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5725B - 起动机 - Google Patents
起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95725B CN104895725B CN201510094522.7A CN201510094522A CN104895725B CN 104895725 B CN104895725 B CN 104895725B CN 201510094522 A CN201510094522 A CN 201510094522A CN 104895725 B CN104895725 B CN 1048957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ion gear
- abutting part
- bar
- side abutting
- axi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4—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 F02N15/06—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 F02N15/067—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the starter comprising an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lev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17—Toothed whe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4—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 F02N15/06—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 F02N2015/061—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said axial displacement being limited, e.g. by using a stopp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3—Machine starters
- Y10T74/131—Automatic
- Y10T74/132—Separate power mes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起动机,具有杆(5)绕预定支点(5a)以可旋转的方式组装,所述杆(5)的作用点端部(5b)抵接在形成保持器(15)的一部分的推动侧抵接部(18)(平垫片19)的后端表面(19b)处的位置(γ)与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之间的第一距离(Ra)和小齿轮(4)抵接在前端表面(19a)处的位置(δ)与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之间的第二距离(Rb)具有第一距离(Ra)>第二距离(Rb)的关系。因此,在起动发动机之后,即使在小齿轮(4)以高速旋转的情况下,推动侧抵接部(18)也不易于旋转并相对于杆(5)保持静止,并且即使推动侧抵接部(18)开始旋转,推动侧抵接部(18)也以比小齿轮(4)的转速更低的速度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起动发动机的起动机。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有一种这样的起动机,该起动机通过利用电磁开关的磁性吸引力使树脂制成的杆旋转而将小齿轮沿轴向方向向前推动,并且通过用电动马达的扭矩使该小齿轮旋转来起动发动机。
然后,在发动机已经起动之后,电动马达与发动机之间的扭矩的传递由单向离合器切断。
另外,由杆推动的除小齿轮之外的构件包括用于容置杆的作用点端部的保持器等。
小齿轮、保持器等由推动保持器——该保持器又推动小齿轮——的杆的作用点端部一体地沿轴向方向被推动(下文中,通过杆推动的构件将被总称为小齿轮移动本体)。
电磁开关的吸引力必须随着小齿轮移动本体的质量变得更大而变得更强。
因此,小齿轮移位结构——不包括用于小齿轮移动本体的单向离合器并且将小齿轮和单向离合器设置为单独的本体——的有利之处在于:电磁开关可以小型化(参照例如,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公报No.09-209890以及日本专利公报No.4552924)。
附带地,在起动机中,小齿轮在发动机已经被起动之后以高速旋转。
因此,在如公报’890中公开的一体地设置有小齿轮和保持器的起动机中,保持器也以高速旋转。
此外,由于杆的作用点端部和保持器在较小的区域中抵接,并且表面压力较高,因而存在杆的作用点端部由于在小齿轮和保持器以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磨损或热而会熔融的可能性。
此外,公报’924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保持器被组装成使得其能够在滑动接触小齿轮的同时相对于小齿轮旋转,并且保持器与小齿轮在较大的区域中抵接。
根据该结构,即使小齿轮被使得相对于保持器滑动接触旋转,但由于保持器与小齿轮之间的表面压力被降低,因而在保持器与小齿轮之间产生的磨损和热被认为得到了抑制。
然而,与公报’890相类似,作用点端部以及杆的保持器在小的区域中抵接,并且表面压力处于较高的状态。
出于该原因,即使在公报’924的结构中,也存在杆的作用点端部会因当保持器以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磨损或热而熔融的可能性。
