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8134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38134B CN104938134B CN201510134492.8A CN201510134492A CN104938134B CN 104938134 B CN104938134 B CN 104938134B CN 201510134492 A CN201510134492 A CN 201510134492A CN 104938134 B CN104938134 B CN 1049381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arvesting
- frame
- sprocket wheel
- feed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51169 Alopias vulpi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1299 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40000003259 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0000008620 Fagopyrum esculent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419 Fagopyrum esculent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68988 Glycine ma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0469 Glycine max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64 cereal gra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124569 Lycaen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182 cereal ba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260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phase transition of merist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削减机体框架与辅助收割装置的连结部件的个数而削减保养检修作业的次数,并防止机体框架的变形。本发明的课题通过采用如下方案来解决。在送料器外壳(20)的与配置有操纵部(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将来自发动机(E)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成往复旋转运动而驱动收割刀装置(50)的第一转换机构(28B);以及将来自发动机(E)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成往复旋转运动而驱动辅助收割装置(90)的第二转换机构(25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辅助收割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为了将由收割前处理装置的收割刀装置收割的谷物杆的残留秸秆较短地切断,容易进行后工序的耕地作业,而设有与收割前处理装置的升降连动地升降的辅助收割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1217号公报
但是,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收割前处理装置、辅助收割装置的驱动部分散在各装置的侧部,因此存在不能容易地进行这些驱动部的保养检修作业之类的问题。
另外,由于在驱动辅助收割装置的驱动装置上未设覆盖传导动力的传递单元的罩,因此存在收割脱粒作业的安全性降低,未收割谷物杆被拉入传递单元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能够容易地保养维修收割前处理装置、辅助收割装置的驱动部。而且,次要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提高收割脱粒作业的安全性,防止未收割谷物杆被拉入到向驱动辅助收割装置的驱动装置传导动力的传递单元,且能够高效地进行收割脱粒作业。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
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具备行驶装置3的机体框架2上搭载有配置于左右一侧的操纵部8、配置于左右另一侧的脱粒装置4、以及驱动该脱粒装置4的发动机E,在上述机体框架2的前侧设置有收割前处理装置5,该收割前处理装置5具备对种植谷物杆进行收割的收割刀装置50,在上述操纵部8的左右一侧方配置送料器外壳20,该送料器外壳20将由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5收割的谷物杆供给至上述脱粒装置4,在比上述收割刀装置50靠后方的位置设置辅助收割装置90,该辅助收割装置90将由上述收割刀装置50收割之后的残留秸秆切断,上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与配置有上述操纵部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将来自上述发动机E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成往复旋转运动而驱动上述收割刀装置50的第一转换机构28B;以及将来自上述发动机E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成往复旋转运动而驱动上述辅助收割装置90的第二转换机构25B,在安装上述第二转换机构25B的第一旋转轴25外嵌圆筒状的第一轴117,在该第一轴117安装有支撑上述辅助收割装置90的升降框架95的后端部。
方案2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与配置有上述操纵部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向上述第二转换机构25B传动上述发动机E的驱动力的第二传动部B,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与上述第二传动部B之间,配置向上述第一转换机构28B传动上述发动机E的驱动力的第一传动部A。
方案3的发明根据方案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设于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与上述操纵部8相反侧的部位的第一外侧板20A上,设置覆盖上述第一传动部A的第一罩140,在该第一罩140的下方,设置覆盖上述第二传动部B的第二罩145A,使上述第二罩145A的上部进入上述第一罩140的下部。
方案4的发明根据方案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罩145A的前侧部设置覆盖上述第二转换机构25B的第三罩145B。
方案5的发明根据方案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机体框架2侧的安装框架110上,具备装卸自如地安装上述第二罩145A的支撑板120。
方案6的发明根据方案2~5任一项中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传动部A具备:由设置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后部的第二旋转轴26轴支承的第一链轮26E;由设置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前部的第三旋转轴28轴支承的第二链轮28A;以及卷绕在上述第一链轮26E和第二链轮28A上的第一链12C,上述第二传动部B具备:由上述第二旋转轴26轴支承的第三链轮26F;由设置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第一旋转轴25轴支承的第四链轮25A;以及卷绕在上述第三链轮26F和第四链轮25A上的第二链12F。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在送料器外壳20的与配置有操纵部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将来自发动机E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成往复旋转运动而驱动收割刀装置50的第一转换机构28B;以及将来自发动机E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成往复旋转运动而驱动辅助收割装置90的第二转换机构25B,因此能够在附近场所高效地进行辅助收割装置90的第二转换机构25B和收割刀装置50的第一转换机构28B的保养检修作业。
