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7927A - 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7927A
CN104917927A CN201410528175.XA CN201410528175A CN104917927A CN 104917927 A CN104917927 A CN 104917927A CN 201410528175 A CN201410528175 A CN 201410528175A CN 104917927 A CN104917927 A CN 104917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ading
assembly
document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81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7927B (zh
Inventor
野泽英介
新谷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7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7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23Colou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31Synchronising different operations or sub-apparatus, e.g. controlling on-times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erent warm-up ti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设备,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读取组件,其读取其上记录有图像的文档;校准处理部分,其基于按照读取组件读取预设颜色的方式获得的结果执行暗影处理以校正亮度的不均匀;以及加热控制部分,其在供应功率的预设时间段内,对读取组件从未供应功率的状态开始加热。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和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关于其中记录图像的介质,所谓的读取文档的图像读取设备,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是已知的。
作为专利文献1的JP-A-2013-207614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通过利用用于调整的读取图表利用成像元件执行读取来执行校准(所谓的校准处理),在用于调整的读取图表中记录了用于预设色彩校准的图像。
专利文献1:JP-A-2013-207614([0052]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目的是减少在校准处理开始之前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设备,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读取组件,其读取其上记录有图像的文档;
校准处理部分,其基于按照读取组件读取预设颜色的方式获得的结果执行暗影处理以校正亮度的不均匀;以及
加热控制部分,其在供应功率的预设时间段内,对读取组件从未供应功率的状态开始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
加热控制部分通过使得读取组件处于操作状态来加热读取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还包括:
校准处理部分,其基于包括黄色图像的图像执行校准处理;以及
读取组件,其设有针对各个颜色的通过用于透射预设颜色的透射组件读取文档的读取元件,并且包括通过蓝色透射组件读取文档的读取元件。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一个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还包括:
读取组件,其在供应功率时读取预设参照组件;以及
时间段设置部分,其基于通过读取参照组件获得的结果设置用于加热读取组件的时间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设备,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读取组件,其读取其上记录有图像的文档;
校准处理部分,其基于按照读取组件读取预设颜色的方式获得的结果执行暗影处理以校正亮度的不均匀;
时间段设置部分,其基于通过读取组件读取预设参考组件获得的结果设置用于加热读取组件的时间段;以及
加热控制部分,其在通过时间段设置部分设置的预设时间段中加热读取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
加热控制部分通过使得读取组件处于操作状态来加热读取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个所述的从介质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以及
图像记录部分,其基于通过图像读取设备读取的图像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