另外,在公报’924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将杆的作用点端部与保持器接合来限制保持器旋转的结构。
然而,由于有必要将杆的作用点端部与保持器相接合,因而在组装杆时调整保持器的周向角度变得必须,并且组装的可操作性被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提出的问题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小齿轮移位结构的起动机,该小齿移位挡结构能够减小杆的作用点端部由于当小齿轮以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磨损或热而被熔融的可能性。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起动机中,起动机包括小齿轮,该小齿轮通过接收电磁开关的作为沿轴向方向作用的推力的磁性吸引力而被沿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并且通过电动马达的扭矩旋转。
该起动机还包括绕着预定支点以可旋转的方式组装的树脂制成的杆,该杆具有用于传递作为对小齿轮的推力的磁性吸引力的作用点端部。
起动机还包括推动侧抵接部,该推动侧抵接部以相对可旋转的方式组装至小齿轮,并响应于在杆通过吸引力旋转时杆的作用点端部的抵接而被沿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并且该推动侧抵接部从沿轴向方向的后方抵接小齿轮,以将小齿轮沿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
推动侧抵接部具有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形成为凸缘状的两个端表面;所述端表面中的一个端表面接收杆的作用点端部的抵接,而所述端表面中的另一个端表面从沿轴向方向的后方抵接小齿轮。
杆的作用点端部抵接在端表面中的一个端表面处的位置与小齿轮的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和小齿轮抵接在端表面中的另一个端表面处的位置与小齿轮的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具有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的关系。
由此,根据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的关系,可以使作用于杆的作用点端部与推动侧抵接部之间的摩擦扭矩大于作用于推动侧抵接部与小齿轮之间的摩擦扭矩。
因此,即使当小齿轮以高速旋转时,推动侧抵接部也不易于旋转并相对于杆保持静止,并且即使推动侧抵接部开始旋转,推动侧抵接部也以比小齿轮的转速更低的速度旋转。
因此,由于能够防止或减缓抵着作用点端部的滑动接触旋转,因而能够降低作用点端部的由于当小齿轮以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磨损和热而被熔融的可能性。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起动机中,进一步提供了返回侧抵接部,该返回侧抵接部在沿推动侧抵接部的轴向方向的后方处以相对可旋转的方式组装至小齿轮,并且响应于在杆(5)以与吸引力产生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杆(5)的作用点端部(5b)的抵接而被沿轴向方向向后方推动。
推动侧抵接部(18)与返回侧抵接部(20)均由金属制成,并且被设置并组装为彼此独立的本体。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起动机中,推动侧抵接部通过将多个平垫片沿轴向方向堆叠而形成。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起动机中,具有接收杆的作用点端部的抵接的端表面的平垫片的外径大于具有抵接小齿轮的端表面的平垫片的外径。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起动机中,还设置有返回侧接合部,该返回侧接合部与返回侧抵接部形成为一体的材料件,该返回侧接合部在返回侧抵接部的沿轴向方向的前方处组装并且组装在返回侧抵接部的内周侧,该返回侧接合部在杆以与吸引力产生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通过沿轴向方向向后移动而与小齿轮的接合部接合。
在根据第六方面的起动机中,推动侧抵接部能够关于杆的作用点端部相对地旋转。
在根据第七方面的起动机中,杆具有树脂制成的、能够绕平行于杆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旋转的套环,并且该套环用作杆的作用点端部。
在根据第八方面的起动机中,套环具有夹置小齿轮的旋转轴线的两个部分,并且所述两个部分抵接至推动侧抵接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起动机的总体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起动机的局部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起动机的主要部件的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起动机的局部放大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起动机的局部放大图(第三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起动机的主要部件的框图(第三实施方式);
图7A示出了杆的正视图(第三实施方式);
图7B示出了杆的侧视图(第三实施方式);以及
图8示出了起动机的主要部件的框图(改型)。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