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明,除了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在送料器外壳20的与配置有操纵部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向第二转换机构25B传动发动机E的驱动力的第二传动部B,在送料器外壳20与第二传动部B之间,配置向第一转换机构28B传动发动机E的驱动力的第一传动部A,因此在从机体上装卸辅助收割装置90时,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二传动部B的分解、组装。
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明,除了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在设于送料器外壳20的与操纵部8相反侧的部位的第一外侧板20A上,设置覆盖第一传动部A的第一罩140,在该第一罩140的下方,设置覆盖第二传动部B的第二罩145A,使第二罩145A的上部进入第一罩140的下部,因此能够提高收割脱粒作业的安全性,防止未收割谷物杆向第一传动部A和第二传动部B的拉入。另外,能够抑制第二罩145A向联合收割机外方的伸出,从而能够防止第二罩145A与机外的障害物的碰撞。
根据方案4所述的发明,除了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在第二罩145A的前侧部设置覆盖第二转换机构25B的第三罩145B,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收割脱粒作业的安全性,防止转换机构25B与机外的碰撞、未收割谷物杆的缠绕,能够抑制转换机构25B的损伤、传动效率下降。
根据方案5所述的发明,除了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在机体框架2侧的安装框架110上,设置装卸自如地安装上述第二罩145A的支撑板12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二罩145A等的更换作业。
根据方案6所述的发明,除了方案2~5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第一传动部A具备:由设置在送料器外壳20的后部的第二旋转轴26轴支承的第一链轮26E;由设置在送料器外壳20的前部的第三旋转轴28轴支承的第二链轮28A;以及卷绕在第一链轮26E和第二链轮28A上的第一链12C,第二传动部B具备:由第二旋转轴26轴支承的第三链轮26F;由设置在送料器外壳2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第一旋转轴25轴支承的第四链轮25A;以及卷绕在第三链轮26F和第四链轮25A上的第二链12F,因此能够将第一罩140和第二罩145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得较窄。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背面图。
图4是收割前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左侧视图。
图5是收割前处理装置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6是扒搂推运器的主视图。
图7是辅助收割装置的主要部分左侧视图。
图8是辅助收割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左侧视图。
图9是辅助收割装置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0是动力传递图。
图11是说明其他吊起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说明其他吊起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13是说明其他吊起装置的钩部的俯视图。
图14是说明安装框架的主视图。
图15是说明安装框架的俯视图。
图16是说明安装框架的左侧视图。
图17是说明装配于安装框架的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18是说明装配于安装框架的部件的俯视图。
图19(a)是说明辅助收割板的主视图,图19(b)是左侧视图。
图20是收割前处理装置的送料器外壳的左侧视图。
图21是收割前处理装置的送料器外壳的俯视图。
图22(a)是送料器外壳的升降罩的左侧视图,图22(b)是仰视图。
图23是说明其他第三升降框架的右侧视图。
图24是其他辅助收割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25是说明张力钩的配置的主视图。
图中:
2—机体框架,2B—前中间框架,4—脱粒装置,5—收割前处理装置,8—操纵部,12C—链(第一链),12F—链(第二链),20—送料器外壳,20A—左板(第一外侧板),25—旋转轴(第一旋转轴),25A—链轮(第四链轮),25B—转换机构(第二转换机构),26—旋转轴(第二旋转轴),26E—链轮(第一链轮),26F—链轮(第三链轮),28—旋转轴(第三旋转轴),28A—链轮(第二链轮),28B—转换机构(第一转换机构),50—收割刀装置,90—辅助收割装置,95—第一升降框架,96—第二升降框架,97—第三升降框架,120—支撑板,140—升降罩(第一罩),145A—右侧链罩(第二罩),145B—左侧链罩(第三罩),148—左板(第二外侧板),A—第一传动部,B—第二传动部,E—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通用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
通用联合收割机1如图1~3所示,在机体框架2的下侧,出于在土壤面上行驶的目的,设有由左右一对履带构成的行驶装置3,在机体框架2的上侧设有进行脱粒、筛选的脱粒装置4,在脱粒装置4的前侧设有收获农田的谷物杆的收割前处理装置5。用脱粒装置4脱粒、筛选后的谷物粒积存在脱粒装置4的右侧所设的谷粒容器6,积存的谷物粒通过由扬谷筒和横向输送筒构成排出筒7而向外部排出。另外,在谷粒容器6的前侧设有供操纵向者搭乘的操纵部8。
<收割前处理装置>
接着,对本发明的收割前处理装置5进行说明。此外,为了容易理解,便利地表示方向来说明,但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4~6等所示,收割前处理装置5由送料器外壳20、推运装置30、收割刀装置50、扒搂装置60、以及纵向收割刀装置80构成。另外,图10表示其动力传递结构。
(送料器外壳)
送料器外壳20是将由推运装置30搬运的稻子、小麦、大豆、荞麦等谷物杆搬运至脱粒装置4的装置,设置在推运装置30与脱粒装置4之间。
在送料器外壳20的框体的未收割侧的前部,在上下方向上隔有规定间隔地轴支承有:供向推运装置30和扒搂装置60传动发动机E的旋转的链轮27A、27B装配的轴27;以及供向收割刀装置50和纵向收割刀装置80传动发动机E的旋转的链轮(方案中的“第二链轮”)28A和转换机构(方案中的“第一转换机构”)28B装配的旋转轴(方案中的“第二旋转轴”)28。
另外,在送料器外壳20的框体的后部,在上下方向上隔有规定间隔地轴支承有:供向辅助收割刀装置90传动发动机E的旋转的链轮(方案中的“第四链轮”)25A和转换机构(方案中的“第二转换机构”)25B装配的旋转轴(方案中的“第三旋转轴”)25;以及供向送料器外壳20等传动发动机E的旋转的带轮26A以及链轮26C、26D、以及链轮(方案中的“第一链轮”)26E、以及链轮(方案中的“第三链轮”)26F装配的旋转轴(方案中的“第一旋转轴”)26。
在链轮26E、27A、28A绕挂有链(方案中的“第一链”)12C,链12C的张力通过设于链轮26E、27A之间的张力臂(省略图示)而在规定的范围进行调整。同样,在链轮25A、26F绕挂有链(方案中的“第二链”)12F,链12F的张力通过设于链轮25A、26F之间的张力臂121而在规定的范围进行调整。
(推运装置)
推运装置30是将由扒搂装置60扒搂的谷物杆汇聚到送入口32的前方并向送料器外壳20交接的装置,配置于送料器外壳20的前方,形成为与通用联合收割机1的机体的整个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
推运装置30由推运器框架31、将扒搂的谷物杆汇聚到送入口32的前方的扒搂推运器33等构成。推运器框架31由左右一对侧板、连结两侧板的后表面的后板、连结两侧板的一部分下表面和后板的下表面的底板形成为铲斗状。另外,在两侧板的前端部设有将农田的谷物杆分开的分禾器39、39,在后板的左侧部形成有将谷物杆搬运至送料器外壳20的送入口32,在底板的前端部设有将谷物杆的秸秆切断的收割刀装置50。
此外,推运器框架31的左右的侧板分割为前后,由构成铲斗状的结构体的一部分的后侧侧板31C、和在前部具备上述分禾器39的前侧侧板31D构成。在前侧侧板31D的前端部,形成有与机体的前后方向交叉的平面部,将该平面部、和形成于分禾器39的后端部并与机体的前后方向交叉的平面部以对接的状态利用螺栓等紧固构件31E紧固。