图像的颜色的数量是任意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与其中未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缩短在校准处理开始之前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和第六方面,与其中读取组件处于操作状态而未执行加热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无价值的加热并可抑制读取组件的寿命缩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当利用蓝色透射组件读取黄色图像时,可减少暗影校正的不足。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其中未设置加热时间段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无价值的加热。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读取组件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加热时间设置处理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图4A是示出所述处理的概要的示意图,图4B是示出关于自供应功率开始的耗用时间和增益值的改变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加热处理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H是示出B色成像元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图6A是示出当读取Y色分片图像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B是示出当读取M色分片图像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C是示出当读取C色分片图像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D是示出当读取白色纸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E是示出在基于白色执行暗影校正之后的Y色图像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F是示出在基于白色执行暗影校正之后的M色图像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G是示出在基于白色执行暗影校正之后的C色图像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并且图6H是示出在基于白色执行暗影校正之后的白色图像的读取值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关于B色成像元件的反射特性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也就是说,是其中水平轴线表示波长而竖直轴线表示反射率的曲线图;
图8是其中聚集了图6A至图6H中的实验结果的表,也就是说,是示出当供应功率并过去60分钟之后获得的B色成像元件的读取值的变化率的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在水平轴线表示温度而竖直轴线表示Y分片的读取值的同时成像元件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图9A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构造中的成像元件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并且
图9B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构造中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根据图9A和图9B中的第一示例的构造中的实体的温度变化和根据现有技术构造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示例(下文中,称作“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示例。
同时,为了容易理解以下说明,在附图中,假设前后方向为X轴方向,假设水平方向为Y轴方向,并且假设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分别假设通过箭头X、-X、Y、-Y、Z和-Z指示的方向或侧部为前部、后部、右部、左部、上部、下部,或者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
另外,在图中,其中具有“·”的“O”意指箭头从空间的后侧指向前侧,而其中具有“X”的“O”意指箭头从空间的前侧指向后侧。
同时,在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中,为了方便描述,仅适当地示出了对于说明必需的组件。
第一示例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在图1中,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设置的复印机U是记录部分的示例,并包括作为图像记录装置的示例设置的印刷部分U1。在印刷部分U1的上部,支承有作为读取部分的示例并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示例设置的扫描仪部分U2。在扫描仪部分U2的上部,支承有作为文档运输装置的示例设置的自动馈送器U3。在根据第一示例的扫描仪部分U2中,支承有作为输入单元的示例设置的用户接口UI。复印机U可按照操作员在用户接口UI上执行输入的方式操作。
在自动馈送器U3的上部上,设置有作为介质容纳容器的示例设置的文档托盘TG1。在文档托盘TG1中,可以叠置方式容纳待复制的多个文档Gi。作为文档排放部分的示例设置的文档递送托盘TG2形成在文档托盘TG1的下部。文档运输辊U3b沿着文档输送路径U3a设置在文档托盘TG1与文档递送托盘TG2之间。
在扫描仪部分U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作为透明文档支架的示例设置的压板玻璃PG。在根据第一示例的扫描仪部分U2中,光学读取系统A设置在压板玻璃PG的下部。根据第一示例的光学读取系统A沿着压板玻璃PG的底表面在水平方向上以可移动方式支承。同时,光学读取系统A通常在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停止。
作为读取组件的示例设置的成像组件CCD设置在光学读取系统A的右部。图像处理部分IPS电连接至成像组件CCD。
图像处理部分IPS电连接至印刷部分U1的写电路DL。写电路DL作为潜像形成装置的示例设置,并且电连接至作为曝光装置的示例设置的LED头LHy、LHm、LHc和LHk。