【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构型】
下文中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起动机1的构型。
起动机1置于车辆(未示出)的发动机隔室中,并且意在用于起动发动机(未示出),并且,起动机1具有电动马达2、电磁开关3、小齿轮4、杆5、驱动轴6、壳体7、单向离合器(未示出)等。
起动机1通过用电磁开关3的磁性吸引力使杆5旋转而将小齿轮4沿轴向方向向前推动使得小齿轮4与发动机的环形齿轮8啮合,并且通过用电动马达2的扭矩使小齿轮4旋转而起动发动机。
应当注意的是,在发动机已经起动之后,电动马达2与发动机之间的扭矩的传动通过单向离合器被切断。
这里,电动马达2意在产生用于使发动机起动的扭矩,并且为公知的具有电枢、电场、电刷、换向器等的DC马达。
另外,电磁开关3具有包括线圈、活动触头及固定触头的已知结构,并且通过因对线圈通电而产生的磁性吸引力使小齿轮4沿轴向方向前进,同时活动触头被使得与固定触头接触以接通至电动马达2的电源。
另外,电磁开关3组装有诸如线圈弹簧之类的推动装置以便施加推进力而使小齿上轮4沿轴向方向向后移动。
进一步地,小齿轮4通过接收电磁开关3的作为沿轴向方向作用的推力的磁性吸引力而被沿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并通过电动马达2的扭矩旋转。
此外,小齿轮4通过螺旋花键配装至驱动轴6,该驱动轴6与电动马达2的输出轴同轴地组装。
即,阴螺旋花键10和阳螺旋花键11相应地设置在小齿轮4的内周上以及驱动轴6的外周上,并且阴螺旋花键10和阳螺旋花键11啮合。
此外,杆5设置为以树脂为材料,并以绕预定支点5a可旋转的方式组装,并且具有用于传递电磁开关3的作为对小齿轮4的推力的磁性吸引力的作用点端部5b(参照图3)。
另外,电磁开关3内容置有作为杆5的动力点的动力点部5c。
从支点5a向作用点端部5b延伸的臂5d分支成两个部分,并且有两个作用点端部5b被设置。
另外,两个作用点端部5b关于含有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杆5的动力点以及支点5a的平面β以镜像图像对称的方式形成。
驱动轴6通过被经由例如行星齿轮型减速器(未示出)传递来自电动马达2的扭矩而旋转,并且与电动马达2的输出轴同轴地组装。
另外,壳体7形成在起动机1的轴向方向上的前侧的外壳,并容置小齿轮4、驱动轴6等。
进一步地,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驱动轴6的前端的轴承13容置在壳体7的前端部中。
另外,单向离合器具有允许将电动马达2的扭矩经由驱动轴6和小齿轮4传动至环形齿轮8、并且在发动机已经起动之后不起作用(idle)以切断发动机的扭矩经由驱动轴6至电动马达2的输出轴的传送的公知的结构。
根据以上构型,在起动机1中,当通过驱动器接通开关时,电磁开关3开始通电,然后,杆5旋转并且小齿轮4前进,电动马达2开始通电,因此,电动马达2开始输出扭矩。
由此,小齿轮4与环形齿轮8接触并啮合,同时环形齿轮8通过电动马达2的扭矩旋转,发动机被起动。
此外,当环形齿轮8在发动机已经起动后开始高速旋转时,小齿轮4和驱动轴6也以高速旋转,使得该单向离合器不起作用,并且驱动轴6与电动马达2之间的扭矩传递被切断。
最终,当电磁开关3停止通电时,杆5沿与使小齿轮4前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并且小齿轮4沿轴向方向向后移动,于是,小齿轮4与环形齿轮8脱离。
另外,至电动马达2的电源被关断,使得电动马达2停止输出扭矩。
下文中,将参照图2和图3描述起动机1的特征构型。
首先,小齿轮4具有:齿部4a,该齿部4a具有基本上与环形齿轮8啮合的齿尖;凸缘部4b,该凸缘部4b从齿部4a轴向地向后连续;以及圆筒形缸部4c,该圆筒形缸部4c从凸缘部4b轴向地向后延伸,并且齿部4a、凸缘部4b以及缸部4c同轴地布置。
另外,内周孔穿透齿部4a、凸缘部4b和缸部4c,并且阴螺旋花键10设置在内周孔上。
此外,起动机1包括以下将详细描述的保持器15。
这里,保持器15形成用于容置杆5的作用点端部5b的容置空间16,并且在从电磁开关3传递的推力的作用下与小齿轮4一起被沿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并且保持器15设置为与小齿轮4相独立。
进一步地,保持器15与小齿轮4一起构成了小齿轮移动本体,并且起动机1具有在小齿轮移动本体中不包括单向离合器的小齿轮换挡结构。
此外,保持器15由平垫片19和专用垫片22形成,该平垫片19用作将在以下描述的推动侧抵接部18,该专用垫片22用作返回侧抵接部20和返回侧接合部21。
另外,平垫片19与专用垫片22均由金属制成,并且被设置并组装为彼此独立的本体。
首先,推动侧抵接部18为用于当将小齿轮4沿轴向方向向前推动时接收作用点端部5b的抵接的部分,并且占用了保持器15中的沿轴向方向侧位于前方的凸缘状部分。
进一步地,推动侧抵接部18由单个平垫片19制成,并且平垫片19配装到缸部4c的外周上以便平垫片19的前端表面19a和后端表面19b垂直于轴向方向。
另外,平垫片19的内周具有与缸部4c的外周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且平垫片19以相对可旋转的方式组装至小齿轮4。
此外,前端表面19a与凸缘部4b的后端表面4d相对或者与后端表面4d抵接。
这样,推动侧抵接部18接收当杆5因电磁开关3的吸引力旋转时作用点端部5b的在后端表面19b处的抵接。
进一步地,推动侧抵接部18通过作用点端部5b的抵接被沿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并通过前端表面19a从沿轴向方向的后方抵接后端表面4d,然后将小齿轮4沿轴向方向向前推动。
这里,推动侧抵接部18(平垫片19)能够相对于作用点端部5b旋转。
此外,作用点端部5b抵接在后端表面19b处的位置γ与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之间的第一距离Ra和小齿轮4抵接在前端表面19a处的位置δ与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之间的第二距离Rb具有第一距离Ra>第二距离Rb的关系。