两侧板的上表面形成为在侧面观察时从前侧向后侧前低后高地倾斜,下表面从前侧至中间大致水平地形成,从中间至后侧朝向下侧以圆弧状突出而形成。后板形成为在正面观察时为大致长方形,底板形成为在侧面观察时沿侧板的下表面从前侧至中间大致水平,从中间至后侧朝向下侧以圆弧状突出而形成。此外,该推运器框架31通过焊接将由钢材构成的两侧板和后板形成为一体,也能够将一张钢材切断、折曲而一体形成。并且,侧板等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根据用途能够形成为任意的形状。
扒搂推运器33装配在轴34上,该轴34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推运器框架31的两侧板。在扒搂推运器33的外周,紧固有使由扒搂装置60扒搂的谷物杆向汇聚到送入口32的前方的方向倾斜的搬运螺旋35,在扒搂推运器33的与送入口32对置的部位,为了防止谷物杆的滞留而以出没自如的方式配备有多个扒搂指36。
为了防止搬运螺旋35的变形,在搬运螺旋35的搬运上游侧面(右侧面)以规定的间隔设有加强用的肋35A。另外,优选使邻接的肋35A、35A的间隔W随着朝向搬运下游侧而逐渐变小,为了提高与送入口32接近地设置的搬运螺旋35、肋35A的刚性,优选重合两张钢材来形成搬运螺旋35、肋35A。
装配有扒搂推运器33的轴34比推运器框架31的左侧板更向左侧延伸,在轴34的延伸部,以规定的间隔安装有链轮34A、34B。另外,在设于送料器外壳20的前部的链轮27B与链轮34A,绕挂有传动用的链12D。
(收割刀装置)
收割刀装置50是将由扒搂装置60扒搂的谷物杆、由纵向收割刀装置80切断上部后的油菜、菜花等的高度高的谷物杆等的秸秆切断的装置,设置在推运器框架31的底板的前端部,在从侧面观察时从前侧至后侧平缓地前低后高地倾斜。
收割刀装置50具备固定刀52、横向收割刀板53、以及可动刀51。固定刀52形成为刀宽较窄、刀长较长的指状,并且具有多个保持谷物杆等秸秆的下刀52A。横向收割刀板53是角钢材等,连结于固定刀52的后部。可动刀51形成为刀宽较宽、刀长较短的三角形状,并且具有多个在形成于固定刀52的槽沿左右方向滑动的上刀51A。在俯视时,下刀52A的刀尖比上刀51A的前端部更向前方伸出,下刀52A的前端部以约30度的角度形成。另一方面,上刀51A的刀尖以约60度形成,保持谷物杆等秸秆的上刀51A的刀尖与下刀52A的延伸部具备约30度的夹角,相对于通常的推剪式刀,夹角形成得较小。
摆动臂54的前端部与可动刀51的基部连结,摆动臂54的后端部在侧面观察时、以摆动臂54成为与轴29大致正交的姿势的方式与轴29的前端部连结。
发动机E的旋转经由链轮28A、转换机构28B等向轴29传动。传动到转换机构28B的输入侧的发动机E的旋转通过在转换机构28B的基部具有一定角度地设置的偏角轴部而转换成往复转动,使与输出侧连接的轴29绕轴29的轴心进行往复摆动。伴随轴29的往复摆动,摆动臂54的前端部以摆动臂54的后端部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从而使可动刀51在形成于固定刀52的槽中沿左右方向滑动。此外,收割刀装置5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即、为了降低因可动刀51的移动而产生的振动等而使位于左侧位置的可动刀和位于右侧的可动刀分离地形成,并使左侧的可动刀和右侧的可动刀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往复滑动。
(扒搂装置)
扒搂装置60是将倒伏的谷物杆、大豆、荞麦等的高度较低的谷物杆、油菜、菜花等的高度较高的谷物杆扒搂至推运装置30的装置,形成为与推运装置30的整个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并设置在推运装置30的上侧。
扒搂装置60由扒搂轮61和使扒搂轮61上下移动的臂63等构成。
臂63的基部旋转自如地装配在轴68,该轴68架设在推运器框架31的两侧板上,中间部与使臂63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液压缸等升降装置的前端部连结,在前端部架设有旋转自如装配扒搂轮61的轴62。
在轴68的右侧端部安装有带轮68A,在左侧端部安装有链轮68B,在装配有扒搂轮61的轴62的右侧端部安装有带轮62A,在安装于推运装置30的轴34的链轮34B与链轮68B上绕挂有链12E,在带轮62A、68A上绕挂有传送带11C。
扒搂轮61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五边形状,在五处的各角部设有叉支撑杆65,在叉支撑杆65上,在横方向上隔有规定间隔地悬挂有多个拨禾叉64。
(纵向收割刀装置)
纵向收割刀装置80是将在推运器框架31的左侧板的上方相互缠绕的谷物杆切断的装置,纵向收割刀装置80的上端部设置在比扒搂轮61的轴62靠前方,下端部设置在比分禾器39靠后方。另外,纵向收割刀装置80设置为从上端部朝向下端部平缓地前高后低地倾斜。
纵向收割刀装置80具备固定刀82、纵向收割刀板83、以及可动刀81。
固定刀82形成为刀宽较窄且刀长较长的指状,并且具有多个保持油菜、菜花等的高度较高的谷物杆的左刀82A。纵向收割刀板83是角钢材等,与固定刀82的后部连结。可动刀81形成为刀宽较宽且刀长较短的三角形状,并且具有多个在形成于固定刀82的左刀82A的狭缝中沿上下方向滑动的右刀81A。在侧面观察时,左刀82A的刀尖比右刀81A的前端部更向前方伸出,左刀82A的前端以约30度的角度形成。另一方面,右刀81A的刀尖以约60度形成,保持谷物杆等的右刀81A的刀尖与左刀82A的延伸部具有约30度的夹角,相对于通常的推剪式刀,夹角形成得较小。此外,为了防止谷物杆向左刀82A的下方的堵塞,如图4所示,优选使位于固定刀82的最下端的左刀82A与推运器框架31的左侧的侧板的上表面31B平行、而且配置在同一高度。
摆动臂84的前端部与可动刀81的基部连结,在侧面观察时,摆动臂84的后端部与轴29的前端部连结,使得摆动臂84成为与轴29大致正交的姿势。
发动机E的旋转经由链轮28A、转换机构28B等向轴29传动。传动到转换机构28B的输入侧的发动机E的旋转通过在转换机构28B的基部具有一定角度地设置的偏角轴部而转换成往复转动,使与输出侧连接的轴29绕轴29的轴心进行往复摆动。伴随轴29的往复摆动,摆动臂84的前端部以摆动臂84的后端部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从而使可动刀81在由固定刀82形成的槽中沿上下方向滑动。
纵向收割刀装置80的纵向收割刀板83的上端部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安装在从推运器框架31的左侧板的左面朝向前方上侧竖立设置的支撑框架85的前端部,下端部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安装在推运器框架31的左侧板的左面的前侧部。另外,支撑框架85的基部与支撑于推运器框架31的左侧板的左面的支撑部86的槽嵌合,为了防止收割谷物杆和未收割谷物杆的缠绕,在纵向收割刀板83与支撑框架85之间设有金属、或者塑料制的罩87。
(导向件)
为了防止谷物杆向形成于推运器框架31与纵向收割刀装置80之间的间隙的堵塞,且防止谷物杆向摆动臂54、84的前侧的堆积,如图4、5所示,在左侧的分禾器39的左面设有从分禾器39的前部开始前低后高地倾斜的第一导向件40、和从分禾器39的中间部向后方水平地延伸的第二导向件41。
为了防止谷物杆向纵向收割刀装置80的固定刀82的下方的堵塞,在侧面观察时,由管钢材形成的第一导向件40的前端部固定于分禾器39的左侧面的前部,中间部与分禾器39的上表面39A交叉并前低后高地倾斜,后端部嵌插于固定刀82的最下端的左刀82A的前端部。另外,为了防止未割谷物杆向纵向收割刀装置80的缠绕,在俯视观察时,从第一导向件40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平缓地向左侧倾斜地延伸。
在用纵向收割刀装置80切断之前,为了由分禾器39高效地分开未割谷物杆和收割谷物杆,在侧面观察时,由平钢材形成的第二导向件41的前端部固定于分禾器39的左侧面的中间部,中间部超过纵向收割刀装置80的下方并向后方延伸,后端部延伸到设于收割刀装置50的左侧上方的收割刀保护件42附近。另外,在俯视观察时,从第二导向件41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比第一导向件40更向左侧倾斜地延伸。
<辅助收割装置>
如图7~9所示,为了缩短由收割刀装置50切断的谷物杆等余茬(残留秸秆)的高度的长度,在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下方设有辅助收割装置90。
辅助收割装置90包括:由保持用收割刀装置50切断的谷物杆等秸秆的多个刀宽较窄且刀长较长的指状的下刀92A构成的固定刀92;与固定刀92的后部连结的角钢材等的辅助收割板93;以及由在形成于固定刀92的槽中沿左右方向滑动的多个刀宽较宽且刀长较短的三角形状的上刀91A构成的可动刀91A。
在俯视观察时,下刀92A的刀尖比上刀91A的前端部更向前方伸出,下刀92A的前端部以约30度的角度形成。另一方面,上刀91A的刀尖以约60度形成,保持由收割刀装置50切断的谷物杆等秸秆的上刀91A的刀尖与下刀92的延伸部具备约30度的夹角,相对于通常的推剪式刀,夹角形成得较小。
(辅助收割装置的安装结构)
在辅助收割板93的后侧的上方,与辅助收割板93大致并排地设有连结框架93A,连结框架93A通过以规定间隔设置的三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结框架93B连结于辅助收割板93的后面。
摆动臂94的前端部与可动刀91的基部连结,在侧面观察时,摆动臂94的后端部与轴24的前端部连结,使得摆动臂94成为与轴24大致正交的姿势。