根据第一示例的LED头LHy、LHm、LHc和LHk设置为对应于对应颜色Y、M、C和K。同时,根据第一示例的LED头LHy至LHk被构造为包括LED阵列,其中作为发光元件的示例设置的LED沿着图像的宽度方向按照直线形状布置。LED头LHy至LHk被构造为使得LED可根据输入信号发射光。也就是说,LED头LHy至LHk被构造为能够根据输入信号输出写光。
在图1中,在对应的LED头LHy至LHk的上部上,设有作为图像保持器的示例设置的感光器PRy、PRm、PRc和PRk。通过其中对应的感光器PRy至PRk面对对应的LED头LHy至LHk的区域形成写区域Q1y、Q1m、Q1c和Q1k。
在LED头LHy至LHk关于对应的感光器PRy、PRm、PRc和PRk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设有作为充电单元的示例设置的充电辊CRy、CRm、CRc和CRk。根据第一示例的充电辊CRy至CRk与对应的感光器PRy至PRk接触,并且被支承以被驱动和旋转。
在LED头LHy至LHk关于感光器PRy至PRk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显影装置Gy、Gm、Gc和Gk。通过其中对应的感光器PRy至PRk面对对应的显影装置Gy至Gk的区域形成显影区域Q2y、Q2m、Q2c和Q2k。
在显影装置Gy至Gk关于感光器PRy至PRk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初级转印单元的示例设置的初级转印辊T1y、T1m、T1c和T1k。通过其中对应的感光器PRy至PRk面对对应的初级转印辊T1y至T1k的区域形成初级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
在初级转印辊T1y至T1k关于感光器PRy至PRk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图像保持器清洁器的示例设置的感光器清洁器CLy、CLm、CLc和CLk。
作为根据第一示例的Y色可视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用于形成作为可视图像的示例的调色剂图像的Y色图像形成部分Uy由Y色感光器PRy、充电辊CRy、LED头LHy、显影装置Gy、初级转印辊T1y和感光器清洁器Cly形成。按照相同的方式,对应的M、C和K色图像形成部分Um、Uc和Uk由感光器PRm、PRc和PRk;充电辊CRm、CRc和CRk;LED头LHm、LHc和LHk;显影装置Gm、Gc和Gk;初级转印辊T1m、T1c和T1k;以及感光器清洁器CLm、CLc和CLk形成。
在感光器PRy至PRk的上部,设置有作为中级转印装置的示例设置的带模块BM。带模块BM是图像保持器的示例,并包括作为中级转印体的示例设置的中级转印带B。中级转印带B被构造为包括环形带组件。
根据第一示例的中级转印带B由作为驱动组件的示例设置的带驱动辊Rd、作为伸展组件的示例设置的张力辊、作为偏移校正组件的示例设置的步移辊Rw、作为从动组件的示例设置的惰辊Rf、作为二级转印区域面对组件的示例设置的支持辊T2a以及初级转印辊T1y、T1m、T1c和T1k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
作为二级转印组件的示例设置的二级转印辊T2b设置在其中二级转印辊T2b面对支持辊T2a同时使中级转印带B介于它们之间的位置。在第一示例中,支持辊T2a接地,并且将极性与调色剂充电极性相反的二级转印电压从电源电路E施加至二级转印辊T2b。根据第一示例的二级转印单元T2被构造为包括支持辊T2a和二级转印辊T2b。另外,二级转印区域Q4被构造为包括其中二级转印辊T2b与中级转印带B接触的区域。
在二级转印区域Q4关于中级转印带B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中级转印体清洁器的示例设置的带清洁器CLb。
根据第一示例的转印装置T1+T2+B被构造为包括初级转印辊T1y至T1k、中级转印带B和二级转印单元T2。另外,根据第一示例的图像记录部分Uy至Uk+T1+T2+B被构造为包括图像形成部分Uy至Uk和转印装置T1+T2+B。
在图1中,作为引导组件的示例设置的一对左右导轨GR按照三级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Uy至Uk的下部中。在对应的导轨GR中,支承作为介质容纳部分的示例设置的纸馈送托盘TR1至TR3,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入和退出。在纸馈送托盘TR1至TR3中,容纳有作为介质的示例设置的记录片材S。
作为拾取组件的示例设置的拾取辊Rp设置在纸馈送托盘TR1至TR3的每一个的右上部。作为处理组件的示例设置的处理辊Rs设置在拾取辊Rp关于记录片材S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作为介质输送路径的示例设置并且朝着其上部延伸的纸馈送路径SH1形成在处理辊Rs关于记录片材S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作为传送组件的示例设置的多个运输辊Ra沿着纸馈送路径SH1设置。
作为传送时间调整组件的示例设置的配准辊Rr沿着纸馈送路径SH1设置在二级转印区域Q4的上游侧。
定影装置F设置在二级转印区域Q4关于片材S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定影装置F包括作为用于加热的定影组件的示例设置的加热辊Fh和作为用于增压的定影组件的示例设置的增压辊Fp。定影区域Q5被构造为包括加热辊Fh与增压辊Fp的接触区域。
作为输送路径的示例设置的纸排出路径SH2设置在定影装置F的上部。作为介质排放部分的示例设置的文档递送托盘TRh形成在印刷部分U1的上表面。纸排出路径SH2朝着文档递送托盘TRh延伸。作为介质传送组件设置的纸排出辊Rh设置在纸排出路径SH2的下游端。
图像形成操作
如果在包括根据第一示例的构造的复印机U中开始复制操作,则容纳在文档托盘TG1中的多个文档Gi按顺序经过压板玻璃PG上的文档读取位置,并释放至文档递送托盘TG2。
当利用自动馈送器U3自动地输送文档并将其复制时,按顺序经过压板玻璃PG上的读取位置的文档Gi的每一个在其中光学读取系统A停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曝光。当操作员在用手将文档Gi布置在压板玻璃PG上的同时执行复制时,光学读取系统A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并且将压板玻璃PG上的文档曝光和扫描。