另外,凸缘部4b朝向沿轴向方向的后方逐级地减小其直径,并且后端表面4d的面积小于靠近沿轴向方向的前方的部分的截面面积。
此外,返回侧抵接部20为当小齿轮4沿轴向方向向后方返回时接收作用点端部5b的抵接的部分。
返回侧抵接部20为在保持器15中位于在轴向方向上的后侧处的凸缘状部分,并且通过在轴向方向上面对推动侧抵接部18形成容置空间16。
这里,返回侧抵接部20为以下描述的专用垫片22的一部分。
即,专用垫片22为例如通过冲压提供的金属工件,并具有缸部23和环形凸缘部24,该缸部23的直径朝向沿着轴向方向的后方逐级地增大,而该环形凸缘部24在缸部23的轴向方向上的后端部处朝向外周侧展开。
另外,缸部23由第一缸部23a、第二缸部23b和环形阶梯部25形成,该第一缸部23a置于前侧并具有较小的直径,该第二缸部23b置于后侧并具有较大的直径,该环形阶梯部25将第一缸部23a的后端和第二缸部23b的前端沿径向方向连接。
另外,第一缸部23a、第二缸部23b、凸缘部24以及阶梯部25同轴地设置。
专用垫片22配装至缸部4c的外周,使得其轴线与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大致重合,并且专用垫片22能够相对于圆筒形部4c旋转。
此外,凸缘部24的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以及阶梯部25的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垂直于轴向方向。
这里,缸部4c的外周上设置有抵接阶梯部25的后端表面并且与阶梯部25接合的接合部27,并且第一缸部23a和阶梯部25容置在平垫片19与接合部27之间。
换言之,专用垫片22通过第一缸部23a和阶梯部25配装到缸部4c的外周上。
另外,凸缘4b的后端表面4d与接合部27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大致匹配于第一缸部23a的轴向长度、阶梯部25的厚度以及平垫片19的厚度的总和。
进一步地,第一缸部23a的内径与缸部4c的外径大致匹配。
此外,返回侧抵接部20由专用垫片22的凸缘部24组成。
返回侧抵接部20响应于在杆5以与吸引力作用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作用点端部5b的在凸缘部24的前端表面处的抵接而被沿轴向方向向后推动。
进一步地,返回侧接合部21由专用垫片22的阶梯部25形成,并且被定位在返回侧抵接部20的轴向方向上的前方且在返回侧抵接部20的内周侧。
此外,返回侧接合部21通过在杆5以与吸引力作用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沿轴向方向向后方移动而通过阶梯部25的后端表面与接合部27抵接并接合。
因此,当杆5通过电磁开关3的吸引力旋转时,作用点端部5b将推动侧抵接部18(平垫片19)沿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
此外,通过推动侧抵接部18将小齿轮4沿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小齿轮移动本体沿轴向方向一体地向前行进。
此时,通过接合部27将阶梯部25沿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专用垫片22沿轴向方向向前行进。
然后,在小齿轮4与环形齿轮8抵接并啮合的同时,发动机通过因电动马达2的扭矩而旋转的环形齿轮8被起动。
此外,在发动机已经起动之后,电磁开关3停止产生吸引力,杆5沿与在小齿轮移动本体前进运动期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由此,作用点端部5b将返回侧抵接部(专用垫片22的凸缘部24)沿轴向方向向后方推动。
进一步地,通过返回侧接合部(专用垫片22的阶梯部25)将小齿轮4经由接合部27沿轴向方向向后推动,小齿轮移动本体沿轴向方向一体地向后移动。
这样,小齿轮4从环形齿轮8脱离。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起动机1,作用点端部5b抵接在形成保持器15的一部分的推动侧抵接部18(平垫片19)的后端表面19b处的位置γ与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之间的第一距离Ra和小齿轮4抵接在前端表面19a处的位置δ与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之间的第二距离Rb具有第一距离Ra>第二距离Rb的关系。
由此,能够使作用于作用点端部5b与推动侧抵接部18之间的摩擦扭矩大于作用于推动侧抵接部18与小齿轮4之间的摩擦扭矩。
因此,在起动发动机之后,即使当小齿轮4以高速旋转时推动侧抵接部18也不易于旋转并相对于杆5保持静止。
进一步地,即使推动侧抵接部18开始旋转,其也以比小齿轮4的转速更低的速度旋转。
因此,由于能够防止或减缓抵着作用点端部5b的滑动接触旋转,因而能够减小作用点端部5b由于在小齿轮4以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磨损和热而被熔融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返回侧抵接部20为与形成推动侧抵接部18的平垫片19独立的专用垫片22的一部分,并且平垫片19和专用垫片22均由金属制成。
由此,变得能够通过推动侧抵接部18和返回侧抵接部20的压力加工等而将保持器15构造为更容易制造。
因此,能够以低的成本提供保持器15。
此外,为专用垫片22的一部分的返回侧接合部21被组装至沿轴向方向的前侧方以及返回侧抵接部20的内周侧,并且在杆5以与吸引力作用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返回侧接合部21沿轴向方向向后方移动并且与小齿轮4的接合部27接合。
因此,即使小齿轮4的轴向长度较短,也能够确保容置空间16,并且容置空间16能够容置作用点端部5b。