发动机E的旋转经由链轮25A、转换机构25B等向轴24传动。传动到转换机构25B的输入侧的发动机E的旋转通过在转换机构25B的基部具有一定角度地设置的偏角轴部而转换成往复转动,使与输出侧连接的轴24绕轴24的轴心进行往复摆动。伴随轴24的往复摆动,摆动臂94的前端部以摆动臂94的后端部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从而使可动刀91在由辅助收割板93和固定刀92形成的槽中沿左右方向滑动。
如图9所示,辅助收割装置90由配置在机体框架2的前端部的左侧的第一升降框架95、配置在中间部的第二升降框架96以及第三升降框架97支撑。
第一升降框架95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紧固方法安装在连结框架93A的左侧部的左面,后端部安装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第一轴承部98的第一轴98A,该第一轴承部98安装在形成机体框架2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框架2L的前端部的左面。
如图7所示,第一升降框架95从后端部朝向前端部向下方以直线状延伸,在第一升降框架95的左面的下部安装有支撑部24B,该支撑部24B以往复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撑在前端连结有摆动臂94的轴24。
为了实现辅助收割装置90未装配时的机体框架2的轻量化,优选用螺栓等紧固构件将左侧框架2L的左前侧框架15连结于左后侧框架16并能够装卸。
另外,为了防止辅助收割装置90装配时的左前侧框架15的下垂,优选用连结框架17连结左前侧框架15的前侧部和脱粒装置4的前壁4A。此外,为了容易进行脱粒装置4保养、检修,优选将连结框架17形成为梯子状,以便操纵向者能够使用连结框架17向脱粒装置4的上部升降。
如图9所示,第二升降框架96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紧固方法安装在连结框架93A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部的后面,后端部安装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第二轴承部99的第二轴99A,该第二轴承部99安装在形成机体框架2的前侧框架2A的左端部的前面。此外,为了提高安装进行行驶装置3的旋转的增减的变速器3A的前侧框架2A的刚性,第二轴99A通过向与前侧框架2A平行地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轴18与安装有第三升降框架97的后端部的第三轴100A连结。此外,第二轴99A、第三轴100A以及连结轴18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前侧框架2A架设在配置于左侧框架2L与右侧框架2R之间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中间框架2l的前端部、右中间框架2r的前端部、以及右侧框架2R的前侧部。另外,左侧框架2L、左中间框架2l、右中间框架2r、以及右侧框架2R的后端部与后侧框架2D连结,在前侧框架2A与后侧框架2D之间设有前中间框架2B和后中间框架2C。
左中间框架2l配置在比使收割前处理装置5升降的升降缸5A靠右侧,第二轴承部99安装在比前侧框架2A的部位靠左侧的前面,该前侧框架2A安装有进行行驶装置3的旋转的增减的变速器3A。另外,右中间框架2r配置在左中间框架2l与右侧框架2R的大致中央。
为了提高第二升降框架96和第三升降框架97的刚性,防止第二升降框架96和第三升降框架97的变形,位于靠变速器3A靠前方的第二升降框架96的中间部和第三升降框架97的中间部由连结框架19连结。
第二升降框架96具备:为了绕过行驶装置3的驱动轴3B而如图8所示从后端部向下方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二直线部96A;以及从第二直线部96A的前端部在驱动轴3B的前侧向下弯曲状地延伸的第二弯曲部96B,为了降低辅助收割装置90驱动时的振动、噪音,缩短第二升降框架96的长度,如图9所示,使其在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升降缸5A与行驶装置3的变速器3A之间从后端部朝向前端部以直线状延伸。
另外,为了提高第二升降框架96和第三升降框架97的刚性,防止第二升降框架96和第三升降框架97的变形,位于比变速器3A靠前方的第二弯曲部96B的中间部与第三弯曲部97B的中间部由连结框架19连结。
如图9所示,第三升降框架97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紧固方法安装在连结框架93A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部的后面,后端部安装在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第二轴承部99的第三轴100A,该第二轴承部99安装在形成机体框架2的前侧框架2A的中间部的前面。
第三升降框架97具备:为了绕过行驶装置3的驱动轴3B而如图8所示从后端部向下方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三直线部97A;以及从第三直线部97A的前端部在驱动轴3B的前侧向下弯曲状地延伸的第三弯曲部97B,为了防止与操纵向者的接触,缩短第三升降框架97的长度,如图9所示,使其在行驶装置3的变速器3A与操纵部8的踏板部8A之间从后端部朝向前端部以直线状延伸。
为了容易装卸辅助收割装置90,第一轴承部98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两部分的分割结构,第二轴承部99和第三轴承部100优选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分割为两部分的分割结构。
(其他辅助收割装置的安装结构)
以下,对其他辅助收割装置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对于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符号,省略与上述的辅助收割安装结构重复的记载。
上述的辅助收割装置的安装结构是用螺栓等紧固构件将左前侧框架15连结于左侧框架2L的左后侧框架16的前端部,且用连结框架17连结左前侧框架15的前侧部和脱粒装置4的前壁4A的结构。另一方面,其他辅助收割装置的安装结构如图14~16所示是如下结构,即、为了防止辅助收割装置90装配时的左前侧框架15的下垂,而且提高左前侧框架15的刚性,通过安装框架110将左前侧框架15的前侧部连结于机体框架2的前中间框架2B、和脱粒装置4的前壁4A。
安装框架110构成为具备:从左前侧框架15的前端部朝向前方伸出的第一安装框架111;连结第一安装框架111的右面和机体框架2的前中间框架2B的第二安装框架112;以及连结第一安装框架111的上表面和脱粒装置4的前壁4A的第三安装框架113。此外,脱粒装置4的前壁4A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机体框架2的前中间框架2B的前面的上方。
如图15、16所示,第一安装框架111配置在左前侧框架15的右侧,第一安装框架111的后端部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111A装卸自如连结在支撑部件15A,该支撑部件15A设置在左前侧框架15的前端部。
如图14、15所示,第二安装框架112连结第一安装框架111的前端部的右面、和机体框架2的前中间框架2B中的左前侧框架15与左中间框架2l的大致中间部的前面。第二安装框架112的前端部紧固于第一安装框架111的前端部的右面,设置在后端部的凸边状的板112A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112B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支撑部件2b,该支撑部件2b设置在前中间框架2B的前面。此外,在俯视观察时,第二安装框架112从第二安装框架112的前端部朝向右侧延伸,从右侧端朝向右侧后方延伸,且从右侧后端部朝向后侧延伸并到达前中间框架2B的前面。
如图15、16所示,第三安装框架113连结第一安装框架111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和脱粒装置4的前壁4A。第三安装框架113的前端部紧固于第一安装框架111的前端部的上表面,设置在后端部的凸边状的板113A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113B装卸自如地连结于脱粒装置4的前壁4A。此外,在侧面观察时,第三安装框架113从第三安装框架113的前端部朝向上侧延伸,从上侧端朝向上侧后方延伸,且从上侧后方部朝向后侧延伸并到达脱粒装置4的前壁4A。
如图17、18所示,在第一安装框架111的前端部的前面,紧固有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的托架114的后面。为了削减部件点数,使辅助收割板93和机体框架2的连结结构变得简单,在托架114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旋转轴25、和经由轴承118而外嵌于第一旋转轴25的相当于上述的第一轴98A的圆筒状的第一轴117。另外,在第一轴117的外周面的前侧部位紧固有上述的第一升降框架95的后端部。