从文档Gi反射的光通过光学系统A聚集至成像组件CCD。成像组件CCD将聚集至成像表面的从文档Gi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从成像组件CCD输出的电信号被输入至图像处理部分IPS。图像处理部分IPS将通过成像组件CCD读取的RGB色图像的电信号转换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信息,以形成潜像。图像处理部分IPS将转换后获得的图像信息输出至印刷部分U1的写电路DL。同时,当图像是单色图像(所谓的黑白图像)时,图像处理部分IPS仅将黑色K图像信息输出至写电路DL。
写电路DL将基于输入图像信息的控制信号输出至LED头LHy至LHk。LED头LHy至LHk输出基于控制信号的写光。
当开始形成图像时,感光器PRy至PRk的每一个执行旋转驱动。将充电电压从电源电路E施加至充电辊CRy至CRk。因此,感光器PRy至PRk的表面通过充电辊CRy至CRk充电。静电潜像通过从LED头LHy至LHk的写光形成在写区域Q1y至Q1k中的充电的感光器PRy至PRk的表面上。感光器PRy至PRk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区域Q2y至Q2k中的显影装置Gy、Gm、Gc和Gk显影为作为可视图像的示例设置的调色剂图像。
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被输送至与中级转印带B接触的初级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在初级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中,将极性与调色剂充电极性相反的初级转印电压从电源电路E供应至初级转印辊T1y至T1k。因此,对应的感光器PRy至PRk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初级转印辊T1y至T1k被转印至中级转印带B。同时,在多色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下游侧的调色剂图像按照叠加方式转印至在上游侧的初级转印区域中转印至中级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上。
通过感光器清洁器CLy至CLk清洁在执行初级转印之后感光器PRy至PRk的残余物和附着的物质。通过充电辊CRy至CRk将感光器PRy至PRk的被清洁的表面再次充电。
通过初级转印区域Q3y至Q3k中的初级转印辊T1y至T1k转印至中级转印带B上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或多色调色剂图像被输送至二级转印区域Q4。
通过使用的纸馈送托盘TR1至TR3的拾取辊Rp拾取其上记录有图像的片材S。当以叠置方式拾取多片片材S时,通过拾取辊Rp拾取的所述多片片材S通过处理辊Rs逐一分离。通过处理辊Rs分离的所述多片片材S通过运输辊Ra沿着纸馈送路径SH1输送。沿着纸馈送路径SH1输送的所述多片片材S被发送至配准辊Rr。
配准辊Rr根据其中形成在中级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输送至二级转印区域Q4的时间将片材S输送至二级转印区域Q4。通过电源电路E将极性与调色剂充电极性相反的二级转印电压施加至二级转印辊T2b。因此,中级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从中级转印带B转印至片材S。
在执行二级转印之后,通过带清洁器CLb清洁附着至中级转印带B的表面的附着物质等。
当记录片材S经过定影区域Q5时,将调色剂图像二级转印至其上的记录片材S加热和定影。
图像定影在其上的记录片材S沿着纸排出路径SH2输送。沿着纸排出路径SH2输送的片材S通过纸排出辊Rh释放至文档递送托盘TRh。
读取组件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读取组件的示意图。
在图3中,根据第一示例的成像组件CCD包括:读取元件1,其读取文档Gi的图像的红色成分;读取元件2,其读取文档Gi的图像的绿色成分;以及读取元件3,其读取文档Gi的图像的蓝色成分。红色读取元件1通过作为用于透射R:红色光的透射组件的示例设置的红色滤光片1a读取文档Gi的图像。绿色读取元件2通过作为用于透射G:绿色光的透射组件的示例设置的绿色滤光片2a读取文档Gi的图像。蓝色读取元件3通过作为用于透射B:蓝色光的透射组件的示例设置的蓝色滤光片3a读取文档Gi的图像。
从驱动电路6将功率供应至和将控制信号输入至根据第一示例的成像组件CCD。在第一示例中,在其中未将功率供应至复印机U的状态或省电状态下,也就是说,在所谓的能量节约模式或睡眠模式下,不对成像组件CCD供电。另外,在其中执行诸如读取操作的操作的状态下,将驱动电压V1供应至成像组件CCD。此外,在其中未执行读取操作同时不处于省电状态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所谓的备用状态或等待状态下,将等待电压V2供应至成像组件CCD。在第一示例中,作为示例,将驱动电压V1设为10[V],并将等待电压V2设为7[V]。
同时,在第一示例中,作为参照组件的示例设置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白色参照板沿着文档输送路径U3a设置。白色参照板的表面被构造为包括具有预设浓度的白色。
控制部分C
在图3中,根据第一示例的成像组件CCD在复印机U的控制部分C与成像组件CCD之间传输并接收信号。根据第一示例的控制部分C包括:I/O,其包括小型信息处理装置,也就是说,所谓的微计算机,其从外部输入信号和将信号输出至外部以及调整输入/输出信号电平;ROM,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执行必要的处理;RAM或HDD,其暂时存储必要的数据;CPU,其根据存储在ROM或HDD中的程序执行处理;以及计算机,其作为包括时钟产生器等的计算器的示例设置。控制部分C可通过执行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实现各种功能。
控制部分C包括以下功能部分C1至C3。
作为读取组件的驱动控制部分的示例设置的CCD驱动控制部分C1包括读取控制部分C1a和等待控制部分C1b,并且通过驱动电路6控制成像组件CCD。同时,CCD驱动控制部分C1在断电或省电状态的情况下停止将功率供应至成像组件CCD。
当读取文档Gi时,读取控制部分C1a将驱动电压V1供应至成像组件CCD。
等待控制部分C1b在其中不读取文档Gi的备用情况下将等待电压V2供应至成像组件CCD。
