框的下方连接于外侧吊框之间的外侧下框;内侧框体,其以被支承在外侧下框上面的方式被保持在外侧框体内;以及多个装载重块,它们被保持在内侧框体内,外侧框体的强度高于内侧框体的强度,在外侧上框设置有悬架体连接部,该悬架体连接部用于连接吊挂轿厢的悬架体。
在本发明的电梯对重装置中,利用强度高于内侧框体的外侧框体来保持对装载重块进行保持的内侧框体,在外侧上框设置悬架体连接部,因此,能够将既存的对重框作为内侧框体进行保留,从而既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又能够提高框体的抗震强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对重装置的改造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将外侧下框设置在井道内;将既有的对重装置设置在所述外侧下框上面;从所述既有的对重装置上卸下吊挂所述既有的对重装置的悬架体;组装出具有一对外侧吊框、在所述既有的对重装置的上方连接在所述外侧吊框之间的外侧上框、以及所述外侧下框的外侧框体,将所述既有的对重装置保持在所述外侧框体内;以及将所述悬架体连接于所述外侧上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对重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2的对重装置的改造前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将吊轮装置连接于图2的外侧上框上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 井道,8 悬架体,9 轿厢,10 对重装置,12 对重导轨,21 外侧框体,22 外侧吊框,23 外侧上框,24 外侧下框,25 连接板(悬架体连接部),27 台座,28 吊轮连接部(悬架体连接部),31 内侧框体,35 装载重块,37 中间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该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侧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内设置有机械台3。曳引机4被支承在机械台3上。曳引机4具有驱动绳轮5以及曳引机主体6。曳引机主体6具有使驱动绳轮5旋转的曳引机电机和对驱动绳轮5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
在机械台3上,安装有偏导轮7。在驱动绳轮5以及偏导轮7上卷绕有多根悬架体8。作为悬架体8,例如使用了绳索或带。
悬架体8的第1端部与轿厢9连接。悬架体8的第2端部与对重装置10连接。轿厢9以及对重装置10被悬架体8吊挂在井道1内,借助于曳引机4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
在井道1内,设置有引导轿厢9的升降的一对轿厢导轨11以及引导对重装置10的升降的一对对重导轨12。
轿厢9具有与悬架体8连接的轿厢框13和支承于轿厢框13的轿厢室14。
图2是示出图1的对重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截面图。
在图中,作为改造后的对重框的外侧框体21具有:截面呈“コ”状的一对吊框(纵框)22,它们垂直地配置在对重装置10的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截面呈“コ”状的外侧上框23,其连接在外侧吊框22的上端部之间;以及截面呈“コ”状的外侧下框24,其连接在外侧吊框22的下端部之间。
外侧上框23以及外侧下框24被水平地配置。在外侧上框23的下表面,固定有作为悬架体连接部的连接板25。悬架体8借助于多个连接件26连接于连接板25。在图3中,省略了连接板25以及连接件26。
外侧下框24配置在外侧上框23的下方。在外侧下框24上,水平地固定有平板状的台座27。
作为改造前的对重框的内侧框体31以被支承在外侧下框24上面的方式被保持在外侧框体21内。此外,内侧框体31载置在台座27上。外侧框体21的框强度高于内侧框体31的框强度。
内侧框体31具有:截面呈“コ”状的一对内侧吊框32,其配置在外侧框体21的内侧;连接在内侧吊框32的上端部之间的截面呈“コ”状的内侧上框33;以及连接在内侧吊框32的下端部之间的截面呈“コ”状的内侧下框34。不过,由于内侧框体31被支承在外侧下框24上面,因而在改造后该内侧框体31不作为吊框发挥功能。
外侧上框23、外侧下框24和外侧吊框22分别在不与内侧框体31发生干涉的位置处通过多个螺栓进行紧固。具体而言,外侧吊框22的上端部相比内侧吊框32的上端部配置在上方,并且,外侧上框23相比内侧上框33配置在上方。由此,外侧上框23的两端部以不与内侧框体31发生干涉的方式紧固于外侧吊框22的上端部。此外,通过将内侧框体31载置于台座27,由此,外侧下框24的两端部以不与内侧框体31发生干涉的方式紧固于外侧吊框22的下端部。
内侧框体31内层叠地保持有多个装载重块35。在图3中,由双点划线示出装载重块35。装载重块35在对重装置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插入到内侧吊框32的内侧。由此,限制装载重块35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装载重块35在对重装置10的前后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部从内侧吊框32之间朝内侧框体31外侧突出。外侧框体21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图4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相同方向上的装载重块35的尺寸以下。并且,在从正上方观察时,外侧框体21配置在装载重块35的宽度尺寸(装载重块35在对重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范围内。
接下来,对改造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图2的对重装置10的改造前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截面图。在作为既有的对重框的上框的内侧上框33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板36。而且,连接板36借助于连接件26与悬架体8连接。
此外,在作为既有的对重框的吊框的内侧吊框32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固定有一对中间挡块37。中间挡块37隔着间隙与对重导轨12相对。在中间挡块37上,设置有供对重导轨12的前端部插入的凹部。
在为了提高这样的既有的对重装置的抗震强度而对图1所示的对重装置10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将外侧下框24设置在井道1内的适当的高度处,将既有的对重装置设置在外侧下框24上面。并且,从既有的对重装置上卸下吊挂既有的对重装置的悬架体8以及连接件26。此外,从内侧吊框32上卸下中间挡块37。
然后,将外侧吊框22紧固于外侧下框24,并且,将外侧上框23紧固于外侧吊框22,以覆盖内侧框体31的周围的方式组装外侧框体21,由此将内侧框体31保持在外侧框体21内。进而,使悬架体8借助于连接件26与连接板25连接。