在第一旋转轴25的左端部装配有转换机构25B,在第一旋转轴25的转换机构25B与托架114之间的中间部位的偏靠托架114侧的部位,装配有链轮25A。另外,第一升降框架95朝向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升降框架95的前端部不经由连结框架93B而是与辅助收割板93的后面直接连结。
如图16、17所示,在第二安装框架112的前侧左面,装配有支撑板120。为了削减部件点数,在支撑板120的前侧上部的左面,竖立设置有支轴121A,该支轴121A装配对链12F的张力进行调整的张力臂121,该链12F卷绕在装配于送料器外壳20的后部所配置的第二旋转轴26的链轮26F、和装配于第一旋转轴25的链轮25A上;在支撑板120的后侧上部的左面,竖立设置有支轴122A,该支轴122A装配对链12F的方向进行调整的张设轮122。另外,在支撑板120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的左面,设有支柱128,该支柱128将覆盖转换机构25B等的链罩145安装成能够装卸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在俯视观察时,在由第二安装框架112和第三安装框架113区分的空间,为了有效利用由安装框架110区分的空间,如图15、16所示,设有上载液压阀130的板131,该液压阀130控制向升降缸5A等供给的油的流量。板131的左侧面紧固于左前侧框架15的前侧部的右面,后侧面紧固于前中间框架2B的前面。
另外,为了防止在液压阀130堆积稻草屑等,液压阀130的上侧由液压阀用罩132覆盖。此外,液压阀用罩132的后侧部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脱粒装置4的前壁4A。
如图17所示,为了容易进行行驶装置3的履带的更换作业,在第一升降框架95的后部,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126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在侧面观察时向行驶装置3伸出的下部板125。在下部板125的后部设有安装销127的开口部125A,该销127与形成于第一安装框架111的下表面的凸部111B抵接且限制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下降位置。此外,在下部板125的后部,通过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两处开口部125A,从而能够根据农田的状态来变更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下降位置。
接着,如图11、12所示,为了容易进行第二升降框架96的安装,优选使第二升降框架96为分割成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和第二后侧升降框架96D的两部分的结构。
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和第二后侧升降框架96D由剖面形状为大致倒U字形状的连结托架96E连结。连结托架96E的前侧部紧固于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的后端部,连结托架96E的后侧部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96F装卸自如地连结于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D的前端部。
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的前端部与第一升降框架95相同,不经由连结框架93B而与辅助收割板93的后面直接连结,第二后侧升降框架96D的后端部安装在第二轴99A,该第二轴99A旋转自如地支撑于第二轴承部99。另外,为了提高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的刚性,防止变形、和在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上堆积收割谷物杆,在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紧固有在侧面观察时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板96G。此外,为了进一步防止收割谷物杆的堆积,优选由圆柱钢材、圆筒钢材形成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
其次,如图11、23所示,为了容易进行行驶装置3的履带的装卸,优选使与上述的第三升降框架97对应的第三升降框架160为相对于设置在机体框架2的右侧框架2R的前部的旋转轴161能够升降的结构。此外,旋转轴161的安装有第一升降框架95的后端部的第一轴98A、和安装有第二后侧升降框架96D的后端部的第二轴99A在前后、上下方向上设置在相同位置上。即、旋转轴161与第一轴98A以及第二轴99A配置同轴上。
第三升降框架160的前端部经由托架170而与辅助收割装置90连结,第三升降框架160的后端部嵌合于上端部紧固于旋转轴161的右端部的右侧连结板162与上端部紧固于旋转轴161的左端部的左侧连结板163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164装卸自如地连结于右侧连结板162和左侧连结板163。
由此,能够在机体框架2的右侧框架2R的下方配置第三升降框架160,能够抑制第三升降框架160向机体外部的伸出,防止与垄等的碰撞。
为了防止右侧连结板162和左侧连结板163的变形,右侧连结板162和左侧连结板163与连结销167连结。另外,在右侧连结板162的后部,与下部板125相同,设有安装销166的开口部166A,该销166与形成于右侧框架2R的下表面的凸部165抵接且限制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下降位置。此外,在右侧连结板162的后部,通过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两处开口部166A,从而能够根据农田的状态来变更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下降位置。
如图24所示,托架170紧固于连结部件171的上端部,该连结部件171紧固于辅助收割装置90的辅助收割板93的后面的右侧部。
连结部件171从辅助收割板93的后面向后方延伸之后,从延伸部的后端前低后高地倾斜地延伸并到达后端部。托架170紧固于连结部件171的后端部的右面。
在装卸行驶装置3的履带时,为了容易地从托架170装卸第三升降框架160,托架170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右侧敞开的大致コ字形状,第三升降框架160的前端部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172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托架170上。
如图19(a)、图19(b)所示,为了防止稻草屑等的堆积,由角钢材形成的辅助收割板93将角钢材的一侧面配置在上侧,从一侧面的后端部朝向下方配置另一侧面。
另外,为了提高辅助收割板93的刚性,防止变形等,在辅助收割板93与第一升降框架95的前端部的连结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辅助收割板93与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D的前端部的连结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辅助收割板93与连结部件172的前端部的连结部位的右侧,设有加强片135。此外,为了防止稻草屑等的堆积,加强片135设置为随着在左右方向上伸出而向下倾斜。
<吊起装置>
如图7、9所示,与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送料器外壳20的升降连动地使辅助收割装置90升降的吊起装置74安装有由钢材构成的吊起导向件70,该吊起导向件70旋转自如地连结于销71并沿上下方向形成有长孔72,该销71竖立设置于第一升降框架95的右面的前侧部位。
在与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送料器外壳20的升降连动地使辅助收割装置90升降的情况下,将竖立设置于送料器外壳20的框体的左面的导向销73嵌插于吊起导向件70的长孔72。即、在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送料器外壳20上升的情况下,导向销73一边与形成于吊起导向件70的长孔72的上端卡合一边使吊起导向件70向上方移动,由此,第一升降框架95等能够以第一轴承部98为中心向上方向而使辅助收割装置90上升。
<其他吊起装置>
接着,对与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送料器外壳20的升降连动地使辅助收割装置90升降的其他吊起装置74A进行说明。