进一步地,推动侧抵接部18能够相对于作用点端部5b旋转。
由此,当组装杆5时,推动侧抵接部18的周向角的调整变得并非必须,能够防止组装操作性变差。
【第二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及之后的实施方式中,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同或类似的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避免多余的说明,将不会再描述这些相同或类似的部件的结构和特征。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起动机1,如在图4中所示,推动侧抵接部18通过将两片平垫片19A、19B沿轴向方向堆叠来形成。
然后,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前方处的平垫片19A(下文中称为前垫片19A)的前端表面19a抵接后端表面4d,并且作用点端部5b抵接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后方处的平垫片19B(下文中称为后垫片19B)的后端表面19b。
由此,即使小齿轮4以高速旋转,通过将前垫片19A置于小齿轮4与后垫片19B之间,后垫片19B会变得很难旋转,或即使后垫片19B开始旋转,后垫片19B也以比小齿轮4的转速低得多的速度旋转。
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小齿轮4以高速旋转时作用点端部5b熔融的风险。
进一步地,后垫片19B的外径大于前垫片19A的外径。
由此,能够使作用于后垫片19B与作用点端部5b之间的摩擦扭矩大于作用于前垫片19A与小齿轮4之间的摩擦扭矩或作用于前垫片19A与后垫片19B之间的摩擦扭矩。
因此,前垫片19A与小齿轮4之间以及前垫片19A与后垫片19B之间易于发生滑动接触旋转,而后垫片19B与作用点端部5b之间不易发生滑动接触旋转。
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小齿轮4以高速旋转时作用点端部5b熔融的风险。
应当注意的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凸缘部4b并不在直径方面沿轴向方向向后阶梯状地减小,并且后端表面4d的外径大于前垫片19A的外径。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起动机1,如在图5至图7A和图7B中所示,杆5具有以下描述的树脂制成的套环29。
另外,推动侧抵接部18为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的方式的单个平垫片19。
进一步地,凸缘部4b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的方式沿轴向方向朝向后方阶梯状地减小其直径,并且后端表面4d的面积小于更靠近在轴向方向上的前方的部分的截面积。
套环29为由弧形部29b和两个笔直部29a组成的树脂制的U形部件,并且支承在杆5的两个臂5d之间。
这里,在套环29中,轴部29c在相应的笔直部29a中朝向外侧凸出,并且轴部29c所配装之处的轴孔5d被设置在臂5ec的末端的内侧上。
这样,通过将轴部29c中的每一个轴部29c配装入相应的轴孔5e中,套环29形成平行于杆5的旋转轴线ε的旋转轴线ζ,并且套环29被以相对于杆5可旋转的方式支承。
此外,弧形部29b具有与平垫片19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且被组装成在笔直部29a上方旋转。
而且,套环29被容置在容置空间16中而不是臂5d中,并且全部地形成杆5的作用点端部5b。
应当注意的是,套环29关于平面β镜像对称地形成。
因此,变得能够扩大作用点端部5b与推动侧抵接部18之间的抵接面积。
因此,能够增大作用于作用点端部5b与推动侧抵接部18之间的摩擦扭矩。
因此,即使在小齿轮4以高速旋转时,推动侧抵接部18也不易于旋转并且相对于杆5进一步保持静止。
此外,即使推动侧抵接部18开始旋转,推动侧抵接部18也以远低于小齿轮4的转速的速度旋转。
进一步地,通过扩大作用点端部5b与推动侧抵接部18之间的抵接面积,能够降低作用点端部5b与推动侧抵接部18之间的表面压力。
因此,即使推动侧抵接部18在靠着作用点端部5b接触滑动的同时旋转,也能够抑制作用点端部5b与推动侧抵接部18之间产生的磨损和热。
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小齿轮4以高速旋转时作用点端部5b熔融的风险。
此外,根据套环29,两个笔直部29a的不连接至弧形部29b的端部设置为分开。
因此,即使在套环29枢转地支承至杆5的状态下,也不会降低杆5的组装的可实施性。
【改型】
起动机1的各方面可被考虑进行不限于各实施方式的多种修改。
例如,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起动机1,推动侧抵接部18的平垫片19的数目为一个,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起动机1,推动侧抵接部18的平垫片19的数目为两个。
然而,推动侧抵接部18可以通过三个或更多个平垫片19提供。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起动机1,推动侧抵接部18可以通过将两个平垫片19沿轴向方向堆叠来设置。
然而,推动侧抵接部18可以通过在轴向方向上将具有不同的内径和外径的多个环形形状的盘重叠在一起而设置为单个垫片。
例如,推动侧抵接部18可以通过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前垫片19A和后垫片19B沿轴向方向重叠而设置为单个垫片。
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起动机1,套环29为由弧形部29b和两个笔直部29a组成的树脂制的U形部件,并且,两个笔直部29a的不连接至弧形部29b的端部设置为分开。