最后,根据需要,调整装载重块35的量,来调节改造后的对重装置10的质量。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外侧吊框22上安装新的中间挡块。
关于连接件26以及悬架体8,有时保留既有的,有时更换新的。此外,也可以在将外侧吊框22预先紧固于外侧下框24的状态下,将其设置在井道1内,或者在从既有的对重装置中卸下悬架体8以及连接件26之前,将外侧吊框22紧固于外侧下框24。
外侧吊框22相比中间挡块37的与对重导轨12的前端面相对的面所处的位置配置在靠装载重块35侧。由此,在从正上方观察时,通过改造而追加的外侧框体21配置在中间挡块37的导轨抵接面间隔的范围内。此外,在从正上方观察时,外侧框体21配置在既有的对重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范围(装载重块35的宽度尺寸的范围)内。因此,在从正上方观察时,外侧框体21收敛在图6的单点划线所示的长方形的区域40内。
此外,还可以考虑原样保留既有的中间挡块37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在外侧吊框22上设置开口,使中间挡块37贯通该开口即可。在保留既有的中间挡块37的情况下同样,在从正上方观察时,外侧吊框22相比中间挡块37的与对重导轨12的前端面相对的面配置在靠装载重块35侧。
在这样的对重装置10以及既有的对重装置的改造方法中,利用强度高于内侧框体31外侧框体21来保持对装载重块35进行保持的内侧框体31,并在外侧上框23设置连接板25,因此,能够保留既有的对重框作为内侧框体31,从而既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又能够提高框体的抗震强度。
即,由于仅向井道1搬入外侧框体21即可,不需要搬出内侧框体31以及装载重块35,因而能够减轻作业负担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此外,在从正上方观察时,外侧框体21配置在装载重块35的宽度尺寸范围内,因此,能够降低扩大井道1的面积或者移动设置在井道1内的设备的必要性。
此外,由于将载置内侧框体31的台座27安装于外侧下框24,因此能够容易地避免外侧下框24与外侧吊框22之间的紧固部与内侧框体31发生干涉。
此外,外侧上框23、外侧下框24和外侧吊框22在不与内侧框体31发生干涉的位置处进行紧固,因此,不需要对内侧框体31开孔等现场加工,能够容易地组装出外侧框体21。
此外,外侧吊框22相比中间挡块37的与对重导轨12的前端面相对的面所处的位置(在保留既有的中间挡块37的情况下,为中间挡块37的与对重导轨12的前端面相对的面)配置在靠装载重块35侧,因此,即使安装外侧框体21,也无需变更对重导轨12的间隔。
此外,电梯整体的设备布局以及绕绳比方式等不限于图1的例子。
在图1中,示出了1:1绕绳比的电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例如2:1绕绳比的电梯。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使作为悬架体连接部的吊轮连接部28固定于外侧上框23。并且,在吊轮连接部28安装供悬架体8卷绕的对重吊轮装置29。此外,在图7中,将改造之前使用的吊轮连接部38固定于内侧上框33。
此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提高对重装置的抗震强度的改造,在将1:1绕绳比的电梯改造为2:1绕绳比的情况下以及相反的情况下等,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此外,本发明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无机房电梯、双层电梯或单井道多轿厢方式的电梯等各种类型的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Claims (8)

1.一种电梯对重装置,其中,该电梯对重装置具有:
外侧框体,其具有一对外侧吊框、连接在所述外侧吊框之间的外侧上框和在所述外侧上框的下方连接于所述外侧吊框之间的外侧下框;
内侧框体,其以被支承在所述外侧下框上面的方式被保持在所述外侧框体内;以及
多个装载重块,它们被保持在所述内侧框体内,
所述外侧框体的强度高于所述内侧框体的强度,
在所述外侧上框设置有悬架体连接部,该悬架体连接部用于连接吊挂轿厢的悬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装置,其中,
所述外侧框体还具有固定在所述外侧下框上面的台座,
所述内侧框体载置在所述台座上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对重装置,其中,
所述外侧上框、所述外侧下框和所述外侧吊框在不与所述内侧框体发生干涉的位置处进行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对重装置,其中,
在从正上方观察时,所述外侧框体配置在所述装载重块的宽度尺寸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对重装置,其中,
在所述内侧框体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固定有与对应的对重导轨相对的一对中间挡块,
所述中间挡块贯通所述外侧吊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对重装置,其中,
在从正上方观察时,所述外侧吊框配置在相比所述中间挡块的与所述对重导轨的前端面相对的面靠所述装载重块侧的位置处。
7.一种电梯对重装置的改造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
将外侧下框设置在井道内;
将既有的对重装置设置在所述外侧下框上面;
从所述既有的对重装置上卸下吊挂所述既有的对重装置的悬架体;
组装出具有一对外侧吊框、在所述既有的对重装置的上方连接在所述外侧吊框之间的外侧上框、以及所述外侧下框的外侧框体,将所述既有的对重装置保持在所述外侧框体内;以及
将所述悬架体连接于所述外侧上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对重装置的改造方法,其中,
在组装所述外侧框体之前,从所述既有的对重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卸下一对中间挡块,将所述外侧吊框配置在相比所述中间挡块的与所述对重导轨的前端面相对的面所处的位置靠装载重块侧的位置处。
CN201410495216.XA 2014-03-28 2014-09-25 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Active CN1049442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7680A JP6261418B2 (ja) 2014-03-28 2014-03-28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おもり装置及びその改修方法
JP2014-067680 2014-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4266A true CN104944266A (zh) 2015-09-30
CN104944266B CN104944266B (zh) 2017-04-12

Family

ID=5415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5216.XA Active CN104944266B (zh) 2014-03-28 2014-09-25 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61418B2 (zh)