如图11、12所示,其他吊起装置74A构成为具备:支撑部件77,其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安装在送料器外壳20的前部的右板;切换杆76,其以支轴78为中心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摆动,该支轴78在左右方向上竖立设置于沿支撑部件77的送料器外壳20的右板延伸的垂直支撑部77A的下部;以及吊起导向件75,其通过切换杆76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支撑部件77由以下各部形成,即、沿送料器外壳20的右板延伸的垂直支撑部77A;以及从垂直支撑部77A的上端部朝向操纵部8的侧面板8B延伸的水平支撑部77B。
如图13所示,在水平支撑部77B的右侧端部,设有将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调节为三级的第一~第三钩79A~79C。在此,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是在送料器外壳20的上升过程中,辅助收割装置90开始上升时的送料器外壳20的高度,换言之,是该状态下的送料器外壳20绕第二旋转轴26的旋转位置。
设有:第一钩79A,其对位于将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设定于较低位置的第一状态的切换杆76进行卡定;第二钩79B,其对位于将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设定于中途位置的第二状态的切换杆76进行卡定;以及第三钩79C,其对位于将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设定与较高位置的第三状态的切换杆76进行卡定。
第一~第三钩79A~79C形成为在水平支撑部77B的俯视观察时为前侧开口的大致J字形状,为了防止因位于第一状态的切换杆76与第一钩79A的卡合脱开、或者位于第二状态的切换杆76与第二钩79B的卡合脱开,导致辅助收割装置90与农田接触而破损,设置在水平支撑部77B的后侧的第三钩79C形成为比设置在第三钩79C的前侧的第一钩79A、第二钩79B大,且朝向侧面板8B侧伸出。
在切换杆76的基部固定设有在支轴78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く形状的板76A的中心部。
板76A的下部支撑为以垂直支撑部77A的支轴78为中心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摆动。
板76A的上部的上面部与夹持松缓地安装于吊起导向件75的杆75A的上侧部的外周面的弹簧75B的下侧环75C抵接,使下侧环75C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板76A的上部,朝向侧面板8B侧竖立设置有圆柱状的杆支撑部76B。此外,在杆支撑部76B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形成有供吊起导向件75的杆75A的下侧环75C的下侧附近的部位插设的贯通孔76C。
由此,通过使切换杆76以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为中心摆动,从而能够使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在使切换杆76移动到第一状态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板76A以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的轴心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最大旋转而使吊起导向件75的下侧环75C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最上方移动,从而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向三级中作为最下方的位置的低位置移动。
另外,在使切换杆76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板76A以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的轴心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吊起导向件75的下侧环75C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下方移动,从而与上述的底位置比较,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向作为上方的位置的中位置移动。
并且,在使切换杆76从第二状态向第三状态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板76A以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的轴心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最大旋转而使吊起导向件75的下侧环75C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最下方移动,从而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向三级中作为最上方的位置的高位置移动。
为了操纵部8的操纵者容易进行切换切换杆76的操作,如图11所示,切换杆76的前端部朝向操纵部8侧屈曲地形成,如图12所示,位于第一状态的切换杆76的前端部优选位于比操纵部8的前面板8C靠后方。
另外,为了防止切换杆76与第一~第三钩79A~79C的卡定的脱开,优选设置防止脱落弹簧76D,该防止脱落弹簧76D的一端侧与切换杆76的下侧部卡合,另一端侧与垂直支撑部件77A的前侧卡合。
吊起导向件75构成为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前低后高地延伸的杆75A;以及在杆75A的上侧部被上侧环75D和下侧环75C夹持的弹簧75B。
杆75A摆动自如地安装于支轴93b,该支轴93b竖立设置在第二升降框架96的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的右面,该第二升降框架96与基部设于第二升降框架96的前方的辅助收割板93连结,杆75A的上侧部的下侧环75C的下侧附近的部位经由摆动自如地安装于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的板76A和支撑部件77而安装于送料器外壳20。
上侧环75D通过嵌插于杆75A的上端部形成的螺纹件的螺母等卡定部件75F来限制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上方向移动。另外,在上侧环75D的与下侧环75C对置的下表面固定设有以弹簧75B的长度的大致一半长度形成的圆筒状的套环75E的上端部。此外,套环75A松缓地安装在杆75A的外周面与弹簧75B的内周面之间。
利用卡定部件75F限制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上方向移动的上侧环75D优选设置在产生弹簧75B的复原力的位置,即、该弹簧75B处于使切换杆76位于第一状态而向最下方移动的辅助收割装置90追随农田的凹凸而上下移动的所谓浮动状态的位置。由此,在通用联合收割机1进行越垄行驶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辅助收割装置90与垄的碰撞,从而能够抑制辅助收割装置90。
以下,对送料器外壳20通过升降缸5A上升的情况的其他吊起装置75A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送料器外壳20通过升降缸5A开始上升,则其他吊起装置74A经由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而与送料器外壳20的上升一致地使辅助收割装置90上升,该第一过程为,下侧环75C通过支撑在送料器外壳20所安装的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上的板76A,一边压缩弹簧75B一边沿杆75A的轴心向上方移动,直到与固定设于上侧环75D的套环75E的下表面抵接;该第二过程为,下侧环75C通过板76A与固定设于上侧环75D的套环75E的下表面抵接。
在第一过程中,由于以竖立设置于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为中心而辅助收割装置90的自重的的力矩与弹簧75B的复原力的力矩均衡,因而辅助收割装置90维持浮动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二过程中,以竖立设置于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为中心而辅助收割装置90的自重的力矩比弹簧75B的复原力的力矩大,另外,下侧环75C与固定设于上侧环75D的套环75E的下表面抵接,因而辅助收割装置90与送料器外壳20的上升一致地上升。
<动力传递>