作为读取组件的加热控制部分的示例设置的CCD加热控制部分C2包括加热时间设置部分C2a和加热时间计时部分C2b。根据第一示例的CCD加热控制部分C2通过在供应功率时的预设时间t1内,从不供应功率的状态开始使得成像组件CCD处于操作状态来加热成像组件CCD。根据第一示例的CCD加热控制部分C2在当供应功率时以及当CCD从省电状态恢复时的加热时间t1内使得成像组件CCD处于操作状态,从而将成像组件CCD加热至通过成像组件CCD稳定地读取文档Gi的结果的温度。更具体地说,根据第一示例的CCD加热控制部分C2在当供应功率时以及当CCD从省电状态恢复时的加热时间t1内将驱动电压V1供应至成像组件CCD。
图4A和图4B是示出加热时间设置处理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图4A是示出所述处理的示例性示意图,图4B是示出关于自当供应功率时的耗用时间和增益值的改变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
作为时间段设置部分的示例设置的加热时间设置部分C2a设置加热时间t1,其中基于通过读取白色参照板获得的读取结果使得成像组件CCD处于操作状态。当供应功率时或当CCD从省电状态恢复时,根据第一示例的加热时间设置部分C2a利用成像组件CCD基于白色参照板的读取结果设置加热时间t1。更具体地说,当利用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在其中供应功率等的情况下对利用成像组件CCD读取白色参照板获得的模拟数据读取值执行转换时,增益设为使得数字数据的输出值恒定。如图4A和图4B所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增益值根据在其中仅等待电压V2被供应至成像组件CCD的状态下连续升高的成像组件CCD的温度而升高。
因此,加热时间设置部分C2a通过将当执行A/D转换时设置的增益值与先前在其中成像组件CCD稳定的状态下测量的增益值进行比较设置在成像组件CCD稳定之前所需的时间t1。在第一示例中,通过将当过去其中成像组件CCD的读取相对稳定的30分钟时获得的增益值(=1.77)与当执行A/D转换时设置的增益值进行比较来设置加热时间t1。作为一个示例,当在0分钟的情况下的增益值=1.72以及当在A/D转换的情况下设置的增益值为x以使得加热时间t1具有最大值5分钟时,通过以下等式1得到t1。
t1=-100×x+177   (1)
同时,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如第一示例中的其中基于增益值设置加热时间t1的构造。例如,可设置其中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成像组件CCD的温度的构造,并且设置加热时间t1。另外,加热时间t1不限于可变数值,并且可设为固定时间,例如,五分钟。
加热时间计时部分C2b为加热时间t1计时。加热时间计时部分,也就是说,当供应功率时或当从省电状态恢复时,定时器TM1开始为加热时间t1计时。
作为校准处理部分的示例设置的校准处理部分C3包括暗影处理部分C3a,并利用成像组件CCD基于通过读取作为用于预设校准的文档的示例设置的校准图表获得的结果执行作为校准处理的示例设置的校准处理。当输入校准处理的开始时,根据第一示例的校准处理部分C3印刷通过作为用于校准的图像的示例设置的校准图像记录的校准图表,其包括多种预设颜色的图像,即所谓的分片图像。此外,操作员将校准图表放置在压板玻璃PG上或设置自动馈送器U3,因此通过成像组件CCD读取校准图表。此外,基于具有记录在校准图表中的预设浓度和位置的图像以及实际读取的浓度等之间的偏离对当进行图像处理时获得的数值的每一个执行校准。同时,根据第一示例的校准图表包括关于对应的颜色Y、M、C和K具有多个预设浓度的分片图像。
作为亮度校正部分的示例设置的暗影处理部分C3a执行暗影处理以执行校正,以使得成像元件1至3的每一个的亮度上的照度和不均匀在亮度上变得均匀。根据第一示例的暗影处理部分C3a从成像元件1至3的每一个读取白色参照板,并基于读取的结果执行校正,以使得成像元件1至3的每一个的亮度上的不均匀变得均匀。
同时,由于暗影处理和校准处理是公知的现有技术,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接着,将利用所谓的流程图描述根据第一示例对复印机U执行的控制流程。
加热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加热处理的示意图。
根据存储在复印机U的控制部分C中的程序执行图5的流程图的各个步骤ST中的处理。另外,与复印机U的其它各种处理平行地执行该处理。同时,当读取处理开始时将驱动电压V1供应至成像组件CCD的处理以及当读取处理终止时供应等待电压V2的处理,以及当在其中未执行任何输入或处理的状态下过去预设时间时前进至省电状态的处理是简单的,因此,省略对这些处理的描述。
当功率供应至复印机U或者复印机U从省电状态恢复时,图5所示的流程图开始。
在图5的ST1中,通过成像组件CCD读取白色参照板。此外,处理前进至ST2。
在ST2中,通过执行A/D转换计算增益值。此外,处理前进至ST3。
在ST3中,基于增益值设置加热时间t1。
此外,处理前进至ST4。
在ST4中,执行后续处理(1)和(2),并且处理前进至ST5。
(1)成像组件CCD操作。也就是说,将驱动电压V1供应至成像组件CCD。
(2)将加热时间t1设置到计时器TM1中。
在ST5中,确定计时器TM1时间是否结束。也就是说,确定加热时间t1是否过去。在是(Y)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ST6。在否(N)的情况下,重复ST5中的处理。
在ST6中,成像组件CCD改变为等待状态。也就是说,将等待电压V2供应至成像组件CCD。此外,处理前进至ST7。
在ST7中,确定成像组件CCD是否改变为省电状态。在是(Y)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ST8。在否(N)的情况下,重复ST7中的处理。
在ST8中,成像组件CCD的操作停止。也就是说,停止将电压供应至成像组件CCD。此外,加热处理终止。
图像读取设备的操作
在包括根据第一示例的构造的扫描仪部分U2中,当供应功率或扫描仪部分从省电状态恢复以及当成像组件CCD处于加热时间t1中时供应驱动电压V1。因此,成像组件CCD保持在其中导电的状态下,因此温度升高。因此,与其中供应等待电压V2的现有技术的构造相比,在供应功率之后,成像组件CCD的温度迅速升高。因此,成像组件CCD的读取结果稳定。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迅速开始校准处理,在校准处理开始之前的时间可缩短。