然而,如在图8中所示,两个笔直部29a的两个端部可通过弧形部29b连接以使套环29成O形。
此外,保持器15的方面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方面。
例如,可在单个金属部件中包含具有推动侧抵接部18或返回侧抵接部20的功能的部分。
此外,可在单个金属部件中包含具有所有推动侧抵接部18、返回侧抵接部20以及返回侧接合部21的功能的部分。
Claims (8)
1.一种起动机(1),包括:
小齿轮(4),所述小齿轮(4)通过接收电磁开关(3)的作为沿轴向方向作用的推力的磁性吸引力而被沿所述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并且所述小齿轮(4)在电动马达(2)的扭矩的作用下旋转;
树脂制成的杆(5),所述杆(5)绕预定支点(5a)以可旋转的方式组装,所述杆(5)具有用于传递作为对所述小齿轮(4)的推力的所述磁性吸引力的作用点端部(5b);以及
推动侧抵接部(18),所述推动侧抵接部(18)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至所述小齿轮(4),并且响应于当所述杆(5)在所述吸引力的作用下旋转时所述杆(5)的所述作用点端部(5b)的抵接而被沿所述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并且所述推动侧抵接部(18)沿所述轴向方向从后方抵接所述小齿轮(4),以将所述小齿轮(4)沿所述轴向方向向前方推动,其中,
所述推动侧抵接部(18)具有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的以凸缘形状形成的两个端表面(19a、19b),所述端表面中的一个端表面(19b)接收所述杆(5)的所述作用点端部(5b)的抵接,而所述端表面中的另一个端表面(19a)沿所述轴向方向从后方抵接所述小齿轮(4),以及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5)的所述作用点端部(5b)抵接在所述端表面中的所述一个端表面(19b)处的位置(γ)与所述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之间的第一距离(Ra)和所述小齿轮(4)抵接在所述端表面中的所述另一个端表面(19a)处的位置(δ)与所述小齿轮(4)的旋转轴线(α)之间的第二距离(Rb)具有所述第一距离(Ra)大于所述第二距离(Rb)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1),其中,
还设置有返回侧抵接部(20),所述返回侧抵接部(20)在所述推动侧抵接部(18)的沿所述轴向方向的后方处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至所述小齿轮(4),并且响应于在所述杆(5)以与所述吸引力产生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杆(5)的所述作用点端部(5b)的抵接而被沿所述轴向方向向后方推动,以及
所述推动侧抵接部(18)和所述返回侧抵接部(20)均由金属制成,并且被设置并组装为彼此独立的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机(1),其中,
所述推动侧抵接部(18)通过将多个平垫片(19、19A、19B)沿所述轴向方向堆叠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机(1),
具有接收所述杆(5)的所述作用点端部(5b)的抵接的端表面(19b)的所述平垫片(19)的外径大于具有抵接所述小齿轮(4)的端表面(19a)所述平垫片(19)的外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机(1),其中,
还设置有:
返回侧抵接部(20),所述返回侧抵接部(20)在所述推动侧抵接部(18)的沿所述轴向方向的后方处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至所述小齿轮(4),并且响应于在所述杆(5)以与所述吸引力产生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杆(5)的所述作用点端部(5b)的抵接而被沿所述轴向方向向后方推动;以及
返回侧接合部(21),所述返回侧接合部(21)与所述返回侧抵接部(20)形成为一体的材料件(22),所述返回侧接合部(21)在所述返回侧抵接部(20)的沿所述轴向方向的前方处组装并且组装在所述返回侧抵接部(20)的内周侧,并且所述返回侧接合部(21)通过在所述杆(5)沿与所述吸引力产生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沿所述轴向方向向后方移动而与所述小齿轮(4)的接合部(27)接合。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机(1),其中,
所述推动侧抵接部(18)能够关于所述杆(5)的所述作用点端部(5b)相对地旋转。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机(1),其中,
所述杆(5)具有能够旋转的由树脂制成的套环(29),所述套环(29)的旋转轴线(ζ)平行于所述杆(5)的旋转轴线(ε),并且所述套环(29)用作所述杆(5)的所述作用点端部(5b)。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动机(1),
所述套环(29)具有夹置所述小齿轮(4)的所述旋转轴线(α)的两个部分(29a),并且所述两个部分(29a)抵接至所述推动侧抵接部(1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40035 | 2014-03-03 | ||
JP2014040035A JP2015165114A (ja) | 2014-03-03 | 2014-03-03 | スター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95725A CN104895725A (zh) | 2015-09-09 |