如图10所示,从发动机E输出的动力经由传送带10A而输入到驱动行驶装置3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从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输出的动力的一部分经由传动用的传送带11A向带轮26A传动。该带轮26A装配在送料器外壳20的后部所配置的第二旋转轴26上。传动到带轮26A的旋转经由第二旋转轴26向链轮26C、26D、26E、26F传动。此外,第二旋转轴26以左右方向姿势架设在机体框架2的前侧的部位,收割前处理装置5以第二旋转轴26为中心进行升降转动。
在链轮26C、26D和在旋转自如架设于送料器外壳20的前部的轴22上安装的左右一对链轮(省略图示)上,绕挂有架设在多个凸起部的左右谷物杆搬运用的链12A、12B,通过向链轮26C、26D传动动力,来驱动链12A、12B。由此,能够将搬运至送料器外壳20前方的送入口32的谷物杆搬运至设置在后方的脱粒装置4。
向链轮26E传动的旋转经由链12C向链轮27A、28A传动。链轮27A、28A分别安装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送料器外壳20的左侧的轴27、28上。
向链轮27A传动的旋转经由轴27向链轮27B传动。传动至链轮27B的旋转经由链12D向链轮34A传动。链轮34A安装于轴34,该轴34架设于推运器框架31的左右两侧板且装配扒搂推运器33。由此,发动机E的旋转向扒搂推运器33传动,能够将通过扒搂装置60等扒搂到推运装置30的谷物杆移送至送料器外壳20的前方的送入口32。
传动到链轮34A的旋转经由轴34向链轮34B传动。传动到链轮34B的旋转经由链12E向安装在轴68的右侧端部的链轮68B传动。轴68架设在推运器框架31的左右的两侧板上。传动到链轮68B的旋转经由轴68向安装在该轴68的右侧端部的带轮68A传动。
传动到带轮68A的旋转经由传动用的传送带11C向带轮62A传动,该带轮62A安装于轴62,该轴62旋转自如地架设于扒搂装置60的臂63的前端部。在轴62装配有扒搂轮61,由此,发动机E的旋转向扒搂轮61传动,从而能够将农田中倒伏的谷物杆、高度低的谷物杆等扒搂至推运装置30。
传动至链轮28A的旋转经由第三旋转轴28向转换机构28B传动。转换机构28B是将与输入侧连接的第三旋转轴28的旋转转换为与输出侧的销28P连接的臂29A的往复摆动的设备。
传动到臂29A的往复摆动经由与臂29A连结的轴29向收割刀装置50的摆动臂54和纵向收割刀装置80的摆动臂84传动。由此,发动机E的旋转向收割刀装置50的可动刀51传动,从而能够将由扒搂轮61扒搂的谷物杆的秸秆切断。另外,发动机E的旋转向纵向收割刀装置80的可动刀81传动,从而能够将油菜、菜花等高度高的谷物杆切断。
传动到链轮26F的旋转经由链12F向链轮25A传动。链轮25A安装于第一旋转轴25,该第一旋转轴25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送料器外壳20的左侧。传动到链轮25A的旋转经由第一旋转轴25向转换机构25B传动。转换机构25B是将与输入侧连接的第一旋转轴25的旋转转换为与输出侧的销25P连接的臂24A的往复摆动的设备。
传动到臂24A的往复摆动经由与臂24A连结的轴24向辅助收割刀装置90的摆动臂94传动。由此,发动机E的旋转向辅助收割刀装置90的可动刀91传动,从而能够将由收割刀装置50切断的谷物杆的秸秆的高度更低地切断。
此外,第一传动部A构成为具备链轮26E、链轮28A、以及卷绕在链轮26E和链轮28A上的链12C,第二传动部B构成为具备链轮26F、链轮25A、以及卷绕在链轮26F和链轮25A上的链12F。
<升降罩>
如图20、21所示,在送料器外壳20的左侧设有升降罩(方案中的“第一罩”)140。为了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防止未收割谷物杆的卷入,升降罩140以覆盖配置于送料器外壳20的左侧的、图10所示的链轮26E、27A、28A、和卷绕在链轮26E、27A、28A上的链12C的方式配置。
升降罩140的上板141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前侧支柱21A和后侧支柱21B,该前侧支柱21A从送料器外壳20的左板(方案中的“第一外侧板”)20A的前侧上部朝向左侧方向伸出,该后侧支柱21B从左板20A的后侧上部朝向左侧方向伸出。
如图22(a)、图22(b)所示,升降罩140构成为具备:从送料器外壳20的左板20A朝向左侧延伸的上板141;从上板141的左端朝向下侧延伸的左板142;以及从左板142的下端朝向右侧延伸的底板143,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另外,底板143由上板141和左板142一体地形成的前侧底板143A、和安装后述的链罩145时能够从升降罩140拆卸的后侧底板143B构成。此外,后侧底板143B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而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左板142的下端部和前侧底板143A的后端部。并且,若拆下后侧底板143B,则在升降罩140的下部形成可供链罩145从下侧进入的开口。在送料器外壳20下降的情况下,链罩145的上部进入该开口。
<链罩>
如图20、21所示,在升降罩140的下方设有链罩145。为了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防止未收割谷物杆的卷入,链罩145的右侧链罩(方案中的“第二罩”)145A以覆盖图10所示的链轮25A、26F、和卷绕在链轮25A、26F上的链12F的方式配置,紧固于右侧链罩145A的前部的左侧链罩(方案中的“第三罩”)145B以覆盖第一旋转轴25和转换机构25B的方式配置。
右侧链罩145A构成为具备: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支撑板120上所设的支柱128的右板146;从右板146的上端朝向左侧延伸的上板147;以及从上板147的左端朝向下侧延伸的左板(方案中的“第二外侧板”)148,并形成为在正面观察时为大致コ字形状。另外,右侧链罩145A的上侧部位如图20所示配置为,在送料器外壳20向下降位置移动了的情况下,插嵌于由送料器外壳20的左板20A、升降罩140的上板141、以及左板142区分的空间内,左板148的前部下侧形成有切口部(省略图示),以便第一旋转轴25等能够插通。
左侧链罩145B由从右侧链罩145A的左板148的切口部部位朝向左侧方向竖立设置的第一竖立设置片149、第二竖立设置片150、第三竖立设置片151、以及紧固于第一~第三竖立设置片149~151的左端的左板152形成。另外,如图20所示,左侧链罩145B向左侧呈凸状地设于右侧链罩145A的前部,设置为比升降罩140的左板142更向左侧伸出。
为了防止稻草屑等向左侧链罩145B的堆积,在侧面观察时,第一竖立设置片149前低后高地竖立设置,第二竖立设置片150前高后低地竖立设置,第三竖立设置片151在上下方向上大致垂直地竖立设置。另外,为了防止因辅助收割装置90驱动中所产生的振动而连结转换机构25B和摆动臂94的轴24与第一竖立设置片149的接触,形成有大致倒U字形状的开口部149A。
<张力钩的配置>
从发动机E输出的动力经由传送带10A向驱动行驶装置3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0传动。传送带10A的张力通过设置在传送带10A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张力臂(省略图示)来调整。此外,为了防止张力臂过度地朝向传送带10A移动,张力臂的中间部由张力钩10B支撑。
为了容易进行张力钩10B的上下方向的设定位置的调整,如图25所示,、在配置于比防尘罩8D的前侧更靠前方的支撑部件10C安装张力钩10B,该防尘罩8D设置在侧面板8B的左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通用联合收割机的收割前处理装置。
Claims (6)
1.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具备行驶装置(3)的机体框架(2)上搭载有配置于左右一侧的操纵部(8)、配置于左右另一侧的脱粒装置(4)、以及驱动该脱粒装置(4)的发动机(E),在上述机体框架(2)的前侧设置有收割前处理装置(5),该收割前处理装置(5)具备对种植谷物杆进行收割的收割刀装置(50),在上述操纵部(8)的左右一侧方配置送料器外壳(20),该送料器外壳(20)将由上述收割前处理装置(5)收割的谷物杆供给至上述脱粒装置(4),在比上述收割刀装置(50)靠后方的位置设置辅助收割装置(90),该辅助收割装置(90)将由上述收割刀装置(50)收割之后的残留秸秆切断,
上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与配置有上述操纵部(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将来自上述发动机(E)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成往复旋转运动而驱动上述收割刀装置(50)的第一转换机构(28B);以及将来自上述发动机(E)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成往复旋转运动而驱动上述辅助收割装置(90)的第二转换机构(25B),
在安装上述第二转换机构(25B)的第一旋转轴(25)外嵌圆筒状的第一轴(117),在该第一轴(117)安装有支撑上述辅助收割装置(90)的升降框架(95)的后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与配置有上述操纵部(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向上述第二转换机构(B)传动上述发动机(E)的驱动力的第二传动部(B),