图6A至图6H是示出B色成像元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图6A是示出当读取Y色分片图像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B是示出当读取M色分片图像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C是示出当读取C色分片图像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D是示出当读取白色纸时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E是示出在基于白色执行暗影校正之后的Y色图像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F是示出在基于白色执行暗影校正之后的M色图像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图6G是示出在基于白色执行暗影校正之后的C色图像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并且图6H是示出在基于白色执行暗影校正之后的白色图像的读取值的示意图。同时,在图6A至图6H中,水平轴线表示自供应功率时开始的时间,而竖直轴线表示值(也就是说,亮度)的幅值。
同时,图6A至图6H示出了在其中将等待电压V2连续供应至B色成像元件3并且温度持续升高的状态下每5分钟执行的测量的结果。同时,当执行测量时仅供应驱动电压V1。
图7是示出关于B色成像元件的反射特性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以及其中水平轴线表示波长而竖直轴线表示反射率的曲线图。
同时,图7示出当供应功率时(耗用时间0分钟)通过测量CCD敏感度获得的结果。
图8是其中汇总了图6A至图6H中的实验结果的表,也就是说,是示出当供应功率时和过去60分钟之后获得的B色成像元件的读取值的变化率的示意图。
在图6A至图6H中,当执行暗影校正时,利用白色参照板将亮度校正为均匀的。此时,如图6A所示,应该理解,B色成像元件3针对Y色图像(Y分片)具有低读取值,并且在执行暗影校正之前几乎不接收关于成像元件3的温度变化的影响。其原因是在450nm附近在B色敏感度区域中Y分片的反射率低,如图7所示。相反,如图7所示,白色纸在B色敏感度区域(在450nm附近)中具有高反射率,从而容易受CCD敏感度的改变的影响。因此,如图6D所示,根据CCD的温度产生读取值的改变。在现有技术中执行的暗影校正中,基于图6D所示的白色如图6H所示地校正成像元件3的输出值。
然而,如果执行如图6H所示的校正,则将如图6A所示具有低敏感度的Y分片的读取输出校正为在执行暗影校正之后通过极大地接收白色读取值的改变获得的值,如图6E所示。因此,如图8所示,如果在供应功率之后立即执行暗影校正,则在其中过去60分钟并且成像元件3的敏感度稳定的状态下,与其它颜色相比,在执行Y分片暗影校正之后获得的输出值极大地偏离。也就是说,作为结果,Y分片具有其中关于B色成像元件3暗影校正不够的状态。
因此,如果在供应功率之后立即执行包括暗影校正的高精度校准校正,则校正不足,因此存在读取准确度低的问题。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当执行包括暗影校正的高精度校准校正时,在成像组件CCD的敏感度稳定之后执行校准校正。也就是说,通过读取图6D和图6E中的曲线图可知,在等待其中读取值饱和并稳定的大约30分钟之后执行校准校正。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在供应功率之后难以立即执行校准校正,因此存在在不等待大约30分钟的情况下难以执行高精度校准校正的问题,并且需要耗费该时间。
图9A和图9B是示出成像元件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水平轴线表示温度而竖直轴线表示Y分片的读取值,也就是说,图9A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构造中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图9B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构造中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图9A和图9B中示出的第一示例的构造中的实体的温度变化和根据现有技术构造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同时,在图9A、图9B和图10的测量中,为了方便起见,加热时间t1固定为5分钟。
在图9A、图9B和图10中识别出当对三个B色成像元件3(实体1、实体2和实体3)执行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的控制以及执行根据第一示例的控制时获得的温度的改变。如现有技术中,在其中连续地供应等待电压V2而不加热成像组件的构造中,温度持续升高,但是在温度达到敏感度饱和的温度之前耗费大约至少20分钟,如图9B和图6E所示。因此,当考虑空闲阶段(也就是所谓的余量)时,在校准校正开始之前需要等待大约30分钟,如现有技术那样。
相反,如在第一示例中,即使在其中未执行读取的状态下,如果当供应功率时或当从省电状态恢复时在加热时间t1供应驱动电压V1,则温度在五分钟之后几乎升高至成像元件3的敏感度稳定的温度。因此,在根据第一示例的构造中,可在供应功率之后或从省电状态恢复之后的五分钟执行高精度校准校正。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第一示例中,可极大地缩短在执行校准校正之前需要的时间。
另外,在根据第一示例的扫描仪部分U2中,基于增益值设置加热时间t1。也就是说,增益值是与读取值同步改变并且与成像元件3的温度同步改变的值。因此,基于当供应功率时获得的成像元件3的温度设置在温度达到期望温度之前所需的最小加热时间t1。因此,抑制了长时间的不必要的驱动电压V1的供应。因此,抑制了不必要的功耗,并且抑制了成像元件3的寿命缩短。
此外,在根据第一示例的扫描仪部分U2中,作为加热成像元件3的方法供应驱动电压V1。因此,与其中安装热源或加热器作为加热成像元件3的方法的构造相比,不需要额外构造。因此,抑制了额外的成本增加。另外,当成像元件3操作时供应驱动电压V1,因此在成像元件3中不执行不合理的加热。因此,减少了使得成像元件3的寿命缩短的情况。
修改示例
在上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示例,并且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公开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各种修改都是可以的。以下示出了本发明的修改示例(H01)至(H03)。