CN104895725B true CN104895725B (zh) | 2018-05-01 |
Family
ID=54006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94522.7A Active CN104895725B (zh) | 2014-03-03 | 2015-03-03 | 起动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247483A1 (zh) |
JP (1) | JP2015165114A (zh) |
CN (1) | CN104895725B (zh) |
BR (1) | BR102015004579A2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19872B1 (fr) * | 1994-05-16 | 1997-08-08 | Rdi | Dispositif de démarrage pour moteur à explosion à dispositif intégré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surcharges, et ce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
CN101173646A (zh) * | 2006-11-02 | 2008-05-07 | 株式会社电装 | 起动机的紧凑结构 |
CN101413469A (zh) * | 2008-11-20 | 2009-04-22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 | 一种车用电激磁行星减速式发动机起动器 |
CN101881247A (zh) * | 2010-06-25 | 2010-11-10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发动机起动机的拨叉总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77135A (en) * | 1973-10-09 | 1977-06-22 | Lucas Electrical Ltd | Starter motors |
GB1547766A (en) * | 1975-08-21 | 1979-06-27 | Lucas Industries Ltd | Starter motors |
JPS6021560U (ja) * | 1983-07-20 | 1985-02-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内部減速型スタ−タ |
JPH0542675U (ja) * | 1991-11-12 | 1993-06-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中間歯車付始動電動機 |
JP3011091B2 (ja) * | 1995-05-26 | 2000-02-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タータ |
US5895993A (en) * | 1995-12-19 | 1999-04-20 | Denso Corporation | Starter with improved pinion drive and return structure |
FR2787833B1 (fr) * | 1998-12-23 | 2001-03-02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Demarr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reducteur a engrenages comportant des moyens formant amortisseur de torsion |
EP1806498A1 (en) * | 2004-10-20 | 2007-07-11 | Mitsuba Corporation | Starter motor with idle gear |
JP4380595B2 (ja) * | 2005-05-31 | 2009-12-0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タータ |
JP4375314B2 (ja) * | 2005-09-26 | 2009-12-0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タータ |
JP4544238B2 (ja) * | 2006-11-01 | 2010-09-1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タータ |
JP2009052448A (ja) * | 2007-08-24 | 2009-03-12 | Denso Corp | 中間歯車付スタータ |
FR2921124B1 (fr) * | 2007-09-18 | 2014-11-21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Arbre de sortie d'un dispositif de demarrage |
JP4992692B2 (ja) * | 2007-12-07 | 2012-08-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タータ |
JP2009168181A (ja) * | 2008-01-17 | 2009-07-30 | Denso Corp | スタータ用クラッチ |
JP5195535B2 (ja) * | 2009-03-06 | 2013-05-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タータ |