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与上述第二传动部(B)之间,配置向上述第一转换机构(28B)传动上述发动机(E)的驱动力的第一传动部(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设于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与上述操纵部(8)相反侧的部位的第一外侧板(20A)上,设置覆盖上述第一传动部(A)的第一罩(140),
在该第一罩(140)的下方,设置覆盖上述第二传动部(B)的第二罩(145A),
使上述第二罩(145A)的上部进入上述第一罩(140)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罩(145A)的前侧部设置覆盖上述第二转换机构(25B)的第三罩(145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机体框架(2)侧的安装框架(110)上,具备装卸自如地安装上述第二罩(145A)的支撑板(120)。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中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传动部(A)具备:由设置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后部的第二旋转轴(26)轴支承的第一链轮(26E);由设置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前部的第三旋转轴(28)轴支承的第二链轮(28A);以及卷绕在上述第一链轮(26E)和第二链轮(28A)上的第一链(12C),
上述第二传动部(B)具备:由上述第二旋转轴(26)轴支承的第三链轮(26F);由设置在上述送料器外壳(2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上述第一旋转轴(25)轴支承的第四链轮(25A);以及卷绕在上述第三链轮(26F)和第四链轮(25A)上的第二链(12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62983 | 2014-03-26 | ||
JP2014-062985 | 2014-03-26 | ||
JP2014062983A JP5885086B2 (ja) | 2014-03-26 | 2014-03-26 | コンバイン |
JP2014062985A JP5885087B2 (ja) | 2014-03-26 | 2014-03-26 | コンバイ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38134A CN104938134A (zh) | 2015-09-30 |
CN104938134B true CN104938134B (zh) | 2019-01-04 |
Family
ID=54153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34492.8A Active CN104938134B (zh) | 2014-03-26 | 2015-03-25 | 联合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38134B (zh) |
MY (1) | MY185450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77548Y (zh) * | 2002-08-07 | 2003-10-08 | 朱思全 | 遥控摆式联合收割机 |
CN1491530A (zh) * | 2002-09-18 | 2004-04-28 | 产量监控器的自动质量流传感器校准 | |
CN101507387A (zh) * | 2008-02-13 | 2009-08-19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CN103650798A (zh) * | 2012-09-26 | 2014-03-26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CN204206801U (zh) * | 2013-08-01 | 2015-03-18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029454A (ja) * | 2013-08-01 | 2015-02-16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コンバイン |
-
2015
- 2015-03-25 CN CN201510134492.8A patent/CN104938134B/zh active Active
- 2015-03-25 MY MYPI2015700933A patent/MY185450A/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77548Y (zh) * | 2002-08-07 | 2003-10-08 | 朱思全 | 遥控摆式联合收割机 |
CN1491530A (zh) * | 2002-09-18 | 2004-04-28 | 产量监控器的自动质量流传感器校准 | |
CN101507387A (zh) * | 2008-02-13 | 2009-08-19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CN103650798A (zh) * | 2012-09-26 | 2014-03-26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CN204206801U (zh) * | 2013-08-01 | 2015-03-18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Y185450A (en) | 2021-05-19 |
CN104938134A (zh) | 2015-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16593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04938139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4938134B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2014018164A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06793754B (zh) | 收割机 | |
CN204539955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4539952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5894510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5975632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 |
JP5975633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 |
JP2012120468A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04938140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4681896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6275004B2 (ja) | 収穫機 | |
CN203675628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2014014327A (ja) |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 |
JP2014018165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073057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 |
WO2015178100A1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5885087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1188797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07289045A (ja) | コンバインの穀稈移送装置 | |
CN205030132U (zh) | 作业车辆 | |
JP6373131B2 (ja) | 収穫機 | |
JP6192589B2 (ja) | コンバイ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