(H01)在示例中,复印机U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示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应用于打印机、FAX或包括多种功能的组合机器。另外,作为示例,示出了其中可形成Y、M、C和K(也就是说,四色)图像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应用于使用三种颜色或更少颜色、单色或者五种颜色或更多中颜色的图像形成设备。此外,示出了其中使用了作为中级转印介质的中级转印带B的构造作为介质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其中从感光器PRy至PRk的每一个对作为介质的示例设置的片材S执行直接转印的构造。
(H02)在示例中,可根据设计、说明等任意地改变所示的详细数值。也就是说,根据使用的成像元件的特征、个体差异等,可根据在敏感度稳定之前所需的时间任意地改变加热时间t1等。另外,可根据成像元件等的规格任意地改变驱动电压或等待电压的值。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其中基于白色参照板的读取结果确定加热时间t1的构造,并且,例如,可通过直接地感测成像组件CCD的温度来设置加热时间t1。
(H03)在该示例中,作为加热成像组件CCD的方法,供应驱动电压V1的方法是优选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其中输入诸如时钟信号的许多控制信号的构造或其中利用外部热源执行加热的构造都是可以的。
针对示出和描述的目的提供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并不旨在穷尽或者将本发明限于公开的精确形式。明显的是,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清楚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以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它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于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读取组件,其读取其上记录有图像的文档;
校准处理部分,其基于按照读取组件读取预设颜色的方式获得的结果执行暗影处理以校正亮度的不均匀;以及
加热控制部分,其在供应功率的预设时间段内,对读取组件从未供应功率的状态开始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
加热控制部分通过使得读取组件处于操作状态来加热读取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还包括:
校准处理部分,其基于包括黄色图像的图像执行校准处理;以及
读取组件,其设有针对各个颜色的通过用于透射预设颜色的透射组件读取文档的读取元件,并且包括通过蓝色透射组件读取文档的读取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还包括:
读取组件,其在供应功率时读取预设参照组件;以及
时间段设置部分,其基于通过读取参照组件获得的结果设置用于加热读取组件的时间段。
5.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读取组件,其读取其上记录有图像的文档;
校准处理部分,其基于按照读取组件读取预设颜色的方式获得的结果执行暗影处理以校正亮度的不均匀;
时间段设置部分,其基于通过读取组件读取预设参考组件获得的结果设置用于加热读取组件的时间段;以及
加热控制部分,其在通过时间段设置部分设置的预设时间段中加热读取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
加热控制部分通过使得读取组件处于操作状态来加热读取组件。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介质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以及
图像记录部分,其基于通过图像读取设备读取的图像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
图像的颜色的数量是任意的。
CN201410528175.XA 2014-03-11 2014-10-09 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4917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8066 2014-03-11
JP2014048066A JP6225761B2 (ja) 2014-03-11 2014-03-11 画像の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927A true CN104917927A (zh) 2015-09-16
CN104917927B CN104917927B (zh) 2018-12-25

Family

ID=54070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8175.XA Active CN104917927B (zh) 2014-03-11 2014-10-09 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79013B2 (zh)
JP (1) JP6225761B2 (zh)
CN (1) CN10491792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2376A (ja) * 1989-07-20 1991-03-06 Canon Inc 原稿読取り装置
JP2003125162A (ja) * 2001-10-12 2003-04-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N101431585A (zh) * 2007-11-06 2009-05-13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设备