CN (1) CN104944266B (zh)
HK (1) HK121323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7647A (zh) * 2016-11-29 2018-08-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的对重和电梯装置
CN108792906A (zh) * 2017-04-26 2018-11-13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对重框的加强件安装辅助装置和加强件安装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8689A (ja) * 1989-08-31 1991-04-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釣り合い錘
JP2012144363A (ja) * 2011-01-14 2012-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い錘
JP2013147336A (ja) * 2012-01-20 2013-08-0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釣り合い錘装置
WO2014027399A1 (ja) * 2012-08-14 2014-0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おも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8988U (zh) * 1990-03-22 1991-12-09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8689A (ja) * 1989-08-31 1991-04-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釣り合い錘
JP2012144363A (ja) * 2011-01-14 2012-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い錘
JP2013147336A (ja) * 2012-01-20 2013-08-0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釣り合い錘装置
WO2014027399A1 (ja) * 2012-08-14 2014-0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おも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7647A (zh) * 2016-11-29 2018-08-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的对重和电梯装置
CN108377647B (zh) * 2016-11-29 2020-01-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的对重和电梯装置
CN108792906A (zh) * 2017-04-26 2018-11-13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对重框的加强件安装辅助装置和加强件安装方法
CN108792906B (zh) * 2017-04-26 2022-06-24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对重框的加强件安装辅助装置和加强件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61418B2 (ja) 2018-01-17
JP2015189546A (ja) 2015-11-02
HK1213233A1 (zh) 2016-06-30
CN104944266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4255B (zh) 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CN108367897A (zh) 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和能够与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匹配的电梯设备
CN105026298B (zh) 电梯的改造方法
CN102642749A (zh) 附带地板高度调节机构的电梯
CN104364180B (zh)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WO2017203633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据付方法
CN102471023B (zh) 电梯装置
WO201502539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944266A (zh) 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KR20180129843A (ko) 승강로의 여러 섹션에서 서로 독립하여 이동하는 다수의 엘리베이터 캡 및 균형추용 서스펜션 및 리프트 모터 시스템
CN107555289B (zh) 无机房电梯的改装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WO2014006703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2046287A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げ機支持機構
JP633622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WO201819823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5473488A (zh) 电梯装置
CN101875468B (zh) 电梯设备
CN205855727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JP494603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コンペンチェーンガイド装置
CN110040601A (zh) 用于双层电梯的h形框架
CN105293249B (zh) 电梯装置
CN111936408B (zh) 电梯曳引机用机座固定装置
CN203820242U (zh) 电梯
JP557060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09502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32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32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