JP4994478B2 (ja) * | 2010-04-27 | 2012-08-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スタータ |
JP5267602B2 (ja) * | 2011-03-16 | 2013-08-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スタータ |
FR2978500B1 (fr) * | 2011-07-26 | 2015-03-13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Ensemble mobile lanceur - levier de commande pour engrenement avec une couronne de demarrage d'un moteur thermique et demarreur d'un moteur thermique comportant un tel ensemble |
-
2014
- 2014-03-03 JP JP2014040035A patent/JP2015165114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3-02 BR BR102015004579A patent/BR102015004579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5-03-03 US US14/636,566 patent/US2015024748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3-03 CN CN201510094522.7A patent/CN1048957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19872B1 (fr) * | 1994-05-16 | 1997-08-08 | Rdi | Dispositif de démarrage pour moteur à explosion à dispositif intégré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surcharges, et ce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
CN101173646A (zh) * | 2006-11-02 | 2008-05-07 | 株式会社电装 | 起动机的紧凑结构 |
CN101413469A (zh) * | 2008-11-20 | 2009-04-22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 | 一种车用电激磁行星减速式发动机起动器 |
CN101881247A (zh) * | 2010-06-25 | 2010-11-10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发动机起动机的拨叉总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47483A1 (en) | 2015-09-03 |
JP2015165114A (ja) | 2015-09-17 |
CN104895725A (zh) | 2015-09-09 |
BR102015004579A2 (pt) | 2015-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52924B2 (ja) | スタータ | |
JP6785032B2 (ja) | ドライブライン切断デバイス | |
JP2013532794A (ja) | ロータシャフトに緩く取り付けられたピニオンを結合させるための結合システムを備えるブースタ付きスタ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に関連する方法 | |
JP2004270616A (ja) | スタータ | |
WO2006043580A1 (ja) | アイドルギヤ付始動電動機 | |
JP2013137015A (ja) | スタータ | |
JP2013083176A (ja) | スタータ | |
CN104895725B (zh) | 起动机 | |
JP5444503B2 (ja) |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 |
JP5765974B2 (ja) | スタータ | |
CN103032240A (zh) | 起动机 | |
JPH09236070A (ja) | スタータ | |
WO2017168615A1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JP5874288B2 (ja) | スタータ | |
JP2013139764A (ja) | スタータ | |
CN1957176A (zh) | 设置摩擦操作活轮起动端头的起动器 | |
JP5203129B2 (ja) | 回転工具 | |
JP5966844B2 (ja) | スタータ | |
CN104254685A (zh) | 起动器 | |
JP2013087834A (ja) | 駆動力伝達装置 | |
JP4450216B2 (ja) | スタータ | |
US20190092166A1 (en) | Vehicle driving-force distributing device | |
JP6487887B2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CN106837650B (zh) | 起动机及其中驱动齿轮结构的组装方法 | |
JP6098125B2 (ja) |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四輪駆動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