CN101778187A (zh) * 2006-12-05 2010-07-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8864A (ja) * 1988-08-10 1990-02-19 Nec Corp 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回路
JPH0732467B2 (ja) * 1989-02-10 1995-04-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赤外ビデオカメラ用シエーデイング補正装置
JP2513316B2 (ja) * 1989-06-09 1996-07-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3190161B2 (ja) * 1993-03-23 2001-07-23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7087A (ja) * 1993-07-19 1995-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260664A (ja) * 2008-04-16 2009-11-05 Seiko Epson Corp 補正値算出装置、及び補正値算出方法
JP5572993B2 (ja) * 2009-05-12 2014-08-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699547B2 (ja) * 2010-11-05 2015-04-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制御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76000B2 (ja) 2012-03-29 2013-12-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2376A (ja) * 1989-07-20 1991-03-06 Canon Inc 原稿読取り装置
JP2003125162A (ja) * 2001-10-12 2003-04-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N101778187A (zh) * 2006-12-05 2010-07-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装置
CN101431585A (zh) * 2007-11-06 2009-05-13 株式会社Pfu 图像读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25761B2 (ja) 2017-11-08
US9179013B2 (en) 2015-11-03
JP2015173348A (ja) 2015-10-01
CN104917927B (zh) 2018-12-25
US20150264196A1 (en) 2015-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9501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US8749846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16560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84014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78213B2 (en) Focus adjustment method of LED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14122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71211A (zh)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方法
US20120113479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CN107707783B (zh)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26957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EP3444678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4917927B (zh) 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98906A (zh) 成像装置
JP2008113170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52677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90297209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10278342A (zh)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JP2016142579A (ja) 人体検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人体検知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51563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04881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20120182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1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階調補正方法
CN104849972B (zh) 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CN208488647U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